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咬文嚼字》导学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课前处理预习案,课上利用研讨案深入探讨课文,课下完成训练案检测学习效果。

2.先熟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画出重点字词,用红笔标画疑难问题,再完成“预习案”。

3.研讨案课前只做思考、小组研讨准备,课堂研讨、解决。

训练案为检测知识、能力而设计,认真限时完成(30分钟完成)。

【预习案】
【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年-1986年),笔名孟实、盟石。

安徽桐城人。

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朱光潜是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被选为全国政协二、三、四、五届委员、六届政协常务委员,民盟三、四届中央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

2.背景简介
《咬文嚼字》是朱光潜的一篇文艺随笔,撰写于1943年。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不仅能够领略朱光潜先生精妙的思想,更能领略此文独到的写作特色。

一、结构简洁明了,思路新颖别致。

二、事例充分典型,说理精譬透彻。

三、见解新颖独特,语言准确精当。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强调了在文学阅读和创作中应该“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一词通常含有贬义,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过分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作者却很看重这个成语所包含的合理的、积极的因素,借用它来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在文学上,“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3.相关知识
【基础知识】
基础积累
1.字音识记
倒涎()锱()铢()岑()寂付梓()王嫱()憎()恶
尺牍()没镞()
嚼()咬文嚼字()倒嚼()咀嚼
漂()漂亮()漂洗()漂泊
乘()上乘()千乘之国
藉()狼藉()蕴藉
隽()隽永()隽秀
鲜()鲜活()寡廉鲜耻
2.字形辨识
辑()录作揖()舟楫()通缉()
案牍()牛犊()渎()职穷兵黩()武买()椟还珠
蝉()联婵()娟肆无忌惮()殚()精竭虑
涓()涓细流娟()秀手绢()
3.词语辨析
(1)简洁·简捷
简洁:(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

简捷:(1)直截了当。

(2)简便快捷。

例:①在表面上看,改得似乎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

②网上购物因其方便、和价格低廉而受到不少消费者的热捧
(2)幻觉·错觉
幻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没有外在刺激而出现的虚假的感觉。

错觉: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

①由于受身体、心理、年龄、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驾驶员在行车中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应加以注意和预防,以免发生事故。

②你不能偷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迷惑而轻易自满。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
【互助探究】
1、研读课文前六段,作者举了几个例子?这些例子分别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试分别加以概括。

2、作者在第七、八段还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请阅读第七、八段,思考:这个要求是什么?
【学以致用】
1、你也来“咬文嚼字”,试着填上一个词语,让整个句子灵动起来。

女飞人乔伊娜那令人()的速度在人类追求极根的理想中书写了辉煌的一笔。

2、阅读下里面这首诗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思考:你认为填入哪个字能准确地体现诗题中的“早”字?说出你的理由。

【练练笔】请根据特定的情境增加词语,使下面的文字表现出特定的意思。

(扩句)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

1,要求扩展后的句子抒发主人公欢快的心情。

2,要求扩展后的句子抒发主人公苦闷的心情。

【我的收获】
【美文赏读】诗的境界(节选)
朱光潜
像一般艺术一样,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

人生世相本来是混整的,常住永在而又变动不
居的。

诗并不能把这漠无边际的混整抄袭过来,或是像柏拉图所说的"模仿"过来。

诗对于人生世相必有取舍,有剪裁,有取舍剪裁就必有创造,必有作者的性格和情趣的浸润渗透。

诗必有所本,本于自然;亦必有所创,创为艺术。

自然与艺术媾和,结果乃在实际的人生世相之上,另建立一个宇宙,正犹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非全是空中楼阁,亦非全是依样画葫芦。

诗与实际的人生世相之关系,妙处惟在不即不离。

惟其"不离",所以有真实感;惟其"不即",所以新鲜有趣。

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

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神领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勾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外偌大乾坤宇宙,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都像在这霎时间烟消云散去了。

纯粹的诗的心境是凝神注视,纯粹的诗的心所观境是孤立绝缘。

心与其所观境如鱼戏水,忻合无间。

始任举二短诗为例: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崔颢《长干行》)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鹿柴》)
这两首诗都俨然是戏景,是画境。

它们都是从混整的悠久而流动的人生世相中摄取来的一刹那,一片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