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答案 知识点梳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第一章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共4节)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为。
另外还有7个单位,设法记住他们的符号及换算倍率。
1k m=m,1m=dm=cm=mm=um=nm,。
还有英尺、码、光年等也是的单位。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的工具;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2)测量时的方法: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多次测量取作为测量结果。
这样可减少误差。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 1.58,一本书的厚度为10 ,一张纸的厚度为100。
4、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
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估计值是,单位是。
5、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cm,其中的估读值为cm。
(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cm。
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cm。
(图1)(图2)(图3)6、长度的一些特殊测量: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直径;细线重合法测曲线的长度;滚动法:轮子滚动法测曲线的长度;配合法:三角板与刻度尺配合测立体物体的长度:右图圆的直径为cm。
测得200页书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mm。
把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测得30圈的总宽度如图,则细铜丝的直径为mm。
7、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你知道哪些类型的钟表?答:电子表、石英钟、机械停表、电子停表。
1h= min= s;1min= s;30min= h(2)、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三恢复。
外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内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分或秒)8、误差是与之间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能消除,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章节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章节版)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 米,课桌的高度约0.75 米。
2.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 分米=0.1米=10-1米;1 厘米=0.01米=10-2米; 1 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 1 微米=10-6米。
3.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有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
4.刻度尺的使用规则: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5.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
(答案:可先用小绳测出楼的高度,再用刻度尺测出小绳的长度)(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答案: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曲线的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6.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梳理及常考题型巩固练习)(基础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重难点突破(全册)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认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及国际单位;2. 会正确使用相关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3.知道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4. 知道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要点梳理】要点一、长度的测量人的直觉并不可靠,要得到准确的长度需要用工具进行测量。
要点诠释: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①国际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②单位符号及换算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1km=1000m=103m 1m=10dm=100cm=1000mm=103mm1mm=103μm 1μm ==103nm2.测量工具:①刻度尺(最常用);②精密仪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
3.【《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正确使用①看: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看清测量范围(量程);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②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③放: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长度起始端对齐;④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要点二、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长度,需要采用特殊方法。
要点诠释:1.化曲为直法(棉线法)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2.累积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3.滚轮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路段的长度等于圈数乘以周长,例如测量池塘的周长,某段道路的长度等。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整理归纳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整理归纳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运动的描述运动是一个具有时序性的现象,它包括位置、方向和速度等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物体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来描述运动。
2. 运动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程就是速度。
速度大小的快慢与所经过的路程多少有关,也与所用时间长短有关。
速度=位移÷时间。
3. 运动的方向速度的方向称为运动的方向。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由速度大小可知道运动方向。
4. 运动的轨迹物体在运动时所留下的路径称为运动的轨迹。
不同情况下运动的轨迹是不同的。
5. 运动的周期性当物体以相等的时间间隔做往复运动时,我们便称这种运动为周期性运动。
周期是作周期性运动的物体完成一次往复运动所需的时间。
6. 运动的追求追求是指一种运动物体在运动时对另一运动物体的行为。
追求包括追上和逃开两种情况。
7. 运动的图象用图象表示运动的特点,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和分析运动的规律。
8. 运动的物理量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等都是属于运动的物理量,它们用来描述运动物体的特征。
二、第二章力和压力1. 力的作用效果力是使物体产生静止或变速直线运动的原因。
力的作用使物体产生形变,产生速度、方向变化或产生转动。
2.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大小用力的大小表示,方向用力的方向表示。
力的作用点是力的作用位置。
3. 应变物体受力后会产生形变,这种形变称为应变。
4. 力的平衡物体受到的多个力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我们称这些力形成的平衡状态为力的平衡。
5. 物体受力状况的几种特殊情况简单支持、固定支持、悬挂、受力分解等都是物体受力的特殊情况。
6. 压力的大小和方向压力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也就是压力=力÷受力面积。
压力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
7. 浮力的大小和方向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浸没时,所受的向上的支持力称为浮力,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三、第三章力的作用1. 力对物体的影响力对物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速度、方向和形状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1. 运动与力
- 物体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曲线运动、往复运动、周期性运动等。
- 受力与力的作用效果:物体的受力情况、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与力的平衡、静力平衡与动力平衡。
- 力的表示与计算:力的大小与方向的表示、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力的计算与单位。
2. 动力与机械能
- 动力:动力的大小与方向、功与动力、功率的概念。
- 机械能:机械能的定义、动能、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功与机械能的转化。
3. 声音的传播与听力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空气中声速与温度的关系。
- 声的特点与利用:声音的音调与音量、噪声与污染、声学工程。
4. 光的传播与视觉
-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规律、光的反射现象、镜面反射与 diff 母色、光的折射及反射、光的折射定律、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与光的传播速度。
- 光的色散与光的三基色:白光的组成、光的色散、原色光与三基色、可见光谱与光的颜色。
- 光的反射与折射的应用:平面镜的成像、球面镜的成像。
5. 能源与能量
- 能量与功、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量的种类与转化、功与能量转化、能量守恒定律、效率与能量转化。
这些就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章运动的基本概念
- 运动的定义
- 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
- 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特点及判断方法
- 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及公式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的概念及说明
-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的概念及公式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的概念及应用
第三章力的概念与测量
- 力的定义及单位
-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及计算
- 摩擦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 力的合成与分解
第四章能量与机械功
- 功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 功与能量的关系
- 功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第五章物体的机械震动
- 物体的周期、频率和振幅的定义
- 简谐振动的特点及公式
- 波的定义及波的传播特性
-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以上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的主要知识点整理,内容涵盖了运动的基本概念、牛顿运动定律、力的概念与测量、能量与机
械功以及物体的机械震动等方面。
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对于理解物理世界的运动规律和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震动发的声音可以记录下来,早期的机械唱片、近期的磁带、激光唱盘、存储卡等都能记录声音。
2、传播:声由传播,一切固体、、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
通常听到的声是靠作介质传播的;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
声速的大小跟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 m/s 。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同、不同)。
声在中传播最快,在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传过来的。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觉声音更响亮。
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s=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5、人耳的构造和人耳感知声的过程:物体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的形式传播,引起振动,然后通过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了声音。
这是耳传导感知声。
感知声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骨传导感知声。
P31第2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指的是音调、、①,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越大,音调越高。
②,它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越大,距发声体越近,越大。
③,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一、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 速度的计算公式: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 运动图表的解读与绘制二、力的作用- 力的基本概念:力的性质、力的单位-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概念、惯性的原理-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关系、质量的概念与衡量-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与特点三、力的效果- 物体的平衡:平衡的条件、平衡力的合成- 物体的斜面运动:斜面的特点与力的分解- 物体的自由下落:重力的概念与计算、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四、力的工作- 功的概念与计算:功的性质、功的单位- 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与计算- 能量守恒定律:封闭系统的能量守恒五、简单机械- 机械的分类:杠杆、轮轴、滑轮等- 原理与应用:杠杆原理、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六、电的基本概念- 电荷的概念与性质:正电荷、负电荷、元电荷- 电流的概念与计量:电流的定义、电流的计量单位- 电阻的概念与计量:电阻的定义、电阻的计量单位七、电路基础- 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电器- 串联与并联: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点与计算- 欧姆定律:电流、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八、静电现象- 静电的产生与消失:摩擦、接触、感应三种方式- 静电的有关现象:电荷的相互吸引和排斥、静电的运动和放电九、影响电阻的因素- 电阻与电线的关系:导线材料、导线截面积、导线长度- 温度对电阻的影响:电阻温度系数的概念与计算十、电能的转化与利用- 电能的转化:发电方式与原理- 电能的利用:电灯、电热器材、电动机等十一、光的反射与折射- 光的传播路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镜面反射:入射角、反射角的关系- 折射定律:折射角、入射角、折射率之间的关系十二、光的色散与成像- 光的色散现象:光的折射与色散的关系-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的特点与成像方式十三、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振动物体产生声音的原理- 声音的传播方式:机械波、纵波、横波- 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十四、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音调: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声音的音量:振幅与音量的关系- 声音在空气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差异十五、物体的状态变化- 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变:凝固、熔化、汽化、冷凝等- 物质的热膨胀:热胀冷缩的原理与应用十六、热量与能量- 热量的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能量与功的关系: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功的计算及单位十七、能源的利用与保护- 能源的分类: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 能源的利用与保护策略: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以上是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点
初二上物理知识点大总结第一部分声现象1. 声音的发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 声的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V固>V液>V气)真空不能传声。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声纳系统)4.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6. 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7. 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 声音等级的划分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 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 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10.声的利用:(1)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如B超、声纳、雷达等)(2)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洁牙、超声波碎石、清洗精密零件等)第二部分光现象及透镜应用(一)光的反射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5、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8、理解: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9、两种反射现象(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2)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0、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11、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1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13、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
(精华)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新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一、知识点(上学期)1 物理学研究声、光、热、力、电现象。
2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3 学好物理的三个原则:勤于观察,乐于动手;勤于思考,重在理解;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4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秒表也叫停表,秒表小盘的单位是分,大盘的单位是秒)。
长度的国际单位米。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测量长度时必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以厘米为单位,若是毫米刻度尺,结果是2位小数)。
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m=10dm=100cm=1000mm=106μm =109nm。
初中生身高约140-160cm,课桌高约为80cm。
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
正常人1分钟(min)脉搏跳动75次。
5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
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
错误是不该发生,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1)参照物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不是真正不动;(2)参照物的选择具有任意性,但不能选择物体本身为参照物,一般选择地面为参照物;(3)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择的参照物,所以,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7 物体运动的快慢叫速度。
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叫做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速度的国际单位是米每秒。
人步行的速度约1.1m/s,表示1s人前进1.1m.。
8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s/t,实验器材有刻度尺、秒表。
测量路程用刻度尺,测量时间不用手表而用秒表,理由是秒表的分度值较小,更精确;实验中为了减慢小车的运动速度便于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小;实验中为了听到响声便于计时,应在斜面上插上金属片;下段速度最大,上段速度最小。
9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
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这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10 15ºc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表示1s声音在空气中传播340m。
2024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总结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1、测量的物理意义生活中,我们常常依靠眼睛、耳朵、鼻子等感觉器官去判断外界的事物;但是仅凭感觉去判断,不一定正确,更谈不上准确.如果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准确的定量描述,就必须用仪器来测量,为此人们发明了很多的测量仪器和工具;生活中常见的尺子、钟表等,都是我们熟悉的测量仪器或工具.2、长度的国际单位:米(m)3、其他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m μ)、纳米(nm )4、换算关系:m 10km 13= m 10dm 11-= m 10cm 12-= m 10mm 13-= m 10m 16-=μm 10nm 19-=5、生活中常见的长度人头发的直径约为70m 70μ;手掌的宽度约为10cm ;课桌的高度约为0.8m 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1)常用工具:刻度尺(带有刻度的直尺、三角尺、皮尺、卷尺等) (2)精确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2、认识刻度尺:使用刻度尺前,要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分度值”和“量程”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或某一刻度线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2)读出两端示数,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不能仰视或俯视,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两端示数之差就是所测物体的长度三、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1)时间的国际单位:秒(s)(2)其他单位:小时(h)、分(min)(3)换算关系:minmin1=h1=s60602、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秒表、停表等3、实验:用停表测量时间(1)认识停表:在表盘中认清大小表盘的分度值、分针(短指针)和秒针(长指针)、各按钮作用(开始、停止、复位等)(2)使用方法:按下开始按钮开始计时,再次按下开始按钮表针停止走动.(3)读数:先读小表盘再读大表盘,即“先分后秒”,测量时间=分针位置读数+秒针位置读数;如图停表所示的时间是4min41.9s四、误差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误差产生的原因(1)测量人的估读(2)测量工具的精确度(3)测量的方法3、减小误差的方法(1)选用合适的、精密的测量工具(2)多次测量求平均值(3)改进测量方法4、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只能尽量减小.知识点二: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除了机械运动,运动还有多种形式,如微观世界的分子、原子的运动,电磁运动,生命运动等.2、判断机械运动的方法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的依据就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有没有位置变化;如果有,我们就说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在做机械运动.二、参照物1、定义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所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了变化,就说明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明它是静止的.2、参照物选取的规则(1)认为参照物是不动的(2)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3)参照物的选取要根据需求来选择,尽量使研究问题简单,易于描述.(4)不能选取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5)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6)通常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一般不加以说明.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静止;也就是说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可以是静止的,但一定会有相对于其他物体是运动的情况;而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它可能相对于其他物体都是运动的,但不一定可以找到一个与之相对静止的物体.2、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应用(1)相对运动:指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2)相对静止:指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即两者以相同的速度向同一个方向运动.知识点三:运动的快慢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3 利用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比值大的物体运动得快 4利用所用时间与路程的比值比值小的物体运动得快二、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物体运动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3、公式:t S =ν 公式变形:⎪⎩⎪⎨⎧==⇒=νννS t tS t S4、单位:国际单位米每秒,符号s /m 或1s m -⋅;交通运输中常用的单位千米每小时,符号h /km 或1h km -⋅;换算关系,h /km 6.3s /m 1= s /m 6.31h /km 1=5、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人步行速度约1.1m/s ,自行车速度约5m/s ,高速公路上的小轿车速度约30m/s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15℃)约340m/s ,真空中光速为3×108m/s 三、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机械运动(2)特点:轨迹是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变);其t s -图像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t -ν图像为平行于t 轴的直线.2、变速直线运动(1)变速直线运动:路线是直线速度变化的机械运动(2)平均速度: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就叫作该段路程或该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用来反应该段路程或该段时间的平均快慢程度;计算公式ts=-ν3、机械运动的分类⎪⎩⎪⎨⎧⎩⎨⎧曲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机械运动知识点四:测量平均速度1、原理:ts=-ν ;实验中先测量路程和时间,再根据公式求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2、实验步骤(如图所示)(1)用刻度尺测量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21S S 、 (2)用秒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的时间21t t 、 (3)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11t S =-全ν;上半程的平均速度22t S=-上ν;下半程的平均速度2121t t S S --=-下ν 3、结论(1)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2)小车通过全程、上半段和下半段的平均速度间关系:下全上---<<ννν 4、注意事项(1)为了计时方便,斜面的长度要足够长、坡度要小(注意:坡度也不能过小,否则测出的平均速度大小会接近相等),且测量过程中不能改变斜面的坡度.(2)金属片的作用:①防止小车滑落;②便于准确测量时间.(3)测量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时,必须从开始计时的车头量到结束时的车头,而不是测斜面的长度,否则会使测量结果偏大.(4)要测量哪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就测量其对应的路程及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源(1)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2)对声源的理解:①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者气体;②只有正在发声的物体才能叫声源,一个能够发声但没有发声的物体,不能称为声源.3、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实验(如下图所示)音叉的振动不易直接观察,可以通过乒乓球弹起显示,证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放大法) 4、声音的记录(1)通过记录振动规律来记录声音;如唱片. (2)其他记录方法:磁记录、光记录、存储卡记录等 二、声音的传播1、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传声的介质. 2、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即声波)向周围传播 三、声速1、声速(1)定义: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2)影响声速的大小的因素:①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气液固ννν>>);②介质的温度(声音在C o 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s /m )(3)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声音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匀速传播的. 2、回声(1)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再次传入人耳的现象.(2)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t S ν21=其中,t 为发出声音到听到回声所用时间.(3)回声与原声间隔s 1.0≥—听见回声(4)回声与原声间隔s1.0≤—加强原声(5)回声的防止:室内讲话(比如晚会、报告会等场合)的回声有时候会使人听到多重声音,产生重音,不利于接收信息,严重时会对人的听觉系统造成危害,所以剧院的墙壁常做成凹凸不平的形状(俗称燕子泥),使到达的声音向各个方向反射,从而相互抵消掉一部分,减弱回声的影响.四、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空气传导:听觉→→听小骨空气振动→鼓膜振动2、骨传导:听觉→头骨声源→知识点二:声音的特性一、音调1、音调:声音的高低;音调高时,声音比较尖细;音调低时,声音比较低沉.2、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越高.3、频率: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越高表示振动得越快;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比如一个物体2s内振动了50次,频率就是25Hz4、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5、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范围: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大约从20Hz到20000Hz;高于20000Hz 的声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二、响度1、响度: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强弱2、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响度与振幅的大小有关,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声源的振幅越小,声音的响度就越小.3、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距离有关;距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响度越小.4、增大响度的方法:增大振幅,减小声音分散(喇叭、听诊器就是通过减少声音分散,来增大响度的)三、音色:声音的特色(即音品)1、音色是每个发声体单独具有的声音特性;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2、影响因素:声音的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发声方式等因素决定;因此音色是我们区别不同发声体的一个重要依据.四、声音特征总结归纳知识点三:声的利用一、声与信息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人与人的交流,利用声音的变化表达不同的意义.2、超声波和次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1)次声波与信息:如大象的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的监测等.(2)超声波与信息:如蝙蝠的回声定位、倒车雷达、声呐系统、B型超声波诊断仪、超声波探伤等.3、人能通过声音获得信息的原因(1)声音在产生时本身会携带相关的信息(2)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可传递有关信息(3)声波被反射时,回声也能传递一定信息.二、声与能量1、声波可以传递能量2、超声波产生的振动比听到的声音更加强烈,在实际中的应用更加广泛.(1)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超声波牙刷、超声波清洗、空气加湿器(2)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如超声波洗牙、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3)超声波在工业中的应用:如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超声波除尘.(4)超声波在军事中的应用:如次声波武器知识点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噪声及其来源1、噪声(1)从物理角度看: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噪声的来源(1)自然界噪声:如风声、雨声、雷鸣声等(2)交通运输噪声: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工作时的声音(3)工业噪声:如纺织厂、机械车间的机器等运转的声音(4)工地噪声:如挖掘机、打桩机等工程机械产生的声音(5)生活噪声:如娱乐场所、集市等人群密集地的声音(6)电器噪声:如电冰箱、电风扇等家用电器工作时的声音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1、噪声的单位:声音强弱的等级以“分贝”(符号是dB)为单位来划分2、常见噪声的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dB30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40~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超过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处于90dB 的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3、噪声的危害(1)心理效应:如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休息和睡眠.(2)生理效应:如引起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3)物理效应:如高强度的声音能损坏建筑物三、噪声的控制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传播声音;鼓膜的振动→引起听觉.2、控制噪声的三个方面: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如下表)3、噪声的利用:如噪声除草、噪声除尘、噪声发电、噪声制冷、噪声克敌等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一:温度一、温度(用T表示)1、物理意义: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2、单位:通常情况下温度采用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3、摄氏温度的规定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把0℃至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份代表1℃4、常见的温度值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7℃、舒适的室内气温约为23℃、洗澡水的温度约42℃、绝对零度为-273.15℃.二、温度计1、用途:测量物体的温度2、常用温度计的构造(1)玻璃外壳内是内径很细而且粗细均匀的玻璃管,下端与玻璃泡相连.(2)泡内装有适量的水银、煤油或酒精等液体,外壳上标有均匀的刻度及符号.3、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4、常用温度计分类(1)按用途分:如“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等.(2)按测温物质分:如“水银温度计”、“煤油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5、常用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体温计C1.0o35o C42~寒暑表CC1o30o~50三、温度计的使用1、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2、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3、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4、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5、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四、体温计量程是C4235o,分度值是C1.0o,玻璃泡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读体温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在“缩口”处断开,仍指示原来的温度;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知识点二:熔化和凝固一、物态变化物质存在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三种状态之间变化,这种变化叫做物态变化.二、熔化和凝固的定义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过程要吸热.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过程要放热.三、探究固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1、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1)实验设计(如上图)(2)实验现象海波通过加热,温度升高,当海波升至一定温度时,有液态海波出现,随着加热的不断进行,有更多的固态海波变成液态,但温度始终保持不变;当海波全部熔化后温度继续上升.石蜡通过加热后,温度升高,逐渐变软、变稀,温度不断升高;完全熔化后温度继续升高.(3)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上图)(4)实验结论海波熔化时的特点:持续吸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石蜡熔化时的特点:持续吸热,温度升高.2、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1)实验现象将熔化后的海波和石蜡停止加热,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和石蜡完全凝固后在记录几次温度;同时会发现海波开始处于液态、温度下降,然后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温度保持不变,最后变成固态,温度下降;石蜡由硬变软、由软变稠、由稠变稀、最后变成液态,温度一直在下降.(2)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上图)(3)实验结论海波凝固时的特点:持续放热,温度不变;石蜡凝固时的特点:持续放热,温度下降.3、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如海波、冰、各种金属等)(2)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如松香、沥青、玻璃、蜡等)(3)晶体和非晶体区别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点),凝固时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的熔点和凝固点.四、熔点和凝固点1、熔点和凝固点(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2、晶体的熔化(1)晶体的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收热量.(2)晶体熔化的特点: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熔点)3、晶体凝固(1)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出热量.(2)晶体凝固的特点: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凝固点)4、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逐渐升高;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逐渐降低.5、温度等于熔点或凝固点时晶体物质的状态可能是固体、可能是液体、也可能是固液共存态(如“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冰的熔点是0℃、水的凝固点是0℃)知识点三:汽化和液化一、汽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过程要吸热;汽化的方式:蒸发和沸腾.2、沸腾: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吸热.3、探究液体沸腾的特点(1)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2)实验过程: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直至沸腾,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 记录一次温度.(3)实验现象及图像(如图所示)(4)实验结论: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4、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持续吸热.5、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方气压的关系液面上方的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6、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是只在液体表面上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2)蒸发具有至冷作用: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能使液体和它附近物体温度下降.7、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二、液化1、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过程要吸热;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2、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一切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3、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部分气体,在体积压缩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液化;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不能使它液化,必须先使它降低到一定温度以下,才能使它液化.4、液化的好处:气体液化后体积缩小,便于贮存和运输.知识点四:升华和凝华一、升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如灯丝变细,“干冰”不见了等)2、物质在升华过程中吸热二、凝华1、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如窗玻璃上结的“冰花”,“雪”等)2、物质在凝华过程中放热三、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1、利用升华吸热得到低温(如利用“干冰”的升华吸热来进行人工降雨、存放食品等)2、利用凝华放热形成“白云”(舞台上的“白云”是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其周围气温迅速降低,使处于低温区内的水蒸气被液化成小水珠,许多细小的水珠聚在一起,在大气中漂浮而成为“白云”)四、物态变化1、物态变化的三组互逆过程(如图所示)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别对应固液间变化、气液间变化、固气间变化.3、吸热的过程和放热的过程(1)吸热的过程:熔化、汽化、升华(2)放热的过程:凝固、液化、凝华五、自然界的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在不停地循环,海洋的海水蒸发升到空中,形成云(小水滴);小水滴凝结成为雨(雪或雹)落到地面;落在地面的水主要成为小溪或地下水,最终汇合为江河,流向大海.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一:光的传播一、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1、天然光源(如:太阳、闪电、萤火虫、水母、斧头鱼、灯笼鱼等)2、人造光源(篝火、火把、和蜡烛、发光的电灯、电视、电脑等)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线:用来表示光传播路径和方向的带箭头的直线3、小孔成像(1)原理:光的直线传播(2)特点:成倒立、实像(当物距大于像距时,像是缩小的;当物距小于像距时,像是放大的;当物距等于像距时,像是等大的)(3)像的形状:像的形状由物体的形状决定,与小孔的形状无关.三、光的传播速度: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真空中的光速是最快的.1、光在真空中的速度:m/s=⨯c81032、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约等于在真空中的速度33、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c42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3知识点二:光的反射一、光的反射: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去的现象.二、光的反射定律1、光的“一点、二角、三线”(如图所示)即(1)入射点O(2)入射光线AO(3)反射光线OB(4)法线ON(5)入射角i(6)反射角r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镜面反射(1)平而光滑的物体表面发生镜面反射(2)特点:平行光被反射后,反射光线仍然平行射出(如上图所示)2、漫反射(1)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发生漫反射(2)特点:平行光被反射后,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射出(如上图所示)3、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4、光路可逆: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知识点三:平面镜成像一、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1、实验现象(如下中图所示)(1)在玻璃板另一侧成蜡烛的像(2)蜡烛所成的像都能与另一只完全相同的蜡烛重合(3)蜡烛所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4)像的位置与物的位置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5)像的位置到玻璃板的距离与物的位置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2、实验结论:蜡烛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像与蜡烛的大小相等,像到镜面的距离与蜡烛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蜡烛的连线与镜面垂直.3、实验中注意的问题(1)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用较薄的玻璃板是为了避免出现重像(3)玻璃板竖直放置是为了使所成的像与物在同一水平面上(4)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5)改变蜡烛的位置多次进行实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二、平面镜成像原理(如下左图所示):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三、实像和虚像1、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显示在光屏上.2、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不能显示在光屏上(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四、平面镜的应用1、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如上右图所示)2、利用平面镜成像。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总结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总结
本知识总结旨在回顾和梳理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的重要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一、运动的描述
1. 物体的位置和位移
- 位置: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具体位置
- 位移: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大小和方向
2. 速度和加速度
-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大小和运动方向
- 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3. 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
- 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速度会增大
- 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速度会减小
二、力和压力
1. 力的概念和特点
- 力:物体相互作用引起物体状态改变的原因
- 特点:具有大小和方向,用箭头表示
2. 力的作用效果
- 使物体改变速度或形状
- 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 使物体停止运动或保持静止
3.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 压力: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 压力 = 力 / 面积
三、能量和功率
1.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 能量的转化: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能量的守恒:在封闭系统中,能量总量保持不变
2. 功和功率的概念
- 功:力在运动中所作的贡献
- 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的大小
3. 功和功率的计算
- 功 = 力 ×距离× cosθ
- 功率 = 功 / 时间
以上为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梳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①基本工具:刻度尺。
常用工具:、、。
②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换算关系有:1km=103m;1mm=10-3m 1d m=0.1m;1μm =10-6m;1cm=10-2m;1nm=10-9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③刻度尺的使用规则注意: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A.根据需要选取适当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会选)。
B.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或与所测长度平行),且刻度线应紧靠被测物体。
如果零刻度线磨损,可选中间任一刻度线做起点(会放)。
C.视线与尺面垂直,认读刻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说明结果的倒数第二位代表分度值位)。
D.记录结果时,除了正确无误地记下所读的数字外,还要注明单位(会记)。
2.时间的测量①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秒表(实验室用)。
②国际单位制中,单位: 秒(S) 常用单位:分钟(min)、小时(h)。
3.误差①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案例:一钢制刻度尺在冬天和夏天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冬天测量的结果偏大。
②)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结果的小数位数与给定的测量结果小数倍数保持一致);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注意: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①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②注意: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世界上任何物体都是运动的。
没有绝对静止不动的物体。
2.参照物①定义:为了描述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而选作标准的那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②任何物体都可选做参照物。
③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先要选取一个参照物(选谁为参照物就假定它不动),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来判断被研究的物体是否运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八年级上物理书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八年级上物理书知识点
第一单元运动
- 运动的概念及特征
- 速度与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
-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 抛体运动的特点和计算
-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
第二单元力和压力
- 力的概念和单位
- 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 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
-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 杠杆原理和浮力的概念
第三单元密度和压强
- 密度的概念和计算
- 浮力和物体的浮沉
-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
- 脉搏计算和心脏的作用- 气压和大气压强的概念
第四单元热学
- 热量的概念和单位
- 导热和导电的区别
- 直热和不直热的传递方式- 物体的热胀冷缩
- 相变现象和相变过程
第五单元声音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特性和声音的音调- 声音是如何扩散的
- 如何保护听力健康
- 噪声污染的危害和预防
第六单元光学
- 光的传播和直线传播
- 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 光的成像和透镜的原理
- 镜子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 光的色散和波长的概念
第八单元电学
- 电荷和电流的概念
- 电阻和电阻的计算
-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点- 静电场和电场强度
- 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感应规律第十单元科学与技术
- 科学和技术的关系
- 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
- 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应用
- 技术改变社会生活的方式
- 运用科学与技术解决问题
以上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整理,详细内容请参考教材。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总结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
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
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解答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解答一、力和压强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存在的表现,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
2. 力的分类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种类型。
接触力是通过物体直接接触传递的力,如推、拉、摩擦力等。
非接触力是物体之间不接触而产生的力,如万有引力、静电力等。
3. 力的测量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单位是牛顿(N)。
4. 压强的概念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它可以用来描述物体受到的压力大小。
压强的计算公式为:压强 = 力 / 面积。
二、运动和力的关系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如果物体没有外力作用,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和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
它的公式为:力 = 质量 ×加速度,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平方秒。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4. 惯性与质量的关系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惯性越大,需要更大的力才能改变它的速度或形状。
三、摩擦力与重力1. 摩擦力的产生摩擦力是由于物体表面的粗糙度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2. 摩擦力的类型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物体静止时与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滑动时的摩擦力。
3. 重力的产生和计算重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
重力的计算公式为:重力 = 质量 ×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约为9.8米每平方秒。
四、压强与浮力1. 浮力的产生和性质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它的大小等于所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2. 浮力的大小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体积有关,与所处液体或气体的密度有关。
3.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规律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或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时,物体会浮起;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物体自身的重力时,物体会下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与过手科学之旅序言1、物理学是一门学习有关力、热、声、光、电等知识的学科。
物理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密切相关。
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2、学习物理有趣,更有用。
3、要学好物理应做到:①勤于观察,乐于动手;②勤于思考重在理解;③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即归纳为: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理论联系实际。
同时还要做到:多读课本、多感知物理情景和过程、记写得法、多巩固应用。
4、要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
5、会判断:自人界、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哪些与力有关、与热、与电、光、声有关。
第一章机械运动(共4节)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用符号表示为m。
另外还有7个单位,设法记住他们的符号及换算倍率。
1k m=1000m,1m=10dm=100cm=1000mm=106um=109nm,。
还有英尺、码、光年等也是长度的单位。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长度的工具;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2)测量时的方法:“0”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这样可减少误差。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m,一本书的厚度为10mm,一张纸的厚度为100um 。
4、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18.41cm 。
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18.4cm ,估计值是0.01cm ,单位是厘米。
5、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2.31 cm,其中的估读值为0.01 cm。
(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1.70 cm。
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 2.00 cm。
(图1)(图2)(图3)6、长度的一些特殊测量: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直径;细线重合法测曲线的长度;滚动法:轮子滚动法测曲线的长度;配合法:三角板与刻度尺配合测立体物体的长度:右图圆的直径为 1.90 cm。
测得200页书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0.1 mm。
把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测得30圈的总宽度如图,则细铜丝的直径为 1.7 mm。
7、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秒、分、时。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秒。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钟表。
你知道哪些类型的钟表?答:电子表、石英钟、机械停表、电子停表。
1h= 60 min= 3600 s;1min= 60 s;30min= 0.5 h(2)、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停、三恢复零。
外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秒,内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分(分或秒)8、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能消除,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2)、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多测几次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其中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位数与已知测量值位数相同,多余的四舍五入。
第2节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3、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一切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但人们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4、同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一般会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5、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__位置___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_位置_____没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_静止__的。
第3节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相同时间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
另一种是经过相同路程比较他们所花的时间,所花的时间少的物体运动得快。
(2)物体运动的快慢,还可以用速度来表示,速度值大的物体运动得快。
2、速度:(1)定义: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2)公式:v=s/t 。
(3)速度的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4)速度的国际单位:米每秒(m/s),交通中的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
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组合而成的。
1m/s=_3.6___km/h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15m/s,它表示_每秒钟通过的路程为15米。
_.(5)单位换算:10m/s=__36___km/h 54km/h=_15___m/s3、机械运动按运动路线的曲直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直线运动按速度是否变化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5、(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
6、在匀速运动中速度的公式是V=S/t,公式中V的大小是不变的(不变、变化),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函数图像为:。
变速运动中求平均速度的公式为V=S总/t总=(S1+S2)÷(V1+V2),平均速度的大小反应了运动的粗约或平均快慢程度。
变形公式有:路程S= V t,时间t= S/V7、用速度公式计算,是重点和难点。
灵活应用,用规范格式解题。
第4节测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V=S/t2、实验器材:刻度尺、钟表、小车、斜面3、实验时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钟表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 v=s/t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4、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得出的结论: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第二章声的世界(共4节内容)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震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震动发的声音可以记录下来,早期的机械唱片、近期的磁带、激光唱盘、存储卡等都能记录声音。
2、传播:声由介质传播,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
通常听到的声是靠空气作介质传播的;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着。
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
声速的大小跟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 。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同、不同)。
声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钢管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水、空气传过来的。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反射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回声。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 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觉声音更响亮。
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17 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s= vt/2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5、人耳的构造和人耳感知声的过程: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波引起鼓膜振动,然后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了声音。
这是耳传导感知声。
感知声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骨传导感知声。
P31第2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指的是音调、响度、音色①音调,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响度,它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音色是不同的。
用音色来判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它的单位是赫兹(HZ)。
3、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 HZ~ 20000 HZ。
人们把高于20000 HZ的声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 HZ的声叫做次声波,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
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超声声;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次声。
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广、窄)。
4、音乐委员起的音太高我唱不上去,指的是声音的音调,夜晚有一个人在操场上引吭高歌指的是声音的响度;我们能辨别是数学老师的生音还是语文老师的声音是用音色辨别的。
5、用相同的瓶子,装上高低不同的水位,对着瓶口吹.起,产生的音调由高到低为丁甲乙丙 ;敲击瓶子产生的音调由高到低为 丙乙甲丁 。
p37第3节 声的利用1、 声作为一种波,利用声既可以传递 信息 ,还可以传递 能量 。
2、 利用声来传递 信息 的例子很多:蝙蝠利用回声定位;利用声呐探测海洋的深度和鱼群;医生借助B 超获得体内器官的信息。
利用地震发出的次声波,确定发生的方位和强度…3、利用声可以传递 能量 。
超生洗碗、超声碎石,都是利用声来传递 能量 的例子。
第4节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1、(1)乐音: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 乐音 。
(2)噪声: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无规则振动 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看:凡影响人们 正常的休息、学习、工作 的声音为噪声。
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人们以 分贝(dB ) 为单位 来计量噪声的强弱。
0 Db 是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 30~40 分贝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 分贝;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应超过70分贝;为保证休息和眠噪声不应超过 50 分贝。
3、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是:声源的 振动 产生声音---空气等 介质 传播声音---鼓膜的 振动 引起听觉。
4、控制噪声的途径:(1)三方面着手控制噪声:1)防止噪声的 产生 2)阻断噪声的 传播 3)防止噪声进入 人耳 。
(2)如安装消声器,禁止鸣笛是在 声源 处减弱 噪声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 植树造林、修隔声墙 。
(3)在 人耳处减弱 如用手指堵住耳朵。
(你的建议?)5、右图是 禁止鸣笛 的标志。
第三章 物态变化(共4节)第1节 温度、温度计1、温度:物理学中把物体的 冷热程度 叫做温度。
常用温度计是利用 液体的热胀冷缩 原理制成的,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
2、摄氏温度(t ):温度计上的符号0C 表示的是摄氏 温度。
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 沸水 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