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第二章 国家与阶级
政治学概论(1-7)章知识点
大家好,我是叶老师。
大家工作都很忙吧,不过,再忙也一定要记得忙里偷闲地抓紧时间看书哦!下面的资料是我给大家归纳的政治学概论(1-7)章的知识点,应该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定要认真看认真记哦!有付出才有回报,别指望着不劳而获哦!希望你们每个人都好运!祝福你们的叶老师。
还有请尊重老师的劳动,本资料不要外传!政治学概论(1-7)章知识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学研究对象一.政治的含义政治的最初含义是指古希腊的城邦,即城市国家。
(2012、2013单)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名著《政治学》里,认为政治主要指的是国家的活动。
(2010单)中国古代的政治:其核心含义是统治。
古往今来对政治含义的解释主要分两种观点:(一)非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即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以及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解释。
(二)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1、非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即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解释,代表性的观点有5种:(09多)(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即伦理或道德政治观(2010名)。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孔子、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近代德国的康德、黑格尔。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代表人物:凯尔逊(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利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韩非子、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美国的拉斯韦尔、德国的韦伯。
马基雅维里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分开,提出了政治是君主夺取国家政权和维护其统治的权术活动的观点。
在他的代表作《君主论》中指出,政治就是人与人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
(08、2010、2011单,09、2013多)(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物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09单)。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
自考政治学概论_精华笔记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绪论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特殊的历史现象。
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是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建立以暴力为基础的国家政权,利用法律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调节利益分配,解决社会冲突的活动。
政治学是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一门科学。
任何一种政治学说,都是某些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直接反映。
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色彩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根本特征,在于它是建立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的基础之上的学说,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
第一节政治学研究对象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领域,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古希腊:城邦,城市国家。
亚里士多德:国家的活动。
中国古代:主要是统治的意思。
古往今来主要分两种观点:(一)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以及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解释。
(二)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一)对政治的解释共分五种:(1)道德观点,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2)法律现象,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3)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4)“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5)围绕着上海自考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二)对政治的本质和含义归纳:(1)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3)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中心问题是国家。
(4)活动:是科学、艺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来研究它。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提示了政治现象的范围,主要有两点:一是时间范围。
二是界定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标准。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
国家政治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的主体。
00312政治学概论
00312政治学概论第一章绪论■剥削阶级关于政治的解释(单选):①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将其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的学者有:孔子、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康德、黑格尔。
②视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其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的学者有:凯尔逊。
③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及施展谋略玩弄权术的活动的学者:马基雅维里(他的著作《君主论》)、俾斯麦、拉斯韦尔、马克斯·韦伯。
④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的学者有:孙中山、麦肯齐。
⑤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的学者有:戴维·伊斯顿(他的《政治体系》提出了“权威性价值分配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解释(简答):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有经济关系决定的。
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综上所述,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各社会关系的总和。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多选):①狭义: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②广义: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多选):政治学基础理论(含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公共政策/行政管理/国际政治。
■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单选):①传统政治观的逻辑起点认为人性是完善的或者是可以趋于完善的.②而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逻辑基点认为人性将永远是不完善、有弱点的。
■政治学与法学的关系的学者及其著作(多选):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洛克《政府论》、卢梭《社会契约论》和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中国古代政治学:①(多选)先秦时代对我国政治生活影响最深远的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政治思想,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政治思想,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政治思想。
政治学概论(简答题)85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阶级分析法?答:即在考察阶级社会中的任何政治现象时,都应找出它所体现的阶级关系,从本质上深刻揭示政治现象的阶级本质.2.历史研究是什么?答:从政治现象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目的是探讨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发展的规律性,并预测政治现象的发展趋势.3.什么是政治?答: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4.什么是政治学?答: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领域,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5.如何定义<<共产党宣言>>?答: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它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做了系统的阐述,其主要内容是:1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2.明确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3.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4.系统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6.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含义有哪几点?答: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征.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任何阶级要实现自己的目的,都必须掌握对国家或社会的最高统治权.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7.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识有哪些?答:1.学习政治学有助于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治文化水平;2.学习政治学有助于借鉴和吸收外国政治的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3.学习政治学有助于提高广大干部的管理才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民主化.8.简述研究政治学的几项主要方法.答:研究政治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法: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从具体到一般,再从一般到具体.3.理论联系实际.4.阶级分析.5.经济分析.9.回答经济分析的定义?答:即从政治归根结底是经济的反映,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政治生活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认识和分析政治现象的规律性.10.研究政治学比较常用的个体方法主要有哪些?答:1.历史研究法.2.制度研究法3.比较研究法.4.结构功能研究法第二章国家与阶级1.简述原始氏族制度的主要特点答:1.以血缘亲属关系为纽带联系社会成员是氏族制度的本质;2.氏族是实行原始民主制的全体氏族成员的共同的管理组织;3.在氏族组织内部,所有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都有互相帮助和保护的义务.2.什么是国家?答: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阶级专政;国家是个实体物,是社会组织,是机器,工具.3.简述国家权力.答:也称政治权力,公共权力,是指反映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权力.4.国家权力有哪些特征?答:1.强制力的垄断性;2.普遍的约束力;3.主权性5.从国家活动的性质和方式角度说,国家两种内部职能有何关系?答:国家的内部职能可以相对地划分为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两种.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管理职能.两者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6.简述国家起源的主要观点.答:1.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国家的产生,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7.氏族的定义是什么?答: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它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它既是原始社会血缘亲属集团,又是社会的生产单位,还是社会基本单位.各个氏族一般具有共同的名称,共同的宗教信仰和共同的墓地8.回答国家三要素说的定义答:把国家看成是由国家主权,领土,居民为特征的组织.这是从国家的表面现象,从政治地理意义上解释国家,它的要害是抹杀国家的阶级实质,掩盖国家的本质和阶级使命,因而是不科学的.9.什么是家长制家庭?答:是以一个男子为首的大家庭公社,包括一家之长及其晚辈,也包括一些奴隶.主要特点是:一是把非自由人包括在家庭内;二是父权.10.国家权力与社会相分离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1.管理者的常任化和管理机构的专门化;2.职业性的常备军的建立;3.赋税制度的确立.11.简述契约论答: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有代表性的国家起源论.它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订立契约的结果,以次说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关系的合理性.契约论否定了神权论,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但缺乏科学的根据,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变成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思想武器.12.简述神权论答:亦称军权神授论,主张国家源于神,君主权力来源于神,服从国王,就是服从神意.它是古代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典型的政治思想理论,其实质是维护专制权力.13.社会主义国家的内部职能主要是什么?答:社会主义国家也有两种内部职能,即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社会主义国家的两种内部职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的总体要求.14.当生产力高度发展,分配领域实行按需分配表明了什么?答:1人变了;2.人对劳动的态度变了;3.人与人的关系变了.15.什么是公共权力?答:是指武装的人---军队,警察和物质的附属物:监狱和强制机关.16.国家为什么必然消亡?答: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出现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当生产力高度发展之后,随着阶级的消灭,国家也必然随之消亡.国家消亡的前提是阶级的消亡,随着阶级的消亡,作为解决阶级矛盾的工具的国家,由于失去了作用,就自然成为社会上所不不要的东西逐渐走向消亡.国家消亡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果.17.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给社会生活带来了什么结果和变化?答:1.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不同部落都开始有了剩余产品;2.由于生产的增长,剩余产品的日益增多,私有制出现了;3.父权制代替了母权制和家长制家庭的出现.18.恩格斯揭示了国家在民族制度废墟上产生哪几种形式?答:1.是雅典国家的产生形式,它是国家产生的最纯粹最典型的形式;2.是罗马国家产生的形式;3.是德意志国家产生的形式. 19.简答政治职能的定义答: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运用暴力,法律等特殊的强制力,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及一切破坏现存的政治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职能.20.简述社会职能定义答: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物的社会管理职能,国家的社会职能是国家本质的一个方面的体现,它执行国家意志即统治阶级的意志,受根本政治,法律制度的制约,同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国家的社会职能也具有政治性质.21.国家权利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强制力的垄断性.2.普遍的约束力;3.主权性22.主权的定义是什么?答:主权是国家极力地主要属性,也是一个独立国家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在国家内部,主权是指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国际关系中,主权是指一个国家的权力的独立性.23.为什么只消灭了剥削阶级,国家还不能消亡?答:从经济方面看,生产力水平还不高,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就需要国家和法律;从政治方面看,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生产力高度发展了,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了,阶级差别消灭了,分配领域里实行按需分配才不需要法,也就不需要国家了.24简述专政的含义答:是指国家的本质,专政的实质是阶级统治,专政必须有强制力,但专政并非仅仅是强制力.专政的科学含义就是阶级统治或政治统治.25试答国家意志的解释答:是统治阶级强迫被统治阶级接受服从的意志,是经过一定制度与程序制定出来而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国家意志之所以能够实现,主要在于它有保证遵守的手段,这个手段就是强力或暴力.26.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观点包含哪三层含义?答:1.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2.国家是阶级统治3.国家是部机器.27.什么是部落联盟?答:是在原始社会第二次大分工后,由于人口的增长和不断发生部落之间的战争,个亲属部落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了部落联盟.部落联盟设立由军事首长,议事会和人民大会所组成的联盟机关.第三章国家的历史类型及更替1.如何理解宗法?答:是指以血缘亲属关系为基础,规定宗族内甜的尊卑、贵贱和上下等级关系的一种制度。
政治学原理阶级与国家的起源
(二)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1.社会分工与生产发展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 出来;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出来;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从社会中分离出 来。
社会分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二)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阶级的产生
阶级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是在生产力有了 一定发展但又不十分发达的条件下产生和形成 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契约论
(三)其他国家起源理论分析
3.暴力论
(二)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3.国家的形成
在阶级出现以后,面对阶级对立和冲突, 就需要有一种力量,它在形式上似乎站在相互 斗争的各阶级之上,控制它们的分开冲突,维 系社会的秩序,实际上是维护富人的利益。于 是,氏族制度被新的机关——国家所代替了。
(三)其他国家起源理论分析
1.神权论
(三)其他国家起源理论分析
一、阶级与国家的起源
(一)氏族公社与原始民主制
1.氏族公社
联结原始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主要是 血缘纽带,而不是经济纽带。
群婚:整个一群男子和整个一群女子互为 所有的家庭形式;
血缘家庭:禁止父母与子女之间通婚; 普那路亚家庭:禁止兄弟姐妹间通婚。 氏族是由普那路亚家庭直接引起的。一个 族群内部兄弟姐妹之间的婚姻禁忌一经确立, 这一族群便转化为氏族。
(二)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阶级的产生
列宁: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
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 地位不同,同产生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 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自己支 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 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 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 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第二章 国家与阶级
知识点2:国家消亡的条件与途径
•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消亡是有条件的,那就 是阶级的消灭。 • 所谓“阶级的消灭”,就是不仅要消灭剥削阶级, 而且要消灭一切阶级,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彻底 铲除阶级产生和存在的一切根源。 •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论断,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的高 级阶段,生产力高度发展了,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了,阶级差别才能最终消失,国家也才能真正消 亡。
族制度具有以下特征:
• 第一机构, 它是氏族内部一切成年男女表达意见的民 主集会。 • 第三,氏族成员之间负有互相帮助和保护 的义务。
知识点3:原始民主制
• 氏族内部存在氏族成员平等表达意见的民 主集会,马克思称之为“原始民主制”。 这是一种与原始共产主义的经济基础相适 应的氏族制度和氏族组织的管理模式。
国家权力具有如下特性:
• 第二,普遍的约束力。国家权力作为一种 公共权力,对全社会成员都具有约束力, 即不仅对被统治阶级成员具有约束力,而 且统治阶级内部成员也要在国家权力的约 束之下。
国家权力具有如下特性:
• 第三,主权性。主权是国家权力的重要属 性,也是一个独立国家所不可缺少的条件。 在国家内部,主权是指至高无上的权力; 在国际关系中,主权是指一个国家的权力 的独立性。
知识点1:两种生产决定社会制度
•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的 序言中指出:“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 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 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 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劳动越不发展,……社会 制度就越在较大程度上受血族关系的支配。” • 根据恩格斯的论断,在劳动并不发展的史前时代, 人类的社会制度(交往模式)主要受血缘关系的 支配,而决定血缘关系的走向的是人类的婚姻形 式。
《政治学概论》第二章_国家与阶级
《政治学概论》第二章_国家与阶级第二章国家与阶级第一节国家的起源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1.原始氏族制度的主要特点:(1)以“血缘亲属关系”为纽带联系社会成员是氏族制度的本质。
(2)氏族是实行原始民主制的全体氏族成员共同的管理组织。
(3)在氏族组织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都是互相帮助和保护的义务。
注:氏族制度的组织机构及最高权力机关是“议事会”二、国家的产生及与氏族组织的区别1.由生产力发展产生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给社会生活带来了三个结果和变化:(1)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不同部落都开始有了剩余产品。
、(2)由于生产的增长,剩余产品的日益增多,私有制出现了。
(3)父权制代替了母权制和家长制家庭的出现。
2.恩格斯对国家理解:(1)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是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
(2)恩格斯这个著名论断说明了三点:①国家是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③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是把冲突控在秩序的范围以内。
(3)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揭示了国家在氏族制度废墟上产生的三种主要形式:①雅典国家(内部产生,是国家产生的最纯粹最典型的形式)②罗马国家(外来与内部)③德意志国家(战争产生)3.国家根本区别于氏族组织的主要特征:(1)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2)公共权力(是指武装的人,如军队、警察和物质的附属物——监狱和强制机关)的设立,即暴力机关。
三、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1.神权论又称君权神授论。
这种理论认为,国家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即上天或上帝。
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阿奎那、中国汉代的董仲舒。
2.契约论的基本观点,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国家与阶级
(七)权威主义国家 定义
权威主义国家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60~ 权威主义国家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60~ 60 70年代的亚 年代的亚、 拉地区, 70年代的亚、非、拉地区,既没有建立社会主义 制度、 制度、也没有完全照搬西方民主模式的某些民族 独立国家。 独立国家。
特征
民主制度有名无实;实行少数人集权统治;极力 民主制度有名无实;实行少数人集权统治; 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力鼓吹民族主义
(五)法西斯国家
基本定义
法西斯国家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政治军事寡头以集权主义、 法西斯国家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政治军事寡头以集权主义、 种族主义、扩张主义为理论依据而实行残暴统治和野蛮侵略的一 种族主义、 种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种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主要特征
宣扬国家至上,鼓吹领袖独裁;实行一党专政, 宣扬国家至上,鼓吹领袖独裁;实行一党专政,取消议会 民主;全面控制社会,实行白色恐怖;宣扬“种族优劣” 民主;全面控制社会,实行白色恐怖;宣扬“种族优劣”,要求 生存空间” “生存空间”。
2.氏族制度的特征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共同生活 以议事会的形式管理内部事务 以平等的关系维护着氏族利益
3.三次社会大分工 3.三次社会大分工
三次社会大分工) 生产力的发展 (三次社会大分工)
畜牧业
手工业
商业
生产关系的变化
社会分裂为两大基本阶级 自由人内部分裂为若干阶层 公共权力被强势群体所控制
(二)国家的本质
三、资本主义以前的国家类型
(一)奴隶制国家
经济基础是奴隶主占有制 自由民内部分化为不同的阶层 东西方奴隶制国家的区别是政体形式 奴隶制国家建立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 标志
奴隶制国家 (slave state) )
第二章_国家与阶级
生产 关系
自由民内部分裂为若干阶层:贵族、平民、商人等
传统道德和习俗丧失:产生公共权力及其机构
(二)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起源论
恩格斯:
“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曾经有过不需要国 家、而且不知国家和国家权力为何物的社会。在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必然使社会分裂为阶级时, 国家就由于这种分裂而成为必要了。”
“由于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 的,由于它同时又是在这些阶级冲突中产生的, 所以,它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 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 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 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 — 恩格斯
(二)国家权力
3.国家权力的特性
第一,强制力的垄断性。 第二,普遍的约束力。 第三,主权性。
(三)国家的基本职能
1.国家的内部职能
从国家活动的性质和方式的角度说, 国家的内部职能可以相对地划分为政治 职能和社会职能两种。
(三)国家的基本职能
2.国家的外部职能
外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防御外来侵略、 保卫国家安全。
1.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按照地域对社会成员进行管理, 反映的是阶级关系;氏族社会反映的是血缘关系。国家是按地区 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2.国家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并不代表所有社会成员的意 志;氏族社会的公共权力平等地体现全体氏族成员的意志,维护 其共同的利益和要求。 3.国家是系统地使用暴力的机关,具有对内镇压和对外入侵 的双重功能,氏族社会只有具有对外的功能。 4.公共权力的设立。所谓公共权力,是指武装的人——军队、 警察和物质的附属物——监狱和强制机关。
三、国家的消亡
(一)国家消亡的历史必然性
当生产力高度发展之后,随着阶级的 消灭,国家也必然消亡。
2013公共基础知识:阶级和国家
2013公共基础知识:阶级和国家阶级和国家一、阶级的起源和实质阶级是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
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历史阶段相联系,它是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产物。
阶级的产生有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剩余产品的出现;二是私有制的形成。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分工和产品交换的扩大,逐渐产生了财产的私人占有。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使一部分人可以用自己占有的生产资料剥削另一部分人,从而使阶级的产生变为现实。
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划分阶级的标准只能是经济标准,即不同集团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的经济地位。
阶级产生以后,会出现相应的政治特征和思想特征。
所以,阶级还是一个更广泛的社会范畴。
某一阶级的政治特征和思想特征,归根到底是由该阶级的经济地位决定的。
二、阶级结构和阶级斗争(一)阶级与阶级结构阶级是与特定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
阶级结构,就是一定社会不同阶级阶层所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的框架体系。
(二)阶级斗争社会不同阶级,由于经济利益的差别,为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便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阶级矛盾和阶级冲突。
在这种矛盾冲突比较尖锐的情况下,特别是阶级利益根本对立的阶级之间,便形成阶级斗争。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斗争既是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直接表现,又是解决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手段。
(三)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社会基本矛盾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阶级社会中突出表现为敌对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另外,当旧社会内部出现了新生产方式的时候,代表新生产方式的阶级和代表落后生产方式的阶级之间,也会形成尖锐的矛盾对抗。
这样,新旧生产方式的矛盾就表现为先进阶级与落后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三、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
国家是伴随着阶级的产生而出现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国家就其阶级本质来说是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工具。
国家与阶级_普朗查斯的国家自主性理论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4月/1日/第006版政治学国家与阶级:普朗查斯的国家自主性理论叶麒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普朗查斯所谓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相对自主性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独立于社会统治阶级的自主性。
简要定义普朗查斯的资本主义国家相对自主性概念,即资本主义国家是一个相对自主的行动主体,它具有阶级性,最终服务于资产阶级的统治,但又不仅是资产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简单工具,其本身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可以满足被统治阶级的某些利益要求,甚至可能违背统治阶级的某些利益。
相对自主性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特征普朗查斯认为,相对自主性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特征。
他批判了单纯的工具主义国家理论,指出这种工具主义国家理论无法解释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与政策。
普朗查斯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述波拿巴主义现象时已经注意到国家的相对自主性问题,但是他们对这一现象的解释很不充分。
他们将资本主义国家的相对自主性定名为波拿巴主义,并视其为社会阶级势力平衡状态下的一种暂时性特征,不具有普遍性。
普朗查斯认为,要真正理解波拿巴主义现象,就必须将相对自主性视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身特征。
国家相对自主性不是一种特殊形势下的暂时现象,而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特征。
普朗查斯批评以往的政治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传统中的政治理论与西方主流政治理论)存在严重缺陷。
它们低估了政治作为相对独立的领域,即“政治丧失了其作为社会结构和社会实践相对自主水平的特性”。
普朗查斯从结构主义角度考察了资本主义国家相对自主性的根源,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济环节的特点决定了国家的相对自主性。
普朗查斯认为,任何生产方式的经济环节都是由一系列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包括劳动者、生产资料和非劳动者(即产品所得者)。
这些要素之间形成不同的关系,主要是实际占有关系和所有制关系,即生产资料的所有关系与产品的所有关系。
不同生产方式中的生产资料所有关系与产品所有关系是不同的,这些不同的两种关系的结合决定了不同生产方式中居于统治地位的环节是什么与该生产方式中的各个环节的关系。
第二章 国家与阶级
第二章国家与阶级
1.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的序言中指出:“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的发展阶段的制约。
”
A 家庭
B 人际关系
C 人类进化
D 物质资料
2.根据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论述,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庭形式是群婚。
群婚的第一个阶段的家庭形式是:()。
A 普那路亚家庭
B 对偶家庭
C 血缘家庭
D 家长制家庭
3.根据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论述,氏族就是由()家庭直接引起的。
A 普那路亚
B 一夫一妻制
C 血缘
D 家长制
4.()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有影响的国家起源学说。
A 神权论
B 契约论
C 暴力论
D 冲突论
5.与其他权力相比,下列那项不是国家权力的特征:()。
A 强制力的垄断性
B 普遍的约束力
C 主权性
D 中立性
6.下列关于国家职能的表述中,可能伴随人类社会始终的是:()。
A 内部职能
B 外部职能
C 社会管理职能
D 政治统治职能。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阶级和国家
一、阶级与阶级斗争(一)阶级的起源和实质1、阶级的起源阶级是一种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久存在的。
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在原始社会里,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没有剩余产品,没有人剥削人的可能,也就没有阶级划分的基础。
到了原始社会末期,随着金属工具的出现,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开始出现了剩余产品,提供了剥削的物质基础,就使阶级的产生有了可能。
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和产品交换的扩大,从而引起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使一部分人利用自己占有的生产资料来剥削他人的剩余劳动,这就使阶级的产生由可能变成现实。
因此,私有制是阶级产生的根源。
2、阶级是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列宁给阶级下了这样的定义:“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矛盾的基本表现,阶级斗争的作用不仅推动同一社会形态的内部的量变过程,而且突出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过程。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中的必然现象。
有阶级存在,就一定会有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社会集团之间的斗争。
争取和维护本阶级的经济利益是阶级斗争的实质内容。
二、国家(一)国家的起源和实质国家不是永恒的,而是一种在人类社会发展特定阶段上才存在的历史现象。
国家是个阶级概念,阶级的出现是国家形成的基础。
原始社会没有阶级划分,也就没有国家。
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阶级划分,并逐渐形成了国家。
国家的形成是原始社会结束并转为阶级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
列宁指出:“国家这种强制人的特殊机构,只是在社会划分为阶级,即划分为这样一些集团,其中一些集团能够经常占有另一些集团的劳动的地方和时候,只有在人剥削人的地方,才会产生出来的。
第二章 国家与阶级
第二章 国家与阶级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国家的起源,从而把握国家与氏族公社的必然联系,认识国家的本质,知道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把握国家职能,并能够运用国家职能解释社会现象。
教学重难点:国家的起源。
国家的本质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内容:第一节 国家的起源针对国家起源的神创论观点,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理论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起源观点,概括起来有两点:第一,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内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这是说明国家产生的时间问题。
第二,国家的出现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是生产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形成、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这是说明国家产生的原因问题。
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1、氏族的定义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
它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
2、氏族制度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氏族内部禁止通婚。
这是氏族的根本规则。
这里的重点是要说明,维系氏族成员关系的是血缘纽带而不是经济纽带,相应地,划分氏族组织也是以血缘为基础而不是以地域为基础。
第二,氏族以议事会作为自己的管理机构,它是氏族内部一切成年男女表达意见的民主集会。
这里的重点是要说明,氏族的管理机关是纯粹“公共”性质的,参与管理的成员之间以及与管理机构与氏族母体之间没有对抗性的关系。
第三,氏族成员之间负有互相帮助和保护的义务。
无论氏族中的哪个成员受到侮辱或侵害,其他成员都有义务为其复仇。
这里的重点是要说明,氏族成员之间的根本利益一致,氏族则是一个以共同利益为根本决定因素的共同体。
3、原始社会的民主制氏族内部存在氏族成员平等表达意见的民主集会,马克思称之为“原始民主制”。
这是一种与原始共产主义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氏族制度和氏族组织的管理模式。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看法,原始民主制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原始民主制是原始社会氏族内部的共同事务的管理体制,而不是一种国家形式。
这里管理不是依靠强制力,而是管理者的威信和被管理者的服从的自觉性,没有警察、军队和监狱。
阶级与国家 讲稿
阶级与国家讲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是XXX,今天给大家讲的内容是阶级与国家。
这部分内容分为四块来讲……一、阶级与国家的起源1、氏族公社与原始民主制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原始社会早期,决定人类社会制度的主要因素是血缘关系。
联结原始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主要是血缘纽带,而不是经济纽带。
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庭形式是群婚,即整个一群男子和整个一群女子互为所有的婚姻形式。
群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家庭形式有:“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普那路亚家庭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婚姻制度已经从“内婚制”转向“外婚制”,即禁止一定范围内血缘亲属成员之间通婚的婚姻制度。
氏族是由普那路亚家庭直接引起的。
一个族群内部兄弟姐妹之间的婚姻禁忌一经确立,这一族群便转化为氏族。
氏族是指在原始社会中,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集团。
氏族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基本的社会组织。
从人类文明的整体进程看,氏族是国家产生以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组织形式,它具有以下3个特征:第一,氏族内部禁止通婚。
(外婚制)这是氏族的根本规则,也是维系氏族的纽带。
以血缘关系联系社会成员,是氏族制度的本质。
第二,氏族的管理机构是议事会,(民主性)它是氏族内部一切成年男女表达意见的民主集会。
这一管理机构是纯粹“公共”性质的,参与管理的成员之间以及管理机构与氏族母体之间不存在利益矛盾关系。
第三,氏族成员有互相帮助、互相保护的义务。
(互助性)由此可见,氏族是一个成员利益高度一致的社会共同体。
(前面讲氏族特征的第二点就有讲到)氏族内部存在氏族成员平等表达意见的民主集会,这被马克思称为“原始民主制”。
(要注意)原始民主制不同于人类进入政治社会后的民主制。
它是一种成员之间真正平等、利益一致的民主制,是与原始社会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相适应的一种原始的社会管理形式。
(完整word版)00312政治学概论
(完整word版)00312政治学概论00312政治学概论第一章绪论■剥削阶级关于政治的解释(单选):①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将其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的学者有:孔子、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康德、黑格尔。
②视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其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的学者有:凯尔逊.③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及施展谋略玩弄权术的活动的学者:马基雅维里(他的著作《君主论》)、俾斯麦、拉斯韦尔、马克斯·韦伯。
④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的学者有:孙中山、麦肯齐。
⑤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的学者有:戴维·伊斯顿(他的《政治体系》提出了“权威性价值分配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解释(简答):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有经济关系决定的.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综上所述,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各社会关系的总和。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多选):①狭义: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②广义: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多选):政治学基础理论(含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公共政策/行政管理/国际政治。
■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单选):①传统政治观的逻辑起点认为人性是完善的或者是可以趋于完善的。
②而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逻辑基点认为人性将永远是不完善、有弱点的.■政治学与法学的关系的学者及其著作(多选):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洛克《政府论》、卢梭《社会契约论》和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国古代政治学:①(多选)先秦时代对我国政治生活影响最深远的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政治思想,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政治思想,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政治思想。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二章 国家与阶级
第二章国家与阶级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一种历史现象,这句话表明国家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国家在本质上是一个阶级概念和政治概念,而不是一个地域概念。
国家的起源是同阶级对立联系在一起的,它是在社会分裂成为敌对阶级的情况下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而产生的,将来也必然随着阶级的灭亡而失去其存在的根据。
第一节国家的起源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国家产生以前的社会形态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
这个历史阶段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就是原始公社制度和氏族社会组织。
根据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社会制度受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是劳动发展阶段的制约,一是家庭发展阶段的制约。
第一、劳动发展阶段的制约制约社会制度的“劳动的发展阶段”,主要是指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当时生产力性质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制约原始公社制度的是劳动发展的低级阶段,这个阶段的生产工具非常简陋,生产力水平低,孤立的个人很软弱,还不能以个人的力量为生存而斗争。
——公有制。
第二、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婚姻关系发展变化,人种的繁衍变化形式群婚:人们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庭形式。
即整个一群男子和整个一群女子互为所有的婚姻形式。
血缘家庭:禁止父母与子女通婚。
普那路亚(同伴)家庭:兄弟姐妹之间禁止结婚。
姐妹们的共同夫夫不是兄弟,兄弟的共同妻子也不是姐妹。
普那路亚(同伴)家庭是由氏族直接产生的家庭婚姻形式。
氏族: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
原始公社的社会经济单位,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
是原始社会血缘亲属集团,社会的生产单位,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有共同名称、宗教信仰和墓地。
使氏族社会组织成员联系在一起的根本因素是:血缘关系。
氏族的发展:母系氏族——父系氏族氏族的特点:氏族内部禁止通婚是氏族制度的根本规则。
以血缘亲属关系为纽带联系社会成员,是氏族制度的本质。
氏族制度中的决策组织—议事会,是一切成年男女平等表达意见的议事机构。
第 二 章 国家与阶级
(二)氏族
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它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
氏族既是原始社会的血缘亲属集团,又是社会的生产单位,还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各个氏族一般具有共同的名称、共同的宗教信仰和共同的墓地。
5.国度
国家三要素: ຫໍສະໝຸດ (1)居民 (2)领土:领土的构成一般包括:领陆、领水、领空。
(3)主权
国外的一些非马克思主义学者,往往从国家主权、领土、居民三个方面来界定国家,故称为“国家三要素”说。这是从国家的表面现象,从政治地理意义上解释国家。它的要害是抹煞国家的阶级实质,掩盖国家的本质和阶级使命,因而是不科学的。
(三)氏族的发展阶段
分为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在氏族社会初期,由于普那路式的群婚和妇女在生活中占主要地位,社会处于母权制氏族时期。一般来说,母系氏族是原始社会的典型形态。后来,生产力不断发展,畜牧业出现,男子的经济作用和社会作用增长,父权制氏族代替了母权制氏族。在各个领域男性的特点和优势都表现出来,所以由母系氏族阶段到父系氏族阶段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3.暴力论
暴力论者认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是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果。
杜林强调暴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考茨基也是暴力论的拥护者,他认为阶级与国家的形成是许多部落因征服而互相联合的结果。
暴力论的错误在于,首先,它认为政治暴力先于经济发展的过程,即先有暴力,后有私有财产,这是违背历史发展事实的。其次,暴力论否认了国家是社会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再次,它歪曲了阶级同国家的关系。
第三,国家是机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国家的起源
1.两种生产决定社会制度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一书的序言中指出:“一定历史时代和一 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 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 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 段的制约。劳动越不发展,……社会制度 就越在较大程度上受血族关系的支配。”
3.国家消亡的条件与途径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消亡是有条件的,那就 是阶级的消灭。所谓“阶级的消灭”,就是不仅 要消灭剥削阶级,而且要消灭一切阶级,消灭一 切阶级差别,彻底铲除阶级产生和存在的一切根 源。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论断,只有到了共产主义 的高级阶段,生产力高度发展了,物质财富极大 丰富了,阶级差别才能最终消失,国家也才能真 正消亡。
• 1.国家的定义 • 列宁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断,对国家 的含义作了界定:“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 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国家是 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 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 列宁的定义包括三层含义: • 首先,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
列宁的定义包括三层含义: 首先,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 其次,国家是阶级统治。 再次,国家是个机器。顾名思义,国家是一 个工具,而且是一个复杂的工具。
恩格斯关于国家的论断,表明了三点: 第一,国家是个历史范畴,这表明了国家 产生的时间。 第二,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 家的存在表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第三,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 在统治阶级允许的“秩序”的范围之内。
•
6.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 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可以概括为三种:神 权论、暴力论和契约论。 神权论认为,国家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来 神权论 源于神(天、上帝)。 暴力论认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强调暴力是社会发 暴力论 展的决定性因素,政治上的奴役先于经济的发展。国家的 产生不是社会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而是暴力征服的结果。 契约论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有影响的国家起源学说,它 契约论 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让渡权利、缔结契约并共同守约 的结果。契约论对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和资产阶级国家 的建立产生过重要影响,是现在西方政治文化关于国家和 政府起源的通行的解释。
2.氏族的定义与特征 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 人们的集团。氏族制度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氏族内部禁止通婚。 第二,氏族以议事会作为自己的管理机构,它是氏 族内部一切成年男女表达意见的民主集会。 第三,氏族成员之间负有互相帮助和保护的义务。
3.原始民主制 原始民主制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原始民主制是原始社会氏族内部的共同事 务的管理体制,而不是一种国家形式。 第二,原始民主制是氏族全体成员享有的民主制 度,而不是国家产生后的阶级民主制。 第三,原始民主制中的权力是处于社会之中的, “自然发生的共同体的权力”,而不是像国家权 力那样成为独立的、站在社会之上的支配主体。
• 5.恩格斯关于国家起源的论断 • 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恩格 斯指出:“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 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 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 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相 互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 会消灭,就需要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 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 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 上并且同社会日益相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
• 第三节 国家的消亡 •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起源是社会内部基本矛 马克思主义认为, 盾运动的结果;同样,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也推 盾运动的结果;同样, 动着国家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和更替, 动着国家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和更替,最终社会 基本矛盾的运动将使国家完成种复归 超越 阶级社会,走向没有阶级压迫和阶级差别的社会。 阶级社会,走向没有阶级压迫和阶级差别的社会。 因此, 因此,国家的消亡和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人类社会 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移的客观规律。 移的客观规律。
• 2. 国家权力 • 国家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 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 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具有如下特性: • 第一,强制力的垄断性。 • 第二,普遍的约束力。 • 第三,主权性。
• 3.国家的职能 • 国家职能:由国家本质所决定的国家活动 的总目的和总方向,是全部国家机器活动 的总和与整体功能。任何国家的活动都表 现为两种基本职能:内部的职能和外部的 职能。内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实行社会控 制,以求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外部职 能的主要任务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 安全。
• 4.国家的产生 • 分工、交换、利益分化这些因素的出现,使经济因素逐渐 取代血缘因素成为决定人类社会制度的主要因素。随着群 婚制度向“一夫一妻制”的被迫过渡,个体家庭逐渐取代 氏族成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生产分工日益细化,商品 交换日益频繁,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也越来越广泛,越来 越深刻。原始的氏族组织和道德力量已经无力应付这一变 化,于是就需要有一个第三种力量,它似乎站在相互斗争 的各阶级之上,压制它们的公开冲突,至多允许阶级斗争 在经济领域内以合法的形式进行。于是,氏族制度被分工 及其后果即社会分裂为阶级所炸毁,被新的机关——国家 所代替了。
第二节 国家的本质与职能
• 国家的本质是政治学的一个核心问题,政 治学中的其他问题,如统治形式、统治机 构、统治方法、民主、专政、政党、集团、 政治人物、国际关系等问题的提出与解决, 都取决于对国家本质问题的理解。马克思 主义主张通过国家的起源来分析国家的本 质,即通过与“前政治社会”的氏族组织 的特征对比来界定国家的本质。这是马克 思主义政治学和一切剥削阶级政治学的根 本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