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影像诊断
影像医学05循环系统
基本病变X线表现
右心室增大
后前位心横径增大,心尖上翘,肺动 脉段突起,相反搏动点下移
左前斜位心前缘下段向前膨隆 左侧位心前缘与前胸壁接触面增大 右前斜位肺动脉段和漏斗部隆起,心
前缘下段膨隆
见于二尖瓣狭窄、肺动脉高压、法四
基本病变X线表现
左心房增大
后前位 双心房影,左心缘出现四个弓
左侧位吞钡 右前斜位吞钡
肺静脉
室 间 隔 缺 损
室缺的X线表现 心脏增大,左右心室增大 肺充血,肺动脉段突出 可发生肺动脉高压
MRI T1WI
MR SE序列
心脏MR检查优势
1. 无电离辐射 2. 可以不用对比剂 3. 多方位成像 4. 形态和功能成像
常用MRI检查序列
一、SE序列 为常规心血管MRI检查序列,利用流空效应, 显 为示主解剖结构,用于形态学诊断,一般以T1WI
二、快速成像序列(CINE)
重点用于血流方向和流速的评价,心脏瓣膜和 心内结构的动态观察
L2-3 SM,P2亢进,分裂
左房
房缺
右房
右室
肺静脉
肺动脉
房 间 隔 缺 损
房缺的X线表现 右心房增大,右心室增大 肺充血 肺动脉突出,肺门舞蹈
先天性心脏病
2、室间隔缺损
最常见先心病, 左向右分流先心病
缺损最常见于膜部或膜周部
L 3-4 SM,震颤,P2亢进
左室
右室
室缺
肺动脉
左房
强,右下肺动脉增粗,肺野内肺动脉 分支呈比例增粗 见于左向右分流先心病,甲亢
基本病变X线表现
肺瘀血
肺静脉回流受阻 肺静脉普遍扩张,肺透明度下降。肺
门影增大模糊。出现反射性血管痉挛 时,下肺静脉收缩,上肺静脉扩张 见于二尖瓣病变及左心衰竭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
⑵
①
②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段突出。
肺动脉主分支扩张。
③
④
肺外围动脉骤然变细。
肺门血管搏动增强。
早期肺心病 (肺动脉高压)
①肺野中外带纹理少、 细。
②肺门血管影增粗。
③右心室肥厚。
肺心并右下肺感染:
①慢支,肺气肿。 ②右下肺炎。 ③右心室肥大。 ④双膈粘连。
5.心包炎
(1) 心 包 积 液 (2) 缩窄性心包炎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东省中医院放射科
一、循环系统影像检查方法
常规X线检查(透 视和摄片) CT和MRI检查 心血管造影检查 超声检查 核医学检查
二、循环系统应用解剖学、正常 X线表现
正常心脏大血管的解剖表现。
正常心脏大血管解剖示意图
正常心脏血流动力学示意图
心脏各房室增大的x线表现。 肺循环异常X线表现。 主动脉异常X线表现。 心力衰竭的改变。
心胸比率
心影最大横径与胸廓最 大横径之比称心胸比率。 是粗略估计心脏大小的 常用方法。 正常心胸比率等于或小 于0.5(50%),最大不 超过0.52。心脏增大分 度为0.51~0.55轻度, 0.56~0.60中度,0.60以 上重度。
间 质 性 肺 水 肿
(K氏B线)
间 质 性 肺 水 肿
肺泡性肺水肿
间质性肺水肿
肺泡性肺水肿
5、左心功能不全(左心衰表现)
肺水肿
肺静脉淤血。 肺门模糊。 肺水肿(间质
性+肺泡性)。
四、循环系统常见疾病X表现
风心病
冠心病 高心病 肺心病 心包炎 心肌病、先心病 胸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
循环系统影像学【】实习
检查方法
常规X线检查 CT检查 MRI检查 心血管造影检查 超声心动图检查(经胸、食管、血管内) 放射性核素检查(心室造影;心肌灌注现
象;心肌代谢显像等)
PA
LAT
RAO
45度
LAO
70度
右前斜30度
左前斜50度
右前斜30度
左前斜50度
基本异常表现
A:上肺静脉扩张,肺门影增大,边缘略模糊,肺野透明度降低。
B:同一病人,抗心衰治疗后,肺淤血情况好转。
C:上肺静脉扩张、ຫໍສະໝຸດ 门影增大及模糊、肺野透明度降低均明显。
间质性肺水肿
A 间质性肺水肿 B 间质性肺水肿 C 间质性肺水肿 克氏A线、B线 叶间胸膜少量积液 克氏B线和网格状结构
肺泡性肺水肿
肺动脉高压:
LL: 心前缘前凸; 心前间隙减小
右室增大
PA: 心右缘双房影; 左心耳膨隆; 气管隆凸夹角变大
LL: 食管中下段局限性 压迹和移位; 心后缘左房段膨凸
左房增大
PA: 右房段向右上膨凸; 腔静脉扩张
LL: 心后间隙减小; 心后缘下段弧形膨凸
右房增大
右房增大合并右室增大
肺循环异常
肺血增多:肺动脉血流量增加(肺充血) 肺血减少:肺动脉右心排血受阻(肺缺
血)
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段突出、肺门动脉 扩张、中心肺动脉博动增强、右室增大。
肺静脉高压:不同程度的肺淤血、间质 性肺水肿、肺泡性肺水肿。
肺血增多
A 肺血正常
B 肺血增多
C 肺血明显增多
肺血减少
肺血轻度减少
肺血明显减少
肺血重度减少, 侧枝循环形成
肺淤血
A 肺淤血
B 治疗后复查
循环系统X线诊断(16)
CT临床应用:
1、心包疾患:积液,增厚和钙化。
CT 诊 断
2、心脏肿瘤或血栓:粘液瘤,心肌肿瘤。 3、心肌病,心肌梗塞。 4、胸腹部大血管疾患,动脉瘤或夹层。 5、先天性心脏大血管畸形。 6、大血管及分支病变术后复查。 7、冠状动脉有无狭窄或闭塞评估。
心包积液
CT 诊 断
冠脉钙化
左房血栓
CT 诊 断
常规X线检查
影 像 学 检 查 方 法
超声
心血管造影
CT
MRI
核素扫描
常 规 X 线 检 查
(一)透视:简便经济,多角度观察
心、肺、胸廓、纵隔的概况,有利于
观察心脏、大血管的搏动,纠正摄影 失真。 缺点:接受X线剂量大,不能长期保存, 病变细节难以观察。不作为常规检查。
(二)X线摄影:基本方法。采用远达
造影的适应证:
心 血 管 造 影
复杂性心脏病:多为先天性心脏病;
临床需要了解心脏病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分
流的方向和血管内压力; 提供手术和介入治疗前后的影像资料。
有创技术,检查范围逐步缩小。
主动脉造影正侧位
心 血 管 造 影
右心室造影正侧位
心 血 管 造 影
冠状动脉造影 心 血 管 造 影
常 规 X 线 检 查
高仟伏摄影标准四个位置(吞钡),
目前以后前位和左侧位组合为常用。
远达后前位
常 规 X 线 检 查
常 规 X 线 检 查
右前斜位
左旋45度
常 规 X 线 检 查
左前斜位
右旋60度
左侧位
常 规 X 线 检 查
CT检查技术:
CT 检 查
1、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适用于心率平稳(60 左右)的患者,往往一次心动周期无法实现一 次完整扫描(180度),扫描完成后不能心电编 辑,容易失败,但患者射线剂量小。 2、回顾性心电门控重组:连续扫描时间长,在 扫描时同步采集心电数据,等回顾时根据心电 数据所处的时相,选取最好的CT数据进行重建, 重建的图像自然漂亮。当然,代价是剂量很大。
循环系统的影像诊断(一)
循环系统的影像诊断(一)循环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循环系统受到各种疾病的影响,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
循环系统的影像诊断是常用的医疗手段,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确定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
一、影像诊断技术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技术主要包括超声心动图、CT、MRI和核磁共振等。
这些诊断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无创伤等优点。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影像诊断技术。
二、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手段,可以清晰地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它能够检测心脏的大小、形状、收缩和舒张功能等指标,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有非常高的诊断价值。
此外,超声心动图还可以检查心包、动脉和静脉等其他相关器官的病变。
三、CT和MRICT和MRI是目前比较常用的影像诊断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和多维显示的优点。
在血管造影方面,CT和MRI可以观察动脉和静脉血管的位置、大小、形态和内部结构等信息,对血管病变具有很高的诊断准确性。
四、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是一种无创诊断技术,具有足够的分辨率和对某些病理改变的高敏感性。
对于一些血液供应较差的组织,如心肌、脑、肝脏等组织,核磁共振可以更好地检测内部病变和改变。
五、影像诊断的应用循环系统影像诊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律不齐、心肌病、心包疾病、淋巴系统疾病等。
影像诊断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类型、部位和性质。
六、总结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技术的应用范围和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它不仅可以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还有助于开展更精准的医学预防工作。
影像诊断是当前循环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保障。
循环系统
第三章 循环系统
第二节 正常影像学表现
昆明医科大学 赵汉英
一、正常X线表现
心脏四位片
SVC上腔静脉;RA右心房;RV右心室;AO主动脉;PA主肺动脉; LAA左心房耳部;LA左心房;LV左心室;IVC下腔静脉
一、正常X线表现
心胸比率测量
OO/ 纵轴线;T 胸廓横径;T1右心脏横径;T2左心脏横径
CT平扫示沿冠状动脉走形的斑点状、条索状高密度钙化影
二、高血压性心脏病
MRI心电门控自旋回波序列T1WI显示左心室各壁段及室间隔均匀 性增厚,信号均匀
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A
B
A. 正位片示双肺淤血,主动脉结小,肺动脉段突出,左房右室增大 B. 侧位片示左房右室增大
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一、异常X线表现
正位:右侧出现双弓征;左前斜位:左心房向后上增大,左主支气管受 压上抬;右前斜位:左心房向后增大,食管受压向后移;LA:左心房
左心房增大的分度
一、异常X线表现
右心房增大
后前位:右侧第二弓增 大;左前斜位:右房增大;
右前斜位:心后间隙消 失,食管无受压移位;
RA: 右心房
一、异常X线表现
第三章 循环系统
第八节 大血管疾病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魏晓洁
一、主动脉瘤
CTA:腹主动脉及双侧髂总动脉壁多发钙化,右侧髂总动脉扩张
二、主动脉夹层
CT增强扫描示胸主动脉真、假双腔,真腔较小受压变形,假腔位于外侧 较大且密度稍低,中间线状低密度影为内膜片
三、肺动脉栓塞
CT增强扫描横断面与冠状面重建,示右肺动脉全栓塞及左肺动脉内条片 状栓子形成
四、法洛四联症
肺血减少,主动脉升、弓部增宽,心脏呈靴型,右心室增大
医学影像技术《循环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
实训工程二:循环系统影像诊断学实训任务一循环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实训目的】能够选择正确的影像检查方法对循环系统疾病进行影像检查;能够对循环系统各组织器官在X线平片及CT的正常表现准确认读。
能够正确掌握阅读影像资料方法及原那么,正确完成影像报告书写。
【知识目标】1掌握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根本原那么和步骤。
线平片的正常表现。
、MRI检查的根本要点及正常影像。
【能力目标】通过对循环系统正常影像表现的实训内容练习,做到影像与临床结合,影像与病理结合,模拟训练与实际读片结合,为专业岗位的需求奠定根底。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养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实训器材】1心脏后前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左侧位、心脏CT教学片及MRI教学片。
2观片灯、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及实训报告单等。
【实训步骤】1讲解演示心脏各位置平片的摆放和观察心脏各位置平片时的考前须知。
提示学生注意该照片的投影技术条件是否符合诊断要求。
2指导学生观察认识描述心脏各种体位显示的各组织器官的影像。
3分组阅片、讨论,对学生提出的疑点、难点作以讲解。
图像,MRI图像的比照,理解不同检查方式形成不同图像的特点。
加深对CT及MRI图像的认识。
5按标准格式书写一份读片报告。
【结果与讨论】1后前位观察心脏大血管形态,心胸比率评估、肺血管、肺、胸膜等2右前斜位观察肺动脉段、右心室漏斗部、左心房、右心室、食管三个生理压迹。
3左前斜位观察整个主动脉弧度及左右心室。
4左侧位观察左心房、左心室、注意心后食管前间隙的观察。
5心脏大小的评估:最常用的是心胸比率即心脏最大横径与胸廓最大横径的比率。
正常为或小于。
、MRI表现:横断面呈不典型“四腔心〞,可显示心脏结构,各房室间解剖关系及各房室大小。
心包厚1~4mm的弧形软组织密度影,其内侧脂肪呈低密度影。
短轴位主要观察左室壁心肌。
长轴位主要用于观察瓣膜、左室流出道及心尖部。
【报告范例】心脏远达片〔14×14×1〕两侧胸廓对称,所见骨质未见异常;两侧肺野透过度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影;肺纹理清晰,未见明确增多、增粗,变形;两肺门未见增大、增浓;主动脉结不宽,肺动脉段平直;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心胸比率约;纵隔居中,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其它:未见异常。
循环系统—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诊断学)
55
B
B C A
心包病变
• 心包积液 • 心包增厚 • 心包钙化 • 心包肿块
57
心包积液
心 影 增 大 , 呈 烧 瓶 形 。
58
心包积液
59
心包钙化
• 缩窄性心包炎 • 心包蛋壳样钙
化
60
22
右前斜位
前下缘前突, 心前间隙下 段缩小
23
24
右心室增大示意图
正位
左侧位
正位:左心缘腰部消失,相反搏动点下移,心尖圆隆、上 翘;左侧位,心影后突,与前胸壁接触面延长
见于二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等。
25
向左上翘, 心腰消失, 右缘右突
右室增大,PA位
26
27
28
29
30
食道受压移位
5
食道受压移位
右前斜位
6
7
左主B上抬, 气管分叉角增大
左前斜位
8
9
右心房增大示意图
后前位:心右缘膨隆、延长;左前斜位:心缘右房段延长、 凸出;右前斜位:心后缘下段呈圆弧形膨凸 见于右室衰竭、房间隔缺损等。
10
右心缘 右突延长
右房增大,PA位
11
12
后下缘 后突
右前斜位
13
可见肺动脉段和两侧肺门血管搏动增强, 呈扩张性搏动,称为肺门舞蹈 • 肺野透明度正常。 • 见于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 缺损、室间隔缺损
34
肺循环改变
常见疾病:
• 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房、 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 亦见于其他心排血量增加的疾病如甲 亢、贫血等。
4-3循环系统(先)7
继发孔房缺合并肺动脉高压(平片+造影) 右房室明显扩大,肺动脉高压。
21
原发孔房缺并二尖瓣前隙裂隙:1.5×3.0cm, 二尖瓣前叶裂隙约0.8cm。 二尖瓣返流,右房室左室增大,肺轻度充血。
22
卵圆孔未闭+原发孔缺损伴二尖瓣大瓣裂: 缺损5×6cm,右房室增大,左室轻大,肺充血中度。
23
48
四联症右室造影
49
四联症右室造影
50
四联症右室造影
51
四联症右室造影
52
四联症右室造影
53
极重型四联症
重度 PS. 肺动脉闭锁, 呈假性永存动脉干。 肺循环靠侧支循环来维持。 主动脉骑跨更明显,右心室肥厚>左心室。 心影横而偏平, 呈大靴形. 主动脉宽, 心腰 凹陷更著. 心脏中度增大. 多有右位主动 脉弓. 侧支网状影多. 左心室萎缩。 造影:仅主动脉显影,右室流出道呈盲端, 肺动脉经侧支循环或动脉导管未闭显影。
2
房间隔发育示意图
3
房间隔缺损的分型
第一房间隔形成的同时, 原发孔应闭合. 否 则致原发孔房缺 。 继发孔未闭(直径>0.5cm) ,第二房间隔发育 异常或第一房间隔吸收过多所致。 房间隔缺损合并二尖瓣狭窄 (先天性 ,或后 天性) , 称 Lutembacher(鲁登巴赫) 。 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狭窄, 称法乐氏三 联症(Trilogy of Fallot) 无紫绀。
10
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缺损2.5×3.0cm,左房右室大,中度肺充血。
11
继发孔房缺 缺损 0.8×1.5cm,右房右室大,重度肺充血。
12
继发孔房缺 缺损2.5×3.5cm,右房右室大,重度肺充血。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影像诊断PPT
负荷剧增,右心室肥厚扩张;Eisenmenger综合征(
紫绀)。
27/231
血液动力学改变
心室水平的左右分流。
1、缺损越小,分流阻力越大,以 收缩中、晚期分流为主,虽然 分流量少, 但左室负荷增加为 主;
2、缺损大, 分流阻力小,分流速 度虽慢,但分流量大,两心室负 荷均增加;
3、心室水平分流,引起两心室血
房间隔缺损(二孔型)
A
B A、B 心脏横斜位SE T1WI示 房间隔中部不连续。C 横位 C cine MRI分流血流呈高信号
房间隔缺损(一孔型)
A. 横断位SE T1WI示房间隔下部中断不连续(箭) B. 左室短轴位 示房间隔下部分流呈高信号血流束,自左喷射入右房(箭头)
【诊断与鉴别诊断】
X线平片显示右房、右室增大,肺血增多,结合临床 在胸骨左缘第2-3肋间闻及收缩期杂音即可考虑为 ASD;CT或MRI显示房间隔连续性中断或消失即可 确诊为ASD。需与先心病室缺(VSD)鉴别。
二、室间隔缺损 (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
【疾病概要】
占小儿先心病的首位,约20%;成人中约为第三位。 1、膜周部:占80%,分为:
单纯膜周部 流入道膜周部(隔瓣后) 流出道膜周部(嵴下型)
2、漏斗部:占20%
干下型 嵴内型
3、肌部:少见
缺损大小分型
小孔型2-8mm 分流量小,主要在收缩期,肺循环、
ASD 诊断—小结
典型X线表现为肺充血、右房、右室大、肺动脉段突 出、主动脉结小
影像诊断方法的价值及选择:
X线平片:粗略估计分流量和肺动脉高压的程度 USG:可确定缺损及合并的畸形的类型、部位、和大小,确 定分流方向 CAG:有创(微创),可见异常分流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精品医学课件
和大小,确定分流方向 ➢造影:有创 ➢MRI:昂贵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
类型:
管形;漏斗形;窗形;动脉瘤样
X线表现:
与未闭导管大小及病程有关 梨形心;左心室增大为主,左房轻度增大。 肺动脉段膨出;肺充血。 主动脉改变:未闭导管以上段增宽; 漏斗征:动脉导管附着处膨出,其下方主
心血管造影
Cardioangiography, CAG
检
查 定义
方
法
➢ 借助导管技术将对比剂
快速注入心腔或大血管
内,显示腔内的解剖结
构及功能动态变化,是
一种有创的检查。
设备要求
——
检 心血管造影机
查 方
高压注射器
法 穿刺针、导丝、导管
心 血 管 造 影
心血管造影
适应证 ➢ 疑难心血管疾病、复杂先心畸形、冠脉病变、介入治 疗
胸膜下和胸腔少量积液
次 级 肺 小 叶 示 意 图Biblioteka ——基本病
B
变
间
质
性
肺 水
B
肿
C A
——
肺泡性肺水肿
基
本
alveolar edema
病
变 一侧或两侧广泛分
肺 布的模糊片影
静 脉
双肺门区为中心的
高 压
蝴蝶状阴影,“蝶翼
状”
阴影来去迅速,治 疗后可很快吸收
——
基
主动脉扩张
本
病 变
婴幼儿:平卧前后位
—— X
检 查 方 法
循环系统的影像诊断
循环系统实验一正常影像学表现一、正常X线表现(一)观察心脏X线表现1.后前位正常心影一般是23位于胸骨中线左侧,1/3位于右侧,心尖指向左下,心底部朝向后上方;心右缘从上到下为,升主动脉(年龄小于40岁为上腔静脉)右心房、心膈角区为下腔静脉;心左缘从上到下为,主动脉弓、肺动脉段、左心室。
相反搏动点,左心室段与肺动脉段的搏动方向相反,两者的交点称作相反搏动点2.右前斜位心前缘自上而下由主动脉球、升主动脉、肺动脉、右室和左室构成;心脏后缘大部为左心房,但其下部有右房影与之重叠。
在吞钡后食管下段前缘系左心房压迹心前缘与前胸壁间呈倒三角形透光区称心前间隙。
心后缘与脊椎间透光区称心后间隙。
3.左前斜位(65°~70°),心脏前缘上为右心房,为右心室,心后缘上为左心房,下为左心室。
心前间隙:近似长方形的透亮区;可显示胸主动脉全貌及主动脉窗。
心后间隙:心后缘与脊柱应不重叠。
4.左侧位(吞钡)根据食管是否受压,可判断左房是否增大;心后三角,此间隙是否存在,可判断左心室是否增大。
心前缘与胸骨接触面积判断右室大小。
(二)观察心脏大血管造影心脏大血管造影,能够显示其内腔形态,清楚显示其结构异常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1.腔静脉与右心房上腔静脉位于纵隔右侧,侧位位于气管前方,向下连于右房;下腔静脉上行过膈肌后注入右房;右房呈椭圆形,位于脊柱右缘。
2.右室与肺动脉正位右室部分位于脊柱左侧,呈圆锥状,侧位右室位于心脏前下方,主肺动脉位于左前方。
3.肺静脉与左心房左房呈椭圆形,正位位于心影中、偏左上:左、右肺静脉由左房两侧向外伸向肺野,侧位左房位于主动脉窗、气管分义下方。
4.左心室左室正位呈斜置长椭圆形,侧位呈长方形,位于右室后方。
5.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右、后方,根部略低于肺动脉瓣水平,分为左、右和无冠状窦。
二、正常CT表现(一)循环系统正常CT表现1.胸骨切迹/胸锁关节层面:三对,前后排列,锁骨下静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
循环系统的影像诊断(1)
循环系统的影像诊断(1)
循环系统的影像诊断
循环系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保障,其组织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包含心脏、血管和血液三部分。
因此,了解循环系统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状态对临床医学意义重大。
循环系统的影像诊断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方式,通过成像技术获取图像和数据,从而确定循环系统的疾病类型和程度。
一、心脏成像技术
心脏成像技术主要包括超声心动图、CT心脏造影、MRI心脏造影等。
其中,超声心动图是最常用的技术,可以用来评估心脏结构、功能和血流情况。
CT心脏造影和MRI心脏造影可以提供更为细致的心脏结构和功能信息,以便更好地评估心脏疾病。
二、血管成像技术
血管成像技术主要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造影、MR 血管造影等。
DSA是一种侵入性的血管成像技术,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血管信息,但其风险较大。
CT血管造影和MR血管造影是非侵入性的血管成像技术,可以用于评估血管解剖、狭窄和闭塞等情况,CT血管造影还可以提供三维重建图像。
三、血液成像技术
血液成像技术主要使用放射性核素或磁共振标记成分,通过扫描来获取血液流速、容积、流向等信息。
例如,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
(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PET)等。
这些技术在心肌缺血、肝炎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循环系统的影像诊断为医生提供了详细的疾病信息和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了更为精准和有效的治疗,对于促进临床医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医生在进行影像诊断时必须考虑到对患者的安全、加强患者的沟通和心理疏导,确保影像诊断的有效性和健康治疗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