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主要性状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的初步研究
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的研究与应用初探
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的研究与应用初探摘要综述了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系的研究进展、育性变化机理,初步探讨了利用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系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系;研究进展;应用前景目前,利用油菜杂种优势的方法主要有细胞质雄性不育、细胞核雄性不育、自交不亲和性、化学杀雄。
细胞质雄性不育以其制种产量高、繁殖系数大利用得最广泛,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在制种时育性不稳定影响种子质量;细胞核雄性不育系不育彻底,但制种时须拔除50%可育株,费工费时,由于其制种难度大,在发达国家一直不受重视,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地区和单位利用并配制了杂交组合;自交不亲和性亲本繁殖困难,化学杀雄难以掌握药剂浓度及喷施时间,目前后两种方法均无大面积推广,但也配制了杂交组合。
自石明松(1973)发现水稻光温敏不育现象以来,生态雄性不育现象引起了育种界的普遍兴趣和重视。
何觉民等(1994)提出生态雄性不育理论,认为植物雄性育性作为一个性状,必然同时受基因影响和环境制约。
所谓雄性不育,不过是不育基因在特定生态下的表达。
到目前为止,在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等作物上均发现了生态雄性不育现象并加以利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油菜上利用生态雄性不育现象,可简化育种程序,提高制种纯度,有效降低制种风险,其利用前景是可观的。
本文综述了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系的发现、选育、利用,随着进一步的研究,生态两系油菜也将成为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一个重要途径。
1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系研究进展1.1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杨光圣等(1987)于昆明油菜夏繁期间,在2个甘蓝型油菜品系杂交(84-1×84-2)后代中发现一个F3株系表现雄性不育、雌性可育,经3年连续选择自交(F5)、鉴定和选择,选育出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两用系AB1,表现为在武昌秋播,春天开花表现雄性可育;在昆明或西宁夏播开花表现雄性不育。
袁美等报道了双低生态不育两用系8-8112AB,该不育系由生态雄性不育两用系AB1与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杂交选育而成。
油菜单倍体遗传转化的条件
油菜单倍体遗传转化的条件作者:申敏来源:《广东蚕业》 2019年第11期DOI:10.3969/j.issn.2095-1205.2019.11.14申敏(长治职业技术学院山西长治 046000)作者简介:申敏(1987- ),女,山西潞城人,硕士,研究方向:食品生物技术。
摘要小孢子作为一种单倍体材料可以进行外源基因遗传转化,这种方式可以加快转基因材料纯合速度,在染色体加倍后,导入的外源性状能以纯合体的形式体现。
排除了隐性干扰,提高了选择的准确性。
文章从单倍体概念及原理、转化的主要技术环节及其特点、后代鉴定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单倍体;遗传转化;进展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205(2019)11-27-02油菜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现阶段大部分研究进行转化的材料大都是二倍体的组织,得到的转基因植株经常是杂合体[1],在后代培养中容易造成外源基因的丢失,限制了在基因改良中的优势利用。
小孢子或是小孢子衍生胚、花粉和小孢子培育体系在多种有重要商业价值的高等植物中已经有过报道。
依据小孢子本身的特性可以使得小孢子作为基因纯合的优良受体。
在染色体加倍后,导入的外源性状能以纯合体的形式体现。
这种方法还可以用来在经过了胚胎的基因转移和突变重新得到单个植株的同质植株。
单倍体最关键的优点是转基因会使转化株马上表达转化性状,简化了遗传分析,增加基因剂量。
单倍体转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杂交后纯系品种快速繁殖。
1 油菜单倍体转化的外植体小孢子衍生的胚、单倍体茎段、茎节间、茎段、叶柄、子叶下胚轴、原生质体和小孢子等各种外植体可以用在遗传转化实验。
小孢子再生能力非常强,后期更易获得需的材料。
刚分离的小孢子作为转化受体选择主花序或第一次分枝花序3~4 mm的花蕾,在油菜花药培养中,只有单核晚期的小孢子可能发育成胚状体。
在开花四天摘取3~4 mm的花蕾时,小孢子的发育一致性较好[2]。
对于甘蓝型油菜,从器官、组织、细胞三个水平研究了供体植株不同外植体部位再生情况及影响再生反应的一些因素,并对甘蓝型油菜小孢子来源的再生组培苗进行了倍性水平的鉴定[2],结果表明,利用茎段节间再生腋芽是一种较好的快速再生植株方式,具有出芽快,遗传特性保持好的特点,茎段具有较强的分化芽能力,而叶柄和叶片难以诱导芽分化。
油菜自交总结
油菜自交总结简介油菜(学名:Brassica napus L.),又称油菜花、菜花和油菜花菜,是十字花科、油菜属的植物。
油菜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其籽实富含油脂,可以提取植物油,广泛用于食用油和工业用途。
油菜自交是油菜的一种繁殖方式,通过自交可形成纯系,以保持良好的遗传特性。
1. 油菜自交的目的油菜自交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和稳定油菜良好的遗传特性,产生纯系供进一步研究和利用。
通过自交繁殖,可以固定某种特定的性状、抗性或其他遗传特性,消除杂种优势,为后代的遗传分析和改良提供可靠的材料。
2. 油菜自交的方法油菜自交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单独株系法和亲本繁殖法。
2.1 单独株系法单独株系法是指选取单株进行自交繁殖。
首先,在田间选择生长健壮、体质较好的母本植株,标记并单独栽种。
母本植株的冠幅和生长状态应一致,以降低杂交的可能性。
待母本植株花芽分化后,用纸袋或纱网袋遮盖花序,防止与其他植株进行杂交。
待花序开花后,通过人工授粉或自然传粉,在花袋内进行自花授粉,使花朵自我授粉。
授粉后,及时对花袋进行标记,以便追踪和鉴定授粉结果。
成熟后的果实收获后进行筛选和评估。
2.2 亲本繁殖法亲本繁殖法是指选取两个具有不同遗传特性的油菜品系进行交配,然后将子代进行连续自交,以得到稳定的纯系。
首先,选择两个亲本品系,一个作为雄本(父本),一个作为雌本(母本)。
将两个亲本进行人工授粉,得到的种子即为F1代。
将F1代种子播种,待植株成熟后,逐个进行自花授粉,得到F2代种子。
同样地,将F2代种子连续进行自花授粉,得到F3、F4等代的种子。
连续自交至第5-6代后,种子间的表型差异逐渐减小,基本固定。
对于重要的性状,可以选择合适的代数进行筛选,以获得稳定的纯系。
3. 油菜自交的影响因素油菜自交的成功与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外界环境、品系特性和操作技术等。
3.1 外界环境因素外界环境因素对油菜自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温度、光照和湿度等方面。
合适的温度可以促进花器官的发育和授粉过程,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自交的效果。
油菜的起源和发展
油菜的起源和发展一、关于油菜的起源油菜有三个起源中心,一是以中国和印度及中东一带为主的亚洲起源中心,它是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起源地;二是以欧洲和地中海沿岸为主的欧洲起源中心,它是甘蓝型和黑芥油菜的起源地;三是以非洲东北部为主的非洲起源中心,它是埃塞俄比亚芥菜的起源地。
一般采说,与起源中心相邻的主要农业地区均适宜种植油菜,是油菜的主产地区,例如中国的长江流域、北美加拿大的西部草原地区以及欧洲北部是世界三大油菜主产区,也是全世界甘蓝型油菜生产最集中的三大产区。
据资料记载,中国、印度是世界上栽培油菜最古老的国家之一。
中国青海、甘肃、新疆及内蒙古等地可能是中国油菜栽培最早的地区,中国现在栽培的甘蓝型油菜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从日本和欧洲引进的。
从中国油菜发展过程来看,首先是北方旱作区开始种植,逐步扩展到南方水稻区大量种植;从栽培方式来看先是春播直播栽培,进而发展成秋播和育苗移栽或直播与移栽两种并存;从利用来看,最初是采茎叶作蔬食,其后是取籽榨油供食用和点灯,并由此发展成多方面综合利用;从栽培技术上看,由粗放栽培发展为高度精耕细作。
印度在公元前2000~1500年就种植白菜型油菜品种“沙逊”。
在欧洲芜菁油菜是栽培最为久远的油菜品种之一,在瑞士东北部的苏黎世曾发现青铜器时代的芜菁型油菜种子,欧洲各国大约在公元工3世纪开始种植油菜,到16~17世纪甘蓝型油菜在比利时、荷兰、德国、瑞典、瑞士有了比较广泛的栽培。
美洲、大洋洲种植油菜是从上述起源中心传播而来的。
二、我国油菜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食用植物油的需求快速增加,油菜种植面积也随之增长。
同时增长的,还有产量、品质等。
20世纪60年代以来,油菜生产技术经历了三次“大飞跃”。
(1)第一次飞跃是甘蓝型油菜替代白菜型油菜,这是一次物种变革,主要发生在1964年到1979年之间,这一阶段增长的主要是产量,把油菜从低产作物变成了中等产量的作物。
340农业知识综合二(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繁殖学)
《农业知识综合二(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繁殖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大纲性质《农业知识综合二》是报考江西农业大学农业硕士畜牧领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
《农业知识综合二》侧重于动物生产类综合知识的考查。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动物科学相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主要涵盖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动物繁殖学等课程。
二、考试要求考生应全面系统地掌握动物生理、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和解决动物生产中的有关实际问题。
三、试卷结构试卷总分150分,其中动物遗传育种学40分,动物繁殖学35分,动物营养与饲料40分,动物生理学35分。
四、考试方式及时间考试方式:笔试,闭卷;考试时间:180分钟。
一、《动物生理学》考试大纲绪论1、体液与内环境的概念2、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3、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及其机制2、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3、神经肌肉间的兴奋传递过程。
第二章血液1、血液的组成与理化性质,血浆蛋白的功能,血浆渗透压2、红细胞与白细胞的生理功能3、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的机理,促进与延缓血液凝固的方法4、血型的概念、意义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第三章血液循环1、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及心肌的生理特性2、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率及心输出量的概念3、动脉血压及其影响因素4、微循环的组成及特点5、组织液的生成及其调节6、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与体液调节第四章呼吸1、肺通气的原理,胸内压、肺内压、肺容量及肺通气量的概念2、气体的交换过程及运输方式,氧离曲线的生理意义3、神经体液因素对呼吸的调节机理第五章消化与吸收1、动物的采食特点2、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3、胃肠道的运动及其调节4、主要消化液的成分、分泌特点5、主要胃肠激素的生理功能6、反刍动物的消化特点7、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其原理第六章能量代谢及体温1、基础代谢和静止能量代谢的概念2、动物的产热与散热过程3、恒温动物的体温调节机制第七章排泄与渗透压调节1、尿的理化性质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及其影响因素3、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及排泄作用4、尿生成的调节5、水盐平衡和渗透压调节第八章神经系统1、神经元活动的规律,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突触传递的特点2、反射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3、神经系统的感觉与运动功能4、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特点,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特点5、脑的高级机能,条件反射的形成及其意义第九章内分泌1、激素的概念与分类,激素的特点及其作用机制2、下丘脑分泌的主要激素及其生理功能3、垂体分泌的主要激素及其生理功能4、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调节机制5、甲状腺激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6、甲状旁腺激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7、胰岛激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8、肾上腺激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第十章生殖与泌乳1、动物的性腺发育特点及生殖周期的概念2、雄性生殖生理,睾丸的生精作用,睾丸激素的功能及其调节3、雌性生殖生理,卵巢的生卵作用,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分泌特点、生理功能及其调节4、乳的生成过程及其调节,排乳反射及其调节参考书目:1.《动物生理学》(第三版),杨秀平、肖向红、李大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国内外油菜育种概
第一节国内外油菜育种概况一、世界各国油菜育种概况1.油菜的类型:油菜是一个农艺学名词,不是分类单元。
油菜按其植物学和生物学特征特性,大体上可把世界范围内栽培的油菜品种分为三大类型:白菜型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2n=20)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 Coss L.,2n=36)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2n=38)前两者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印度和邻近国家,后者则原产于欧洲。
2.三大类型油菜的传统分布和生产(1) 欧洲: 欧洲各国油菜以甘蓝型油菜为主,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次之。
(2) 中国:中国油菜以白菜型油菜为主,芥菜型油菜次之(作调料利用)。
(3) 印度和南亚:印度和南亚以印度以芥菜型油菜为主,白菜型油菜次之。
(4) 北美(主要是加拿大):北美各国则以甘蓝型油菜为主,其它次之。
(5)大洋州(主要是澳大利亚):大洋州以甘蓝型油菜为主,其它次之。
(6) 俄罗斯和中亚地区:以芥菜型油菜为主,用作生产调料和芳香油。
欧洲部分有少量甘蓝型油菜。
一油菜育种概况科学的油菜育种工作开始较迟。
(1)中国的油菜育种工作始于20世纪30年代(孙逢吉,1948;Singh,1958)。
(2)欧洲的油菜育种工作也始于20世纪30年代。
且以甘蓝型油菜为主,其它次之。
德国于20世纪30年代前期最早在欧洲开展油菜育种,Lembke种子公司最早在北德育成的甘蓝型油菜品种Lembke是当时欧洲的主栽品种,也是欧洲油菜育种的最基础材料。
1938年瑞典Svälov 种子协会(现为Svälov AB)育种实验站系统开展了油菜育种工作,由引进的Lembke 品种中通过系统育种育成甘蓝型冬油菜品种Matador (Andersson,1950)。
此后,丹麦、法国、波兰、英国等国都相继开展了油菜育种工作。
(3)加拿大油菜生产发展较迟,1941年起才由波兰引进白菜型春油菜(称为Polish type),由阿根廷引进甘蓝型春油菜(称为Argentine type)。
甘蓝型显性核不育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宜油31的选育
参考文献
[1] 钟旭华,黄农荣,郑海波,彭少兵,Roland J B.水稻“三控”施肥技术 规程.广东农业科学,2007(5):13-15,43
[2] 李国林,邓辉明,邱箭,陈慧珍,刘建萍.杂交中籼新组合徽两优 106 母本直播制种技术.杂交水稻,2019,34(6):33
[3] 颜晓晖,蔡英杰.优质杂交稻新品种泸优 6169 及栽培制种技术.中
国种业,2020(6):68-69
[4] 易小林,何懿,刘盛武,覃庆炜,莫振茂,韦家书,余明丽,龙凤祝.
感光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广和优 618 的选育与应用.耕作与栽培,
2020,12(6):64
(修回日期:2021-02-04)
2021年第4期
2000ࣺὒࠊࠞ 99107A×00186
2001ࣺὒࠊࠞ 2002ࣺὒࠊࠞ 2003ࣺὒࠊࠞ 2004ࣺὒࠊࠞ 2005ࣺὒࠊࠞ 2006ࣺὒࠊࠞ
恢复系 11-6052 属甘蓝型,全生育期 211d,植株 扇形,匀生分枝,茎秆绿色,叶茎均有蜡粉,叶色中绿, 叶缘波状,裂叶型叶片,裂片数目 2 对;花瓣黄色,花 粉充足。株高 200cm,一次有效分枝数 11 个,分枝高 度 60.0cm,主花序长 60.0cm,单株有效角果数 428.8 个, 每角果粒数 12.8 粒,籽粒圆形黑色,千粒重 2.9g。 1.3 宜油 31 选育过程 2011 年用显性核不育系宜 15A 和显性恢复系 11-6052 配制杂交新组合宜油 31,2012 年、2013 年连续 2 年参加宜宾市农业科学 院品比试验,2015 年参加四川省油菜区试预试试验, 2016 年、2017 年连续 2 年参加四川省油菜新品种 联合试验,在各级试验中产量和品质等性状表现均
012119 ᒵ̜ὒ־᠗ๆភ
油菜综合实验报告完整版
油菜综合实验报告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油菜综合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意义1. 了解油菜的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练习和掌握油菜去雄杂交技术,了解和掌握油菜自交技术。
2. 学习油菜考种及产量测定方法;了解和掌握油菜形态特征和品质特征。
二、实验用品1.材料甘蓝型油菜或白菜型油菜品种2.仪器用具剪刀、镊子、网袋、纸袋、回形针、纸牌、铅笔等。
三、实验内容1.花器构造油菜属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Brassica),常异花授粉(甘蓝型和芥菜型,天然异交率一般为5%-10%,最高不超过30%)或异花授粉(白菜型,天然异交率一般为80%-90%以上)作物。
油菜的花序为总状无限花序,由主花序和分枝花序组成。
在花序上互生许多单花,花由花柄、花萼、花冠和雄蕊等组成。
花瓣4片与花萼4片互生,作十字形排列,称十字花冠。
雄蕊6枚,侧面的一对为短花丝,中央的两对为长花丝,特称四强雄蕊。
雌蕊由2心皮组成,由假隔膜(胚座框)将子房隔成两室。
胚珠着生在心皮的边缘,为侧膜胚座。
2.开花习性油菜的开花顺序是先主花序,第一分枝、第二分枝花序依次由上而下开放,同一花序的花朵无论是主花序还是分枝花序都是由下向上依次开放。
油菜单株花期的长短因品种、气候和裁培条件而异,一般为20-30天,每天开花时间一般在上午7时到12时,以9-11时开花最盛。
油菜开花散粉的最适相对湿度为75%-85%,最适温度约为14-18℃。
10℃以下开花数减少,5℃以下一般不开花。
油菜花的雌蕊较雄蕊先熟,且生活力较强,开花前后7天内柱头均具有受精能力,但以2-3天内受精结实率最高。
油菜的花粉落在柱头上45分钟后即可萌发,经1-24小时完成受精过程。
3.油菜的自交不亲和性在油菜杂种优势的利用上,可用优良的自交不亲和系作母本,优良品种作父本,产生强优势的杂交种用于生产,以提高油菜的产量。
甘蓝型黄籽油菜遗传机理与新品种选育 “量身定制”让油菜质更优
甘蓝型黄籽油菜遗传机理与新品种选育——“量身定制”让油菜质更优众所周知,菜油在川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菜籽油是黑褐色的,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清澈透明、色泽金黄的色拉油、调和油开始进入千家万户的厨房。
然而,比起传统的菜籽油,它们似乎总是缺点风味。
如果有一种油,能够兼备菜籽油的清香和色拉油的清澈,该多好!事实上,由西南大学牵头完成,并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甘蓝型黄籽油菜遗传机理与新品种选育”项目,就为人们带来了这样的食用油。
1月11日,该项目负责人、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教授李加纳为记者揭秘了他们通过28年研究,对油菜进行“量身定制”的奥秘。
改良油菜基因,打造“优良血统”“菜籽油好吃不好看,加工成色拉油后,却好看不好吃,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改良油菜的遗传基础。
”李加纳解释道,油菜根据原产地不同,可分为白菜型、芥菜型和甘蓝型三种,前两者有部分黄籽品种,油色较黄,油质较高,但产量偏低。
甘蓝型油菜产量高,应用面积大,但油色偏黑,油质差。
过去生产上广泛应用的甘蓝型油菜中,并没有天然黄籽,也就不可能榨出好看的黄色菜油。
为此,项目组采用传统安全的育种方法,从白菜型油菜、芥菜型油菜、埃塞俄比亚芥、甘蓝4种植物中提取黄籽基因,获得了携带黄籽基因的甘蓝型黄籽油菜。
这种油菜不但菜籽鲜黄、出油量和产量高,还具备遗传稳定性,奠定了此后育种和遗传研究的基础。
更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项目组又发现了3个黄籽油菜的新基因,它们控制着黄籽油菜的色素合成,是对其他基因发号施令的“总司令”。
找到它们并加以控制,就能得到各种新的黄籽油菜品种。
李加纳说,这就好比对油菜的“血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提升。
运用分子标记技术选育“全能油菜”然而,仅仅改良油菜的菜籽颜色是远远不够的。
油菜也和其他作物一样,面临着病虫害、大风等威胁,能不能选育一种既高产、又抗病,还抗风吹不易倒的“全能油菜”呢?项目组采用了先进的分子标记技术。
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遗传多样性及其黄籽与芥酸性状的分子标记
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遗传多样性及其黄籽与芥酸性状的分子标记油菜作为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是主要的食用植物油来源。
芥菜型油菜原产我国,遗传资源丰富,具有许多优良特性,如抗旱、耐高温、黄籽、耐饥薄、抗裂荚、早熟、耐迟播、抗病虫以及耐重金属等,它不但在干旱地区具有种植优势,又是进行甘蓝型油菜遗传改良的宝贵资源。
芥菜型油菜中的陕北黄芥,分布于陕北黄土高原及其邻近一带,是我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中的一个独特的生态类群,其黄籽、特殊的脂肪酸组成均是油菜育种的重要目标性状,对其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在油菜抗逆育种和品质改良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研究以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遗传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我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陕北黄芥的黄籽性状以及脂肪酸组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获得如下结果。
1.我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遗传多样性以101份我国西部不同生态区的芥菜型油菜品种资源和7份参照品种(2份外国芥菜型油菜,4份白菜及白菜型油菜,1份芸芥)为研究对象,采用SRAP、AFLP和SSR标记技术研究其遗传多样性,结果如下:1.1 101份我国芥菜型油菜和2份澳大利亚芥菜型油菜分为五个类群:云贵和陕南类群(A),关中类群(B),新疆Ⅰ类群(C),新疆Ⅱ类群(D)和西部春播类群(E),其中A、B基本为冬播品种,C、D、E均为春播品种。
地理和生态条件是影响芥菜型油菜类群的主要因素。
1.2 A类群品种间遗传差异最大,其次是B类群。
陕西和新疆的品种分别被聚到三个类群,表现出更广泛的遗传多样性。
我国冬播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高于春播品种。
1.3 E类群包括多数春播类型,可分为三个亚类,其中陕北及其邻近一带春播黄芥为第Ⅰ类,形成一个独立的遗传群体,群内遗传多样性较高;西藏的10个品种为第Ⅱ类,相似系数达0.83以上,表现出西藏品种遗传系统的独立和遗传基础的单一;澳大利亚2个品种为第Ⅲ类,表现与我国的春播品种关系较近。
白菜型黄籽油菜千粒重及其遗传力的研究
C/ fm t di evrfeT enr whrait f 00一w i t f eo O ̄ r eadt ail .h ao eibl r10 l o h i v ac r t i o y e lw—se aei B. h g oyl edr p n
c m e /i lw,o i i n t t o c o s n e r y r e e ain a p t ss o s o f h o e i al h b d g n rt . r ts ai t y i o
准, 扩大选择群体 。 s -
1 材 料与 方 法
11 材料 . 选 用 2 白菜 型黄籽 油菜 品种 , 籽 沙 逊 ( 。是从 印度 引进 的 白菜 型 黄籽 油 菜 品种 , 个 黄 P) 千粒 重 29 ; .8g青海 大 黄 (2是青海 省农 家品种 , 名湟 源 大黄 油菜 , P) 又 千粒重 43 。 以上 材料 均 由青 海大学 .7g 农 林科 学 院春油 菜 中心提 供 。 12 方 法 . 20 05年春在 青海 大学农林 科 学 院试验 地 种植 亲本 , 油菜 初 花期 套 袋 自交 , 并人 工 配 置 P × i
维普资讯
第2卷 6
第 2期
青 海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unl f i hi n e i ( a r c ne ora o n  ̄ U i r t N t e i c ) Q g v sy u Se
V_ . 6 No. 0 2 1 2 Ap . O 8 r2 O
起 的 ,.3 84 %是 由基 因的加性 方差 引起 的 , 千粒 重的狭 义遗 传 率较低 , 杂种早 代 不 宜选择 。 在
关键词 : 白菜型 油 菜 ; 千粒 重 ; 遗传 率 中图分 类号 :64 3 ¥ 3 .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0 6 9 6 20 )2—0 2 10 —89 (0 80 00—0 2
简述油菜三系杂交制种技术
油菜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其杂交制种技术对于提高油菜产量、品质以及推动油菜产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油菜三系杂交制种技术是目前油菜杂交育种中广泛应用且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本文将对油菜三系杂交制种技术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油菜三系杂交制种的概念油菜三系杂交制种是指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简称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者之间的特定关系,通过有性杂交的方式生产出具有杂种优势的油菜种子的过程。
其中,不育系是指雄性器官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正常花粉,但雌性器官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结实的品系;保持系则是能使不育系的不育特性得以保持的品系;恢复系则是能使不育系恢复育性,产生正常花粉并结实的品系。
二、油菜三系杂交制种的原理油菜三系杂交制种的原理基于细胞质雄性不育遗传机制。
细胞质雄性不育是由细胞质基因和细胞核基因共同控制的一种遗传现象。
不育系的细胞质中含有不育基因,而细胞核中则缺少恢复育性的基因;保持系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不含有不育基因,能够使不育系的不育特性得以保持;恢复系的细胞质中不含有不育基因,而细胞核中含有恢复育性的基因,能够使不育系恢复育性。
在杂交制种过程中,首先将不育系与恢复系进行杂交,得到具有杂种优势的 F1 代种子;然后将 F1 代种子再与不育系进行回交,得到不育系的后代,即保持系。
通过这样的循环过程,不断地生产出具有杂种优势的油菜种子。
三、油菜三系杂交制种的技术要点(一)不育系的选育与繁殖不育系的选育是油菜三系杂交制种的关键环节之一。
选育不育系需要从大量的油菜品种资源中进行筛选和鉴定,选择具有细胞质雄性不育特性且农艺性状优良的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培育和纯化。
不育系的繁殖主要通过隔离繁殖和繁殖技术来实现。
隔离繁殖是指将不育系种植在与其他油菜品种隔离的区域,防止其他花粉的污染,以保证不育系的纯度;繁殖技术包括合理的种植密度、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措施,确保不育系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并产生大量的种子。
经济作物种子生产知识
(二)与种子生产有关的油菜生物学特点
种子细小圆滑 繁殖系数大: 500~1000 不同部位的种子质量有差异 自然异交率高 常规品种遗传基础较复杂
(三)油菜花器构造和开花结实习性
1.油菜花器构造 由花柄、萼片、花瓣、雌雄蕊组成 十字花冠 四强雄蕊
2.开花结实习性
花期长: 30d,单株花期一般延续20-30d 开花的顺序: 主花序 第一分枝 第二分枝 上 下 同一花序 下 上 最适宜温度为14-18℃ 最适相对湿度为70%-80% 雌蕊受精能力: 5-7d 花粉生活力: 1-3d
第二节 烟草种子生产
一、烟草的花器结构与开花结实特性
(一)花的形态和构造
两性花,钟状花冠 花萼、花瓣: 5 雄蕊: 5 雌蕊: 1
(二)开花习性 天然异交率: 1%~3%
10d
2d
1d
现蕾
含蕾
花始开
花盛开
果实形成
26d
39d
凋谢
(三)果实和种子
蒴果: 每个内含2000~4000粒种子 千粒重: 0.05~0.09g
父母本行比: 1:2-4 在父本行头点种小麦或蚕豆作标记作物 调节父母本的播期和花期 成熟后收获母本行的种子 田间管理与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田的措施基本相
同。
(三)利用核不育两用系生产杂交种
1.亲本的提纯与繁殖技术
全不育系: 利用双隐性纯合系msmsrfrf可育株
与纯合型MsMsrfrf不育株测交,其测交一
经济作物种子生产知识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Click to edit Master subtitle style
第一节 油菜种子生产
一、油菜的0%—90% 甘蓝型油菜: 天然异交率10%—25% 芥菜型油菜: 天然异交率低于10%
油菜种子含油量影响因素及调控综述
油菜种子含油量影响因素及调控综述【摘要】油菜种子含油量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其影响因素和调控技术的研究备受关注。
本文从形成过程、主要因素、内源和外源调控因素以及调控技术等方面对油菜种子含油量进行了全面综述。
内源调控因素包括基因调控、酶活性和代谢途径等,外源调控因素则涉及水肥管理、生长调控和生理应激等。
调控技术主要包括优良品种选育、合理栽培措施和生长调控剂应用等。
当前油菜种子含油量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可重点加强基因调控研究、开发新型生长调控剂并优化栽培管理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油菜产量和质量。
本文对油菜种子含油量的影响因素和调控技术进行了全面梳理,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油菜种子含油量、形成过程、影响因素、调控、内源调控因素、外源调控因素、调控技术、研究现状、未来研究方向、总结1. 引言1.1 概述研究背景油菜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具有广阔的种植面积和高产量。
油菜籽含有丰富的油脂,是重要的食用油和工业原料。
油菜籽含油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还直接影响着油菜种植业的发展和生产效益。
研究油菜种子含油量的形成过程和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随着油菜种植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加,人们对油菜种子含油量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通过探讨油菜种子含油量的形成过程,找出影响含油量的主要因素,研究内源和外源调控机制,并开发相应的调控技术,可以为提高油菜籽产量和品质,推动油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深入研究油菜种子含油量的影响因素及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2 研究意义油菜种子是油料作物中一种重要的种子资源,其含油量直接影响到油菜的经济价值和生产效益。
研究油菜种子含油量的影响因素及调控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油菜种子含油量的形成过程,可以更好地了解油菜生长发育规律,为后续的调控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探究影响油菜种子含油量的主要因素,可以帮助优化种植管理措施,提高油菜产量和品质,促进油菜产业的发展。
甘蓝型油菜亲本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
甘蓝型油菜亲本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姜磊;陶诗顺;张敏;黄露;彭雅利【期刊名称】《西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1(020)002【摘要】选用新育成的4个甘蓝型油菜恢复系与10个不育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对40个杂交组合的6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力估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在一般配合力上,父本的优劣顺序为C18-14、0575R>94R-1>RH9417,母本的优劣顺序为MZA、5YA>503STA>5Y503A、821E503A>503A>821E5YA >821STA、YT508A>STA;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最好的组合是5YA×94R-1;性状遗传力以单株粒数和单株荚果数较高.【总页数】5页(P85-89)【作者】姜磊;陶诗顺;张敏;黄露;彭雅利【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绵阳,621010;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绵阳,621010;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绵阳,621010;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绵阳,621010;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绵阳,621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4【相关文献】1.甘蓝型油菜JA胞质不育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 [J], 蒋俊;蒋梁材;蒲晓斌;张锦芳;李浩杰;柴靓;黄驰;胡海兵;郑本川;牛应泽2.甘蓝型油菜Ogura胞质不育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 [J], 张国建;俎峰;刘坚坚;李劲峰;董云松;罗延青;赵凯琴;陈苇;束正齐3.甘蓝型油菜JA胞质不育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 [J], 蒋俊;蒲晓斌;张锦芳;李浩杰;柴靓;黄驰;胡海兵;郑本川;牛应泽4.甘蓝型油菜亲本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 [J], 缪亚梅;王学军;汪凯华;陈满峰5.8个西瓜亲本材料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J], 王志强;刘声锋;王炬春;李程;郭松;杨万邦;董瑞;田梅;于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3个油菜品种的农艺性状遗传力和相关性分析
13个油菜品种的农艺性状遗传力和相关性分析
江满霞;高冰可;卢列健;张小元;阳太羊
【期刊名称】《浙江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5(056)004
【摘要】对江西省(长江中游)国家油菜区域试验3个试验点13个油菜品种的油菜株高、分枝部位等9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力和相关性进行分析.遗传力分析表明,不同性状地点间遗传变异F值差异较大,其值大小依次为第1次有效分枝部位、株高、
结荚密度、千粒重、第1次有效分枝数、主茎长,这些遗传力差异极显著;主茎角果数显著;全株角果数、每角粒数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油菜主花序长、主花序角果数、第1次有效分枝数都与籽粒产量接近显著水平.
【总页数】3页(P472-474)
【作者】江满霞;高冰可;卢列健;张小元;阳太羊
【作者单位】九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西九江332101;九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
西九江332101;九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西九江332101;湖口县城山农业技术综
合站,江西湖口332512;湖口县大垅农业技术综合站,江西湖口3325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5.4
【相关文献】
1.甘蓝型双低优质杂交油菜亲本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研究
2.甘蓝型油菜JA胞质不育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
3.甘蓝型杂交油菜亲本含油量及
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4.甘蓝型油菜Ogura胞质不育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5.甘蓝型油菜JA胞质不育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 结 和 讨 论
目前, 在油菜育种中, 一般是在田间根据油 菜表现型的优劣进行选择, 但是, 由于表现型值 包含有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因素,环境和显性 作用常会影响选择效果。因此研究油菜的各性 状的遗传力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估算的遗传力 的位次是:分枝位>株高>主花序长>有效分 枝数>主花序有效果数>单株果数>千粒重> 每果粒数。 产量遗传力是 3. 多。 由遗传力 07 4 的位次, 我们可以决定选择时期和方法。 株高 的选择, 可在早期世代进行单株选择, 但株高与 每果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有效分枝数呈 极显著负相关,这说明株高的选择也会影响到
其它性状, 因此在选择时要考虑综合因素 , 订出
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一般遗传相关高于表型 相关, 并且如果表型相关系数表现显著, 则遗传 相关系数也是显著的, 或者都不显著, 而且正负 号都有一致的趋向。但是也有表型相关系数不 显著, 而遗传相关系数显著或极显著的。如: 有 效分枝数与每果粒数的相关、表型相关系数为 0 81 . 1 不显著, 3 而遗传相关系数为 0 37 . 4 极显 8 著。或者相反, 表型相关系数显著, 而遗传相关 系数不显著,如:有效分枝数与单株角果数的 相关, 表型相关系数为 0 54显著, .9 4 而遗传相 关系数为 0 27 . 2 不显著, 3 还有表型相关系数是 正值, 而遗传相关系数是负值的情况, 如:主花
表明:性状的表型相关、 遗传相关、 环境相关三
关系数是 一0 53 . 5。遗传相关低于表型相关或 0 相关系数符号不同,这可能是因为控制该性状 的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从而影响了 表型相关程度。 而遗传相关不受环境的影响, 它代表着表型相关中可遗传的部分,说明相关 的实质。 因此, 根据性状间遗传相关的大小作 为选择的依据决定取舍, 较为可靠。 根据遗传相关的关系,从遗传力较高的性 状来选择,可间接地选择出遗传力较低的主要 经济性状。例如:单株角果数, 每果粒数, 千粒 重虽是构成油菜产量的重要性状,但它们的遗 传力都低, 直接选择效果差。从表4可看出, 这 些性状与有效分枝数有显著或极显著的遗传正 相关, 完全可通过对有效分枝数的选择, 间接地 获得角果多、 粒数多和粒籽重的优系或个体。 另外,产量和组成产量的重要因素有效分 枝数,单株角果数,每果粒数都呈显著地正相 关。组成产量的另一重要因素千粒重与产量也 呈正相关( 但不显著)与有效分枝数, , 单株果数 亦呈显著的正相关,但与每果粒数呈显著内负 相关。同时, 还可看出, 产量与有效分枝数和单 株角果数, 每果粒数呈高度的环境相关, 因此在 栽培中, 注意栽培技术, 改进管理方法, 使其基 因型的表型效应充分表达或有最合适 的表现, 来提高有效分枝数, 单株角果数和每果粒数。
2斗
状的变量、 互变量 , 然后代人相关系数公式进行
运算。 其中两性状的环境互变量 C e就是 OV1 z 它们的机误互变量 C, C Z 即 O玖1 C,两性 2 2 二
L S n a. A rl nr S d o Hei b i i e l u t : Pe miay y i t u n r ait t ly
分。通常用遗传变量 占表型变量的百分比来表 状 间的基 因型的相关程度。 它不受 环 境 所 干 扰, 也是间接选择的重要依据。 有些性状遗传 广义遗传力:
以表型变量可分解为遗传变量和环境变量两部
力低, 直接选择的效果差, 如果从另一些性状与
它有高度遗传相关,同时遗传力又较高来进行
选择, 就可间接地选择出所期望的优良材料, 因
32 4 一 2 2. 0 1 7 3. 7 4 十 3. 2 21 1 2 2. 0 2 2 1. 7 4 十 5. 5 1 6 9. 0+ 0. 9 9 32 2 6一 2. 1 2 1 6 干0. 4 6 7. 9. 0一 98 3. - 56 3. 1 0 1 9一 6. 6 1 3 4. 2 3. 5十 0. 98 2 0 3. 5+ 0. 0 2 2 1 5 3.6+ 1. 5 48
性 状 全距
1 2. 一 6 8 1 0. 3 1 5 6 5. 一 1 6 6. 9.一 4 6. 6 6斗.一 弓
48 . 2
平
均
X土 S
值
遗传 变异 表型变异 系数 系数
6. 540
株高( 匣米)
1 9. 9. 3 4 4+ 77 1 49. 4十 1 3 0 0. 7 41. 十 1 2 3 0. 6 41. 3+ 1 6 0. 6 7. 2 + 0. 2 78 6
a nd n rtnc Co rl to of I he ia e r eai n t M an he i Cha a tr r ce s
o R pse ( . ps f e d n u) a e B a
裹 1
变异 来 源
变 平
f 方
分
析 和
表, ) 变 量
变量期望值
自 由 度
刀r一 1
此采用这些性状做 为间接选择指标 ,也可以提 高其选择效果。
h,(t VE_ 2 一a 一-/- “ ( rr r _ e + FE . 2 a g V 一 r+ 一+ 不( 1% V ) 二- V E r - - E
遗传变异系数:
研究作物的数量性状的遗传 力和遗传 相 关, 可以提高育种效率。目前国内、 外在水稻、 x 为性状平均值 小麦、 棉花、 大豆、 花生、 高粱等作物方面都有一 ( 三)表型相关、 遗传相关、 环境相关的估 些报道〔 1但在油菜方面研究颇少。我们对油 算 1, , 2 菜主要性状的遗传力,遗传相关进行了初步研 根据变量、互变量的理论成分估算表型相
究。
。。。()侈 X ・.. 一 % 1 0 0
பைடு நூலகம்
关、 遗传相关和环境相关。 首先要计算出两性
材 料 和 方 法
( 一)供试材料和试验方法 供试材料为甘蓝型油菜 (rsa u Bai nps sc a )品 种:矮架早、 湘油 2 华油8号、 号、 华油 3 甘 号、
油 1号、 甘油 3号、 湘油 4号。
v }91 192
环境相关:
r一 粤 , 导毕 1 2
V 71 2 0,0e 7
结 果 和 分 析
本试验估算了油菜的株高、 分枝位 , 有效分
但曾有研究指出汇‘ 作物某一性状的遗传力不 ,, ,, 是一个固定的数值,随着选择世代代数的增加
而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因此我们认为对油菜单
枝数、 主花序长、 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角果
总
和
艺 Y (, 尸) , 一 二 P i z , =l =, ;
, 艺 (, P) : =, P ., 一 . 。 (, ., 艺 P 一P) . .
j 1 侣
品 种 间 重 复
} 。1 _
犷 一 1
V 二一 , 二一 ;
刀 一 I
此 +r丢 o
( 一 1( r ),一 1 )
, : 二艺 艺 (, ‘ P +P) P 一P . . i 一 i .
6. 4 90 2 9 4. 0 2 8 5. 1 7. 8 9
9. 86
分枝位( 匣米) 有效分枝数
主花序长
778 07 .2 + .6
5 7 + 3. 2 3. 3 59 5 夕 十 3. 弓. 3 9犯 6 9 + . 4 5. 0 3 7 8 6 9 + 5. 5 5. 0 17 6. 2 3
; =, 夕 -A
: l, 一 二一
iA l 一 l
I
1 少
, :
1 )表中p) 第 i 种第 1 i为 个品 次重复的观察值; i为 i P 第 品种在不同小区观察值的平 ・ 均数: . 有观察值的平均数; P 为所
P, . 为第 7 次重复所有 品种观察值的平均数。
状的遗传互变量C Vl O e的估算, , 可根据表
区净面积 0 5亩, . 0 除小区产量外,每一性状均
为取样调查 2 0株资料。
( etiy Hr bi)是指亲代遗传传递某一性状给子 i l a t
代的能力。任何一种性状的表现型都是其内部 的基因型和外部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所
( 二)遗传力和遗传变异系数的估算
用变量分析法估算油菜的单株角果数 ,每
现型 互 变 量 C :的理 论 组 成 成 分 C " + OV ,
表 2 油 菜品种主要性状的遗传 力
性 状 遗 传 力
r0 g 为 数) 式求得: C V1 重复 从下 2;
, , _ ( O , + r 0 x)一 C , 。, C V1 C V l z z O } Vl
遗 传变量
1 4. 7 0 1 9 5 5.2 1 4 2.6 0.6 3 1 8 4.0 1 8. 7 8 2 0. 0 8 09 0. 4 5 15 0. 7 4[ 4
环境变量
1 2 位次
1
C V, 一 O g~ Z
r
_C一C 1 z
然后, 根据求出的遗传变量、 环境变量、 遗传互 变量、 环境互变量代人相关系数公式求得
表型相关:
分 枝 位 株 高 主花 序长 有 效分枝数 主花 序有效 角果数 单株 角果数 千 粒 重
每 果粒数 小 区产量
9. 4 5 1 0 2. 6 3. 6 1 0. 1 2 1 8 1. 0 4 9. 4 51
( 厘米)
主花 序有 效
7. 9 0 5.4 8 7. 3 8 5. 0斗 9.7 2 2. 0 04 4. 3 89 3. 5 0 6.6 1 1 9 0. 5 1 1 3. 0
角果数( 个) 单株 角果数 ( 个) 每果粒数 ( 个) 千粒重( 克) 小 区产量 ( 斤)
78 1 一 5 9 3.
1 5 十1.7 3.6 77
数等都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系数 ,说明这些性 状在遗传上变异幅度较大 ,易于通过杂交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