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课件第五章
运动训练学第五章
10.06.2020
.
1
主要结构与知识点分析
使学生了解运动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掌握训练方法的概 念和具体操作方法的应用;掌握运动训练的常用方法及手段
学习重点
运动训练法的概念、体系和训练手段的概念; 运动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 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 运动训练的常用手段; 学习难点
10.06.2020
.
3
(二)运动训练手段
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竞技运 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运动训练手段的基本结构及其分类
动力特征:力的支点、大小、方向 动作构成:动作姿势、轨迹、时间、速度、速率、 力量、节奏 动作过程: 开始、进行、结束
10.06.2020
大于30秒 最大
相对充分 走步、按摩
中时间重复训练法
30秒——2分钟 次大
相对充分 走、坐、按摩
长时间重复训练法
2——5分钟 较大
相对充分 走、坐、卧、按摩
供能形式 磷酸盐代谢供能为主 糖酵解为主混合供能 有氧无氧混合供能
负荷性质 速度素质、爆发力 速度耐力、力量耐力 速度耐力、力量耐力
10.06.2020
.
18
四、间歇训练法
1. 概念: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做出严格规定, 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 练方法。
2. 制约要素:每次练习的时间和距离;练习重复的次 数和组数;每次练习的负荷强度;每次练习的间歇 时间;间歇式的休息方式。
10.06.2020
.
19
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10.06.2020
.
16
三、重复法
运动训练学课件(最权威)
运动训练学主讲教师: 田麦久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第一节竞技体育概述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一)竞技体育的起源1、竞技体育概念: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1、生物学因素2、个性心理因素3、社会学因素(二)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二、竞技体育的构成1、运动员选材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4、竞技体育管理三、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竞争性2、规范性3、公平性4、集群性5、公开性6、观赏性7、功利性四、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4、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5、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6、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第二节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一)运动训练1、概念: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中的主体构件(1)运动训练是最主要的构件2)运动员选材是为运动员训练提供优质的素材(3)运动竞赛则是对训练成效的检验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来源于A、遗传效应B、生活效应C、训练效应3、运动训练与运动员选材的关系4、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的关系(1)训练是竞技体育的主体,竞赛是运动训练的最终结果(2)竞赛是运动训练的一种形式或手段(3)相互依存关系(4)合理安排比赛和训练(二)现代运动训练的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和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4不同训练负荷下机体的适应性和劣变性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和应变性6现代科技的全面性和导向性(三)运动训练学的目的和任务1、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运动训练学》课件
运动训练原则: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适应性、全面性、持续性、安全性等
运动训练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时期:运动训练学起源于古代,如中国古代的武术、印度的瑜伽等 近代时期:运动训练学在近代得到了快速发展,如德国的体操、英国的田径等 现代时期:运动训练学在现代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美国的篮球、俄罗斯的田径等 当代时期:运动训练学在当代得到了深入研究和发展,如中国的乒乓球、日本的柔道等
训练计划的调整
调整原则:根据 运动员的实际情 况和训练效果进 行调整
调整内容:包括 训练强度、训练 时间、训练项目 等
调整方法:通过 观察运动员的训 练表现、身体反 应、心理状态等 来判断是否需要 调整
调整频率:根据 运动员的训练周 期和训练目标来 确定调整的频率
运动训练的实践应 用
竞技体育的训练实践
运添加动副训标练题 学PPT课 件
汇报人:
目录
PART One
添加目录标题
PART Two
运动训练学概述
PART Three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 理
PART Five
运动训练的计划与 实施
PART Four
运动训练的方法与 手段
PART Six
运动训练的实践应 用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运动训练学概述
定义与概念
柔韧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静态拉伸:保持一定姿势,持续一定 时间,增加肌肉和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柔韧性
动态拉伸:通过运动,使肌肉和关节 逐渐适应,提高柔韧性
运动训练学(田麦久、刘大庆)PPT
《运动训练学》(田麦久、刘大庆主编) 2012版体院通用教材
授课专业: 运动训练 等 (学时64-96学时) 李广文 副教授 北体高访学者 2020.08
2012版全国体院通用教材(竞技体育学系列教材)
第二篇 运动员竞技能力 与其训练
第四章 运动员体能与训练 第五章 运动员技术能力与训练 第六章 运动员战术能力与训练 第七章 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 第八章 运动员知识能力及其培养
1、一般训练理论
▪ 一般训练理论是普适性的训练理论,研究与阐释适用于所 有运动项目的共同规律以及训练活动的操作行为,为运动 训练活动的参与者提供及本的原理性的理论知识。
▪ 广义的运动训练学应该包括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 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狭义的运动训练学则专指一般训 练理论。
▪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内容是一般训练理论。
理论建构依据 运动员经济能力提高的规律
练什么
训练内容
发展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
怎么练
训练方法
训练方法的实用性与时效性
练多少
训练负荷
人体对外加负荷的适应性、实现训练目标的需要
怎么组织
训练安排
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与竞技状态变化的规律
(二)不同覆盖领域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
一般训练 理论
项群训练 理论
专项训练 理论
2、项群理论:
▪ 项群、项群训练理论: ▪ 将一组具有相似经济特征及训练要求的竞技项目成
为一个项群,将揭示不同项群竞技规律与训练规律 的理论程项群训练理论。
训练体系(“学”应为“理论”)
(1)项群的三大分类体系之一: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划分 (主要分类方法)
大类
亚类
运动训练学课程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17
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高强度性间歇训练
强化性间歇训练 A型 B型
发展性间歇训练
负荷时间
大于40秒
40—90秒 90—180秒
大于5分钟
负荷强度
第五章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1
主要结构与知识点分析
使学生了解运动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掌握训练方法的概 念和具体操作方法的应用;掌握运动训练的常用方法及手段
学习重点
运动训练法的概念、体系和训练手段的概念; 运动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 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 运动训练的常用手段;
学习难点
运动训练方法和手段的概念 运动训练具体操作方法的应用 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的异同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2
第一节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
(一)运动训练方法
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 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依据不同训练方法的基本作用和适用范围,运 动训练方法可分为:
一般地说,程序训练中训练内容的逻辑性、 训练过程的时序性越清晰、越细致,则越有 利于程序训练的组织实施,科学编制训练程 序是实施程序训练法的重要前提。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9
程序训练法的结构与基本特点: (1)程序训练法的结构
程序训练法由训练程序、检查手段、评定标准、训练 方法四种构件组成。训练程序由训练内容、时间序列和联 系形式三个要素组成。 (2)程序训练法的基本特点
运动训练学5章
训练 程序训练内容 时间来自列联系方式庞 大 、 繁 杂 的 训 练 内 容 系 统 分 解 成 训 练 单 元
训 练 单 位 时 间 的 有 机 排 序 与 衔 接
不 同 训 练 内 容 衔 接 的 方 式 - 直 线 型 、 网 络 型
2.模式训练的特点(重点)
(1)系统化特点 --程序训练法实施的整个过程是以训 练程序的内容体系为控制依据;以评定 标准的指标体系为监督、检查工具。 --整个训练过程的发展与变化均置于 系统控制之下。
二、运动训练方法创新的途径
(一)从专项实践中创新 (二)在不同层次训练理论指导下创新
• 1、从专项理论自身推演 • 2、从一般训练理论演绎 • 3、由项群理论演绎
(三)从其他项目移植并创新 (四)受多学科知识的启示而创新
第三节
运动训练方法体系与应用
一、运动训练方法的基本结构
1、练习的动作及组合方式:运动员为完成具体训 练任务而进行的身体练习及各练习之间的固定 或变异组合方式 2、运动负荷及变化方式:身体练习时对机体施加 的刺激及在强度、量度、负荷性质方面的变化 构成运动训练方法的 形式 因素 3、训练过程安排及变化方式:训练过程的时间、 人员的组织、器材的分布、内容的选择、练习 的步骤等因素的安排及变化形式 4、信息媒体及传递方式:教练员指导训练时,所 采用的信息传递方式 5、外部条件及变化方式:训练气氛、训练场地、 训练设备、训练器材、训练工具等因素的影响 及变化方式
三、运动训练方法与运动训练手段的关系
联系:完成训练任务 区别: 训练方法 训练手段 概念化 具体化 同一种方法可采用不同手段体现 定性 定量
第二节 运动训练方法的演进
(非重点) 一、运动训练方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运动训练方法的起源 • 体育——竞技体育——运动训练 • 早期的运动训练处于一种较为自然简单的 状态。
运动训练学PPT-运动训练学
2020/12/23
竞技能力
先天因素 后天因素
2020/12/23
获得竞技能力的途径
遗传因素 运动训练 运动竞赛 生活因素
三、运动成绩
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核心要义); 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 挥状况的综合评定。(进一步解释)
2020/12/23
比赛名次或竞技水平
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的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知识 竞技 技能
能力
心理
战术
2020/12/23
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以及在比赛中的主要表现
• 体能 • 技能 • 战术能力 • 心理能力 • 知识能力
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协调、灵巧等 动作质量、动作稳定性等 自身发挥、干扰对手、影响判定 参赛情绪动员、比赛情绪控制、竞技意志保持等 竞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竞技能力
运动成绩
运动训练
木 桶
双子模型
积 木
体能 技能 战术能力 心理能力 知识能力
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训练理论
准 则:原则 练什么:内容 怎么练:方法 练多少:负荷 组 织:安排
一般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 专项训练理论
运动训练学
2020/12/23
运动训练学重要词语关系图
一、竞技体育
• 竞技体育是一种具有高度社会性的实践活动 • 包含:
2020/12/23
八、训练理论
• 根据不同的维度可将 • 训练理论三个层次
2020/12/23
九、运动训练
• 定义: •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 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 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 任务:
运动训练学(第五章)
➢从结构角度上看,程序训练法与模式训练法最大的不同 之处是控制依据,程序训练法则以训练程序为控制依据。
➢至于程序训练法中的检查手段、评定标准及训练手段等 构件的组织特点及具体功能可参见模式训练法中相应的 内容。这里集中讨论的是程序训练法结构中的训练程序。 训练程序由训练内容、时间序列和联系形式三个要素组 成。
➢也可以用于在分别掌握不同技术动作后进行的串联技术 的训练。(运球急停投篮)
➢还可以用于一些战术配合的整体训练。主要标准是战术 的效果和质量。(排球的快球战术)
多元动作训练时注意
在单个动作基础上,特别注意掌握多个 动作之间的串连和衔接
个人成套动作训练时注意
1.如果着重于成套动作质量时, 可以反复训练、加深印象; 2.如果提高成套动作参赛能力, 强度动作的流畅、连续性,不 拘泥细节
➢训练程序表达了训练过程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训练内容 之间的逻辑关系。一般地说,训练程序中训练内容的逻 辑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越清晰、越细致,则越有利于 程序训练的组织实施。
➢科学编制训练程序是实施程序训练法的重要前提。
(二)程序训练法的结构与特点
1、程序训练法的基本结构 程序训练法由训练程序、检查手段、评定
构成要素:单次(组)负荷量、负荷强度、间歇时间
间歇方式:静止、肌肉按摩、散步
(二)重复训练法的类型
--短时间重复训练法 --中时间重复训练法 --长时间重复训练法
基本内容
➢各种具体操作方法的释义(重点) ➢各种具体操作方法的类型 ➢各种具体操作方法的应用特点(难点)
运动训练的基本操作方法类别
➢分解训练法 ➢完整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
➢ 持续训练法 ➢ 变换训练法 ➢ 循环训练法 ➢ 比赛训练法
运动训练学-4-5章
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P90训练规律:是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训练规律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又称训练原理。
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指导运动训练实践的训练原则:1竞技需要原则;2动机激励原则;3有效控制原则;4系统训练原则;5周期安排原则;6适宜负荷原则;7区别对待原则;8直观教练原则;9适时恢复原则。
第一节竞技需要原则P91一、竞技需要原则释义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二、竞技需要原则的科学基础:a训练目标对训练活动的重要导向作用。
b专项竞技需要的特异性。
c现代训练的专项化发展趋向。
三、贯彻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a要围绕运动训练的基本目标,全面安排好训练和比赛。
b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
C按照竞技的需要确定负荷内容和手段。
D注意负荷内容的合理结构。
第二节动机激励原则P94一、动机激励原则释义动机激励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的训练原则。
二、动机激励原则的科学基础:a成功动机是运动参训的重要原动力b竞技训练的长期性和艰苦性要求不断地激励运动员的参训动机。
三、贯彻动机激励原则的训练学要点:a加强训练的目的性教育和正确价值观教育。
B满足运动员合理的需要。
C激发运动员参与训练和比赛的兴趣。
D发挥运动员在训练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E注意教练员自身的榜样作用f注意正确地运用动力。
第三节有效控制原则P97一、有效控制原则释义有效控制原则:是指要求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
二、有效控制原则的科学基础:a运动训练过程的多变性要求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
运动训练学PPT课件
第一节 运动训练学概述 一 运动训练学的本质 运动训练学的释义:是指在运动训
练过程中,揭示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 综合性应用学科
运动训练学课件
1
分析:
运动训练过程--训练的全过程:启蒙
训练、初级训练、深化提高训练、保持竞
技能力训练
运动训练规律--专项规律、项群规律、
一般规律
综合性--多学科特点
2019/7/1
运动训练学课件
43
负荷的程序性
----先加量后加强度 (即无论从一次课到多年全 过 程的负荷安排总趋势,一般都是负荷量首先加大,然 后逐步减量,同时加强度) ----先加 (或先减)一般训练负荷量,后加 (或后 减)专项训练负荷量(即在加量中,先加一般训练负荷 量,然后减量,同时加专项训练负荷量)
断取得平衡的过程。 分析:机体的生物适应性。举例:游泳时
水对机体的作用;力量训练中,负重对肌纤维 的作用
训练因素—负荷,50m、80kg等; 外环境—人处的环境,场地、器材、负荷; 内环境—细胞所处的环境,细胞外液; 训练因素(负荷)属于外环境范畴
2019/7/1
运动训练学课件
15
机
生理
心率、血乳酸等
2019/7/1
运动训练学课件
5
运动训练的定义包含两个方面: 有形训练和无形训练 1 有形训练和无形训练的关系 1)有形训练的范围条件(狭义)
教练员、运动员、场地场馆、器械 器材
2)无形训练的内容 饮食、睡眠、作息时间、营养补充、
社会关系等
2019/7/1
运动训练学课件
6
2 狭义和广义运动训练及其关系 讨论:广义运动训练的必要性 结论: 1)当今竞技体育的高度发展 2)影响有的成绩多因素化
运动训练学【运动训练学教研室】 ppt课件
• 产生 二、运动训练学的产生和发展
标志 运动训练实践 量变到质变
•
发展
我国《训练学》教材变化 国外的著作
三、运动训练理论体系
• (一)层次体系
一般训练理论 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 专项训练理论
• 一般训练理论是运动训练过程一般规律的理论体
系。
• 项群理论是研究和阐明训练过程中具有共同特点
的项目群组训练规律的理论体系。 系。
篮球、排球、 足球、田径……)
三、学习运动训练学的意义
• • •
明确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 系统掌握运动训练过程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运用所学训练学知识,分析解决训练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第二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第一节 竞技体育
参考资料(一)
•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过程, 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年4月:第1版
•田麦久博士学位论文,论周期性耐力项目的多种竞速能力,
联邦德国体育学院,1981年6月 •田麦久,试论竞技能力决定因素之分析,北京体育科技,1984年:第3期 •田麦久,武福全等,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8年1月:第1版 •过家兴等,运动训练学(体育院系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年6月:第1版
第二节 运动训练
•
基本内容:
运动训练的定义 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 现代运动训练的特点 (重点) (重点) (难点)
一、运动训练的定义
• •
运动训练(狭义)是指在教练员的指导和运动员的参与下,为提高或 保持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运动训练(广义)为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所作准备的全过程。
二、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 竞技体育产生的基本过程
运动训练学(田麦久、刘大庆)(体院通用教材12版)
速度性
耐力性
技能主导类 难美性
技心能主导类 准确性
技战能主导类 隔网对抗性
同场对抗性
格斗对抗性
轮换攻防对抗性
运动项目举例 跳跃,投掷,举重,跳跃滑雪 短跑,短距离游泳、滑冰、自行车,雪橇 中长距离走跑、速滑、游泳,越野滑雪、长距离自行车,划船,铁人三项 体操、艺术体操,跳水,花样滑冰、花样游泳,冰舞,武术,单板滑雪等 射击,射箭,弓弩,高尔夫球,台球 乒乓球,羽毛球,网球,高尔夫球,毽球,藤球 足球,手球,冰球,水球,曲棍球,篮球,橄榄球 摔跤,柔道,拳击,击剑,武术,空手道 棒球,垒球,板球,冰壶,台球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田麦久、刘大庆主编) 2012版体院通用教材
授课专业: 运动训练 (学时64-96学时) 李广文 副教授 北体高访学者 2020.08
2012版全国体院通用教材(竞技体育学系列教材)
第二篇 运动员竞技能力 与其训练
第四章 运动员体能与训练 第五章 运动员技术能力与训练 第六章 运动员战术能力与训练 第七章 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 第八章 运动员知识能力及其培养
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快 速发展
三、竞技体育中的运动训练
▪ (一)竞技体育:
▪ 概念: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 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 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 ▪ 竞技体育是一种具有高度社会性的实践活动,竞技体育包含运动员选材 运动训
练 竞技参赛 竞技体育管理4个组成部分。 ▪ 即选材、训练、竞赛、管理,管理贯穿于所有进程中。
▪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内容是一般训练理论。
2、项群理论:
▪ 项群、项群训练理论: ▪ 将一组具有相似经济特征及训练要求的竞技项目成
运动训练学PPT
(高教版2017教材、人体版2012版可用)
授课班级 社会体育、体育教育本科 (学时32—64学时) 德州学院
适用教材:高教版2017版、人体版2012版;新教材网上最新版本,没有之一; 使用群体:供备考研究生的同学、同行教学借鉴使用;供需要快速学习最新版 《运动训练学》的人士;有基础的学生约2个小时即可复习一遍。
▪ 改善身体形态,提高机体机能,发展运动素质。 ▪ 提高技战术水平和理论知识。 ▪ 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质。 ▪ 自我训练的能力。 ▪ 思想政治教育。
十、运动训练学
▪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 训练规律以及(如何)有效组 织运动训练活动行为的科学 (学科)。 ▪ 运动训练学的学科特征:
▪ 1、本源性学科 ▪ 2、综合性学科 ▪ 3、实践性学科
准 则:原则 练什么:内容 怎么练:方法
练多少:负荷
组 织:安排 一般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 专项训练理论 运动训练学
▪ 八、训练理论
▪ 九、项群理论 ▪ 十、运动训练学
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训练理论
运动训练学重要词语关系图
一、竞技体育
▪ 竞技体育是一种具有高度社会性的实践活动 ▪ 包含: 运动员选材 运动训练 竞技参赛 竞技体育管理4个组成部分。
五、积木模型
六、双子模型
“木桶模型”与“积木模型”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观察竞技能力的结构特征,用不同的图象 展示竞技能力结构中各子能力之间的不同联系。两个模型各适用于不同的运动员,或 同一个运动员不同的训练阶段。所以说,“木桶模型”与“积木模型”是相辅相成、互为 补充,共同反映和表述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状态,我们把它们叫做竞技能力结构 的《双子模型》。
第一章 运动训练学导论
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及其应用(高教2017版)
二、训练方法的基本分类与依据
▪ (一)训练方法的基本分类
▪ 依据训练内容组合特点:
分解训练法、完整训练法、变换训练法、
循环训练法
基 本
▪ 依据训练负荷与间歇时间:
训 练
持续训练法、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
助于及时纠正运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偏态。
▪ 第二步,根据训练模式确定下一阶段发展目
▪ 第二、定量化
标和训练重点,实施模式训练;
模型的数学表达形式具有量化的特点; 评定标准的量化特点:体现在具体的指标和数值上; ▪ 第三、循环化 任一训练过程均有设计、实施、监控三个过程反复循 环于整个训练过程中。
▪ 信息学原理:信息采集、信息分析、信息传递和信息利用等基本原理;
▪ 系统论原理:系统结构、系统动态、系统时序、系统关联等基本原理;
现代 训练
▪ 工程学原理:工程设计系统、工程实施人本、工程控制动态原理、工程 方法
分类
管理效益等原理。
▪ 2、运动训练基本方法的提出的理论依据
▪ 生理学原理:条件反射、能量代谢、超量恢复、运动适应、运动应激等
▪ 功能分析要点:
▪ 模式训练法、程序训练法和微机训练法具有不同的 功能特征和功能价值,科学采集数据、科学分析内 容、科学反馈信息是三种模式共同遵守的基本环节。
▪ 运动训练控制方法在认识论上极大的强化了运动训 练控制理论的具体要素,在方法论上有效提供了运 动训练过程控制方法的操作步骤。
▪ 因此教练员和运动员科学的掌握运动训练控制方法, 对于科学推进运动训练的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 全套课件
短跑 短游 短滑 跳跃
与负荷强
投掷 举重 击剑 体操等
度的对应 量为主类 关系划分
马拉松 长跑 长游等
强度与量均衡类 中跑 球类 中距离游泳 武术
按对人体 生理负荷类
影响的类 别划分
心理负荷类
智力负荷类
田径 球类 体操 重竞技等 射击 射箭等 棋类 牌类 航海等
三 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1.项群训练理论有助于制订科学、合理的竞 技体育发展战略。
运动训练
一般 练习
专项 练习
训练,比赛的物质条件
(场地 器材 设备等)
运动竞赛
比赛 练习
竞技运动的发展演变过程
职业竞技运动
技 术
(职业竞技)
程 度
正式竞技运动
(国家 大学等竞技 奥林匹克竞技)
游戏
半正式运动
(校内比赛 企业比赛 地区运动)
非正式运动
(比赛简易运动)
规则化程度
第二节 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
1. 运动训练是一个长期系统的 过程
2. 充分体现“区别对待”原则 3. 多学科的全面支持
第二章 项群训练理论
第一节 项群训练理论总论
一 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科学意义 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命名为“项群”,揭示项群训
练基本规律的理论命名为“项群训练理论”。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 1.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 2.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3.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4.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
三 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形成历程
(一)运动训练学的源起和学科建立
如果以民主德国哈雷博士(Harre)1969 年《训练学》一书问世作为运动训练学科建 立的标志,那么,运动训练学的形成大体可 分为四个阶段。 1.起源阶段
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 PPT课件-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5、持续训练法
持续训练法释义 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 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 训练方法。 持续训练法的类型 短时间持续训练法 中时间持续训练法 长时间持续训练法
分解训练法的应用范例一
采用分解训练法的四种不同类型进行标 枪技术的训练,可将整个标枪技术过程 分解成三个部分或环节,即持抢加速跑、 最后交叉跑、挥臂投掷三部分。
分解训练法的应用范例二
采用分解训练法的四种类型训练排球快 球掩护下的平拉开战术。将整个战术分 解成四部分,即接发球、快球掩护、传 平拉开球、扣球四部分。
5、依训练时不同的外部条件 语言训练法 示范训练法 助力训练法 加难训练法
三、运动训练方法体系
与运动训练学三层次相对应
一般训练方法
群组训练方法
专项训练方法
运动训练方法体系的三个层次
(一)一般训练方法
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一般训练方法,主 要有运动训练控制方法及运动训练基本 方法。
运动训练控制方法:
2、完整训练法
完整训练法释义 完整训练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 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 整地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完整训练法的应用 可用于单一动作的训练,也可用于多 元动作的训练;也可用于个人成套动作 的训练,也可用于集体配合动作的训练。
3、重复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释义 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 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重复训练法的构成因素:单次(组)练习 的负荷量、负荷强度及每两次(组)练习 之间的休息时间。 重复训练法的类型
运动训练学PPT资料(正式版)
是技术训练追求的目标。 ➢ 运动员之间存在着差异,在掌握技术
过程中往往在某些方面看起来不符合 技术规格,但对其本人来说是合理并 有效的。
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4.处理好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 • 一般情况下,学习运动技术都是沿着由低到高、由 易到难、由分到合的顺序进行学习和掌握的; • 在特定的情况下,“难点先行”“先难后易”“由
如果一个运动员(队)没有自己鲜明的技术风格, 要想攀登体育世界高峰是不可能的。有人将技术风 格称为“技术之灵魂”。
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7.处理好“学习”与“训练”因素的关系 8.改善动作基本结构,提高技术组合水平 9.重视运动技术创新
运动技术的发展有两种形式: 渐进式:指原有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
运动训练学
复习: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
竞技能力
运动技术是完 成体育动作的方 法,是运动员竞 技能力水平的决
定因素
体能 技能 战术能力 心理能力 运动智能
符合人体运动 力学基本原理 与规范的技术
要求
符合运动 员个体的 解剖生理
学特点
运动技术
运动技术的基本特征
运动技术与体育动作的不可分割性 运动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性
• 正确的外部形态是指运 动技术外在表现的规范 性。
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6.抓好技术风格的培养
技术风格:是运动员(队)所拥有的、区别于其他运 动员(队)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的、经常 表现出来的特征。其实质是技术的个性之美。
独特的技术风格是获胜的保障之一。如足球:欧洲 风格以粗犷为特征、南美风格以细腻而著称;中国 武术:有杨家枪、马家刀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程序: 训练内容、时间序列(训练单元时间的有机排列 和衔接)、联系形式(不同训练内容的衔接)三 要素构成 特点:系统化特点 定性化特点 程序性特点
07.05.2020
B
12
3、程序训练法应用
正向控制通道
训练程序、手段
教练员指导
运动员训练
检测手段、评定标准
中时间持续训练 10—30分钟 160次左右 没有 基本稳定 最大
长时间持续训练 大于30分钟 150次左右 没有 基本稳定 次大
有氧、无氧代谢混合供能 有氧功能为主
有氧供能
07.05.2020
B
21
六、变换训练法
概念:是指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势以及条 件,以提高运动员的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和应变能 力的训练方法。 变换训练法的类型
反馈
07.05.2020
B
13
(二)运动训练方法的应用
一、分解训练法
1. 概念:指将完整的技术动 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的 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 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 行训练的方法。
07.05.2020
B
14
2.应用时机:技术或战术比较复杂、可分解而用完整训练法 又不易使运动员直接掌握时;技术动作、战术动作配合 的某些环节需要强调或专门训练时
B
4
运动训练方法和手段的关系
1、方法是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是人 们提炼出来的比较概念化得认识。而训练手段是 具体、有目的身体活动方式,是训练方法的具体 体现。
2、运用同一种训练方法发展某一项竞技能力 时,可采用不同的训练手段。如重复训练法训练 快速耐力。
3、训练方法通常是定性的,而对运动训练手段 的表述则有明确的数量规定。
第五章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07.05.2020
B
1
主要结构与知识点分析
使学生了解运动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掌握训练方法的概 念和具体操作方法的应用;掌握运动训练的常用方法及手段
学习重点
运动训练法的概念、体系和训练手段的概念; 运动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 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 运动训练的常用手段; 学习难点
24
第四节 运动训练的常用手段
一、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 (一)概念
是指周期性重复进行单一结构动作的身体练习。 主要应用于体能主导类速度性、耐力性运动项目和其他项 群的基本联系
(二)应用举例
1、全身性周期性练习
各种快速跑练习
2、局部周期性联系 快速挥背练习
跳推杠铃练习 拉测功仪练习
卧推杠铃练习 拉橡皮带练习
一般训练法-群组训练法-专项训练法
07.05.2020
B
7
四、运动训练方法的应用
(一)宏观训练方法的应用 模式训练法
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 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方法。
其操作程序如下:
1. 解析影响运动竞技水平的各种要素 2. 获取各影响要素的指标参数 3. 建立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要素结构模型 4. 以模型标准数值为评定标准,对运动员的竞技水平状况进行
07.05.2020
B
16
三、重复法
1. 概念:是指多次重复同一联系,重复练习之间安排相对 充分的休息时间的训练方法。
2. 应用时机:掌握和巩固技术或战术时;发展和提高身体 素质时;提高心理品质时。
07.05.2020
B
17
重复训练法的类型和特点
负荷时间 负荷强度 间歇时间
间歇方式
短时间重复训练法
大于30秒 最大
相对充分 走步、按摩
中时间重复训练法
30秒——2分钟 次大
相对充分 走、坐、按摩
长时间重复训练法
2——5分钟 较大
相对充分 走、坐、卧、按摩
供能形式 磷酸盐代谢供能为主 糖酵解为主混合供能 有氧无氧混合供能
负荷性质 速度素质、爆发力 速度耐力、力量耐力 速度耐力、力量耐力
07.05.2020
3.分类: 单纯分解训练法 递进分解训练法 顺进分解训练法 逆进分解训练法
07.05.2020
B
15
二、完整训练法
1. 概念:是指从技术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 和环节,完整进行训练的方法。
2. 应用时机:要完整掌握技术和 战术时;保持技术动作或战术 配合的完整结构和各部分之间 0次 有氧为主的混合供能
07.05.2020
B
20
五、持续训练法
概念: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的连 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持续训练法的类型
持续训练法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基本类型 负荷时间 心率强度 间歇时间 动作结构 有氧强度
供能形式
短时间持续训练 5—10分钟 170次左右 没有 基本稳定 最大
07.05.2020
B
5
第二节训练方法的演进
一、起源与发展 二、创新途径
专项训练 实践
项目移植
07.05.2020
途径
B
多学科 启示
训练理论 指导
6
第三节运动训练方法体系与应用
一、运动训练方法的基本结构 练习动作及其组合方式-运动负荷及其变
化方式-过程变换及其变化方式-信息媒体及 其传递方式-外部条件及其变化方式等。 二、运动训练方法的分类。 三、运动训练方法体系
循环训练法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循环过程 负荷强度 负荷性质 供能形式
循环重复训练法 循环间歇训练法 循环持续训练法
间歇且充分
间歇不充分
基本无间歇
最大
次大
较小
速度、爆发力
速度耐力
耐力
以磷酸原代谢为主 以糖酵解代谢为主 有氧代谢功能为主
07.05.2020
B
23
八、比赛训练法 概念: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 按比赛的规则和方法进行训练的方法。 比赛训练法的类型 比赛训练法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1、完整变异练习手段练习 2、局部变异组合练习
各种格斗性对抗练习
进攻战术配合练习
各种同场对抗练习
防守战术配合练习
各种隔网对抗练习
07.05.2020
B
28
本章结束,谢谢!
07.05.2020
B
29
运动训练方法和手段的概念 运动训练具体操作方法的应用 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的异同
07.05.2020
B
2
第一节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
(一)运动训练方法
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 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依据不同训练方法的基本作用和适用范围,运 动训练方法可分为:
整体控制方法:模式训练法;程序训练法 具体操作方法:完整训练法;分解训练法;持续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 比赛训练法
正向通道
运动员训练
控制信息
评定结果
反馈
检测信息
07.05.2020
B
10
程序训练法
1、释义
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 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逻辑性地编制 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 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07.05.2020
B
11
2 、程序训练法的结构和基本特点
高强度性间歇训练
强化性间歇训练 A型 B型
发展性间歇训练
负荷时间
大于40秒
40—90秒 90—180秒
大于5分钟
负荷强度
心率指标 间歇时间 间歇方式 每次心率 供能形式
大
190次 很不充分 走、慢跑 120—140次 糖酵解为主的混合供能
大
较大
180次 170次 不充分
走、慢跑 120—140次 糖酵解为主的混合供能
07.05.2020
B
3
(二)运动训练手段
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竞技运 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运动训练手段的基本结构及其分类
动力特征:力的支点、大小、方向
动作构成:动作姿势、轨迹、时间、速度、速率、 力量、节奏 动作过程: 开始、进行、结束
07.05.2020
变换训练法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负荷强度 动作结构
供能形式
负荷变换法 变化最大 相对固定
可在多种代谢形式间变换
内容变换法
可变或不变 变换
以某种代谢形式 为主
形式变换法
可变可不变 固定或变换 以某种代谢形式 为主
07.05.2020
B
22
七、循环训练法
概念: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 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 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循环训练法的类型
比赛规则 比赛环境 比赛过程 比赛对手
比赛裁判
教学性比赛
检查性比赛
正式或自定规则 正式或自定规则
相对封闭
封闭或开放
可人为中断
不可中断
队友或对手
对手
临时指定
正式指定
模拟性比赛 正式规则
封闭或开放 不可中断
队友或对手 临时或正式
指定
适应性比赛 正式规则 开放 不可中断 对手
正式指定
07.05.2020
B
B
18
四、间歇训练法
1. 概念: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做出严格规定, 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 练方法。
2. 制约要素:每次练习的时间和距离;练习重复的次 数和组数;每次练习的负荷强度;每次练习的间歇 时间;间歇式的休息方式。
07.05.2020
B
19
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