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全-抗心律失常药物副作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抗心律失常药物PPT课件
抗心律失常药物用法
β受体阻滞剂--用于控制房颤和房扑的心室 率,也可减少房性和室性期前收缩,减少 室速的复发 口服起始剂量如美托洛尔25 mg、bid,或 普萘洛尔10 mg、tid,根据治疗反应和心率 增减剂量
抗心律失常药物用法
胺碘酮:适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可用于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者,促心律失 常反应少 静注负荷量150mg(3-5 mg/kg),10min注入, 10-15min后可重复,随后1-1.5mg/min静滴6 h, 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减量至0.5mg/min 24h总量一般不超过1.2g,最大可达2.2g 主要副作用为低血压(往往与注射过快有关)和心 动过缓 口服胺碘酮负荷量0.2g 、tid、共5 -7d,0.2g、 bid、共5 -7d,以后0.2(0.1-0.3)g、qd维持, 但要注意根据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以疗效递增为顺序)
房性过速性心律失常 常
Ia类 索他洛尔 Ic类
胺碘酮
房室结参与的过速性心律失常 室性过速性心律失
Ia类 地高辛 II 类 维拉帕米 (p.o) 索他洛尔 Ic类 胺碘酮 维拉帕米(i.v) 腺苷
II 类 Ib类 Ia类 Ic类
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选择(依首选至次选顺序)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
Ⅳ类药物:为 L型钙通道阻滞剂,主要阻 滞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偶联,减慢窦房结 和房室结构的传导。 Ⅳ类药物--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
抗心律失常药物用法
奎尼丁:在房颤与房扑的复律、复律后窦律的维持 和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
首先给0.1g试服剂量,观察2h无不良反应,可以 两种方式进行复律:(1)0.2g、q8h,连服3d左右, 其中有30%左右的患者可恢复窦律; (2)第一天 0.2g、q2h、共5次,第二天0.3g、q2h、共5次, 第三天0.2g、q2h、共5次。每次给药前测血压和 QT间期,一旦复律成功,以有效单剂量作为维持 量,每6-8h给药一次。
药理学抗心律失常药 2 ppt课件
▪降低自律性
▪改变传导速度:高钾—减慢;低钾—加
▪快缩短APD , 相对延长ERP
药理学--抗心律失常药 (2) PPT课
22
件
特点:
▪ 对心室肌和浦氏纤维选择性高 ▪ 对正常心肌组织的电生理影响小,而对缺血
或受损而发生部分除极的心肌组织,对钠通 道(失活态)阻滞作用强,而增强其减慢传 导速度的作用。
一、I类 钠通道阻滞药 (一)Ia类 奎尼丁(quinidine)
1.体内过程 ❖吸收、分布:P.O,F=70-80%,血浆蛋白 结合率=80%,主要分布在组织(心肌)中。
❖消除:肝(羟化物:具有药理活性)、肾
药理学--抗心律失常药 (2) PPT课
19
件
2.药理作用
❖对心肌电生理的作用:低浓度时阻滞INa
第十九章 抗心律失常药
药理学--抗心律失常药 (2) PPT课
1
件
心律失常是由于冲动起源和冲动传导异常 所导致的心动频率和节律的紊乱。
窦性心动过缓 缓
快 过早搏动
慢
速 心动过速
型
型
传导阻异滞丙肾上腺素 扑动或颤动
阿托品
药理学--抗心律失常药 (2) PPT课
2
件
药理学--抗心律失常药 (2) PPT课
13
件
发生时间 发生原因 平台期
早后除极 2、3复极 APD
EAD
相中 (药物)、
低血钾早后除极源自迟后除极 复极后的 胞内钙超
DAD
4相 负荷,如
强心苷中
毒、心肌
缺血、胞
外高钙
钙超负荷, 可诱发短 暂钠/钙交换
迟后除极
触发活动:由后除极引起的异常冲动的发放。
(空白底)第二十二章抗心律失常药课件
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
如胺碘酮、索他洛尔等,具有更少的 副作用和更广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离子通道拮抗剂
通过抑制或激活离子通道来治疗心律 失常,如钙通道拮抗剂和钾通道拮抗 剂。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发趋势
随着对心律失常机制的深入了解,未 来将会有更多针对特定机制的抗心律 失常药物问世。
抗心律失常药的未来展望
胺碘酮的不良反应包括心动过缓、心脏停搏、 传导阻滞等心脏方面的不良反应,以及甲状 腺功能异常、肺纤维化等。长期使用还可能 导致角膜褐色微粒沉着,影响美观。
溴苄胺的用药注意事项与不良反应
用药注意事项
溴苄胺主要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和心绞痛 ,特别是对于伴有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的病 例。使用时应根据病情调整剂量,注意观察 血压和心电变化。
不良反应
溴苄胺的不良反应较少见,主要包括恶心、 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以及皮肤过敏反 应。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
等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
普罗帕酮的用药注意事项与不良反应
用药注意事项
普罗帕酮主要用于治疗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如房颤、房扑和室速等。使用时应确保 剂量适当,注意观察心率和血压的变化。
抗心律失常药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抗心律失常药概述 •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 抗心律失常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 抗心律失常药的用药注意事项与不良反应 • 抗心律失常药的研发进展与未来展望
01 引言
CHAPTER
课程背景
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随着医学的进步,抗心律失常药物的 研究和开发也在不断深入。
VS
不良反应
利多卡因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嗜睡、头晕 、肌肉震颤、心悸等,有时会出现血药浓 度过高的情况,表现为兴奋、惊厥、肌强 直、心动过缓甚至心脏停搏等。
《抗心律失常药物》PPT课件
整理课件ppt
18
其他药物
腺苷 用于终止室上速
3-6mg/2s内静注,2min内不终止可再以6-12mg/2s内 推注。三磷酸腺苷适应证与腺苷相同10mg/2s内静注, 2min内无反应15mg/2s再次推注。
洋地黄类 用于终止室上速或控制快速房颤的心室率
适用于心功能不全患者,不足之处为起效慢,对体力 活动等交感神经兴奋时的心室率控制不满意。必要时 与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同用,但要注意调整地高 辛剂量,避免过量中毒。
整理课件ppt
19
控制室早、成对室早、非持续性室速的有效率为48-65 %
室上速和阵发房颤病人的有效率超过50%
治疗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患者的主要一线药物
与地高辛合用:地高辛浓度升高40-60%
与华法令合用:升高华法令血药浓度,延长INR
整理课件ppt
9
普罗帕酮
用法
静脉推荐起始剂量: 1-2mg/kg ,以10mg/min静推 单次通常70mg、最大剂量不超过140mg
半衰期为8min,清除半衰期1.5-2h,最终在肝 脏代谢。因此,开始静脉用药时如不给负荷量, 将需20-60min才能达到治疗浓度。
整理课件ppt
6
利多卡因
用法:
负荷量:1.0mg/kg(50-200mg),3-5min静推, 5-10min重复
维持量:1-2mg/min 1h内最大剂量不超过200-300mg(4.5mg/kg) 连续应用24-48h后半衰期延长,减低维持量 >70岁或肝功障碍:负荷量同上,维持量减半
Ⅳ类 – 钙通道阻滞药物 维拉帕米(异搏定)
其他 腺苷 洋地黄类:地高辛、去乙酰毛花苷
整理课件ppt
3
药理课件抗心律失常药[可修改版ppt]
➢对刺激不产生可扩布的动作电位 ➢膜电位复极到 -50mV~ -60mV之前 ➢反映心肌兴奋性的恢复时间,其时间长短一般 与APD(膜电位恢复时间)的长短变化相应。 ➢ERP在APD中的比值增大,有助于抑制自律性 或终止折返
二、 心律失常发生机制
(一)冲动形成异常 1.自律性增高
(二)冲动传导异常 1. 传导减慢、传导阻滞 2. 折返激动
2.快反应和慢反应电活动
3、膜反应性
膜反应性:心肌细胞在不同电位水平受到刺 激时所表现的去极反应,即刺激所激发的0 相上升最大速率(Vmax)与膜电位水平之 间的关系。
膜反应曲线: Vmax与膜电位呈倒S状曲线, 静息电位水平的负值越大,0相上升速度愈 快,振幅愈大,冲动传导速度也快
膜反应曲线
ECG
心律失常的分类
❖ 缓慢型: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 用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治疗。
❖ 快速型:如心房纤颤、心房扑动、阵发性室 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和过早搏动 将用本章所讲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 心律失常也可以采用非药物疗法,如采用起 搏器、心脏复律、导管消融术和外科手术等。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 基础
自律性增高: ❖ 自律细胞4相自动除极加快 ❖ 最大舒张电位负值减小,即电位线上升 ❖ 阈电位负值增大,即电位线下降
(二)冲动传导异常
1、单纯性传导障碍:包括传导减慢、传导阻 滞,如房室结传导或房室束支传导阻滞。 由于房室传导主要由副交感神经控制,因 此,一些房室传导阻滞可采用阿托品纠正。
2、折返激动(reentry)
概述
❖ 心率过快、过慢或心跳节律不同步都会减少心输出量, 因此对某些心律失常,需要采用药物治疗。
❖ 对可能引起心室纤颤的病人,抗心律失常药能挽救其 生命,但抗心律失常药对某些病人可能引起致死性的 心律失常。
二、 心律失常发生机制
(一)冲动形成异常 1.自律性增高
(二)冲动传导异常 1. 传导减慢、传导阻滞 2. 折返激动
2.快反应和慢反应电活动
3、膜反应性
膜反应性:心肌细胞在不同电位水平受到刺 激时所表现的去极反应,即刺激所激发的0 相上升最大速率(Vmax)与膜电位水平之 间的关系。
膜反应曲线: Vmax与膜电位呈倒S状曲线, 静息电位水平的负值越大,0相上升速度愈 快,振幅愈大,冲动传导速度也快
膜反应曲线
ECG
心律失常的分类
❖ 缓慢型: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 用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治疗。
❖ 快速型:如心房纤颤、心房扑动、阵发性室 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和过早搏动 将用本章所讲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 心律失常也可以采用非药物疗法,如采用起 搏器、心脏复律、导管消融术和外科手术等。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 基础
自律性增高: ❖ 自律细胞4相自动除极加快 ❖ 最大舒张电位负值减小,即电位线上升 ❖ 阈电位负值增大,即电位线下降
(二)冲动传导异常
1、单纯性传导障碍:包括传导减慢、传导阻 滞,如房室结传导或房室束支传导阻滞。 由于房室传导主要由副交感神经控制,因 此,一些房室传导阻滞可采用阿托品纠正。
2、折返激动(reentry)
概述
❖ 心率过快、过慢或心跳节律不同步都会减少心输出量, 因此对某些心律失常,需要采用药物治疗。
❖ 对可能引起心室纤颤的病人,抗心律失常药能挽救其 生命,但抗心律失常药对某些病人可能引起致死性的 心律失常。
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及注意事项护理课件
确定用药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用药方案,包括药物的种类、
剂量、给药途径和时间等。
告知患者及家属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药物的作 用、用法、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
的不良反应。
用药过程中的观察与护理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等指标,及时 发现异常情况。
记录用药情况
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包括药物的种类、剂量、 给药时间等,以便于后续的评估和调整。
若出现心动过缓的症状,如头晕、乏力等,应及时就医调整药物剂量 或更换药物。
室性停搏
严重的心动过缓可能导致室性停搏,甚至危及生命。若出现相关症状, 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其他不良反应
一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导致其他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痛等。 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处理。
β受体拮抗剂
01
02
03
总结词
通过拮抗β受体发挥作用, 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减 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
详细描述
常用的β受体拮抗剂包括 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 主要用于治疗室上性心律 失常,如房颤、房扑等。
注意事项
可能导致心动过缓、低血 压等不良反应,需密切监 测心率和血压变化。
钾通道阻滞剂
总结词
抑制心肌细胞膜上的 离子通道,从而降低 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和 兴奋性。
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 和作用,从而影响心 肌细胞的兴奋性和传 导性。
改变心肌细胞膜的电 位,从而影响心肌细 胞的传导性。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室性早搏、 室性心动过速等。
02
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如房性早 搏、房颤等。
观察不良反应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头晕、心悸、 呼吸困难等,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
药物不良反应 ppt课件
胞增多、BUN、肌酐升高,肾损害为可逆 性。
ppt课件
36
常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卷曲霉素
电解质紊乱:顽固性低血钾,低血镁,低
血钙,碱中毒。
其他副反应:麻木,恶心,呕吐,食欲减
退,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皮疹,过敏性休 克,神经肌肉接头阻滞作用等。
ppt课件
37
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氨基水杨酸钠
热、皮疹不常见,偶可见过敏性休克。
其他副反应 :KM可暂时损害舌咽神经,
表现为舌后 1/3 味觉丧失,也有可能阻滞 神经肌肉接头,偶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凝 血酶时间延长。
ppt课件
35
常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卷曲霉素
听神经损害:耳鸣,听力下降,耳聋,很
少影响前庭功能。
肾毒性:表现为蛋白尿、血尿、尿中白细
度已降至有效浓度以下,仍遗留的生物学 效应。
后遗效应可能比较短暂,如服用巴比妥类
催眠药后次晨的宿醉( hangover) 现象; 也可能比较持久,如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 激素,一旦停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数月内难以恢复。
ppt课件
7
介绍几种药物不良反应——继发反应
继发反应:不是药品本身的效应而是间接
ppt课件 18
如何判断药品不良反应
根据时间顺序判断
根据具体症状判断
根据再激发现象判断
ppt课件
19
如 何 处 理 ADR
停用可疑药物。
适当治疗,及时使用有助于药物从体内排出
的药物及保护有关脏器功能的药物。
及时向本院相关部门报告。
根据相关部门意见,认真填写药品不良反应
结果。例如:
— 大量或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造成正常菌群 失调而发生的二重感染(伪膜性肠炎、真 菌感染)。 — 利尿药噻嗪类引起的低血钾可以使患者对 强心药地高辛不耐受。 — 青霉素类引致的赫氏反应( Herxheimers ppt课件 reaction)。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心律失常药物副作用
CAST研究结果显示1,
氨卡因和氟卡胺可减少自 发性的室性心律失常,但 应用此二种药物的总死亡 率明显增加。此后, CAST II试验结果显示莫 雷西嗪也增加死亡率。
1. Epstein, A.E et al. Mortality following ventricular arrhythmia suppression by encainide, flecainide and moricizine after myocardial infarcion: The original design concept of the Cardiac Arrhythmia Suppression Trial (CAST). JAMA 270:2451, 1993
低血钾常为主要特点。奎尼丁晕厥的治疗包括马上停药,静脉使用镁剂。可用心房或心室起搏抑 制后除极以终止室性心动过速。有时还可试用不延长QT间期的药物如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等。
IA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副作用
普鲁卡因酰胺
非心血管不良反应
可有皮疹、肌痛、指/趾脉管炎、雷诺现象等。 发热和粒细胞缺乏可见于过敏反应。
1、Flaker, G.C et al. Antiarrhythmic drug therapy and cardiac mortality in atrial fibrillation. The Stroke Prevention in Atrial Fibrillation Investigators. J Am Coll Cardiol. 20:527, 1992
可引起眩晕、抑郁症、幻觉等。
SLE样综合征:关节痛、发热、胸膜心包炎、肝肿大和出血性心包积液伴心 脏压塞。长期使用普鲁卡因酰胺60%-70%可产生抗核抗体,其中有20%30%会产生临床症状,狼疮细胞常为阳性。血清学检查阳性无需终止用药, 但症状加重或抗DNA抗体阳性时有必要停药。和原发性SLE相比,SLE样综 合征不累及脑和肾脏。
吴永全-抗心律失常药物 副作用
提纲
1 2 3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 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副作用 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副作用 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副作用 IV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副作用
4
5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
现有抗心律失常药物主 要是根据是否阻滞Na、 K或Ca通道的活性是否 阻滞β肾上腺能受体分 类。
IA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副作用
奎尼丁
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奎尼丁可引起QRS波增宽、窦房结、房室结传导阻滞,奎尼丁还可延长QT间期,在1%-3%的患 者中可引起尖端扭转室速。 奎尼丁在0.5%-2%的患者中可诱发晕厥,这大多源于可自行终止的尖端扭转室速发作。显著QT延
长(500-600ms)常常是奎尼丁晕厥的特征。晕厥是否发生与奎尼丁的血浆浓度及用药时间无关,
IB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副作用
美西律
非心血管不良反应
有震颤、讷吃、头晕、感觉异常、复视、眼球震颤、精神障碍、焦虑、 恶性、呕吐、食欲不振。 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常见于静脉用药,包括有低血压、心动过缓和心律失常。
美西律的不良反应和剂量相关,毒性作用发生于其血浆浓度仅稍高于治
疗水平。因此使用此药时需要仔细调整剂量和监测血浆浓度。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
常用为Vaughan Williams分类法
抗心律失常药物副作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剂 量和血浆浓度过大可导 致不良反应,其中有的 为非心脏性(如神经 性),有的为心脏性的 (如心衰、心律失常)。
有些不良反应与血浆浓 度无关,称为特发性不 良反应,如普鲁卡因可 诱发狼疮综合征,胺碘 酮可导致肺毒性和甲状 腺毒性,奎尼丁可致尖 端扭转室速
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可发生各种传导阻滞、QT延长、室性心动过速等
IA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副作用
异丙吡胺
非心血管不良反应
与其潜在的抗副交感特性有关,包括排尿困难、尿潴留、 便秘、视力模糊、闭角型青光眼、口干等。 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引起QT延长和尖端扭转室速
可减弱心肌收缩力,加重心衰。
IA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副作用
奎尼丁
非心血管不良反应
长期服用奎尼丁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可引起恶心、呕 吐、腹痛、腹泻和食欲不振。
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包括耳鸣、失听、视觉障碍、意识模糊、谵 妄、精神病等,这些不良反应称为“金鸡纳反应”。
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发热、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 过敏症等。
抗心律失常药物副作用
致心律失常作用指由药物诱发或由药物加重的心律 失常。其电生理机制可能与复极被延长,发生早期后 除极引起尖端扭转室速,或折返途径改变,引起或维 持了室性心律失常有关。 其发生率至少达到5%-10%。心衰可加重致心律失 常作用的危险,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伴有心衰病 史的房颤患者,心脏性死亡的相对风险率为4.7。而无 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史的患者,应用抗心律失常时,心 源性死亡的危险并没有增加。1
IC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副作用
氟卡胺
非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意识模糊和淡漠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IB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副作用
苯妥英钠
原为治疗癫痫药物,作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并不广泛。对洋地黄
中毒引起的房性、室性心律失常非常有效。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最为常见。眼震、共济失调、嗜睡、震颤和昏迷。
一般与血浆药物浓度升高有关。
消化道症状包括恶心、上腹痛、厌食 长期应用可造成高血糖、低血钙、皮疹、巨细胞性贫血、齿龈肿胀、 淋巴结肿大(类似恶性淋巴瘤综合征)、外周神经病变、药物诱导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 可引起胎儿先天畸形。
IB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副作用
利多卡因
非心血管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与剂量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头晕、感觉异 常、精神错乱、谵妄、木僵、昏迷和癫痫发作等。 极少见者可引起恶性高热。 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偶见窦房结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 在房性心动过速患者中曾有心室率加速的现象。 利多卡因和普鲁卡因酰胺都可提高除颤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