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土壤

合集下载

第十三章 山地土壤

第十三章 山地土壤

形成过程与剖面形态
由于高寒,土壤有机质不易分 解,故有更明显的泥炭化有机 质累积过程和冻融滞水氧化还 原过程,因而具有O-Ah-Bg -C-R剖面构型,这种土壤表 现出土壤发育的幼年性、粗骨 性和薄层性,往往缺乏明显B 层,剖面总体厚度不超过 30~40cm。
基本理化性质
机械组成:一般均已淋洗脱钙;土壤粘粒仅5%~10%,故 又呈现高山土壤的粗骨性;高山冻融强烈、土滑或崩塌现象 更明显; 有机质与养分:高山草甸士因高寒而腐殖化较弱,腐殖层较 10 20cm 薄(只10~20cm)。表层上色较黑毡土(亚高山草甸土) 稍淡,呈浅灰棕或棕褐色( 10YR6/4或10YR5/6)故称 草毡土。表层有机质含量约10%左右,H/F比值1.0左右; pH值与盐基饱和度: pH6~7.0呈中性反应,盐基饱和度较 高; 粘土矿物:气温低,风化度低,粘土矿物仍以水云母为主, 少高岭石和蛭石,且剖面上部土壤矿物晶形较差。
第二节
我国主要的山地土壤类型
一般将山地垂直带中森林带以上的山区称为高山区,其最上 部为现代冰川,冰川带与森林带之间的地带又常根据其海拔 高度分为高山和亚高山两个亚带。 注意:由于不同的山地自然地理位置和森林带的海拔高度不 同,高山带的起始高度也有不同。 在干旱区,山地森林往往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带,仅 分布在山地阴坡。 高山区特点:一般随山地海拔高度的增加,降水量逐渐增多, 到中山带后向上游逐渐减少。 热量低,日较差大。
(五)垂直带倒置现象
主要发生于一些河谷下切较深而地形又比较闭塞的高原河谷,高原 下沉的冷空气往往一段时间停滞于河谷,因而在这种下切的河谷的两侧 山坡上,其最暖带不在最低的基层,而是在基层带稍上的地区,这种逆 温现象在金沙江河谷常见,特别表现在植被分布上。如在滇南一些南亚 热带和边缘热带河谷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居于谷底而热带雨林反居于 其上。 与此相类似的山地河谷的冻害由于受逆温的影响,一般也常发生于 谷底,因此,为了防止果树冻害,山地河谷中的果树不宜种于河谷底部, 特别是那种比较封闭的河谷更是如此。

山地耕地改良方案

山地耕地改良方案

山地耕地改良方案引言山地耕地指的是地势较为陡峭或多岩石、石灰岩等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耕地。

由于山地耕地的地质条件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因此需要通过改良方案来提高山地耕地的耕作质量和产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山地耕地改良方案,包括梯田建设、水土保持工程和土壤改良措施等。

一、梯田建设梯田是指将陡峭山坡利用成层级的耕地,通过沟渠、水稳坎和护坡等措施,改善原始山地耕地。

梯田建设对纵向排水、保持水分和土壤,有利于减少坡面的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梯田建设步骤如下:1.清理坡面垃圾和石头,铲平土壤。

2.修筑梯田沟道,利用沟系、坍塌面等进行排水,减少水土流失。

3.开挖台地,形成梯田。

梯田宽度和长度应根据山坡坡度、土壤类型和农作物要求合理设计。

4.进行水稳坎和护坡工程,保持梯田的整体稳定性。

梯田建设的优势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耕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

同时,梯田也能够改善山地的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问题。

二、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是指通过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等问题,提高山地耕地的耕作条件。

常见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包括:1.构筑沟渠和堤坝,防止水流冲刷耕地。

2.建立水土保持林带,利用植物根系和林木屏障,抵御风蚀和水流侵蚀。

3.建设挡土墙和防护坎,减少坡面崩塌和滑坡的发生。

4.设置轮作制度和休耕政策,进行合理的农作物轮作和耕地休整,保持土壤生态平衡。

水土保持工程的目的在于保护耕地、减少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提高土地的耕作质量和农作物产量。

三、土壤改良措施山地耕地的土壤通常瘠薄、疏松,肥力低,因此需要采取一些土壤改良措施,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养分和水分的保持能力。

常见的土壤改良措施包括:1.施加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增加土壤肥力。

2.进行石灰化处理,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结构。

3.实施绿肥和覆盖作物种植,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4.进行土壤深翻和翻斗处理,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渗透性。

山地土壤

山地土壤
• pH值与盐基饱和度: pH6~7.0呈中性反应,盐基饱和度较 高;
• 粘土矿物:气温低,风化度低,粘土矿物仍以水云母为主, 少高岭石和蛭石,且剖面上部土壤矿物晶形较差。
2.亚高山草甸土
分布:主要分布在 西藏自治区的昌都 地区、那曲、日喀 则、林芝、山南地 区,四川省的阿坝 州和甘孜州,新疆 的阿尔泰山、天山
第二节 我国主要的山地土壤类型
• 一般将山地垂直带中森林带以上的山区称为高山区,其最 上部为现代冰川,冰川带与森林带之间的地带又常根据其 海拔高度分为高山和亚高山两个亚带。
• 注意:由于不同的山地自然地理位置和森林带的海拔高度 不同,高山带的起始高度也有不同。在干旱区,山地森林 往往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不仅分布在山地阴坡。
与此相类似的山地河谷的冻害由于受逆温的影响,一 般也常发生于谷底,因此,为了防止果树冻害,山地河谷 中的果树不宜种于河谷底部,特别是那种比较封闭的河谷 更是如此。
二、山地土壤侵蚀与土壤的薄层性
由于山体的地形皆有一定的坡度,山高坡陡,因此, 其土壤侵蚀是绝对的,只是侵蚀量的大小与强度问题。侵 蚀强度与植被覆盖度有密切关系,特别是植物的根系的网 络作用对土壤保护更为重要。植被一但遭到破环,土壤失 去保护层,土壤侵蚀必然加剧。
山地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山体 所在的地理 位置对土壤 垂直带普的 影响
(二)山体 的高度、大 小及形状对 其的影响
(三)山体 的坡向对其 的影响
(五)垂直 带倒置现象
(四)高原 下切河谷的 “下垂直带 谱”
(一)山体所在的地理位置的影响
山地土壤垂直分布规律取决于山体所在的地理 位置(基带)的 生物气候特点,或者说取决于土壤 类型 一般而言,气温与湿度(包括降水)随海拔的 变异,在不同的地理纬度与经度地区的变幅是不一 样的,在中纬度的半湿润地区,海拔每上升100m, 气温下降0.5~0.6℃,降水增加 20~30mm,而且 一般到2500m以上时,这种地形对流雨就可能下降。 所以,基本上还是其地理纬度与经度的气温与降水 差异来影响其山体的垂直带的基带及垂宜带谱的结 构。

地理教案:地貌与土壤

地理教案:地貌与土壤

地理教案:地貌与土壤一、地貌与土壤之间的关系地理教案: 地貌与土壤地貌与土壤是地球表面重要的自然要素,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各种自然形态和多样化特征,包括丘陵、山脉、河流、湖泊等。

而土壤则是由岩石经过长时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肥力的表层。

1. 地貌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不同的地貌类型对土壤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在山区陡峭山坡上,由于水流冲刷作用比较强烈,造成了严重侵蚀, 导致土壤贫瘠和薄层化现象普遍存在。

而平原地带则因为积聚了大量沉积物质,土层更为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2. 土壤特性对地貌演变的影响土壤作为陆地环境中物质代谢和能量转化的场所,在自然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保护功能。

它可以稳定和固定地层,缓冲水分和养分的流失,减少河流冲刷。

土壤中丰富的有机质和微生物还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并对植被的生长起到关键作用。

3. 地貌与土壤的相互作用地貌与土壤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地貌类型影响着土壤的生成、发育和性质;而土壤又通过保护、稳定和滋养作用影响着地貌的演变。

这种相互影响使得地貌与土壤之间形成了复杂而丰富的生态系统。

二、不同地貌类型下的土壤特点1. 山地地貌下的土壤特点山区由于陡峭起伏,水分往往难以滞留,因此山脉之间常出现峡谷和深谷。

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雨水径直流入河道,导致有限的部分土壤极易湿润不足。

与此同时,由于山区陡峭斜度较大,经常会出现坡面侵蚀, 结果形成一个比较薄的土壤层。

而山坡下部位则常有大量积聚的泥沙,这种土层称为勾缝土,质地相对疏松。

由于这些影响,在山地地貌下的土壤通常表现出比较贫瘠和薄层化的特点。

2. 平原地貌下的土壤特点与山区不同,平原地区通常是河流沉积、风化破碎岩石堆积形成的。

这些物质富含营养物质,导致了平原地貌下土壤相对肥沃。

平原区域较为广阔,水流稳定,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保持锥群穿越速率较慢;此外,在有利于农业发展方面,平原区域通常适宜进行粮食作物和棉麻类经济作物的生产。

祁连山山地土壤有机碳在土壤剖面垂直分布特征的主要原

祁连山山地土壤有机碳在土壤剖面垂直分布特征的主要原

祁连山山地土壤有机碳在土壤剖面垂直分布特征的主要原
祁连山山地土壤有机碳在土壤剖面垂直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海拔高度的影响:祁连山山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呈
现上升趋势。

海拔3100m以上的土壤碳含量显著高于3100m
以下的土壤。

这可能是由于高海拔地区的气候条件、植被类型和生物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2.植被类型的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在不同植被类型之间存在差
异,表现为山地草原<青海云杉林<高山灌丛。

这是因为不同类型的植被对土壤的碳输入和分解速率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差异。

3.气候因子的影响: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与土壤水分含量呈显
著正相关,而与年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

这表明气候因子对有机碳和全氮在垂直带上的空间分布起决定作用。

降水和温度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分解和积累的重要因素,因此气候因子的变化会对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产生影响。

4.土壤剖面的影响:在土壤剖面中,0~10cm层次的土壤有机碳
和全氮含量通常高于10cm以下各层次的含量。

这可能是由于
地表植被的根系分布、凋落物输入以及土壤微生物活动等因素导致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较高。

综上所述,祁连山山地土壤有机碳在土壤剖面垂直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包括海拔高度、植被类型、气候因子和土壤剖面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导致土壤有机碳在垂直方向上呈现一定的分布规律。

山地土壤侵蚀与防治措施

山地土壤侵蚀与防治措施

山地土壤侵蚀与防治措施山地土壤侵蚀一直是农业和生态环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山地地形起伏,水土流失快,土壤肥力下降,对农作物生长和生态系统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保护山地土壤和改善生态环境,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势在必行。

首先,了解土壤侵蚀的原因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多年的研究表明,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是山地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

水力侵蚀是指水流冲刷土壤表面,导致土壤流失,而风力侵蚀则是指风的吹拂导致土壤飘移。

这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会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肥力流失。

因此,针对不同的侵蚀原因,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山地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需要综合考虑土地的利用和生态的保护。

一方面,实施合理的农田排水系统可以减少水力侵蚀。

通过修建沟渠、排水沟以及建立水土保持设施等方法,能够减缓水流速度,防止水流冲击土壤,从而达到减少水力侵蚀的目的。

另一方面,采取植被覆盖和合理的农作物轮作等措施可有效防止风力侵蚀。

植被可以减少风的吹拂,保持土壤的稳定性。

合理的农作物轮作也能够有效地利用土壤养分,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土壤侵蚀的风险。

另外,生态工程也是防治山地土壤侵蚀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生态工程的方法,可以在山地地区建设水土保持林、草地和湿地等,形成一个生态屏障,有效减少土壤侵蚀。

水土保持林可以降低水流速度,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

草地能够有效地吸收风力,减少风力侵蚀。

湿地则能够吸附和沉积大量的泥沙,防止泥沙进一步流入河流和湖泊中。

通过这些生态工程的建设和维护,可以保护山地土壤的完整性和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侵蚀的危害。

此外,加强土地管理和监测也是防治山地土壤侵蚀的必要手段。

建立土壤侵蚀监测站点,定期对土壤的侵蚀情况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同时,加强土地管理,建立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

合理规划土地的使用,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加强农民的土地管理意识,推广科学的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的土地管理水平,也是防治土壤侵蚀的关键。

山地土地利用与农牧业发展

山地土地利用与农牧业发展

山地土地利用与农牧业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农牧业的快速发展,山地土地资源的利用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山地土地资源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合理利用山地土地资源对于促进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山地土地的特点、利用方式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山地土地具有复杂的地理环境特点。

山地土地地势起伏,地形崎岖,土壤肥沃度较低,气候条件多变。

由于这些特点,山地土地在农牧业发展中存在着较大的难度。

然而,正是因为这些特点,山地土地也具备了一定的独特优势。

山地土地的地势起伏可以提供丰富的水资源,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土壤肥沃度较低,可以发展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气候条件多变,可以种植适应不同气候的特色农作物,提供丰富的物种资源。

其次,山地土地的利用方式多样。

目前,我国山地土地主要有农业利用、畜牧业利用、旅游观光利用等几种方式。

农业利用是山地土地的主要利用方式之一。

在山地土地上,可以种植谷物、水果、蔬菜等一系列农作物。

此外,山地土地还适宜发展畜牧业。

山地的草地资源丰富,可以让牲畜在自然草原上放养,提供优质的畜产品。

另外,山地土地还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观光价值。

山地风光秀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然而,山地土地利用与农牧业发展依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资源的有限性。

山地土地的面积相对较小,资源有限,如何合理分配和利用山地土地资源是摆在农牧业发展面前的首要问题。

其次是土地的保护与利用的矛盾。

山地土地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保护。

但在保护山地生态环境的同时,如何确保农牧业的持续发展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最后是农牧业技术水平不高。

山地区域农牧民的科技知识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先进的农牧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影响了农牧业的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山地土地的利用和农牧业的发展。

首先,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养山地土地农牧业技术人才。

土壤的类型教研活动记录

土壤的类型教研活动记录

土壤的类型教研活动记录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对植物生长、农作物产量和环境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了解土壤的类型对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土壤类型及其特点。

一、黄壤黄壤是我国最常见的土壤类型之一,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黄壤呈黄色,质地疏松,富含有机质和养分,透水性较好。

黄壤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适宜农作物生长,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二、红壤红壤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云南、广东等地。

红壤呈红色或暗红色,质地疏松,富含铁、铝等氧化物,具有较强的保水保肥能力。

红壤适宜水稻、茶叶等作物的种植,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和园林绿化土壤类型之一。

三、砂壤砂壤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如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

砂壤质地疏松,颗粒粗大,透水性好,但肥力较低。

砂壤的保水能力较差,容易干旱,适宜种植抗旱作物,如黄芪、杏仁等。

砂壤还可以用于沙漠治理和草原建设。

四、盐碱土盐碱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新疆、青海等地。

盐碱土含有较多的盐分和碱性物质,对植物生长不利。

盐碱土的土壤结构疏松,透水性差,不适宜农作物生长。

对于盐碱土的改良,可以采取排盐、中和酸碱等措施,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适宜度。

五、黑土黑土是我国北方地区最重要的土壤类型之一,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内蒙古。

黑土颜色黑褐,质地肥沃,含有较多的有机质和养分,适宜农作物生长。

黑土保水保肥能力强,适宜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农业生产基地。

六、山地土壤山地土壤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山地地区,如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山地土壤的类型多样,包括黄壤、红壤、棕壤等。

山地土壤质地较为复杂,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但容易发生侵蚀和水土流失。

对于山地土壤的保护和治理,可以采取植被恢复、梯田建设等措施,以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稳定性。

总结起来,土壤的类型多种多样,每种土壤类型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特点。

定额中土壤类别划分

定额中土壤类别划分

定额中土壤类别划分土壤是地球表面的薄层,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也是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基础。

土壤具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土壤对于作物生长和城市建设都有不同的影响。

因此,对于土壤进行分类划分具有重要意义。

定额中土壤类别划分是指根据《国家农业部关于印发《定额测算标准》(试行)的通知》中规定的标准,将土壤按照一定规律进行分类,并确定相应的测算标准。

下面将详细介绍定额中土壤类别划分。

一、定额中土壤类别划分方法1. 按照主要成份分类法:根据土壤中主要成份含量的不同,将其分为砂质、粘性、粉质、黏性等四种类型。

2. 按照肥力水平分类法:根据土壤肥力水平高低不同,将其分为高肥、中肥、低肥三种类型。

3. 按照地形位置分类法:根据地形位置和地势高低不同,将其分为山地、丘陵、平原三种类型。

4. 按照水文条件分类法:根据水文条件的不同,将其分为灌溉、旱地、湿地三种类型。

二、定额中土壤类别划分标准1. 砂质土壤:指含砂粒大于70%的土壤,其定额测算标准是每公顷用肥量为50-60千克,每公顷用种量为20-30千克。

2. 粘性土壤:指含粘粒大于40%的土壤,其定额测算标准是每公顷用肥量为80-100千克,每公顷用种量为30-40千克。

3. 粉质土壤:指含粉粒大于50%的土壤,其定额测算标准是每公顷用肥量为60-80千克,每公顷用种量为25-35千克。

4. 黏性土壤:指含黏粒大于40%的土壤,其定额测算标准是每公顷用肥量为100-120千克,每公顷用种量为35-45千克。

5. 高肥土壤:指有机质含量高、肥力水平好的土壤,其定额测算标准是每公顷用肥量为120-150千克,每公顷用种量为40-50千克。

6. 中肥土壤:指有机质含量适中、肥力水平一般的土壤,其定额测算标准是每公顷用肥量为100-120千克,每公顷用种量为35-45千克。

7. 低肥土壤:指有机质含量低、肥力水平差的土壤,其定额测算标准是每公顷用肥量为80-100千克,每公顷用种量为30-40千克。

土壤类型地理环境

土壤类型地理环境

土壤类型地理环境一、引言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土壤类型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

本文将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探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土壤类型。

二、平原地区1.河流冲积平原河流冲积平原是河流在长期的冲刷和堆积作用下形成的平坦地带。

这类地区的土壤主要由河流的冲积物组成,质地较为松散,富含有机质和养分,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是农业发展的理想地区。

2.湖滨平原湖滨平原是大湖泊周围的平坦地带,由于长期的湖水波浪冲刷和淤积作用,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泥沙和有机物质,非常肥沃,适合种植水稻等湿生农作物。

3.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平原是河流在注入海洋或湖泊时形成的三角形地带,土壤多为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物,质地肥沃,含有丰富的养分,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三、山地地区1.高山地区高山地区的土壤主要由冰川作用和风化作用形成,这类土壤通常质地较为疏松,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但养分含量较低,水分排水性较好,适合发展牧业和林业。

2.丘陵地区丘陵地区的土壤形成受到地表侵蚀和重力作用的影响,土壤质地因此较为复杂。

这类地区的土壤通常富含砾石和沙粒,排水性良好,但养分含量相对较低,需要施加适量的肥料才能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四、盆地地区1.内陆盆地内陆盆地的土壤主要由河流冲刷和湖泊淤积形成,土壤肥沃,通常富含有机质和养分,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2.沙漠盆地沙漠盆地的土壤通常质地疏松,富含砂粒和矿物质,但养分含量较低,水分排水性较好,适合发展沙漠植物和荒漠农业。

五、沿海地区1.沿海滩涂沿海滩涂的土壤主要由海浪冲刷和潮汐作用形成,含有丰富的泥沙和有机质,土壤肥沃,适合种植盐生植物和沿海农作物。

2.沿海沙地沿海沙地的土壤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质地疏松,富含砂粒和矿物质,但养分含量较低,水分排水性良好,适合发展沙地植物和沙漠农业。

六、结论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这些土壤类型对于农业、林业、畜牧业等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世界的土壤类型与分布

世界的土壤类型与分布

世界的土壤类型与分布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种自然资源,对于农业、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生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世界上的土壤类型和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等。

本文将以地理学的角度,介绍世界各地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一、热带雨林地区土壤类型与分布热带雨林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土壤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红壤、黄壤、沼泽和泥炭土等。

由于热带雨林地区气温高,降水充沛,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和土壤形成。

红壤分布广泛,主要位于南美亚马逊、非洲刚果盆地和东南亚地区。

黄壤常见于亚马逊流域和东南亚地区,其肥力较高,适宜农业发展。

沼泽和泥炭土则是热带雨林地区湿地特有的土壤类型,主要分布于南美亚马逊河流域和东南亚岛屿。

二、草原地区土壤类型与分布草原地区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洲,在土壤类型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北美大草原地区的土壤多为黑土,该地区气候干燥,降水量较少,黑土富含有机质,能够保持土壤湿润。

南美大草原地区的土壤主要分为棕壤和红壤,其中棕壤在农业生产中应用较广泛。

非洲草原地区的土壤多为红壤和风沙土,肥力较低,需要施加大量的肥料才能进行农业生产。

三、沙漠地区土壤类型与分布沙漠地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土壤类型主要为沙质土壤和盐碱土。

沙质土壤的颗粒较大,通透性强,容易干燥。

盐碱土则是因为沙漠地区蒸发速度快、水分紧缺的原因导致土壤中的盐分堆积。

世界上较著名的沙漠地区有撒哈拉沙漠、蒙古戈壁等,这些地区的土壤类型主要为沙质土壤。

四、高山地区土壤类型与分布高山地区的土壤受到气候和地形的双重影响,土壤类型较为复杂。

高山地区土壤类型主要包括山地棕土、山地黄土以及山地湿地等。

山地棕土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和土壤形成。

山地黄土则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和阿尔卑斯山脉等地,气候干燥,有机物质贫乏,土壤肥力较低。

山地湿地包括高山湖泊周围的湿地和冰川沉积物,土壤类型多样,肥力较高。

综上所述,世界的土壤类型与分布受到地形、气候、植被和水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山地保护措施

山地保护措施

山地保护措施引言:山地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自然因素的作用,山地生态系统处于脆弱的状态。

因此,制定和执行适当的保护措施对于维护山地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系列针对山地的保护措施,并详细阐述每个措施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生态恢复和修复1. 植被恢复:根据山地特点和植物种类分布,采取适当的植被恢复方法,包括人工造林、野生植物种植和植被保护。

2. 土壤保护:通过合理的土壤保护措施,如控制土壤侵蚀、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等,维护山地土壤的肥力和水源涵养功能。

二、水资源保护1. 水源涵养区划定:根据山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分布及其保护需求,划定水源涵养区,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2. 水土保持工程:修建适宜的水土保持设施,如沟渠、梯田等,防止水土流失,维护山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水环境保护:采取水体监测和治理措施,预防和减少山地水体的污染。

三、野生动植物保护1. 保护区划定:设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等,划定限制人类活动的区域,保护山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 野生动植物监测:通过监测和研究,掌握野生动植物种群的数量、分布和生境状况,采取相应措施保护濒危物种。

3. 对人类活动的管制:限制或禁止狩猎、非法采伐等破坏性活动,减少对山地野生动植物的干扰。

四、旅游管理和规划1. 游憩区建设:合理划定游憩区域,建设必要的设施,如游客服务中心、游步道等,吸引游客并提供便利。

2. 合理开发和利用:在旅游开发中,注重保护山地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环境破坏。

3. 游客教育与意识提升: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游客对山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促使游客形成环保习惯。

五、自然灾害防治1. 地质灾害管理:定期检查和评估山地地质环境,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

2. 防火措施:建立山地防火体系,制定防火计划和应急预案,提高山地防火能力,减少火灾破坏。

农学土壤资源山地水稻灌淤菜园土

农学土壤资源山地水稻灌淤菜园土

非常突出。在北方,土壤下部尚有冻融交
替过程。
第10页/共49页
山地草甸土一般土 层较薄,质地较粗, 土体构型为H-AhC-R或H-Ah-BC-D。
山地草甸土的基 本性状是:通体 无石灰反应,盐 基饱和度和阳离 子交换量可以有 很大不同,一般 南方低,北方高。 pH呈酸性到中性。
山地草甸土(山东泰山 海拔1500米处)
长江中下游高产的稻麦两熟农田
长江中下游高产的稻麦两熟农田
第28页/共49页
灌排渠道健全的水稻田(湖南桃源)
灌排渠道健全的水稻田(湖南桃源)
第29页/共49页
山区种植水稻的水平梯田(四川东部)
山区种植水稻的水平梯田(四川东部 )
第30页/共49页
二、与相关土类的区分
在各个地带性的土壤、水成与半水成土壤、盐碱化土 壤上长期种植水稻均可发育为水稻土。 但不是只要种 植了水稻即可称为水稻土,水稻土必须有因长期种植 水稻发育而成的水耕淀积层。
新疆伊犁山区林牧结合利用土地
新疆伊犁山区林牧结合利用土地
第20页/共49页
马尾松环绕白沙岗形成“天柱晴雪”的旅游景观(安徽天柱山)
第21页/共49页
丘陵区小麦、玉米兼种的石砌梯田( 湖北兴 山)
丘陵区小麦、玉米兼种的石砌梯田(湖北兴山)
第22页/共49页
山区种植水稻的水平梯田(四川东部)
山区种植水稻的水平梯田(四川东部 )
积。
山地草原性土壤主要用于放牧。它可以用作放牧场,关键在
开发水源,改良草地,实行轮牧。
第16页/共49页
南方利用山地草地发展畜牧业(湖南城步南山牧 场)
南方利用山地草地发展畜牧业(湖南 城步南 山牧场 )
第17页/共49页

海南种植什么土最好

海南种植什么土最好

海南种植什么土最好海南是我国的热带岛屿,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

但是海南的土壤类型较多,如红土、黄壤、黄土、砂质土等,它们的适宜种植作物也有所不同。

下面我将结合海南的气候特点和土壤类型介绍适宜种植的作物以及最好的土壤类型。

首先,由于海南属于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在22-26摄氏度之间,降水丰富,因此适宜种植热带水果。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椰子。

椰子树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应性较强,但最好的土壤类型是沙质土壤。

海南的砂质土透气性好,排水良好,有利于椰子的生长发育。

此外,海南还适宜种植菠萝、香蕉、芒果等热带水果,这些作物对土壤要求较低,主要依靠热带气候和充足的雨水来生长。

另外,海南拥有丰富的热带雨林资源,适宜种植热带雨林植物。

这些植物对土壤要求较高,最好的土壤类型是黄壤。

黄壤由于质地疏松、肥力较高、含水性好,非常适合热带雨林植物的生长。

海南的黄壤集中分布在岛屿的东部和南部地区,这些地区适宜种植大叶杨、紫藤、木棉等热带雨林植物。

此外,海南的红土也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类型,在海南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红土质地细腻,容水能力较强,肥力也较高,是适宜种植的土壤之一。

红土适宜种植的作物有茶叶、槟榔、胡椒等。

其中,海南的槟榔种植面积广泛,红土是槟榔生长的理想土壤。

最后,海南的部分地区也存在一些黄土和山地土壤。

黄土质地疏松,富含矿物质,但排水性较差,适宜种植的作物主要是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柠檬等。

山地土壤则适宜种植湿地植物,如蕨类、竹类等。

山地土壤具有良好的排水性和保水性,可以为湿地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综上所述,海南的土壤类型较多,适宜种植的作物也不尽相同。

对于种植热带水果,沙质土壤是最好的选择;种植热带雨林植物,黄壤最为适宜;红土适宜种植茶叶、槟榔等作物;黄土和山地土壤则适宜种植柑橘类水果和湿地植物。

种植者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类型选择适宜的作物进行种植,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土壤类型:(山地)红壤

土壤类型:(山地)红壤

土壤类型:(山地)红壤地点:赛阳镇凤凰村4组海拔:190米此处土壤剖面代替东林寺的剖面。

红壤广泛分布于山麓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以及灌丛草本。

气候:感觉较热,可能有35℃,典型的中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植被:自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地形:红土岗地;地下水位:枯水段;成土过程:问题:红壤的两个成土过程?脱硅富铁铝过程和有机质积累过程。

母质:第四纪红色粘土;是在第四纪中更新世(Q2)形成的,第四纪的两个冰川时期之间的间冰期(第四纪有四个冰期和三个间冰期),气温非常高,空气非常潮湿,湿热,就像烧砖,温度高时变为红色。

有四个层段:(1)均质红土层;(2)铁锰结核胶膜层(焦斑层);(3)网纹层:红白相间的网纹,有黑色的铁锰结核,红色中有一条一条白色蠕虫或树枝状的条状物;(4)砾石层:冰漂砾,经冰川长距离搬运的石英岩和花岗岩的砾石。

氧化铁的类型:赤铁矿赤褐铁矿针铁矿褐铁矿Fe2O3Fe2O30.5H2O Fe2O3 H2O Fe2O31.5H2O Fe2O32-n_H2O红色红棕色黄棕色黄棕色黄色层次:A h:0-14cm,腐殖质层,有机质较少;B:14-65cm,均质红土层;B s:65-155cm,铁锰结核层;C sv:155cm以下,网纹层(红白黄相间)。

附:脱硅富铁铝过程:*脱盐基:在湿热条件下,硅铝酸盐矿物发生强烈的水解,释放出盐基,使风化液呈中性或微碱性。

这样,一方面是盐基离子不断自风化液中流失;*脱硅:另一方面是分解产物中的硅酸在碱性风化液中扩散而随盐基一同流失(硅酸淋溶)。

*富铝化:在这种强烈的脱盐基与脱硅过程中,铝、铁、锰、钛等元素在碱性风化液中发生沉淀而相对富集于原来的土层中。

所以,这种铁铝等的富集与含量增加与硅酸含量的大量淋失是相对而言的,这与灰化B层的铁铝锰的淀积有着本质的区别。

塔里木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

塔里木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

塔里木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首先,塔里木河流域的地势特征主要是高原和山地,平均海拔约3000米。

整个流域被多个山脉环绕,如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和天山山脉等,形成了许多壮丽的山峰和峡谷。

其中,北部的昆仑山脉是中国最高峰峨眉山的所在地,南部的天山山脉则是塔里木河的发源地。

其次,塔里木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十分干旱。

由于受到亚欧大陆性气候和高原气候的影响,该地区极少有降水,平均降水量约为50毫米。

河流的水源主要依赖于融雪和高山冰川的供应,因此流域的水文状况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

此外,塔里木河流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约为摄氏零下3度至6度之间。

再次,塔里木河流域的土壤特征十分复杂。

由于干旱的气候和多山的地势,该地的土壤主要分为荒漠土壤、黄土和山地土壤等几种类型。

荒漠土壤主要存在于干旱的河谷和岩石裸露的地方,土壤贫瘠,石质含量高。

黄土则广泛分布于流域的中部和西部地区,其质地深厚,富含矿物质和有机质。

山地土壤主要分布在山脉的坡地和高山地区,质地较轻,但富含养分。

最后,塔里木河流域的植被特征也十分显著。

由于干旱的气候和高原的地势,该地区的植被主要为荒漠灌丛、草原和高山植被等。

荒漠灌丛分布在低海拔和干旱的地区,植被矮小而疏松,适应干旱和贫瘠的土壤环境。

草原分布在较高海拔和较湿润的地区,植被较为丰富,有大面积的牧草生长。

高山植被则主要分布在山脉的高海拔地带,植被丛密,种类繁多,包括针叶林、高山草甸和高山湖泊等。

总的来说,塔里木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干旱的气候、山地的地势、复杂的土壤类型和多样的植被为主要特点。

这些特征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使之成为研究和保护西北生态环境的重要区域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型三:山地草原性土壤
(二)亚高山草原土 1、分布::主要分布在藏南喜马拉雅山北侧高原宽谷湖盆区,帕 米尔高原、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西部的高山带下部。 2、形成条件: 气候:此区气候温凉干燥年,平均气温1.2℃,年降雨量250mm,集 中于6~8月,年蒸发量2300mm,土壤较长时间处于干燥情况下。 生物:以干草原固沙草、白草为主,伴生锦鸡儿、金腊梅等灌丛, 盖度30%~60%。啮齿类动物数量繁多。土壤发育时间较长,人类 活动干扰也较大。 地形:高原山前湖盆周围、冰水平原和冲洪积平原 母质:母质多为残积一被积物、洪积物、水积物、湖积物或为几种 选加的堆积物
山地土壤的特点
(三)山体的坡向 阴坡与阳坡在气温与土壤湿度 上的差异,山体的迎风面与背风面 的气候也有差异,特别是我国许多 东西走向和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山体 往往和一些土区气候界线相结合 (如秦岭、燕山等)时,由于山体 两侧基带土壤类型不同,这种坡向 性的垂直带结构就差异更大。
山地土壤的特点 (四)高原下切河谷的“下垂直带谱” 这是一种特殊情况下产生的垂直带结构。即在高 原地区,河谷深切而在谷坡面上产生土壤的垂直带分 异,这种垂直带的基带位于最上端,犹如垂帘,故一 般称为下垂带谱,以有别于基带位于下部的向上的垂 直带谱。这种情况在我国的西藏高原和云南高原的金 沙江河谷内有分布。 土壤下垂带谱结构因河谷的地理位置不同而异, 在焚风河谷,则愈向下而愈干燥,如雅鲁藏布江河谷 在朗县一带的下垂带谱上出现灌丛草原土,在云南的 金沙江河谷谷底出现燥红土,在湿润的迎风波,其带 谱的最下部则出现最湿润的土壤类型。
地形—高原面平缓波谷、古冰碛平台,侧碛堤和底碛丘陵上。
类型二:山地草甸性土壤
3、形成过程与剖面形态 O-Ah-Bg-C-R剖面构型
由于高寒,土壤有机质不易分解,故 有明显的泥炭化有机质累积过程和冻融 滞水氧化还原过程,以及弱风化淋溶过 程。 腐殖化较弱,矮蒿草寿命短,每年死 亡根系以半分解甚至原形保留下来,与 活的根茎交织形成毡状草皮层。 这种土壤表现出土壤发育的幼年性、 粗骨性和薄层性。
类型二:山地草甸性土壤
(二)亚高山草甸土 高山草甸土以下。
1、分布: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四川省的阿坝州和甘孜州, 新疆的阿尔泰山、天山
2、形成条件
气候—寒冷、冻融、多雨、多风、草被盖度大,蒸发较弱
生物—均为喜湿耐寒低矮密实的草类,除以蒿草为主外,还 有苔草,特别是有阔叶性草类扁芒草等,高原边缘森林线附近常 见大片杜鹃灌丛(阴坡),松科、枯水等,盖度多在90%以上; 气温较高山草甸土高,能保证多种动物活动。 地形—地势和缓的高山自然环境中形成
类型二:山地草甸性土壤 4、理化性质: pH与盐基饱和度:全剖面无石灰反应,但盐基 饱和,pH5.0~6.6。 机械组成:结构为粒状或团块状,质地较细, 只在坡度较大的山坡呈粗骨性。 有机质与养分:亚高山草甸土的表层为明显的 草毡层,但盘根错给程度较高山草甸土差而不 紧实,但腐殖化较好而腐殖层较厚,因比高山 草甸土色暗而称黑毡土。
2、形成条件:
气候—年平均气温0.5~5℃,但又处在降雨随海拔递增带之上, 年降雨300mm左右,90%集中在6~9月,此时气温正高,蒸发量 大,一般年蒸发量达2300mm以上,所以显得干旱多风。 植被—在干寒的气候条件生长着芨芨草、固沙草、唐古拉紫云英 等矮生稀疏草丛,以紫花针茅、狐茅为主的高山草原植被,盖度 30%~50%。 母质—母质多为冰碛物,坡积—残积物或湖相沉积物,质粗多砾 石。
山地土壤的特点
三、山地土壤的母岩继承性
由于山地土壤母质多为残积物和坡积物,母岩来源比较单 一,加之上层薄、A-C型或A-(B)-C型土壤多,因此,其土壤 的母岩的继承性,即亲缘关系就非常明显。 利者:如南方温湿区的紫色沙页岩、玄武岩等钙质和矿质 营养丰富的母岩,和温带半湿润区的花岗岩、流纹岩及微酸性 母岩等所风化而形成的山地土壤,往往都是有名的水果与名优 产品的产区。 不利者:是某些山区由于母岩对某一些微量元素的缺乏, 往往会形成一些地方病症。新疆拜城县的两个乡地区外环境明 显碘缺乏,饮水、土盐、土壤和粮食碘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当 地为甲状腺肿的高发重度病区。
3、形成过程与剖面形态
剖面构型为Ah-AB(k)- BC(k)-C-R。 高山草原土是高山亚寒带 半干旱稀疏草原植被条件发 育成无草毡、草皮层但有浅 薄的灰棕色腐殖层,而下有 不很明显钙积B层的土壤(发 育在湖相沉积物或碳酸盐母 质上的有较明显的钙积现 象)。
类型三:山地草原性土壤
4、基本理化性质: 机械组成-砂质壤土,黏粒少而砾石多,表层甚至有风 化砾石覆盖 pH值与盐基饱和度: CaCO3100~150g/kg,pH 8~9, 全剖面呈碱性反应,在剖面中部微显钙积 粘土矿物:化学风化弱,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伴有高 岭土、蒙脱石和蛭石。 有机质与养分状况:表层有机质含量仅1.5%左右,腐 殖层一般小于20cm;
类型一:高山寒漠土 母质:岩屑、冰漂砾、岩石堆、石流体广布。细粒 物质甚少,仅存在冰川运动过程中因腐蚀作用形成 的粘粒。 理化性质:生物化学过程微弱,有机质含量少,化 学分解度低;腐殖质以富里酸为主;呈中性至微碱 性反应,pH为7.0-8.5:;质地粗,最易分解的黑云 母、角闪石等原生矿物依然大量存在;粘土矿物以 水化程度低的水化云母为主,伴有高岭石、绿泥石 和蒙脱石等
返回
一、高山区 一般将山地垂直带中森林带以上的山区称为高山 区,其最上部为现代冰川,冰川带与森林带之间的地 带又常根据其海拔高度分为高山和亚高山两个亚带。 注意:由于不同的山地自然地理位置和森林带的海拔 高度不同,高山带的起始高度也有不同。在干旱区, 山地森林往往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带,仅分布在山地 阴坡。 随山地海拔高度的增加,降水量逐渐增多,到中山 带(森林分布带达到最大值)后向上游逐渐减少。 高山区另一特点是热量低,日较差大。
类型二:山地草甸性土壤 理化性质: 通体无石灰反应,盐基饱和度和阳离子交换 量可以有很大不同,一般南方地,北方高。pH 呈酸性到中性。
返回
类型三:山地草原性土壤
(一)高山草原土 1、分布:主要分布在藏北中部和定日以西喜马拉雅山麓山前及 宽谷湖盐区、长江河源准平原化高原面上。海拔一般4400~ 5200m。
第十三章
山地土壤
山地土壤
山地土壤的特点 1 中国主要的山地土壤类型
山地土壤的开发利用
山地土壤的特点
一、山地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一)山体所在的地理位置对土壤垂直带普的影响 山地土壤垂直分布规律取决于山体所在的地理 位置(基带)的生物气候特点,或者说取决于土壤类 型。一般而言,气温与湿度(包括降水)随海拔的变 异,在不同的地理纬度与经度地区的变幅是不一样的, 在中纬度的半湿润地区,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 0.5~0.6℃,降水增加 20~30mm,而且一般到2500m 以上时,地形对流雨就可能产生。所以,基本上还是 其地理纬度与经度的气温与降水差异来影响其山体的 垂直带的基带及垂宜带谱的结构。
山地土壤的特点 (五)垂直带倒置现象 主要发生于一些河谷下切较深而地形又比较闭塞的 高原河谷,高原下沉的冷空气往往一段时间停滞于河谷, 因而在这种下切的河谷的两侧山坡上,其最暖带不在最 低的基层,而是在基层带稍上的地区,这种逆温现象在 金沙江河谷常见,特别表现在植被分布上。如在滇南一 些南亚热带和边缘热带河谷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居于 谷底而热带雨林反居于其上。 与此相类似的山地河谷的冻害由于受逆温的影响, 一般也常发生于谷底,因此,为了防止果树冻害,山地 河谷中的果树不宜种于河谷底部,特别是那种比较封闭 的河谷更是如此。
3、形成过程与剖面形态
Hale Waihona Puke 有冻土草丘的暗色草毡层,腐殖 质潴育层O-Ah-AhBg-Cg-R剖面 构型的土壤。 土体上部进行着草毡泥炭状的腐殖 质累积过程,下部进行着滞水冻融 氧化还原交替的潴育化过程,底部 则是流水下渗,冻融交替母岩风化 过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成土作用 明显比高山草甸土增强。 剖面过渡明显,颜色由黑棕色—暗 棕色—黄棕色,由草根腐殖质层— 潴育层—母质层。
3、形成过程与剖面形态
形成过程特点在较湿凉的气候下, 草甸植物的残体因分解缓慢而大 量聚积,并与草甸植物的活体交 织成密实的草皮层,生草化过程 突出。 土层较薄,土体构型为H-Ah-C-R 或H-Ah-BC-R H层:表层为小于10cm的草皮层 Ah层:腐殖质层因气温增高发育 良好,厚度40cm左右 BC层:屑粒状结构,常见岩石风 化碎屑。
类型一:高山寒漠土
土壤发育微弱,剖 面分化不明显,看不 出A(h)与C层的差 异。因冻融作用土表 有微度向上突起的冻 融结壳,剖面中夹有 泥团和融冻剥裂,通 体为粗骨质,受冰冻 影响,形成微量片状 结构。
返回
类型二:山地草甸性土壤
主要分布在高山寒漠土以下,山地森林土壤带之上 (一)高山草甸土:是高原亚寒带蒿草草甸植被下形成的土壤
山地土壤的特点
二、山地土壤侵蚀与土壤的薄层性
由于山体的地形皆有一定的坡度,土壤侵蚀是绝对的,只是 侵蚀量的大小与强度问题。侵蚀强度与植被覆盖度有密切关系, 特别是植物的根系的网络作用对土壤保护更为重要。植被一但遭 到破环,土壤失去保护层,土壤侵蚀必然加剧。 一般侵蚀分为流水侵蚀、重力侵蚀、融冻的块体移动三种类 型,以流水侵蚀比较普遍。如果侵蚀量与土壤母岩的风化速度相 近则称允许侵蚀量,也称天然侵蚀量或地质侵蚀量;如果由于人 为的垦殖等对天然植被的破坏而加大土壤的天然侵蚀量则称为加 速侵蚀量。当前来说,山地土壤很少不是属于加速侵蚀的范畴。 由于天然侵蚀和人为的加速侵蚀,所以山地土壤往往具有 薄层性、粗骨性,甚至造成石质土一般多为A-C层型,或为A-(B) -C型。所以粗骨性土、薄层土往在占绝大比重。
类型二:山地草甸性土壤 4、基本理化性质 机械组成:一般均已淋洗脱钙;土壤粘粒仅5%~10%, 故又呈现高山土壤的粗骨性。 有机质与养分:高山草甸士因高寒而腐殖化较弱,腐殖层 较薄,以胡敏酸为主。 pH值与盐基饱和度: pH6~7.0呈中性反应,盐基饱和 度较高。 粘土矿物:风化度低,粘土矿物仍以水云母为主,少高岭 石和蛭石,且剖面上部土壤矿物晶形较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