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个性及其倾向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个性及其倾向性1、心理学中的个性是指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个性是心理发展的产物。

日常讲的个性是指人的个别性、特殊性或个别差异。

2、一的人的心理活动总是以自己特有的速度(反应的快慢)、强度(反应的强弱)、稳定性(反应持续的时间长短)、指向(心理活动指向外部世界还是内部世界即外向还是内向)、对自我和对他人的态度、行为方式以及能力的表现。

这些表现既与个人的社会环境生活经验有关,也与个人的生理素质有关。

个性的个别性突出表现为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的差异。

3、世界观是指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形成的观点体系,是个性倾向性的最高层次。

价值观使人们关于客观事物价值的观点和信念。

价值观决定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意见和行为等,影响着价值判断。

4、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动机是需要的具体表现。

动机分为正确的动机和错误的动机两类。

5、小学儿童需要的发展是具有多角度多层次的统一体,是由高到底发展的。

6、成就需要是交往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具体表现,是一种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尽好尽快的解决某一难题的需要。

7、中等程度的焦虑有助于促进儿童取得较好的成绩。

8、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的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

兴趣与能力有关,受理想、志向和世界观的调节。

9、儿童兴趣稳定性的发展为他们保持良好的认知定向、知识积累和技能形成提供了保证。

10、志向是个性发展的一种动力,小学儿童的志向集中表现在职业志向上。

11、小学儿童的价值观表现为从个人价值观向群体价值观过渡的特点。

儿童的自我评价是在同伴交往中形成和校正的。

简答1、个性的特征。

1)个性具有稳定性、整体性、社会性和个别性的特征。

2)心理的成熟水平保证了个性的稳定性,只有一贯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得以表现的心理现象才是个性。

3)个性包含着人的心理现象的整体特性,是系统的固有的特性,是一种整合(即综合)的结果。

4)个性所体现的最本质的特点是社会的而不是生物的。

5)个性的个别性反映一个人在个性方面与众不同的特性。

2、简述个性整体性。

1)个性作为一种心理特征系统,包含着人的心理现象的整体特性,它是不可分割的。

2)个性结构中任何一个成分的变化,都会引起系统内的其他成分的变化3)个性形成后不可避免的影响着人的心理过程。

3、为什么说个性所体现的最本质的特点是社会性。

1)一个人在社会中生活,受到周围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形成对世界、社会、劳动、他人、自己的认识和观点,这些个人的认识和观点的形成反映着社会集团的意识形态和各种社会关系2)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交往越广泛,社会关系也就越复杂和越深刻,他的精神世界也就越丰富。

3)人在活动时所使用的心理工具-----语言也是社会的。

语言即使抽象思维的工具也是交往的工具,它是社会提供的,而不是个人创造的,因此,个性的本质是社会的。

4、简述个性的结构。

1)个性倾向性系统,包括需要、兴趣、志向、世界观(价值观)。

2)自我意识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

3)个性心理特征系统,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个性倾向中世界观的作用。

1)世界观的坚定性决定个性的稳定性2)世界观的系统性决定个性的连贯性3)世界观的科学性决定个性的深刻性。

6、简述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说。

他将需要分为五个层次:1)生理的需要,属维持生命的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及人际交往和交流感情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即追求社会肯定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7、简述小学儿童需要的发展。

1)小学儿童活动需要的发展,包括对游戏活动的需要和对运动活动的需要。

儿童具有强烈的活动需要。

2)小学儿童认识需要的发展,表现为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

3)小学儿童交往需要的发展,儿童入学后交往需要主要向教师和同学两方面发展。

4)小学儿童成就需要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学业成就范围。

8、如何引导和培养小学儿童的需要。

1)满足小学儿童的合理需要,抑制其不合理需要。

2)引导和培养小学儿童新的更高层次的需要。

儿童的各类需要总的趋势是由低到高发展的,不断培养儿童的新需要,推动他们身心发展朝着教育目标和社会要求的方向不断前进。

9、兴趣的种类。

1)根据社会价值分为高尚兴趣和低级兴趣。

2)从起因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3)根据活动效能水平分为有效的兴趣和无效的兴趣。

10、简述儿童兴趣的发展趋势。

1)学习上有直接兴趣向简接兴趣转化。

2)兴趣的广度(即范围)逐步扩大。

3)兴趣的稳定性(指兴趣持续的时间)与认知水平和情感的发展相一致,低年级差到中高年级有所增强。

4)兴趣效能性(兴趣对人活动的激活程度)在低年级时较低,中年级之后增强。

11、简述小学儿童的兴趣的引导和培养。

1)在活动中发展儿童的兴趣。

2)激发和保护儿童的有益兴趣。

3)利用原有的兴趣迁移。

4)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是强化兴趣的有效手段。

12、兴趣迁移的条件。

1)要善于发现小学儿童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是什么2)要善于寻找新的事物或活动与原有兴趣之间的相通点。

3)要在实际活动中循循善诱,促使儿童产生新的认识需要,并指导他们克服困难。

13、影响儿童职业志向的因素。

1)外因,包括家庭影响、宣传媒体、人物范型、学校教育2)内因,包括小学儿童的兴趣、对某种职业的意义和作用的初步认识、个人的心理品质、个人的学习成绩。

14、如何培养儿童的志向。

1)要加强志向教育,让儿童从小就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2)要帮助儿童把志向和行动结合起来。

3)要充分运用榜样的力量,为小学儿童树立切实可信、可钦可敬的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榜样,尤其是树立同辈的榜样,激发他们效仿榜样的愿望和行动,不断提高他们的志向的动力效能。

15、小学儿童志向的特点。

1)主要属于职业志向,涉及道德和政治方面的理想较少2)志向来源于他们自身的直观体验,带有很大的模仿性,有幻想的性质。

3)带有很大的易变性4)部分小学生能把职业志向与当前的学习结合起来落实到行动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