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性心肌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应激性心肌病(共36张PPT)精选
部分病人可出现二、三尖瓣关闭不全,多为轻、中度
第十七页,共36页。
实验室检查(jiǎnchá)----心电图特征
最常见的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和T波倒置,类似于急性 或亚急性心肌梗死。在症状起始后48h,表现为QTc延长 ,在绝大多数患者,QTc会在1~2d变为正常,然而T波倒 置恢复较慢,并且多数为部分恢复。胸前导联病理性Q波 多在出院(chū yuàn)前消失,R波逐渐恢复
第二十七页,共36页。
实验室检查----心脏(xīnzàng)影像学:左 心室造影
左室造影的典型表现在发病前期,显 示心尖部不运动并呈球样扩张,心底部 代偿性收缩增强,左心室收缩期呈典型 的“章鱼篓(yú lǒu)”样改变。
第二十八页,共36页。
实验室检查(jiǎnchá)----心脏影像学: 左心室造影
应激性心肌病
第一页,共36页。
概述(ɡài shù)
应激性心肌病是指在无明显冠状动脉疾病的 患者,由心理或体力应激引起(yǐnqǐ)的,以 短暂性心尖及左心室中部无运动或运动减弱 为特点的心肌疾病,通常伴有心底部运动代 偿性增强。
临床表现为剧烈胸痛,心电图酷似急性心肌 梗死的改变,有心肌生物学标志物的升高,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
病生学机制(jīzhì)----心肌炎
心肌炎也是假定的学说之一,但缺乏组织学的证据支持 。
在心肌组织切片上可见轻度的心肌纤维化和局限性的单 核细胞浸润。心肌炎与情绪应激的发生如此恰巧的同时 出现,很多学者认为不太可能。急性淋巴细胞性心肌炎 的临床表现也酷似急性心肌梗死,其心电图表现超出了 单支冠状动脉供血区域,即使明显的室壁运动异常但是 恢复迅速,反映心肌坏死的心脏标志物轻至中度升高, 但并未发现心尖部的球形扩张。此外,即使少数患者施 行了心内膜组织活检(huó jiǎn),均未能从组织病理学角 度发现心肌炎的证据
第十七页,共36页。
实验室检查(jiǎnchá)----心电图特征
最常见的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和T波倒置,类似于急性 或亚急性心肌梗死。在症状起始后48h,表现为QTc延长 ,在绝大多数患者,QTc会在1~2d变为正常,然而T波倒 置恢复较慢,并且多数为部分恢复。胸前导联病理性Q波 多在出院(chū yuàn)前消失,R波逐渐恢复
第二十七页,共36页。
实验室检查----心脏(xīnzàng)影像学:左 心室造影
左室造影的典型表现在发病前期,显 示心尖部不运动并呈球样扩张,心底部 代偿性收缩增强,左心室收缩期呈典型 的“章鱼篓(yú lǒu)”样改变。
第二十八页,共36页。
实验室检查(jiǎnchá)----心脏影像学: 左心室造影
应激性心肌病
第一页,共36页。
概述(ɡài shù)
应激性心肌病是指在无明显冠状动脉疾病的 患者,由心理或体力应激引起(yǐnqǐ)的,以 短暂性心尖及左心室中部无运动或运动减弱 为特点的心肌疾病,通常伴有心底部运动代 偿性增强。
临床表现为剧烈胸痛,心电图酷似急性心肌 梗死的改变,有心肌生物学标志物的升高,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
病生学机制(jīzhì)----心肌炎
心肌炎也是假定的学说之一,但缺乏组织学的证据支持 。
在心肌组织切片上可见轻度的心肌纤维化和局限性的单 核细胞浸润。心肌炎与情绪应激的发生如此恰巧的同时 出现,很多学者认为不太可能。急性淋巴细胞性心肌炎 的临床表现也酷似急性心肌梗死,其心电图表现超出了 单支冠状动脉供血区域,即使明显的室壁运动异常但是 恢复迅速,反映心肌坏死的心脏标志物轻至中度升高, 但并未发现心尖部的球形扩张。此外,即使少数患者施 行了心内膜组织活检(huó jiǎn),均未能从组织病理学角 度发现心肌炎的证据
应激性心肌病诊断PPT课件
•
4
• 心肌酶学 Troponin或CK-MB轻度升高,升高幅度与室壁异常活动 的幅度不成比例。
5
• 心导管检查 大部分患者冠脉造影结果阴性或轻度冠状动脉粥样 硬化,左室造影可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超过单一冠脉供血范 围,最常见的是心尖部室壁运动异常,少部分表现为左室中部节 段性运动异常。左室运动异常有很多种,可表现为心尖部左室中 部异常、室间隔中部或基底部异常等。
高。
9
10
临床进程
• 该病院内死亡率为1%~3%。左室功能恢复快,住院期间往往仅需 要支持治疗。绝大多数左室功能的恢复在1~3个月,少数住院期 间可完全恢复。并发症较少见,但少数也可发生血流动力学稳定、 房性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少数患者因心尖部 及室间隔中部活动异常出现流出道梗阻。最主要死因是心源性休 克和体循环栓塞。
2
临床表现:
• 大多数临床表现类似于ACS,例如缺血样胸痛及心电图变化;严 重精神刺激见于所有报道病例的27%左右,例如家族成员或宠物 的死亡及激烈的争论等。2004年日本地震中发生的“ACS”实际上有 一半是应激性心肌病,其中38%应激性心肌病伴发重症内外科现。90%患者前壁心电图出现异常, 但ST段抬高幅度低于STEMI;发病24小时至48小时内常出现深倒 置对称的T波,QT间期延长;1/3患者出现前间隔短暂性Q波;尚 无可靠的心电图标准区别应激性心肌病与STEMI。大多数患者的 心电图表现是短暂的,数月内完全恢复。
应激性心肌病诊断
1
• 应激性心肌病又称心尖球形综合征或心碎综合征,目前尚无准确 的发病率统计数据。该病好发于绝经期后女性人群,大约占所有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1%~2%,约占女性ACS的6%。妇女 占总发病的82%~100%,平均发病年龄为62岁至75岁,有报道可 见于10岁至91岁人群。
4
• 心肌酶学 Troponin或CK-MB轻度升高,升高幅度与室壁异常活动 的幅度不成比例。
5
• 心导管检查 大部分患者冠脉造影结果阴性或轻度冠状动脉粥样 硬化,左室造影可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超过单一冠脉供血范 围,最常见的是心尖部室壁运动异常,少部分表现为左室中部节 段性运动异常。左室运动异常有很多种,可表现为心尖部左室中 部异常、室间隔中部或基底部异常等。
高。
9
10
临床进程
• 该病院内死亡率为1%~3%。左室功能恢复快,住院期间往往仅需 要支持治疗。绝大多数左室功能的恢复在1~3个月,少数住院期 间可完全恢复。并发症较少见,但少数也可发生血流动力学稳定、 房性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少数患者因心尖部 及室间隔中部活动异常出现流出道梗阻。最主要死因是心源性休 克和体循环栓塞。
2
临床表现:
• 大多数临床表现类似于ACS,例如缺血样胸痛及心电图变化;严 重精神刺激见于所有报道病例的27%左右,例如家族成员或宠物 的死亡及激烈的争论等。2004年日本地震中发生的“ACS”实际上有 一半是应激性心肌病,其中38%应激性心肌病伴发重症内外科现。90%患者前壁心电图出现异常, 但ST段抬高幅度低于STEMI;发病24小时至48小时内常出现深倒 置对称的T波,QT间期延长;1/3患者出现前间隔短暂性Q波;尚 无可靠的心电图标准区别应激性心肌病与STEMI。大多数患者的 心电图表现是短暂的,数月内完全恢复。
应激性心肌病诊断
1
• 应激性心肌病又称心尖球形综合征或心碎综合征,目前尚无准确 的发病率统计数据。该病好发于绝经期后女性人群,大约占所有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1%~2%,约占女性ACS的6%。妇女 占总发病的82%~100%,平均发病年龄为62岁至75岁,有报道可 见于10岁至91岁人群。
应激性心肌病-病例汇报ppt课件
左心室造影显像(黑箭头指示心尖部球形突出改 变)
讨论
• 应激性心肌病是指由以应激诱发的左室心尖部呈 球形扩张伴室壁运动障碍的一类疾病。临床表现 为剧烈胸痛,心电图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改变, 有心肌标志物的升高,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该类 疾病于1990年在日本首次被发现,因其急性期左 室收缩末期形态像日本渔民捕捉章鱼的鱼篓而被 命名为Tako-Tsubo(章鱼瓶)心肌病,又称 Tako-Tsubo综合征(apical ballooning syndrome ),由于大部分患者发病前曾遭受严重的精神或 躯体刺激,故又将其命名为应激性心肌病[1],并 作为一种新型心肌病正式列入心肌病的最新分类 。
• 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 史。
入院查体
• 血压110/72mmHg,神清,表情自如,颈静 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 音,心界不大,心率78bpm,律齐,心音 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无心包 摩擦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 不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 本病常累及绝经期妇女,通常不存在典型的心血 管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存在儿茶 酚胺学说,微血管病变学说,冠状动脉痉挛学说 和心肌炎症学说,目前认为突发的情绪应激导致 高水平的儿茶酚胺可能是关键的发病机制。有研 究表明发生应激性心肌病患者,绝经期妇女高达 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提示雌激素水平低下也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本病的心电图特点有急性期绝大多数患者心电 图广泛导联出现ST段抬高0.2-0.5mm,回落速度 比一般心梗快,且病理性Q波在一周内基本消失 ,在急性和亚急性期近60%左右的患者T波逐渐倒 置,当心电图出现深倒置的T波是患者恢复期心电 图的特征性表现。
• 10天后行冠脉造影示:左主干、前降支、 回旋支均未见狭窄病变,右冠脉近端轻度 狭窄(图2)。心电图定位的梗死相关冠脉 并无狭窄病变。结果与入院诊断不符。
应激性心肌病PPT课件
TAKO-TSUBO Cardiomyopathy
CCU
.
Tako-tsubo cardiomyopathy别称
A. 应激性心肌病(Stress cardiomyopathy ) B. 短暂性左心室心尖部气球样变综合征 (Transient left ventricular apical ballooning syndrome) C. 破心综合征(Broken heart sydrome) D. Tako-tsubo心肌病(Tako-tsubo cardiomyopathy) E. 神瓶综合征(Ampulla cardiomyopathy) F. 急性心肌病 (Acute cardiomyopathy) G. 儿茶酚胺相关心肌病(Catecholamine related cardiomyopathy)
到广泛的淋巴细胞浸润性炎症外,还见到了多个局灶性心
肌收缩带坏死现象。
左室造影:心脏基底部强烈收缩,左室前壁及心尖部
呈球样改变
CAG
LVG
A.右前斜收缩期左室造影,示左室前壁、心尖部及下壁运动减低,如口 袋装,LVEF 36.2%。 B.1月后复查,左室前壁、心尖部及下壁运动较前增强,LVEF 63.6%。 C.患者无明显症状,室壁运动无异常。
心电图表现为一过性Q波,ST段抬高伴深倒置T波,QT间 期延长在 疾病第三天达高峰。
ST段抬高 入院时心电图正常,随后心电图出现类似急性
前壁心梗心电图表现(不典型)胸前V1~V6ST段抬高。
T波倒置 左前壁对应导联出现T波倒置
QT间期延长 急性期QT间期延长 ,慢性期恢复正常
Tako-tsubo cardiomyopathy——VS.
CCU
.
Tako-tsubo cardiomyopathy别称
A. 应激性心肌病(Stress cardiomyopathy ) B. 短暂性左心室心尖部气球样变综合征 (Transient left ventricular apical ballooning syndrome) C. 破心综合征(Broken heart sydrome) D. Tako-tsubo心肌病(Tako-tsubo cardiomyopathy) E. 神瓶综合征(Ampulla cardiomyopathy) F. 急性心肌病 (Acute cardiomyopathy) G. 儿茶酚胺相关心肌病(Catecholamine related cardiomyopathy)
到广泛的淋巴细胞浸润性炎症外,还见到了多个局灶性心
肌收缩带坏死现象。
左室造影:心脏基底部强烈收缩,左室前壁及心尖部
呈球样改变
CAG
LVG
A.右前斜收缩期左室造影,示左室前壁、心尖部及下壁运动减低,如口 袋装,LVEF 36.2%。 B.1月后复查,左室前壁、心尖部及下壁运动较前增强,LVEF 63.6%。 C.患者无明显症状,室壁运动无异常。
心电图表现为一过性Q波,ST段抬高伴深倒置T波,QT间 期延长在 疾病第三天达高峰。
ST段抬高 入院时心电图正常,随后心电图出现类似急性
前壁心梗心电图表现(不典型)胸前V1~V6ST段抬高。
T波倒置 左前壁对应导联出现T波倒置
QT间期延长 急性期QT间期延长 ,慢性期恢复正常
Tako-tsubo cardiomyopathy——VS.
应激性心肌病 ppt课件
部分病人可出现二、三尖瓣关闭不全,多为轻、中 度
PPT课件
17
实验室检查----心电图特征
最常见的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和T波倒置,类似于急 性或亚急性心肌梗死。在症状起始后48h,表现为QTc 延长,在绝大多数患者,QTc会在1~2d变为正常,然 而T波倒置恢复较慢,并且多数为部分恢复。胸前导联 病理性Q波多在出院前消失,R波逐渐恢复
PPT课件
22
实验室检查----神经体液因素测定
在多项研究中发现,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
水平升高,尤其是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明显升 高,约占74.3%。在应激性心肌病患者, 住院第1天或第2天,血浆儿茶酚胺水平是急 性心肌梗死患者的2~3倍,是正常人的7--34 倍。在住院第7~9天,应激性心肌病患者中
有4项研究显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positrorl emissiorl tomograptly,PET)可发现应激性
心肌病的中至重度心肌缺血,也可用于发现特征性
左室功能障碍
PPT课件
26
实验室检查----心脏影像学:磁共振成像
左室心尖部收缩减弱,心尖部动脉瘤形成
PPT课件
27
实验室检查----心脏影像学:左心室造影
2006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正式将其归为获得性 心肌病的一种。
PPT课件
3
PPT课件
4
主要内容
流行病学 病理生理学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依据 治疗 预后
PPT课件
5
流行病学
在拟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中所占比率介 于0. 7 %~2. 0 %;
PPT课件
14
病生学机制----雌激素水平减低
PPT课件
17
实验室检查----心电图特征
最常见的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和T波倒置,类似于急 性或亚急性心肌梗死。在症状起始后48h,表现为QTc 延长,在绝大多数患者,QTc会在1~2d变为正常,然 而T波倒置恢复较慢,并且多数为部分恢复。胸前导联 病理性Q波多在出院前消失,R波逐渐恢复
PPT课件
22
实验室检查----神经体液因素测定
在多项研究中发现,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
水平升高,尤其是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明显升 高,约占74.3%。在应激性心肌病患者, 住院第1天或第2天,血浆儿茶酚胺水平是急 性心肌梗死患者的2~3倍,是正常人的7--34 倍。在住院第7~9天,应激性心肌病患者中
有4项研究显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positrorl emissiorl tomograptly,PET)可发现应激性
心肌病的中至重度心肌缺血,也可用于发现特征性
左室功能障碍
PPT课件
26
实验室检查----心脏影像学:磁共振成像
左室心尖部收缩减弱,心尖部动脉瘤形成
PPT课件
27
实验室检查----心脏影像学:左心室造影
2006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正式将其归为获得性 心肌病的一种。
PPT课件
3
PPT课件
4
主要内容
流行病学 病理生理学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依据 治疗 预后
PPT课件
5
流行病学
在拟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中所占比率介 于0. 7 %~2. 0 %;
PPT课件
14
病生学机制----雌激素水平减低
应激性心肌病
04
药物治疗: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谢谢
生活方式指导
01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 熬夜和过度劳累
02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 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食
物
03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 过度紧张和焦虑
04
保持适当的运动量,避免剧 烈运动和长时间静止不动
05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 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药物治疗护理
01
遵医嘱用药,按时、按量、按疗程
02
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
03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如: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
04
定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05
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与疏导
应激性心肌病的预后和预 防
预后评估
01
预后评估:根据患者的年龄、 性别、病情严重程度、治疗 效果等因素进行评估
02
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情绪 激动等应激因素
03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心脏检 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肌病
04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在医 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05
康复治疗:进行适当的康复 训练,提高心脏功能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
动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避免焦虑和抑郁
发病机制:应激性心肌病是一种由应 激反应引起的心肌病,主要表现为心 尖部室壁运动异常和心室功能障碍
病理生理:应激反应导致心肌细胞损 伤、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最终导 致心肌病
临床表现和诊断
1. 胸痛: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持续时 间较长
2.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可 能伴有咳嗽
《应激性心肌病》课件
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等,类似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心电 图检查可能显示ST段抬高或T波倒置等心肌缺血表现。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改变以及左心室造影或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可以 作出诊断。其中超声心动图是诊断该病的主要手段,可以观察到左心室心尖部和 下部的运动减弱,而左心室中部和基底部的运动增强等特点。
健康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保持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 机能,增强抵抗力,降低 应激反应。
保证充足睡眠
良好的睡眠质量有助于恢 复身体机能,缓解疲劳和 紧张情绪。
均衡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 的营养素,有助于维持身 体健康,增强抵抗力。
定期检查和监测
定期进行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 :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肌病变和异
深入研究应激与心脏健康的关系
深入研究应激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 联,了解应激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 响,为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理 论依据。
探讨应激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相互作 用机制,揭示应激对心血管系统的具 体作用机制,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 提供科学依据。
提高公众对应激性心肌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加强公众对应激性心肌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该疾 病的认知和理解。
应激性心肌病
conten激性心肌病的病理生理 • 应激性心肌病的治疗 • 应激性心肌病的预防和管理 • 应激性心肌病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应激性心肌病的概述
定义和特征
定义
应激性心肌病(Stress Cardiomyopathy),又称为Tako-tsubo综合征,是一 种以左心室短暂性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病。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包括电生理治疗 、机械通气支持等,可以 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症状 。
应激性心肌病 Microsoft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Takotsubo综合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概述
• 1.概念
• Takotsubo综合征曾经称为应激性心肌病、心尖部气球样变综合征等;最初是由Sato于1990年 在日本首次发现;表现为一过性的心尖部室壁运动异常,呈气球样变;发病前多有精神或躯体 应激,临床类似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造影未发现有意义的狭窄,左室造影提示左心室收缩末 期形态很像日本渔民用来捕捉章鱼的鱼篓,因此命名为Takotsubo综合征。
• 近年来,欧美等多个国家纷纷报道了很多病例,大部分患者发病前均遭受了严重的精神或躯体 应激,故又将该病命名为应激性心肌病。
• 2015年11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力衰竭协会发布了Takotsubo综合征当前知识状态的 立场声明,推荐使用Takotsubo综合征作为正式名称,避免使用心肌病。
右前斜位投影显示左室射血分数为65%,心尖段运动明显减弱,心尖部呈球形样改变 (A和B图)类似捕捉章鱼的罐子,左冠(C图)和右冠(D图)未见有临床意义的狭窄。
• 6.超声心动图 • 经胸超声心动图是诊断TCM室壁运动异常的快速方式,特别是诊断LV运动减 低或心室中部和心尖部的运动缺失。这些室壁运动异常超出了任何单一冠状动 脉的分布区域。左室射血分数(LVEF)可以通过超声心动图、CMRI或左心室 造影来估算。
• 2.临床特点
• ➤发病前常有强烈的精神或躯体应激 • ➤应激距离发病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 • ➤出现类似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剧烈胸痛、胸骨后压榨感、呼吸困难和晕厥,部 分患者以心力衰竭为首发症状
• 3.心电图特点
• ➤急性期多数患者心电图出现胸前导联ST段抬高(通常为V2-V3)、QT间期 延长,部分可出现病理性Q波,恢复期常有T波倒置 • ➤ST段抬高可维持数小时,病理性Q波可完全恢复,T波倒置常持续数月之久 ,数月后心电图可完全恢复正常。因此,仅依靠心电图结果不能可靠地鉴别 TCM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概述
• 1.概念
• Takotsubo综合征曾经称为应激性心肌病、心尖部气球样变综合征等;最初是由Sato于1990年 在日本首次发现;表现为一过性的心尖部室壁运动异常,呈气球样变;发病前多有精神或躯体 应激,临床类似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造影未发现有意义的狭窄,左室造影提示左心室收缩末 期形态很像日本渔民用来捕捉章鱼的鱼篓,因此命名为Takotsubo综合征。
• 近年来,欧美等多个国家纷纷报道了很多病例,大部分患者发病前均遭受了严重的精神或躯体 应激,故又将该病命名为应激性心肌病。
• 2015年11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力衰竭协会发布了Takotsubo综合征当前知识状态的 立场声明,推荐使用Takotsubo综合征作为正式名称,避免使用心肌病。
右前斜位投影显示左室射血分数为65%,心尖段运动明显减弱,心尖部呈球形样改变 (A和B图)类似捕捉章鱼的罐子,左冠(C图)和右冠(D图)未见有临床意义的狭窄。
• 6.超声心动图 • 经胸超声心动图是诊断TCM室壁运动异常的快速方式,特别是诊断LV运动减 低或心室中部和心尖部的运动缺失。这些室壁运动异常超出了任何单一冠状动 脉的分布区域。左室射血分数(LVEF)可以通过超声心动图、CMRI或左心室 造影来估算。
• 2.临床特点
• ➤发病前常有强烈的精神或躯体应激 • ➤应激距离发病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 • ➤出现类似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剧烈胸痛、胸骨后压榨感、呼吸困难和晕厥,部 分患者以心力衰竭为首发症状
• 3.心电图特点
• ➤急性期多数患者心电图出现胸前导联ST段抬高(通常为V2-V3)、QT间期 延长,部分可出现病理性Q波,恢复期常有T波倒置 • ➤ST段抬高可维持数小时,病理性Q波可完全恢复,T波倒置常持续数月之久 ,数月后心电图可完全恢复正常。因此,仅依靠心电图结果不能可靠地鉴别 TCM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CG
ST抬高(90%),存在数小时 T波倒置(97%), 心前导联ST抬高83.9%, T波异常64.3%, Q波31.8% QT间期延长
---
ECG
---
ECG:前壁心肌缺血
---
ECG
---
辅助检查
心肌损伤标记物 肌钙蛋白阳性86.2%(入院48H内) CK-MB升高73.9% 注意:轻微升高,与受累心肌节段不平行
---
诊断标准
日本标准 1、暂时性左室心尖部气球样变; 2、无明显冠状动脉狭窄; 3、无其它心脏病
---
诊断标准
美国的标准:
1、心尖部气球样变伴有无动力学和动力学紊乱状 态,超过了单支冠脉供血范围;
2、住院24小时内冠脉造影没有>50%的狭窄; 3、新出现心电图ST-T异常。
---
ESC-2015 Tako-tsubo综合征立场声明
BNP: 与左室收缩功能变化一致 心内膜心肌活检: 单核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
心肌细胞收缩带的坏死,病毒抗体测定无心肌炎症
---
诊断标准
Mayo Clinic的Kevin Bybee教授
1.新发现的心电图异常——ST段抬高或T波倒置 2.冠状动脉造影没有冠状动脉闭塞性病变 3.一过性可逆左心室不运动或者运动减弱 4.无心肌病、头颅创伤、脑出血或嗜铬细胞瘤
辅助检查
UCG
左室心尖部运动减低伴基底段收缩力增强运动减 弱范围超过单支冠脉供血区域
CT
心尖部瘤样改变
SPECT
左室心尖部心肌缺血 ---
心超检查
急 性 期
恢 复 期
---
辅助检查-心脏多排CT
---
辅助检查-SPECT
左室心尖、下壁心
肌中重度缺血改
---
变
辅助检查
神经体液因素测定: 儿茶酚胺和神经肽, Wittstein等报道,13例(共19例) 患者住院1-2天血浆儿茶酚胺(尤其肾上腺素)水平 是AMI 2-3倍,是正常人 7-34倍
Tako-Tsubo综合征
心尖球形综合征
---
概述
Tako(墨鱼)Tsubo(瓶子) 1990年日本的Hikaru Satoh教授提出 2000年之前病例报告均来自日本 近年来欧美报道增多 国内报道增多
---
发病特点
突然的类似心绞痛样胸痛 一过性可逆性左心室功能障碍 心电图改变和轻度心肌酶升高类似急性心肌梗死(典型的ST
性医学诊断、生意亏损 37.8%过度劳累、哮喘发作、胃镜检查、全身疾病恶
化
---
主要症状
类似心绞痛样胸痛和呼吸困难、晕厥 胸痛为主占67.8% 呼吸困难17室血栓形成可导致TIA、脑梗死、肾梗死,偶左
室破裂
---
辅助检查
---
流行病学
女性多见
日本:女/男 为 7/1, 女性68.6±12.2岁 男性65.9±9.1岁
欧美与其一致: Monica系列研究 女性88.8% 年龄10-89岁,平均58-77岁
---
诱因
应激事件 情感刺激、激烈运动或精神心理应激 50%以上有明确应激性诱发因素 26.8%患者有亲友意外死亡、家庭虐待、争吵、灾难
ß 阻断剂 避免ß -受体激动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
---
治疗
如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失代偿和不稳定,可能需要使 用升压药物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
心室血栓需抗凝(华法林) ACEI、他汀、阿司匹林等
---
发病特点总结
强烈的心理应激诱因 老年绝经后女性多见(>60岁),M/F为1:6 胸痛、呼吸困难、晕厥 ECG:ST抬高、T倒置 UCG:短暂的左室心尖-中段气球样变,运动减低
伴基底段收缩力增强
---
发病特点总结
心肌酶学升高不明显 CAG正常 心室造影:左室心尖-中段心腔扩大、基底段缩窄 预后良好、康复迅速(2-4周) 也可见于右室
---
四、辅助检查
CAG 无典型的阻塞性病变,正常或<50%的狭窄
左心室造影: 左心功能不全,EF平均20%-49%,但在7-30天快 速改善, EF平均上升60%-76% 急性期,中到重度的心室中部及心尖运动不能或运 动障碍,伴心底部功能正常或运动过度,恢复后运 动异常消失
---
左室造影
---
段抬高、多导联T波倒置和异常的QS波) 心室造影特征:左心室形状类似烧瓶圆底和窄的瓶颈
(round bottom and narrow neck),形状很象日本用来捕 捉墨鱼的瓶子 CAG无明显血流动力学狭窄证据
---
---
多种命名
急性左心室球形改变(Acute left ventricular ballooning)
美国Bybee报道,2002-2003年STEACS 2.2% 意大利Andrea发现,1.4%(ST抬高且接受冠脉造影患者
1031例) Ito可疑ACS中,心尖球形综合征1.7% Matsuka报道 2.2% Akashi报道入院时表现为AMI的突发心衰,异常Q波和ST-T
改变中, 2.0%
可逆性应激性心肌病(Reversible stress cardiomyopathy)
应激诱发的心肌顿抑(Stress induced stunning) 破碎心脏综合征(Broken heart syndrome)
---
流行病学
发病率?
法国Nicolas Mansencal医生,0.7%(冠脉造影患者1613 例)
---
发病机制
应激导致交感兴奋和血浆儿茶酚胺水平过度 升高,引起心肌运动障碍(MWA)
➢ 儿茶酚胺介导心室基底段运动亢进,可促发左室 流出道动力性梗阻,甚至心尖部运动减弱气球样 变
➢ 应激引起过度交感神经激活,儿茶酚胺水平明 显高,引起神经源性心肌顿抑,导致细胞内钙超 载,氧自由基增加。雌激素缺乏增强这一反应
➢ 女性对应激相关的心肌功能障碍的生物敏感性高 于男性
---
发病机制
多支冠脉痉挛 微血管功能障碍:
SPECT:心肌灌注减少,提示冠脉微循环受损
心肌炎,但无感染史,炎症指标无动态结果
---
发病机制-2015 ESC
---
治疗
去除诱因 对症和支持性疗法,包括吸氧,使用吗啡和利尿剂 如左心室流出道梗阻,需要经静脉补给液体和使用
ST抬高(90%),存在数小时 T波倒置(97%), 心前导联ST抬高83.9%, T波异常64.3%, Q波31.8% QT间期延长
---
ECG
---
ECG:前壁心肌缺血
---
ECG
---
辅助检查
心肌损伤标记物 肌钙蛋白阳性86.2%(入院48H内) CK-MB升高73.9% 注意:轻微升高,与受累心肌节段不平行
---
诊断标准
日本标准 1、暂时性左室心尖部气球样变; 2、无明显冠状动脉狭窄; 3、无其它心脏病
---
诊断标准
美国的标准:
1、心尖部气球样变伴有无动力学和动力学紊乱状 态,超过了单支冠脉供血范围;
2、住院24小时内冠脉造影没有>50%的狭窄; 3、新出现心电图ST-T异常。
---
ESC-2015 Tako-tsubo综合征立场声明
BNP: 与左室收缩功能变化一致 心内膜心肌活检: 单核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
心肌细胞收缩带的坏死,病毒抗体测定无心肌炎症
---
诊断标准
Mayo Clinic的Kevin Bybee教授
1.新发现的心电图异常——ST段抬高或T波倒置 2.冠状动脉造影没有冠状动脉闭塞性病变 3.一过性可逆左心室不运动或者运动减弱 4.无心肌病、头颅创伤、脑出血或嗜铬细胞瘤
辅助检查
UCG
左室心尖部运动减低伴基底段收缩力增强运动减 弱范围超过单支冠脉供血区域
CT
心尖部瘤样改变
SPECT
左室心尖部心肌缺血 ---
心超检查
急 性 期
恢 复 期
---
辅助检查-心脏多排CT
---
辅助检查-SPECT
左室心尖、下壁心
肌中重度缺血改
---
变
辅助检查
神经体液因素测定: 儿茶酚胺和神经肽, Wittstein等报道,13例(共19例) 患者住院1-2天血浆儿茶酚胺(尤其肾上腺素)水平 是AMI 2-3倍,是正常人 7-34倍
Tako-Tsubo综合征
心尖球形综合征
---
概述
Tako(墨鱼)Tsubo(瓶子) 1990年日本的Hikaru Satoh教授提出 2000年之前病例报告均来自日本 近年来欧美报道增多 国内报道增多
---
发病特点
突然的类似心绞痛样胸痛 一过性可逆性左心室功能障碍 心电图改变和轻度心肌酶升高类似急性心肌梗死(典型的ST
性医学诊断、生意亏损 37.8%过度劳累、哮喘发作、胃镜检查、全身疾病恶
化
---
主要症状
类似心绞痛样胸痛和呼吸困难、晕厥 胸痛为主占67.8% 呼吸困难17室血栓形成可导致TIA、脑梗死、肾梗死,偶左
室破裂
---
辅助检查
---
流行病学
女性多见
日本:女/男 为 7/1, 女性68.6±12.2岁 男性65.9±9.1岁
欧美与其一致: Monica系列研究 女性88.8% 年龄10-89岁,平均58-77岁
---
诱因
应激事件 情感刺激、激烈运动或精神心理应激 50%以上有明确应激性诱发因素 26.8%患者有亲友意外死亡、家庭虐待、争吵、灾难
ß 阻断剂 避免ß -受体激动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
---
治疗
如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失代偿和不稳定,可能需要使 用升压药物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
心室血栓需抗凝(华法林) ACEI、他汀、阿司匹林等
---
发病特点总结
强烈的心理应激诱因 老年绝经后女性多见(>60岁),M/F为1:6 胸痛、呼吸困难、晕厥 ECG:ST抬高、T倒置 UCG:短暂的左室心尖-中段气球样变,运动减低
伴基底段收缩力增强
---
发病特点总结
心肌酶学升高不明显 CAG正常 心室造影:左室心尖-中段心腔扩大、基底段缩窄 预后良好、康复迅速(2-4周) 也可见于右室
---
四、辅助检查
CAG 无典型的阻塞性病变,正常或<50%的狭窄
左心室造影: 左心功能不全,EF平均20%-49%,但在7-30天快 速改善, EF平均上升60%-76% 急性期,中到重度的心室中部及心尖运动不能或运 动障碍,伴心底部功能正常或运动过度,恢复后运 动异常消失
---
左室造影
---
段抬高、多导联T波倒置和异常的QS波) 心室造影特征:左心室形状类似烧瓶圆底和窄的瓶颈
(round bottom and narrow neck),形状很象日本用来捕 捉墨鱼的瓶子 CAG无明显血流动力学狭窄证据
---
---
多种命名
急性左心室球形改变(Acute left ventricular ballooning)
美国Bybee报道,2002-2003年STEACS 2.2% 意大利Andrea发现,1.4%(ST抬高且接受冠脉造影患者
1031例) Ito可疑ACS中,心尖球形综合征1.7% Matsuka报道 2.2% Akashi报道入院时表现为AMI的突发心衰,异常Q波和ST-T
改变中, 2.0%
可逆性应激性心肌病(Reversible stress cardiomyopathy)
应激诱发的心肌顿抑(Stress induced stunning) 破碎心脏综合征(Broken heart syndrome)
---
流行病学
发病率?
法国Nicolas Mansencal医生,0.7%(冠脉造影患者1613 例)
---
发病机制
应激导致交感兴奋和血浆儿茶酚胺水平过度 升高,引起心肌运动障碍(MWA)
➢ 儿茶酚胺介导心室基底段运动亢进,可促发左室 流出道动力性梗阻,甚至心尖部运动减弱气球样 变
➢ 应激引起过度交感神经激活,儿茶酚胺水平明 显高,引起神经源性心肌顿抑,导致细胞内钙超 载,氧自由基增加。雌激素缺乏增强这一反应
➢ 女性对应激相关的心肌功能障碍的生物敏感性高 于男性
---
发病机制
多支冠脉痉挛 微血管功能障碍:
SPECT:心肌灌注减少,提示冠脉微循环受损
心肌炎,但无感染史,炎症指标无动态结果
---
发病机制-2015 ESC
---
治疗
去除诱因 对症和支持性疗法,包括吸氧,使用吗啡和利尿剂 如左心室流出道梗阻,需要经静脉补给液体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