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视角的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选择
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税收规避与企业价值——基于代理理论框架的分析
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税收规避与企业价值—基于代理理论框架的分析荫浙江工商大学颜淑姬【摘要】本文基于代理理论框架分析家族上市公司税收规避问题,首先从成本收益角度分析了家族企业避税偏好,实证发现家族企业存在一定的避税偏好,但不显著。
接着从公司治理的三维:所有权结构、董事会结构、薪酬结构寻找影响家族上市公司避税行为的因素。
研究发现两权分离度与避税程度显著正相关;两职合一与避税程度正相关但不显著;股权分散、独立董事与避税程度正相关,说明并没有发挥预期的权力制衡及监督的作用;董事会规模与避税程度正相关,说明大规模的董事会反而导致监督乏力;高管高薪酬没有发挥利益协同效应,长期机构持股及股票期权激励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避税程度。
最后观察了家族企业避税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发现避税程度与企业价值负相关,可能源于家族企业突出的代理问题。
【关键词】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税收规避 代理理论—尧弓I言对于企业而言,营业利润的四分之一将作为税收支出上缴给国家,是一项重要的成本开支,因此企业有强烈动机通过各种途径去减少税收支出。
但是在我国,国有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以及上缴的所得税额均是高管业绩考核的衡量指标,高管并没有合理避税的现实压力曰而对于家族企业而言,所得税支出直接参与家族企业的财富分配,给企业带来现实的现金流出,相比国有企业而言他们会有更强烈的动机去寻求避税。
国内外的一系列案例均已说明家族企业的避税偏好。
贝因美屡次因非合理避税被追缴税款。
2011年4月12日,贝因美以高新技术企业名义在中小板上市,同年9月披露因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条件补缴税款5892万多元;2012年5月再次公告因前三年研发费用归集不合理,补缴税款2785万元;同年还被查出存在销售业务少缴税收和会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需补缴552万税款及滞纳金。
2011年8月15日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青岛亨达集团皮业发展有限公司在2007至2011这5年间假充外资企业享受“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据披露在2008至2010年期间涉嫌偷漏税2631.38万元。
代理+管家:国企治理新选择
代理+管家:国企治理新选择谈到公司治理,当前国内主流理论是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董事会中心主义,中国公司治理的实践也都以此为模板推进。
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学者认识到上述主义的缺陷。
最为明显的例证是拿上亿美元薪酬的大公司高管们并未能忠实尽责,巨额期权激励反而使他们不顾风险进行高风险投机。
在此情况下,国内部分学者开始推崇德国的“利益相关者”模式。
但此模式对外部法律环境、市场意识、企业文化的要求很高,在中国比较难以推广。
虽然当前中国有少数企业开始向这个方向努力,但颇有有形无神、只得皮毛的感觉。
对中国公司特别是国有控股公司来说,在按照委托-代理理论构建的董事会中心主义治理模式的基本框架下,充分结合“现代管家理论”,形成适合我们自身情况的公司治理模式,可能是较好选择。
“现代管家”的合理之处现代心理学和组织行为方面的研究表明,代理理论的某些前提假设,特别是对经营者内在的机会主义和偷懒行为的绝对假定是不合适的。
在很多情况下,人既有可能成为自利的代理人,也有可能成为无私的好管家,每个人与其环境之间都存在一种互动的控制关系,并随着这种互动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在此基础上,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一些教授2001年提出了一种与代理理论截然不同的理论——现代管家理论。
主要观点包括:代理理论对经营者内在机会主义和偷懒的假定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合适的;在很多情况下,成就、荣誉和责任是比物质利益更重要的激励公司经营者的因素,经营者出于对自身尊严、信仰以及内在工作满足的追求,有可能像善良的管家一样勤勉地为公司工作,成为公司的好“管家”;在经营者的自律基础上,很多情况下,经营者与股东以及其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是一致的。
现代管家理论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代理理论在实践中的部分失灵。
代理理论建立在一系列对经理人行为的假设基础之上,认为人都是理性的自利主义者和机会主义者,通过对成本和收益的计算而谋取个人利益最大化,尽量避免受到惩罚。
现代管家理论则从组织心理学和组织社会学出发,认为经理人能够意识到:在经济利益方面,即使自己没有股权,但通过雇佣关系和薪酬计划,自己的未来与公司、股东紧密联系在一起。
家族企业契约治理模型_模式及其选_省略__基于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融合视角_周志强
第5期总第259期2013年5月商业经济与管理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S No.5Vol.259May 2013收稿日期:2012-08-0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家族企业契约治理及融资结构研究”(7097303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家族企业家行为视角下家族企业融资模式、结构及其效率研究”(12YJC63032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网络口碑效应的客户价值研究”(11YJA630124)作者简介:周志强(1979-),男,湖南邵阳人,湘潭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与投融资理论;田银华(1954-),男,湖南常德人,湖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新型工业化”研究基地负责人,研究方向为企业治理理论;王克喜(1964-),男,湖南常德人,湖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与工程。
家族企业契约治理模型、模式及其选择研究———基于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融合视角周志强1,2,田银华1,2,王克喜3(1.湘潭大学商学院,湖南湘潭411201;2.湖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南湘潭411105;3.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省“新型工业化”研究基地,湖南湘潭411201)摘要:文章以显性契约与隐性契约为主线,构建了家族企业契约治理三环模型,建立了家族企业契约治理方格理论,得到9种契约治理模式,并对其中5种常见模式的特征和优缺点进行分析;然后从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视角探讨家族企业契约治理模式选择问题。
研究表明:代理理论指出管理者为“经济人”,强调显性契约治理;管家理论指出管理者为“社会人”,强调隐性契约治理;事实上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是完全可以融合的,管理者是“复杂人”,同时具有代理和管家两种行为,因此不仅注重显性契约治理,也要注重隐性契约治理;短期而言,家族企业可以根据不同发展阶段而采取相应的治理模式,但长远来说,强隐性契约治理、强显性契约治理,即“强强模式”是中国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
家族企业常用的治理模式
家族企业常用的治理模式引言家族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管理和治理模式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而随着家族企业规模和复杂度的增加,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理模式成为了家族企业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介绍家族企业常用的治理模式,并探讨其优势和劣势。
家族管理模式家族企业最常见的治理模式之一就是家族管理模式。
在家族管理模式下,家族成员掌控企业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家族成员通常担任高层管理职位。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家族成员对企业的承诺和忠诚度较高,有利于保持企业稳定性。
然而,家族管理模式也容易导致家族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管理层次交叉,影响企业的决策效率。
董事会治理模式另一种常见的家族企业治理模式是董事会治理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家族成员可能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管理,而是通过董事会来监督和管理企业的运作。
董事会由家族成员和外部独立董事组成,以确保企业的决策不受到家族利益的干扰。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提高了企业的透明度和治理效果,减少了家族成员之间的冲突。
然而,董事会治理模式也可能导致家族成员的参与感降低,影响企业的凝聚力。
混合治理模式除了家族管理模式和董事会治理模式外,还有一种常用的家族企业治理模式是混合治理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家族管理和董事会治理相结合,家族成员在董事会中担任重要职位,并参与企业的日常管理。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兼顾了家族成员的参与感和治理效果,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执行力。
然而,混合治理模式也需要家族企业管理者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和领导能力。
结语家族企业在选择治理模式时需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来决定,没有一种模式是完全适用于所有家族企业的。
在实际操作中,家族企业管理者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治理模式,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内部管理的需求。
希望本文对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选择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基于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视角的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选择:一个理论框架
管 家 理 论 是 考 察 家 族 企 业 优 势 和 劣 势 的 另 一 种 有 利 视 角 。 管 家 理 论 认 为 企 业 领 导 人 或 经 理 人
此 外 ,由于 企 业 不 断 发 展 对 资金 需 求 的增 加 以及 对 金 融 市 场 的 不 信 任 , 家 族 企 业 还 受 到 资 金 渠 道 不 畅 通 的 困 扰 。 家 族 企 业 虽 然 存 在 许 多 弊 端 ,但 近 年来 许 多 研究 表 明家 族 企 业 在 许 多 维 度 上 都优 于 非 家 族 企 业 ( 德 强 ,2 0 邓 0 7。 等 ) 。
度 决 定 了 继 任 者 , 而 不 是 继 任 者 能 力 所 决 定 的 。I 】
代 理 成 本 就 会 很 低 。 『 而 ,在 家 族 企 业 中 还 存 在 2 1 然
其 他 更 高 类 型 的 代 理 成 本 , 即 控 股 股 东 联 合 充 当 潜 在 事 实 代 理 人 的 家 族 其 他 主 要 股 东 一 同 对 中 小 股 东进 行 掠夺 。
现 为 能 力 和 企 业 绩 效 上 的 重4- t区别 。本 文从 代 理 理 - V 管  ̄与 家 理 论 这 两 种 不 同 公 司 治 理 视 角 , 分 析 了 家 族 企 业 公 司 治 理 的 四 个 维 度 即 家族 所 有 与 控 制 、 家族 领 导 能 力 、 多 个 家 族 成 员 的 广 泛 参 与 、 以及 家 族 传 承 计 划 与 实际 参 与 下 的 各 自的 代 理 成 本 和 管 家 态度 , 以及 对企 业 能 力和 绩 效 的影 响 。 [ 键 词 1代 理 理 论 ;管 家理 论 ;家 族 企 业 ;公 司 治理 关 【 图分 类 号 1 7 . 中 66 2 [ 献 标 识 码 ]A 文
代理人还是管家——基于双重嵌入视角的家族企业行为及绩效研究
2013年第2期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No.22013第53卷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Vol.53(总242期)(SOCIAL SCIENCE EDITION )General No.242*收稿日期:2012—07—0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72172;70902058);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09CGJJ003ZQ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7100031);杭州师范大学“勤慎”研究项目作者简介:王明琳,杭州师范大学企业管理与战略研究所副教授(杭州310036);陈凌,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杭州310058)。
代理人还是管家*———基于双重嵌入视角的家族企业行为及绩效研究王明琳,陈凌摘要:家族企业往往以代理人和管家两个对立的角色出现在文献中,但两者皆难以准确刻画现实中家族企业的行为和绩效。
通过引入社会嵌入理论,从微观上“企业如何嵌入家族”和宏观上“家族如何嵌入社会”的双重视角来探析这一问题:微观上企业主要在认知、关系和权力三个维度嵌入家族,但家族对企业行为和绩效的影响具有状态依存性,取决于由上述三维嵌入而产生的“家族治理情境”,宏观上家族主要在法律与规制、政治结构和社会文化维度嵌入社会;微观层面“企业如何嵌入家族”决定了家族影响企业的性质(或导向)及绩效,而宏观层面“家族如何嵌入社会”则很大程度决定了微观层面“企业如何嵌入家族”。
当前国内家族企业治理的优化离不开家族治理的优化,而外部广义治理环境的改善是实现企业治理优化和家族治理优化的基础。
关键词:代理人;管家;家族企业;双重嵌入中图分类号:F27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639(2013)02-0180-09近20年来,很少有一个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领域能够像家族企业一样令中西方学者为之着迷且争论不休。
家族企业往往以两个矛盾的角色出现在文献中:一些学者从代理理论出发,认为家族企业本质上是唯家族利益是图的代理人,如克拉森斯等(Claessens et al.,2002)、默克等(Morck etal.,2005a );另一些学者从管家理论出发,把家族企业视作利益攸关者的“好管家”,如戈麦斯—麦加(Gómez-Mejía et al.,2007)、米勒等(Miller etal.,2008)。
代理理论_管家理论与公司治理分析框架的重构_陈伟民
收稿日期:2013-01-21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家族企业的经理人行为倾向选择及其变动研究”阶段性成果(12YJA630016)作者简介:陈伟民(1965—),男,江苏吴江人,副教授,从事企业理论研究。
2013年第3期(总第172期)理 论 探 讨T HEO RET ICA L I NV EST IGA T IO N N o .3,2013General .No .172代理理论、管家理论与公司治理分析框架的重构陈 伟 民(南京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南京210046) 摘 要: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在截然相反的经理人行为假设基础上分别提出了控制和信任两类完全不同的公司治理策略,但理论分析和公司治理实践都表明,单一的控制治理或信任治理并不能有效地解决复杂的公司治理问题。
本文借鉴功能导向的组织结构设计思想,提出了功能导向的公司治理分析框架,较好地融合了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的对立关系,重新定位了公司治理的目标,为今后的公司治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代理理论;管家理论;知情假设;功能导向;公司治理;双重行为倾向;融合中图分类号:F2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594(2013)03-0086-05 一、引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公司治理问题引起了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个学科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取得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但在公司治理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的认识上仍旧存在严重分歧。
主流的代理理论认为经理人具有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一旦有机会会以损害股东的利益为代价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公司治理主要是控制和解决经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这种观点似乎已经成为不可质疑的“公理”,不仅存在于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文献中,也体现在各国公司治理的具体实践中。
但近年来,现代管家理论(Stewardship T heory )提出了一种截然不同于代理理论的经理人行为假设,认为经理人不是简单的自利经济主体,而是可以信赖的企业“管家”,其行为主要受成长、成功和责任等社会动机和成就动机驱动,目标是追求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
家族企业管理者角色选择的理论分析_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的争论与整合_陈建林
第30卷第4期外国经济与管理V o l 130No 142008年4月Fo reign Eco no mics &M anagement A pr 12008家族企业管理者角色选择的理论分析47 家族企业管理者角色选择的理论分析)))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的争论与整合陈建林(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32)收稿日期:2008-02-10作者简介:陈建林(1979-),男,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 要:管理者是企业的代理人还是管家这是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争论的焦点。
本文认为,要确定家族企业管理者在家族企业扮演的角色,必须考虑两方面(家族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的选择倾向,要经过单向选择和双向博弈两个阶段来决定。
在家族企业管理者的角色得到确定以后,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的应用边界也就会变得明朗。
关键词:代理理论;管家理论;家族企业;角色选择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50(2008)04-0047-05代理理论(ag ency theory)是分析家族企业管理者角色的主流理论,不过,近年来开始受到质疑和挑战。
有些学者指出,主流代理理论把家族企业的代理问题看得过于简单。
[1]代理理论将管理者视为代理人,而管家理论(stew ar dship theor y)则把管理者看作是管家。
那么,家族企业的管理者究竟是代理人还是管家呢?我们在分析家族企业管理者的角色时,应该在什么情况下采用代理理论,又在什么情况下采用管家理论呢?这些都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一、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之争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的争论主要体现在人性假设与管理机制两个方面。
11这两种理论对人性的假设大相径庭。
代理理论以经济学为理论基础,认为人是理性经济人,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倾向于自我服务,因此,管理者会牺牲所有者的利益来为自己谋求私利。
管家理论以社会学和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认为人是社会人,追求自我实现,倾向于为集体服务。
基于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视角的家族企业经理人行为选择_苏启林
基于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视角的家族企业经理人行为选择51第29卷第2期外国经济与管理V o l 129No 122007年2月Fo reign Eco no mics &M anagement F eb.2007基于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视角的家族企业经理人行为选择苏启林(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32)收稿日期:2006O 12O 10基金项目:暨南大学人文社科引进人才科研资助项目作者简介:苏启林(1971-),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华人企业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博士、副教授。
摘 要: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可以说是两种基本假设截然对立的理论,但却都认为家族企业经理人有采取代理人或管家单一行为的倾向。
本文在简要阐述了这两种理论的基本假设和不同观点以后,基于利他主义的桥接,得出了家族企业经理人有采取代理人和管家复合行为的倾向。
关键词:代理理论;管家理论;利他主义;家族企业;经理人;行为倾向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1-4950(2007)02O 0051O 06经理人决策行为研究的理论分析工具主要包括管理霸权理论(manag er ial heg em ony theory )、代理理论(ag ency theory )、管家理论(stew ardship theor y)和资源依赖理论(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 y)等。
[1]其中,代理理论是主流的分析工具,而管家理论作为一个与代理理论观点相对立的理论体系,发展相对较晚。
对家族企业经理人行为倾向的研究推动了这两种理论呈现融合的趋势。
一、理论回顾11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的不同观点代理理论主要分为实证代理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两个流派。
实证代理理论把企业视为契约的连接,运用实证方法研究契约对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影响;而委托代理理论则主要运用数理模型来研究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委托人如何设计对代理人的最优激励约束机制。
代理人理论与公司治理
代理人理论与公司治理在经济学领域中,代理人理论是一种解释经济行为的重要理论框架。
代理人理论主要关注的是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代理关系,即一个人或组织(代理人)代表另一个人或组织(委托人)进行经济活动的情况。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公司治理问题与代理人理论密切相关。
公司治理是指一系列机制和原则,旨在确保公司管理层以最佳利益为导向,有效地管理公司资源,并向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提供透明度和责任。
代理人理论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等原因,代理人可能不会始终按照委托人的最佳利益行事,从而导致代理问题的出现。
代理问题的核心在于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在公司治理中,股东通常是委托人,而管理层则是代理人。
股东希望管理层能够以最大化股东利益的方式运营公司,而管理层可能更关注自身的利益,例如追求高薪酬或权力。
这种利益冲突可能导致代理问题的出现,从而影响公司的绩效和长期发展。
为了解决代理问题,公司治理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机制之一。
董事会是由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组成的,他们负责监督管理层的行为,并确保公司按照股东的最佳利益进行运营。
董事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对于有效的公司治理至关重要。
独立董事的参与可以减少代理问题的发生,因为他们相对于管理层更加独立和客观,能够更好地代表股东利益。
此外,激励机制也是解决代理问题的重要手段。
通过激励机制,公司可以将管理层的利益与股东利益紧密联系起来。
例如,股权激励计划可以使管理层与公司的经济利益相一致,从而激励他们为公司的长期发展而努力工作。
此外,绩效考核和奖励制度也可以促使管理层提高绩效,从而增加公司的价值。
除了公司内部的治理机制,外部监管机构也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府监管机构和证券交易所等机构可以通过制定法规和规章,监督公司的行为,并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透明度和信息披露也是外部监管的重要方面,通过公开披露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可以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
基于家族企业背景的管家理论述评
基于家族企业背景的管家理论述评摘要:代理理论本身的局限性及其在实践中的失灵,使其近年来受到很多批评。
管家理论是在批判代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组织理论,并对其做出了有益的补充和修正,为研究公司治理、家族企业管理等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和途径,是近年来组织研究中出现的重要理论之一。
文章通过对管家理论文献较系统的梳理,着重分析管家理论构念的内涵、维度构成方面,并指出该构思有关的一些问题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代理理论;管家理论;构念代理理论(agency theory)是过去研究公司治理的主流理论,然而,代理理论在解释公司治理问题的实践中暴露出种种缺陷,并不能完全有效地解释管理者的行为(张志波,200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对代理理论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管家理论(stewardship theory)得到迅速发展(davis et al.,1997;corbetta & salvato,2004)。
代理理论将管理者视为代理人,而管家理论则把管理者看作是社会人,认为管理者像管家一样,在为集体服务的同时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这为解释管理者的经济行为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代理理论的不足,已成为近年来组织研究中出现的重要理论之一。
目前国内学者主要对管家理论的观点、心理因素、情景依赖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李玉萍,2009),缺少对该构念本身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内涵、构成(维度)等方面。
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管家理论有关文献进行了较系统的整理,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析。
一、管家理论的基本假定及内涵管家理论是在批判代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组织理论。
代理理论建立在人性自利并追逐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假定之上,在此基础上,企业内的个人按照经济理性来指导自我的行为。
在基本的假设上,管家理论并不赞同代理理论的观点。
管家理论扎根于心理学和社会学,假定人是受更高层次的需求所驱动(如自我实现、忠诚、社会贡献)(le breton-miller et al.,2009)。
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激励研究_基于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融合视角_周志强
2011年09月(第25卷第09期)East China Economic ManagementSep.,2011(Vol.25,No.09)●企业家与创新【DOI 】10.3969/j.issn.1007-5097.2011.09.025[收稿日期]2010—11—2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973035);湖南省社科规划项目(08JD37);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YBB150)[作者简介]周志强(1979—),男,湖南邵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公司治理与投融资理论;田银华(1954—),男,湖南常德人,湖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组织理论;邹新月(1965—),男,湖南新化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金融产业风险管理。
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激励研究——基于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融合视角周志强1,2,田银华1,2,邹新月1(1.湖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南湘潭411201;2.湘潭大学商学院,湖南湘潭411105)[摘要]文章从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融合视角,探讨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的激励模式。
从经济利益(物质)和非经济利益(精神)角度,构建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协同激励模式,并进一步探讨中国家族企业在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转化(衰退)期四个阶段,职业经理人协同激励模式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代理理论;管家理论[中国分类号]F27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5097(2011)09—0109—04Study on Professional Managers Incentive of Family Business——Based on Agency and Stewardship TheoryZHOU Zhi ⁃qiang 1,2,TIAN Yin ⁃hua 1,2,ZOU Xin ⁃yue 1(1.School of Management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gtan 411201,China ;2.School of Business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411105,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professional managers incentive model of family business based on agency and stewardship the ⁃ory.Firstl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interests and non-economic interests,the paper builds a incentive model of profes ⁃sional managers.Then,the paper further explores the specific programs of professional managers collaborative incentive model,in different life-cycle stages of Chinese family business including start-up period,growth period,maturation period and transfor ⁃mation (recession)period.Key words :family business;professional managers;agency theory;stewardship theory 家族企业的发展壮大中职业经理人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如何激励职业经理人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最大化地发挥其经营管理能力自然成为家族企业发展关键中的关键。
代理人理论与公司治理
代理人理论与公司治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公司治理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公司治理是一个相对宽广的概念,涉及到公司内外部的各种制度与规范,以确保公司在经营决策上的公正与透明,实现股东、管理者、员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利益均衡。
而代理人理论不仅是公司治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在经济学、金融学等领域中十分重要的理论框架。
代理人理论近年来在公司治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一理论探讨了在两个经济主体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代理人如何在代表委托人的利益和代理自身利益之间做出决策。
在公司治理中,代理人决策者往往是高管,而委托人则是股东。
高管由于拥有较多的信息和资源,更容易在决策过程中捍卫自身利益。
而股东作为企业的实际所有者,却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等的弱势地位。
因此,代理人理论成为了实证公司治理中的一个重要框架,可以帮助企业设计合理的治理结构,以保护股东的权益。
代理人理论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公司管理层的利益可能与股东的利益不一致。
管理层与股东的利益冲突可能表现在诸如公司策略选择、薪酬安排、内部控制等各个方面。
这就需要公司通过设计治理机制来确保高管行为与股东的长期利益保持一致。
公司治理结构、股东权利、董事会设置以及财务报告等方面都可以通过代理人理论来指导实践。
公司在设计治理机制的时候,需综合考虑代理人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以及回应机制。
只有通过设计这些机制,才能实现代理人在行为上更好地代表股东的利益,从而促进公司价值的最大化。
代理人理论对于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公司股东应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避免代理人的优势利益冲突,确保投资者权利尽可能得到保护。
在这一过程中,股东应特别关注代理人在决策中所面临的激励和制约机制,以预防可能的“代理成本”造成的财务损失。
同时,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也应该充分考虑代理人与公司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
因此,投资者应尽可能提高对公司治理机制的了解,以及股东对公司治理决策的影响,建立起一套尽量营造股东权益保护的治理机制。
家族企业代理人治理机制研究——基于代理理论和嵌入理论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Agent Governance of Family Enterprises Based on Agency Theory and
Embeddness Theory
作者: 陈春花 赖溢洲 李梦雅
作者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出版物刊名: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页码: 6-11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3期
主题词: 家族企业 代理理论 嵌入理论 治理模式
摘要:本文从传统代理理论出发,着重强调了激励、监督、绩效考核等对家族企业代理人治理机制的影响;并通过引入社会嵌入理论,从认知嵌入、权力嵌入、关系嵌入三个维度分析探讨使内部经理人与外部经理人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有效路径;文章最后结合上述两种理论构建了一个家族代理人治理机制的模型,并详细阐述了其治理机制的作用机理。
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_从对立到统一
公司治理理论中, 代理理论( 和管 !"#$%& ’(#)*& ) 家理论( 孰优孰劣, 一直争论不 +’#,!*-+(./ ’(#)*& ) 休。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事先假定代理理论 和管家理论是对立的。公司治理实践中可以把它们 结合起来运用,运用的关键是找出代理理论或者管 家理论在哪些条件下有效, 在哪些条件下无效, 找到 适合于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的转变法则。
!""# 年第 ! 期
$%
!"#"$%&%#’ ()*+,-"’.,#
管理探索
又要对员工起着卓越的激励作用。 著 名 的 .0*@0* 咨 询 公 司 建 议 美 国 企 业 在 境 外 发 确定发 行股票期权应按先后顺序考虑以下问题: ( !) 行股票期权的目标; ( 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量化期 C) 分析期权计划给公司及员工带来 权计划的成本; ( E) 的税收影响; ( L )判断期权计划在法律上的可行性; ( M )考虑其他本地企业或跨国企业采用的薪酬 计 划 类型。我国企业在制定股票期权计划时亦可参考 对各方面进行周详的考虑。 .0*@0* 的建议, 迄今为止,我国股票期权制的推行在 相 关 法 律 及政策方面仍存在许多不利的障碍,但学者们已提 出一些确实可行的对策, 如采用虚拟股票期权、 股票 增值权计划等方式。因此, 是否实行股票期权计划首 先看企业是否需要, 由公司股东来决定, 公司整体质 量不高、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等某些公司治理方面 的缺陷不应作为股票期权制不适宜在中国推行的理 由。在笔者的实地调查中, 多数企业都肯定了股票期 权的激励作用, 希望政府能在政策上给予支持, 特别 是尽快制定兼顾公平性及激励性的会计政策。 西方股票期权的 会 计 政 策 正 由 内 涵 价 值 法 向 公 允价值法转变,按会计政策与国际接轨的趋势, 公 允价值法本应是我国现阶段的选择。但不可否认的 是,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内涵价值法的使用是股票 期权制在美国广泛推行的主要原因,它在很大程度 上促进了美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及美国经济的繁荣 。研究数据亦表明, 若强行将股票 ( >6$33%$( , CDDE ) 期权费用化,公司将减少向普通员工赠予股票期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治理模式研究综述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治理模式研究综述【摘要】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已成为国内家族企业创始人所关注的一个重点话题。
对于家族企业如何更好地传承、家族企业应使用何种代际传承治理模式这个问题,本文主要从代理理论、资源基础理论、管家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和分析,试图找到问题的答案。
本文对不同的理论观点进行了系统梳理,通过分析总结,构建了不同理论视角下的治理模型。
最后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本文认为家族信任关系理论对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也会产生影响,提出了基于信托视角下的治理模型,以指导企业完善内部治理机制,更好地进行代际传承。
【关键词】代际传承代理理论资源基础理论管家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家族信任关系理论一、引言在西方,有关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研究经过了二十多年,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有了较为清晰的理论框架。
Longenecker和Schoen在1978年首次提出“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是一个长期的社会化过程”。
这种“过程观”逐步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认同,它认为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的长期过程。
家族企业研究领域开创以来,传承问题就一直是该领域学者热衷于探讨的主题。
Dyer和Sanchez(1998)通过对美国《家族企业评论》杂志在1988—1997年间发表的有关家族企业的全部研究时发现,有关传承问题的研究占到18.3%,在家族企业10大研究热点中排名第2位。
Chua、Chrisman和Sharma(2003)发现,1996—2003年间公开发表的190篇有关家族企业研究论文中,有22.1%的论文将传承问题作为首要的研究问题,将其作为次要主题的论文也占到了8%。
从2007年至今在EBSCOhost数据库中搜寻到的有关家族企业的文献,大多数也在讨论传承问题。
国内从1994年开始出现有关家族企业的研究,中国学术期刊收录的关于家族企业的研究文献共有2452篇,而2000年以后,对家族企业的相关研究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加,近几年收录的相关文章多达2410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e t n twad h p p rp ci e t ep p r e iswi o r f n a n a o e a c h ie a i i g ih a n i e e t i d f g n d se r s i e s e t , a e g n t f u d me t l v r n e c o c st t s n u s mo g d f r n n so a v h b h u g n h d t k f i u i e s s e e n d ff i wn rh p a l e d r hp h e b o d ri v l e n fmu t l a l mb r t e m y a l b s s e :lv la d mo e o n m y a l o e s i ,fmi l a e s i ,t r a e n o v me to l p e f mi me e s h y i y
家族企业模式是世界范 围内普遍存 在的一种企业组织 和管理形式 。但现有 许多文献对家族企业这一组织形式基本 持否定态度 ,往往认为 家族企业存在缺 乏职业经理人 管理 、极具破坏性 的裙带
任 ,家族企业还受 到资金 渠道不畅通的 困扰。家族企业虽然存在许 多弊端 ,但 近年来许 多研究 表明 ,家族 企业在许 多
Ab t c :Bu i e s o g n z t n i ey h tr g n o s g o p h i e e tg v r a c h ie ft e b s e s h v i e e t sr t a s s r a i ai s a v r ee o e e u r u .T e d f r n o e n n e c o c s o h u i s a e d f r n n o n
和企业绩效上的重要 区别。文章从代理理论与管 家理论这两种不 同公 司治理视 角,分析 了家族企业公 司治理 的四个维度 族所有与控制 、家族领 导能力、多个 家族成 员的广泛参与以及 家族传 承计划与 实际参与下的各 自的代理成本和 管家态度
对 企 业 能 力和 绩 效 的 影 响 。
即 家
以 及
,
【 关键词】代理理论 ;管家理论 ;家族企业;公 司治理 【 中图分 类号】F 7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 — 3 X 2 0 )5 0 3 — 4 1 2 7 6 (0 80 — 0 4 0 0
Th r o ae Go e n c a l— nr l d B sn s s d o e c n e rs i e  ̄ eCo p r t v ran ei F mi Co tol u ie sBa e nAg n y a dStwad hpTh o n y e
维普资讯
20 年第 5 08 期 第2卷( 4 总第 17 ) 7期
改革与战略
REFORM ATI ON & S TRATE GY
NO., 0 8 52 0
( u ua vl,O 17 C m lt e N . ) i y 7
基 于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视 角的 家族 企 业 的公 司治 理 选 择
导能力 、多个家族成员 的广泛参与 以及
Z ogN i o g , a ag, u unjn ' h n ax n C oFn ’ i a g i S G u
(・ ol e f cn mi ,i nU iesyGun zo , un d n 162 2 G a g o g ie i f oe nSu i , u n zo , 1C l g E oo c J a nv r t e o s n i , ag h u G a g og5 0 3 ; . un d n v r t o F ri tde G agh u Un s y g s G ag o g50 2 ) un d n 14 0
,
pa n do c a at iaino e e eain ,a dterltdi a t nf a a i t n r efr a c . ln e rat l ri p t fa rg n rt s n eae u p c o l t o h mp c r cp bl a df p ro o i m i y i m m n e
i a t n t e a e c o ta d se r s i , ih i e e t d o h i e e c ft erc p b l is a d t erp ro ma c F o e mp cs o h g n y c s n twa d hp wh c Sr f ce n t e d f r n e o i a a i t n h i e r n e r m t l h ie f h
Ke y wor s a e t h o ; twa d h p t e r ; a l — o t l d b sn s ; o p rt o en n e d : g n e r se r s i o f mi c n r l u i e s c r o aeg v r a c t y h y y o e
钟 乃雄 ,曹 芳 ,隋广 军L
(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广 东 广 州 5 0 3 ;2 1 16 2 .广 东外语外 贸大学,广东 广 州 50 2 ) 1 40
【 要】企业组织是一个非常异质性的组织,企业的不 同治理选择潜在影响着企业的代理成本和管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