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电图及其临床意义
心电图波形特征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心电图波形特征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是一种通过记录心脏肌肉电活动产生的电信号的变化来评估心脏健康状况的非侵入性检查技术。心电图波形特征分析是对ECG信号中波形形态、波峰、波谷等参数进行定量分析,以了解心脏的电活动情况。本文将介绍心电图常见的波形特征分析以及它们在临床上的意义。
一、P波特征分析
P波是ECG波形的第一个正向波峰,代表心脏的房性除极和心房收缩。通过P 波的测量,可以判断心房的除极时间和心房节律的规律性。
1. P波振幅:正常的P波振幅范围为0.1~0.25mV,在某些心脏病变中可以有增高或减低。
2. P波宽度:正常的P波宽度约为0.08~0.12秒,若宽度增加可能表示心房除极时间延长。
3. P波形态:P波的形态可根据其峰值和时间持续度来判断,有“正常”、“高尖”、“低平”、“双峰”等不同类型。某些P波异常形态可能是房颤、房室传导阻滞等心脏疾病的指示。
二、QRS波群特征分析
QRS波群是ECG波形中的主要部分,代表心室除极和心室收缩的过程。通过QRS波群的分析,可以了解心室的除极过程和心室节律的规律性。
1. QRS波群时间:正常的QRS波群时间约为0.06~0.10秒,若时间延长可能表明心室传导阻滞等疾病。
2. Q波和R波振幅:正常QRS波群中,Q波的振幅一般较小,R波则较高大。若Q波振幅增大、R波振幅减低,可能提示心肌梗死等病变。
3. QRS波群形态:QRS波群的形态可根据主导波的位置和振幅来判断,如R 波增广、S波深大等。一些特殊的QRS波群形态可能与心室肥厚、束支阻滞等心脏疾病相关。
心电图常见(共36张PPT)
心室颤动时心电图表现为: QRS-T波群完全消失,代之以形状不一、大小不等、极不规则的低小波动,频率约为250~500次/分.心室
已失去收缩功能,可立即死亡。
其心电图表现为:①相当于一系列连续很快的室性早搏(连续3次或3次以上)频率多在150~200次/分,室律可略有不齐。
2. 分析P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⑴肯定有P波:①p波的形态,确定是窦性还是
房性。② p波的频率,确定系心动过速﹑过缓或停搏。
③ p波的节律,如节律不整,应观察是否与呼吸有关,或
与P-P间插的QRS波群有关。 ⑵如找不到P波:①P波是否隐藏在QRS波群﹑ST
段或T波中,此时可用压迫颈动脉窦﹑屏气等方法减慢心 率,使P波显露。②是否有f波或F波。③少数严重心脏
感染或脑血管意外时,可出现短暂的、无典型演变过程的Q波 早期(超急性期) 急性心肌梗死数分钟后,首先出现短暂的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心电图上产生高大的T波,随后ST段上斜型抬高,个别
出现QRS波群振幅增高,但尚未出现异常Q波。
QS波;顺钟向转位、左心室肥大及左束支传导阻滞时, 或 (一)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及分期 :
后40ms内R波中出现的负向波,多与小面积梗死有关。 6. 对应性R波增高:Rv1 ﹑Rv2增高,伴ST压低﹑T波高耸,提示急性正
常见心电图分析及临床意义分析
常见⼼电图分析及临床意义分析
同步⼗⼆导联⼼电图正常⼼电图⼼律为正常窦性⼼律、⼼率、各波形、波段、间期、时限及电压等均正常。常见异常⼼电图的分析诊断异
常⼼电图指:⼼电图图形与⼼律有肯定异常且有病理意义者。1、房、室肥⼤:1)左、右⼼房扩⼤2)左、右⼼室肥厚2、⼼律失常:起源异常1)期前收缩(早
搏)2)⼼动过速(室上
性、室性)3)颤动、扑动
(房性、室性)传导异常1)⼀度房室传导阻滞
2)⼆度房室阻滞
3)三度房室阻滞3、⼼肌缺⾎、梗死:急性下壁、前间壁
、前壁、侧壁等急性⼼肌梗死的⼼
电图演变
4、电解质紊乱及药物影响:低⾎钾、⾼⾎钾⼀、房、室肥⼤:1)左⼼房扩⼤2)右⼼房扩⼤3)左⼼室肥厚4
)右⼼室肥厚1、左⼼房扩⼤:1、P波时限>0.12s2、P波呈双峰,峰距>0.04s3、Ptfv1<-
0.04mm.s
2、右⼼房扩⼤:P波振幅增⾼:Ⅱ>0.25mV,V2>0.15mV⼆、⼼律失常:激动起源异常2)期前收缩
(早搏)3)⼼动过速4)颤动、扑动1、窦性⼼动过速正常成⼈窦性⼼律的频率>100次/分。2、窦性⼼
动过缓成⼈窦性⼼律的频率<60次/分。3、房性期前收缩1.提前出现P′-QRS波群;2.P′-R间期>0.12s;3
.QRS形态、时限正常(呈室上性)或呈室内差异性传导或未下传。7、⼼房颤动P波消失,代之⼤⼩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f波),⼼
房率为350~600次/分。QRS波群为室上性,室率⼤多120~180次/分节律绝对不规则。8、⼼房扑动P波消失代之连续
的⼤锯齿状扑动(F波)。F波频率多为250—350次/分,⼤多不能下传⽽以固定⽐例(2:
心电图波形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心电图波形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一种通过检测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来
反映心脏功能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心电图是临床医生进行心脏疾病诊断和评估的重要工具,而心电图波形特征可以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提示潜在的心脏问题。
1. P波:
P波是指心脏收缩前房室结神经传导时所产生的电流变化,代表房室传导功能。P波增宽、增高或倒置可能表明房室传导异常,如心房肥大、心房扑动等。
2. QRS波群:
QRS波群是指心脏室壁激动的快速传导,代表心室收缩。QRS波群增宽可能
提示心室传导阻滞,而Q波增深可能提示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
3. ST段:
ST段是指QRS波群结束后到T波开始之间的水平线段,代表心室收缩后的复
极过程。ST段抬高可能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包炎,而ST段压低可能表明心肌缺血。
4. T波:
T波是指心室复极后所产生的电流变化,代表心室的再极化。T波高尖可能表
明心室肥大或高血钾,而T波低平可能表明心肌缺血或心绞痛。
5. QT间期:
QT间期是指QRS波群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间,代表心脏电搏动的整个过程。QT间期延长可能与心室肌动作电位延迟或电解质紊乱相关,容易引发心律失常。
6. U波:
U波是正常心电图中的一种小振幅波形,代表心室后期复极。U波增高可能表
明高血钾或心室肥厚,而U波压低则可能表明低钾或心包填塞。
临床意义:
利用心电图波形特征,可以辅助医生进行心脏疾病诊断与评估。
1. 判断心脏是否节律正常:
心电图中的P波、QRS波群、T波能够反映心脏节律的正常与否。通过分析波
心电图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2013
•FT
•SJ
•1
•FT
•SJ
•2
一、P波
• P波是心房的除极波。P波的前部代表右心房 的激动,中间部分代表左右心房共同激动,后 部分由左心房激动。
• 1.形态 正常P波矮小,一般呈圆顶形,可稍有 切迹或低平。
2.方向 Ⅰ、Ⅱ、aVF、V4~V6导联直立,aVR 导联倒置,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或低平。
• 急性左心衰竭致左房压力增高使P波 增宽;
• 单纯二尖瓣返流早期左房负荷过重 使P波增宽。
•FT
•SJ
•6
(3)房内传导延缓和阻滞。
• 当房内前结间束的左房分支—巴赫曼 氏束(Bachmann)出现传导延缓或阻 滞时,激动在房内传导顺序改变或传 导时间延长,从而P波增宽。此情况 多见于老年人,属老年性传导纤维退 行性变所致。
•FT
•SJ
•33
②与右心室肥大相关的电压增高:
• RV1>1.0mV(小儿<1.5mV), RV1+SV5>1.2mV,V1导R/S>1, V5导R/S<1。此外,RaVR>0.5mV ,aVR导R/Q>1时也是右室肥大的 参考指标。
•FT
•SJ
•34
(2)QRS波电压降低及意义:
• 肢导联各导QRS电压算术和均< 0.5mV, 胸导联各导QRS电压算术 和均<0.8mV 称胸导联低电压。V4V6导联QRS电压低称左胸导联低电 压。I、aVL、V5-V6导联QRS电压低 称左侧导联低电压。
常见心电图诊断
心电图的鉴别诊断技巧
综合分析
心电图的结果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不能单纯依赖心电图结果做出诊断。
特殊情况下的综合分析
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心电图改变,需要密切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心电图与临床症状的综合分析
06
常见心电图诊断误区及注意事项
心率计算和心律分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2
常见心电图异常
心率超过100次/分,常常由于生理性应激或病理性原因(如发热、贫血、休克等)引起
窦性心动过速
心率低于60次/分,常常由于生理性原因(如运动员、老年人等)或病理性原因(如颅内高压、黄疸等)引起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失常
房性早搏
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心房节律点提前激动,常常无症状,或有心悸、心跳暂停感
虽然心电图在诊断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也存在局限性。例如,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诊断存在一定误差。另外,心电图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等,因此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和局限性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手术后,心电图可以监测心脏功能恢复情况,评估手术效果,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心电图在手术中的应用
经典常见心电图诊断与临床
2021/1/12
55
室扑与室颤
2021/1/12
室扑 心室停搏
室颤
56
心房扑动
病因:无器质性心脏病者。 已有心脏病者 代谢性及全身性疾病
临床表现:持续时间不定,多数持续时间较短 心房收缩功能存在→栓塞发生率低 刺激迷走神经→心室率下降 增加交感神经张力→心室率增加→心悸 颈静脉扑动及第一心音强度变化
▪房性心动过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
▪交界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
2021/1/12
34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
类型:包括房性心动过速和交界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占60%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占30%,即隐匿性预激 综合征 ▪窦房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占4%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占2%
54
心室颤动
❖ 是心室停搏的表现之一 ,心室完全丧失了排血功
能,血流动力学上相当于心脏停跳
❖ 心电图表现
✓ P-QRS-T波群均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极不规则的
室颤波,频率200~500bpm
❖ 临床意义
✓ 室扑和室颤见于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如急性心梗、
洋地黄中毒、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常为死亡前的表现
2021/1/12
9
窦性停搏
指窦房结由于某些原因不产生冲动 较正常的PP间期为长的时间内无P波发生 同时无QRS波群(可出现逸搏QRS) 长P-P与窦律周期不呈整倍数关系
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一种用来记录心脏电活动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它能够检测心脏的正常或异常的电活动,并反映在纸上的波形之中。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有助于医生判断心脏功能和疾病的类型、程度以及预后,因此对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
1. P波:P波是从心房的除极开始到心房的最后一部分除极完成的过程,代表心房肌的除极和兴奋。正常的P波应具有一致的形态,并且通常应该是正向的,其持续时间一般应在0.08秒以内。异常的P波形态和持续时间可能意味着心脏存在房室传导障碍、心房肥大或心房颤动等问题。
2. QRS波群:QRS波群代表心室肌细胞的除极和兴奋。正常的QRS波群应该是持续时间在0.06-0.10秒之间,并且形态一致。QRS波群的异常形态和持续时间延长可能意味着心室肥大、心室内传导障碍或束支传导阻滞等问题。
3. ST段:ST段是QRS波群结束时到T波开始的部分,代表心室的再极化或复极化。正常情况下,ST段为等电位线,它的抬高或下降可能意味着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或药物影响等问题。
4. T波:T波代表心室肌肌细胞的复极化,是心室舒张期电活动的结果。正常的T波应呈圆顶形,振幅应与正负极性相符。T波的异常形态和振幅改变可能意味着心肌缺血、电解质失衡或药物副作用等问题。
二、心电图波形的临床意义
1. 心律失常:心电图可以帮助判断某些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如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通过观察波形的异常变化,医生可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心电图的基本解读和临床意义
心电图的基本解读和临床意义
一、心电图(ECG)的基本解读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工具,通过
记录心脏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电活动,反映出心脏的构造和功能。下面将介绍心电图的基本解读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ECG结果。
1. P波:P波代表心房收缩(atrial depolarization),通常为正向波峰,代表着
正常的窦性激动;若P波消失或异常,则可能存在房颤、传导阻滞等异常情况。
2. QRS波群:QRS波群反映了心室肌收缩(ventricular depolarization)过程。
其中Q波表示左室前壁或右室侧壁异常;R波是一个正向极大值,代表正常左室
除极;S波则代表对应区域离开针对测导联方向作左偏运动的未除极区域。
3. ST段:ST段位于QRS波群结束和T波开始之间,在ECG中揭示了部分复
极化过程。ST段可提供关于心肌缺血或损伤的重要信息。当ST段呈现抬高、压低或呈水平线时,可能提示心肌供血不足。
4. T波:T波代表心室肌复极(ventricular repolarization)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T波应与QRS电位呈相反的方向。若T波倒置或异常高尖,则可能存在电解
质紊乱、缺血等异常现象。
二、心电图的临床意义
心电图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病变和评估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以下是心电图
在临床上的一些常见应用:
1. 诊断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疾病是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等重要原因之一。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等改变可以提示患者是否存在相关冠状动脉血液供应
评估正常心电图波形的临床意义
评估正常心电图波形的临床意义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临床意义是评估患者心脏功能和诊断心脏病的重要工具。心
电图是反映心脏电活动的图形记录,通过观察不同波形特征和间距,可以得到有关心脏的各项信息,如心率、心律、传导异常、心室肥厚等。以下将详细介绍正常心电图波形的临床意义。
1. P波:P波代表心房除极,其形态对应心房的电活动。正常P波应呈正向,
高度≤2.5mm,宽度≤0.12s。P波异常可以提示房性节律失常、心房扑动或颤动等。
2. QRS波群: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其形态和时限反映心室的电活动。正
常QRS波群的时间应在0.06-0.10s之间,Q波(如果存在)的宽度应≤0.03s。QRS
波群异常可以提示束支传导阻滞、心室肥厚、心室肌肥大等。
3. T波:T波代表心室再极化,其形态对应心室的电活动。正常T波呈正向或
者稍微负向,与QRS波群同向并有相似的方向。T波异常可以提示心室肥厚、电
解质紊乱等。
4. ST段:ST段连接QRS波群和T波,其形态经常与T波的基线融合。正常
ST段应呈等电位或接近基线水平。ST段的抬高或压低可能提示心肌梗死或缺血。
5. QT间期:QT间期是从QRS波群的起始点到T波的结束点的时间间隔。QT
间期的延长可能与心室复极异常或某些药物有关,容易导致心律失常。
通过分析心电图波形的形态和间距,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功能的正常与否,
并发现心脏病的迹象。不仅如此,正常心电图波形的临床意义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评估心律:心电图可提供心率、心律和传导系统的状态信息。通过分析P波
和QRS波群的间隔、形态和有无异常,可以确定患者的心律是否正常,如有房性
心电图波形的正常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心电图波形的正常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心电图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工具,用于评估心脏功能和诊断心脏疾病。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医生会观察并分析心电图波形的特征,以了解患者心脏的电活动情况。正常的心电图波形具有一定的特征,它们反映了心脏在不同阶段的电活动和传导状态。以下是心电图波形的正常特征及其临床意义的详细描述。
1. P波:P波代表心房的收缩。正常情况下,P波应为正向波,振幅通常小于0.25mV。P波的时限通常在0.08-0.12秒之间。如果P波异常,可能表明存在心房肥大、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等异常情况。
2. PR间期:PR间期是指从P波的起点到QRS波群起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正常情况下,PR间期在0.12-0.20秒之间。PR间期的延长可能表明房室传导阻滞。
3. QRS波群:QRS波群代表心室的除极和收缩。正常情况下,QRS波群通常呈现为一个小的Q波、一个向上的R波和一个向下的S波。QRS波群的时限一般在0.08-0.12秒之间。如果QRS波群持续时间延长,可能表明存在心室肥大、束支阻滞或室性心律失常等异常。
4. ST段:ST段位于QRS波群结束时到T波开始之间。正常情况下,ST段应与基线水平保持平行。ST段的抬高或压低可能表明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或心室肥厚等异常。
5. T波: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在正常情况下,T波通常为正向波,形状可以是圆润或稍微尖锐。T波的振幅与QRS波群的振幅相仿。T波的倒置或高耸可能表明心肌缺血或电解质紊乱等异常。
6. QT间期:QT间期是指从QRS波群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间间隔。正常情况下,QT间期会随心率的变化而有所调整。如果QT间期延长,可能表明存在心室肌抑制、电解质紊乱或药物影响等异常。
8种正常心电图波形及临床意义
8种正常⼼电图波形及临床意义
⼼电图是临床上常规检查之⼀,在⼼⾎管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它能够诊断冠⼼病、⼼律失常、先天性⼼脏病及⼼肌病等,危重患者,尤其是急诊与⼼内科危重患者都需要进⾏⼼电图检查。熟悉正常⼼电图波形变化是快速鉴别异常⼼电图的基础,⼩编整理了正常⼼电图波形及临床意义,供⼤家参考。
⼼脏机械收缩之前,先产⽣电激动,⼼房和⼼室的电激动可经⼈体组织传到体表。正常⼼电活动始于窦房结,兴奋⼼房的同时经结间束传导⾄房室结(激动传导在此延迟0.05~0.07秒),然后沿着希⽒束→左、右束⽀→浦肯野纤维顺序传导,最后兴奋⼼室,这种先后有序的电激动传播,引起⼀系列电位改变,形成了⼼电图的相应波段(图1)。
图1、⼼脏各部位动作电位与⼼电图各波段的关系
正常⼼电图是由⼀组波形构成的。每⼀次⼼脏搏动前都先在⼼电图上记录出这么⼀组波形,下⾯是⼀组正常的12导联⼼电图波形(图2)。
图2、正常12导联⼼电图波形
临床⼼电学对这些⼼电图不同的波段规定了统⼀的名称,不同的波形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其名称和临床意义主要有以下⼏个⽅⾯:
1、P波:最早出现,波幅较⼩(图3),反映了⼼房的除极过程;P波前1/3代表右⼼房除极,中1/3代表右左⼼房共同除极,后1/3代表左⼼房除极。P波的时长<0.12秒,P波的振幅在肢体导联<0.25mV,胸导联<0.2mV。P波在AVR导联倒置,在Ⅰ、Ⅱ、AVF、V4~V6导联直⽴,aVL导联P波⽅向不定,V1导联的P波可呈双向。
图3、P波
2、PR间期:从P波起点⾄QRS波群的起点,反映⾃⼼房开始除极⾄⼼室开始除极的时间(图4)。⼼率在正常范围时,PR间期为0.12~0.20秒。在幼⼉及⼼动过速的情况下,PR间期相应缩短。在⽼年⼈及⼼动过缓的情况下,PR间期可略延长,但⼀般<0.22秒。
常见心电图诊断及意义
11.右心室高电压
Rv1+Sv5>1.2mv
肺动脉高压二尖瓣关闭不全
12.低电压
肢体导联低电压:QRSI、II、III电压均小于0.5mv
心前区导联低电压:QRSv1-v6电压均小于0.8mv
肢体低电压见于少数正常人心前区低电压见于正常变异、肺气肿、冠心、心胸积液
13.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6个/min为
偶发性
>6个/min为
频发性
过劳、冠心、风心等
8.房性期前收缩
提早出现的p′-qrs-t波群,p′-r>0.12s
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时QRS波群宽大畸形
9.房室交界性
提早出现p′波,QRS波群呈室上性,时限<0.12s,p′-r<0.12s
10.左心室高电压
Rv5+Sv1男>4.0mv女>3.5mv
低平、倒置:心肌缺血、心肌劳损
26.Q-T间期
时限0.32~0.40s
延长:心肌炎、心衰、慢性冠脉供血不足
缩短:见于洋地黄中毒、
诊断要点
临床意义
1.肺型P波
II、III、AVF>0.25mv
右房肥大、肺心病、先心
2.二尖瓣型P波
P>0.11s有明显切迹或双峰
左房肥大、风心二尖瓣狭窄
分析心电图波形的常见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分析心电图波形的常见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心电图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和分析心脏电活动的波形,可以获取丰富的心脏信息。正常的心电图波形具有一定的规律,而一些异常的波形可以反映心脏的病理改变或功能异常。在临床上,分析心电图波形的异常对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ST段异常
ST段是QRS波群和T波之间的水平线段,通常表现为平坦或凹陷样。ST段异常常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ST段抬高
ST段抬高常见于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缺血等缺血性心脏疾病。抬高的ST段表明心肌缺血区域的存在,需进一步进行血液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2. ST段压低
ST段压低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心电图异常,常见于心率过快、电解质紊乱、药物影响等因素。压低的ST段并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二、T波异常
T波是ST段之后的一个向上或向下的波峰,代表心室的复极过程。T波异常也常见且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T波倒置
T波倒置是指T波在基线以下,具有负向振幅。常见的原因包括心肌缺血、心
肌肥厚、心脏电解质紊乱等。对于T波倒置的解读需综合分析其他心电图特征和
临床情况进行诊断。
2. T波高耸
T波高耸常见于高血钾、左心室肥厚、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等情况。T波高耸还
可以是某些特殊情况的心电图表现,如尖端扭转型室速等。需要注意的是,T波高
耸并不总是代表有病理改变,还需要综合其他因素进行分析。
三、QRS波群异常
QRS波群是心电图中的主要波形之一,代表心室内的除极过程。在心电图中,QRS波群异常也较为常见,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心电图波形是临床上用于评估心脏功能和诊断心血管疾病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查
手段。通过观察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我们可以判断心脏的电传导情况、心律和心肌梗死等心脏病变的存在与程度。下面将对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
1. P波:P波是由心房除极产生的电势波。正常情况下,P波应呈现一个正向的、圆顶和圆底的形态。P波的持续时间通常在0.08秒以内,高度在
2.5毫伏左右。异常P波可能表现为延长、增高或变形,这可能是心房扩大、心肌梗死或传导异
常的表现。
2. PR间期:PR间期是指P波开始到QRS波群起始的时间间隔,反映了心脏
房室传导时间。正常PR间期在0.12-0.20秒之间。若PR间期延长可能表明房室传
导延迟,如房室传导阻滞。若PR间期缩短可能表明房室旁道传导。
3. QRS波群:QRS波群用于评估心室的除极情况。QRS波群通常应该小于
0.12秒,呈现一个向下的Q波、一个向上的R波和一个向下的S波。QRS波群的
增宽可能表明室内传导系统的异常,如束支传导阻滞。而QRS波群增高可能是心
机梗死的表现。
4. ST段:ST段在QRS波群结束到T波开始之间。ST段的形态通常应该是水
平或稍微上斜的。若ST段呈现抬高或下降的情况可能是心肌缺血或损伤的表现。
5. T波: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过程。T波应该是圆顶和圆底的,与QRS波群形
态相反。正常情况下,T波的振幅不应该超过QRS波群振幅的一半。异常T波可
能表明心绞痛、心肌梗死或电解质紊乱等疾病的存在。
6. QT间期:QT间期是指心室起搏至复极的完全过程,它是室颤和室速的易感
正常心电图解读
U波
总结词
出现在T波之后的波形
详细描述
U波是出现在T波之后的波形,其产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正 常情况下,U波的振幅较小,宽度也较小,且与T波融合在一 起。U波的形态和变化对于诊断某些心脏疾病具有一定的参 考价值。
03
心电图的生理变异
年龄影响
儿童与青少年
由于心脏发育尚未完全,心电图 可能出现窦性心动过速、电轴偏 移等表现。
观察T波
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过程, 正常形态为两头高、中间 低的波形。
对比分析
比较不同导联的心电图
心电图有多个导联,通过比较不同导联 的波形,可以判断心脏的电信号是否正 常。
VS
对比不同时间的心电图
动态观察心电图的变化,有助于发现心脏 疾病的早期迹象。
动态观察
观察心电图的节律
正常心脏的电信号节律为60-100次/分,心 律不齐或心律失常时会出现异常节律。
病理状态
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等疾病可能 影响心电图表现,如出现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等表现。
04
心电图的干扰因素
药物影响
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可能导致心电图发生变化,如洋地黄、抗心律失常药物 等,影响心电图的准确解读。
电解质紊乱
电解质紊乱如低钾、高钾血症等,可能影响心脏的电生理特性,导 致心电图异常。
房性早搏
室性早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 间
束
结间束是心房内 联系窦房结与房 室结的特殊传导 纤维。 结间束分为前结 间束、中结间束 后结间束。
房 室 结
房室结是心房 与心室之间激 动传导的连接 部。
房 室 束
房室束又称希氏 束, 是心房与心室间 正常传导激动的
唯一途径。
束
支
LBB (左后束支)
LBB (左前束支)
RBB( 右束支)
1、临床意义:迷走神经过度兴奋、 高钾、心肌梗死、心肌炎、药物 中毒、病窦综合症 。
2、处理(1)阿托品试验、食道-心房
调博评价窦房结功能;(2)药物: 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3)心 脏起搏器植入。
房性早搏及交界性早搏
1、临床意义(1)焦虑、电解质紊 乱;(2)甲亢;(3)心肌炎、
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房室传导阻滞
1、I0AVB
见于正常人或药物影响(B受体阻滞剂、 钙拮抗剂)、高钾血症、迷走神经兴 奋,心脏病等。 2、处理:病因治疗即可。
II0AVB
1、临床意义:见于急性心梗下 壁、右室)、药物反应或中毒、 心脏瓣膜病。
2、处理:(1)食道-心房调搏评价
AVN功能;(2)药物:阿托品;
窦性心律不齐
包括: P波间隔不匀齐,P-P间隔相互差异在 0.12s以上。 PR 间期在0.12~0.20s之内。
1、临床意义:可在正常成人及
儿童中出现;颅高压、急性
心梗、使用吗啡或洋地黄药物
2、治疗:一般无须治疗,当出 现症状性低血压时可用阿托品
或拟交感类药物
窦性停搏
窦房结放电故障导致心房去极化缺乏和 周期性心室心搏停止 频率 = 75 bpm PR 间期 = 180 毫秒(0.18 秒) 2.8 秒停搏
2、处理:(1)心脏彩超等明确
病因;(2)病因治疗;(3)症
状明显者B受体阻滞剂或心律平 (心衰者禁用)。
室性早搏
1、临床意义:见于非器质性心脏病
者-紧张、刺激、代谢紊乱;非器质
性心脏病者-各种心脏病。
2、处理:明确病因;病因治疗;药 物-频发及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者可 用I类或III类抗心律失常药
常见心电图及其临床意义 之二
张掖市人民医院 王霞
一心电图基础知识
心脏各腔形态结构
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是由特 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构 成,产生并维持心脏 正常的节律,保证心 房、心室收缩和舒张 的协调。 心脏传导系统包括窦 房结、结间束、房室 结、希氏束、束支、 蒲肯野氏纤维。
窦 房 结
窦房结是正常 心脏兴奋的起 源,位于右心 房的上腔静脉 入口处、界嵴 上方的心外膜 下1厘米,呈 扁椭圆形。
临床意义及处理
1、临床意义:疼痛、发热、焦虑、 缺氧、休克、贫血、脱水、某些药 物影响 先心病、肺栓塞、心肌炎、 2、处理:主要是针对潜在病因进 行治疗,必要时可用B-受体阻滞剂 或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
窦性心动过缓
窦房结频率持续缓慢,参数包括: P波频率在60 bpm以下 PR 间期在0.12s以上
2、处理:须紧急治疗--建立监护、
可达龙150mg缓慢静注,或利多卡因
50-75mg入壶,继之持续静脉滴注, 必要时同步直流电复律。
尖端扭转室速由Q-T间期延长引 起(药物或电解质紊乱),大多
源自文库
很快进展为室颤,应紧急同步直
流电复律,同时应用硫酸镁、小 剂量肾上腺素、补钾。慎用可达
龙。
室扑、室颤
1、临床意义:多见于急性心梗、严
正常的窦房结节律
心房率:60-100 bpm PR 间期:120-200 毫秒(0.12-0.20 秒) QRS 间期:60-100 毫秒(0.06-0.10 秒) QT 间期:360-440 毫秒(0.36-0.44 秒)
窦性心动过速
窦房结频率持续超过100bpm, •P波形态正常
•PR 间期 在0.12~0.20s以内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临床意义:多为旁道或房室 结双径路引起,少数由器质性心 脏病引起,大多数不会引起血流 动力学异常。 2、处理:心电监护、建立静脉 通道,给予心律平、可达龙或异 搏定静脉推注。
室性心动过速
1、临床意义:急性心肌梗死、严重
电解质紊乱、洋地黄中毒、严重心
脏病或心脏病晚期。为急危重情况。
1、临床意义:迷走神经刺激、运动员、 低温、睡眠、电解质紊乱(高钾)、 甲状腺功能减退、下壁心梗、病窦综 合症、某些药物(B-受体阻滞剂或非 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地高辛。 2、处理:一般无须治疗,除非引起了一 些症状和体征(黑朦、晕厥、低血压 等),此时可用阿托品提高心率,药 物治疗无效或严重窦缓伴晕厥者应植 入心脏起搏器
(3)引起频繁晕厥者安装心脏起
搏器。
0 III AVB
1、临床意义:见于急性心梗下壁、 右室)、药物反应或中毒、心脏瓣膜 病、老年传导系统退行性病变。 2、治疗: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 安装心脏起搏器
重电解质紊乱等,为心脏停跳前表
现。 2、处理:紧急心前区捶击、尽快非
同步直流电复律,同时建立静脉通
道,给予可达龙、肾上腺素、利多
卡因,开始心肺复苏。
房扑、房颤
房 颤
1、临床意义:(1)多见于器质性 心脏病者,凡是可以引起心房扩大 的疾病均可引起房颤,常见病有肺 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2)甲亢 (3)无原因房颤-孤立性房颤。 2、处理:(1)明确病因;(2)转 律—可达龙,电复律;(3)控制心 室率、同时抗凝(房颤〉24h者必须 抗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