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TOP小区处理阶段流程经验总结
23G切换TOP小区处理指导

23G切换TOP小区处理指导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版权所有侵权必究All rights reserved目录一、概述 (3)二、TOP小区优化流程图 (3)三、TOP小区筛选 (4)四、切换失败原因分析 (4)五、异系统切换信令流程 (6)六、TOP小区优化措施 (7)1.核查告警 (7)2.干扰排查 (7)3.邻区关系优化 (7)4.参数优化 (8)七、无异常小区优化提升 (10)八、现场测试定位 (11)一、概述经过前段时间的优化,23G切换成功率稳定在了95%左右,目前日常的优化工作主要围绕TOP小区处理来进行。
TOP小区的处理分为问题小区优化以及良好小区提升两方面。
二、TOP小区优化流程图三、TOP小区筛选对于当日的异系统切换指标分析,需要结合切换失败次数,以及切换成功率筛选出TOP小区。
由于目前存在异系统切换次数的小区较少,TOP小区并没有实际的标准。
对于切换失败次数较高,切换成功率低于90%的小区划定为问题小区。
四、切换失败原因分析目前南京现网异系统切换失败原因分布如下:如上图所示,CS以及PS域异系统切换失败的主要原因都为物理信道失败;物理信道失败是发生这一失败原因的流程是,UE尝试向G网小区建立连接失败,然后再回到3G原小区继续业务,此时UE会发送HANDOVER FROM UTRAN FAILURE消息给RNC,消息中指明失败原因是物理信道失败。
发生物理信道失败的主要原因是:GSM空口信号质量不好,UE无法在GSM小区完成信道的同步过程。
对于物理信道类的切换失败,这种切换失败通常是由于终端和无线环境的原因造成的,网络侧无法准确定位失败原因;从优化角度,目前只能通过调整工程参数改善无线环境以及要求终端改善无线性能进行提高,或者通过减少切换请求次数来规避这个问题,无法从根本解决这个问题。
因此我们的日常优化通过失败原因分析定位难度较大。
经典案例_CQI质差TOP小区优化

CQI质差TOP小区优化目录一、问题描述 (3)二、分析过程 (3)三、解决措施 (4)四、经验总结 (5)CQI质差TOP小区优化【摘要】CQI是由UE基于下行小区特定参考信号的SINR测量,根据BLER-SINR表格得出的值,CQI的分布情况最直观的反映了LTE网络的下行链路质量。
CQI的反馈是LTE时频资源调度的依据,eNodeB根据CQI信息选择合适的调度算法和下行数据块大小,以保证UE在不同无线环境下都能获取最优的下行性能.【关键字】CQI质差【业务类别】CQI、工参调整一、问题描述6月9日对全网CQI质差小区进行筛查,其中BB-固镇-固镇连城叶湖-HFTA-156468-184从6月1日至6月8日连续8天系统忙时CQI优良比在80%以下,严重影响用户使用4G网络感知。
二、分析过程结合CQI质差小区分布地理图及BB-固镇-固镇连城叶湖-HFTA-156468-184小区TA接入发现该质差小区系统忙时TA接入在1km以上的占比均在60%以上,存在覆盖较远的现象,综合分析导致该小区CQI质差的原因为边缘用户较多,无线环境较差导致。
三、解决措施针对BB-固镇-固镇连城叶湖-HFTA-156468-184覆盖地理环境及用户分布,对该小区电倾角及RS功率进行适当调整,减小边缘用户接入同时修改该小区TM传输模式,提升覆盖区域内用户无线通信环境质量,具体调整措施如下:BB-固镇-固镇连城叶湖-HFTA-156468-184小区电倾角由5°调整为8°:BB-固镇-固镇连城叶湖-HFTA-156468-184小区RS功率由212°调整为182°:BB-固镇-固镇连城叶湖-HFTA-156468-184小区传输模式由TM3修改为TM4:BB-固镇-固镇连城叶湖-HFTA-156468-184小区优化参数修改完成后对比该小区系统忙时CQI优良比提升明显,由70&左右提升至95%左右四、经验总结CQI反映了PDSCH的信道质量,我们可以通过后台网管数据,充分利用现网用户终端上报的CQI,同时结合MR覆盖率、重叠覆盖度、TA分布来衡量PDSCH信道质量以及单站覆盖情况,其与传统路测相比:路测反映的仅仅是网络中线状道路的SINR情况,而CQI反映的是面状网络的覆盖情况。
TOP小区处理思路概述

TOP小区处理思路概述引言TOP小区是指在移动通信网络中,负载最高的小区。
由于用户数量众多,TOP小区往往会遇到网络拥塞、用户体验下降等问题。
因此,如何高效地处理TOP小区成为了运营商和网络优化工程师们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概述处理TOP小区的思路和方法。
TOP小区的定义和影响移动通信网络中,小区是网络的基本单元,负责覆盖特定的区域,并提供无线信号覆盖。
TOP小区是指在特定时间段内,用户数占比最高的小区。
TOP小区通常具备以下特征:1.用户数众多。
2.数据业务和语音业务的同时存在。
3.用户活动密度高。
4.网络资源紧张。
TOP小区的存在会导致以下问题:1.网络拥塞和传输延迟增加。
2.用户体验下降,例如呼叫失败率增加、数据传输速度变慢等。
3.网络资源被过度消耗,导致其他小区的服务质量下降。
因此,处理TOP小区的问题对于提高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至关重要。
处理TOP小区的思路处理TOP小区的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增加小区容量增加小区容量是处理TOP小区问题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提升小区的容量,可以增加用户并发能力,减少拥塞情况的发生。
具体的措施包括:•增加小区的载频数,扩大小区的覆盖范围。
•增加小区的天线数目,提高小区的信号覆盖强度。
•利用载波聚合技术,将多个载频进行组合,提高小区的带宽。
2. 优化小区参数配置优化小区参数配置是降低TOP小区负载压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调整小区的参数配置,可以合理分配网络资源,提高网络效率。
具体的措施包括:•调整小区覆盖半径,优化小区边界覆盖,避免频繁的小区切换。
•调整小区的功率设置,减少干扰,提升信号质量。
•优化小区的调度策略,确保资源合理分配,提高用户传输速率。
3. 部署新的网络设备部署新的网络设备是处理TOP小区问题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通过引入新的设备和技术,可以提升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
具体的措施包括:•引入更先进的基站设备,提高网络容量和覆盖范围。
•部署小区干扰消除技术,减少干扰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LTE差小区问题分析与处理方法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目录一.KPI话统监控错误!未指定书签。
1.日常监控KPI指标及COUNTER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网管实现话统..............................................................................................错误!未指定书签。
1.1.1接入类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2掉线类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3切换类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4容量干扰类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集团要求上报KPI定义 ..............................................................................错误!未指定书签。
LTE差小区问题分析报告与处理方法

TDD-LTE TOP小区处理手册V1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目录一. KPI话统监控 (4)1.日常监控KPI指标及COUNTER (4)1.1 网管实现话统 (4)1.1.1 接入类 (4)1.1.2 掉线类 (6)1.1.3 切换类 (7)1.1.4 容量干扰类 (9)1.2 集团要求上报KPI定义 (9)1.3 指标监控及TOP小区筛选 (12)二. TOP小区问题定位 (12)1.接入类 (12)1.1定位思路和基本步骤 (12)1.2 常见接入失败原因 (13)1.2.1 资源分配失败导致RRC连接建立失败 (13)1.2.2 流控导致的RRC连接建立失败 (14)1.2.3 UE无应答导致RRC建立失败 (15)1.2.4 无线资源不足导致E-RAB建立失败 (16)1.2.5 UE响应超时导致E-RAB建立失败 (16)1.2.6 安全模式配置失败导致E-RAB建立失败 (17)1.2.7 传输问题导致的E-RAB建立失败 (17)1.2.8 核心网问题 (17)2、掉线类 (18)2.1 定位思路和基本步骤 (18)2.2 常见掉话原因 (18)2.2.1 无线层问题导致的异常释放 (18)2.2.2 切换失败导致的异常释放 (19)2.2.3 无线资源拥塞导致的异常释放 (20)2.2.4 传输问题导致的异常释放 (21)2.2.5 核心网问题导致的异常释放 (21)2.2.6 其它异常释放 (22)3、切换类 (22)3.1 基本定位思路 (22)3.2 常见切换失败问题 (24)3.2.1 切换过晚 (24)3.2.2 乒乓切换 (24)3.2.3 切换至错误小区 (24)3.2.4 邻区信息错误或混淆 (25)3.2.5 漏配邻区 (25)3.2.6 切换准备失败 (25)一. KPI话统监控1.日常监控KPI指标及COUNTER1.1 网管实现话统1.1.1 接入类LTE接入包含3个过程:随机接入、RRC建立、ERAB建立,按照目前话统实现,可以监测RRC和ERAB建立过程:RRC建立请求话统:RRC建立成功话统:RRC连接建立失败话统:E-RAB建立过程话统:1.1.2 掉线类LTE掉话是UE在成功建立E-RAB后,由于异常原因导致E-RAB和UE的上下文释放:1.1.3 切换类切换类网管话统从ENODEB内/间、同频/异频、切换出/入、切换小区对几个维度进行测量1.1.4 容量干扰类在定位接入、掉线、切换等问题时,都需要同时关注容量资源、干扰类指标,其中干扰指标新版本已实现分PRB统计1.2 集团要求上报KPI定义接入性指标定义:1、RRC建立成功率=小区接收UE返回的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消息次数/小区接收UE的RRC Connection Request消息次数(包括重发)*100%对应公式:L.RRC.ConnReq.Succ[1526726659]/L.RRC.ConnReq.Msg[1526726657]2、E-RAB建立成功率=用户发起E-RAB建立流程且建立成功的总次数/用户尝试发起E-RAB 建立流程的总次数*100%对应公式:L.E-RAB.SuccEst[1526727544]/L.E-RAB.AttEst[1526727545]3、无线接通率=小区接收UE返回的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消息次数/小区接收UE的RRC Connection Request消息次数(包括重发)*用户发起E-RAB建立流程且建立成功的总次数/用户尝试发起E-RAB建立流程的总次数*100%;L.RRC.ConnReq.Succ[1526726659]/L.RRC.ConnReq.Msg[1526726657]*L.E-RAB.SuccEst[15 26727544]/L.E-RAB.AttEst[1526727545]掉线率指标定义1、无线掉线率=(eNodeB发起的S1 RESET导致的UE Context释放次数+ UE Context异常释放次数)/ (UE Context建立成功总次数+*小区遗留UE上下文个数)100%(L.UECNTX.Rel.S1Reset.eNodeB[1526728838]+L.UECNTX.AbnormRel[1526728227])/(L.UEC NTX.SuccEst[1526728851]+L.UECNTX.Left[1526730538])2、E-RAB掉线率= (eNodeB触发的释放原因为异常的E-RAB释放总次数+切换出E-RAB异常释放总次数)/(遗留E-RAB个数+用户发起E-RAB建立流程且建立成功的总次数+小区切换入E-RAB成功建立总次数)(L.E-RAB.AbnormRel.eNBTot[1526728319]+L.E-RAB.AbnormRel.HOOut[1526728247])/L.E-RAB.SuccEst[1526727544]+L.E-RAB.Left[1526728817]+L.E-RAB.SuccEst.HOIn[152672824 5]切换指标定义:1、eNB间切换成功率= (小区eNodeB间同频切换出成功次数+小区eNodeB间异频切换出成功次数-小区通过重建回源小区的eNodeB间同频切换出执行成功次数-小区通过重建回源小区的eNodeB间异频切换出执行成功次数)/(小区eNodeB间同频切换出尝试次数+小区eNodeB间异频切换出尝试次数)*100%(L.HHO.IntereNB.IntraFreq.ExecSuccOut[1526727003]+L.HHO.IntereNB.InterFreq.Exec SuccOut[1526727006]-L.HHO.IntereNB.IntraFreq.Succ.ReEst2Src[1526728904]-L.HHO.I ntereNB.InterFreq.Succ.ReEst2Src[1526728905])/(L.HHO.IntereNB.IntraFreq.PrepAtt Out[1526727001]+L.HHO.IntereNB.InterFreq.PrepAttOutt[1526727004])2、eNB内切换成功率= (小区eNodeB内同频切换出成功次数+小区eNodeB内异频切换出成功次数-小区通过重建回源小区的eNodeB内同频切换出执行成功次数-小区通过重建回源小区的eNodeB内异频切换出执行成功次数)/(小区eNodeB内同频切换出执行次数+小区eNodeB内异频切换出执行次数)*100%(L.HHO.IntraeNB.IntraFreq.ExecSuccOut[1526726997]+L.HHO.IntraeNB.InterFreq.Exec SuccOut[1526727000]-L.HHO.IntraeNB.IntraFreq.Succ.ReEst2Src[1526728902]-L.HHO.I ntraeNB.InterFreq.Succ.ReEst2Src[1526728903])/L.HHO.IntraeNB.IntraFreq.ExecAttO ut[1526726996]+L.HHO.IntraeNB.InterFreq.ExecAttOut[1526726999]3、同频切换成功率= (小区eNodeB内同频切换出成功次数+小区eNodeB间同频切换出成功次数-小区通过重建回源小区的eNodeB间同频切换出执行成功次数-小区通过重建回源小区的eNodeB内同频切换出执行成功次数)/(小区eNodeB内同频切换出执行次数+小区eNodeB 间同频切换出尝试次数)*100%L.HHO.IntereNB.IntraFreq.ExecSuccOut[1526727003]+L.HHO.IntraeNB.IntraFreq.ExecS uccOut[1526726997]-L.HHO.IntereNB.IntraFreq.Succ.ReEst2Src[1526728904]-L.HHO.In traeNB.IntraFreq.Succ.ReEst2Src[1526728902]/(L.HHO.IntereNB.IntraFreq.PrepAttOu t[1526727001]+/L.HHO.IntraeNB.IntraFreq.ExecAttOut[1526726996])4、异频切换成功率= (小区eNodeB内异频切换出成功次数+小区eNodeB间异频切换出成功次数-小区通过重建回源小区的eNodeB间异频切换出执行成功次数-小区通过重建回源小区的eNodeB内异频切换出执行成功次数)/(小区eNodeB内异频切换出尝试次数+小区eNodeB 间异频切换出执行次数)*100%L.HHO.IntereNB.InterFreq.ExecSuccOut[1526727006]+L.HHO.IntraeNB.InterFreq.ExecS uccOut[1526727000]-L.HHO.IntereNB.InterFreq.Succ.ReEst2Src[1526728905]-L.HHO.In traeNB.InterFreq.Succ.ReEst2Src[1526728903]/(L.HHO.IntraeNB.InterFreq.ExecAttOu t[1526726999]+L.HHO.IntereNB.InterFreq.PrepAttOut[1526727004])5、切换成功率= (小区eNodeB间同频切换出成功次数+小区eNodeB间异频切换出成功次数+小区eNodeB内同频切换出成功次数+小区eNodeB内异频切换出成功次数-小区通过重建回源小区的eNodeB间同频切换出执行成功次数-小区通过重建回源小区的eNodeB间异频切换出执行成功次数-小区通过重建回源小区的eNodeB内同频切换出执行成功次数-小区通过重建回源小区的eNodeB内异频切换出执行成功次数)/(小区eNodeB间同频切换出尝试次数+小区eNodeB间异频切换出尝试次数+小区eNodeB内同频切换出执行次数+小区eNodeB内异频切换出执行次数)*100%(L.HHO.IntereNB.IntraFreq.ExecSuccOut[1526727003]+L.HHO.IntereNB.InterFreq.Exec SuccOut[1526727006]+L.HHO.IntraeNB.IntraFreq.ExecSuccOut[1526726997]+L.HHO.IntraeNB.InterFreq.ExecSuccOut[1526727000]-L.HHO.IntereNB.IntraFreq.Succ.ReEst2Src[ 1526728904]-L.HHO.IntereNB.InterFreq.Succ.ReEst2Src[1526728905]-L.HHO.IntraeNB. IntraFreq.Succ.ReEst2Src[1526728902]-L.HHO.IntraeNB.InterFreq.Succ.ReEst2Src[15 26728903])/(L.HHO.IntereNB.IntraFreq.PrepAttOut[1526727001]+L.HHO.IntraeNB.Intr aFreq.ExecAttOut[1526726996]+L.HHO.IntraeNB.InterFreq.ExecAttOut[1526726999]+L. HHO.IntereNB.InterFreq.PrepAttOut[1526727004])容量资源指标定义:1、上行PRB平均利用率=PUSCH的PRB资源使用个数/上行可用的PRB个数*100%L.ChMeas.PRB.PUSCH.Avg[1526728764]/L.ChMeas.PRB.UL.Avail[1526728434]2、下行PRB平均利用率=PDSCH PRB资源使用的平均个数/下行可用的PRB个数*100%ed.Avg[1526726740]/L.ChMeas.PRB.DL.Avail[1526728433]1.3 指标监控及TOP小区筛选根据以上指标COUTER及集团定义公式在网管上进行相关指标定义、KPI监控模板,根据话统数据筛选出TOP问题小区进行定位。
华为TOP小区处理阶段流程经验总结

TOP小区处理流程总结1TOP小区处理流程及整体处理情况1.1 TOP小区分解TD-SCDMA网络系统重要的话统KPI包括CS/PS无线接通率、CS/PS无线掉线率、接力切换成功率、RNC间硬切换成功率、3G/2G互操作成功率等,针对这些KPI指标,可以通过分析、处理和解决影响这些指标的问题小区,提升和改善KPI指标。
1. 2 问题处理流程TOP小区问题处理流程中,原因分析是流程中的关键点和重点。
2无线接通率TOP小区分析处理无线接通率=RRC建立成功率*RAB建立成功率,接通率需要从RRC建立成功率和RAB 建立成功率两块进行分析。
RRC建立成功率与业务类型没有关系,RAB建立成功率则与业务类相关,需要分PS业务/CS业务进行分析。
每次RRC和RAB建立失败,话统都会输出一个失败原因统计。
2.1RRC建立失败处理2.1.1RRC建立失败原因RRC建立失败的原因可以通过RRC原因统计的细化Counter进行确定。
表3是RRC 建立失败的对应原因打点。
表4为RRC失败对应的原因分析。
表3:RRC失败原因打点表4:RRC失败对应的原因分析2.1.2RRC建立失败处理1)拥塞在RRC建立出现拥塞时,可以进行下面的操作:✓将主要业务的RRC建立在公共信道上,修改命令行为:✧主叫流媒类体RRC建立在FACH上SET RRCESTCAUSE: RRCCAUSE=ORIGSTREAMCALLEST, SIGCHTYPE=FACH;✧主叫交互类RRC建立在FACH上SET RRCESTCAUSE: RRCCAUSE=ORIGINTERCALLEST, SIGCHTYPE=FACH;✧主叫背景类RRC建立在FACH上SET RRCESTCAUSE: RRCCAUSE=ORIGBKGCALLEST, SIGCHTYPE=FACH;✧终止流媒体类RRC建立在FACH上SET RRCESTCAUSE: RRCCAUSE=TERMSTREAMCALLEST, SIGCHTYPE=FACH;✧终止交互类RRC建立在FACH上SET RRCESTCAUSE: RRCCAUSE=TERMINTERCALLEST, SIGCHTYPE=FACH;✧终止流媒体类RRC建立在FACH上RCESTCAUSE: RRCCAUSE=TERMBKGCALLEST, SIGCHTYPE=FACH;✧去附着信令承载建立在FACH上SET RRCESTCAUSE: RRCCAUSE=DETACHEST, SIGCHTYPE=FACH;✧注册登记承载在FACH上SET RRCESTCAUSE: RRCCAUSE=REGISTEST, SIGCHTYPE=FACH;✓提高拥塞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限制部分低电平用户的接入:修改命令:MOD CELLSELRESEL: QRXLEVMIN=-96;✓打开LDC开关;✓对于业务量持续较大的小区,可以考虑建议扩容。
SN变更成功率TOP小区处理总结

SN变更成功率TOP小区处理总结
一、前提条件
小区变更成功率的提高,是任何LTE网络维护的基础,其关系到网络
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因此,对于LTE网络维护人员而言,要想提高变更成
功率,尤其是处理SN变更成功率TOP小区,不仅要从小区调整和调优的
角度来考虑,还应从更大的小区维护管理角度来考虑。
本文将围绕SN变
更成功率TOP小区进行处理总结,旨在有效的提高小区的SN变更成功率。
二、基础网络要求分析
1.网络工程要求
调整前,首先应对网络基础工程进行分析,确保网络覆盖质量满足用
户需求。
一般情况下,覆盖质量需满足RSSI>-95dBm,C/I>-13dB,Tx Power<30dBm,BSIC>-50dBm等标准。
2.小区参数调整
小区参数调整是关键要素,在这一阶段,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比
如小区重选参数,最大用户数,Antenna tilt,上行凸出,上行入射角度
等的设置,确保各项参数的合理性,最终达到频谱效率的提升和变更成功
率的提高。
三、网络健康报告分析
在网络健康报告分析阶段,主要考察小区的误码,Ct、CQI、PMTT、AMTT、PRR、变更成功率等多个指标,以及用户在各小区的切换占比等信息,从而检测小区的服务质量,分析出影响其变更成功率的主要原因。
5G TOP小区处理思路

5G TOP小区处理思路一、锚点优化的重要性及主要流程介绍当前5G实施NSA组网模式,NSA终端必须占用锚点小区后,才能使用5G 业务提升用户感知。
如何及时将NSA终端迁移到锚点小区并保证稳定占用,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当前NSA终端移动性策略遇到的重要问题。
NSA锚点优化主要涉及NSA锚点规划的原则与方法、锚点优先驻留策略、接入性能优化、4/5G协同优化等内容,如下图所示:二、锚点层基础优化NSA组网模式下5G NR的控制面锚定在LTE侧,对LTE网络存在依赖性,LTE锚点网络的基础优化要保证锚点4G小区覆盖良好,无弱覆盖、越区覆盖和无主导小区的情况,业务性能,如接入/切换成功率良好,切换关系合理,尤其要抑制乒乓切换。
锚点层覆盖率目标建议RSRP≥-110dBm&SINR≥-3大于95%进行评估和提升。
覆盖优化主要消除网络中存在的四种问题:覆盖空洞、弱覆盖、越区覆盖和导频污染。
覆盖空洞可以归入到弱覆盖中,越区覆盖和导频污染都可以归为重叠覆盖,所以,从这个角度和现场可实施角度来讲,覆盖优化主要有两个内容:消除弱覆盖和重叠覆盖。
此优化与常规的LTE优化类似,主要措施有以下方面:✓RF调整优化(200m以内的弱覆盖、越区覆盖、重叠覆盖等问题处理);✓200m以上的无覆盖路段/区域进行锚点站点增补。
三、NSA切换流程介绍NSA的切换方式又分为带SN切换和不带SN切换两种,两者的区别在于,带SN切换切换前后速率降低幅度较小,现阶段,NSA的切换都推荐采用带SN 切换的方式,因此我们重点介绍带SN切换的相关内容。
高通芯片终端,带SN切换流程如下:1. UE在源4G小区发起业务,并完成双连接添加2. 主节点4G小区满足A3门限,发起测量报告,在测量报告里,携带最强的NR 邻区测量3. 如果最强的NR邻区,其RSRP满足“带SN切换RSRP差值”门限,即目标NR 小区RSRP-源NR小区RSRP≥带SN切换RSRP差值,那么4G切换的同时5G小区同步完成变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OP小区处理流程总结1TOP小区处理流程及整体处理情况1.1 TOP小区分解TD-SCDMA网络系统重要的话统KPI包括CS/PS无线接通率、CS/PS无线掉线率、接力切换成功率、RNC间硬切换成功率、3G/2G互操作成功率等,针对这些KPI指标,可以通过分析、处理和解决影响这些指标的问题小区,提升和改善KPI指标。
1. 2 问题处理流程TOP小区问题处理流程中,原因分析是流程中的关键点和重点。
2无线接通率TOP小区分析处理无线接通率=RRC建立成功率*RAB建立成功率,接通率需要从RRC建立成功率和RAB建立成功率两块进行分析。
RRC建立成功率与业务类型没有关系,RAB建立成功率则与业务类相关,需要分PS业务/CS业务进行分析。
每次RRC和RAB建立失败,话统都会输出一个失败原因统计。
2.1RRC建立失败处理2.1.1RRC建立失败原因RRC建立失败的原因可以通过RRC原因统计的细化Counter进行确定。
表3是RRC建立失败的对应原因打点。
表4为RRC失败对应的原因分析。
表3:RRC失败原因打点表4:RRC失败对应的原因分析2.1.2RRC建立失败处理1)拥塞在RRC建立出现拥塞时,可以进行下面的操作:✓将主要业务的RRC建立在公共信道上,修改命令行为:✧主叫流媒类体RRC建立在FACH上SET RRCESTCAUSE: RRCCAUSE=ORIGSTREAMCALLEST, SIGCHTYPE=FACH;✧主叫交互类RRC建立在FACH上SET RRCESTCAUSE: RRCCAUSE=ORIGINTERCALLEST, SIGCHTYPE=FACH;✧主叫背景类RRC建立在FACH上SET RRCESTCAUSE: RRCCAUSE=ORIGBKGCALLEST, SIGCHTYPE=FACH;✧终止流媒体类RRC建立在FACH上SET RRCESTCAUSE: RRCCAUSE=TERMSTREAMCALLEST, SIGCHTYPE=FACH;✧终止交互类RRC建立在FACH上SET RRCESTCAUSE: RRCCAUSE=TERMINTERCALLEST, SIGCHTYPE=FACH;✧终止流媒体类RRC建立在FACH上RCESTCAUSE: RRCCAUSE=TERMBKGCALLEST, SIGCHTYPE=FACH;✧去附着信令承载建立在FACH上SET RRCESTCAUSE: RRCCAUSE=DETACHEST, SIGCHTYPE=FACH;✧注册登记承载在FACH上SET RRCESTCAUSE: RRCCAUSE=REGISTEST, SIGCHTYPE=FACH;✓提高拥塞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限制部分低电平用户的接入:修改命令:MOD CELLSELRESEL: QRXLEVMIN=-96;✓打开LDC开关;✓对于业务量持续较大的小区,可以考虑建议扩容。
2)RL建立失败针对RL建立失败比较多,可采取下面的措施进行处理:✓首先确认Node B小区运行是否正常,小区载波的运行状态,检查告警信息,检查是否存在小区退服、GPS失步或者公共传输信道不可用等告警,如果存在首先进行处理。
✓现场复测,分析Radio Link Setup Failure消息,定位失败原因,针对失败原因进行相应的处理;✓检查DOFFC开关,保证关闭;DOFFC是专用信道偏移开关,用来交叉错开帧号,由于功能还不好用,都建议关闭;✓分析是否属于产品问题,请产品帮助定位解决。
3)无应答针对无应答问题,可以进行以下的处理:✓查看上下行ISCP值,确定和处理干扰问题;✓增大上行干扰余量ULINTERFERESV,该值用来调整和计算上行期望接受功率的大小,间接提高SRB/RB建立时上行期望接收功率;✓对于由于系统间重选导致的大量RRC失败,可以提高最小接入电平QRXLEVMIN或者降低空闲异系统重选门限IDLESEARCHRAT,使用户尽量驻留在T网。
4)FP同步失败FP同步失败可能的原因:✓可能是Iub接口传输层配置错误;✓或者Iub接口的接线存在问题,导致FP同步失败;✓或者Iub带宽配置错误,在Iub接口出现拥塞;可能的大都是产品故障,提交产品维护部进行解决;在出现FP同步失败问题时,提交产品维护人员处理。
5)AAL2建立失败出现Node B和RNC两个网元的传输层参数配置不一致的情况,导致出现RRC建立失败TOP小区。
✓首先确认AAL2的参数配置是否正确;✓检查RNC和NodeB侧的PATH ID配置是否一致;检查RNC和NodeB侧的PATH ID配置是否一致。
2.2RAB建立失败处理2.2.1CS RAB建立失败原因CS RAB建立失败的原因可以通过RAB原因统计的细化Counter进行确定。
表5是CS RAB建立失败的对应原因打点。
表6为CS RAB失败对应的原因分析。
表5:CS RAB失败原因打点表6:CS RAB失败对应的原因分析2.2.2PS RAB建立失败原因PS RAB建立失败的原因可以通过RAB原因统计的细化Counter进行确定。
表7是PS RAB建立失败的对应原因打点。
表8为PS RAB失败对应的原因分析。
表7:PS RAB失败原因打点表8:PS RAB失败对应的原因分析2.2.3CS/PS RAB建立失败处理1)最大速率不支持在出现因为最大速率不支持导致PS域RAB建立失败时,占用的比例过大,可采用下面的措施进行优化:✓调整下行的最大初始接入速率,使接入的时候避免RAB拥塞;✓调整金/银/铜用户的保证速率,使大速率的PS用户如384K用户不至于由于超过满码道而导致接入失败和掉话的其它问题,将其最大初始接入速率调整为128K;✓针对不支持R5业务的数据卡,不能配置为大速率的上行数据业务。
2)无可用资源/拥塞无可用资源,先要确定,是否存在码资源拥塞情况,或是通过查询IUB口传输资源配置情况,分别进行处理。
码资源拥塞处理:✓针对TOP小区,查看载频和相对应的DSP使用情况,确定载频状态正常;✓对比小区业务量,如果发现是因为业务量过高导致,可以适度提高“最小接收电平/QRXLEVMIN”,减少部分用户接入;✓调整上下行最大初始接入速率,“ULBETRAFFINITBITRATE”和“DLBETRAFFINITBITRATE”,如果H业务上行码资源受限,可是将上行初始接入速率降到16K;✓根据拥塞用户的下行传输信道类型确定拥塞用户中H和D的用户比例,如果是D用户拥塞较多,可以限定金银铜用户的最大速率;如果是H用户较多,可以针对个别小区扩容一个H频点,但要注意扩容H频点对周围小区的干扰;✓)如果是H用户,建议将H频点的最大接入用户数设置为频点码资源最大能力,不建议设置超过最大能力的值。
现网绝大大多数的H载频设置的最大用户数仍为8,可以将该值设置为7、或者6;✓RRC信令连接建立建立在FACH上面,减少由于随机接入如注册、附着、短信等占有DPCH信道的专用码道资源。
IUB口带宽拥塞处理:✓查询IUB口传输资源配置情况,是否存在资源配置不足情况;另外通过查询告警信息,确定是否存在E1/T1告警,导致可用E1/T1减少;✓话统Counter无法打点,IUB口带宽拥塞的打点可以通过PCHR定位,并且带宽拥塞特征是某个基站下所有小区都有所体现。
RAB异常错误编码CountNBM_CRA_CELL_RR_IUB_DL_FAIL(168724457) 59✓确定E1/T1资源不足或者E1/T1告警,需推动E1/T1扩容或者告警处理。
3)UE无相应✓跟踪用户CDT定位问题,确认RNC是否收到UE上报的RB配置完成消息;✓观测TOP小区的上下行干扰水平,避免由于个别小区干扰较大导致UE无相应;✓如果存在弱覆盖,优化重选参数,使UE尽快选到信号更好的小区;✓提高上行干扰余量“ULINTERFERERSV”,以增大开环功率;✓确定是否由于问题终端导致。
2.3接通率TOP小区一般处理过程1)查询和分析TOP小区的话统,确定是RRC建立成功率问题还是RAB建立成功率问题,并通过对应的话统原因Counter,确定失败的原因类型,以便下一步的分析;2)查询TOP小区是否存在告警或者故障:特别注意驻波比告警和载波是否可用,GPS告警(GPS失步)是引起上下行干扰的重要原因,这些告警将严重的影响RRC建立成功。
3)上下行干扰:上行干扰可以通过后台查询和统计上行ISCP值状态,如果出现较大的波动或者持续大于-95dBm以上,可以确定存在上行干扰,需需要对干扰进行分析;首先,进行对问题小区的频率和扰码进行分析,是否同频、同扰干扰;其次,需要现场进行测试核查,是否存在较大干扰源,特别地,对于室内分布系统,需要排查分布系统是否存在干放和合路器,干放及合路器问题通常是重要的上行干扰问题源;下行干扰,可以通过现场测试,通过C/I状况进行确定,频率、扰码分析是重要的手段。
4)无线环境因素:PS业务主要在室内使用,如果没有分布系统,室外站点的PCCPCHRSCP的接受电平相对较低,或者直接是弱覆盖,是RRC的建立成功的直接原因,因此,可能要提高PCCPCH功率,或者调整最小接入电平QRXLEVMIN(将此部分用户迁移至覆盖更好的2G系统);5)针对现场测试和后台分析,可以通过调整部分参数,提升RRC/RAB成功率。
3无线掉线率TOP小区分析处理3.1CS掉线处理3.1.1CS掉线话统打点原因CS 掉线的原因可以通过话统原因统计的细化Counter进行确定。
表9是CS掉线的对应原因打点。
表9:CS掉线的对应原因打点3.1.2CS掉线原因分布全网的CS掉线的主要原因是:✓RL失步;✓SRB复位;✓UE侧信令释放;✓UE RB重配无响应。
CS掉线的TOP小区的主要问题原因集中于RL失步和SRB复位。
RL失步:RNC收到NodeB上报的RL Failure,RL失步的判断机制为处于CELL_DCH状态的UE,NB检测到上行连续接收到来自物理层的NOUTSYNCIND 个连续”our of sync”指示时,启动定时器TRLFAILURE ,在此过程中若连续接收到来自物理层的NINSYNCIND 个连续”in sync”指示,TRLFAILURE停止,否则TRLFAILURE 超时,视为无线链路失败。
NB发起Radio Link Failure Indication过程,RNC等待IUCSRELNORABTMR超时发起Iu release request,请求释放Iu连接;SRB复位:SRB复位是针对使用AM 模式的SRB而言,在RLC AM模式下,当某个PDU 经过Max_DAT-1 次重传后,都没有成功发送,发送端上报RLC不可恢复错误,RAB 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