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白天与黑夜1、太阳和影子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连续观察,记录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

知识与技能: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持之以恒的观察品质,意识到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连续一天的观测和记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看见户外的阳光了吗?提醒学生,不可以直视阳光,以免对眼睛产生伤害。

2、站在阳光下有什么感觉呢?温暖、热、明亮。

3、同学们能够描述太阳此时此刻的位置吗?引导学生通过方位和高度两个方面来描述,借助校园里的一些参照物描述太阳的高度。

4、你们还看过天空中其他位置的太阳吗?那是在什么时候?早晨、傍晚、中午、下午。

二、观察影子1、谈话:找一根竹竿立在操场上,说一说,竹竿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2、引导学生亲自“立竿”“见影”,并指导学生做好记录。

3、用粉笔画出整条影子,并测出长度,记录当时的时间。

4、把全班学生分成五个人一组,在操场上走一走,看一看还有哪些东西有影子,也把它画下来,并记上时间。

三、讨论1、回到教室后,教师引导学生猜一猜,过一段时间,操场上的那些影子还会是原来的样子吗?影子会动吗?怎么动呢?朝哪个方向动呢?2、学生讨论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实践活动,制作日影仪1、什么是日影仪?日影仪有什么作用?2、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日影仪。

学具袋中有现成的材料,引导学生组装起来即可。

3日影仪如何使用?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如何使用日影仪。

要特别强调的是,纸上的方位必须与实际方向保持一致,日影仪摆放好之后,用胶带固定,以免移位。

五、你模拟太阳运动的实验指导学生分组,用手电筒和竹篾模拟太阳的运动。

六、组织讨论1、引导学生到操场上去观察标记的影子的变化。

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测是否准确。

这个时候学生会惊奇的发现,影子已经偏离了原来的位置,而且长度也发生了变化。

2、总结影子变化规律3、在组织学生讨论教材提出的问题时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记录,然后描出影子顶端的连线,用箭头表示移动的方向。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第一章:unit1《地球的运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知道地球的运动产生的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地球运动的能力。

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 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地球仪展示地球的运动,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运动方式。

2. 讲解: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让学生明白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如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地球运动的特点和产生的现象。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描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 学生能通过观察地球仪,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

第二章:unit2《天气和气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 天气和气候之间的关系。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的天气和气候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讲解:讲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观察并记录天气变化,了解天气和气候之间的关系。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天气和气候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描述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 学生能通过观察实践活动,理解天气和气候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unit3《生物的多样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知道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生物多样性的能力。

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的生物种类,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 讲解: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让学生明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1.《光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会自己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2.知道光源发光需要消耗能量。

科学探究:1.会按照光源的特征给发光物体分类,知道光源可以分为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

2.能通过观察发光现象,区分光源与反光物体。

3.能通过“点燃蜡烛”“给细钢丝通电”两个活动,了解物体发光的过程,知道光源发光需要能量。

科学态度:1.乐于研究光现象,乐于分享与发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通过观察和排序,知道人造光源会随着人类需求的改变而不断更新迭代。

【教学重点】举例说明发光物体的特征,鉴别光源与非光源物体。

【教学难点】观察某些物体的发光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

学生材料:火柴、蜡烛、细钢丝、带鳄鱼夹的导线、电池、沙子、托盘。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认识光源1.观察图片(太阳、雷电、萤火虫、篝火、点燃的蜡烛、烟花),找物体的共同点。

2.生汇报:都会发光。

3.观察对比:这些物体(图片:月亮、投影幕布、玻璃幕墙)也很亮,看着也会发光。

和刚刚的物体一样吗?4.生汇报:不同,这些物体是反光。

5.揭题:是啊!科学上我们把这些会自己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光源》。

6.讨论: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光源?7.学生交流,教师播放视频补充。

8.小结:看来,在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光源。

二、给光源分类1.出示上述讨论确认的光源图片,试着给光源分类。

2.学生交流不同的分类方法。

3.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能根据光源的不同特征来给它们分类。

像这样,老师也把光源分为了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两类。

4.交流讨论:你知道这些人造光源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吗?通过一段视频(人造光源/灯的发展史)我们来了解一下。

5.生汇报。

6.小结:看来,人造光源也在随着人类需求的变化不断更新迭代。

三、观察蜡烛与细钢丝的发光过程1.交流回顾:点燃的蜡烛是人造光源的一种。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第一章:课题1 物质世界1.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分类,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1.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常见的物质性质,了解物质的分类;学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进行观察和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1.3 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和分类,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1.4 教学难点:物质的性质和分类,实验操作。

1.5 教学准备:实验仪器、实验材料。

1.6 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质,思考物质的特点和分类。

(2)新课:讲解物质的性质和分类,展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3)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物质世界的奥秘。

第二章:课题2 地球与宇宙2.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的结构和特点,认识宇宙的组成和规律。

2.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结构和特点,认识宇宙的组成和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地球和宇宙的奥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3 教学重点:地球的结构和特点,宇宙的组成和规律。

2.4 教学难点:地球的结构和特点,宇宙的组成和规律。

2.5 教学准备:地球模型、宇宙图片等教学资源。

2.6 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和宇宙,思考地球和宇宙的特点和组成。

(2)新课:讲解地球的结构和特点,展示宇宙的组成和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3)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探究地球和宇宙的奥秘。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和宇宙的奥秘。

第三章:课题3 生物与环境3.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识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优秀全册教案(完美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优秀全册教案(完美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第一单元1.太阳和影子【教学目标】1.能借助身体和器物进行观察,发现影子变化的规律。

2.能连续观察记录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

3.能进行太阳的运动于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4.知道一天中气温和影子的变化于太阳的运动有关。

5.知道完整的实验记录对结论的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连续一天的观测和记录。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手电筒、竹篾、米尺、竹竿、表格、作业纸。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看见教室外面的阳光了吗?(提醒学生不可正视太阳)2.站在阳光下有什么感觉?3.同学们能够描述太阳此时此刻的位置吗?(引导学生通过方位和高度两个方面来描述,借助校园里的一些参照物描述高度)4.你们还看过天空中其他位置上的太阳吗?那是在什么时候?(早晨、傍晚、中午......)二、组织讨论,总结影子变化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总结出太阳运动的规律:由东向西,由低到高再到低。

影子变化的规律:由西向东,由长到短再到长。

三、模拟太阳运动的实验师生共同用手电筒和竹篾模拟太阳的运动。

学生做好记录。

四、画出物体的影子学生根据掌握的知识自己完成练习,教师选出几个学生的作业全班展示,同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画之前是怎样想的。

五、猜猜时间,体验生活教师出示两幅图片,让学生说说分别是什么时间拍摄的,要求说出判断的理由。

六、布置作业课后阅读、查阅资料或者上网收集整理有关太阳和影子的其他知识。

2.太阳钟【教学目标】1.认识太阳钟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2.利用太阳钟的原理制作计时器3.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教学重点】了解各种不同形状、不同国家、不同制作方法的日晷(太阳钟)的制作原理。

【教学难点】根据当地的维度制作太阳钟。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制作太阳钟的材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引起学生科学前概念1.播放“锄禾日当午”FLASH动画.2.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诗句中是什么时间?(学生说出中午时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根据诗句中的“日当午”知道是中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章节安排
本教材共分为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若干课,每课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逐步深入,形成 完整的知识体系。
知识结构
教材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和整合,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知识网络,培养 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学生应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实 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 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
体。
观察实验:种子发芽过程记录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种子发芽过程,了解植 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实验材料
绿豆种子、水、棉花、培养皿、 放大镜等。
观察实验:种子发芽过程记录
实验步骤 1. 在培养皿中铺入一层棉花,加水湿润。
2. 将绿豆种子均匀摆放在棉花上。
观察实验:种子发芽过程记录
01
02
03
04
3. 将培养皿放在温暖、阳光 充足的地方,每天定时观察并
开花结果
植物长到一定阶段后,会 开花结果,繁衍后代。
植物繁殖方式及特点有Fra bibliotek繁殖通过开花、结果产生种子进行繁 殖,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生活力强,变异大,能广泛适应
环境。
无性繁殖
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 叶)进行繁殖,后代能保持亲本
的优良性状,繁殖速度快。
孢子繁殖
某些植物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 ,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成新个
气候类型及特征描述
气候类型
根据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的特点和分布规律,将全球气候划分为不同类型,如 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特征描述
不同类型的气候具有不同的特征,如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温带海洋性气 候四季分明、降水均匀等。
实践活动:制作简易气象站

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走进大自然课题1:我们身边的植物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了解植物的分类及特征。

2. 学会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

3. 能够辨别常见植物。

*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学会使用工具书和网络资源,搜集植物的相关信息。

*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植物的分类及特征。

2. 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

教学难点1. 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准备1. 植物标本、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标本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植物的分类及特征,讲解不同类型的植物。

3. 课堂实践:1. 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如叶子、花朵、果实等。

2.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4. 知识拓展:介绍植物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态保护。

5.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植物分类及特征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观察植物形态结构的实践能力。

3. 学生对生态保护的意识。

课题2:探索动物的世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了解动物的分类及特征。

2. 学会观察动物的形态结构。

3. 能够辨别常见动物。

*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动物的生长过程。

2. 学会使用工具书和网络资源,搜集动物的相关信息。

*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动物的分类及特征。

2. 观察动物的形态结构。

教学难点1. 动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准备1. 动物标本、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动物标本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动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动物的分类及特征,讲解不同类型的动物。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一、教案第一章:地球和天空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地球上的重要自然现象。

让学生认识天空中的主要天体,如太阳、月亮、星星等。

1.2 教学内容: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上的自然现象。

天空中的主要天体。

1.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如地震、火山等。

引导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主要天体,如太阳、月亮、星星等。

二、教案第二章:水和天气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基本性质和水的循环过程。

让学生认识天气的基本现象,如风雨、雷电等。

2.2 教学内容:水的基本性质和水的循环过程。

天气的基本现象。

2.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了解水的基本性质,如透明、无色、无味等。

引导学生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如蒸发、降水、流入河流等。

三、教案第三章:生物和生态环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的分类。

让学生认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生态环境。

3.2 教学内容: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的分类。

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等。

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分类,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四、教案第四章:人体和健康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让学生认识健康的重要性,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4.2 教学内容: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健康的重要性。

4.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如骨骼、肌肉、器官等。

引导学生了解健康的重要性,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五、教案第五章:科学探究方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

5.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等。

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步骤,如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等。

六、教案第六章:植物的生长和变化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过程和植物的生命周期。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3、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科学知识:1、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关系。

2、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

3、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敢于大胆想象。

2、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1 、太阳和影子教学目标能够连续观察记录物体的影子变化。

科学知识:1、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2、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持之以恒的观察品质。

2、意识到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影子的形成及变化规律。

认识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教学准备教师——课间带领班级几个学生给影子的位置、长短做记号分组——记录纸,粉笔,橡皮泥。

铅笔,温度计,白纸,尺子,指南针,手电筒,细铁丝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谈话: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节科学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到操场看太阳,观察阳光下的影子。

(板书:太阳和影子)二、学习新课1、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 )提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观察阳光下哪里有影子?是什么的影子?并可以选择一些影子用粉笔把它画在地面上( 2 )分组活动;( 3 )教师巡视并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影子?影子和实物有什么不同?( 4 )游戏:踩影子①介绍规则:两人一组,一个人踩另外一个人的影子,一分钟后交换,尽量不让别人踩到自己的影子。

②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游戏活动。

( 5 )回教室讨论心得并汇报;( 6 )师生共同小结:影子的产生有 2 个条件,一要有光源,二要有不透明的物体。

( 7 )讨论:从早上太阳升起到傍晚太阳落山,物体的影子有变化吗?2、了解影子变化规律( 1 )出去观察刚才做记号的影子( 2 )观察老师事先做记号的影子( 3 )汇报发现:一天中影子的长短、位置是变化的。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第一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1 观察法学习观察的基本技巧,如顺序观察、比较观察等。

进行实际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

1.2 实验法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学习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如测量、称量等。

进行有趣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2.1 物质的组成学习物质的分类,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特点。

掌握物质的三个基本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2 分子与原子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学习分子模型的制作。

掌握原子的结构,学习原子模型的制作。

第三章:力学3.1 力与运动学习力的基本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学习运动与力的关系。

3.2 压强与浮力学习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学习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能量与能源4.1 能量的基本概念学习能量的定义,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学习不同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4.2 能源的利用与保护了解我国主要的能源类型,学习能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五章:生物与环境5.1 生物的基本特征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等。

5.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学习生物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能力。

第六章:地球与宇宙6.1 地球的构造学习地球的地理位置、结构及地表特征。

进行地球仪的使用练习,了解各地理区域的特点。

6.2 天气与气候学习天气与气候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掌握气候变化的原因,探讨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第七章:人的身体与健康7.1 人体结构学习人体各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

了解人体主要器官的作用,探讨它们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7.2 健康生活方式学习健康饮食、运动和心理调节等方面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健康习惯,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第八章:生活中的科学8.1 生活中的化学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如食物的消化、清洁剂的作用等。

苏教版科学 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科学 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1.太阳和影子【教学目标】1.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知道这种变化是太阳的运动(视)造成的。

2.能够通过辨认影子了解物体和影子的关系,能够通过玩影子游戏感受到阳光和影子的关系。

3.体验到平常事物的变化中包含着科学的规律,有意识的关注身边的科学。

【教学重点】通过一系列活动了解到影子变化有什么规律。

【教学难点】观察一天影子的变化。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日出日落图、指南针、尺、钟表、温度计、手电筒、竹篾、三幅没完成的画。

学生材料:日影仪的制作材料(木棒、橡皮泥、白纸自制)。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一组日出视频,引导欣赏。

2.谈感受并用几句话简单描述日出及日落情景。

板书:太阳(调动学生已有的对太阳东升西落的感知,为后续的观察太阳视运动的活动奠定基础。

)3.看看窗外的太阳,同学们能不能描述出太阳此时此刻的位置吗?(引导学生从方位和高度两方面来描述。

)4.为了形象直观地描述出此时太阳的高度,老师向大家推荐一种简单的计量方法。

(1)左手握拳,举到和眼睛一样高;(2)然后拳头一个接着一个叠上去,直到拳头刚好遮住太阳。

计算一下拳头数,这就是我们测量的太阳高度。

5.活动:现在就请同学们到教室外实地测量一下此时太阳的高度,注意记好自己此时站立的地点并做好记录。

6.回班汇报交流。

7.现在太阳是出现在(根据当时的方位),我们还会在天空什么方位看到太阳?那是在什么时候?8.请同学们早晨到校及下午放学时在刚才观察的地点观察测量一次太阳的方位及高度,完善记录表。

二、研究阳光下影子的变化1.刚才同学们站在阳光下时有没有发现身边多了什么?(板书:影子)2.你的影子是什么样子呀?阳光下你还发现了哪些影子?3.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藏着哪些秘密,好吗?为了方便,我们要先准备一个道具,(出示日影仪)这是一个方便同学们长期观测日影的简单仪器。

4.指导制作日影仪(木棒、橡皮泥、白纸自制)。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科学是一门充满神秘的科目,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

作为科学科目老师,不妨写苏教版小学五班级科学教案吧,相信通过苏教版小学五班级科学教案你的教学任务会更加顺利。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有关于苏教版小学五班级科学上册教案,希望你喜欢。

苏教版小学五班级科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放大镜(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平面镜片。

老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问题与猜想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

放大镜大家很熟悉,我来介绍一下放大镜。

(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介绍)。

2、小组讨论沟通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沟通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1)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2)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二、探究与实践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3、沟通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第一章:课题1 地球上的水1.1 教学目标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知道水在地球上的循环过程。

1.2 教学重点地球上的水分布及水循环过程。

1.3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1.4 教学准备课件、地球仪、图片等。

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水的分布。

1.5.2 新课导入讲解地球上水的分布情况,介绍海洋、湖泊、河流、冰川等水域。

1.5.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流入地下水、流入海洋等。

1.5.4 案例分析分析水循环在农业生产、城市供水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1.5.5 课堂练习学生动手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加深对水循环过程的理解。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水循环的重要性。

1.6 课后作业查找有关水循环的资料,了解水循环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课题2 天气与气候2.1 教学目标认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2.2 教学重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3 教学难点天气与气候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2.4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气象器材等。

2.5 教学过程2.5.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与气候。

2.5.2 新课导入讲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阐述它们之间的区别。

2.5.3 课堂讲解分析天气与气候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如农业、交通等。

2.5.4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制作气象站,观察并记录天气变化。

2.5.5 课堂练习讨论天气与气候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穿衣、出行等。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关注天气与气候的重要性。

2.6 课后作业观察并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差异。

第三章:课题3 生物的多样性3.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多样性,知道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3.3 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3.4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实物等。

3.5 教学过程3.5.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多样性。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科学配套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苏教版全册学校:班级:任课教师: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科学知识的具体内容:1.3了解哥白尼“日心说”的贡献。

2.1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2.2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

2.3 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1.4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

1.5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1.6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1.7知道月球基本情况,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

1.8从各种媒体上了解更多的有关月球的知识。

本单元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从引导孩子们观测太阳和影子开始通过探究影子产生的原因,影子变化的长短人手,进而组织孩子用一天的时间去观测太阳及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

第二部分:在发现了影子变化的规律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运用这个规律制作太阳钟,这既是对原理的运用,也可以让孩子投身到实际的天文观测中。

第三部分:昼夜交替现象曾引起许多人的关注,从古代的埃及人到中国的神话传说,从托勒密到哥白尼都为此做出许多的探索。

第四部分:在夜晚,如果孩子们能够坚持看月亮,并给月亮记下日记,就能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

而在白天组织学生观察记录太阳的影子;在夜晚组织学生看月亮、研究月相变化的规律,这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这需要经过一整天、一个月或者更长时间的连续观察记录,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第五部分:第五课是综合地去研究因为昼夜现象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生物变化和反应。

第1课太阳和影子三维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辨认影子了解物体和影子的关系。

2.能够通过玩影子游戏感受阳光和影子的关系。

(二)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2.知道这种变化是太阳(视)运动造成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平常事物的变化中包含着科学的规律。

2.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科学。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标杆、粉笔学生准备:卡纸、铅笔等记录材料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猜谜语: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白天跟着你,晚上离开你。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1. 单元一:生命科学基础1.1 课时一:观察裸露种子的发芽- 目标:通过观察裸露种子的发芽过程,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和发芽需要的条件。

- 教学重点:种子的基本结构、发芽需要的条件。

- 教学准备:裸露种子(如豌豆或玉米种子)、水、、土壤。

- 教学过程:1.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裸露种子的外观特点。

2. 将裸露种子放入中,加入适量的水,放置在光照充足的地方。

3. 观察种子在适宜条件下的发芽过程,记录观察结果。

4. 结合观察结果,讨论种子的基本结构和发芽需要的条件。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1.2 课时二:植物的养分与吸收(一)- 目标:通过探究植物吸收养分的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养分。

- 教学重点:植物的养分需求及吸收方式。

- 教学准备:小麦或玉米种子、硬纸板、保鲜膜、、水、土壤。

- 教学过程:1. 提供小麦或玉米种子,让学生观察种子的外观特点。

2. 制作一个简易的水培装置,将种子置于水培装置中,注意保持适当的湿度。

3. 观察种子在水培装置中的生长情况,记录观察结果。

4. 结合观察结果,引导学生讨论植物吸收水和养分的方式以及植物的养分需求。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1.3 课时三:植物的养分与吸收(二)- 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和养分的过程。

- 教学重点: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和养分的方式。

- 教学准备:小麦种子、密封袋、黑纸、棉花、水、高锰酸钾溶液。

- 教学过程:1. 将小麦种子分成两组,每组10颗。

2. 在两个密封袋中分别放入一片潮湿的棉花,放入5颗小麦种子,并封好袋子。

3. 在其中一个密封袋中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

4. 每天观察并记录两组种子的发芽情况。

5. 结合观察结果,引导学生讨论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和养分的方式。

6.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2. 单元二:物质的分离和组成2.1 课时一:物质的三态和混合物- 目标:通过实物实验,探究物质的三态和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五上苏教版科学优质课教案

五上苏教版科学优质课教案

五上苏教版科学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掌握动物的生殖方式和生殖器官的结构。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动物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动物的生殖方式和生殖器官的结构。

2. 教学难点,动物的生殖方式和生殖器官的结构的相关知识点。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10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动物的生殖方式和生殖器官的结构,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动物生殖的好奇心。

2. 学习新知识(30分钟)。

(1)学生观察实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动物的生殖方式和生殖器官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生殖的基本过程。

(2)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动物的生殖方式和生殖器官的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3. 拓展延伸(20分钟)。

(1)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动物的生殖方式和生殖器官的结构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展示成果,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

4. 归纳总结(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动物的生殖方式和生殖器官的结构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5. 课堂练习(15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生对动物生殖方式和生殖器官的掌握程度。

6. 课堂小结(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回顾。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动物的生殖方式和生殖器官的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通过课堂练习,检验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对动物生殖方式和生殖器官的结构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课:自然界中的水资源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分布情况。

2.认识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3.理解水的循环过程。

教学重点:1.水的分布情况。

2.水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水的循环过程。

教学准备:教材《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幻灯片、水资源地图、水循环示意图、磁带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 (10分钟)用幻灯片呈现一些水资源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水的兴趣,并引导他们讨论水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使用水的经验和观察。

Step 2: 探究 (20分钟)让学生观察水资源地图,了解世界各地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要求学生观察并找出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和水资源匮乏的地区。

引导学生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Step 3: 讲解 (15分钟)利用幻灯片和示意图,向学生讲解水的循环过程。

解释蒸发、凝结和降水的概念,并通过示意图展示水的循环过程。

鼓励学生提问并解答他们的疑惑。

Step 4: 实践探究 (20分钟)分成小组让学生完成水的循环实验。

每个小组分别放置一个装满水的玻璃容器,盖上保鲜膜并留出一个小孔,放置在明亮的地方。

观察几天后,学生会发现水蒸发后在保鲜膜上凝结并降落回容器中,模拟自然界中的水循环过程。

Step 5: 总结 (10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并进行总结。

帮助他们理解水的重要性和循环过程的意义。

鼓励学生互相提问,并回答他们的问题。

Step 6: 拓展延伸 (15分钟)用磁带播放有关水资源保护的短视频,让学生了解如何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节约用水的行动。

Step 7: 作业布置 (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100字以内的篇幅写一篇关于节约用水的小短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自然界中的水资源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他们不仅能够观察和比较水资源分布的差异,还能够理解水的循环过程。

通过实践探究,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水的蒸发和降水过程,加深对水循环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教案苏教版版五年级科学学科上册
学校葛石中心小学教师孙克志
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
活动过程
3、有什么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
可演示把电线直接接上。

追问:为什么没亮?
4、通过刚才这个小实验,你们发现
了什么?
小结:电线里面的材料和外面的材料
是不一样的,里面的铜丝可以让电流通
过,外面的塑料不可以让电流通过。

5、概括概念:这种能使电流通过的
本领叫导电。

像铜丝这样容易导电的物
体,我们称它们为导体;像电线外面包着
的塑料这样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我们称它
们为绝缘体。

(板书)
师追问:刚才我们的电线两头隔着什么?
是什么体?(空气,绝缘体)
二、讨论研究计划,开始探究活动
1、初步了解一些能够导电的物体
(1)你们还想在他们之间加一段什
么东西,使灯泡能亮起来?
有选择的贴出相应的板书纸板。

(2)分组试验验证,出示要求:
a记录预测结果;
b4人一组合作验证(两次);
c填写完成记录;
(3)汇报实验的结果,并把黑板上
的板书纸板重新分类贴好。

(实验中有的
物体没能测准确,交流后可以用老师做的
电流放大器,即电池增多,也可方便测出
下面的液体和人体是否是导体,就无需验
电球了)
(4)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研究的
情况看,导体基本都是哪些物体呀?
那么其他非金属物体是否都是绝缘
体呢?
2、各种各样的水的导电性能
(打来一盆水)问:这水能导电吗?
你还想到了哪些水?(板书)
怎样设计水是否能导电的实验?
亮。

讨论得出结论。

自由罗列身边的小物品。

小组合作实验并填写记录单。

金属做的物体。

分组讨论。

四人为一组,分组实验盐
汇报总结研究水的导电性的实验步
骤。

交流时测得不准的可以借助电流放
大器。

小结:(略)
3、检测人体是否导电。

小结:一般来说,各种金属都容易导电,
是导体,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也是导
体,塑料、橡胶是常见的绝缘体。

水和纯净水的导电性能。

活动拓展三、拓展探究内容,引导用电安全
1、(出示实物或图)提问:你们认
识这些物体吗?
(2)讨论:这些物体的各部分哪些
是用导体材料做成的?哪些是用绝缘材料
做成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小结: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
要电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
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2、了解安全用电:
(1)电力给我们带来了能量,发挥
了很大的作用,但他也有巨大的力量,如
果我们不能够合理的使用,就会被电击
伤。

看书本,说一说,这些行为错在哪
里?
(2)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导体和绝缘
体的知识,通过实验和讨论,知道了什么
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但是导体和绝缘
体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课件演示实验:
从一个废灯泡里取出里面的玻璃心,连接
好。

常温下玻璃不导电,小灯泡不发光),
问:灯泡不亮说明什么?
(用酒精灯给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
玻璃变成导体,电路接通,小灯泡发光)。

再问:灯泡现在亮了,又说明什么?
(3)指出:这个实验表明,导体和
辨认各种工具或材料。

小组交流讨论,全班汇报。

全班交流讨论。

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