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量化方法课程改革与精品课程建设浅说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建设意见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实施意见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加大我院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专业技能、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特制订本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1. 课程理念先进,课程标准明确,课程设计科学,课程体系优化,课程条件优良,课程实施有效,课程质量较高,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2.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3.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以工作过程为课程设计基础,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深化课堂教学模式,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创新课程开发建设机制,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课程评估和管理,加强教材建设,充实师资和实训、实习等课程实施条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内容(一)制定高职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标识、课程性质、设计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情境设计、教学实施补充建议、课程考核建议、教学资源要求等八个方面内容。
1.课程标识:主要说明课程代码、适用专业、学时数、学分数、执笔人和制订(修订)日期。
2.课程性质:主要叙述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课程类型、课程与职业岗位关系、课程对职业素养培养的作用以及与前、后续课程的关系等。
3.设计思想:主要阐述课程标准设计原则、设计思想,描述设计思想在教学组织实施、课程内容结构、考核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先进性和创新点,说明方案设计的理由,能够体现产学结合、工学结合、校企联合的高职培养特点。
职业学院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办法
****职业学院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办法为加强我院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项目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一、管理部门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项目由教务处归口管理,各系部对属本系部的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项目负有支持和监督的责任。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范围1.学院各专业大专人才培养方案内设置的课程可进行精品课程建设。
2.学院重点资助对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影响较大的基础课、专业(技术)基础课的课程建设。
三、教学改革的范围1.根据学院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在改革职业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方面的研究。
2.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调整专业结构等方面进行的改革探索。
3.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研究。
4.为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的改革。
5.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面进行的改革和创新。
6.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教学质量评估方面进行的研究和探索。
7.在教育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研究。
8.在实验、实训、实习模式、实验实习基地等教学基本建设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9.在教材建设、教材管理方面的研究。
10.加强学风建设方面的研究。
11.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方面的改革探索。
三、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项目的立项申报与验收管理1.立项申请人填写申请书,经所在系部审定和推荐,报教务处。
教务处组织专家审阅申请书,分组进行现场调查,并由项目主持人进行答辩,论证项目可行性,然后进行集体评议决定资助的项目及经费额。
各项目经学院教学委员会评审并报主管院长批准立项后,由教务处具体负责有关项目的管理工作。
各项目根据核定的建设目标和经费数额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计划,项目主持人与教务处签订立项建设合同书,学校下拨建设经费,各项目开展工作。
项目主持人和主要合作者梯队要求力量较强,都必须是从事本课程教学的教师与教辅人员。
项目主持人应对项目的全面建设(包括建设内容、进度、经费)切实负责。
关于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
关于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是近年来受到国家重视的一项重大任务,其中涉及
到多方面的内容课程建设的深化和完善。
下面总结了围绕高职精品课
程建设提出的几点思考:
一、应根据当前国家政策规划定位和专业建设方向,调整高职精品课
程建设方向,特别是扩大开发企业和行业实际需要的专业,满足企业
对高技能和新技术人员、新产品或新服务开发课程的需要。
二、强化学校课程建设体系,加强内容设计,优化思考方式,软硬件
有机结合,以实用性、应用性和适用性为重点,适应社会发展与学校
发展的要求。
三、优化教师教育学习环境,鼓励和引导教师参加有益的实践和学习
活动,参加学科研究,举办交流会,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多样化的教
学模式,形成有效的学习体系。
四、重视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结合微课、电子书、互联网等新技术,大力推动高职教育革新与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多
层次、多样性的学习体验,减少学习负担。
五、强化实践性教学,加强实习教育,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协议,把
学校、企业、人才考试中心三者紧密结合,以实践为主线,加大实习教育的重视。
六、推动学科融合,鼓励学校将传统的专业知识融入新兴学科,鼓励多学科融合和多学科横向协同,促进高职精品课程日新月异发展。
七、推动面向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和成果转化。
在高职精品课程建设中应吸收新理念、新技术、新应用的有效成果,运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发现和解决新问题,促成高职精品课程建设更好的发展。
总之,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必须结合当前的政策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积极推动改革创新,以促进当地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和不断进步。
职业院校精品课建设与课程改革实践—以《外贸函电》为例王颖吕枚芹
职业院校精品课建设与课程改革实践 —以《外贸函电》为例王颖吕枚芹发布时间:2023-07-04T08:29:43.460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3年8期作者:王颖吕枚芹[导读] 精品课程指的是示范性和影响力强的课程,在建设精品课程时首先要将目标明确,结合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一系列的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
通过学习外贸函电课程,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可以得到大幅提升,可以为学生今后顺利开展职业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加快外贸函电精品课程建设和改革,可以促进产学研道路的顺利进行,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门技能型人才。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摘要:精品课程指的是示范性和影响力强的课程,在建设精品课程时首先要将目标明确,结合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一系列的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
通过学习外贸函电课程,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可以得到大幅提升,可以为学生今后顺利开展职业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加快外贸函电精品课程建设和改革,可以促进产学研道路的顺利进行,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外贸函电外贸函电课程的实践操作性较强,需要学生在已有的英语写作基础上,学会具有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特色的方法,在其中融入自己学会的外贸知识,在掌握一定国贸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商务英语写作的技巧。
外贸函电精品课程建设,是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改革。
1职业院校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必要性1.1利于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信息化建设科技的发展使得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当今社会逐渐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因此积极建设精品课程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精品课程指的是通过借助互联网和多媒体等技术,进行教学资源的共享,或是通过各种途径来传播教学资源,让广大师生可以充分运用好教学资源。
在传播精品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课程的选择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以合理的运用。
制作精品课程时,需要师生间有着良好的互动,这样教学内容才会变得更加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才会变得更加实用。
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说课与课程标准建设PPT课件
课程目标(知识目标)
明确跟单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了解跟单的
特征和职业前景;掌握跟单员的业务素质要求 掌握外贸纺织品订单的常见形式和评审方式 …………
课程目标(素质目标)
爱岗敬业、兢兢业业
诚信交往、遵纪守法 坚持原则 、开拓创新
课程项目设计(方法)
准备:岗位调查,明确职业工作任务
项目四:大货跟单
项目五:交付结算跟单
项目六:管理和服务跟单
课程内容设计(方法)
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结构 按项目组织课程内容:案例引入、根据
项目的要求组织知识、有工作任务、训 练与操作内容、结果是什么?可以测量, 教学做一体化。
课程内容设计(案例1)
项目中的工作任务
项目一:新手上岗(跟单员工作基础)
课程教材、资料选择
教材:
×××.《××××××××》.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0年 参考书:
网络资源(提供网址)。
三、课程标准编制
课程目标(能力目标)
归纳完成本课程教学能够做的几件事情
根据大项目设计能力目标
目标可以测量,结果可以检验
表述:能够用××××做××××,
常用的动词:操作、采集、使用、制造、
调整、安装、设计、排除、估算、计算、 布置、组织、管理、协调、监控等
课程目标(能力目标)
能运用跟单员基本知识编制外贸跟单流程图 能根据贸易合同进行订单审核 能运用商品知识识别棉、涤、麻等常规出口纺
织品、品质样和色样确认、样卡制作等 能熟练运用纺织品的跟单知识对染整、印花订 单进行评审; 能根据跟单大货品质标准,制订小样生产工艺 标准,生产小样并交付对方审核确认; 能运用大货生产的基本流程知识,进行头缸样 检验、大货检验、大货包装等业务操作 能运用成品交付要领,进行报关、货贷、提单 结算等业务操作 能够进行管理和服务跟单
对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几点思索
向全院学生的《诵读的技巧》讲座,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诵读技巧;全体语文教师分别对参加诵读决赛的学生选手精心进行全方面的指导和训练,通过举办“经典照亮心灵”诵读决赛,培养一批诵读水平较高的学生选手。
第三阶段是在诵读决赛的基础上,选择部分优秀诵读作品继续进行精雕细琢。
同时,在诵读决赛获奖学生中进行挑选,与部分语文老师合作,精心排练一批新的诵读作品,面向常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及各兄弟技工院校有关领导、学院领导、全院师生举办“经典照亮心灵”朗诵会,师生同台,展示诵读节的成果,赢得了各级领导和师生们的高度称赞。
在诵读节结束后,将有关比赛、演出的照片、录像刻录成光盘,发给相关师生以作纪念。
实践证明,诵读节的开展,对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学生中爱诵读、学诵读、练诵读尉然成风。
四、对今后语用能力训练模式创新的设想1.开办口才训练中心或口才沙龙对致力于提高语用能力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指导和训练。
邀请家长、学院领导、班主任等观看学生训练成果展示,培养学生的良好口才和沟通能力。
2.着力培养具备一定语用能力优势的学生在学院个别系部遴选、培育院级诵读活动基地、演讲活动基地;在全院爱好诵读、爱好演讲的学生中成立诵读社团、演讲社团,充分利用语用能力较强的学生,指导他们对社团成员开展训练,进行经验交流,开设相关技巧讲座;观摩优秀诵读、演讲视频,开展诵读比赛、演讲比赛,并利用各种机会在学院各级各类活动中展示其成果,参加各级各类诵读比赛、演讲比赛;鼓励社团成员走向社会,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宣传普及工作,培育高水平的技校生诵读社团、演讲社团。
3.成立学生语用能力训练工作室建立一支学生语用能力训练骨干教师队伍,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培训,组织到兄弟院校观摩优秀教师的诵读、演讲、礼仪等方面的教学,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不断探索研究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训练方法和途径。
在技工院校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语用能力的训练任重道远。
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说课与课程标准建设
课程标准的内容与结构
内容
课程标准主要包括课程概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实施建议、评价与反馈等部 分。
结构
课程标准的结构一般包括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性质和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进度、 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与评价等部分。
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制定
课程标准的制定需要由专业教师团队共 同参与,深入分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 职业岗位需求,参照国家或行业标准,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
教师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果进 行评价,同时结合行业标准和 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评估。
多元评价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学生 自评、互评、小组评价等,确
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05
高职项目化课程案例分析
案例一:机械制造类高职项目化课程设计
总结词
实践导向、技能培养、跨学科整合
详细描述
该课程设计以实践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跨学科整合的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方法
可以采用“五说”法,即说课程定位、说教学目标、说教学内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评价,使说课内容更加系 统化、条理化。
03
课程标准建设
课程标准的定义与作用
课程标准的定义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课程建 设的基础和依据。
课程标准的作用
课程标准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为教师提供教学指导,为学生提供学习目标,为评价提供依据,有 助于实现课程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VS
实施
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教师全面理解和掌握 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结合实际教学情 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同时需要学校提 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措施。
高职课程建设与国家精品课程解析.ppt
(二)中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问题
3、课程改革生搬硬套
广泛借鉴的模式: 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 加拿大的CBE模式 英国的“三明治”模式 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 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 …
借鉴的结果:
“原装引进”容易 “原装试点”难于持 续 “原装推广”无法实 施
(二)中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问题
结论 课程改革的视角已触及到课程体系问题,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仍然是
并存的两个体系,本质意义上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
(一)中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三个阶段
第三阶段(2006年以后) 背景 以“教高[2006]16号文”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
实施为标志,高职教育发展从规模扩张正式转向内涵建设。课程改革以 借鉴德国实践导向的职教课程模式为重点,重构我国高职课程体系。
做法 在课程目标设计上,注重学生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以满足市
场需求和学生可持续发展需要;在课程内容设计上,注重学习内容与工作 的一致性;在课程实施方面,注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结论 高职教育课程模式由单一走向多元、从封闭走向开放,以真实的工
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来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将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与通 用权威的职业资格标准引进课程,初步形成了职业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 程体系。
(一)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框架
2003-2006年:5+1
1.教学队伍 2.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与手段 4.教学条件 5.教学效果 特色及政策支持
2007年:5+1
1.教学内容 2.教学方法与手段 3.教学队伍 4.实践教学 5.教学效果 特色及政策支持
2008年:6+1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1、质量可控:依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重视课堂教学质量,注重师生双向交流,落实课堂教学质量控制体系。
2、资源开发:开发社会资源,提升教学水平;科学运用信息技术,实施网络教学和教育技术服务;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装置,加强教学资源开发建设。
3、实践教学:提倡实践教学,丰富课堂教学活动,落实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开展应用类教学,针对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以及专业任务;创新就业实训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师资建设: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教师思想、素质、方法、能力方面有针对性的综合发展,推行师德模范,选拔优秀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5、课程组织:注重质量,健全课程设计,完善课程结构,重视教师的前期准备工作,把启发性教学和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在课外学习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和实习课程,为毕业生努力就业创造条件。
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与内涵剖析-2
(二) 课程内涵建设
教材建设并不是一定要编新教材。 除编写或选用优秀出版教材外,还必须建设一 批配套的教学辅助材料,形成立体化的教材。 例如,参考书、实验指导书、外文读物等等。 此外,特别强调要指导学生查阅文献、阅读大 量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参考资料,以培养学 生掌握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和开拓知识的能力。
(二) 课程内涵建设
立体化教材的内容特点 教材是学习的基本内容; 教学课件帮助教师讲解难点与重点; 网络课程则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素材为学生扩展视野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试题库或习题集则要完成对教学效果进行测试 与评价的任务,可供学生自我进行学习评估; 支持平台则可为师生提供全面的教与学的支持 服务。
ß ß ß ß ß
ß
(二) 课程内涵建设
ß
4、一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模式有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虚拟和模拟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网络对 教学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引导学生 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基于行动导 ——基于行动导 向的教学模式
(二) 课程内涵建设
(二) 课程内涵建设
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形成教学团队。 (1)以在编专业带头人、专任骨干教师为主体;聘 请有行业影响力的教师担任实训课、实践课程指导教 师 (2)“双师型” 教授——高级工程师 讲师——工程师、工艺师 助教——助理工程师、获相应行业证书
(二) 课程内涵建设
6、一流的管理 建立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完善 的管理制度等。
(二) 课程内涵建设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 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针对性的 教学内容。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 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教、学、做结合。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突出实践。 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浅谈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摘要:基于测绘技术的飞速发展,从应用型院校的办学定位出发,结合高职土建类专业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现状,提出了对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即重新构建课程内容模块,针对教学内容模块,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增强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内容模块;教学方法Abstract: Based 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pping technology, starting from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institutions Orientation, V ocational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urvey teaching statu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urvey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ideas, that is, to re-build course content modules guide students to enhance professional skills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for teaching content module.Keywords: construction work measurement; curriculum modules; teaching methods1 引言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生力军,其培养目标是以社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强调应用性,突出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是土建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专业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关于建设高职数学精品课程的思考
、
养工作 的重要载体, 以精品课建设为抓手开展教学建设是行 之有效 的, 通过精 品课 的建设促进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精 品课建设 中 应全面树 立以学生为主体 , 以优化学习过程为重点 , 高学生 的学 习 以提 质量为着 眼点 , 以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为突破点。 在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下, 提高人才 的培养质量。据此 , 高职数学精品课 建设应更 注重数学教 材 的开发及建设 , 教材尽 量减少理论性 , 加强实践 性与理论的结合 ; 紧 扣 教学过程 同时 , 自主制作优质多媒体课件 、 编写教学大纲 、 精品教案 。 二、 学生实践 、 习( 实 数学实验 ) 应纳入 高职精 品课程建设 的具体 中。 高职人才培养的对象是应用型高技能, 核心化体现在技能, 实践 、 实 习是把理论带入实践的最直接的办法 ,该办法不仅能将学 习生涯 中的 所学转化为实践生产力 ,数学 实验 提高了软件程序解决数学问题的直 观能力 , 也为解决数学问题提供 了方便 的手段 , 提高 了学生学习数学的 兴趣 。 三、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应针对工作过程 为导 向。 工作过程是动态领 域, 目前也是高职精品课程建设 的热 门思考问题 , 很多高职院校在课程 建设中也都针对 该工作过程形成 自己的课程建设体系。工作过程的课 程建设不同于学科建设 , 它主要面向应用过程 的建设。 既然高职培养人 才 的定位是应用型 、 高技能 , 因此在高职精 品课程建设上应 以工作过程 为导向进行实施 。 四 、 要动态发展 , 建设 不断完善 。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学习状 态和学习效果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 。 也只有如此 , 才能真正实 现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 目的,同时也要针对先进技术领 域进行教 学 内容的补充 , 此类众多因素等特点 , 针对高职数学精品课 程建设 是动 态发展 的过程 , 应遵循建设——完善——建设。 以上是本人对高职数学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一点点想法 ,在此交流 探讨 , 不妥之处望批评指证 。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探索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探索【摘要】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模拟电子技术)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为例,从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着手,并结合电子类专业和行业企业特点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探索了该课程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情况。
【关键词】精品课程;课程建设;课程改革;模拟电子技术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以能力为核心”的高技能型人才。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实现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手段和方法。
[1]如何指导和帮助学生构建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共享优质课程资源,精品课程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精品课程建设成为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品课程建设有严格的要求和规范,需要从课程设计理念、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内容选取、实践教学等诸多方面建设,才能符合当前社会形势下对高职教育的要求。
本文以《模拟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中的课程改革来探索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建设。
1 课程设计理念《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子、自动化、通信等电类专业和部分非电类专业学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不同专业对《模拟电子技术》的设置和要求有所不同,对于电子类专业,该课程是一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
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先进理念进行设计:1.1 课程围绕专业与行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对接的需要电子类专业面向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半导体技术行业。
专业涵盖范围宽,行业技术发展非常迅速,技术升级,产品更新换代频繁。
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深入区域典型行业企业调研,进行职业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分析,需求能力分析,进行课程建设,制定课程标准。
1.2 围绕“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展开教学课程教学加强双师型教师教学,与面向的现代电子技术行业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引入企业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中高级工程师进行实践课程教学和指导;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
高职课程教学评价方法改革及效果
高职课程教学评价方法改革及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高职教育在培养学生实际能力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课程教学评价方法往往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高职课程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高职课程教学评价方法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传统的考试评价方法主要以书面考试为主,容易造成学生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改革后的评价方法应包括实践性考核,如实验报告、实习报告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评价方法应考虑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职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因此,评价方法应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开展创新项目、参与实际工程等,并对学生的创新成果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应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职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等。
因此,在评价方法中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如结合平时表现、课堂参与情况、小组合作等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力,评价方法应注重发现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和鼓励。
改革后的高职课程教学评价方法应注重量化指标与质性评价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往往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改革后的评价方法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既要有科学的量化指标,又要有对学生的质性评价。
高职课程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改革后的评价方法能够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挖掘。
其次,评价方法的改革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最后,改革后的评价方法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改革,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课程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教学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量化方法课程改革与精品课程建设浅说
延 长 教学 档案 的寿 命 。另 外 . 加 强 信 息化 建 设 的 同时 . 注 意 在 要 档 案 信 息 网络 安全 性 管 理 随 着 我 国高 职 教 育 事 业 的发 展 和 教 学 改 革 的深 化 .科 学 、 规 范 的 教 学 档 案 管 理 工 作 的重 要 性 将 会 越 来 越 显 现 . 设 信 息 建
存 档 不 齐 全 , 系 、 之 间 的 档 案 难 以进 行 交 流 , 些 都 导 致 教 各 部 这 学 档 案 信 息 资 源 难 以实 现 共 享
教 学 档 案 管 理 的 探 索 与 实践
建 立 较 为 完 善 的 教 学 档 案 管 理 规 范 根 据 教 学 档 案 的 具
化 存 储 . 实 现 档 案 信 息 远 距 离 、 障 碍 的 传 递 和 交 流 . 到档 以 无 达 案 资 源 的互 通 与共 享 。结 合 国 家 颁 布 的 《 子 公 文 归 档 管 理 暂 电 行办法》 《 、 电子 文 件 归 档 与 电子 档 案 管 理 办 法 》 《 子 文 件 归 和 电 档 与 管理 规 范 》 法 规 , 进 一 步 加 强 教 学 档 案 的 信 息 化 建 设 。 等 要
源 , 统 计 的 发 展 , 统 计 的 任 务 , 统 到 从 到
高职课程教学评价方法改革及效果
高职课程教学评价方法改革及效果近年来,高职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日益重视,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推进。
其中,高职课程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成为了一个关键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高职课程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和改革带来的效果。
一、高职课程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的必要性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课程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传统的评价方法主要以考试为主,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并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
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知识的掌握,还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因此,高职课程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高职课程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的主要内容1. 多元化评价方式:传统的考试评价方法单一,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改革后,可以引入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小组讨论、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全面评价。
2. 个性化评价标准:传统评价方法中,评价标准一般是统一制定的,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改革后,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潜力,制定个性化评价标准,更加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3. 引入科技手段:现代科技手段的发展为高职课程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
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教学软件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监控和评价,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高职课程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的效果1.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的考试评价方法往往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容易导致学习的厌倦和消极情绪。
而改革后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个性化发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传统评价方法偏重对知识的考查,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改革后,通过引入多元化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促进教师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改革评价方法不仅对学生具有积极的影响,也对教师的教学改革和创新起到推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量化方法课程改革与精品课程建设浅说摘要:高职量化方法课程即数学课的教学改革引起了高职院校的广泛重视。
很多教师都在思考探索这一课题。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结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环节。
应以“必需,够用”及“实用”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以案例为载体强化课程的实际应用性;引入实用软件,训练学生处理分析数据的技能;通过课程内容序化使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机地融合。
关键词:高职;商科;量化方法;课程改革;精品课程建设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7-0048-03课程改革的背景高职商科各专业开设的量化方法基础课程大都为《经济数学》与《应用统计》两门课,2005年之前,我校商学院所有专业也是如此,这与普通高校相近专业的课程设置很相似,实际上就是沿用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下的课程设置思路。
《经济数学》的教学内容过于理论、抽象,与实践应用脱节,学生普遍产生畏惧心理,缺乏兴趣,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应用统计》的教学内容实际上是普通高校《统计学概论》的压缩版,从统计的起源,到统计的发展,从统计的任务,到统计工作的组织管理面面俱到。
这种学科体系下系统缜密的内容结构,对非统计专业的高职学生是不合适的。
《经济数学》与《应用统计》还有几个章节的内容重复交叉。
基于这些原因,笔者认为高职商科的量化方法课程必须改革。
应借鉴国外院校同类课程的设置思路,广泛听取包括企业一线管理专家在内的多方意见,以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宗旨,设置《数量方法》这门新课程,取代原来的两门量化方法课程。
这项教改课题得到了北京市教委的立项与资金支持。
《数量方法》课程的设置,除了为商科各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计量经济类课程奠定基础,提供数量分析方法之外,更注重高职学生运用量化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课程的改革可以缩减学时,优化内容结构,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量方法》课程的结构与内容设计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教授认为:当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及所选内容的序化(即知识组织的框架和顺序)都符合职业教育的特色和要求时,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才能成功。
培养目标与教育对象制约着课程内容的取舍,知识的总量未变,知识排序的方式发生变化,是全新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本质。
《数量方法》课程的结构与内容设计着重考虑的正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受教育对象的思维特点,打破了普通高等教育缜密的学科体系,以贴近我国社会经济与企业管理实践的统计框架为主干,融入了实用性较强的数理统计部分,围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与解释数据”这条简明实用的主线构建课程结构与内容体系,突出了以下四个特点。
以“必需,够用”及实用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是理论型、科学型人才,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则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普通高校学生多属于缜密、严谨的逻辑思维型学生,而高职教育面对的大多是灵活、开放的形象思维型学生。
由专业学科构成的以结构逻辑为中心的学科体系,以传授实际存在的显性知识即理论性知识为主,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是培养科学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由实践情境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强调获取自我建构的隐性知识即过程性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和“怎么做更好”的问题,是培养职业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由于受到惯性思维的左右,我国的高职教育基本上还是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科体系,或多少有一点改良,而尚未真正进入行动体系。
我校的这项课程改革,以“必需,够用”及实用为前提,对原《经济数学》中大篇幅的“是什么”和“为什么”的内容作了大量删减。
删去了复杂严谨的数学论证过程,只突出其结论与应用,对于深奥、难以理解的定义改用描述性方法,删去了原《应用统计》中诸如统计的起源、发展、任务与管理体系等内容。
《数量方法》课程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所需的量化分析方法展开教学,以变量数列分析、动态数列分析、指数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为本课程的知识构成。
以案例为载体强化课程的实际应用性本课程的教学大量运用各种实际案例,以案例导入为主线,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串联起来。
原《经济数学》课程的案例欠缺,而《实用统计》课程的实例数据绝大部分源自《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背景过于宏观。
《数量方法》课程的案例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是发掘社会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各种小案例,二是深入企业采编案例。
如:以某景区的游客数据、以某农机集团的原材料消耗及产品销售数据、以某钢铁公司的产量产值及成本数据等等为背景资料编写案例。
这种源自生活、源自生产实践的案例,在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引入实用软件训练学生处理分析数据的技能随着数据处理软件的日益普及,完全可以将复杂的数学运算与数据分析交给计算机完成。
但国内的数学与统计课程教学一直恪守传统,没有很好地利用先进工具。
一些大学毕业生竟然不知道计算器的统计键,更不会使用计算机实用软件处理分析数据,这是量化方法课程教学的一个失误。
国外同类课程有一个重要特点,即及时地将各种新兴实用软件纳入教学中。
我校借鉴吸收了这一长处,将excel、spss等相关数据处理软件导入课程教学,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的技能。
如在统计图表的制作中,变量数列分析、动态数列分析、指数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等内容都导入了软件应用。
通过课程内容序化使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机融合课程内容的序化指的是知识框架与内容顺序的设计。
课程内容确定后,内容的序化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
打破传统学科体系下系统而缜密的课程结构,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意味着适度够用的陈述性知识在总量上没有变化,但在课程中的排序方式发生了变化。
我校在《数量方法》课程内容顺序的设计上进行了尝试。
如:《应用统计》课程的第一章必定是系统介绍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单位标志与标志表现、统计指标与指标体系等一系列基本概念,这种课程结构系统性、逻辑性强,便于教材编写,甚至方便教师讲授。
但却忽视了重要的一点,即高职学生在没有任何感性认识之前,要理解这一系列抽象的概念是十分困难的。
在以往的教学中,这些概念也只有在后续各章中不断重复再现时,学生才会逐渐理解。
在这次课改中,我们去掉了《实用统计》传统的第一章,把一系列基本概念分解到各相关章节中,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统计事件、统计方法放在一起,学生对其理解的难度就降低了。
尽管这样会给教材编写带来麻烦,使其结构从传统的视角看显得不够系统完整,但通过这样的课程内容序化,能使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融合,使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对接,顺应了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
《数量方法》课程教学法的实践探索情境化教学与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职业基础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学习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具有导向、激励作用,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情境化教学有助于基础知识向岗位技能迁移虽然我们在《数量方法》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及内容序化方面尽了很大努力,但这毕竟是一门职业基础课,不同于职业技术课,很难将其与某一特定职业的系列工作任务直接对接起来。
在高职教育中,公共课与职业基础课的设置与教学应注重不同职业之间广泛迁移能力的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是并列的关系。
可以尝试、探索与职业技术课相结合的灵活的教学模式,可以考虑设计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实际工作场景辅助教学的思路,其共同点都是为课程教学提供情境化的途径。
在《数量方法》课程教学实践中,我校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际工作场景,使学生扮演不同的职业人。
例如,在统计图表章节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三个工作职位:公司人力资源部职员、公司生产部职员、旅行社管理职员,提供了三份背景资料:公司工程技术人员一览表、公司两家生产厂上半年的产品产量报表、某年度境外游客来京旅游的统计数据,要求学生以最恰当的统计图表分析公司工程技术人员的职称结构,分析公司上半年的产品生产情况,分析不同国家地区游客来京旅游的情况。
一个好的情境设计与案例分析,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成为今后工作的技能训练过程。
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学过程行动化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学生通过学习体验有目的地主动建构知识、形成能力、调整态度的过程。
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是根本,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教练、指导者、导师和顾问。
我校在《数量方法》课程教学改革中,一个很重要的思路就是打破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
前面所述的情境化教学,实际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导演,主演是学生。
对一些特定内容的学习,还可以给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
如在数据调查方案章节的教学中,可拟定题目或让学生自主选题做数据调查方案,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
有的学生以自己非常熟悉的网络游戏为题,有的则以自己感兴趣的越野车为题,还有的以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为题进行方案设计。
这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完全是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也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有些数学基础并不好的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却表现很出色,学生从中找到了自我,改变了学习态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评价体系课程学习评价不单纯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还具有导向、激励的功能。
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改变了传统的期末考试一次性评价的做法,代之以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综合评定的方法,但平时成绩的评定往往没有可行的标准,只凭印象。
我校为《数量方法》课程制定了多项形成性考核方式,即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实训实践占总成绩的30%,课堂讨论与平时练习各占总成绩的10%。
这一课程考核标准的建立,可使学生不仅要面对期末考核,而且要注重平时的各项学习活动,有益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近年来,高职数学课改革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数学课教学存在的严重问题,有些学校已经把近150学时的数学课减为50学时左右。
但压缩学时之后,如何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却处在茫然中。
我校《数量方法》课程的建设,在全国高职商科量化方法课程改革中先行了一步,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探索,教改课题成果被评为北京市教委项目成果二等奖,编写的配套教材《实用商务数量方法》填补了国内空白,经过三年的课程建设,《数量方法》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1]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j].教育研究,2005(8).[2]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2005(31).[3]杨进.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挑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4(4).作者简介:宋丽群(1963—),女,湖南衡阳人,北京吉利大学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量化方法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