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第三课时 结晶

合集下载

物质的溶解性课件正式版

物质的溶解性课件正式版

(2)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例如食盐。
(3)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
而减小,
例如熟石灰。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溶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意义 点:曲线上的点均表示某
解 200
度 190
( 克
180 170 160
) 150
140
130
(2)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 质的溶解度大小;
在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_小__于_ (填大于、小于)硝酸钠 的溶解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 /
溶 200 解 度 190
g

1Hale Waihona Puke 0酸铵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溶解度
/
200 190
(1)列表法:
g 180
170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60
温 度0
/ ℃
10 20 3 0
40
150
50 60 70 80 90 100 140
130

120
解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8 202 246 110
40 30 20
10
硝 酸 钠
A.
硝 酸 钾
氯化铵 氯化钾 氯化钠
硼酸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1)查找某些物质在某温 度时的溶解度;
横坐标60,纵坐标110 的交点表示 什么意义?

物质的溶解性(3)

物质的溶解性(3)
教学课题
物质的溶解性(3)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结晶现象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以结晶实验入手,了解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它们在一种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采取分离的手段。
3、培养学生用科学的观点去观察事物。
重点难点
1、建立结晶的概念;
2、运用结晶的方法来分离混合物
教案设计(第课时)
设计课时数
教学过程
教具
一、提问复习:什么叫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是如何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呢?
二、引入新课:(设置疑问:能否将溶解的溶质从溶液中取出来?)
三、新授:
1、演示实验:P.170实验1、实验2
2、由实验引出晶体与结晶的的概念
(1)晶体:是从溶液中析出的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
(2)结晶:在一定条件下,在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称为结晶。
应用举例:硝酸钾中混有少量食盐,可用这种方法来除去食盐。
四、教师小结
练习:
导学案
作业布置
导学案:第三节(3)
领导签字
教学反思
3、结晶的方法(指导学生看书讨论:有哪些结晶的方法?分别适用于什么情况?)
演示实验:蒸发食盐水得到食盐晶体;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得到硝酸钾晶体
小结:(1)蒸发溶剂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的固体溶质,即缓升型的物质。如:蒸发海水获得食盐。应用举例:海水晒盐
(2)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或称降温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获取硝酸钾晶体

化学物质的溶解性质

化学物质的溶解性质

化学物质的溶解性质化学物质的溶解性质是指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的特性。

溶解性是化学研究中的重要参数之一,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以及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溶解的定义、溶解性的影响因素以及结晶过程等方面来探讨化学物质的溶解性质。

一、溶解的定义溶解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在溶剂中形成均匀混合物的过程。

在溶解过程中,溶质的粒子通过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逐渐分散并与溶剂分子相互穿插。

最终,溶质粒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建立了一个动态平衡状态,形成溶液。

溶解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影响着溶解性质。

二、溶解性的影响因素溶解性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影响的,包括温度、压力、溶剂的特性以及溶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因素对溶解性的影响。

1. 温度:溶解度通常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这是因为在高温下,溶剂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从而有利于溶解质粒子脱离固体表面进入溶液。

但是也有一些物质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的情况,这是因为在某些特定条件下,高温下存在其他非溶解因素的影响。

2. 压力:溶解度对于气体溶解物来说,通常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大。

这是因为气体溶解物的溶解过程涉及到气体-气体、气体-液体相互作用,压力的增加会增加分子间的碰撞频率,从而有利于气体分子溶解进入液体中。

3. 溶剂的特性:不同的溶剂对不同的溶质具有不同的溶解能力。

溶剂的极性与溶解质的极性之间的匹配程度是决定溶解性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极性物质更容易溶解于极性溶剂中,而非极性物质则更容易溶解于非极性溶剂中。

4. 溶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溶质的粒子大小、形状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对于溶解性也有重要影响。

较小的溶质粒子更容易溶解,而分子间具有较大吸引力的溶质更难溶解。

三、结晶过程溶解是物质从固体到液体的转变,而结晶则是从液体到固体的逆过程。

在饱和溶液中,当溶质的溶解度达到一定极限时,进一步增加溶质的浓度会导致溶质重新结晶。

结晶过程是原子、分子或离子重新以一定的方式排列、聚集形成固体结晶体的过程。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ppt课件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ppt课件
• m点表示什么意义?
1. 4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B)
• C、B、A • A、B、C • B、A、C • B、C、A
S
B
m
C
30
20的溶解性:
在20℃时, S>10g
1g<S<10g
易溶物 可溶物
0.01g< S <1g S <0.01g
微溶物
难溶物 (不溶物)
E、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补充: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 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二、溶解度曲线: 1、定义: 表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 线叫溶解度曲线
5、 结晶
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使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大的物质从 溶液中结晶析出,例如:KNO3
S
0
T2
T1
T
蒸发结晶法:
使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化不明显的物质 从溶液中结晶析出,例如:NaCl
S
0
T
Ca(OH)2
2、三种典型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S
KNO3 大多数物质
NaCl 少数物质
Ca(OH)2 极少数物质
0
T
3.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①可读出任意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 ②溶解度曲线交点意义 ③可以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 40℃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
一、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一)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的因素 1.溶质种类的影响 2.温度的影响

物质的溶解性PPT课件17 沪教版

物质的溶解性PPT课件17 沪教版
蒸发结晶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 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 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 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 站么现象? 为什么? 变浑浊,因为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升温后会有熟石灰固体析出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5、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 (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现有t2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
溶 解 度 /g
甲 乙
0
t1
t2
丙 温度/℃
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请根据右图回答:
( 1 ) t2 ℃时,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质量 的水,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甲 ; (2)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2 ℃降温到t1℃时,所得溶 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乙>甲>丙 。
a
氯化铵 氯化钠 硼酸
80 90 100
的溶解度相同。 曲线:曲线越陡,该物
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越大。
温度(t)
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 度升高而降低
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情况: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如NaCl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 Ca(OH)2
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 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不同的溶质在同种溶 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溶解性
①一定温度 ②100克溶剂 ③溶液饱和 ④单位是克 定 量 描 述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不)溶
影响因素 (温度)
物质的溶解度 固体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
影响因素 (温度、压强)
表示方法
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于思维,就是粗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1、会用实验探究方法确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3、了解溶解度的含义,会绘制和使用溶解度曲线
4、了解结晶现象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为什么在相同的条件下,面粉在水中不易

结晶高中化学教案

结晶高中化学教案

结晶高中化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结晶和溶解的概念。

2.掌握结晶和溶解的特点及其区别。

3.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结晶和溶解的过程。

教学重点:
1.结晶和溶解的定义及区别。

2.结晶和溶解的实验方法和过程。

教学准备:
1.实验室设备:烧杯、试管、玻璃棒等。

2.实验物质:盐、糖等。

3.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结晶体和液体的图片,引导学生探讨它们之间的区别。

二、教学内容:
1.结晶和溶解的定义及特点。

2.结晶和溶解的实验方法和过程。

三、实验演示:
1.取一些盐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盐是否完全溶解。

2.将盐水溶液慢慢蒸发至水分蒸发完全,观察盐的结晶过程。

四、实验讨论:
1.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结晶和溶解的不同之处。

2.讨论为什么在蒸发过程中盐会形成结晶。

五、实验总结:
结晶和溶解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的不同状态,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和验证这一过程。

教学延伸:
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溶解和结晶过程中的不同表现。

板书设计:
结晶和溶解的定义及特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清晰地区分结晶和溶解的概念,并通过实验加深对这两个过程的理解。

同时,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物质的溶解性PPT课件17 沪教版

物质的溶解性PPT课件17 沪教版

(1)t1º C时,A 的溶解度
< B 的溶解度.(填< > 或=)
(2)A、B两物质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的温度 是 t2 º C。 ( 3 )当 A 、 B 两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增加 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的方法可以达到饱和的 是 A 物质的溶液。
硝酸钾固体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如何提纯硝酸钾?
滤纸上: KNO3固体
适量水 降温 KNO 热 过滤 混合物 3 结晶 加热 饱和溶液
滤液中:
降温结晶法提纯硝酸钾 大部分 NaCl 少量KNO3
(又叫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粗盐的主要成分:不溶性泥沙、氯化钠
提纯粗盐的步骤:
1 、使用什么方法可将粗盐中 的泥沙除去? 溶解、过滤: 2 、除去泥沙后,再怎样操作 才能得到食盐晶体?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结晶:
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
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2、结晶的方法:
蒸发溶剂: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 如:氯化钠 冷却热饱和溶液: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 大的物质。 如:硝酸钾
利用蒸发溶剂法结晶
实验一: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浓的氯化钠溶液,用酒 精灯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法正确的是.................................( B )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溶 解 度 (g) 甲 乙甲ຫໍສະໝຸດ B.乙溶液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0
冰水

温度 ( C)
D.试管里甲、乙两溶液中的溶质都减少
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给熟石灰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会有什么现象? 为什么? 变浑浊,因为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升温后会有熟石灰固体析出

物质的溶解性

物质的溶解性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与溶液的浓、稀间无绝对的联系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在20℃时,NaCl的的饱和溶液比NaCl的不饱和溶液浓 正确 同温,同溶质,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2.在20℃时,NaCl的饱和溶液比NaCl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质多 错 虽更浓,但溶液量未知,因此溶质量未知
3.KNO3饱和溶液是KNO3最浓的溶液 错 没有规定温度
为何用汽油洗手
汽车修理师傅的手上经常沾上机油,他们常常不是用 水洗手,而是先用汽油洗手,然后再用水清洗。 为什么汽车修理师傅要用汽油洗手呢? 这不是很浪费吗?
为何用汽油洗手
汽车修理师傅的手上经常沾上机油,他们常常不是用 水洗手,而是先用汽油洗手,然后再用水清洗。 为什么汽车修理师傅要用汽油洗手呢? 这不是很浪费吗?
学以致用
在闷热的夏天,池塘里的鱼大多 浮在水面上,导致这一现象发生 的原因是什么,你知道吗? 水温高,水中溶解的氧气少, 鱼就浮在水面上
溶质种类 溶剂种类 温 度
溶质是否可以无限制的溶解 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呢?
实验探究4
取一瓶底部留有硝酸钾晶体的溶液,分别取出上层清液加入A、B 两个试管中,再向AB中分别加入2g硝酸钾晶体,观察是否溶解
KNO3固体不能继续溶解
KNO3的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 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一定温度 一定量溶剂
该种溶质
少量硝酸钾 硝酸钾溶液
如何让硝酸钾继续溶解
不饱和溶液
③降温 ②蒸发水(溶剂) ①加溶质
①加水(溶剂) ②升温
饱和溶液
思考
1.KNO3饱和溶液能不能溶解其他物质 ? 能
2.怎么判断一份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 ? 有固体剩余,一定饱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物质的溶解性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物质的溶解性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②学生主要通过学习认识溶液可分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③在学习溶解性与饱和溶液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并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并知道可以用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

④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结晶现象并知道结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二、学习重点:①建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知道两者相互转化的方法。

②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与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③学会描绘和使用溶解度曲线。

三、学习难点:①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问题 ②饱和溶液概念的建立。

③了解固体溶解度的含义及其影响的因素。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预习导航:1. 大量实验表明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 、、 。

2.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六、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3..交流讨论,完善转化方法 大多数情况下:(三)系统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关于物质的组成,你还有什么困惑的地方?补充、相互启发、使思维有更深入的卷入与批判,识、1、小明陪妈妈去医院输液,不小心把护士手中的盘子打翻,棉球上的碘酒落在了小明的白衬衣上,白衬衣上立刻出现了一大块紫黑色痕迹,小明回家后用水清洗衣服,但怎么也清洗不掉,你认为应该采用的方法是2、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了个空,向其中注入饱和的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将食盐倒出。

在相同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可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是 (填饱和/不饱和)溶液。

3、将一杯20摄氏度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

A.降低温度 B.加入溶剂C.倒去一半溶液 D.蒸发溶剂4、学完溶液的知识后,小松回家做了几个小实验。

九年级化学全册6.3物质的溶解性教案沪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全册6.3物质的溶解性教案沪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全册6.3 物质的溶解性教案沪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化学全册6.3 物质的溶解性教案沪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化学全册6.3 物质的溶解性教案沪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教学目标:1。

知道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2.知道什么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相互转化。

教学重难点: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1。

消毒酒精中酒精的质量分数是多大?2. 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3。

工业制氯气通常采用电解食盐水的方法,我们知道,越浓的食盐水中氯化钠越多,得到的氯气越多,为什么工业上只用26%的食盐水溶液,而不用30%、40%甚至50%的食盐水来电解呢?交流讨论:氯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在水中是否都容易溶解呢?联想与启示:P166小结:一、溶解性1。

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

活动探究:P166实验1填表:在室温条件下:结论:2。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即与溶质的种类(或性质)]有关活动探究:P167实验2填表:在室温条件下结论:(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即与溶剂的种类(或性质)]有关活动探究:P167实验3填表:结论:(3)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

交流讨论:P167阅读:P167过渡:上述实验3中在室温下将3g硝酸钾加到5ml水中,硝酸钾没有全部溶解,说明了什么呢?(不能无限制的溶解,也就是不能无限制地提高溶液的浓度)那么,你能否解决上课前提出的问题:电解食盐水制氯气时,为什么不用50%的食盐水呢?交流讨论:那么,除了用加热的方法可以使未溶解的硝酸钾溶解以外,你还有什么方法呢?活动探究:P167小结:①大多数固体,在一定量的溶剂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量增多.②大多数固体,在一定温度下,随着溶剂的量增多,溶解量增多。

1.3.物质的溶解性教案

1.3.物质的溶解性教案

课时教案年级利用老师提供的身边常见的物质
温度下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并将实验数据记录下来,如下表温度/℃020*********溶解度/g13.331.663.9110169246
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是KNO3。

溶解度较小的物质是NaCl。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加水或升高温度。

(三)同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么可以直观形象地观察到它们的变化情况呢
(1)降温结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物质,如硝酸钾等。

(2)蒸发结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的物质,如氯化钠等。

【例题4】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
问题:
(1)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
(或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 的方法。

(2)若甲溶液中混有少量丙物质,提纯甲物质的方法是冷却热
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小结】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
硝 酸 钾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 0
/
140 130
溶 解 度
120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8 202 246
110 100
温度单位:℃ 溶解度单位:g/100g水
90 80 70
溶解度曲线:某物质的溶 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影响因素 内因:溶质和 溶剂的 性质
微溶 、
物质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
影响因素 内因:溶质和溶剂 的 性质 外因:温度、压强
外因:温度
表示方法
固体的溶解度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定义 (2)相互转化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使固体物 质从它的水溶液中析出。人们通 常把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 以晶体形式析出的过程叫作结晶。
0.0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讨论:
硝 酸 钾
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情况: 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例如 硝酸钠、氯化铵等。
氯化铵 氯化钾 氯化钠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例如食盐。
硼酸
0.00015 0.165
难溶
微溶
7.4
可溶 易溶
易溶
222
易溶
溶解是绝对的,不溶是相对的。
三、气体溶解度
影响气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内因:溶质和溶剂的种类 外因:压强(成正比)、温度(成反 比)

第六章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第六章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解: 需氢氧化钠的质量=体积×密度×质量分数
=500 ×1.1 ×10%=55g
需水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500 ×1.1-55g=495g 答:需氢氧化钠55g,水495g。
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比较
溶质的质量分数36% 是指: 100g溶液 中含有36g溶质。
溶质T0C时溶解度36g是指: 在T0C 时, 100g水最多溶解该溶质36g。
.
30
.
.
.
40
50
60
70
80
温度/℃
90
100
对比下图,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有什么变化规律?
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
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 高而增大,例如 硝酸钾等。
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不大,例如氯化钠。
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 升高反而减小,例如熟石灰。
几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
饱和溶液的
溶解度
溶质质量分数=
100g+溶解度
已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求 20℃时食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20℃时食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 量分数为 36g 100g+36g
答:略
=26.5%
2、200C时,NaCl的溶解度是36克。现有50克水 放入20克NaCl,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第三节 物质的溶 解性
走近生活
实验:
操作 加入5克氯化钠,搅拌 再加5克氯化钠,搅拌 再加入15mL,搅拌
固体全溶解
现象
全部溶解
结论
20mL水能完全 溶解5g氯化钠 20mL水不能完全 溶解10g氯化钠 增加溶剂的量,可 将未溶解物质溶解
烧杯底有未 溶解固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 200 解 度 190
/ g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A
80℃含100g水的氯化钠、 硝酸钾两种饱和溶液, 降温到 20℃时,析出的 晶体各是多少?
硝 酸 钾
137.4
100
90
80 70 60 50
2.4
40 30 20 10 0
C
. .B
20 30 40 50
海边盐田
解释:
“夏天捞盐” 和“冬天捞 碱”的道理。
为从固体硝酸钾和氯化钠(氯化钠的含量小)的混合 物中分离出硝酸钾,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 的分离方案: 甲同学方案(过滤法):在烧杯中加入10克混合 物,注入 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过滤。
乙同学方案(蒸发法):在烧杯中加入10克混合 物,注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转入蒸发皿中加热蒸发至 蒸干。
\g
0 t1
t2 温度/℃
4、分离有碳酸钙和氯化钠组成的固体混合物的 实验步骤依次是( B C A )
A. 蒸发滤液-----得固体氯化钠 B. 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加入混合物,直到 混合物充分溶解 C. 过滤---固体碳酸钙留在滤纸上,滤液即 氯化钠的水溶液进入烧杯中
【典例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 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3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3、当温度从40℃降到20℃ 时得到溶液④,这时又有多 少克晶体析出?
冷却溶液析出晶体
结论: 改变条件(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溶剂溶解溶质的量下降,使饱和 溶液析出晶体
根据NaCl、KNO3 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表,完成下列填空:
固体
温度(℃)
0
35
20
36
40
37
63.9
60
38
110
2、降温至20℃ 2g 不变 水质量:___析出 NaCl质量:____ 变小 是 溶质质量分数____,是否饱和____ 3、恒温蒸发50g水 50g 19g 水质量:___ 析出NaCl质量:____ 不变 是 溶质质量分数____,是否饱和____ 4、蒸发50g水且温度升高至100℃ 50g 18g 水质量:___析出 NaCl质量:____ 是 变大 溶质质量分数____,是否饱和____
30 ____g;
(2)当温度为____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0
(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若提纯甲,可采用_______法(填 降温结晶
“降温结晶”、“蒸发结晶”或“过滤”)。
【典例2】 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在温度不变时,KNO3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KNO3晶体
100g 不变 水质量:____ KNO3质量:____
不变 否 溶质质量分数____,是否饱和____ 78.4g 不变 水质量:____ 析出KNO3质量:____ 变小 是 溶质质量分数____,是否饱和____ 50g 55g 水质量:____ 析出KNO3质量:_____ 不变 是 溶质质量分数____,是否饱和____ 无 50g 水质量:____ 析出KNO3质量:____ 变大 溶质质量分数____,是否饱和____ 否
体的形式从它的水溶液中析出的过 程叫结晶。
溶解:一种物质(溶质)均匀分散到另一
种物质(溶剂)中的过程。
几种晶体的形状
食 盐 晶 体 食 糖 晶 体
硫酸铜晶体
明矾晶体食Leabharlann 晶体重铬酸钾硝酸钾晶体
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90℃时,109克的某物质 溶在100克水中得到溶液①, 当温度从90℃降到60℃时, 得到溶液②,这时溶液中是 否有晶体析出?溶液①与溶 液②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相 同? 2、当温度从60℃降到40℃ 时得到溶液③,这时溶液中 有没有晶体析出?析出多少 克?
[小结]
固体物质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 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 ① 当A中含有少量B时,提纯A, 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法); ②当B中含有少量A时,提纯B, 采用(蒸发溶剂法)方法。
3、结晶的应用
a、从溶液中提取溶质 b、分离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
原理:根据几种可溶性的固态物质的溶 解度随温度变化的不同,采用结晶法进行分 离,得到较纯净的物质。
KNO3 31.6g 169g
2.4
40
30 20 10 0
C
. B
20 30 40 50
氯化钠
.D
80 90 100
10
60
70
温度/℃
1、有169克的硝酸钾和10克的氯化钠
固体混合物要得到纯净的硝酸钾, 应采用( 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法 )
步骤是( 制成较高温度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过滤) 2、有36克的氯化钠和5克的硝酸钾固体混 合物,要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应采用 ( 蒸发溶剂法 ) 步骤是( 制成溶液→蒸发→趁热过滤 )
氯化钠
.D
80 90 100
NaCl KNO3
20℃ 80℃ 36 g 38.4g 31.6g 169g
10
60
70
温度/℃
[小结]
固体物质A的溶解度受温度 B 影响变化较大,B物质的溶 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 温度 ①当A中含有少量B时,提纯A, 采用( 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法 )方法; 步骤是(制成较高温度A的饱和溶液→降温→过滤 )。 ②当B中含有少量A时,提纯B, 采用( 蒸发溶剂法 )方法。
1.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C ) A.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 B.利用机械动力搅拌得到食盐 C.利用阳光和风力将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D.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 2. 把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20℃,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B ) A.溶解度减小 B.溶液的质量不变 C.溶液由浓变稀 D.溶剂的质量不变
2、结晶的方法
a、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将固体溶质的溶液 加热蒸发,使溶液由不饱和状态变为饱和 状态,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析出。
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固体物质一般 采用蒸发溶剂法。(如:氯化钠)
b、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法):冷却热的 饱和溶液,使溶质析出。 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固 体物质(如KNO3) 。
蒸 发
水的量减少
饱和溶液
蒸 发
析出晶体
蒸 发
[实验2]将盛有30mL的水的试管进行加热 至沸腾,并不断加入硝酸钾,配制 成硝酸钾溶液.将烧杯放在冷水中 降温,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 烧杯底部慢慢有晶体析出. 结论: 对热的饱和溶液进行降低温度, 可以析出溶质.
1、结晶与溶解
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 结晶:在一定条件下,溶液中的溶质以晶
B.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室温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一定是这种溶质的饱和 溶液 D.在温度升高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能继续溶解该物 质
【典例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 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B.在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80
39
169
100
40
246
NaCl
KNO3
60℃: NaCl饱和溶液
13.3 31.6
KNO3饱和溶液 110g 水:100g; KNO3质量:_______
38g 水:100g ;NaCl质量:____ 1、升温至100℃
100g 不变 水质量:___ NaCl质量:____ 否 不变 溶质质量分数____,是否饱和____
C.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
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当乙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
方法析出丙
溶 解 度
A
3. 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C ) A.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 B. t2℃时, 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a 分数为 100 ×100% A 溶 C.B中含有少量A时,用冷 解 a 度 B 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B。 D.将t2℃时B的饱和溶液 降温到t1℃时,溶液变稀了
美丽的晶体
如何形成的?
第六章 物质的溶解性 四、结 晶
溶解度的定义:
溶 解 度 四 要 素
条件:一定温度 标准:100克溶剂 (一般指水) 状态:饱和状态 单位:克
[实验1]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浓 的氯化钠溶液,用酒精 灯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 玻璃棒上留下白色的食盐晶体. 结论: 蒸发溶液中的溶剂可以析出溶质.
丙同学方案(结晶法):在烧杯中加入10克混合物, 注入10毫升水,加热到混合物全部溶解,然后冷却至室温, 过滤。
溶 200 解 度 190
/ g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A
20℃ 80℃
NaCl 36 g
硝 酸 钾
38.4g
137.4
100 90 80 70 60 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