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幼儿活动的动机及其调动
《学前教育原理》第五章 幼儿园游戏
第三节 幼儿园游戏的指导
角色游戏 • 角色游戏的特点 • 角色游戏的指导
结构游戏 • 结构游戏的特点 • 结构游戏的指导
表演游戏 • 表演游戏的特点 • 表演游戏的指导
规则性游戏
• 规则性游戏的结构 • 规则性游戏的指导
一、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 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 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
(二)心理学角度
»发泄论
游戏为幼儿提供一条合理发泄情绪的安全途径
1.精神分析论
»角色扮演模式 »宣泄理论
幼儿对游戏角色的选择体现了他们最直接的情绪反应 游戏的益处在于帮助幼儿发泄焦虑情绪
»掌握理论 游戏具有降低焦虑、完善人格的作用
2.认知结构论 »游戏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3.学习论 »游戏是一种社会学习行为,受到社会环境和学习效果律的制约
二、游戏的特征 (一)游戏的外部可观察行为特征 (二)游戏的描述性特征 (三)游戏的本质性特征
(一)游戏的外部可观察行为特征 表情:是人们常用来判断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的一项外
部指标。 幼儿在游戏中的表情特征说明幼儿在游戏中身心总是处
于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状态。无所事事的典型表情特征 是茫然发呆,其消极被动的状态表明幼儿没有在游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幼儿活动的动机及其调动
动机的种类有多种,就幼儿而言,常见的划分类型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原始动机与习得动机——根据动机是否是先天产生而分类
原始动机是与生俱来的动机,它以人的本能需要为基础,通常主要是 生理性的需要,如饥渴、睡眠等。
习得动机是指通过后天的学习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各种动机,这些动来自百度文库机带有明显的社会文化特征。例如 获得社会性赞许的行为动机。
(1)需要、诱因共同决定个体的动机 (2)在统一的动机结构中,需要与诱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动机的强度或力量既取决于需要的性质, 也取决于诱因力量的大小。在统一的动机 结构中,需要与诱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 约的。个体的活动取决于需要和诱因的相 互作用。
三、动机的种类:
原始动机/习得动机 内部动机/外部动机
• 自我提高的动机是指通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而在群体中获得一定的地位和 声誉的内驱力。通俗讲就是为了自尊而学习。有时简单地总结为“为了自尊而产生的驱力”。
• 这种动机成分不像认知内驱力那样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完成学习任务当作赢得地位 和自尊的手段。一旦出现手段和目的不一致,即完成了学习任务并没有导致个人地位的提高,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就可能减弱。
(二)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根据动机是否来源于个体内部而分类
内部动机是指受内部动力驱使而去活动的一种动机,由个体的内在需要引起。
幼儿活动教案的学习兴趣调动和动手能力培养
幼儿活动教案的学习兴趣调动和动手能力培
养
引言: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对于他们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幼儿活动教案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能够帮助引导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幼儿活动教案的学习兴趣调动和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策略。
一、教师角色的重要性
教师在活动教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了解幼儿的兴趣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设计合适的活动教案。教师还需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
为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创造适宜的教育环境至关重要。教室的布置应以幼儿为中心,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动手的机会。在环境中设置各种可供幼儿参与的活动教具,激发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内容
多样化的活动内容能够满足不同的幼儿兴趣和需求。教师可以设计包括绘画、手工制作、科学实验、游戏等在内的活动,通过提供丰富的活动内容引导幼儿积极参与。
四、培养学习兴趣的心理技巧
心理技巧在引导幼儿学习兴趣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正向激励、游戏化学习和身体接触等方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五、启发幼儿的创造力
活动教案可以启发幼儿的创造力。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提出问题和鼓励他们想象力的发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注重动手实践
动手实践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活动教案中应提供丰富的动手操作机会,让幼儿亲自实践,通过实践中的观察、尝试和反思,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5章)
行为、生活方式要求等都会有不同的态度。
幼儿园对幼儿性别化的影响
2
幼儿在幼儿园接受正规教育,师幼互动和
同伴关系是幼儿性别化的重要因素。
电视、媒介对幼儿性别化的影响
3
电视中社会对性别角色定型的看法,内化 到儿童自己的认知系统中,幼儿无形中接
受了社会关于性别角色的定型观念。
第四节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及教育指导
其动机是关心别人; 另一类是常规性的亲社会
行为,即期望得到自身的好处, 或避免别人批评自己而做出善 意行为。
第四节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及教育指导
(二)对亲社会行为的理论解释
精神分析理论的观
点:亲社会行为既
可以是一种内心冲
1
动的表现,又可以
是一种对表现冲动
的防御。
3
2 认知发展理论的观点: 强调儿童对自己和他人 的理解是亲社会行为发 展的关键。有两种影响: 一是角色扮演能力;二 是道德判断能力。
儿童社会化首先是从家庭中开始 的,其自我也是在家庭中形成的。
对师幼交往过程的直接教导;教育活 动中儿童的主动内化;幼儿园的校园 文化的间接熏陶。 影响具有松散性、隐蔽性、更大的 亲和力
个体对大众传媒信息的选择、 加工过程直接制约个体的价 值取向和生活方式。
第二节 社会化及幼儿社会性学习
(一)个体社会化的内部动因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课件
百度文库、父母榜样 幼儿通过模仿父母的言行,来获得性格的发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讨论:你的父母有哪些习惯?
你自己有哪些习惯?
38
(二)幼儿园 幼儿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只有自己做到了,
才有资格要求学生做到 正面教育、关心、细心、耐心
39
第三节 幼儿的自我意识与性别化
• 游戏:照镜子,
问题:镜子里面是谁呢?
冲突型 家庭的父母双方经常吵架。这类家庭的孩子日子很不好过,时刻要提防“战争爆发”,或胆小退缩,
或攻击好斗,极易酿成心理疾病。 民主型 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相亲相爱,互相尊重。家庭生活动静相宜、生动活泼,严谨有序。父母子
女有充分的思想和情感交流。这种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容易养成开朗、自信、积极的心态和 开拓、自制、灵活的思维习惯。 包办型 家庭的父母一般勤劳肯干,爱子如命,处处呵护,事事顺从。不知不觉中,孩子养成依赖心理, 社会适应能力很差,无法独立处事,这种家庭父母孩子都很痛苦。 放任型 家庭一般有两种,一是父母忙于工作将子女托付给保姆或亲属;另一种是父母对孩子教育比较 随心所欲,没有一贯的标准。这两类家庭氛围下的孩子都难以养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孩子普遍活泼有余,严谨不足,责任心、自控力与开拓性都很差。作为父母,我们该为孩子 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氛围。
你们能意识到镜子里面是自己,但是小朋 友在照镜子的时候能认识到镜子里面是 他自己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第五章第二节 幼儿的记忆与幼儿活动
注意系列位置效应
在学习时时刻意识到系列位置效应的存在 对材料的中间部分要增加练习
记忆线索
在编码过程中出现的刺激往往是最好的记忆线索 对新学的信息进行整合加工最有利于记忆 在记忆编码时,要有目的地记住一些有意义的线索
分散学习
学习一段时间后休息一下,再接着学习
保证睡眠
• 记忆的保持、遗忘规律与幼儿活动的组织 • 1、保持和遗忘
• 保持:对过去识记过事务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巩固 的过程 • 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再现,或者是 错误的再认和再现。 • 保持和遗忘是相反的过程,也是同一记忆活动的 两个方面; • 遗忘并非完全是坏事
•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规律 •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现象进 行研究,表明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 快,此后逐渐减慢,稳定在一个水平上, 遗忘有先快后慢的趋势。
学习之后如果能够睡眠,将大幅减少干扰
避免饥饿
人在饥饿时记忆效果最差
延长记住的时间
周期性地对自己的记忆成绩进行测验 逐渐延长两次回忆之间的时间间隔
利用记忆术
记忆术的作用 在一般记忆能力不变的情况下,用特殊的编码和 存储策略使特殊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常见的记忆术 联想法、串联法(环扣法 )、定位法、线索法、谐 音法、歌诀音韵法、归纳法
*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后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学前教育学第五章 幼儿园的社会教育
冲突 论
这一理论认为,在幼儿社会化的 过程中,个体和社会并非和谐统一, 而是充满矛盾与冲突;班级内的师 幼关系是一种制度化了的支配与从 属关系,幼儿并不能个性化。 这一理论要求教师广泛采用集体 活动形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 用。
互动 论
• 笃信该理论的教师特别注重在幼教实践 中与幼儿进行广泛、深入的相互作用。该 理论认为,在幼儿社会化的历程中,交往 活动尤其重要,交往的模式主要有三种: • (1)后喻文化 • 幼儿向教师、父母等年长者学习,这是 交往的主要形式。 • (2)并喻文化 • 幼儿和成人各自向同辈人学习,这是交 往的重要形式。 • (3)前喻文化 • 前喻文化也称反向文化:教师、父母等 年长者向幼儿学习,这是不可忽视的一种 交往形式。
A自己 B他人 C社会 D世界
第一节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价值和内容
二、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价值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价值
(一) 有助于幼儿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社会基本价值观念及必要价值观念 (二) 有助于幼儿良好情感的陶冶 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 (三) 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逐步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愿望和态度 (四) 有助于加快幼儿的社会化进程 把社会知识、社会技能、社会规范内化 (五) 有助于幼儿未来的成长发展 有效地提高幼儿的情感商数
(5)增加幼儿对集体的了解,培养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大班
(6)使幼儿认识到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培养幼儿的爱国心。 大班
幼儿园教育基础,讲义 第五章
第五章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方法
幼儿园教育方法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教育的性质特点,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全发展而采取的教育教学手段的总称。幼儿园教育方法多种多样,通常用到的有语言法、形象法、实践法、游戏法、情境法、评价法、移情法、角色扮演法、环境陶冶法、暗示法等。
第一节语言法
一、语言法的含义
语言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是一种社会现象。在幼儿园活动中,语言是双方信息交流的载体,是联系教师和幼儿教与学活动的纽带。从幼儿语言的角度来说,语言具有双重属性,它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学习的工具。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的语言技巧不仅能使幼儿产生良好的心理定势和情感变化,还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便于幼儿理解知识、传授信息。
幼儿园教育的语言法是以语言为媒介进行教与学以帮助幼儿掌握教育内容的一种方法。它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语言技巧,充分发挥语言信息的传输作用和人际沟通作用,以达到教育目标。语言法不是单一的方法,而是一大类方法,包括口语、谈话、讲解、提问等多种方法小类。
语言法通常是与别的教育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的,当幼儿以语言为学习对象(如故事欣赏、讲述等)时,语言法是占主导地位的方法;当将语言作为交流工具时,语言法则服从于别的方法,并与之紧密结合,如开展艺术欣赏活动的时候,教师运用形象法的同时也在运用语言法。正因为语言法的工具性,使语言无处不在,语言法运用得最为广泛。
二、语言法的内容
(一)教师口语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幼儿教师的语言是一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符合教育需要、遵循幼儿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第五章习题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第五章习题
第一节:活动设计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教师
的教育能力和教育质量。一份好的活动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
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必须认真思考每个环节的设置,注重活动的目标和过程的设计,并充分考虑幼儿的特点和需求。
第二节:活动设计的原则
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对幼儿的认知发展阶段有清晰的了解。只有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他们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2. 设置明确的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应该明确具体,能够引导幼儿在
活动中形成具体的学习成果。
3. 确定适当的活动形式。活动形式应根据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来确定,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游戏、讨论、体验等,以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
4. 考虑活动的连贯性。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应注意各个活动之间的
联系,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5. 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幼儿是通过游戏和体验来学习的,
因此,活动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注重参与性,使他们在活
动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
第三节:不同类别活动的设计
幼儿园教育活动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别,如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运动活动等。下面将重点讨论这些不同类别活动的设计:
1. 科学活动设计。科学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
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设计科学活动时,可以选择一些
与幼儿日常生活相关的主题,如水的性质、植物的生长等,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和发现。
第五章 社会动机
第四章 社会动机 第一节 需要与动机概述
(二)动机的一般分类
1.按动机的性质分
自然动机:即生理动机、物质动机,是人的自然属性 引起的,以生理和安全需要为基础的。
社会动机:即精神动机,是由人的社会 属性引起的,是以人的各种社会需要为 基础的。
2.按动机的作用分
主导动机:是各种动机中最强烈、最稳定的动机,对 人的活动有更大的激励作用。 一般动机:对个体支配力较弱且不稳定的动机。
第四章 社会动机 第一节 需要与动机概述
(三)动机的特征
1. 2. 3. 4. 动机的强度 动机的清晰度 动机的更替 动机的挫折
第四章 社会动机
动机的特征
(1)动机的强度:有强弱之分 越缺乏什么,想得到它的动机就越强 指标:行为的力度与持续性 (2)动机的清晰度:动机指向目标的意识程度 口头报告法:为什么这样做?目的是什么? 好朋友---女朋友 (3)动机的更替:存在两种以上动机(目标),不能同时满足或 不知如何选择,产生动机冲突 1、双趋式:两个目标对个体都有吸引力(鱼、熊掌 段王爷)
第四章 社会动机
第二节 主要的动机理论
一、本能理论 二、需要理论
第四章 社会动机
一、本能理论
本能:从达尔文到麦独孤 达尔文:《人类的由来》:“人的一些社会 性本能,来源虽必然是很早,早到他的原始 的时代,甚至可以更早地追溯到和猿猴难于 分辨的他的远祖的时代,却直到今天还在对 他的一些最好的行为提供动力。”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
第一节幼儿注意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记忆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想一想:什么是记忆,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经验的反映。
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练习过的动作等,都可以作为经验而在头脑中保留下来,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又能重新反映出来。例如:已经练会的钢琴练习曲,拿到谱后(甚至没有谱),只要点明曲名,马上就能弹奏出来;做过的数学题,考试时,遇有类似的题目,很轻松就能做出来了,等等。幼儿也是这样,学会了一首歌后,老师一点歌名,孩子马上就能唱起来。这些都是记忆,是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认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回忆(再现)。
识记,是一个反复感知的过程。多次地看、听、想、触摸等就形成了联系,即刺激物和信号之间建立了联系。如:认识某个同学,注意地看她的形象,和她交流……这个过程就是加深印象,进行识记。
保持,是通过识记,对头脑中建立的印象进行巩固,保存下来。
再认,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我们能感到熟悉,确定是我们认知过的(原刺激物出现,能认)。例如:一首曲子呈现在你面前,你觉得熟悉,好像是以前练唱过的,一哼,果然顺利唱下来了。
回忆(再现),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并没有出现,但由于某种影响而呈现出来(原刺激物没有出现而在头脑中浮现),如:谈起过去某个同学的名字(某种影响),而在你脑中出现了此同学的形象,可她此时并不在场。
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这四个过程,是有密切联系的。识记、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再认和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和证明。这个过程,简单地讲,就是记忆。因此,也可以说“记”是“忆”的前提,没有“记”就没有“忆”;“忆”是“记”的结果和验证,“忆”不出来,说明“记”得不好,没有“忆”,“记”也就失去了意义。
促进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
潜力和发展
培养兴趣爱好
良好的学习动机可 促使幼儿喜欢并持 续学习某一领域
如何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
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鼓励他们探索、发现和尝试,培养他 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关注幼 儿的情感需求,建立支持和尊重的教 育氛围,让幼儿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和成就感。
资源丰富性
多媒体教学 实地考察 教育科技应用
激发动机
激励机制设计 奖励机制建设
总结
外在因素,如家庭教育背景、教师角色、同伴关系 以及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都对幼儿学习动机产生 着重要影响。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更好地激发幼
儿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04
第四章 幼儿学习动机的实践策略
奖励与激励策略
建立奖励制度
●06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总结幼儿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幼儿学习动机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激励幼儿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激发幼儿学习动机不仅可以促进知识的吸收,还有
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自我驱动能力。
幼儿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提高学习效果
激发兴趣,增强专 注
自我驱动能力
让幼儿更有探索欲 望
培养学习兴趣
促进长期学习动力
展望幼儿学习动机的未来研究方向
深入探讨学习动机相关议题
幼儿教育心理学习题第五章:幼儿活动的动机规律
幼儿教育心理学习题第五章:幼儿活动的动机规律
第五章幼儿活动的动机规律
一、填空题
1、动机是指发动__________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
__________的__________。
2、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共同决定了个体的动机
3、动机的种类有多种,就幼儿而言,常见的划分类型主要有:生理性动机与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与
__________。
4、问题情境是指一种适度的__________,是幼儿
__________、但需要__________和__________才能解决的__________。
5、尊重的需要包括__________、自重和__________。
6、马斯洛指出,如果人在__________、安全、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便会产生较强的
__________,努力去探索环境、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二、名词解释
1、动机
2、需要
3、内部动机
4、外部动机
5、学习动机
6、认知的动机
7、附属的动机
8、自我提高的动机
9、问题情境
10、诱因
三、非判断题
1、动机的种类有好多,就幼儿而言,常见的划分类型主要有: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附属的动机与自我提高动机。
2、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人的需要是分成多个层次的,低层次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才有可能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
3、动机产生的基础是诱因。
4、形象鲜明的小木偶等教具能引发幼儿学习动机。
5、良好的动机一定会产生好的活动结果。
第五章幼儿游戏心理与教育
第五章幼儿游戏心理与教育 1、游戏的心理结构:P145 成分:认知和情感。 表达方式:语言和动作。 纽曼:游戏描述为具有各种方式和各种行动的过程。 游戏方式:感觉运动、表达情感、口头和认知的方式; 游戏运动:探索、重复、复制和变换。 游戏行为的心理特征: (1)游戏的认知特性——心理主动性维度 a、自我导向b、心理主动性c、灵活性 (2)游戏的情感特性——活动强度维度 a、内在动机b、内部控制能力c、假装 游戏的心理过程中主要有想象、动机(需要)、情感体验及自我调控。 2、游戏的心理特征:P149 (1)游戏是一种意向性活动 (2)游戏是可观察的行为 (3)游戏是一种情境性活动 3、游戏动机论:P156 (1)能量过剩还是能量缺失:剩余精力说——席勒 松弛说——拉扎鲁斯、帕特里克 (2)生活准备还是欲望满足:生活预备说——格罗斯 生长说——博伊千介克 (3)情感涨力的自我疏导还是认知发展中机能平衡:补偿说——弗洛伊德 同化说——皮亚杰 (4)寻求刺激还是支配环境:觉醒论——伯莱恩 权能-效果论——怀特 4、游戏动机系统:P168 儿童的需要与游戏动机: 美国学者普林格尔在1975年在《儿童的需要》一书中,从儿童发展的角度着重考察了儿童的心理——社会需要,即四种基本的情感需要:(1)对爱和安全感的需要(2)对新体验的需要(3)对赞扬和认可的需要(4)对责任感的需要 5、学习的“游戏性动机效应问题”:P175 游戏性动机效应——起到强化和推动学习的作用,它可以使儿童对学习活动产生好感,激发认知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对活动目标的注意和坚持的持久性。 6、儿童游戏的发展过程:P176 (1)探索性活动 (2)感觉运动/练习性游戏 (3)假装/象征性游戏(1岁时出现,于幼儿期达到高峰;“小型化”“抽象化”“社会化”) (4)规则游戏 (5)结构游戏 (6)象征性游戏 7、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P178 (1)游戏的发展往往是以游戏类型的变化表现出来 (2)游戏类型的数量在不同年龄阶段各有不同,基本上呈倒U型关系 (3)游戏所用的时间,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减少 (4)用于特定游戏的时间,相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5)儿童游戏没有一定的模式 (6)儿童游戏的发展与非游戏活动有着系统的联系 8、儿童游戏发展的年龄特征:P179 (1)婴儿
2020年自考《管理心理学》讲义第五章
第五章需要、动机、激励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
第一节行为与动机
第二节需要与激励
第三节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第一节行为与动机
一、人的行为及其特点(a)
1.行为的概念
人类行为从广义来说是由客观刺激通过人内部的心理活动而引起的反应(含心理反应与外部动作反应)。从狭义来看仅指外显性的行为活动、动作或操作方式。
2.行为的模式
各派理论相互补充,使人的行为逐渐演变为大家熟悉的一个基本模式:(S—O—R)。这里刺激(S)、个体(O)、反应(R)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用下图5-1表示。这个模式是循环性、连续性的,满足需要,实现目标,行为暂时完成;目标完成又作为反馈信息提出新目标,使行为向更高水平发展。
3.人类行为的特点(b、c)
人类的社会性行为有以下特点,了解这些特点有利于调动人的行为活动积极性。
(1)自觉性与主动性。人类行为具有自动、自发的特点,外力可能影响人的行为,但无法发动其产生真正的效忠行为。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提高人的自觉性,才会有积极主动的行为。
(2)因果性。任何行为都有一定的外部原因和内部起因。人的动机、需要、能力与个性等是行为的内部原因,外界环境、人际关系与管理是外部原因。归因方式对行为有重要影响。
(3)目的性。人的行为有直接目标,也有间接目标;有总目标,也有子目标;有长远目标,也有短近目标。目标既有动力作用,又有导向与定向功能,目标管理是重要的激励方法。
(4)稳定性与可塑性。人类行为可以经过学习、训练、重复、实践形成较稳定的、习惯的个性化的行为方式;环境的变化也会造成行为的可塑性特点。
(5)个别差异性与共同性。人的需要、能力与个性差异会影响行为的差异,人的社会性与团队行为又有共同准则、规范与特征。人类行为的共性与差异性还表现在竞争与合作行为、创业与守业行为、工作与关系行为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幼儿活动的动机规律
第一节活动动机的一般概述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动机的含义及其动机和行为的关系教学重点:理解动机及其和行为的关系
教学难点:动机和行为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作业:动机的含义是什么
试述动机和行为的关系
教学反思:本节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学生也能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第二节幼儿的学习动机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影响幼儿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种类,影响幼儿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教学难点:影响幼儿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
教学方法:讲授法、分析法、举例法
课时安排:1课时
吗?
老师根据自身经验分析讲述
结合实际理解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老师提示:在幼儿园教育中,应该格外关注幼儿的爱和尊重是否得到满足,并引导幼儿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
威望以及提升自我价值的动机。是一种间接学习动机。4岁后的幼儿明显地表现出这种动机。
注:应该附属的动机减弱,加强自我提高的动机。
二、影响幼儿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
1、学习任务特点
●学习任务的难度水平
●学习任务的有趣性和新颖性
●学习任务的明确性
2、重要他人的行为与态度
●是对学习活动而言,如果教师对某项学习内容表现也特别的
兴趣,则这种兴趣也会影响幼儿,使幼儿学习起来倍加用心。
●是对幼儿而言,幼儿很看重教师的爱和尊重,如是能够得到
教师的关爱和尊重,幼儿便会有更强的动机去获得更大的成就,并且觉得自己有能力,有用处。
3、基本需要的满足状况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
学家马斯洛的马斯
洛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爱与归属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求知与理解需要
●审美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4、认知观念的合理性
考虑两个因素:自我效能感和归因解释
四、作业:学习动机的含义和种类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内容是什么?
五、教学反思:本节的学习,学生能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但还不能很好运用马
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解释幼儿的需要满足与学习动机的关系
第三节调动幼儿学习动机的措施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引发幼儿学习动机的措施教学重点:引发幼儿学习动机的措施
教学难点:引发幼儿学习动机的措施
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
课时安排:2课时
作业:某一幼儿不喜欢参加绘画活动,你如何调动其学习动机参加绘画活动?教学反思:本节课穿插实例的教学便于学生理解,同时也应用于现阶段学生的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