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高中语文生成性阅读
论高中语文生成性教学
读书育人文_赵清越论高中语文生成性教学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新课标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和家长更多的则是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学到的知识。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理性教学,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在课堂上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主,充分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更加自主积极的学习。
本篇文章将重点考虑高中语文生成性教学,主要是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生成性教学在新的教学大纲之下,要把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转换为生成性的教学。
在这个创新性的课堂上,是要将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紧密结合,老师在课堂上将学生放在教学的落脚点,重点让学生学习到相关的知识。
通过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创新,用最新的教学理念将课堂上的教学生动化、具体化。
下文将具体介绍高中语文的生成性教学方式。
一、高中语文生成性教学的必备条件高中语文生成性教学作为新课标之下的产物,其在课堂上面的适应程度,并不能得到保证,在这一实施过程中,需要老师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需要老师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将课堂讲述的更加生动化、形象化,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以下是几点,教师在高中语文生成性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点:1、认真备课是高中语文生成性教学的一大重要条件即使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下,教师也要积极备课,以满足学生们第二天在课堂上的需求,但是在新课标的背景之下,备课并不是简单的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要将备课方案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意识,将学生的思维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老师在备课时,除了要将课标要求的内容掌握之外,还要加深对知识的拓展,注重利用创新的教学方式,独特的教学设计,将课堂上面的每一分钟进行细致划分,充分利用在课堂上面的每一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同时,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在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的将学科之间的关系梳理清楚。
2、巧妙的设计问题高中语文课堂上面的生成性教学,是以调动学生的研究性为主的教学过程。
生成性——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诉求
2 1 .2 O 20
理
程 中 ,教 师 考 虑 更 多 的是 教 什 么 、 怎 么 教 ,很 少 考 虑 学 生 在 学 习 完 成 后 所 应 达 到 的 结 果 , 而 只 指 明 学 生 将 要 遭 遇 想 学 什 么 、想 怎 么 学 的 问题 。 这 种 以 书 本 知 识 为 本 位 ,从 的 情 境 、 将 要 处 理 的 问 题 和 将 要 从 事 的 活 动 , 强 调 学 生 教 师 教 学 经 验 和 主 观 判 断 出 发 形 成 的 教 学 设 计 , 剥 夺 了学 在 学 习 中 个 性 化 的 表 现 和 个 人 意 义 的 获 得 。 E 因 此 , 生 4 ] 生 在 学 习 过 程 中 的 主 动 权 , 学 生 在 教 学 中 的 主 体 地 位 不 可 成 性 阅 读 教 学 的 目标 应 该 是 表 现 性 目标 , 应 该 是 具 有 弹 能得 到 落 实 。
学 、发展和 教育三大 功能和谐 统一特殊 认识和 实践活动过
阅 读 是 读 者 与 文 本 ( 者 )之 间 的 思 维 碰 撞 和 心 灵 交 作
程 。 受 西 方 近 代 哲 学 预 设 性 思 维 的 影 响 , 不 少 教 师 都 奉 行 流 的 过 程 ,语 文 阅 读 教 学 除 了学 生 与 文 本 ( 者 ) 的交 流 作 预 设 性 教 学 , 他 们 受 过 系 统 的 专 业 教 育 , 知 晓 一 定 的 教 学 之 外 , 还 有 学 生 与 学 生 、 教 师 与 学 生 之 间 的对 话 与 沟 通 。
也 有 所 表 现 ,但 也 由于 “ 设 ” 的静 止 化 而 没 有 发 挥 出 促 形 式 预
进 学 生 主 动发 展 的效 果 。
生成性阅读教学设计及反思
生成性阅读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背景与目标: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生成性阅读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到阅读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主动思考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本文设计了一堂生成性阅读教学课,并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
教学准备: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 一份有关自然环境保护的文章,内容涉及环境问题、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等。
2. 分组讨论的材料,每组一份包含相关问题的工作表。
3. 学生朗读的素材,包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和例句。
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让学生就自然环境保护展开小组讨论,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他们对话的积极性。
2. 阅读理解分发文章,并指导学生进行个人阅读。
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标记重要观点、难点和疑惑。
3. 学生合作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和分配的问题,进行合作讨论。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并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4. 学生朗读选取重要段落和例句,由学生轮流朗读。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提高语音语调。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文章的主旨和重点观点。
通过概括和提问,检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6. 生成性表达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进行个人创作。
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绘制一张图画或设计一个展板,来表达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和建议。
7. 分享展示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
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还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反思:在这堂生成性阅读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了阅读过程,并进行了个人和团体的生成性表达。
然而,还存在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1. 教师在组织小组讨论时,应更好地引导学生,确保他们能够充分参与和发表意见。
2. 学生的生成性表达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制作PPT、视频等方式来展示。
3. 学生展示作品的时间有限,可以考虑增加展示时间,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
实现中学语文阅读课堂生成性策略方法论文
实现中学语文阅读课堂生成性的策略与方法【摘要】站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角度探究生成性实现问题,最关键的问题有三个。
一是如何实现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进入了学习状态之后,知识、信息在一定的情境下经过了大脑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方法的加工产生了新的知识、信息,同时形成了新的或提高了旧的学习能力,才谈得上生成性。
如果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实现,知识、信息只是由书本或教师一方流动到学生一方,那么生成性就没有办法得到体现。
二是如何实现学生的个体性。
所谓生成性,一定有一个知识、信息与能力的个性化的过程和结果。
生成性作为教育的固有特征之一,随着新课标的推广越来越受到重视。
对教学生成性的研究与实践由其作为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特点之一而逐渐深人到所有课型中的知识与能力素质的培养,并且把它上升到作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的高度。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方法策略研究【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6(a)-0075-01新课标的教学建议部分也对阅读有这样的表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所以,如何以学生个性化的方式实现学习并且恰当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绩效,是生成性的重要体现。
三是如何实现学习的发展性。
小平同志讲“三个面向”,其中重要的一条是“面向未来”。
对于中学语文课堂来说,面向未来不仅仅是人才观的问题,更是人才的特征的问题——人才是否具有适应将来学习需要的自我发展能力是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体现,发展能力最为重要的特征就是持续的自我生成性能力,这也是终身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核心问题之一。
解决了主体性、个体性、发展性的问题,也就解决了生成性问题。
那么,备课和上课的操作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1 充分重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在旧的教学大纲的体制下,教学目标的设定对文本的分析占据了几乎全部百分比,而新课标更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注重兴趣与情感的发展,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尤其是“个性化”三个字,是对不同学生个体的不同知识,经验,基础的承认和尊重。
谈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有效生成策略
◎陆 荣
注 重 学 生 语 文 知 识 运 用 能 力 的提 升 和 语 文 素养 形 成 的 后 开 展 合 作 探 究 活 动 。 如 果 学 生 问 题 意 识 不 足 , 老 师 要 想 阅 读 教 学 ,需 要 发 挥 学 生学 习 的主 观 能动 性 ,采 用 问题探 究 方 设 法 激 起 学 生 的 兴 趣 , 引 导 学 生 阅 读 ,结 合 问 题 进 行 阅
式阅读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途径。我们在新 时期的高中语 读 思 考 , 多角 度 分 析 讨 论 。如 在 《 沁 园 春 ・长 沙 》 的学 习 文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语文知识与学生生活、体验和思想的沟 中 , 要 引 导 学 生 在 阅读 中 发 现 问题 , 能 够 自己 借 助 课 下 注 通,要在 多元交流互动 中培养学生的质疑和探究能力 。
探 究 阅 读 兴 趣 , 从 而 既 能 掌握 文 章 学 习 的 重 点 。 同 时 , 也
因 此 , 我 们 要 激 发 学 生 语 文 阅 读 的 学 习 兴 趣 , 在 探 究 能 让 学 生 获得 自我 发现 ,和 创 新 思 考 。 性 学 习 活 动 中 凸现 主 体 地 位 ,提 高 学 生 主 动 获 取 知 识 、 应 用 知 识 的 思 维 能 力 , 并 能 掌 握 阅 读 学 习 的 重 难 点 , 能 理 解
文 本 内涵 ,形 成 一 定 的创 造 能 力 、 实 践动 手 能 力 。
( 二 )创造 情 境 ,推 动 探 究深 入 学 生 的 兴趣 和 学 习 热情 是探 究 性 阅 读教 学 的 良好 开端 。 阅读 学 习 的方 法 是 多样 的 , 内容 是 丰 富 的 ,但 是 我们 要 针 对 教 学 重 难 点 进 行 探 究 ,营 造 学 生 能 够 深 入 探 究 的情 景 。 如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成的实践策略word资料10页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成的实践策略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和新课改的深化,高中语文教材和语文课堂也相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已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开发的平台,对话的平台。
动态生成,自主、合作、探究,联系生活实际已被广大语文教师广泛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学过程成了个体生命鲜活体现的过程,这个过程非常关注课堂的生成。
本文立足于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通过对生成策略的研究,展示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开放性、生成性特征,体现并实现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与进步。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是教师、学生、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资源、教学环境与因素等的复杂组合。
课堂教学的复杂性,使得教师必须关注课堂生成的策略。
教师以“平等中的首席”身份参与并组织课堂的互动时,更要发挥“信息重组者”、“学习指导者”的作用,运用合适恰当的生成策略,及时捕捉学生的生成,并作出价值判断,不断地重组信息,或拓宽课堂学习的内容,或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或在对问题的追问中,提升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让新的问题成为新的课堂生长点,促进学习内容的不断拓展与深化,从而促使课堂教学资源的不断生成。
一、文本研习式生成文本研习是新课改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研读课文”提法的创新表述,是阅读理念的一种新探索。
“文本研习”重在“研习”,主要指向文本的研读与欣赏,旨在通过对文本的精读研读、品味感受、理解作品、陶冶情操、掌握阅读的方法,提升阅读素养和审美境界。
文本是研习的对象和语文性的体现,研习文本过程中必须紧扣文本。
新课标对阅读和鉴赏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和建议:“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由此可见,阅读和鉴赏的根本属性就是对话。
“文本研习”是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平等对话的一种对话过程。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生成专题阅读实施策略
摘要:专题阅读是一种依据高中教材,依据教学内容、作者、话题进行重新整合分类,形成一类具有共性的主题,集中研究,以期获得思想、审美的提升的一种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专题阅读专题阅读是一种依据高中教材,依据教学内容、作者、话题进行重新整合分类,形成一类具有共性的主题,集中研究,以期获得思想、审美的提升的一种方法。
适当对课文内容整合,冲破课文单元界限,对问题细致、全面的类比研究和深入研究,形成同一专题下的课文研究,以提升学生阅读鉴赏力。
一、整合课文内容,确立学习主题,设置目标任务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选修教材,这本教材,结合高中生实际水平,对于诗歌,从研究诗歌的主旨、揣摩诗歌的意境、分析诗歌的音韵三方面入手。
而散文作品,则从研究作者情感、人物的形象性等方面入手,这样能够从大处抓住跟两种文体本质属性有关的要点。
如何将教材内容与主题有效的整合,做法如下:一是跨单元整合———根据同一作者因人生经历,仕宦沉浮而发生情感、风格转变的作品整合成情感转变专题;二是对同类题材的课文进行横向比较,可以对比其语言风格、修辞手法、主题、题材、结构等;即横向延伸和纵向比较形成专题。
我们可以通过找准学生的兴趣点,专题整合的连接点实现单元整合教学。
学生在专题的引领下理解能力如何深入呢?首先要设置合适的话题,就是具有一定鉴赏价值,同时能够成为学生和老师进行深入研究并获得鉴赏提升的话题。
从现今的任务教学目标看,就是要引领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从教学任务指令看,就是引领学生深入研究的问题。
学生们根据设置的话题,有目的的对文本进行选择、整合;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讨论,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二、注重理论研究,提升科学素养,注重专题成果生成文章阅读的理论定位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
故而,我们在阅读时更应注重理论阅读。
以理论阅读指导我们的专题阅读,可为高中生构建独立阅读能力提供理性的指导方法,使之从兴趣阅读向理趣阅读转变。
如何进行生成性阅读分层教学
如何进行生成性阅读分层教学【摘要】生成性阅读教学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本文试图从教师如何在动态生成中科学分类,依据一些教学理论和平时的教学实践,得出一种效果极佳的生成性阅读进行分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生成性教学分层教学创造性阅读教学,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镇,有价值有意义的语文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自主性和创造力的课堂教学实践之上。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对学生方法的指导,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分层教学,让学生学会阅读,以至生成,培养能力。
一、生成性阅读教学何以要分层生成性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为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
以动态生成的观念来进行师生、生生的多重组合、互动来推进教学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让每一学生在课堂上展现出活力,有所收获。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确立相应的教学层次,以适应学生最近发展区和最佳发展期的教学。
将学生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以求各组得到最好的发展。
首先,生成性阅读教学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分学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其次,阅读教学的课堂“生成”的内涵非常丰富,它涵盖了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建构,使用学习策略,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那么对于生成性的阅读课堂,教师该怎样才能更好实现课堂的建构呢?“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检验,和以看出是一种效果极佳的生成性阅读教学策略。
教师要通过调查和观察,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及社会环境,将学生按照心理特点分组,形成一个个学习群体。
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利用了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机会。
二、生成性阅读教学怎样分层教学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生成性阅读教学设计
激活学生前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活 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后续的生成性阅读 做好准备。
评估与反馈:通过观察、测试和调查等方式, 评估生成性阅读教学的效果,并及时给予学生 反馈和建议。
教学效果与反思
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 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 合作学习能力
反思:生成性阅读教学 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 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 时需要合理的教学设计 和有效的课堂管理
教学过程与实施方法
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课 程要求,明确生成性阅读教学的目标。
制定教学策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如小组讨 论、角色扮演、写作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 成性阅读。
选择阅读材料:挑选适合生成性阅读教学的 阅读材料,确保内容具有启发性和思考空间。
实施教学计划:按照教学计划逐步展开生成性 阅读教学,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及时 调整教学策略。
评价目标:提高学 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评价标准:学生的 参与度、课堂氛围、 教师指导效果等
评价方法:观察法 、问卷调查法、测 试法等
实施过程:定期进 行自评、互评、教 师评价等多种评价 方式
评价结果分析与反馈
评价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 客观、准确的评价
反馈机制:及时向学生和教师提供 反馈,指导教学改进
评价方法与工具
观察法:观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评估其理解能力和思维发展。 测试法:通过阅读理解测试题,评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和阅读技能水平。 反思法:引导学生自我反思阅读过程,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档案袋评价:收集学生的阅读成果和反思报告,全面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成长过程。
评价过程与实施
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生成性阅读教学设计方案
生成性阅读教学设计方案引言生成性阅读教学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写作能力的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理解文本、并自主产出文本的过程,生成性阅读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技巧。
本文将就生成性阅读教学的核心原则、设计步骤以及实施方法进行探讨。
一、核心原则在进行生成性阅读教学设计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其核心原则,以确保教学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以下是生成性阅读教学的三个核心原则:1. 学生参与和主导: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角色则是指导者和支持者。
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讨论和创作文本的方式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2. 阅读与写作结合:生成性阅读教学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实践。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并将阅读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表达。
3. 提供反馈与评价:教师应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与评价,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和教师的指导,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并进行自我调整。
二、设计步骤在进行生成性阅读教学设计时,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选择文本:选择适合学生阅读和理解的文本。
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或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来筛选。
2. 理解文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本,如整体阅读、细节理解和主题概括等。
学生可以进行个人思考,或与同伴进行合作讨论。
3. 创作文本: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理解。
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或项目作业,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4. 反馈与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和教师的评价来提供及时反馈。
反馈内容可以包括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逻辑思维的清晰性以及创意的独特性等。
三、实施方法生成性阅读教学可以采用多种实施方法,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1.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进行文本阅读和讨论。
可以设置小组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写作任务,并在小组内相互反馈和评价。
生成性阅读教学设计
生成性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阅读是学生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技能,而生成性阅读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介绍生成性阅读教学的设计,并探讨其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生成性阅读教学,旨在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2.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习惯。
三、教学步骤1. 选择合适的文本: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语言水平选择合适的文本。
可以选择一篇短文、一篇诗歌或者一段对话等。
2. 预热活动:在开始阅读之前,进行一些预热活动,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问,让学生与之前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
3. 详细阅读:学生进行详细阅读文本,并回答一些问题,或者做一些与文本相关的任务。
4. 分组探讨: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文本,并分享彼此的理解和观点。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的讨论。
5. 生成性任务: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生成性任务,如写一篇文章、创作一个故事、进行角色扮演等,让学生运用文本中的知识和观点来完成任务。
6. 展示和评价:学生完成任务后,可以在小组内进行展示,并互相评价。
教师也可以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选择有趣并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文本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引导学生的思考: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
3. 个性化指导: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点和特长。
4. 提供反馈和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帮助他们不断改进自己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1. 学生的阅读理解测试;2. 学生的写作作业;3. 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展示;4. 学生小组内的互相评价。
六、教学资源为了有效地进行生成性阅读教学,教师需要准备以下资源:1. 合适的文本资料;2. 针对文本的问题和任务;3. 学生可以进行写作或创作的工具和材料。
生成性阅读教学设计案例
生成性阅读教学设计案例教学目标:通过生成性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通过设计的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我们选择了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来进行生成性阅读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加深他们对环境保护问题的认识。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通过一则有关环境保护的新闻报道或者一张有关环境破坏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开启他们对环境问题的思考。
Step 2:预习要求学生预习一篇有关环境保护的短文,并提供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阅读。
Step 3:生成性阅读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选择一篇关于环境问题的文章,并进行研读。
鼓励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找出文章中的观点、理论、实践等内容,并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
Step 4:小组汇报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总结出的观点、理论、实践等内容,鼓励学生们就环境保护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Step 5:教师引导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给予引导和点拨,鼓励学生们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并提供合适的参考意见。
Step 6:讨论总结在小组汇报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展开讨论,针对不同小组的汇报内容进行深入交流,促进大家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Step 7:拓展实践在讨论总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道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实践任务或者课堂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生成性阅读教学设计案例,学生们可以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引导,学生们能够深入思考和分析环境保护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通过拓展实践,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他们的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
高中阅读教学生成性学习的三个关键点
高中阅读教学生成性学习的三个关键点作者:程国斌来源:《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21年第05期【关键词】生成性学习;现场体验;语文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37-0071-02美国心理学家维特罗克提出,学习者的学习是基于原有的认知结构以及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事件,从环境中接受信息相互作用,主动选择信息和建构信息的过程。
特级教师李仁甫据此提出了“生成性学习”的理念,并且丰富了它的内涵,认为它有三个关键点,分别是增强源动力、形成互动场、激发主动性。
《佳人》这堂课充分体现了李老师语文课堂生成性学习的理念,笔者试作具体阐述。
一、追本溯源,自然生成这里所讲的“本源”,既是指文本《佳人》的本身,也是指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李老师运用恰当的策略,把学生对《佳人》的解读作为课堂资源,做课堂的组织者和助学者。
生成的重要前提是学生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提出的问题或出现的问题,恰恰是推动课堂前进的动力。
李老师在检查预习阶段,没有简单地投影易错字当场检测,而是请学生朗读课文,在学习现场生成教学资源。
生: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师:有个字好像读错了,其他同学有没有发现?生:恶(wù)衰歇。
师:为什么读“wù”而不读“è”?生:“厌恶”的意思。
师:你能告诉我们依据吗?我们要学会从文本或注释当中提取有效信息。
生:注释中有“厌薄”一词,因此读作“恶(wù)衰歇”。
书后注解是学生自学课文的“拐杖”,李老师让学生结合注释,反复诵读课文,走进文本,深度预学。
“恶(wù)衰歇”中的“恶”的字音并不难,学生的误读是鲜活的学习资源,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的读法,而是请其他学生纠正,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
在追问之中,李老师不留痕迹地指导了学习方法。
“增强源动力”是李老师的一贯主张,问题源自学生,融入学生。
学生创造性阅读品质的研究---生成性文本探究的策略
学生创造性阅读品质的研究---生成性文本探究的策略摘要:传统的阅读教学过分追求文本分析,教学容易出现“满堂灌”的现象,严重忽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独特想法和体验,倾听学生的声音,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生成性资源的产生。
那么教师应如何有效地进行生成性的文本探究呢?本文主要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机敏捕捉生成性资源、关注学生的“犯错”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成预设营造氛围机敏捕捉新课程理念提倡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在以前的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课前设计教案,课堂教学也一味追求完成教案流程,却忽略了预设之外的问题,忽视了学生的主观体验。
当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产生了教学预设之外的想法和问题时,老师应该抓住生成性资源,启迪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
在生成性文本探究策略方面,我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营造氛围,促进预设之外的生成每一位教师在上课前都会精心备课,但大多数老师备课的重点都放在教学环节如何巧妙展开,通过精湛的教学技巧化解重难点,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然而,新课改的教学观提倡重结论更重过程,也就是教学也要高度关注教学过程。
因此在备课时要创造一定的弹性空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师生互动,激发思维的火花。
在学习过程中,有怀疑才会有思索,有思索才会进一步探究,然后才会有所得。
听着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我感觉到了他们的情感体验,没想到他们能想得这么深刻。
虽然各自看法不同,但相同的都是拥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
试想,如果这部分按照一般的流程处理,忽视学情,可能就是感受完肖邦的离别悲痛后就直接走近他国外生活的场景,学生就会一直心存疑问,所以老师在备课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文本的空白处要创造空间,促进文本预设以外的生成。
二、机敏捕捉,巧用有效的生成性资源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灵活应对各种问题。
灵动的语文课堂:生成性阅读教学
灵动的语文课堂:生成性阅读教学导读:真实而有效的语文学习,必须建立在充满学生自主性和创造力的课堂教学之上。
因此,我们推崇并积极尝试语文生成性教学,即教师重视挖掘教材内涵和拓展外延,充分发挥文本的多样性和开放性,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所展现出的体验偏差和矛盾,将其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资源,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生成新的知识,有新的收获,从而建构起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展示课上,我借班上课,执教屠格涅夫的《蔚蓝的王国》一课。
这是一篇可以咀嚼的文章,我运用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实现了一次真实而有收获的语文学习。
1.倾听甄别,把握生成。
上课一开始,我请学生提出阅读中的疑难问题,学生一口气提了七八个问题。
有学生问,为什么说声音是甜滋滋的,它不是用来描写味觉的吗?还有学生问,为什么说驾驶它的是我们自己无忧无虑的心灵?这两个问题有一定的思考价值,但它们未必是教学的最佳切人点;一个涉及到通感的修辞方法;一个涉及课文内容的理解,作者所写海上之旅不是发生在现实中,而是发生在想象中。
另外几个问题也很有意思,课文为什么不叫做蔚蓝的海洋?文章中的天堂指的是什么地方?这两个问题恰恰是理解课文的关键,蔚蓝的海洋是一种象征,象征着充满光明幸福的王国,也是作者心中的天堂,这两个问题成为了生成性教学的出发点。
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的一些惊人之语,有的可能是旁逸斜出的回答和漫无边际的发挥,但不可否认其中也存在很多的奇思妙想,有的甚至是关于课文的提纲挈领的思考。
教师要善于倾听,巧妙甄别,抓住这些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放大它,让这些思想火花成为生成的起点。
2.问题转换,引导生成。
当那个学生问天堂是什么地方时,其他同学哄堂大笑。
有学生说人死以后要去的地方是天堂,也有的说天堂是美丽的地方,有学生联想到了《天上的街市》……大家七嘴八舌,兴奋不已,一时间课堂有失控之虞。
这个问题是非常有价值的,涉及到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我没有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而是很快把这个问题作了转换,撇开天堂的本义,追问学生,在文章中天堂的含义是什么?学生纷纷停止说笑,细读起课文来。
中学语文阅读的生成性教学——以《繁星·春水》阅读教学为例
中学语文阅读的生成性教学——以《繁星春水》阅读教学为例朱婷【摘要】生成性教学强调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互动,即学生在原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与教师、文本的对话交往,实现意义的获得和提升.同样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一个相互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坚持生成性教学,能够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交流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以《繁星·春水》为例,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这种生成性的教学,使学生在问题的生成与解决中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同时也提升了阅读理解的能力.【期刊名称】《荆楚学刊》【年(卷),期】2012(013)003【总页数】3页(P40-42)【关键词】生成性教学;阅读;预设;生成【作者】朱婷【作者单位】珠海市前山中学,广东珠海519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23.23“生成性教学”指的是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的课堂状态。
[1]它强调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互动,即学生在原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与教师、文本的对话交往,实现意义的获得和提升。
有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化”。
课堂教学应突出其过程性,让学生在知识的发生、发现、应用过程中,在问题的分析探索过程中,通过师生对话、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完成学习过程、优化学习效果。
[2]阅读是一种心理过程。
阅读的目的是理解、是建构意义。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交流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
生成性阅读教学
二、营造“生成性阅读教学“的空间
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
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教师在课堂中,一定要时时想到“蹲下来”,面对课堂现场中超越预设、鲜活丰富的即时生成,把发展的空间还给学生,努力地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成性课堂教学”的空间。
三、跳出预设追求生成
课堂上学生学习不是预约的,而是一个学生与老师、文本、同伴们的“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进程。
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群群活生生的孩子,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和灵性兴致地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因此,我们必须要以动态的观点来认识课堂教学,跳出预设,追求生成。
随时能够接住学生抛过来的“意外“,使师生双方真正沉浸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从而有效地推进学生情感,创造性地驾驭课堂。
生成性语文课堂教学中,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灵活运用生成性教育,并把它融入到阅读教学中,决非一日之功。
它虽然产生于即兴,却植根于深厚的教学积淀。
让我们努力创设生动的课堂阅读教学,在语文阅读中生成,在生成中发展。
[语文,高中,教学]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现在的高中语文阅读课堂基本上是“名存实亡”,由于语文和其它科目相比较而言学起来相对容易,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对此都不太重视,所以学习效率低下,学生也没有自主学习的动力。
即使部分学校开展了阅读课,但老师往往又只注重教学的进程,或是照着教材课本读。
没有给学生太多自由的时间,再加上这种快节奏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对文章的欣赏能力大打折扣。
随着新课改的执行,传统语文的教学模式正在被慢慢改变。
“预设”与“生成”这样的新词汇逐渐的走入到广大老师、学着的眼中。
本文从预设与生成的概念角度出发,分析了现如今高中语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在其中巧妙的融入“预设”与“生成”这一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预设生成老师学生一切的教学都是在有目的的前提下进行的,语文的教学也不例外。
老师要以学生为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教学目标的生成,把握好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平衡利害关系,令教学目标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从而使教学达到预期效果。
高中的语文阅读是提升学生文章鉴赏,学会自主阅读能力的关键转折点。
一、分析当下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只是重视学生阅读技巧的训练,忽略了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培训。
他们认为学生成绩才是最重要的,高考才是目标。
这是导致现在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高考的压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词语、佳句的积累,对文章的情感观、价值观方面少有耳闻,导致学生的审美感知大打折扣,这样的课堂虽然在应试教育下实用,但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老师应该以课本为中心,充分的为学生进行剖析文章内容,用自己的独特见解来吸引学生,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设。
二、正确理解预设与生成预设是指老师在课前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目的、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将教育活动进行有目的性的预设。
换句话说,就是老师对学生、课程内容、教学过程等进行详细了解,然后设计出一份明确的教学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实现高中语文生成性阅读
论文摘要
新课程理念认为应该让课堂教学走向人本,真正体现师生教学相长,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课堂成为教师促进学生整体、创造性发展的主阵地。
课堂具有真实性、丰富性、复杂多变性、不确定性和动态生成性。
所以,我认为,正确处理课前设计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真正将学生从被动的获取知识转化为主动的寻求能力,激发学生灵动的智慧,创设鲜活的课堂,探索一条适合高中语文教学之路,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生成预设学生
正文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全部范围。
”因此,善于把握生成的机会,才能使课堂变得灵动。
新课程下的课堂要求教师的角色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走向“学习的引领者”。
但是,当前相当多的课堂上,教师的引领作用发挥得还不到位,相当一部分教师还存在着认识上和操作上的误区,有:1、教学预设内容单一、空泛,重知识,轻能力;重预设,轻生成。
2、预定措施未作考虑或考虑不周,措施不力;课堂引导随意性较大,空洞笼统,操作性不强。
3、引导时机选择不当,造成课堂时间、资源的浪费。
一、语文课堂问题生成的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教师要提高课堂应变能力,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并能在亮点处引领,在冷场处引领,在迷茫处引领,在错误处引领,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使课堂再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交锋,从而再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
1、了解教材,掌握学情。
“预设”是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清晰理性的超时空的设想与安排,具有弹性和留白。
“生成”是生长和建构,是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是矛盾的统一体。
2、创设情境,预备生成。
在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下,教师应更多地充当向导,成为学生的同读
者,成为引路人,成为可亲、可信的朋友。
通过设计对话的情境,以一种敞开的方式去面对学生,以一种角色消解的方式走进学生,从而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要与学生“亲密接触”,甚至融入学生学习之中,与他们进行平等的心与心的对话。
讲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就先放《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录音,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在这种情境中理解词的意蕴就容易多了,于是学生带着激情深入到诗词中,走进词人的情感世界,产生共鸣,有了自己的主观感受,在谈到苏轼的积极与消极思想时,大家都争先恐后的发表见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兴趣正浓。
又如讲授《囚绿记》一文时,我饱含深情地朗读了几个片断,学生们被我的情绪感染着,也试着朗读,感情很投入,有的将自己的朗读录下来,反复纠正,有的自发组织学习小组,探讨朗诵技巧,通过反复品读,学生深入到了作品中很快投入到学习中,掌握了课文的重点。
“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书如此,教学也如此。
在阅读教学中,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看法,一个人发表了看法,对其他人便是一种吸收。
学生间的对话无处不在,它能使个体认识更为成熟,更为全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将随学生个体间充分的对话而消失。
在学完《林黛玉进贾府》后,我提出问题:“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喜欢林黛玉吗?”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独特体验,使语言文字在同学们的头脑中“活”起来,在创作中升华自身的情感体验。
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
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会倾听、学会接受、学会欣赏,从而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交流。
3、鼓励质疑,激发生成。
“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问题生成就要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学
生质疑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为求得新知而问,既引导学生对未知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
么,也要让学生敢于对一切看似确定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学生在了解“是什
么”和“为什么”基础上,再追问一句“还有什么”。
教育专家文兰森说过,最不完
美的创新要比完美的守成伟大100倍!阅读中的质疑,使读者处于积极思考状态,有
了积极的思考,才会有深入的发现,才会有创新的灵感产生。
我们阅读一篇文章往往
满足于不求甚解,领会不了文章的深刻内容,把握不住文章的精妙之处。
但如果从文
章的思路、主旨、意图、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探究,多问几个为什么,问题就出来了。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读、精读课文,通晓全文,抓住关键语句,整体把握,由表
及里,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如讲韦庄的《菩萨蛮》这首诗,反常的叙述: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品读之后就会发现其不合常例,多问几个为什么,诗句表达的对中原战乱的担忧的主旨就水落石出了。
我们应启发学生注意发现课文的规律性的问题,如:题目如何理解?写了什么,为什么?结构怎样?哪段吸引你,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这些问题都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助于进一步探究。
如学习施耐庵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上述问题,经过小组讨论总结后,大家交流,进一步研究观点的正确性,思辨性,从而真正把握小说主题,理解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和意义。
把提问权多给学生,使原先教学过程中单向交流变成双向交流、多向交流。
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做到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
4、重视错误,转化生成。
由于受知识、经验、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错误、甚至荒谬的信息。
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犯错就丢脸色或多指责,而要把它变成问题生成资源,使错误也“美丽”!能使学生在错误中思辨,在碰壁中顿悟,自己感悟并逐步完善认知结构,从而训练思维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教师不能预设课堂中的错误信息,但可以机敏地利用错误信息生成出精彩。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
”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学生正是在不断地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知识,找到科学的方法,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增进情感的体验。
所以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要及时解决,利用好有“价值”的内容,让它大放异彩。
学生出错的地方,往往是知识的易错点,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师教学的盲点、薄弱点。
教师如果把学生的错误当作一种课程资源来开发,那么既可以丰富教学资源,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科学的阅读方法。
5、活跃讨论促进生成
课堂讨论,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交流、冲突与融合的过程,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更重要的是课堂讨论是最容易出现令教师措手不及的生成的,这些生成恰恰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多元性。
教师如果利用好课堂生成的信息,那课堂教学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雷雨》中的周朴园这个人物是比较难分析的。
近年来关于他性格的研究颇有进展,认为“虚伪”说是最不合理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讨论周对鲁究竟有没有感情,这出戏的矛盾冲突的实质是什么?这两个都是开放题,不求统一答案,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关键是做到有理有据这样才能发
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出现百花齐放的景象。
这样,课堂上的教师将会充
满激情,学生兴趣浓厚,处处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创新意识随之增强,从而收到最佳
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讨论往往会让大家的思维更活跃,常常生成出我们意想
不到的新信息、新思维、新方法,教师要从学情出发,以敏锐的眼光,善于捕捉契机,
抓住生成朝有利的方向转化,顺学而导,就会在课堂上出现亮点闪耀,高潮迭起的精
彩。
课堂讨论本身就是一项研讨行为,有利于师生思维的碰撞,新观点的生成,教师
应该利用好这一形式,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内核,让课堂更精彩。
6、向外拓展,助力生成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学习课程资源如:学《包身工》一课,可让学生走向社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调查当今社会民工生存状况及各企业的福利待遇等问题,并小组结合写出一份调查报告。
通过走出学校,学生了解了社会,拓展了视野,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生活,增添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们还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开发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
如学习姓氏渊源和姓氏文化一课时,由于学生在这方面知识欠缺,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弥补他们的不足,达到学习目的。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运用动态生成,让课堂不断呈现精彩。
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因此为了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我们可以积极构建问题生成语文课堂,从实质意义上通过师生互动来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开发,以此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效能。
参考文献:
[1]余映潮:《教案设计的艺术(之一)》(《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8年第10期)[2]潘涌:《语文教案创新与课堂教学价值转型》(《学科教育》2011年第1期)
[3] 金亦挺.课堂教学中的美丽生成策略[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9,06.
[4] 化栋.高中语文课堂随机问题生成探究[J].华章,20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