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组“ 第三阶段 设身处地,品味感动”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指导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教学设计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他们对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一件令人感动的事”这一主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然而,在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仍存在以下问题:观察力不足,难以捕捉生活中的感动瞬间;表达能力有限,难以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内心的感动;写作技巧有待提高,对人物描写、情感表达等方面掌握不够熟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写作障碍,提升写作水平。同时,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写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获得成就感。
4.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自评和教师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促使他们在写作过程中不断改进和提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品质,使他们懂得感恩、尊重和关爱他人,传递社会正能量。
2.通过对感动事件的分享与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请学生课后继续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感动瞬间,并记录下来,为下次课堂的写作练习积累素材。
2.完成一篇以“一件令我感动的事”为主题的作文,要求运用所学写作技巧,注意人物描写、情节设置和情感表达,字数在300-400字之间。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对“感动”主题的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感动的事情,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内心的感受。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五年级下册第四组--感动-教学设计
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单元整合·群文阅读”阅读推进课【本组说明】本组教材是以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
《再见了,亲人》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金色的鱼钩》通过对老班长外表的描写,和以“我”的言行、神态作烘托,讴歌了老班长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的崇高的精神世界。
《桥》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梦想的力量》则是一篇读来令人心灵震撼和感动不已的课文。
文中加拿大一个年仅6岁的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一个毫无可能实现的梦却变成了现实,而且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去关爱和帮助别人,赞扬了瑞恩善良、坚定执著、金子般美好的童心。
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人间真情。
而《同步阅读》安排的几篇文章也都从不同角度讲诉了感人至深的故事。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能体会善良、执着、无私、奉献给人们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去帮助别人的风尚。
【设计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让学生通过阅读同步教材,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和高尚品质,体会善良、执着、无私、奉献给人们带来的温暖和感动。
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整合,使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组课文:《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桥》、《梦想的力量》。
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十里长街送总理》、《哑巴渡》、《最后一片藤叶》、《为我唱首歌吧》。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四感动》教学设计
4.学会与同学分享自己的习作,并能够互相评、提出建议,提高鉴赏与修改作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达成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呈现生活中的感人瞬间,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2.小组合作:分组讨论生活中的感动时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表达能力。
1.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2.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动瞬间,不拘泥于范文的格式。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关注学生的写作进步,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4.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写作过程,给予适当指导,帮助孩子提高写作能力。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四感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习作四感动》这一课旨在培养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用文字表达内心感动的写作能力。学生将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运用本课所学的生字、词语,如“感动”、“情景”、“细节”等,提升词汇积累。
2.学会通过观察、思考生活中的感人瞬间,进行书面表达,提高作文构思与创作能力。
b.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写作技巧,进行书面表达。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分享自己的写作构思和素材。
2.小组交流:
a.每个小组挑选一个感人的故事进行讨论,探讨如何运用写作技巧进行表达。
b.小组内互相提建议,优化写作构思。
3.教师巡回指导: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针对每个小组的问题给予个性化建议。
2.写作能力参差不齐: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个体差异,部分学生表达能力强,能够较好地描绘情景,而部分学生则存在写作困难。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感知于心,动之以情——令我感动的一件事教学设计
感知于心,动之以情“感人的一件事”习作指导抚松外国语学校韩治莲一、范文引入,初识感动。
师:回顾我们学过的第四组课文(教师出示:《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桥》......)每篇文章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崇高的美德,深深的触动着我们的心灵。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对这些故事的感受的话,你想到了哪个词?(感动)师:是啊,感动无处不在。
有些时候,感动是轰轰烈烈的;而有些时候,感动却是我们生活中一些细小的事情。
那么我们生活中的感动是什么呢?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来听一个故事。
(课件出示故事——被角。
指名配乐朗读)师:老师看到你们一张张表情凝重的脸;看到很多同学湿润的眼睛。
谁能说说这个故事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或者说最令你动情的是那些描写?师:这种能触动我们心灵,牵动我们情思的情节或内容,叫做“动情点”。
(板书:动情点)这个故事之所以感人,正是因为捕捉到了这一个个“动情点”,(板书:捕捉)所以才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
师:这些描写,就像一张张照片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们仿佛看到了“姥姥用那只勉强能动的手吃力地为我掖被角”的画面(课件出示);仿佛看到了“姥姥想说什么,却说不清楚,嘴唇微微颤动着,两行老泪流了下来”的画面(课件出示);仿佛看到了“姥姥去世时,“我”为她老人家也掖了掖那薄薄的被子”的画面。
(课件出示)你们知道这种细致的描写叫什么描写吗?(细节描写。
)师:看来,写好文章,不仅要选择好动情点,还要注意用细节描写来说话。
(板书:细描写)这样,文章才会打动别人,才会变得深刻。
二、捕捉生活,凝练感动。
师:通过听这个故事,相信同学们已对生活中的感动有了初步的理解。
对于生活中的感动是什么?老师写了一句话,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课件出示,朗读)感动是什么?感动是姥姥为我掖被角时那颤抖的手;感动是妈妈();感动是朋友();感动是老师();感动是……三、表达感动,探究写法。
师:我相信,这每一句话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你愿意把你心里的故事分享给大家吗?好,现在请大家轻轻闭上你的眼睛,让你心中那个感人的故事清晰地出现在你的脑海里,待会把你的故事讲述给大家听时,争取能让人动情。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感动》
五年级下册第四组口语交际《感动》教学设计与实录执教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口语交际《感动》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组课文讲述的故事感人肺腑,有跨越国界,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再见了,亲人》,有舍己为人、感天动地的《金色的鱼钩》,有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和儿子的老支书搭建的生命之《桥》,每篇文章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崇高的美德。
深深地触动着孩子们的心灵。
教材安排这次口语交际,不仅是让学生受到人性光辉的熏陶,更重要地是让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结合孩子们平时的所见所闻和亲生经历的事情,把“看”到的感动表达出来,在交流的情景和过程中,经历体验、感悟和内化的心理过程,达到“感动”影响“感动”的目标。
同时,在围绕着话题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有中心、有条理、有感情表达的口语交际能力;学会在听他人说话时认真而有耐心,用心倾听文明表达的口语交际习惯和态度。
二、教学目标(一)继续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或者是亲身经历过的令人感动、使人难忘的事情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二)(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中心、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学会倾听。
((三)三)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学会感恩。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回忆令自己感动的事情;收集令人感动的小故事、文章和图片等资料。
教师准备:课前要和学生有一定的交流,初步了解学生的表达水平;对应学生收集的资料,多准备一些相应的课件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知道感动。
1、启发式谈话,从“感”的字形和字义入手进入话题交流。
(1)同学们,“感”这个字大家都非常熟悉,(板书:感)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感,在字典上解释很多,其中有两条很重要,一是心里觉得,再是对别人的关心诚心诚意地表示谢意。
(2)鼓励学生用“感”组词。
(3)师生交流“感”字造字的特点。
刚才大家说的这些个和“感”有关的词,都有一个共同点,你们发现了吗?这些词都是和我们的心里感受有关系的,所以“感”这个字是心字底。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四感动》优秀教学案例
2.写作能力的提升: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是否运用了所学技巧,作文是否有明显的进步;
3.情感体验的深化:学生是否从课文中汲取了正能量,能否将所学应用于生活实际;
4.团队合作的成效: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是否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作用,是否学会了倾听、沟通、协作。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四感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习作四感动》是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学会用心感受生活,发现身边的美好,并学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情感教育为主线,通过讲述平凡人物的不平凡事迹,让学生在感受人物精神风貌的同时,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和写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他们用文字传递情感的能力。本教学案例将围绕这一目标,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展开具体教学实践活动。
2.强调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要关注人物情感,学会用文字表达内心的感受。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篇富有情感的作文。
(五)作业小结
1.完成一篇关于“感动”的作文,要求运用记叙文六要素和修辞手法,内容丰富,情感真挚。
2.学生互相评改作文,提出修改意见,师对作文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写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使他们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好,传递正能量。
2.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可以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珍惜和感恩,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4.通过学习课文中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对优秀人物的崇敬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四令人感动的一件事》优秀教学案例
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讨论成果,完成一篇关于“令人感动的一件事”的作文。
2.教师强调作业的要求,如字数、格式等,并提醒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教师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进行自我反思和修改,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学内容与过程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讨论和写作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培养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同时,通过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分享,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感动的瞬间,培养其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用口头表达的方式,把自己的感动经历说出来,再进行写作,以提高其表达能力和逻辑性。
3.采用小组合作、同伴评价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互相欣赏、借鉴,培养其合作精神和评价能力。
4.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反复修改,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教学策略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使其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从而提高写作质量。同时,通过反思与评价,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感人的视频或音频,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写作过程中。
3.各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写作进行总结,强调写作的要点和技巧,如如何选择材料、如何表达情感等。
2.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过渡句的使用,使文章更加连贯和生动。
3.教师强调写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写多练,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语文人教五年级下册《习作四记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五年级下册《习作四记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教学设计word整理版教学目的:1、在口语交际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寻找感人的材料,逐步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2、学习课文表达方法,引导学生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写得打动人心。
3、通过教师示范、生生互改等形式学习评改习作,培养认真修改习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运用细节描写突出感动的情节。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感动自己,打动别人。
课前准备:教师:课件;教师林萍事迹;学生习作的文稿纸;评改习作时的红笔。
学生:1、阅读近期的报刊、新闻;观察周围的人、事;询问父母;2、发现并记录感人的事件人物,积累写作素材。
3、阅读同龄人的成功习作。
4、每位学生准备一件自己身边的、或亲身经历的令人感动的小事。
5、准备写作时的钢笔或水笔;修改习作时不同颜色的笔。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从同学们上一节课的讲述中,老师知道你们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经历过一些让自己深受感动的事情,可是我无法完全分享咱们班的每一位同学记忆中精彩纷呈的感人故事。
这样吧,把你们那精彩而具体的,最令人感动、难忘的事写下来,老师就全知道了。
我们今天就来进行一次习作《记一件令人感动的事》。
(板书:记一件令人感动的事)二、明确要求word整理版1.看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①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②应把自己的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2.课文中又告诉我们本次习作有什么要求呢?(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三、体会感动触动心灵学习表达师:说起感动,我想大家并不陌生。
同学们在学过的课文中,在电视上、报纸上、书籍中,一定看到过许多令你感动的故事或事情,谁来说一说?生:……师:是啊,感动无处不在。
有些时候,感动是轰轰烈烈的;而有些时候,感动却是我们生活中一些细小的事情。
那么我们生活中的感动是什么呢?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来听一则故事,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生活中的感动是什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习作四 感动的事人教版
第四单元习作感动的事【教学目标】1.通过筛选和叙述生活中感动的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训练学生能从细节入手真实细致合理地描绘生活中的感人镜头。
3.培养学生感恩和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将自己的感动缘由写清楚,使文章主题明确。
【教学难点】把事情写具体,写得打动人心。
【教学准备】1.幻灯片三张:温总理灾区视察感人画面,废墟下的奇迹,敬礼娃娃。
2.演示文稿:(1)作文题目(2)习作要求(3)感动超市【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引入文题导语引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你看到了什么?1.指名用自己的语言汇报从第一张图片看到了谁在怎样的场景做什么?教师小结: 5.12特大地震灾害,造成了多少人员伤亡,又牵动着多少中国人的心……温家宝爷爷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指挥抗震救灾行动,他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的努力。
”在之后的几天里,我们一直看到他在废墟中来回走着,他希望有孩子从废墟中跑出来,告诉他:“温爷爷,我们没事……”可是那一具具的尸体令人心寒。
他哭了,在飞机上,他静坐在那掩面而泣。
我们似乎看到了他的鬓角上又多了几分惨白。
我们敬爱的总理,他为灾区人民所受的苦难老泪纵横。
2.再看这张:(出示第二张图片)对,这是我们上节课提到的那位汶川母亲。
在大灾难面前,她用母爱,孕育了看似不可能的奇迹。
3.这一张大家想必都记得:当5月12日地震发生,郎铮所在的幼儿园顷刻间化为一片废墟,没有想到,一个三岁的孩子在废墟掩埋下奇迹般地坚持了20多个小时。
2008年5月13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第二天,一名年仅3岁的男孩从震后的废墟中被营救出来,他举起伤痕累累的右手,向营救他的解放军战士敬了一个礼。
郎铮从废墟中被救出时,左胳膊已经骨折,就在前一天他刚刚接受了一个接骨手术。
他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用同样伤痕累累的右手,给整个中国,留下了那个震撼天地的敬礼!4.导语激趣,引入课题这些图片,每一张都能给人心灵深深的震撼。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让人感动的故事教学设计
《令我感动的事》教学设计【教材内容】人教版小语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
【教材分析】本次习作的要求是选取一件最令自己感动的事写下来,注意突出感人的部分,将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做到打动人心。
刚好本组的4篇课文都是讲述一些感人肺腑的事,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表达方法也各具特色,为学生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分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感动的事想到更多的是亲身经历的,对内心有触动的事。
教师要通过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与思维,追忆心灵深处依然清晰感人的事,将其所见闻所思说出来,写下来。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在生活中寻找感人的材料,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2、学会把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突出感动的地方,并写出真情实感,语句通顺。
3、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互动交流、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修改的热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人与人之间令人感动的真情。
【教学重难点】理清思路,学会表达,完整清楚具体地叙述出这件感人的事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奖状、漂亮的稿纸。
【学具准备】稿纸【设计思想】●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能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本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写出富有个性的习作,激发习作的兴趣和动机。
在互动交流中,让学生拥有放松的习作心态,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不知不觉中领悟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还特别强调“二次作文”,运用交流评议、形成性评价和习作展示等手段,鼓励学生认真修改,满足他们的“发表欲”。
●教学模式:主题引领,分层解决。
●教学策略:以感动为主题引领本节课的习作教学,分“创设情境,触发感动”、“ 指导选材,寻觅感动”、“ 互动交流,畅谈感动”、“ 独立试写,升华感动”、“ 欣赏习作,品味感动”、 “互评互改,深化感动”六个层次解决,突破难点。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四《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四《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在生活中寻找感人的材料,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把一件事写具体,情感真挚,自然流露,突出感动。
教学重点:通过细节描写把感人一件事写具体,语句通顺,情感真挚。
教学难点:如何选择生活中感动的素材写一件事,如何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分钟)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这节课与往常有些不一样,相信你们都注意到了,有很多老师走进我们的课堂听课,老师有些紧张,你们紧张吗?(不紧张)有信心表现好吗?(有)看到同学们轻松的表情,听到你们的回答,我知道你们在鼓励老师,让老师心里一下子轻松了许多,老师很感动。
2、说起感动,我想大家并不陌生。
这节课,我们就围绕“感动”进行一次习作练习。
板书课题:一件令人感动的事3、齐读课题,重复两遍。
二、解题(5分钟)师:同学们打开课本87页,请快速浏览这次习作的要求,看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次习作的要求。
1、师:这个课题,明确了什么写作要求?(要求写一件事)2、师:是的,是一件,不是两件,三件。
那是写一件什么事?(令人感动的一件事)3、师:这个很重要。
“感动”是这个题目的题眼,所选择的事情必须令人感动,要抓住“感动”这个词,把感动的部分写具体。
要写出真情实感。
三、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共鸣(5分钟)1、师:感动就在我们身边,感动的人,感动的事很多。
下面请同学们来看一段视频。
请你记住心中触动你心灵的一瞬间。
2、播放视频(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候选人)师:何玥,她如果活着,已是漂亮的大姑娘。
可惜的是,2012年11月因患脑癌不幸离开了我们。
她走了,还未能感受世界种种的美好,带着一丝微笑离开了世界。
她留下的不仅是捐出的器官,还有她金子般的善良。
3、师:看了这个视频,我发现你的眼里有了异样的光,我想直到此时你有什么感受?(感动),谁感动了你?(何玥)你呢,感受又是什么?(感动)感动你的是谁?(何玥)师:何玥感动你吗?(感动)她做了什么感动你?(捐献器官,两个肾一个肝脏)师:为什么捐献器官令你感动?(不是所有人都能这样做,她很伟大)是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感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感动》教学设计广南县八宝镇中心学校:黄金璇设计理念:课标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
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本设计通过对课堂上口语交际实例的分析评议,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口语规范、语言习惯、听说态度等方面的标准要求,并且在评议过程中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
教学目标:1.通过讲述、交流感人的事,激发学生追求真诚、善良、纯朴等美好品质。
2.表达能做到有条理,突出重点;能通过语言和表情打动、感染听众;能尊重对方,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能抓住要点。
教学重、难点:表达有条理,突出重点;能通过语言和表情打动、感染听众;能尊重对方,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抓住要点。
课前准备:师生分别收集一些令人感动的故事。
课前互动: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做做手指操,放松一下,好吗?生:好师:孩子们,请全体起立。
咱们边唱边做吧!1、出示手指操《感恩的心》视频好!跟着老师一起,边唱边做吧!2、师生合作,边唱边做手指操。
3、请同学们坐下。
师:同学们唱得太好了,我们伴着优美的旋律,唱着这动人的歌曲,心里一定有着不一样的感受,对吗?此时的你们有什么感受?说一说吧!(1)你被哪句歌词感动了?(2)你从这首歌里学到了什么?(3)指名学生分享。
讲授新课大家都非常的棒,不仅会唱歌,还能对歌曲有自己的理解,真了不起!从你们的分享中,老师也感受到的是,你们被这首歌曲深深地感动了,对吗?今天这堂课呀,黄老师想跟大家谈的就是有关“感动”一词的话题。
孩子们,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师:好!上课!生:起立一、激情导入,引入课题师:同学们:感动是什么?感动是一种人文精神。
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共鸣,今天就让我们开启我们的感动之旅,走进爱的课堂,走进--------感动。
1、板书课题------《感动》师:这次口语交际------《感动》我们分为四部曲进行。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第四组感动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和真挚情感的理解,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人物情感,提升情感共鸣。
2.重点: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仿写和创作,提高写作水平。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突破写作困境。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让你感动的人和事?这些感动给你带来了什么影响?”
3.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动经历,教师适时引导,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本单元四篇文章的主题和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美好情感。
2.对每篇文章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等,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阅读本单元文章,感受到亲情、友情、师生情等美好情感,培养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品质。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尊重生命、关爱自然,提高环保意识。
3.学生在品味文章情感的过程中,学会感恩、懂得珍惜,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激发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6.情感体验: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文中人物情感。
7.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单元所学,提升语文素养。
8.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二、学情分析
针对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通过对前几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阅读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本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组“ 第三阶段设身处地,品味感动”
教学设计
阶段学习内容
学习本组《桥》一课
阶段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入境入情、抓住关键词句、对比感悟、感情朗读、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领悟设置悬念、将思想感情蕴含在事情的叙述和环境描写之中等表达方法。
4.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品质的高尚,体会作者的赞颂与崇敬之情,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程序
一质疑题目,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进入第三阶段的学习。
先学习第16课——《桥》。
(齐读课题)
2.对于桥,我们已经很熟悉了。
你能想到哪些桥呢?(学生交流)
四年级,我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一课中的“桥”指的是什么呢?(师生交流)
小结:“桥”有两层意思: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桥;第二,是比喻能起沟通作用的人或事物。
3.存疑:本课中的桥又是指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设疑激趣
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概括出的小标题。
2.师生共同总结,提炼小标题。
(课件出示文中写桥的句子)那你们的小标题中能不能也用上“桥”这个字呢?(交流,相机板书:拥向木桥指挥过桥桥前祭奠)
2.对应写环境的句子,补充第二组小标题。
(板书:洪水突来洪水肆虐洪水退后)
3.小结、存疑:看,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那在这故事情节之中为什么穿插这么多环境描写呢?学完课文,问题就解决了。
三入境入情,研读感悟
(一)以读代讲,想象情境,感悟形势危急
1.自读课文1-6自然段,看看你仿佛看到怎样的情景。
(学生自由读,谈体会)
2.录像播放大雨和洪水的情境,充实感性认识。
3.(课件出示1-6自然段,课件播放音效)师生组合读。
4.小结学法,点拨过渡:刚才,我们通过想象画面、描述情景、感情朗读,就走入了情境。
(二)透过语言、神态,走入内心,感悟责任如山
1.阅读片断,圈点标画语句
自读7-13自然段,哪些语句打动了你的心,在文中标画出来。
(学生自读画句子,并进行交流)
2.利用工具,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自主学习卡”)再来读一读这些句子,看看你又有什么体会?利用自主学习卡,想象老汉的内心,在小组中把你们的体会写下来。
(学生分组自学,共同完成学习卡)
3.对话人物,交流深化感悟
①透过神态感悟老汉的镇定如山:引导学生紧扣“盯”字,展开想象:这么危险的关头,老汉竟然不说一句话,他盯着这乱哄哄的局面,心里在想?(小组汇报交流)
小结:灾难面前,他如此镇定,他,像一座山。
②透过语言感悟老汉的坚定:引导学生抓住三处感叹号进行体会,并通过感情朗读加深感悟。
4.总结提炼,突显精神品质
小结:洪水突来,老支书命令党员排在后边,这其中也包括了他自己;人们奔上木桥,他仍然屹立在洪流之中。
这一切都源于他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他,像一座山。
(板书:责任如山)(三)聚焦动作,对话人物,感悟舍生忘死
1.在 14-23自然段中,老汉的两个动作一定能牵动你的心。
默读14-23自然段,找出来。
2.学生交流,找到老汉的两个动作——“揪”“推”。
3.同样是面对小伙子,在不同的情况下,老汉却做出了完全相反的举动。
从这儿你体会出什么?让我们继续入境入情,体验感悟。
4.替换词语,深入体会:结合课文最后几个自然段,我们知道老汉和小伙子是一对父子。
(课件出示:将15、20自然段中的“老汉”“小伙子”分别替换为“父亲”和“儿子”。
)
①聚焦“揪”字,与老汉对话,继续感悟老汉的责任如山。
(课件出示书中插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老汉内心,并与老汉展开对话,从而感悟到老汉把儿子揪出来是责任使然。
)
②聚焦“推”字,体会父爱。
4.刚才,老汉让乡亲们先走;现在,他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自己的儿子。
从这儿,你又体会出什么?(板书:舍生忘死。
)(四)创设情境,倾诉感动
1.(课件播放悲凉的音乐)语言渲染,创设祭奠老汉的情境,引导学生写诗句,表达感悟。
2.创设情境,朗读交流,再现情境。
四回扣课题,发掘主旨
1.课文学到这儿,我们回过头来看课题,这“桥”除了指这座窄窄的木桥外,更指?(引导学生感悟,这“桥”就是指老汉和他的精神。
)
2.总结:老汉用自己的责任和舍生忘死的精神,为乡亲们架起了一座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虽然他没有留下姓名,但他那如山的形象、坚定的话语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他,就是那座不朽的桥。
五再回课文,领会表达
1.环境描写推动情节发展
回顾学习课文时的质疑:课文主要是讲这三个故事情节的,为什么情节之中穿插这么多环境描写呢?(环境描写推动情节的发展)
2.结尾点明人物关系
(课件出示15-23自然段)明明是一对父子,作者不在这里直接点明,却到结尾处才含蓄地写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结尾点明人物关系让故事出乎意料,更加震撼人心)
六布置作业,积累感动
1.完善“畅谈感动”卡
在第一阶段中,同学们就已经写下了对老汉的感悟,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老汉的形象一定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如果此时让你修改这“畅谈感动”卡,你一定有新的想法。
2.充实“积累卡”
课下,请同学们像学习前两课一样,将你认为最为感动的地方摘抄到积累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