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起源说的几点辨析

合集下载

古建筑牌坊的文化内涵及价值

古建筑牌坊的文化内涵及价值

古建筑牌坊的文化内涵及价值牌坊,又称“绰楔”“牌楼”,是一种集历史、文化、艺术为一体的特有建筑形式。

牌坊的起源可追溯到汉代“里坊”制度的坊门,其形制与古代的衡门、乌头门或棂星门有关。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253,汉代以后,旌表之风日盛,“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

自南宋至元、明、清,牌坊的“法式”在不断完善,“凡有孝行节义,为乡里所推重者,据各地方申报,风宪官核实,奏闻即与旌表”,牌坊的内涵已完全被“旌表建坊”所取代,并被历朝赋予褒奖教育、追思纪念、美化装饰等诸多功能,形成一套完整的形制。

一、南阳古建筑牌坊概述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文化积淀厚重,地上地下文物丰富,留下了众多设计精美的古建筑,其中的古建筑牌坊尤为珍贵。

社旗山陕会馆石坊建于清代,分左、中、右三座,呈“品”字状坐落于社旗山陕会馆大殿前月台上。

社旗山陕会馆石坊以雕刻精美闻名,三座牌坊以透雕为主,满饰满雕历史故事、神仙人物、珍禽瑞兽、花鸟植物、吉祥图案等,宣扬诚信、忠义,展示崇商、尊儒、崇文的理念,形成了利义兼重、崇德崇商的会馆文化;社旗火神庙木牌楼亦建于清代,是社旗火神庙的核心建筑,以形制独特、木雕技艺高超受到推崇,整座牌楼通过雕刻传统的吉祥图案敬奉火神,祈求火神保佑平安无灾;千古人龙石坊、汉昭烈皇帝三顾处石坊和三代遗才石坊均位于南阳卧龙岗,初建于明代或清初,以颂扬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为主题;内乡县衙的宣化坊和戒石坊为明代初建,重建于清代,雕刻简洁,主要表达宣讲教化和警示官吏的目的;邓州文庙石坊体现的是尊贤敬能、尊儒崇文;南召兴峰寺石坊和淅川香严寺石坊均为明代唐王府奉旨创建,朴素典雅,庄重大方,突出的是皇权。

二、南阳古建筑牌坊的文化内涵从“故君子礼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可以看出,立“牌坊”并非只是用来遮风避雨,更重要的是通过牌坊的图案和简要的文字给人们树立道德楷模,旌表、褒奖先贤,警示、教化人们要忠君、孝悌、贞节、仁义,要讲气节,要行善积德等,在发挥道德教化的功能,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论牌坊等级

论牌坊等级

论牌坊等级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牌坊的等级1、牌坊的起源牌坊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由此可以推断,“衡门”至迟在春秋中叶即已出现。

衡门是什么呢当时是以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的结构存在的,旧称“衡门”也就是说,门是牌坊的老祖宗。

牌楼也叫牌坊,汉族传统建筑之一。

最早见于周朝,最初用于旌表节孝的纪念物,后来在园林、寺观、宫苑、陵墓和街道均有建造,北京是中国牌楼最多的城市。

一种有柱门形构筑物,一般较高大。

旧时牌楼主要有木、石、木石、砖木、琉璃几种,多设于要道口。

汉代曰阙。

在城门外建阙台防洪。

阙上建观。

三国时期,曹操在宫廷外建坊,牌坊即坊门。

宋代以前,牌坊主要用于祭天、祀孔。

南宋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用于褒扬功德,旌表节烈的牌坊明显多起来并形成特色,“牌坊为明清两代特有之装饰建筑,盖自汉代之阙,六朝之标,唐宋之乌头门、棂星门演变形成者也。

……清代牌坊之制,亦与殿屋桥梁同,经工部定制做法[2],其形制以木构为主,木构以柱额构成若干间,额上施斗拱,其上盖瓦顶,石牌楼仍以石模仿木牌楼者,因材料之不同,遂产生风趣迥异之比例”。

在民间,以徽州牌坊最为着名。

近现代,牌楼曾作为多届世博会中国馆的门面建筑,吸引了世人的视线。

其中1867年世博会中国馆牌楼使用木、竹和麦秆等材料,造型简单,令人赏心悦目;187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中国馆以一座精心雕凿、涂饰的全木牌楼为正门,浓郁的民族特色吸引了参观者和各国参展官员;1900年巴黎世博会的中国牌楼外形仿造国子监琉璃牌楼,气势恢弘。

2、建筑形式从形式上分,牌楼只有两类。

一类叫"冲天式",也叫"柱出头"式。

顾名思义,这类牌楼的间柱是高出明楼楼顶的。

另一类是"不出头"式。

浅谈中国古牌坊

浅谈中国古牌坊

每个 人 都有 梦想 ,十 三亿 人 的梦 想 ,共 同组 成 了 中国梦 ,聚
年迈 的 父母 , 自己觉 得智 力 体力 ,大不 如前 ,正在 衰 退 ,子 集着孝 文化 的正能量 ,释放 的人越 多 ,整个 社会 的正能量 就越大 ,
女也 不 像从 前一 样 需 要他 们 的爱 ,这 是 父母 晚年 最 大 的 自责 和悲 孝道 就 充 盈 ,家庭 就 和谐 。关爱 今天 的父 母 , 就是 关爱 明天 的 自 哀 ,必 须真 心 实 意体 谅父 母 。儿 女牵 挂 父母 ,父母 依 靠儿 女 ,这 己。 《 大学 》言 : “ 一家 仁 ,一 国斯仁 ;一家让 ,一 国斯让 。” 良
牌 坊 的基 础 上加 强 现代 牌 坊 设 计 。 关 键 词 : 古 牌 坊 建 筑 ;发 展 演 变 ;传 统 思 想
礼 数 、歌 功颂 德 和祭 祖 等 ,供后 人 瞻仰 。因此 ,牌 坊 具有 一 些非

般 的社会 政 治地位 。 ( 二 )牌 坊形 制 的发展 及其 演变 在 古 代 ,在 设立 牌 坊 的时候 非 常 隆重 和热 闹 ,来 达成 后 人 能
建筑 中的伦 理 思想 对 现代 建筑 的启 示来 加 强对现 代 牌坊 工 艺 的设 在 春 秋 到 宋 代 的 历 史 时 期 ,牌 坊建 筑 经 历 了从 “ 衡 门 ”到 “ 坊 二 、古牌 坊 的起 源 与演 变 ( 一 )牌 坊的起 源
关 于牌 坊 的起 源 ,一直 以来 都 众说 纷 绘 ,仁 者见 仁 、智 者见 有 治 安 防盗 、管 辖 百姓 之用 ,也兼 有表 彰之 用 ,居 住 在这 里 的居
“ 楔”,即
最 为常见 , 纹饰雕 刻最为 多彩 ,艺术表现 方式最 为多样的建 筑 ,牌 是 门旁 的木桩 ,掉楔 是 古代 一些 达 官贵 人 设立 在大 门两端 的 ,用

论牌坊等级

论牌坊等级

牌坊的等级1、牌坊的起源牌坊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由此可以推断, “衡门”至迟在春秋中叶即已出现;衡门是什么呢当时是以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的结构存在的,旧称“衡门”也就是说,门是牌坊的老祖宗;牌楼也叫牌坊,汉族传统建筑之一;最早见于周朝,最初用于旌表节孝的纪念物,后来在园林、寺观、宫苑、陵墓和街道均有建造,北京是中国牌楼最多的城市;一种有柱门形构筑物,一般较高大;旧时牌楼主要有木、石、木石、砖木、琉璃几种,多设于要道口;汉代曰阙;在城门外建阙台防洪;阙上建观;三国时期,曹操在宫廷外建坊,牌坊即坊门;宋代以前,牌坊主要用于祭天、祀孔;南宋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用于褒扬功德,旌表节烈的牌坊明显多起来并形成特色,“牌坊为明清两代特有之装饰建筑,盖自汉代之阙,六朝之标,唐宋之乌头门、棂星门演变形成者也;……清代牌坊之制,亦与殿屋桥梁同,经工部定制做法2,其形制以木构为主,木构以柱额构成若干间,额上施斗拱,其上盖瓦顶,石牌楼仍以石模仿木牌楼者,因材料之不同,遂产生风趣迥异之比例”;在民间,以徽州牌坊最为著名;近现代,牌楼曾作为多届世博会中国馆的门面建筑,吸引了世人的视线;其中1867年世博会中国馆牌楼使用木、竹和麦秆等材料,造型简单,令人赏心悦目;187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中国馆以一座精心雕凿、涂饰的全木牌楼为正门,浓郁的民族特色吸引了参观者和各国参展官员;1900年巴黎世博会的中国牌楼外形仿造国子监琉璃牌楼,气势恢弘;2、建筑形式从形式上分,牌楼只有两类;一类叫"冲天式",也叫"柱出头"式;顾名思义,这类牌楼的间柱是高出明楼楼顶的;另一类是"不出头"式;这类牌楼的最高峰是明楼的正脊;如果分得再细一些,可以每座牌楼的间数和楼数的多少为依据;无论柱出头或不出头,均有"一间二柱"、"三间四柱"、"五间六柱"等形式;顶上的楼数,则有一楼、三楼、五楼、七楼、九楼等形式;在北京的牌楼中,规模最大的是"五间六柱十一楼";宫苑之内的牌楼大都是不出头式,而街道上的牌楼则大都是冲天式;3、牌坊的样式演变而随着牌坊的样式由简单到复杂,由造型单一到花式繁多,由形体规模窄小低矮到形体规模高大宏伟壮观,牌坊的发展由此而进人了鼎盛期;不过,必须指出的是,由于牌坊具有特殊的功能,故而虽然牌坊的形制由简单变得越来越复杂,规模也由小而变得越来越大,但在封建社会中,特别是明清时期,对牌坊的使用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它是由各级官府乃至最高封建统治者来控制的一种官方行为,并不是有钱就可以建造,想建就建,想用什么形制就可用什么形制,想建成多大规模就建成多大规模的,而是对允不允许造,允许造什么样的,可以用几根柱、盖几个楼都有明确规定;首先制式上,只有帝王神庙、陵寝才可用五间六柱十一楼,一般臣民最多只能用三间四柱七楼;像孔林的"万古长春"坊使用五间六柱五楼,仅是一个破例,但是只有像孔子那样的"圣人"才能获得这样的殊荣;至于历史上曾出现过的长方形式的八脚牌坊和"一K"字形态的六脚牌坊,实际上都只是四柱牌坊的变异形态而已,而不是封建礼制规范所给予这些立坊人所享有的殊荣,均是私自建的;如安徽歙县的徐国八角牌坊;4、封建等级的限制牌坊依据旌表的内容分为标志性坊、功名牌坊或仕科坊,专属科举榜样、节烈牌坊或贞节坊,专属女性、仁义牌坊或忠义坊,专属道德楷模、功德牌坊军功或政绩等种类;在根据当时的规定,凡通过岁贡、恩贡、拔贡、优贡、例贡、副贡等形式被贡举人国子监读书也即由府、州、学贡献给皇帝的生员,以及获得举人以上功名的人才,可在经地方官府审核批准后,由地方官府按规定官方出资建功名坊;关于这一点,清太仓州志有明确记载,云:"按牌坊坊盖表厥里居遗意,国制凡贡生、举人、进士,官授牌坊银;则是岁贡以上,皆得建坊,不必功德巍巍也;"这些获得了功名、但"不必功德巍巍"者建造牌坊,虽由当地官府批准和出资,但当地官府是按朝廷的规定办的,因此其审批权实际上是掌握在制定规定的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徽州第一坊”之称的许国大学士坊,是仕科牌坊的代表,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为八角牌楼,为表彰“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而设;据明史记载,许国举乡试第一,登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历任礼部、吏部、事詹事府、东阁大学士等职衔,因为功勋卓著,加太子太保、太子太傅,谥文穆;为他所立的牌坊成为仕科的典型代表;至于对想以道德气节高尚、军功政绩卓著立贞节牌坊、仁义牌坊、功德牌坊,则要求就更严,事先须经当地官府查核事实后逐级呈报,最后经皇帝审查恩准后,或由皇帝直接封赠,方能建造;徽州最小的牌坊是双孝节坊,高3.8米,宽1.8米,建于嘉庆年间,为旌表许俊业继妻金氏妾贺氏而设;许俊业出外经商,生意受挫,生活潦倒,客死异乡;金氏和贺氏纳鞋底持家,在穷困愁苦中了却一生;乡人在清点遗物中找到两人辛苦积攒下的些许纹银,向官府请旌获准后用这些钱建了坊;忠义牌坊中乐善好施坊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旌表诰授通奉大夫议叙盐运使司鲍淑芳同子即用员外鲍均;”鲍淑芳,清代徽商巨富,朝廷委以盐运使司职衔,总商两淮盐务;乐善好施坊和其他六座牌坊组成了著名的棠樾牌坊群,它属于徽州棠樾鲍氏家族;这七座牌坊,最早的建于明永乐18年1420,最晚的清嘉庆25年1820修成,历经二个朝代、400年,无论是从西向东还是从东向西都是按“忠、孝、节、义”的顺序排列,其中表忠两座,表孝三座,表节两座;它们成为徽州牌坊文化的典型代表;国难之时,国家往往重捐输赈灾的义士;而族人之间的相互帮衬扶持,则是宗族繁盛的重要保证;东门许氏宗族认为,“节义者,天地之正气,士人之德行,非所望于妇人女子者也……吾宗以忠义传家,而立节守义者亦多;”13明经胡氏说:“仁人正谊不谋利,儒者重义而轻财;然仁爱先以亲亲,孝友终于任恤;……倘有好义子孙,捐义产以济孤寡,置书田以助寒儒,请阖族斯文迎祭以荣之,以重义也;”14解放后拆毁的黟县西递明经胡氏宗族十二座牌坊中,即有一座是清朝皇帝旌表江南六大富豪之一胡贯三的“乐善好施”义行坊;节孝的约束直接来源于对良好道德的崇尚;“人子于父母,不得不愉色婉容,以欢其情;承颜顺意,以适其志;或其惑于宠嬖,厚于庶孽,而情有不均,为之子者,但当逆来顺受而已,不敢与之较也……古人于父母之所爱者亦爱之,父母之所恶亦恶之,正为此耳;”因此,节孝牌坊也是三类牌坊中数量最多的;“乡土礼法”的形成受到新安理学的影响,得到商人的追捧,并因为徽商的社会主流地位而置于社会生活的中心;它影响着光宗耀祖的人生最高目的,也导致徽商相互攀比的社会心理;经济能力也是徽州建坊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孝子、贤臣、节妇、义夫,即使成了也不是人人都可以旌表立坊,一定的经济基础最终成就了一座座牌坊;从这些牌坊看,所表彰的人物分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家族;那么,什么原因决定可以旌表或不能立碑呢大体可以说,宗法制度、乡土礼法和经济因素是建碑立坊的决定性因素;首先,宗族组织和宗法制度对于牌坊的建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宗族是一种由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人群的共同体;它通过建立组织和一套完整的制度,谋求并维护宗族的社会地位及特权;明隆庆前后,朝廷大力推行乡约,很多宗族借机建立宗族性的乡约,所立乡约规条与宗法家法合二为一,宗族从而成为控制乡里的教化机构;从明初朱元璋起就已经对旌表妇女的年龄有了限制,要求守节不嫁至少二十年;74至乾隆初,请旌节妇人数之多以致节孝祠已腾不出更多的地方来安放致祭的牌位;75于是,乾隆十四年1749再把请旌妇女分等,一“节而孝廉,或能教子成立,或贫无依靠,艰苦自守,著于闾阎,非寻常可比者”;另一“循分守节以老者”;76在族人的心目中,殉夫的烈女固然可嘉,抚养后代责任更为重大;“固为难得,若无子不娶,绝先祖嗣,乃不孝之大者;”由皇帝下圣旨恩准建牌坊始自明太祖朱元璋,这一点,在古今图书集成·考工典中有明确记载,云:"洪武二十一年1388,廷试进士赐任亨泰等及第出身,有差上命,有司建状元坊以族之;圣旨建坊自此始;"自此以后,由皇帝下圣旨建造的牌坊,成为臣民所获得的最高等级的荣誉,对一个人、一个家族,乃至一个地方都是至高无上的殊荣;牌坊由此而发展演变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加强封建统治的有力工具,立牌坊也由此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一种有效的统治方法;在古代封建等级制度的社会里,牌坊是不准随便造的,都要经过皇帝亲自批准;每个牌坊的中间都有一块字匾,那就牌坊等级的象征;牌坊一般有四个等级;第一御制牌坊:御制牌坊为最高级别;它是由皇帝亲自下旨,国库出资建造;第二恩荣牌坊:恩荣牌坊为第二级别;它是由皇帝下旨,地方财政出资建造;第三圣旨牌坊:圣旨牌坊为第三级别;它是由皇帝下旨,自己出资建造的;第四赐赠敕chi建牌坊:赐赠牌坊为第四级别;它是由皇帝口头同意,自已出资建造的;。

解读中国古牌坊

解读中国古牌坊

解读中国古牌坊牌坊的起源牌坊是古代官方的称呼,我们老百姓俗称它为牌楼。

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牌坊的历史源远流长。

据考察分析,牌坊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由此可以推断,“衡门”至迟在春秋中叶即已出现。

衡门是什么呢?当时是以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的结构存在的,旧称“衡门”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牌坊的老祖宗。

其实牌坊与牌楼是有显著区别的,牌坊没有“楼”的构造,即没有斗拱和屋顶,而牌楼有屋顶,它有更大的烘托气氛。

但是由于它们都是我国古代用于表彰、纪念、装饰、标识和导向的一种建筑物,而且又多建于宫苑、寺观、陵墓、祠堂、衙署和街道路口等地方,再加上长期以来老百姓对“坊”、“楼”的概念不清,所以到最后两者成为一个互通的称谓了。

牌坊在古时候其实就是一个门的称谓,但是到什么时候确定它为牌坊的呢,这要从唐代说起。

唐代,我国城市都采用里坊制,城内被纵横交错的棋盘式道路划分成若干块方形居民区,这些居民区,唐代称为“坊”。

坊是居民居住区的基本单位,“坊”与“坊”之间有墙相隔,坊墙中央设有门,以便通行,称为坊门。

后来因为门没有太大的作用,所以就只剩下现在这种形式,于是老百姓逐渐地称这种坊门为牌坊。

牌坊的种类从建筑样式和风格上分,牌坊大体分南、北两大派。

南派牌坊秀丽精巧,尤其是徽式、苏式、桂式牌楼,高挑的檐角显得淑女气十足;北派牌坊则受京城皇族影响,大多为宫廷建筑,显得凝重粗犷;如果按材质分,牌坊分为四大类:石坊、砖坊、木坊、水泥坊;如果按名称分有功德牌坊、忠正牌坊、功名牌坊、官宦名门牌坊、孝子牌坊、贞节牌坊、仁义慈善牌坊、百岁寿庆牌坊、历史纪念牌坊、学宫书院牌坊、文庙武庙牌坊、衙署府第牌坊、地名牌坊、会馆商肆牌坊、陵墓祠庙牌坊、寺庙牌坊、名胜古迹牌坊等。

这些牌坊主要起着褒奖教育、炫耀标榜、纪念追思、风俗展示、装饰美化、标识引导等作用。

解读中国古牌坊

解读中国古牌坊

解读中国古牌坊牌坊又称牌楼,古名绰楔,是一种中国特有的门洞式建筑。

千百年来,牌坊繁衍发展,不仅遍及华夏城乡,而且还远涉重洋,屹立于异国他乡的许多地方,被视为中华文化的一个典型标识。

牌坊的起源和发展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牌坊的历史源远流长。

据考察分析,牌坊是在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这种结构、形制最简单的原始的门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的,这种由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构成的最简单最原始的门名为“衡门”。

《汉书·玄成传》云:“衡门,横一木于门上,贫者之居也。

”就其结构来讲,“衡门”无疑已具备构成牌坊的基本要素,堪称牌坊的原始雏形。

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古代典籍中有关“衡门”的最早记载是《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由此可以推断,“衡门”至迟在春秋中叶即已出现。

这是牌坊发展的第一阶段,是牌坊孕育产生的胚胎期。

从春秋战国至唐代,我国城市都采用里坊制,城内被纵横交错的棋盘式道路划分成若干块方形居民区,这些居民区,在隋代称为“里”,唐代称为“坊”。

里坊是居民居住区的基本单位,“坊”与“坊”之间有墙相隔,坊墙中央设有门,以便通行,称为坊门。

这种坊门起先只是像“衡门”那样由两根立柱架一根横木,柱侧安装可开合的门扇而构成的。

后来,随着城市建设的繁荣,人们对坊门的建造也讲究起来,将产生于上古时代、这时已演化得形制赫然华贵的华表柱移植到了坊门上来,出现了由两根高过门顶的高大华表柱中间连一至两根横梁及门扇组合成一种新式样的门,称为“乌头门”(图)。

宋以后,乌头门这名称日渐少用,而被“棂星门”这一称呼取代。

棂星门是祭祀灵星的祠庙的有窗棂的门,因其形制一般都采用当时最为庄重、威严、气派的乌头门,久而久之就成了乌头门的代称。

棂星门既是牌坊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又作为牌坊的一个血缘分支保存延续下来,自宋代以来,一般被用于文庙、道观、陵墓等庄重场合的正门。

中国古代牌坊赏析

中国古代牌坊赏析
中国古代牌坊赏析
何为牌坊
,《诗· 陈风· 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牌坊是古代官方的称呼,老百姓俗称它为牌楼。 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牌坊的历史源远流长。 是我国古代用于表彰、纪念、装饰、标识和导向 的一种建筑物,而且又多建于宫苑、寺观、陵墓、 祠堂、衙署和街道路口等地方,再加上长期以来 老百姓对“坊”、“楼”的概念不清,所以到最 后两者成为一个互通的称谓了。
鹿:与“禄”字谐音,常被用作牌坊雕绘的 图案,以象征升官晋爵、高官厚禄。 鱼:与“余”谐音,常与水塘、荷莲一起组 成图案被雕绘在牌坊上,以象征金玉(鱼) 满堂或连(莲)年有余;同时,鲤鱼跳龙门 又是读书人金榜题名、荣登仕途的代名词, 因此,鲤鱼腾浪也常被用于雕绘牌坊的图案 ,以象征科举及第、金榜题名。
牌坊的种类

南派: 南派牌坊秀丽精巧,尤其是徽 式、苏式、桂式牌楼,高挑的 檐角显得淑女气十足;
北派: 受京城皇族影响,大多为宫廷建筑,显得 凝重粗犷。 北京曾建各式知名牌坊三百多座,现仍有 百余座古牌楼傲然屹立在各景点,目前北 京还有新建牌楼百余座。
如果按材质分,牌坊分为四大类:石坊、 砖坊、木坊、水泥坊;如果按名称分有功 德牌坊、忠正牌坊、功名牌坊、官宦名门 牌坊、孝子牌坊、贞节牌坊、仁义慈善牌 坊、百岁寿庆牌坊、历史纪念牌坊、学宫 书院牌坊、文庙武庙牌坊、衙署府第牌坊 、地名牌坊、会馆商肆牌坊、陵墓祠庙牌 坊、寺庙牌坊、名胜古迹牌坊等。这些牌 坊主要起着褒奖教育、炫耀标榜、纪念追 思、风俗展示、装饰美化、标识引导等作 用。
对古代牌坊的一些看法与分析
牌坊凝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其内容 取材于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及民间传说,布 局细腻、结构紧奏、形式多样,远看壮观 巍峨,近看玲珑剔透,以其固有的标志性 和装饰性深得人们的喜爱。

论牌坊的起源

论牌坊的起源

论牌坊的起源摘要:牌坊有着与众不同的外观形态、独具一格的审美价值、不同凡响的环境艺术、多种多样的社会功能、古老悠久的历史渊源、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华夏大地上的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然而由于牌坊在我国传统建筑中属于小品建筑或次要建筑,其研究尚未引起大家的普遍重视与广泛关注。

而对于一些基本的问题,如牌坊的起源,至今尚无一致公认的明确定论。

鉴于此,本文拟作一番研究。

关键词: 牌坊、起源中图分类号:b82-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目前,学术界关于牌坊的起源没有形成统一看法。

关于起源时间上,有说“起源于汉代”、有说“始建于唐代”、还有说“牌坊起于宋而盛于清”,甚至有说“牌坊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中叶”。

关于起源来源上,涉及到多种建筑形制,如衡门、华表、门阙、乌头门(棂星门)、坊门,这些形制或多或少都与牌坊存在一定的血缘关系。

关于牌坊起源,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如梁思成的“连阙说”,刘敦桢的“坊门说”,李允鉌的“华表说”等。

一、称谓渊源(绰楔——牌坊——牌楼)牌坊,又名牌楼,古时又叫绰楔,绅楔等。

为了踵事增华,牌坊进一步发展出牌楼的形式,牌楼可以看作牌坊的高级形式。

关于牌坊与牌楼的区别与界定,在形式外观上,牌楼有楼,牌坊无楼。

在发展演变上,牌坊在先,牌楼在后。

不过,由于目前在称呼上没有严格的界定,两者往往可以通用,本文以牌坊作为两者的统称。

关于牌坊定义,《辞海》中记载,牌坊是一种门洞式的纪念性建筑物,一般用木、砖、石等材料建成,上刻题字,旧时多建于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或街道路口,在建筑上起到组织空间、点缀景观的作用。

其内容多为宣传封建礼教、标榜功德。

二、起源探究牌坊的起源受多种建筑形制的影响。

因此,在研究牌坊起源问题时,我们必须先对衡门、华表、门阙、乌头门(棂星门)、坊门等相关建筑形制作一番探讨。

1衡门商朝的文字是我国最早的象形文字,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上的“门”字(见图1),所见“门”的形象是两根立柱上架一横梁,柱上安门扉。

解说石雕牌坊的历史意义

解说石雕牌坊的历史意义

解说石雕牌坊的历史意义石雕牌坊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瑰宝,拥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从其形式、内容以及所代表的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呈现出了浓郁的历史和文化烙印。

本文旨在从建筑学专家的角度出发,解说石雕牌坊的历史意义,并对其中的流程进行展开说明,从而深入探究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1. 石雕牌坊的历史渊源石雕牌坊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

随着历史的演进,石雕牌坊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展,成为表示尊荣、纪念碑、表彰功绩、祭祀神明等方面的重要标志。

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石雕牌坊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建筑艺术品,对于丰富我国建筑文化内涵、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促进民族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石雕牌坊的流程在建造一座石雕牌坊的过程中,需要经历许多流程,涉及到石料开采、设计、雕刻等多个环节,下面我们逐一解释。

2.1 石块开采首先是石块的开采。

一般来说,石块是从山体或河床中开采而来,根据石雕牌坊的具体规模、要求和环境等因素,还需要确定石块的大小、形状、纹理等等。

2.2 设计在石块开采之后,需要对石雕牌坊的设计进行详细的规划。

这一阶段涉及到的内容包括整体形式、特定图案和雕刻细节等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设计时要遵循古代传统气息,注重典雅、大气、典型、有深度的艺术效果。

2.3 裁切在确定好雕刻设计方案之后,需要将石块做出最初的剪裁。

剪裁需要考虑到具体的尺寸、形状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匹配度。

2.4 雕刻经过裁切处理后,需要进行雕刻。

这一环节涉及到的技术非常复杂,雕刻者必须具备高超的手艺和经验。

通过一段时间的雕刻,石雕牌坊最终呈现出优美的形态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3. 石雕牌坊的文化内涵石雕牌坊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非常丰富。

它所表达的不仅仅是古代的礼仪文化,还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石雕牌坊具有以下几点鲜明的文化内涵:3.1 礼仪文化作为传统建筑文化中的代表,石雕牌坊所凸显的礼仪文化是其最根本的文化内涵之一。

古建筑设计案例赏析之中国式纪念碑--牌坊

古建筑设计案例赏析之中国式纪念碑--牌坊

古建筑:中国式纪念碑——牌坊颐和园东宫门前的四柱三间官式木牌坊。

牌楼正面刻有“涵虚”二字,意为山高水阔;反面有“秀”二字,意为由此进入山水秀美的境界。

烦嚣的世界与清秀的园林借由牌坊分隔开来。

据说,承天门与此牌坊形制相仿,但规格更高,为六柱五间式。

崇祯十七年(1644年),当闯王李自成焚毁紫禁城时,也焚烧了一座我们再也看不到的古建筑——承天门。

潜心牌坊研究20余年的韩昌凯先生说,承天门是一座木牌坊,建于明代永乐十五年(1417年),有“承天启运”的寓意。

如果比照明十三陵陵区门口那座巨型石坊,它应该享有牌坊的最高规格——六柱五间楼式坊,并施以彩绘。

1651年,清顺治帝下令在遗址处重建承天门,并在“承天启运”之上添加了“国泰民安”的寓意,更名“天安门”。

自此以后,以城楼面目出现的天安门代替了“牌坊”承天门,成为国家的象征,出现在其后中国历史的每个闪耀瞬间。

承天门以“门”为名,为什么会是一座牌坊?为什么会把牌坊设立在壮丽的紫禁城前?它凭什么承得起受命于天的意义?这要回到牌坊的来历,从那里一一说起。

表闾阀阅,千秋化坊对牌坊的源起,专家们说法不一。

如果考究牌坊的形制,莫不是由“两竖一横”的框架延伸而出的,这极像《诗经》中“衡门之下,可以栖迟”中的“衡门”。

宋代的古建宝典《营造法式》中说:“横一木作门,而上无屋,谓之衡门。

”翻译过来就是: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上面若无阁楼,就是衡门了。

照古意的解释,衡门内可以栖迟,具有分隔空间的功用,但显然没有牌坊的纪念寓意。

由此看,衡门虽有牌坊的样貌,两者的神髓到底有些差离。

牌坊的来源尽管不确,但多数人认为它是一种门的变形,可能与表闾和阀阅相关。

表闾之“闾”是闾门的意思。

周朝将皇城以外、百姓居住的地方称作“闾里”,“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用围墙封闭起来,闾便是里巷的大门。

居民被这样编组起来,很方便管理。

商朝时,有一位叫做商容的人,受百姓爱戴,却为纣王不容。

周武王伐纣灭商之后,特意对商容居住的闾进行旌表,表示了礼贤的敬意,由此开启了表闾先河。

牌坊知识点

牌坊知识点

牌坊知识点牌坊,作为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的许多古镇、古城、园林和历史名胜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精美的牌坊。

牌坊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本文将从历史、结构、寓意和保护等方面介绍牌坊的知识点。

一、历史牌坊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特殊形式,起源可以追溯到商代和周代。

最早的牌坊主要用于祭祀神灵和纪念英雄,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常见的建筑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牌坊的功能也逐渐扩大,不仅用于宣扬政治思想,还用于标志地域文化和纪念重要人物。

在明清时期,牌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成为城市和乡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许多知名的牌坊都建于这个时期,如北京的天坛牌坊和保定的正定牌坊等。

牌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它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二、结构牌坊的结构一般由台基、柱、额和檐组成。

其中,台基是支撑整个牌坊的基座,柱是连接台基和额的立柱,额是牌坊上方横梁上的装饰部分,檐是额下方的悬挑部分。

牌坊的结构设计精巧,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牌坊的柱分为两种形式:方柱和圆柱。

方柱代表男性,圆柱代表女性。

额则是牌坊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有匾额和额匾。

匾额是牌坊上刻有文字的部分,它可以用来表达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和美好祝愿。

额匾是匾额上方的装饰物,可以是各种图案和雕刻。

三、寓意牌坊作为一种建筑形式,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和文化情感。

牌坊的寓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纪念英雄、表彰功绩、祈福祝福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牌坊还有一种重要的象征意义,即“门”的象征。

门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代表着进出的界限和过程的转折。

因此,牌坊也被视为门的延伸,象征着进步、发展和希望。

四、保护如今,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现代化建筑的需求,许多传统的牌坊正面临着严峻的保护压力。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许多措施已经采取。

一方面,政府加大了对牌坊的保护力度,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法规,并投入资金进行维护和修复工作。

牌坊的起源,中国什么时候出现牌坊

牌坊的起源,中国什么时候出现牌坊

牌坊的起源,中国什么时候出现牌坊
牌坊是古代官方的称呼,老百姓俗称为牌楼。

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牌坊的历史源远流长。

据考察分析,牌坊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

最早的牌楼是以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的结构存在的,旧称“衡门”。

牌坊与牌楼是有显著区别的,牌坊没有“楼”的构造,即没有斗拱和屋顶,而牌楼有屋顶,它有更大的烘托气氛。

但由于它们都是我国古代用于表彰、纪念、装饰、标识和导向的一种建筑物,而且又多建于宫苑、寺观、陵墓、祠堂、衙署和街道路口等地方,再加上长期以来老百姓对“坊”、“楼”的概念不清,所以到最后两者成为一个互通的称谓了。

古时候,牌坊其实就是门的称谓。

在唐代,我国城市都采用里坊制,城内被纵横交错的棋盘式道路划分成若干块方形居民区,这些居民区,唐代称为“坊”。

坊是居民居住区的基本单位,“坊”与“坊”之间有墙相隔,坊墙中央设有门,以便通行,称为坊门。

后来,因为门没有太大的作用,所以就只剩下现在这种形式,于是老百姓逐渐地称这种坊门为牌坊。

当时,如果里坊居民中有人有了“嘉德懿行”,封建统治者就加
以旌表,榜于门上,叫“表阊”。

所以有些坊门就成为一种纪念性建筑物。

它起初是木构建筑,明代出现了用石头建造的,就叫牌坊。

牌坊分柱子出头与不出头二式。

柱子出头的,起初和“乌头门”的样子差不多,后来才发展成多间的大牌坊。

这类大牌坊以明代嘉靖时修建的长陵石牌坊为最早,而且比较完整地保存至今。

也有的在大额枋的中央冠以火焰宝珠,则叫火焰牌坊。

至于木结构而装琉璃瓦顶的,一般就称牌楼。

中国古代建筑小品之牌楼/牌坊

中国古代建筑小品之牌楼/牌坊

牌楼/牌坊牌楼,有时也称为牌坊,一般安置在一组建筑群的最前面,或者立在一座城市的市中心,通衢大道的雨头等十分显著的位置上。

牌楼起源于建筑的院门,古代把城市划分为方形或矩形的里坊,里面整齐的排列住宅。

里坊之门称为“闾”,另外有“表闾”的制度,将功臣的姓名和事迹刻于木牌上,置于闾门上以表彰其功德。

于是闾门上既有坊名又有木牌,牌坊之名由此产生。

从形式上讲,一般柱子上有屋顶的称为牌楼,没有的称为牌坊,以示区别。

牌坊的种类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

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

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

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

大概氛围4类:功德牌坊,贞洁道德牌坊,家族牌坊(为光宗耀祖之用),标志牌坊(多立于村镇入口与街上,作为空间段落的分隔之用)大概就是这!贞节牌坊“贞洁牌坊”是这一类的建筑统称,具体叫什么名,应由表彰的具体对象来确定,是官府根据受到表彰的妇女,在哪一方面符合封建礼教,可以作为典范,就根据这方面来命名。

在汉源县九襄镇,有一座雕刻有48部戏曲故事的石牌坊,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九襄“双节孝”石牌坊。

石牌坊位于紧靠九襄老街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官马大道上,古时有成都出南门第一坊美称。

牌坊高约11米,宽约10米,面南背北,呈3间门洞形,中门宽大,前后两面有8尊威武的雄狮,每尊雄狮的身上还各跨着1尊慈善肃穆的菩萨或古佛,可惜现在除1尊完整外,其余均已残破不全了。

石牌坊有4层,称为“4层多脊檐”。

据当地老人们讲,清朝道光29年,偶然发迹、捐贡出身的黄体诚,为感念寡母、恩嫂的养育之恩,打点清溪县令(汉源县古为清溪县)上报清廷,经道光皇帝批准并颁发圣旨,修建的双节孝石牌坊。

石牌坊最引人入胜的是集中雕刻于下边2层上的川剧经典名剧的精彩坊景浮雕。

浮雕以“忠、孝、节、义”为主题,选择了48部传统川剧戏曲的169个精彩场景,雕在牌坊的各处。

牌坊的由来和种类

牌坊的由来和种类

牌坊的由来和种类牌坊汉族特色建筑文化之一。

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

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

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

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

单县百寿坊一、牌坊由来牌坊是由棂星门衍变而来的,开始用于祭天、祀孔。

棂星原作灵星,灵星即天田星,为祈求丰年,汉高祖规定祭天先祭灵星。

宋代则用祭天的礼仪来尊重孔子,后来又改灵星为棂星。

牌坊滥觞于汉阙,成熟于唐、宋,至明、清登峰造极,并从实用衍化为一种纪念碑式的建筑,被极广泛地用于旌表功德、标榜荣耀,不仅置于郊坛、孔庙,还用于宫殿、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和主要街道的起点、交叉口、桥梁等处,景观性也很强,起到点题、框景、借景等效果。

孔庙棂星门另外一种说法是,就结构而言,牌坊的原始雏形名为“衡门”,是一种由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构成的最简单最原始的门。

关于“衡门”,我们目前所看到的最早记载是《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据此推断,“衡门”最迟在春秋中叶就已经出现。

这种“衡门”后来被运用到城市中各个居民区之间的“坊门”上。

从春秋战国至唐代,我国城市居民区都采用里坊制,“坊”与“坊”之间有墙相隔,坊墙中央设有门,称为坊门。

起先,这种坊门就像“衡门”那样,由两根立柱架一根横木构成的,只是柱侧安装了可开合的门扇。

二、牌坊与牌楼牌坊是古代官方的称呼,老百姓俗称它为牌楼。

其实牌坊与牌楼是有显著区别的,牌坊没有'楼'的构造,即没有斗拱和屋顶,而牌楼有屋顶,它有更大的烘托气氛。

但是由于它们都是我国古代用于表彰、纪念、装饰、标识和导向的一种建筑物,而且又多建于宫苑、寺观、陵墓、祠堂、衙署和街道路口等地方,再加上长期以来老百姓对'坊'、'楼'的概念不清,所以到最后两者成为一个互通的称谓了。

打开中国古建筑之门:话说牌坊

打开中国古建筑之门:话说牌坊

打开中国古建筑之门:话说牌坊打开中国古建筑之门:话说牌坊牌坊又称牌楼.。

保存至今的古代牌坊,人们可在曲阜孔庙看到,可在北京明十三陵见到,可在安徽歙县看到——那里棠樾村明清时的牌坊群闻名遐迩。

在一些园林、庙宇以及衙署和词堂的旧址,也常建有牌坊。

上了年纪的北京人还记得,北京曾是个多牌坊的城市。

街面上,前门牌坊、民安街牌坊、西交民巷牌坊、孔庙成贤街牌坊、交道口育贤坊……或横跨于通衢,或雄踞于巷口,点缀着景观。

尽管许多牌坊已不复存在,但燕京地名中仍有它们袅袅的余音,如:东四——东四牌楼,西四——西四牌楼,东单一东单牌楼……或许正因为此,继《钟鼓楼》之后。

作家刘心武另一部反映京华生活的小说取名《四牌楼》。

日本版画集《唐上名胜图会》,刊刻于1802年,时当清朝嘉庆年间。

书中可见日本人笔下有四牌楼(图17)。

牌坊也叫牌坊门,又称牌楼。

称“楼”,是着眼于造型华美的飞檐瓦顶。

那顶盖面积虽人大,却缩龙成寸地,采用了中同古代宫廷建筑的屋顶样式,如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等。

这些瓦顶,工匠们称之为“楼”。

例如,术语“三间四柱三楼”,是说四根立柱将横面分隔成三间,三楼即三个瓦顶。

以用料而言,常见的牌坊有木牌坊、石牌坊、琉璃牌坊等。

关于牌坊的起源,一些古建筑学家曾论及。

梁思成《敦煌壁画中所见的中国古代建筑》,以敦煌北魏诸窟中的阙形壁龛为论据,提出北魏时的连阙——两阙间架有屋檐的阙,是阙演变为牌楼的过渡样式,连阙“之发展,就成为后世的牌楼”。

刘敦桢《牌坊算例》则将“坊”字作为线索,认为此字“关系最切”。

唐代建城,城坊制已相当成熟。

坊设门,坊门是牌坊的直接来源。

牌坊之“牌”,大约与当初坊门上榜书坊名有关,还同坊门下悬牌旌表贤能的古俗有关。

周武王表商容之闾,不少古籍这样记。

何谓表闾?有一说是刻石,即将表彰功德的刻石立在闾门前。

其实,“表”本为外加上衣的意思。

闾门高高,有住有额,其上正好做文章。

或漆或染,或裹或罩,或悬挂或高挑,一句话,另外加上表彰的标志,恰恰是引人注目的“表闾”形式。

寺院石雕牌坊的历史变迁及介绍

寺院石雕牌坊的历史变迁及介绍

寺院石雕牌坊的历史变迁及介绍石雕牌坊之所以会在历史中存在,并将这种建筑形式流传至今,是有一定原因的。

正如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观念:物竞天择一样。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石雕石雕牌坊牌坊的历史,本文通过大量的信息调查并进行实地走访,获取了不少有价值的信息。

石雕牌坊这种建筑最早起源于秦汉时期,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后,其艺术表现形式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

在最初,石雕牌坊的外观造型种类少,功能单一,一般是作为一种标志坊而存在,没有更多的文化意义,完全是以石材建筑雕刻品的形式存在。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地将更多的信息赋予到了这种别样的建筑上去。

在过去,牌坊的制作材料有很多种,比如钢筋水泥,也有木制的,而今最多的还是石制的。

我们都知道木材、混凝土这两类石材对于放在室外的牌坊来说有许多明显的缺点,如木材易腐烂,混凝土室外摆放时间长之后容易裂,保存时间不够长,但是又不得不这样做。

过去用水泥做、用木头做大多数因为那时的机械设备有限、技术有限,没办法将一根根超重的石头组合在一起。

而近几十年,人们完全有能力建造像样的、保存时间长久的石雕牌坊了。

惠安,曾获得东亚文化之都的荣誉称号,在历史上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七点,这里的雕刻艺术风格不仅继承了我国几千年的文化特色,还将全球各地的艺术创作理念,文化特色进入其中,可以说现在的惠安石雕早在千年以前就已经具备国际范儿了。

石雕牌坊在近些年的艺术风格越来越多元化,不再是一个地区的标志了。

澳门的大三巴牌坊、上海城隍庙标志坊、北京大街小巷中的牌楼、各大寺院山脚下的石雕牌坊、风景名胜区的入口标志坊、农村入口的村牌坊,正是这些不同地区的不同牌坊,组成了中国石牌坊建筑的独特风格。

现在牌坊也已经很多种类了,为了加以区分,人们将其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

从外观形式上,有冲天式和不出头式,各有其象征寓意。

冲天式的牌坊一般是在街道上比较多,而不出头式的牌坊则一般出现在宫苑内。

牌坊还根据立柱数量和门洞的数量分为“一门两柱”、“三门四柱”“五门六柱”等风格,不同的牌坊还根据其顶上的层数分为单层牌坊、三层牌坊、五层牌坊等等,目前国内最大的牌坊就是北京的五门六柱十一楼牌坊。

牌坊调研报告

牌坊调研报告

牌坊调研报告
调研背景:
牌坊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特殊形式,起源于古代时期,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在现代也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传承。

为了进一步了解牌坊的现状和保护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牌坊调研。

调研目的:
1. 了解牌坊的历史沿革以及其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调查现今牌坊的分布情况和保护状况;
3. 研究牌坊修建技术和材料的特点。

调研方法:
1. 文献资料调研:查阅相关书籍、文献和资料,了解牌坊的历史演变和研究成果;
2. 实地考察: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牌坊进行实地考察,包括古代建筑保护区内和城市中的牌坊;
3. 专家访谈:与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于牌坊保护的看法和建议。

调研结果:
1. 牌坊的历史沿革:牌坊起源于古代时期,并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既是一种建筑形式,也是一种文化象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2. 牌坊的保护现状:根据实地考察和专家访谈的结果,我们得知目前牌坊的保护状况较好,许多有历史意义的牌坊都得到了保护,并将其纳入古建筑保护单位中;
3. 牌坊的修建技术和材料:牌坊的建造采用石材为主要材料,修建技术独特,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设计、雕刻、装配等。

调研结论:
牌坊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独特形式,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目前牌坊的保护状况较好,但在现代社会中,受到了新建筑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对牌坊的宣传和保护工作,使更多人了解和重视这一传统文化遗产,同时保护好已有的牌坊,确保其能够延续下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纪念德政科第及忠孝节义等所立的门洞式建筑物,向来被视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性标识之一(图一)。

“文革”之前,无论城市乡村到处可见,如今在历史名城或风景名胜区也常可看到。

当然,今天所见的更多是现代新品,但由此也可看到这一传统的礼仪性建筑之影响力。

按理,对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特殊地位的牌坊,其起源问题学术界应有较多的探讨,但事实并非如此。

而且目前学术界所发表的较新的观点,如衡门之说、棂星门之说等,也还值得商榷。

下面,本文将对此再作一些讨论。

一衡门说有学者认为,牌坊起源极早,可上溯到《诗经》时代。

理由是牌坊无论结构简单还是复杂,形制单调或繁复,其基本的两大构成要素是相同的,那就是柱子与横梁。

而根据古典文献的记载,这两根柱子与一根横梁构成的最原始的门叫“衡门”,则“衡门”就是牌坊的源头。

“衡门”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

《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毛传曰:“衡门,横木为门,言浅陋也。

栖迟,游息也。

”郑玄笺云:“贤者不以衡门之浅陋,则不游息于其下。

”解释的已很清楚。

又《汉书韦贤传》云:“圣王贵以礼让为国,宜优养玄成,勿枉其志,使得自安衡门之下。

”颜师古注:“衡门,谓横一木于门上,贫者之所居也。

”“衡”即“横”,在《诗经》的注疏中,孔颖达引《周礼》注作了详细说明:“《考工记玉人》注云:‘衡,古文横,假借字也。

’然则衡、横义同,故知‘衡门,横木为门’。

”此“衡”字究竟是否门的横梁之“横”,我们无从怀疑古人是否望文生训,但有一点极明确,这衡门是最为简陋的门,所以是“贫者之所居”。

“衡门”用来指安贫乐道者或隐逸者所居之所的基本含义(或说象征义)这一点,自古到今都未曾变过。

试看汉代学者蔡邕《述行赋》:“畿甘衡门以宁神兮,咏都人而思归。

”其《郭有道碑文》也言:“尔乃潜隐衡门,收朋勤悔,童蒙赖焉,用祛其蔽。

”晋人陶渊明《答庞参军》:“衡门之下,有琴有书……朝为灌园,夕偃蓬庐。

”又《癸卯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也极明确地将“衡门”作为自己的隐逸之所。

而他的《扇上画赞》“翳翳衡门,洋洋泌流。

曰琴曰书,顾盼有俦”,更是与《诗经》之意作了直接系连。

检索《全唐诗》,以衡门来借指贫寒、隐逸之所的数量多得惊人,至少有一百多处。

如王维《晦日游大理韦卿城南别业四声依次用各六韵》:“所109乐衡门中,陶然忘其贵。

”白居易《赠元稹》:“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

”李德裕《夏晚有怀平泉林居》:“稚子候我归,衡门独延伫。

谁言圣与哲,曾是不怀土。

”韦庄《山墅闲题》:“有名不那无名客,独闭衡门避建康。

”等等。

而牌坊的功能是旌表功名富贵、忠孝节义,其手段十分张扬。

无论从功能角度还是表现手法上,与“衡门”都是截然相反的,又如何构成相承关系呢?如果从“衡门”的简陋程度,从其使用功能的角度,只能与后世建筑物的大门挂钩,如何会单向地与牌坊相联系呢?牌坊如果有门,那是礼仪性的象征性的门,而衡门是实实在在的门,只是过于简陋罢了。

二棂星门说又有学者以为成长发展期的牌坊就是古代的“棂星门”,或叫“乌头门”。

“棂星”一词,前人也不甚了了。

《诗经周颂闵予小子之什》之“丝衣”一节前有传为子夏及后人的注语:“《丝衣》,绎宾尸也。

高子曰:‘灵星之尸也。

’”唐人孔颖达在疏中却说:“灵星者,不知何星。

”“《汉书郊祀志》云:‘高祖诏图一图二御史:其令天下立灵星祠。

’张晏曰:‘龙星左角曰天田,则农祥也。

晨见而祭之。

’史传之说灵星,唯有此耳。

未知高子所言,是此以否。

”因他的揣测之词,后人或便以为据,认为棂星原作灵星,灵星即天田星,为祈求丰年,汉高祖规定祭天先祭灵星,诏令天下立灵星祠。

《晋书志第九礼上》也说:“汉兴,高帝亦立灵星祠。

”但都言“祠”而不言“门”,直到宋代,才提到“灵星门”。

《宋史礼志南郊》有载:“仁宗天圣六年,始筑外,周以短垣,置灵星门。

”据说后世儒家将孔圣人与天相配,所以在孔庙和儒学中,也筑有棂星门以祭祀孔子。

但天下宫庙建筑中,各种各样的门不计其数,为什么独独将棂星门与牌坊相联系呢?猜想最直接的原因是如今所见如曲阜孔庙的棂星门(图二),与牌坊很像。

但据有关资料,孔庙棂星门建于明代,原为木质,清乾隆十九年时七十一代孙衍圣公孔昭焕改为石质。

那么,我们又如何可用明代甚至是清代的样式来推断唐宋或更早的棂星门之形制呢?宋人《营造法式》卷六有“乌头门”一节,其标题下还有小字说明:“其名有三,一曰乌头大门,二曰表楬,三曰阀阅,今呼为棂星门。

”按此所述,似乎向来以“乌头门”为正名,“棂星门”倒是一个后起的俗名。

且宋代已经有了专门的牌坊之名了,吴自牧的《梦粱录》卷三云:“本州则立状元坊额牌(于)所居之110侧,以为荣耀。

”若此,将棂星门比附牌坊又有什么必要呢?三阙说也有学者以为牌坊滥觞于汉阙。

此观点不知何据,《汉语大词典》对“阙”之解说,其义项之一为:“古代仕宦之家门前所树用以旌表的建筑物。

”其中引有明人方以智《通雅宫室》语:“士大夫阀阅之门亦谓之阙……阀阅二柱,相去一丈,柱端安瓦筒,号为乌头染,即谓之阙。

”据《册府元龟》卷六十一原文:“……乌头正门,阀阅一丈二尺。

二柱相去一丈,柱端安瓦桶,墨染,号为乌头。

筑双阙一丈,在乌头之南三丈七尺,夹冲十有五步,槐柳成列。

”可见上文“即谓之阙”为方氏引《册府元龟》文献后所下之断语。

阙作为古代一种礼仪性的建筑,其较妥当的解释只有《汉语大词典》第一个义项:“宫门、城门两侧的高台,中间有道路,台上起楼观。

”但是,只因此中的一个“观”字,自古以来不知打了多少笔墨官司。

《礼记礼运》曰:“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上,喟然而叹。

”文后郑玄注曰:“观,阙也。

”《尔雅释宫》云:“观,谓之阙。

”郭璞注:“宫门双阙。

”许慎《说文解字》“门”部:“阙,门观也。

”因此,历来都将“观”与“阙”看做是异名同实之物。

其实,二者在建筑形式上与使用者的身份等级上都大不同。

宋人邢昺在郭璞注“宫门双阙”后疏:“《周礼大宰》:‘正月之吉,县治象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治象。

’郑众云:‘象魏,阙也。

’刘熙《释名》云:‘阙在门两旁,中央阙然为道也。

’《白虎通》云:‘阙是阙疑。

义亦相兼。

’然则其上县法象、其状魏魏然高大谓之象魏,使人观之谓之观也。

是观与象魏、阙一物而三名也。

以门之两旁相对为双,故云双阙。

”算是对一物而有不同的名称作了解说。

早先的阙与观在建筑结构上也许是相同的,其上有楼,可以登高以望远,犹如后世的图三图四图五111!望台。

然而称阙者,往往是左右对称,所以“中央阙然为道”。

《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载:“昭公曰:‘吾何僭矣哉?’子家驹曰:‘设两观,乘大辂……此天子之礼。

’”汉人何休注曰:“礼,天子诸侯台门,天子外阙两观,诸侯内阙一观。

”若按不同功用与性质,单独一观的不能称阙,阙上无观望之所的也不该称观。

如成都市博物馆所藏的画像砖上,建筑下有楼梯,上有楼台,与厨房并列置于院内,自然不该是“阙然为道”之阙,只能称为观(图三)。

据实物与文字记载,阙可分单阙、二出阙与三出阙。

每阙皆有一高大的主体,上有楼台。

而仅有此阙身者称之为单阙。

有的侧面再配一较低矮的阙,则主体称正阙或母阙,侧面所配者称副阙或子阙,有此二者之阙称为二出阙。

如一正阙左右两边再各配以副阙的,便是三出阙。

等级以三出阙最高,为天子所用,二出阙次之,单阙又次之。

每类阙又有单檐、重檐之别,以等级论,重檐尊于单檐。

四川汉代画像砖或画像石上多有重檐单阙的图像(图四),而重檐二出阙多以桥形层楼将左右阙连为一体(图五)。

按,在此类画像砖或画像石中,阙顶往往有一只凤鸟,大约是表示“凤阙”之意。

再回头看看上述的阙或者观,其形制与牌坊相差甚远!四结语以上,衡门之说、棂星门之说、阙说等,皆存在矛盾之处,很难视为牌坊的源头。

牌坊的基本功能是用以旌表,与之意思相近的有“楬”与“表”。

例如《周礼秋官蜡氏》:“蜡氏掌除骴……若有死于道路者,则令埋而置楬焉,书其日月焉,县其衣服、任器于有地之官,以待其人。

”又如《汉书酷吏列传》载尹赏曾为长安令,整治地方治安,将数百为非作歹之轻薄少年关入称为“虎穴”的监狱中,待一一折磨至死,于是用车运出,“瘗寺门桓东,楬著姓名”。

要使数百人的墓圹前树楬而书其姓名以示众,则此“楬”也势必高大。

再如《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云:“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

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

”此中的“表”是为提醒警示后续部队而用。

但从形制上看,它们与牌坊并无相承关系。

我们再看《汉书游侠传》记原涉扩大先人墓葬之规模,“大治起冢舍,周重门”,“买地开道立表,署曰‘南阳仟’”。

这里的表,就是后来的墓石柱,也就是宫殿等前面所树的华表了。

由此可知,功能相近或相同的事物,因形制有别,就成了另一物。

回头再看山东、四川等地所遗存的东汉墓阙,虽然外形仍如宫庙前的阙,同样为仪礼性建筑,但已“沦为”象征性的阙了,因为无法登临远望。

假设上文提及的图四这一形式的阙,若改作象征性的阙,树立在宫庙前或墓道上,不就是一座牌坊的样子吗?而重庆市博物馆藏的甲第画像砖上的甲第(图六),若改为象征性的建筑,不也是一个四柱三门的牌坊吗?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找不到比衡门之说、棂星门之说等更为合理的解释,但牌坊的起源应该是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从一个单一的角度去探讨这个问题,恐怕难以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图六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