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学与问》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学与问》优秀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学与问》优秀教案第二课时(精品)本文旨在引导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通过XXX和XXX的事例,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同时,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在课堂中,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研究法、讲授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在研究课文第二自然段时,学生们通过默读和讨论,认识了XXX这位伟大的人物,感受到了他的好奇和好问。
通过联系XXX提出的问题,学生们理解了“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
在教学中,教师还引导学生搜集了勤学好问的名言或诗句,以及XXX的资料,并使用手机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
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积极参与,更好地理解课文,也更加深刻地领悟到勤学好问的重要性。
7.XXX因为好问,敢于质疑,勤于探究,才能发现科学的奥秘,不断追求,最终成功。
除了XXX,还有许多名人在小时候也非常好问。
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一些勤学好问的名人例子吗?比如XXX通过XXX的落下发现了万有引力,XXX通过水壶的蒸汽发明了蒸汽机。
8.总的来说,通过XXX和其他名人的例子,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问”的重要性对于成功之路的影响。
二)自学第4段1.教师介绍XXX并询问同学们想了解XXX小时候的生活。
2.教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第4自然段,并回答问题。
A。
这段话的总起句是“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意为四月的花已经凋谢,但山寺的桃花却刚刚开始盛开。
C。
XXX生活在北宋时期,是一位大科学家。
他读了XXX的诗《大林寺桃花》后,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然而,他母亲的回答并没有解决他的疑惑。
后来,他在深山的寺庙里观察思考,发现了一个答案:深山上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
3.同桌交流答案,指名回答。
4.总的来说,XXX是一个勤学好问,留心观察,善于动脑筋的人。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第23课《学与问》苏教版
为了辅助教学,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1. PPT课件:通过精美的PPT课件,展示课文内容、生字词和写作手法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2.视频资源: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和情感,提高他们的阅读体验;3.在线讨论平台:通过在线讨论平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促进他们的互动和合作。这些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课文中所涉及到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章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通过讨论、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首先,我会简要介绍课文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我会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段落的主题和意义。在讲解过程中,我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我会通过举例和示范,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写作手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以一个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故事内容与课文主题相关,例如讲述一个人通过提问和探索获得知识的故事。我将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和兴趣。在故事结束后,我将巧妙地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引导他们总结和归纳。然后,我会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最后,我会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学与问》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讲解其在文中的作用,如“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等,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
3.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疑问是探索的源泉”Βιβλιοθήκη 引导学生体会提问在学习过程中的价值。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学与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学与问》的主要内容,掌握文中生字词,如“疑问”、“探索”、“求学”等,并学会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并能够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3.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并尝试通过查找资料、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勇于面对挑战。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提升。同时,教师还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2.根据课文《学与问》,运用所学的提问技巧,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撰写一篇关于提问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及其实践运用的短文,字数在300-400字之间。
3.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知识的掌握。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简答等形式,重点关注学生对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4.家长参与作业:请学生与家长共同探讨一个生活中的问题,鼓励家长引导学生提问,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需将讨论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分享。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学与问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学与问一、教材分析《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作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的重要教材之一,旨在帮助学生培养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提高阅读、写作和表达水平。
教材分为“读懂文章”、“写好文章”和“研究语言”三个部分,涵盖了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本教案基于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了许多交互式和体验式的活动方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学与问”的内涵和重要性,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法;2.能够有效地进行阅读和理解文章,掌握常见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3.能够根据学习目标和具体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和总结反思,不断提高语文学习成效。
三、教学内容1. 学与问的重要性通过讨论、画思维导图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要学习语文?语文学习有什么好处?•怎样才能做好语文学习?你自己的学习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问问题?你会提问吗?怎样才能提出好的问题?2. 《我喜爱的春天》阅读和理解教师阅读篇章,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并提供以下问题:1.本文的主题和意图是什么?2.文章中出现了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3.你觉得哪一段最能体现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为什么?3. 制定学习计划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包括学习目标、时间安排和评估方式等。
要求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计划,不断提高效率和效果。
4. 总结反思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学习体验,对学习目标和方法进行总结和反思,包括以下方面:1.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2.下一步的学习计划和调整;3.语文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四、教学方法1.问答法:通过提问和回答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2.阅读理解法:通过阅读和分析篇章,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3.思维导图法:通过画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和梳理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4.讨论模拟法:通过组织学生成小组,开展讨论和模拟,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能力。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学与问》语文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学与问》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对话交流中的问题和解答方式;2.掌握文字材料中的关键信息;3.学习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方法;4.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与问》,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对话交流中常见的问题和回答方式;2.学习提问和回答的方法;3.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什么问题呢?我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2. 听录音、跟读和朗读1.教师播放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倾听,跟读;2.学生按照录音的语调、语速和语音模式,进行朗读。
3. 分析对话交流中的问题和解答方式1.教师提出一些对话片段,例如:–学生 A:你住在哪里?–学生 B:我住在 XX 小区。
2.要求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和解答方式,然后探讨一些问题常见的解答方式。
4. 提问和回答的方法1.教师可以通过示范的方式,教授学生提问和回答的方法;2.要求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和小组讨论,加深对方法的理解。
5. 整理信息1.教师提供一些生活材料,例如:–班级同学的家乡;–学生喜欢的运动;–学生喜欢的食物等。
2.要求学生对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并进行小组展示。
6. 示范和实践1.教师进行对话示范,例如:–学生 A:你昨晚做作业了吗?–学生 B:没做,我给老师写了一封信;–学生 A:你写了什么呢?2.要求学生根据所学方法,进行实践练习,加深对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但是有很多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的地方。
在课堂上,教师要适当发挥自己的职业特点和教育经验,引导学生在思考和交流中逐渐提升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掌握节奏和节目安排。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应,合理调整教学形式和内容。
同时,在课堂时间的安排和使用上,教师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学与问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学与问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六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内容,领会国标版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语文学习的方法;2.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3.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较好地体验语文的交际功能;4.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和审美观念,熏陶学生心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阅读和分析文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2.教学难点:要求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表达能力;三、教学步骤1. 导入 (5分钟)1.教师询问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看法,如:“你们觉得语文学习是什么?成绩好与学习兴趣的关系是什么?”2.与学生交流,共同探讨语文学习的意义和方法。
2. 阅读与分析文本 (25分钟)1.给学生讲解课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2.让学生自己先阅读一遍课文,并在书面上写下自己的思考和疑问。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合作能力,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思考提出指导性的新的问题。
4.容纳并总结学生的疑问和问题,较好地引导解决问题。
3. 理解文本 (25分钟)1.总结文本的主旨内容、文化渊源等。
2.检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防止理解误区。
3.教学设想:在合理范围内,充分挖掘课文的深度、广度,使之更具启示意义。
4. 交流分享 (20分钟)1.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2.激发学生问题思考,促进语言思维;3.在组内进行问题解答。
5. 总结回顾 (5分钟)1.回顾课堂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2.强调语文学习方法以及理解力和表达力的奥秘;3.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并温习知识要点。
四、教学策略:1.以学生为中心,提倡自主学习,由教师引导;2.注重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应变能力;3.尊重和容纳学生的好奇心和不同个性,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启示性;4.强化思考和表达能力,重视语文的交际功能和实际应用。
五、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与听取学生交流、学生的作业、小组内有效合作,以及定期的作文、听写等形式,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从而定期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找出其中的薄弱环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学与问》优质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学与问》章节,内容包括:1.探讨学习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培养问题意识;3.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了解学问的来源及学习方法;4.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5.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学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内容围绕课文《学与问》,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与提问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其次,在提问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较为表面,未能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思考问题时,缺乏深度和广度。针对这一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学会提问、善于提问。
此外,课堂上的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相当积极。但他们之间的交流还不够充分,有时会出现个别学生主导讨论的现象。为了提高小组讨论的实效性,我计划在下次课堂中尝试采用一些策略,如明确小组成员的角色分工,鼓励每个成员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讨论质量。
难点解析:针对课文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如“学问的来源”,教师需要运用生动的例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
(3)如何将课文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难点解析:教师需要设计相关活动,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分析与综合信息的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学习与提问的基本概念。学习是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提问则是探究问题、深入学习的有效方法。它们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在学习过程中如何通过提问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提问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
新苏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公开课优质课说课稿《学与问》
《学与问》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学与问》。
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苏教版六年级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三课《学与问》。
2、教材简析:《学与问》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
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文章作者先陈述自己的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然后列举了哥白尼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接着紧承上文,引出解决问题要善于求教,拜能者为师。
另外还举了沈括的故事,重在说明“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在深化中心论点的同时,号召同学们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全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语言简洁流畅。
二、 [说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训练点: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小组自主合作,读懂课文,懂得道理。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过程方法引导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了解本文所要阐述的事理。
3、情感态度渗透点:学生能从文中体会到“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三、[说学情]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顺应世界教育人本化的趋势,必须把教育过程本身建构成学生主体性的开发、培养、提高的过程。
让学生在民主、宽松、自主的教学氛围中全员、全程、全面地参与学习活动,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
本课教学,因为课文中精妙的语句,朴实无华而又富含哲理,并没有多少讲解的必要,所以只需采取一种看似笨拙实则高明的办法——背诵。
这正如张庆老师所说的那样,谁知道哪块云彩会下雨。
学生只要记住了,才有可能用它去指导自己的学习。
其次,就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内化运用,学生在运用课文语言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体验了学与问的重要性。
利用教材引领学生去理解和运用“学”与“问”的方法,在掌握“学”与“问”方法的同时不断学习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而积累运用语言的过程也正是学生学习方法巩固的过程,这样做较好地体现了文本价值与学科特性;还有人说,阅读课应该体现语言的交际性,这节课正在努力实践着这一思想。
小学语文_《学与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学与问》(第一课时)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
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文章作者先陈述自己的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然后列举了哥白尼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接着紧接上文,引出解决问题要善于求教,拜能者为师。
另外还举了沈括的故事,重在说明“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在深化中心论点的同时,号召同学们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全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
教学要求:1、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小组自主合作学习,读懂课文,懂得道理。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进一步感受说理文的写作特点。
3、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做知识的主人。
2、进一步感受说理文的说理方法,并初步学习用这种方法阐明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导学卡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说理文,出示课题,齐读:《学与问》2、之前我们也学过3篇这样说理性的文章,还有印象吗?(《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谈礼貌》)3、这类的文章在写法上有个共同之处呢?课件出示:摆事实讲道理4、今天我们学习的《学与问》,作者摆了哪些事实?讲了什么道理?又是怎样讲清这个道理的?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1、请同学们拿出导学卡,指名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你积累的词语,学生上台当小老师交流领读2、重点集中指导字音(1)重点字音,课件出示:金钥匙、缠着、瞬息万变(指生读)(2)重点词义:课件出示:不懈探求你知道它的意思吗?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理解词义的方法——析字解词法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提出要求:课件出示:(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边读边思考:课文摆了哪些事实?讲了什么道理?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六上《学与问》教材解读
苏教版六上《学与问》教材解读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解读的是苏教版六上教材第23课《学与问》。
一、朗读教材“……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
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材解读(一)本册教材的编写意图与特点1.采用主题单元组合本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
全册教材大体上围绕一个主题单元,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
全册共7个单元,分别是:心中有祖国、人间真情、奋斗与生存、民风民俗、景物聚焦、名人风采、读书有方。
2.放大空间语文学习根据新课标提出的“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
”的精神,本册教材安排了大量的综合实践活动。
在教材结构形式上和选文的难度上,都注意向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靠拢。
这样就减缓了坡度,有利于小升初的衔接。
(二)本篇教材简析《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
课文紧紧抓住“勤学好问”这一点进行阐述。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问”的重要性,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二自然段写哥白尼从小喜欢“问”,他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他小时候提出的各种问题开始的。
第三自然段写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四自然段写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五自然段写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做学习的主人。
本文作为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语言简洁流畅,既承五下《谈礼貌》一文,又为初中学习议论文作过渡。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3.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学与问》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学与问》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故事中的意义,关注学习态度的重要性;2.能够接受故事中的启示,听取老师的指导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3.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问问题,拓展知识面;4.能够通过课外阅读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中的意义,体会学习态度的重要性;2.接受故事中的启示,听取老师的指导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3.主动参与课堂,积极问问题,拓展知识面。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获取启示;2.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参与课堂。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和角色扮演,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意义;2.激励式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提问式教学法,通过反复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拓展知识面。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先与学生一起讨论:“学习过程中我们都遇到过哪些困难?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困难?怎样才能克服这些困难呢?”通过调研学生的经验,引出学习态度的重要性,以此为导入故事中的主题。
2. 学习故事(25分钟)老师向学生讲述故事《学与问》,并辅以表演,使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意义和启示。
在讲解的过程中,老师突出了故事中的要点,体现学习态度的重要性。
3. 学习和思考(25分钟)老师与学生一起分享和总结故事中的启示,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积极思考,探讨如何在学习中保持好的态度,如何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4. 拓展学习(25分钟)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对知识点进行扩展讲解。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课外读物,拓展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
5. 总结(5分钟)老师通过梳理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回答,再次突出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并号召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认真思考,勇于探究,积极进取。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认为故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教师通过讲述故事,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学与问 说课稿
《学与问》说课稿《学与问》是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说理性文章,课文围绕“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也就是“勤学好问”这个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
薛法根老师说:“阅读教学有三个不教,学生已懂的不教;学生能自己学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不教。
”我想,这样一篇文章在学生预习基础上,要教的东西很有限,课堂教学就是要将有限的时间集中在有核心价值的教学内容上。
课前,我翻阅了学生课本,查看预习情况,发现很多学生将词语意思,语段意义,乃至对课文﹑对词句的感悟都标做了标记。
虽然我没有布置这些前置作业,但学生已了解这么多信息了,我思考:这节课我应该教学生什么呢?这篇文章内容简单,学生已一读就懂,所以如果像平时教写人记事的文章一样咬文嚼字,悟情感,显然有些不太恰当,经过几次试讲,几番修改,结合教材文体特点,六年级语文学段特点,我认为在这节课里应该更多关注文章的篇章结构,文章的表达方式,所以最后确定这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说理性文章的写法特点,明白如何合理的选择事例。
课的伊始,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说理性文章的写法特点,学生不是第一次接触此类文章,所以很快总结出了“观点﹑事例﹑结论”。
接着,选择主线切入文本,,设计了“为什么要选择这两个事例?”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太大,需要学生归纳总结,但学生这方面能力欠缺,所以我置换成一个学生容易接受的问题“找出这两个事例的相同点和不同处”。
学生总结归纳出这两个事例都是写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不同点国籍不同,故事侧重点不同,哥白尼的事例侧重点是勤学好问的重要性,沈括的事例则是不仅要勤学好问,而且还要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找出两个事例的异同处,其实也就理解作者选择这两个的用意,让学生明白选择事例也是有技巧的,接着又问学生:“为什么不把两个人的成就也写进去?”学生回答和“勤学好问”的观点不同。
这也是学生在写作时容易犯的错误,选择的材料和所写文章驴唇不对马嘴,让学生明白选择恰当事例能更好证明自己提出的观点。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学与问
设计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钥匙、无影无踪、不懈探求、稀奇古怪、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能者为师、沈括、疑团、相辅相成、翱翔、奥秘”等词语。
2.自学生字,在书本上描红,并在《习字册》上认真书写。
3.给文章标上小节号。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5.搜集关于哥白尼和沈括的资料。
5.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本课的词语“钥匙、无影无踪、不懈探求、稀奇古怪、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能者为师、沈括、疑团、相辅相成、翱翔、奥秘”。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23.学与问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正确书写。
3.理解本课的词语“钥匙、无影无踪、不懈探求、稀奇古怪、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能者为师、沈括、疑团、相辅相成、翱翔、奥秘”。
4.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教学
资源
教材开发:
课前,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查阅有关哥白尼和沈括的资料,以及有关“学”与“问”的成语、俗语、名言警句和一些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为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内容做好准备。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学与问 3.doc
学与问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二、教学重难点:1.认识“问”的重要性2.学会“问”第一课时一、导入:1.板书:学问(齐读)⑴学问是什么意思?(知识、学识)可以用找近义词的方法。
⑵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
形容人很有学问的成语有很多,你能说几个给老师听听吗?(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著作等身、才华横溢、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满腹经纶……)2.同学们,老师今天要带领大家认识一位很有学问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哥白尼。
(课件出示图片及人物的生平简介)自由读。
3.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简介,请你谈谈哥白尼给你的印象。
(哥白尼是一位伟大的人物, 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4.哥白尼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的呢?下面让我们更进一步走近哥白尼。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思考:通过朗读,你认为哥白尼之所以后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离不开什么?(板书:勤学好问)2.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体会到他的勤学好问的?(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经常缠着;问这问那;省略号)出示段落:(经常:说明他的好奇和好问不是偶然一次;缠着:说明哥白尼有韧劲,问问题一定要问出个所以然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同学们,这是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3.指导朗读(特别要对问句的朗读进行指导)4.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5.课件出示句子:“'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6.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一些名人勤学好问的例子吗?(蒲松龄草亭路问。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 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孙中山小的时候老师叫他们背书,可老师重来就没有讲过意思,同学们也不感问。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3课优秀教案(精品)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3课优秀教案(精品) 23课《学与问》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先板书学问两个字,提问什么叫学问?加上个字“与”还一样吗?2、学与问有什么关系?今天继续学习23课《学与问》。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师:我知道大家一定预习过了这篇课文,那么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呀?(5个自然段)那我想请5位同学分别来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同学们预习得怎么样。
(读完后及时评点朗读)三、展示交流,教师适当点拨板书:摆事实讲道理哥白尼对于哥白尼,你还有什么了解?(出示投影画像)哥白尼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呢?(板书:勤学好问)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请大家自由轻声朗读第三节。
(能者为师)出示:你可以(),也可以()。
只要(),不管(),都(),都()。
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愉快地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想到孔子的名言。
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教师过渡语:我想到了前面我们学得一句古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是啊,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除了书本上的知识还要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出示投影)板书:沈括指名读第四节,思考: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了疑问?他又是怎样解开疑团的?板书:观察思考《大林寺桃花》谁会背?(出示投影)2。
_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学与问》
列举内容的省略
“问”常常是打开知
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 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学无涯而问不止,
问无休而学有成。
沈括〈1031-1095〉, 字存中,北宋科学家、改革 家,杭州钱塘人。沈括的科 学贡献遍及天文﹑数学﹑物 理﹑地质﹑气象﹑生物﹑医 学等领域。著有《梦溪笔 谈》,本书全面总结了宋朝 以前我国科学技术成就,英 国科学家李约瑟评价沈括为 “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23、学与问
金太阳学校
刘文慧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3.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 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 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崇尚科学、热爱 探究的精神。
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
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 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
之门的铺路石。
“学”除了贵在问之外,还贵在什么地方? 什么样的学习者才能被称为真正的学习者?
学习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贵在恒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贵在勤
贵在思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贵在疑 学无涯而问不止,问无休而学有成。
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四自然段,
小组交流思考:
1.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的意思是?
3.( )时期的沈括是个( ),他的疑团
是( )后来在寺庙中发现了,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 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 缠着 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边 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 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小鸡为什 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 来……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 不懈探求 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与问》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学与问》。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苏教版六年级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三课《学与问》。
2、教材简析:《学与问》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
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文章作者先陈述自己的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然后列举了哥白尼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接着紧承上文,引出解决问题要善于求教,拜能者为师。
另外还举了沈括的故事,重在说明“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在深化中心论点的同时,号召同学们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全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语言简洁流畅。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训练点: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小组自主合作,读懂课文,懂得道理。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方法引导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了解本文所要阐述的事理。
3、情感态度渗透点:学生能从文中体会到“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三、[说学情]
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顺应世界教育人本化的趋势,必须把教育过程本身建构成学生主体性的开发、培养、提高的过程。
让学生在民主、宽松、自主的教学氛围中全员、全程、全面地参与学习活动,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
本课教学,因为课文中精妙的语句,朴实无华而又富含哲理,并没有多少讲解的必要,所以只需采取一种看似笨拙实则高明的办法——背诵。
这正如张庆老师所说的那样,谁知道哪块云彩会下雨。
学生只要记住了,才有可能用它去指导自己的学习。
其次,就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内化运用,学生在运用课文语言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体验了学与问的重要性。
利用教材引领学生去理解和运用“学”与“问”的方法,在掌握“学”与“问”方法的同时不断学习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而积累运用语言的过程也正是学生学习方法巩固的过程,这样做较好地体现了文本价值与学科特性;还有人说,阅读课应该体现语言的交际性,这节课正在努力实践着这一思想。
最后,把学生当作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把课堂变为学生精神生命自由生长的乐园。
四、[说教法]
1.游戏激活兴趣。
《学与问》这篇课文是说理性的文章,语言简练,句句精
妙,每一句都对学生有启示,我就利用这一点切入,将课内与课外的精妙语言当作送给学生的礼物,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习探究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发挥范读榜样作用,增强学习动力。
阅读教学要树立“朗读第一位”的教学观,但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不易的,所
以老师的精彩范读往往可以促进学生朗读欲望的产生,形成学习的动力。
3.自主合作,改变学习方式;团结协作,减轻学习压力。
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是思维火花互相碰撞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听说读写的过程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并进的过程,这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因此,在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的处理上引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4.创设情境,发挥想象,鼓励创新。
学生在轻松愉悦、活跃自主的氛围中,读通、读懂了课文,接下来是明理的环节,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教老师做学问”,大大激活了学生的想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将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再次推向高潮。
5.以读为主线,教方法、养习惯。
以读为主线,我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读通、读懂、熟读成诵,感悟学习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在圈画点注中养成学习习惯。
五、[说学法]
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语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生在本课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读。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游戏激趣――――讲究激励性,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精读入情――――讲究情境性,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
这种方法的功能是既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能读书”,又能激励兴趣、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与此同时,游戏激趣法、创设情境法也是本课教学中两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促进了读,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六、[说教学过程]
(一)、赠物读句,感悟学与问
1、传统的课堂教学伊始往往要固守“师道尊严”的阵地,教师高高在上接受学生整齐划一而又缺少生命激情的问好,似乎一切都很顺理成章。
就是在目前,大家也是以一种固定了的、程式化的心态来履行这一环节。
其实老师应该从“神坛”上走了下来,学生与老师成为地位平等的朋友,他们会感受到一种被尊重的满足。
与此同时,学生们也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心态,这就为下面师生间的沟通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把课文中的精妙语句当作礼物送给学生,无形中让学生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熟悉与理解。
3、用礼物来诱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体现出一种开放的教学理念。
(二)、读文谈收获,理解学与问
课文中精妙的语句,朴实无华而又富含哲理,并没有多少讲解的必要,所以只要采取一种看似笨拙实则高明的办法——背诵。
这正如张庆老师所说的那样,谁知道哪块云彩会下雨。
学生只要记住了,才有可能用它去指导自己的学习。
(三)、引导内化语言,体验学与问
1、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能者为师”做文章——让学生当自己的老师,这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
2、引导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内化运用,学生在运用课文语言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体验了学与问的重要性。
另外,阅读课应该体现语言的交际性。
3、适时抓住文中的具体语句引导学生思考并运用学到的方法,切实体现了做学问要边学边问的思想,与课文的主旨一脉相承。
(四)、拓展,课内外延伸积累。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总结法和课外延伸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学与问的重要性。
七、[说作业设计]
通过推荐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以及名言,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这样首尾呼应,名言贯穿始末,体现了“大语文”观。
八、[说板书]
23 学与问
勤学+好问+观察思考=学习的主人
这一板书的设计,内容精当简约,布局合理,美观大方,能体现文章的中心论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