地理科学本科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地理科学(土地整治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土地整治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土地整治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501 学科门类:理学专业门类:地理科学类授予学位:理学学士标准学制:4年适用年级:2017级所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专业负责人:王岽方案制订人:王凯方案审核人:戴仕宝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地理科学为基础,以国家土地整治战略和土地整治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土地整治工程测绘、规划、制图、施工、信息化管理、动态监测为主要内容,采取“专业—行业—职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地理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土地整治工程技术手段,可在国土、城建、农业等领域和相关部门从事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基础测绘、规划、项目实施、信息化管理、整治效果动态监测评价的交叉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要求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2.掌握地理科学、土地整治工程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行业发展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土地整治工程项目调查、规划、施工、信息化管理、动态监测等具体行业项目的实施能力。

具体专业能力主要包括:(1)掌握地理科学基础知识及野外调查基本技能,能够顺利完成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的调查、分析、评价工作;(2)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利用GIS软件进行空间数据采集、建库、分析与制图;(3)掌握测绘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能够进行常规测绘、地籍测绘、土地整治工程项目测绘等工程作业;(4)掌握土地整治工程基本技能,具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规划、工程预算、项目施工及信息化管理、动态监测的基本能力;(5)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规范、技术与方法,具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土地整理、基本农田保护等专项规划的基本能力;(6)掌握文献检索与资料查阅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文献,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地理科学专业是一门以研究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及其相互关系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性学科。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地理科学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对地理学知识技能的需求,下面就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探讨。

一、培养目标1.掌握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系统的地理学知识体系;2.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地理学知识解决科学、教育、决策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3.具备独立的科学研究能力,具备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4.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具有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5.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和信息处理能力。

二、课程设置1.地理学基础课程:地理学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学、气候学、地貌学、海洋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

2.专业核心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

3.实践课程:地理实习、地理调查与研究方法、地理数据处理与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等。

4.选修课程:旅游地理学、区域规划与发展、生态旅游、农村与农业地理、都市流域与城市发展等。

三、实践教学1.地理实习:通过地理实习,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加深对地理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2.地理调查与研究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进行地理调查和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如问卷设计、调查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等。

3.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理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如地图制作、空间数据分析等。

4.科研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环节的设置,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实践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实习:每年安排一次地理实习,组织学生到地理学相关领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

2.社会实践:每年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和实践,了解社会、经济、环境等实际问题。

地理科学(师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调研报告

地理科学(师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调研报告

地理科学(师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调研报告地理科学(师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调研报告一、引言地理科学(师范)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将对该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地理学科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理念也随之不断更新。

对地理科学(师范)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二、方案评估与调研1. 地理科学(师范)本科专业的历史渊源地理科学(师范)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应该充分考虑该专业的历史渊源,了解其发展脉络,这对于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至关重要。

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早在古代就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如我国古代的地理著作《山海经》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一定的历史渊源可以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借鉴和启示。

2. 当前地理科学(师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形势当前地理科学(师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

地理科学的学科内容日益丰富和复杂,传统的培养方案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要求。

一定要对当前地理科学(师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形势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调研,以便更好地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3. 人才培养方案的评估要点人才培养方案的评估应该包括对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全面评估。

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该注重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三、关于地理科学(师范)本科专业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地理科学(师范)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个人认为,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其既有扎实的地理学科基础,又具备跨学科综合能力。

要注重学科前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四、总结与回顾本文从地理科学(师范)本科专业的历史渊源、当前人才培养形势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评估要点等方面对该主题进行了全面评估和探讨。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研究地球表层人地系统,阐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总体规律,重点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环境整治与保护、自然灾害防治、生产力综合配置、重大经济建设项目和工程设施合理布局等方面为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性论证和科学依据。

将地理科学专业建成专业口径宽、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省内外同类院校特色鲜明的一流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教师素质和扎实的地理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具有自主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能在中等学校从事地理及环境教学、地理教育研究工作,也能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接受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的训练,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获得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和地理教学研究、地理科学研究、地理实际应用等各种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掌握教学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了解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近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并获得广泛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主要课程和特色课程主要课程:地球概论、环境保护概论、地质学、地貌学、气象与气候学、水文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地图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信息系统。

特色课程:洞庭湖区专题研究、地理教学技能、乡土地理。

四、实践教学环节集中实践:军事训练、地质与地貌实习、气象与水文实习、植物与土壤实习、区域地理综合实习、测量与地图实习、教育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范类)一、专业代码070701专业名称:地理科学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教学科研机构、企业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教学、科研、规划、开发、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接受地理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的训练,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获得从事地理教学、研究、规划、开发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人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业务素质: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研究方法;掌握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教学,具备从事地理教学的良好的教师素养;了解地理科学的最新进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成果,了解相近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并获得广泛的人文和科学修养;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野外考察及现代信息技术方法,具备一定的独立科研能力。

3.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四、主干学科:地理学五、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测量与地图学、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经济地理学、地球概论、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气象与气候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水文与水资源学、地理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等。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实习支教:18周(汉语言、民考汉、双语班);2.教育实习:8周(民考民);3.人文地理综合实习:3周;4.自然地理野外实习:2周;5.毕业论文:8周;6.军事训练:2周;7.见习:1周七、修业年限:汉语言、民考汉、双语班学生为四年,民考民学生为五年(含一年预科)。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能,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地理教学和地理教学研究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为地方相关部门培养地理科学专门人才。

二、就业主要领域(方向)1、中等学校、教育部门进行地理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学教研、教学管理岗位。

2、与地理科学相关的机关(如国土资源管理局、旅游局、环保局等)、事业单位(如城乡规划设计院等)的管理和研究岗位。

三、培养规格(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1、学科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现代地理技术手段和基本思想方法。

2、专业面向的职业所需技能:(1)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并通过教学实践环节,获得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

(2)了解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近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并获得广泛的人文科学修养。

(3)接受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的训练,富有科学创新精神,具备地理实际应用的基本能力,具备初步的科研素质和能力。

(4)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一定的管理能力。

(5)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3、关键能力(1)勤奋敬业的精神:要求本专业学生必须思想端正、定位准确、诚实守信、努力学习。

(2)学习能力:学习并掌握专业要求的课程知识、技能知识,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

(3)工作能力:胜任地理课堂教学的能力和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运用地理科学的相关知识对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创新研究,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职业延展能力:能运用地理科学研究内容广泛的特点和学生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对其所在地区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二)核心职业能力1、语言:具备流利的中英文交流能力,必须取得普通话二级乙等以上证书和相应的英语证书能力。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701(执笔人:邱文彬审核人:邹君审定人:罗文)一、专业培养目标面向21世纪科技、经济、社会和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瞄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重应用”的本科人才培养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地理科学思维的基础扎实、适应面广、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高素质中学地理教育和环境教育师资。

二、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接受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的训练,同时兼顾环境科学理论与方法的培养,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获得从事地理教学、地理教学研究、地理科学研究、地理实际应用及环境教育等各种基本能力。

具体要求为:1、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和环境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地理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2、掌握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地理教育和环境教育的基本能力;3、了解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近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并获得广泛的人文科学的修养;4、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教学和环境教育的基本能力;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三、主干(核心)课程自然地理学(地球概论、地质学基础、气象学与气候学、水文与地貌学、生物与土壤地理)、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图与遥感、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信息系统、地理教学论、区域分析与规划等。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名称1.学制:四年;2.修业年限:三年至六年;3.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五、毕业学分及授予学位要求1、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80学分方可毕业。

其中通识必修课53学分;通识选修课4学分,学科(专业)基础课20学分,专业必修课37学分、专业选修课14学分;教师教育课程必修12分;教师教育课程选修4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24学分;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项目12学分。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适应区域基础教育改发展需要,主要面向中小学,培养拥护教育方针,热爱家乡,热爱教育事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系统掌握地理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具备地理教学能力、基本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中小学从事地理教学、教学研究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也可以满足冬奥会发展需求,培养可从事资源环境管理、旅游开发与规划、区域开发建设等部门的相关工作。

二、培养要求:(一)知识要求1.熟悉关于基础教育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小学教育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2.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熟悉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3.掌握从事中小学地理教学所必备的地理科学基本理论和知识;4.了解地理科学的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和中小学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中小学教育改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二)能力要求1.具备从事中小学地理教学的能力;2.具有手工绘制常用教学挂图、黑板略图及自制教具的能力;3.具备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4.具有组织课外活动、探究性学习的能力;5.具备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的能力;6.具有初步的教育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7.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与人际沟通能力。

(三)素质要求1.具有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2.具有地理科学的基本素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可持续发展观及意识;3.具有防范自然祸患、保护环境与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4.热爱家乡,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5.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6.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三、主干学科:地理学教育学四、核心课程:地球概论、地质学基础、气象学与气候学、人口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地貌学、旅游地理学、水文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图学、城市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世界地理、地理、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区域分析与规划、中学教育学、地理教学论、中学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等。

地理科学本科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本科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本科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师范本科)责任人:张吉献方相林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重基础理论,重创新精神,强实践技能,强综合素质”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着力培养具有扎实的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地理科学的基本哲学思想,掌握地理科学基本方法途径和基本技能,能在资源开发与利用、生态环境监测与治理保护、国土整治与城市乡村区域发展规划与管理、产业配置与调整等领域进行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了解世界发展潮流和中国的实际,有学习创新和开拓意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

2、全面系统掌握现代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地理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了解相关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具有较宽厚的专业知识面和较高的人文及科学素养;具有获取知识和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具有基本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能够通过野外考察、实验操作、遥感图像判读等获取获取第一手科学资料和地理信息,具备将本学科知识与社会现实和其它学科知识结合的能力。

在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培养上,主要强化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遥感与地理信息、区域地理学等“四大学科”的理论基础,用区域开发与规划、环境变化与监测评估、地理信息系统以及遥感与数量地理等技术课程提升本专业人才的素质。

在资源利用与开发保护、地理环境变化与评估监测、区域规划设计与发展、地理信息管理与遥感技术等方面形成突出的四种专业能力。

3、熟悉教育法规,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能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以及现代教育技术从事现代地理教学,4、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有较强的地理表达能力,包括绘图、摄影、制表、素描等,熟悉文献检索和获取地理科学新知识及相关学科信息的手段方法,并能以学术的视野与国内外同行进行沟通、交流、合作。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从现代地理教育理念出发,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地理科学事业,掌握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现代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较强的教学和研究能力的中学地理教师。

同时,从现代地理科学横跨自然、人文社会和技术三大领域的特点出发,培养具备整体思维和空间分析能力;具备运用现代地理技术解决复杂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地理科学和资源环境、区域经济、地理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管理人才。

二、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接受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的训练,了解地理科学的发展动态,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教学理念和教育技术,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获得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和地理教学研究、地理科学研究等各种基本能力。

具备在科研机构、企业从事地理科学研究和管理的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素养: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身心健康;2.热爱地理教育事业,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够熟练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与地理教学基本理论。

并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从事地理学教学、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3.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了解国内外地理学发展及地理教学的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宽厚的知识面和较高的人文及科学素养;4.掌握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熟悉文献资料查阅、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与创新能力,具有良好地理学科研究的综合素质和能力;5.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三、学制与毕业学分学制:本专业标准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3-6年。

学分:总学分不低于154+6,课堂教学学时约为2500;四、授予学位学生修完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取得规定的学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和《安徽师范大学本科学士学位授予条例》规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070501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070501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070501)人才培养方案地理科学专业始建于1984年,依托校级重点学科——地理学,现已建成为学校重点专业之一。

该专业拥有校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精品课程群2个,面向全校开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1门。

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有教授3人,副教授7人,博士9人,德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德州市优秀教师4人,校级教学名师(教学骨干)3人,聊城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1人,另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名校和知名企业聘请客座教授9人。

团队成员主持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项,获批山东省教育厅优秀教研论文二等奖3项,出版校级规划教材3部,在省级及以上期刊发表教研论文10余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出版个人专著3部,在SCI、EI及其他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获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0余项。

本专业密切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重点培养现代地理科学基本理论扎实、基本知识全面、基本技能熟练、教学能力适应现代地理教学发展需要,能够在中等学校、高等院校、人口、国土与环境、测绘与规划等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管理规划与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报考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城市规划、环境科学、地质学、地理信息系统、地图与遥感、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硕士。

近年来,在校生参加“挑战杯”、“节能减排”、GIS与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国家级竞赛,获国家二等奖8项、三等奖10项、山东省特等奖1项。

6篇学生毕业论文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士论文,多篇在校生论文被国内核心期刊录用发表。

近五年毕业生考研录取率为45%,录取率位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多人被中国科学院大学、211、985名校录取,涌现出多个“考研大满贯宿舍”。

该专业在青岛、泰山、秦皇岛等地建有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在德州九中、实验中学、德州跃华中学、乐陵市与庆云县教育局等建有教育实习基地,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多人考取国家公务员,或被重点中学录用教师。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人才培养的宗旨
地理科学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宗旨,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宽
广的学科视野,高超的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强、批判精神健全、实践
能力丰富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目标
1.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掌握和了解地理学的有关学科发展史、理
论基础和实践模型;
2.掌握和以地理学的视角思考和分析自然与人文遥相呼应的问题;
3.掌握空间情景感知和可视化分析技术;
4.掌握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理空间分析技术;
5.具有跨学科科学研究能力,能够承担各种地理科学研究课题;
6.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分析相关问题;
7.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能够在复杂的地理科学研究工作中发挥重
要作用;
8.具有较强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职业技能和思维能力;
9.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职业素质。

三、培养内容
1、专业基础课程:本科生应学习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地理学史,地
理学专题,地理数据与空间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实验室等;
2、专业课程:本科生应学习地理学。

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二、培养要求1.理论基础:具备良好的地理学理论基础,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专业知识: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专业知识,包括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地理学的基本方法。

3.科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开展地理学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

4.教学能力: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能够承担地理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5.综合素质: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包括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具备领导地方教育发展的潜力和素质。

三、培养内容和课程设置基础课程:1.自然地理学2.人文地理学3.统计学4.地图学5.地理信息系统6.地理学史专业课程:1.地理专题研究2.地理教育学3.地理科学与教育技术4.地理实习5.教育心理学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可以选择以下课程:1.区域地理学2.气候学3.大地测量学4.地貌学5.地质学6.城市与乡村规划实践教学:1.地理实习: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地理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2.地理科学研究:在导师指导下,学生进行小型研究项目,培养科研思维和能力。

四、培养模式1.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将课堂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导师制度:为每个学生指定一位导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和指导,帮助学生规划学习和职业发展。

3.实习实践:通过地理实习、科研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织引导:组织学生参加地理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

五、评价方式1.期末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科学本科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师范本科)责任人:张吉献方相林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重基础理论,重创新精神,强实践技能,强综合素质”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着力培养具有扎实的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地理科学的基本哲学思想,掌握地理科学基本方法途径和基本技能,能在资源开发与利用、生态环境监测与治理保护、国土整治与城市乡村区域发展规划与管理、产业配置与调整等领域进行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了解世界发展潮流和中国的实际,有学习创新和开拓意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

2、全面系统掌握现代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地理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了解相关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具有较宽厚的专业知识面和较高的人文及科学素养;具有获取知识和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具有基本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能够通过野外考察、实验操作、遥感图像判读等获取获取第一手科学资料和地理信息,具备将本学科知识与社会现实和其它学科知识结合的能力。

在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培养上,主要强化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遥感与地理信息、区域地理学等“四大学科”的理论基础,用区域开发与规划、环境变化与监测评估、地理信息系统以及遥感与数量地理等技术课程提升本专业人才的素质。

在资源利用与开发保护、地理环境变化与评估监测、区域规划设计与发展、地理信息管理与遥感技术等方面形成突出的四种专业能力。

3、熟悉教育法规,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能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以及现代教育技术从事现代地理教学,4、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有较强的地理表达能力,包括绘图、摄影、制表、素描等,熟悉文献检索和获取地理科学新知识及相关学科信息的手段方法,并能以学术的视野与国内外同行进行沟通、交流、合作。

5、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学制、学位基本学制:4年。

修业年限:3—6年。

学位:符合《学位》条例的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满204学分,其中通识必修课47.5学分,通识选修课3.5学分,专业必修课66学分,专业限选课17学分,专业任选课17学分,专业深化拓展课6学分,跨学科选修课8学分,专业实践24学分,综合实践15学分。

五、学程时间安排全学程共196周。

其中课堂讲授120周,教育实习10周,社会实践(劳动与军训)5周,专业实习2周,毕业论文8周,复习考试14周,寒暑假40周。

学程时间安排表六、课程学分学时分配比列表表1 课程结构及学分学时比例七、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表2 通识课程平台(51学分,课堂学时760学时)注:1. 综合素养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并公布;2. 考试方式中,1为考试,2为考查。

其他表格中相同;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开设学期:文科第3学期,理科第4学期,周学时均为2学时;4. 形势与政策开设学期为1—8学期,每学期4学时;5、大学计算机基础(二)的学习内容:文艺体类为《多媒体技术与课件创作》,理工经管类为《程序设计基础》。

6. 大学语文开设学期:理科第3学期,文科第4学期,周学时均为2学时;表3 专业课程平台(100学分,1506课堂学时)表4 专业深化拓展平台(共6学分,108课堂学时)表5 实践教学平台(共39学分)八、专业主干课及部分选修课程介绍地理科学概论地理科学概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四年制本科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入门课程。

该课程用一元地理科学观和方法论,阐述现代地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研究方法、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学术思想。

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现代地理科学的学术地位、学术领域、社会影响和发展概貌。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白润光. 地理科学导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阿尔夫雷德·赫特纳. 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 商务印书馆,1983该课程为地理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

自然地理基础Ⅰ(地质与地貌)地质与地貌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四年制本科地理科学专业必修的的专业基础课程。

地质学主要包括地球的物理性质、地质作用和地质年代;矿物;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矿床;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地震;地槽-地台说、地质力学、板块构造、大陆漂移、海底扩张等大地构造学说;地壳历史的研究方法;地球演化简史等。

地貌学是研究构造地貌、海底构造地貌和陆地构造地貌;风化作用及风化壳、坡地重力地貌;坡面径流、沟谷水流和河流的作用;河流地貌、河口地貌和流域地貌;喀斯特作用及其喀斯特地貌形态,喀斯特地貌的发育阶段;风成地貌及黄土地貌。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主要的矿物特征、主要的岩石、地质构造和地球的发展演化规律,掌握地貌学的一般原理及其区域地貌调查、地貌制图等一般工作方法。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宋春青、张振春. 地质学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严钦尚、曾昭璇. 地貌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苏文才、朱积安. 基础地质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夏帮栋、刘寿. 地质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傅承义. 地球十讲. 科学出版社,1973;杨景春. 地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该课程为地理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自然地理基础Ⅱ、Ⅲ的基础课程。

自然地理基础Ⅱ(气候与水文)气候与水文是高等师范院校四年制本科地理科学专业必修的的专业基础课程。

气象学与气候学主要内容包括大气热学、大气水分、大气运动、天气系统、气候形成、气候带和气候类型及人类影响等;水文学的主要内容有水循环与水量平衡、陆地水、海洋水等。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大气中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发生的机制,大气和水体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掌握气候形成、变化的规律和气候资源利用途径,从而达到让气候和水文为人类服务的目的。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周淑贞等. 气象学与气候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黄锡荃等. 水文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RG巴里等著, 施尚文等译. 大气、天气和气候.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2;帕尔门、牛顿著,程纯枢等译. 大气环流系统. 科学出版社. 1978;周淑贞、张超. 城市气候学导论. 华东师大出版社. 1985;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等.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 气象出版社自然地理基础Ⅲ(土壤与生物地理)土壤地理与生物地理是高等师范院校四年制本科地理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土壤地理学主要包括土壤的形态、发生、分类、各土类的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土壤的分布规律、土壤区划、土壤的利用与保护;生物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生物的科学,探讨研究生物的组成、结构、形成、保护和利用。

其内容包括生物生态学的基本知识、生物区系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生物群落学的理论和方法、世界植被地理以及生态系统的概念与基本性质。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土壤系统的发生、发育及分布规律,掌握土壤分析实验的基本技能;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生物群特点,认识世界生物群的分布规律和特点,从而为学习区域地理打下基础。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朱鹤健. 土壤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殷秀琴等.生物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李天杰等. 土壤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R.A.柯夫达.土壤学原理(上、下册).科学出版社,1981年;南京大学等. 土壤学基础和土壤地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武吉华. 植物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测量与地图学测量与地图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四年制本科地理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地图的特征、功用、分类;高程测量、角度测量、平面图测绘等测量基础知识;地图投影、地图语言、地图概括、地图编制等地图学理论;普通地图、专题地图;教学地图与地图集;遥感制图与计算机制图;地图分析应用等。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测量与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地图测制的基本技能,具备熟练的读图、用图和编绘教学地图的能力。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马耀锋等. 地图学原理. 科学出版社, 2004;王慧麟等. 测量与地图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蔡孟裔等. 新编地图学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王家耀等.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科学出版社, 2006;祝国瑞. 地图设计与编绘. 武汉大学出版社;龚剑义. 地图量算. 测绘出版社;陆国胜. 测量学. 测绘出版社;孙以义. 计算机地图制图. 科学出版社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四年制本科地理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人文地理学理论、人口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文化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等内容。

通过学习,应使学生了解人文地理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内容和人文地理理论,掌握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王恩涌.人文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金其铭等.人文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张文奎.人文地理学.东北师大出版,1998;陆丽皎.人文地理学.华中师大出版社,1995;陆林等.人文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地理科学概论、地然地理基础。

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四年制本科地理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主要讲授经济地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任务、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生产布局条件和规律、经济区划、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等。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经济地理学的一般方法,为学习区域地理学和进行经济建设的规划和布局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李小建等.经济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杨万钟等.经济地理学导论.华东师大出版社;胡兆量等.经济地理学.商务印书馆;陈才.区域经济地理学.科学出版社.中国地理中国地理是高校师范院校四年制地理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分为总论和区域分析两篇。

总论部分系统论述全国性的主要地理问题,包括自然结构及其评价,海域与岛屿,人口与经济规律,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灾害与环境,景观与区划。

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等;区域分析部分将全国分为8个综合区,包括东北区、华北区、晋陕内蒙古区、东南区、西北区、西南区、长江中下游区和青藏区。

分区阐述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经济发展特点、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区域发展方向。

中国地理的教学旨在使学生获得中国地理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以后从事地理教学,进行地理科学的研究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