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寻找生物的家园反思林明
苏教版科学六下《寻找生物的家园》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下《寻找生物的家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下《寻找生物的家园》是本册教材的第六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了解生物的生活环境,认识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不同生物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本节课针对的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如生态系统、栖息地等概念理解不深,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生物的生活环境,了解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生物的生活环境,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难点:生态系统、栖息地等概念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实物模型、视频资料等。
2.学生准备:观察生物的生活环境,准备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对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不同生物的生活环境,如森林、海洋、草原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生物,分析其生活环境的特点,以及生物是如何适应和影响环境的。
学生可以借助于实物模型、图片等资料进行展示。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解程度,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生物生活环境的影响,如城市化、工业化等,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环境的重要性。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寻找生物的家园 1教学反思 苏教版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寻找生物的家园 1教学反思苏教版本课是本单元的首课,它总领单元,将学生的视角引入生物与环境的研究,揭示了每一种动物必须生活在合适的环境里这一事实,引导学生去发现生物对环境的依赖,揭示环境对生物的意义,并突出了同一环境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
本次教学我采用一首诗导课,让学生通过阅读这首诗了解:地球是生物共同的家园,每一种生物的家园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地方,进而导出课题《寻找生物的家园》。
接下来,引导学生将讨论的视角集中在某些具体的生物上,如企鹅、狮子、小鸟、海龟,启发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通过讨论动物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引导学生把动物和它生活的环境联系起来,在通过对环境中其它生物的列举,开拓学生的视野,并让学生思考“生物为什么要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在这个环节如果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可能效果会更好,更能调动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本课的教学目标中有一条是知道生物栖息地的概念,并掌握。
在本次教学中因为方法不恰当,教学效果不是很好。
如果能让学生理解掌握,或画出重点词进行记忆,相信效果会好一些。
在了解同一栖息地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时,先从大处着眼,指出同一栖息地里的生物存在着合作关系和敌对关系,再对具体生物之间怎样合作进行展现,使学生加深了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课前收集了资料,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回答问题的学生自信。
本课中对生物间敌对关系的巩固应用,让学生关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敌对关系的复杂性,为接下来的认识食物链、食物网做好铺垫。
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寻找生物的家园 2教学反思苏教版《寻找生物的家园》,是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本课将学生的视角引入生物与环境的研究,借助剖析每种动物必须生活在合适的环境里这一基本事实,使学生发现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并突出了同一环境中生物之间的合作关系和敌对关系。
六年级科学下册《寻找生物的家园》教案
3.小组讨论的引导:在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部分学生较为内向,发言不够积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参与度。
六年级科学下册《寻找生物的家园》教案
一、教学内容
《寻找生物的家园》选自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五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认识生物的栖息地,了解栖息地对生物的重要性;2.掌握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生物与生态系统的关系;3.学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培养保护生物家园的意识;4.探讨人类活动对生物栖息地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的家园——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寻找生物的家园》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使其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2.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通过实地观察和案例分析,掌握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及其保护方法;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观点,共同探讨生物栖息地保护的有效途径;4.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自觉承担起保护生物家园的责任。围绕这些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将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生态观念,提高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生物栖息地的概念及其对生物的重要性;
(2)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及人类活动对生物栖息地的影响;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寻找生物的家园》说课稿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寻找生物的家园》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寻找生物的家园》是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了解生物的生活环境,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通过问题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生物的生活环境,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探究能力,他们对于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还缺乏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当的教学活动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和理解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的生活环境,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和环境的热爱,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生物的生活环境,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难点:深入理解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生活环境是什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活动1: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周围的环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生物的生活环境。
3.探究活动2: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的例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4.总结:通过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对生物和环境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寻找生物的家园生物的生活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八.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探究活动参与情况等方面进行。
对于学生掌握生物的生活环境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情况,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探究活动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价。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寻找生物的家园》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寻找生物的家园》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寻找生物的家园》是本册教材的第四个单元,该单元的主题是生物与环境。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了解生物的生活环境,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探究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物的生活环境,包括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二是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生物和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探究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和方法方面,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进一步深入理解。
此外,学生对环保意识的培养也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的生活环境,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物的生活环境及其与生物的相互关系。
2.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和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物的生活环境,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和方法。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4.启发法: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物标本或图片,用于展示生物的生活环境。
2.准备一些实物,如植物、动物等,用于让学生观察和操作。
3.准备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生物的生活环境,提问:生物的生活环境有哪些特点?生物是如何适应这些环境的?2.呈现(15分钟)展示相关的生物标本或图片,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生活环境。
同时,呈现一些实物,让学生观察和操作,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和方法。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所观察到的生物和生活环境,探讨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和方法。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寻找生物的家园》说课稿4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寻找生物的家园》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4.1《寻找生物的家园》是本册教材的第四个学习单元,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生物的栖息环境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生物的栖息环境,并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特点。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物和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生物的栖息环境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特点,可能还缺乏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发现生物的栖息环境,并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特点。
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获取新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的栖息环境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发现生物的栖息环境,并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生物的栖息环境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特点。
难点: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栖息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栖息环境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特点。
3.观察与发现: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发现生物的栖息环境,并引导学生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特点。
4.实验与探究: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特点。
如: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5.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寻找生物的家园》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寻找生物的家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寻找生物的家园》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生物的栖息地,明白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的多样性和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对生物的分类、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生物栖息地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理解也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物的栖息地和环境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生物的栖息地的类型和特点,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探究生物的栖息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的栖息地对生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生物的栖息地,明白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的栖息地与环境的关系,形成环保意识。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的栖息地与环境的关系。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生物的栖息地。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栖息地与环境的关系。
2.讲解:通过讲解生物的栖息地的类型和特点,让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实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具体的生物栖息地实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的栖息地与环境的关系。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生物栖息地实例,互相学习和交流。
5.总结:通过总结,让学生明白生物的栖息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生物的栖息地•类型:森林、水域、草原等•特点:提供生物所需的食物、栖息场所等•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生物的生存。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寻找生物的家园》教学设计3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寻找生物的家园》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寻找生物的家园》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生存环境,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物和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此外,学生需要掌握一些观察和探究的方法,以便更好地进行科学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的生存环境,知道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观察法: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生物与环境的联系。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实例和问题,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准备一些观察和探究的工具,如放大镜、望远镜等。
3.准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生存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展示一些生物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它们生活的环境;提出一些问题,如“生物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环境?”等。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如:展示一些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活状况,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是如何适应这些环境的。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
如:观察校园里的生物,记录它们的生活环境;观察一些植物的叶片,了解它们的结构特点等。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4.1 寻找生物的家园》5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4.1 寻找生物的家园》5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4.1 寻找生物的家园》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了解生物的生活环境,认识到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家园在哪里,以及生物如何适应和改变环境。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的环境因素和生物适应性实例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加深对生物适应环境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道生物的生活环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生物的生活环境。
3.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改变。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生物的生活环境,认识到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2.难点: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改变。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和实例,发现问题,激发兴趣。
2.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观点,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3.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和实例:准备与生物生活环境相关的图片和实例。
2.实验材料: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
3.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物的家园在哪里,激发学生对生物生活环境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展示不同生物的生活环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环境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物如何适应和改变环境,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分析。
实验: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进一步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改变。
4.巩固(10分钟)分享讨论和实验结果: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和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生物适应环境的方法。
《寻找生物的家园》说课稿2023
《寻找生物的家园》说课稿2023《寻找生物的家园》说课稿2023针对刚进入教育界的教师而言,课堂说课稿和课件设计仍然是至关重要的,这要求教师需要用心地设计教学大纲。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寻找生物的家园》说课稿2023,欢迎参阅呀!《寻找生物的家园》说课稿2023【篇1】过程与方法l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讨论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2 能够观察、记录身边的生物、讨论其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
3 能够例举事例解释生物间的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
知识与技能l 知道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
2 知道生物栖息地的概念。
3 了解生物的伙伴和敌对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l 感受到生物世界的神奇。
2 感受生物之间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的合理性。
教学重难点本课重点引导学生去发现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揭示环境对于生物的意义,难点是要突出同一环境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合作关系和敌对关系。
教学准备有关生物生存之间有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的图片与录像。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改进一、导入新课出示地球图片,讲解地球是每一种生物的家园,但每一种生物在地球的位置有着一定的范围,它们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地方。
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生物生活的地方。
二、学习新课1 .观察周围环境里的生物,揭示栖息地的概念。
( 1 )出示 P26 页的图片,认识图上的动物。
( 2 )提问:它们应该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3 )学生看图辨析。
( 4 )提问:为什么企鹅要生活在南极南极除了企鹅还有没有别的生物生活在那在那会有狮子吗为什么( 5 )讨论:其它几种环境里分别只生活这一种动物吗还应该有哪些生物通过这几幅图,你发现生物与他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2 .观察周围环境里的生物,揭示栖息地的概念。
( 1 )出示一张包含丰富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风光图片或录像。
( 2 )提问:图片中有哪些生物又有哪些非生物( 3 )师生交流。
( 4 )在图片上有两种颜色笔分别写出上面的生物和非生物名称。
《寻找生物的家园》教学思考 有效促进学生理解科学概念
《寻找生物的家园》教学思考有效促进学生理解科学概念作者:张莹来源:《小学科学》2022年第06期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体现。
在此背景下,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不断提高,同时,现代中小学的教学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校园互联网的普及、智慧教室的建设、信息平台的建立、平板教学的推广,这些都为智慧课堂的构建了提供保障。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目标,而如何促进概念转化,一直是一线科学教师研究的课题。
对学习活动来说,科学概念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把以前学习的概念,转化成科学概念的全过程;对教学活动来说,科学概念是教师在教学期间,依据科学教学原则,指导学生把以前学习到的知识、概念转变成科学概念,落实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在小学教学中,科学建构的科学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树立科学的认知理念,加深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最大化的教学效果。
本文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寻找生物的家园》为例,探究平板教学、希沃授课、资源共享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对相关科学概念建构的作用。
【背景】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寻找生物的家园》一课,是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生命科学领域的内容,帮助学生建构“栖息地”“生物离不开栖息地”的科学概念,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科学概念的建构一直是学科教学的重点。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理解科学”的概念,强调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学习。
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从帮助学生实现对科学概念的深刻理解、促进学生科学知识的系统化和结构化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搜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他们具有强烈的自主性。
他们在三四年级已经学习过《动物与植物》《土壤与生命》《植物的一生》《繁殖》等相关内容,知道动植物维持生命需要空气、水、温度和食物等条件,能够说出阳光、水、空气、温度等的变化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苏教版】2019版小学科学六下配套教案《4.1.寻找生物的家园》 (2)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
第一课寻找生物的家园
本课是本单元的首课,它总领单元,将学生的视角引入生物与环境的研究,揭示了每一种动物必须生活在合适的环境里这一事实,引导学生去发现生物对环境的依赖,揭示环境对生物的意义,并突出了同一环境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
本次教学我采用一首诗导课,让学生通过阅读这首诗了解:地球是生物共同的家园,每一种生物的家园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地方,进而导出课题《寻找生物的家园》。
接下来,引导学生将讨论的视角集中在某些具体的生物上,如企鹅、狮子、小鸟、海龟,启发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通过讨论动物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引导学生把动物和它生活的环境联系起来,在通过对环境中其它生物的列举,开拓学生的视野,并让学生思考“生物为什么要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在这个环节如果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可能效果会更好,更能调动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本课的教学目标中有一条是知道生物栖息地的概念,并掌握。
在本次教学中因为方法不恰当,教学效果不是很好。
如果能让学生理解掌握,或画出重点词进行记忆,相信效果会好一些。
在了解同一栖息地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时,先从大处着眼,指出同一栖息地里的生物存在着合作关系和敌对关系,再对具体生物之间怎样合作进行展现,使学生加深了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课前收集了资料,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回答问题的学生自信。
本课中对生物间敌对关系的巩固应用,让学生关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敌对关系的复杂性,为接下来的认识食物链、食物网做好铺垫。
1。
《寻找生物的家园》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学校:执教人:时间:2017年3月课时教学设计首页教学流程课时教学设计尾页《寻找生物的家园》教学反思《寻找生物的家园》是本单元的首课,它总领单元,将学生的视角引入生物与环境的研究,揭示了每一种动物必须生活在合适的环境里这一事实,引导学生去发现生物对环境的依赖,揭示环境对生物的意义,并突出了同一环境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
本次教学我引导学生将讨论的视角集中在某些具体的生物上,如企鹅、狮子、小鸟、海龟,启发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通过讨论一些生物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引导学生把动物和它生活的环境联系起来,在通过对生物生存环境的列举,开拓学生的视野,并让学生思考“一种生物为什么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学生思考得出栖息地的概念,但栖息地的概念敲得不响,学生还是比较模糊.在了解同一栖息地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时,如果选用视频,让学生发现动物之间存在着合作关系和敌对关系,会使学生加深了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
设计归设计,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自已的教学能力不足,却出现了许多纰漏和和不足。
现将我的反思总结如下。
一、教师搜集资料不充分,没有突出学习的实效性.视频教学是解决学生现有科学知识不足,增强学习实效性的有效手段.课前教师应搜集好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
课件的制作要注意:字少点,大点.让所有学生都看到.二、只关注探究交流的知识,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学生是学习者,探究者,发现者。
在探究交流学习中,大多数学生只按照要求探究学习本身获得的知识,而不关注在探究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这恰恰是需要我们教师关注和引导。
在现实教学中,教师也常将注意力放在指导学生探究科学知识上,忽视学生在科学学习中获得的情感体验。
对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否正向发展也关注不够,指导不到位。
分析学生,哪些知识是已有的,哪些是新学的,在深度上要加深.让每个层次的学生有收获。
三、教师在评价,情感沟通,教学调控上存在着很多不足。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反思-4.1寻找生物的家园-生物之间的关系
寻找生物的家园——《生物之间的关系》教学反思北甸小学郝龙《寻找生物的家园》这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在区教研员的建议下,本课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讲什么是生物的家园,第二课时主要讲家园中的生物之间的关系。
我这节课是建立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在深刻理解什么是家园后,再去学习家园中生物之间的关系。
根据区教研员的要求我以本学科教学模式的要求,精心准备了这节课。
上完这节课后,本课得到教研员的肯定,完全符合科学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新颖。
本课的优点,我就不再说了。
下面来说说,本课中一些不足的地方。
1.导入设计不够吸引,且与本课主题联系不紧密。
在区教研员的建议下,我将本课的导入部分修改为播放一段“非洲大草原”视频,让学生先欣赏视频,然后回答在视频中都看到了那些动物。
再来说说什么是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让学生知道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家园。
通过导入起到温故知新。
2.“寄生”关系举例不够接地气。
学生对生物之间的寄生关系的理解很困难,因为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少接触到、或听过寄生的生物。
所以这种关系像让学生通过讨论说出来,显然有难度。
所以我通过图片的形式列举“菟丝子”,先讲解菟丝子的生长特点,然后再去帮助学生建构寄生的概念。
但是在周三的课堂上效果并不好,学生对菟丝子不认识,从来没有见过。
这充分说明了我备课不够到位,我应该找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
课后,我想学生肯定在生活中听过说某某人是寄生虫,先让学生去说说什么是寄生虫,然后在列举狗、猫等动物身上的寄生虫,以此为例讲解生物之间的寄生关系。
通过这样的例子建构准确的科学概念。
3.运用于整合举例过于生硬在帮助学生建构生物之间的“捕食”、“竞争”、“合作”、“共生”、“寄生”关系后,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之间关系时,我以图片的形式展示海洋动物,让学生来说说生物之间的关系。
这样举例不够生动。
后来,通过网络大量搜集视频素材制作了一个包含以上五种关系的视频,来作为本课的应用。
苏教版科学《寻找生物的家园》教案分析1
1、寻找生物的家园备课人:石小军【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生物的生存。
知道什么是生物的栖息地。
2、知道生物栖息地的组成。
了解生物之间的互利合作和敌对关系。
过程与方法:能列举生物依靠环境生存的事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去发现生物对环境的依赖,揭示环境对生物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生物离不开合适的栖息地,难点:观察一棵树上栖息的生物。
教法:启发法、讲授法、学法:讨论法、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师:出示地球图片,讲解地球是每一种生物的家园,但每一种生物在地球的位置有着一定的范围,它们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地方。
那,这些动物分别住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寻找生物的家园(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出示:齐读)1、知道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生物的生存。
知道什么是生物的栖息地。
2、知道生物栖息地的组成。
了解生物之间的互利合作和敌对关系。
要想达到目标,得靠大家的自学。
你们有信心学好么?三、出示观察指导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36-39页内容,思考一下问题:1.课本36页的这些动物分别住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在这些环境中还有哪些生物?他们为什么会生活在这里?2.P38的这几幅图中的生物体现了生物之间相互合作的关系,它们为什么要相互合作的?3.P39这几幅图说明了生物间的敌对关系,它们又为什么会成为敌对关系?大家有信心完成这几道题吗?老师相信同学们会完成的非常好,5分钟后汇报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观察的最仔细。
四、看一看(先学)学生观察,思考。
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看书。
五、议一议(后教)刚才同学们观察的都非常认真,下面请各组的代表发言,先说一说1.课本36页的这些动物分别住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在这些环境中还有哪些生物?他们为什么会生活在这里?2.P38的这几幅图中的生物体现了生物之间相互合作的关系,它们为什么要相互合作的?3.P39这几幅图说明了生物间的敌对关系,它们又为什么会成为敌对关系?学生汇报交流观察结论,教师板书要点。
苏教版科学六下《寻找生物的家园》电子教案
苏教版科学六下《寻找生物的家园》电子教案1.查找生物的家园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收集资料讨论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能够观看、记录周围的生物、讨论其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
●能够例举事例说明生物间的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
知识与技能●明白生物对环境的依靠关系。
●明白生物栖息地的概念。
●了解生物的伙伴和敌对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到生物世界的奇异。
●感受生物之间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的合理性。
教学重难点本课重点引导学生去发觉生物对环境的依靠关系,揭示环境关于生物的意义,难点是要突出同一环境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合作关系和敌对关系。
教学预备有关生物生存之间有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的图片与录像。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改进一、导入新课出示地球图片,讲解地球是每一种生物的家园,但每一种生物在地球的位置有着一定的范畴,它们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地点。
请学生说说自己明白的生物生活的地点。
二、学习新课1.观看周围环境里的生物,揭示栖息地的概念。
(1)出示P26页的图片,认识图上的动物。
(2)提问:它们应该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3)学生看图辨析。
(4)提问:什么缘故企鹅要生活在南极?南极除了企鹅还有没有别的生物生活在那?在那会有狮子吗?什么缘故?(5)讨论:其它几种环境里分别只生活这一种动物吗?还应该有哪些生物?通过这几幅图,你发觉生物与他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2.观看周围环境里的生物,揭示栖息地的概念。
(1)出示一张包含丰富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风光图片或录像。
(2)提问:图片中有哪些生物?又有哪些非生物?(3)师生交流。
(4)在图片上有两种颜色笔分别写出上面的生物和非生物名称。
(5)讨论:这些生物什么缘故情愿长期生存在如此的环境里?这些自然环境为生活在这儿的生物提供了哪些生存条件?(6)讲解:像如此一种生物情愿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那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育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如此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寻找生物的家园》教学思考 有效促进学生理解科学概念
《寻找生物的家园》教学思考有效促进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张莹
【期刊名称】《小学科学》
【年(卷),期】2022()6
【摘要】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体现。
在此背景下,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不断提高,同时,现代中小学的教学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校园互联网的普及、智慧教室的建设、信息平台的建立、平板教学的推广,这些都为智慧课堂的构建了提供保障。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目标,而如何促进概念转化,一直是一线科学教师研究的课题。
【总页数】3页(P45-47)
【作者】张莹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第一实验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科学“问题串”,概念“导航仪”——促进学生深度理解数学概念的有效策略
2.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对生物学概念教学促进的思考
3.寻求有效策略促进概念形成--“做中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科学概念形成的策略
4.强化生物学基本概念教学提高
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谈谈"生物新陈代谢"概念的教学5.经历概念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有效理解——以“一元二次方程”教学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寻找生物的家园》说课稿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寻找生物的家园》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寻找生物的家园》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生存环境,探究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进而理解生物的家园不仅包括生物本身,还包括非生物环境。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又有实践活动的安排,旨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生物的家园的认识还比较片面,容易局限于生物本身,忽视非生物环境的作用。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生物与环境的互动现象已有观察,但缺乏系统地总结和提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的生存环境,知道生物的家园不仅包括生物本身,还包括非生物环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的家园不仅包括生物本身,还包括非生物环境。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非生物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实践、交流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实例、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资源,辅助学生学习。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生物与环境的互动现象,引发学生对生物家园的思考。
2.讲授新课:介绍生物的生存环境,引导学生理解生物的家园不仅包括生物本身,还包括非生物环境。
3.实践环节: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观察身边的生物与环境,体会非生物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
4.交流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会,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赖关系。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生物的家园概念,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生物的家园 = 生物本身 + 非生物环境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生物家园概念的理解程度。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反思-寻找生物的家园苏教版
六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寻找生物的家园苏教版在教学中,我紧扣“寻找”,让学生在一步一步地“寻找”中,引领学生慢慢由表及里地分析,认识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了生物栖息地的概念,了解了在同一栖息地上生物间存在着合作关系和敌对关系。
导课时,播放了介绍生活在各种环境中生物的一段视频,视频短片之后出示一首小诗,在给了学生视觉、听觉、感官上的享受的同时,那么填空题的出示,则将学生这些美好感受诉诸如文字,以文字特有的魅力,赋以诗般的语言,再次深刻感受到“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二部分是自主活动,初步探究。
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那就是——将这些动物送回家。
学生一听说当然喜欢啦,积极参与起来,学生表述时我不时唱反调,把企鹅送到草原吧,它还没去过呢?好吗?激起了学生的反驳,将学生引向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适应性及环境给生物提供了什么这一内容。
这一活动后启发学生思考从这个活动中有什么发现?学生立即说发现了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
第三部分是课内外互动,加深理解。
理解生物的栖息地是本课的重点。
在教学中,采用课堂学习与课外调查汇报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栖息地”的概念。
让学生汇报课前对校园动植物的观察与记录,让学生知道生物栖息地就在我们身边。
这样通过课内与课外的互动,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栖息地”这一核心概念。
第四部分,认识生物间合作与敌对关系。
了解生物间存在着“合作”与“敌对”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教师适当点拨的形式,让学生充分交流生物间的“合作”与“敌对”关系,了解生物间的这种生存关系。
最后,让学生再说说其他环境里生物“合作”与“敌对”关系的事例,从具体分析中,进一步认识生物间这种生存关系,更深地理解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在巩固练习中,出示非洲大草原各种生物图片。
让学生说出这些动物间的敌对关系。
发现了动物间的敌对关系不是单一的,而是有交叉的,为本单元的“食物链”学习做好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寻找生物的家园教学反思
《寻找生物的家园》是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家园>>的首课,它总领单元,将学生的视角引入生物与环境的研究,揭示了每一种动物必须生活在合适的环境里这一事实,引导学生去发现生物对环境的依赖,揭示环境对生物的意义,并突出了同一环境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
本课我引导学生将讨论的视角集中在某些具体的生物上,如企鹅、狮子、小鸟、海龟,启发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通过讨论一些生物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引导学生把动物和它生活的环境联系起来,在通过对生物生存环境的列举,开拓学生的视野,并让学生思考“一种生物为什么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学生思考得出栖息地的概念,在这个环节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充分调动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在了解同一栖息地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时,选用两段<<动物世界>>的视频,让学生发现动物之间存在着合作关系和敌对关系,再进行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生物之间合作关系的例子,使学生加深了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课前收集了资料,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回答问题的学生自信
本课中对生物生存环境的巩固应用,让学生关注真实的自然环境生物对生活环境的依赖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有利于生物的生存条件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