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古诗原文解释赏析

合集下载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原文、赏析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原文、赏析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出自唐代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 / 赋得暮雨送李曹》原文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

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散文仅存一篇。

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创作背景: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李胄,一作李曹,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与韦应物的关系,似已无考;从此诗看,想必两人的交谊颇深。

诗中的“楚江”、“建业”,是送别之地。

长江自三峡以下至濡须口(在今安徽省境内),古属楚地,所以叫楚江。

建业,原名秣陵,三国时吴主孙权迁都于此,改称建业,旧城在今南京市南。

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

虽是微雨,却下得密,以致船帆涨饱了,鸟飞缓慢了。

首联写送别之地,扣紧“雨”、“暮”主题。

二、三两联渲染迷?暗淡景色;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地极为开阔,极为邈远。

末联写离愁无限,潸然泪下。

全诗一脉贯通,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

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

“暮钟时”,即傍晚时分,当时佛寺中早晚都以钟鼓报时,所谓“暮鼓晨钟”。

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这就暗切了题中的“送”字。

“微雨里”的“里”字,既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

这样,后面的帆重、鸟迟这类现象始可出现。

这一联,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为二、三联画面的出现,涂上一层灰暗的底色。

下面诗人继续描摹江上景色:“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

虽是写景,但“迟”、“重”二字用意精深。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古诗原文解释赏析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古诗原文解释赏析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古诗原文解释赏析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古诗原文赏析及翻译注释赋得暮雨送李曹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诗文解释】长江笼罩在细雨中,正是建业寺晚钟敲响的时候。

江水茫茫,船在雨中行进得很吃力,天色昏暗,鸟儿也飞得很慢。

海门遥远,无法看到,岸边的树,远远望去,带着水汽。

怀着无限情意为你送行,泪水像雨丝一样沾湿衣襟。

译文1:长江上笼罩着霏霏细雨,建业城的暮钟声回荡天际。

船帆沾湿后沉沉的变的显重了,慢慢行走,归鸟途中缓缓低飞。

天边的海门隐没了影迹,江岸的远树湿润了芳枝。

此时相送别情无限,泪已沾襟雨又如丝。

译文2:楚地的江面上,细雨蒙蒙。

建业古城响起了声声晚钟。

江面上,被雨淋湿的船帆显得很沉重。

暮色昏冥,鸟儿在雨中飞不快,显得非常缓慢。

长江的入海口在很遥远幽深的东方,无法望见。

远处江边的树木林淋着暮雨,水气弥漫。

看着朋友缓缓远去的帆影,我情意绵绵悠长。

流下的眼泪和秋雨的雨丝交织在一起,更加另令人感伤。

【词语解释】楚江:指长江。

建业:指今江苏省南京市。

重:景象深刻。

冥冥:高远,深远。

海门:长江入海处。

滋:润泽。

赋得:分题赋诗,分到的什么题目,称为“赋得”。

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

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

漠漠:水气迷茫的样子。

冥冥:天色昏暗的样子。

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

浦:近岸的水面。

沾襟:打湿衣襟。

此处为双关语,兼指雨、泪。

散丝:指细雨,这里喻流泪。

含滋:湿润,带着水汽。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①漠漠:形容微雨无风,水气密布。

②冥冥:形容雨天傍晚暮色苍茫的样子。

五言律诗《赋得暮雨送李胄》是一首送别诗。

这两句是说,江上微雨,船帆因为被雨打湿增加了重量;鸟儿飞远了,但飞得很慢,似在依依不舍。

“漠漠”衬出微雨无风,“冥冥”写出暮色苍茫。

“重”、“迟”二字都指雨,但用意精深,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绪和沉重心情,写得含蓄深沉。

《赋得暮雨送李曹》注解+赏析+译文_唐诗三百首_格言网

《赋得暮雨送李曹》注解+赏析+译文_唐诗三百首_格言网

《赋得暮雨送李曹》注解+赏析+译文_唐诗三百首_格言网作者: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①赋得:分题赋诗,分到的什么题目,称为“赋得”。

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

②楚江:指长江。

建业:今江苏南京。

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

③建业:今江苏南京。

④漠漠:水气迷茫的样子。

⑤冥冥:天色昏暗的样子。

⑦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

⑧浦:近岸的水面。

⑨沾襟:打湿衣襟。

此处为双关语,兼指雨、泪。

⑩散丝:指细雨,这里喻流泪。

赏析这是一首雨中送别友人远行的诗,全诗紧扣暮雨,描写暮雨中的景象,手法妙绝,读后如见一幅薄暮烟雨送客图。

近处船帆沾雨沉重,小鸟难飞。

远处天色昏冥望不见海门,浦树含烟。

描写景物,动静结合,近景与远景互相映衬。

末联用一“比”字,将别泪和雨丝融成一体,离别之情与暮雨之景相比拟,恰到好处。

作者分题赋诗,能够做到不流于斧凿,写景抒情皆是信手拈来,佳句天成,足见其大家风范.这是一首送别诗。

李曹,一作李胄,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与韦应物的关系,似已无考;从此诗看,想必两人的交谊颇深。

诗中的“楚江”、“建业”,是送别之地。

长江自三峡以下至濡须口(在今安徽省境内),古属楚地,所以叫楚江。

建业,原名秣陵,三国时吴主孙权迁都于此,改称建业,旧城在今南京市南。

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

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

“暮钟时”,即傍晚时分,当时佛寺中早晚都以钟鼓报时,所谓“暮鼓晨钟”。

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这就暗切了题中的“送”字。

“微雨里”的“里”字,既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

这样,后面的帆重、鸟迟这类现象始可出现。

这一联,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为二、三联画面的出现,涂上一层灰暗的底色。

《赋得暮雨送李曹》诗词赏析

《赋得暮雨送李曹》诗词赏析

《赋得暮雨送李曹》诗词赏析赋得暮雨送李曹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韦应物诗鉴赏这是一首送别诗。

李曹,一作李胄,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与韦应物的关系,现已难考;从此诗看,想必两人的交谊很深。

诗中的“楚江”、“建业”,是送别之地。

长江自三峡以下至濡须口(在今安徽省境内),古属楚地,所以叫楚江。

建业,原名秣陵,三国时吴主孙权迁都于此,改称建业,旧城在今南京市南。

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

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

“暮钟时”,即傍晚时分,当时佛寺中早晚都以钟鼓报时,所谓“暮鼓晨钟”。

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这就暗切了题中的“送”字。

“微雨里”的“里”字,既写出了雨丝缠绵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

这两句,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为二、三联画面的出现,抹上一层灰暗的底色。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这四句继续写江上景色。

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

虽是写景,但“迟”、“重”二字用意精深。

下面的“深”和“远”又着意渲染了一种迷离暗淡的景色。

四句诗,构成一幅富有情味的画面。

一切无不笼罩在烟雨薄暮之中,无不染上离愁别绪。

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

诗人总是选取对自己有独特感受的景物入诗。

在这首诗里,那冥冥暮色,霏霏烟雨,固然是诗人着力渲染的,以求与自己沉重的心境相吻合,就是那些用来衬托暮雨的景物,也无不寄寓着诗人的匠心,挂牵着诗人的情思。

海门是长江的入海口。

南京临江不临海,离海门有遥遥之距,海门“不见”,自不待言,何故以此入诗?这里并非实指,而是暗示李曹的东去,就视觉范围而言,即指东边很远的江面,那里似有孤舟漂泊,所以诗人极目远望,神萦魂牵。

《赋得暮雨送李胄》原诗和赏析

《赋得暮雨送李胄》原诗和赏析

《赋得暮雨送李胄》原诗和赏析《赋得暮雨送李胄》原诗和赏析【诗句】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出处】唐·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意思】浩渺的江面上,帆湿船重。

苍茫的天空中,云浓鸟迟。

暮雨霏霏时,友人即将乘船远去了。

诗句写出这一时刻的依依离情。

“重”极言船行缓慢状。

“迟”极言鸟飞迟滞貌。

两字煞是凝练传神,意味悠远。

其实,帆本无意,鸟亦无情,诗人把船和鸟都写得含情脉脉,是以景写情,旨在抒发友人间深挚厚重的离别情。

“漠漠”、“冥冥”两两重叠,不仅实写天高远江迷朦,而且重在衬托出诗人那种孤清茫然的心境。

两句诗语言简括含蓄凝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可谓难觅的佳句。

注:漠漠,水气弥漫。

冥冥,天空高远之处。

【全诗】《赋得暮雨送李胄》.[唐].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①赋得:凡是指定、限定题目作诗,照例在诗题前加“赋得”二字,以表示是命题赋诗。

这首诗题“暮雨”,故称“赋得暮雨”。

②沾襟:指流泪。

散丝:雨丝。

晋代张协《杂诗》有“密雨如散丝”句。

【全诗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此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笔,重在写景。

首联点“雨” 和“暮”字,写江边送别之情景。

“微雨”“暮钟”,渲染了环境的空寂阴暗,衬托了诗人别离心情的沉重。

颔、颈二联,继而描绘江上景色:三、四句“漠漠”“冥冥”两叠字,写烟雨弥漫,写暮色浓重,恰到好处;“迟”“重”二字,亦用意精深。

这里不写离舟,却写“帆来”,别有用意。

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是写离帆,言行人远去,表达了依恋不舍之情。

而此写来帆,则暗示离帆远去不见,诗人仍淹留不归,亦见其依恋不舍也;同时又以关注来帆为衬托,更增对去帆之遥念,其表达离情别绪,则更含蓄深沉。

五、六句“深”“远” 二字,形容“海门”“浦树”,着意渲染了一种迷蒙黯淡的景色。

此二联写动静之状态,相对之变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以上三联,连用微雨、暮钟、重帆、迟鸟、海门、浦树等意象,组合成一幅邈远空阔、迷蒙黯淡的画面,更渲染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凄凉怅惘,表达了对友人恋恋不舍的.感情。

韦应物诗词:《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诗词:《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诗词:《赋得暮雨送李曹》
赋得暮雨送李曹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赋得暮雨送李曹诗画欣赏
【诗文解释】
长江笼罩在细雨中,正是建业寺晚钟敲响的时候。

江水茫茫,船在雨中行进得很吃力,天色昏暗,鸟儿也飞得很慢。

海门遥远,无法看到,岸边的树,远远望去,带着水汽。

怀着无限情意为你送行,泪水像雨丝一样沾湿衣襟。

【词语解释】
楚江:指长江。

建业:指今江苏省南京市。

重:景象深刻。

冥冥:高远,深远。

海门:长江入海处。

滋:润泽。

【诗文赏析】
诗人伫立在暮雨中为友人送行,暮雨纷纷好像也饱含着情谊,友人要到遥远的地方,不免惜别难舍。

泪水与雨丝同时落下,情与景也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全篇紧扣暮雨二字,以疏淡有致的笔墨,绘出一幅动静相生、富有情味的江上烟雨图,表现诗人对自然景物细致的观察和精微的刻画。

全诗自然形象,朴实深远,前后呼应,浑然天成。

《赋得暮雨送李曹》韦应物唐诗鉴赏

《赋得暮雨送李曹》韦应物唐诗鉴赏

《赋得暮雨送李曹》韦应物唐诗鉴赏《赋得暮雨送李曹》韦应物唐诗鉴赏《赋得暮雨送李胄》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赋得暮雨送李曹》韦应物唐诗鉴赏,欢迎大家阅读!【原文】赋得暮雨送李胄⑴楚江微雨里⑵,建业暮钟时⑶。

漠漠帆来重⑷,冥冥鸟去迟⑸。

海门深不见⑹,浦树远含滋⑺。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⑻。

【注释】⑴赋得:分题赋诗,分到的什么题目,称为“赋得”。

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

李胄,一作李曹,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与韦应物的关系,似已无考。

从此诗看,想必两人的交谊颇深。

⑵楚江:指长江,因长江自三峡以下至濡须口,皆为古代楚国境。

⑶建业:今江苏南京。

战国时亦楚地,与楚江为互文。

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

⑷漠漠:水气迷茫的样子。

⑸冥冥:天色昏暗的样子。

⑹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

⑺浦:近岸的水面。

含滋:湿润,带着水汽。

滋,润泽。

⑻沾襟:打湿衣襟。

此处为双关语,兼指雨、泪。

散丝:指细雨,这里喻流泪。

晋张协《杂诗》:“密雨如散丝。

”【白话译文】楚江笼罩在细细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钟之时。

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

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

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限,沾襟泪水象江面的雨丝。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

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

“暮钟时”,即傍晚时分,当时佛寺中早晚都以钟鼓报时,所谓“暮鼓晨钟”。

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这就暗切了题中的“送”字。

“微雨里”的“里”字,既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

这样,后面的帆重、鸟迟这类现象始可出现。

这一联,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为二、三联画面的出现,涂上一层灰暗的底色。

赋得暮雨送李曹的原文及译文

赋得暮雨送李曹的原文及译文

赋得暮雨送李曹的原文及译文
赋得暮雨送李曹的原文及译文
赋得暮雨送李曹韦应物唐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
①楚江:指长江。

②建业:指今江苏省南京市。

③重:景象深刻。

④冥冥:高远,深远。

⑤海门:长江入海处。

⑥滋:润泽。

【译文】:
长江笼罩在细雨中,正是建业寺晚钟敲响的时候。

江水茫茫,船在雨中行进得很吃力,天色昏暗,鸟儿也飞得很慢。

海门遥远,无法看到,岸边的树,远远望去,带着水汽。

怀着无限情意为你送行,泪水像雨丝一样沾湿衣襟。

【赏析】:
诗人伫立在暮雨中为友人送行,暮雨纷纷好像也饱含着情谊,友人要到遥远的地方,不免惜别难舍。

泪水与雨丝同时落下,情与景也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全篇紧扣暮雨二字,以疏淡有致的笔墨,绘出一幅动静相生、富有情味的'江上烟雨图,表现诗人对自然景物细致的观察和精微的刻画。

全诗自然形象,朴实深远,前后呼应,浑然天成。

《赋得暮雨送李胄》原文和赏析

《赋得暮雨送李胄》原文和赏析

《赋得暮雨送李胄》原文和赏析
《赋得暮雨送李胄》原文和赏析
【诗句】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出处】唐·韦应物《赋得暮送李胄》
【意思】在冥冥日暮时,霏霏烟雨中,诗人送别友人,离情绵绵,不禁潸然泪下,泪水与雨水交融在一起沾湿了衣襟。

作者用直抒胸臆的诗句,把送别友人的难舍难分的深情,表达得自然真切,浓烈深沉。

泪散而化为丝,奇绝。

“丝”其实是“思” 的谐音,言两行热泪化而为一腔情思。

【全诗】
《赋得暮雨送李胄》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全诗赏析】
颈联仍紧承首联,隐含伤别。

海门遥远,不能望见。

海门,是李曹的去处,在今长江入海口北岸。

长江两岸的'树木饱含水气,似理解送别人的心情,也被感化了。

因“暮” 而“不见”,因“雨” 而“含滋”。

诗人艺术感觉敏锐,通过细致的描写,给人暮雨如在眼前之感,又让人观赏了烟雨归舟的画卷。

结联即景取材,直抒胸臆,喷涌而出离愁别绪。

经过前六句诗文的铺写和渲染,诗人置身于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等景物构织的画面中,这沉滞迷茫的自然景色与诗人黯然伤别的情绪相交织,诗人再也不能自已,禁不住潸然而泪下。

“比” 字自然地将别泪和雨丝交融在一起,既增强了别情的形象性,又加深了景物的感情色彩。

“散丝” 又照应了文首的“微雨”。

【《赋得暮雨送李胄》原文和赏析】。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诗文赏析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诗文赏析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诗文赏析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诗文赏析引导语: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

全诗如下:赋得暮雨送李曹朝代:唐代‖ 作者: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译文楚江笼罩在细细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钟之时。

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

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

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限,沾襟泪水象江面的雨丝。

注释1.楚江:长江三峡以下至濡须口一段,古属楚国,称楚江。

2.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

3.建业:今南京市。

4.散丝:细雨,这里喻指流泪。

5.浦树:水边的树。

6.含滋:湿润,带着水汽。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李胄,一作李曹,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与韦应物的关系,似已无考;从此诗看,想必两人的交谊颇深。

诗中的“楚江”、“建业”,是送别之地。

长江自三峡以下至濡须口(在今安徽省境内),古属楚地,所以叫楚江。

建业,原名秣陵,三国时吴主孙权迁都于此,改称建业,旧城在今南京市南。

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

虽是微雨,却下得密,以致船帆涨饱了,鸟飞缓慢了。

首联写送别之地,扣紧“雨”、“暮”主题。

二、三两联渲染迷?暗淡景色;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地极为开阔,极为邈远。

末联写离愁无限,潸然泪下。

全诗一脉贯通,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

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

“暮钟时”,即傍晚时分,当时佛寺中早晚都以钟鼓报时,所谓“暮鼓晨钟”。

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这就暗切了题中的“送”字。

“微雨里”的“里”字,既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

这样,后面的帆重、鸟迟这类现象始可出现。

这一联,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为二、三联画面的出现,涂上一层灰暗的底色。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①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县。

浦树:水边的树。

②散丝:雨丝。

(1)全诗描写了暮雨中的哪些景物?(2分)(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从哪句话看出来的?(4分)3.请简要分析首联的作用。

(5分)4.本诗的颔联与颈联写景富有特色,请加以分析。

(6分)5.思考这首诗是如何表现“送”的?6)本诗四联都关涉雨境,请就此对颔联和颈联加以分析。

(4分)7)本诗的尾联是如何抒发送别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3分)【参考答案】:(1)、楚江,帆,鸟,海门,浦树(2)抒发了依依不舍的离愁别绪。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3.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

(1分)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这就暗切了题中的“送”字。

(1分)“微雨里”的“里”字,既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

(1分)这一联,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为二、三联画面的出现,涂上一层灰暗的底色。

(2分)4.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

虽是写景,但“迟”、“重”二字用意精深。

下面的“深”和“远”又着意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

四句诗,形成了一幅富有情意的画面。

(2分)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海门、浦树为静,但海门似有波涛奔流,浦树可见水雾缭绕,这又显出相对的动来。

(2分)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显其广阔;海门深,浦树远,显其邃邈。

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而且无不笼罩在烟雨薄暮之中,无不染上离愁别绪。

(2分)(本题注意三个点:一是景情关系;二是动静结合手法;三是表达效果)5、诗题里的“送”字透露了全诗所写之事件。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原文及赏析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原文及赏析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原文及赏析在这首诗里,那冥冥暮色,霏霏烟雨,固然是诗人着力渲染的,以求与自己沉重的心境相吻合,就是那些用来衬托暮雨的景物,也无不寄寓着诗人的匠心,挂牵着诗人的情思。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赋得暮雨送李胄 / 赋得暮雨送李曹唐代: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译文楚江笼罩在细细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钟之时。

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

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

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限,沾襟泪水像江面的雨丝。

注释楚江:长江三峡以下至濡须口一段,古属楚国,称楚江。

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

建业:今南京市。

散丝:细雨,这里喻指流泪。

浦树:水边的树。

含滋:湿润,带着水汽。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李胄,一作李曹,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与韦应物的关系,似已无考;从此诗看,想必两人的交谊颇深。

诗中的“楚江”、“建业”,是送别之地。

长江自三峡以下至濡须口(在今安徽省境内),古属楚地,所以叫楚江。

建业,原名秣陵,三国时吴主孙权迁都于此,改称建业,旧城在今南京市南。

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

虽是微雨,却下得密,以致船帆涨饱了,鸟飞缓慢了。

首联写送别之地,扣紧“雨”、“暮”主题。

二、三两联渲染迷?暗淡景色;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地极为开阔,极为邈远。

末联写离愁无限,潸然泪下。

全诗一脉贯通,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

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

“暮钟时”,即傍晚时分,当时佛寺中早晚都以钟鼓报时,所谓“暮鼓晨钟”。

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这就暗切了题中的“送”字。

“微雨里”的“里”字,既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

《赋得暮雨送李胄》原文及译文

《赋得暮雨送李胄》原文及译文

《赋得暮雨送李胄》原文及译文《赋得暮雨送李胄》原文及译文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

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赋得暮雨送李胄》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赋得暮雨送李胄》原文:韦应物〔唐代〕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赋得暮雨送李胄》译文:楚江笼罩在蒙蒙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时之钟。

江面水汽迷蒙帆影重重,天色昏暗鸟儿缓缓归去。

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

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限,沾襟泪水像江面的雨丝。

《赋得暮雨送李胄》赏析:李胄,一作李曹,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与韦应物的关系,似已无考;从此诗看,想必两人的交谊颇深。

诗中的“楚江”、“建业”,是送别之地。

长江自三峡以下至濡须口(在今安徽省境内),古属楚地,所以叫楚江。

建业,原名秣陵,三国时吴主孙权迁都于此,改称建业,旧城在今南京市南。

这是一首送别诗。

首联写送别之地,扣紧“雨”、“暮”主题。

二、三两联渲染迷离暗淡景色;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地极为开阔,极为邈远。

末联写离愁无限,潸然泪下。

全诗一脉贯通,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

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

“暮钟时”,即傍晚时分,当时佛寺中早晚都以钟鼓报时,所谓“暮鼓晨钟”。

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这就暗切了题中的“送”字。

“微雨里”的“里”字,既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

这样,后面的帆重、鸟迟这类现象始可出现。

这一联,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为二、三联画面的出现,涂上一层灰暗的底色。

下面诗人继续描摹江上景色:“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赋得暮雨送李胄》古诗原文及赏析

《赋得暮雨送李胄》古诗原文及赏析

《赋得暮雨送李胄》古诗原文及赏析【诗句】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出处】唐·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意思】暮雨湿*帆,帆如负重。

船在*雨密布的长*上自远而来,行动何其缓慢。

鸟儿飞入昏暗的雨空中,羽湿振翅难,所以虽已腾天,犹似迟迟滞挂长空。

举目远望,海门邃邈难见,浦树水雾缭绕,若隐若现。

“海门深”与“浦树远”彼此衬托,更见长*水无限悠远。

诗人笔下的整个画面,无不笼罩在薄暮*雨之中,无不染上别绪离情。

叠字的运用则更有利这种情感的抒发。

注:海门,地名,长*入海处。

【全诗】《赋得暮雨送李胄》.[唐].韦应物.楚*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①李曹:一作李胄,又作李渭,其人事不可考。

从此诗看,二人交谊颇深。

②楚*:自三峡至濡须口(裕溪河入长*处,即今芜湖市裕溪口)一段,称为楚*。

③建业:为吴主孙权之都城,旧址在今南京。

④海门:长*之入海处,今属海门市境。

⑤散丝:出自晋张协《杂诗》“密雨如散丝”之句。

【全诗赏析】此诗的特点是突出了雨中送别,全诗紧扣住诗题中的“暮雨”二字布景抒情。

首联以“楚*微雨”渲染出凄恻的送别气氛,接着以“漠漠”、“冥冥”刻画雨中景物,写出了离人眼中的*天图景:“帆来重”昭示离人心情的沉重;“鸟去迟”暗喻友人之不忍离去,这两句景中寓情,尤为世人所称颂。

结尾处诗人又将满天暮雨化作离别时泪雨如丝,使人顿觉离情无限、绵绵不断。

全诗句句写雨,而又句句含情;景语情语,浑然一体,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进一步写出送友的离情别绪。

“海门”是长*的入海处,而南京面临长*而不临海,离海门有遥遥之距,哪能望得见呢?此句暗含朋友李曹已东去远走,只剩下波涛奔流,难再觅踪迹,只见*岸远处的树木水雾缭绕,一片郁郁沉湿,正与李白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天际流”同一神理。

这“深不见”、“远含滋”仅仅是实景吗?不,那也是诗人和朋友分别的怅惘凄恻情感的移植,目中物,眼中景,随心境而迁动,而深沉。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作者】:韦应物(约737-792)早年当过唐玄宗的侍卫,"身为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他这番自述,不禁使人联想起在锦衣玉食绿酒红灯中长大的高干子弟,总是无法无天,连地方官也惹不起的。

奇怪的是,他却在玩乐够了之后,忽而发愤读书,下决心脱胎换骨。

后来他做过几任县令和刺史,曾经严惩不法军吏,又常感到无力拯救百姓而自愧,写下了"邑有泳流亡愧俸钱"这样的名句,终于在文学史上奠定了自己无可争辩的地位。

他的诗卓然名家,"高雅闲谈,自成一家之体",世以"王孟韦柳"并称,都继承陶渊明而各有特色。

他的词不多,仅《三台》和《调笑》共四首。

"胡马"一阕,极写边塞的荒凉,全无一字写人,却深切地体现了征人远戍的孤独和烦忧,选唐五代词没有不选这一首的。

【注释】:楚江:长江三峡以下至濡须口一段,古属楚国,称楚江。

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县。

【简析】:这首诗的特点是在暮雨中送行,将别泪和雨丝联系起来,别具一格。

赋得暮雨送李曹-古诗-赏析

赋得暮雨送李曹-古诗-赏析

赋得暮雨送李曹-古诗-赏析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①赋得:分题赋诗,分到的什么题目,称为“赋得”。

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

②楚江:指长江。

建业:今江苏南京。

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

③建业:今江苏南京。

④漠漠:水气迷茫的样子。

⑤冥冥:天色昏暗的样子。

⑦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

⑧浦:近岸的水面。

⑨沾襟:打湿衣襟。

此处为双关语,兼指雨、泪。

⑩散丝:指细雨,这里喻流泪。

赏析这是一首雨中送别友人远行的诗,全诗紧扣暮雨,描写暮雨中的景象,手法妙绝,读后如见一幅薄暮烟雨送客图。

近处船帆沾雨沉重,小鸟难飞。

远处天色昏冥望不见海门,浦树含烟。

描写景物,动静结合,近景与远景互相映衬。

末联用一“比”字,将别泪和雨丝融成一体,离别之情与暮雨之景相比拟,恰到好处。

作者分题赋诗,能够做到不流于斧凿,写景抒情皆是信手拈来,佳句天成,足见其大家风范.这是一首送别诗。

李曹,一作李胄,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与韦应物的关系,似已无考;从此诗看,想必两人的交谊颇深。

诗中的“楚江”、“建业”,是送别之地。

长江自三峡以下至濡须口(在今安徽省境内),古属楚地,所以叫楚江。

建业,原名秣陵,三国时吴主孙权迁都于此,改称建业,旧城在今南京市南。

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

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

“暮钟时”,即傍晚时分,当时佛寺中早晚都以钟鼓报时,所谓“暮鼓晨钟”。

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这就暗切了题中的“送”字。

“微雨里”的“里”字,既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

这样,后面的帆重、鸟迟这类现象始可出现。

这一联,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为二、三联画面的出现,涂上一层灰暗的底色。

下面诗人继续描摹江上景色:“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全诗鉴赏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全诗鉴赏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全诗鉴赏 翻译: 长江上笼罩着霏霏细雨, 建业城的暮钟声回荡天际。

船帆沾湿后沉沉的变的 显重了,慢慢行走,归鸟途中缓缓低飞。

天边的海门隐没了影迹,江岸的远树湿 润了芳枝。

此时相送别情无限,泪已沾襟雨又如丝。

这是一首雨中送别友人远行的诗,全诗紧扣暮雨,描写暮雨中的景象,手法 妙绝,读后如见一幅薄暮烟雨送客图。

近处船帆沾雨沉重,小鸟难飞。

远处天色 昏冥望不见海门,浦树含烟。

描写景物,动静结合,近景与远景互相映衬。

末联 用一“比”字, 将别泪和雨丝融成一体, 离别之情与暮雨之景相比拟, 恰到好处。

作者分题赋诗,能够做到不流于斧凿,写景抒情皆是信手拈来,佳句天成,足见 其大家风范. 这是一首送别诗。

李曹,一作李胄,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与韦应 物的关系,似已无考;从此诗看,想必两人的交谊颇深。

诗中的“楚江”、“建 业”,是送别之地。

长江自三峡以下至濡须口(在今安徽省境内),古属楚地, 所以叫楚江。

建业,原名秣陵,三国时吴主孙权迁都于此,改称建业,旧城在今 南京市南。

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

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 题中的“暮雨”二字。

“暮钟时”, 即傍晚时分, 当时佛寺中早晚都以钟鼓报时, 所谓“暮鼓晨钟”。

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这就暗切了题中的 “送”字。

“微雨里”的“里”字,既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 笼罩的压抑场面。

这样,后面的帆重、鸟迟这类现象始可出现。

这一联,淡淡几 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为二、三联画面的出现,涂上 一层灰暗的底色。

下面诗人继续描摹江上景色:“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 树远含滋。

” 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

虽是写景,但“迟”、“重” 二字用意精深。

下面的“深”和“远”又着意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诗文赏析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诗文赏析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诗文赏析引导语: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

全诗如下:赋得暮雨送李曹朝代:唐代‖作者: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译文楚江笼罩在细细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钟之时。

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

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

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限,沾襟泪水象江面的雨丝。

注释1.楚江:长江三峡以下至濡须口一段,古属楚国,称楚江。

2.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

3.建业:今南京市。

4.散丝:细雨,这里喻指流泪。

5.浦树:水边的树。

6.含滋:湿润,带着水汽。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李胄,一作李曹,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与韦应物的关系,似已无考;从此诗看,想必两人的交谊颇深。

诗中的“楚江”、“建业”,是送别之地。

长江自三峡以下至濡须口(在今安徽省境内),古属楚地,所以叫楚江。

建业,原名秣陵,三国时吴主孙权迁都于此,改称建业,旧城在今南京市南。

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

虽是微雨,却下得密,以致船帆涨饱了,鸟飞缓慢了。

首联写送别之地,扣紧“雨”、“暮”主题。

二、三两联渲染迷?暗淡景色;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地极为开阔,极为邈远。

末联写离愁无限,潸然泪下。

全诗一脉贯通,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

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

“暮钟时”,即傍晚时分,当时佛寺中早晚都以钟鼓报时,所谓“暮鼓晨钟”。

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这就暗切了题中的“送”字。

“微雨里”的“里”字,既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

这样,后面的帆重、鸟迟这类现象始可出现。

这一联,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为二、三联画面的出现,涂上一层灰暗的底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漠漠帆来重,
冥冥鸟去迟”古诗原文解释赏析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古诗原文赏析及翻译注释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诗文解释】
长江笼罩在细雨中,正是建业寺晚钟敲响的时候。

江水茫茫,船在雨中行进得很吃力,天色昏暗,鸟儿也飞得很慢。

海门遥远,无法看到,岸边的树,远远望去,带着水汽。

怀着无限情意为你送行,泪水像雨丝一样沾湿衣襟。

译文1:
长江上笼罩着霏霏细雨,建业城的暮钟声回荡天际。

船帆沾湿后沉沉的变的显重了,慢慢行走,归鸟途中缓缓低飞。

天边的海门隐没了影迹,江岸的远树湿润了芳枝。

此时相送别情无限,泪已沾襟雨又如丝。

译文2:
楚地的江面上,细雨蒙蒙。

建业古城响起了声声晚钟。

江面上,被雨淋湿的船帆显得很沉重。

暮色昏冥,鸟儿在雨中飞不快,显得非常缓慢。

长江的入海口在很遥远幽深的东方,无法望见。

远处江边的树木林淋着暮雨,水气弥漫。

看着朋友缓缓远去的帆影,我情意绵绵悠长。

流下的眼泪和秋雨的雨丝交织在一起,更加另令人感伤。

【词语解释】
楚江:指长江。

建业:指今江苏省南京市。

重:景象深刻。

冥冥:高远,深远。

海门:长江入海处。

滋:润泽。

赋得:分题赋诗,分到的什么题目,称为“赋得”。

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

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

漠漠:水气迷茫的样子。

冥冥:天色昏暗的样子。

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

浦:近岸的水面。

沾襟:打湿衣襟。

此处为双关语,兼指雨、泪。

散丝:指细雨,这里喻流泪。

含滋:湿润,带着水汽。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①漠漠:形容微雨无风,水气密布。

②冥冥:形容雨天傍晚暮色苍茫的样子。

五言律诗《赋得暮雨送李胄》是一首送别诗。

这两句是说,江上微雨,船帆因为被雨打湿增加了重量;鸟儿飞远了,但飞得很慢,似在依依不舍。

“漠漠”衬出微雨无风,“冥冥”写出暮色苍茫。

“重”、“迟”二字都指雨,但用意精深,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绪和沉重心情,写得含蓄深沉。

宋人陈师道对这两句诗非常赞赏,他说:“余每读苏州(韦应物)…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之语,未尝不茫然而思,喟然长叹。

嗟乎,此余晚泊江西十年前梦耳。

”并且让人“图苏州之句于壁,使余隐几静时,神游八极之表耳。

”(见《后湖集》)【赏析】
诗人伫立在暮雨中为友人送行,暮雨纷纷好像也饱含着情谊,友人要到遥远的地方,不免惜别难舍。

泪水与雨丝同时落下,情与景也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全篇紧扣暮雨二字,以疏淡有致的笔墨,绘出
一幅动静相生、富有情味的江上烟雨图,表现诗人对自然景物细致的观察和精微的刻画。

全诗自然形象,朴实深远,前后呼应,浑然天成。

这是一首送别诗。

李曹,一作李胄,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与韦应物的关系,似已无考;从此诗看,想必两人的交谊颇深。

诗中的“楚江”、“建业”,是送别之地。

长江自三峡以下至濡须口(在今安徽省境内),古属楚地,所以叫楚江。

建业,原名秣陵,三国时吴主孙权迁都于此,改称建业,旧城在今南京市南。

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

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

“暮钟时”,即傍晚时分,当时佛寺中早晚都以钟鼓报时,所谓“暮鼓晨钟”。

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这就暗切了题中的“送”字。

“微雨里”的“里”字,既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

这样,后面的帆重、鸟迟这类现象始可出现。

这一联,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为二、三联画面的出现,涂上一层灰暗的底色。

下面诗人继续描摹江上景色:“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

虽是写景,但“迟”、“重”二字用意精深。

下面的“深”和“远”又着意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

四句诗,形成了一幅富有情意的画面。

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
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海门、浦树为静,但海门似有波涛奔流,浦树可见水雾缭绕,这又显出相对的动来。

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显其广阔;海门深,浦树远,显其邃邈。

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而且无不笼罩在烟雨薄暮之中,无不染上离愁别绪。

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

诗人总是选取对自己有独特感受的景物入诗。

在这首诗里,那冥冥暮色,霏霏烟雨,固然是诗人着力渲染的,以求与自己沉重的心境相吻合,就是那些用来衬托暮雨的景物,也无不寄寓着诗人的匠心,挂牵着诗人的情思。

海门是长江的入海处。

南京临江不临海,离海门有遥遥之距,海门“不见”,自不待言,何故以此入诗?此处并非实指,而是暗示李曹的东去,就视觉范围而言,即指东边很远的江面,那里似有孤舟漂泊,所以诗人极目而视,神萦魂牵。

然而人去帆远,暮色苍苍,目不能及;但见江岸之树,栖身于雨幕之中,不乏空寂之意。

无疑这海门、浦树蕴含着诗人怅惘凄戚的感情。

诗中不写离舟而写来帆,也自有一番用意。

李白的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是以离帆入诗的,写出了行人远去的过程,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感情。

此诗只写来帆,则暗示离舟已从视线中消失,而诗人仍久留不归,同时又以来帆的形象来衬托去帆的形象,而对来帆的关注,也就是对去帆的遥念。

其间的离情别绪似更含蓄深沉。

而那羽湿行迟的去鸟,不也是远去行人的写照吗?
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连同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形成了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

置身其间的诗人,
情动于衷,不能自已。

猛然,那令人肠断的钟声传入耳鼓,撞击心弦。

此时,诗人再也抑止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禁潸然泪下,离愁别绪喷涌而出:“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随着情感的迸发,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又在结句用一个“比”字,把别泪和散丝交融在一起。

“散丝”,即雨丝,晋张协《杂诗》有“密雨如散丝”句。

这一结,使得情和景“妙合无垠”,“互藏其宅”(王夫之《薑斋诗话》),既增强了情的形象性,又进一步加深了景的感情然彩。

从结构上说,以“微雨”起,用“散丝”结,前后呼应;全诗四联,一脉贯通,浑然一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