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电图及其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常见心电图分析及临床意义分析

常见心电图分析及临床意义分析

常见⼼电图分析及临床意义分析同步⼗⼆导联⼼电图正常⼼电图⼼律为正常窦性⼼律、⼼率、各波形、波段、间期、时限及电压等均正常。

常见异常⼼电图的分析诊断异常⼼电图指:⼼电图图形与⼼律有肯定异常且有病理意义者。

1、房、室肥⼤:1)左、右⼼房扩⼤2)左、右⼼室肥厚2、⼼律失常:起源异常1)期前收缩(早搏)2)⼼动过速(室上性、室性)3)颤动、扑动(房性、室性)传导异常1)⼀度房室传导阻滞2)⼆度房室阻滞3)三度房室阻滞3、⼼肌缺⾎、梗死:急性下壁、前间壁、前壁、侧壁等急性⼼肌梗死的⼼电图演变4、电解质紊乱及药物影响:低⾎钾、⾼⾎钾⼀、房、室肥⼤:1)左⼼房扩⼤2)右⼼房扩⼤3)左⼼室肥厚4)右⼼室肥厚1、左⼼房扩⼤:1、P波时限>0.12s2、P波呈双峰,峰距>0.04s3、Ptfv1<-0.04mm.s2、右⼼房扩⼤:P波振幅增⾼:Ⅱ>0.25mV,V2>0.15mV⼆、⼼律失常:激动起源异常2)期前收缩(早搏)3)⼼动过速4)颤动、扑动1、窦性⼼动过速正常成⼈窦性⼼律的频率>100次/分。

2、窦性⼼动过缓成⼈窦性⼼律的频率<60次/分。

3、房性期前收缩1.提前出现P′-QRS波群;2.P′-R间期>0.12s;3.QRS形态、时限正常(呈室上性)或呈室内差异性传导或未下传。

7、⼼房颤动P波消失,代之⼤⼩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f波),⼼房率为350~600次/分。

QRS波群为室上性,室率⼤多120~180次/分节律绝对不规则。

8、⼼房扑动P波消失代之连续的⼤锯齿状扑动(F波)。

F波频率多为250—350次/分,⼤多不能下传⽽以固定⽐例(2:1,4:1)下传。

4、室性期前收缩:1.期前出现的QRS-T形态宽⼤畸形,时限常>0.12s2.连续发⽣三次以上的早搏为短阵室速短阵性室性⼼动过速6、阵发性室性⼼动过速1.频率在140~200次/分。

QRS>0.12s2.房室分离3.⼼室夺获4.室性融合波室性⼼动过速5、阵发性室上性⼼动过速有突发突⽌的特点,频率⼀般在160--250次/分,节律快⽽规则,QRS形态⼀般正常。

心电图正常值

心电图正常值

Q-T间期(Q-T
interval)
(与心率成反比)
• 意义:心室除极与心室复极的总时间。 • 正常值:成年人心率60~100次/分时,Q-T 间期为0.32-0.44s。心率快,Q-T间期短;心 率慢,Q-T间期长。 • QTc <0.44s
U波 T波后0.02-0.04s,方向与T波一致,
心室后继电位,V3、V4导联清楚
• Q波正常值:时限<0.04s,电压 <1/4R。不 应有切迹,V1~2不应有Q或q波,但可为QS型。 • 低电压: (1)在6个肢导联中,每个QRS波群绝对值之和均 <0.5mv,称为肢导联低电压; (2)在6个胸导联中,每个QRS波群电压绝对值之 和均<0.8mv,称为胸导联低电压。 (3)肢导联低电压加胸导联低电压称为低电压。
S-T段(S-T segment) • 意义:自QRS波群终点(J点)到T波的起点间的时距。代 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 正常时限 : <0.15s。 *与等电线在同一水平位上。 在等电线以下,称为压低; 在等电线以上,称为抬高。 正常压低: 每个导联均 < 0.05 mv; 下斜型,水平型有临床意义 正常抬高: 肢导联、 V4~6 < 0.1 mv 。
P波: • 意义:心房肌除极波,代表心房除极的时间、 电压变化。 • 形态: 钝圆形 • 方向: Ⅰ、Ⅱ、avF、V4~6向上, avR向下。 • 时限:< 0.12s • 电压:<0.25 mv(肢导联)、<0.20mv(胸导 联)
P-R间期(P-R
interval)
• 意义: 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 的时间。 • 时间:0.12~0.20s
P-R间期临床意义
• 临床意义: ⑴P-R 间期延长: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⑵P-R 间期缩短:常见于预激综合征,交界 性心律,房室脱节。

心电图基础知识及临床常见心电图详解

心电图基础知识及临床常见心电图详解

目录
时间和电压的测量
1.测量波的振幅: (1).向上的波自水平线的上缘到波的顶端的垂直距离;负向波自 水平线的下缘到波的底端的垂直距离。 (2).P波振幅测量的参考水平以P波起始前的水平线为准。测量 QRS波群、J点、ST段、T波、U波振幅,采用QRS起始部 水平线为参考水平。 2. 测量波的时间: (1).自波的起点内缘到波的终点内缘的时距。 (2).测量P波、 QRS波群时间,分别从12导联同步记录中最早的 P波或QRS波群起点测量至最晚的P波或QRS波群终点; PR 间期从12导联同步记录中最早的P波起点测量至最早的 QRS波群起点; QT间期从12导联同步记录中最早的QRS波 群起点测量至最晚的T波终点。 目录
目录
QRS波群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⑴ 时限、VAT延长:常见于心室肥大,室内 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 ⑵电压增高: 常见于正常青年男性,心室肥 大,预激综合征。 ⑶电压降低:常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心肌 损害,水肿,正常肥胖健康人。 ⑷异常Q波( 时限、电压、形态异常):常见于 肺心病,心肌病,心肌梗塞。
目录
正常成人P-R间期的最高限度
心率 (次/分) <70 71-90 91-110 111-130 >131
时限(秒)
0.20
0.19
0.18
0.17
0.16
目录
*QRS波群(QRS complex)
1. *QRS波群:心室除极波,代表心室除极的时间、电压变化。 2.* 命名: 第一个正向波称为R波,R波之前的负向波称为Q波, R波之后第一个负向波称为S波, 第二个正向波称为R’波,R 波之后第二个负向波称为S’ 波,……。 只有一个负向波称为 QS波。
目录
目录

心电图检查测量方法和临床意义培训课件

心电图检查测量方法和临床意义培训课件

心电图检查测量方法和临床意义
11
心电图检查测量方法和临床意义
12
5、S-T段移位的测量:
❖ 以T-P段作为等电位线
❖ P-R段: 心动过速使T-P段不明显时选择
或两个QRS波群起点的连线作为基线。
❖ S-T段上抬:自等电位线上缘垂直量到S-T段 上缘。
❖ S-T段下移:自等电位线下缘垂直量到S-T段 下缘。
心电图检查测量方法 和临床意义
一、测量方法
(一)图纸
心电图检查测量方法和临床意义
2
❖心电图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线上,横坐标为 时间,通常采用25mm/s纸速记录
❖时间:1小格=1mm=0.04秒
❖纵坐标为电压,由定准电压决定1
小格的含义。
心电图检查测量方法和临床意义
3
(二)心率的计算
心电图检查测量方法和临床意义
10
4、间期的测量: ❖ P-R(or P-Q)间期的测量:
选择有明显P or Q波的导联进行(Ⅱ): 自P波的起点量至QRS波群的起点。 ❖ Q-T间期〈V3〉: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 程所需时间。
选择T波比较清晰的导联。 自QRS波群的起点量至T波终点。 ❖ 若心律不规则, 应取3~4个间期的平均值。
测量P-P或R-R间期:测量5个或5个以
上P-P或R-R间期,计算其平均值,60除
以该周期即为每分种的心率。
HR(次/每分钟)=60(s)/R-R (or P-P)间距平均值 (s)
可查表。
心电图检查测量方法和临床意义
4
不规则节律时测HR:
测量15厘米长心电图内P波 或QRS波群出现的数目:该数目 乘以10。计头不计尾。

正常心电图及各种异常心电图

正常心电图及各种异常心电图

26
(二)心率的测量
(1)测量计算法
心率= ———————
60
R-R间或期P-P(秒)
测量心率目测方法
**当心律规整,走纸速度为25mm╱s时:
心率 =1500╱RR间期(小方格数)或300╱RR 间期(大方格数)
1 300

当心律不规整时(例如房颤),用6秒 计算法:数出6秒(30个5mm方格)内 R波的数目;再乘以10=每分钟的心率
正常心电图及各种 常见异常心电图
心电图
定义: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 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心电图导联
定义:将电极置于人体的任何两点并用导线与心电图机 相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和装置称为心电图导联。
标准肢体导联:I,II,III,
肢体导联: 肢体导联:红色接右上肢, 红色接右上肢,心房起搏心电图• 完全性 Nhomakorabea束支阻滞
•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 右位心
• 左右手反接后
• 左右手接错
黄色接左上肢, 黄色接左上肢, 绿色接左下肢, 绿色接左下肢, 黑色接右下肢。 黑色接右下肢。
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
胸导联:V1-V6,
V7-V9, V3R-V6R 胸导联:红,黄,绿,棕,黑,紫
导联:
标准导联(双极肢体导联)
标准肢体导联
Ⅰ导联
Ⅱ导联 Ⅲ导联
左上肢电极连接于心电图机的正极,右 上肢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反映了两个电极间的电 位差。
心电图包括5波(P-QRS-T-U-J)2段2间期 牢记3波(P-QRS-T)2段(PR,ST),2间期(PR,QT)
Willem Einthoven (1860~1972)

经典:常见心电图诊断与临床

经典:常见心电图诊断与临床
起源于房室结、或结希区,较少见,心电图特点
1) 2)
3)
4) 5)
提前出现的QRS波,与正常窦性者相同或略有变异 出现逆行P’波(II、III导联P’波倒置,aVR直立) P’波可出现于QRS波群前、之中或之后,P-R<0.12s,R-P’<0.20s 代偿间歇多数完全 QRS波群也可出现差异传导
交界性早搏
诊断及治疗
诊断: 详细了解病史: 动态观察心电图: 窦结功能的激发试验: 治疗:无症状时可动态观察,有症状时起搏治疗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

心电图特点

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bpm) 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 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 房室交界区逸搏或逸搏心律,或房室交界区传导障碍 (双结病变) 部分病人最后发展为慢性房颤
房性期前收缩
异位激动起源于心房,较常见,心电图特点
1) 2)
3)
4) 5)
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正常的P波有差异 P’-R间期>0.12s 多数P’波后伴有正常的QRS波群 代偿间歇不完全 如果QRS增宽,称为房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房性早搏
房早未下传
房性早搏
房早伴右束支型差异传导
房性早搏
交界性早搏
During sinus rhythm,the SA node serves as the heart’s pacemaker while the AV node acts as the gatekeeper to the ventricles
Illustration depicting macro reentrant circuit activity during a run of complex atrial fibrillation

临床心电图基础知识

临床心电图基础知识
方向:一般与同导联T波方向一致。
振幅:低于同导联T波。
第三节 异常心电图
*心脏肥大 **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电解质紊乱
*****药物影响
一、心脏肥大
ECG仅有辅助检查的价值,有一定
局限性,需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ECG反映的是综合电量的相对变化

影响因素多
(一)
三、正常心电图波形 特点和正常值 (成人)
1、P波:(正常窦性P波)
意义:代表两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 方向:PⅠ、Ⅱ、V4、V5、V6直立,PaVR倒臵。 形态:钝圆形,可有小切迹,其峰距<0.04s。 时间(时限、宽度):<0.12s 振幅(电压、高度):肢体导联,P<0.25mv 胸导联,P<O.20mv
(2)右室导联变成主波向上(如:aVR
导联R/Q≥1, V1、V2导联R/S≥1), (3)左室导联变成主波向下,如:Ⅰ、V5、
V6导联R/S≤1。
2. 右室电压增高: RaVR ≥0.5mv, RV1 ≥1.0mv, RV1+SV5 ≥1.05-1.20mv 3. 可有心电轴右偏, ≥+90゜. 4. 右室导联ST-T变化。
S-T段(S-T
Segment) 左、右心室缓 慢复极过程; T波(T Wave) 左、右心室快速复极 过程; Q-T间期(Q-T Interval) 心室除极 和复极的全过程; U波(U Wave) 发生机理不明,可能 是心室复极后的舒张期振荡电位。
三、心电图的导联系统
导联(Lead):在体表不同的两个部位放
5 、 T波: 意义:代表心室的快速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形态:圆钝高大,前后双肢不对称,前肢长、 缓升,后肢短、陡降。 振幅:一般在R波为主的导联上,T波应大于R 波的1/10。

临床常见心电图汇总

临床常见心电图汇总

正常心电图正常心电图正常心电图特点:窦性心律;心率:60-100次/分; PR间期:0.12-0.20秒; QT间期:0.32-0.44秒; P波在I、II导联方向向上,在aVR导联方向向下; QRS时间:0.06-0.10秒; ST-T无异常偏移。

心电图基础心率的检测常用两种方法测量15厘米长心电图内P波或QRS波群出现的数目:该数目乘以10测量P-P或R-R间期:测量5个或5个以上P-P或R-R间期,计算其平均值,60除以该周期即为每分种的心率。

心电图时程测量注意心电图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线上,横坐标为时间,通常采用25mm/s纸速记录时间:横坐标,1小格=1mm=0.04秒测量应从波形起点内缘到终点内缘各波段振幅的检测心电图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线上,纵坐标为电压。

通常情况下,电压为每毫米0.1mV向上的波的电压从基线的上缘至顶点;向下的波从基线的下缘到底端测量。

基线为T-P段平均心电轴的目测法心电轴偏移ⅠⅡⅢ心电轴值范围正常+++0 ~ +90°轻度左偏++—0 ~ -30°明显左偏+——-30°~ -90°电轴右偏—±++90°~ +180°电轴偏移不定———+180°~ +270°正常心电图(2)心脏循长轴转位一.自心尖朝心底部方向观察二.顺钟向转位:⏹∙V3、V4波形出现在V5、V6导联三.逆钟向转位:⏹∙V3、V4波形出现在V1、V2导联顺钟向转位:可见于右心室肥大;逆钟向转位:可见于左心室肥大;钟向转位也可见于正常人。

P波⏹∙时限:<0.12秒⏹∙振幅:<0.25mV(肢导联)<0.2mV(胸导联)⏹∙方向:窦性心律Ⅰ、Ⅱ、avF, V4-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其它导联直立、倒置、或双相正常心电图(3)P-R间期⏹∙PR正常值0.12~0.20秒⏹∙代表了房室传导时间⏹∙年龄越大,心率越慢,P-R间期越长⏹∙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间期越短QRS波群1一.时限:0.06 ~0.10秒,<0.12秒二.波形:根据主波方向和有无Q(q)波⏹∙I、II、V4 ~V6导联主波:向上⏹∙avR、V1导联主波:向下⏹∙V1、V2导联不应有Q(q)波,(可呈QS)⏹∙avR、Ⅲ、avL导联可有Q波或q波⏹∙Ⅰ、Ⅱ、avF、V4~V6导联不应有Q波(可有q波)⏹∙V1至V6R波逐渐变大,S波逐渐变小,R/S由小变大⏹∙Q波小于0.04秒,振幅<1/4同导联R波QRS波群2一.电压:⏹∙至少一个肢导联QRS波群电压和≥0.5mV⏹∙至少一个胸导联QRS波群电压和≥0.8mV⏹∙Rv5<2.5mv,RavL<1.2mV,RavF<2.0mVRI<1.5mV,Rv5+Sv1<3.5(女)Rv5+Sv1< 4.0mV(男)⏹∙Rv1<1.0mV,Rv1+Sv5<1.2mVRavR<0.5mV⏹∙Q波<¼R波(同导联)QRS波群3R峰时间(室壁激动时间):概念:QRS起点到R波顶端垂直线的间距。

心电图知识

心电图知识

23
多源性室早
2021/5/27
24
多源性室早
2021/5/27
25
尖端扭转性室速
2021/5/27
26
室早R on T 诱发室颤
2021/5/27
27
多源室早引发室颤
2021/5/27
28
(八)T波电交替
T wave alternans TWA
一、机制:
机制不明,可能与受损心室肌复极离散度增大引起 单
猝死
accident death
2021/5/27
1
一、如何预测院内猝死的发生
医院内患者猝死最易诱发医患纠纷, 对患者猝死的预测愈来愈成为一线临床 医生关注的热点。患者的猝死不是凭空 发生的,一定存在有心脏病理基础和心 电活动异常。现在可通过心电图、心室 晚电位、动态心电图、频谱心电图等临 床监测手段,及时、及早发现异常心电 活动,以及新的有价值的心电现象,为 患者的临床诊断和高危患者的猝死预警, 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属于抗心律失常的Ⅲ类动作电位延长剂药物。 有促肺纤维化、甲状腺功能障碍、皮肤过敏 等 副作用,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经今 十多年的药理研究和临床观察显示,胺碘酮可 同时表现Ⅰ、Ⅱ、Ⅲ、Ⅳ类抗心律失常作用, 其促心律失常的作用较小,基本无负性肌力作 用,能安全用于心脏结构异常者,尤其是伴心 功能不全的房性、室性心律失常。另外改用小 剂量应用(0.2 g / d),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 生率。
机理:醛固酮保钠、排钾、抑制副交感、激活交感神经活性,加
速心肌重构。螺内酯拮抗以上作用,降低猝死发生率。
五、他酊类药物:
机理:他酊类药物除降脂、保护血管内皮、抗炎、稳定斑块作用
外,还可以改善心肌重构,降低猝死发生率。

心电图中的P波与QRS波形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心电图中的P波与QRS波形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心电图中的P波与QRS波形特征及其临床意义心电图是一种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查工具,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来评估心脏功能和诊断心血管疾病。

其中,P波和QRS波形是心电图中重要的特征波形,它们的形态和时间间隔可以提供有关心脏传导系统的信息,并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P波的特征和临床意义。

P波是心房除极过程所产生的电流在心电图上的表现形式,代表心房的兴奋和收缩。

正常情况下,P波应该是呈现幅度逐渐增加、呈尖峰状或圆顶状的波形,持续时间一般为0.08秒或更短。

P波的异常表现可能与心房肌的病变、传导障碍或其他疾病有关。

当P波呈现异常形态时,可以提示存在心房肌的病变。

比如,P波振幅增高可能与右心房扩大有关,而P波振幅降低则可能与心房肌纤维化造成的传导延迟有关。

此外,P波终末部的形态改变可能与心房肌缺血、心房肌梗死或电解质紊乱等疾病有关。

因此,通过分析P波的形态和振幅变化,可以初步判断心房肌的状况,并帮助诊断相关的心血管疾病。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QRS波形的特征和临床意义。

QRS波形是心室除极过程所产生的电流在心电图上的表现形式,代表心室的兴奋和收缩。

正常情况下,QRS波形应呈现一个向下的Q波、一个向上的R波和一个向下的S波,持续时间通常为0.08秒至0.1秒。

QRS波形的异常表现可能与心室肌的病变、心室内传导障碍或其他疾病有关。

当QRS波形发生异常时,可以提示存在心室肌的病变。

比如,QRS波的振幅增高可能与左心室肥厚有关,而QRS波的振幅降低则可能与心室肌萎缩、纤维化或传导延迟有关。

此外,QRS波的宽度增加可能与心室内传导阻滞有关,如束支传导阻滞、室性早搏等。

因此,通过分析QRS波形的形态和振幅变化,可以初步判断心室肌的状况,并帮助诊断相关的心血管疾病。

除了形态和振幅变化,P波和QRS波之间的时间间隔也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信息。

正常情况下,P波与QRS波之间的时间间隔应在0.12秒至0.2秒之间。

心电图各波及波段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心电图各波及波段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心电图各波与波段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一、P波P波是心房的除极波。

起始部分为右房除极所形成,后半部分主要由左房除极所形成。

正常P波矮小,顶稍圆钝或伴小切迹 , 其时限<0.11s。

电压:肢导联<0.25mV,胸导联<0.20mV。

当P波方向不符合窦性P波标准、电压过高或时限过宽时为P波异常。

P波异常:1、P波增宽。

P波时限≥0.11s为增宽。

P波时限≥0.11s,<0.12s称房内传导延缓。

P波时限≥0.12s,称房内传导阻滞。

典型增宽P波称二尖瓣P波,其时限≥0.12s,呈M形或双峰样,峰间距≥0.04s,部分可呈圆顶形。

此改变一般在I、aVL、V3-V6导联较明显。

aVR导联多呈W形。

P波增宽的临床意义:(1)左房肥大或扩大。

可由“风心”二尖瓣狭窄,或二尖瓣狭窄伴闭锁不全引起。

也可见于部分引起左房长期负荷过重的“先心”、左心衰竭等。

(2)左房负荷过重。

冠心病时,可因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而引起左房内压力增高使P波增宽;急性左心衰竭致左房压力增高使P波增宽;单纯二尖瓣返流早期左房负荷过重使P波增宽。

这集中情况心房大小均可正常。

(3)房内传导延缓和阻滞。

当房内前结间束的左房分支—巴赫曼氏束(Bachmann)出现传导延缓或阻滞时,激动在房内传导顺序改变或传导时间延长,从而P波增宽。

此情况多见于老年人,属老年性传导纤维退行性变所致。

(4)心房梗死。

心房梗死可使心房除极顺序改变,除极时间延长,P波增宽,并有P-R段偏移。

(5)房性异位节律。

房性心律心房除极顺序改变,心房激动传导最初主要为心房肌间传导,使除极时间延长,P波增宽。

2、P波电压增高。

正常P波较低钝,电压<0.25mV ,当P波在II、III、aVF导联呈顶尖型,时限正常,电压大于0.25mV,如V1导联正向部分P波电压>0.20mV (国家考试中心用0.15mV),双向时≥ 0.30mV (国家考试中心用0.20mV)称肺型P波。

如V1等胸导联P波电压增高,且大于II、III、aVF导联的电压时常称为先心性P波(先心性P波时II、III、aVF导联的P 波电压可正常)。

心电图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心电图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QRS时限一般>0.11s,QRS前必须有P 波,P-R<0.12s,QRS波起始处有δ波。 但马海氏预激征(Mahaim)P-R≥0.12s。
(3)心室肥大
心室肥大,左室肥大时QRS可延长,一 般在0.10s~0.11s。V5导联室壁激动时间 或R峰时间(VATV5)>0.05s,V1导联 室壁激动时间或R峰时间(VATV1)> 0.03s。
SJ
23
P-R间期缩短的意义:
(1)短P-R间期征。是P-R间期 缩短最常见的一种。其心电图表 现为:P-R<0.12s,QRS时限正 常,QRS起始处无δ波,通常诊为 短P-R征。
FT
SJ
24
以前均诊断为L-G-L综合征,即所谓变异 性预激综合征。 近年来经电生理研究证 实所谓L-G-L综合征并无预激现象,属房 室结内双径路中快径路的极端表现。
单纯短P-R征与交感神经兴奋有关,常见 于孕妇,无明显临床意义。
FT
SJ
25
(2)房室交界性心律
房室交界性心律如QRS前有逆行 P波时,P-R间期固定,并< 0.12s。如有明显前向传导阻滞, P-R间期可≥0.12s。
FT
SJ
26
(3)各种不同类型的预激综合征(A、B、C型)。
P-R间期缩短、QRS增宽、QRS起始 处有δ波,称为“预激三联征”。P-J 间期正常,一般≤0.27s(有0.26s), 如为间歇性预激则与同导联正常下传 的P-R间期一致。
(5)房性异位节律
房性心律心房除极顺序改变,心房激 动传导最初主要为心房肌间传导,使 除极时间延长,P波增宽。
FT
SJ
9
2、P波电压增高。
正常P波电压<0.25mV 。当P波在II、III、aVF 导联呈顶尖型,时限正常,电压>0.25mV, 称肺型P波。肺型P波常见于右房肥大、右房 负荷过重及房内传导阻滞。先心性P波常见于 先天性心脏病。

《心电图》ppt课件

《心电图》ppt课件

心肌缺血
心电图可出现ST段压低、T波倒置等 心肌缺血表现。
心律失常
冠心病患者易发室性心动过速、房颤 等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
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包括ST段抬高、病 理性Q波等。
瓣膜性心脏病对心电图影响分析
1 2
二尖瓣狭窄
心电图可出现“二尖瓣型P波”,提示左心房扩 大。
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电图改变不明显,但长期关闭不全可导致左心 室肥大。
《心电图》ppt课件
目录
• 心电图基本概念与原理 •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征分析 • 异常心电图诊断与鉴别诊断 • 常见心脏疾病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
目录
• 药物对心电图影响及注意事项 • 心电图检查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01
心电图基本概念与原理
心电图定义及作用
心电图定义
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 术。
心电图作用
心电图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之一,应用广泛。用于记录人体正常心脏的电活动,帮 助诊断心律失常,帮助诊断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判断心肌梗死的部位,诊断心脏 扩大、肥厚,判断药物或电解质情况对心脏的影响等。
心脏电生理基础
01
心肌细胞的电活动
02
心脏传导系统
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存在稳定的静息电位,当受到刺激时,会发生 一系列的电位变化,形成动作电位。
结合患者病史、症状等综合分析,给出 诊断意见。
对于复杂或疑难病例,建议及时与上级 医师或心电图专家会诊。
THANKS
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形 态和振幅因导联不同而异。正常 成人QRS波群时间为0.06~0.10
秒,最宽不超过0.11秒。
T波
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 T波形态钝圆,占时较长,从基 线开始缓慢上升,然后较快下降, 形成前肢较长、后肢较短的波形。

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分析人类的身体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机器,由不同的器官和系统相互配合、共同协作,维持着机体的稳定和正常运转。

而我们的心脏则是这个机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健康程度和功能状态不仅关系着我们的生命质量和寿命长短,也决定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和运动能力。

而冠心病作为一种心血管疾病,常常给人带来巨大的痛苦和威胁,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品质。

在这种情况下,心电图作为一种常见的检查手段和诊断工具,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因为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加准确和快速地发现患者的病情,为正确治疗和康复提供重要依据。

心电图是一种常见的心脏检查方法,各种类型的心电图检查在临床上均有广泛的应用。

而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和评估,静息心电图则是最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之一。

静息心电图是通过记录人体放电过程而得到的,它可以测定心脏在休息状态下的电活动,了解心脏的构造和功能状况。

尤其针对冠心病患者,心电图检查可以检测是否存在冠状动脉血供不足、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病变,同时还可以了解心脏节律和电生理学状态,为后续病因分析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在临床诊断中,心电图检查作为一种低成本、无创、快速、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具备诊断范围广、灵敏度高、可反复检查等优点,因此常常作为首选诊断工具,尤其对于怀疑冠心病患者,心电图检查更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心电图检查中,医生可以通过评估各种电信号的参数,如ST段、T波、QRS波群等,评估心脏的起搏和传导功能、心肌缺血和坏死等情况,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肌损伤、梗死、心律失常、传导阻滞等病变,进而决定如何选择采取何种治疗方案。

另外,除了静息心电图外,运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也是常用的诊断方法。

运动心电图又称劳力试验心电图,对于存在心肌梗死或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用药物或运动方式使心脏达到最大承受能力,观察心电图在不同负荷下的改变,以评估患者心脏的功能;而动态心电图则是一种24小时记录心电图的方法,通过记录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心电活动,可以对心脏病患者的诊断和预后进行更加全面和精准的分析。

心电图基础知识及临床常见心电图详解

心电图基础知识及临床常见心电图详解
1. P-R间期: 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 间。*(房室传导总时间)
2.* 测量: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间的时距。(包括P 波时限、P-R段。)
目录
*P-R间期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1.*正常成人心率在60-100次/分时为0.12~0.20s, 随年龄、心率不同而不等 ,年龄越小 ,心率 越快 , P-R 间期越短。(老年人<0.22s)
白色___胸前(V1、V2、V3、V4、V5、V6)
目录
目录
常用12导联体系
在长期临床心电图实践中,形成了 一个由Einthoven创设而目前广泛采纳的 国际通用导联 体系(lead system),称为常 用12导联体系。 1.标准导联(双极肢导联) Ⅰ、Ⅱ、Ⅲ。 2.加压单极肢导联 avR、avL、avF。 3.胸导联 V1、V2、V3、V4、V5、V6。
二 . 心电轴(难点): 1.定义及分类; 2. 计算方法及其临床意义(重点)。
三. 钟向转位(难点): 1.定义及分类; 2.判断方法及其临床意义(重点)。
四. 心率: 1.定义; 2.计算方法(了解内容)。
目录
心脏除极、复极与心电图各波段的关系
目录
*P波(P wave)
*P波:心房肌除极波,代表心房除极的时间、电 压变化。
2.右胸导联(V3R~6R) : 将探查电极置于右 胸壁,相当于V3~6相对应的
部位。 适用于小儿心电图,右室肥大,右位心,心脏移
位,右心室心肌梗塞。
目录
心肌细胞电位图与体表心电图的关系
心肌细胞电位图反映单个心肌细胞的电活动,体 表心电图则是反映无数心肌细胞的综合电活动。(以心 室为例)。 • 0相,相当于心电图上的QRS波群; • 1相,相当于J 点,即QRS波群与S-T段的连接点; • 2相,相当于S-T段; • 3相,相当于T波; • 4相,相当于静止状态的等电位线; • 0相至3相末,相当于Q-T间期。

心电图各项指标及临床意义

心电图各项指标及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血钾过低
RV1<1.0mV。V5、V6 导联可呈 qR、qRs、 心肌劳损。
Rs 或 R 型,R 波不超过 2.5mV。在 V3、 2、右心室肥大: (1)右心室高电压表现:① V1(或 V3R)导联 R/S≥1
V4 导联,R 波和 S 波的振幅大体相似, ② RV1+SV5>1.05mV(重症可>1.2mV)③ aVR 导联 R/S 或 R/Q≥1(或
心率
P波 P-R 间期 QRS 波群
宽度不超过 0.11sec;振幅在肢导联不超过 0.25mV,胸导联不超过 0.15mV.(0.20)
P 波与 P-R 段合计为 P-R 间期,正常为 0.12~0.20sec;P-R 间期>0.20s 表示有房 室传导障碍
QRS 波群的 时限,正常人为 0.06~
ST 段偏移的参照
任何 ST 段均不能压低 0.05mV;
1、心肌缺血:ST 段呈水平型或下垂型下移和 J 点下移,下移的 ST 段与 R 波
V1~V3 导联 ST 段抬高≤0.3 mV;余导联 的夹角>90oC
ST 段抬高均不能≤0.1 mV。
2、高钙血症:血钙浓度>3.0mmol/L 时,可出现 ST 间期缩短。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P-R 间期延长≥0.21 sec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I 型:莫氏 I 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 P 波规律地出现, P-R 间期逐渐延长,直至一个 P 波后漏脱一个 QRS 波群,其后 P-R 间期又 趋缩短,之后又复逐渐延长,如此周而复始地出现,称为文氏现象;II 型:莫 氏 II 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 P-R 间期恒定(正常或延长),部分 P 波后无 QRS 波群。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 P 波与 QRS 波毫无相关性,各保持自身的节律;2. 房 率常高于室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引起频繁晕厥者安装心脏起
搏器。
0 III AVB
1、临床意义:见于急性心梗下壁、 右室)、药物反应或中毒、心脏瓣膜 病、老年传导系统退行性病变。 2、治疗: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 安装心脏起搏器
房室传导阻滞

1、I0AVB


见于正常人或药物影响(B受体阻滞剂、 钙拮抗剂)、高钾血症、迷走神经兴 奋,心脏病等。 2、处理:病因治疗即可。
II0AVB
1、临床意义:见于急性心梗下 壁、右室)、药物反应或中毒、 心脏瓣膜病。
2、处理:(1)食道-心房调搏评价
AVN功能;(2)药物:阿托品;
2、处理:(1)心脏彩超等明确
病因;(2)病因治疗;(3)症
状明显者B受体阻滞剂或心律平 (心衰者禁用)。
室性早搏
1、临床意义:见于非器质性心脏病
者-紧张、刺激、代谢紊乱;非器质
性心脏病者-各种心脏病。
2、处理:明确病因;病因治疗;药 物-频发及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者可 用I类或III类抗心律失常药
重电解质紊乱等,为心脏停跳前表
现。 2、处理:紧急心前区捶击、尽快非
同步直流电复律,同时建立静脉通
道,给予可达龙、肾上腺素、利多
卡因,开始心肺复苏。
房扑、房颤
房 颤
1、临床意义:(1)多见于器质性 心脏病者,凡是可以引起心房扩大 的疾病均可引起房颤,常见病有肺 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2)甲亢 (3)无原因房颤-孤立性房颤。 2、处理:(1)明确病因;(2)转 律—可达龙,电复律;(3)控制心 室率、同时抗凝(房颤〉24h者必须 抗凝)。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临床意义:多为旁道或房室 结双径路引起,少数由器质性心 脏病引起,大多数不会引起血流 动力学异常。 2、处理:心电监护、建立静脉 通道,给予心律平、可达龙或异 搏定静脉推注。
室性心动过速
1、临床意义:急性心肌梗死、严重
电解质紊乱、洋地黄中毒、严重心
脏病或心脏病晚期。为急危重情况。
1、临床意义:迷走神经过度兴奋、 高钾、心肌梗死、心肌炎、药物 中毒、病窦综合症 。
2、处理(1)阿托品试验、食道-心房
调博评价窦房结功能;(2)药物: 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3)心 脏起搏器植入。
房性早搏及交界性早搏
1、临床意义(1)焦虑、电解质紊 乱;(2)甲亢;(3)心肌炎、
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常见心电图及其临床意义 之二
张掖市人民医院 王霞
一心电图基础知识

心脏各腔形态结构
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是由特 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构 成,产生并维持心脏 正常的节律,保证心 房、心室收缩和舒张 的协调。 心脏传导系统包括窦 房结、结间束、房室 结、希氏束、束支、 蒲肯野氏纤维。
窦 房 结
窦房结是正常 心脏兴奋的起 源,位于右心 房的上腔静脉 入口处、界嵴 上方的心外膜 下1厘米,呈 扁椭圆形。
临床意义及处理
1、临床意义:疼痛、发热、焦虑、 缺氧、休克、贫血、脱水、某些药 物影响 先心病、肺栓塞、心肌炎、 2、处理:主要是针对潜在病因进 行治疗,必要时可用B-受体阻滞剂 或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

窦性心动过缓
窦房结频率持续缓慢,参数包括: P波频率在60 bpm以下 PR 间期在0.12s以上
2、处理:须紧急治疗--建立监护、
可达龙150mg缓慢静注,或利多卡因
50-75mg入壶,继之持续静脉滴注, 必要时同步直流电复律。
尖端扭转室速由Q-T间期延长引 起(药物或电解质紊乱),大多
很快进展为室颤,应紧急同步直
流电复律,同时应用硫酸镁、小 剂量肾上腺素、补钾。慎用可达
龙。
室扑、室颤
1、临床意义:多见于急性心梗、严
结 间

结间束是心房内 联系窦房结与房 室结的特殊传导 纤维。 结间束分为前结 间束、中结间束 后结间束。
房 室 结
房室结是心房 与心室之间激 动传导的连接 部。
房 室 束
房室束又称希氏 束, 是心房与心室间 正常传导激动的
唯一途径。


LBB (左后束支)
LBB (左前束支)
RBB( 右束支)
窦性心律不齐
包括: P波间隔不匀齐,P-P间隔相互差异在 0.12s以上。 PR 间期在0.12~0.20s之内。
1、临床意义:可在正常成人及
儿童中出现;颅高压、急性
心梗、使用吗啡或洋地黄药物

2、治疗:一般无须治疗,当出 现症状性低血压时可用阿托品

或拟交感类药物
窦性停搏
窦房结放电故障导致心房去极化缺乏和 周期性心室心搏停止 频率 = 75 bpm PR 间期 = 180 毫秒(0.18 秒) 2.8 秒停搏
正常的窦房结节律
心房率:60-100 bpm PR 间期:120-200 毫秒(0.12-0.20 秒) QRS 间期:60-100 毫秒(0.06-0.10 秒) QT 间期:360-440 毫秒(0.36-0.44 秒)
窦性心动过速

窦房结频率持续超过100bpm, •P波形态正常
•PR 间期 在0.12~0.20s以内
1、临床意义:迷走神经刺激、运动员、 低温、睡眠、电解质紊乱(高钾)、 甲状腺功能减退、下壁心梗、病窦综 合症、某些药物(B-受体阻滞剂或非 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地高辛。 2、处理:一般无须治疗,除非引起了一 些症状和体征(黑朦、晕厥、低血压 等),此时可用阿托品提高心率,药 物治疗无效或严重窦缓伴晕厥者应植 入心脏起搏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