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隋书李彻传原文及翻译【word版】.doc

合集下载

彻里 原文 翻译18页

彻里 原文  翻译18页

2.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从 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 死,宜加赈给,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 赖以存活者众。二十三年,奉使江南,时行省理财 方急,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彻里曰:“学田所以 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还朝以闻, 帝嘉纳焉。
悦 〈形〉(形声。从心,说省声。本作“说”。本义:高兴,愉快) 〈动〉喜,喜欢 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悦亲戚之情话。——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胜(形声。本义:胜任,禁得起) 〈动〉1.胜任,禁得起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 2.战胜,打败 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势。《六国论》 3.胜过;超过 日出江花胜红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形〉优美的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 洞庭一湖。—— 宋·范仲淹《岳阳 楼记》
〈副〉尽;完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三国志·诸葛亮传》 何可胜道也哉!——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 ”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 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复奉旨往江南,籍桑哥
姻党江浙省臣乌马儿、蔑列、忻都、王济,湖广省
臣要束木等,皆弃市,天下大快之。彻里往来,凡
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4.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 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
无何:不多久,一会儿。蒲松龄《山市》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 悟为山市。”
当堂检测
请同学们背诵本堂课的知识点,以备提 问抽查。
谢谢!
1.货、市:兼有买进、卖出两个意思,根据语境翻译。 2.无几①很少,没有多少 [very few] 如:所剩无几
② 没有多久;不久 [before long] 如:无几死于任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旧唐书李暠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旧唐书李暠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旧唐书李暠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原文:李暠,淮安王神通玄孙,清河王孝节孙也。

暠少孤,事母甚谨。

睿宗时,累转卫尉少卿。

丁忧去职,在丧柴毁,家人密亲未尝窥其言笑。

开元初授汝州刺史为政严简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往来微行州人不之觉其清慎如此。

俄入授太常少卿,三迁黄门侍郎,兼太原尹,仍充太原已北诸军节度使。

太原旧俗,有僧徒以习禅为业,及死不殓,但以尸送近郊以饲鸟兽。

如是积年,土人号其地为“黄坑”。

侧有饿狗千数,食死人肉,因侵害幼弱,远近患之,前后官吏不能禁止。

暠到官,申明礼宪,期不再犯,发兵捕杀群狗Q,其风遂革。

久之,转太常卿,旬日,拜工部尚书、东都留守。

开元二十一年正月,制曰:“继好之义,虽属边鄙;受命以出,必在亲贤。

事欲重于当时,礼故崇于殊俗,选众之举,无出宗英。

工部尚书李暠,体含柔嘉,识致明允,为公族之领袖,是朝廷之羽仪。

金城公主既在蕃中,汉庭公卿非无专对,有怀于远,夫岂能忘,宜持节充入吐蕃使,准式发遣。

”以国信物一万匹、私觌物二千匹,皆杂以五彩遣之。

及还,金城公主上言,请以今年九月一日树碑于赤岭,定蕃、汉界。

树碑之日,诏张守珪、李行袆与吐蕃使莽布支同往观焉。

既而吐蕃遣其臣随汉使分往剑南及河西、碛西,历告边州曰:“两国和好,无相侵掠。

”汉使告亦如之。

以暠奉使称职,转吏部尚书。

时吏部告身印与曹印文同,行用参杂,难以区分,暠奏请准司勋兵部印文例,加“官告”两字,至今行之。

暠风仪秀整,所历皆以威重见称,朝廷称其有宰相之望。

累封武都县伯,俄为太子少傅。

病卒,年六十余,赠益州大都督。

——《旧唐书·李暠传》译文:李暠,淮安王神通的玄孙,清河王孝节的孙子。

李暠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侍奉母亲非常谨慎。

唐睿宗的时候,多次升迁转任卫尉少卿。

母亲去世离职,居丧期间因为悲伤过度骨瘦如柴,家人及关系密切的亲属从不曾看见他说笑。

开元初年,任汝州刺史,管理严格简朴,州县一派肃然。

和他的哥哥李昇、弟弟李晕,感情尤其深厚。

《隋书》原文及译文注释

《隋书》原文及译文注释

《隋书》原文及译文注释(中英文版)英文文档:The Sui Dynasty, also known as the Northern Dynasties, was a period in Chinese history that lasted from 581 to 618 AD.During this time, the Sui Dynasty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reuniting China after a period of division.The "Sui Shu" (History of the Sui Dynasty) is a historical text that records the events and achievements of this dynasty.The "Sui Shu" was compiled by a team of scholars led by Emperor Taizong of the Sui Dynasty.The text is divided into 50 volumes and covers a wide range of topics, including the biographies of important figures, the political and military history of the dynasty, and the cultur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s of the time.The text of the "Sui Shu" is written in classical Chinese, which can be difficult for modern readers to understand.Therefore, annotated translations of the text have been created to help readers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text.These translations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e Sui Dynasty and help to make the text more accessible to a wider audience.中文文档:《隋书》是中国历史上隋朝时期的正史,时间跨度为公元581年至618年。

古诗隋书翻译赏析

古诗隋书翻译赏析

古诗隋书翻译赏析《隋书》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

本书由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三十五年。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令狐德棻提出修梁、陈、北齐、北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议。

次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但数年过后,仍未成书。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重修五朝史,由魏征“总知其务”,并主编《隋书》。

参加隋书编修的还有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人。

六三六年(贞观十年),记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共38年历史。

隋书的帝纪、列传和其他四朝史同时完成,合称“五代史”。

《隋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全书贯串了以史为鉴的思想。

主编魏征在给唐太宗上书时曾经说过,“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臣愿当今之动静。

以隋为鉴,则存亡治乱可得而知。

”惟其想到以史为鉴,所以对隋是如何灭亡的,对隋君臣上下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可谓有淋漓尽致的描写和入木三分的揭露/b/uihu。

比如对隋炀帝大兴土木、三游江都,都有翔实的叙写。

又因为魏征等编书者有意写出人民对隋王朝的反抗情绪,因此在《隋书》中也较多地叙述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史实,这在《炀帝纪》两卷中记载最为具体。

据统计,在纪传部分的五十五卷中有二十多卷,以及在《食货志》、《五行志》里,记载了有关农民起义的情况。

《隋书》最早刻于北宋天圣二年(1024),已失传。

另有南宋嘉定间刻本残卷六十五卷及南宋另一刻本残存五卷传世。

元朝大德年间饶州路刻本是比较好的版本,涵芬楼百衲本《隋书》即据此影印。

清乾隆年间武英殿刊本是较为流行的版本。

1973年中华书局影印的校点本即依据以上数种版本校勘整理而成,是目前最好的通行本。

宇文化及传室韦传契丹传高昌传真腊传靺鞨传谯国夫人传萧琮传张胄玄传庾质传庾季才传徐则传李士谦传刘炫传何妥传辛彦之传元善传崔弘度传厍狄士文传梁彦光传王颁传皇甫诞传裴仁基传李密传刘元进传赵元淑传李子雄传杨玄感传袁充传裴矩传裴蕴传虞世基传李谔传李景传周法尚传鱼俱罗传来护儿传沈光传麦铁杖传张定和传李圆通传卫玄传杨义臣传史祥传樊子盖传赵绰传柳彧传梁毗传刘行本传元岩传王韶传郭衍传宇文述传段文振传于玺传于青传于仲文传齐王杨暕传元德太子杨昭传薛道衡传卢思道传杨汪传张衡传宇文弼传薛胄传令狐熙传卢恺传高劢传杜彦传崔彭传李彻传史万岁传贺娄子干传达奚长儒传贺若弼传韩擒虎传长孙晟传长孙炽传长孙览传李安传庞晃传郭荣传元褒传元孝矩传李礼成传宇文庆传牛弘传杨素传韦寿传韦冲传韦艺传韦氵光传韦世康传苏孝慈传韦师传元晖传长孙平传杨尚希传赵芬传赵[日巨火]传杨谅传杨秀传秦孝王杨俊传房陵王杨勇传观德王杨雄传杨子崇传河间王杨弘传(附杨庆传) 李德林传苏威传高赹传元胄传虞庆则传王世积传元谐传王谊传宇文忻传梁士彦传源雄传元景山传窦荣定传卢贲传皇甫绩传柳裘传郑译传刘日方传梁睿传李穆传文献独孤皇后传炀帝纪高祖纪《隋书》简介---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隋书文言文翻译高颎

隋书文言文翻译高颎

高颎,字昭玄,渤海蓚人也。

祖济,齐太保。

父宾,魏太常。

颎少有才学,博览群书,尤善属文。

魏末,官至散骑常侍。

齐受禅,拜太子洗马。

及齐亡,归魏,授仪同三司。

后魏文帝即位,迁秘书监,封武城侯。

及高祖受禅,拜中书侍郎,寻迁尚书右仆射,封武安郡公。

时隋公为丞相,颎为其谋主,助平陈有功,进位上柱国,封鲁国公。

高祖受禅,进位司徒,封魏国公。

及高祖崩,杨素辅政,颎以年老,求退,不许。

素曰:“公为国元老,何得便求退?”颎曰:“老臣年耆,筋力已衰,不堪事矣。

”素曰:“公若不堪事,吾当共公退。

”颎固辞,遂以本官致仕。

岁余,素败,颎亦坐免官。

寻复拜侍中,转中书令。

及素死,颎复以本官致仕。

大业末,杨玄感作乱,以颎有重望,召为太师。

及玄感败,颎被囚,寻释。

后因疾卒,年七十四。

今译如下:高颎,字昭玄,是渤海蓚人。

他的祖父高济,曾任北齐太保。

父亲高宾,曾任北魏太常。

高颎年轻时就很有才华,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尤其擅长写作。

北魏末年,他官至散骑常侍。

北齐接受禅让后,他被任命为太子洗马。

等到北齐灭亡,高颎归附北魏,被封为仪同三司。

后来北魏文帝即位,高颎升任秘书监,封为武城侯。

等到隋高祖接受禅让,他被任命为中书侍郎,不久后升任尚书右仆射,封为武安郡公。

当时隋公杨坚担任丞相,高颎是他的谋士,帮助他平定陈朝有功,晋升为上柱国,封为鲁国公。

隋高祖接受禅让后,高颎晋升为司徒,封为魏国公。

等到隋高祖去世,杨素辅佐朝政,高颎因年老,请求退休,但没有被允许。

杨素说:“您是国家的元老,怎么能轻易请求退休呢?”高颎说:“我年老体衰,筋力已衰,无法胜任公务。

”杨素说:“如果您不能胜任,我将与您一同退休。

”高颎坚决辞让,最终以原官职退休。

一年多后,杨素败亡,高颎也因此被免官。

不久后,他又被任命为侍中,转任中书令。

等到杨素去世,高颎再次以原官职退休。

大业末年,杨玄感起兵作乱,因高颎声望崇高,被召为太师。

等到杨玄感失败,高颎被囚禁,不久后获释。

后来因疾病去世,享年七十四岁。

李密隋书文言文翻译

李密隋书文言文翻译

原文:李密,字玄邃,陇西成纪人也。

少孤,母为隋文帝所收养。

及长,勇健有胆气,好学,善骑射。

仕隋为蒲州牧,历官至黎阳太守。

大业中,炀帝召为亲信,渐迁右卫将军。

及天下乱,密以兵会义军,与窦建德合,号为“瓦岗军”。

密自号魏公,建德称汉王。

炀帝崩,密与窦建德谋夺帝位,事泄,遂为宇文化及所害。

及高祖受禅,追赠司空,谥曰“忠武”。

翻译:李密,字玄邃,陇西成纪人。

年幼时丧父,母亲被隋文帝收养。

长大后,勇猛健壮,胆识过人,喜好学习,擅长骑射。

在隋朝担任蒲州牧,历任官职至黎阳太守。

大业年间,炀帝召他为亲信,逐渐晋升为右卫将军。

天下大乱之际,李密率领军队加入义军,与窦建德会合,号称“瓦岗军”。

李密自称魏公,窦建德称汉王。

炀帝驾崩后,李密与窦建德密谋夺取帝位,事泄后被宇文化及杀害。

等到高祖受禅即位,追赠李密为司空,谥号“忠武”。

李密,字玄邃,陇西成纪人士。

自幼丧父,其母被隋文帝收养。

及至成年,勇猛有力,胆识过人,热爱学习,擅长骑射。

在隋朝担任蒲州牧一职,历任官至黎阳太守。

大业年间,隋炀帝征召他为亲信,逐渐升迁至右卫将军。

然而,随着天下大乱,李密率领军队加入义军,与窦建德联手,共同创建了“瓦岗军”。

李密自封为魏公,窦建德则自称汉王。

隋炀帝驾崩后,李密与窦建德密谋夺取帝位,不幸事泄,被宇文化及所害。

后来,唐高祖李渊受禅即位,追赠李密为司空,谥号“忠武”。

这段文言文详细记载了李密的生平事迹,从其少年丧父、母亲被收养,到成年后的勇猛、才干,再到加入义军、建立瓦岗军,以及密谋夺位失败、被宇文化及杀害的悲壮结局。

最后,唐高祖追赠李密司空之职,以示对他的尊敬和怀念。

这段文字生动地展现了李密的英雄形象,也为后人了解隋朝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李谘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李谘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李谘传》原文及翻译原文:李谘,字仲询,唐赵国公峘之后。

谘幼有至性,父文捷出其母,谘日夜号泣,食饮不入口,父怜之而还其母,遂以孝闻。

举进士,真宗顾左右曰:“是能安其亲者。

”擢第三人,除大理评事、通判舒州。

后摧知制诰,寇准数改谘所拟制辞,谘不乐,以父留乡里请外,遂出知荆南。

会翰林学士阙,宰相拟他官,帝曰:“不如李谘”,遂为学士。

仁宗即位,权三司使,拜右谏议大夫。

尝奏事两宫曰:“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戍兵虽未可灭其末作浮费非本务者宜一切裁损以厚下。

”即诏谘与御史中丞刘筠等同议冗费,以景德较天禧,计所减得十三之上。

时陕西缘边数言军食不给,度支都内钱不足支月奉,章献太后忧之,命吕夷简、鲁宗道、张士逊与谘等经度其事。

谘曰:“旧法商人入粟边郡,算茶与犀象、缗钱,为虚实三估,出钱十四文,坐得三司钱百文。

”谘请变法以实钱入粟,实钱售茶,三者不得相为轻重。

既行而商人果失厚利,怨谤蜂起。

谘以疾累请郡,改枢密直学士、知洪州。

行数月,而御史台鞫吏王举、句献私商人,多请慈州矾,会计茶法不折虚费钱,妄称增课百万缗,以觊恩赏。

谘坐不察夺职。

久之,进给事中、知杭州。

衣冠子弟恃荫无赖者,谘悉杖之,境内肃然。

还,勾当三班院,坐举吏降左谏议大夫。

进尚书礼部侍郎,拜枢密副使。

数月,遭父丧,起复,迁户部侍郎。

是时榷茶法浸坏,乃诏谘、蔡齐等更议之。

谘以前坐变法得罪,固辞,不许。

于是复用谘所变法,语具《食货志》。

谘性明辨,周知世务,其处烦猝,常若闲暇,吏不敢欺。

在枢府,专务革滥赏,抑侥幸,人以为称职。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一》)译文:李谘字仲询,唐朝赵国公李峘的后人,李谘小时候就表现得至情至性,他父亲李文捷把他母亲休了,李谘就没日没夜地嚎哭,不吃不喝,父亲心疼他就让他母亲回来了,从此就以孝闻于天下。

科举中了进士后,宋真宗对左右大臣说:“这是个能让亲人安心的人。

”提升为进士科第三名,授以大理评事、舒州通判。

李师古跋扈文言文翻译

李师古跋扈文言文翻译

昔者,李师古起于寒微,少时便怀大志,欲以一己之力,扫荡天下。

及长,果有所成,一时之间,威震四方。

然其性情不羁,跋扈成性,每遇不平之事,必欲手刃之,以泄其愤。

一日,李师古闻邻县一豪强欺压良民,怒不可遏,遂亲率部下,直捣豪强府第。

豪强闻风丧胆,束手就擒。

然李师古不以为然,竟将豪强鞭笞数百,血溅当场,以示惩戒。

此事传遍四方,人皆称其为“李屠夫”。

又有一次,李师古行经一市井,见一商贾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百姓苦不堪言。

李师古怒火中烧,当众将商贾逐出市井,并命人将其货物没收,分给贫民。

市井百姓欢呼雀跃,然李师古却大笑而去,不复理会。

李师古跋扈之行,不仅限于市井之间,亦波及朝堂之上。

一日,朝中大臣议政,李师古因事迟到,竟当众对众大臣怒目而视,大声喝道:“尔等何人,敢阻我行路?”众大臣皆惊愕失色,不敢应答。

李师古遂拂袖而去,独留一室冷清。

又有一次,李师古因一小事与皇帝发生争执。

皇帝本欲降罪于他,李师古却毫不畏惧,当众质问皇帝:“陛下何故怪我?我李师古行事,皆为天下苍生,岂能受尔等钳制?”皇帝无奈,只得罢手。

李师古之跋扈,虽令人不齿,然亦有其可敬之处。

他一心为民,敢于直言,不畏权贵,实为一代英豪。

然其性情不羁,行事无常,亦为其一生之败笔。

或曰:“李师古跋扈,何以致其败?”答曰:李师古虽怀大志,然其行事太过刚愎自用,不识时务。

加之跋扈成性,不容于世,终致众叛亲离,身败名裂。

然其一生,亦不失为一代豪杰。

夫跋扈者,性情狂傲,行事不羁,难以长久。

李师古之跋扈,虽令人痛心疾首,然亦为后人留下了一段传奇。

后世若能以此为鉴,慎言行,守规矩,自能避免跋扈之祸,成就一番事业。

语文文言文旧唐书翻译

语文文言文旧唐书翻译

太宗文武大圣大光孝皇帝讳世民,字叔德,高祖第二子也。

母曰太穆皇后。

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寅,生于长安。

性聪敏,好弓马,略涉经史,工草隶书。

隋大业十三年,高祖起兵于太原,世民以本官行军总管,从平霍邑、临晋、西河、下邽、长安,迁右领军大都督。

及高祖即位,封秦王,拜尚书令,总摄内外。

世民好学,颇涉经史,尤善兵法,常与诸将论孙吴兵法,无所不究。

高祖每叹曰:“此儿吾家千里驹也。

”武德元年,世民帅师伐蜀,以司空窦轨为副。

蜀平,拜益州总管,赐姓李氏。

武德二年,世民为秦王,镇长安。

武德三年,高祖崩,太子建成即位。

建成忌世民,与齐王元吉相结,欲加害。

世民知之,密与长孙无忌等谋,遂发动难,杀建成、元吉,立高祖第九子晋王治为帝,是为太宗。

太宗即位,大赦天下,改元贞观。

以房玄龄为中书令,杜如晦为侍中,李靖为兵部尚书,魏征为秘书监,长孙无忌为司空,李勣为司徒,岑文本为侍中,褚遂良为中书令。

太宗以玄龄、如晦为左右相,靖、征为谋臣,无忌、勣为将帅,文本、遂良为文臣,共理朝政。

太宗曰:“朕虽不能与古之贤君比,然亦欲为贤君也。

”太宗即位之初,天下未定,民不聊生。

太宗励精图治,任贤纳谏,广开言路,以法治国。

太宗曰:“朕居深宫之中,欲知天下治乱,唯以百姓忧乐为念。

”于是,太宗励精图治,广纳贤才,轻徭薄赋,使百姓安居乐业。

太宗曰:“朕欲为贤君,必先知贤,故设三公九卿,以选贤能。

”太宗在位期间,先后平定了突厥、吐谷浑、高昌、龟兹、契丹、薛延陀等少数民族的侵扰,巩固了唐朝的统一。

太宗又派遣使臣出使西域,加强了与西域各国的关系。

太宗还下诏免除了隋朝的苛捐杂税,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太宗曰:“朕居天下之尊,愿以百姓为念,使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太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国力强盛,文化繁荣,被誉为“贞观之治”。

太宗曰:“朕虽不能与古之贤君比,然亦欲为贤君也。

”太宗崩于贞观二十三年,享年五十三岁,葬于昭陵。

太宗文武大圣大光孝皇帝,英明神武,治国安民,功绩卓著,永载史册。

李穆传文言文翻译

李穆传文言文翻译

周显德初,以进士为郢、汝二州从事,迁右拾遗。

宋初,以殿中侍御史选为洋州通判。

既至,剖决滞讼,无留狱焉。

移陕州通判,有司调郡租输河南,穆以本州军食阙,不即应命,坐免。

又坐举官,削前资。

时弟肃为博州从事,穆将母就肃居,虽贫甚,兄弟相与讲学,意泊如也。

开宝五年,以太子中允召。

穆与卢多逊为同门生,太祖尝谓多逊:“李穆性仁善,辞学之外无所豫。

”对曰:“穆操行端直,临事不以生死易节,仁而有勇者也。

”上曰:“诚如是,吾当用之。

”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

穆至,谕旨煜辞以疾,且言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已。

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

然朝廷甲兵精锐,物力雄富,恐不易当其锋,宜熟思之,无自贻后悔。

”使还,具言状,上以为所谕要切。

江南亦谓其言诚实。

太平兴国四年,从征太原还,拜中书舍人。

七年,以与卢多逊款狎,又为秦王廷美草朝辞笏记,为言者所劾,责授司封员外郎。

八年春,与宋白等同知贡举,及侍上御崇政殿亲试进士,上悯其颜貌癯瘁,即日擢拜为翰林学士。

穆性直,不事权贵,与人交往,必尽其诚。

尝为洋州通判,部民有争田者,穆令其子告之,子曰:“吾父昔为州官,吾为子,今父为州官,我为子,是相仇也。

”穆曰:“吾所以令子者,欲子知吾平生所为耳。

”遂令子至争田者家,尽还其田。

其为人如此。

穆在朝,以直言敢谏称。

尝因事进言,上不悦,穆曰:“臣闻君有诤臣,犹鱼有鲵,君无诤臣,犹鱼无鲵,臣虽不才,敢以鲵自比。

”上默然。

后因事复进言,上曰:“吾不欲闻此言。

”穆曰:“臣言虽不当,敢不尽忠?”上曰:“吾不欲闻此言。

”穆曰:“臣虽死,不敢不以忠言进。

”上怒,命左右曳出。

穆曰:“臣虽死,不敢不以忠言进。

”遂仰天大呼,遂死。

上闻之,为之改容。

穆之死,天下痛之。

宋太宗闻之,辍朝三日,赐谥曰忠毅。

穆之子士荣,以穆所居天下精兵处,阴劝穆反。

穆不从,遂以反坐诛。

穆之。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隋书李崇传》原文及翻译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隋书李崇传》原文及翻译

《隋书李崇传》原文及翻译隋书原文:李崇字永隆,英果有筹算,胆力过人。

周元年,以父贤勋,封回乐县侯。

时年尚小,拜爵之日,亲族相贺,崇独泣下。

贤怪而问之对曰无勋于国而幼少封侯当报主恩不得终于孝养是以悲耳贤由此大奇之。

起家州主簿,非其所好,辞不就官,求为将兵都督。

随宇文护伐齐,以功最,擢授仪同三司。

周武帝平齐,引参谋议,以功加授开府,封裹阳县公,邑一千户。

高祖为丞相,迁左司武上大夫,加授上开府仪同大将军。

寻为怀州刺史,进爵郡公,加邑至二千户。

尉迟迥反,遣使招之。

崇初欲相应,后知叔父穆以并州附高祖,慨然太息日:“合家富贵者数十人,值国有难,竞不能扶倾继绝,复何面目处天地间乎!”韦孝宽亦疑之,与俱卧起。

其兄询时为元帅长史,每讽谕之,崇由是亦归心焉。

及破尉迟,拜大将军,寻进位上柱国。

开皇三年,除幽州总管。

突厥犯塞,崇辄破之。

奚、契丹等慑其威略,争来内附。

其后突厥大为寇掠,崇率步骑三千拒之,转战十余日,师人多死,遂保于砂城。

突厥围之。

城本荒废,不可守御,晓夕力战,又无所食,每夜出掠贼营,复得六畜,以继军粮。

突厥畏之,厚为其备,每夜中结阵以待之。

崇军苦饥,出辄遇敌,死亡略尽,迟明奔还城者,尚且百许人,然多伤重,不堪更战。

突厥意欲降之,遣使谓崇曰:“若来降者,封为特勤。

”崇知必不免,令其士卒日:“崇丧师徒,罪当死,今日效命以谢国家。

待看吾死,且可降贼,方便散走,努力还乡。

若见至尊,道崇此意。

”乃挺刃突贼,复杀二人。

贼乱射之,卒于阵,年四十八。

赠豫邬申永浍亳六州诸军事、豫州刺史,谥曰壮。

子敏嗣。

(节选自《隋书·李崇传》)译文:李崇字永隆,果断而有谋算,胆识气力超过常人。

北周元年,因为他的父亲李贤的功劳,他被封为回乐县侯。

当时他年龄尚小,拜爵那天,亲族相贺,只有李崇落泪。

李贤惊讶地问他为什么哭,他说:“我对国家无功,却年幼时封侯,我应报答皇上的恩宠,这就不能来孝敬供养父母终老一生,所以悲痛罢了。

”李贤因此大感奇异。

《隋书李彻传》原文及翻译

《隋书李彻传》原文及翻译

《隋书李彻传》原文及翻译《隋书李彻传》原文及翻译隋书原文:李彻,字广达,朔方岩绿人也。

彻性刚毅,有器干,伟容仪,多武艺。

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亲信,寻拜殿中司马,累迁奉车都尉。

武帝时,从皇太子西征吐谷浑,以功赐爵同昌县男,邑三百户。

宣帝即位,从韦孝宽略定准南,每为先锋。

及淮南平,即授淮州刺史,安集初附,甚得其欢心。

高祖受禅,加上开府,转云州刺史。

岁余,征为左武卫将军,及晋王广之镇并州也,朝廷妙选正人有文武才干者为之僚佐,上以彻前代旧臣,数持军旅,诏彻总晋王府军事,进爵齐安郡公。

时蜀王秀亦镇益州,上谓侍臣曰:“安得文同王子相,武如李广达者乎?”其见重如此。

明年,突厥沙钵略可汗犯塞,上令卫王爽为元帅,率众击之,以彻为长史。

遇虏于白道,行军总管李充言于爽曰:“突厥每侵边,诸将辄以全军为计,莫能死战。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今者沙钵略悉国内之众屯据要险必轻我而无备精兵袭之可破也”爽从之。

诸将多以为疑,唯彻奖成其计,请与同行。

遂与充率精骑五千,出其不意,掩击大破之。

沙钵略弃所服金甲,潜草中而遁。

以功加上大将军。

沙钵略因此屈膝称籓。

未几,沙钵略为阿拔所侵,上疏请援。

以彻为行军总管,率精骑一万赴之。

阿拔闻而遁去。

及军还,复领行军总管,屯平凉以备胡寇,封安道郡公。

开皇十年,进位柱国。

及晋王广转牧淮海,以彻为扬州总管司马,改封德广郡公。

左仆射高颎之得罪也,以彻素与颎相善,因被疏忌,不复任使。

后出怨言,上闻而召之,入卧内赐宴,言及平生,因遇鸩而卒。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十九》)译文:李彻字广达.朔方岩绿人.李彻性格刚毅,有器量才干.仪表魁伟.多有武艺.大家宰宇文护把他当亲信,不久任用他为殿中司馬.多次升迁任奉车都尉.周武帝时.李彻随皇太子西征吐谷浑,因有军功,赐封为同昌县男爵,食邑三百户.周宣帝即位后.李彻跟随韦孝宽平定淮南,每次都担任先锋.淮南平定后,就授李彻为淮州刺史.安抚招纳新归附的百姓.很得百姓的欢心.隋高祖接受禅位称帝后,加授他上开府.转任他为云州剌史,一年多后,朝延招入任左武卫将軍,晋王杨广镇守并州后.朝廷精心选拔正直而有文武才干的正道人做他的僚佐.皇上因李彻是前代老臣.又多次统领军队,诏命李彻总管晋王府的军事,并晋其爵为齐安郡公.当时蜀王杨秀也镇守益州.皇上对侍臣们说怎能得到文如王子相.武如李广达那样的.人呢?”他就是这样被看重。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隋书 李士谦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隋书 李士谦传》原文及翻译

《隋书·李士谦传》原文及翻译原文: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

博览群籍,兼善天文术数,齐吏部尚书辛术召署员外郎,赵郡王睿举德行,皆称疾不就,隋有天下,毕志不仕。

自以少孤,未尝饮酒食肉,至于亲宾来萃,辄陈樽俎,对之危坐,终日不倦.李氏宗党豪盛,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

”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

州里有丧事不办者,辄奔走赴之,随乏供给。

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

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

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童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

”遽令放之.其奴尝与乡人董震因醉角力,震扼其喉,毙于手下。

震惶惧请罪,士谦谓之曰:“卿本无杀心,何为相谢!然可远去,无为吏之所拘。

”性宽厚,皆此类也.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赈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

”各令罢去。

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

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千万计.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

赵郡农民德之。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

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

乡人李景伯等以士谦道著丘园,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节选自《隋书·李士谦传》,有删改)译文:李士谦字子约,是赵郡平棘人。

博览群书,同时擅长天文术数,齐吏部尚书辛术召他做员外郎,赵郡王睿推举他为品行高尚的人,他都称病不去.隋朝建立后,终生不做官。

因为父亲早死,不曾喝过酒吃过肉,(然而)等到亲朋来聚,就摆上盛酒食的器具,对着他们端正的坐着,一整天都不感到疲倦。

《隋书·李士谦传》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隋书·李士谦传》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隋书·李士谦传》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

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

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

后丁母忧,居丧骨立。

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

和士开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

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

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

”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

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

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

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

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

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

”遽令放之。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

”各令罢去。

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

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

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

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

”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

”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

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

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

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节选自《隋书·李士谦传》,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B.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C.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D.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辟:是“招用、征召”的意思,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

《隋书》阅读答案与翻译

《隋书》阅读答案与翻译

《隋书》阅读答案与翻译《隋书》阅读答案与翻译豆卢毓字道生,少英果,有气节。

汉王谅出镇并州,毓以妃注兄为王府主簿。

从赵仲卿北征突厥,以功授仪同三司。

及高祖崩,炀帝即位,征谅入朝。

谅纳谘议王頍之谋,发兵作乱。

毓苦谏不从,因谓弟懿曰:“吾匹马归朝,自得免祸。

此乃身计,非为国也。

今且伪从,以思后计。

”毓兄显州刺史贤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怀志节必不从乱但逼凶威不能克遂臣请从军与毓为表里谅不足图也。

帝以为然,许之。

贤密遣家人赍敕书至毓所,与之计议。

谅出城,将往介州,令毓与总管属硃涛留守。

毓谓涛曰:“汉王构逆,败不旋踵,吾岂坐受夷灭,孤负家国邪!当与卿出兵拒之。

”涛惊曰:“王以大事相付,何得有是语!”因拂衣而去。

毓追斩之。

时谅司马皇甫诞前以谏谅被囚,毓于是出诞,与之协计,及开府、盘石侯宿勤武,开府宇文永昌,仪同成端、长孙恺,车骑安成侯元世雅,原武令皇甫文颢等,闭城拒谅。

部分未定,有人告谅,谅袭击之。

毓见谅至,绐其众曰:“此贼军也。

”谅攻城南门,毓时遣稽胡守堞,稽胡不识谅,射之,箭下如雨。

谅复至西门,守兵皆并州人,素识谅,即开门纳之。

毓遂见害,时年二十八。

及谅平,炀帝下诏曰:“褒显名节,有国通规,加等饰终,抑推令典。

毓深识大义,不顾姻亲,出于万死,首建奇策。

去逆归顺,殉义亡身,追加荣命,宜优恆礼。

可赠大将军,封正义县公,赐帛二千匹,谥曰愍。

子愿师嗣,寻拜仪同三司。

大业初,行新令,五等并除。

未几,帝复下诏曰:“故大将军、正义愍公毓,临节能固,捐生殉国,成为令典,没世不忘。

象贤无坠,德隆必祀,改封雍丘愍侯。

”(选自《隋书》,有删节)【注】此处的妃指豆卢毓的妹妹,是汉王杨谅的王妃。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句是A.毓兄显州刺史贤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怀志/节必不从乱/但逼凶威/不能克遂/臣请从军/与毓为表里/谅不足图也B.毓兄显州刺史贤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怀志/节必不从乱/但逼凶威不能克/遂臣请从军/与毓为表里/谅不足图也C.毓兄显州刺史贤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怀志节/必不从乱/但逼凶威不能克/遂臣请从军/与毓为表里/谅不足图也D.毓兄显州刺史贤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怀志节/必不从乱/但逼凶威/不能克遂/臣请从军/与毓为表里/谅不足图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崩,在古代指帝王或王后及诸侯之死,此处是指隋高祖文帝驾崩。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李继宣传》原文及翻译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李继宣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李继宣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李继宣,开封浚仪人。

尝命往陕州捕虎,杀二十余,生致二虎、一豹以献。

契丹寇静戎军,从崔彦进过拒马河接战,自午至申,大败之。

雍熙三年,曹彬北征,继宣从先锋李继隆至方城,力战三日,大军继至,遂克固州。

进壁涿州东又与敌斗乘胜攻北门克之日领轻骑度涿河觇敌势又将五千骑援米信因率劲骑追至新城北大败之斩其酋贺恩相公,继宣亦中流矢。

大军还雄州取刍粮,遇契丹新城,疾战至暮。

明日复战,继隆为敌所邀,继宣以所部拔之。

召入,以功超授崇仪使。

淳化三年,徙知保州。

筑关城,浚外濠,葺营舍千五百区;造船二百艘,入鸡距泉以运粮,人咸便之。

课军中劲弩,为入阵之备。

至道三年,契丹寇定州,至怀德桥,继宣领兵三千掩袭之。

契丹保丰隆山砦,继宣伐木治常山桥,契丹闻之,大惧,拔砦遁走。

继宣锐于追袭,傅潜为部署,继宣诣潜请行,颇为所抑。

及召潜属吏,诏继宣与高琼同主军事,逐敌越拒马河。

受诏按视缘边城砦,权知威虏军,敌骑至城下,屡出兵设伏,斩获甚众。

咸平四年,领康州刺史。

敌至,继宣即召赤虏之师,敌走上羊山。

继宣逐之,环山麓至其阴。

继宣马连中矢毙,凡三易骑,大克捷。

诏书称奖。

景德初,契丹乘秋来攻,继宣独主镇州全师。

及与契丹和,命为高阳关钤辖。

继宣罕识字,上以河间郡事繁,虑狱讼有枉,命高继勋代之,止为钤辖。

大中祥符初,召还,加四方馆使。

以疾,授西京水南都巡检使,每夕罕巡警,为留司所举,特诏增巡检一员,专主夜巡。

六年,疾甚,求至京师寻医,卒,年六十四。

(选自《宋史·李继宣传》)译文:李继宣,开封浚仪人。

曾经接受命令到陕州捕虎,杀掉二十多只老虎,活捉了两只老虎、一头豹子献上。

契丹侵犯静戎军,李继宣跟从崔彦进越过拒马河与敌作战,自午时至申时,大败契丹。

雍熙三年,曹彬北征,李继宣跟随先锋李继隆到方城,奋战三天,大军才来到,于是攻克固州。

在涿州的东面进驻并筑工事固守,又与敌人作战,乘胜进攻北门,攻克。

每天率领轻装骑兵渡过涿河,侦察敌情,又率领五千骑兵援救米信,趁机率领精锐追击到新城的北面,大败敌人,斩杀敌人的头目贺恩相公,李继宣本人也中了流矢。

初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新唐书 路隋传》原文及翻译

初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新唐书 路隋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路隋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原文:路隋,字南式,其先出阳平。

父泌,字安期,通五经,端亮寡言,以孝悌闻。

建中末,为长安尉。

德宗出奉天①,弃妻子奔行在,扈狩梁州,排乱军以出,再中流矢,裂裳濡血。

以策说浑城,召置幕府。

东讨李怀光,奏署副元帅判官。

从珹会盟平凉,为吐蕃所执,死焉.时隋婴孺,以恩授八品官。

逮长,知父执吐蕃,日夜号泣,坐必西向,不食肉。

母告以貌类泌者,终身不引镜.贞元末,吐蕃请和,隋三上疏宜许,不报。

举明经,授润州参军事。

李锜欲困辱之,使知市事,隋怡然坐肆,不为屈.韦夏卿高其节,辟置东都幕府。

元和中,吐蕃款塞,隋五上疏请修好,冀得泌还,诏可。

遗祠部郎中徐复报聘,而泌以丧至,帝愍恻,赠绛州刺史,官为治丧.服除,擢隋左补阙、史馆修撰,以鲠亮称。

穆宗立,与韦处厚并擢侍讲学士,再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每除制出,以金币来谢者,隋却之曰:“公事而当私贶邪?”文宗嗣位,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

初,韩愈撰《顺宗实录》,书禁中事为切直,宦竖不喜,訾其非实,帝诏隋刊正。

隋建言:“卫尉卿周居巢、谏议大夫王彦威、给事中李固言、史官苏景胤皆上言改修非是。

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议者至引隽不疑,第五伦为比,以蔽聪明。

臣宗闵、臣僧孺谓史官李汉、蒋系皆愈之婿,不可参撰,俾臣得下笔。

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

”有诏擿贞元、永贞间数事为失实,余不复改,汉等亦不罢。

进门下侍郎,弘文馆大学士.久之,辞疾,不听,册拜太子太师。

明年病卒,年六十.(节选自《新唐书•路隋传》)译文:路隋,字南式,他的祖先出自阳平。

父亲名叫沁,字安期,通晓五经,为人端正诚实少言,凭守孝悌闻名于世.建中末年,担任长安尉.德宗因属下兵变而到奉天避难时,沁丢下妻子儿女,跑到皇帝所在之处,守卫梁州,从乱军中杀出一条血路,两次中箭,衣裂染血。

用计说服浑城,召到幕府。

向东讨伐李怀光,担任副元帅判官.跟从珹在平凉会盟,被吐蕃所抓,挂了。

文言文阅读训练:《隋书-李浑传》(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隋书-李浑传》(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隋书•李浑传》(附参考答案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浑,字金才,穆第十子也。

尉迟迥反于邺,时穆在并州高祖虑其为迥所诱遣浑乘驿往布腹心穆奉熨斗于高祖,曰:“愿执威柄以熨安天下也。

”高祖大悦。

晋王广出藩..,浑以骠骑领亲信,从往扬州。

仁寿元年,从左仆射杨素为行军总管,破突厥阿勿俟斤于纳远川,斩首五百级。

进位大将军,领太子宗卫率。

初,穆孙筠卒,高祖议立嗣,浑规欲绍之,谓其妻兄太子左卫率宇文述曰:“若得袭封,当以国赋之半每岁奉公。

”述利.之,因入白皇太子曰:“立嗣以长,不则以贤。

今申明公嗣绝,遍观其子孙,皆无赖,不足以当荣宠。

唯金才有勋于国,谓非此人无可以袭封者。

”太子许之,竟奏高祖,封浑为申国公,以奉穆嗣。

大业六年,有诏追改穆封为郕国公,浑仍袭焉。

二岁之后,不以俸物与述。

述大恚之,曰:“我竟为金才所卖,死且不忘!”由是结隙。

有方士谓帝曰:“当有李氏应为天子。

”述因诬构浑于帝曰:“臣与金才夙.亲,闻其情趣大异。

常日数共李敏、善衡,日夜屏语,或终夕不寐。

浑大臣也,家代隆盛,身捉禁兵,不宜如此。

愿陛下察之。

”帝曰:“公言是矣,可觅其事。

”述乃遣裴仁基表告浑反,即日发宿卫千余人付述,掩.浑等家,遣左丞元文都、御史大夫裴蕴杂治之。

案问数日,不得其反状,以实奏闻。

帝不纳,更遣述穷治之。

述入狱中,召出敏妻宇文氏谓之曰:“夫人,帝甥也。

李敏、金才,国家杀之,无可救也。

夫人当自求全。

”敏妻曰:“不知所出,惟尊长教之。

”述曰:“可言李家谋反,金才尝告敏云:“汝应图箓,当为天子。

今主上好兵,劳扰百姓,此亦天亡隋时也,正当共汝取之。

””令敏妻写表,述持入奏之,于是诛浑、敏等宗族三十二人,自余无少长,皆徙岭外。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二》,有删减)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时A穆在并州B高祖虑其为迥所诱C遣浑乘驿往布D腹心E穆F奉熨G斗于高祖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出藩,指离京出任地方长官。

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15单元译文

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15单元译文

【第十五单元】乐工罗程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为第一,能变易新声①,得幸于武宗②,恃恩自恣。

宣宗③初亦召供奉④。

程一日果⑤以眦睚⑥杀人。

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⑦。

他工辈⑧以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

会幸苑中,乐将作⑨,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

乐工等罗列上前(10)连拜且泣。

上曰:“汝辈何为也?”进(11)曰:“罗程负陛下,万死不赦。

然臣辈惜程艺天下第一,不得永奉陛下,以是为恨(12)。

”上曰:“汝辈所惜者罗程艺耳,我所重(13)者高祖、太宗(14)法也。

”卒不赦程。

(节选自《唐语林》)(文中(10)--(14)也是注释)【注释】①能变易新声:能创作新的曲调。

②武宗:指唐武宗李炎。

③宣宗:指唐宣宗李忱。

④供奉:侍候皇帝。

⑤果:竟然。

⑥以眦睚(zì yá )杀人:因为一点小事而杀人;眦睚,瞪眼发怒,比喻小事。

⑦付京兆:交给京城地方长官处理。

⑧他工辈:别的乐师们;辈,指人称复数。

⑨作:演奏。

(10)罗列上前:围在皇帝面前。

(11)进:表敬词,无义。

(12)恨:遗憾。

(13)重:看重。

(14)高祖、太宗:指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

【译文】乐师罗程,擅长弹琵琶,是(天下)第一,他能创作新的曲调,被唐武宗宠爱,倚仗皇恩行为放肆。

唐宣宗初年罗程也奉命侍候皇上。

有一天罗程竟然因为一点小纠纷便杀人。

皇上大怒,立刻下令(把他)赶出(宫中),交给京城地方长官处理。

别的乐师认为罗程的才艺天下无双,想(采用一个办法)使皇上回心转意。

适逢(皇上)到后花园,音乐将要演奏,(乐师们)就在(皇上)身旁摆一张空座位,把琵琶放在上面。

乐师们环绕在皇上跟前一面跪拜一面哭泣。

皇上说:“你们要干什么呀?”(乐师们)说:“罗程辜负了皇上,万死不赦。

然而我们爱惜罗程的才艺天下第一,(他)不能永远侍奉皇上了,因此觉得遗憾。

”皇上说:“你们所爱惜的不过是罗程的才艺,我所看重的是高祖、太宗的法律。

”最终没赦免罗程。

1隋文帝不赦子隋文帝①子秦王俊②为并州③总管,以奢纵免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书李彻传》原文及翻译
隋书
原文:
李彻,字广达,朔方岩绿人也。

彻性刚毅,有器干,伟容仪,多武艺。

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亲信,寻拜殿中司马,累迁奉车都尉。

武帝时,从皇太子西征吐谷浑,以功赐爵同昌县男,邑三百户。

宣帝即位,从韦孝宽略定准南,每为先锋。

及淮南平,即授淮州刺史,安集初附,甚得其欢心。

高祖受禅,加上开府,转云州刺史。

岁余,征为左武卫将军,及晋王广之镇并州也,朝廷妙选正人有文武才干者为之僚佐,上以彻前代旧臣,数持军旅,诏彻总晋王府军事,进爵齐安郡公。

时蜀王秀亦镇益州,上谓侍臣曰:“安得文同王子相,武如李广达者乎?”其见重如此。

明年,突厥沙钵略可汗犯塞,上令卫王爽为元帅,率众击之,以彻为长史。

遇虏于白道,行军总管李充言于爽曰:“突厥每侵边,诸将辄以全军为计,莫能死战。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今者沙钵略悉国内之众屯据要险必轻我而无备精兵袭之可破也”爽从之。

诸将多以为疑,唯彻奖成其计,请与同行。

遂与充率精骑五千,出其不意,掩击大破之。

沙钵略弃所服金甲,潜草中而遁。

以功加上大将军。

沙钵略因此屈膝称籓。

未几,沙钵略为阿拔所侵,上疏请援。

以彻为行军总管,率精骑一万赴之。

阿拔闻而遁去。

及军还,复领行军总管,屯平凉以备胡寇,封安道郡公。

开皇十年,进位柱国。

及晋王广转牧淮海,以彻为扬州总管司马,改封德广郡公。

左仆射高颎之得罪也,以彻素与颎相善,因被疏忌,不复任使。

后出怨言,上闻而召之,入卧内赐宴,言及平生,因遇鸩而卒。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十九》)
译文:
李彻字广达.朔方岩绿人.李彻性格刚毅,有器量才干.仪表魁伟.多有武艺.大家宰宇文护把他当亲信,不久任用他为殿中司馬.多次升迁任奉车都尉.周武帝时.李彻随皇太子西征吐谷浑,因有军功,赐封为同昌县男爵,食邑三百户.周宣帝即位后.李彻跟随韦孝宽平定淮南,每次都担任先锋.淮南平定后,就授李彻为淮州刺史.安抚招纳新归附的百姓.很得百姓的欢心.
隋高祖接受禅位称帝后,加授他上开府.转任他为云州剌史,一年多后,朝延招入任左武卫将軍,晋王杨广镇守并州后.朝廷精心选拔正直而有文武才干的正道人做他的僚佐.皇上因李彻是前代老臣.又多次统领军队,诏命李彻总管晋王府的军事,并晋其爵为齐安郡公.当时蜀王杨秀也镇守益州.皇上对侍臣们说怎能得到文如王子相.武如李广达那样的人呢?”他就是这样被看重。

第二年.突厥的沙钵略可汗进犯边塞.皇上命令王杨爽为元帅.率部打击敌人.以李彻为长史.官军在白道遇上敌军,行军总管李充对杨爽说:“突厥每次犯边,将領们总以保全军力为宗旨,没有人能死战.因此突厥胜多败少,所以常常轻视中原军队。

现在,沙钵略全数调遣国内的士众,屯兵据守险要之地.必定轻视我们而无所防备,用精兵袭击他,可以打败敌人。

”杨爽听从其计.将領们大多心存疑虑.只有李彻赞成其计策.请求与他同行,李彻于是与李充率精锐骑兵五千,出其不意,突然袭击,大破敌军。

沙钵略丢下所穿的金甲,隐蔽行走于荒草逃跑.李彻因战功加升为上大将,沙钵略因此屈膝称臣.不久,沙钵略被阿拔侵犯.呈递奏疏,请求援助,朝廷以李彻为行军总管,率精锐骑一万前往,阿拔闻讯逃走.军队返回后,又让李彻兼任行军总管,駐守平凉,以防备胡人侵扰.封爵位为安道郡公.开皇十年,李彻升为柱国,等到晋王杨广转而镇守淮海后.以李彻为杨州总管司马.改封爵位为德广郡公.
左仆射高颖被治罪后.因李彻平素与他关系很好.于是被疏远猜忌.未再任
用.李彻后来口出怨言.皇闻知后召他入宫.在卧室内赐宴.酒席上谈到平生之事,当日李彻被赐鸩酒毒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