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曾国藩的思想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曾国藩的思想探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01班
姓名:龚坤
学号:2010011378
2011年5月21号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在满清快要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有这么一位充满了历史争议,是非功过都有人评议的人物,他就是曾国藩。

在满清的最后岁月里,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广大人民与清王朝的矛盾,其中又还夹杂着清朝内部自身的矛盾,而我们在评议各种历史的时候,都无可避免地谈到曾国藩。

首先看一下曾国藩一生所经历的各种大事件。

第一,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从历史的背景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来看,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有农民发起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具有正义性,因此我们在这一历史事件中来评论曾国藩的时候,他首先就处于一种不利的地位,给人一种“刽子手”的形象。

但就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就算曾国藩不出面镇压,仍然会下一个曾国藩出来,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是不可能建立自己的政权的。

因此在这件事上对曾国藩的批判和怪罪是不公平的。

第二,他是中国近代史的发轫者。

他最初发起洋务运动,他说:“发展洋务,制造炮舰为中国自强之本”。

他开设中国第一家军事工厂安庆内军械所,他与李鸿章合办中国第一家大型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江南制造总局。

同时还派员出洋购买制造之械,真正实现中国的富强,同时派人出国深造,积极建设海军,是我国海军空前强大,可以说曾国藩是洋务运动中不可非议的领军人物和先锋。

第三,在对外关系上。

这也是现在史学界争论最大的地方。

首先是“借夷兵助剿”,实际资料显示当时的曾国藩是反对这样做的,他说:“外夷之助中国成功后,每多意外要求”才使开始清政府勾结英法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没有成功,只是后来形式所迫,不得已而为之。

可见勾结外国镇压一
事不可全然归于曾国藩。

然后是阿本思舰队事件,曾国藩就强烈指出“拨给薪工经费,责成阿思本,迅速押带回国”从而使中国海军免于落入洋人之手。

再看一下曾国藩对各阶层的态度如何。

他关注民间疾苦,他曾提出:“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一日所行之事相称。

”他说:“一家欠讼,十家破产;一人落泪,百人含痛”。

他带兵索道之处,皆强调禁止扰民,他说过“带兵之道,以禁止骚扰为第一要义;用兵之道,以保民为第一要义”。

才使的后来他带领的湘军对他绝对忠诚。

他反复强调“爱民”,“养民”,“保民”可见曾国藩还是很关心民间疾苦的,也很爱民的。

曾国藩对待太平天国那是绝对的残忍,他曾说过:“吾已带兵,自以杀贼为志,何必以多杀人为悔”,可见在太平天国运动的镇压问题上他是很残酷的,他曾这样说过对太平天国的镇压:“我不但是为一万生灵报枉杀之仇,而其是慰孔孟人伦之隐痛”当时的曾国藩是极其遵循孔孟之道的,而太平天国的“神权论”正好与之相左。

当然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

尽管如此,在对待反革命人的问题上,曾国从没有说过一句诋毁和诬陷的话,相反他对待“反清复明”的忠臣顾亭林等人还是很敬重和赏识的,也可以窥见他对清朝的统治已经有了相当的不满。

在对待帝国主义的问题上有人将他与左宗堂做了一个对比,其结果不言而喻。

曾国藩是彻底的投降派和妥协派。

而我认为与其这样论断还不如说曾国藩更加现实一点。

主要就是因为他曾说了一句:“此次议抚,将使夷人永不犯兵”。

然而我参考了一下《曾国藩家信》一
书,其结果正好是相反的,他对帝国主义是极其痛恨的,他说:“极为痛恨”,并且希望能够“聚而歼之”,更直言骂汉奸“丧尽天良”就完全可以窥见他对清政府投降妥协政策的极为不满和帝国主义的深切痛恨,同时也表达自己的无可奈何之情。

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曾国藩的思想在各个方面的具体体现。

曾国藩的哲学思想。

曾国藩的哲学思想的核心就是“理”,他是忠实的程朱理学的追随者,他说:“理与气相丽,而命是在乎赋之始”。

他宣扬的是“顺性命之理”,极力鼓吹客观的唯心主义宇宙观和天命论,反对和抨击古代的“元气论”,对古代的唯物主义加以否定。

其原因和目的就是对濒临瓦解的封建制度秩序加以天命的论证,从而使人们坚信现在的制度是好的,是可以生存下去的,从而来维护封建的统治。

另外,用天命论的方法可以使湘军为镇压太平军而卖命,他曾这样对湘军说:“你若不该死,虽有千万人将你围住,自由神明护法;你若是该死,就是在家中也会死。

”这在当时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还有他在选拔士兵的时候,往往选那些从农村来的绝对忠诚的士兵,因为他们基本上没有什么文化,可以更好的接受天命论的思想,从而绝对忠诚和绝对能战斗,我想这就是曾国藩比别人高明的地方。

他在认识问题上,主张格物致知,这在今天看来也还是很实用的。

他说:“格物,致知之事…..何也?”“天下之事,莫不有理”。

这就相当与我们今天往往所说的存在即合理有几分相似,不过他的唯心主义色彩更浓厚了一点。

曾国藩的政治思想。

首先我们在看待这一问题时必须明确那个时
代,曾国藩去世离“戊戌变法”还有十六年,离“辛亥革命”还有二十七年年,因此不能希望他可以改变那个时代的政治制度,他的政治目的必须是维护那个时代的封建统治的。

他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根本,也是其核心内容就是维护好封建礼教。

所以他一直鼓吹“古之学者,无所谓经世之求,学礼焉而已”。

因此他发扬了程朱理学中“礼”与“理”相通的思想。

他这样主要就是反驳当时太平天国的“神权论”,在对待反革命的天平天国,他坚决主张以刑为主,软硬兼施的策略。

在天平天国运动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之时,曾国藩就曾指出,加强封建礼教的教化,同时大量笼络知识分子,肃清太平天国影响,即就是从根本的源头思想来控制人们,从而维护统治。

同时汲取太平天国暴动的教训,他还主张“重农”“恤农”这在当时来说还是起到了一定缓和社会矛盾的效果。

对太平天国的残酷杀害来警醒其他的反革命分子。

在对外关系上,他坚决主张从实际的国情出发,保存实力用于发展,对外实行妥协政策,但绝不是完全的投降政策。

曾国藩的经世致用思想。

这应该说是曾国藩思想的亮点,也是现在的学者和历史学家争论的焦点之一。

到底他有没有经世致用思想,他的经世致用思想是怎样体现的。

而我认为曾国藩不仅有经世致用的思想,而且还是这种思想最先的实践者。

他是儒学的追随者,但他更热衷于经世致用的思想,他在致朋友的信中说:“进不能以自放,退不能以自存”。

他主要注意将理学与经世致用之学相结合,极力寻求挽救封建末世的救命药石。

由于受龚自珍,魏源等知识分子的影响,曾国藩也很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首先他任贤选能,更新吏治。

他给咸丰上奏说:“人才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三者不可废一”。

另外他在经济上也实行改革措施,由于农民起义的风起云涌,他分析说:“银价高,官吏之浮收,差役之滥刑,真有民不聊生之势”。

其中帝国主义的掠夺是其主要的原因。

还有就是他提出建立强大海军的构想。

这些就是他经世致用思想的具体体现,他不仅仅是倡导者还是一个实践者。

从今天的角度来评判曾国藩的思想以及这样一个历史人物,或多或少带有时代的一些偏见。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还一度把曾国藩是为自己的偶像。

我们看待历史,研究历史和阅读历史,不是为了评判一个人的功过是非,而是用来警醒一个时代的人民,充实自己的智慧。

是为了一个更好的明天,对于一个历史功过人物来说,你恨与不恨他都在那里。

因次,对于曾国藩这样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我认为他的许多思想还是值得现在的我们去学习和思考的。

参考书目:《曾国藩的思想及功过》《晚清有个曾国藩》
《曾国藩家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