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准新制度的中国特色及与国际惯例的协调(一)

合集下载

新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1-新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一)

新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1-新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一)

新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一)2001年10月26日上午,国家会计学院于长春教授在国家会计学院主办的河南主任会计师培训班上作了题为《新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报告。

共分三讲。

第一讲新准则、新制度的改革背景一、新制度的重大意义(一)新准则和新制度是进一步贯彻和落实《会训法》和《企业财务报告条例》的重要措施。

(二)新准则和新制度的颁布实施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第十五个计划纲要密切相关。

(三)此次改革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

(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0)的要求。

二、新制度的内容与结构(一)《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都是《会计法》国家统一会计核算的组成部分。

(二)《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布实施是我国会计核算制度改革总体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的总体思路是:(1)打破行业、所有制、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的界限,建立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除金融保险以外的大、中型企业,并在此基础上对各个行业、企业的个性业务,拟定各个专业核算办法。

(2)针对小规模企业的特点,制定小企业制度。

(3)考虑到金融保险企业经营的特殊性,制定金融保险险企业会计制度。

(三)已经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不是对现有行业会计制度简单相加(四)小规模企业和金融保险企业有其若干特殊性,难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财政部在继《企业会计制度》发布实施之后,将着手考虑小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保险企业(特别是商业银行)的会计制度建设问题。

三、新准则和新制度保持了会计的中国特色(一)新准则和新制度与我国的法律环境和法规体系相适应(二)继续保留了"会计制度"这种形式制定会计规范,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便于理解和实际操作(三)就改革的内容而言,新准则、新制度在很多方面也体现了会计的中国特色,这是由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所决定的l.关于债务重组的处理。

2.关于非货币性交易的处理。

3.关于以"放弃非现金资产"的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国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解读之七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国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解读之七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国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解读之七巨立有中国特色只有建立了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标准化其他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但是.我们目前存在的差距是比较大的.建立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这是《中国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基础目标.或者说只有建立了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标准化运行体系,标准化其他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因此可以说,"建立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中国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最重要的目标.《纲要》在"目标"中是这样表述的:通过机制创新和政府引导,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国家标准体系;建立与标准化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形成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紧密结合的标准化机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规则,科学有效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纲要》说得很清楚,我们要在"十一五"期间建立起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一是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二是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规则,三是要科学有效.这三个指标缺一不可.但是我们应该承认,无论是在标准化的"管理体制"还是在"运行机制"方面,我们现在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管理体制方面,我国政府机构已经进行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但是,对于标准化的管理方式,管理思维和管理内容,许多都还是过去的.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到2001年我国加入\^,1-O,国务院一些部,委逐步撤消.我国行业标准的现有管理结构,分为三大块:一是:由国家发改委管理被撤消工业部,委的行业标准.尽管国家对行业机构进行了重大调整,但目前这几个行业标准的管理基本上还是原有的模式.二是:由工业部,委转变为我国大的集团公司.虽然这些工业部门被调整为集团公司,但目前这些行业标准由国防科工委进行统一管理,管理方法基本上还是原来的.三是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目前负责行业标准的部,委机构.这部分行业标准基本上还是由原来的管理部门进行管理,管理方法基本上也还是原来的做法,没有什么改变.这三大块管理体系的共同点是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研究标准化,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方式开展标准化,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制度管理标准化."标准是规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制度",而我们现在的经济和社会体制已经是市场经济的了,但我们的技术制度却仍是与市场经济根本不同的计划经济的.这样尴尬的矛盾局面如不尽快改变,对中国今后的发展可能不仅仅是威胁,甚至可能会是灾难.在运行机制方面.体系化是标准化的一个基本原则0实现不了体系化,就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标准化.然而,恰恰是在标准的体系化管理方面,我们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比如食品安全管理,分别由农业,质检,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负责,所依据的又不是同一统一的法规,因此存在的问题日显突出.这种分散,分段,分权,甚至分割标准,分割技术的管理办法,本身就不是标准化.技术标准做不到体系化,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科技创新.各自为政,各自为战,既无法形成整体优势,也无法识别落后.运行机制的问题还表现在,我们现在标准化制修订的机制还没有从计划经济的模式中解脱出来,也没有和市场经济比较完善的国家以及国际惯例一致起来.企业的主体地位远未形成,政府也没有真正退到应有的位置上去.因此现有标准以及许多不断出现的标准对于满足经济发展,市场竞争,科技进步的需要都有很大程度上的距离.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残余影响,权利经济,审批经济思维方式的顽强存在,标准的"自愿性"原则还难以实现.强制性标准的范围过大,过滥, 严重地影响了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标准制修订运行机制的确立.在这样的形势面前,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规则,科学有效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几乎是不可能的.正因为如此,《纲要》提出了建立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标准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以创新的思维和跨越式发展的速度才能实现.世界标准信息21建设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目标及基本模式《中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提出的总体战略目标是:到2010年前,基本建成重点突出,结构合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技术标准体系.《国家技求标准体系建设研究》提出的建设新体系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自愿性标准体系为主体,管理运行高效,实施手段多样,保障措施有力,服务便捷周到,具有系统性,协调性,先进性,市场适用性和前瞻性的面向国际的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其新体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以体制创新和标准化的制度改革推进体系建设的原则;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协调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基本体系与推行体系相结合整体推进的原则;坚持体系的全面发展与突出重点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有九项任务.1.修订现行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体制性障碍;2.在清理现行国家标准基础上,建立并完善国家自愿性标准体系; 3.在开展行业标准研究的基础上,逐步确立协会标准的地位;4.在开展地方标准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取消地方标准;5.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现行国家,行业和地方强制性标准向技术法规转化;6.在开展企业标准化工作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充分发挥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的若干建议; 7.提出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推行体系建设方案;8.提出在推进新体系过程中支撑条件的建设方案;9.提出农业,环境,制造业和信息技术(通讯和电子)等4个重点领域技术标准体系框架.新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据: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的主要任务是:适应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乃科技进步和扩大国际贸易,以及建立新型国家技22世界标准信息术标准体系的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现行标准化法律法规.内容调整的重点是:确定自愿性标准体系的法律地位;确应政府宏观管理,国家标准化机构和社会团体具体组织,企业等相关方参与的标准化管理模式:确立更加透明,公开,公正的标准制定机制;确定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紧密结今口的关系;确立促进相关方使用标准的机制和条件等.建立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的首要工作是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然后依据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修改,完善与标准化法相配套的法规和规章. 自愿性标准体系《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对自愿性标准体系从基本要素,结构要素,特征要素和功能要素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规划.自愿性标准体系是新型国家标准体系的主体.建设自愿性标准体系的最终目标是要做到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功能齐备.技术法规体系技术法规是保障国家安全,防止欺骗行为,保障人身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与健康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法律形式.ISO/IEC第二号指南给出的"技术法规"的定义是;"规定技术要求的法规,它或者直接规定技术要求,或者通过引用标准,技术规范或规程来规定技术要求,或者将标准,技术规范,或规程的内容纳入法规中".这个定义有意强调并揭示了标准与技术法规的关系. WTO,_rBT协议从规范影响国际贸易的诸多技术措施出发对"技术法规"也给出了定义:"强制执行的规定产品特性或其有关加工和生产方法且包括适用的管理规定的文件.包括或专门规定用于产品,加工或生产方法的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这个定义对"技术法规"的内涵做了更充实的描绘,进一步强调技术法规执行的强制性和包含管理性内容.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将标准作为政府管理经济的手段之一,因此将标准作为技术法规执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标准也由按技术法规全部强制执行改革划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同时产生了"技术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概念上的模糊和争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只有被法律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才具有应用的强制性.标准应用的强制性不是标准自身的属性,而是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标准管理体制建设标准管理体制的基本要求是:标准管理体制要与我国市场经我国技术法规管理运行机制的基本模式宪法l法律(较原则的基本要求)i行政法规(具体的技术要求,亏I用标准,合格评定程序)ll地方性法规'.,t.霸者孽事的技术要求,写r用标准台格评定程序)(为执法的辅劲性具体事宣) l地方政府规章-(为执法的辅助性具体事宜)世界标准信息23济发展和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相适应,要与标准体系的建设相适应.国务院授权国家标准化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作用;转变"政府主管,企业执行"的标准管理观念.政府的管理职能要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标准管理体制的建设目标是:建立"国务院授权国家标准化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活动,行业协会积极开展标准化活动,社会广泛参与标准化活动"的标准化管理模式.标准运行机制建设标准运行机制的基本要求和目标:1,快速反映市场需求.标准只有适应市场的需求才具有生命力和有效性.必须要有快速的标准制定程序,有效的标准维护机制以及灵敏的市场反应机制;2,制修订过程公开,透明,使利益相关方面都能参与,使各方面意见充分协商一致,保证标准的公正,合理;3,制修订标准程序规范,严谨,高效.便于操作,考核,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工作效率;4,机制灵活.制修订标准不仅有正常的工作程序,还要有快速反应的工作程序,保证标准的及时性,适用性;5,有效的标准维护机制,保持标准有较好的市场适用性.标准运行机制的建设目标是:"面向市场,规范有序,公开透明,广泛参与,快速灵活,严明高效"的运行机制.新旧体系的几个不同点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标准新旧体系的区别,我再强调一下新I19体系的几个不同点.新体系是面向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而旧体系主要是面向计划经济的特殊产物.新体系是面向国际,积极应对国际贸易规则的最佳选择,而I19体系主要还是面向国内,适应计划生产的主要形式.新体系是面向未来,面向发展的,而I19体系主要关注的还是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24世界标准信息I19体系的着眼点是突出一个"管"字原则,而新体系的着眼点是"效益性"原理.旧体系中包括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种不同性质的标准,从本质上来看,属于非自愿性标准体系.这与WTO/TBT的规定不符.新体系设计中提出把强制性标准转化为技术法规,依据WTO/TBT协定中的相关规定把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分离开来,在进一步明确技术标准的自愿性属性的基础上,通过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标准制定,标准采用以及标准实施等方面确立了技术标准体系的自愿性特征,并提出了建立我国技术法规体系的基本思路.新I19体系中的基本体系,有如下变化:1,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个层次,改为国家标准,行业/协会标准,企业标准三个层次;2,将标准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两种属性,改为只有自愿性标准一种属性,只有被法律法规引用,才具有强制执行的性质;3,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都由政府部门审批,改为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授权的国家标准化管理机构审批,行业/协会标准既由国务院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审批,也可以由国家标准化管理机构认可的行业协会,学会,联合会审批;4,国家标准文件的形式,增加了国家技术协议;5,将企业产品标准由企业审批和报备案,改为只由企业审批,无需备案;6,标准的实施由政府强制贯彻执行和推荐采用相结合,改为运用法律手段,市场机制和企业自律,由标准使用方自愿采用;7,新体系更具有系统性,协调性,先进性,市场适用性和前瞻性.。

新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

新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

新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第一讲新准则、新制度的改革背景一、新制度的重大意义(一)新准则和新制度是进一步贯彻和落实《会计法》和《企业财务报告条例》的重要措施。

(二)新准则和新制度的颁布实施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第十五个计划纲要密切相关。

(三)此次改革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

(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0)的要求。

二、新制度的内容与结构(一)《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都是《会计法》国家统一会计核算的组成部分。

(二)《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布实施是我国会计核算制度改革总体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的总体思路是:(1)打破行业、所有制、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的界限,建立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除金融保险以外的大、中型企业,并在此基础上对各个行业、企业的个性业务,拟定各个专业核算办法.(2)针对小规模企业的特点,制定小企业制度。

(3)考虑到金融保险企业经营的特殊性,制定金融保险险企业会计制度.(三)已经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不是对现有行业会计制度的简单相加。

(四)小规模企业和金融保险企业有其若干特殊性,难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财政部在继《企业会计制度》发布实施之后,将着手考虑小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保险企业(特别是商业银行)的会计制度建设问题.三、新准则和新制度保持了会计的中国特色(一)新准则和新制度与我国的法律环境和法规体系相适应(二)继续保留了"会计制度"这种形式制定会计规范,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便于理解和实际操作(三)就改革的内容而言,新准则、新制度在很多方面也体现了会计的中国特色,这是由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所决定的l。

关于债务重组的处理.2。

关于非货币性交易的处理.3。

关于以”放弃非现金资产"的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

(四)《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并存,是我国现阶段企业会计改革的合理模武.1、《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异同。

2、《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并存是我国现阶段的客观要求。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新理念和新制度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新理念和新制度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新理念和新制度摘要:中国高等教育正处于从外延扩张到内涵发展的战略转型期,有效保障和全面提高质量成为核心议题之一。

经过长期探索和自我调整,中国正在形成以高校为主体、以学生为根本、以常态监测为手段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新理念,正在完善覆盖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三个层次的,包含资格准入、自我保障和外部评价三个主要方面的,较为完整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体系。

这一体系既保持了中国本土特色,也以更加开放的心态融入世界潮流。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一、引言马丁·特罗认为,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型中所产生的问题,都与数量增长有关。

这一辩证的观点基本被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所证实。

上世纪末以来,中国通过实施高校扩招政策,迅速扩大了高等教育规模,2003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跨进大众化阶段的门槛,2012年上升到30%。

数量增长既为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复杂的改革难题。

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增长,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高等教育外延式发展任务基本完成,全面提高质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核心议题。

这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又一次重大战略转型。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的战略转型期,面临着三个方面的形势:经济发展最快,学生规模最大,质量任务最紧迫。

首先,过去三十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2012年各国GDP总量的统计,中国在全球经济体中排名第二,占世界总量的11.5%。

经济总量的快速积累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为政府加大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创造了条件。

其次,中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

截至2012年底,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790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各类高等教育的总规模达到3325万人。

如此短时间内的规模激增是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少有的。

超常规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和潜在危机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现,只有通过全面转型和综合改革,才有可能破解数量增长带来的种种难题。

(最新版)年全国《考评员》专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与答案

(最新版)年全国《考评员》专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与答案

2024年全国《考评员》专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是指试卷所考鉴定点的重要程度比例应与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中整体重要程度比例保持一致。

A、水平规则B、层次规则C、分布规则D、难度规则正确答案:B2.试卷的组成是按照以()为基础的组卷模型来确定的。

A、考核目标要求B、命题技术逻辑程序C、试卷摸板和组卷模型D、鉴定要素和组卷模型正确答案:A3.国家职业资格等级分为五级,其中高级技师为()。

A.一级B.五级C.三级D.特级正确答案:A4.每()鉴定结束后,职业技能鉴定管理部门都应对考试的结果进行必要数据抽样和分析。

A、次B、月C、半年D、年正确答案:A5.()是鉴定要素最小不可测量单位。

A、鉴定内容B、鉴定操作题C、鉴定知识D、鉴定点正确答案:D6.()是最小不可分割的独立可鉴定的要素。

A、鉴定内容B、鉴定操作题C、鉴定点D、鉴定知识正确答案:C7.鉴定比重是依据()来确定的。

A、职业活动内容B、国家职业C、鉴定工种的内容D、职业工作流程正确答案:B8.层次属性一般用()方式表示。

A、鉴定点代码B、鉴定要素C、鉴定细目表D、鉴定试题正确答案:A9.()反映试题所考查的是哪些鉴定要素,刻划了一道试题所考查内容的目标。

A、特征参数B、鉴定细目表C、层次属性D、鉴定点代码正确答案:C10.区分度通过()的比例差值来计算。

A、试题难易度多少B、鉴定要素细目表C、鉴定点代码D、鉴定者与未通过鉴定者正确答案:D11.试题难度一般分为()等级。

A、三个B、四个C、五个D、六个正确答案:C12.《劳动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制度。

”A.培训证书B.学历文凭C.职业资格证书D.就业准入正确答案:D13.()的质量影响到职业技能鉴定的合理性和公平性水平。

A、理论考试B、技能操作C、操作本身D、试卷本身正确答案:D14.以下不属于劳动保障部对技师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的改内容是()。

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差异分析

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差异分析

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分析【摘要】我国新会计准则的正式发布,实现了我国会计规范与国际会计的趋同。

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中适合我国国情的内容,会计政策和方法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保持了高度的协调性。

但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任然存在部分差异。

【关键字】新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差异对策一、国际会计准则计准则委员会(IASC)自1973年成立以来,共发布了41项国际会计准则。

2001年4月新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成立并正式运作,旨在建立一套高质量的全球性会计准则,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各国政府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积极地与国际会计准则进行协调,其目的就在于努力降低本国会计标准的制定成本,降低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筹资成本和交易成本,使本国企业在全球性的经济竞争和发展中处于优势。

会计理论现代化是会计现代化的一部分。

会计现代化是指广泛、系统地运用规范、科学的符合法制的要求并与国际协调的与时俱进的会计活动过程。

会计现代化的标志是: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和国际化。

会计理论是指采用一定逻辑形式对会计客体(会计实践活动)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系统而全面的并具有条理性和综合性的理性认识。

因此,会计理论现代化指会计理论反映会计实践具有的当代的规范性、科学性、法制性和国际性的要求。

即会计理论现代化要求现代化的会计理论。

二、我国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依据会计理论现代化的规范性、科学性、法制性和国际性的要求,新准则的内容不是国际会计准则的简单直译,它的体系将涵盖所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原则内容,而且它将针对特殊类别交易(如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等)和特定类型行业(如石油和天然气采掘业等)的会计核算提供具体的规定。

但是,鉴于国内的特定环境,本次趋同后两套准则之间仍然存在着一些的差异。

在会计操作上两套准则实务处理完全不同、互不相关和部分处理不同,但相互有关连,即:实质性差异和非实质性差异。

我国新准则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相关应用指南组成;国际会计准则共有41项准则,不存在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之分,这是两者主观认识与指导思想的差异。

浅论新会计准则的中国特色

浅论新会计准则的中国特色
浅论新 会计 准 则
李 彤


新会计准则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将极大地满足该行业 的发展对会计准则 的需求 。
三、 新会计准则实现 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财政 部 于2 0 年2 1 0 6 月 5日发 布 、 2 0年 1 1 0 7 月 日起在上市公 司施行 的新企业会计 准则 , 对 我 国经 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经过将近3年 的 0 改革开放 , 国经济 的市场化程度 已经 大大提高 , 我 为适 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国也进行 了一系列的会计改革 。 曲晓辉教授 曾经将 我国会计改革分为三个 阶段 : 国 借鉴
二、 新会计准则体 系完整 。 结构合理 新会计准则体 系分三个层次 , 形成一个完整 的会计
四、 新会计准则体现 了适合国情 的中国特色 新 会计准则与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的趋 同不等于相
同。 社会制度 、 文化背景 、 执业环境 以及社会公众对注册 会计师认识程度等的不 同, 决定了我们 在国际趋 同的同 时, 必须从 中国国情 出发研究制定 中国会计 准则 , 使之 既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 , 又能保持 中国特色。 趋 同不是相 同, 借鉴不等于照搬照抄。从我 国新会 计准则 的内容来看 ,其 国际准则趋 同同样不是盲 目的 , 而是在充分考虑了我 国社会环境的用《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
我国新会计准则体 系采用 了国际会计 准则 的基本 框架 和原则 , 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 同要求 。从体
际惯例的发展阶段( 7—19年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 1 9 92 以《 9 中外合 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 为代表)较为广泛地借鉴 ;
国际惯例阶段( 9— 19 年 , 股份制试点 企业会计 1 2 9 7 以《 9 制度》 两则 、 、 两制的发布和实施为代表)全面借 鉴 国际 ;

新形势下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思考

新形势下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思考

济 的影 响 ,是 目前 大多 数会 计 从业
人 员 尚 不 能 深 入 理 解 的 。“ 济 越 发 经
3符合 法 律 法规 和 公 共利 益 的 .
职 业道 德 素质 。传 统 观 念 认 为 , 作
为会 计 人 员 ,应 遵 守 服 从 领 导 、 奉
展、 计越重要 ” 会 的重 要 进 程 , 已经
发 生 了从 感 性 到 理 性 的质 的 飞 跃 。 然 而 , 实中 大 多数 会计 从 业 人 员 , 现 不 论 是 对 新 制 度 新 准 则 的 把 握 程
度 , 是 对会 计 变 革的职 业 判 断 , 还 仍
公守 法 、不 贪不 占、廉 洁无 私 等职
关 的会 计j ,积 极 推 进 中 国 特 色 隹则
行 为对 企业 单位 和 政府 乃至社 会 经
P B I E P N IU E N R C R M N 7 U L X E DT R DP O U E E T 5 C A
的会计 国际 化进 程。然 而 , 面对 新 形 势, 我国 会计人 员综 合素 质与 会计 改
业 道 德。 新 《 会计 法 》颁 布 实施 以 来 ,仍 然 有许 多 会计 人 员 ,没 有意
识 到 为 了单 位 利 益 , 照 单 位 领 导 按 的 意 图 在 会 计 账 目 方 面做 一 些 所 谓 的技术 处 理 ,调 整成 本 、利 润或
及3 8项 具体 会计 ; 等。这些 新制 隹则
度新 准则 充 分体 现 了与 国际惯 例 的 相协 调 , 变 革后 的实质 内涵 , 其 已经 基 本改 变 了原 有 的会 计概 念 、 会计
市场 经济 发 达 国家 的 先进科 学 技术 和管 理 思想 与 方式 ,同时 也 必须继

会计制度国际协调的策略研究

会计制度国际协调的策略研究

【 献标识 码】 A 文
【 文章编 号】1 7 — 6 02 0 )2 0 2 一 1 6 2 4 9 (0 90 — 0 1 O
会 计制 度 即会计 人员 的 工作制 度 ,是政 府 、机关 、 社会 团体及各种性质的企业 、 事业单位在处理其会计事务 所遵 循 的方法 。 我国会计核 算制度改革面临 的新形 势 1 、国际一体化 的发展 国际一体化进程不 断加深 , 主要 表现为国际贸易 的迅 速发 展 , 在这个过程 中 , 中国所 占的金额 和 比例都 大大超 过世界各 国平均水平。 国际经济一体化 的发展对我国经济 发展 产生 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 中国已经融人 国际经济一体
会计制度国际协调的策略研究
■马
摘 要

营 口中等专 业学 校
分析 了我 国会计核算制度 改革面临的新形势 ,指 出应 当正确 对待 会计制度的 中国特 色与国际化 的 问题 ,提 出 了我 国会
协Hale Waihona Puke 调 策略 计核算制度 国际协调的策略 。 关 键 词 会 计 制 度 国 际化 国 际 协 调
21
当前 ,随着经济全 球化趋 势 的迅 猛发展 ,一 国的经 济发展发 须融人 国际经济潮流 , 任何 国家如果要脱离世界 贸易市场和资本市场而谋求 自身的较高水准的发展都是难 以实现的。 而会计作为 国际通用 的商业语 言 , 在经济全球 化过程 中 自然扮演着重要角色。 推进会计和会计标 准的国 际化 , 为全球贸易往来 和资本 流动减少或者消除“ 语言” 上 的障碍 和成本 , 无疑是经济全球化 的必然要求 。 特别是互


化的进程当中, 这种环境要求 中国的会计制度与国际协调 。 进行 国际贸易要 了解国外企业 的会计报表和会计制度 , 会 之 处 。 三、会计 核算制度的 国际协调 策略 计作 为一种商业化 的语 言 , 如果 贸易双方 国家的会计方法 对 于我 国经济大发展的今天 , 我们不应该被动消极地 和会计程序相差很远 , 各个 贸易伙伴很难借助于会计语言 接受其他 国家协调的结果 , 而应积极地参 与到会计 国际化 进行 沟通 , 无法通过财务 报表 了解和掌握对方的资历 和信 用, 就会制约 国际贸易 的发展 。 为此 , 我国的会计制度需 进 程 ,利用 国际会计资源解决我 国的实 际问题 。既要密 切关 注国际会计协调发展和动 向, 充分借鉴 吸收有益 的技 要进行 国际协调 。 术 和经验 ,又要从 中国的实 际情况 出发 ,不简单 照抄 国 2 加 人世界 贸易组织 的挑 战 、 人世将促进会计信息 国际化 , 与此 同时社会主义市场 际会计准则 。 同时我们更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 国际会计协 经济条件下的中国普遍存在着因国家双重身份而导致的复 调 的进程 中 ,施加我们的影 响 ,使 国际会计准则 也能解 杂产权关系 。 国家既是社会管理者 , 又是最 大的企业投资 决 面临的一些 特殊会计 问题 。具体 措施 如下 : 人, 这种复杂的经济关 系导致了会计制度 的宏 观利益导向。 1 、密切关注会计 国际化 的发展 和动 向 ,结合 我国的 如何将会计信息 国际化的要求与会计制度 的宏 观利益导 向 国情进行吸收借鉴 会计 国际化是大 势所趋 ,会计 国际化是个 过程 ,不 适 当地嵌合在一起 , 成为加入世界组织对中国会计制度的

浅议会计准则国家化与国际化的关系及协调

浅议会计准则国家化与国际化的关系及协调

浅议会计准则国家化与国际化的关系及协调作者:贾霞来源:《商情》2008年第37期【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会计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2006年2月15日我国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本文分别介绍了会计准则的国家化和国际化,分析了二者的辩证关系,最后论述了二者的协调策略。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家化国际化协调一、会计准则国家化会计准则国家化是指根据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建立一套与经济发展需要相契合的、完整的会计制度和准则概念框架。

应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参照国际会计准则和一些先进国家的有益经验,制定规范的会计制度和准则,从而达到会计准则国家化的目标,我国加入WTO对我国各项制度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应从体制建设入手保证会计准则国家化,因为会计准则国家化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会计作为一种经营管理活动,是与特定的国家环境尤其是法律制度、经济制度、文化背景相联系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每个国家政治、经济制度不同,会计存在的客观环境不同,作为服务于环境的工具——会计必然带有国家性的特点。

二、会计准则国际化会计准则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内在要求,也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进入20世纪后,国际经济交往日益增多,大规模的资本输出和资本市场国际化,跨国公司的生产和发展,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会计职业的国际化,必然要求会计领域由国内扩展到国际。

会计准则国际化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从短期看,我国上市公司将付出较大的制度转换成本;从长期看,会计准则国际化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跨国融资费用等直接成本,而且将有利于我国企业同其他国家企业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协作及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经济全球化使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以及提供的财务信息在国际上具有可靠性、透明性、可比性、可信性,就必须进行会计准则国际化协调。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

股权投资差额:投资成本与享 有被投资者净资产账面金额(购 买被投资者的全部股权时按评 估价)份额的差额
有合同规定投资期限 按投资期限摊销

在预计未来损失和费用确认时确 认为收益 如负商誉不超过取得的可辨认非 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FV):按 取得的可辨认应折旧/摊销资产的 加权平均剩余年限摊销 负商誉超过FV: 超过部份立刻确 认为收益

短期投资以资产负债表 日意向决定,可转为长 期投资

投资-分类(续)
CAS
短期投资 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并需减 去应收股利与利息。可按投资总 体、类别或单项计提跌价准备。 如果某项投资占整个短期投资10% 或以上,该项投资应按单项投资 为基础计提跌价准备 长期投资 股权投资:成本法 债权投资:成本+(-)溢/折价摊销 如发生减值,应将账面价值减记 至可收回金额
其 他 法 律 的
会 计 规 章
财 务
企业 会计 制度
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 财政部的其他会计规定 -
这些文件有什么关系?如何运 用?
企业务
是否已在《企业会计制 度》中作出了规定?


按《企业会计制度》 相关规定执行 是
是否已发布具体会计准则?
否 是否在财政部发布的补充 按具体会计准则规定执行 规定中作出了规定? 否 是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 按补充规定的相关要求 准则中规定的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 执行
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准则的修订(避免利用公允价值随意 调整损益、取消同类资产与非同类资产的概念)

具体企业会计准则及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准 则》亦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所以制定以下的比较表供参 考之用
资产

企业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协调

企业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协调

在 这 方 面 我 国 会 计 仍 然 存 在 相 当 大 的 协 调 空 间 , 要 着 的 程 序 与 方 法 进 行 : 鉴 世 界 上 任 何 一 个 国 家 或 地 区 科 需 借
重 去 研 究 解 决 。 所 以 , 计 的 国 际 协 调 已 成 为 十 分 迫 切 学 先 进 的 会 计 理 论 架 构 与 方 法 体 系 都 是 国 际 会 计 惯 例 会 的 问 题 。 2 国 际 贸 易 迅 速 发 展 , 然 会 产 生 国 家 之 间 一 协 调 的 前 提 , 我 国 应 积 极 参 与 国 际 性 的 会 计 交 流 联 系 , () 必
计 行 为 的 。于 是 在 会 计 实 务 界 与 理 论 界 产 生 了 中 国会 计 是 否 要 以“ 度 ” 代 “ 则 ”是 制 替 准 ,
否 在 走 老 路 等 一 些 亟 需 澄 清 的 问 题 , 文 拟 本
就此 谈 些看 法 。


会 计 国 际 协 调 是 发 展 趋 势
国 趋 势 迅 猛 发 展 , 要 表 现 为 : 1 跨 国 公 司 的 大 量 涌 现 , 会 计 技 术 方 法 上 应 进 行 国 际 协 调 。 笔 者 认 为 , 际 会 计 主 ()
我 许 多 会 计 问 题 都 面 临 跨 国 公 司 所 涉 及 的 国 家 之 间 的 差 协 调 是 双 边 的 , 国 的 国 际 会 计 惯 例 协 调 应 不 分 会 汁 理 异 。 我 国 加 入 WT , 求 会 计 标 准 与 国 际 惯 例 协 调 , O 要 而 论 架 构 、 术 方 法 原 则 准 则 , 律 采 用 借 鉴 推 广 和 协 调 技 一
所 谓 会 计 国 际 化 , 际 上 就 是 指 国 与 国 实 之 间通 过 会 计 相互 交 流 、 互 沟通 尽 可 能缩 相 小其 差 异 , 到 相互 了解 , 找 一 致 内容 , 达 寻 增 加 会 计 信 息 国 际 可 比以 最 后 实 现 国 际 会 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支持和保障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的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支持和保障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的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支持和保障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2.01.17•【文号】法发〔2022〕3号•【施行日期】2022.01.17•【效力等级】司法指导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审判机关,香港特别行政区正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支持和保障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的意见法发〔2022〕3号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充分发挥司法服务保障职能,进一步推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以下简称前海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结合人民法院工作实际,制定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前海合作区战略定位,推动改革与法治双轮驱动,服务深化深港更紧密合作。

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机遇,支持前海合作区在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示范区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探索。

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与前海合作区携手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2.主要目标。

推进与港澳法律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充分利用港澳在法治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和资源,提升深港法治交流合作水平。

支持在前海合作区高标准建设深港国际法务区,率先开展试点、打造创新样本,助推其成为具有高度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试点和示范,提升其在“双区”建设中的枢纽地位。

扎实推进制度改革创新,推动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提升法律事务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审判工作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法治示范功能。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会计国际协调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会计国际协调

浅谈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会计国际协调摘要: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和经贸活动国际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已是大势所趋。

二十多年来,国际协调在我国会计标准建设的历程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也成为国内外会计界近年来讨论较多的一个话题。

2006年,我国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构筑了企业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交流、使用、判断和评价的平台,使我国的会计准则建设从此走上国际趋同下的充实与完善阶段。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有许多趋同点,同时,两者之间也有很多差异,并且在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协调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处理这些差异,如何在我国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大环境下做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趋同,是我国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面临的重大会计研究课题。

关键词:会计标准建设;国际协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9-0205-01一、对会计标准国际协调的正确认识会计标准国际协调是会计标准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我国会计标准的制定和建设也应当向国际协调方向迈进。

但会计标准国际协调离不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我们需要以务实的态度逐步减少不必要的差异,坚持和完善与我国特定经济环境相适应的会计标准,从而使其更加合理的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

对会计标准的国际协调与“中国特色”问题,我们只能适应会计环境的发展和变化,采取相应的战略和措施来逐步推进会计标准的国际协调,而不可能消除会计环境的差异。

为使会计标准能有效地规范会计实务,目前我国急需提高资本市场的成熟度、改进公司治理机制、加强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自律性等。

我国会计标准国际协调应该采取的是一种渐进和稳健的路径,在决策过程中,需要反复权衡加以协调或予以保留的会计标准差异,跟踪评估相关会计标准的经济后果,通过在原有会计标准的基础上逐步修改或衍生部分会计标准的方式达到国际协调的目标。

新会计准则评析

新会计准则评析
维普资讯

《 经济0)o7  ̄ zo 年第 l 期
摘 要: 为适应 经济发展 的需要 , 财政部 发 布 了新的会计 准则。这 套准 则体 系完 整, 补 填 了很 多制 度 上 的 空 白 。 大 程 度 地 体 现 了 与 国 最 际财务报 告准 则的趋 同, 这种 趋 同考 虑 了 中 但

展。 是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 共同作 用的结 果。中 国加 入 Ⅵ ) , 济 后 经 国际化的进程越来越快 , 但在 这条 道路上 却仍存 在着 不少 的障 碍。通 过历 史可以看出我国是“ 倾销制 度 ” 反 的最 大受害 者 。 叶 很大 一部 分 其 J 原 因是由于我 国不能享受 “ 市场经 济地 位” 的待遇 , 使我 们无法 按照 对 “ 市场经 济国家的规定” 出申请来证 明 自己出口产品 的正常价 值。根 提 据《 欧盟 3 4 9 8 / 6号规则》 规定 , 中国被提起反 倾销调 查的 企业 如 果希 望 按 照对市场经济 国家的 规定来 调查 其出 口产品 的正常 价值 , 们必 须 它 按 照规定提 出申请 , 证明是在市场经 济条件下制造 和销售 产品 , 当中 这 必须满足五个条件 , 中第二 个条件 明确 规定“ 其 企业 有一套 明晰 的会 计 账簿 . 账簿是按 国际 ( 用 ) 计准 则进行 独立 审计井 有通用 性 ” 根 该 通 会 , 据这 一条款的规定 . 按照 我 国新 会计 准则 登记 的会计 账簿就 无法被 轻 易否定 . 因此会计准则 的国际化 趋 同满足 了我 国企业 的商 品出 u和外


为广泛地借鉴国际惯例 阶段 ( 9 2 l9 1 9 9 7年 , 股份制 试点企 业会 汁 以《
制度》 两则 、 、 两制的发布和实施为代表 )全面借监 困际惯例 阶段 (97 , 19 20 年 , 0 5 以一系列的具 体会计 准则的发布为代表) 。而本 次新会计准 则的出台 。 可以理解成 我 国的会计 准则 改革 已经进 入 了与国际 全 【趋 酊 同的第 四个阶段。3 项 企业会计 准则 的正式发 布 , 9 标志 着我 国已经初

新会计准则的特点剖析

新会计准则的特点剖析

企业 会 计 制 度 》 为代 表 )较 为 广泛 地 借 鉴 国 ; 际惯 例 阶段 (92 19 19— 97年 , 股 份制 试点 企 以《 业会 计 制 度 》两 则 、 制 的发 布 和 实施 为代 、 两 表 ) 面借 鉴 国 际惯 例 阶 段 ( 9— 05年 , ; 全 1 7 20 9 以一 系列 的具体 会计 准则 的发 布 为代表) 。而 本次 新会计 准 则 的出 台 ,可 以理 解成 我 国 的 会 计 准则改 革 已经进 入 了与 国际 全面 趋 同的
! QBiblioteka !C ia N w T c n lge n rd c s h n e e h oo isa d P o u t
财 经与 管理
新 会 计准则 的特 点剖析
郭 新 伟
( 布 力林 业 局 财 务科 , 龙 江 亚布 力 10 3 ) 亚 黑 56 1
摘 要: 为适 应经 济发展 的 需要 , 财政 部发 布 了新 的会 计准 则。这 套准 则体 系完整 , 补 了很 多制度上 的 空 白, 大程 度 地体 现 了与 填 最 国 际财 务报 告 准则的趋 同, 这种 趋 同考虑 了中 国的国情 , 但 体现 了中国的特 色。 关键 词 : 计准 则 ; 会 国际趋 同 ; 中国特 色
成体 系 , 使我 国 的会计体 系更 加完整 。 了 也 除 对 国际准 则谨 慎且 全 面的 借鉴外 ,具 体准则 中一些 个 性化 的准 则 ,也可 以称 其为 具体 准 则 的中 国特色 ,同样 体 现 出新准 则是 在充 分 考 虑 了 我 国 市场 经 济 发展 的现 状 后 所 制 定 的 , 不是 盲 目的趋 同 。 而

断提 高 , 为会 计准 则充 实新 的 内容 。 又 2 体系 完整 , 构 合理 结 新 会计 准则 分基 本 准则 和具 体准 则两 个 层次 , 形成 一个 完整 的会计 体 系。 中基本 准 其 则在 整个 准则体 系中起 到统 驭 的作 用 。一方 面, 它是 ” 则 的准 则”指 导具 体会 计 准则 的 准 , 制定 ; 另一 方 面 , 当出现 新 的 业 务 , 具体 会 计 准则 暂未 涵盖 时 ,应 当 按照 基本 准则 所 确立 的原则 进行 会计 处理 。 具 体 准 则 按 其 所 规 范 的 内容 分 为 三 大

《期货和衍生品法》:期货与衍生品市场法治建设的里程碑

《期货和衍生品法》:期货与衍生品市场法治建设的里程碑

黄金!天然橡胶!铜!铝!锌
中国金融交易所
沪深300 指数!中证700 指数!上证70 7 年期国债!20 年期国债
指数!/
年期国债
沪深300
指数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浆中质!含阴硫极原铜油!低硫燃料油!/0 号胶!漂白硫酸盐针叶木中质含硫原油
上海证券交易所
,
上证 沪深 70#(*! 300#(*
深圳证券交易所
关键词 期货 衍生品 法律 监管 国际惯例
/0// 年4 月/0 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 和衍生品法& '简称%期货和衍生品法&( 经十 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4 次会议通过" 本法于
一 期货和衍生品法 完善了期货市 场法治建设
/0// 年5 月2 日起施行$ % 期货和衍生品法& 2660 年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开业" 开启了
规定" 禁止欺诈# 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的行为" 第一" 在%期货和衍生品法& 规定期货经营
该规定吸收了%期货交易管理条例& 的内容" 与 机构向交易者提供服务时" 应履行适当性管理义
%证券法& 的规定基本一致$
务$ 笔者认为)买者自负* 原则是市场经济基本
%期货和衍生品法& 第十二条细化规定了禁 原则之一" 但由于期货交易的风险性" 期货经营
形" %期货和衍生品法& 增加了有期货交易特色 期货交易者分为普通交易者和专业交易者" 当普
的第:# 第5 两种方式$ %期货和衍生品法& 第十 通交易者与期货经营机构发生纠纷时" 本法在申
四条关于期货交易7 种内幕信息以及第十五条3 请调解# 举证责任分配等方面规定了特殊措施"

我国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问题与思考

我国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问题与思考

我国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问题与思考王曙光【期刊名称】《湖北农机化》【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3页(P62-64)【作者】王曙光【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咸宁分行【正文语种】中文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各国在制定会计法规政策时,要求逐步采用国际上普遍适用的会计惯例,以提高各国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并以此降低国际市场的交易成本。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其目标中提出将制定一套普遍适用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是为了达到会计国际协调的状态,要通过制定准则来实现趋同,即从公共利益出发,制定出一套有强制性的全球性的会计准则,促进国际协调,促使各国会计准则向制定出的会计准则达到解决方法的相同或相似,建立世界范围内适用的会计准则。

会计学界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含义大致有3种不同理解:沟通、协调和统一。

通过对这3种观点的分析,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可以理解为是受到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国与国之间在承认各自会计准则差异的基础上,各国国内会计准则在比较和协调中寻求共同认可的内容,从而向建立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目标发展。

因此,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大方向的发展,趋同不等于相同,即求同存异。

会计准则趋同不等于要求各国必须用统一的国际会计准则。

趋同不是一味地全盘接受,而是进一步协调。

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在经济环境、文化理念和法律制度等方面,与其他国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过程中,我国需要从国情出发,寻找各种有效途径努力达到趋同,遵循允许差异、积极创新的原则,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

从2006年公布的新准则以来,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的发展上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2010年4月2日,财政部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表明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经进入后续趋同和发展阶段。

从2005年11月8日发表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趋同联合声明后,财政部建立了持续趋同机制,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39项会计准则(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并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国际社会承认我国会计标准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质上的趋同。

当今世界呈现出经济全球化

当今世界呈现出经济全球化

当今世界呈现出经济全球化、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趋势,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对会计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会计准则的差异对经济交往带来不利的影响,因而有增进可比性和一致性的需要,会计准则必然会走向国际化。

正如财政部部长金人庆所言,新准则的发布是“我国会计审计史上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最终实现了全面接轨。

一、新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具体分析会计国际化是指通过比较,协调处理各国会计制度的差异,寻求各国都能适用和接受的会计模式,其主要表现为各国会计处理方法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一定程度的趋同化。

1.基本准则方面。

新基本准则中的会计基本原则,继续保留了重要性原则、谨慎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也强调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

但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2.具体准则方面。

①引入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的运用是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一大亮点。

总体原则有两点:一是要运行活跃的市场;二是交易双方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没有第三方干扰,讨价还价形成的价格。

这样就形成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同时引入公允价值的原则,但是公允价值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限制比较多。

新会计准则考虑到我国市场发展的现状和可操作性等原因,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

此外,在交易性证券投资方向也引入了公允价值。

②实质性控制成为确定合并报表范围的基础。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第6条规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加以确定。

控制是指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另一个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

这些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的规定一样强调了实质控制。

另外,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所依据的基本合并理论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向侧重实体理论。

母公司对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纳入合并范围,而不一定考虑股权比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标准新制度的中国特色及与国际惯例的协调(一)一、新准则和新制度的重大意义(一)新准则和新制度是进一步贯彻和落实《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重要措施。

《会计法》7章52条中多处提到国家实施统一的会计制度问题,《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也多处提到了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也可以这样理解,这次颁布的新准则和新制度是《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重要配套法规,是《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延续。

法是比较原则的,条例也是比较原则的,在会计核算方面的具体要求就体现在新准则和新制度中。

(二)新准则和新制度的颁布实施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密切相关。

国民经济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内容相当丰富,“十五”计划纲要中很多内容和会计工作相关,比如说,纲要中对企业改革有这样的规定,月门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除少数国家垄断经营的企业可改制为国家独资公司,鼓励其他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互相参股等形式,逐步改制为多元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此次会计改革形成的《企业会计制度》暂在股份有限公司实行,但这不是终点,它的适用范围将要逐步扩大到其他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此次会计改革是为了国民经济发展和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奠定基础,提供服务。

我们简要地回颇一下1993年“两则”、“两制”的改革,实现了40多年计划经济的会计模式转向市场经济的模式性转换。

实践证明,如果没有1993年的会计改革,后来进行的国有企业公司制改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无法想象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会计体系很难适应现代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需要。

此次会计改革仍然是为了配合我国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所进行的。

大家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三)此次改革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

主要是针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在会计方面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比如包装上市,会计做假,泡沫行为等等。

同时也是针对资本市场以外的企业包括一些少数国有企业实际存在的资产虚增、利润虚增的情况,从会计政策和会计制度这个角度来促进和规范我国的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适应加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要求。

从这次改革的深层次分析,我们己经为加入WTO 做好了充分准备。

过去我们没有到位的地方现在到位了,此次会计改革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充分协调。

1993年的会计改革是初步的,是模式性的转换,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

此次制度改革不是解决模式问题,是解决深层次问题,是在会计政策上和国际惯例进行了充分协调。

二、新准则和新制度的内容与结构《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都是《会计法》中提到的国家统一会计核算制度的组成部分。

《会计法》第五十条规定:“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

”会计核算制度仅仅是统一会计制度的一部分,会计核算制度包括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布实施是我国会计核算制度改革总体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的总体思路是:(1)打破行业、所有制、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的界限,建立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除金融保险企业以外的大、中型企业,并在此基础上对各个行业、企业的个性业务,拟定各个专业核算办法。

(2)针对小规模企业的特点,制定小企业会计制度。

(3)考虑到金融保险企业经营的特殊性,制定金融保险企业会计制度。

已经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不是对现有行业会计制度的简单相加,而是以《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及其补充规定和具体会计准则为基础加以制定的。

目前,财政部正准备起草特殊业务的专业核算办法,比如,工交企业成本核算办法、商品购销存核算办法、进出口业务核算办法、房地产商品开发业务核算办法,等等。

这些特殊业务的专业核算办法也将作为《企业会计制度》的统一整体。

小规模企业和金融保险企业有其若干特殊性,难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财政部在继《企业会计制度》发布实施之后,将着手考虑小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保险企业(特别是商业银行)的会计制度建设问题。

三、新准则和新制度保持了会计的中国特色财政部此次发布实施的新准则和新制度,是会计中国特色的重要体现,从准则和制度所依存的法律环境、制度形式、制度内容等诸多方面进行考察,它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实际情况的。

(一)新准则和新制度与我国的法律环境和法规体系相适应。

我国的法律体系类似于大陆法系,通过会计立法来规范会计行为是中国会计的重要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是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最高层次。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作为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一部分,其制定权限是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

新修订的《会计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并公布。

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依照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有特殊要求的行业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或者补充规定,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审核批准。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可以依照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军队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备案”因此,《企业会计制度》作为会计核算的重要规范,由财政部制定下发,而不是曲某个事业单位或民间社会团体制定公布,这与中国的法律环境和法规体系是相适应。

在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以及《企业会计准则》都是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其定位属于行政法规性的规范性文件,而不是公认会计原则。

行政法规具有强制性的特点,有关企业必须执行;公认会计原则不具有法规性和强制性,而是作为公众普遍接受和认可的会计原则或惯例。

作为具有行政法规性的文件,对于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处理,要求明确规定企业应当怎样做,不应当怎样做,不允许企业有更多的选择会计政策的余地;公认会计原则却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实际执行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和会计中介机构的职业判断。

我认为,《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与西方国家的公认会计原则是有本质区别的。

照搬美国由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制定并公布上百项会计准则以取代会计制度,不仅在短时间内难以做到,即使能够达到,将会计准则作为公认会计原则,要求企业按照这些原则进行会计核算,不太符中国的国情,即背离中国的法律环境,又会导致会计规范的弱化,会计人员将无所适从。

(二)继续保留了“会计制度”这种形式制定会计规范,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便于理解和实际操作。

我国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滑教授指出:从建国以后,我国的会计规范就采取“制定”的形式。

这种形式不但在我国由来已久,为人们所亲见乐闻,而且制度向来被认为是法规的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统一性和强制性。

因此这同国家需要直接管理全国会计事务,统一会计制度的制订,更好地适应统一财政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完全吻合的。

90年代初期,我国实行了以“两则”、“两制”为主要内容的会计改革,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初步协调。

自1997年以来,又陆续发布了13项具体会计准则,但是,会计制度这种形式一直延续至今,用来直接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近些年的实践表明,广大会计实务工作者仍然需要“会计制度”这种形式,通过“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应当使用哪些会计科目,记入借方还是贷方,期末如何编制会计报表,等等。

较为现实、可行的做法是,将那些结合我国国情并借鉴国际会计惯例的改革内容,有机地深人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会计报表格式及编制说明之中。

只有这样,才便于企业广大会计人员实际操作,便会计改革的内容能够落到实处。

鉴于上述情况,此次会计改革继续沿用了“会计制度”这种形式,这主要是绝大多数实务工作者的意见。

有一种观点认为,采用“准则”的形式才体现会计改革,“制度”形式具有倒退的迹象;另有一种观点,认为“制度”象是计划经济的,“准则”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也有观点认为,中国应当直接按照美国会计办法、进出口业务核算办法、房地产商品开发业务核算办法,等等。

这些特殊业务的专业核算办法也将作为《企业会计制度》的统一整体。

(三)就改革的内容而言,新准则、新制度在很多方面也体现了会计的中国特色,这是由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所决定的。

比如说,“公允价值”是目前国际上最为流行的计量属性,但在我国市场经济尚未健全和规范的情况下,超前地引人“公允价值”,极有可能出现人为操纵利润的情况。

因此,新准则和新制度对有关经济业务事项的处理,尽可能地回避了按“公允价值”计价,而改按帐面价值入帐。

1、关于债务重组的处理。

根据新规定,债务人与债权人进行债务重组时,以现金清偿债务时所支付的现金小于应付债务帐面价值的差额,或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用于抵债的非现金资产的帐面价值小于应付债务的帐面价值的差额,或以修枣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时未来应付金额小于债务重组前应付债务帐面价值的差额,不确认重组收益而计人资本公积;如果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权人均按应收债权的帐面价值等作为受让的非现金的入帐价值;如果是将债权转为股权的情况下,债权人应按应收债权的帐面价值等作为受让股权的入帐价值。

2、关于非货币性交易的处理。

针对我国非货币性交易的现实情况,新规定不再进行“同类货币性交易”和“非同类货币性交易”划分的规定,而改为凡属于非货币性交易,均以换出资产的帐面价值加上相关税费作为换人资产的人帐价值。

也就是说,企业在资产重组、改制上市过程中发生的资产置换,一般情况下不确认收益。

这与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的做法不同。

3、关于以“放弃非现金资产”的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

新规定同样也不再以放弃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而改按放弃的非现金资产的帐面价值确认为初始投资成本。

以上是此次新准则、新制度改革体现中国特色的事要内容。

之所以进行这些方面的改革,主要是为了规范我国资本市场的会计秩序,遏制资本市场中利用债务重组、资产置换、相互参股等包装上市的违法违规行为而加以规定的。

这些规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并存,是我国现阶段企业会计改革的合理模式。

新中国会计准则的建设从1988年起步,已走过了13今年头。

1993年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适用于所有企业。

从1997年的第一项具体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起,至今已发布实施了13项具体会计准则。

具体准则主要适用于上市公司,有些也适用于其他企业。

目前,会计准则仍在继续研究制定和陆续发布的过程中。

1、《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异同。

如前所述爪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是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的组成部分,均属于具有行政法规性的规范性文件,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披露或报告等作出规定,由财政部制定并公布。

但是,两者之间存在若干重大差别:首先在适用范围上,具体会计准则大多只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有些也适用于其他企业;《企业会计制度》要求除股份有限公司外,符合条件的其他企业也可执行,国有企业经批准后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