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的结果判断

合集下载

2022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修订诊断部分解读全文

2022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修订诊断部分解读全文

2022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修订诊断部分解读(全文)摘要《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2年修订)》版再次和大家见面。

今年的指南〃诊断部分〃有较大修订,包括首次纳入高危冒烟型骨髓瘤的诊断标准、删除蛋白鉴定〃的界定,及增加罕见骨髓瘤类型的内容,体现了〃诊断标准制定更精准、诊断定义细节更规范、罕见类型诊断更全面〃的三大特点,本文对诊断部分的更新进行了详细解读。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z MM )是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的恶性浆细胞肿瘤,1844年由Solly医生首次报道。

目前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MM发病率逐年增高。

随着对骨髓瘤疾病的认识深入,新疗法的不断涌入,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MM诊治指南更需更新迭代,因此《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2年修订版与大家如约而至。

本版指南〃诊断部分〃有较大修订,本着力求推进科学化、规范化,全面提高我国MM诊治水平的宗旨,在诊断部分体现了〃诊断标准制定更精准、诊断定义细节更规范、罕见类型诊断更全面〃的三大特点,具体解读如下。

一、诊断标准制定更精准本次诊断标准表2进行了精简,更加直观的展示了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症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 MGUS )、冒烟型骨髓瘤(smoldering multiple myeloma , SMM )和活动性MM ( active multiple myeloma , aMM )的标准,尤为重要的是首次纳入高危冒烟型骨髓瘤(SMM )的诊断标准和删除M蛋白鉴定的诊断条件。

1.首次纳入高危冒烟型骨髓瘤(SMM)的诊断标准:高危冒烟型骨髓瘤的诊断标准国际上有不同的定义,从2007年的PETHEMA到2018年Mayo Clinic z 2020年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 )所提出的标准,包括M蛋白量、骨髓浆细胞比例、受累轻链数值,PETCT结果,或者细胞遗传学(FISH )高危因素等特征,并且基于不同因素高危SMM的积分各有不同。

imwg骨髓瘤进展标准

imwg骨髓瘤进展标准

imwg骨髓瘤进展标准
IMWG(International Myeloma Working Group)骨髓瘤进展标
准是一组用于评估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疾病进展的标准。

这些标准由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制定,旨在提供统一的评估和监测患者疾病状态的方法。

根据IMWG骨髓瘤进展标准,骨髓瘤患者的疾病进展可以分
为以下几个阶段:
1. 隐匿期(Smoldering Myeloma):患者的骨髓样本中存在异
常的克隆浆细胞,但尚未出现典型的骨髓瘤症状。

患者的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结果可能正常,或者仅出现轻度的异常。

2. 骨髓瘤(Myeloma):患者具备典型的骨髓瘤诊断标准,包
括发现异常的浆细胞克隆和相关的症状,如骨骼破坏、高血钙、贫血等。

3. 广泛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患者的疾病出现进一步
的高危因素,如全身各部位骨骼的损害、肾功能受损、高级别的浆细胞增生等。

4. 复发和/或难治骨髓瘤(Relapsed and/or Refractory Myeloma):患者的疾病在接受治疗后出现复发(重新出现症状)或难治(无法有效控制)。

根据IMWG骨髓瘤进展标准,患者的病情会被评估且定期监
测,以便在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这些标准的目的是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对骨髓瘤患者的疾病状态和预后进行评估,并为决策提供依据。

多发性骨髓瘤的鉴别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的鉴别诊断

本课件介绍了,从多发性骨髓瘤的各种临床症状出发,分别阐述了各种症状的鉴别诊断要点和注意事项,并附有临床病例。

经过本课件的学习,可以很好地掌握。

一、归纳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所以误诊率很高。

国内对 2547 例多发性骨髓瘤的统计发现误诊率高达 %。

多发性骨髓瘤不同样的临床表现均应有相应的鉴别诊断。

如不明原因贫血、反应性浆细胞增加症:多克隆,浆细胞少、MGUS、肾病、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W aldenstr?m):骨质、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 POEMS综合征、重链病、伴发于非浆细胞病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高、腰痛性疾病、骨转移癌等。

多发性骨髓瘤的变异型有两种:■孤立性浆细胞瘤 (Solitary plasmacytoma)?影像上表现单个溶骨性肿瘤,组织活检为浆细胞瘤,多部位骨髓穿刺正常,一般不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加。

■髓外浆细胞瘤 (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髓外浆细胞瘤是肿瘤发生于骨髓之外的组织器官,组织活检证明是浆细胞瘤。

骨髓象正常,骨骼经 X 线和/或 MRI 检查正常(髓外浆细胞瘤后期发生广泛播散者除外)。

男性多发骨质损害患者应试虑哪些疾病?与多发性骨髓瘤如何鉴别?二、多发性骨髓瘤的鉴别诊断1.骨痛和病理性骨折骨质损害是 MM 特色性的临床表现之一,大体75%的 MM 患者在诊断时即有骨骼浸润,如骨痛,溶骨病变,洋溢性骨质松懈或病理性骨折,几乎所有的患者在临床病程中都会出现骨损害的表现。

好多骨转移瘤(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淋巴瘤)以及甲旁亢都可以出现骨质损害。

■ 病例资料患者半年前出现腰痛,为连续性酸痛, 3 个月前出现下肢无力,站立困难。

ESR 90mm/h,?2 微球蛋白 ml。

6-14BM:全片大量散在或成堆分布骨髓瘤细胞 ,粒红两系受抑 ,巨核细胞未见,血小板很多 ,浆细胞占%。

腰椎 MRI:T12、腰椎多发异常信号, L4-5,L5-S1锥间盘变性,腰骶部皮下软组织异常信号。

骨髓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

骨髓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

骨髓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多发性骨髓瘤也是临床上常见的肿瘤疾病,专家说很多患者起病都是比较缓慢的,长期没有任何症状,但是如果发现了症状之后,平均只有三年存活期,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那么骨髓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多发性骨髓瘤晚期症状有哪些?多发性骨髓瘤晚期症状一:高血钙广泛的溶骨性病变,可引起血钙和尿钙增高,表现为厌食、恶心、多尿、烦渴、烦躁、心律失常,甚至昏迷。

多发性骨髓瘤晚期症状二:骨骼病变骨髓瘤细胞浸润,并分泌破骨细胞激活因子,可导致溶骨性损害,2/3以上患者,以骨痛为主要的首发症状,常见于胸部及腰背部,随活动而加重。

受累的骨骼局部可隆起,按之有弹性或声响,易发生病理性骨折,引起神经根或脊髓压迫。

多发性骨髓瘤晚期症状三:肾脏损害由于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沉积于肾小管内、高粘滞血症、淀粉样变性、骨髓瘤细胞浸润以及合并肾盂肾炎等因素,50%患者在诊断时已存在“骨髓瘤肾病”,可表现为蛋白尿、肾病综合症,但多不伴高血压。

骨髓瘤肾病和高血钙,是造成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的主要原因,脱水可加剧肾功能损害。

多发性骨髓瘤晚期症状四:贫血和出血骨髓内骨髓瘤细胞增殖,正常造血功能被抑制,可导致全血细胞减少。

同时,由于肾功能不全、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继发感染、M-蛋白引起高粘血症所致血浆容量增加等多种因素,几乎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血小板生成减少、M-蛋白对血小板与凝血系统功能的干扰、血管壁淀粉样变等均可能是出血的重要原因,患者多表现为粘膜和皮下出血,晚期可有内脏和颅内出血。

多发性骨髓瘤晚期症状五:感染M-蛋白不具有正常的免疫活性,故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加之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患者易发生感染。

多发性骨髓瘤晚期的症状常见肺炎球菌及其它化脓菌感染,晚期革兰氏阴性杆菌也较常见。

呼吸道、尿路感染和败血症常较顽固,而且不易控制。

多发性骨髓瘤晚期症状六:淀粉样变约10%患者有淀粉样变,表现为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肾病、周围神经炎、肝、脾、淋巴结肿大和巨舌等。

骨髓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诊断

骨髓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诊断

骨髓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诊断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toma,MM或骨髓瘤)为一复杂而特殊的恶性肿瘤。

据统计,其发病率(0.2~0.4/10万人口)较其它全部恶性肿瘤的总和还多,其死亡率也较其它恶性肿瘤高3~10倍,而临床诊出率则仅为其发病率的0.5%左右,误诊率高达54%~100%。

因此,研究骨髓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对提高此病的正确诊断率,减少误(漏)诊率均具有重要意义。

1骨髓瘤的病因、病理及分类骨髓瘤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属浆细胞病的一种。

它通常分为孤立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髓外骨髓瘤和浆细胞白血病四种类型。

目前多数学者按病灶数目将其分为单发性骨髓瘤和多发性骨髓瘤两种;也可按瘤细胞的病理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型(小细胞型)和低分化型(大细胞型);根据蛋白电泳特点(按M蛋白性质不同)分为IgG(50~60%)、IgA7%~42%)、IgD、IgE等型。

骨髓瘤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一般认为C-myc基因重组、淋巴因子中的白介素(IL-b)等因素与其发病有关。

病理上,病变始于红骨髓,呈局限性或弥漫性大量浆细胞浸润,瘤细胞聚集成堆,可占骨髓内细胞的5%~90%,引起某处或多处的骨质疏松或骨质破坏,其中以脊柱、肋骨、颅骨最多见,并且尸检证实约70%的骨髓瘤有髓外浸润,以肝、脾、肾和淋巴结最多见,瘤细胞聚集于脏器与组织间形成实质性肿块。

骨髓瘤引起骨质疏松或骨质破坏的机理是:瘤组织在骨髓腔内形成灰红色结节,随着瘤细胞群体的不断增殖,瘤细胞激活破骨细胞,使其数量增多,活性增加,促进骨质溶解吸收;瘤组织广泛增生可引起骨质疏松。

由于骨质溶解吸收加快,肾小球滤过率减低,使得血钙增高,骨质脱钙,从而加重了骨质疏松的程度。

2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骨髓瘤好发于50~60岁的男性,以颅骨、脊柱、肋骨、骨盆等部位最易受累。

骨痛常为早期和主要症状,并随病情发展而加重。

以腰骶部和胸背部疼痛最为常见,可出现病理性骨折和软组织肿块。

多发性骨髓瘤的蛋白质学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的蛋白质学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的蛋白质学诊断骨髓瘤通常是在血清中呈现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一种疾病。

在患者血清蛋白电泳图谱种显示一条或者多条异常条带,可对该疾病的临床诊断予以确诊或提示。

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其出现某些临床症状之前,血清蛋白电泳的γ球蛋白区域可能已经可见微弱的条带。

因此,该区带的进一步鉴定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

除非分泌型外,多发性骨髓瘤有几种不同的生物学类型。

•一种是完整的免疫球蛋白型-lgG型-lgA型-lgM型-lgD型或IgE型-双克隆型在这类骨髓瘤中,可以通过血清免疫固定电泳鉴定完整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以及常见于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同型游离轻链过度合成。

•另一种是κ和λ游离轻链型1,血清总蛋白及血浆电解质异常近期发现,高于80g/L甚至高于120或130g/L的高蛋白血症,导致假性低钠血症及血浆电解质种阴离子的平行降低,亦可见于严重的高脂血症或巨分子溶液输注。

高钙血症与由浆细胞释放的多种淋巴因子激活破骨细胞所致的溶骨有关。

对于骨髓瘤患者来说,血清总蛋白升高对高钙血症的检测没有任何影响,相反高钙血症常常会被低白蛋白血症所掩盖。

在IgG或者IgA骨髓瘤患者中,由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含量明显增加,血沉降率也明显提高,而高血粘滞度及高血容量较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少见。

2,血清蛋白电泳通常呈现明显的单克隆条带,电泳迁移位于γ或β区,较少见于α2或者α1区(如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白蛋白复合物),但无法提示所出现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类型。

(IgG或IgA,罕见的IgD或IgE)如果电泳图谱中出现两条各异的单克隆条带,可能存在以下五种情形中的一种或多种:•单克隆IgA单体和多聚体形式(经巯基乙醇处理后仅保留一条单克隆条带)•异质多态性单克隆IgG且两种亚型,带电荷数略有差异•2种轻链相同的IgG或IgA伴随1种不同亚型的重链(IgG中IgG1,IgG2,IgG3, IgG4以及单克隆IgA中IgA1和IgA2)•血清中存在过度合成的免疫球蛋白轻链,伴随完整的单克隆IgG 或IgA•双克隆丙球蛋白血症,其中一种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伴有另一种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标准

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标准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由于遗传、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病毒感染、抗原刺激等原因引起的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

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骨痛、贫血、肾功能损害、血钙增高和感染等,多发性骨髓瘤分为有症状骨髓瘤与无症状骨髓瘤两种情况,诊断标准不同:
一、有症状骨髓瘤:
需同时满足第1条、2条,以及第3条中任何一项;
1、浆细胞:骨髓单克隆浆细胞比例≥10%和(或)组织活检证明有浆细胞瘤;
2、M蛋白:血清和(或)尿出现单克隆M蛋白;
3、骨髓瘤引起的相关表现:
(1)靶器官损害表现(CRAB):[C]校正血清钙>2.75 mmol/L;[R]肌酐清除率<40ml/min或血清肌酐>177μmol/L的肾功能损害表现;[A]血红蛋白低于正常下限20g/L或<100g/L的贫血表现;[B]通过X线、CT或PET-CT等影像学检查显示有一处或多处溶骨性病变;
(2)无靶器官损害表现:但出现以下一项或多项指标异常,包括骨髓单克隆浆细胞比例≥60%、受累或非受累血清游离轻链比≥100、MRI检查出现>1处5mm以上局灶性骨质破坏。

二、无症状骨髓瘤:
需满足第3条,以及第1条和(或)第2条。

1、血清单克隆M蛋白≥30g/L或24小时尿轻链≥0.5g;
2、骨髓单克隆浆细胞比例10%-60%;
3、无相关器官及组织的损害,即无SLiM-CRAB等终末器官损害表现。

如果出现了长时间不明原因的剧烈骨痛、贫血、肾功能异常,或反复出现感染等情况时,建议及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上述相关检查,以确认有无多发性骨髓瘤的存在。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结果的回顾性分析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结果的回顾性分析
T H浓度测定有持续 的检测 能力 , S 检测结果是合格 的。
3 3 室间质评 意义 .
新 筛 实验 室工 作不 同于一 般 的临 床检
验, 有着“ 一次性 ” 不可弥补性 ” 和“ 的特点 J从事新 筛工作 的 , 人员务必 加强对新 筛工作 的认识及重视 , 格实验 的每一个步 严 骤、 细节 、 环节 , 具有严密的科学态度及 高度 的责 任心。参加 临 检中心的新筛 室间质评 , 有助于发现新筛实 验检测过 程 中存在 的问题 , 而保 证 新筛 的检 验 质 量不 断提 高 , 筛 工 作 顺利 进 新
2 马书军 . 河北省新生儿疾 病筛查分 中心室 间质控结 果. 国妇幼保 中 健 ,0 5,0:8 915 . 20 2 14 —8 1 3 田国力 , 许洪平 , 朱伟 明, 新 生儿疾病 筛查 实验室 室间质 量评价 等. 回顾 . 验 医学 。0 7 2 :6 . 检 2 0 。2 37 4 薛 明. 新生儿疾病筛查 样本采 集的质 量管理. 齐鲁护 理杂 志,0 9 20 ,
阿北 医药 2 1 年 1 月 第 3 01 1 3卷 第 2 2期 确性理论上 比定量结果更为重要 。15份质评样本 中定量 和定 0 性结果符合 率分别为 9 .% 和 9 . % , 71 6 2 说明我室 实验室 C t f uo f 值 的设 定总体来说是可行的。3份 T H定量 结果未通过 , S 失控 率 为2 9 . %。失控结果 为系统误 差 , 提示 我们 应关 注血 片的洗 脱, 实验操作时周 围的温度 和湿度 , 洗板机 的使用状况 , 质控 品 本 身浓 度不 均一 , 实验 室人员 的具体 操作 所致 等 因素 J还 有 , 试 剂 的温度 , 清洗液 的浓 度 与温度 等 。定 性判 断有 4例假 阳 性, 皆为临界值判为 阳性值 , 临床上提示增加 了复查率 , 但不 会 引起漏 检 , 定性结果与 l 中心符合率为 9 .% 。室 间质评 客 临检 62

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评估标准

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评估标准
表明疾病进展) • 排除其他原因引的高钙血症加重(校正后血钙>2.65 mmol/L或11.5 mg/dl)
疾病进展 (对未获得CR 的患者)

• 血清单克隆M蛋白水平升高>25%(升高的绝对值必须≥5 g/L) • 24h尿M蛋白增加>25%(增加的绝对值必须≥200 mg/24 h); • 骨髓穿刺涂片或骨髓活检切片浆细胞比例增高>25%(绝对值增加至少≥0.10) • 现存骨病变或软组织浆细胞瘤增大 • 出现新的溶骨性病变或软组织浆细胞瘤(发生压缩性骨折可能不表明疾病进展) •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高钙血症加重(校正后血钙>2.65 mmol/L或11.5 mg/dl)
在减量或者提前中断治疗之后评价疗效是否充分
在免疫固定转变为阳性之前数月可识别是否复发
定期监测游离轻链可检测是否存在游离轻链逃逸
游离轻链减少≧50%或者治疗后游离轻链浓度为正 常水平对于轻链型淀粉样变性有良好的预后意义。
内部资料,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允许严禁翻印和传播
Jagannath S. Clin Lymphoma Myeloma. 2007;7(8):518-523.
内部资料,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允许严禁翻印和传播
BladéJ. et al. Br J Haematol. 1998 Sep;102(5),1115-23
血清游离轻链(FLC)检测在MM患者中更敏感
正常血清 IgG骨髓瘤
正常血清 IgG骨髓瘤 IgD骨髓瘤 IgE骨髓瘤
游离λ(mg/l) 游离λ(mg/l)
意义
加入缓解标准指南
快速识别治疗是否获 得缓解 评估残留疾病的敏感 性更高 剂量是否减少 早期复发标志物 识别游离轻链逃逸

多发性骨髓瘤(MM)基因异常(FISH)检测

多发性骨髓瘤(MM)基因异常(FISH)检测

多发性骨髓瘤(MM)基因异常(FISH)检测——预后评估、风险分层及个体化治疗工具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最常见的恶性浆细胞病,占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10%,其特征是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生并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造血异常、单克隆球蛋白血症及肾功能受损等一系列临床变化。

据美国癌症协会最新Cancer Statistics 2013的数据显示MM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前均有明显增加,估计美国2013年将新增病例22350例,预计有10710例患者死亡。

MM的发生发展中伴随着多种特异的细胞遗传学层次上的相关基因数目或结构的改变。

细胞遗传学改变在 MM 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MM 常涉及多种染色体异常,主要为数目异常,染色体核型异常分为超二倍体和非超二倍体两大类,其中超二倍体常见染色体改变是+3、+5、+7、+9、+11、+15、+19、+2l。

非超二倍体主要累及-8、-13、-14、-17、-22 等。

在MM 染色体异常中结构改变较少见,主要有 1 号(1p、1q,部分缺失或 1q 三体)、13q-、14q (多为与 14q32 有关的几种互补易位)等。

临床上,MM患者的生存期差异很大,从数月到10余年不等,中位生存期一般为2~3年,染色体异常在MM中有很高的发生率,并且多为复杂异常,误诊率高达60%,需提高其异常检出率,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

NCCN 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实践指南推荐:2013 年第1版MM NCCN首次将细胞遗传学检测写入指南,最新版的指南中延续了染色体异常的检测。

初始诊断中的骨髓检查应包括对骨髓穿刺所取细胞进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FISH)。

用于预后评估的FISH标记物应包括t(4;14)、t(11;14)、t(14;16),17p13缺失,13号染色体缺失及1号染色体扩增。

MayoClinic依据msMART(the Mayostratification for Myeloma and Risk-adaptedTherapy,msMART)原则对骨髓瘤患者进行危险分层,而针对分层结果选择不同治疗方式。

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评价标准

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评价标准

sCR 免疫组化和流式无克隆浆0.26~1.65CR<5%————0.26~1.65(轻链型)—消失VGPR—+降低≥90%<100mg/24h差值降低>90%PR 降低≥50%(基线>30%且M蛋白和FLC—)降低≥50%降低≥90%或<200mg/24h降低>50%(血尿M蛋白—时)缩小≥50%无骨质病变进展MR降低25%~49%降低50%~89%缩小25%~49%溶骨病变数量大小没有增加SD不符合CR、VGPR、PR及PD标准,影像学检查无骨质病变进展或新的骨质病变证据PD*浆细胞比例升高≥25%,升高绝对值≥10%升高≥25%且≥5g/L;若基线M蛋白>50g/L,则升高≥10g/L升高≥25%且绝对值升高≥200mg/24h若血尿M蛋白阴性,差值升高≥25%,升高绝对值>100mg/L增大≥25%或新出现软组织瘤增大≥25%或新出现溶骨病变临床*复发#新出现软组织瘤,明确软组织瘤增大新出现溶骨病变,明确溶骨病变进展CR后复发*≥5%再次出现M蛋白新出现浆细胞瘤新出现溶骨性病变*出现浆细胞增生异常相关的高钙血症(校正钙>2.8mmol/L)连续两次评估#Hb下降≥20g/L,血清肌酐上升≥177μmol/L;软组织瘤和溶骨病变明确增大定义为病灶两垂径乘积较前增大>50%以上并至少增大1cm2。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MM)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最常见的恶性浆细胞病,其特征是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生并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造血异常、单克隆球蛋白血症及肾功能受损等一系列临床变化。
容易感染,以肺炎球菌性肺炎多见,其次为泌尿系统感染和败血症。 病毒感染常以带状疱疹,周身性水痘多见。(原因)
3、反复感染
异常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过量生成,和重链和轻链的合成失去平衡。生成过多的轻链,分子量小(23KD)可以从肾小球滤过,有从肾小管重吸收,造成了肾小管的损害。 同时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高粘滞血综合征、淀粉样变性、肿瘤细胞浸氮增高
6、血生化指标
血钙增高 血磷可以增高或正常 胆固醇可以增高或正常或减低(IGA型骨髓瘤胆固醇高,IGG型骨髓瘤胆固醇低)
骨髓瘤的分型
#2022
诊断标准:
血清中出现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尿中出现大量单一轻链。 骨髓中浆细胞明显增多(>15%)并有幼稚浆细胞出现。 广泛性骨质疏松或溶骨性改变。 上述三条中两条符合,即可诊断。
临床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时患者的首发症状很难直接联系到本病,若不针对本病作进一步检查,则易发生误诊或漏诊。
骨痛 本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部位:以腰骶部最常见,其次为胸肋骨,四肢长骨少见,少数患者有关节痛。
贫血及出血倾向 患者在不同程度的病程中表现不同程度的贫血。一般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原因) 出血:血小板减少 和凝血障碍
鉴别诊断
容易误诊。误诊率高达60%。易误诊为慢性肾炎、营养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老年性肺炎、慢性肝病、转移癌、腰肌劳损、反应性浆细胞增多、良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 对于不明原因的血沉增快、贫血、反复感染、骨痛、蛋白尿的中年患者进行鉴别诊断时,要排除该病的可能。

骨髓瘤指南共识解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评估(全文)

骨髓瘤指南共识解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评估(全文)

骨髓瘤指南共识解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评估(全文)MM疗效评估指标概述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评估体系最初是来自欧洲骨髓移植协作组(EBMT)的疗效标准,之后,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采纳了这一标准,并做了一定程度的修订。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也基本上参考IMWG的疗效标准,并且原则上建议在治疗期间,每隔30-60天进行一次疗效评估。

骨髓瘤的疗效评估相比白血病要复杂很多,主要是因为骨髓瘤的生物学特点比较特殊,骨髓瘤细胞在骨髓里面的分布是局灶性的,它的评估指标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肿瘤细胞分泌产物、肿瘤细胞、整体影像学。

肿瘤细胞分泌产物看M蛋白,治疗以后M蛋白数量下降,下降的比例可作为疗效评估的一个重要基石。

但是精确检测M蛋白并不容易,因为会有多克隆正常浆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混杂其中。

M蛋白的检测方法进行M蛋白定量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免疫比浊法,其原理是当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特异结合,二者比例合适时,在特殊的缓冲液中它们快速形成一定大小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使反应液体出现浊度。

利用现代光学测量仪器对浊度进行测定从而检测抗原含量。

它的优点是简便、快速。

缺点是测得的结果为免疫球蛋白的总量,所以没有办法区分它是单克隆的,还是多克隆的免疫球蛋白。

而血清蛋白电泳能够克服这一缺点,测定时可以进行M蛋白比例的计算。

对于IgG型MM,如果在血清蛋白电泳上出现M蛋白条带,M 蛋白条带的定义是高与底之比大于2,就可以认为它是M蛋白的片段,即单克隆的免疫球蛋白。

计算血清M蛋白就是用总蛋白乘以M蛋白在整体当中所占的比例。

对于轻链型MM,轻链分子量较小,容易进入尿液,所以轻链型MM疗效判断应该着重进行尿液检测,它的计算跟血中M蛋白类似,先测得24小时尿的总蛋白量,然后再乘以尿蛋白电泳当中M蛋白片段的比例,即得出24小时尿M蛋白的量。

有的中心不能进行尿蛋白电泳的检测,可测定替代尿M蛋白的量进行评估,即受累型尿轻链浓度,乘以24小时总尿量,得出来替代尿M蛋白的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发性骨髓瘤结果判定标准(MM)
判断标准是根据阈值的,但是在初诊患者中会发现,往往比例可达到20-30%,远高于阈值。

您医院没有阈值,我给您北京某医院参考阈值:
MM中:RB1、P53、D13S319都是8%,IGH、1Q21是5%
异常类型:p53缺失,RB1缺失,D13S319缺失,1q21是扩增
IGH是易位,您显微镜下正常的情况下是一个细胞内两个红信号和两个绿信号都在同一位置,图片叠加后是两黄或红绿信号非常近,如果易位的异常情况是图片叠加后一黄一红一绿,就是说其中一个黄信号分开了,发生了易位,红绿分开了。

p53为绿色,D13S319为红色,Rb1为绿色,1q21为红色,IGH为黄色(红绿叠加)
需要注意的是:
IGH探针只能检测到14号染色体是否发生了易位,有3种易位,其中两种是预后差,一种是预后较好。

如果同时出现其他指标异常,以预后差的为准;
如果仅出现IGH易位,可加测针对t(11;14)易位(IGH/CCND1)探针,结果阳性提示预后较好,结果阴性提示预后差。

附预后情况:P53缺失、1q21 扩增、IGH发生t(4;14) t(14;16)易位的患者预后较差,中位生存期24.7个月。

RB1缺失、D13S319缺失的患者预后中等,中位生存期42.3个月。

包括IGH发生t(11;14)易位在内的其他遗传学改变的患者,预后较好,中位生存期50.5个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