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体制30年

合集下载

我国一体化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我国一体化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课程相关资料从1949年至1978年将近30年的时间里,基于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我国建立和不断强化的是一种政治导向型政府管理模式。

其主要特征为。

执政党和政府以政治为本,一切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实现理想社会主义这一政治目标。

基于此政治取向,执政党和政府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发动群众性阶级斗争运动作为治国的主要形式.以党政一体化高度集权为体制基础,以强制性管制为主要管理手段,以权力单一中心和权力运行单向度为治理机制,以政治立场、政治觉悟、政治表现作为任用和评价官员的主要标准。

这种政府管理模式虽然在一定时期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基于整体的视角和中长期时段的考察,它却是经济与社会走向衰退的根源。

三.中国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发展与转型由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历程的特殊性,在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处理中,长期存在着重视政府,轻视个人的倾向。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解放后我们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政府表现出十足的“全能政府”的形象。

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从宏观到微观,从政策制定到落实实施和具体执行,从人、财、物各个方面管理,均是通过各级行政组织和带有行政级别、行政职能的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组织,一竿子插到底,进行全方位、无巨细的包揽。

政府高度集权使其成为全社会最大的雇主,政治和行政权力几乎垄断和控制了一切社会资源。

政府习惯于用行政手段解决经济社会问题,而经济社会问题又往往容易转化成政治问题,以至于到目前为止,人们还习惯于社会生活的政治化、习惯于用行政手段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这就造成了两方面的影响:首先从个人来讲,人们每当有什么纠纷或者矛盾,就习惯于找组织,找上级领导干部,而不去求助于法律,政府则不得不予以解决,这样就容易陷入大量的琐碎繁杂的事务中去,由此导致了政府机构的不断庞大;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直接卷入了经济活动,既当经济仲裁员又亲身参与市场竞争,从而又给各种腐败现象的滋生培育了温床。

我国的民航行政管理

我国的民航行政管理
中国民用航空局是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是中国政府管理和协调中国民用航空运输业务的职 能部门,对中国民用航空事业实施行业管理。
三、中国民用航பைடு நூலகம்局管理机构体系(1)
截至2021年7月,中国民用航空局管理机构设置分为民航局内设机构、民航局地区管理局和民航局直属机构。民航局 内设机构中有13个业务司局(办公室),主要负责相关民航业务的管理。
一、中国民航管理体制的改革历程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 前的30年——民航管理 体制频繁变迁
始于1980年的改变军队 建制——行业迈上企业 化道路
始于1987年的政企分离 ——现代民航管理体制 架构基本形成
始于2002年的航空运输 企业联合重组、机场属 地化管理——民航市场 化管理体制初步形成
二、中国民用航空局的主要职责
全国分为7大民用航空管理区,由民用航空局下设的7个民航地区管理局,负责管理本地区所属航空公司、机场、航站、 导航台等企事业单位的行政与航空事务。
三、中国民用航空局管理机构体系(2)
中 国 民 用 航 空 局 行 政 管 理 机 构 设 置

中国六次政府行政机构改革

中国六次政府行政机构改革

1982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从精兵简政到废除干部终身制。

内容:适应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的需要,着力改变机构臃肿、层次繁多、人浮于事等状况,明确行政、事业、企业的界限,精干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结果:一是精简了机构和公务人员。

二是打破了领导职务终身制。

三是根据邓小平提出的“四化”标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大批年轻知识分子走上领导岗位。

但由于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条件为辅”,即经济性质仍然是计划经济。

这次改革只是一次数量增减性的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198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从提出转变职能到开创“三定”局面。

内容:首次提出转变职能这个关键,裁减专业管理部门和综合部门内设专业机构,减少专业部门对企业的干预,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结果:一:国务院部委由原有的45—41个,直属机构从22—19个,在国务院66个部、委、局中,有32个部门共减少1.5万多人,有30个部门共增加5300人,增减相抵,机构改革后的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9700多人。

二:这次改革历史性贡献是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

直到现在,仍然是改革面临的重要任务。

从第一次政府机构改革到第二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期间我们实行的是“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尽管加了诸多限制,但经济性质已变成商品经济了。

199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从行政体制改革到政企分开。

内容: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改革计划、投资、财政、金融管理体制,撤并了一些专业经济部门和职能交叉的机构,将一部分专业经济部门转化为经济或服务实体,将综合经济部门的工作重点转到宏观调控上来。

结果:一是政府不再直接管理企业,企业成为市场主体。

二是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转变工作方式三是合理划分职责权限,理顺上下左右关系。

199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从建设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到大刀阔斧改革。

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在转变职能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实行政府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以及直接管理企业的脱钩,同时大幅度裁并国务院组成部门,精简人员编制。

行政管理论文:政府绩效视角下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战略反思

行政管理论文:政府绩效视角下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战略反思

政府绩效视角下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战略反思——基于地方政府公务员的感知调查1引言改革开放30年以来,经过六届政府的不懈努力,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在职能转变、结构优化和管理提升等层面均取得了一定的实质性进展,但也存在着改革目标的低效率重复、改革配套缺失等系统性问题。

随着改革日渐步入深水区,改革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延续既有模式进行改革的空间也越来越狭窄,需要对现有的改革战略进行理论层面的反思。

其中,一个重要的战略性问题在于,有限的行政改革资源应如何在政府结构调整和运行管理优化之间进行分配。

整体而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采取以部门间结构调整为主线的改革战略。

结构改革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载体和运行管理优化的引擎,在改革中始终居于主体地位。

改革强调“拆庙送神”、“筑巢引凤”,希望通过机构上的建、撤、分、合、升、降,实现政府职能转变、运作优化的改革目标。

由此,五年一次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成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占据着行政改革的日程、资源和社会关注。

相比之下,运行管理机制层面的改革,例如人事制度、决策制度、问责制度、行政许可、依法行政、应急管理、信息公开等,尽管也在不断推进中,但这些分散化的改革仍处于辅助地位。

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下,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的改革战略决定了改革须以中央政府为中心,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运动式”的改革,改革的周期性十分明显。

近年来,地方政府在组织结构创新(例如,顺德党政分开、富阳专委会制度、深圳行政三分)和管理机制创新等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但是整体而言,在有限的改革窗口期内,多数地方政府还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上下对口等“规定动作”上。

对于以部门间结构调整为主的改革战略,已有学者从规范研究的角度提出质疑。

周志忍从比较公共行政的角度指出,我国所偏重的机构改革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边际递减效应,而发达国家行政改革侧重于运作管理,力图通过管理精致化提高政府绩效。

麻宝斌从公共行政的基本理论出发,指出静态的结构改革与动态的管理改革之间存在变动与稳定、长期绩效影响和短期绩效影响之间的矛盾,必须在结构改革和管理改革之间做出平衡。

公共政策专业历年考题

公共政策专业历年考题

以下是2019年-03年社会学真题(8年)2019年社会学一.简答题1、简述什么是社会初始化2、简述社会互动的类型3、简述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的区别二.论述题1、论述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2、论述现代化转型对社会分层的影响3、论述社会角色失调的类型及解决的方法09社会学一、简答题1. 简述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

2. 简述社会控制的三个维度。

二、计算题在一项拥有PC机数量的调查中,抽取500个样本,其中拥有PC 机的人数为160人,置信度为95%,求整个社会拥有PC机的概率。

三、论述题1.试述韦伯“三位一体的社会分层模式”及其影响。

2.各种社会化主体的作用及其特点。

3.试论述社会交换理论的主要观点。

08年社会学一、简答题1、初级群体的特点2、社会互动的含义3、什么是再社会化二、论述题1、简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

2、联系实际,论述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的特征。

3、试述社会组织的特征及其构成要素。

07年社会学一、简答题1、什么是初始社会化2、组织目标对社会组织的重要意义3、社会流动的类型如何划分二、论述题1、试述各种社会化主体的作用及其特点2、试述我国社会现代化转型对社会分层的影响。

3、用社会变迁理论解释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变化。

4、社会角色失调的种类及其处理方法。

2019年社会学一、名词解释1、社会性别2、信度3、弱势群体4、集体行为5、角色冲突二、简答题1、影响社会政策执行的因素有哪些?2、试述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差异3、简述社会整合理论的主要内容4、试述我国现代化的特征5、社会分层的方法和标准有哪些三、论述题结合贫困理论诠释,谈谈中国的贫困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05年社会学一、名词解释1、初级社群2、城市化3、社会变迁4、贫困5、简单随机抽样二、简答题1、简述社会政策的分类2、社会控制的手段有哪些3、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有哪些4、简述社会运行的主要机制5、试述社会学与社会保障理论及政策之关系三、论述题1、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阶层结构的变化,谈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必要性2、试述社会问题与社会保障的关系04年社会学一、名词解释1、社会制度2、社区3、二元社会结构4、社会整合二、简答题1、试述我国目前存在的社会问题有哪些2、试述社会控制的特征、类型与基本手段3、试述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工作方法4、为什么说城乡协调发展是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三、论述题试述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与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30年(96分)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30年(96分)

一、单选 ( 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1. 国务院的四类机构从1982-2003,从数量来看减少了()。

A.0.47B.0.48C.0.49D.0.52. 根据《国务院组织法》规定,各大部委的副职至少是()个,最多不得超过()个,这是1982年国务院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成果。

A.2,3B.2,4C.3,4D.3,53. 1988年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是为了落实()报告的决定。

A.十三大B.十四大C.十五大D.十六大4. 国务院全体会议一般每()召开一次,由国务院37位组成人员出席。

A.一年B.9个月C.半年D.3个月5. 1993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亮点是()。

A.减少了副职,促进了干部年轻化B.提出转变经济部门职能C.提出转变政府职能D.以服务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导向6.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A.邓小平理论B.毛泽东思想C.胡锦涛在十七大上的讲话D.江泽民理论7. 1978年~2008年,我国进行过()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A.四B.五C.六D.七8. 2003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亮点是()。

A.市场经济制度改革B.注重市场监管与社会管理C.减少副职干部人数D.注重发展农村建设9. 1982年,我国的国务院组成部门是()个;2008年,国务院组成部门()个。

A.51;27B.51;28C.61;27D.61;2810.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 )年以来最大的一次金融危机.A.1928B.1929C.1930D.1931二、多选 ( 共 5 小题,总分: 20 分)11. 哪些部门不在大部门体制的六大猜想之列?A.建立经济部B.建立大能源部C.建立国土建设部D.建立科学发展部12. 从2008年到2020年之间,深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需要按照哪几个建设政府的要求。

A.建设服务政府B.建设责任政府C.建设法制政府D.建设廉洁政府13. 哪几项属于深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A.坚持以人为本B.坚持发挥中央与地方的积极性C.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积极稳妥、循序渐进14. 实现部门利益的独特方式有()。

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

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

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以往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虽然也注意到了要改革组织结构的问题,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常常做出一些错误的举措,结果不仅未优化组织的结构,反而使组织难以跳出精简一一膨胀一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以往行政改革中政府组织结构优化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关系。

政府职能是政府适应社会环境的需求而发挥的职责和功能,而政府的组织结构则是实施政府职责的载体.由此可见,政府组织结构与政府职能是密不可分的。

然而,在以往的历次改革中,人们往往割裂了政府组织结构优化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关系。

从20世纪80年代的中期后,每次改革都把政府职能转变喊得展天响,但却一直却未落到实处,其要害就是忽略了职能的载体。

历次改革到最后的硬任务就是精简机构,而这彬精简唯往是简单地合并一些机构,改革风声一过,一些撤销的机构又死灰复燃,因此,政府职能转变离不开政府组织结构优化,同时,组织结构优化又必须以政府职能转变为依据。

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政府职能转变落到实处。

(二)以往行政改革中构建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

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这种机构设置是每一级政府都是大而全,职能配罗上下一般粗,上下对口。

其结构形式是集决策、执行、监督于一身,权力才能得到制约。

在以往的改革中,对这种集决策、执行、监督于一身的组织结构形式触动不大,往往是在承认这种结构的模式基础上进行改革。

这就把构建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与创新管理模式割裂开来了。

西方发达国家在改革中普遍探索出将决策、执行、监督职能分开的分权体制。

我国虽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但是,建立决策、执行、监督三者适度分权的管理体制则势在必行。

(三)以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关于组织结构改革的规范化、法制化程度。

所谓组织结构改革的规范化、法制化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行政管理组织改革有完备的可操作性的行政法规;二是具备了对行政权力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分析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分析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分析浅谈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数次政治体制改革,涉及到党与政府关系的改革、政府内部改革以及政府与企业、社会、公民关系的改革等等,其中无一不透露着政府为顺应时代发展大局而变革相关行政管理体制的高瞻远瞩的目光和决心。

从历次的改革成效与社会反响来看,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实现了从以注重传统意义上的“权力”向更多的关注公民“权利”的观念转变,开始更多的关注民生、关注百姓。

本文从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研究中,总结出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应有的一些价值取向,以便更好的为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

关键词:行政管理改革;价值取向;权力本位;权利本位;以民为本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5-096-02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们国家对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也在不断地推进,然而时代在改变,政治体制的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究竟什么样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适合中国的国情,什么样的价值理念能够用于指导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些都是我们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概述1.行政管理体制概述所谓行政管理体制,其实就是指由行政主体结构、法定职权、法定管理程序和运行机制等构成的有机体系及其相关法律制度。

[1]行政主体、管理权力、相关机制和法律制度构成了行政管理体制的四个基本要素,简单的说就是揭示由谁管理、管理什么以及怎么去管理等问题。

2.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本质体制改革就是一场“革命”,就是在体制内部进行的一场对和现实社会发展产生矛盾和阻碍的部分体制进行更改和完善。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对行政主体、管理权力和权限、相关制度和法律制度等与现实社会的不适应性进行革命。

究其本质来讲,就是要解决如何调配好公权力的行使与公民利益保障的关系,也即权力和利益的关系,当然这里面也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客体的权利保障。

30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程、成效和基本经验

30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程、成效和基本经验

2010年第1期(总第120期)30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程、成效和基本经验朱海波1,郑保2(1.中共长春市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吉林长春130022;2.吉林省团校学生科,吉林长春130012)[摘要]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共进行了六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其成效主要体现在:政府管理理念发生重大变化,确立了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治政府的理念;政府职能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政府组织机构得到调整优化;各级政府和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关系逐步理顺;政府的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得到加强。

其基本经验是:审时度势,把握大局;认清性质,把握规律;明确定位,明晰目标;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管理理念;政府职能;政府组织机构[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466(2010)01-0060-04[收稿日期]2009-07-09[作者简介]朱海波(1970—),男,黑龙江依安人,中共长春市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副教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行政管理研究;郑保(1982—),男,吉林长春人,吉林省团校学生科干事,主要从事行政管理研究。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改革开放30年来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30年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适应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全方位、渐进式展开的。

梳理六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的每一次任务,都是由经济体制改革深入以后提出来的,不是空穴来风。

反过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又进一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下面,我们通过回顾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所走过的历史进程来总结一下其基本经验。

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进程(一)第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大调整1982年进行第一次政府机构改革时,我们在经济体制上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即经济性质仍然是计划经济的。

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决议,要求首先从国务院各部门进行机构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30年

行政管理体制30年

行政管理体制30年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30年宋世明法学博士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前言大家好!这个专题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个题目,那就是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30年。

我们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的正视现在,我们回顾过去是更富有责任的面向未来,所以今天我的这个专题分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2008年之前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二部分2008年之后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三部分探索建立大部门体制的有关问题。

这是我今天上午的三个部分。

一、2008年之前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2008年之前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亮点第一个部分是2008年之前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首先让我回顾一下2008年之前五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亮点。

所以在第一个单元内我给大家汇报的第一个问题是亮点。

从1978年到2008年之间进行过五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中国是高度集权的单一制国家,我以国务院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例,分别是82年一次、88年一次、1993年一次、1998年一次、2003年一次、1978年—2008之间这五次,加上08年3月那次集中的国务院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共是六次。

1、1982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亮点82年那次改革最大的亮点从学术观察的角度,我把它概括为两句话,一是减少是副职,二促进了干部年轻化。

所谓减少了副职就是当时根据改革的一个成果,这个成果最终体现在《国务院组织法》当中。

根据《国务院组织法》的规定各大部委的副职至少两个,最多四个,不能超过四个。

1982年的《国务院组织法》体现的是1982年国务院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成果,所以2008年3月份新一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之时有一个部委是一个部长、九个副部长,广受社会诟病,它是有缘由的,因为它与《国务院组织法》是不一致的,这是它的第一个成果。

第二个亮点就是促进了干部的年轻化,就是大家所知的干部四化方针,从那时以来一直是严格执行,这是1982年这次改革最大的亮点。

1982年这次改革跟我们后来说的转换政府职能关系好像不大,但是1982年这次改革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基础,1982年这次改革的亮点是两个。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经进入到了关键时期,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抓住机遇,促进我国更好更快的发展,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要不断的进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文章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作用出发,结合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对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法措施做了有关论述。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革难点;解决措施1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不断得到完善,充分发挥着统领全局发展的作用,面对当前全新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之下的新任务、新问题,当前的行政管理体系仍存在一些不相适应之处。

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系较为僵化,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潮流,在公共事务管理、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各职能部门的权力、职责、义务的边界界定不清晰,存在交叉、缺漏等情况;政府部门机构设置不尽合理,在行政运行、法律规章制度等方面还不够健全;对行政部门所掌握权力的监督制约还不够完善。

上述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政府履行其行政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因此,进一步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是势在必行。

2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权力过于集中于中央。

由于部门权力过于集中,以及监督制度不够完善,造成了在一些部门产生了官僚主义、人身依附等一些封建主义思想的存在,与我国现在的决策民主化、管理科学化严重违背,造成了人民群众积极性的挫伤,在工作的过程中缺乏活力,效率低下,使得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程度大大降低。

(2)行政机构过于繁杂。

就目前我国的行政机构现状来看,行政机构比较繁杂,在以前的机构改革当中,常常以精简和效能作为原则进行机构的改革,但是经过几次的改革,所取得成果比较小,不仅没有达到精简的效果,反而增加了一些机构,大量的没有必要的行政机构的设立,特别是最近这几年,出现了很多临时机构,造成了机构重叠,领导数量增加的局面,致使一些空职人员人员越来越多,增加了各机关的财政部门的负担,出现了不堪重负的情况。

3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总结

3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总结

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成就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市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政府经济管理重要部门的质量技术监督局,职能不断调整充实,不断改革创新,监管水平大幅提升,在质量基础能力、质量管理体系、监管方式创新等方面飞跃发展,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一、质量技术监督体系不断完善,部门职能不断扩大质量技术监督局前身为市标准管理局。

1981年,成立市标准管理局,履行标准化行政管理职能。

1983年市标准管理局改名为市标准计量管理局,履行标准、计量、产品质量监督三方面行政管理职能。

1986年底,市辖12个县成立标准计量管理局,全市范围内履行标准、计量、质量监督三项职能的行政管理系统形成。

1990年,在原标准计量局的基础上组建市技术监督局,履行产品质量、计量、标准化等行政管理职能。

1999年,按照国务院“三定”方案,原技术监督局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更名为质量技术监督局,原劳动部门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职能划转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5年,原卫生部门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监管职能划转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增加了我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管的职能。

二、质量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地区竞争实力增强质监部门承担产品质量行政管理工作后,紧贴我市实际,逐步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促使全市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2003年启动“质量兴市”活动后,产品质量管理体系逐步向纵深拓展,建立起了“名牌带动、许可把关、监检推动”的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⑴名牌带动战略收效明显,到2007年底,我市名牌产品由最初的4家企业的6个产品获省名牌,发展到1个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13家企业的17个产品获省名牌;国家免检产品由最初的1家企业1个产品发展到3家企业3个产品;2004年马坝油粘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实现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零”的突破。

⑵许可证(认证)管理稳步推进,2005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后,已有90家企业获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106张证书,30家企业获得强制认证(3C)证书118张,140家企业加入了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

六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六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进行的六次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分别实施于1982、1988、1993、1998、2003和2008年。

这六次改革,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在当时阶段的工作大局,抓住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适时对体制机制进行变革和调整,从而使行政管理体制不断适应并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1982年改革。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这时,政府机构与工作重点转移不相适应的问题相当突出,主要表现在机构和人员过多,领导干部“四化”程度不高,部门职责不清、运转不灵、工作效率低下。

邓小平同志1980年8月批评这种状况“都已达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

1982年1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中央机构精简问题。

邓小平同志在会上指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是对体制的革命。

随后召开的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决议》,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重点是:适应工作重点转移,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首先,减少副总理人数,设置了国务委员职位,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和秘书长组成国务院常务会议。

其次,精简调整机构,将98个部、委、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裁减、合并为52个,同时撤销了大量临时性机构。

改革中,重组了国家经济委员会;进一步加强了国家计委的工作;成立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负责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研究和设计。

其三,精干领导班子,紧缩编制。

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减少部分副职,推进新老干部更替。

其四,废除实际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实行干部离退休制度。

国务院部门机构改革完成后,进行了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重点是调整和加强各级领导核心,精简庞大臃肿的机构,选拔大批优秀中青年干部,轮训在职干部,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能。

同时,积极试行地、市合并,实行市管县体制;改变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设立乡政府;实行老干部离退休制度等。

行政管理体制名词解释

行政管理体制名词解释

行政管理体制名词解释
行政管理体制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体系,包括行政管理机构、管理权限、管理制度、管理工作和人员等要素。

它是一个国家行政机构设置、行政职权划分以及为保证行政管理顺利进行而建立的一切规章制度的总称。

从本质上说,行政管理体制是一个国家的政体及其管理制度的集中反映。

行政管理体制具有先导性、永久性、全局性和可变性等特点,其影响因素包括经济、政治制度、民族文化传统等。

它不仅关系到政府如何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和进行社会管理,还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

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课题,旨在建立一个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提高政府效能和服务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回顾与展望改革开放30年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回顾与展望改革开放30年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是政治 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 贯穿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 改革开放 0年来, 我国先 后经历了 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 为进一步推进体制和管理创新, 加强政府自身建 设, 使行政管理体制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 "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建 设服务型政府" , 当前举国上下正在掀起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浪潮 � . 本文在简要回顾改革开放 0 年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历程的基础上, 揭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深入地分析了新一轮行政管理体 制改革的趋势.

卷第 1 期
� � � � � � � � 1 浙 江� 海 洋 学 院 学 报( 人 文 科 学 版 )
年 月 � � � � � � � � � � 第, 卷 � � � � � � � � � � � � � � ( )
回顾与展望: 改革开放
孙建军 1,2
�� 年 中 国 行 政 管 理 体 制 改 革
二, 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 年来, 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无论是经济实力 , 综合国力还是人民的生活水平都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 "我们现在的改革越来越聚焦到政府, 过去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 带动 其他改革, 经过 多年发展以后, 人们越来越发现, 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带不动其他改革了, 很多问题都 聚焦到政府, 政府成为矛盾的焦点 .换句话说, 政府自身要改革, 行政体制能不能深化, 直接影响到其他 方面改革的深入" . 各级政府拥有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力, 掌握和控制着大量的公共资源, 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承担着 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可以说,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 " 牵一发而动全身 " .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主要存 在以下五方面问题: (一 ) 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 一方面受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定位模式与运行模式的影响, 政府职 能膨胀现象依然严重, 政企不分, 政事不分, 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不分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另一方面政府职能结构失衡, 主要精力仍然集中在经济发展上, 经济管理职能远远地大于社会管理和公 共服务职能. (二 ) 职责权限交叉, � � 部门利益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 在此次改革之前, 国务院部门之间有 多项职 � 责交叉. 其中建设部与发改委 , 交通部 , 水利部, 铁道部 , 国土资源部等 个部门存在职责交叉; 在农业 � 管理方面, 设有农业部, 水利部 , 林业总局等, 产前 , 产中 , 产后管理涉及 个部 , 委, 局 .为了强调, 维护 和谋取本部门的利益, 有些部门利用政策资源优势, 在制定有关法律草案时, 将部门利益法制化, 用法律 来巩固部门利益. (三 ) 结构不合理, 权责脱节. 中央高度集权并且强势部门权力过大, 地方权力有限, 比如宏观套微 观, 发改委和财政部宏观调控的项目直接管到县 .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层级过多, 造成权责分离, 要 么有权无责, 要么有责无权. (四 ) 运行机制不顺畅 � . 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不畅中存在三个主要问题: , 缺乏有效的协 调机制, 行政体制 " 内耗" 现象严重 . , 决策的科学化, 民主化有待加强 . , 行政监督机制有待强化 . 行政 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概括为 "六多六少" : 一是表面性 , 程序性监督多, 实质性 , 有效性监督少; 二是 一般性的监督多, 对重大事项的监督少; 三是例行公事 , 一次性的监督多, 追踪性, 经常性的监督少, 缺乏 全程监督; 四是对政府职能部门监督的多, 对同级政府监督的少; 五是监督中正面肯定的多, 提出和解决 问题的少; 六是监督中使用审议, 视察等 "柔性" 手段多, 质询 , 罢免等刚性手段少. (五 )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缺乏长期目标和计划 . 随着历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 行政审批制 度改革 , 电子政务 , 服务承诺制 , 政府集中采购 , 首问负责制等实践 " 自下而上 " 地在全国各地广泛地开 展,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但是要进一步推进, 必须克服以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缺乏 长远目标 , 缺乏长期改革框架和计划的弊端, 迫切需要长期的目标取向和定位 .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读本试题答案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读本试题答案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读本试题答案一、单选题1. 社会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指【】A. 经济建设B. 人民作家作主C. 党的领导D. 依法治国2. 现代社会管理体制自觉构建阶段是指【】A.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到1978年B. 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到2002年C. 2002年党的十六大后D. 2007年党的十七大后3.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管理经历的基本阶段为【】A. 二个B. 三个C. 四个D. 五个4. 下列不属于社会结构中垂直方向的等级参数的是【】A. 收入B. 财富C. 职业D. 权力5. 我国社会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是【】A. 坚持党的领导B. 高度重视经济建设C. 依靠全社会的力量D. 注重完善相关制度6. 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关键要【】A. 发动群众B. 关注民生C. 加强制度建设D. 借助道德力量7. 在社会结构的诸多构成要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核心地位的是A. 阶层结构B. 城乡结构C. 收入分配结构D. 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8. 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关键要【】A. 发动群众B. 关注民生C. 加强制度建设D. 借助道德力量9.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方法是【】A. 舆论引导B. 科技支撑C. 道德力量D. 统筹兼顾10. 在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中发挥着持久性的基础作用的是【】A. 政策B. 道德C. 科技D. 法制二、多选题1. 社会结构中水平方向的类别参数主要包括【】A. 性别B. 宗教C. 种族D. 职业E. 教育2. 现代政府社会管理的主要目的是【】A. 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结构B. 促成公平公正的社会利益关系C. 化解社会矛盾冲突D. 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E. 构建经济、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社会基础和环境3. 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具体方法包括【】B. 完善政策体系C. 借助道德力量D. 发挥政治优势E. 依靠科技支撑4. 下列属于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重点的是【】A.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B.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C.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D.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E.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5.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管理的基本经验主要包括【】A. 坚持党的领导B. 高度重视经济建设C.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原则,把改善和发展民主作为实现公共管理绩效的保障D. 依靠全社会的力量E. 注重完善相关制度6. 在“转变”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主要做法包括【】A. 要从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向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B. 要从重政府作用、轻多方参与向政府主导型的社会共同治理转变C. 要从重管制控制、轻协商协调向更加重视协商协调转变D. 要从重事后处置、轻源头治理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E. 要从重行政手段、轻法律道德等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7.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发展合作越来越集中的领域主要包括【】A. 扶贫B. 权利保护C. 基本教育D. 卫生E. 人道主义援助8.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A. 党委领导B. 政府负责C. 社会协同D. 公众参与E. 科技支撑9. 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A. 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B. 社会组织方式的深刻变化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C. 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的变化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D. 改革完善政府社会管理体制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E. 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化进程客观上要求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10.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A.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B. 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C. 坚持立足国情、改革创新D. 坚持既有秩序、又有活力E. 坚持统筹兼顾、动态协调三、判断题1.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到1978年的30年中,这一时期社会管理的基本细胞是“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年
宋世明法学博士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前言
大家好!这个专题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个题目,那就是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年。

我们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的正视现在,我们回顾过去是更富有责任的面向未来,所以今天我的这个专题分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年之前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二部分年之后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三部分探索建立大部门体制的有关问题。

这是我今天上午的三个部分。

一、年之前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年之前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亮点
第一个部分是年之前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首先让我回顾一下年之前五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亮点。

所以在第一个单元内我给大家汇报的第一个问题是亮点。

从年到年之间进行过五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中国是高度集权的单一制国家,我以国务院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例,分别是年一次、年一次、年一次、年一次、年一次、年—之间这五次,加上年月那次集中的国务院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共是六次。

、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亮点
年那次改革最大的亮点从学术观察的角度,我把它概括为两句话,一是减少是副职,二促进了干部年轻化。

所谓减少了副职就是当时根据改革的一个成果,这个成果最终体现在《国务院组织法》当中。

根据《国务院组织法》的规定各大部委的副职至少两个,最多四个,不能超过四个。

年的《国务院组织法》体现的是年国务院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成果,所以年月份新一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之时有一个部委是一个部长、九个副部长,广受社会诟病,它是有缘由的,因为它与《国务院组织法》是不一致的,这是它的第一个成果。

第二个亮点就是促进了干部的年轻化,就是大家所知的干部四化方针,从那时以来一直是严格执行,这是年这次改革最大的亮点。

年这次改革跟我们后来说的转换政府职能关系好像不大,但是年这次改革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年这次改革的亮点是两个。

那么年这次改
革它试图解决什么问题呢?它试图解决的问题是副职过多的问题。

我记得当时有一个部委,应该是冶金部,冶金部有一个部长、个副部长,严重的影响了行政效率的提高,所以说年这次改革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政治遗产。

、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亮点
年这次改革最大的亮点是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其余的没有给我们留下太多的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从学术观察的角度,年这次国务院的机构改革最大的亮点,我给它概括为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

我们现在经常说“转变政府职能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也大概是始自于年的这次改革。

年这次改革它试图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年这次改革试图适应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从农村过渡到城市的基本的现实。

我们长话短说,年的这一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就是为了落实十三大报告的决定,十三大报告是用三分之二的篇幅论述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部署,机构改革是其中的之一。

但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年的这一次改革取得的成效比较小。

至于什么原因?我相信大家应该都是特别特别清楚的。

、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亮点
第三次改革是年。

年国务院这次机构改革最大的亮点就是明确了以服务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导向,这是它最大的亮点。

但是年这一次改革也有遗憾,我记得年那一次改革把机械电子部合并了,到了年这次改革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又把它分开了。

既然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那专业经济部门应该是越少越好,不是越多越好。

机械电子部在年从合并又走向拆分,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这应该是年那一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一次遗憾。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亮点
第四次改革是年。

年那一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机构改革,它最大的亮点、突出的标志是撤销了十个工业专业经济部门。

现在有一句话是这样概括的,除了烟草专卖局之外,几乎所有的工业专业经济部门通通撤销了,这是它最大的贡献。

那么年这次改革主要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呢?主要是为了解决机构设置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尖锐矛盾。

一句话,不撤销工业专业经济部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无法健康发展。

所以年的这次改革它的贡献最大,我们今天还享受着它的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