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

合集下载

第八章 个性及其倾向性

第八章  个性及其倾向性

• • •
(2)小学儿童认识需要的发展 ①认识需要是小学儿童的主导需要 ②小学儿童认识需要的发展,表现为由 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 • ③小学儿童认识需要是变化的。
• • •
(3)小学儿童交往需要的发展 ①交往需要是一项最基本的需要 ②交往需要主要是向教师和同学两个方 面发展 • ③交往需要是促进同伴关系发展的内因, 是保证儿童个性形成的重要条件,有助于 儿童通过他人的评价,正确认识自己、评 价自己,对儿童的学习具有激励的效果。
三、小学儿童志向的和价值观 志向是关于将来做什么事、当什么人的有 进步意义的意图的决心。 (一)小学儿童的志向 1.小学儿童志向的特点 ①主要属于职业志向; ②志向带有很大的模仿性、幻想; ③带有很大的易变性; ④部分学生能把职业志向与当前的学习结 合起来。
• • • • • •
• 2.儿童志向的培养 • ①从小加强志向培养; • ②帮助儿童把志向和实际行动结合起来; ③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
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
• 生理上的需求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 的最基本要求, 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呼吸 水 睡眠 食物 生理平衡 性 分泌

如果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项得 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 常运转。换而言之,人类的生命就会因此 受到威胁。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 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
• (一)个性是心理发展的产物 • 个性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人在出生 后就立即形成的,而是在心理发展到一定 水平后形成的。 • 一定水平: • ①认识: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水平 • ②情感:能正确地自我体验 • ③意志:实行良好的自我控制 • ④意识:自我意识完整
• (二)个性的特性 • 个性的稳定性、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社 会性、个性的个别性。

第八章 个性及个性倾向性

第八章 个性及个性倾向性
精品课件
2、需要的特点:
(1)需要的对象性: (2)紧张性: (3)驱动性: (4)共性:
精品课件
(二)需要的种类
1、根据需要的起源,可分为:自然性需要 和社会性需要
2、按照需要对象的性质,可分为:物质需 要和精神需要
3、按照需要的内容,可分为:活动需要、 交往需要、认识需要和成就需要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案例:侯老伯的怪病 侯老伯今年62岁,性格好强,原先在中国公
安大学在宣传部工作,后到校办工作,现已退休。 侯老伯退休以后,心情烦躁,象笼子里的鸟似的, 在家里待不住,成天在外面不愿意回家。家里人 让他买菜,他故意到十多里路的菜市场买菜,来 回消磨了大半天的时间。他还无代价的给别人种 菜、除草,给旧火车头上油等等。侯老伯的老伴 和子女们都抱怨,并带他到医院看病,结果侯老 伯无病。 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侯老伯的需要。
精品课件
3、归属和爱的需要
会空前强烈的感到缺乏朋友,爱人,妻子或者 孩子.对人们之间的一种深情关系的渴望-爱 与被爱,渴望在家庭和团体中占有一席之地. 例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社会流动带来的人的归属需要的缺乏,人们关 系的市场化带来的人的深情关系的缺乏。 缺乏归属与爱的人会将注意力高度指向与别人 的深度交流。
精品课件
二、个性结构 个性结构它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等
两大部分。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 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三、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个性形成的影响因素有遗传素质、社会物质生活 条件、教育、个人的主观努力。
精品课件
⒈遗传素质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前提。 要反对遗传决定论
⒉社会环境对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起决定作用。 要反对环境决定论

个性及其倾向性

个性及其倾向性

第八章个性及其倾向性本章主要概念: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需求的反映。

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成就动机:是个人追求成就的动机,是指个人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是有价值的工作,去从事、去完成、追求成功并要求达到完美状态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第一节个性概述一、什么是个性个性一词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原意指希腊罗马时代戏剧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它代表剧中人的身分,后来引申为演员在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心理学家们沿用其含义,指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在他的行为模式中表现出来的内心活动。

现代心理学通常把个性理解为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在心理学中,有时把个性与人格作为同义语来使用。

指个人有别于他人的整个心理面貌。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人格与个性的概念十分接近,但又不完全相同。

个性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而人格除了这两个方面之外,还包括自我意识。

所以人格的外延要比个性的外延更加广泛。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从伦理道德观点出发运用“人格”对人的行为进行评价。

如、“人格高尚”、“人格卑劣”等,这里包含心理学中关于个性或人格这一术语的部分含义,而不是从人的整个行为的心理活动方面说明,因此,它并不是心理学的科学概念。

二、个性的基本特点(一)个性的整体性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构成个性的各种心理成分不是相互独立的,也不是机械地联合在一起,而是错综复杂交互联系,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

著名的个性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等人强调了个性的组织性和整合性,他指出,个性是一种有组织的整合体,在这个整合体内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如果其中一部分发生变化,其它部分也将发生变化。

个性的整体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心理成分的一致性,一个正常人总是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能及时地调整个性中各种心理成分的矛盾,使人的心理和行为保持一致。

第八章个性和个性倾向性

第八章个性和个性倾向性

(三)青少年学习动机分析
学习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 1、学习动机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 间接地对学习起促进作用。 2、学习动机作为一种学习结果, 它强化学习行为本身,使学习者形 成学习——动机——学习的良性循 环。
学习动机的主要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交往动机
交往动机的产生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班集体 的友爱气氛有密切关系。
(二)需要的分类
1、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生理性需要 生理需要是个体为维持生命和延续后代而
产生的需要,如进食、饮水、睡眠、运动、 排泄和性等的需要。
社会性需要 社会性需要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形成,
为维护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而产生的需要,如 对求知、美、道德、劳动和交往的需要等。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物质需要 物质需要是指人对物质对象的需求,如对
在西方,个性一词源于拉丁语 “persona”,原指演员在舞台上所 戴的面具,以表示其扮演的角色。与 我们今天戏剧舞台上不同角色的脸谱 相类似。俗语说:人心不同,各如其 面。
现代心理学把个性理解为: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
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 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心理学中经常运用的还有人格一词。人格有时和个性 同义。我国的《大百科全书 · 心理卷》和《大百科 全书 · 教育卷》都指出,人格也称个性;人格有时 仅指性格和气质,不包括能力;有时人格的外延要比 个性更广,不仅包括心理方面的特质,而且还包括身 体方面的特质。“人格……是人在社会进化过程中形 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而个性一般指一个人 的整个心理面貌,只包括心理方面的特质。人格一词 可以用大小不同的三个同心圆 (图)来加以描述,它 是一个具有性格、气质, 个性和心身特质组织三种含 义的多义词。
马斯洛需要层次结构图

第八章个性及其倾向性

第八章个性及其倾向性

第八章个性及其倾向性1、心理学中的个性是指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个性是心理发展的产物。

日常讲的个性是指人的个别性、特殊性或个别差异。

2、一的人的心理活动总是以自己特有的速度(反应的快慢)、强度(反应的强弱)、稳定性(反应持续的时间长短)、指向(心理活动指向外部世界还是内部世界即外向还是内向)、对自我和对他人的态度、行为方式以及能力的表现。

这些表现既与个人的社会环境生活经验有关,也与个人的生理素质有关。

个性的个别性突出表现为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的差异。

3、世界观是指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形成的观点体系,是个性倾向性的最高层次。

价值观使人们关于客观事物价值的观点和信念。

价值观决定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意见和行为等,影响着价值判断。

4、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动机是需要的具体表现。

动机分为正确的动机和错误的动机两类。

5、小学儿童需要的发展是具有多角度多层次的统一体,是由高到底发展的。

6、成就需要是交往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具体表现,是一种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尽好尽快的解决某一难题的需要。

7、中等程度的焦虑有助于促进儿童取得较好的成绩。

8、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的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

兴趣与能力有关,受理想、志向和世界观的调节。

9、儿童兴趣稳定性的发展为他们保持良好的认知定向、知识积累和技能形成提供了保证。

10、志向是个性发展的一种动力,小学儿童的志向集中表现在职业志向上。

11、小学儿童的价值观表现为从个人价值观向群体价值观过渡的特点。

儿童的自我评价是在同伴交往中形成和校正的。

简答1、个性的特征。

1)个性具有稳定性、整体性、社会性和个别性的特征。

2)心理的成熟水平保证了个性的稳定性,只有一贯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得以表现的心理现象才是个性。

3)个性包含着人的心理现象的整体特性,是系统的固有的特性,是一种整合(即综合)的结果。

4)个性所体现的最本质的特点是社会的而不是生物的。

八 个性及个性倾向性PPT课件

八     个性及个性倾向性PPT课件
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人格特征。 正如: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但由于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之间有很多 相似的人格特征。 说明:独特性和共同性的统一。
.
4
2、个性的稳定性
个性具有稳定性。在行为中偶然发生的、一时性 的心理特征,不能称为个性。
个体的人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不变的特性。 所谓的“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
22
3、归属和爱的需要
会空前强烈的感到缺乏朋友,爱人,妻子或者 孩子.对人们之间的一种深情关系的渴望-爱 与被爱,渴望在家庭和团体中占有一席之地.
例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社会流动带来的人的归属需要的缺乏,人们关 系的市场化带来的人的深情关系的缺乏。
缺乏归属与爱的人会将注意力高度指向与别人 的深度交流。
别人真实的尊重上.
.
25
马斯洛所描绘的 五种主要需要渐进变化图
.
26
需要层次理论在我国古代已具雏形
忙碌为充肚子饥,刚得饭饱又思衣。 恰的衣食两分足,家中缺少美貌妻。 家娶三妻和两妾,出门走路少马骑。 骡马成群任驱使,身无官职被人欺。 七品、六品官太小,四品、三品官亦低。 朝中一品当宰相,又想面南坐皇帝。
.
23
4、被尊重的需要:
个人对自立的尊严和价值的需要, 希望得到赞许,赏识,拥护,同时需 要自己对自己有信心.这种需要的满 足会使人感觉自己有价值,有能力, 有地位和必不少.如果不满足,个体 会体会到一种弱小无能感.

.
24
5、 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1)自我价值感的来源 个人的经验和主观的成败标准 榜样的经验和榜样与自己相似的评价 和他人的交流与他人可靠性的评价 生理状况及其自我评价 现实的价值感要建立在真实的成功和

第八章 个性及其倾向性

第八章 个性及其倾向性
第八章 个性及其倾向性
什么是个性
个性是指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 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一)个性是心理发展的产物 个性不是天生的 个性也不是在后天立即形成的 个性在心理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形成
关于“一定水平”
认识要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具有完整的 自我意识。 情感要发展到能够正确地自我体验 意志要发展到能够实行良好的自我控制。
(二)个性的特征
个性具有稳定性,整体性,社会性和个别性。 1、稳定性 个性是心理发展到一定水平才形成的,心理的 成熟水平保证了个性的稳定性。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个性的稳定性是从功能上讲的。从发展的角度 讲,个性又具有可变性。但主导特性而言,个 性是稳定的。 “浪子回头金不换”
2、整体性 个性作为一种心理特征系统,包含着人的心理 现象的整体特性,它是不可分割的。 整体性的第一层含义:个性结构中的任何一个 成分的变化就会引起其他成分的变化。 第二层含义:个性形成后,不可避免的要影响 人的心理过程。
自我意识系统 自我意识:人不仅能察觉自己所反映的外部对 象,还能觉察自己内心的活动,觉察自身的特 点。(自我意识: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周 围环境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 个性心理特征系统:能力、气质、性格(见第 十章)
小学儿童的个性倾向性
一、小学儿童的需要 需要:当个体或群体因缺乏某种刺激时会呈现 一种不平衡状态,对这种不平衡状态以及要求 达到新的平衡的体验表现为需要。 (一)需要的种类 一种较有影响的分法,分成了五个层次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 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社会性 个性所体现出来的本质特点是社会的,而不是 生物的。
个性的稳定性、整体性和社会性,构成个性的 普遍性。但个性又有其独特的方面,表现出一 个人个性的个别性。

心理学第八章个性倾向性 教学课件

心理学第八章个性倾向性 教学课件
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 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二)动机的动力作用
1. 激活功能
动机的激活功能表现在动机能激发有机体产生某种活动。
2. 指向功能
动机与需要的一个根本不同就是,需要是有机体因缺乏而产生的主观 状态,这种主观状态是一种无目标状态。
3. 维持和调整功能
当个体的某种活动产生以后,动机维持着这种活动针对一定的目标, 并调节着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三)动机的分类
1. 根据动机的引 发原因分类
3. 根据动机 的起源分类
2. 根据动机在活动 中所起的作用分类
4. 根据动机行为与目 标远近的关系分类
资料链接
神经性厌食症:节食不当的严重后果
神经性厌食症是由节食不当所引起的严重体重失常。如没有其他生理上的原因,仅仅 由于患者厌恶进食而导致正常体重骤然下降25%者,即被视为厌食症的症状。厌食症情况严 重时,个体可因为拒绝进食而使正常体重下降50% 以上,进而导致生命的危险。厌食症的 主要症状除体重急剧下降外,患者对食物极度厌恶,先是忍着饥饿不吃食物,后来变成在食 物面前也不觉得饥饿,甚至在听别人的劝告而进食之后,患者还会以自行引导的方式将吃下 的食物吐出来。到这一地步,患者已由厌恶食物变为恐惧食物。
资料链接
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
维持体内的平衡状态不能只靠自动装置来解决。当需要推动人去活动, 并把活动引向某一目标时,需要就成为人的动机。例如,人在感到热时,会 寻找比较凉爽的地方;人在感到饥饿时,会去寻找食物;人在感到口渴时, 会去寻找水源。这些时候,需要就成为人活动的动机。需要作为人的积极性 的重要源泉,它是激发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
特别拓展
克服学习动机不足的方法 (1)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培养求知欲。 (2)丰富自己的生活,培养好奇心。 (3)通过尝试而激发兴趣,首先,动手操作能够启迪我们积极思考。 其次,要积极主动地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4)培养兴趣的稳定性,兴趣的稳定性往往能使人发现别人未能发现 的东西,掌握别人难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5)要感兴趣地去学好每一门课。你对某一门课不感兴趣,那就请你 坐下来,充满兴趣地想象这门课是非常有趣的,现在开始就要好好学习这门 课,并设想在这门课中一定能获得无穷的乐趣。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ppt 2023-10-26contents •个性概述•个性倾向性概述•个性差异与行为•个性发展与培养•个性和心理健康•个性和职业发展目录01个性概述所谓个性就是个体在各种内外环境的影响下,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性的各种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这个定义具有全面性,它强调了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整体结构。

定义1个性也可称为人格,它是个体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逐渐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这个定义强调了先天和后天因素对个性的影响。

定义2个性的定义个性的特点每个人的个性都是独特的,没有两个人完全相同的个性。

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社会性个性一旦形成,会保持相对稳定,不会突然改变。

个性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整体结构,包括心理特征、行为模式、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个性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受到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影响。

按照形成方式分类可分为先天的个性和后天的个性。

先天的个性是指在个体先天遗传的基础上形成的个性特点,如智力、气质等;后天的个性是指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学习和实践形成的个性特点,如价值观、信念等。

按照表现方式分类可分为外向型个性和内向型个性。

外向型个性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表现为活泼、开朗、善社交;内向型个性则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倾向于内部,表现为沉静、内向、不善社交。

个性的分类02个性倾向性概述个性倾向性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

个性倾向性是一个人个性结构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他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是个性结构中的非智力因素。

自主性个性倾向性是人的个性中最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的部分,它既不完全受遗传的控制,也不完全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是通过自觉的行动表现出来。

社会性个性倾向性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既受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又反作用于社会环境。

心理学个性倾向性

心理学个性倾向性

第八章个性及倾向性第一节个性的概述一、个性:persona----面具----剧中人的身分,后来引申为一个人在行为模式中表现出来的内心活动。

个性是个体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是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个性的特征:㈠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塑性个性并不是天赋的,主要是在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它一经形成就比较稳固,但是复杂的现实生活、后天环境和教育的改变同样会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变化。

㈡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整体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心理成分的一致性,正常人能正确评价认识自己,能及时地调整个性中的矛盾成分,使其心理和行为保持一致。

二、个性的特征:㈢个性的社会性与生物性人是生物实体和社会实体的统一体。

在个性形成和发展中,既要受到生物因素的制约,又要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

个体的遗传因素为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前提,但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历史条件和所处社会地位的制约。

㈣个性的个别性(独特性)世界上没有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人。

然而人的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斥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的共同性,即某些人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特征。

同一民族、同一国家、同一群体在个性特征方面都具有共同性。

第一节个性的概述三、个性的结构:个性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自我意识系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第二节小学儿童的个性倾向性一、小学儿童的需要:个体或群体因缺乏某种刺激时会呈现一种不平衡状态,对这种不平衡状态以及要求达到新的平衡的体验表现为需要。

二、需要的种类:马斯洛需要层次说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的种类㈠根据需要的产生和起源,可分为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自然需要:与维持个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和延续种族有关的需要。

如饮食需要、运动需要、休息需要、睡眠需要、排泄需要、配偶需要等社会需要: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为维护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而产生的需要。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ppt 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个性概述•个性倾向性概述•个性差异与行为•个性倾向性与职业选择•个性和个性倾向性的培养与塑造•个性和个性倾向性在组织中的应用01个性概述所谓个性就是个体在各种内外环境的影响下,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性的各种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这个定义具有全面性、动态性和发展性。

定义1个性也可称为人格,它是指个体在遗传、环境、社会等影响下形成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这个定义强调了个性的稳定性、独特性和可塑性。

定义2个性的定义1个性的特点23每个人的个性都是独特的,没有两个人完全相同的个性。

独特性个性一旦形成,会相对稳定,不会轻易改变。

稳定性虽然个性具有稳定性,但随着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个性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可塑性按照形成过程分类先天性和后天性个性。

先天性个性是指个体在出生时就具有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如智力、气质等;后天性个性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个性,如价值观、性格等。

按照表现形式分类内倾型和外倾型个性。

内倾型个性是指个体的兴趣、爱好、价值观等倾向于内心世界,表现为内向、自我中心等;外倾型个性则是指个体的兴趣、爱好、价值观等倾向于外部世界,表现为外向、社交性强等。

个性的分类02个性倾向性概述个性倾向性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

个性倾向性是一个人个性结构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他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个性倾向性是人的认识和活动的动力,它左右着人们对自己以及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活动。

自主性个性倾向性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它受到社会、家庭、学校、职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客观性个性倾向性是指向一定目标的,它引导着人的活动,并影响着人对认识对象的反应方式。

指向性个性倾向性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它影响着人的行为的方方面面。

个性与个性倾向性

个性与个性倾向性

第八章个性与个性倾向性本章要点:1、个性的概念以及组成2、需要的概念以及需要层次理论3、动机的概念及其动机的功能4、动机与需要的关系5、动机与活动效率6、学习兴趣的培养个性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教师学习个性理论,掌握学生个性心理的特点,有助于因材实施,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一节个性的概述一、个性的概念个性一词是从英文“personality”翻译过来的,亦可译为人格。

最初源于拉丁语Persona,原意是指古希腊戏剧中演员所戴的面具。

所谓面具就是演戏时应剧情需要所戴的或化妆的脸谱,用来表现剧中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就如我国京剧有大花脸、小花脸等各种脸谱一样,用来表现各种性格和角色。

心理学沿用面具的含义,转意为个性。

其中包括了两个意思:一是引申为一个人在生命舞台上所扮演的各种角色时表现出来的种种言行,是个性所具有的“外壳”,它表现出一个人外在的个性品质。

二是指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展现的心理成分,即面具后的真实自我,这是个性的内在特征。

在心理学中,一般认为,个性是个人在自然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各方面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体现了一个人独特的精神风貌。

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不是作为“人”的概念而抽象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个有自己的思想情趣和行为风格的活生生的人具体存在的。

人与人之间总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别,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是不存在的。

每一个具体的人,由于他从先天遗传所获得的天赋素质和生理条件的不同,以及他在后天环境中所具有的物质生活条件的不同,就会在他所进行的心理活动中表现出种种显著不同的个人倾向和特点。

这些稳定而不同于他人的特点模式,使人的行为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它表现了一个人由表及里的,包括身心在内的真实特性,这就是个性。

个性是个体有别于他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人类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使人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而且还是人们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源泉。

(完整word版)四川理工学院 心理学教案 第八章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

(完整word版)四川理工学院 心理学教案 第八章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

第八章个性与个性倾向性(5学时)一、章节名称及学时分配二、授课类别:理论课三、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个性的概念和一般特征2、理解需要的概念,了解需要的种类,掌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3、理解动机的概念,了解动机的分类4、理解兴趣的概念及功能、品质四、教学重、难点:需要概念、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动机概念、动机的功能、兴趣功能兴趣品质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自学法六、教学组织与设计1、概述部分由教师讲解,着重讲清楚个性的特征;2、用实验与实例讲解马斯洛的需要层序理论;3、动机和兴趣主要采用以自学为主的方式。

七、教学内容:第一节个性的概述(1学时)一、个性的概念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它是一个人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1、个性的稳定性个性不是指一时表现的心理现象,而是指人在较长时期的社会实践中,由于适应或改变客观世界经常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因而个性心理都是比较稳定的.比如一个人处事总是很谨慎小心,循规蹈矩,处事稳重,偶尔间也会表现轻率马虎的举动,在这里谨慎稳重是他的个性特征,而不是说马虎轻率是他的个性特征。

但这种稳定是相对的,不论是如何稳定的个性,在一定社会的影响和教育下,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具有不同程度的可塑性,在青少年时代这种可塑性更大。

2、.个性的独特性由于人的个性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因而人的个性面貌总是千差万别,独具风格,就是再类似的个性也都表现出某些个体的色彩,所以个性具有独特性.3、个性的社会性人既包括自然的生物特性,也包括社会的本质特性,而后者是主要的。

因为人的个性是作为具有自然生理特征的人在参加到社会关系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因而决定个性发展方向的不是抽象的生物因素,而是现实的社会因素.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个性“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还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共有的抽象物。

心理学第八章个性倾向性

心理学第八章个性倾向性

心理学第八章个性倾向性第八章个性倾向性一、个性倾向性的定义个性倾向性指的是人们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自我意识,它们反映了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和选择。

个性倾向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活动或行为的方向、内容和方式,使人们彼此间的心理面貌、社会特性千差万别。

因而,个性倾向性是心理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

二、需要的基本概念(一)需要是什么: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它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

(二)需要的类别1.从需要产生或起源的角度看,有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生物性需要是指与保障个体生命安全和种族延续相联系的需要(1)维持机体内部平衡的需要(如饮食、睡觉、呼吸、运动等)(2)回避伤害的需要(如对有害或引起不愉快的刺激进行回避或防御)(3)性的需要(4)内发性需要(如好奇、探究反应等)社会性需要是指人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一些需要,它们是人在生物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生活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如对文化学习、劳动、社会交往的需要)。

社会性需要是人所特有的高级需要,它反映了社会对人的各种要求。

2.从需要对象的角度看,有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质需要即认对事物对象的需求,包括低级的(如食物、自卫、性等)和高级的(如豪宅、名车等)精神需要即对社会精神生活及其产品的需求,如对智力、成就自尊等方面的需求(三)需要的层次人的各种需要不是同时出现和发展的。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就明确是概括出五种不同水平的需要:(由低到高)A.生理的需要,如饥饿、口渴B.安全的需要,如安全感、稳定性C.归属与爱的需要,如认同感、感情D.尊重的需要,如威信、自尊E.自我实现的需要(个人天赋、潜能的嫉妒发挥)三、中学生需要发展的主要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交往活动的增加,中学生的需要也不同儿童时期的需要,他们更加注重社会性的需要。

其主要特点有:肯定和尊重的需要、积极参与的需要、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四、需要的发展与培养(一)生活实践促进个体需要的发展(二)中学生需要的培养:建立合理、高尚的需要结构四、动机的基本概念(一)动机的概念:动机是在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ppt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ppt
神经心理研究
运用神经心理学方法研究个性和个性倾向性的生理机制,揭示基 因、大脑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动态评估技术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个性和个性倾向性的动态 评估,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
对个人的启示
认识自我
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和优势,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自我,明确自己 的发展方向。
积极面对挑战
他人反馈
通过与他人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人 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从而了解自 己的个性倾向性。
03
个性心理学研究
正常个性心理学
定义
正常个性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在 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 的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 模式。
组成
正常个性心理学包括个体差异心 理学、特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等多个分支。
生理反应对个性的影响
个体的生理反应可以影响其心理和行为特征,例如个体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心率、血压、 皮肤电导等生理指标的变化。
02
个性倾向性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个性倾向性是指个体在心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 征,包括兴趣、爱好、价值观、性格等方面。
重要性
个性倾向性对于个体的职业发展、人际关系、认知方式等方 面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是决定个体行为和决策的重要因素 之一。
认识到个性的可塑性,可以积极面对挑战,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 和思维方式,实现自我完善。
尊重他人
了解他人的个性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增进 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尊重,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研究内容
异常个性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心理障碍和异常行为的诊断、评估 、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个性心理学研究方法

个性与个性倾向性

个性与个性倾向性

个性与个性倾向性第⼋章个性与个性倾向性本章要点:1、个性的概念以及组成2、需要的概念以及需要层次理论3、动机的概念及其动机的功能4、动机与需要的关系5、动机与活动效率6、学习兴趣的培养个性是⼼理学研究的⼀个重要领域,教师学习个性理论,掌握学⽣个性⼼理的特点,有助于因材实施,培养学⽣健全的个性,使学⽣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节个性的概述⼀、个性的概念个性⼀词是从英⽂“personality”翻译过来的,亦可译为⼈格。

最初源于拉丁语Persona,原意是指古希腊戏剧中演员所戴的⾯具。

所谓⾯具就是演戏时应剧情需要所戴的或化妆的脸谱,⽤来表现剧中⼈物的⾝份和性格。

就如我国京剧有⼤花脸、⼩花脸等各种脸谱⼀样,⽤来表现各种性格和⾓⾊。

⼼理学沿⽤⾯具的含义,转意为个性。

其中包括了两个意思:⼀是引申为⼀个⼈在⽣命舞台上所扮演的各种⾓⾊时表现出来的种种⾔⾏,是个性所具有的“外壳”,它表现出⼀个⼈外在的个性品质。

⼆是指⼀个⼈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展现的⼼理成分,即⾯具后的真实⾃我,这是个性的内在特征。

在⼼理学中,⼀般认为,个性是个⼈在⾃然素质的基础上,在⼀定的社会⽣活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定倾向性的、⽐较稳定的、独特的各⽅⾯⼼理特征的总和,它体现了⼀个⼈独特的精神风貌。

现实⽣活中的每⼀个⼈都不是作为“⼈”的概念⽽抽象存在的,⽽是作为⼀个个有⾃⼰的思想情趣和⾏为风格的活⽣⽣的⼈具体存在的。

⼈与⼈之间总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别,完全相同的两个⼈是不存在的。

每⼀个具体的⼈,由于他从先天遗传所获得的天赋素质和⽣理条件的不同,以及他在后天环境中所具有的物质⽣活条件的不同,就会在他所进⾏的⼼理活动中表现出种种显著不同的个⼈倾向和特点。

这些稳定⽽不同于他⼈的特点模式,使⼈的⾏为带有⼀定的倾向性,它表现了⼀个⼈由表及⾥的,包括⾝⼼在内的真实特性,这就是个性。

个性是个体有别于他⼈的整个⼼理⾯貌,是⼈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使⼈们的⼼理活动和⾏为表现出各⾃不同的特点,⽽且还是⼈们各种⼼理活动和⾏为的动⼒源泉。

个性与个性倾向性

个性与个性倾向性


动机的功能
激活功能 指向功能 维持和调节功能
动机理论 本能论 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认为,一个人对自己成败的原因如何分析将会影 响他的成就动机的高低。主要从三个维度进行归类: 控制位置:把成败归于自身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能 力、努力的程度、身心状况等是内部原因;而工作难度、 运气、别人反应等是外部原因。 稳定性:原因在性质上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能力、 工作难度较稳定,而努力、动力、身心状况、别人反应 是不稳定的。 可控性:原因可否受自己控制。努力的程度有可控性; 而能力、工作难度、运气等具有不控性。








51.与同学们谈论艺术。 52.在运动小组中学习。 53.参加物理有奖竞赛。 54.解化学习题。 55.做用测量仪器完成的作业。 56.做简单计算的力学作业。 57.熟悉地质(地理)图。 58.做生物试验的作业。 59.与同学们讨论读过的书籍。 60.研究各国的政治制度。 61.讨论教育问题。 62.了解人类有机体是如何构成的。 63.使人们信服什么。
6、兴趣的品质有哪些?
7、动机与需要的关系
8、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学科兴趣评定量表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更直接地说:“我认为对一
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作为有经验的教师,也深知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重大作用。
作为学生自己,更能体验有兴趣与无兴趣的不同感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4.了解艺术史。 65.做行军和游戏的组织者。 66.用公式解数学问题。 67.寻找自然界中的化学现象。 68.搞清楚无线电图解。 69.制图。 70.做地形测查。 71.照料动物。 72.作文学问题的报告。 73.了解文艺史。 74.给小学生讲故事。 75.研究各种疾病发生的原因。 76.与各种人结识、交际。 77.参加业余文娱汇演或造型展览。 78.遵守作息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我们害怕孤独
居住在拥挤而嘈杂的人群中 的人们,常常会希望自己能拥有 一方安静的、属于他个人的独有 空间,不要受任何人的打搅。 为此,人们设计了可以随时 开关的门窗、可以上锁的抽屉或 箱子。甚至有许多人还幻想着有 一天能退隐到深山幽谷中,过与 世无争的“隐士”生活。 问题是,这样的生活真的能 给我们带来快乐吗?
1.2.4 社会制约性和生物制约性
个性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相 互作用的结果 “天性-教养”问题 狼孩的例子
6
1.3 个性的结构
1.3.1 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与基本原因 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以世界观为指导的动 力系统 成分: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需要必须在强度上达到一定水平,才能成为动机,并能人们作 出某种行为
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诱因 外部诱因形成拉力
正诱因:(美味的食物) 负诱因:(变味的食物)
36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1)动机与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致性 通过观察个体的活动可以推测其动机的性质和水 平。根据个体活动的对象可以推测其动机的内容; 根据其活动的显著性可以推测其动机的强度。 (2)动机与行为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一方面,具有相同动机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行为 反应;另一方面,具有相同行为反应的人则可能有 不同的动机。 同一个人行为动机有可能有多种; 良好的动机不一定有良好的结果,“好心 办坏事”。
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侯老伯的“怪病”。
社会发展与需要的变化
思考:他们各自的主导性需要是什么?
2.3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3.2 对需要层次论的评价
进步性 体现了需要的多样性和人与动物的差别 指出需要具有层次和发展过程,且是递进式发展的 具有高度的实用价值 局限性 过分强调个人价值和自我实现,忽略了社会价值 其需要层次发展模式并不完全符合客观实际 现实中不乏需要层次的逾越性满足 忽视了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 需要层次划分比较模糊,理论缺乏实证支持
17
人类需要的层次示意图
成 长 需 要
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
对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的需要 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如结 交朋友、追求爱情等的需要
缺 需 失 要
对稳定、安全、保护、秩序 等的需要
对食物、水、空气、睡
眠、性的需要
判断下列每种表述分别属于哪种需要?
1、你饿不饿? 2、这里的菜卫生不? 3、晚上回家给你煮面好不好? 4、你做的菜真好吃! 5、我天生就是为做菜而活的!
44
3.4 动机的分类
根据动机影响范围和持续作用时间
近景性动机 只引起个别具体行为、维持时间短、不够稳定的动机 远景性动机 持续时间长、相对稳定、影响范围广的动机
人的需要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生理性需要 低级需要 社会性需要 高级需要
发展的条件:
后天的社会实践
2.3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3.1 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
人的需要可以分为数个基本层次 需要与心理发展:波浪式推进的
不同需要层次间的关系 需要从低到高,构成了不同等级 需要的满足具有一定顺序 需要层次越低,需要的力量越强 五种需要不可能完全满足,愈到上层, 满足的百分比愈少 不同的需要同时存在,但只有一种占据主导地位,人的 行为是由主导性需要所决定的; 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就不再成为激励行为的动机
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的总称 一般情况下,可以把“个性”和“人格”视为同义词
4
1.2 个性的特征
1.2.1 独特性
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个性特点,“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不同的遗传条件和成长经历,使得每个人形成了各自独特 的个性(因材施教) 独特性并不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个性毫无相同之处 同一民族、同一阶层、同一群体的人们往往具有共同的个 性特征 个性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
40
你是否有过如下的经历吗?
我特别特别想考好试,让父母放心满意, 可是走上考场却大脑一片空白……
我特别想在她面前好好表现,赢得她的好 感,可是走到面前,我却手足无措…… 我是真的想忘记那件不愉快的事情,可是 偏偏时刻出现在脑海里……
动机越强,行为效果越好吗?
3.3 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率的关系
2 需要
需要的特点:
对象性:需要总要针对一定对象的需求; 紧张性:不适感、不满足感或者焦虑感; 动力性: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需要强度越大, 活动积极性越高;
周期性; 发展性:人的需要时无止境的,不断发展的。
10
2.2 需要的种类
2.2.1 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按需要起源不同)
3.4 动机的分类
根据动机的起源: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生物性动机 起源于生理需要,并以生理需要为基础的动机 社会性动机 起源于社会需要,并在社会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动机 特点:后天习得的、比较高级的动机
根据动机的性质和社会价值
高尚动机 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大众利益的动机 低级动机 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和大众利益的动机
思考:有了需要是否一定导致行为?
什么情况下他更可能加快步伐,找到水源以解干渴呢?
诱因
诱因是指所有能引起个体动机的刺激或情境。 需要本身是主体意识到的缺乏状态,但这种缺乏状 态在没有诱因出现时,只是一种静止的、潜在的动 机,表现为一种愿望、意向;只有当诱因出现时, 需要才能被激活,成为内驱力驱使个体趋向或接近 目标,这时需要才转化为动机。
1.2.2 稳定性
个性稳定性的两方面表现 跨时间的一致性:个体的“自我”具有持久性 跨情境的一致性:无论身处何地,面临何种情形,都表现 出类似特征 5 强调稳定性并不排斥可塑性(相对稳定性)
1.2 个性的特征
1.2.3 整体性
个性是人的整体心理面貌 各种个性特征并不是孤立的,而是 具有内在一致性 个性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许多 特征的简单总和 个性的完整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24重人格、搏击俱乐部)
主要观点:
①总体而言,动机越强,效果 越好。
②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是 一种“倒U形” 关系。中等强 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
③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 动机水平,它随任务性质的不 同而变化。
在解决困难任务时所需要的最 佳动机水平要低于解决容易任 务时所需要的最佳动机水平。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1.3.2 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系统的特征结构 成分:能力、气质、性格
1.3.3 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的比较
活跃性vs.稳定性 后天性vs.先天性
7
2 需要
2.1 什么是需要
需要的含义 血糖下降 → 饥饿 → 进食的需要 水分缺乏 → 干渴 → 饮水的需要 没有朋友 → 孤独 → 交往的需要 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 心状态。 需要的表现 需要表现为有机体内部的不平衡/缺乏状态 生理不平衡:饥渴、困倦、疼痛… 心理不平衡:缺乏安全感、追求成功、渴望爱情… 是个体积极活动的最基本的动力源泉。 8
什么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说:“一位音乐家必须作曲,一位画 家必须绘画,一位诗人必须写诗,否则他将无 法安静, 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 什么,他必须忠实于他自己的本性。…人们需 要各尽所能,这一需要就称为自我实现的需要 。”“即充分利用和开发天资、能力、潜力, 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
1
一个简要回顾——
感觉 知觉 记忆 思维与想象 情感过程
认知过程
心理过程
心 理 现 象
(共性方面)
意志过程
个性倾性 个性心理
(个性方面) (心理动力)
需要
动机 价值观 能力
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特征)
气质 性格
2
1 个性的一般概念
1.1 什么是个性
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 特征的总和。 "个性" vs. "共性"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倾向性 个性是相对于共性而言的 特指“个体差异” 体现个体的独特的心理面貌 "个性" vs. "人格" :个性是个体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者的联系 “personality” 二者的区别 “个性”明确地包含能力和智力的内容 “人格”多半不涉及能力和智力因素 3
生理需要 包括对饮食、睡眠、休息、排泄、性的需要等。 主要由机体内部某些生理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对有机体 维持生命、延续后代具有重要意义。 人的生理需要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社会需要 包括对工作、交往、求知、审美、道德 的需要等 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要求,对维系人类 社会生活、推动社会进步有重要作用。
13
简要回顾
需要的含义 是个体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 表现为有机体内部的不平衡/缺乏状态 需要的特点
对象性 紧张性
动力性 周期性 发展性 需要的种类 需要的层次理论
14
一则民间歌谣 忙碌为充肚子饥,刚得饭饱又思衣。 恰得衣食两分足,家中缺少美貌妻。 家娶三妻和两妾,出门走路少马骑。 骡马成群任驱使,身无官职被人欺。 七品六品官太小,四品三品官亦低。 朝中一品当宰相,又想面南坐皇帝。 做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骑。
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什么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在《一流菜汤与二流绘画》中写道的,如果一个 家庭主妇认真仔细地做出了自己认为最好的菜汤,那么 此时她已经做到了自我实现。如果一个一流的画家草草 画了一副二流的画,这时相比一流的菜汤,这个画家就 没有做到自我实现。 因此并非只有干出一番轰轰烈烈大事业的人才算成功, 真正的成功应是多元化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成功 ,那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