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第二章教案

合集下载

2章增值税教案

2章增值税教案

(二)一般纳税人的认定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是指会计核算健全且年应税销售额 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
四、增值税的税率
(一)一般纳税人适用的税率 1.基本税率(17%) 2.低税率(13%)
(1)农产品。 (2)自来水、暖气、冷气、热水、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 沼气、居民用煤炭制品; (3)图书、报纸、杂志; (4)饲料、化肥、农药、农机和农膜; (5)音像制品; (6)电子出版物; (7)二甲醚; (8)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货物。
第 二 章 增 值 税
2. 开具要求
(1)字迹清楚,不得压线、错格; (2)不得涂改。 (3)项目填写齐全,与实际交易相符; (4)票、物相符,票面金额与实际收取的金额相符; (5)各项目内容正确无误; (6)全部联次一次填开,上、下联的内容和金额一致; (7)发票联和抵扣联加盖财务专用章或发票专用章; (8)按照规定时限开具专用发票; (9)不得开具伪造的专用发票; (10)不得拆本使用专用发票; (11)不得开具票样与国家税务总局统一制定的票样不符的专用发票。
七、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1. 当期销项税额的计算 销项税额=当期销售额×增值税税率 (1)销售额的确定 销售额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向购买方 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不包含收取的销项税额。 (2)特殊销售方式下销售额的确定
第 二 章 增 值 税
三、增值税的纳税人
(一)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
根据规定,凡是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就属于小规模纳税人:
第 二 章 增 值 税
(1)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从事货物 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 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含)以下的; (2)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 (含)以下的。

《纳税实务》教案

《纳税实务》教案

《纳税实务》教案章节一:纳税基础理论1. 学习目标:使学生了解纳税的基本概念、税收的分类和特点,理解税收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2. 教学内容:税收的含义、税收的分类、税收的特点、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章节二:纳税义务人及税务登记1. 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纳税义务人的划分、税务登记的程序和内容。

2. 教学内容:纳税义务人的划分、税务登记的种类、税务登记的程序。

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章节三:税收征收管理1. 学习目标:使学生了解税收征收管理的概念、内容和方法,掌握税收征收管理的程序。

2. 教学内容:税收征收管理的概念、税收征收管理的内容、税收征收管理的方法、税收征收管理的程序。

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章节四:增值税的计算与申报1. 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增值税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申报流程。

2. 教学内容:增值税的基本概念、增值税的计算方法、增值税的申报流程。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章节五: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与申报1. 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企业所得税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申报流程。

2. 教学内容:企业所得税的基本概念、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企业所得税的申报流程。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章节六: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与申报1. 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申报流程。

2. 教学内容: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个人所得税的申报流程。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章节七:税收筹划概述1. 学习目标:使学生了解税收筹划的概念、目的和原则,掌握税收筹划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内容:税收筹划的概念、税收筹划的目的、税收筹划的原则、税收筹划的方法、税收筹划的技巧。

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章节八:税收筹划策略与应用1. 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税收筹划策略,并应用于实际操作。

中职《新税收基础》课程教案

中职《新税收基础》课程教案

教师授课教案(二O至二O学年第学期)授课班级会计1班新税收基础授课教师所属专业部教材名称、主编2.税收法律关系(1)主体疋扌日税收法律关糸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乂务的当事人:各级税务机关和海关,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2)客体是指主体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也就是征税对象:所得税一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财产税一财产;流转税—货物或劳务收入(3)内容是指主体所享受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3.课堂小测(四)税法要素1. 纳税义务人(1)自然人是基于自然规律而出生的,有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主体,包括本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2)法人是是基于法律规定享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具有独立的财产和经费,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社会组织。

2. 征税对象(区别一种税与另一种税的重要标志)(1)税基税基又叫计税依据,是据以计算征税对象应纳税款的直接数量依据,它解决对征税对象课税的计算问题,是对课税对象的量的规定。

(2)税目规定了一个税种的课税范围,反映了课税的广度。

(3)税源税源即税收的最终来源。

3. 税率(1)比例税率:比例税率即是对同一征税对象,不分数额大小,规定相同的征收比例。

分类:单一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幅度比例税率(2)累进税率:是指随着征税对象数量增大而随之提高的税率。

分类:全额累进税率(国内不采用),全率累进税率(国内不采用),超额累进税率(个人所得税),超率累进税率(土地增值税)(3)定额税率:按征税对象确定的计算单位,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的税额。

如黄酒的消费税税率为240元/吨,就是典型的定额税率4. 纳税环节定义:纳税环节主要指征税对象在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广义的纳税环节指全部课税对象在再生产中的分布情况。

例如,资源税分布在资源生产环节,商品税分布在生产或流通环节,所得税分布在分配环节等。

狭义的纳税环节特指应税商品在流转过程中应纳税的环节。

5■纳税期限(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应税行为发生的时间(2)纳税期限:每隔固定时间汇总一次纳税义务的时间(3)缴库期限:纳税人将应纳税款缴入国库的期限6.纳税地点我国纳税地点一般实行属地原则管辖,一般情况下纳税地点为纳税机构所在地,也可能在经济活动发生地、财产所在地、报关地等。

《纳税实务》全册电子教案完整版课程教学设计

《纳税实务》全册电子教案完整版课程教学设计

《纳税实务》第一章:税收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税收的定义、特征和功能。

2. 让学生掌握税收的基本分类和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

3. 让学生了解我国税收制度的发展历程。

二、教学内容:1. 税收的定义与特征2. 税收的功能3. 税收的基本分类4. 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5. 我国税收制度的发展历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税收的定义、特征、功能以及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

2. 教学难点:税收的分类和我国税收制度的发展历程。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税收的定义、特征、功能以及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税收分类和我国税收制度的发展历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税收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税收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税收的定义、特征、功能以及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

3. 案例分析:分析税收分类和我国税收制度的发展历程。

4.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纳税实务》第二章:增值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增值税的定义、特征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增值税的税率、计税依据和计算方法。

3. 让学生了解增值税的优惠政策。

二、教学内容:1. 增值税的定义与特征2. 增值税的税率3. 增值税的计税依据和计算方法4. 增值税的优惠政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增值税的定义、特征、税率、计税依据和计算方法以及优惠政策。

2. 教学难点:增值税的计算方法和优惠政策。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增值税的定义、特征、税率、计税依据和计算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增值税的优惠政策。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增值税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增值税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增值税的定义、特征、税率、计税依据和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增值税的优惠政策。

4.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财政与税收教案——税收的职能

财政与税收教案——税收的职能

税收的职能【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税收的三项职能。

教学难点:税收调节经济职能。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导入本课学习税收的职能。

税收职能,是指税收分配手段本身固有的职责和功能,也就是税收自它产生以后就具有的职责和功能。

税收职能是税收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人的眼睛有看见东西的功能,税收有什么功能?新授课第二章税收的职能和作用第一节税收的职能一、组织收入职能(板书)[组织学生阅读教材]阅读教材第8页,回答问题。

1.什么是组织收入职能?2.税收为什么有组织收入职能?3.该职能是什么时候产生的?4.有没有其他方式取代税收的该项职能?[分析]这是税收最基本的职能。

自税收产生以来,不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税收都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

只要税收存在,国家自然就会得到财政收入。

古今中外各国,税收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都很大,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成为国家机器的经济基础。

如果没有税收,国家的职能无法实现,那么国家也就无法存续。

由于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决定了税收取得财政收入具有及时、稳定、可靠的功能,因而成为世界各国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

尽管随着国家财政的发展。

一些新的财政收入范畴,如公债、规费等接连出现,但是,它们都没有也不可能取代税收在取得财政收入方面的功能。

二、调节经济职能(板书)[演示]材料一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高票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正式走入历史。

农民缴纳的农业税高于一般城镇居民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如按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从明年起城镇居民月收入不足1600元人民币的,可以不缴纳个人所得税;但农民月收入不足1600元的,按照现行农业税法的规定却要无条件地缴纳农业税,客观上形成农民与非农民在税负上的严重不公平。

取消农业税,间接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城乡差别。

税收基础教案

税收基础教案

《税收基础》电子教案课程名称:税收基础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任课教师:迟寿政教学对象:09报关动漫教研科室:第一教研室荣成市电视大学2010-3-11前言一、本课程的发展现状、前景本课程为一村一09报关班和09动漫班学生。

本课程侧重税法实务,体系更完备,内容更详实。

本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财税专业学生的税法实际操作技能,使其具备从事税收及税收相关业务的工作素质和能力。

《税收基础》课程作为一村一09报关班和09动漫班学生,在本科教学课程设置规划中地位突出。

二、本课程的性质本课程主要讲授我国税收税法实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税收税法的相关概念;了解税收的构成及我国现行税收税法体系和税收管理体制;掌握商品流转课税、所得课税、财产课税、资源课税、行为课税各税类税种的基本原理、立法原则、税制要素、税额计算和征收管理;熟悉税收征收管理相关法规。

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运用税收理论及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实际税收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三、本课程的作用帮助一村一09报关和09动漫专业学生具备必备的税收知识,了解我国现行税收法制法规,作为专科学历水平必备的知识体系。

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可以为一村一09报关和09动漫专业学生教学规划中其他专业课程的开设打下基础。

四、本课程的学习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讲授、讨论相结合,结合实验室教学,适度配合课堂案例教学和课后作业。

具体学习方法见下表。

课程介绍修课。

教学日历第二部分同步练习答案第一章练习一:一、基本概念1.税收:税收是指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对社会产品进行的一种强制、无偿的分配,它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国家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

2.税收的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归国家所有,一再直接返还给原纳税人,也不直接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代价。

3.税收的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并运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规定和征收的,是一种强制性课征。

中职税收基础第六版教案

中职税收基础第六版教案

中职税收基础第六版教案第一章税收基础知识。

一、税收的概念和作用。

1. 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依法向纳税人征收的财政收入,是国家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之一。

税收是国家的财政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2. 税收的作用。

税收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调节收入分配。

通过税收制度,可以调节不同阶层、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之间的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

(2)调节经济发展。

税收政策可以通过调整税率、减免税等方式,对经济进行调控,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3)调节资源配置。

税收政策可以通过税收的差别征收,引导资源向社会需要的领域倾斜,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税收的分类。

1. 按征税对象分类。

(1)个人所得税。

是针对个人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收。

(2)企业所得税。

是对企业取得的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收。

(3)消费税。

是对商品和劳务消费征收的一种税收。

(4)资源税。

是对自然资源开采、利用所得的税收。

(5)财产税。

是对个人和企业的财产征收的一种税收。

2. 按征税方式分类。

(1)直接税。

是指由纳税人直接缴纳给国家的税收,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2)间接税。

是指由纳税人间接缴纳给国家的税收,如消费税、增值税等。

三、税收政策的制定。

1. 税收政策的制定目标。

税收政策的制定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2)调节收入分配。

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促进收入的公平分配。

(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税收政策的引导,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4)促进企业创新。

通过税收政策的支持,促进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2. 税收政策的制定原则。

税收政策的制定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公平原则。

税收应当公平合理,不偏袒任何一方。

(2)简洁原则。

税收制度应当简洁明了,便于纳税人理解和遵守。

(3)稳定原则。

税收制度应当稳定可靠,不宜频繁调整。

(4)激励原则。

高一政治 4.2.2《税收的构成要素和种类》教案 沪教版

高一政治 4.2.2《税收的构成要素和种类》教案 沪教版

(新教材教案)第四课国家财政与依法纳税第二节税收的特征和意义第二框税收的构成要素和种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我国税收的构成要素,各要素在税收中的作用;了解我国税收的种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查阅资料,采用举例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情况比较,学会全面分析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操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税收的三个构成要素的地位和关系,对为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发展,而进行的税收制度改革持积极的态度。

二、课前准备1、要求学生查阅资料:最新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表。

2、教师做好多媒体课件。

(后附)三、教学过程【新闻播报】【内容导学】(略)师生点评(略)【导入新课】(多媒体图片展示)【板书】1、税收的构成要素: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1)纳税人: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法人)和个人(自然人)2)征税对象:对什么东西和行为要征税,是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3)税率:对征税对象征收多大比率的税额。

税率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

【板书】2、税收的种类,主要:增值税、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印花税、关税等从基本构成要素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前一知识点。

A增值税B个人所得税(计算题设计)C印花税趣谈(略)D国外有趣税种(略)【学生活动】做教材“操作平台”——小王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知识拓展】关税23个)除了上述的五种之外,另外还有:资源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屠宰税、房产税、契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城市房地产税、耕地占用税等。

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分为五大类、二十多种,其中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

下面介绍一下这两个主要税种:A增值税征税对象纳税人基本税率增值额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17%几个方面内容:(1)含义: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2)征税对象:各个生产经营环节中的增值额。

《纳税实务》全册电子教案课程教学设计

《纳税实务》全册电子教案课程教学设计

《纳税实务》第一章纳税基础一、教学目标1. 了解税收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掌握税收的分类和征税对象3. 熟悉税收法律关系和税收制度4. 理解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规定二、教学内容1. 税收的基本概念与特征2. 税收的分类和征税对象3. 税收法律关系4. 税收制度概述5. 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规定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分类、税收法律关系、税收制度、税收征收管理。

2. 教学难点: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分类、税收法律关系、税收制度。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税收的基本概念、分类、法律关系、制度和征收管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税收相关概念和规定。

3. 互动教学法:提问、讨论,提高学生对税收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税收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性,引出本章主题。

2. 讲解税收的基本概念与特征:阐述税收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3. 讲解税收的分类和征税对象:介绍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分类,以及各类税收的征税对象。

4. 讲解税收法律关系:阐述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5. 讲解税收制度概述:介绍我国税收制度的构成和特点。

6. 讲解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规定:阐述税收征收管理的原则、程序和法律责任。

7.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税收相关概念和规定。

8. 互动环节:提问、讨论,提高学生对税收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9. 总结:回顾本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10.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纳税实务》第二章增值税一、教学目标1. 了解增值税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掌握增值税的税率及其计算方法3. 熟悉增值税的税收优惠和征收管理4. 理解增值税的转型与发展二、教学内容1. 增值税的基本概念与特征2. 增值税的税率及其计算方法3. 增值税的税收优惠4. 增值税的征收管理5. 增值税的转型与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增值税的基本概念、税率计算、税收优惠、征收管理和转型与发展。

《税收》教案(精选)

《税收》教案(精选)

课程内容
涵盖税收原理、税制结构 、税收制度、税收管理、 国际税收等方面。
课程地位
在财经类专业课程体系中 占据重要地位,为学生未 来从事税务工作或研究奠 定基础。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税收基本概念、原理 及税收制度,了解国际税 收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税 收问题,具备初步的税务 筹划能力。
02 03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原理
城镇土地使用税是以开征范围的土地为征税对象,以实际占用的土地面 积为计税标准,按规定税额对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 资源税。
实务操作
纳税人需要按照税法规定,向税务机关申报缴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 税。在申报时,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房产证、土地使用证等。
印花税、契税等原理与实务操作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为企业的生产 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与申报
企业应按照税法规定,正确计算应纳 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并及时向税务 机关申报纳税。
个人所得税原理与实务操作
•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包括中国公民、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投资者、在 中国境内有所得的外籍人员(包括无国籍人员)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
•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与申报:个人应按照税法规定,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并及时向税务机关申报 纳税。对于取得综合所得的纳税人,应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办理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05 资源环境税制
资源环境税概述及意义探讨
资源环境税的概念
资源环境税是指国家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开发利用 自然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或价值征收的一种税。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第二框《征税和纳税》教学设计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第二框《征税和纳税》教学设计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第二框《征税和纳税》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框是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财政与税收》中的第二框《征税与纳税》一框内容。

主要介绍税收的含义、特征、种类及作为纳税人要依法纳税的相关知识,它是对财政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也是本课教学的落脚点。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税收、税收的基本特点,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的区别。

2、理解税收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3、了解违法税法的四种行为的区别,能判断具体行为的性质,理解纳税人意识的内容。

(二)能力目标通过对税收含义和基本特征的教学,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对各种具体税种及违反税法行为的学习,提高学生辨别比较能力、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使学生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爱国的具体表现。

树立纳税人意识,自觉纳税和监督税款的使用,同违反税法的行为做斗争。

三、教学重点1、税收的含义2、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四、教学难点:1、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特点及作用;2、区别四种违反税法的行为。

五、教学方法1、问题探究法。

引导学生以问题带动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2、集体讨论法。

针对教材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3、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将学生分成A基础组、B中等组、C提高组三个层次,在教学中针对学生情况分别设计不同的问题,实施分层教学。

导入:我们的生活与税收息息相关:上学、出行、购物、就医等等。

学习新课一、税收及其种类1、税收的含义探究活动一记一记:A组主体、目的、凭借、依据、地位(在财政收入的四种来源中地位)。

第二框征税与纳税教案

第二框征税与纳税教案

第二框征税与纳税教案第二框征税与纳税教案本节教材分析(1)三维目标知识目标明白得税收的含义及大体特点;了解增值税及个人所得税作用;违背税法的几种表现;知道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大体义务。

能力目标培育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辨比较的能力,观看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设计宣传栏来培育学生依法纳税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纳税光荣、偷税可耻的观念,增强主人翁意识。

(2)教学重点税收的含义和特点。

税收的含义和大体特点是本最大体的理论,只有明白得税收的本质,才能明白得国家征税的必然性,进而明白得依法诚信纳税是公民的大体义务。

(3)教学难点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在我国目前阻碍较大的两大税种,要从它们的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作用等方面把握,为学生尔后更好的参加经济活动打下基础。

(4)教学建议高一学生已具有了必然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对一些简单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评判。

具有自主学习、搜集资料的能力,同时,由于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很有限,因此,应该通过上的合作探讨、交流互动,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前:①学生阅读教材,形成大体知识体系;②按分工执行搜集任务。

上:学生情境体验,合作探讨,与此同时教师点拨引导,总结提升。

最后,一路走进生活.体验践行。

新导入设计导入一(1)我县城的建设:幸福公园、体育馆、市容卫生、九年免费义务教育等等;(2)济南新貌:全运会的各大场馆建设和北京的鸟巢、水立方等[用意:前让学生亲自拍照或上网查找有关县城和山东省的庞大转变,先让学生感受国家的庞大转变,然后设问。

] 教师:请同窗们试探这些场馆设施的投资者主若是谁?(这些设施的费用大体上都是政府投资的,是国家出钱建设的。

)国家的钱又是从哪儿来的?(国家的财源要紧来自税收。

)咱们县城的庞大转变需要政府投资,而政府的财源主若是来自税收,这启发咱们大伙儿和财政是密不可分的,同时也看出税收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二框 征税与纳税教案

第二框 征税与纳税教案

第二框征税与纳税教案一、引言本教案主要介绍征税与纳税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征税是国家对公民和组织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法定的比例缴纳财产、所得和消费等方面的一种权利和义务。

纳税是公民和组织按照规定缴纳税款的行为。

了解征税与纳税的基本知识对于每个公民都至关重要,帮助我们了解国家财政体系和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

二、征税基本概念征税是国家履行职能、保障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征税是指国家按照法定的税收制度,强制公民和组织按照规定时间、比例和条件缴纳税款的行为。

税收是国家实现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主要来源于征税。

征税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定性:征税必须遵循法律规定,税务机关只能按照法定程序和权限执行征税职责。

2.强制性:征税是强制性的,纳税人必须按照法律要求缴纳税款,不得逃避或拒绝纳税义务。

3.回避性:纳税人可以通过合法的手段合理地减少税负,但不得违反法律规定进行避税。

4.公平性:征税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公民和组织应按照其实际财力状况缴纳税款,避免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三、纳税基本原则纳税是公民和组织的法定义务,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纳税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定原则:纳税人应按照法律规定缴纳税款,税务机关也必须按照法律规定履行征税职责,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2.平等原则:纳税人应按照其实际财力状况缴纳税款,避免财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同时,国家税收政策应遵循公平原则,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3.经济效益原则:纳税人应按照经济效益原则缴纳税款,即按照纳税人从经济活动中获得的收入和利润来计算税款。

4.纳税责任原则:纳税人应按照法律规定的时间、比例和条件及时缴纳税款。

纳税人应自觉履行纳税义务,不得逃避纳税责任。

5.便利原则:税务机关应为纳税人提供便利的缴税服务,简化纳税程序,提高纳税效率。

四、纳税的义务和权益作为公民或组织的一员,每个人都有纳税的义务和权益。

纳税的义务包括按照法律规定缴纳税款、遵守税法规定、如实申报税款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累进税率:累进税率是按征税数额的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不同等级规定高低不同的税率,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

累进税率按其累进依据和累进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全额累进与超额累进两种基本形式。

8.定额税率:定额税率亦称固定税额,是按照征税对象的一定数量直接规定一定的税额,而不是规定征收比例。

它是用绝对量表示的税率的一种特殊形式。

9.纳税期限:是指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时间。

10.偷税:即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法规,采取欺骗、隐瞒等手段逃避纳税的行为。

11.抗税:即纳税人拒绝遵照税收法规履行纳税义务的行为。

12.从价税:是以征税对象的价格为依据,按一定比例计征的税种。

13.从量税:是以征税对象的数量(重量、面积、件数)为依据,规定固定税额的税种。

14.直接税:是由纳税人直接负担,不易转嫁的税种,如所得税、财产税等。

15.间接税:是纳税人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的税种,主要是对商品征收的各种税。

二、填空题
1.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
2.征税对象
3.征税对象
4.税率
5.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
6.全累税率超累税率
7.从价税从量税
8.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
9.直接税间接税
10.速算扣除数
三、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A 5.C
6.B 7.A 8.A 9.D 10.D
11.A 12.C 13.A 14.A 15.B
16.D 17.D 18.A 19.A 20.B
四、多项选择题
1.BD 2.BDE 3.ACD 4.ABCDE 5.BE
6.BCE 7.AB 8.AC 9.BC 10.ACD
五、判断题
1.√2.√3.×4.√5.√
6.√7.×8.×9.×10.×
六、问答题
1.扣缴义务人是税法规定的,在其经营活动中负有代扣税款并向国库缴纳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税务机关按规定给扣缴义务人代扣手续费。

同时,扣缴义务人必须按税法规定代扣税款,并按规定期限缴库,否则依税法规定要受法律制裁。

对不按规定扣缴的扣缴义务人,除限令其缴纳税款外,还要加收滞纳金或酌情处以罚金。

国家一般在收入分散、纳税人分散时,采用源泉控制的征收方法,在税法上明确规定扣缴义务人,以保证国家财政收入,防止偷漏税,简化纳税手续。

2.税收要素包括: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免税等,其中征税对象、纳税人和税率是最重要的基本要素,通常称为税收三要素。

3.全累税率和超累税率是累进税率的两种形式。

全累税率即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其相应等级的累进税率计算征收。

全累税率在调节收入方面,较之比例税率要合理,但是使用全累税率,在两个级距的临界部位会出现税负增加超过应税所得额增加的现象,使税收负担极不合理。

超累税率是把征税对象划分为若干等级,对每个等级部分分别规定相应税率,分别计算税额,各级税额之和为应纳税额。

总之,累进税率有两种形式,即全累(包括全额累进和全率累进)和超累(包括超额累进和超率累进),在名义税率相同的情况下,它们的实际税率不同,全累负担重,超累负担轻。

全累的优点是简便,最大缺点是累进级距的临界点附近,负担不合理;超累缺点是计算复杂,优点是可以克服全累的弊端。

4.比例税率是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量为等比关系。

这种税率,不因征税对象数量多少而变化,即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比率征收的税率。

比例税率计算简便,并且不论征税对象大小,只规定一个比率的税率,不妨碍流转额的扩大,适合于对商品流转额的征收。

但是比例税率调节收入的效果不太理想。

而累进税率是随征税对象数额的增大而提高的税率,即按征税对象数额大小,规
定不同等级的税率,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包括全累税率和超累税率两种形式。

累进税率能够较好地发挥税收调节收入的作用,最体现公平税负的原则。

5.起征点是税法规定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额。

征税对象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其全部数额征税。

免征额是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

免征额部分不征税。

只对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规定免征额是为了照顾纳税人的最低需要。

6.按征税对象分类是很重要、最基本的一种分类方法。

我国现行税种,按征税对象分为五大类:对流转额的征税类;对所得额的征税类;对资源的征税类;对财产的征税类;对行为的征税类。

7.从价税是以征税对象的价格为依据,按一定比例计征的税种。

从价税在一般情况下,征税对象价高则税多,价低则税少,税收负担比较合理。

但是却不利于促进企业改进商品包装。

因为改进商品包装而价格提高后,税额也会增加;从量税则有利于鼓励改进商品包装,计算也比较简单。

但是,如果不分等征税或者分等过粗,税负则不公平,而分类过细又会使计算税额的工作过于繁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