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一抢分点一信息筛选题讲义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二抢分点一综合性选择题讲义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二抢分点一综合性选择题讲义含解析

抢分点一综合性选择题——识体、理线、明事、察情突破点综合选择题[典例]下列对《小巷幽幽》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描绘了老城区一幅幅朴素而温馨的画面,小巷简陋狭窄却幽静整洁,居民生活艰苦却勤奋热情,洋溢着类似《边城》里的人情美。

B.作者在叙事上尽量避免居高临下的说教和浅表直露的煽情,而代之以布衣平民多见的“娓娓道来”,行文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C.本文开头将辽河两岸新老城区加以对比,然后引出对小巷“明媚与妖娆”的细致描写,表现美好人情不会因城市化建设而淡化的主题。

D.从选材上看,作品能够贴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世界,真实典型,点面结合,形散而神聚,因而较好地凸显了作者的主要创作意图。

[思维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读文本,知大意。

本文以幽幽小巷为抒情对象,叙写了辽河北岸普通百姓平凡生活的日常小事,显示了夫妇之恩爱、邻里之善良、父母子女之亲密的人间温情,表达了作者对平凡、和谐、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意。

第2步:审题干,明角度。

(1)“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明示了选项是从“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角度命制;考查的能力是“分析”“鉴赏”,有别于信息的筛选整合。

(2)“不正确”明确选择的方向,“一项”明确选择的数量。

第3步:列要点,找对应。

【类题拓展】阅读《小巷幽幽》,完成下列题目。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巷口处收废品夫妇的小院,描写细腻,无论是种植还是摆设,都给人以温馨恬静之美。

B.在这个小巷里,木匠、瓦匠、油漆匠、水暖工,各色人等杂而不乱,作者对这一场面的描写是点面结合。

C.文章叙事多而不乱,特别是后半部分,介入“我”的视角,写小巷中充溢着温暖和爱,真实感人。

D.这篇散文以“小巷幽幽”为题,显示了小巷生活幽静和美的特点,也表现了作者对改善生活环境的期盼。

解析:文章没有“表现作者对改善生活环境的期盼”。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一抢分点三观点推断题讲义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一抢分点三观点推断题讲义

抢分点三观点推断题——选项看逻辑,文内找依据突破点一了解选项形式,明确表述逻辑解答此类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对文章整体内容要全面理解,对基本信息要准确提炼。

把握全文的观点态度,筛选出文中的有关重要信息;注意不同观点之间的区别及作者对它们的看法。

2.仔细分析研究选项中的推断关系是否成立。

对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不是简单的信息筛选,它是一种推理。

有时选项中虽然也引用文本中的某些语言表述,但不是侧重于表述是否符合原意,而是侧重于思考,侧重于由原文能否推断出某一方面的新的认知或结论。

因此,仅仅采用把选项与文章中某一语言单位(句子、词语等)进行简单比对的方式,将无法保证推断的正确。

还要考虑推断的合理性,以及推断的倾向性与作者的思想倾向是否一致。

它要求考生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由此推彼、由已知推未知的以分析综合为主要特征的合理推断。

这种推断关系,往往表现为论据与观点的推断,或者是因果推断、条件推断、对比推断、取舍推断、假设推断、目的推断,等等。

要掌握一些逻辑推理方法,如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3.重点挖掘文本材料中的隐含信息。

在文本中,作者对某一方面的认知或结论,虽然没有直接、现成的表述,但总会有一定的暗示。

解题时就要善于捕捉和利用这些暗示。

要细致体会作者在这一问题上的思想倾向和观点态度;细致体会作者在文章中借用了哪方面的材料、观点,要注意观点间的异同及作者的看法;命题者对某一问题变换了表述角度时,要注意因角度的变换,结论也可能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4.注意一些关键语言的信息。

语言形式的提示作用也是很重要的。

例如常见的关键语言形式有:“如果……就……”“只有……才……”“已经成为”“今后必将”“有望将”“都是”“往往是”“也许是”“今后将(也许)成为主要方面”“有望在近期获得解决”“有可能实现”“……是绝对不可能的”“将有重大意义”“因此”“必须……否则……”“可见”“说明了”,等等。

抓住了某些关键词语,也就有可能找到了打开思路的钥匙。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一抢分点一信息筛选题讲义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一抢分点一信息筛选题讲义

抢分点一信息筛选题——确定信息源,排查设误点突破点一精准读文,确定信息源,比对分析[典例]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思维流程]根据【读文示范】中的文本分析,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答案:D【类题拓展】请在原文中找出选项A、B、C、D的信息源并比对分析。

(原文见读文示范)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狭义的角度理解,诸子之学可认为是先秦时代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的思想学术问题。

B.从广义的角度理解,诸子之学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新子学”即其一种。

C.“新子学”需要的“接着讲”,就是为了延续诸子之学内在品格的“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D.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新子学”也是这样,需要对既有思想的继承与批判。

解析:C项说法绝对化,片面,“照着讲”和“接着讲”对应的是诸子之学内在品格的历史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接着讲”也是为了体现“历史承继性”。

两者之间不完全是一一对应关系。

第三段开头有“接近”一词,下文论述的相互渗透性和统一性,也能证明这一问题。

答案:C突破点二多重比对,排查设误点一、比对词语——看用词有无差异因为命题者在命题时采用删词、添词、改词等手段来设置部分选项,所以我们抓住选项或原文中的这些词语比对,就能迅速地排除部分选项。

四类比对词语1.表范围词、程度词(1)比对特征:比对选项句中和原文中的一些表范围、程度的关键词,如:全部、都、一些、部分、相关、人人、必须、严重、非常、似乎等。

(2)思考趋向:以偏概全2.表时间的词(1)比对特征:比对选项句中和原文中的一些表示时间、结果的关键词,如:已经、将要、完成、成功等。

2019年高考2019高中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二抢分点一综合性选择题讲义含解析201901191601

2019年高考2019高中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二抢分点一综合性选择题讲义含解析201901191601

抢分点一综合性选择题——识体、理线、明事、察情突破点综合选择题[典例]下列对《小巷幽幽》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描绘了老城区一幅幅朴素而温馨的画面,小巷简陋狭窄却幽静整洁,居民生活艰苦却勤奋热情,洋溢着类似《边城》里的人情美。

B.作者在叙事上尽量避免居高临下的说教和浅表直露的煽情,而代之以布衣平民多见的“娓娓道来”,行文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C.本文开头将辽河两岸新老城区加以对比,然后引出对小巷“明媚与妖娆”的细致描写,表现美好人情不会因城市化建设而淡化的主题。

D.从选材上看,作品能够贴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世界,真实典型,点面结合,形散而神聚,因而较好地凸显了作者的主要创作意图。

[思维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读文本,知大意。

本文以幽幽小巷为抒情对象,叙写了辽河北岸普通百姓平凡生活的日常小事,显示了夫妇之恩爱、邻里之善良、父母子女之亲密的人间温情,表达了作者对平凡、和谐、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意。

第2步:审题干,明角度。

(1)“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明示了选项是从“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角度命制;考查的能力是“分析”“鉴赏”,有别于信息的筛选整合。

(2)“不正确”明确选择的方向,“一项”明确选择的数量。

第3步:列要点,找对应。

【类题拓展】阅读《小巷幽幽》,完成下列题目。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巷口处收废品夫妇的小院,描写细腻,无论是种植还是摆设,都给人以温馨恬静之美。

B.在这个小巷里,木匠、瓦匠、油漆匠、水暖工,各色人等杂而不乱,作者对这一场面的描写是点面结合。

C.文章叙事多而不乱,特别是后半部分,介入“我”的视角,写小巷中充溢着温暖和爱,真实感人。

D.这篇散文以“小巷幽幽”为题,显示了小巷生活幽静和美的特点,也表现了作者对改善生活环境的期盼。

解析:文章没有“表现作者对改善生活环境的期盼”。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一抢分点三观点推断题讲义 Word版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一抢分点三观点推断题讲义 Word版含解析

抢分点三观点推断题——选项看逻辑,文内找依据突破点一了解选项形式,明确表述逻辑解答此类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对文章整体内容要全面理解,对基本信息要准确提炼。

把握全文的观点态度,筛选出文中的有关重要信息;注意不同观点之间的区别及作者对它们的看法。

2.仔细分析研究选项中的推断关系是否成立。

对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不是简单的信息筛选,它是一种推理。

有时选项中虽然也引用文本中的某些语言表述,但不是侧重于表述是否符合原意,而是侧重于思考,侧重于由原文能否推断出某一方面的新的认知或结论。

因此,仅仅采用把选项与文章中某一语言单位(句子、词语等)进行简单比对的方式,将无法保证推断的正确。

还要考虑推断的合理性,以及推断的倾向性与作者的思想倾向是否一致。

它要求考生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由此推彼、由已知推未知的以分析综合为主要特征的合理推断。

这种推断关系,往往表现为论据与观点的推断,或者是因果推断、条件推断、对比推断、取舍推断、假设推断、目的推断,等等。

要掌握一些逻辑推理方法,如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3.重点挖掘文本材料中的隐含信息。

在文本中,作者对某一方面的认知或结论,虽然没有直接、现成的表述,但总会有一定的暗示。

解题时就要善于捕捉和利用这些暗示。

要细致体会作者在这一问题上的思想倾向和观点态度;细致体会作者在文章中借用了哪方面的材料、观点,要注意观点间的异同及作者的看法;命题者对某一问题变换了表述角度时,要注意因角度的变换,结论也可能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4.注意一些关键语言的信息。

语言形式的提示作用也是很重要的。

例如常见的关键语言形式有:“如果……就……”“只有……才……”“已经成为”“今后必将”“有望将”“都是”“往往是”“也许是”“今后将(也许)成为主要方面”“有望在近期获得解决”“有可能实现”“……是绝对不可能的”“将有重大意义”“因此”“必须……否则……”“可见”“说明了”,等等。

抓住了某些关键词语,也就有可能找到了打开思路的钥匙。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分技巧专题二抢分点一综合性选择题讲义Word版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分技巧专题二抢分点一综合性选择题讲义Word版含解析

抢分点一综合性选择题——识体、理线、明事、察情突破点综合选择题[典例]下列对《小巷幽幽》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描绘了老城区一幅幅朴素而温馨的画面,小巷简陋狭窄却幽静整洁,居民生活艰苦却勤奋热情,洋溢着类似《边城》里的人情美。

B.作者在叙事上尽量避免居高临下的说教和浅表直露的煽情,而代之以布衣平民多见的“娓娓道来”,行文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C.本文开头将辽河两岸新老城区加以对比,然后引出对小巷“明媚与妖娆”的细致描写,表现美好人情不会因城市化建设而淡化的主题。

D.从选材上看,作品能够贴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世界,真实典型,点面结合,形散而神聚,因而较好地凸显了作者的主要创作意图。

[思维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读文本,知大意。

本文以幽幽小巷为抒情对象,叙写了辽河北岸普通百姓平凡生活的日常小事,显示了夫妇之恩爱、邻里之善良、父母子女之亲密的人间温情,表达了作者对平凡、和谐、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意。

第2步:审题干,明角度。

(1)“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明示了选项是从“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角度命制;考查的能力是“分析”“鉴赏”,有别于信息的筛选整合。

(2)“不正确”明确选择的方向,“一项”明确选择的数量。

第3步:列要点,找对应。

【类题拓展】阅读《小巷幽幽》,完成下列题目。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巷口处收废品夫妇的小院,描写细腻,无论是种植还是摆设,都给人以温馨恬静之美。

B.在这个小巷里,木匠、瓦匠、油漆匠、水暖工,各色人等杂而不乱,作者对这一场面的描写是点面结合。

C.文章叙事多而不乱,特别是后半部分,介入“我”的视角,写小巷中充溢着温暖和爱,真实感人。

D.这篇散文以“小巷幽幽”为题,显示了小巷生活幽静和美的特点,也表现了作者对改善生活环境的期盼。

解析:文章没有“表现作者对改善生活环境的期盼”。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二抢分点一综合性选择题讲义含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二抢分点一综合性选择题讲义含答案解析

抢分点一综合性选择题——识体、理线、明事、察情突破点综合选择题[典例]下列对《小巷幽幽》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描绘了老城区一幅幅朴素而温馨的画面,小巷简陋狭窄却幽静整洁,居民生活艰苦却勤奋热情,洋溢着类似《边城》里的人情美。

B.作者在叙事上尽量避免居高临下的说教和浅表直露的煽情,而代之以布衣平民多见的“娓娓道来”,行文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C.本文开头将辽河两岸新老城区加以对比,然后引出对小巷“明媚与妖娆”的细致描写,表现美好人情不会因城市化建设而淡化的主题。

D.从选材上看,作品能够贴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世界,真实典型,点面结合,形散而神聚,因而较好地凸显了作者的主要创作意图。

[思维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读文本,知大意。

本文以幽幽小巷为抒情对象,叙写了辽河北岸普通百姓平凡生活的日常小事,显示了夫妇之恩爱、邻里之善良、父母子女之亲密的人间温情,表达了作者对平凡、和谐、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意。

第2步:审题干,明角度。

(1)“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明示了选项是从“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角度命制;考查的能力是“分析”“鉴赏”,有别于信息的筛选整合。

(2)“不正确”明确选择的方向,“一项”明确选择的数量。

第3步:列要点,找对应。

【类题拓展】阅读《小巷幽幽》,完成下列题目。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巷口处收废品夫妇的小院,描写细腻,无论是种植还是摆设,都给人以温馨恬静之美。

B.在这个小巷里,木匠、瓦匠、油漆匠、水暖工,各色人等杂而不乱,作者对这一场面的描写是点面结合。

C.文章叙事多而不乱,特别是后半部分,介入“我”的视角,写小巷中充溢着温暖和爱,真实感人。

D.这篇散文以“小巷幽幽”为题,显示了小巷生活幽静和美的特点,也表现了作者对改善生活环境的期盼。

解析:文章没有“表现作者对改善生活环境的期盼”。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一抢分点二论证分析题讲义含解析201901191660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一抢分点二论证分析题讲义含解析201901191660

抢分点二论证分析题——理清论证思路,辨明论证手法突破点一理轻论证思路[典例]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层层递进,先概述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发展过程,然后分析其特征和现实意义。

B.文章由概括到具体,阐释中国古代监察体制机构独立、垂直运作、目标全面等特征。

C.文章以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独立性为着力点,内容包括机构设置和权力运作的独立。

D.文章在论述监察机构的构成时,代表君对臣的御史对代表臣对君的言谏有管辖权力。

[思维流程] 请在下面表格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泛读。

筛选出对应信息并在原文中标注出来。

第2步:精读。

逐一把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对,不一致的即可判定错误。

判断下面选项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选项:文章举《孝经》《四书》为例,论证了古代教育中的乐教、诗教、儒家经学教育的最终目标。

相关文段:蒙学教材一直重视道德人格教育。

古代教育中的乐教、诗教、儒家经学教育都是以构建学习者思想道德体系为最终目标的。

《孝经》及宋代形成的《四书》分别被视为立德之本、入德之门,相对而言比较适合儿童学习,在古代教育实践中被广泛使用。

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蒙学教材体现出对道德人格教育的追求,并不断创造出更适合初学者的教育手段。

答:解析:选项对例证法理解错误,这里是观点和材料的关系,论证的是“蒙学教材一直重视道德人格教育”。

答案:×突破点二辨明论证手法手法一:例证法———————————————————————————————例证法也叫事例论证,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一种方法。

它是议论文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

因为“事实胜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

[典例1]判断下列选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选项:节日在乡土社会中赋予了生活的意义,它让人与人、人与自然、生者与亡者成为联系密切的共同体。

相关文段:文化赋予了生活的意义。

乡土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同时又超越了个体,是文化将这些个体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赋予乡村生活的价值。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一抢分点二论证分析题讲义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一抢分点二论证分析题讲义含解析

抢分点二论证分析题——理清论证思路,辨明论证手法突破点一理轻论证思路[典例]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层层递进,先概述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发展过程,然后分析其特征和现实意义。

B.文章由概括到具体,阐释中国古代监察体制机构独立、垂直运作、目标全面等特征。

C.文章以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独立性为着力点,内容包括机构设置和权力运作的独立。

D.文章在论述监察机构的构成时,代表君对臣的御史对代表臣对君的言谏有管辖权力。

[思维流程] 请在下面表格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泛读。

筛选出对应信息并在原文中标注出来。

第2步:精读。

逐一把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对,不一致的即可判定错误。

判断下面选项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选项:文章举《孝经》《四书》为例,论证了古代教育中的乐教、诗教、儒家经学教育的最终目标。

相关文段:蒙学教材一直重视道德人格教育。

古代教育中的乐教、诗教、儒家经学教育都是以构建学习者思想道德体系为最终目标的。

《孝经》及宋代形成的《四书》分别被视为立德之本、入德之门,相对而言比较适合儿童学习,在古代教育实践中被广泛使用。

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蒙学教材体现出对道德人格教育的追求,并不断创造出更适合初学者的教育手段。

答:解析:选项对例证法理解错误,这里是观点和材料的关系,论证的是“蒙学教材一直重视道德人格教育”。

答案:×突破点二辨明论证手法手法一:例证法———————————————————————————————例证法也叫事例论证,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一种方法。

它是议论文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

因为“事实胜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

[典例1]判断下列选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选项:节日在乡土社会中赋予了生活的意义,它让人与人、人与自然、生者与亡者成为联系密切的共同体。

相关文段:文化赋予了生活的意义。

乡土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同时又超越了个体,是文化将这些个体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赋予乡村生活的价值。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 专题四 抢分点一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综合选择讲义(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 专题四 抢分点一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综合选择讲义(含解析)

抢分点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综合选择——找准、细比、深析突破点综合选择题题型一:图表信息转述———————————————————————————[典例1](2018·全国卷Ⅱ)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1到2013年,科研单位遭遇侵权的比例由25.3%下降到13.4%,降幅较为明显,但2014年有微小回升,2015年则回落至8.4%。

B.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总体侵权比例也略有反弹;而2016年各项侵权比例均呈下降态势,总体遭遇侵权比例为10.7%。

C.2012至2016年间,比例一直下降的仅有个人遭遇侵权这一项,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总体这四项数据,均有回升的现象发生。

D.专利侵权总体比例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当然,我国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专利侵权的比例。

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思维流程]【类题拓展】阅读2018全国卷Ⅱ实用类文本(见读文示范),完成下面问题。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体看,2011至2016年,知识产权遭遇专利侵权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B.五年间,企业遭遇专利侵权的比例均高于高校、科研单位和个人。

C.从2015和2016年两年的情况看,四个单位的专利侵权比例均有下降。

D.相比于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个人遭遇专利侵权的比例相对较低。

解析:D项表述以偏概全,仅有2011年是选项表述的情况。

答案:D题型二:文字信息的筛选————————————————————[典例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大力倡导创新文化,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才能够形成全民尊重知识、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

B.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判断科技创新方向,充分考虑、合理安排成果转化中企业方的利益诉求,这样才能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一抢分点三观点推断题讲义含解析201901191662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一抢分点三观点推断题讲义含解析201901191662

抢分点三观点推断题——选项看逻辑,文内找依据把握作者观点态度三法1.根据位置找观点。

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有的文章在中间部分提出中心论点;有的文章在层层论述之后归纳出中心论点;还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2.分析论题找观点。

一般论述类文章总是按照特定的目的或要求对某种事理、观点或问题进行阐述和论证,着重讲清是什么、为什么。

读这样的议论文,先要明确作者议论的问题是什么,然后一步步理清层次,找出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的见解、主张,就抓住了中心论点。

围绕中心论点,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展开的,每一个方面的中心句,往往就是分论点。

3.分析论据找观点。

由于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被证明和证明的关系,通过分析论据证明了什么,也可以把握文章的论点。

这种方法在阅读节选的文章时至关重要。

[核心提示]论述类文章阅读的第3题对应的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但从选项所给的表述形式看,是对文章内容的合理想象与推断。

它不仅要求考生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而且要求会思考,会分析,还要求合理运用联想,会从旧知中获得新知的推理与判断,具有从事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和素质。

突破点一了解选项形式,明确表述逻辑选项表述的形式选项特点分析[典例](2018·全国卷Ⅰ,3)[文本见本专题读文示范]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

B.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

C.“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

D.“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

解析:A.“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无中生有。

C.“无助1.明显增强了推断能力选项多采用“应该”“也会”“要……要……”“如果……就”“只……有才”“为了”“可见”“由此”“说明”之类的词语,含有在把握作者观点态度之上的分析推断、合理想象能力。

2019版高考语文阅读复习(技巧篇)专题02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解题技巧(含解析)

2019版高考语文阅读复习(技巧篇)专题02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解题技巧(含解析)

专题02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解题技巧“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具体操作时要抓住三个关键词:标准、筛选、整合。

所谓“标准”,就是“筛选”的目的、要求和方向。

这是解题的首要条件。

“筛选”,就是根据“标准”,经过辨别,把文章中的相关信息提取出来。

“整合”,就是根据“标准”,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

论述类文本中,其命题角度主要有:1.要求筛选出文章的基本观点、最新知识和基本概念。

2.要求筛选出阐述文中重要概念、知识的材料。

论述类文章中,对概念的解说、知识的阐述大多使用举例说明的方法。

有时在对有关材料的辨别或评价上,表现出阐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和难点。

3.要求筛选出体现作者观点或作品主旨的句子。

文章中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思想倾向和观点态度,如在对事情的评说中一般蕴含着文章的主旨,体现着作者的观点。

实用类文本中,其命题角度主要有:1.传主生活的时代,社会、家庭背景等客观因素。

2.传主的人生经历、主要事迹。

3.传主的性格特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4.作者对于传主及有关事实的评价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题具体的考查形式有两种:1.客观题。

题型主要有两种,一是双项选择题(5选2),二是单项选择题(4选1)。

从局部或全文的角度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2.主观题。

重点考查考生筛选文章信息,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客观题与主观题都考查到了信息的筛选,不同的是,客观题须要筛选判断,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主观题则要求在文中找到相关信息后,再将其转换成符合试题要求的答案,准确表达出来。

历年的课标卷中,无一例外均涉及对此考点的考查,因此考生要予以重视。

方向一论述类文本中的信息筛选第一步:整体认知,微观把握。

“整体认知”的内容主要包括: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文章的基本结构层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文章的内容要点等。

“微观把握”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留心一些关键的句子,包括表明文章或文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要点句,表明结构层次关系的句子以及表示疑问语气的句子等。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讲义:专题六 抢分点一 综合性选择题 Word版含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讲义:专题六 抢分点一 综合性选择题 Word版含答案

抢分点一综合性选择题——三个步骤,五个角度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01页突破点一诗歌鉴赏的三个步骤[典例](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思维流程]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读懂诗歌,泡开诗意。

本诗咏赞了精卫填海的诚意,坚忍不拔的壮志,奋斗到底的毅力。

诗歌开篇用提问的方式表达对精卫的同情与赞美:谁叫你去填海呀?海边的石子这么多。

然后假设填海后的情景:海水变枯池后,海中的鱼龙该怎么办呀?后面四句描绘精卫填海的艰辛。

最后两句赞美精卫的毅力,进一步抒发了作者的崇敬之情。

第2步:分析选项,落实角度。

通过上述分析体会,结合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A,误区警示误区一:对内容、主旨以及感情基调把握的偏颇。

应对策略:1.抓住物象体味诗歌的整体情感。

不要只关注答题点的选项,导致脱离文本的跳读,断章取义,最终理解偏差。

2.找诗眼,它常常是感情总基调。

3.找典故,分析典故背后的深层用意。

误区二:对词语的孤立理解,产生望文生义的错误。

应对策略:1.对于词语理解,要分析诗歌蕴涵的情感,注意结合主旨和整首诗的意境来分析,不能孤立地猜测。

2.对于题干一定要读明白,从原文中找到对应点。

3.强化整体阅读意识,全面理解诗歌。

误区三:对修辞的误用。

应对策略:1.答题的时候凡是有修辞的地方要关注,慢读细读,找到切实的根据,缺乏依据的说法,就是错项。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六抢分点一综合性选择题讲义 Word版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六抢分点一综合性选择题讲义 Word版含解析

抢分点一 综合性选择题——三个步骤,五个角度突破点一 诗歌鉴赏的三个步骤[典例] (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 .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 .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思维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读懂诗歌,泡开诗意。

本诗咏赞了精卫填海的诚意,坚忍不拔的壮志,奋斗到底的毅力。

诗歌开篇用提问的方式表达对精卫的同情与赞美:谁叫你去填海呀?海边的石子这么多。

然后假设填海后的情景:海水变枯池后,海中的鱼龙该怎么办呀?后面四句描绘精卫填海的艰辛。

最后两句赞美精卫的毅力,进一步抒发了作者的崇敬之情。

第2步:分析选项,落实角度。

通过上述分析体会,结合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A,误区警示误区一:对内容、主旨以及感情基调把握的偏颇。

应对策略:1.抓住物象体味诗歌的整体情感。

不要只关注答题点的选项,导致脱离文本的跳读,断章取义,最终理解偏差。

2.找诗眼,它常常是感情总基调。

3.找典故,分析典故背后的深层用意。

误区二:对词语的孤立理解,产生望文生义的错误。

应对策略:1.对于词语理解,要分析诗歌蕴涵的情感,注意结合主旨和整首诗的意境来分析,不能孤立地猜测。

2.对于题干一定要读明白,从原文中找到对应点。

3.强化整体阅读意识,全面理解诗歌。

误区三:对修辞的误用。

应对策略:1.答题的时候凡是有修辞的地方要关注,慢读细读,找到切实的根据,缺乏依据的说法,就是错项。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一抢分点一信息筛选题讲义Word版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一抢分点一信息筛选题讲义Word版含解析

抢分点一信息挑选题——确立信息源,排查设误点确立信息源,排查设误点1.确立信息源落实信息的源泉是解答信息挑选题的前提,落实的方法就是精美读文,圈点标画与文章脉络、作者看法、选项内容有关的词语与[ 核心提示 ]句子,如表层次的词语、表句间阐述类文本作为整个语文试卷的关系的词语、举例讲解的词语、开篇之文,常常被考生视为畏途,时间性词语、可能性、或然性词信息挑选、论证剖析、看法推测3语等,这些句子和词语常常是选个题目,从局部到整体挨次考察阅项信息的所在,是我们解答问题读的精度和深度。

熟知这种试题的的依照与抓手。

设题特色和解答技巧,无疑能增添2.排查设误点答题的正确度。

信息挑选题是阐述阐述类文本的信息挑选题,其命类文本的“保存项目”,其答题技制方式是对原文词句进行删减、巧归纳而言就是确立信息源,排查增添、调动、改变、拼集,以造设误点。

成选项拥有以偏概全、偷换看法、混杂时态、混杂是非、因果杂乱、误解文意、张冠李戴、武隔离对、惹是生非等问题。

所以,解题时将选项与原文细加比对,从用词差别、逻辑关系、依照或结论等方面找出差别,也就确立了答案。

打破点一精确读文,确立信息源,比对剖析[ 典例 ]以下对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串于今后中国思想史,也是今世思想的构成部分。

B、“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挖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侧重思想创建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建性的思想。

D、不一样于过去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离开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 思想流程 ]依据【读文示范】中的文本剖析,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剖析。

选项文本对应处比对剖析A项,重点词为:广“诸子之学,盛行于先秦”“诸A 项是对第 1 段有关文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连绵于此义上、始字的整合转述,表述正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于、贯串确。

一过程到现在仍没有终结”。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四抢分点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综合选择讲义 Word版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四抢分点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综合选择讲义 Word版含解析

抢分点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综合选择——找准、细比、深析突破点综合选择题题型一:图表信息转述———————————————————————————[典例1](2018·全国卷Ⅱ)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1到2013年,科研单位遭遇侵权的比例由25.3%下降到13.4%,降幅较为明显,但2014年有微小回升,2015年则回落至8.4%。

B.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总体侵权比例也略有反弹;而2016年各项侵权比例均呈下降态势,总体遭遇侵权比例为10.7%。

C.2012至2016年间,比例一直下降的仅有个人遭遇侵权这一项,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总体这四项数据,均有回升的现象发生。

D.专利侵权总体比例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当然,我国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专利侵权的比例。

[思维流程] 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类题拓展】阅读2018全国卷Ⅱ实用类文本(见读文示范),完成下面问题。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体看,2011至2016年,知识产权遭遇专利侵权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B.五年间,企业遭遇专利侵权的比例均高于高校、科研单位和个人。

C.从2015和2016年两年的情况看,四个单位的专利侵权比例均有下降。

D.相比于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个人遭遇专利侵权的比例相对较低。

解析:D项表述以偏概全,仅有2011年是选项表述的情况。

答案:D题型二:文字信息的筛选————————————————————[典例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大力倡导创新文化,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才能够形成全民尊重知识、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

B.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判断科技创新方向,充分考虑、合理安排成果转化中企业方的利益诉求,这样才能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一抢分点二论证分析题讲义Word版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一抢分点二论证分析题讲义Word版含解析

抢分点二论证分析题——理清论证思路,辨明论证手法打破点一理轻论证思路[ 典例 ]以下对原文论证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文章层层递进,先概括中国古代督查系统的发展过程,而后分析其特点和现实意义。

B、文章由归纳到详细,阐释中国古代督查系统机构独立、垂直运作、目标全面等特点。

C、文章以中国古代督查系统的独立性为着力点,内容包含机构设置和权利运作的独立。

D、文章在论述督查机构的构成时,代表君对臣的御史对代表臣对君的言谏有管辖权利。

[ 思想流程 ]请在下边表格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 步:泛读。

挑选出对应信息并在原文中标明出来。

第 2 步:精读。

逐个把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对,不一致的即可判断错误。

选对应原文比对清除项A中国古代督查机构经A项是对文章整体构造思路的分析,从了漫的展化文章五个自然段的构和内容看,文章程⋯⋯我今日采纳的是“ ”的构想路,先察制度的有必定后归纳分析正确。

的借意。

察机构的独立性,关B是文章详细段落内部次的分析,文章除最后一段外,每段的开一句都B乎察系的威是“归纳”,而后再“详细”分析。

二、性⋯⋯而是削弱了言三、四段分了古代察系统机构皇的制功能。

独立、垂直运作、目全面等特点。

C察机构的独立C是文章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分性⋯⋯就会使察析,包含机构置和力运作的独立。

虚化和弱化。

古代察机构是由御D,在局部思路的掌握上。

从D史和言两大系文章的构次和点度看,御史和成⋯⋯而是削弱了言言是并列的,不存在御史管言皇的制功能。

的。

【点】判断下边的正并明原由。

:文章《孝》《四》例,了古代教育中的教、教、儒家学教育的最目。

有关文段:蒙学教材向来重道德人品教育。

古代教育中的教、教、儒家学教育都是以建立学者思想道德系统最目的。

《孝》及宋朝形成的《四》分被立德之本、入德之,相而言比合适少儿学,在古代教育践中被宽泛使用。

在的教育背景下,蒙学教材体出道德人品教育的追求,并不停创建出更合适初学者的教育手段。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提分点一 筛选信息注重细节比对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提分点一 筛选信息注重细节比对

[原文信息]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
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 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太史 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 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侠以武犯禁”。侠,是一种无视 “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 是一种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
态”而不是“宗教与各种形态的中国文化”。词语顺序的不同,含意 完全不同。
——混淆时态 命题者故意把“未然”(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 “已然”(既成事实),或者把“或然”(可能发生的情况)转述为“必 然”(必定发生的情况)。也可能反之,将“已然”说成“未然”,将 “必然”说成“或然”。 在阅读文章和选项句时,要特别注意表示时 间的词语。 [原文信息] 视觉文化在现代引起了很多学科领域的学者的重
1.(2018·高考全国卷Ⅲ)T1 D项:在诸多原因中,空间、制度及 意义三者的弹性不足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 [原文信息] 综上所述,保持城市的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
弹性,并以此为基础,把握城市的类型构成与历史,建构城市命运共 同体,对于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言,是意义重大的。 [比对分析]
3.(2018·高考全国卷Ⅱ)T1 B项: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 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 [原文信息]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
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 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 费的成本更低。 [比对分析]
是“但‘自娱’功能是一脉不断的”。选项将原文的意思说反了。
——因果混乱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指选项在因果(或条件)关系 上,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或条件)变成了“果”,或把“果”变 成“因”(或条件)等;还有一种情况是强加因果关系,即把本无因果 关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有因果关系。注意原文或选项中的因果关系的 关键词,如“之所以”“就只要”等。 [原文信息] 从音乐艺术的产生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抢分点一 信息筛选题——确定信息源,排查设误点突破点一精准读文,确定信息源,比对分析[典例]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 .“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 .“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 .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思维流程]根据【读文示范】中的文本分析,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类题拓展】请在原文中找出选项A、B、C、D的信息源并比对分析。

(原文见读文示范)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狭义的角度理解,诸子之学可认为是先秦时代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的思想学术问题。

B.从广义的角度理解,诸子之学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新子学”即其一种。

C.“新子学”需要的“接着讲”,就是为了延续诸子之学内在品格的“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D.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新子学”也是这样,需要对既有思想的继承与批判。

解析:C项说法绝对化,片面,“照着讲”和“接着讲”对应的是诸子之学内在品格的历史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接着讲”也是为了体现“历史承继性”。

两者之间不完全是一一对应关系。

第三段开头有“接近”一词,下文论述的相互渗透性和统一性,也能证明这一问题。

答案:C突破点二多重比对,排查设误点一、比对词语——看用词有无差异因为命题者在命题时采用删词、添词、改词等手段来设置部分选项,所以我们抓住选项或原文中的这些词语比对,就能迅速地排除部分选项。

四类比对词语1.表范围词、程度词(1)比对特征:比对选项句中和原文中的一些表范围、程度的关键词,如:全部、都、一些、部分、相关、人人、必须、严重、非常、似乎等。

(2)思考趋向:以偏概全2.表时间的词(1)比对特征:比对选项句中和原文中的一些表示时间、结果的关键词,如:已经、将要、完成、成功等。

(2)思考趋向:混淆时态3.指代词、关联词(1)比对特征:a.比对选项句中和原文中的一些代词,如:之、其、此、这、那、哪等。

b.比对选项和原文中的一些连词,如或、和、及、除等。

(2)思考趋向: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以偏概全4.是非词(1)比对特征:比对选项句或原文中出现的含有肯定或否定的关键词,如:没有、每、无非、拒绝、妨碍等。

(2)思考趋向:混淆是非[典例1]阅读下面的选项,判断该选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018·全国卷Ⅲ,T1-A)当前城市空间弹性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有机统一,这使得城市发展丧失了基础。

原文信息: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

比对词语,与原文相比:答案:原文“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而选项却成了“城市空间弹性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有机统一”。

【对点训练】1.用比对词语法判断选项正误并说明理由。

选项: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原文信息: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答:解析:选项将“一些”删除,造成范围扩大。

答案:×二、比对关系——逻辑是否严密比对关系就是比对选项与原文语句时注意信息间的联系,既要注意选项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也要注意原文在表述相关意义时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

1.因果关系(1)比较点:a.选项句中的“因”与“果”在原文中是否在同一位置;b.一些改换因果关系位置的关键词,如:之所以、是因为等。

(2)思考趋向:因果颠倒、强加因果2.假设关系(1)比较点:注意假设的前提及这个前提下产生的结果,注意关键词:假设、如果、若等。

(2)思考趋向:无中生有、不合逻辑3.条件关系(1)比较点:注意原文是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

注意关键词:只要……就……,只有……才……等。

(2)思考趋向:无中生有、不合逻辑4.递进关系(1)比较点:注意前后句所在的位置及所表述的内容。

注意关键词:不但(不仅)……而且(并且)……等。

(2)思考趋向:无中生有、不合逻辑5.并列关系(1)比较点:注意表并列关系、转折关系的关键词,如:一方面……一方面……、不是……而是……(表并列);或:虽然……但是……等。

(2)思考趋向:无中生有、不合逻辑[典例2]阅读下面的选项,判断该选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018·全国卷Ⅱ,T1-B)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

原文信息: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

比对关系,与原文相比:答案:“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和“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

原文表述的意思是“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成本过高的原因是信息的存储器廉价、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

【对点训练】2.用比对关系法判断选项正误并说明理由。

选项:由于排放空间有限,发展中国家应该先满足其衣食住行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再限制奢侈排放。

原文信息: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答:解析:选项将原来的并列关系理解为“首先”“其次”的关系,造成曲解文意。

答案:×三、比对依据或结论——看推理是否成立比对依据和结论,看内容是否符合、推断是否成立。

一般论述类文章依然是议论文,所以就有说理的依据和结论,高考命题者就会在分析文意或内容推断方面设题。

1.位置关系(1)比对特征:比对选项句和原文中陈述对象、被陈述对象的位置。

(2)思考趋向:张冠李戴,因果混乱2.结论与依据(1)比对特征:比对选项中的结果或结论是否有依据。

(2)思考趋向: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曲解原意比对依据或结论两注意1.比对选项句和原文中陈述对象、被陈述对象的位置。

注意选项是否将原文中句子的陈述对象和被陈述对象倒置,造成结论与依据互换。

2.比对选项中的结果或结论是否有依据。

①选项中的结论在原文中能找到,但是选项所说的依据在原文中却找不到。

②选项中的依据在原文中能找到,但是无法得出选项结论。

③选项中的结论是多种依据推断出来的,但是选项只是其中一种依据。

④选项中的依据可造成多种结果,但是选项中的结论却只是一个。

[典例3]阅读下面的选项,判断该选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017·天津卷,T6-C)作为传统时间制度组成部分的二十四节气,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有不同的名称,这种情况在《淮南子》中已有记载。

原文信息:人们将一年365天平分为24等份,分别给予一个名称,如立春、雨水等,于是就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的时间标识制度。

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的名称与今或有不同,但在汉代刘安著《淮南子》中,就明确有二十四节气名称的记载了。

比对依据或结论,与原文相比:答案:曲解文意。

“这种情况在《淮南子》中已有记载”,原文记载的是“明确有二十四节气名称的记载”。

【对点训练】3.用比对依据或结论法判断下列选项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选项:秦汉时代人们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反映出,中国人对于幸福的理解从来就没有精神超越的层面,而只着重于现世与物质层面。

原文信息: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居次要地位,对幸福的期望往往被普遍的神仙信仰具体化和世俗化,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被生理上的自由和超越(永生)所取代……答:解析:“从来就没有精神超越的层面,而只着重于现世与物质层面”错,原文是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居次要地位”。

答案:×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5页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文字史料和口述史料都不一定准确,对实物史料的鉴定又往往见仁见智,所以研究历史必须具备考证的功力。

清乾嘉时代,考证学基本上局限于文献典籍范围。

1925年,王国维提出了“二重证据法”,用甲骨文等考古资料(即“地下之新材料”)跟传统典籍文献(即“纸上之材料”)互相释证,扩大了研究者的视野。

上世纪九十年代,史学家杨向奎等进而提出了“三重证据法”,自觉吸收了民族学、民俗学的资料研究历史,其中既有文字材料,又有非文字材料,如实物形态、图案花纹、装饰美术、民间信仰、风俗制度、民间艺术游戏、建筑遗痕等。

本世纪初,又有学者把出土和传世的古代文物与图像资料作为文献以外的第四重证据,以期达到“立体释古”的目的。

图像史料似乎是一种新的概念,但中国自古就有图史互证、从画面寻找历史痕迹的传统,方式之一就是古籍中的“左图右史”。

南宋史学家郑樵在《通志》中指出:“图谱之学,学术之大者。

”“图,经也;文,纬也。

一经一纬,相错而成文。

”古代的岩画、铭刻、造像、字画等,都是重要的图像史料。

西方也有图像学研究这一学术门类,致力于研究图像的“自然意义”“常规意义”和“本质意义”,除了用图像印证历史之外,还考证图像本身的真伪,图像比文字更具直观性,也提供了可能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一切图片、实物、影视作品,都应该成为图像资料库中的藏品。

比如研究中国古代礼学,主要依据的是文字资料,缺少直观性。

幸而古代礼学中有礼图传统,可以弥补文字记载的不足。

五代宋初聂崇义的《三礼图》,提供的是礼器的图像,南宋杨复的《仪礼图》,提供的是仪节的图像。

如今借助真人演绎,应用3D数字技术,进行录影,更进一步改变了古代图像的静止状态,使传统礼图变成了“活动的礼图”。

图像史料中的岩画是记录人类想象力的最早证据。

在非洲大陆,现保存了一千万幅岩画,其中有些动物题材的岩画已有两万七千年的历史。

岩画中除动物之外还有各种人像,或从事狩猎,或从事生产,是人类祖先生活的原始记录。

在中国东部沿海和北方地区,也有三条连续性的人面岩画分布带,总长四千余公里,这些岩画呈现了甲骨文、金文的雏形,可与上古神话相对应,证实中国史前出现过太阳崇拜,成为“天人合一”观念的源头,弥补了先秦典籍的缺失。

年画也是一种图像史料。

木版年画从宋代形成到明末清初大规模普及并流传至今,已逾千载,中国年画产地约有二十处,翻版刻印的地区则难以确数,年画题材广泛,蕴含着大量的民俗信息和历史文化信息,折射着民间的生命追求和精神信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