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2zhang

合集下载

实验报告总结5篇

实验报告总结5篇

实验报告总结5篇实验报告总结 (1) 时间像流水般一去不复返,我的物流工作实习也一去不复返。

从学校踏入社会,从学生转换成工作者,我学到了很多很实际的东西。

工作的规则,复杂的人际关系都需要我们慢慢去适应。

我从事的是物流工作的实习,这是一门服务的行业,始终坚持顾客是上帝。

但并非我说学的专业,刚开始我不怎么感兴趣,心想既来了就好好做着。

无论什么样的事情都可以锻炼自己,可以学到你想要的。

我的职位是一名接送货员,主要的工作是从客户那里安全的把货物送回来。

在别人看来,这也许是一份很简单的工作,但是要把它做好还要花点心思。

因为你去接货时,要跟客户鉴定一份合同,关于货物安全的,所以你不有丝毫的大意,一个很小的失误都会带来很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关系到公司的信誉问题,所以要非常的细心。

这些对我来说,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其实更让我感到吃力的事是复杂的人际关系,我每天要面对不同的客户,他们的性格各异。

这不免让我感到有点措手不及,尤其对于刚出校门的我们来说。

特别是对于内向性格的我,实在有点难以应付。

但我并没有灰心,我的毅力没那么弱,别人做好的,我也能做好。

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通过领导的耐心指点,同事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努力,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我进步了。

我认为心态很重要,因为这是良心剂。

同时我还要处理好跟同事之间的关系,争吵,争论,是家常便饭,但更重要的是相互之间的理解,沟通与支持。

有了他们我不在孤单,温暖的画面一幕一幕,感到常在。

但是在物流工作实习中我还是发现了自己在很多方面还不足,还没什么经验,毕竟刚出校门。

所以我要不段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便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

在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向身边的人学习。

一切要从全局出发,重团结,讲诚信。

无论在什么岗位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尽职尽责,踏踏实实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同时还应具有较强的应变和适应能力。

几个月来,我十分注意对现实的了解和掌握。

实验二实验报告

实验二实验报告

实验二实验报告1. 引言实验二旨在探究某一特定现象或者现象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实验数据和分析来验证或者推论相关理论。

本实验主要目的是研究X现象,并且分析X现象与Y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和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该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2. 实验设计2.1 实验装置本次实验采用了XXXX装置来模拟实验环境,并利用XX测量设备来获取相关数据。

2.2 实验步骤1) 步骤一:准备实验装置,按照实验要求设置相关参数。

2) 步骤二:开启实验装置,记录初始数据。

3) 步骤三:对实验环境进行一定的处理或者改变,观察现象,记录数据。

4) 步骤四:重复步骤三,采集足够的数据。

5) 步骤五:整理数据并进行分析。

3.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X现象的特征是......通过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3.2 结果二对于不同的实验环境参数,我们发现X现象与Y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3.3 结果三进一步的实验数据表明......这与我们之前的推测相符,同时也与X 理论一致......4. 讨论与分析通过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4.1 讨论一实验结果验证了X理论,并且揭示了X现象的某些特征......这对于进一步研究和应用X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4.2 讨论二实验中发现的X与Y之间的关联性,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和思考......进一步探究X与Y之间的机制可以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5. 结论通过实验二的设计与结果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实验结果表明X现象在特定条件下具有一定规律性和可重复性,验证了X理论的正确性。

5.2 结论二实验进一步揭示了X与Y之间的关联性,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6. 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设计与实施,详细研究了X现象,并探究了X与Y 之间的关系。

实验报告范文2篇

实验报告范文2篇

实验报告范文2篇实验报告一:分离蛋白质的SDS-PAGE电泳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SDS-PAGE电泳原理和方法2.掌握SDS-PAGE电泳实验技术二、实验原理SDS-PAGE电泳是将蛋白质按分子大小分离的一种方法。

SDS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够让蛋白质保持负电性,使得蛋白质在电场中按分子大小不受电荷影响进行移动。

在高浓度的SDS缓冲液中,各种蛋白质全部变成了相同的负电荷,SDS与蛋白质的摩尔比(1.4g SDS/g蛋白质)使得蛋白质在电场中的移动速度只与其分子大小有关。

因此,把不同分子大小的蛋白质样品通过SDS-PAGE电泳分离开后,再进行染色和成像,可以得到各种蛋白质在分子大小上的分布情况。

三、实验材料1.垂直电泳仪、电源、稳定电源2.蛋白样品3.SDS缓冲液4.聚丙烯酰胺凝胶5.染色液6.蛋白分子量标准品四、实验步骤1.制备凝胶○1)准备已混合好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原液,加入过氧化物和催化剂均匀混合,注入干净的玻璃板夹中,放置到室温下凝胶化;○2)将上述制备好的凝胶加入上盖板夹,注入富余的蒸馏水,放置在垂直电泳仪中,使凝胶和上下盖板夹垂直安装;2.洗净样品取出需要分离的蛋白质样品,将其稀释后加入两周之前清洗好的自制SDS缓冲液中,使蛋白质样品被氢氧化钠和SDS 缓冲液充分混合;3.进行SDS-PAGE电泳○1)将洗净后的蛋白质样品注入凝胶槽中,启动电源并设置电场对蛋白质进行分离;○2)暴露分离完成后的蛋白质凝胶,将其置于含乙酸银的染色液中,将其染色并清除余液;○3)在定影机中将染色过程反转,成像并记录;4.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取出成像后的凝胶,根据不同蛋白质样品及其分子大小,使用分子量标准品标明峰值并计算出各峰值对应的蛋白质分子量,解释各峰值所代表蛋白质。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本实验通过SDS-PAGE电泳方法分离了蛋白质样品。

成像后的凝胶图像如下。

可以看出,酪蛋白、卵清蛋白以及明胶蛋白的分子量分别为70KDa、45KDa、25KDa。

电焊焊接实验报告(2篇)

电焊焊接实验报告(2篇)

电焊焊接实验报告电焊焊接实验报告(2篇)电焊焊接实验报告1实习目的:1、简单了解焊工的工作原理及其工作方式;2、学会正确的焊接,并能正确使用一种焊接工件方式。

原理:1、简介:焊接,就是用热能或者压力,或者两者同时使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将两个工件连接在一起的工作方法。

2、焊接种类:钎焊、氧—乙炔焊、CO2保护焊、氩弧焊、手工电弧焊。

3、安全操作:1)防触电:工作前要检查焊接机接地是否良好;检查焊钳电缆是否良好。

2)防弧光灼伤和烫伤:电弧光含有大量的紫外线和红外线以及强烈的可见光,可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焊接过的共建不要用手触摸,敲击焊渣时,要用力适当,注意方向。

3)防护用品:电焊面罩、皮手套、胶底鞋。

4)设备的安全,交流的弧焊机。

焊钳不要放在工体上或者工作台上,以免短路烧坏焊机。

工作中,如发现高热现象或焦臭味,立即停止工作,关掉电源,然后报告老师。

4、工艺:1)引弧:接触法。

轻轻接触,迅速提起2-4mm.2)运条:把握好焊条角度,基本上垂直于工件,而向前进放行倾斜5-15度。

前进速度要缓慢,均匀且呈直线状。

3)结尾段弧形,降温,在引弧。

实习内容:一、基本知识:交流电焊机和直流电焊机的大致结构及应用。

(1)电焊条的规格、组成和作用。

(2)手工电弧焊的工作原理、特点、种类及应用范围。

(3)平焊的过程、引弧、运条稳弧的方法。

(4)常见焊缝的缺陷及产生原因。

(5)焊接安全技术。

(6)气焊设备极其应用。

(7)三种不同性质的气焊火焰。

(8)气焊、气割安全技术。

二、基本技能:手工电弧焊引弧。

平焊。

气焊火焰的调节极其应用。

气焊。

气割。

实习结果:焊工老师交给我们的任务是将两根直铁棒平焊到一起。

最后以我们的最终作品来给我们评定实习分数。

铁棒是我们自己去手动切割并加工成的。

因为底气不甚充足,我做了多对铁棒,这样,我就可以拿另外几个作个练习。

最后的结果是差强人意。

离老师所说的初级水平看起来上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事实也难怪,毕竟我们只有一天的实习时间,说白了,还不到六个小时。

实验报告总结示范文(2篇)

实验报告总结示范文(2篇)

实验报告总结示范文一个长学期的电路原理,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从最开始的什么都不懂,到此刻的略懂一二。

在学习知识上面,开始的时候完全是老师讲什么就做什么,感觉速度还是比较快的,跟理论也没什么差距。

但是之后就觉得越来越麻烦了。

从最开始的误差分析,实验报告写了很多,但是真正掌握的确不多,到最后的回转器,负阻,感觉都是理论没有很好的跟上实践,很多状况下是在实验出现象以后在去想理论。

在实验这门课中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必须要先弄清楚原理,在做实验,这样又快又好。

在养成习惯方面,最开始的时候我做实验都是没有什么条理,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

比如说测量三相电,有很多种状况,有中线,无中线,三角形接线法还是Y形接线法,在这个实验中,如果选取恰当的顺序就能够减少很多接线,做实验就应要有良好的习惯,就应在做实验之前想好这个实验要求什么,有几个步骤,就应怎样安排才最合理,其实这也映射到做事情,不管做什么事情,就应都要想想目的和过程,这样才能高效的完成。

电原实验开始的几周上课时间不是很固定,实验报告也累计了很多,第一次感觉有那么多实验报告要写,在交实验报告的前一天很多同学都通宵了的,这说明我们都没有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我就应从这件事情中吸取教训,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完成就应完成的学习任务。

这学期做的一些实验都需要严谨的态度。

在负阻的实验中,我和同组的同学连了两三次才把负阻链接好,又浪费时间,又没有效果,在这个实验中,有很多线,很容易插错,所以要个性仔细。

在最后的综合实验中,我更是受益匪浅。

完整的做出了一个红外测量角度的仪器,虽然不是个性准确。

我和我组员分工合作,各自完成自己的模块。

我负责的是单片机,和数码显示电路。

这两块都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数码显示个性需要细致,由于我自己是一个粗心的人,所以数码管我检查了很多遍,做了很多无用功。

实验报告总结示范文(二)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团队针对XXX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

通过实验的设计与分析,我们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结果和发现,对于解决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实验报告总结 (2)

实验报告总结 (2)

实验报告总结一、引言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的方式,加深对已学习知识的理解,并且通过实际操作来强化实际能力。

本文将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和归纳,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二、实验背景本次实验是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进行的,旨在通过模拟网络环境,实践各种网络协议和配置方法,加深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

实验内容主要包括搭建网络环境、配置网络设备、实施网络协议等。

三、实验过程1. 搭建网络环境首先,我们根据实验指导书提供的拓扑图,搭建了实验所需的网络环境。

通过使用模拟器软件,在虚拟机中模拟了多台主机和路由器,搭建了一个小型网络。

2. 配置网络设备接下来,我们对搭建好的网络设备进行了配置。

通过在路由器和主机上设置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信息,使得网络设备可以相互通信。

同时,还配置了DNS服务器和DHCP服务,以提供更完善的网络功能。

3. 实施网络协议在配置完网络设备后,我们开始实施各种网络协议。

通过实验指导书提供的实验步骤,我们依次实施了ARP、ICMP、TCP、UDP等协议。

在每个协议的实验中,我们详细了解了协议的工作原理,并通过抓包工具观察和分析协议的运行过程。

四、实验结果经过实验的执行,我们成功地完成了各个实验步骤。

在每个实验中,我们能够正确地配置网络设备并实施相应的网络协议。

通过抓包工具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协议的传输过程,并理解协议的工作原理。

五、问题与解决方案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以下是其中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方案:1. 配置IP地址失败在开始配置IP地址时,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导致无法正确配置IP地址。

经过查阅资料和与同学交流后,我们发现是网络适配器的配置问题,最终通过重新配置适配器成功解决了该问题。

2. 协议传输异常在实施某些协议时,我们发现协议的传输过程异常,无法正常运行。

经过仔细检查配置和协议的实施步骤,我们发现是配置问题导致的,通过重新配置相应的参数,问题得到了解决。

实验2实验报告

实验2实验报告

实验2实验报告在我们探索知识的道路上,实验就像是一个个神秘的冒险,每一次都充满了未知和惊喜。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实验 2 的奇妙之旅。

这次实验的主题是关于具体实验主题。

为了能顺利完成这个实验,我们可是做了充分的准备。

老师提前给我们讲解了实验的原理和步骤,让我们心里有了个底。

实验开始啦!我紧张又兴奋地摆弄着实验器材,就像一个即将出征的战士在检查自己的武器装备。

我小心翼翼地拿起实验器材名称,眼睛紧紧盯着它,生怕一个不小心就出了差错。

旁边的小伙伴也都全神贯注,教室里安静得只能听到我们紧张的呼吸声。

按照预定的步骤,我先进行了第一步操作。

这一步看起来简单,可真做起来还真不容易。

我得控制好操作的关键因素,稍微有一点偏差,可能就会影响整个实验结果。

我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要稳住。

经过几次尝试,终于成功地完成了这一步,心里不禁小小地欢呼了一下。

接下来的步骤越来越复杂,我感觉自己的大脑在飞速运转。

在进行关键步骤名称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大难题。

怎么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急得满头大汗。

这时,我想起老师说过的话:“遇到问题不要慌,要冷静思考。

”于是,我停下手中的动作,重新审视了一遍实验步骤,仔细观察了其他同学的操作,终于发现了自己的错误。

原来是我在错误的具体方面上出了岔子。

找到问题所在后,我迅速调整,终于顺利地度过了这个难关。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和小伙伴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

当有人遇到困难时,大家都会停下自己的工作,一起出谋划策。

这种团队合作的氛围让我感到特别温暖,也让我明白了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经过一番努力,实验终于接近尾声。

当看到最终的实验结果时,那种成就感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实验成功啦!通过这次实验,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细心,遇到困难不能轻易放弃。

这就是我的实验 2 之旅,充满了挑战和收获。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第二章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第二章
空气中:
氧气中:
5、取少量硫放入燃烧匙中,加热到硫燃烧,观察现象。再将燃烧匙伸到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空气中:
氧气中:
6、用坩埚钳夹住螺旋状的铁丝,并点燃铁丝下的火柴,待火柴杆将燃尽时,将它们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7、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第二章实验报告
一、完成表格
实验内容
实验现2、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3、二氧化锰中滴加过氧化氢(双氧水)溶液
4、将一小块木炭用坩埚钳夹住,在空气中点燃后,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待燃烧结束后,取出坩埚钳,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二)2024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二)2024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二)引言:本文是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的第二部分,旨在探讨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实验结果的总结。

概述:本报告将分为五个大点进行阐述。

首先,我们将回顾实验的目标和背景。

然后,我们将详细介绍设计和实施实验的方法与步骤。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最后,我们将分析实验结果以及它们对我们的研究和学习的意义。

正文:1. 实验的目标和背景- 介绍实验的背景,包括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前人研究成果。

- 解释实验的目标,即我们尝试解决的问题或验证的假设。

2. 设计和实施实验的方法与步骤- 详细描述实验所采用的方法和步骤。

- 解释实验中使用的软件和硬件工具。

- 介绍实验的实施过程,包括数据收集和实验参数设置等。

3.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列举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分析这些问题对实验结果的可能影响。

- 提供针对每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4. 实验结果的分析及意义- 呈现实验所得到的主要结果。

- 解释这些结果与实验目标之间的关系。

- 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局限性。

5. 总结- 对实验进行全面总结,包括实验目标的达成情况和实验过程中的收获。

- 讨论实验中存在的局限性和可能的改进空间。

- 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和展望。

总结:通过实验过程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 (在这里总结实验的主要发现和结果)。

此外,对于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和展望,我们认为...... (在这里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可能的改进空间)。

通过本报告的详细阐述,我们深入了解了实验的目标和背景,并详细描述了实验的设计和实施方法。

我们还提出了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进一步深化研究和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最新实验1二极管实验报告

最新实验1二极管实验报告

最新实验1二极管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了解二极管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2. 掌握二极管的正向导通和反向阻断功能。

3. 学习使用实验仪器测量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实验设备:1. 数字万用表。

2. 稳压电源。

3. 固定值电阻。

4. 二极管样品。

5. 面包板及导线。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确保电源、万用表等设备正常工作。

2. 使用数字万用表的二极管测试功能,检测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Vf)和反向阻断电压(Vr)。

3. 搭建电路:将二极管接入面包板,串联一个固定值电阻后连接到稳压电源。

4. 调节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从零开始逐渐增加,记录下不同电压下通过二极管的电流值。

5. 使用万用表测量并记录二极管两端的电压,确保不超过其最大额定电压。

6. 重复步骤4和5,获取一系列不同电流下的电压数据。

7. 断开电路,整理实验设备。

实验数据与分析:1. 记录实验数据,制作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图。

2. 分析曲线图,验证二极管的非线性电阻特性。

3.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和反向阻断电压,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4. 讨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并提出改进措施。

实验结论:1. 通过实验观察到二极管的伏安特性,验证了其单向导电性。

2. 实验数据与理论值相符,表明二极管工作正常。

3.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电源电压的调节,防止二极管过压损坏。

建议与展望:1. 增加不同类型二极管的实验,比较它们的伏安特性差异。

2. 进一步研究二极管的温度特性,了解温度对二极管性能的影响。

3. 探索二极管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如整流电路、稳压电路等。

实验二实验报告

实验二实验报告

实验二实验报告第一点:实验背景及目的实验二旨在探究实验室环境下,不同浓度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并对比分析不同反应物的反应性能。

本实验选择了一种常见的酸碱反应,通过改变反应物的浓度,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从而深入了解化学反应机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实验过程中,首先对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准备,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然后,根据实验设计,配制了不同浓度的反应溶液,并设置了对照组和实验组,以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实验规程,注意观察反应过程中的现象,如气体的产生、颜色的变化等,并及时记录数据。

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通过对比不同浓度下的反应速率,得出了实验结论。

第二点: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反应物的浓度与反应速率呈正相关。

即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也相应增加。

这一结果与我们的预期一致,也与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相符。

分析实验原因,主要是由于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机会,从而提高了反应速率。

同时,我们也发现,在实验过程中,温度、压力等环境因素对反应速率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在本实验中,我们主要关注了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此外,通过实验,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等,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实验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总之,本次实验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不仅达到了实验目的,也提高了我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三点:实验数据与讨论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对不同浓度的反应溶液进行了反应速率的测量和比较。

实验数据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反应速率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具体来说,当反应物A的浓度从10mmol/L增加到50mmol/L时,反应速率从0.1mL/min增加到0.5mL/min。

实验报告总结示(2篇)

实验报告总结示(2篇)

实验报告总结示经过半年的生化实验的学习让我受益菲浅。

在生化实验课即将结束之时,我对在这半年来的学习进行了总结,总结这一年来的收获与不足。

取之长、补之短,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所受用。

这半年的生化实验主要有folin-酚法测蛋白稀碱法提取酵母RNA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RNA定量测定-UV吸收法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最适PH选取菲林试剂热滴定定糖法肌糖元的酵解作用N-末端氨基酸残基的测定--DNS-CL法柱层析分离色素凯式定氮法等实验。

在这些实验中,凯式定氮法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实验,因为这个实验使我认识了改良式凯式蒸馏仪的基本结构,同样的也让我透过这次实验掌握了凯式定氮法的操作技术。

在这次实验中,我和我的同组者-韩文志犯了一些错误,而且是很不就应犯的错误,我们都忘了在做实验时要加入新的沸石,这是个很低级的错误,差点引起溶液的暴沸。

透过这次错误我认识到,很多知识,即使是老师在怎样说,它也只是理论,当我们不能把它应用到实践中去时,它对我们都是毫无好处的。

此刻更深的认识到了理论结合实际的观点。

在这次实验中我们损坏了改良式凯式蒸馏仪,并且赔了钱,钱不是问题,重要的是操作的问题,我觉得我们在做实验时还是对仪器不是很熟悉,做实验时不认真。

还有一个是柱层析分离色素,这个实验主要是掌握吸附层析的原理和操作技术,我记得这次实验我是第二个到的实验室,当时还很有成就感,进来后就称菠菜,还有研磨,这是很累人的活,我觉得,因为想把它研磨的好些,又想快点做实验,于是就一向磨一向磨,直到做下一步时才觉得手腕有点累。

我记得在加棉花时,由于不明白就应加多厚,提取色素时还很是胆战心惊的。

我觉得在这个实验中,装柱这一步是很重要的,于是我们很留意的装,直到柱面很平。

直到最后,分离色素后,看到我们的色带分离的很好,很是高兴。

半年实验做下来,最“苦”的要数“菲林试剂热滴定定糖法”这个实验了。

这个实验要求我们正确掌握滴定管的使用方法和热滴定的终点。

实验报告2

实验报告2

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测量颜色偏好郭燕摘要:本次试验分别运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测量应用心理专业两名被试对五种颜色的偏好程度。

使用不同颜色的笔一套,以探究被试对所提供颜色的偏好,再将用对偶比较法制作的顺序量表转化为等距量表。

得出被试对所提供颜色偏好的等距量表。

1、引言对偶比较法最早由科恩在他的颜色爱好的研究中介绍出来。

这个方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呈现,让被试就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判断两个刺激中的哪一个在这个特性上更明显。

等级排列法是把许多刺激同时呈现,让被试以一定的标准将刺激排序,然后把所有被试的排序等级加以平均以求出每一个刺激的平均等级。

本次试验的目的在于学习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判断被试对那种颜色的偏好较强,并分析其原因。

2、方法2.1 被试应用心理专业的两名学生2.2 实验仪器不同颜色的笔一套2.3 程序(1)对偶比较法。

把五种颜色逐一配对,共配出10对,然后按照斜线法的顺序一对一对的呈现给被试。

为尽量排除空间误差,把以上10对颠倒位置再呈现给被试。

被试的任务就是在两种颜色中进行选择,确定自己更喜欢哪种颜色。

喜欢的记“1”,不喜欢的记“0”。

(2)等级排序法。

把五种颜色同时呈现,让被试先按照最喜欢到最不喜欢的顺序从左到右进行排列,记下结果,最左侧记5分,依次减少1分,最右侧记1分。

然后,再让被试按照最不喜欢到最喜欢的顺序从左到右进行排列,记下结果,最左侧记1分,依次增加1分,最右侧记5分。

3、结果整理结果记入表1和表2表1 对偶比较法记录纸表2 等级排列法4、讨论4.1 实验得出两名被试的颜色偏好分别是蓝,粉,橙,绿,紫和紫,蓝,粉,橙,绿。

4.2 在对偶比较法中,为排除空间位置这一额外变量,巧妙的安排了颜色对呈现的顺序。

4.3 由于试验次数较少,所得数据权威性不高,但也足以证明被试的颜色偏好。

5、参考文献郭秀艳著,杨治良审订,《实验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实验报告怎么写2篇

实验报告怎么写2篇

实验报告怎么写2篇对照实验报告范本:正文第一篇:实验名称:铜的电解实验目的:通过电解实验,了解金属的电解特性,掌握电解时的电压、电流关系等基础知识。

实验原理:电解为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的一种方法。

在电解过程中,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金属离子在电极上还原成金属沉积到电极上。

本实验采用铜盘为阳极,铜棒为阴极,使其浸泡在铜离子含量较高的电解质溶液中。

当电流通过铜盘和铜棒时,铜离子在阳极上被阳极吸附,被电子还原成原子状态后沉积在铜盘上,同时在铜棒上脱去电子并成为铜离子,被电解质离子库中的盐酸根离子和氧根离子子等重新溶解。

实验过程及结果:取铜盘和铜棒各一,厚度约为2毫米。

将铜盘固定在玻璃容器底部,铜棒插入容器中并能够接触到铜盘,电解质溶液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浸泡的水溶液。

电源设置电压为1伏,由实验员记录电流强度以及时间。

实验结果如下:时间(s)电流强度(A)电量(C)0 0 060 0.6 36120 1.1 66180 1.5 90240 1.9 114300 2.3 138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电流强度随时间增加而增加,电量与电流的积也随时间增加而增加。

因此,电解的化学反应与电流的强度和长度相关,电流的强度是控制电解反应速度和电量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能源损失和成本节约的关键。

正文第二篇:实验名称:微波炉的工作原理与使用实验目的:通过掌握微波炉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微波炉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科学使用微波炉的意识。

实验原理:微波炉是一种采用微波作为能量源加热食物的设备。

微波炉内部通常有一个微波辐射腔,由高功率的微波产生器产生微波并向腔体内传输,产生的高频电磁波则通过射频期插入微波突,晶体管通过泵浦用于产生射频的能量进入微波突。

实验过程及结果:在微波炉内分别放入不同的物质进行热处理实验,如放入一杯水进行加热,一块冰进行解冻和一碗菜进行烹饪。

实验开始时,分别设置不同时间和功率,观察微波炉对物质的处理效果。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微波炉在生活中的使用非常实用,减少了用传统烹饪方式所产生的能量浪费。

实验二实验报告

实验二实验报告

实验二实验报告实验二实验报告引言:实验二是我们在课程中进行的一项实验,旨在帮助我们加深对于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的理解。

本次实验的主题是关于光学现象的研究,通过实验我们将探索光的折射、反射和干涉等现象,以及对应的物理原理。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在进行实验前,我们需要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和材料,包括光源、凸透镜、平凸透镜、平凹透镜、平面镜、半透明镜、光屏等。

确保实验所需的设备完好无损,并且进行必要的校准。

2. 实验一:光的折射现象首先,我们将光源对准凸透镜,调整凸透镜的位置和角度,观察并记录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现象。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凸透镜的焦距、光源的位置等条件,来研究光的折射规律。

3. 实验二:光的反射现象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光源对准平面镜,并通过调整光源和平面镜的位置,观察并记录光线经过平面镜后的反射现象。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光源和平面镜的角度、光源的强度等条件,来研究光的反射规律。

4. 实验三:光的干涉现象这个实验中,我们将光源对准半透明镜,通过调整光源和半透明镜的位置,观察并记录光线经过半透明镜后的干涉现象。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光源和半透明镜的距离、光源的波长等条件,来研究光的干涉规律。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了光的折射、反射和干涉等现象,并记录了相应的数据。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一些基本的光学公式和原理,如折射定律、反射定律、干涉条件等。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比较,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和发现。

首先,我们发现光的折射现象符合折射定律,即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正弦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这一结论与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相符。

其次,我们观察到光的反射现象符合反射定律,即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的角度相等。

这一结论也与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相符。

最后,我们研究了光的干涉现象,发现当两束光线的相位差满足一定条件时,会出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这一现象可以通过干涉条件来解释,即两束光线的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2)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2)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鉴定,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方法,进一步了解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并培养实验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原理和方法实验原理有机化学是研究含碳的化合物的学科。

有机化学实验主要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纯化、鉴定结构和测定性质等实验内容。

实验方法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选取合适的有机化合物合成方案,并核算相应的反应物的质量;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2.开始实验:按照实验方案,依次将反应物按照约定的量比加入反应容器中,进行反应。

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观察反应前后颜色和形态等变化。

3.反应结束后,进行产物的分离纯化。

通常采用溶剂重结晶、溶剂蒸馏或柱层析等方法。

4.鉴定产物的结构: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等技术手段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5.测定产物的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和折射率等物理性质。

实验步骤1.合成目标化合物A:按照实验方案,将反应物B、C依次加入反应容器中,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X小时。

2.分离纯化:将反应混合物经过重结晶/蒸馏/柱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得到目标产物A。

3.鉴定结构:使用红外光谱仪对目标产物A进行红外光谱分析,以确定其中的官能团和键的性质。

使用质谱仪对目标产物A进行质谱分析,以确定其分子量。

使用核磁共振仪对目标产物A进行核磁共振谱分析,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4.测定性质:测定目标产物A的熔点、沸点、密度和折射率等物理性质。

实验结果和讨论合成产物A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的分析,确定了合成产物A的结构为……合成产物A的性质测定了合成产物A的熔点为……,沸点为……,密度为……,折射率为……。

反应过程中的问题与改进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的问题。

改进方法是……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对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也进一步掌握了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提高了实验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报告2

实验报告2

实验报告21.综述计算机常用算法设计1.穷举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题目的部分条件确定答案的大致范围,并在此范围内对所有可能的情况逐一验证,直到全部情况验证完毕。

若某个情况验证符合题目的全部条件,则为本问题的一个解;若全部情况验证后都不符合题目的全部条件,则本题无解。

穷举法也称为枚举法。

2.回溯法(探索与回溯法)是一种选优搜索法,又称为试探法,按选优条件向前搜索,以达到目标。

但当探索到某一步时,发现原先选择并不优或达不到目标,就退回一步重新选择,这种走不通就退回再走的技术为回溯法,而满足回溯条件的某个状态的点称为“回溯点”。

3.能采用递归描述的算法通常有这样的特征:为求解规模为N的问题,设法将它分解成规模较小的问题,然后从这些小问题的解方便地构造出大问题的解,并且这些规模较小的问题也能采用同样的分解和综合方法,分解成规模更小的问题,并从这些更小问题的解构造出规模较大问题的解。

特别地,当规模N=1时,能直接得解。

4.在计算机科学中,分治法是一种很重要的算法。

字面上的解释是“分而治之”,就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成两个或更多的相同或相似的子问题,再把子问题分成更小的子问题……直到最后子问题可以简单的直接求解,原问题的解即子问题的解的合并。

这个技巧是很多高效算法的基础,如排序算法(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傅立叶变换(快速傅立叶变换)……5.贪心算法(又称贪婪算法)是指,在对问题求解时,总是做出在当前看来是最好的选择。

也就是说,不从整体最优上加以考虑,他所做出的仅是在某种意义上的局部最优解。

贪心算法不是对所有问题都能得到整体最优解,但对范围相当广泛的许多问题他能产生整体最优解或者是整体最优解的近似解。

6.动态规划程序设计是对解最优化问题的一种途径、一种方法,而不是一种特殊算法。

不像搜索或数值计算那样,具有一个标准的数学表达式和明确清晰的解题方法。

动态规划程序设计往往是针对一种最优化问题,由于各种问题的性质不同,确定最优解的条件也互不相同,因而动态规划的设计方法对不同的问题,有各具特色的解题方法,而不存在一种万能的动态规划算法,可以解决各类最优化问题。

实验报告2

实验报告2

研究酸碱指示剂原理自制酸碱指示剂[摘要] 本课题主要采用了查阅资料、做实验、访问老师等方法。

收集了一些常见的鲜花.蔬菜等在酸性和碱性情况下显示不同颜色的资料,找到了酸碱指示剂的反应原理,并由此反应原理进行探索,找到了用鲜花色素代替酸碱指示剂的方法。

[关键词]、颜色变化、酸碱性、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是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常用化学试剂,它是300多年前,由英国科学家波议耳偶然捕捉到一种奇特的实验现象,继而发现的。

一天清晨,波义耳把喜爱的紫罗兰放在实验桌上开始了实验,当他从大瓶里倾倒出盐酸时,一股刺鼻的气体从瓶口涌出,倒出的淡黄色液体冒白雾,还有少许酸沫飞溅到鲜花上,他想“真可惜,盐酸洒到鲜花上了。

”为洗掉花上的酸沫,他把花放到水里,一会儿发现紫罗兰颜色变红了,当时波义耳既新奇又兴奋,他认为,可能是盐酸使紫罗兰颜色变红色,为进一步验证这一现象,他把那篮鲜花的花瓣分别放入当时已知的几种酸中,结果现象完全相同,紫罗兰都变为红色。

由此他推断,不仅盐酸,而且其它各种酸都能使紫罗兰变为红色。

他想:这太重要了,以后只要把紫罗兰花瓣放进溶液,看它是否变红色,就可判别这种溶液是不是酸。

今天,我们使用的石蕊、酚酞或PH试纸,就是根据波义耳的发现原理研制而成的。

我们就想如果在缺乏常用酸碱指示剂的情况下;例如在野外:而又需判断某溶液的酸碱性,该怎么办呢?我们想: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用一种普遍的物体来代替酸碱指示剂,理所当然,我们想到了酸碱指示剂发现时的情况——由“花”而起。

确实,花也普遍存在。

所以,我们猜想,所有的花都能在或酸或碱的情况下变成另一种颜色,这样也就能辨别出溶液的酸碱性了。

进而,我们又想到了蔬菜水果等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也许这些东西的汁液也能在或酸或碱的情况下变成另一种颜色。

[研究方法及过程]一、查阅收集资料二、实验玫瑰花瓣,苹果,蓝莓,紫色卷心遇酸碱的反应三、访问老师:我们多次请教了指导老师及实验员中期1:通过查资料和访问老师我们得到有关指示剂变色原理1、指示剂的变色原理酸碱指示剂在不同的酸,碱性溶液中能显示不同的颜色,依靠其颜色变化可以测出溶液的pH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纺织大学《数据结构》实验报告班级: 10 级电子商务专业 101 班姓名:许伟序号:1007471031实验时间: 2011 年 10 月 24 日指导教师:宋泽源实验二:栈和队列的应用一、实验目的:1、理解栈和队列的基本特性,掌握栈和队列的基本操作。

2、利用栈或队列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验内容:1、编写程序,利用顺序栈实现十进制数到八进制数的转换,参考程序示例:上机实验1(3)数制转换。

2、编写程序,利用顺序栈实现括号配对检查,参考程序示例:上机实验1(4)括号配对检查。

3、编写程序,掌握链队列结构的基本操作,参考程序示例:上机实验1(5)链队列管理。

三、操作步骤:实验一:#define DATATYPE1 int#define MAXSIZE 100typedef struct{DATA TYPE1 data[MAXSIZE];int top;}SEQSTACK;#include <stdio.h>void initstack(SEQSTACK*s){/*顺序栈初始化*/s->top=0;}DA TATYPE1 gettop(SEQSTACK*s){/*返回栈顶元素*/DATATYPE1 x;if(s->top==0){printf("栈空\n");x=0;}elsex=(s->data)[s->top];return x;}int push(SEQSTACK *s,DATATYPE1 x){/*元素x入栈*/if(s->top==MAXSIZE-1){printf("栈满\n");return 0;}else{s->top++;(s->data)[s->top]=x;return 1;}}DA TATYPE1 pop(SEQSTACK*s){/*返回栈顶元素并删除栈顶元素*/DA TATYPE1 x;if(s->top==0){printf("栈空\n");x=0;}else{x=(s->data)[s->top];s->top--;}return x;}main(){SEQSTACK stack, *s;int n;s=&stack;initstack(s);n=0;printf("输入一非负整数(十进制):");scanf("%d",&n);push(s,'#');while(n!=0){push(s,n%8); /*%为求余数运算符,余数入栈*/n=n/8; } /*/为求整数商运算符,商不为零,继续运行*/ printf("\n\n对应的八进制数为:");while(gettop(s)!='#')printf("%d",pop(s));printf("\n");}实验二:#define DATATYPE1 int#define MAXSIZE 100typedef struct{DATA TYPE1 data[MAXSIZE];int top;}SEQSTACK;#include <stdio.h>void initstack(SEQSTACK*s)/*顺序栈初始化*/{s->top=0;}int push(SEQSTACK *s,DATA TYPE1 x) {/*元素x入栈*/if(s->top==MAXSIZE-1){printf("栈满\n");return 0;}else{s->top++;(s->data)[s->top]=x;return 1;}}DA TATYPE1 pop(SEQSTACK*s){/*返回栈顶元素并删除栈顶元素*/ DA TATYPE1 x;if(s->top==0){printf("栈空\n");x=0;}else{x=(s->data)[s->top];s->top--;}return x;}DA TATYPE1 gettop(SEQSTACK*s) {/*返回栈顶元素*/DATATYPE1 x;if(s->top==0){printf("栈空\n");x=0;}elsex=(s->data)[s->top];return x;}check(SEQSTACK*s){int bool;char ch;push(s,'#');printf("\n请输入一串括号,回车键结束:"); ch=getchar();bool=1;while(ch !='\n'&& bool){ if(ch =='(')push(s,ch);if(ch ==")")if(gettop(s)=='#')bool=0;elsepop(s);ch=getchar();}if(gettop(s)!='#')bool=0;if(bool)printf("\n括号派对正确\n");elseprintf("\n括号派对错误\n");}main(){ SEQSTACK st,*s;s=&st;initstack(s);check(s);}实验三:#define DATATYPE1 int#define MAXSIZE 100typedef struct qnode{ DATATYPE1 data;struct qnode*next;}LINKQLIST;typedef struct{ LINKQLIST *front,*rear;}LINKQUEUE;#include <stdio.h>#include <malloc.h>DA TATYPE1 dellinkqueue(LINKQUEUE*q){LINKQLIST*p;DA TATYPE1 v;if(q->front==q->rear){ printf("duiliekong\n");v=0;}else{ p=(q->front)->next;(q->front)->next=p->next;if(p->next==NULL)q->rear=q->front;v=p->data;free(p);}return v;}void enlinkqueue(LINKQUEUE*q,DA TA TYPE1 x){(q->rear)->next=(LINKQLIST*)malloc(sizeof(LINKQLIST));q->rear=(q->rear)->next;(q->rear)->data=x;(q->rear)->next=NULL;}void initlinkqueue(LINKQUEUE*q){q->front=(LINKQLIST*)malloc(sizeof(LINKQLIST));(q->front)->next=NULL;q->rear=q->front;}void outlinkqueue(LINKQUEUE*q){LINKQLIST*p;p=q->front;printf("duilieyuansuxianshi:");while(p!=q->rear){p=p->next;printf("%d",p->data);}printf("\n");}main(){LINKQUEUE lq,*p;int j;p=&lq;initlinkqueue(p);printf("shuruyizhengshu(jishu---ruduilie.oushu---shanchuduishouyuansu.0---tuichu):");scanf("%d",&j);while(j!=0){ if(j%2==1)enlinkqueue(p,j);elsej=dellinkqueue(p);outlinkqueue(p);printf("\nshuruyizhengshu(jishu---ruduilie.oushu---shanchuduishouyuansu.0---tuichu):");scanf("%d",&j);}}四、实验收获和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