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圆柱圆锥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复习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复习课》教材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特征、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相关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知识,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计算方法以及应用仍然存在模糊之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熟练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特征、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课的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特征、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2.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复习课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2.运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讲解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巩固已学知识。

3.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制作圆柱和圆锥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动画、例题等。

2.实物模型:准备一些圆柱和圆锥的模型,以便于学生直观地了解其特征。

3.练习题:筛选一些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特征、计算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图片、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特征。

同时,教师讲解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方法,巩固学生的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每组选择一道练习题进行解答。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并对答案进行讲解、点评。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出圆柱和圆锥,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学会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计算等。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知识,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同时,学生也掌握了四则运算、比例、方程等数学知识,这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学生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加以解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识别圆柱和圆锥,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运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直尺、圆规、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圆柱和圆锥模型、直尺、圆规、练习本等。

3.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体,如易拉罐、铅笔、漏斗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与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圆柱和圆锥的概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6. 实际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圆柱和圆锥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7. 拓展与提高:引导学生进行圆柱和圆锥的相关练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圆柱与圆锥》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 逻辑推理: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其底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动手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制作圆柱和圆锥模型,观察和分析其特征,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圆柱与圆锥知识点,掌握相关技能。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圆柱与圆锥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圆柱与圆锥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几何图形的世界》:这本书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详细解释了各种几何图形的特征和应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圆柱和圆锥。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圆柱和圆锥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建筑、艺术、科技等领域,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 引导学生思考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背后的原理,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计算圆柱和圆锥的面积和体积。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圆锥 圆柱》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圆锥 圆柱》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圆锥圆柱》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圆锥》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体积计算公式以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知识,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圆柱和圆锥作为比较抽象的立体图形,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直观感受,通过实物演示、动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圆柱和圆锥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其体积公式的理解。

2.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帮助学生建立圆柱和圆锥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柱和圆锥的实物模型,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准备相关练习题,用于课堂巩固和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饮料瓶、铅笔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它们和圆柱、圆锥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圆柱和圆锥的定义,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了解它们的特点。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第一篇:《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梳理圆柱与圆锥的特征、面积、体积计算公式,能灵活地根据问题情境,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

2、沟通立体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图形网格,使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系统化。

3、引导学生以类的观点去观察与分析图形,体会解决问题的乐趣,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难点:通过对知识进行整理,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圆柱图片教学过程:一、梳理知识,构建体系1、导入师:认识这个图形吗?如果它的一个底面向圆心无限缩小到一个点的时候,它变成了什么图形?生:圆锥师:圆柱和圆锥之间有什么关系?圆柱和圆锥之间还有很多的奥秘和联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柱和圆锥。

板书:圆柱与圆锥2、梳理汇报圆柱圆锥的知识(1)特征(观察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2)表面积、侧面积(3)体积【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整体、系统地感悟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疏通环节很重要,通过圆柱变圆锥,及平面图形与圆柱圆锥的关系,唤醒已有的知识、方法及经验,以“平移”“旋转”等方式在再现与强化立体图形的运动,很好地完成了对单元知识纵向和横向的结构化】二、变式应用1、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师:运用我们所整理的这些知识,能够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请看下图:师:这是一个圆柱形的木桶。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不能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呢?生提问题师总结问题,并解决问题师:生活中能不能直接使用这些数据来准备材料?小结:解决问题时要结合生活实际确定最合适的取值2、根据圆柱的动态变化解决问题师:我们继续奔跑,都说孩子们有天生的创造力,我给你们一个圆柱,你想怎样加工和创造呢?生罗列加工方法师根据加工方法提出数学问题师:联系我们解决的问题,你有什么体会小结:复杂的数学问题都是有简单的数学问题演变而来的。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本节课“圆柱的认识”是该单元的第一课时。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圆柱的定义、特征、展开图等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圆柱的体积、表面积等概念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柱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几何观念,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学习圆柱时,可能会将圆柱与其他立体图形混淆,对于圆柱的展开图、高与底面的关系等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建立清晰、完整的圆柱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掌握圆柱的定义、特征、展开图等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的特征和展开图的理解。

2.圆柱的高与底面的关系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柱的特征。

3.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圆柱的理解。

4.运用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柱的模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圆柱的展开图示例。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如易拉罐、圆柱形笔筒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叫什么名字?请大家来说一说。

”从而引出圆柱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圆柱的图片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圆柱的特征,如上下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曲面等。

圆柱圆锥教学设计王作芳

圆柱圆锥教学设计王作芳
二、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从实际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2.教学难点:认识圆锥的高。
【教学准备】课件。
三、教材分析:
该信息窗呈现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圆柱和圆锥形的冰淇淋盒,引发学生提出“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圆柱和圆锥各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引入对圆柱、圆锥的认识。
(一)认识圆柱的特征
1、观察提出问题
谈话:,你想知道圆柱和圆锥有关它们的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
①:我我想知道圆锥有几个面?
②:想知道圆柱有几个面?
③:我想知道圆柱、圆锥每个面的是什么形状?
④:我想知道圆柱的高在哪儿?
圆柱和圆锥各有什么特点?……
谈话: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圆柱、圆锥的特点,其它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好吗?
板书:底面2个完全相同的圆
侧面1个曲面
3、认识圆柱的高
教师出示两个高矮、粗细不同的圆柱,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圆柱为什么会有粗有细?使学生明确圆柱的底面大就粗。
圆柱为什么有高有矮?使学生知道圆柱的高不同。
出示圆柱实物,
谈话:那是圆柱的高,谁来指一指?
出示圆柱形塑料牙签筒
谈话:里面的牙签是不是牙签筒的高?每个牙签的长度怎样?想象一下,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想一想圆柱的高有多少条?
谈话:你知道你的圆柱形茶筒有多高吗?
同桌合作动手量一量圆柱的高,记下测量数据,多量几条,你能发现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侧面积的计算、体积的计算等。

本单元是对立体图形的进一步认识,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理解不深,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的侧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侧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柱和圆锥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和圆锥模型,笔记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体,如易拉罐、圆锥形的雪糕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为什么是圆柱或圆锥形状?它们有什么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圆柱和圆锥的图片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点。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柱与圆锥》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学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并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物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探索圆柱和圆锥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还相对较弱,特别是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直观感知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圆柱和圆锥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学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并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2.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和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操作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圆柱和圆锥的制作过程,增强对立体图形的感知。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柱和圆锥的实物模型,用于展示和操作。

2.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动画演示。

3.准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和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提问:你们见过哪些物品是圆柱和圆锥形状的?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包括底面、侧面、高等。

同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性、计算方法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直观的实物、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圆柱和圆锥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特性、计算方法还不太清楚,需要在本节课中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性、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性。

2.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方法。

3.将圆柱和圆锥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2.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等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圆柱和圆锥。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

4.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圆柱和圆锥的模型,方便学生直观地认识。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实物,如饮料瓶、漏斗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是什么图形?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介绍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性。

同时,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见到的圆柱和圆锥。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圆柱和圆锥的模型,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其特性。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计算圆柱和圆锥体积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适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体积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本单元包括圆柱、圆锥的定义,底面、高、体积的概念,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熟练运用它们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立体图形的知识,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需要进一步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体积计算方法。

通过调查了解,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本单元时存在以下问题: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理解不深刻,容易混淆;对体积公式的记忆不牢固,不能灵活运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能够识别各种圆柱和圆锥。

2.让学生理解圆柱和圆锥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3.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特征的理解。

2.采用讲解法,教师详细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体积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4.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柱和圆锥的模型,让学生直观观察。

2.准备圆柱和圆锥的图片,用于讲解和练习。

3.准备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准备黑板、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底面、高、体积的概念。

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与圆锥圆柱的体积的教案设计(优秀6篇)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与圆锥圆柱的体积的教案设计(优秀6篇)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与圆锥圆柱的体积的教案设计(优秀6篇)小学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类比、分析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圆柱的体积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预设: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两者共有的体积公式: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今天我们再来研究另一个熟悉的几何图形,圆柱的体积公式。

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探索新知1.圆柱体积公式的猜想在大屏幕出示底面积和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预设:根据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所以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相等。

追问:类比之前学过的体积公式,圆柱的体积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圆柱的体积公式可能是什么?预设:圆柱的体积和底面积、高有关,圆柱的体积公式=底面积×高。

2.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回忆圆的面积是通过转化为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提问:圆柱可以转化成已知体积公式的哪个图形呢?预设:可以把圆柱转换成长方体。

让学生根据提前下发的能自动等份分割的圆柱体学具,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如何把圆柱转化为长方体呢?预设:学生分一分,拼一拼,组合成近似长方体的图形。

此时教师应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把圆柱等份分成32份,64份甚至更多份的情境,随着等份分割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观察拼成的长方体和原来的圆柱具有怎样的关系?5分钟后请小组代表进行回答。

预设:长方体的底面积、高和体积分别等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高和体积。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圆锥圆柱》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圆锥圆柱》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圆锥圆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圆锥》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以及它们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圆柱和圆锥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圆柱和圆锥的概念可能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了解它们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体积计算公式的掌握。

2.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以及体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圆柱和圆锥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自主发现圆柱和圆锥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互助教学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课件、黑板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铅笔、直尺等。

3.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如饮料瓶、铅笔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常见的物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你们对这些物体有什么了解?”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如底面、侧面等。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柱和圆锥的概念及特点。

2.掌握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3.进一步理解几何体的相关概念,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

2.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三、教学难点1.理解圆锥的特点及其计算方法。

2.理解如何应用圆柱和圆锥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材《数学》六年级下册。

2.黑板、彩色粉笔。

3.教学PPT或教学实物模型。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比如香水瓶、冰淇淋筒等。

2. 讲解•讲解圆柱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圆柱的图形并给予简要说明。

•讲解如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3. 练习•给学生几个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题目进行练习,确保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1. 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让学生归纳总结圆柱的相关知识点。

2. 讲解•讲解圆锥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圆锥的图形并给予简要说明。

•讲解如何计算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3. 练习•给学生几个计算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题目进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第三课时1.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圆柱和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如建筑中的柱子、喷水池等。

2. 综合练习•给学生几个综合性的题目,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同时也能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注:文字内容因输出限制可能未达到1500字,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以上为《圆柱与圆锥》单元教案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圆柱圆锥教案

初中数学圆柱圆锥教案

初中数学圆柱圆锥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的定义和性质。

2. 学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性质。

2. 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2. 应用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圆柱和圆锥的模型。

2. 直尺、圆规、剪刀等工具。

3. 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圆柱和圆锥的实例。

2. 让学生举例说明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圆柱的特征和性质,如底面、侧面、高等。

2. 讲解圆锥的特征和性质,如底面、侧面、高等。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模型,理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题目。

2. 引导学生应用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判断题:判断给出的陈述是否正确。

2. 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答案。

3. 解答题:解答给出的问题。

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性质。

2. 强调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性质,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加强学生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3篇)"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玉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1、圆柱和圆锥的实物和模型。

2、多媒体演示课件。

学具准备:自己带的圆柱和圆锥的实物。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我们以前学过那些平面图形?2、出示一些平面图形,认识它们吗?你眼睛看到的是不是一定正确呢?3、电脑演示,将平面图形变成立体图形。

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平面图形变成了立体图形了呢?是无眠眼睛出错了吗?4、认识这些图形吗?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柱和圆锥。

二、新授1、拿出圆柱和圆锥,说说它门的特点。

2、你能找出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柱和圆锥形的吗?3、现在无眠首先来研究圆柱。

(1)请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桌上的圆柱,看看它有哪些特点。

(提示:从面、棱、顶点和高这几方面来研究。

)(2)请一位同学代表你们组来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3)老师现在有问题要问大家:圆柱上下两个圆有什么关系,怎样验证?(4)我们称这两个圆为圆柱的底面,也就是说圆柱有两个底面,一个侧面。

(5)圆柱的高指什么?你有办法测量吗?说明圆柱有多少条高,长度有说明关系?(6)谁能完整的说一下圆柱的特征。

4、下面我们来认识另一个立体图形———圆锥。

(1)你有办法将一个圆柱变成一个圆锥吗?(2)下面我们还是小组来研究圆锥的特点。

(3)你能找到圆柱的高吗?怎样测量?有几条?为什么?(4)滚一滚圆锥,你有什么发现?(5)你能比较完整的说一下圆锥的特征吗?三、巩固练习1、课本19页练一练。

第三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

第三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探讨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体积计算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有几个地方值得反思。
首先,关于圆柱和圆锥的概念,大多数学生能够较快地理解这两个几何体的特点,但在区分它们的时候,仍有部分学生存在困难。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对基础概念的巩固,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直观的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几何体的特征。
二、核心素养目标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核心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实践活动,提高对圆柱和圆锥特征的理解;2.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通过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理解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4.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目标紧密围绕新教材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几何体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圆柱是由两个平行且相等的圆形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的几何体,圆锥则是由一个圆形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的几何体。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这节课你学会了
生独立解决
生独立解决。
生自觉反思。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页,圆锥的体积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倒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圆锥体体积的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尝试独立完成。
明确求的是哪些面的面积。
教后记
信息窗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页,圆柱的体积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索圆柱体积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我有见解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一:复习
1、什么叫体积?
2、你学过哪些体积的计算公式?
你现在能独立求出冰淇淋包装盒的体积吗?
A、我猜圆锥的体积应该与底面积和高有关。
B、与等底等高的圆柱有关。
C、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2。
利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形容器实验。
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
V=1/3sh
生独立计算。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让每个学生亲自操作充分感知。
活动三
结合学具表述和交流。
关注学生能否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关注学生能否按要求进行操作。
活动三
师:请各小组研究一下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哪些部分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想一想,圆柱的侧面积应该如何计算?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你们的发现?
师:应用我们的发现,你能求出下面圆柱的侧面积么?
(1)底面周长4cm,高5cm
是否发现圆柱与体的不同。
活动三
1、小组讨论: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汇报
3、师:大家刚才认识了圆柱型物体,我们沿着这些物体的轮廓画线,于是就得到这样的圆形。
4、请大家再观察一下,这些圆柱的上下两面有什么特点。
5、让生用手摸一摸圆柱的周围的面。
6、师指出:圆柱的两个基本点底面之间的距离叫高。
思考:圆柱的高有多少条?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你想了解一下这种纸筒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吗?下面我们一起到生产车间去参观一下。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圆柱形纸筒。
学生观看纸筒的简要生产过程。
学生思考并提出数学问题。
了解学生对圆柱形纸筒的构成是否有一些初步的感性的认识。
能否提出关于侧面积和表面积的问题。
活动二
师:“求做一个这样的圆柱形纸筒,至少需要多少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
五年级数学三单元
——圆柱和圆锥
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探索与发现,理解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妙计和圆柱、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活动二
1、师: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感觉它与圆柱有什么不一样?
2、小组观察讨论。
3、小结。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
4、大家刚才认识圆锥型物体,我们沿着这些物体的轮廓画线。
让生用手摸一摸,圆锥周围的面,使学生发现圆锥有一个曲面。
让学生看圆锥形物体,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高。
师:顺着母线的方向演示,这是圆锥的高吗?
师:圆锥的高到底有多少条?
学生拿圆锥模型观察摆平。
画圆锥几何图形。
上图上标出侧面。
在图上标高。
引导生仔细观察
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
活动三
1、小结:圆锥的特征。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一条高。
教后记
第3课时
活动内容与教师提示
2、经历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经验和基本策略,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3、通过亲身经历实验的全过程及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和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信心。
教学过程:
我有见解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一:看第一个情景图
1、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呈现生活中水结成冰,冰化成水的片段。
7、同桌两名相互指出圆柱的底面、侧面高。
圆柱有一个曲面,有两个面是圆。
几何图形
在观察操作中总结圆柱的特征。
是否能表述清楚。
是否能自己研究发现。
活动四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反思自己的表现
教后记
第2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过程:
我有见解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一
1、师: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明确两点:一是为什么要从里面量。二是求一桶纯净水大约可以盛满多少水,就是求水桶的容积是水杯容积的多少倍。
是否能灵活运用圆柱体积公式。
活动三:自主练习9
综合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明确解题思路:先根据底面周长求出底面半径,再求出底面积、体积,然后去煤的
活动四:自主练习12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把橡皮泥捏成圆锥后,体积没有变化,然后让学生独立找出题目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列出方程解答。
独立解决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圆柱和圆锥体积有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活动五:自主练习13
先让学生用长方形纸板代替铁皮动手卷一卷。
卷一卷,知道有两种不同的做法。
注意比较哪种方法加工成的小桶容积
活动六: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自己总结
自觉反思。
教后记
综合应用水与冰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学习过的有关知识,探索水结成冰,冰化成水的过程中体积变化的一般规律,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有见解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一
师:仔细观察情景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圆锥体包装盒的体积是多少?
看图提问题。
是否提出关于圆锥的体积。
活动二
师:怎样求圆锥体的体积呢?
先复习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你先猜想圆锥的体积与什么有关?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你发现了什么?
你还能用字母表示吗?
求下面各圆锥的体积
1、s=5.6dm h=3dm
2、r=6cm h=20cm
3、d=8m h=6m
生独立计算。
是否能灵活运用圆锥体积公式。
活动四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生自觉反思。
教后记
第三课时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我有见解
活动一:自主练习1
巩固圆柱形体积
求圆柱形的体积
活动二:自主练习4
综合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探索和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相应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由纸片围成的一个圆柱。
学具准备:剪刀、直尺一些容易剪开的圆柱形纸屑。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我有见解
活动一
师:同学们,你们课前收集到哪些圆柱形纸筒?展示给大家看看。
3、经历探索圆柱、圆锥有关知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在观察与实验、猜测与验证、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初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初步了解并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圆柱、圆锥的特征及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教学措施:
1、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
活动三:自主练习第3题
先用圆柱体学具,进行演示,生仔细观察。
学生独立解决
长是圆柱体前轮的周长,宽是前轮的高。
活动四:自主练习5题
先让学生独立想象,选择,然后阐述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利用纸片,进行实际操作,比较验证。
是否能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活动五:自主练习第8—10题
巩固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利用你们手中用纸围成的圆柱剪一剪,看你有什么发现?
师: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剪法和发现。
师:圆柱底面的面积叫圆柱的底面积,侧面的面积叫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学生通过思考得出,求需要多少纸板,也就是求圆柱形纸筒的表面积。
学生动手将圆柱剪开,看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我有见解
活动一
自主练习第1题
通过分析,比较判断圆柱、圆锥。
识别物体形状
对于漏斗,从整体上看不是一个圆锥,但漏斗的上部可以看做圆锥。
活动二
自主练习第3题
先让学生想一想,再连线。
找一些实物,沿高剪开,初步认识其侧面展开面。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建立空间观念。
活动三
自主练习第4题
先让学生用20cm×15cm的长方形纸卷一卷。
(2)底面直径2cm,高10cm
学生交流,比较完善形成结论。
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口头列式并说说怎么想的。
关注学生能否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立即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关注学生能否说明列式的根据。
活动四
师:你能求出做这个圆柱形纸筒需要多少硬纸板吗?
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解题思路:求需要多少硬板,就是去这个圆柱的表面积,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然后尝试独立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