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第2节 幼儿的记忆与幼儿的活动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5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二)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培养幼儿 的有意识记
(三)帮助幼儿理解记忆的材料,培养幼 儿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
(四)为幼儿提供色彩鲜艳、形象生动、 新颖有趣的材料和活泼多变的方法
(六)教给幼儿运用记忆的方法或策略
1. 归类记忆法 2. 整体识记法和部分识记法相结合 3. 联想记忆法 4. 协同记忆法
(七)帮助幼儿根据遗忘规律进行合理 的复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节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生和发展
四、 幼儿记忆的发展
记忆保持时间逐渐延长
(一) (二)
记忆容量的增加
( 1) 幼儿期健忘
( 2) 记忆回涨现象
无意识记占优势,有意识记 逐渐发展
1. 无意识记占优势
2. 有意识记逐渐发展
形象记忆占优势,逻辑记忆 逐渐发展
1. 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逻辑记忆
(三) (四) 机械识记占优势,意义识记
思考练习题
1. 什么是记忆? 记忆的种类有哪些? 2. 什么是记忆表象? 记忆表象有哪些特点? 3. 新生儿记忆有哪些特点? 4. 婴儿记忆有哪些特点? 5. 幼儿记忆有哪些特点? 6. 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记忆力?
实践练习题
1. 比较幼儿在游戏中与日常生活中对儿歌的记忆, 分析动机对幼儿记忆效果的影响。 2. 设计两个促进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活动方案。
第一节 记忆及其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 记忆的概述
(一)记忆 的概念
(二)记忆 的过程
1. 识记 2. 保持和遗忘 3. 再认和重现
(三)记忆 的种类
(四)记忆 表象及其
特征
1. 根据记忆的内容划分 1. 记忆表象的概念
(1) 形象记忆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注意
第三节 注意的规律不幼儿的活劢
一.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活动
注意具有选择信息的功能,这就是注意的选择性。 在众多的信息刺激中,注意的选择性表现为偏向 于对一类刺激注意得多,而对另一类刺激注意得 少。 1.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幼儿的兴 趣和情绪引起的 2.幼儿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理解水平和幼儿的 经验有密切关系 3.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受强化方式的影响
2013-10-23
幼儿有意注意的特点:
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 限。 2.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 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 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的方法。 4.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 现的。
【案例分析】 “当你垒宝塔的时候,下面要选最大的 积木,对!就是那个最大的,还有没有 了,再找找看!”于是幼儿就找最大的 积木搭他的宝塔了。想一想,老师的这 段话有助于幼儿什么注意的产生?这是 什么因素对幼儿产生的影响?
(3)注意与幼儿操作活动的结合
(4)幼儿的身体状况 3.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
2013-10-23
三、注意的分配与幼儿的活动
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 与活动上,这就是注意的分配。 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其注意的分 配能力比较差。 作为幼儿教师,在工作中理素质条件。
(3)恰当安排、布置教育环境,既要避免繁杂干扰,又要 能适当引起幼儿的注意,利亍幼儿正常活劢的开展。 (4)教育内容、方法要新颖,赋予各种容易引起幼儿注意 的因素。
2013-10-23
幼儿无意注意的诱因 :
2.不幼儿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有关系的事物
(1)兴趣是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一个因素。
(2)需要也是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一个重要条件。 (3)幼儿的生活经验也不幼儿的无意注意的产生有关。
《学前心理学》第五章到第八章练习题
第五章幼儿期记忆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老师要求幼儿说出刚呈现的卡片上有几只小鸡,而幼儿则回答小鸡是黄颜色的,这是一种()。
A.感觉的对比现象 B.幼儿的说谎想象 C.偶发记忆现象 D.记忆更精确的现象2.表象具有()的特征。
A.形象性和概括性B.有意性和无意性C.形象性和抽象性D.抽象性和概括性3.根据研究,人们发现遗忘的规律是()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前后均衡D.没有规律4.“提笔忘字”属于( )A. 暂时性遗忘B. 永久性遗忘C. 记忆不精确D. 记忆的偶发现象5.下列陈述中,哪个不是幼儿记忆的特点()A容易记容易忘B.机械记忆多于意义记忆C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D.记忆的非常精确6对接到学校录取通知书时兴奋激动心情的记忆属于()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逻辑记忆 D运动7下列不属于表象特点的是()A.形象性B.直观性C.概括性D.间接性8首先提出“先快后慢,先多后少”遗忘规律的是()A巴甫洛夫B艾宾浩斯C斯金纳D马斯洛9游览过南京中山陵以后,对中山陵墓形象的记忆属于()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逻辑记忆D运动记忆10对幼儿记忆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无意记忆占优势B有意记忆占优势C机械识记多于意义识记D记忆的精确性较差11反复认识事物并在脑中留下痕迹的过程是()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12“习惯化”指标可用于测量前语言时期儿童的( )。
A.感觉 B.知觉 C.语言 D.记忆13习惯化是测量前语言时期_______的一种指标。
( ) A.儿童感觉 B.儿童动作 C.儿童社会性发展 D.儿童记忆14 .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表现出和新异刺激不同的反应。
这是( )。
15.原始的记忆因素是( ) A.自然条件反射 B.习惯化 C.人工条件反射 D.重学记忆16.记忆产生于__________时期。
( ) A.幼儿 B.婴儿 C.新生儿 D.胎儿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般认为,婴儿对喂奶姿势的再认是第一个条件反射出现的标志 B.人工条件反射是在实验中经过专门提供的刺激反复作用而建立的条件反射 C.最初人工条件反射的建立晚于自然条件反射 D.新生儿的习惯化是不学而能的18.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
第五章幼儿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第一节 幼儿的生理发展
一、幼儿的脑结构与功能的发育
(一)幼儿大脑结构的发展 1.幼儿脑重的增加
孩子生后头两年脑部发育最快。出生时脑重量为 350~400g,达成人脑重的25%;6个月时为出生时的2倍, 2岁末为出生时的3倍,3岁儿童的脑重约1000g,相当于成 人脑重的75%,而7岁儿童的脑重约1280g,基本上已经接 近于成人的脑重量(平均为1400g)。
1卫生部卫生部十二五十二五规划教材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第四节第四节幼儿的游戏发展幼儿的游戏发展第三节第三节幼儿的言语发展幼儿的言语发展第二节第二节幼儿认知发展幼儿认知发展第五章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第一节第一节幼儿的生理发展幼儿的生理发展卫生部卫生部十二五十二五规划教材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第七节第七节幼儿期的心理问题与干预幼儿期的心理问题与干预第六节第六节幼儿社会性和人格发展幼儿社会性和人格发展第五章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第五节第五节幼儿的感情发展幼儿的感情发展卫生部卫生
朱智贤等(1964)研究发现,5~7岁能正确地把自 己的左右方位和词联系起来,产生最初的左右概念, 但不能辨别他人的左右方位;9~11岁儿童能灵活概括 地掌握左右方位概念。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第二节 幼儿认知发展
4. 时间知觉
皮亚杰曾对儿童的时间知觉作过实验研究。 在他的实验里,4岁半至5岁的儿童还不能把时间关系和空间 关系区分开来;5岁至六岁半儿童开始把时间次序和空间次序分 开,但仍不完全;7岁至八岁半儿童才最后把时间与空间关系分 别开来。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第2章第2节幼儿记忆的发展
第二节幼儿记忆的发展一、记忆的概述记忆是一个人对自身经验的信息保存、加工和提取的心理过程。
其中,信息的保存和加工就是“识记”,而信息的提取,包括“再认”和“回忆”两种水平。
再认是回忆的初级水平。
回忆比再认要复杂得多。
过去的心理学家偏重于研究记忆的内容和态度。
从记忆的内容方面,研究形象识记和语词识记;从记忆的态度方面,研究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按记忆的方式来看,研究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等。
当代的心理学家更侧重于研究记忆中信息的加工过程。
如当我们的感觉器官接受了刺激后,就形成感觉记忆(可保持0.25~2秒)。
通过复述,感觉记忆就转化成短时记忆(可保持1分钟以内)。
再通过复述和编码,短时记忆又转化为长时记忆(1分钟以上直至终身)。
当今许多心理学家又开拓了记忆研究的新领域,如研究内隐记忆和元记忆。
所谓内隐记忆,就是一个人的过去经验对当前活动的无意识的影响。
而元记忆是研究记忆者本人的知识信念等因素对记忆过程的影响。
遗忘是记忆过程不可缺失的方面。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人的遗忘表现先快后慢的规律。
二、婴儿的记忆(一)婴儿记忆的发生婴儿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尤其是当他们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亲自活动时,更有出色的表现。
婴儿记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再认能力的提高。
婴儿的再认是初步的、粗略的。
婴儿也有一定的回忆能力。
有研究表明,早在第2个月时,婴儿就开始利用回忆能力,以延迟模仿简单动作的方式来与成人交往。
7~8个月以后的婴儿,在他们的头脑里,保持着对物体形象的记忆。
婴儿的记忆能力不仅表现在识记和再认中,还表现在更复杂的分类编码活动中。
研究发现,9~12个月的婴儿能将“食品”、“家具”、“鸟”、“动物”、“交通工具”等类别的物品分类摆放,在这些分类编码的过程中,记忆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二)自传体记忆自传体记忆是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婴儿具备记忆简单事件的记忆。
在成人的帮助下,1.5~2岁的婴儿开始谈论过去的事情,尤其是对婴儿来说是新鲜的、欣喜的事件。
第二节 幼儿记忆与幼儿的活动
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这种现象称为 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 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 (D)。 。 A.短时记忆 B.瞬时记忆 C.记忆容量不足 . . . D.幼年健忘 . 19.( D 真正发生后,再认的内容和性质也迅速发生 真正发生后, . )真正发生后 变化。 变化。 A.感觉 B.运动 C.想像 D.语言 . . . . 20.据幼儿活动的 B),可把记忆分为有意记忆和无 .据幼儿活动的( , 意记忆。 意记忆。 A.针对性 B.目的性 C.集中性 D.主动性 . . . .
第二节 幼儿记忆与幼儿的活动
一、活动的性质与幼儿的记忆
1、活动材料的性质 、 2、活动与幼儿主体的关系 、 3、记忆对象成为幼儿活动追求的对象 、 4、活动中感官可参加的数量 、
二、幼儿的兴趣、积极性与记 忆
1、活动动机 、 2、幼儿的兴趣 、
记忆的种类
根据记忆所加工的信息的内容的不同, 根据记忆所加工的信息的内容的不同 , 可以 将记忆分为四种: 将记忆分为四种: 1、形象记忆 、 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 容的记忆。如对见过的人和物、尝过的味道、 容的记忆 。 如对见过的人和物 、尝过的味道 、 闻过的气味等记忆。 闻过的气味等记忆。 2、动作记忆 、 动作记忆是以做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动作记忆是以做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 如对骑马、游泳、打乒乓球等运动的记忆。 如对骑马、游泳、打乒乓球等运动的记忆。
3、抽象记忆 抽象记忆是以语义或命题为内容的记忆。 抽象记忆是以语义或命题为内容的记忆 。 如对概念、 公式、 定理、 定律等的记忆。 如对概念 、 公式 、 定理 、 定律等的记忆 。 4、情绪记忆 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为内 容的记忆。 如童年时与小伙伴的友情, 容的记忆 。 如童年时与小伙伴的友情 , 过了多少年还能记得。 过了多少年还能记得。
第五章第二节 幼儿的记忆与幼儿活动
课后作业
• 如何组织幼儿的识记材料 • 简述艾宾浩斯的记忆遗忘理论
学习之后如果能够睡眠,将大幅减少干扰
避免饥饿
人在饥饿时记忆效果最差
延长记住的时间
周期性地对自己的记忆成绩进行测验 逐渐延长两次回忆之间的时间间隔
利用记忆术
记忆术的作用 在一般记忆能力不变的情况下,用特殊的编码和 存储策略使特殊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常见的记忆术 联想法、串联法(环扣法 )、定位法、线索法、谐 音法、歌诀音韵法、归纳法
100 90 比保 80 持 70
1.大多数遗忘发生在学习后一小时之内;
2.遗忘遗忘的速是先快后慢,渐趋平稳; 3.重新学习要比第一次学习容易。
百 60 分 50
40 30
20
10 0 1 23 4 5 10 15 20 25
时间(天数)
30
• 影响遗忘发展的因素
– 识记材料的性质 – 材料数量 – 学习程度 – 检查方式
• 活动的性质与幼儿的记忆 • 幼儿以无意记忆为主,影响提高幼儿记忆 效果的因素:
• • • • 1、活动材料的性质 2、活动与幼儿主体的关系 3、记忆对象成为幼儿活动追求的对象 4、活动中感官可参加的数量
• 幼儿的兴趣、积极性与记忆 • 1、活动动机 • 活动的动机对幼儿记忆的积极性和效果有 很大影响。 • 2、幼儿的兴趣 • 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不同,记忆的效果也 不同
• 记忆的保持、遗忘规律与幼儿活动的组织 • 1、保持和遗忘
• 保持:对过去识记过事务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巩固 的过程 • 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再现,或者是 错误的再认和再现。 • 保持和遗忘是相反的过程,也是同一记忆活动的 两个方面; • 遗忘并非完全是坏事
幼儿记忆的发展精讲
第五章幼儿记忆的发展内容提要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是个体能正常生存和发展的一项最基本的心理能力。
本章在对记忆进行简要概述之后,阐述了记忆发生与发展的基本规律,着重介绍了幼儿记忆能力、记忆策略和元记忆的发展特点,同时还介绍了一些促进幼儿记忆发展的策略和活动设计。
学习目标1.了解记忆的概念以及常见的记忆现象。
2.掌握幼儿记忆发生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幼儿记忆能力、记忆策略、元记忆的发展特点。
3.了解促进幼儿记忆发展的策略,能设计促进幼儿记忆发展的活动方案。
2011-02-18 人教网记忆记忆的发展记忆策略元记忆第二节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一、记忆的发生与发展(一)记忆的发生(指标、时间)婴儿的许多所作所为,在逻辑上均隐含着记忆系统的存在。
将一张新的图片与一张已经重复看过几遍的图片放在4个月的婴儿面前时,婴儿看后者的时间明显更长一些。
一个3岁幼儿能够详细地叙述他们班到一个面包厂的交游经历。
在这些活动中有一个共同的地方:记忆。
幼儿的多数认知活动都涉及记忆。
注意的习惯化是以某种再认为前提的。
如果婴儿不能以某种方式保持关于重复呈现刺激的经历,他们就不可能对它习惯化;模仿和搜寻被藏客体(客体永久性)也一样要求对以往事件的记忆;很早便出现在婴儿身上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也一样离不开记忆前提。
婴儿不仅很早就存在记忆,而且他们具有相当好的信息保持能力。
例如,5个月婴儿接触一张面部照片仅仅两分钟,在长达两个星期后仍有可能再认照片的迹象。
在一项研究中,让婴儿对看到小汽车时做出踢脚反应形成操作条件反射,结果3个月婴儿能够将这种习得的联系保持长达两个星期的时间。
如果在最初的学习与记忆测验期间,为婴儿呈现关于这一联系的提示物,如实验者以婴儿所熟悉的方式轻轻摇晃小汽车,则婴儿的记忆更加持久。
婴儿对诸如母亲的面孔这种经常出现的重要刺激的记忆,延续时间更长。
(二)幼儿记忆的发展及其特点尽管记忆可能很早就存在,但并非一开始就很完善。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培养学前儿童记忆力的策略
听声做游戏
拍电报
3
看谁记得多
2
4
1 什么东西 不见了
5 不讲卫生
的毛毛
1.什么是记忆?记忆的种类有哪些? 2.与成人相比,婴幼儿的记忆有哪些特殊现象? 3.幼儿的记忆有什么特点? 4.试用有关知识分析本单元“案例导入”中甜甜 的记忆特点。如果你是家长,你会怎么做?
Thank You
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二)记忆保持
1.记忆保持的时间延长 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属于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出现和发展稍晚。 2.记忆容量不断增加——记忆广度、记忆范围 A.记忆广度: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量。7+2 B.记忆范围:指记忆材料种类的增多,内容的丰富。 3.记忆内容的不断变化
幼儿机械记忆占优势,与幼儿的生理、心
理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
机
(1)幼儿大脑皮质的反应性较强,感知一
械
些不理解的事物也能够留下痕迹。
记
(2) 幼儿知识经验比较贫乏,抽象思维不发
忆
达,不能根据事物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
行记忆。
(3) 幼儿还没有掌握足够的词汇,因此较
多地采用了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方法。
2.婴儿记忆的发展
2~3个月的婴儿已经有了短时记忆, 3~4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现对人与物的认识。 到5~6个月表现出明显的“认生”。1岁左右 出现“客体永久性”观念。
5~6个月的婴儿表现出明显的“认生”。对熟 悉的人愉快接近,对陌生的人则畏怯躲避,甚至惊 哭。
1岁半以后,言语的出现使婴儿记忆的发展具备如 下新特点:
三、学前儿童记忆的培养
案例导入
静夜思 甜甜背诵《静夜思》后不到 半天时间就想不起来了。反复记 忆几次,甜甜能成诵,但却解释 不出诗的意思。
第五章 儿童记忆的发展.
4、机械记忆用的多,意义记忆效果好
四岁后幼儿意义记忆开始发展,两种记忆都随着年 龄的增长而发展,意义记忆的效果要比机械记忆的效果 来得高。
年龄 4岁 5岁 6岁 7岁 意义记忆再现量 47% 64% 72% 77% 机械记忆再现量 4% 12% 26% 48%
5、记忆不精确,记忆的精确性和巩固性较差
习惯化就是指由于刺激重复出现,反应的逐 渐减弱。这时,人的注视程度、心率和呼吸 频率都会减弱或减慢,表示兴趣降低了。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新刺激的出现,又会导 致较强的反应。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 “去习惯化”。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机制使新生儿不断地关注 周围环境中他们不熟悉的那些新东西,这是 他们进行有效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
例:你能记住圆周率小数点后几位数字?
3.1415926535897932384626。。。 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59) 尔乐苦煞吾(26535) 把酒吃(897) 酒杀尔(932) 杀不死(384) 乐尔乐(626)
2、有意记忆逐渐发展,并居优势地位
3岁以前的儿童基本上只有无意识记,他们不 会进行有意识记。而整个幼儿期,无意识记 的效果都优于有意识记。 小学生入学时,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到 了小学中高年级,有意识记才赶上无意识记, 有意记忆的记忆效果比无意记忆效果好。
二、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趋势
(一) 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
二、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趋势
(二)记忆容量的增加 1.记忆广度 记忆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数量。 这个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人类的记忆广度为 7±2个信息单位。幼儿末期记忆广度大约为6个信 息单位。 数字广度测验
第二节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促进幼儿记忆教学方案
促进幼儿记忆教学方案引言:幼儿记忆对于他们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记忆能力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获取和保留信息的关键。
因此,提出一种有效的幼儿记忆教学方案对于他们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一种促进幼儿记忆的教学方案,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记忆能力。
一、认识幼儿记忆幼儿记忆是指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取、处理和保留信息的能力。
幼儿记忆可以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种类型。
短期记忆是指幼儿在信息刚刚接收到脑部时的记忆能力,一般持续时间较短;而长期记忆则是指幼儿能够长期保留和回忆的记忆内容。
幼儿的记忆能力在早期的发展过程中是逐渐形成和成熟的。
二、理解幼儿记忆的发展规律幼儿的记忆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教师们需要了解这些发展规律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
以下是幼儿记忆发展的三个阶段:1. 意象记忆阶段:2-3岁的幼儿,他们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获取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意象形式保存在脑中。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图像、声音等多种形式来帮助幼儿记忆。
2. 符号记忆阶段:3-4岁的幼儿,他们开始学习和使用符号来表示事物和概念,比如数字和文字。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使用数字、字母等符号来辅助幼儿记忆。
3. 记忆整合阶段:4岁以上的幼儿,他们的记忆能力开始逐渐成熟和整合,能够将各种类型的信息进行联想和总结。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幼儿进行复述、归纳总结等活动来促进他们的记忆整合能力。
三、促进幼儿记忆的教学方案1. 多重感官教学法:通过使用多种感官刺激,如动画、音乐、触觉材料等,来帮助幼儿获取和处理信息。
例如,在教授字母时,可以配合相应的动画和音乐,让幼儿通过多重感官的刺激来记忆字母的形状和发音。
2. 记忆游戏: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来帮助幼儿记忆信息,如记忆卡片游戏、找出不同的物品等。
这些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兴趣,并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加强他们的记忆能力。
3. 反复复习:通过反复复习的方式来加强幼儿对学习内容的记忆。
幼儿园的记忆教案
幼儿园的记忆教案
知识点
•记忆方式
•记忆方法
•记忆技巧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引导孩子们回忆自己平时用到的记忆方式。
第二步:教学
1.记忆方式
解释得到不同的学科需要不同的记忆方式,例如:语文需要背诵,数学需要理解记忆等,引导孩子们发现并应用不同的记忆方式。
2.记忆方法
介绍常用的记忆方法,例如:联想记忆法、图像记忆法、故事记忆法等,让孩子们体验并练习,加深记忆印象。
3.记忆技巧
教授一些小巧技巧,例如:使用关键词、时间轴法等等,让孩子们了解如何更好地记忆与应用所学知识。
第三步:巩固
组织小游戏或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记忆,同时提升他们的记忆与应用能力。
总结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各种情境进行教学,例如:让孩子们带来自己的玩具,然后讲解不同种类、不同颜色的玩具需要用到不同记忆方式;通过讲解来自其他国家的美食、服饰等文化事物,让孩子们在学习和记忆的同时了解世界多元文化。
通过本次教学可以帮助孩子们掌握不同的记忆方式、方法和技巧,并在实践中提高记忆能力。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记忆课件分析
尽快发展学前儿童的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
例1:识记数字时,与幼儿一起探讨“1”像棍子;
“2”像鸭子;“3”像耳朵;“4”像旗;“5”
像钩子;“6”像哨子;“7”像拐棍;“8”像
(三)根据识记时对材料是否理解
1、机械记忆:是在不理解材料意义的 情况下,采用简单重复的方法进行的 一种记忆。(即死记硬背)
2、意义记忆:是根据材料的意义和逻 辑关系,运用有关经验进行的记忆。
(四)根据记忆保存的时间 ❖瞬时记忆:是指5秒钟以内的记忆
❖短时记忆:是指一分钟以内的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一分钟以上乃至持续 人的一生的记忆。
血来潮骑着去赶集。手里拿着小皮鞭我心里真得 意,忽然一声哗啦啦啦我摔了一身泥。”
牛牛很快就学会了,在课上唱得很熟练, 还上前表演呢,但回到家给妈妈唱时却唱不全了, 只记得:“我有一头小毛驴,我从来也不 骑,… …心里真得意, … …哗啦哗啦啦啦我摔 了一身泥。”
2.遗忘规律 心理学研究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
(二)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 渐发展
1.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
形象记忆是根据具体的形象来识记各种 材料。
2.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 而发展
3.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
年龄 熟悉的物体 熟悉的词 生疏的词
3-4 4-5
5-6 6-7
3﹒9 4﹒4
5﹒1 5﹒6
1﹒8 3﹒6
④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多种感官参加的无
意识记效果较好。
⑤活动动机和兴趣。
二、记忆的保持、遗忘规律与幼儿的活动 (一)记忆的保持、遗忘及遗忘规律
0—3岁婴幼儿抚养与教育电子教案 第五章 第二节 婴幼儿认知活动的指导
(1)注视活动。
婴儿仰卧在床上,在其胸部上方20—30厘米处挂一些婴儿感兴趣的能动的物体,最好是红色、绿色或能发出响声的玩具,使他的视力集中到这些玩具上。只要婴儿在清醒状态下,都可以这样做一做。
(2)追视训练。
婴儿仰卧在床上,成人拿着红色的绒线球,使其进入婴儿的视线,引起婴儿的注意,然后慢慢左右移动及上下移动,让婴儿的眼睛跟着绒线球左右和上下转动。婴儿1个月时,眼睛能跟随移动的红球到中线,2—3个月时可逐渐跟过中线。婴儿视线能跟过中线后,要训练他们视线的上下移动能力。经过训练,婴儿的视觉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每次追视训练的时间不宜超过5分钟。
单元/章节名称
第五章婴幼儿教育活动的实施
第二节婴幼儿认知活动的指导
学时
3
学期总课次
授课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学习目标
1.明确婴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的意义。
2.掌握婴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
3.知晓婴幼儿认知能力训练的内容和规律。
4.掌握婴幼儿认知能力训练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
及解决措施
重点:婴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的意义、训练的内容、规律和方法。
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7.时间知觉
婴儿出生后,主要以内部的生理状态来反映时间。
随着婴儿的逐渐成长,会从一日生活的节奏中感受到时间的概念。
大约3岁开始,幼儿说话时会越来越多地使用与时间有关的词,但对时间的认知必须和日常生活事件相联系。
8.记忆力
新生儿能够形成条件反射,这也说明其已有记忆。
(2)送彩球宝宝回家。
(3)学画画。
(六)记忆力的训练
适宜年龄:24—36个月。
练习次数:每天2—3次。
第五章 学前心理学教案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案讲稿第五章学前儿童的记忆第一节记忆概述一、什么是记忆(一)记忆的概念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是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即人脑保持信息和提取信息的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了“记”和“忆”两个方面。
从生理角度看,记忆是人脑反映时在大脑中留下的痕迹,记忆的过程就是痕迹建立、保持和恢复的过程。
记忆与感知觉不同,感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具有表面性和直观性;而记忆是人脑对过去感知或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也就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具有内隐性和概括性。
(二)记忆的分类1.根据记忆的内容划分(1)形象记忆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这一形象不仅可以是事物的视觉形象,还可以是通过各种感官获得的事物各方面属性的形象,如听过的一首歌、看过的一幅画等。
(2)运动记忆运动记忆是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如小学生对广播体操一系列动作的记忆,儿童对骑车、弹琴等各种动作的记忆。
(3)情绪记忆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如幼儿刚入幼儿园与父母分离时的痛苦与不安、看动画片时的高兴等。
(4)逻辑记忆逻辑记忆是以概念、公式和规律等具有内在逻辑性信息为内容的记忆,如学习“1+1=2”、一首唐诗等。
2.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划分(1)感觉记忆感觉记忆,又叫感觉登记或瞬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
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感觉记忆的保持时间很短,为0.25~2秒。
(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又叫操作记忆或工作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
短时记忆加工的信息有两个来源:一是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因受到注意而进入短时记忆的信息;二是为了解决当前问题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暂时存放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如果没有得到复述,就会出现遗忘;如果得到复述,就可以从短时记忆进入到长时记忆。
5第五章 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文学活动
(二)整合相关的学习内容
从文学作品教学出发,常常整合其他相 关的学科的内容、形式的活动,使得幼儿 有更多的机会认识某一文学作品中表现出 来的社会生活内容,促进他们对作品的感 知、理解。
文学作品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包含丰厚的语言信息
四、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提高幼儿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幼儿是在与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学习 语言,并且是在创造性地学习语言。鼓励处 在语言发展关键期内的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 言,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语言文学作品在帮助幼儿创造性地运用 语言方面能够起到以下作用: (1)激励幼儿的语言游戏 (2)帮助幼儿在不同语境中创造性地运 用语言 (3)提高幼儿的“语言结构敏感性”
这类活动从一个具体的文学作品教学入手围绕着这个作品展开一系列相关的活动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所展示的丰富而有趣的生活体会语言艺术的美为幼儿提供全面的语言学习机二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特征一围绕文学作品教学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二整合相关的学习内容三提供多种与文学作品相互作用的途径一围绕文学作品教学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文学作品是以书面语言的形式结构储存语言信息幼儿需要有中介方式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信息需要通过聆听朗诵阅读图画观看动画等方式接受理解文学作品所传递的信息
(2)倾听形象化的语言
语言文学作品在向幼儿展示成熟的语言时,往往 突出那些作家精心选择的词汇,并且给幼儿一些十分 贴切于作品内容的象征性语言。正因为语言文学作品 是文学艺术的结晶,作家在这样的作品中所使用的语 言,可以归结为一种相对一致的表达方式,即形象化 的语言。学习这样的语言,毫无疑问属于幼儿语言发 展的重要内容,能够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和表达个人 及周围的一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第二节幼儿的记忆与幼儿的活
动
一、活动的性质与幼儿的记忆
请你想想,在活动中怎样才能提高幼儿记忆的效果?
幼儿以无意记忆为主。
要提高幼儿的记忆效果,主要依据下列因素:
(一)活动材料的性质
如前所述,直观、形象、具体、鲜明的事物,以其突出的特点,易引起幼儿集中注意,也容易被幼儿的无意中记住。
如:爸爸下班带回来几个气球,其中只有一只是大红色的,这只大红色的气球很易被孩子记住。
(二)活动与幼儿主体的关系
对幼儿生活有重要意义的事物,符合幼儿兴趣的事物,能激起幼儿愉快、不愉快或惊奇等强烈情绪体验的活动,都易成为幼儿无意记忆的内容。
如:幼儿想去“水上世界”玩,在玩的过程中,情绪愉快使幼儿久久不忘,总想再去。
(三)记忆对象成为幼儿活动追求的对象
如果使记忆材料成为幼儿活动中的主要对象,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不能离开对该对象的认知,那么;对这种对象进行记忆的效果也较好。
如:在幼儿园里,孩子经常在园内活动,却不知有几种树。
老师组织幼儿开展“找春天”活动,并要比谁找到的“春天”(内容)多,孩子自然而然记住了幼儿园有多少树。
(四)活动中感官可参加的数量
多种感官参加的记忆效果较好。
如:认识桔子,老师让幼儿看看、嗅嗅、摸摸、尝尝,要比只一味让幼儿看,老师讲,记忆效果好。
二、幼儿的兴趣、积极性与记忆
(一)活动动机
活动的动机对幼儿记忆的积极性和效果有很大影响。
一些专门的测验和实验,把幼儿带到实验室里,简单要求他们完成记忆任务,幼儿对这种活动缺乏积极性,不感兴趣,记忆效果就较差。
而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记忆效果就比较好。
(二)幼儿的兴趣
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不同,记忆的效果也不同。
如:幼儿在完成学习任务和参加竞赛性活动等不同条件下的记忆结果表明:幼儿对竞赛性活动的兴趣较大,积极性也高,记忆效果就比较好。
三、记忆的保持、遗忘规律与幼儿活动的组织
(一)记忆的保持、遗忘及遗忘规律
1.保持和遗忘
保持,是过去识记过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再现,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再现。
保持和遗忘是相反的过程,也是同一记忆活动的两个方面:保持住的东西就是没被遗忘,而遗忘的东西就是没被保持。
保持越多,遗忘越少。
记忆力强的人总是能保持得很多而极少遗忘。
从现代心理学的观点看,遗忘并非全是坏事。
事实上人也不可能将接受的所有信息全部无一遗漏的保持住。
适当的遗忘甚至可促进入的心理健康,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如:与人争吵引起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就不应耿耿于怀,长久不忘,而应该主动将它排解、遗忘。
2.遗忘规律
心理学研究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现象作了比较系统的实验研究。
为避免经验对学习和记忆的影响,他在实验中用无意义音节作学习材料,用重学时所节省的时间或次数为指标测量了遗忘的进程。
实验表明,在学习材料记熟后,间隔20分钟重新学习,可节省诵读时间58.2%左右;一天后再学可节省时间33.7%左右;六天以后再学习节省时间缓慢下降到25.4%左右。
依据这些数据绘制的曲线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见图5.1)。
在艾宾浩斯之后,许多心理学家用无意义材料和有意义材料对遗忘的进程进行研究,结果都证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基本上是正确的。
从遗忘曲线中看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
在学习停止以后的短时期内,遗忘特别迅速,后来逐渐缓慢,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了。
即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因此学习后及时复习是很重要的。
(二)幼儿识记材料的组织
1.帮助幼儿进行及时、合理的复习
幼儿记忆保持的时间较短,记忆的正确性差,容易发生遗忘,因此,帮助幼儿及时复习是十分重要的。
在幼儿的教育活动中,’对于一些目标中要求幼儿掌握的知识技能,教师要帮助幼儿及时复习巩固。
同一内容要多次复习,才能为幼儿掌握。
如:幼儿在活动中学习了某些儿歌后,可在活动的延伸“渠道”中让其反复表演、复习。
复习的方式应灵活多变,避免单调,否则会引起幼儿神经细胞的疲劳,从而降低效果。
2.给幼儿的识记材料要形象,方法要有趣
幼儿的记忆以无意的形象记忆为主。
因此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应选择那些色彩鲜明、形象具体生动的内容,以此来吸引幼儿。
在解释抽象的概念时,应以具体的教、玩具来协助演示,以一定的形象为支柱,使幼儿加深对抽象的语词、概
念的记忆,从而提高记忆效率。
此外,教师还要采用生动、活泼、幼儿喜爱的教学形式与方法来开展教育活动。
如:演木偶戏、录像、录音等方式方法,都易吸引幼儿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获得深刻印象,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3.帮助幼儿理解识记材料
实验表明,幼儿意义记忆效果好于机械记忆。
因此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尽量帮助幼儿理解所要识记的材料。
同时,还要指导幼儿在记忆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逐渐学会从事物内部联系上去识记材料。
如:学习古诗“悯农”,老师先将内容绘制成图画,并给以讲解,使幼儿理解“锄禾”、“汗滴禾下土”、“辛苦”,并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自己来讲,结果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大多都记住了全诗内容。
4.让幼儿采用多种感官参与记忆过程
实验证明,在识记活动中,有多种感官参与的记忆效果较好。
如:认识兔子,幼儿可以看兔子的外形,摸兔子的皮毛,学兔子的蹦跳,从而对兔子的形象认识就比较“立体”,记忆效果就比较好。
四、幼儿记忆发展中易出现的闷题及教育措施
(一)偶发记忆
在幼儿记忆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种被称为偶发记忆的现象。
这种现象是指当要求幼儿记住某样东西时,他往往记住的是和这件东西一道出现的其它东西。
如有实验者把画有各种幼儿熟悉物体并涂有各种颜色的图片呈现在幼儿面前,要求幼儿记住物体并加以复述。
这是中心记忆课题。
偶发记忆课题则要求幼儿复述图片的颜色(事先并未对幼儿要求)。
结果发现偶发记忆现象在幼儿身上表现明显。
在幼儿园里我们常看到,老师出示贴绒小鸭,问幼儿有几只鸭子,有的幼儿却答成鸭子是黄颜色的。
这是由于幼儿对课题选择的注意力、目的性不明确,把没必要的偶发记忆课题也记住了,结果使中心记忆课题完成效果不佳。
幼儿教师要重视这种幼儿特有的记忆现象,注意引导幼儿朝有意记忆方向努力发展。
(二)“说谎”问题
幼儿的记忆存在着正确性差的特点,容易受暗示,容易把现实与想象混淆,用自己虚构的内容来补充记忆中残缺的部分,把主观臆想的事情,当作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来回忆。
这种现象常被人们误认为幼儿在“说谎”,这显然不对。
教师应该正确对待这种现象,假如幼儿是由于记忆失实而出现言语描述与实际情况不符,那么不能看作是有意说谎。
这是由于幼儿心理发展不成熟而造成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这种情况会有改变。
因此,教师不能随便指责幼儿“不诚实”,而是要耐心地帮助孩子把事实弄清楚,把现实的东西和想象的东西、区分开来。
内容小结
记忆是人脑对经验的反映。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回忆。
识记是反复感知的过程。
保持是通过识记,对头脑中建立的印象进行巩固、保持下来。
再认则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认出来。
回忆则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没有出现,但由于某种影响而浮现出来。
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
这四个过程是有密切联系的。
表象是指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呈现出来的形象。
表象可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表象的特征是直观性和概括性。
记忆在幼儿的生活、游戏和学习活动中都有重要作用。
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是: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正在发展;形象记忆为主,词语逻辑记忆正在发展;意义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活动的性质和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对幼儿的记忆都有影响。
记忆的保持有其相反的过程,即遗忘。
遗忘是有规律的。
要根据幼儿记忆的特点组织幼儿的记忆活动,正确对待幼儿记忆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
思考与练习
1.掌握以下概念:记忆、识记、保持、再认、回忆、表象、无意记忆、有意记忆、形象记忆、词语逻辑记忆、意义记忆、机械记忆、遗忘。
2.分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并说说其现实意义。
3.幼儿记忆有何特点?结合见习活动谈谈如何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