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髓性白血病CEBPA基因突变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

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

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急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是一种由骨髓幼稚白细胞增生异常导致的恶性肿瘤,通常表现为骨髓和外周血中出现大量幼稚白细胞,临床症状包括贫血、出血、感染等。

因其发病急、病情重,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为了提高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准确性,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诊断标准,以便医生们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这一疾病。

一、骨髓象学表现。

1. 骨髓增生异常。

2. 幼稚细胞比例≥20%。

3. 骨髓中出现原始细胞。

4. 骨髓中出现原始细胞比例≥10%。

二、免疫学标志。

1. MPO阳性。

2. CD13、CD33、CD117等髓系细胞特异性抗原阳性。

3. 细胞表面抗原异常表达。

三、分子遗传学标志。

1. 基因突变,如FLT3-ITD、NPM1、CEBPA等。

2. 染色体异常,如t(8;21)、t(15;17)等。

3. 基因融合,如RUNX1-RUNX1T1、PML-RARA等。

四、临床表现。

1. 贫血、出血、感染等全身症状。

2. 肝脾肿大。

3. 高乳酸脱氢酶(LDH)水平。

4. 高白蛋白血症。

五、其他辅助检查。

1. 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升高、贫血、血小板减少。

2. 骨髓穿刺涂片,观察骨髓细胞形态学。

3. 骨髓活检,观察骨髓组织学形态。

4. 分子遗传学检测,检测相关基因突变和融合。

以上就是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医生们在诊断时应该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综合分析,以便早日明确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能够对医生们在临床实践中有所帮助,提高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水平,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DNA片段长度分析检测急性髓性白血病CEBPA基因突变

DNA片段长度分析检测急性髓性白血病CEBPA基因突变
例 正 常 人 中 没 有发 现 C B A 突 变 。 与测 序 结 果 比 较 , EP 片段 长 度 分 析 检 测 C B A 突 变 是 敏 感 和 有 效 EP
的。结论
析 ,N D A
片段长度分析是一种快速 、 敏感地筛查 C B A基 因突变 的方法 , EP 适合 常规 的 A ML诊 断。
1 0 4 C ia 0 0 4, h n
Co rs n n u h r RUAN o r i Em i :u gu r i pk ph e u. n repo dig a t o : Gu —u , a lr an o u @ u .d e
【 bt c】 O jcv T s bs ar i s en gm t d f E P C A TEhne A s at r be i t e oe alh a d c ei e o o C B A( C A —nac t i p r n h r r
C B A t t n w r o n n 1 7 A E P mu ai e e fu d i 0 ML p t n s atr e c u i g al k o n C BP oy r h s .O o a i t f x l d n l n w E A p l mo p ims f4 e e
G ori uJ—og L Ln —iZ A G Yo L f — n Q aze , ,Yeyn LU Yhrn XUL n u— , uM i n ,I i d,H N a ,I nl , m Y — n h g i a h u—u ,I a — g, o a— pn H A GXa - n C E h hsa .ntuefH m toy P k gU i rt P olS o i lBin i g, U N iou , H N Sa — nIstt o e ao g ,ei nv sy e e s t , ei j h i l n e i p H p a jg

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与临床解读

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与临床解读
AML患者获得CHR并继续接受治疗后的转归如下: ①极少数患者发生早期复发; ②部分患者呈MRD持续阳性状态,最终发生晚期复发; ③部分患者由MRD阳性进入MRD阴性状态,即用现有的MFC、RQ-PCR
和NGS等方法在患者体内检测不到白血病细胞;部分MRD阴性患者可再 次转为MRD阳性导致晚期复发;部分患者获得临床治愈(图1)。
二、MRD的概念和检测方法
(二)分子学方法检测MRD
2.分子标志检测MRD的技术要求: 应用1 μg RNA逆转录为cDNA,每次反应的cDNA相当于100 ng RNA(约
为200 000个细胞,如果基因表达水平高则需要的细胞数量少)。 对于基于DNA的方法,每次反应需要至少100 ng DNA(约为15 000个细
此外,包括RUNX1、GATA2、CEBPA、DDX41和ANKRD26在内的某些 胚系基因突变与AML发生风险相关,如果把这些基因突变作为MRD评估 的标志,就需要应用DNA测序的方法除外它们是胚系组织(皮肤组织、 毛囊或颊黏膜)来源的突变。
多个MRD分子标志物组合应用可克服单个分子标志物评估MRD的缺陷, 该缺陷包括AML亚克隆的异质性和CHIP的存在对MRD的影响等。
二、MRD的概念和检测方法
二、MRD的概念和检测方法
二、MRD的概念和检测方法
(一)MFC检测MRD
用于MFC评估表型异常白血病细胞的单克隆免疫荧光抗体包括CD34、 CD117、CD13和CD33,跨系表达抗原CD2、CD7、CD19和CD56等。
利用MFC检测MRD的方法包括白血病相关异常表型(LAIP)以及与正常 骨髓细胞表型相鉴别(D-F-N,different from normal),前者是指初诊时 确定患者的LAIP,在随后的治疗过程中利用LAIP进行MRD检测;后者可 用于缺乏初诊LAIP的患者,也可检测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抗原漂移 (Antigen shift)。

与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相关的基因()-1

与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相关的基因()-1

与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相关的基因突变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对髓系肿瘤和急性白血病第三版分型方案进行了修订,基因突变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分型中的重要性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新增了两个独特的AML临时亚型(Provisional entity),即“NPM1突变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和“CEBPα突变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基因突变被发现,基因突变在AML诊断、分型、治疗和预后中的重要作用也日见报道。

本文总结近几年报道的与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相关的基因突变,以及对AML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影响。

与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相关的基因突变:1、FLT3(fms-like tyrosine kinase)基因FLT3(fms-like tyrosine kinase)基因,是Ⅲ型受体酪氨酸激酶(RTK)基因家族的一员,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相关基因中最易发生突变的一个【2】。

在AML中FLT3活化突变有三种:FLT3内部串联重复(internal tandem duplication,ITD)、酪氨酸受体区(tyrosine kinase domain,TKD)活化环点突变和近膜区(juxtamembrane domain,JMD)点突变。

(1)FLT3-ITD:是FLT3基因最常见的突变形式,它在儿童AML中的发生率约10-15%【青少年44-47】。

Zwan 等[青少年44]分析了234名儿童新发AML病人后发现FLT3-ITD阳性(FLT3-ITD(+))的病人年龄相对较大,并且该突变在正常核型和FAB分型为M1/M2型的AML中发生率更高。

相反,在伴有染色体11q23异常或FAB分型为M5的儿童中FLT3-ITD突变很少发生。

在儿童AML中,FLT3-ITD突变可导致病人的完全缓解(CR) 率、无病生存率(DFS)及总生存率(OS)均降低【7】,它是儿童AML的一个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急性髓性白血病N-ras基因突变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急性髓性白血病N-ras基因突变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oei 0css f eFec- me c -ri F B u t eM2 f e n 5css f 4 toi 1 ae n 5 ae r hA r a B th( A )sby , v ae , w 6css n ot h n in i s p i i3 oM n
lu e a a d i l i in f a c .M e h d We d tce y i a r s mu ain tc d n 1 e k mi n sc i c sg i c n e t n i to s ee td tp c lN—a tt sa o o 2,c d n 1 o oo 3
b e u n e a ay i. Re u t Ni e c s sw t r smu a in we ef u d i 1 y s q e c n l ss sl s n a e i N—a tt r o n n l 7 AML p t n s n l d n h o a i t .i cu i g e
C re o d n u h r o rs n ig a o :RU p t AN u —u ,E i:u n u r i k p . d . n G o r i ma l r a g o u @p u h e u c
【 bt c】 O jcv T vsgt t e co t o Nr u tn dlau yld A s at r bet e oi e i e h dt tnr e f - s ti snau ct m e i i n ta e e i a a m ao i t e o
o d o e i a e fM6 fM5 a n n 6 c s so .No mu ai n wa o n n 2 wi l n tt sf u d i t o l M0. i n t .r 1 oa 2 w t M1 a d 6 wi M3 I e tt l h h 1 l

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十种常见突变基因的突变组分析

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十种常见突变基因的突变组分析

065201,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Liu Hongxing,Email:lhongxing@outlook.corn
【Abstract】
as
Objective
acute
investigate
the mutaome profiling of the
10 common mutated
方法选取难治复发AML患者148例。基因测序检测并分析患者骨髓样本中10种常见突变基因,包括 激酶类基因FLT3和KIT,转录因子基因CEBPA、NPMl和PHF6,以及表观遗传类基因ASXLl、DNMT3A、 IDHl、IDH2和TET2。结果在62.16%(92/148)的患者中检测到上述基因突变阳性,其中10.14% (15/148)的患者同时携带多个基因的突变。FLT3一ITD突变率最高(19.59%,29/148),其次为KIT (12.84%,19/148)和CEBPA(11.49%,17/148)突变。KIT突变常单独出现,而IDHl/2突变常伴随 其他基因突变。激酶类基因FLT3和KIT突变互斥,转录因子基因和表观遗传基因也存在同类互斥现象。 以35岁为界限分组,≤35岁的患者多携带单个基因的突变[61.77%(63/102)比31.11%(14/45), P<o.05],而>35岁的患者多个基因突变(≥2个)的携带率高l 20.00%(9/45)比4.90%(5/102), P<0.05]。>35岁患者组中NPMl突变率高于≤35岁组[20.00%(9/45)比2.94%(3/102), P<0.05]。结论研究发现难治复发AML患者中常见基因突变的组合具有一定的规律,与基因的功能 分类和患者的年龄有关。
【关键词】
Mutaome

急性髓系白血病常见基因突变谱及其临床意义分析演示稿件

急性髓系白血病常见基因突变谱及其临床意义分析演示稿件

基因突变与治疗反应的关联
FLT3基因突变
对FLT3抑制剂的治疗反应较好,尤其是 FLT3-ITD突变。
NPM1基因突变
对化疗的反应较好,但对靶向治疗反应有限 。
CEBPA基因突变
对化疗的反应较好,且部分患者对靶向治疗 有反应。
RUNX1基因突变
对化疗的反应有限,但部分患者对靶向治疗 有反应。
03
目前仍缺乏足够的临床数据来全面了解基因突变与治疗反应之间的 关系。
急性髓系白血病基因突变谱研究前景与展望
创新检测技术的研发
未来需要不断研发新的基因突变检测技术,提 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
基于基因突变谱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将是未来的 研究重点。
跨学科合作与数据共享
加强跨学科合作和数据共享,推动急性髓系白血病基因突变谱研究的深入发展 。
01
基因突变谱的个体差异是导致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 表现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02
通过基因检测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每个患者的基 因突变特征,为个体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03
个体化治疗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04
基因突变谱的检测方法与技 术
基因突变谱的检测方法
分类
根据细胞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和 分子生物学特征,AML可分为多种亚 型,如M0、M1、M2、M3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包括贫血、发热、出血、肝脾肿大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骨痛、关节痛、睾丸肿大等。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及细胞遗传学等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治疗方案与预后
基因突变与疾病进展的关系

伴有CEBPA双位点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伴有CEBPA双位点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内科医学·中国现代医生2021年2月第59卷第4期伴有CEBPA双位点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章俏雷1江锦红1刘永华1王晓丽1江妤1叶琇锦2方炳木1▲1.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浙江丽水323000;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310003[摘要]目的分析伴有CEBPA双位点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及丽水市人民医院血液科连续收治的AML(非M3)患者1030例,其中CEBPA双位点突变AML共75例为试验组,非CEBPA双位点突变AML共955例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

结果试验组AML患者FAB分型中M4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4);试验组初诊P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41);试验组预后中等染色体核型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CD7抗原阳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患者早期死亡率为4.0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3.10%(P=0.022),其预计5年总生存(OS)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7.33%vs.30.99%,P<0.001);试验组中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HGB<88.75g/L和不良染色体核型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试验组AML患者因有较低的早期死亡率,其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年龄≥60岁、HGB<88.75g/L和不良染色体核型是CEBPA双位点突变AML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CEBPA双位点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特征;预后[中图分类号]R7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21)04-0042-04Clin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tic analysis of acute myeloid leukemia with double CEBPA mutationsZHANG Qiaolei1JIANG Jinhong1LIU Yonghua1WANG Xiaoli1JIANG Yu1YE Xiujin2FANG Bingmu11.The Sixth Hospital Affiliated to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Lishui Municipal People′s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Lishui323000,China;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Hangzhou310003,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is of 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with double CEBPA mutations.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1030consecutive AML(non-M3)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and the hematology department of Lishui Mu⁃nicipal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2013to May2019,of which CEBPA double-site mutant AML(n=75)wer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non-CEBPA double-site mutant AML(n=955)were the control group.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tic analysi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M4in FAB typing of AML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04).The PLT level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41).The proportion of moderate chromosome karyotyp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01).The positive rate of CD7antige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01).The early mortality rat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4.00%,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13.10%)(P=0.022), and its estimated5-year overall survival(OS)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57.33%vs30.99%,P<0.001).Multivariate analysi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howed that age≥60years old,HGB<88.75g/Land poor karyotype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poor prognosis.Conclusion The prognosis of AML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due to their lower early mortality rate.Age≥60 years old,HGB<88.75g/L and poor chromosome karyotype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poor prognosis of CEBPA double site mutant AML patients.[Key words]Double CEBPA mutations;Acute myeloid leukemia;Clinical features;Prognosis[基金项目]浙江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项目(LGF19H080003);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资金项目(2018ZYC-A162);浙江省丽水市自筹类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项目(2019SJZC51)▲通讯作者中国现代医生2021年2月第59卷第4期·内科医学·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组高度异质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5]。

急性髓系白血病 CEBPA 基因突变与临床特点的关系

急性髓系白血病 CEBPA 基因突变与临床特点的关系

急性髓系白血病 CEBPA 基因突变与临床特点的关系吴继颖;范进婷;赵芳;马建华;冯雅青【摘要】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with CEBPA gene muta-tions. Methods:CEBPA gene mutations were detected in 57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AML by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followed by sequence analysis and fragment length analysis. Results:The incidence of mutation was 10. 53% in total AML patients,including 3 with simple mutation and 3 with double mutations. 3 AML - M2 and 2 AML - M4 . The charac-teristics of 51 CEBPA wild type patients vs that of 6 CEBPA mutation patients was asfollow,CEBPA mut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platelet count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P ﹤ 0. 05). No statistic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WBC counts,hemoglobin levels,percentage of blasts in bone marrow and median age(P ﹥ 0. 05). 4 in 6 CEBPA mutation patients with normal karyotype and 9q - ,and while co - existing of FLT3 - ITD mutation was observed in AML - M2 . 5 in 6 CEBPA mutation cases was got complete remission(CR). CR rate was 83. 33% in the CEBPA + patients. It was higher than 71. 74% in the CEBPA - patients,but the result in CEBPA + group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at in CEBPA - group (P ﹥ 0. 05). Conclusion:CEBPA mutation has a certain correlation and laboratory feature. It is necessary to detect CEBPA mu-tation in newly diagnosed AML patients,which might help to molecular 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目的:研究伴有 CCAAT 增强子结合蛋白 A(CEBPA)基因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

急性髓系白血病基因突变及预后研究进展

急性髓系白血病基因突变及预后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6-2440(2021)03-0235-05[引文格式]盛烨萍,华海应.急性髓系白血病基因突变及预后研究进展[J ].交通医学,2021,35(3):235-238,242.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 )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具有高度异质性。

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异常是其发病的基础,并决定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随着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二代测序等技术的迅速发展,AML 有关基因的突变成为AML 诊断、危险分层、预后评估及个体治疗的重要指标,NPM 1、FLT 3、C-KIT 、CEBPA 等的临床价值已被证实。

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在AML 患者中发现更多的基因突变,如TET 2、ASXL 1、IDH 1/IDH 2、DNMT 3A 、RUNX 1、GATA 2等。

本文重点介绍近几年在AML 患者中基因突变的频率及预后的研究成果。

1NPM 1核磷蛋白1(nucleophosmin 1,NPM 1)属于核磷蛋白家族,是一种广泛表达的磷蛋白,能在核仁、核质和胞质之间不断穿梭。

该基因位于5q35,包含12个外显子,编码3种核磷蛋白亚型。

NPM 1主要有4种功能:(1)参与核糖体生物合成;(2)维持基因的稳定性;(3)依赖p53的应激反应;(4)通过ARF-p53的相互作用从而调控生长抑制途径[1]。

2005年FALINI 等[2]首先发现成人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cytogenetically normal acute myeloidleukemia ,CN-AML )中NPM 1基因第12号外显子移码突变最频繁。

目前已发现该突变约有50余种类型,其中A 型突变最常见,约占80%,B 型及D 型突变的发生率分别为10%和5%,其他类型罕见[1-2]。

NPM 1突变是目前AML 中最常见的基因突变,在成人AML 中发生率为27%~52%,在CN-AML 中发生率为45%~66%。

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遗传基因异常及其意义

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遗传基因异常及其意义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21年 6月第 26卷第 3期 JChinaPediatrBloodCancer,June2021,Vol26,No.3
·131·
2 异常基因在 MRD监测中的作用 21 融 合 基 因 RUNX1RUNX1T1/t(8;21)和 CBFBMYH11/inv(16)/t(16;16)均可用 于 治 疗 后 的 MRD监测 。 [1,811] 诱导或巩固结束后,RTqPCR 检测其转录产物 mRNA拷贝数(ABL做内参),较初 诊时降低 >3个 log者预后良好。究竟在诱导后还 是巩固后降低 >3个 log较有预后意义,视不同方案 而定。如果诱导结束后降低不足 3个 log,在巩固期 间继续降低,直到治疗完全结束后 <初诊时的 4个 log者预后仍好,提示连续监测的重要性。但如果将 RUNX1RUNX1T1和 CBFBMYH11分开统计,可 能 有不同 的 结 果,因 此 需 后 续 更 多 的 研 究[10]。关 于 KMT2A(MLL)基 因 重 排,在 AML 只 有 MLLT3 KMT2A/t(9;11)有详细研究[4],结果显示诱导缓解 后 RTqPCR <10-3和后续监测仍 <10-3复发率低。 BCRABL融合基因在 AML发生率低,用于 MRD监 测的意义尚未有足够的临床验证 。 [11] 以上研究结 果提示在用融合基因检测 MRD方面,连续监测的 重要性,治疗结束后仍低度阳性不影响预后。 22 突变基因 不是所有与 AML相关的突变基因 都适用于 MRD监 测 。 [1,45,1011] 造 血 干 细 胞 基 因 突 变后,获得竞争优势导致克隆造血,但仍有多系分化 和成熟的造血功能不属于白血病细胞,只有在继发 其他突变后才出现分化阻滞和无限增殖,发展为白 血病。随年龄增长干细胞的突变率增加,因此克隆 造血主要见于老年人,儿童少见。较常见的克隆造 血突变基因是编码表观遗传修饰因子的基因 DNMT3A、TET2、IDH、ASXL1,以 及 RNA 剪 接 子 和 Cohesins蛋 白 的 基 因 等。胚 系 突 变 基 因 RUNX1、 GATA2、CEBPA、DDX41和 ANKRD26也 不 适 用 于 MRD检测。与治疗前比较,缓解后突变基因的表达 水平仍没有明显下降,需考虑是克隆造血突变或胚 系突变基因。胚系突变基因可通过检测胚系组织 / 细胞(例如口腔黏膜等)DNA发现。

急性髓系白血病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急性髓系白血病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急性髓系白血病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性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性研究髓系白血病是一组以骨髓为起源的恶性肿瘤,其中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

在这两种类型的白血病中,急性髓系白血病在成人中较为常见。

研究显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生与一系列基因突变密切相关。

本文旨在探讨这些基因突变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特征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首先,根据先前的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基因突变可以分成两大类:驱动基因突变和情感基因突变。

驱动基因突变指的是那些直接参与白血病发展的关键性突变,如FLT3-ITD(内部串联重复)和NPM1(核仁磷蛋白1)突变。

情感基因突变则是指与细胞增殖和分化相关的突变,如维持DNA甲基化状态的基因TET2(十一转化酶家族中第二型的成员)和IDH1/2(异构酸脱氢酶1/2)的突变。

这些突变会改变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关键过程,从而导致白血病的发生和进展。

其次,与不同基因突变相关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存在差异。

例如,FLT3-ITD突变与较高的白血病细胞计数、骨髓增殖性较强、早期复发和较差的预后相关。

另外,NPM1突变与较高的白血病细胞计数、较好的预后以及对常规化疗的敏感性相关。

情感基因突变对患者的临床特征也有影响。

例如,IDH2突变与年龄较大、白血病细胞计数较低和较好的预后相关。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基因突变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预测疾病进展和预后。

最后,基因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预后评估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不同基因突变与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例如,携带FLT3-ITD突变的患者对常规化疗的反应较差,并且容易发生复发。

针对这一人群,靶向治疗方法如FLT3小分子抑制剂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最新:中国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疗指南全文版

最新:中国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疗指南全文版

最新:中国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疗指南(全文版)修订要点增加推荐等级,证据等级按牛津大学EBM中心(OXfOrd Centre for Evidence-based Medicine Levels of Evidence )关于文献类型的五级标准。

WHO分型中增加了胚系易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因此在病史采集及重要体征中,增加有无白血病或肿瘤家族史。

在遗传学分组中,根据等位基因比判断FLT3-ITD的预后意义;NPMl 及FLT3-ITD共存时归入预后中等组;C-kit突变的预后意义限于D816 位点突变。

增加MRD用于指导分层治疗。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增加维持治疗内容。

调整老年AML标准剂量诱导治疗方案。

老年AML巩固治疗后,增加维持治疗内容。

低强度治疗中,去甲基化药物增加了阿扎胞昔,方案中增加了维奈克拉联合去甲基化药物。

第一部分初诊患者入院检查、诊断一、病史采集及重要体征年龄此前有无血液病史[主要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 )等]是否为治疗相关性(包括肿瘤放疗、化疗)有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主要指心、肝、肾功能等)有无髓外浸润[主要指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 )、皮肤浸润、髓系肉瘤]有无白血病或者肿瘤家族史,有无遗传代谢性疾病病史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出凝血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包括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组织病理学)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核型),必要时荧光原位杂交(FISH )分子学检测PML-RARa、RUNXl-RUNXm、CBFB-MYH11、MLL 重排、BCR-ABLl x C-kit s FLT3-ITD s NPML CEBPA s TP53x RUNX1( AMLl )、ASXLLIDHLlDH2、DNMT3a基因突变,这些检查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分型、危险度分层及指导治疗方案的基础(证据等级la )oTET2 及RNA 剪接染色质修饰基因(SF3BL U2AFl x SRSF2、ZRSR2、EZH2、BCOR x STAG2 )突变等AML相关基因突变,这些检查对于AML的预后判断及治疗药物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证据等级2a )。

急性髓系白血病CEBPA基因突变研究

急性髓系白血病CEBPA基因突变研究

急性髓系白血病CEBPA基因突变研究张艳;高华强;华海应;朱文艳;周晔;王志清;张苏江;仇红霞【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CEBPA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分析伴CEBPA突变的正常核型AML(NK-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80例AML 初发患者,以基因组DNA为模板,分两段扩增整个CEBPA基因,扩增产物测序检测CEBPA突变,分析NK-AML中CEBPA突变型组及野生型组患者总生存(0S)、无事件生存(EFS).结果:检出CEBPA基因突变10例,突变率为12.5% (10/80),均为M2型,核型正常;突变主要为N端移码突变和C端框内突变;CEBPA突变型组患者初诊时外周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野生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BPA突变型组患者OS、EFS与CEBPA野生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BPA基因突变多见于正常核型AML-M2患者,伴CEBPA突变患者初诊时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较低,但不影响预后.【期刊名称】《贵阳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9)005【总页数】5页(P652-656)【关键词】基因,CEBPA;突变;白血病,粒细胞,急性;核型分析;血小板【作者】张艳;高华强;华海应;朱文艳;周晔;王志清;张苏江;仇红霞【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江苏南京210029;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江苏无锡214000;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江苏无锡214000;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江苏无锡214000;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江苏无锡214000;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江苏无锡214000;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江苏无锡214000;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江苏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江苏南京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7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同时具有增殖过度和分化阻滞的遗传特征。

DNA片段长度分析检测急性髓性白血病CEBPA基因突变

DNA片段长度分析检测急性髓性白血病CEBPA基因突变
[ 4]
。我们在对 107 例 AM L 患 者及 38 例正常人测序的 基础上, 建立了针对
CEBPA 基因全部编码区的一种快速、 简便、 敏感的筛查方法 , 介绍如下。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AML 患者 107 例 , 选自 2007 年 1 月至 2010年 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初诊病例, 均为染色体核型正常者 , 其中男 61 例, 女 46 例, 年龄 15~ 86岁 , 中位年龄 42 岁。诊断标准依据世界卫生组 [ 3] 织新的分型标准 。正常骨髓移植供者 38 例作为对照组。 2 待测样品制备: 107 份患者骨髓标本及 38 例正常人骨髓或外周血标本, 参照 DNA zo l试剂盒 ( Inv itro gen 公司 ) 说明书在无菌条件下提取基因组 DNA, 方法为: 用 N a2 EDTA 抗凝, 用淋巴细胞分层液 ( 相对密度 1 077 g /L, 上海华精高科技有限公司 ) 分离出单个核细胞 , 将分离出的单个核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 2 次后, 加入 600 l DNA zol试剂, 参照试剂盒说明书提取 DNA, 在 ND 1000 分光光度计上检测浓度 ( N anoDrop 科技 有限责任公司 ) , 所有用于 PCR 的 DNA 样本的 A260 A 280 比值均 > 1 8 。 3 PCR 扩增 CEBPA 基因 : 实验中扩增 CEBPA 基因全部编码区所用的引物序列参照文献 [ 4] 合成 , 4 对 荧光标记的引物序列见表 1 , 同时合成不携带标记基团的 4 对引物 , 引物序列同表 1。以待测者的 DNA 为模 板, 分别用以上 4对荧光标记的引物或不携带标记基团的 4 对引物进行扩增, 分别可以得到 4 种扩增产物, 覆盖 CEBPA 基因全部编码区 , 其中利用不含荧光标记的引物扩增的产物用于测序分析, 利用含荧光标记的 引物扩增的产物用于片段长度分析。 PCR 混合体系中包括 2 Universal PCR M asterm ix ( 天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北京 ) , 400 n m o l/L 引物和 150~ 500 ng 的 DNA。扩增 1~ 3片段时 , PCR 步骤如下: 95 变性 5 m in ; 接下来是 95 30 s , 68 30 s , 72 95 1 m in , 共 35 个循环; 最后 72 30 s , 65 30 s , 72 延长 7 m in 。 扩增 4 片段时, PCR 步骤如下: 95 延长 7 m in 。 变性 5 m in ; 接下来是 30 s , 共O 白血病分类标准

白血病基因检测重要性有哪几方面

白血病基因检测重要性有哪几方面

白血病基因检测重要性有哪几方面白血病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白血病是由于体内某些特定基因的突变引起造血系统异常增生,导致血液中白细胞异常增多的疾病。

基因检测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用于确定白血病的类型和病情,从而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

以下将详细讨论基因检测在白血病中的重要性。

首先,基因检测可用于确定白血病的分类。

白血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并根据患者的染色体和基因突变状态进一步细分。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确定白血病的分子亚型,包括常见的染色体易位和基因突变。

了解白血病的分子亚型对于指导治疗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亚型可能对药物有不同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例如,AML(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相同亚型可能经历不同的治疗反应,部分患者对贝妥单抗和糖皮质激素会产生很好的反应,而另一些患者则对这些治疗方式适应性变差。

因此,通过基因检测,可以为白血病患者提供确切的治疗方案。

其次,基因检测可以用于指导白血病的预后评估。

白血病的预后通常基于患者的染色体和基因突变状态。

染色体和基因突变对于患者的生存和复发风险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检测白血病相关的染色体和基因变异,可以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例如,在AML患者中,染色体易位的检测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处于高风险组,从而决定是否需要更积极的治疗方案。

此外,基因检测对于白血病的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白血病治疗通常包括化疗、放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然而,不同的患者对这些治疗方法的反应是不同的,其中一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治疗的无效或耐药。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获得白血病患者的遗传信息,识别可能存在的耐药基因或治疗敏感基因,从而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并避免低效或有害的治疗。

例如,在慢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中,患者常常会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这种药物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然而,一些患者可能具有酪氨酸激酶突变,导致无效或对药物产生耐药性。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提高治疗的效果。

白血病骨髓分子生物学诊断标准

白血病骨髓分子生物学诊断标准

白血病骨髓分子生物学诊断标准
白血病骨髓分子生物学诊断标准是在传统临床表现、血常规和骨髓穿刺检查基础上,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白血病进行更为精确的诊断。

骨髓分子生物学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因突变检测:通过对骨髓细胞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如FLT3、NPM1、CEBPA等,有助于识别不同类型的白血病。

例如,FLT3突变常见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而NPM1突变主要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2.染色体核型分析: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了解患者白血病细胞的遗传学特征。

某些特定的染色体异常与白血病的类型和预后密切相关,如t(8;21)、t(15;17)等。

3.分子标志物检测:利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或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骨髓细胞表面分子标志物,如CD13、CD33、CD117等,有助于判断白血病细胞的类型。

4.细胞遗传学检查:细胞遗传学检查主要包括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方法,用于检测特定基因扩增、缺失或重排等异常。

如AML中的t(8;21)、ALL中的t(12;21)等。

5.基因表达谱分析:通过基因表达谱分析,可以评估白血病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如细胞周期、分化程度等,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6.蛋白质组学分析:蛋白质组学分析有助于了解白血病细胞的信
号通路和生物化学特征,如蛋白质表达差异、酶活性等。

在实际诊断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骨髓象特点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患者所患白血病的类型和预后。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的运用,使得白血病的诊断更加精确,有利于患者接受个性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FIP1L1-PDGFRA基因突变的检测及临床价值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FIP1L1-PDGFRA基因突变的检测及临床价值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FIP1L1-PDGFRA基因突变的检测及临床价值李志芹;卢燕;贾国荣【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年(卷),期】2015(000)017【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FIP1L1-PDGFRA基因突变的检测情况及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巢式PCR检测8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FIP1L1-PDGFRA 基因突变情况。

结果:共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检测到FIP1L1-PDGFRA基因突变,其中M4EO 3例,M22例,M51例。

结论:FIP1L1-PDGFRA基因突变可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检测出,以M4EO多见。

【总页数】2页(P110-111)【作者】李志芹;卢燕;贾国荣【作者单位】014010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014010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014010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PCR-SSCP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FLT3 基因及FLT3/ITD基因突变 [J], 黄晶;刘力华;张玲;刘民;谭岩2.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 FLT3-ITD 基因突变检测的意义 [J], 谢伟成;程淑琴;林翠芳;谢碧霞3.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CEBPA基因突变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J], 胡瑞萍;崔久嵬;李薇;张福明;韩薇;杜忠华;韩秀丽;刘晓玲;李红兵4.高分辨率熔解分析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SRSF2基因突变 [J], 姚冬明;杨静;钱震;杨磊;肖高飞;林江;郭竑;钱军5.分析NPM1基因突变在儿童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临床价值 [J], 史利欢;刘俊闪;郭明发;刘炜;王亚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液病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液病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
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病)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1和2级(NSHL) 富于淋巴细胞经典霍奇金淋巴瘤 混合细胞型霍奇金淋巴瘤(MCHL) 淋巴细胞消减型霍奇金淋巴瘤(LDHL)
白血病 基因检测
•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吗?
原始细胞
原始细胞< 5%,
(RARS)
环形铁粒幼细胞≥15%
3.难治性血细胞减少 血细胞减少(二系或 二系或多系细胞增生异常
伴多系增生异常
全系);未见Auer小体; ≥10%;原始细胞< 5%,
(RCMD)
未见或罕见 原始细胞 ; 未见Auer小体;
单核细胞<1×109/L
环形铁粒幼细胞<15%
4.难治性血细胞减少 血细胞减少(二系或 二系或多系细胞增生异
8.5q-综合征 [del(5q)]
外周血象
骨髓象
血细胞减少,
一系或多系细胞增生异常;
原始细胞<5%
原始细胞5%~9%;
未见Auer小体;
未见Auer小体;
单核细胞<1×109/L
血细胞减少,
一系或多系细胞增生异常;
原始细胞5%~19%
原始细胞10%~19%;
Auer小体(±);
Auer小体(±);
常伴多系增生异常和 全系);未见Auer小体; ≥10%;原始细胞< 5%,
环形铁(RCMD-RS)
环形铁粒幼细胞≥15%
亚型
5.难治性贫血伴 原始细胞增多1型 (RAEB-1)
6.难治性贫血伴 原始细胞增多2型 (RAEB-2)
7.未归类的MDS (MDS-U)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