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恩的身份认同纪念《科学革命的结构》问世50周年

合集下载

库恩:一种新科学观

库恩:一种新科学观

库恩:一种新科学观——《科学革命的结构》导读一、库恩思想述评一只鸡雏破壳而出,环顾四周,啾啾叫到:“哎呦,范式转移了!原来这就是范式转移啊!”这一景出自美国的一部滑稽剧。

这就是库恩,库恩的影响。

在当今这个处处遭遇解构的时代,透过通俗作品反映出学术影响的哲学家或史学家,恐怕只有库恩一人。

(一)库恩生平托马斯·塞缪尔·库恩(1922—1996)1922年7月1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的一个殷实的实业家家里。

库恩于194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物理系,并获物理学学士学位。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库恩在哈佛大学研究生班学习,战争后期作为文职人员服兵役,并受科学研究与开发署委派赴欧洲。

他分别于1946年和1949年获得哈佛大学物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学位论文是关于理论物理学的。

从1948年到1956年,他在哈佛大学从事各种职位的工作,直到提升为普通教育学和科学史专业的助理教授。

他于1956年受聘于贝克莱加州大学,并于1961年成为该校科学史专业的正教授。

1964年,他被任命为普林斯顿大学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的派恩讲座教授,在此教席上一干便是十五年。

1979年他回到波士顿,受聘于麻省理工学院。

自1982年起至1991年退休,他担任麻省理工学院洛克菲勒讲座的哲学教授,库恩是这个教席的第一任教授。

退休后成为麻省理工学院荣誉教授。

库恩于1954年至1955年是古根海姆会员。

1982年曾获萨顿科学史奖章。

他还获得各大学和机构授予的荣誉学位,其中包括圣母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帕多瓦大学等。

库恩因患支气管和喉癌于1996年6月17日卒于麻省康桥家中,享年73岁。

其父老库恩是美国的实业家。

他生前与妻子珍妮共同生活。

库恩有两个女儿,她们分别是住在麻省弗莱明汉的萨拉和洛杉矶的伊利莎白;一个儿子,即家住麻省阿灵顿的纳撒尼尔。

他们是库恩与其前妻穆斯女士的孩子。

(二)人文转向库恩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哈佛大学校长、化学家柯南特(James R. Connat)要库恩准备一组关于17世纪力学起源问题的讲演。

库恩的身份认同纪念《科学革命的结构》问世50周年

库恩的身份认同纪念《科学革命的结构》问世50周年

库恩的身份认同纪念《科学革命的结构》问世50周年方在庆【期刊名称】《科学文化评论》【年(卷),期】2012(009)004【摘要】托马斯·库恩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史学家。

由他划时代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产生出来的“范式”和“范式转换”已经成为我们的日常生活用语。

一方面,库恩自认在哲学上的最大贡献是“不可通约性”,但这一点遭到多方非议。

另一方面,当他被认为是“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强纲领的思想先驱时,他却拒绝承认SSK的主张;他在学术上的同路人少得可怜,与他在思想界的巨大影响完全不成比例。

库恩从登上学术舞台开始,就遭到不同程度的误解,他一直在寻找自己的身份定位。

本文试图通过梳理矛盾的库恩形象,他与学生的关系以及影响他的思想形成的几大事件,从“误解”与“被误解”的角度来阐释库恩的心路历程。

我们的目的不是“去魅”,更不想树立新的偶像,而是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库恩。

%Thomas Kuhn is the greatest historian and philosopher of science in 20th century. The terms "paradigm" and "paradigm shift" originated by his epoch-making work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has already become our daily common words. For one thing, the idea "Incommensurability" which Kuhn valued as his own biggest contribution to philosophy had aroused great controversies. For another thing, he was regarded as the intellectual pioneer of the Strong Programme in Sociolog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SSK) whose idea, however, never won acceptance by him. He had little ally in academic circle,completely out of proportion to his huge influence in the intelligentsia. Since the day he began his career, he was misinterpreted to varying degrees, and throughout his life, he had been looking for his identity. This essay attempts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Kuhn's thought from both prospects of "misinterpretation" and "being misinterpreted" via Kuhn's ambivalent images, his relationship with his students as well as the big influential events in his formative years. This paper aims not "to disenchant", or even to set a new image of idol, but to present a man's authentic image - the image of Thomas Kuhn.【总页数】24页(P32-55)【作者】方在庆【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41【相关文献】1.从科学革命中的哲学思维看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纪念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发表50周年 [J], 王荣江2.论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中通向常规科学之路的新认识 [J], 左佐垄川;刘自强;陈云来3.后实证主义的结构性与批判性\r——兼评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 [J], 贺伟;曹忍忍4.关于库恩范式理论的几点思考——从《科学革命的结构》谈起 [J], 李堃; 季梵5."范式"的意义——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文本研究 [J], 曾令华;尹馨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评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

评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

评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作者:张雯来源:《成功》2017年第28期库恩的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篇幅短小,内容精炼,意义深远。

全文围绕着“常规科学”、“范式”、“危机”、“非常规科学(革命)”等关键概念的阐述与科学革命发展的历程与结构展开论述。

在导言中,库恩就明确指出:我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促使人们改变对熟知材料的理解和评价。

然后,库恩引出人们最为认可的常规科学的发展规律,发现危机,在常规科学原有体制下无法解决,怎么办?这时提出了规范,要想解决危机,就只能打破原有规范,发动科学革命。

经历科学革命,重新确立新的规范时,也是新的世界观的确立。

革命解决了危机,科学是不是进步了呢?按照库恩的观点,科学由于革命而进步。

一、理论《科学革命的结构》描述的是科学发展的历程,即规范——常规科学——科学革命——新常规科学。

(一)规范1.可以使新手准备好参加此后他工作的科学共同体。

2.在接受了这种规范以后,就有一个“选择那些可以肯定有解的问题的标准。

因此,在规法的基础上,“常规科学”就形成了。

(二)常规科学坚实的建立在一种或多种过去科学成就基础上的研究,这些科学成就为某个科学共同体在一段时间内公认为是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也就是,在一段时间内比较稳定的所有规范的总和。

它的目的不是发现新类型的现象,也不是发明新的理论,而是澄清范式所提供的那些理论和现象。

(三)科学革命首先,“反常”:随着事物的发展,科学家也会发现这样或者那样的现象或问题,这些现象或问题用以往的规范往往难以解释或有很好的解释。

其次,“危机”:这些反常的现象与我们先入为主的规范相冲突,与预期不符,使得科学家往往无所适从。

接着,“范式转变”:在经历了各种既定规范下的假定解释无果的情况下,就会使得一些科学家转而怀疑这些既定规范的正确性。

最后,“新范式”:当问题变得尖锐化的时候,一些科学家会主动提出新的原理,进而逐步形成新的,可以更好地解释以往现象和新现象的规范。

(四)新常规科学新的科学规范的形成意味着新常规科学的再此形成,科学就是这样一次次突破以往的规范,形成新的规范,也就是创新。

库恩的科学仪器思想探究石诚

库恩的科学仪器思想探究石诚

《科学革命的结构》发表50周年纪念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纵观科学哲学和科学史著作,除理论优位这种传统贯穿始终外,还同时伴随有一个被遗忘的对象,那就是科学仪器[1]。

对于科学仪器的忽视是传统理论优位的科学哲学的共性,随着科学实践哲学、新实验主义以及科学仪器哲学的兴起,科学哲学对科学仪器的研究由忽视逐步转变为重视。

科学哲学对仪器倍加关注的一个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的库恩思想中的仪器维度。

在库恩自我区分了库恩1与库恩2的基础上[2],劳斯对库恩1进行了实践解读,挖掘出了库恩思想中的仪器维度[3]。

在库恩对不同的科学共同体划分症状基础上,盖里森主张仪器与理论、实验一样具有自己的生命[4]。

一、范式的仪器维度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范式这一术语意欲提示出某些实际科学实践的公认范例———它们包括定律、理论、应用和仪器在一起———为特定的连贯的科学研究的传统提供模型[5]。

解决常规研究问题需要解决所有各种复杂仪器方面、概念方面以及数学方面的疑难[6]。

玛斯特曼指出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对范式有21种不同的用法。

她将其分为3类:形而上学范式、社会学范式和人工范式。

她将人工范式包含的三种范式用法(“一种工具的来源”、“一个装置或仪器操作规范”以及“一个工具制造厂”)分为两类(“一些供给的工具”和“实际的仪器设备”)[7]。

这两类范式可以证明范式包含了仪器维度。

库恩在“对范式的再思考”中对玛斯特曼的范式的用法和分类进行了概述:范式的20几种用法:“从‘一种具体科学成就’,到‘一组特定的信念和先入之见’,后者包括各种仪器的、理论的、形而上学等方面的承诺通通在内”[8]。

库恩认为不管范式有多少种用法,范式在实际上和逻辑上都很接近于科学共同体。

范式有两种意思。

第一种意思是综合,即范式是科学共同体共有的全部承诺。

第二种意思是第一种意思的子集,范式是特定的承诺。

很明显,库恩承认范式中包含了“仪器承诺”[9]。

在《科学革命的结构》的后记中库恩用学科基质代替范式,学科基质有四种主要成分种类:一是“符号概括”、二是“范式的形而上学部分”、三是价值、四是范例。

《科学革命的结构》50周年纪念

《科学革命的结构》50周年纪念

《科学革命的结构》50周年纪念(导读)【英文标题】Introduction to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50th Anniversary【作者简介】伊恩·哈金(Ian Hacking,1936- ),加拿大科学哲学家、语言哲学家。

伟大的书寥寥无几,这便是其中之一。

您读了就会知道。

这篇导读可以略过不看,除非您想知道本书如何在半个世纪前问世,它有什么影响,围绕其论点产生了哪些争论,以及它在今天的地位如何。

以下内容介绍的是这本书,而不是库恩及其一生的工作。

他常把本书称为《结构》,在交谈中则径直称为“那本书”。

我将沿用他的说法。

《必要的张力》(The Essential Tension)是一部极好的文集,收录的是库恩在《结构》出版前后发表的哲学(而不是历史)论文。

可以认为它是一系列评论和扩展,所以是很好的辅助读物。

既然是《结构》的导读,所以除了《必要的张力》,这里不会讨论其它内容。

不过应当指出,库恩常常提起,反映《结构》主旨的经典案例是《黑体理论与量子不连续性》(Black-Body Theory and the Quantum Discontinuily),这是他关于普朗克(Max Planck)在19世纪末发动的第一次量子革命的研究。

正因为《结构》是一本伟大的书,它才能以无数种方式被解读和使用。

因此本导读仅仅是许多可能的导读之一。

《结构》一书出版后,讨论库恩生平和工作的著作层出不穷。

对库恩工作的一篇出色的简短介绍可见于《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中的“库恩”词条,它与本文的看法有所不同。

关于库恩晚年对其生平和思想的回忆,参见巴尔塔斯(Aristides Baltas)、加夫罗格鲁(Kostas Gavroglu)和金迪(Vassiliki Kindi)1995年对他的访谈。

波兰尼与库恩的优先权之争

波兰尼与库恩的优先权之争

波兰尼与库恩的优先权之争在20世纪科学哲学的舞台上,托马斯·库恩(Thomas SamuelKuhn,1922—1996)和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1891—1976)是两位有着显赫声誉的科学哲学家。

他们在学术生涯及其影响方面有着诸多相似:同是20世纪出现的后经验主义科学家,都从自然科学领域转向哲学,共同反对实证主义哲学家的观点,同是西方科学哲学中社会——历史学派最主要的代表,并都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科学观。

费耶阿本德即认为,正是波兰尼和库恩恢复了科学的本来面目,使科学哲学起死回生。

然而,恰恰是在他们引以为傲的科学哲学创新方面,波兰尼经常就自己和库恩面临的问题进行争论:即谁更应该得到科学哲学理论创新方面的优先权之誉?也就是说,到底谁的理论贡献更具有原创性呢?一波兰尼于1891年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家庭,1917年凭借关于吸附的热力学著作获得了布达佩斯大学授予的化学博士学位。

先后在德国维尔赫姆研究所及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地方工作。

当他于1976年去世时,已经作为一位科学哲学家特别在英美等国拥有广泛的读者。

库恩则于1922年7月18日生于辛辛那提的一个犹太知识分子家庭,后随父母移居纽约。

1940年秋,库恩进入哈佛大学主修物理学并最终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先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和马萨诸塞理工学院。

库恩也越来越远离自己的本行——理论物理学,逐渐在科学哲学领域取得建树。

而且,波兰尼和库恩都是传统科学哲学的叛逆者,为当代的科学思想研究建立了一个广为人知的讨论基础,其著作也被引用到广泛领域。

共同的理论旨趣使得这对年龄相差31岁的学者超越了时空阻隔而一度成为朋友,他们也彼此尝试成为合作者。

波兰尼和库恩的际遇始于哈佛大学科南特(James Bryant Conant)开设的“通识教育与科学史”课。

在该课堂上,库恩开始接触波兰尼的著作。

以至于库恩后来回忆到:“科南特在其课堂上介绍了波兰尼,我也很喜欢他……波兰尼确实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但我并不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人物。

从科学革命中的哲学思维看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纪念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发表50周年

从科学革命中的哲学思维看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纪念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发表50周年

[ 关键词] 科学革命; 哲学思维; 常规科学; 科学危机; 范式转换
在近代 自然科学从哲学 中分离 出来之前 , 一切学 问或学术可 以说都在哲学这 一母体 内孕育 和成 长 。那么 , 当 自然科学 以及其他学科逐 步从哲学 这一母体 分娩并 走上 自身发展道 路之后 , 包 括 自然 科学在 内的各 门科学 , 能脱离哲学及其思维方式而独立发展 吗?或 者说各 门科学 与哲学之 间那个 连 接胎儿 和母体 的“ 脐带 ” 真 的能被剪断或真 的被 剪断 了吗?这是一个 过去 和当代任何 一门学科或 科 学的形成 和发展 都必须 面对并要加 以认 清的问题 , 否则任何一 门学科或科 学的形成和发展都难 以实 现。本文力求从 自然科学发展 中的科学革命及其思维过程角度来探索这个问题 。
为例证——在这 种 事件 中, 一个 科学 共 同体 放
变革实体 的思想 , 认为波普 尔“ 过分集 中注意 了 科学理论 的革命 性 变革 ” , “ 只 是盯住 科 学发展
中的非常规事件或 革命 事件 ” , “ 把 科学 事业 中 非经常性的革命 部分 的特 点赋予 了整 个科学 事 业” ; 应该更强调 常规科 学的作用 , 因为 “ 正是常 规科学而 不是非 常 规科学 , 最 能把科 学 同其 他
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M a r 2 0 1 3 / N o 2
科学 方法 论研 究
从 科 学 革 命 中 的哲 学 思维 看 哲 学 与科 学 的关 系
纪 念 库 恩《 科 学 革命 的结 构 》 发表 5 O周 年
王 荣 江
[ 摘 要] 科学革命是新理论取代旧理论的范式转换, 其 中最为关键和核心的部分是确立不同
普 尔和库 恩是一致 的, “ 都 强调新 理论 抛弃并取 代了与之不相容 的旧理论 的革命过程 ” ⑤。 可以说 , 库恩 的科 学 革命 思 想是 对 彭加 勒

《库恩与夏平的科学革命观比较》范文

《库恩与夏平的科学革命观比较》范文

《库恩与夏平的科学革命观比较》篇一一、引言托马斯·库恩与劳丹·夏平是科学哲学领域中两位极具影响力的学者。

他们的科学革命观对于理解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别阐述库恩与夏平的科学革命观,并进行比较分析。

二、库恩的科学革命观托马斯·库恩,作为科学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其科学革命观主要体现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

库恩认为,科学发展并非线性进步的过程,而是由一系列的“科学革命”所推动。

这些革命标志着旧范式的瓦解与新范式的诞生。

在库恩看来,科学革命具有以下特点:1. 范式的更迭:科学革命是旧范式向新范式的转变,新范式的出现往往伴随着对旧范式的彻底颠覆。

2. 不可通约性:新旧范式之间存在不可通约性,即两者在语言、概念、方法等方面存在根本差异,无法进行直接的比较和交流。

3. 社会性:科学革命不仅是认知层面的变化,还涉及到社会、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

三、夏平的科学革命观劳丹·夏平的科学革命观则更侧重于科学发展的动态过程。

她认为,科学革命是科学发展中不断进行着的、动态的、持续的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科学的进步、科学的错误以及科学的自我纠正。

夏平强调:1. 科学的自我纠正:科学发展过程中,当出现与现有理论不符的新事实时,科学家会通过调整理论或提出新理论来解释这些新事实。

这种自我纠正的过程就是科学革命的一部分。

2. 科学的多元性:科学革命并非单一线性的发展过程,而是多元的、多方向的探索过程。

各种理论之间的竞争和交流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3. 知识的增长性:科学知识是在不断增长和积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科学革命是这一增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四、比较分析库恩与夏平的科学革命观虽然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科学发展的非线性、动态性和进步性。

具体来说:1. 范式更迭与自我纠正:库恩强调范式的彻底颠覆与更迭,而夏平则更注重科学的自我纠正过程。

这两种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补充的,范式的更迭是科学发展的质变过程,而自我纠正则是这一过程中的常态。

另一种科学革命?—— 纪念《科学革命的结构》问世40周年

另一种科学革命?—— 纪念《科学革命的结构》问世40周年

北大科学史与科学哲学- 科学史- 科学史总论:另一种科学革命?——纪念《科学革命的结构》问世40周年加入时间: 2003-05-27阅读次数:2257 次另一种科学革命?——纪念《科学革命的结构》问世40周年刘钝提到科学革命,人们自然会想到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

今年距该书第一版问世整好40年,但它仍然是从事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的学者们不可不读的基本文献,“科学革命”也已成为欧美大学相关科系的必修课程。

不仅如此,库恩的影响还波及到历史和哲学以外,在社会学、心理学、美学、文学、语言学乃至自然科学的当代著作中,也频频出现“范式”、“不可通约性”、“学术共同体”、“常态”、“危机”之类的库恩式术语,难怪罗蒂(Richard Rorty)称他为“二战之后最具影响力的一位以英文写作的哲学家”。

一个相当怪异的事实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库恩的思想被他的追随者们发展到了连他自己也无法辨认的程度。

以爱丁堡学派为代表的某些科学社会学家们,主张科学知识不是纯粹自然实在与客观经验的反映,而是由利益、权力等社会因素所建构的,经过宣传、妥协和约定为科学共同体所接受。

据说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库恩激愤地对那些将他的名字与这类极端观点联系起来的人们吼道:“要知道,我可不是库恩派学者!”这里所谓的“库恩派学者”(Kuhnish scholars)主要指那些坚持科学建构论强纲领的社会学家们。

何以一部充满智慧的著作被人误读到如此程度?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对此疑问给出了一个很有启发性答案的不是哲学家和历史学家,而是理论物理学家戴森(Freeman Dyson)。

他在一篇题为《科学革命》的演讲中指出:“一门新宗教建立起来时,追随者变得比创始人还要固执与教条得多。

这也发生在托马斯•库恩的追随者身上……库恩从来也没有说过科学是政治权力斗争。

如果他的某些追随者坚持说他否认科学的客观有效性,那只是因为他过份强调了观念的作用,而低估了实验事实在科学中的作用。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解读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解读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解读关于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解读关于《科学革命的结构》的解读一、解读我们在读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之前,首先了解了库恩的生平,他从一个物理学者,转变为科学史家,再转变为科学哲学家,他的一生都与几个重要的词汇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范式、常规研究、科学革命。

在这本书中,我们渐渐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常规研究————反常————反常时期————新的范式(范式) (科学革命) 虽然每一个科学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名字和革命一起计入历史,但是长时间的常规研究是一门学科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范式的行成为科学工作者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资源,他们不再纠结于基本的概念,而是利用论文的形式对最新的热点进行交流。

正是这种交流,使我们的资料更加详尽,观察和理论的一致性更加精细。

这个专业化的过程,一方面使我们知识和理论更加丰富,帮助我们去解释更多的现象;另一方面也会限制我们的眼界,使范式变化受到很大的阻碍。

所以我们要借助于范式去进行研究,因为范式越精确,涵盖面越广,作为反常的指示器越灵敏;而不是依赖范式,纠结于范式,错失发现的机会。

二、启示:范式的继承与反常的探索承认与学习已有学科领域的范式,并不等于全盘接受、固守陈规,而是在已有范式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新范式的形成依赖于真正有能力的人接受它,并在新理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研究,使新理论日渐完善,直至整个科学共同体都认可它。

而发现与探索反常则是进行创新性科学研究所必须做的工作。

下面我们结合会计专业的学科特点,谈谈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结构的范式理解及反常研究。

财务概念框架(CF)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76年12月发布的,作为指导和评价会计准则的基本理论框架。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89年也根据研究发布了相关的报告,我国则是在1992年发布了基本准则,并于2006年根据趋同化的要求进行了全面的修订。

尽管时间、制度背景、经济环境差别很大,但是这些理论框架内容都基本相同。

范式来源简评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

范式来源简评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

范式来源简评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近期推送“范式”,今日主题“革命史范式”欢迎各位师友一起交流~”《科学革命的结构》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托马斯·库恩(ThomasS.Kuhn)。

该书是现代思想文库中的经典名著,作者从科学史的视角探讨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的本质,第一次提出了范式理论以及不可通约性、学术共同体、常态、危机等概念,提出了革命是世界观的转变的观点,深刻揭示了科学革命的结构,开创了科学哲学的新时期。

常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当中看到范式一词,那么范式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本文旨在探讨自然科学中范式的概念。

最早提出自然科学提出范式一词的人是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Kunn) 提出并在《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1962)中系统阐述的,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

通俗的讲,就是一群科学团体所遵循的一个基本思路,什么是已知的,什么是被理解的,仍需进一步深入认识的是什么?在库恩看来,科学史就是一系列范式所构成的历史图景,库恩关于一门科学如何进步的图景可以概括为下列开放的图式:前科学——常规科学——危机——新的常规科学——新的危机一、前科学时代:在这个时期学派林立,百家争鸣,没有统一的科学共同体,没有公认的范式。

经过长期的争论,才逐渐形成统一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即“范式”,由此前科学时期进入了科学时期。

比如化学和炼金术、天文学和占星术不分彼此的时代。

二、常规科学时代:在研究过程中,大部分科学家对于共同的范式坚信不疑。

常规研究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现象上都很少要求创造性的东西,他们的任务是搜集观察和实验的资料,进行一般理论性研究即解难题或释疑。

三、科学危机时代:原有的范式不能解释新出现的问题,即使在原有的理论上修修补补也无济于事,由此科学家对原来的范式产生了怀疑,提出新理论,由此引发科学革命。

库恩革命的认知分析

库恩革命的认知分析

库恩革命的认知分析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为科学发展的历程提出了一种崭新悦目的科学观。

他在开篇章中就开门见山地说:“历史如果不被我们看成是轶事或年表的堆栈的话,那么,他就能对我们现在所深信不疑的科学形象产生一个决定性的转变”①。

可见,库恩的哲学核心是科学通过革命而发展的思想,他的思想对于科学运动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然而最重要的便是“范式”和“不可通约性”。

对于任何思想的探究,都要基于对于作者本人的学科背景和时代背景的认知才能有更深入的诠释。

托马斯·库恩是二十世纪后30年最具有影响的科学哲学家,同时他也是最具有争议的学术人物之一,但令人遗憾的是他本人却没有传人②,由此很多自称为库恩主义者,世人是无法辨别的,甚至有的连库恩自己本人都不认同③。

库恩所处的时代,是逻辑经验主义处于鼎盛并开始衰败的时代④,是科学与社会互动,科学实践有了更多的发展的时代;他利用了现有的环境,对这个时代的哲学发展提出了全新的思想并饯行于实际。

在1980年后,库恩越来越从语言的角度,从新诠释他的主张。

库恩提出了科学革命就是语言革命,科学共同体就是语言共同体,由此我们可以通过语言学习来理解过去的科学理论。

在简单地了解库恩所处的背景后,我们来进一步探究他的核心概念“范式”与“不可通约性”。

正如《结构》译者金吾伦先生所述,用库恩自己的话说是第十章《革命是世界观的改变》是书中的哲学核心⑤。

掌握了这一点便掌握了本书的精髓。

库恩在这章中说:“范式的改变的确使科学家对他们所涉及的世界看法不同了。

……在革命之后,科学家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不同的世界。

……革命之前科学家世界中的鸭子,在革命之后就变成了兔子。

”⑥范式是如何定义的呢?它是看不到、摸不到、无法用具体言语进行描述的。

根据学者马斯特曼的统计,库恩在《结构》中对“范式”有着多达21种的描述。

用库恩自己的话说“范式”分为三类:社会学意义的范式以“科学共同体”的形式出现,工具意义的范式是具体的“范式”,哲学意义的范式贯穿在《结构》的背景之中⑦。

《库恩与夏平的科学革命观比较》范文

《库恩与夏平的科学革命观比较》范文

《库恩与夏平的科学革命观比较》篇一一、引言托马斯·库恩与拉瑞·夏平是科学哲学领域中极具影响力的两位学者。

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对科学革命的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文旨在比较并分析库恩与夏平在科学革命观上的异同,以期对科学革命的理解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库恩的科学革命观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科学革命”观念。

他主张,科学发展的过程并非线性累积,而是经历了不同阶段的转变,其中包括“前科学时期”、“常规科学时期”以及“科学革命时期”。

库恩特别强调了“科学革命”的变革性质,即新的科学理论和观念取代旧的理论和观念,带来科学的质的飞跃。

他认为这种变革是通过“范式”的转变来实现的。

三、夏平的科学革命观与库恩不同,夏平对科学革命的理解更侧重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

他认为,科学革命不仅是科学理论和技术上的变革,更是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夏平强调了社会、文化、经济等多重因素对科学革命的影响,认为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此外,夏平还强调了科学家在科学革命中的角色和作用,认为科学家是推动科学革命的重要力量。

四、比较分析(一)相同点1. 变革性:库恩和夏平都认为科学革命具有变革性,即新的理论和观念会取代旧的,推动科学的进步。

2. 科学家角色:两者都强调了科学家在科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二)不同点1. 侧重点:库恩更侧重于从科学内部寻找变革的动力和原因,而夏平则更注重从社会、文化等外部因素来分析科学革命。

2. 范式概念:库恩的“范式”理论强调了科学共同体的共同信念和规范,而夏平则没有明确提出类似的概念。

3. 理解深度:库恩的理论更注重对科学革命的质的变化的描述,而夏平则更注重从多元因素综合的角度深入理解科学革命。

五、结论综合来看,库恩和夏平虽然都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对科学革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但他们都认为科学革命是推动科学进步的重要力量。

库恩更注重从科学内部寻找变革的动力和原因,而夏平则更注重从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来分析科学革命。

浅析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和科学发展模式

浅析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和科学发展模式

C AMN H A / ■£ HR I C I G N
浅析托马斯 ・ 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和科学发展模式
◎胥 明 琳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 西安 7 0 5 1 5) 0 中图分类号 :6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6 3 09 (0 1 0 - 0 3 0 D4 A 1 7 - 9 2 2 1 ) 1 0 9- 1 摘要 : 马斯 ・ 托 库恩对哥 白尼革命和二十世纪物理学史作 了细致 的研 究, 立 了关于科 学发展 的“ 创 科学革命论” 强调科学进 , 步的革命性质 , 同时说 明科 学发展模式大致是: 前科 学一常规科学一危机 一科学革命 一新 的常规科 学。库恩的科学革命模 式既 有进 步的一 面, 也有其 明显 的弱点和 不足 , 本文对此进行 了简要 的论 述。 关键词 : 库恩 ; 范式; 科学革命
托马斯 ・ 恩 , 国著名 的历史学派科 学哲学 家 , 论物 念与范式的预期不相符合 ,也就是人们无法用范式对 现象 作 库 美 理 理出身 , 转向科技史研究 , 后来 又从相 对直接的历史问题转到 出解释。随着 常态科学 的发展 , 科学研究 中的反常现象会不断 关注哲学 问题 。库恩凭借扎 实的 自然科学 功底 和浓厚的哲学 增多 , 并逐渐失去控 制 , 就动摇 了人们对 “ 这 范式 ” 的信念 , 从 素养 , 着眼于科学 发展 的历史 和现状 , 引进 了社会 因素 、 学 而引起常态科学 的“ 科 危机 ” 。一种全新 的范式 出现并且 吸引越 家的心理 因素 、 学家集团的要求和心理状态等进行研究 , 科 提 来越 多的科学家的忠诚 ,直到原来那个 问题百 出的范式被放 出了一种连续和 中断 、 渐变和突变交替进行 的科学发展模式 , 弃 , 危机就会被解决 。新 的范式充 满了希望 , 指导新 的常态科 即“ 范式革命 ” 的科学发展观 。库恩理论 的一个关键 特征即摒 学活动 , 直到它也遇 到严重麻烦 , 并且 出现新 的危机 随之又发 弃一种理论结构 , 并用 另一 种不相容的理论结构取代它 , 强调 生新 的革 命 时 为 止 。 科学进步具有革命性 。 库 恩通过强调 量变 的重要 性和质变 的混乱性来 客观地 、 库恩认为 , 科学 的发展不 是累积 的、 堆栈 的 , 而是范式转 开创性地 描述 了科 学的发展过程。但他的不足在于他想把量 换 的结果 。“ 范式” 是库恩哲学的基本 观点 , 也是区别 其他哲学 变和质变完全 区分 开 , 过分 的强调范式 “ 不可通约的” 的革命 , 的本 质 内容 。“ 范式 ” 原文来 自希腊文 , 含有 “ 同显示 ” 共 的意 而忽 略了质变 和量 变是 无法明确区分界线的 , 也就是说 , 范式 思, 由此 引出模式 、 模型 、 范例等义 。在库 恩看 来 , 范式包含 了 革命和常规科学的进步有时是难 以清 晰区分 的。 在库恩看来 , 科学 实践 中一切影响科学家的活动和发展 的因素 ,是科学发 范式不仅是纯粹认识论 上的知识体系 ,而且是知识的社会形 展 的指示器 ,它可以吸引一批坚定的拥护者脱离科学活动 的 式 , 即一定社会集 团的信念和行为规则。 他列举 了“ 确性 、 精 一 其它竞 争模式 , 所以库恩说 “ 范式” 很接近 “ 科学共 同体 ” 这个 致性 、 广泛性 、 简单性 和有效性 ” 为评价一种 理论是否 充分 作 词 。一种 范式是且 仅是 一个 科学共同体所共有 的一整套信念 的标准规则 , 实际上仍采取权贵主义 的立场 , 但 以权 威的科学 和思维模式 , 规定 了该领域 内科学工作者共 同的基本理 论 、 基 家或科学家集 团的意志作为最后标准的。 本观念和基本方法 ,提供 了共 同的理论模 式和解决问题的框 库恩认为科学革命造成 了科学家们世界观 的转变 ,科 学 架, 也就是说 , 掌握了共有 的范式才组成 了科学共同体。 家以什么样的世界观工作 ,是 以科学家们所用 的范式为基准 库恩提出 了“ 范式转换” 的科学发展观并认 为范式的更迭 的 , 而科学家们所用 的范式是 具有 很强的主观性 的, 他们认 为 必须通过革命才能够实现 ,即当科学共 同体共 有的一套 旧范 哪个 范式是正确的就利用哪个范式来进行研究工作 ,而不是 式不能满足 当前科学研究和发展 的需要 时就要 打破 当前 旧的 以客观世界的条件为依据来进行科学研究 的,所 以具有很强 范式 、 创造新 的范式 , 从而发生科学革命 。库恩将 “ 科学革命 ” 的主观性 。 虽然范式 中确实蕴含有许多想象 的成分 , 但是这类 定义为 : 科学 发展 中的非累积性事件 , 中旧范式全 部或部分 想象 也是 建立在大量客观材料基础上 的,而绝非纯粹主观 的 其 地被一个完全不能并立 的新范式所取代 ,科学就是 因此 而不 想象 。 断地向前发展 。 通过科学革命 , 具有进步 的新范式取代了旧 库恩 的主观的评价标 准与新 旧范式间不可通约 的观点是 范式 , 取得 了具有创造性地研究 结果 , 的科学共 同体取代 了 相联 系的 , 新 这实际上就是 说 , 因为从事科 学研究 的人更换 了 , 旧的科 学共 同体 , 新的常规科学取代 旧的常规科学。哥白尼天 所 以从评价选择 的标 准到整个社会心理 、研究传统 以及世界 文 学取 代托勒密天文学 , 因斯坦相对论 取代 了牛顿力学 , 爱 就 图式都改变 了。 所以 , 库恩 的这种主观真理观使 他分不清辩证 是 库恩的科 学发展模式— —通过范式的改变引起科学革命来 法 的否定 与形 而上 学的否定 之间的区别 ,不理解新 旧知识之 进行科 学的发展 ,库 恩的科学革命模 式否定 了逻辑实证主义 间批判地继承 的关 系 ,而片面地 强调 新范式的产生必然是 旧 的“ 科学 发展是积 累的” 的观点 , 也否认 了卡尔 ? 波普尔 的“ 科 范式 的决定性 的破坏 。这不仅不符合 人类认识 由浅人深发展 学发展史是 突变 的”的观点 ,而是把上面两者有效 的结合起 的规律 , 也忽视 了旧理论在科学探索时的借鉴作用 。 来, 创立 了关于科学发展的“ 学革命论” 科 模式 , 强调科学发展 另外 ,作为库恩学说 的主要概念 的范式虽是一个 容量很 过程 中的质 的飞跃 , 告诫人们不要用凝 固的、 不变的观点来看 大的网络 , 由于缺乏有机的联 系而显得有些含混不清 。 但 关于 待科学知识的增长。 “ 范式不 可通 约” 的论点 , 虽然后来用“ 部分交 流” 替代 , 始终 但 库 恩认为 科学 的发 展模 式 大致是 :前 科学 ——常态 科 未能完满地表达新 旧范式之间既继承又变革的辩证关 系。 学——危机—— 革命——新 的常态科学——新的危机 。 库 恩 的“ 科学革命 模式 ” 的弱点 是很 明显 的 , 我们不 能 但 范式建立之前 , 没有 形成 一门学科以及系统 的理论 , 还 科 因此 否定 他的成就 。他不仅把人们考察科学知识增长 的注意 学活动多是混乱 的、多样化 的,这一 时期被称 为 “ 前科 学时 力从 理论 证明转移到理论发展 , 而且 引入了社会历史因素 , 他 期” 。出现 了统一 的范式后 , 就进入渐进性发展 的常态科学时 的科 学发 展含 有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法思想 ,这对于启迪人 期 。所 谓“ 态科 学” 就是 在一定 的范式框架 内进行研究 , 常 , 这 们 的思想和开 阔思路 , 都是非常有益的。 些 范式 由一些具有普遍性 的理论假设 、定律 以及它们 的应 用 参考文献 方 法构 成 ,而这些都是某个特定 的科学共 同体 的成员所接受 [ 托 马斯 ? 1 ] 库恩. 学革命的结构 【】北京大学 出 科 c. 版社 2 ] 科学革命的结构导读 []四川教 育 出 M. 版社 的。库 恩认 为 , 在某一范式框架 内进行研究 的科学 家 , 都在从 【 刘钢. 3 】 科学究竟是什么? [] 商务印书馆 M. 事库恩所谓 的“ 常态科学” 他们对于共 同的范式坚信不 疑 , , 它 [ 查 尔默斯. 作者简介 : 明琳 , ,1 8 一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思想 政治理 胥 女 (9 6 。 们 的任务就是坚 守范式 ,坚定不移地用范式去解决科学研究 0 9级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 士研 究生。研 究方向 : 科 中的各种问题。在这个 过程 中, 常态科学 家将不可避免地经历 论教学研究院 2 0 学技术与社会。 些 困难或显见 的否证 , 出现“ 常” 即 反 。所谓“ 反常” 就是观 ,

《库恩与夏平的科学革命观比较》范文

《库恩与夏平的科学革命观比较》范文

《库恩与夏平的科学革命观比较》篇一一、引言托马斯·库恩与劳丹·夏平是科学哲学领域中两位杰出的思想家。

他们的理论对于理解科学革命的本质和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比较库恩与夏平的科学革命观,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并探讨其对于科学发展的影响。

二、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观库恩,作为科学哲学的著名学者,在其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了著名的“科学革命”理论。

库恩认为,科学革命是科学范式的转变,即科学家们从一种旧的范式转向新的范式。

这种转变是根本性的、不可逆转的,并且需要科学家们进行思维方式的转变。

库恩认为,科学革命具有以下特点:1. 范式的转变:范式是科学家们共同接受的信念、方法论和工具的集合。

当旧范式无法解释新现象时,科学家们会寻求新的范式来解释这些现象。

2. 不可预测性:科学革命的发生是难以预测的,它通常是由一些异常现象或实验结果触发的。

3. 思维方式的转变:科学革命不仅涉及到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改变,还涉及到思维方式的转变。

这种转变是深层次的,需要科学家们打破旧的思维方式,建立新的思维方式。

三、劳丹·夏平的科学革命观相比之下,夏平的科学革命观更侧重于科学发展的连续性和渐进性。

他认为,科学革命并不是频繁发生的,而是相对罕见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科学发展是渐进的、连续的。

夏平强调了科学发展的累积性和渐进性特点,认为科学进步是通过科学家们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来实现的。

四、库恩与夏平的科学革命观比较库恩与夏平的科学革命观在以下方面存在差异:1. 观点本质:库恩强调科学革命的范式转变和思维方式转变,认为这是科学发展的根本性变化;而夏平则更强调科学的连续性和渐进性,认为科学进步是通过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不断累积来实现的。

2. 革命频率:库恩认为科学革命是相对频繁的,而夏平则认为科学革命是相对罕见的。

这反映了两者对于科学发展的速度和节奏的不同看法。

3. 思维方式:库恩的理论更注重思维方式的转变和范式的转换,而夏平则更注重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累积。

库恩_科学革命的结构_被引50年_胡志刚

库恩_科学革命的结构_被引50年_胡志刚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被引50年*胡志刚 王贤文 刘则渊(大连理工大学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所,辽宁大连 116024)摘 要:从1962年至今,《科学革命的结构》已经出版五十多年,被引达18000多次。

对于这样一部风行半个世纪,在学术界乃至社会公众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的经典著作,研究它的被引和共被引状况,进而揭示它的影响、分布和扩散路径,就成为一件非常必要的工作。

通过对《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的引文分析发现,《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的被引已经扩散到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政府与法学等广泛的社会科学领域;各领域中都有一些作者、机构和期刊基于引用认同而频繁引用该书;“范式”、“建构主义”、“认识论”等主题是引用库恩最常见的原因;波普尔、拉卡托斯、劳丹等人及著作通常是与库恩共被引次数最高的作者和文献。

关键词:库恩 科学革命的结构 引文分析[中图分类号]N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0-0763(2014)04-0081-08一、引 言库恩(T . S . Kuhn , 1922-1996)是20世纪最重要,也是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之一。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是1962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1]。

在书中,库恩以物理学的进化史为例,提出科学发展中的范式转换理论:范式与范式之间具有不可通约性,因此新范式替代旧范式必然伴随着一场科学革命。

库恩的这一理论,与之前的逻辑经验主义和批判理性主义的科学观截然不同,它揭示了科学知识发展中的非理性因素,极大地革新了人们对科学的传统认知。

《科学革命的结构》一经出版,便在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科学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从1962年第一次出版至今,该书英文版已经出了第四版,并被翻译成中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多国语言,是20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

而且,它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科学史和科学哲学领域本身,延伸到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文学史、艺术史、政治史、宗教史等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甚至在社会公众中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

库恩范式 库恩时代的支撑

库恩范式 库恩时代的支撑

库恩范式——库恩时代的支撑1962 年,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的问世,使其在当代科学哲学中引领了一个时代的到来,即对科学本质理解的新时代,在期间提出了范式理论,不可通约性,科学共同体,常规科学等等许多后现代主义的概念,这些概念凸现了后现代人的主体性,社会的透明性和社会和谐性,重点突出了对现代科学偶像的质疑。

尽管“库恩被怀疑为谋杀犯”,“库恩在西方始终是个异端,英国人骂他是‘真理的叛逆’,他的同胞们则诬他是煽动有组织的犯罪”,以致造成他在世人眼中的“中年辉煌,晚年落寞,身后寂寞”,然而,库恩仍是库恩,库恩时代的到来是不可避免的。

一、库恩范式的理论背景“尼采哲学以其对现代西方文明的批判而被认为是现代向后现代的转折点,并被认为是后现代思潮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以此为肇始,库恩使西方科学哲学经历了一次大震荡,这次震荡是从客观主义和绝对主义到主体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哥白尼革命式的倒转,这种倒转的实现并不是凭空产生和被想象出来的,而是有其假设主义,逻辑经验主义和波谱的证伪主义的痕迹。

(一)假设主义假设主义流行于十九世纪下半期,假设主义者把假设作为科学发现的方法,认为人为的假设是科学理论的内容和基础否认客观真理性的存在,主张“观察负载理论”,对科学进行整体性的研究,并在发展中认为科学理论是一个法则,“辞典”,假说和模型四要素组成的多层结构,库恩在其基础上认为,科学是在范式指导下的“解谜”活动,而“范式”的本质是一种看待事物的方式:一组共享的假设,信息,教条,惯例和理论,把科学的发展看作是新范式不断取代旧范式的发展过程,但这并不表示新范式更趋近真理,只是在“范式”指导下从事“解谜”活动中能力的增强,同时库恩还认为这种“科学史不是一部单纯记录科学历史事件的历史,不是科学事件的大事年表,而是对科学历史事件的整体化,系统化的说明”,突出了“范式”的整体性特征,实现了对假设主义理论的蜕变。

(二)逻辑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或新实证主义是科学哲学第一个成熟的学派,出现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逻辑实证主义者认为“自然科学的方法是一切真理的尺度,自然科学的知识是人类其他知识,包括哲学和人文社会知识的楷模”,并否认“第一,相信万物本原的存在,并把解决本原问题作为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第二,相信理性可以把握本原,并把完善的理性工具看作是哲学的根本任务之一。

论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中通向常规科学之路的新认识

论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中通向常规科学之路的新认识

论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中通向常规科学之路的新认识作者:左佐垄川刘自强陈云来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0期左佐垄川,刘自强,陈云来(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南宁 530001)摘要:常规科学的作用是成为帮助更多科学实验发现的基础原理,通常是一个又一个成功结果的总结。

但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却让我们看到了新的认识。

或许常规科学的发展轨迹,并非是简单的知识堆积、层层递增向上发展,而可能是一种颠覆性的认识在推进常规科学的发展。

关键词:常规科学;范式;范例;发展模式中图分类号:G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7)10-0048-03发明、创造或物理性实验,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支撑,而被常规科学所运用于实践的基础原理就显得极为重要。

许多原理通常被经受无数次的反复验证,以加深它的正确性和权威性,而检验的方法则又要求回到实践。

科学实验是一种使用频率最高的实践,并且它是注重每个细节上的微毫误差,也象征着严谨的代名词。

科学实验的一个结果,必然会被进行若干次求证,而大量和频繁的求证所得,如其结果均属一致,那么它的存在则被默认是真理。

随着此真理的求证脉络被运用得越来越广,其本身也就更有影响力,久而久之则形成真理是神圣的,也是不容挑战的观念。

以至于我们都无法去想也不敢去想,这些原理的假设性前提是否真实存在,也因此丧失了观察事物本身的怀疑能力。

直到科学实验的瓶颈出现,实验视角不得不被拽回基础原理本身时,常规科学也随之出现了动摇,甚至影响到科学实验者们的世界观。

而这也正是托马斯·库恩通过历史观察,试图重新解释常规科学发展轨迹的重要原因所在。

一、范式存在的发展模式“常规科学”与“范式”是密切相关的术语,按照个人理解可以为一种是具体的,而另一种是抽象的,他们都是相关概念的特殊界定。

如牛顿定律、托勒密体系、波动光学等等都可以统称为常规科学,因为它们都是基于严密科学实验的定律,也就能够形成一种常规而被反复运用。

《科学革命的结构》50年

《科学革命的结构》50年

作者: 皮特·蒂尔
作者机构: 康奈尔大学历史系,美国
出版物刊名: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75-178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2期
主题词: 科学史 不可通约性 范式 库恩
摘要:�结构》在历史研究中最明显的运用是对科学共同体的确认与考察。

但是,科学史家们几乎并未真正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即便做了些许,那也决然不是一种典型库恩式的工作;库恩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历史研究的gI导者。

从积极的视角来看,《结构》一书以及库恩的总体工作,在专业的科学哲学中已获得了惊人的合法性;库恩已成为科学哲学家标准的一部分。

但仅就作为一门特定的学科而言,科学史与《结构》之间仅有一种令人怀疑的关系。

《结构》开创了研究科学的某些可能的进路。

如果没有《结构》的内在影响,20世纪80年代的革命,包括SSK和带有美式风格的文化研究,都是很难想象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 《 学革命 的结构》产 生 出来的 “ 科 范式”和 “ 范式转换” 已经成 为我们 的 日常
生活 用语 。一 方 面,库 恩 自认 在哲 学上 的最大贡献是 “ 不可通 约性 ” ,但这一 点
遭到 多方非议 。另一方 面,当他被 认 为是 “ 学知识 社会 学” (S 科 S K)强纲 领 的
的关系。“ 游侠骑士 ”果 真这么孤独吗 ?没有 形成 “ 库恩学派 ” ,是库恩的性格使 然 ,还 是什么别 的因素 ?思想史难道也遵从 “ 人多势众” 的原则 ?有必要人为地 划定学派 47回答这些 问题 ,不但可 以让我们 弄清库 恩的真实形象 ,也 能促使 我
① “ 我的著作”系指 《 结构》 ,参阅 K h 0 0P 3 8 un2 0 , . 0 . ②学者多用 “ 误解” ( s trrtt n minepe i 、Mises n nse 、“ i ao svrt d is) 误判” ( sed miedn )和 “ 用 ’ ? mi a r s a ig r 滥 ’ ( ssd mi e )等词 。 u
者 ?为什 么他基本上是一 个人孤军奋 战?他 的命运与他独特 的个性 是否 有关?在
他 的思想 发展过程 中,有 哪些因素对他 影响最 大?他的思想对 中国的现实有 何意
义 ?本 人不揣鄙陋 ,试 图通过梳理矛盾 的库恩 形象 ,他与学生 的关系 ,以及影响
他 的思想 形成 的几大事件 ,从 “ 解”与 “ 误 被误解 ”的角度来 阐释库恩 的心 路历
3 科学文化评论》 第 9卷 第 4期 (0 2 2《 2 1 ):3 —5 2 5
专题 :纪念库恩 科学革命 的结构 》发表5 周年 O
库 恩 的身 份 认 同
纪 念 科 学 革 命 的 结 构 问世 5 年 0周
方在庆
摘要 托 -斯 。 i f 库恩是 2 0世 纪最伟 大的科 学哲 学家和科 学史学家。由他划时代著
思想先驱 时,他却拒 绝承认 S K 的主 张 ; S 他在 学术上的 同路 人 少得可怜 ,与他 在 思 想界 的 巨大影响 完全不成 比例。库恩从 登上 学术舞 台开始 ,就遭到 不同程度 的
误 解 ,他 一 直 在 寻 找 自 己的 身份 定 位 。 本 文 试 图通 过梳 理 矛盾 的库 恩形 象 ,他 与 学生 的 关系以及 影 响 他 的 思 想 形 成 的 几大 事 件 ,从 “ 解 ” 与 “ 误 解 ” 的 角度 误 被
作者简介 : 方在庆 ,中国科学 院 自 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
方在庆
库 恩 的 身份 认 同 3 3
本上是个独立 战斗的游侠骑士” [ 傅大为 19 ] 9 6。 与这个 矛盾现象相伴 随 的 ,是库恩 终生所遭受 的误解 。“ 库恩如 此经常地被 他的批评者和那些 自许的 同盟者恶 意地 误解 ,以至于任何 关于他的新 的论文 的注 释都注定成为 下一 个新 的误解传统 的开始 。 Kih r18 , . 9 , . ] ”[ t e 9 3 P 6 8 n 2 库恩 本人 c 也说 :我想 我过去一直被很糟糕 地误解 了……我一 点儿都不喜欢大多数 人从我的 “ 著作 中所得 出的东西 。 ①无论是库恩学说 的 “ ” 赞成派 ” 还是 “ 反对派 ” “ 与 中立派 ” , 都承认库恩不是被 “ 误解 ” 了,就是被 “ 误判 ”和 “ 滥用 ”了②。 另一个 有趣 的现象就是 ,库恩在 批评面前 的抗压 能力。库恩受 到 了哲学 家、 历 史学 家、 自然科学 家 ,包 括著 名 的诺 贝尔奖得 主 的批评 ,但他 至死都 坚持 自 己的 “ 不可通 约性”观 点。他对 自己的观 点进行 了必要 的修正和精 致化 ,比如 ,
来 阐释库 恩的心路历 程 。我们 的 目的不是 “ 魅” 去 ,更不想树立新 的偶 像 ,而是
试 图还 原 一 个 真 实 的库 恩 。
关键词 库 恩 范式 身份认 同 误 解
今年是著 名科学哲 学家和科学 史学 家托马斯・ 库恩 ( h ma . u n 9 2 T o s K h ,12 — S 19 ) 9 6 诞辰 9 0周年 , 他的 ( 《 科学革命的结构》 以下简称 ( ( ( 结构》 一书问世 5 周 年。 ) 0 与当代 的那些懂得在 公众 面前如何表现的 “ 公众知识分子 ”不一样 ,库恩一直 没 有找到 或适应 自己的身份 定位 。一 方面 , 库恩生前最希 望得到承认 的哲学 家身份 , 却遭到包括哲学 家阵营在 内的多方非议 ,为此他一直进 行抗争 。另一 方面 ,他又 不 能接 受那 些 自称是他的 同盟者 的主 张,拒绝承认 自己是 “ 科学知识社会学”强 纲领 的思想先驱 。他 在学术上的 同路人少得可怜 ,这与他在思 想界的巨大影响完 全不成 比例 , 而且也不存在一个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界的所谓 “ 库恩学派” 库恩 “ , 基
从 “ 式” (aa im)到 “ 科母 体 ”(i il ayma i) 范 prdg 学 ds pi r tx ,从 “ 式塔 转换 ” c n r 格
( s ls i h Get t w t )到 “ a— c 局部 不可通约性 ” ( cl no 1 a icmme srly ,再到 “ o nuai ) t 词汇分
类 学” ( xcla o o ) 1 ia tx n my ,从方法论层面 ,退到 世界观层 面 ,最后再退到本体论 e
层 面 ,其核心主 旨并没有 变 。在他看来 ,除极 少数学者外 ,其他 人根本没有说到
点 子上 。 这 可 能 是 他 坚 持 己见 的 另 一 原 因 。
如 果误 解是 不可避 免 的 ,那么 真相 能否被 揭 开?库恩 究竟 是怎样 的一 位学
程 。在 ( 《 结构 问世 5 0周年之 际, 问库 恩的身份认 同 ( ety 是完全必要 的。 追 I ni ) d t
我们的 目的不是 “ 去魅 ” ,更不想树立新 的偶像 ,而是试 图还原一个真实 的库恩 。
“ 恩 的烟 灰 缸 ” 库
库 恩的人品常被一些 不明真 相的人用来说事 ,尤其是 他与学生之间不太亲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