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案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案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1课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分析,认识到经济基础和上身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
2.时空观念:通过了解各两宋时期经济的发展变化的时代背景,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3.史料实证:通过展示及读取文物图片等资料信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
4.历史解释:通过对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新变化的描述,培养学生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新变化,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城市商业繁荣和经济重心南移【教学难点】社会的变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
第一步:导入新课[引入]宋学者沈括通过研读唐诗注意到,唐朝人写过不少“富贵诗”,描写当时的“奉养器服之盛”,即奢华生活。
在沈括看来,这些描写“乃贫眼所惊耳.....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意思就是没见过世面,不值一提。
沈括的话间接反映出宋人的生活和消费水准明显超过了唐朝,其背景则是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那么两宋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到底怎么样呢?第二步:讲授新课[问] 此前我们也学习过社会经济,请同学回顾一下,古代经济一般分为哪些部门?[学生回答] 农业、手工业、商业等。
[引入] 非常好,那么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农业的发展状况,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进行归类,从农作物结构、耕作方式、农业产量、边疆开发四方面进行总结,并思考各方面的内在逻辑联系。
[讲] 首先,稻麦复种制在南方普及,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这推动了粮食产量的提高。
粮食产量提高可以使更多的人从粮食作物的耕作中脱离出来,从事经济作物的种植,于是固定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出现,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发生变化。
经济作物中尤其是棉花得到大力推广,它始于宋朝,推广于元朝,南方逐渐普遍,这大力带动棉纺织业发展,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b.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c.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内在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2.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地图、文献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的特点及其影响;各民族政权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互动。
2.难点: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历史事件、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及意义。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2.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分享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2.练习题类型: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等。
3.教师批改与反馈:教师及时批改学生的练习,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深入剖析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的特点。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教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经济:经济迅速发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更加发达
文化:程朱理学兴起促进了儒学的发展;三大发明成熟并广泛应用;科技创新出现高峰
社会:市民阶层扩大
自主思考一
1.学生自主思考,对前边知识进行回顾,教师引导之后得出(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的发展)
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理解经济重心南移和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变化产生的影响
【时空观念】认识辽宋夏金元所处的特定的时空幻境,理解其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变化与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运用史料探究宋代农业、手工业及商业发展的表现、特点及影响。
【历史解释】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思的原理,说明宋代社会的新变化、新特点及其原因。
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逐渐松弛
四、文化与科技的繁荣
1、理学的兴盛(背景/原因;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主张;影响·积极消极)
自主思考一:
1、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思路:通过前几课的学习,经济发展的表现有所了解。教师通过展示学习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发展的表现所要分析的方面。
合作探究一
1、阅读【社会的变化】这一子目,总结社会变化的一些具体表现。
课 题
11、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 型
新授习题复习
重难点
本课重点: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和社会变化的新表现
本课难点:理学的特点及其影响
课堂内容
问题设置
活动安排
课前
候课任务
检查上节课的识记情况(朝代歌的识记)
学生背诵,教师抽查
新课导入
《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景象
学生观察《清明上河图》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时代新变中的融合与一体一、课标要求1.课程标准: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课标解读: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有很大地突破,根据课标要求主要是凸显这一时期相较于前代发展变化的“新”;“新变”一词出自《梁书·庾肩吾传》,意为“新奇变化、新近改变”。
本课虽然主要讲述两宋的经济与社会,元朝涉及不多,辽西夏金则几乎没有提及,放在单元框架背景下,则突出多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最终统一交融于元的大一统,各民族政权都为这一时期经济与社会的时代发展作出贡献。
二、教学立意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这一单元背景来立意,在民族交融不断发展过程中,看这一时期的经济和社会新变化。
这一时期经济与社会领域(乃至下节课文化领域)发生的变化相较于前朝,均可用“新变”来概括。
一是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和经济重心的变化;二是社会上门第观念、社会成员关系、国家控制等方面的变化。
与此同时,不同政权的并立与各政权间的经济文化交往的联系加强,使辽西夏金与宋的社会经济发展。
元朝统一后融合与发展的新变化,最终呈现了由多元并立走向多元一体的特征。
三、教学目标1.通过呈现史料与实证,让学生体会这一时期经济与社会两方面的新变化表现以及带来的影响;2.通过历史情境的创设和任务探究活动,生动地还原场景,让学生能切身感悟到这一时期经济与社会变化的场景,能有新变化的感受,师生产生共情;3.通过比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对比,明白这一时期相比前代的新变化、不同政权间的变化与融合,进而上升到民族交融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深层次思维培育。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这一时期在经济与社会两方面新变化的表现;2.教学难点:这一时期社会变化的表现、原因和影响,掌握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通过平板电脑和希沃白板电子设备进行国家博物馆线上博物馆云参观。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梳理四川地区经济发展、纸币使用、经济重心南移以及元代漕运、海运发展等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并认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学习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重心南移等内容,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使社会观念发生变化。
3.探究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并归纳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和影响。
4.辽宋夏金元时期我国经济继续发展,领先世界,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与辛勤创造;国内外贸易发展,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重点难点1.重点: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2.难点: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
➵➵教法学法讲解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学案、PPT课件、学生预习教材◈◈◈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8页“学思之窗”明朝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的一段评论。
教师讲解:他提出自己的历史分期论,把到明朝为止的历史分成三个阶段:远古到战国为第一阶段,秦汉到五代为第二阶段,北宋至明为第三阶段。
很显然,作者既强调了宋朝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又表示出明朝有很多方面与宋朝接近。
宋朝开创了哪些“新”呢?第一新就是第9课学习过的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系列措施。
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辽宋夏金元时期,了解经济和社会领域的新变化。
【讲授新课】一、经济繁荣的时代多媒体展示:唐与北宋疆域图及文字材料。
材料盛唐人口总数应该接近近7000万。
北宋末年的实际人口数应当已经超过1亿。
这在中国古代人口发展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教师讲解:在传统农业社会,人口的增长直接反映出经济的繁荣和农业的发展。
反过来说,人口增长意味着劳动力的增加,又会为农业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唐宋时期,耕地面积有很大的增加,大约在5亿至6.6亿亩之间,北宋版图虽小于唐朝,但耕地面积继续增长。
其最高数字,据学者推算约合今7亿至7.5亿亩,这个数字直到明朝中叶才被超过。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 11 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本课主要介绍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情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的发展,以及经济重心的南移和社会的变化。
2.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情况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
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着重讲解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历史时空观念。
➽核心素养:1. 唯物史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是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 史料实证:通过运用史料,如文献、遗址、文物等,来证明和解释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情况,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素养。
3. 时空观念: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把握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时空背景,培养学生正确的时空观念。
4. 历史解释:通过分析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特点,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使其能够解释这一时期的历史现象。
5.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激发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以及社会的变化。
2. 教学难点:经济与社会文化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分析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情况,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
2. 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史料分析法:教师运用史料,如文献、遗址、文物等,来证明和解释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情况,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素养。
新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案(教学设计)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标要求】学习目标:1.认识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新变化。
2.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3.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
4.认识社会的新变化。
【学习重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学习难点】社会的新变化【学情分析】关于本节课的历史学生在初中多有接触,但只是对具体的史实有所了解。
因此,本堂课在初中的基础上做到进一步加深,开拓学生的视野。
不仅知道一件事是什么,更要知道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教学工具】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以辅助教学,内容包含这一时期相关史料、板书设计等;本课安排1课时。
【新课讲授】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辽宋夏金元这五个朝代在政治建设方面所取的的成就。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五个朝代在经济和社会去方面所取的成就。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本节课的课标要求。
根据课标要求,重点是要大家掌握这一时期在经济和社会方面所出现的新变化。
(不要说那么或者不要说那么多)本节课分为四部分内容主要从经济和社会这两个方面概述前三个子目主要是经济方面出现的变化。
第四个子目是社会方面。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部分内容: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大家阅读教材,找出在农业方面发展的表现。
农业:1.粮食产量的提高:宋朝稻麦复种制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2.经济作物的种植:①一些地区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一定程度上突破传统自然经济结构。
②棉花种植的推广:内地种植始于宋,推广于元。
(元朝黄道婆对棉纺技术革新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3.边疆地区的开发: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手工业:1.制瓷业:宋朝:五大名窑元朝:出现彩瓷,青花和釉里红大量出口海外,中华文明新象征2.矿冶业:宋时煤大量开采,东京居民普遍使用;提高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3.印刷业:宋元时期发展迅速;推动文化普及带动造纸业发展(放图片瓷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过渡: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原料和产品。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教案--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教案教学分析:教学重点: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表现;教学难点:儒学的复兴。
课标要求:1.了解两宋时期经济领域的新发展,认识两宋时期在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2.了解宋代理学和科技等史实,认识文化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通过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发展路线,经济重心南移等知识的学习,从时空观念出发,使学生认识到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地域性特点;【唯物史观】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城市的新发展,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史料,实证宋代农业、手工业及商业、文化发展的表现、特点及影响,理解其文化产生的时代特征;【历史解释】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繁盛;【家国情怀】分析辽宋夏金元社会变化,认识当时我国经济与社会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增强对中华文明成就的自豪感,理解民族融合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钱穆在《国史大纲》的一段话“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代内部之积贫难疗。
”再结合之前第9课所学内容,宋代确实给我们留下了积贫积弱的印象。
但是当翻开第11课,宋代又给我们带了完全不同的感觉,它可能“弱”,但一点也不“贫”,甚至还很繁荣、发达、开放、包容,完全称的上是中国古代最文明的时代。
下面我们将从经济、社会、思想文化和科技五个方面来领略一下不一样的宋朝。
一、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的发展:自主梳理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作用。
1.表现:(1)耕种制度:宋朝时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
(2)经济结构: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茶树、甘蔗和棉花)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客观上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3)经济作物:棉花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学案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知识点01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一)农业的发展1.宋朝农业成就突出(1)成就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
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棉花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2)影响户口增长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指标,据推算北宋末年实际人口应当过1亿,是中国古代人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2.边疆农业的开发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
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微点拨】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大量自耕农破产,自耕小农衰退。
1.宋朝农民起义现象频繁发生。
土地兼并严重,大量自耕农破产,激化阶级矛盾。
2.破产的自耕农租佃地主土地,成为佃农。
宋朝租佃制成为仅次于自耕农经济的土地经营方式。
【即学即练1】.据《宋史·食货志》载,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据此可知宋代()A.均田制开始瓦解 B.自耕农在萎缩C.商品经济较繁荣 D.流民问题严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所谓“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授田制被基本废弃,国家承认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及土地的商品性,允许其按经济规律进行流转买卖,国家不加以干预,从而导致自耕农逐渐萎缩。
所以答案选B。
(二)手工业的发展1.制瓷业宋朝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色彩多变,质感浑厚。
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
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丝绸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2.矿冶业地位: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成就:煤的开采量很大,首都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影响: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500字)
1.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特点:
a.农业生产的发展:讲解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农作物种植的扩展以及农田水利建设的成就。
b.手工业的繁荣:介绍这一时期手工业的发展,如瓷器、纺织、矿冶等行业的成就。
3.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
4.倡导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历史态度,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为我国的历史教学贡献力量。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特点及其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2.难点:各民族政权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历史背景和原因。
(二)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a.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文献、图片、图表等,生动形象地展示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特点,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c.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各民族政权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历史背景和原因。
d.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4.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b.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新教材中外史纲要上同步优质教案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材分析】《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是《中外历史纲要》第三单元第3课。
本课有四个子目:《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经济重心南移》和《社会的变化》。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是中国古代经济社会的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发展阶段。
本课内容在中国古代经济社会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核心素养培育】唯物史观:探究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和社会变化的关系,初步树立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准确掌握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时空信息,培育学生历史学习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通过阅读纸币出现、经济重心南移等史料,得出结论;历史解释:运用唯物史观,科学解释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和社会变化的关系;家国情怀:辽宋夏金元时期我国经济继续发展,领先世界,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与辛勤创造,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准确掌握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史实;把握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概况,理解这一阶段社会的变化原因及表现。
难点:分析辽宋夏金元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及呈现这些特点的深层原因。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史料研读法;互动探究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观看视频《清明上河图》,试从中国古代商业和城市发展的角度解读。
由此导入新课。
学案引领在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完成学案一、经济概况:1、农业:一年两熟稻麦普遍,还可一年三熟,有效提高了粮食产量。
种植经济作物,自然经济结构突破。
宋朝开始种植棉花,元朝大力推广,南方逐渐普遍种植。
2、手工业:制餈业: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钧窑;元朝烧制出青花瓷和釉里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矿冶业:东京居民普通用煤作燃料,燃料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学设计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理念与目标】以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本课通过古诗词、宋代耕获图、地图、城市复原图等史料的解读,初步了解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发展的表现,并进一步分析这个时期的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变化,从而能解释这一时期优秀文明成果的主要特点与贡献、作用与影响,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地图分析与讲解,史料解读与分析、归类与总结培养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从而能清晰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地理空间、环境特点、也能通过不同史料互证历史,解释历史,还提升了求真务实的思维品质;通过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发展的表现与社会变化,体悟古代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并且感受当时经济发展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身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第11课,主要涉及的内容是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辽宋夏金元时期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分立并存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的繁盛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经济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体现在勾栏瓦肆,边地榷场,江河两岸,沿海地带。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成为传统农业社会底色下的一抹浓色!而经济的嬗变也引发了勾栏瓦肆中社会生活、理想观念和精神面貌的变化.【学情分析】嘉定二中是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学生的整体水平相当于区级重点学校,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学习热情,知识也有一定的储备,只是分析问题,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思维方式等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尤其是基于多种史料,如何运用科学的态度认识、辨识,解释历史,找到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做到“学以致用”,以史为鉴,进一步探究历史的本原,从而增强自身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等方面需要积极引导。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史料教学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发展表现难点: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新变化【教学过程】环节1:导入:白居易的《忆江南》、杜甫的《忆惜》、郑遨的《富贵曲》追忆唐朝的繁盛,话锋一转,对比课本中的沈括的“乃贫眼所惊耳……此所谓不。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
“在分析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时,我们要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方面进行分析。”
3.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探讨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提高历史素养。
“课后,希望大家能继续关注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深入研究这一时期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c)课堂讲解: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d)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e)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作业与评价:
a)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认识。
2.组织学生就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融合的意义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历史认识。
(五)课后作业
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历史比较法、史料分析法、图表法等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清历史线索,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3.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国家的责任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和社会 教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和社会(公元960——1368年)【课标要求】:了解辽宋夏金元统治时期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新变化。
【学习目标】:1、多角度分析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进步。
运用联系、比较的观点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关系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2、了解宋元时期商业兴盛和城市繁荣的史实,理解边境榷场贸易、民间贸易与宋元政治形势、经济发展情况的关系。
3、分析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历程,了解其对科举制度的影响。
4、分析宋元时期社会的变化,了解市民阶层的崛起。
【学习重难点】:重点:分析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进步;了解宋元时期商业兴盛和城市繁荣的史实;分析宋元时期社会的变化难点:分析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和影响【学习过程】:一、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师:列举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的新发展。
有学者把这一发展变化称之为农业革命。
之所以能称之为革命,说明它的变化之大,影响之深远。
宋朝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呢?1.农业的发展①稻麦复种制在南方推广,产量提高②经济作物种植专业户的出现; 棉花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③户口增长,人口激增④边疆地区农业获得进一步发展材料宋史学者评估,北宋的粮食商品率约为17%。
在江南,每个农户可以养活2.35个五口之家,粮食商品率达40%。
换言之,宋代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使得大量粮食得以成为商品粮,流入市场;大批农业人口得以脱离土地束缚,进入城市生活,推动城市化进程。
生:影响推动商品化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2.手工业的进步A、制瓷业中国瓷器是人类贸易史上第一个全球化的商品,其流传之久远,使用之广泛,真正做到了中国智慧的全球共享。
中国瓷器对欧洲人的餐桌礼仪、室内装饰、生活品味、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制瓷技术有新发展;江南成为制瓷业的中心,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瓷都。
元朝青花瓷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
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教案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十一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教案➊教学目标一、运用唯物史观,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各领域的新发展,体会这一时期经济领域的不同以往的新变化二、通过史料分析,了解经济重心南移是宋元时期的突出现象;认识经济的发展对文化等领域产生的影响三、知道宋元时期儒学发展、艺术、科技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的基本史实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表现教学难点:程朱理学➌教学过程设计一、辽宋夏金元的社会经济(以宋朝为主)1、农业(1)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盛行,土地兼并现象普遍。
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并较少受到契约关系外的人身束缚(2)耕种技术: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已在南方普及(也有某地一年三熟)(3)灌溉工具:出现水转翻车、戽斗2、手工业(1)棉纺织业①宋元时期棉花种植推广到全国②宋元时期形成麻、棉、丝三足鼎立局面③元朝黄道婆发明新式织布机(2)矿冶业:北宋大量开采煤矿(取暖与冶炼)(3)制瓷业①宋朝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②元朝景德镇烧制成青花瓷;出现釉里红3、商业(1)宋与辽夏金各政权经济密切,官方在边境设置榷场进行茶马互市(2)宋元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外贸税成为国库重要财源(重要港口:明州、泉州、广州)注:中国(瓷器、丝绸、茶叶)海外(香料、珠宝)(3)北宋益州出现最早纸币交子;元朝在全国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4)宋代“市”彻底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晓市、夜市、庙会繁荣4、经济重心南移完成(1)表现①自唐中叶以来,南方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②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上呈现南多北少格局③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彻底完成,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粮仓④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为将南方财赋北运,开京杭大运河,并开辟长途海运航线(2)原因①北方长期战乱,大量劳动力南迁并带去了先进技术和工具②政治中心南移(南宋)更加快了南方的开发③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对外贸易条件也比北方优越(3)影响:使南方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迅速增长,教育文化发达;促进了民族融合注:北宋时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导致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南宋时期,江浙一带成为全国人才集中地5、宋朝社会(1)人口快速增长(过亿)①宋朝实际人口已经超过亿,这在中国古代人口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②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过百万(2)社会更加宽松自由①宋朝时门第观念发生根本改变:科举制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大批出身于平民的士人进入政坛,官居高位;婚姻择偶也以当下地位为重,不再关心祖先名望(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仅作了解②宋朝贱民阶层显著减少(人身不完全自由并受到歧视的群体):宋以前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承担,宋朝更多来自雇佣(仅作了解)③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有了较明显的松动:政府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政府限制也较少;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并较少受到契约关系外的人身束缚(仅作了解)二、辽宋夏金元的思想文化(以宋朝为主)1、思想:程朱理学(重点)(1)背景/原因①从东汉末年以来,儒学发展受到道教、佛教的强烈冲击②唐代三教合一潮流的出现;儒学复兴运动(2)含义:以儒为主吸收道教、佛教思想,把儒学上升到天理高度,形成一种即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3)创立: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4)成熟:南宋朱熹(客观唯心主义)①主张A、理是世界本源B、格物致知(通过探究万物体验天理)C、存天理、灭人欲(灭私欲);三纲五常②著作:《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集《四书》③影响:成为官方正统儒学思想,地位仅次于孔孟(5)发展:南宋陆九渊心学(主观唯心主义)①心是世界本源(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②发明本心(反对埋首苦读;主张内省以求理)2、文学艺术(1)宋词①出现于唐后期:白居易;花间派词人韦庄;南唐后主李煜②辉煌于宋朝: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李清照、柳永)(2)元曲①元散曲:语言具有灵活性和通俗性②元杂剧:将成套元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演、来表达一个完整故事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关汉卿、王实甫)(3)说书:宋元城市中说书盛行,底本称话本(4)书法①宋朝: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行书)②元朝:赵孟頫(楷书),与颜真卿并称“颜骨赵姿”(5)绘画: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不强调写实,注重写意3、科技(1)印刷术①宋朝雕版印刷已相当普及,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泥塑)②印刷业成为新兴手工业,推动了文化普及和造纸业发展(2)火药:被大量用于军事,发展为爆炸型和射击型火器(3)指南针:北宋出现真正意义的指南针,并广泛应用于航海(4)著作①北宋沈括著《梦溪笔谈》,记载总结当时科技成果②元朝郭守敬制造多种天文观测仪器,并编定新历法《授时历》③元朝农学家王祯著《农书》,重点记载农业工具4、少数民族文字:辽夏金元仿汉字创制本民族文字(1)辽朝:契丹大字、小字(2)金朝:女真文字(3)西夏:西夏文字(4)元朝①畏兀体蒙古文(《蒙古秘史》)②改制藏文字母,创制八思巴蒙古文(汉语拼音最早尝试)➍板书设计一、辽宋夏金元的社会经济(以宋朝为主)1、农业:土地兼并现象普遍、人身束缚较轻、一年两熟2、手工业:麻棉丝三足鼎立、宋朝五大名窑、元朝青花瓷3、商业:茶马互市、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纸币交子、宋代市彻底突破时空限制4、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5、宋朝社会:人口快速增长(过亿)、社会更加宽松自由二、辽宋夏金元的思想文化(以宋朝为主)1、思想·程朱理学:以儒为主吸收佛道思想、南宋朱熹、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2、文学艺术:宋词、元曲、说书、书法、绘画3、科技: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梦溪笔谈》、《授时历》、《农书》4、少数民族文字:辽夏金元仿汉字创制本民族文字➎课后反思一、还是没有更好的突出重点,存在面面俱到问题;导致本节课整体上时间还是相对紧张二、在调动学生和引导学生方面还有所欠缺,形式过于单一,没有进一步深入发掘三、文献史料一方面数量较少,另一方面质量较低。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理论,客观辩证地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政治、科技思想文化的影响。
2.时空观念:认识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史料实证:通过文献资料记载,实证宋代农业、手工业及商业发展的表现、特点及影响。
4.历史解释:运用文献资料,认识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繁盛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5.家国情怀:认识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及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培养中华民族爱国爱家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及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难点:多角度认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课前准备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汝瓷·莲花式温碗官窑·弦纹瓶定窑·孩儿枕哥窑·八方碗【师】播放背景音乐周杰伦的《青花瓷》。
宋元时期,制瓷技术有了重大改进,瓷器大量出口,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它是宋元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重要表现。
今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辽宋夏金元时期,了解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
【新课讲授】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师】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归纳农业发展的表现。
1.宋朝农业(1)耕作制度: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
(2)经济作物的种植:①一些地区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②宋朝开始种植棉花,元朝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2.辽夏金元农业在辽夏金元的统治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的农业显著进步。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的变化。
(1)农业发展成就显著,稻麦复种制的运用使得粮食产量提高,出现了固定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
(2)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3)经济中心的南移促进了交通的便利发展,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4)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变化,门第观念淡化,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国家适当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2.时空观念:了解历史上经济中心南移的过程,分析其原因,并在南移过程中带来哪些影响3.史料实证:使学生在运用图片史料、文字史料进行实证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等,提升史学素养。
4.家国情怀: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提高民族自信子女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难点: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与社会等方面出现新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课前准备1.教师利用教科书及其他相关备课资料进行前期课前准备。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3.多媒体、粉笔、教科书。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多媒体出示图片及材料:夫妻对坐宴饮图材料一: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邓广铭漆俠《两宋政治经济问题》材料二: 11一13世纪,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与前代比较,没有任何一个领域不显示出根本变化……一个新世界诞了!——【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师:宋人的生活和消费水准明显超过唐朝,结合图片及材料引出本课内容:本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
新课讲授: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前两个自然段和“历史纵横”部分,分小组回答农业发展的表现。
生:阅读并讨论后分小组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理论,客观辩证地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政治、科技思想文化的影响。
2.时空观念:认识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史料实证:通过文献资料记载,实证宋代农业、手工业及商业发展的表现、特点及影响。
4.历史解释:运用文献资料,认识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繁盛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5.家国情怀:认识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及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培养中华民族爱国爱家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及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难点:多角度认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课前准备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钧瓷·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汝瓷·莲花式温碗官窑·弦纹瓶
定窑·孩儿枕哥窑·八方碗元朝青花瓷
【师】播放背景音乐周杰伦的《青花瓷》。
宋元时期,制瓷技术有了重大改进,瓷器大量出口,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它是宋元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重要表现。
今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辽宋夏金元时期,了解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
【新课讲授】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师】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归纳农业发展的表现。
1.宋朝农业
(1)耕作制度: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
(2)经济作物的种植:
①一些地区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②宋朝开始种植棉花,元朝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2. 辽夏金元农业
在辽夏金元的统治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的农业显著进步。
【师】学习了农业的发展情况,那么手工业有何成就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总结制瓷业、矿冶业、印刷业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3. 宋元手工业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概括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
1.宋元商业繁荣
(1)概况: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元朝大一统的稳定局面和交通系统的发展,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2)表现
①市场:服务大众成为商业主流,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②边境:宋与辽夏金各政权间的经济往来密切,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③货币
A.宋朝:商品流通规模扩大,货币需求量增加,北宋钱币铸造量大增,四川地区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一交子,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货币经济发展的产物。
B.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④外贸: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远洋贸易发展,丝织品瓷器茶叶等远销亚非,输人中国的商品以香料珠宝等为主;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
【师】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城市的兴盛。
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局部)图片。
请同学们在教材中标出宋元时期城市兴盛的表现。
2.宋元城市兴盛
(1)宋朝: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超出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城市经济功能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