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心理学
11.16每日一练心理学
11.16每日一练心理学单项选择题1.鲁迅先生创造“阿Q”形象的过程是()A.创造想象B.无意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2.人们看到窗上的冰霜,不自觉地把它想象成美丽的树林、陡峭的山峰等。
这种想象属于()A.再造想象B.无意想象C.创造想象D.有意想象3.设计师设计、描绘城市规划的蓝图的过程属于()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无意想象D.空想4.我们通过《红楼梦》中对王熙凤的描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形成了王熙凤的形象,这时反映的想象功能是()A.再造B.补充C.替代D.预见5.当需要不能满足时,人们可以借助想象从心理上得到满足。
这体现了想象的()A.预见功能B.补充功能C.替代功能D.压抑功能6.小明整个下午都在想如果长大后他成为一名教师会怎么教学生,这一心理过程是()A.创造想象B.无意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7.“NO ZUO NO DIE”被收录入英语词典,说明语言具有()A.稳定性B.系统性C.个体性D.社会性8.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时,总是用鼓励的眼光盯着学生,并对正确的答案不断点头。
这属于()A.口头语言B.书面语言C.内部语言D.肢体语言9.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深层次加工,以此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的认知过程是()A.知觉B.注意C.记忆D.思维10.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反映了下列哪种思维特性()A.直接性B.间接性C.广阔性D.创造性。
12.10每日一练心理学
12.10每日一练心理学
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关系是()
A.概念的内涵越深其外延越广
B.概念的内涵越浅其外延越广
C.概念所包含的属性越多外延越广
D.概念所包含的属性越少外延越广
2.情绪和情感()
A.以需要为中介
B.是一种主观感受
C.与认识过程无关
D.会引起生理变化
3.从情感的社会内容角度来看,人类的情感有()等形式。
A.理智感
B.道德感
C.责任感
D.美感
4.心境是一种()的情绪状态。
A.影响主体对事物态度的体验
B.具有弥散性
C.比较微弱
D.比较持久
5.意志的品质包括()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韧性
D.自制性
6.下列有关情绪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某些认知策略如“忽视”,可以预防或减轻抑郁
B.抑制快乐表情行为可以增加快乐感受
C.父母对孩子发出的情绪信号对孩子的情绪调节有较大作用
D.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有助于心理健康
7.意志行动()
A.要克服困难
B.有目的性
C.是有意识的行为
D.取决于当前需要
8.与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有()
A.任性
B.动摇性
C.盲从
D.怯懦
9.以下属于退行的有()
A.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B.考试不及格就在老师面前哭闹撒娇
C.因不满弟妹的出生而尿床
D.求爱不成,则说对方本来就不可爱。
每日心理学--镜中我效应
镜中我效应“镜中我效应”是1902年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颗粒提出的,这个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其他人对于自己看法的反应,他所具有的这种感觉是由别人的思想、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
在《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一书中,库利做了一个形象比喻:每个人都私另一个人的一面镜子,反映着另一个过路者“。
所以,这个理论又被称为”镜中我效应“。
顾名思义,“镜中我效应”的内涵是,就像我们只能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长相,“我”对自身的认识也是来源于别人对我的看法,因此,与一般心理学家所提倡道德“不要再议他人看法”的观点相反,“镜中我效应”指出,每个人的“自我观”的形成都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首先,我们会想象他人是如何“认识”自己的。
其次。
我们会想象他人是如何评价自己的。
最后,我们会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产生某种感情,这种感情将会主导我们对自己的认知。
举个例子,“我”向慈善机构捐了50元钱,然后,通过别人的种种评价和反应,去想象他人对“我”的认识——一个正在参与慈善活动的人。
接着,通过他人的口头评论或者其他反馈渠道,“我”认为,他人对我的评价是“热心、善良的人”。
然后,我对这种评价和认识感到十分喜悦,并因此认清了自己,相信自己就算一个热心、善良的人。
之后,我也会继续以这种标准来要求自己,这就是一个人的自我观的形成过程。
相反,在同样的例子中,我发现别人对我的评价是“一个热心于慈善事业的伪善的人”,这个评价会让我审视内心相信自己参与慈善并不是因为伪善。
于是,我会产生愤怒和排斥的情绪,同时,在这种情绪中也进一步认清了自己———我绝不是伪善的人。
有个很有趣的故事,一个女子抱着小孩儿上火车,车厢中早已坐满了人,其中一个年轻人正躺在座椅上休息,一个人却占了两个座位。
孩子哭闹着要坐,并用手指着年轻人。
但年轻人假装没听见,依旧躺着睡觉。
这时,孩子妈妈用安慰的口吻说:“这位叔叔太累了,让他睡一会吧,他睡醒了肯定会腾出位置来的。
心理学每日知识点总结
第一天: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莱昂·费斯廷格提出的心理学理论,主要指出认知失调是一种不愉快的心理状态。
当人们的信念、态度和行为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时,就会产生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通过调整他们的信念和态度来减轻认知失调带来的不愉快情绪。
同时,认知失调也可能促使人们采取更积极的行为,以减轻不愉快情绪。
第二天: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社会认知现象,主要关注个体如何理解和解释社会世界。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的社会行为受到认知处理的影响,包括注意、记忆、推理和解决问题等。
人们对社会现实的认知和理解,会影响他们的社会行为和社会互动。
第三天:社会影响力社会影响力是指个体受到他人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
社会影响力可以通过模仿、从众和说服等方式产生。
心理学家们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多数人都容易受到社会影响力的影响,即使他们的行为和态度可能与原来的想法不一致。
第四天: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身的认识和理解,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认同等方面。
自我概念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受到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行为有重要影响。
第五天:自尊心自尊心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评价,包括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承认感等方面。
自尊心是个体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自尊心有助于个体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提高自我效能感和适应挑战。
第六天:社会认同社会认同是指个体对所属社会群体的认同和归属感,包括族群认同、性别认同、国家认同等方面。
社会认同是一个精神特征,对个体的行为和态度有重要影响,特别在跨文化和跨国际交流中,社会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第七天:情绪调节情绪调节是指个体通过认知、行为和生理方式来处理和调节情绪的过程。
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有助于个体应对压力和挑战,提高心理韧性和心理健康。
心理学家们通过实验发现,情绪调节可以通过心理治疗、情绪管理训练等方式来提高。
心理学_100条
1.那个人突然不联系你了,很正常;那个人突然又联系你了,也很正常,这什么也不说明。
这句话就如同,别人访问你主页并不代表别人想念你或者对你感兴趣,也有可能别人正在给身边人举例解说什么是**。
2.原谅是容易的。
再次信任,就没那么容易了。
所谓的百毒不侵,也不过是人麻木的表现而已。
3.“爱”和“喜欢”的区别很简单,如果你爱花你会给它浇水,喜欢则会摘下它。
同理一个人,如果你爱一个人就会悉心呵护她,喜欢则想要不择手段占有她。
4.【白痴定律】永远不要和白痴争辩。
因为他会把你的智商拉到和他同一水平,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5.【两性心理学】男人不能原谅女人身体出轨,女人不能原谅男人精神出轨。
男人更注重对女人身体的独占欲,女人更看重对男人心灵的占有。
女人可以接受有故事的男人,男人普遍不爱有故事的女人。
6.【墨非定律】当你越讨厌一个人时,他就会无时无刻不出现在你的面前;而当你想念一个人时,翻遍地球都找不到他。
7.你对着一个异性讲出一些很肉麻但是你自己却不认为肉麻的语句时,你可能已经爱上这个异性了。
8.但凡真爱上一个人,你会患上感情洁癖,忍受不了对方一点点感情不洁,不论身体还是精神上。
9.男女思考角度不一样。
10.有时候人就像只刺猬,当别人抱着他,血滴在他身上时,他说“我把你伤害了”,可他却不知道那血是那个人的。
11.人总是这样,对亲近的人太苛求,对陌生人显得过于宽容。
12.女生最讨厌听到的话“不是早和你说过吗?”“随便。
”“以后再说。
”“你自己看着办。
”“你可以找到比我更好的。
”“你要这么想我也没办法。
”“你想多了。
”“那就这样吧。
”“恩。
”“无所谓。
”“算我错了行吧。
”“您所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
”13.这句话适应于那些还放不下的孩子:其实有时候要想想,是真的爱的深,还是因为不甘心。
14.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对语调特别敏感,所以“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摩丝15.上帝之所以创造指纹,是因为他想让人们知道:其实,每个人都有伤痕。
12.28每日一练心理学
12.28每日一练心理学单项选择题1.小马热爱班集体,学习认真上进,对自己要求严格,他的这种性格特征属于()A.情绪特征B.认知特征C.意志特征D.态度特征2.人们通常认为“北方人开朗、豪爽,南方人含蓄、细腻”。
根据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上述人格特质属于()A.共同特质B.首要特质C.次要特质D.中心特质3.下列选项中,有关气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气质有好与坏之分B.气质和先天遗传无关C.气质就是性格D.气质无好与坏之分4.下列学生属于胆汁质的是()A.孤僻、敏感、情绪发生慢而强B.轻率、敏捷、情绪发生快而多变C.沉着、淡漠、情绪发生慢而弱D.热情、粗暴、情绪发生快而强5.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A.气质B.性格C.兴趣D.能力6.智力一般指人们的认知能力,其核心是()A.观察力B.注意力C.记忆力D.思维力7.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A.观察力B.记忆力C.意志力D.思维力8.女孩的言语能力发育较早,而男孩则是空间想象力发展早,这属于能力的()A.早晚差异B.水平差异C.类型差异D.智力差异9.关于学生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系统的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B.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智力运用的过程C.任何一种知识教学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D.学生的智力与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有关10.下列各种能力中,属于特殊能力的是()A.记忆能力B.观察能力C.绘画能力D.思维能力。
教育学心理学每日一练
教育学/心理学每日一练11.221.教育在奴隶时期、封建时期、资本主义时期的内容、目的、方法各不相同,这体现了教育具有( )。
A.永恒性B.历史性C.相对独立性D.基础性2.教师发展五阶段论的提出者是( )。
A.福勒B.布朗C.伯利纳D.夸美纽斯3.以下关于记忆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精细的动作记忆保持的时间较粗大动作更为长久B.强烈的情绪刺激往往会产生难以遗忘的记忆C.错误的回忆也是一种遗忘D.语义记忆常常与特殊的时间地点无关4.教学的组织形式有( )。
A.个别教学B.道尔顿制C.现场教学D.课堂教学5.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中指出儿童具有的发展水平有( )。
A.儿童以往水平B.儿童现有水平C.儿童在他人帮助下即将达到的水平D.儿童在他人帮助下也达不到的水平6.下列观点中属于杜威的有( )。
A.教育即生活B.生活即教育C.教育即生长D.教育即经验7.下面属于校园物质文化的有( )。
A.校园建筑B.教学设备C.校报D.校规8.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特点给我们的教育启示是抓住儿童发展的关键期进行及时施教。
(判断题)9.维果斯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借助思维实现的。
(判断10.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又分为校园环境文化和校园制度文化。
(判断题)11.231.高等教育通过科学研究生产许多新的科学知识,把这些新的科学知识转化为技术应用到生产生活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这表明( )。
A.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B.教育是文化再生产的手段C.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D.教育传递科学知识2.李老师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家庭环境对家长提出不同的要求和建议,这是学校对家庭的( )。
A.一般性指导B.针对性指导C.分类指导D.个别指导3.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在( )。
A.1岁左右B.3岁左右C.6岁左右D.9岁左右4.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并且在人类社会的不同时期,教育也会有所不同,这表明教育具有( )。
11.20每日一练心理学
11.20每日一练心理学单项选择题1.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
这属于哪种思维特性()A.抽象性B.概括性C.间接性D.情境性2.我们到一个地方去办事,会事先在头脑中想出可能到达的道路,经过分析与比较,最后选择一条短而方便的路。
这样的思维是()A.直觉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逻辑思维D.直觉思维3.技术工人在对一台机器维修时,一边检查一边思考故障的原因,直至发现问题排除故障为止。
这样的思维过程属于()A.直观动作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经验思维4.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按照现成方案与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是()A.常规性思维B.集中性思维C.创造性思维D.发散性思维5.学生从各种解题方法中筛选出一种最佳解法,从而得出结论。
这属于()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C.常规思维D.创造性思维6.从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以探求多种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种类是()A.发散思维B.创造思维C.聚合思维D.分析思维7.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思维发展的顺序为()A.具体形象思维、直观动作思维、抽象逻辑思维B.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具体形象思维、直观动作思维D.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直观动作思维8.把文章的各个阶段综合起来,把握其中心思想,这是思维的()过程。
A.分析B.综合C.比较D.抽象9.学生掌握数的概念时,把数分为实数和虚数,又把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有理数又可分为整数、小数和分数等,这属于()A.思维的抽象过程B.思维的具体化过程C.思维的分类过程D.思维的概括过程10.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抽取出来,并区别于其他属性、特征的思维过程称作()A.分类B.概括C.抽象D.比较。
心理学每日金句
心理学每日金句
1. “懂别人是聪明,懂自己是智慧。
”就好比在社交中,你能清楚别人的喜好和想法,这很棒,但你更要清楚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呀!难道不是吗?
2. “情绪不是你的敌人,而是你的信号。
”比如说你生气的时候,这其实是在提醒你有些事情不对劲啦,不应该忽略这个信号呀!
3. “心态决定命运,这真的不是开玩笑!”你看那些总是积极乐观的人,他们的生活往往也充满阳光,可不是这样吗?
4. “记忆会说谎,但感觉不会骗你。
”就像有时候你觉得对一个地方很熟悉,可能想不起具体的事情,但那种感觉却很真实呀!
5. “自我接纳是爱自己的第一步。
”想想看,如果你连自己都不接受,怎么能真正爱自己呢?这多重要啊!
6. “恐惧只是纸老虎,勇敢一戳就破。
”就像面对困难时,觉得好可怕,可当你鼓起勇气去尝试,会发现其实也没那么难嘛!
7. “拖延是梦想的杀手。
”如果你一直拖着不去做想做的事,那梦想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肯定不能拖呀!
8. “同理心是打开他人心门的钥匙。
”当你试着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哇,那关系一下子就亲近了好多呢!
9. “成长就是不断突破舒适区。
”好比一直待在温暖的被窝很舒服,可是不出来怎么能进步呢?我们都要勇敢地走出去呀!
我的观点结论:这些心理学金句都很有道理呀,它们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指导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呢!。
完整word版,100个心理学常识
100个心理学知识1、【心理技巧:恢复生活动力的 8 个小习惯】 1. 看两小时让你畅怀的漫画或小说 ;2. 放弃周末夜晚去酒吧, 7 点起床,去没有人的街上逛逛 ;3. 找一条你从没去过的街道 ;4. 旅行,去一个你好奇的地方 ;5. 学一项新的技艺 ;6. 去交际 ;7. 做点困难的事,假如你是精神超级紧张的人 ;8. 学会享受你的无聊。
2、【成功语录】 1. 不要怕被他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用2. 吃是实功,赌是对冲,嫖是落空3. 花一文钱要收到十文钱的成效,这才是花费好手4. 做事要做到刀切豆腐两面光5. 做人有三碗面最难吃:人面场面人情。
6 优等人,有本领没性情 ; 二等人,有本领有性情 ;末等人,没本领大性情。
3、【自我成长的 6 个反省】 1. 察看走在你前方的人,看看他为何当先,学习他。
2. 认为整个世界都错的人,极可能错在自己。
3. 相信你做获取,你必定做到。
4. 不停告诉自己某件事,即便不是真的,最后也会让自己相信。
5. 假如你想要更上一层楼,就为他人供给高出预期更多更好的服务。
6. 勇气不过多跨一步超越惧怕。
4、【心理知识:喜悦的时候瞳孔会变大】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人的情绪变化第一会反应在不自觉的瞳孔改变上:当情绪从中性变得喜悦、快乐,瞳孔会不自觉变大。
男子看到迷人的女子或女性看到潇洒男子,都会有瞳孔放大的反响。
打扑克时若果抓到了希望的好牌,情绪喜悦性会蓦然上涨,瞳孔放大。
5、【生活是不公正的,要去适应它】1、这世界其实不会在乎你的自尊。
这世界盼望你在自我感觉优秀以前先要有所成就。
2、假如你堕入窘境,那不是你父亲母亲的过失,所以不要尖声诉苦我们的错误,要从中汲取教训。
3、假如你认为你的教师严苛,等你有了老板再这样想。
老板但是没有任限期制的。
6、【哭泣的女人不可以爱】一般认为,女性的“潸然泪下”会让男性顿生怜香惜玉之心。
但是最新科研成就却显示,不单呜咽造成的红鼻头会令人变丑,女性流下的眼泪还会发出化学信号,让男性对哭泣者热忱骤减。
12.6每日一练心理学
12.6 每日一练心理学
1.我们在课堂上通过语言传授可以学习各种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常识,并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运用。
这种对知识的记忆是()
A.语义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陈述性记忆
D.长时记忆
2.对下列内容的记忆,属于程序性记忆的有()
A.端午节的日期
B.乘法运算的技能
C.骑车的技能
D.校字的技能
3.长时记忆系统中主要的信息编码方式为()
A.听觉编码
B.视觉编码
C.表象编码
D.语义编码
4.记忆保持量的变化包括()
A.综合记忆
B.记忆恢复
C.记忆完整
D.遗忘
5.下列属于表象基本特征的是()
A.直观性
B.概括性
C.整体性
D.可操作性
6.想象与表象的区别就在于()
A.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B.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
C.表象并没有创造出新的形象,因此它属于记忆的范畴
D.想象是新形象的创造,所以属于思维的范畴
7.阿凡达的创造是()类型的想象。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8.想象的加工方式包括()
A.黏合
B.夸张
C.典型化
D.拟人化
9.内部言语的特征有()
A.反应性
B.简略性
C.隐蔽性
D.情境性
10.良好思维的品质包括()
A.广阔性与深刻性
B.独立性与批判性
C.灵活性与敏捷性
D.间接性与概括性。
心理学小知识每日一学
心理学小知识每日一学一:自我要求1、不对自己过分苛求。
为了避免挫折感,应当把目标定在自己能力的所及之内。
2、助人为乐。
帮助别人可以使自己忘却烦恼,更可以获得珍贵的友谊。
3、集中精力处理近事。
这样可以减轻精神负担,以免弄得心力俱废。
4、不要处处与人竞争。
以和为贵,不四面树敌,以免经常处于紧张状态。
5、熟悉到挫折具有双重性,挫折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从中得到锻炼。
二:舒缓压力新时代青年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下,不可避免地被卷入、被评价、被比较,随之出现了来自同伴的压力、考试的压力、父母期待的压力给生活蒙上一层灰色。
担忧、自卑、浮躁、松懈等焦虑感莫名而来,导致上课心不在焉、记忆力下降、烦躁不堪、无端发火、精神萎靡不振等表现。
焦虑情绪已经严重干扰了学习和生活,也影响了幸福感。
保持平静愉悦的心态其实是一种能力,需要修炼。
掌控感能从根本上减轻焦虑,重拾自信。
心理导师通过心理上的放松、焦虑的控制、改变不合理信条等方式,锻炼正向思维的乐观大脑,用投入来战胜浮躁,用心促进高效学习,用激情获得成就。
通过专业的心理疏导和认知方式的调整,不仅能让学生重获自信,从容面对各种压力,拥有了受益一生的快乐心态和耐挫能力,在坦途上欣然进取,逆境中挑战挫折,用快乐心态激发潜能,全面提升心理应对能力,体验自我实现的快乐。
三: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
抱有正确人生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既有远大的理想,又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因而在社会变革时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头脑清楚、眼界开阔、立场坚定、既不保守也不冒进……总之,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稳妥,与时代共同进步,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
四:博览群书多读一些心理科普书籍,了解心理发育的科学知识,有助于尽快学会适当地调节心理状态,有助于心理的健康发育。
一些名人名言、名人传记、道德伦理等有关提高综合素质的书籍,也有助于我们树立积极向上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康的心理。
每日吃早餐的心理学原理
每日吃早餐的心理学原理每日吃早餐是一种普遍的习惯,被广泛认为对身体健康和心理状态有积极影响。
早餐是一天中的第一餐,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心理学原理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需要每日吃早餐,并为我们提供有效的理由。
首先,每日吃早餐与身体健康以及认知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早餐提供了一系列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
这些营养物质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能量和营养,帮助我们保持充满活力的状态。
此外,早餐还能帮助稳定血糖水平,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并促进大脑功能的正常运作。
研究表明,吃早餐与学习能力、记忆力和创造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其次,每日吃早餐还会对情绪和情感状态产生积极影响。
饥饿状态下会导致低血糖,这会直接影响大脑内神经递质的平衡。
低血糖状态下会出现易怒、疲劳和焦虑等不良情绪。
而恰当的早餐能够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从而有助于保持良好的情绪和情感状态。
此外,早餐还可以成为一种放松和享受生活的方式,让人心情愉悦。
此外,每日吃早餐还与日常生活的规律和组织有着一定关系。
吃早餐可以给人的生活增加一种规律性和仪式感。
早餐成为了一天中的重要节奏点,有助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秩序感和控制感。
通过每天定时吃早餐,人们可以轻松地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并为全天的工作和学习做好准备。
另外,文化和社会因素也对每日吃早餐的心理学原理产生了影响。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早餐往往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和家庭亲密关系的体现。
在家庭中共享早餐可以增强亲密感和归属感,有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情感交流。
在学校或办公场所,与同事或同学一同享受早餐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和巩固。
最后,每日吃早餐还与个人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有关。
坚持每日吃早餐不仅涉及到个体选择和决策的功夫,还需要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有效的规划和组织。
只有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坚持每日吃早餐,并从中获得身心健康的好处。
综上所述,每日吃早餐的心理学原理涉及到身体健康、认知能力、情绪和情感状态、日常生活规律和组织、文化和社会因素以及个人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心理学每日练习23
心理学每日练习(23)1.电影和霓虹灯活动广告是按照( )原理制作而成的。
A.似动知觉B.真动知觉C.错觉D.自主知觉2.印象管理是指( ) 。
A.对别人的认知B.动机强度过度C.对别人印象进行调整D.调整自己给别人的印象3.实验设计时设立对照组的主要目的之一是( ) 。
A.操作自变量B.测量因变量C.控制无关变量D.增加实验被试4.负强化是指( ) 。
A.呈现一个刺激以增加一个反应发生概率的程序B.呈现一个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概率的程序C.撤消一个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概率的程序D.撤消一个刺激以增加一个反应发生概率的程序5.下列检验方法中属非参数检验法的是()。
A.中数检验法B.Z 检验C.t 检验D.F 检验6.皮亚杰认为儿童开始达到思维守恒的年龄是()岁。
A.0-2B.2-7C.7-11D.11-167.要检验多组计数数据间的差异,适宜的统计检验方法是()。
A.t检验B.Z检验C.秩和检验D.卡方检验心理学每日练习解析(22)1.电影和霓虹灯活动广告是按照( )原理制作而成的。
A.似动知觉B.真动知觉C.错觉D.自主知觉答案:A2.印象管理是指( ) 。
A.对别人的认知B.动机强度过度C.对别人印象进行调整D.调整自己给别人的印象答案:D3.实验设计时设立对照组的主要目的之一是( ) 。
A.操作自变量B.测量因变量C.控制无关变量D.增加实验被试答案:C4.负强化是指( ) 。
A.呈现一个刺激以增加一个反应发生概率的程序B.呈现一个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概率的程序C.撤消一个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概率的程序D.撤消一个刺激以增加一个反应发生概率的程序答案:D5.下列检验方法中属非参数检验法的是()。
A.中数检验法B.Z 检验C.t 检验D.F 检验答案:A6.皮亚杰认为儿童开始达到思维守恒的年龄是()岁。
A.0-2B.2-7C.7-11D.11-16答案:C7.要检验多组计数数据间的差异,适宜的统计检验方法是()。
9.20每日一练心理学
9.20每日一练心理学
单项选择题
1.个性心理包括()
A.情绪情感
B.个性心理倾向性
C.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
D.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2.()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个性心理倾向性
D.个性心理特征
3.能力有高低之分,性格有自信与自卑之差,说明人有()的差异。
A.心理过程
B.认识过程
C.个性心理倾向性
D.个性心理特征
4.小学生的个性倾向性主要表现在()
A.需要、动机、世界观
B.理想、信念、世界观
C.兴趣、动机、世界观
D.兴趣、爱好、理想
5.心理是()的机能。
A.脑
B.心脏
C.肌体
D.神经
6.第一个论证了心理是脑的机能的人是()
A.巴甫洛夫
B.冯特
C.华生
D.布洛卡
7.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是()
A.认识
B.需要
C.客观现实
D.个性
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心理是()
A.脑的机能
B.对客观认知的反映
C.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D.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9.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
A.神经元
B.脊髓
C.延脑
D.脑干
10.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
A.神经元
B.突触
C.反射
D.神经系统。
11.22每日一练心理学
11.22每日一练心理学单项选择题1.我们说“学习努力、成绩好”的学生是“好学生”,“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的学生也是“好学生”,从“好学生”概念的上述特征来看,“好学生”这个概念属于()A.人工概念B.关系概念C.合取概念D.析取概念2.要求幼儿对香蕉、苹果、皮球、口琴等进行分类,幼儿将苹果与香蕉归为一类,球与口琴归为一类。
由此表明他们所具有的概念种类是()A.具体概念B.抽象概念C.合取概念D.人工概念3.由铁、铝、铜等能导电,推理出“金属都能导电”的结论。
这种思维形式是()A.抽象B.类化C.归纳推理D.演绎推理4.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A.发散思维B.聚合思维C.分析思维D.直觉思维5.下列选项中属于真正的创造的是()A.鲁班发明锯子B.高斯少年时做数学1~100的连加C.找到远古时期的化石D.陶渊明发现桃花源6.在短时间内产生的观念越多,说明创造性思维的()A.灵活性高B.流畅性好C.广阔性好D.独创性强7.灵感出现在思维的()A.准确期B.酝酿期C.豁朗期D.验证期8.法官判案要能理性、客观,而不能受情绪和个人偏好的影响。
这是对其思维()的要求。
A.广阔性B.独立性C.批判性D.深刻性9.有些学生能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应用各种规则、原理和规律,有些学生则显得比较困难,这是思维的()差异。
A.广阔性B.批判性C.灵活性D.敏捷性10.“思路鲜明,条理清晰”反映的良好思维品质是()A.广阔性B.独立性C.深刻性D.逻辑性。
~每日心理学——暴露人性心思的四个金钱实验!~
~每日心理学——暴露人性心思的四个金钱实验!~在人类演化的数百万年历史中,99%的时间都没有“钱”这个概念,直到最近三四千年,“钱”才出现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
现在人类已经不能摆脱有“钱”的生活。
不仅如此,金钱还影响到了人类的社会和心理行为,最新研究显示,它会改变人的人际交往能力,还会使人变得孤立。
金钱使人变得孤立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科学家联合在美国心理学协会的《心理科学最新动向》(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08年6月号上发表论文,他们发现当人的活动与金钱相关时,会表现出人际交往能力减弱,个人行为增强的现象。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家凯斯林·沃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家尼克·米德和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玛瑞达·古迪,分别做了4个跟金钱有关的实验。
第一个实验是参与实验者玩桌上游戏“大富翁”,并被分配4000元或200元的玩具钞;第二个实验的参与者被要求思考在经济状况充足或不足的情况下,生活分别会变成什么样;第三个实验让参与者通过言语暗示,了解到所进行的实验可能与金钱相关,也可能完全无关;在最后一个实验里,让参与者看印有钞票或其他非金钱东西的屏幕画面。
实验的结果很一致,即在上述4个实验中,只要参与实验者被暗示与金钱相关时,都显示出互动合作的能力变弱,对他人意图和行为的敏感性减小,但个人表现能力却突然变强。
比如,那些直接接触到“钱”的实验参与者,会花更少的时间去关爱和帮助“财政困难”的实验者,他们更喜欢独来独往,并坐在远离人群的角落。
此外,这些有“钱”的实验者还表现出很强的要求独立完成工作的愿望,很少会请求他人帮助。
在这种“钱”的刺激下,他们愿意承担更多的工作,并在遇到困难时显示出更大恒心与毅力。
针对这些行为,研究人员表示,不管金钱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它毫无疑问对人类行为产生巨大影响,“我们应该鼓励更多的研究人员参与到‘钱’对人类在认知、动机和行为结果等方面的研究,因为‘钱’在现代人的生活中的作用将长期存在,并且日益加强。
心理学每日分享
心理学每日分享嘿,大家好!今天来跟大家唠唠心理学那些事儿。
先给你们讲讲我前几天的一段经历吧。
那天,我起了个大早,心情本来还挺不错,想着今天肯定又是美好的一天。
结果呢,一出门就被一辆飞驰而过的电动车溅了一身泥水。
哎呀妈呀,当时我那个火“腾” 地一下就上来了。
我站在那儿,看着自己脏兮兮的衣服,心里那叫一个气啊。
“这什么人啊,骑车也不看着点。
” 我一边嘟囔着,一边拿出纸巾擦衣服,可怎么擦也擦不干净。
本来我是要去超市买点东西的,这下好了,心情全被破坏了。
我气鼓鼓地走在路上,看啥都不顺眼。
路边的小花,平时我觉得还挺漂亮呢,这会儿觉得它们也在嘲笑我。
进了超市,我也没什么心情挑选东西了,随便拿了几样就去结账。
结账的时候,收银员动作稍微慢了一点,我就有点不耐烦了,“能不能快点啊!” 收银员看了我一眼,没说话。
我也觉得自己有点过分了,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回到家,我还是一肚子气。
我坐在沙发上,越想越生气。
这时候,我突然想到了以前看过的一些心理学知识。
我们不能让坏情绪一直控制着我们啊,不然这一天都得过得不开心。
于是,我决定做点什么来改变自己的心情。
我先去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然后泡了一杯热茶,坐在阳台上,看着外面的风景。
慢慢地,我的心情开始平静下来。
我开始想,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不就是被溅了一身泥水嘛,洗干净就好了。
而且那个骑电动车的人也许是有急事,并不是故意的。
这么一想,我心里就舒服多了。
通过这件小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不能让坏情绪“绑架” 我们。
当我们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让坏情绪影响我们的生活。
就像今天,如果我一直沉浸在生气的情绪里,那我这一天肯定都过得很糟糕。
但是我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心态,让自己的心情变得好起来,这一天还是可以很美好的。
好了,今天的心理学每日分享就到这里啦。
希望大家都能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被坏情绪“绑架”,每天都开开心心的。
心理学作业每日三件开学小事分享
心理学作业每日三件开学小事分享
1.解锁了新技能——做大盘鸡!虽然还有待进步(来自一个大盘鸡
资深爱好者的评价),但是!!做一种食物这种事,一旦开始了就会往好的方向发展的!!大盘鸡进入老家日常菜谱指日可待!!2.我男神又因为他的沙雕上热搜了哈哈哈,好久没动静,终于又出
圈了哈哈哈~在老家的每天晚上,现在院子里抬起头就能看到满天的星星
3.今天最开心的就是去发小家玩耍了。
下午上着课突然停电,第一
反应居然有些开心(课是有回放的),好像给了我一个充分的理由出去浪,于是立马屁颠屁颠跑去发小家了。
聊天超开心,回家时阿姨送了我一个刚拆开快递的青芒,哈哈哈好酸~
4.今天开学积极性很高,课堂效率超级棒,课堂作业全对。
太开心
了。
心理学知识小卡片
心理学知识小卡片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弗洛伊德是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心理分析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层面。
无意识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部分,包含了被压抑的欲望和冲动。
弗洛伊德还提出了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用以解释人在面对心理冲突时如何平衡欲望和现实。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是德国心理学家,他通过实验研究了记忆的遗忘过程,并提出了遗忘曲线。
该曲线表明,新信息遗忘的速度是非线性的,遗忘速度在最初阶段非常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慢。
这一发现对教育领域有着重要的启示,教诲人们在学习新知识时要及时复习。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他认为,人的行为是受到环境刺激和行为结果影响的,通过正强化和负强化可以改变人的行为。
正强化是指增加愉快刺激以增加某种行为的出现,负强化是指减少不愉快刺激以增加某种行为的出现。
这一理论在教育和管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自我效能感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心和信念。
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受到自身信念和期望的影响,自我效能感越强,个体在面对困难时越能坚持并取得成功。
这一理论对教育和职业指导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心理弹性理论心理弹性理论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和逆境时能够适应和恢复的能力。
心理弹性作为一种保护因素,可以帮助个体减轻压力和逆境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积极的应对策略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因素可以增强个体的心理弹性。
这一理论对心理健康保护和心理干预领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日心理学——有助生活的十种心理现象!(品质提升)
我们的心理是非常奇妙的一件事情,科学家们花了这么多年的时间来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至今没有找到一个确切的解答方案。
现在我们要说的就是存在于我们人群当中的一些心理怪象,了解这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人群当中。
1、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着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
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
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
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
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
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2、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
美国着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
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
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
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
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
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可见,妈妈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
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
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3、心理规律三: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
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
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
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德西效应在生活中时有显现。
比如,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得100分,就奖励你100块钱”、“要是你能考进前5名,就奖励你一个新玩具”等等。
家长们也许没有想到,正是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
在学习方面,家长应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增进孩子对学习的情感和兴趣,增加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动机,帮助孩子收获学习的乐趣。
家长的奖励可以是对学习有帮助的一些东西,如书本、学习器具,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奖励,则最好不要。
4、心理规律四: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
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
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故事中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
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家庭教育中采用“棍棒”、“恐吓”之类“北风”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
实行温情教育,多点“人情味”式的表扬,培养孩子自觉向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心理规律五: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的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个孩子学习的学科综合成绩好比一个大木桶,每一门学科成绩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
孩子良好学习成绩的稳定形成不能靠某几门学科成绩的突出,而是应该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特别取决于它的某些薄弱环节。
因此当发现孩子的某些科目存在不足时,就应及时提醒孩子,让其在这门学科上多花费一些时间,做到“取长补短”。
6、心理规律六:霍桑效应
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然愤愤不平,生产状况很不理想。
后来,心理学专家专门对其进行了一项试验,即用两年时间,专家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
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值大幅度提高。
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困惑或者不满,但又不能充分地表达出来。
作为母亲,要尽量挤出时间与孩子谈心,并且在谈的过程中,要耐心地引导孩子尽情地说,说出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困惑,说出自己对家长、学校、老师、同学等的不满。
孩子在“说”过之后,会有一种发泄式的满足,他们会感到轻松、舒畅。
如此,他们在学习中就会更加努力,生活中就会更加自信
、心理规律七:增减效应
人际交往中的“增减效应”是指:任何人都希望对方对自己的喜欢能“不断增加”而不是“不断减少”。
比如,许多销售员就是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在称货给顾客时总是先抓一小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添入,而不是先抓一大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拿出。
我们在评价孩子的时候难免将他的缺点和优点都要诉说一番,并常常采用“先褒后贬”的方法。
其实,这是一种很不理想的评价方法。
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不妨运用“增减效应”,比如先说孩子一些无伤尊严的小毛病,然后再恰如其分地给予赞扬……
8、心理规律八:蝴蝶效应
据研究,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来的微弱气流,由于其他各种因素的掺和,几星期后,竟会变成席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紊乱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蝴蝶效应”,并作出了理论表述:一个极微小的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可以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的影响力。
“蝴蝶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孩子无小事。
一句话的表述、一件事的处理,正确和恰当的,可能影响孩子一生;错误和武断的,则可能贻误孩子一生。
9、心理规律九:贴标签效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而战争又的确需要一批军人。
于是,美国**就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
为此,美国**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战前的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
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对他们并不过多地进行说教,而特别强调犯人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
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地好、如何改过自新等。
专家们要求犯人们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
三个月后,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地勇敢等。
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那样勇敢拼搏。
后来,心理学家就把这一现象称为“贴标签效应”,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
这一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如果我们老是对着孩子吼“笨蛋”、“猪头”、“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等,时间长了,孩子可能就会真的成为了我们所说的“笨蛋”。
所以,妈妈必须戒除嘲笑羞辱、责怪抱怨、威胁恐吓等语言,多用激励性语言,对孩子多贴正向的标签。
10、心理规律十:登门槛效应
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登门槛效应”。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登门槛效应”。
例如,先对孩子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从而使孩子乐于无休止地积极奋发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