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上交)

合集下载

长春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

长春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

长春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长春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1一、简简单单教语文,突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1、教学目标设计简洁、集中单一。

整堂课的目标重点就是认识十四个生字,会写“关怀”这两个字。

目标简洁可行。

2、教学结构简略。

识字课读书是手段,识字是目的。

这堂课的结构是随文识字。

这样的设计符合本套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识字的特点,使学生实实在在有收获。

3、教学方式简单。

语文课堂重在学生的朗读感悟,不在于老师要多提问,特别是在这样的'识字课上,老师的着力点在于组织学生读书,利用文本识字,把课堂真正让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

二、遵循儿童认字心理,突出语文的有效性1、随文识字。

为突破教学重点分散难点,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随文识字。

“随课文识字”依然是本册教材中识字重点。

因此,我们在继承第一册在教随文识字有效做法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识字。

尤其是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应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因此,我在教学中多处创设了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始终在积极奋发的状态中进行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字、基本笔画、笔顺和常用偏旁部首之后,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筋识记生字。

2、识字方法多元化。

如形声字识字法,还有顺口溜识字法,猜字谜识字法,编故事识字法等等。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逐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这样,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借助拼音识字,再读去掉拼音的生字,接着在词语中认,回文中认,在延伸到课外短文中认。

这样由易到难,由课内到课外。

呈阶梯状,学生反复识记,最终准确认读,突破识字难关。

同时采用多种方式为孩子创设识字环境,如借助拼音读,开火车读,老师领读,男女生比赛读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主动识字的愿望。

不足:在教学中,感觉识字教学中有些面面俱到,致使巩固识字一环时间显得有些紧蹙。

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

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准字音。
2.相关的对子歌;
3.指导学生提前搜集、预习对子歌。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能在教师指导下,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对子歌》;
3.初步了解什么是“对子歌”和“对子歌”的特点。
教学重点: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教学难点:能在教师指导下,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对子歌》
全册教材目标
一、识字写字
本册书要求会认的字174个,会写的字163个。《课标》提出了“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的要求,为此建议五年级识字教学应以自学为主。要充分发挥工具书的作用,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发挥小组的作用,交流识字成果。
写字在“规范、端正、整洁”的基础上提出“行款整齐”,由“熟练书写”到“有一定的速度”,由“用毛笔临帖正楷字”到“能用毛笔书写楷书”。这些要求提示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写字训练。
〔积累〕
要求熟读背诵。个别生字可以查字典,了解字意,如:“萼”、“
1—2郑板桥题联赠渔民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
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成的喜爱之情。
2.指导学生提前搜集、预习对子歌。
教学过程
一、完成阅读。
1.指名读短文后面的思考题,明确阅读要求。
2.自读这些对联,体会对联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二、交流从生活中找到的对联。
1.各小组内交流这些对联。
2.说说自己的发现。
3.了解对联这种蕴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从而更深刻地认识汉字文化。

长春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长春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长春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长春版五班级下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

4.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12自然段,从中领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2.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从孙膑献计中,领悟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揭示目标同学们,在我国古代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家叫齐国,当时齐国的贵族很喜欢赛马,有一名大将叫田忌,他特别喜欢赛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历史故事。

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生字“忌”上面是自己的“己”。

齐读课题。

1.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田忌和谁赛马?赛了几场?怎么赛的?结果怎样?……)2.揭示学习目标(出示,指名读):①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介绍田忌赛马的经过。

②从田忌赛马这件事中得到一些启发。

③有感情朗读课文。

能积累一些词语。

二、学习“两次赛马”部分(一)找出两次赛马的段落。

1.有谁知道本文写了田忌几次赛马?每次赛了几场?(两次,每次三场)2.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一下全文,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第一次赛马?从哪儿到哪儿写的是第二次赛马?学生快速浏览沟通:一(1—2) 二(13—17)(二)自学这两部分1.出示学习要求:学习要求①各人大声朗读1—2自然段、13—17自然段。

②各人按下面的句式,说一说田忌两次赛马的经过。

第_次赛马的时候,田忌先用__________对齐威王的__________,接着用__________对齐威王的__________,最后用__________对齐威王的__________。

由于__________,所以田忌__________。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①老师要检查大家自学的情况了。

先请人来读1—2自然段。

仔细听,读完了,我要请人到台上来讲一讲第一次是怎么赛的。

长春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

长春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

长春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教案标题:《长春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长春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的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文内容:选择一篇合适的课文,例如《人鱼姐姐》或《小兔子乖乖》等,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

2. 词汇学习:教授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进行词汇拓展。

3.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进行问题解答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语言表达: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复述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课堂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通过引入课文主题或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

2. 课前预习: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内容,并准备相应的问题或观点。

3. 阅读理解:学生个人阅读课文,然后进行问题解答和讨论。

4. 词汇学习:教授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行词汇拓展。

5. 语言表达: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复述和总结,进行口头表达或写作练习。

6.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课堂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7.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归纳,梳理重点和难点。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问题解答和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评价。

2. 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进行评价,包括口头表达和写作练习。

3. 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教学资源:1. 《长春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及相关辅助教材。

2. 课件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3. 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4. 课外阅读书籍或相关资料。

教学反思与改进: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全册)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全册)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全册)第一单元:生字造句目标- 研究并掌握第一单元的生字词- 能够正确运用生字词造句教学内容和步骤1. 复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2. 引导学生逐个研究本单元的生字词,并帮助他们理解每个生字词的意义。

3. 给学生示范如何运用生字词造句,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造句子。

4. 学生互相交流并纠正彼此的句子,帮助他们互相提高。

5. 教师总结本课的研究成果,并给予学生反馈。

第二单元:诗歌欣赏目标-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和分析诗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内容和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一首诗歌,并让他们自由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2. 分析诗歌的韵律、押韵、词汇和意象,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

3. 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读和表演,展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 教师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诗歌的表演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单元:文章写作目标-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研究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方法教学内容和步骤1. 研究文章的结构,如开头、中间和结尾,并分析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特点。

2. 引导学生选择一个话题,并帮助他们构思文章的框架和主要内容。

3. 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构思,并互相提供反馈和建议。

4. 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思和反馈进行文章写作,并互相交流修改文章。

5. 学生朗读和分享自己的文章,并接受教师和同学的评价。

以上是《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全册)》的部分内容,希望能帮到您。

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

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

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

理解对联含义。

3.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妙趣,热爱祖国汉字。

二、基础知识1.生字:顾商店或服务行业称来买货物或要求服务的:顾客、惠顾、主顾。

悬挂,吊在空中:悬垂、悬吊、悬梯、悬梁刺股。

赐给,旧时指上级给下级或长辈给小辈:赐予、赐死、赏赐、恩赐。

2.会写的词语:顾客、悬挂、赏赐3.解词:(1)文人墨客:泛指文人、文士。

(2)装束:穿着、打扮。

三、教材分析1.教材特点: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故事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对联,其妙趣所在值得细细品味。

2.教学重点:体会茶酒对联的妙趣所在。

3.教学难点:体会茶酒对联的妙趣所在。

4.教学突破点:体会对联的趣味所在,从而了解故事情节的妙趣。

四、教法设计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体会对联的妙处。

教学过程:1.读课题质疑。

2.读文了解故事情节。

3.小组自学生字新词。

4.再读课文,找到文中所写“茶酒联”,体会其中趣味。

5.请你也为上联对下联。

6.课外拓展,收集整理有趣的对联,并讲讲其中有趣的故事。

五、板书设计茶酒联趣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2课文《腊八粥》是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半部分。

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生活图景。

*重在通过主人公八儿的语言、行为及心理描写体现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吃腊八粥,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的线索。

于是,课堂上我便抓住这一线索来展开教学。

一、语言描写洞心理。

*中共有七处描写八儿与母亲的对话,虽然语言并不是很多,但却能充分表达出八儿急于吃到腊八粥的心理。

于是,我便让孩子们找出描写八儿语言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从读中你体会到了八儿的什么心理。

孩子在动笔、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八儿的心理变化。

(语文教案)长春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

(语文教案)长春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

长春版语文五班级下册教案这是一篇讲读课文。

讲的是两千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富强起来的故事。

一起看看长春版语文五班级下册教案!欢送查阅!长春版语文五班级下册教案1教学目的1.生疏本课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4个。

正确读写“荒芜、巫婆、装扮、绸褂、徒弟、麻烦、求饶、渠道、浇灌〞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按挨次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复述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弄清河伯娶媳妇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及其奇妙之处,并进行敬重科学、为老百姓办好事等方面的教育。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积累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点连续学习运用“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人物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这一方法,稳固“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训练重点。

课前放松活动师:到这儿上过课吗看看媒体教室与我们的教室有什么不同,说得越多越好。

要东张西望、七嘴八舌地大声说,可以站起来说,可以指指划划,但嘴不能停。

(生同桌互说)师:要抓住各种时机练习自己的说话力量,说得越多,越经常,就会说得越好。

一、定向1.师:今日我们要学习新课西门豹。

“西门〞是两个字的姓,是复姓。

先想想应当怎么学习一篇新课文生:依据预习和课后的问题来反复学习课文。

师:对,有目的的学习,才能有高效率。

等会儿要先看清预习要求和课后问题,再从课文中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生按要求自学课文)2.师:老师整理出两个问题,请快速阅读课文,解决这两个问题。

(出示小黑板)⑴ 用──划出西门豹说的话,用( )标出本课的重点词句。

⑴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要说清起因、经过、结果。

3.指名:小结:概括主要内容,我们通常运用这三种方法:⑴可以依据课题扩句成为主要内容。

⑴写人的文章,把谁、在什么状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说清楚了,也是主要内容。

⑴抓住课文主要句子,说通顺,也是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讲评课教案长春版五篇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讲评课教案长春版五篇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讲评课教案长春版五篇教案反映出的课堂教学设计特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教学处理策略、教学活动过程(导入、讲授新课、练习反馈、小结等环节)的处理、教学媒体、形成性练习的设计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长春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教案1《一句话》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缄、霹、雳"3个生字,理解缄默、霹雳、铁树开花"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一句话"的含义,感悟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一句话"的含义。

感悟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策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学过程:一、明理导入。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星火可以燎原,水滴可以穿石,在我们的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一担爆发,就会有很大的震撼力。

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来感受《一句话》的威力。

这是闻一多先生的一首散文诗,对于闻一多先生大家了解多少?1925年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回来,当他踏上祖国的土地时,看到的是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和民不聊生的景象。

他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想改变中国的命运,他也坚信:中国的明天一定是美好的!这首散文诗就是闻一多先生心灵的独白。

二、扫清阅读障碍。

让我们走近这篇散文诗吧!1、初读诗歌,找出生僻字和难以理解的字词。

2、汇报。

学习“ 缄默”:找一名学困生领读、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造句、找近义词……学习“霹雳” “祸”:观察字形、指导书写、理解词义。

学习多音字:着zhe(看着) zhuó(着色、着手) zhāo(高着花着) zháo(着火着急)教jiāo(教唱歌)jiào(教学)三、把课文读流利。

1、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流利。

2、指名读。

3、范读。

——请同学们注意划分断句、重读、声调。

4、和同桌练读,互相指正。

长春版语文五年下册全册(1~78)节教案(磐石第二区域教师编写)

长春版语文五年下册全册(1~78)节教案(磐石第二区域教师编写)

长春版语文五年下册全册(1~78)节教案(磐石第二区域教师编写)语文学科教案内容1---1对子歌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重点环节设计课型新授第(1)节时间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字能在教师指导下,在小组学习。

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了解对子歌的知识。

初步了解对子歌的特点,感受这种语言形式的表达魅力。

难点了解对子歌的特点理解对子歌教具ppt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介绍“对子”。

自主阅读果。

比如: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分韵排列,声调和谐,节奏响亮,发现问题整体感知对仗工整,义理健康,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提出问题2.通过了课前的预习,你知道了什么?又有哪些疑问呢?(学生提出问题,探讨交流生生解答,进行梳理)1.对子就是对偶的词句。

对偶就是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筛选梳疑确定问题什么是对子歌呢?这种语言形式在表达上有什么魅力?一、汇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二、学生自由读对子歌,读准字音。

学习三个生字: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蓑suō,“衰”本为草雨衣的象形字。

因为与草有关,所以后来增加一个草字头,写作“蓑”,即蓑衣,是一种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指导书写时着重强调“蓑”的下部分是“衰”而不是“哀”。

12.“鸿”、“钧”的学习可以通过观察,练习书写。

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对子的特点:字数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内容包括天文、地理、花木、人物等。

三、找一找,对子歌中蕴含了哪些相对的词语。

四、小组讨论:这些相对的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不懂?现在小组内交流,再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

五、汇报学习情况: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小组内组员朗读“对子歌”2.教师指导性的朗读并正音3.学生理解对子歌的大意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1.找出自己喜欢的对子联展示并背诵拓展升华反思收益2.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试着写对联1----1对子歌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板书设计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长春版五年级下册参考教案五篇

长春版五年级下册参考教案五篇

长春版五年级下册参考教案五篇备教案过程是一种艰苦的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

知识的发展、教育对象的变化、教学效益要求的提高,使作为一种艺术创造和再创造的备课是没有止境的,一种最佳教学方案的设计和选取,往往是难以完全使人满意的。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一双新鞋》教案一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⑴学习并掌握本科的生字新词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爸爸的爱以及爸爸对我的爱”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阅读教学的原则,让学正在字读的基础上交流、反馈3.情感、价值观感悟父爱的伟大与无私,教育学生懂得体谅父母的难处。

重点难点、关键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2.难点: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具准备:生字词语与卡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设置悬念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目2.教师导:课文围绕一双鞋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1.教师提出自读要求2.出示生字词语与卡片3.教师进行强调。

三、品读句子、体会情感1.教师指名反馈:读了全文,课文给你什么样的感受?2.被什么感动?:被父亲对儿子的爱、儿子对父亲的爱3.学生再读课文,思考问题:想想父亲对儿子的子和儿子对父亲的爱是什么?4.指名反馈:父亲为满足儿子的愿望,把准备买零食的钱给儿子买鞋,儿子为爸爸的脚不再爱冻放弃了自己的愿望,为爸爸买一双最需要的鞋5.讨论:爸爸很需要新鞋,为什么没有去买?6.教师小结:爱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故事最感人的地方是父子俩都把对方放在第一位四、总结全文人间最美的情感是爱,母爱的无私,父爱的伟大。

我们应该爱护、关心、体贴。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五、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 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2《一双新鞋》教案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积累词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体会父子之间含蓄而深挚的情感,理解并回报父母的爱。

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

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

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 1教学目标:1.体味诗的意境之美2.诗意的多解性3.理解作者寄寓于诗中的情感及人生哲理4.诗人的形象教学过程:导语:山水诗是中国古代诗歌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滁州西涧》就是山水诗中的名篇,也是韦应物七言诗中少有的佳作。

诗作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之景,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阐发了人生哲理。

一、文学常识;1.山水诗: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

产生于魏晋时期,兴盛于唐朝。

诗人通过描写山水,表达思想情感,寄托政治理想,阐发人生哲理。

2.韦应物:唐代诗人,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二、读语速,语调,节奏三、释题,背景诗人时任滁州刺史。

诗人眼见唐朝政治日渐腐败,想要改革又无力回天。

因此,常有归隐之心。

四、赏析1.独:独自。

表现了作者怎样怎样的心绪?——无人相伴,只能独自一人徘徊在西涧边上,表现了作者孤独彷徨的心绪。

2.怜:怜爱,爱惜。

幽草:幽深的草丛。

这是从哪个角度写的景物?——视觉角度。

草丛幽深,色彩清丽。

静景。

3.深树:树阴深处。

这句诗告诉们,除了幽草之外,西涧边还有哪些事物?——这句诗告诉我们,西涧边上不仅有幽深的草丛,更有高大茂密的树木。

4.第二句是从哪个角度描写的景物?——是从听觉的角度写的景物,是动景。

黄鹂隐藏于茂密的树阴中,只闻其声,不见其形。

5.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这两句诗一写静,一写动,一个从视觉的角度描绘了清丽的色彩,一个从听觉角度摹了清脆的鸟鸣,两句诗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流露了诗人恬淡的胸怀。

6.春潮:春季因冰雪融化或降雨而产生的江河水位上涨的现象。

按道理,应是有了春雨,才有春潮,应该是“雨带春潮”,可诗人却说“春潮带雨”,这是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语文教案)长春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长春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长春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滁州西涧是长春版教材第十册第二板块古诗四首中的第二首,这是一首的山水诗,是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

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本篇为任滁州剌史时所作。

一起看看长春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欢送查阅!长春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一、教学内容概述滁州西涧是长春版教材第十册第二板块古诗四首中的第二首,这是一首的山水诗,是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

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本篇为任滁州剌史时所作。

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这首诗也是诗人当时处境和心情的形象写照,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认识1个字,会写2个字。

能力目标: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的心境。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对古诗有一定的积累,也掌握了一些理解古诗意思的方法,所以说,对他们而言,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并不难,但是对所要表达的思想可能会似懂非懂,所以在教学前需要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韦应物的资料,这样很利于学生感悟到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中,要出示一些教学课件,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从而激活学生想象力,感悟到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唐代诗人王勃的一首送别诗,谁能有感情地背一背这首诗能说说这首诗中的名句吗(“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诗中的名句千古传颂,经常被引用,唐代还有很多被后人传颂的古诗,今天我们学习本版块的第二首诗:滁州西涧,这首诗中也同样有被人传颂的佳句,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学习要求会认的字“滁〞,通过课前的预习,能解释一下诗题的意思吗(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1、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利用工具书自学要求会写的字“涧〞“郦〞,并理解诗句的意思。

2024年长春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

2024年长春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

2024年长春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基本词汇、句型及语法规则,能够流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旨和深层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对重点篇目的深入理解,掌握其中包含的生字词、优美句段,并学会应用。

对古典文学作品(如古诗词、文言文等)的基本理解与欣赏。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包括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难点:对古典文学作品的深入解读和鉴赏,理解古代文化背景下的深层含义。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在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方面。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讨论或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和好奇心。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预期效果,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

2. 课文学习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小组合作,共同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

教师点拨,对课文中的难点、重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 生字词教学教师通过实物、图片或多媒体等方式展示生字词,帮助学生记忆。

学生通过造句、填空等练习,巩固生字词的用法。

开展生字词竞赛或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文学鉴赏与拓展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典文学作品,如古诗词、文言文等,进行赏析。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写作等方式,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将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拓展思维视野。

5. 写作训练与指导教师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写作任务,如续写、改写、评论等。

学生完成写作后,进行小组互评和讨论,相互学习提高。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指出优点和不足,提供改进建议。

2024年长春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24年长春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24年长春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但不限于生字词的识记、句子的理解和运用、段落的分析与归纳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讨论、思考等多种活动,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并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生字词的教学与运用。

课文的理解和主旨把握。

写作技能的培养和练习。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深层含义。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写作和表达。

提高学生在阅读中对细节和隐含信息的把握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与学生讨论相关的时事、故事或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简要介绍新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2. 课文阅读指导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注意语调和停顿,帮助学生感受文本的语言魅力。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等,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合作精神。

3. 重点讲解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详细讲解,包括词义、用法和例句等,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

分析课文中的难句和长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结构和意义。

引导学生归纳课文主旨,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态度。

4. 练习巩固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等,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如续写、仿写、读后感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 课堂总结回顾本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团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手段: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音频等,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长春版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长春版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长春版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峻岭对。

〔积累〕要求熟读背诵。

个别生字可以查字典,了解字意,如:“萼”、“鹭”等。

五、总结板书设计: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夹案晓烟杨柳绿,满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教学反思:13 茶酒联趣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这副对联的妙趣。

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的喜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对联妙在何处,从而加深学生对其特点、作用的了解认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对联妙在何处,从而加深学生对其特点、作用的了解和认识。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这副对联的妙趣。

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的喜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对联妙在何处,从而加深学生对其特点、作用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对联妙在何处,从而加深学生对其特点、作用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在我国古代文学殿堂中,有一支瑰丽的奇葩对联。

我们对对联并不陌生,前几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对子歌》《郑板桥题联赠渔民》等文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与对联有关的文章《茶酒联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读文识字。

1、师范读课文,生听准字音,做好标记。

2、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

3、出示生字词拼读。

4、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测读。

5、读准“悬”“赐”“吩咐”等词语。

6、齐读课文。

(二)练读课文1、指名读课文,生仔细听,强调读准字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教案(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编写人:1——3单元:于耀军4——6单元:刘立7——9单元:杨茁10——11单元:张振海2010——2011年度第二学期语文教学进度表1汉语家园板块教学提示:本板块由《对子歌》《郑板桥题联赠渔民》《茶酒联趣》三篇短文组成,其内容是围绕“汉语言的独特形式——对联”这一主题展开的。

三篇短文分别以朗朗上口的对子歌,名人触景生情作对联及民间流传的对联趣事为载体,向我们展示了对联,这一汉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及它的语言魅力。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板块内容时,要在欣赏、感受、积累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汉语言的兴趣与热爱,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积累与运用,让对联这种语言艺术在学生的心目中大放异彩。

1—1 对子歌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2.能在教师指导下,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3.初步了解什么是“对子歌”和“对子歌”的特点,感受这种语言形式的表达魅力。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或识字教学课件;2.相关的对子歌;3.指导学生提前搜集、预习对子歌。

课时安排1课时设计方案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介绍“对子”。

对子就是对偶的词句。

对偶就是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

比如: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对子歌的内容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分韵排列,声调和谐,节奏响亮,对仗工整,义理健康,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古人在学律诗时,就先学写对子。

学好对仗句,是学好律诗的基本功之一。

因此,古时私塾学童首先学“对对子”。

二、自由朗读,学习基础知识。

1.蓑 suō,“衰”本为草雨衣的象形字。

因为与草有关,所以后来增加一个草字头,写作“蓑”,即蓑衣,是一种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指导书写时应着重强调“蓑”的下部分是“衰”而不是“哀”。

2.“鸿”、“钧”的学习可以通过观察,练习书写。

三、再读对子歌,指导朗读。

1.小组内读。

2.教师示范读。

3.在停顿、延长和语调的高低变化上。

4.找一找,对子歌中蕴含了哪些相对的词语。

5.小组讨论:这些相对的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不懂?现在小组内交流,再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

6.读出对子歌的节奏感和韵律,小组比赛。

四、拓展与运用。

1.读一读。

这是杭州孤山公园内的一副对联,全用叠音写成,而且还可以回文倒念,它起到了绘形绘色的作用。

首先要认真地读,读出韵律、节奏,背诵、积累;再让学生试着画一画,说一说,上下两联哪些词语相对。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2.写一写:溪对谷,水对—,峻岭对——。

〔积累〕要求熟读背诵。

个别生字可以查字典,了解字意,如:“萼”、“鹭”等。

1—2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

”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成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作者(郑板桥)的相关资料;2.搜集对联和关于对联特点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设计方案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关于“郑板桥”,你知道哪些?2.交流关于郑板桥的资料。

3.齐读题目,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 郑板桥为什么给渔民题联?* 郑板桥给渔民题了怎样的对联?* 这副对联中蕴含了怎样的意思?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结合书后生字表和工具书读准字音。

2.值得注意的读音有:傍晚、袅袅、狂风骤起、菱藕、斛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准字音。

4.通过查字典弄清字音与字义。

斛:量器名,古时以十斗为斛,后来又以五斗为斛。

5.着重强调易错的生字,如:“艘”的笔顺;“骤”的第12笔是“丿”不能丢;“碑”的第11笔为“丿”。

三、再读课文,体会当时作者见到的情景。

1.为生动形象地描绘郑板桥乘船去兴化途中所见的情景,作者在遣词造句上十分注重四字词语,请同学找一找。

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湖光十色”、“轻烟袅袅”、“渔歌阵阵”等等。

3.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指导朗读。

4.交流课前提出的问题:指导朗读“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

5.画一画对联的第一句和文种的哪些语句相对应?文中的哪些语句写了对联的后半句。

6.分别指导朗读第一和第三自然段。

7.交流自己对文字的理解,想象郑板桥当时看到的画面。

8.回过头再来读这幅意味深长的对联。

四、背诵与积累。

1.背诵对联。

2.背诵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语句。

3.阅读课后的“积累”中的文章《斗鸡山上的对联》。

1—3茶酒联趣教材分析《茶酒联趣》选自《最有趣的对联故事》(作者:马春林)。

短文主要向我们讲述了一富商为使茶楼生意红火,巧征对联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对联这一语言艺术的魅力。

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的是富商悬挂上联,使生意由“人不多”到“红火”;第二部分主要讲的是学者巧对下联,与上联“相映成趣”,富商兑现承诺。

内容条理,前后照应。

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这副对联的妙趣。

3. 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的喜爱。

教学准备搜集带有趣味故事的对联课时安排1课时设计方案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学习基础知识。

1. 吩咐.(fu):口头指派或命令。

“咐”为生字,注意读音为轻声。

2.“顾”、“悬”、“赐”让学生通过观察练习书写。

二、分层次指导朗读。

1.根据本文“趣”的特点,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2.要根据商人和学者各自的特点读出人物的不同的内心情感。

3.重点要指导怎样朗读这副对联,要根据三字对、四字对的特点,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感。

4.要根据对联的内容,读出情趣来。

三、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朗读。

1.了解内容,理清商人请人题上联,和学者巧对下联的经过。

2.理清这个过程还应注意两个方面,由于悬挂了上联,商人的生意才由“人不多”到“红火起来”;商人由“夸下海口”到“绝无戏言”,这个过程都与“对联”密切相关。

3.反复读,品味这副对联的妙处何在?从内容上看,上联下联内容完整,浑然一体。

“为名忙,为利忙”,自然“劳心苦,劳力苦”;“忙里偷闲”、“苦中寻乐”自然是“饮杯茶去”、“拿壶酒来”为妙!人生的经历、人生的态度自然蕴含其中。

4.思考与交流。

问题一“茶酒联趣”趣在哪里?要联系全文上联和下联的创作过程和“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这副对联的内容两个角度去思考、交流;问题二,这副对联“妙在何处”?可以从对联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去思考、交流。

四、积累与背诵。

1.读课后“积累”中提供的对联,试着背诵。

2.小组内背诵,评选“背诵小明星”。

2古诗四首板块教学提示:本单元选取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滁州西涧》、《游园不值》、《泊船瓜洲》四首古诗。

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送别诗的精品;《滁州西涧》这是著名的山水诗,是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游园不值》情景交融,被千古传诵;《泊船瓜洲》更是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

诗言志,文表情,如何将诗这些名篇佳作传递给学生,主要从一下几点考虑:1.知识和能力:读有读的道理,就是句中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神韵。

如五言的节奏一般为二三隔,七言的节奏一般为二二三隔。

表喜之情态,语气宜气满声平,语调宜平稳舒缓。

表哀之情态,语气宜气缓声柔,语调宜平稳舒缓。

表忧之情态,语气宜气短声细,语调宜升降曲折。

2.过程方法:在我国的诗歌中,有些意象或表现相对稳定的感情,有时却表现不同乃至相反的感情。

美感世界是纯粹的意象世界。

凡文学作品,都是营造超越现实生活的意象。

描述如画,意蕴丰富,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有着超越具体形象的更广的艺术空间。

如《滁州西涧》中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的描写,就需要学僧结合一想去想象画面,体验作者所要传达的意境。

鉴赏诗歌的方法:循声得情(在诵读中体会贯穿在作品中的文气,再由文气品味去体会感情)因文生情(刘熙载:“作者情生文,读者文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自己(共鸣):北大教授谢冕:“欣赏诗歌的最终目的就是期望能通过诗人的启迪,以引起共鸣式的燃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泊船瓜洲》自己与亲人朋友分离的经历来,引起共鸣。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一些常识。

2.了解诗歌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及珍视朋友间的友谊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1.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

2.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3.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设计方案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照片)准确来说,这是一张毕业照。

翻到照片的背面,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这样一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句诗经常被引用到各种毕业照、留念册上。

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这句诗出自何处呢?其实,它就出自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简介作者:(王勃(650-675),字子安。

初唐四杰之一,一生短暂坎坷。

有《王子安集》传世。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三、讲析诗歌:(一)教师范读,学生解决以下问题: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学生回答。

明确:五言律诗。

继续问律诗的四联分别称什么?(首联、颔联、颈联、尾联)2.诗歌中写的是什么事情?从哪里看出?学生回答。

明确:送别友人,从题目中看出。

(二)题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动词,到的意思。

回忆《送孟浩然之广陵》(三)字词学习:以学生开火车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阙(quâ):皇宫前面的望楼。

辅:护卫。

五津:指四川岷江的五个渡口。

宦(huàn):做官的意思。

无为:不要,不须。

(四)分析诗句:1.经过同学们的预习和刚才老师的朗读,诗中的哪句诗给同学们的感觉最直接?学生回答。

明确: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同学们是如何理解这句诗的?学生回答。

明确:1、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这个知己,纵然我们分隔天涯海角仍像在一起一样。

2、四海之内都有知己,纵然……对“知己”的不同理解使得我们对这句诗有不同理解,“诗无达沽”。

两种理解都提到了一个关键词,也是诗人写作这首诗的原因,那是什么?(离别)3.诗歌中的颔联直接提到了“离别”,“同是宦游人”是离别的什么?学生回答。

明确:离别的原因。

联系我们生活中的实际,与朋友离别时我们通常会说什么?(无非都是嘱咐朋友要保重身体,询问归期等等)但是,诗人在这里并没有对朋友的离开有只言片语的挽留,而是直接到出了离别的原因,这表明诗人是以怎样的态度面对与朋友的离别的?(坦然)诗人的这种坦然地心态影响了他笔下的景物,首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