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部编本 八上 第四单元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总结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总结本文旨在对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进行总结,简要概述该单元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并给出一些建议和反思。
一、内容概述该单元主要讲述了诗歌的分类和鉴赏,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的诗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具体内容包括:1. 诗的形式分类:韵文诗和无韵文诗,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
2. 赏析现代诗歌:研究现代诗人的作品,感受现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3. 朗读表演:通过朗读诗歌并进行表演,提升口语表达和艺术表现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研究,旨在帮助学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熟悉诗歌的分类和特点,理解韵律对诗歌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提升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朗读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节奏和语调。
三、建议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和朗读表演,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背后的情感和意义,阅读诗歌时注重情感体验和内涵的发掘。
3. 加强和语文其他知识的联系,将诗歌研究与其他单元内容进行整合,提升学科间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结束后,应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反思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总结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在诗歌的分类和鉴赏方面得到了较好的提升,不仅提高了审美能力,还培养了良好的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断发展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以上是对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总结,希望能对教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八上部编版语文】全册第四单元课件PPT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进去吧,里边没人。
这两句话包含了父亲对“我”的牵挂、 惦念、体贴、依依不舍之意。
文中一共几次写到父亲背影?表达了什么中心?
怀念父亲,惦记背影:开篇点题 望父买橘,刻画背影:车站送别 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父子告别 别后思念,再现背影:呼应开头
父疼子 子爱父 父子情深
父爱往往是含蓄而深沉的。有人说: 父爱如山,母爱似水。此话不虚。作者 开始对父爱的理解是不深刻的,直到在 困境中看到了感人至深的“背影”,这 种被忽略的亲情才浮出水面。
初读课文
朗读课文并根据数字提示,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个_背__影__,二年_未__见__,三处_嘱__咐__,
四次_流__泪__,五句_叮__咛__。
不解
背影
三处嘱咐:他再三嘱咐茶房;他嘱我路上小心;又嘱
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三处不解: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我心里暗笑他的迂;
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一次“再三嘱咐”,一次“嘱”,一 次“嘱托”,中间还有一次“踌躇”。
想一想:父亲真的 是啰唆吗?
父亲因为事忙,不打算送“我”,且托人照顾“我” “再三嘱咐” “终于不放心” “踌躇” “终于决定”
终究还是不放心而送了“我”
“我”永远是那个没长大的需要他关怀照料的儿子。
读读以下五句话,说说你的理解。
“一个背影,二年未见,三处 嘱咐(不解),四次流泪(背影), 五句叮咛”
请认真研读第6段,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父亲背影的。
外貌描写: “父亲是一个胖子” 表现出父亲买橘子的不易。 “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对比
“紫毛大衣”
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动作描写:“蹒跚地走”“慢慢探身下去” “攀着”“向上缩”“向左微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第四单元第13课《背影》1.文学常识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背影》是记实散文(叙事散文)。
2.文章思想内容《背影》是一篇纪实散文,也是一篇描写亲情的极好的叙事散文。
作者通过对几年前回乡奔丧<浦口分别<别后思念情景的追述,特别是通过对凝聚着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苦难经历的“背影”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深厚的感情。
3.重点字词交卸(xiè)狼藉(jí)簌(sù)赋闲(fù)惟(wéi)游逛(guàng)妥帖(tuǒ)踌躇(chóu chú)拣(jiǎn)箸(zhù)迂(yū)蹒跚(pán shān)倾(qīng)拭(shì)晶莹(y íng)颓(tuí)唐琐屑(xiè)惦(diàn)记第14课《白杨礼赞》1.文学常识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2.文章思想内容(1)相关背景:这篇散文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
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
(2)写作思路:描绘形象(白杨树)——精神品质(不平凡、力争上游)——象征意义(北方抗战军民的精神)——抒发情感(通过礼赞白杨树,歌颂抗战军民不屈不挠、坚持奋斗的精神) (3)写作线索:本文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为线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主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上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汇总一、字音字形交卸(xiè)狼藉(jí)簌(sù)赋闲(fù)惟(wéi)游逛(guàng)妥帖(tuǒ)踌躇(chóu chú)拣(jiǎn)箸(zh ù)迂(yū)蹒跚(pán shān)倾(qīng)拭(shì)晶莹(yíng)颓(tuí)唐琐屑(xiè)惦(diàn)记二、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背影》是记实散文(叙事散文)。
三、文章主题思想《背影》是一篇纪实散文,也是一篇描写亲情的极好的叙事散文。
作者通过对几年前回乡奔丧<浦口分别<别后思念情景的追述,特别是通过对凝聚着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苦难经历的“背影”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深厚的感情。
一、字音字形无边无垠(yín)坦荡如砥(dǐ)恹恹(yān yān)欲睡虬(qiú)枝婆娑(suō)秀颀(qí)倔强(jiàng)二、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三、重点词语[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的得到的(妙语佳句)。
语出陆游的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主宰]:支配;统治;掌握。
[诸如此类]:与此相似的种种事物。
[倦怠]:疲乏困倦[倔强]:(性情)刚强不屈。
[参天]:(树木等)高耸在天空。
[婆娑]:盘旋(多指舞蹈)。
[泛出]:透出。
[鄙视]:轻视;看不起。
四、重点句子(1)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点拨:起笔破题,直抒胸臆,感情强烈,醒目突出,“实在”强调“不平凡”,突出了礼赞的原因。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要点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
要点
本文档将介绍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复要点。
1. 古代文人墨客
- 介绍古代文人墨客的概念和特点
- 阅读相关古代文人墨客的作品,了解其思想和艺术风格
- 掌握古代文人墨客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2. 辞章典故
- 研究一些重要的辞章典故,如“尚书”、“春秋”等
- 分析辞章典故的历史背景,了解其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文字技术
- 研究古代的文字技术,如诗歌、对联、篆刻等
- 理解文字技术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点
- 尝试使用一些文字技术进行创作和表达
4. 古代诗词
- 研究古代诗词的基本形式和格律
- 阅读古代诗词的经典作品,欣赏其美妙的语言和意境
- 理解古代诗词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点
5. 词汇积累
- 复和巩固本单元中出现的重要词汇
- 研究相关词语的拼音、释义以及用法
- 运用词汇积累进行词语搭配、句子构造等练
通过学习以上复习要点,能够更好地掌握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总结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总结一、课文回顾第四单元的课文主题是传统文化,共有《论语》选读、《孔子家语》选读、《送元二使安西》、《墨子与庄子的争辩》、《范进中举》五篇文章。
研究中我们通过分析、阅读、默写等方式逐步理解文章,确保我们掌握了文章原意。
二、重点难点2.1 《论语》选读这篇文章来自论语中的《学而篇》,主要介绍了孔子的思想。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分析文章,理解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
同时还需要记住文章中的重点词汇,例如“知己”、“仁爱”等。
2.2 《墨子与庄子的争辩》墨子和庄子是当时的两位知名思想家,本篇文章描述了他们之间的一次观点争论。
要理解这篇文章,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两位思想家的观点,特别是他们关于“兼爱”的看法。
2.3 《范进中举》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范进是一个出身贫寒但非常好学的年轻人,最终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成功中举。
在研究这篇文章时,我们要认真理解范进研究的奋斗精神,这样才能在自己的研究中取得好的成绩。
三、复重点针对本单元的研究,我们需要重点复以下内容:1. 《论语》中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及重点词汇;2. 《墨子与庄子的争辩》中两位思想家的观点及关于“兼爱”的看法;3. 《范进中举》中范进的研究精神及故事情节。
四、提高策略1. 多分析文本,理解文章原意;2. 多记忆关键词汇,加强记忆;3. 利用课下时间阅读相关文献,加深理解;4. 与同学交流探讨,互相研究进步。
通过本次复习,我们相信自己能够更好地掌握传统文化知识,同时也能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清单——第四单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清单——第四单元第14课背影1.重点字词迂.(yū)拭.(shì)搀.(chān)交卸.(jiāo xiè)狼藉.(láng jí)簌.簌(sù sù)赋.闲(fù)游逛.(guàng)踌躇....(chóu chú)马褂.(guà)蹒跚..(pán shān) 颓.唐(tuí táng)琐屑(suǒ xiè)触.目伤怀(chù)差.使(chai)箸.(zhù)2.文学常识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
3.背景链接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第一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本文是一篇回忆之作,1917年冬,朱自清的祖母去世,其父朱鸿钧被解职,生活困顿。
得知祖母去世,朱自清从北京赶赴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
丧事完毕,朱鸿钧到南京找工作,朱自清回北京念书,父子二人在浦口火车站惜别,课文中所写的就是当时的情景。
4.思想内容本文以“背影”为线索,追忆了作者与父亲在车站惜别时的情景,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父亲形象,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真挚深沉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思念。
5.重点探究:作者为什么选择“背影”这个角度来命题立意,并用它来组织材料?“背影”是本文的闪光点,也是聚光点。
作者以新颖独特的视角,截取最鲜明、最动人的一点——“背影”来构建文章,将父亲的慈爱和迂执、艰难和努力、困顿和挣扎都聚焦在这一点上,父子之间深深的爱也都倾注在这一点上。
“背影”是作者感情的触发点和凝聚点。
作者不正面写父亲的面容,而是集中笔墨描绘父亲的“背影”,这样不仅别开生面,给人一种新颖感,而且留给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使父亲的形象更加饱满。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
3.父亲说“事以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句话是否表现父亲的乐观?明确:父亲安慰儿子的话,并不是表现父亲的乐观。
4.本段的作用?
5.讨论,明确:点出叙写的中心,交代写背影的背景,为写背影做铺垫。
(六)课时作业:
1、熟读课文勾画出你喜欢的细节描写,并读背。
2.依据划分结构,我们可以知道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背影”,文章围绕这个线索,写了四次背影。
(五)问题探究
师生共同研习课文第一部分。(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做阅读批注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思考以下问题,做好阅读批注。
学生交流阅读批注,教师作补充:
1.“最”的含义、作用?点出本文的叙写中心;引人思考。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他5岁入私塾,18岁中学毕业考入北大,22岁毕业于北大,1925年在清华任教,这篇《背影》是他在清华任教时回忆在北大读书时的事。
(三)检查预习
着重强调以下字词:
2、仿照你勾画的细节描写:回忆父亲关爱你的生活片段,学习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细节描写。写完后念给父亲听听。
答案示例
片段1:最让我动情的是妹生病时,母亲一口气把她抱上了七楼找医生,气喘嚅嚅的,嘴巴里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嘴唇有些发紫,汗珠从她的额头沁出,我看在眼里,心里非常地难过。(外貌描写)
片段2:让我最动情的是我生病时父亲跑出去给我买水果吃。那天天气不太好,雨刮着风。父亲拉了拉衣领,头缩在里面,手插在口袋里走出去了。也许是路滑,也许是父亲走得太快,刚走几步,“叭”一声,父亲摔倒了,重重地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半晌,才爬起来,双手撑着地,一只脚慢慢往前缩,一膝跪在地上,另一只脚艰难地竖起来,撑住了地,爬起来,双手托腰,浑身湿淋淋的,身上沾了些泥巴。爬起来的爸爸没有回头,蹒跚地朝水果摊走去。看到这一幕,我的眼泪马上就来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背景烘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这篇带有很强抒情性的写人记事散文。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追忆了作者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的情形,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慈父形象,表达了真挚深沉的父子之情,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之情。
叙事性散文指以记人叙事为主,又洋溢着浓厚抒情气氛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他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1.构思巧妙,角度独特;
2.语言朴实,感染力强
3.政策面结合,感情真挚。
4.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5.运用反语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课题
作者
题解
重点字词
主要内容
文体知识
写作特点
15.《白杨礼赞》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矛盾是他的笔名。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子夜》《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以及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白杨”是作者描写和讴歌的对象。礼赞只用纯净的心情赞美,题目的意思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赞美白杨树。标题简明扼要地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感情基调。
无边无垠(yín)恹恹欲睡(yānyānyùshuì) 开垦(kāikěn)妙手偶得(miàoshǒuǒudé)坦荡如砥(tǎndàngrúdǐ)鄙视(bǐshì)旁逸斜出(pangyìxiéchū)不折不挠(bùzhébùnáo)秀颀(xiùqí)纵横决荡(zònghéngjuédàng)楠木(nán)傲然(àorán) 宛然(wǎnrán) 主宰(zǎi)倦怠(juàndài)丫枝(yāzhī)倔强(juéjiàng)婆娑(pósuō)虬枝(qiúzhī)伟岸(wěiàn) 潜滋暗长(qiánzīànzhǎng)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简介
SHZXZX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简介一、单元目标1. 感知课文所描写的景物、故事和人物形象,领会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这是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的感知,即感知人、事、物的形象,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欣赏各篇课文不同特色的语言,培养对散文语言的感受力。
本单元课文都是内容深刻、形式优美、语言精彩的散文,语言教学必不可少,要在七年级的文学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朗读、默读、比较阅读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语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积累语言。
3. 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着重理解叙事抒情类散文与议论性散文的不同特点。
本单元散文大体分为两大类:一是叙事抒情类散文,教学时注意审形象感悟,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二是议论性散文,教学时注意分析、归纳作者的观点,理清作者的思想,感受理性思维的魅力。
二、编写意图1. 课文特点本单元包括五篇中外经典散文。
其中三篇是叙事抒情类散文,两篇是议论性散文。
《背影》是传统课文,它通过一个特殊的角度,表现父亲对儿子的深切的爱。
在祸不单行、阴云笼罩、哀愁焦虑的日子,父爱显得异乎寻常地感人。
作者没有平铺直叙地记述父亲的种种事情,而是抓住父亲的“背影”这一稍纵即逝的形象,角度小而寓意深刻。
其中的叙述和描写都恰到好处,朴素的散文语言表达了真挚的情感。
《白杨礼赞》也是一篇传统课文,全文运用象征手法,借赞美“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讴歌了西北军民团结抗战的伟大精神。
《散文二篇》是另一种以议论见长的散文,它们从现象出发,同时也从个人感受出发,挖掘现象背后的深刻意义,提示生活和生命的哲理,向世人宣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昆明的雨》回忆作者40年前学生时代的生活景象,留在作者记忆深处的竟然是“雨”,通过“雨”串联起当年一系列往事,“雨”被情感化、意象化了。
总之,这些散文篇章都富有深刻厚重的思想内容,并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同时又各具特色,因此具有很好的思想教育价值和文学教育价值。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父亲是一座山,伟大而坚强。严 酷的现实扭曲了情感,沉重的负担压 弯了脊背,他从无怨言,默默地用点 点血汗,以透支的生命为儿女们开出 一条成功之路。
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大的, 是父母对儿女的恩情!
第三部分( ⑩、⑪):写在昆明街头雨中景观及酒 店院子饮酒作诗的往事。
认真再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 快速默读1——2自然段。
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 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 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 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 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 头菌和牛肝菌。 牛 肝 菌
滇池
大观楼
石林
作者名片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 作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 师、北京市文联干部、《背景文艺》编辑、 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 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散文集 《浦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 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 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 士大夫。”
文体知识
现代散文的特点:1.运用白话文写作, 因 而平易浅显得多。2.作家在散文里表现的个性, 比从前的散文来得强。3.题材范围的扩大,可 以说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不可谈。4.富有幽 默的味道。5.人性、社会性和大自然的调和。 现代散文的作者处处不忘自我, 也处处不忘自 然与社会。就是最纯粹的抒情散文里, 即使写
练习:按课文内容填空
《背影》一文选自 《朱自清散文全 集》 ,作者是 朱自清 ,这篇文章 用 平实 的语言,以 背影 为线索,
反映了
父子情深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总结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总结一、课文复1. 《佛说阿弥陀经》- 概述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念- 理解的救度世人的愿望- 分析对人生的思考和引导2. 《林则徐上书》- 了解林则徐的背景和行为背后的动机- 掌握林则徐上书的核心内容和主题- 思考林则徐的行为对历史的影响二、知识点梳理1. 对联- 掌握对联的定义和特点- 能够欣赏和理解经典对联的词句、结构和内涵- 了解对联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意义2. 评点评句- 了解评点评句的基本知识和评价要素- 能分析诗句的意境、修辞手法和诗人思想情感- 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评点评句对作品的补充和赏析三、技能训练1. 阅读理解- 控制阅读速度和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掌握常用阅读方法和策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应用不同的阅读技巧2. 写作技巧- 研究写作基本规范和结构,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掌握常用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增加作文的表现力- 针对不同的写作题目,运用不同的写作方法和思路四、综合练1. 根据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点,完成选择题和填空题2. 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3. 写作练:根据所学知识和课文内容,完成一篇作文五、复建议1. 定期复已学过的课文和知识点,巩固记忆2. 多做题目练,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注意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的准确性和表达能力4. 与同学交流讨论,扩展对课文和知识的理解5. 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及时解决研究困难以上是对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复提纲总结,希望能对你的复有所帮助。
加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四单元 (共20张PPT)
伦理、文学和社会学等诸多方面都有卓越的建树,
尤以哲学和数学为最。他被西方称为“百科全书式
思想家”。其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
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
5.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作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 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
坦荡如砥: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砥,质地较细的磨 刀石。
潜滋暗长:暗暗地生长。滋,生长。
张目结舌: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 样子。
专项三:文学文化常识
1. 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有 散文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散文《荷塘 月色》《绿》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 著称。
苔.痕( tái )
炽.红( chì )
黄焖.鸡( mèn )
密匝.匝( zā )
踌.躇.( chóu chú )
琐.屑.( suǒ xiè )
蹒.跚.(pán shān)
倦.怠.(juàn dài)
倔.强.( jué jiàng)
锤.炼.( chuí liàn ) 辟.邪.(bì xié)
吆.喝.(yāo he)
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专项一:字音字形
一 易错字
迂.腐( yū ) 奔丧.( sāng )
擦拭.( shì) 交卸.( xiè )
掺.杂( chān) 簌.簌( sù )
赋.闲( fù )
游逛.( guàng ) 栅.栏( zhà )
妥.帖( tuǒ )
马褂.( guà )
颓.唐( tuí )
举箸.( zhù )
2. 有合理的顺序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黄鹤楼》课件(26页)
方云游去了,你们老两口对我的盛情款待
,我感激不尽。我是个出家人,也没有什
么好东西报答你们两老,不过从今天起你
们老两口就不要再自己做酒了,你们屋后
听读诗文——明节奏
1.齐读诗歌。 2.听范读,划节奏。 3.个人朗读。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鹤 楼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
岳阳楼
腾王阁
蓬莱阁
岳 阳 楼
位于湖南岳阳,以范仲淹的名篇 《岳阳楼记》而名闻天下。
腾 王 阁
位于江西南昌,因王勃的《腾 王阁序》而著名。
蓬 莱 阁
蓬莱阁景区位于胶东半岛最北端,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这里素有“人间仙 境”之称,传说蓬莱、方丈、瀛州是海中的三座仙山为神仙居住之所,亦是秦始 皇东寻求药、汉武帝御驾访仙之地。广为流传的“八仙过海”神话传说,便源于 此。
一生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祢衡是位很有才气的文学家,鹦鹉洲即因他曾在武昌作有 《鹦鹉赋》而得名。 但祢衡为人桀骜不驯,不愿曲就曹操,数次羞辱曹操、刘 表,后被刘表借江夏太守黄祖之手所杀,其尸埋于此地。
崔颢是开元进士,但在仕途中却很不得志。年少风流的才 子崔颢刚入京时,为疏通应试渠道,曾上诗权贵李邕 (yōnɡ),因首章“十五嫁王昌”而遭斥责。从此,崔颢 便¨名陷轻薄”,被视为有才无行的人。
诗人愁在何处?
1、思乡念亲之愁 2、人生失意之愁 3、人生短促,不甘沉沦,但又把握不住自己的 怅然迷茫。
配乐诗朗诵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鹤 楼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
颢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语言要连贯》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语言要连贯》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言要连贯》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写作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语言连贯性的重要性,掌握使语言连贯的基本技巧,并能在实际写作中运用。
教材通过理论讲解、实例分析、练习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写作基础,但很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语言不连贯、表达不清楚等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语言连贯性的重要性。
2.掌握使语言连贯的基本技巧。
3.能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语言连贯的基本技巧。
2.难点: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实例,让学生了解语言连贯性的重要性。
2.练习法: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2.实例:准备一些语言不连贯的作文片段,用于分析讲解。
3.投影仪:用于展示实例和学生的写作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语言不连贯的作文片段,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这些作文读起来不舒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语言要连贯》。
2.呈现(10分钟)讲解语言连贯性的重要性,举例说明使语言连贯的基本技巧,如:使用合适的连接词、保持句子结构的一致性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例,分析其语言不连贯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一些语言不连贯的作文片段进行修改。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个别辅导。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现场写作一段话。
要求语言连贯,表达清晰。
写作完成后,互相交换批改,提出修改意见。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语言连贯性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交卸xiè 字词: ______:卸去职务交付与 后任。祸不单行 ________:指不幸的事接 簌sù簌 二连三地发生。 ______:形容 赋fù闲 流泪的样子。 ______:没有职 妥帖tuǒtiē 业在家闲住。 __________:稳 踌躇chóuchú 当;合适。 ___________:犹豫 迂yū 不决。 ____:言行守旧,不合 时宜。
21
宛然 ____仿佛。贱视 ____轻视;小视。 秀颀qí 鄙bǐ视 轻视, ______美而高。______ 看不起。
22
作者简介 茅盾 沈德鸿, ____(1896-1981),原名______ 茅盾,字雁冰 笔名____ ____,浙江省嘉 兴市桐乡市人。茅盾出生在一 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 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 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 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
人教版 八上 第四单元 背影 白杨礼赞 散文二篇 昆明的雨
1
单元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 章表达的情感,理解作者对生 活的感悟和思考,丰富自己的 精神世界。 2.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 点,着重把握各类散文在写法 上的独特之处。
2
3.反复朗读课文,品味、 欣赏各具特色的语言,培养对 散文语言的赏析能力。
25
写作背景 这篇散文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 争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中国国 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 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 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 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1940年5 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
26
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在 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察 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 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 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 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 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 抗日军民热爱和赞美之情。
3
13 背影
4
学习目标 1.感知父亲形象,尤其是 “背影”的形象,体会父子之 间的深厚情感。 2.把握文中“我”的情感 态度的变化,深入理解课文。 3.思考课文为何以“背影” 为中心,了解文章的叙事方式。
5
学习目标 4.品味课文独具特色的语 言。
6
作者简介 朱自清 ______(1898—1948),字佩弦 ____。 现代 ____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 者、民主战士。1916年中学毕业 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 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 散文____背影 ____集《 》出版。1932年7 月,任清华大学
23
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 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 的奠基人。茅盾同时也是中国 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 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蚀》三部曲、 代表作有小说《__ 《子夜 ____》、《林家铺子 ________》、 春蚕》等。1981年3月14日, 《____
24
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 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 茅盾文学奖 __________,以鼓励当代优秀 长篇小说的创作。
9
___________ 蹒跚pánshān 腿脚不灵便,走路 拭shì 缓慢、摇摆的样子。 ____揩 擦。 搀chān ______在旁边扶助。颓tuí唐 ______衰 颓败落。触目伤怀 ________看到某种情 况而内心伤悲。琐屑xiè ______细小、 琐碎的事情。惦diàn记 _______心里老想 着,放不下心。箸zhù _____筷子。
20
________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 旁逸斜出 倔强 伸出来。 ____juè jiàng。 不折zhé不挠náo ______________在压力和困难 婆娑suō 面前不屈服,顽强。 ______树 枝扶疏,形容姿态优美。 恹yān恹欲睡 __________形容精神萎靡、昏 虬qiú枝 昏欲睡的样子。 ______盘屈的 树枝。伟岸 ____魁梧高大。
10
创作背景 1917年,作者的祖母去世,父 亲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的差 事也交卸了。办完丧事,父子 同到南京,父亲送作者上火车 北去,那年作者20岁。在那特 定的场合下,做为父亲对儿子 的关怀、体贴、爱护,使儿
11
子极为感动,这印象经久不忘, 并且几年之后,想起那背影, 父亲的影子出现“在、晶莹的 泪光中”,使人不能忘怀。 1925年,作者有感于世事,便 写了此文。
12
思考问题 1.文章以《背影》为题,“背 影”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从内容 ____来看,作者以“背影” 为父爱的象征点、父子之情的 交汇点、父子关系改善的触发 点;从结构 ____来看,“背影”
13
1.文章以《背影》为题,“背 影”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是文章中“我”的情感变化的 转折点,也是文章的线索 ____。
14
2.文章第6段写父亲过铁道买橘 子的过程。在这段文字中,作 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 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 动作, 先描写外貌 ____,然后描写____ 烘托这 并用“我”的情感反应____ 个背影。
15
集中写“背影”,有以下好处: 切入点小,故而能驰骋 首先,________ 笔墨。其次,切入点小,所见 者大 __。最后,切入点小,故而 篇幅。 能控制____ 启示:写人记事,应该选择 最动情的事,写最动情的事又 ______ 形象与____ 瞬间。 要突出最动情的____
16
14 白杨礼赞
17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感情。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 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 作中学习运用。
18
学习目标 3.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 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19
开垦 ____荒地开辟。妙手偶得 ________文学 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 主宰zǎi 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_____ 坦荡如dǐ砥 主管;支配。 ________平坦得像 磨刀石一样。倦怠 ____juàndài。 潜滋暗长 ________形容暗暗地不知不觉 傲然耸sǒng立 地生长。 ___________高傲不屈 地挺拔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