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忠《管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七章~第九章【圣才出品】
周健临《管理学教程》(第3版)课后习题-第9章 组织变革【圣才出品】
第9章组织变革1.当何种事件发生时说明组织需要变革了?你主张渐进变革还是激进变革?为什么?答:(1)组织变革前通常会有体现一些征兆,通常组织结构体现需要变革的征兆有:①企业经营成绩的下降。
如市场占有率下降,产品质量下降,消耗和浪费严重,企业资金周转不灵等。
②企业生产经营缺乏创新。
如企业缺乏新的战略和适应性措施,缺乏新的产品和技术更新,没有新的管理办法或新的管理办法推行起来困难等。
③组织机构本身病症的显露。
如决策迟缓,指挥不灵,信息交流不畅,机构臃肿,职责重叠,管理幅度过大,扯皮增多,人事纠纷增多,管理效率下降等。
④职工士气低落,不满情绪增加。
如管理人员离职率增加,员工旷工率,病、事假率增加等。
(2)在变革理论中,管理学界存在两大基本观点——渐进观与激进观。
渐进观认为变革应当以组织保持一定程度的稳定性为前提,而激进观则认为变革是不断的、持续的行为。
两种变革观都有其利弊,要根据各个行业不同的情况而定,不能说哪种变革观好哪种变革观坏。
渐进变革观比较适合那种客观环境比较稳定的行业。
例如,汽车制造、石油勘探行业等。
如果在这些稳定的行业,持续不断的变革,反而会影响企业绩效。
但是处于这种环境状态下的行业数量正在急剧地减少。
特别是像时装行业、计算机行业、信息行业等,它们将长久地处于无法预料的环境变化之中,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将变得很短。
那么激进变革观就比较适合行业,否则很容易被市场淘汰。
2.在组织中通常由谁来充当变革推动者?答:当一个组织要进行变革时,管理者要考虑的一个最重要问题之一便是谁充当此次变革的推动者——此人来自组织内部还是组织外部。
变革推动者可能是上层管理者本身,也可能是受聘的顾问(他往往是某一领域的专家);他可能进行一些较为宽泛意义的变革(如改变整个组织的文化理念),也可能实施较窄范围的变革(如设计并实施一个项目)。
作为一个成功的变革推动者,他必须具备专门的技能,这些技能包括:决定一项变革该如何展开,解决变革带来的相关问题,熟练使用行为科学的工具去适当影响员工,能准确估计有多少员工能承受此项变革等。
乔忠《管理学》(第3版)课后习题-激励(圣才出品)
第六章激励复习题1.说明激励的过程及其动因。
答: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行为的方向是寻求目标、满足需要。
激励的过程如图6-1所示。
图6-1行为的基本心理过程示意图(1)需要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
人的需要,既可以是生理或物质上的(如对食物、水分、空气等的需要),也可以是心理或精神上的(如追求社会地位或事业成就等)。
在现实生活中,人的需要是同时存在的。
这些需要的强弱也随时会发生变化。
人的行为动机总是由其全部需要结构中最重要、最强烈的需要所支配、决定。
这种最重要、最强烈的需要称为优势需要。
(2)动机指人们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引起行为、维持行为并指引行为去满足某种需要。
动机由需要产生。
当某种优势需要未能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在遇到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时,这种紧张不安的心理就转化为动机。
(3)行为指个体在环境影响下所引起的内在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外在反应。
人在动机的推动下,向目标前进,目标达到后,需要得到满足,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就会消除。
随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引起新的动机和行为。
这是一个循环往复、连续不断的过程。
人的任何动机与行为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需要,也就无所谓动机和行为。
人们产生某种需要后,只有当这种需要具有某种特定目标时,需要才会产生动机,动机才会成为人们行为的直接原因。
但并不是每个动机都必然引起行为,在多种动机下,只有优势动机才会引发行为。
2.需要在动机中起什么作用?答:人的动机是由他所体验到的某种未满足的需要或未达到的目标所引起的。
在现实生活中,人的需要不只一种,而是同时存在多种需要。
这些需要的强弱随时会发生变化。
人的行为动机总由其全部需要结构中最重要、最强烈的优势需要所支配、决定。
个体的活动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需要转化为推动行为活动的动机,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表现为:(1)只有当需要的强度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才有可能转化为动机;(2)需要产生以后,还必须有能够满足需要的诱因存在,需要才能转化为推动行为活动的动机。
乔忠《管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计划(圣才出品)
第三章计划一、概念题1.计划(武大2011研;中山大学2011研;首都经贸大学2008研)答:计划是指在决策目标的指导下,以预测工作为基础,对实现目标的途径做出具体安排的一项活动。
它是对行动的预先设计。
(1)在管理学中,计划具有两重含义:①指计划管理工作。
管理学家基本上都认为,计划是最重要的管理职能之一。
②指以规划、预算等为主体的具体的计划形式。
它们是实施计划管理职能的书面文件。
其实,计划工作和计划形式是密切相关的。
计划管理工作的中心内容就是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
形成计划不仅是计划工作要完成的任务,也是计划执行的指南。
(2)计划的分类。
企业计划根据计划的广度,可分为战略计划、操作计划;根据计划的时间尺度,可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根据计划的层次,可分为目的或使命、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规划和预算等。
(3)计划编制的主要步骤为:确定目标→认清现在→研究过去→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拟定和选择可行动计划→确定主要计划→制定派生计划→制定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2.网络计划图(北邮2013研)、网络计划图(中南财大2014研)答:网络计划图是指运用网络图的形式来组织生产和进行计划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
其原理是把一项工作或项目分成各种作业,然后根据作业顺序进行排列,通过网络图对整个工作或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控制,以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用最高的速度完成工作。
它的优点是:能缩短作业时间、降低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3.滚动计划(财政部财政科研所2004研;武汉理工1998研)答:滚动计划是指保证计划在执行过程中能够根据情况变化适时修正和调整的一种现代计划方法。
每次制定计划时,在原有基础上把计划期向前推进一个执行期,并以最近执行期的计划执行情况和对环境因素的分析为依据,修订新一周期计划。
滚动计划法的特点有:①由于计划需要定时修正,所以计划的工作量较大;②滚动计划法推迟了对远期计划的决策,增加了计划的准确性,提高了计划工作的质量;③滚动计划法使长、中、短期计划能够相互衔接,这保证了长期计划的指导作用,使得各期计划能够基本保持一致;④滚动计划法保证了计划具有的基本弹性,有助于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
乔忠《管理学》(第3版)课后习题-领导(圣才出品)
第五章领导复习题1.领导的含义是什么?答:“领导”一词有两种含义,作为名词时,指领导者;作为动词时,指领导者的领导行为或领导的活动。
孔茨认为:“领导是一种影响力,它是影响人们心甘情愿地和满怀热情地为实现群体目标努力的艺术或过程。
”他还认为:“领导是一种影响过程,即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个人的作用和特定的环境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把领导定义为:“率领和引导任何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一定目标的行为过程。
”上面的表述包含了以下三层含义:(1)领导包含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两个方面;(2)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影响,超过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影响,领导是由在影响被领导者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某些所期望的行为而组成的;(3)领导者的目的是影响被领导者实现群体的目标。
综上所述,领导是一种影响力,它是影响个人、群体或组织实现所设定目标的各种活动和过程。
这个过程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和其所处的环境三个因素组成。
2.常见的人性假设有哪些?它们的含义是什么?对应不同的假设应采用何种管理方法?答:常见的人性假设主要有:经济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社会人假设和复杂人假设。
具体而言:(1)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又称X理论,由麦格雷戈提出。
①经济人假设的内容a.人生来就厌恶工作,只要有可能就逃避工作;b.人生来就习惯于明哲保身,反对变革,把安全看得高于一切;c.人缺乏理性,容易受外界和他人的影响,并做出一些不适宜的举动;d.人生来就以自我为中心,无组织的需要,所以对多数人必须使用强迫、惩罚的办法,去驱使他们工作,方可达到组织目标。
②对应的管理方式管理者必须采取“命令与统一”、“权威与服从”的管理方式,把被管理者看成物件一样,忽视人的自身特征和精神需要,只满足他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把金钱作为主要的激励手段,把惩罚作为有效的管理方式,采用软硬兼施的管理办法。
(2)自我实现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又称为Y理论,是麦格雷戈提出的另一种新的假设理论。
乔忠《管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协调(圣才出品)
第七章协调一、概念题1.沟通(华南理工2013研;首都师范大学2011研;中山大学2011研;北邮2010研;中国传媒大学2009研;北二外2009研)答:(1)沟通是指信息的传递与理解,即人与人之间传递思想和交流情报、信息的过程。
沟通的目的是激励或者影响人的行为。
(2)沟通过程包括的要素:①信息源;②信息内容;③信息的接收者;④沟通渠道。
(3)沟通的特点:①心理因素对沟通的效果影响很大;②沟通过程既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同时又是培养感情、交流感情的过程;③沟通是以语言为工具和载体的。
(4)沟通在管理中的重要意义:①沟通是协调各个体、各要素,使企业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②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的基本途径;③沟通是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
2.非正式沟通(中山大学2009研;中南财大2007研)答:非正式沟通是指以非正式组织系统或个人为渠道的信息传递活动。
其主要功能是传播职工所关心的和与他们有关的信息,它取决于职工的社会和个人兴趣、利益,与企业正式的要求无关。
非正式沟通有以下特点:①信息交流速度较快,这是由于非正式沟通传递的信息都是与职工的利益相关的,而且没有正式沟通那种机械的程序;②信息比较准确,由于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组织中各个层次的人都可以由此获得自己需要或感兴趣的信息;③沟通效率较高;④可以满足职工的需要,职工由正式沟通不能获得满足的需要可由此得到满足;⑤有一定的片面性,信息常常被夸大、曲解。
3.言语沟通与非言语沟通(中山大学2009研)答:言语沟通(verbal communication)是指把信息通过写或说的字词进行编码,它包括面对面沟通、电话或视频沟通和书面沟通。
非言语沟通(nonverbal communication)是指除言语沟通以外的各种人际沟通方式,它包括形体言语、副言语、空间利用、时间安排以及沟通的物理环境等。
非言语沟通能够支持或加强言语沟通。
非言语沟通与言语沟通密切相关。
乔忠《管理学》(第3版)课后习题-21世纪管理的发展趋势(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21世纪管理的发展趋势复习题1.文化管理出现的必然性是什么?答:文化管理趋势的出现并不是人们的主观随意创造,而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大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时期对管理理论提出的必然要求。
其必然性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做分析:(1)“经济人假设”到“自我实现人假设”的深刻变化随着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发达国家的工人逐步解决了温饱问题,早期科学管理的“经济人假设”陷入了困境,于是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提出了“人群关系论”,正式提出工人不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
人除了经济需要之外,还有社会需要。
影响职工士气的主要因素不是物质条件,而是社会条件,特别是职工上下左右的人际关系。
在“社会人假设”之后又出现了“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大部分人在解决组织的困难时,都能发挥较高的想象力、聪明才智和创造性,在现代工业社会条件下,普通人的才智只得到了部分发挥。
因此,在组织中不仅要建立亲善的感情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还应创造一个使人得以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
而这一切需要营造一个和谐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
(2)从有形资源管理为主到无形资源管理为主全球经济在过去50年已经由一个几乎纯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体系转型为一个以智能、技术和服务为主的经济体系。
随着硬管理向软管理的转化,对企业成功的定义也发生了变化。
资产、规模、产值、技术设备,这些有形资产是过去衡量一个企业成功的主要指标,但有形资产的增加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
随着地球可利用资源的不断减少和竞争的加剧、对上述这些无形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决定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管理有形资源主要是使用定量化的科学方法、现代科学技术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许多复杂系统和模型的求解变得容易。
但无形资源的管理主要取决于人的因素,并且很多无形资源都是以人为载体的(如知识、战略、客户关系)。
因此,人力资源在现代企业竞争中,成为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性因素。
人是有情感的,任何轻视感情的管理都不会成功。
乔忠《管理学》(第3版)课后习题-控制(圣才出品)
第八章控制复习题1.什么是控制?答:管理科学的先驱法约尔曾这样描述控制:“在一个企业中,控制就是核实所发生的每一件事是否符合所规定的计划、已发布的指示及所制定的原则,其目的是要指出计划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缺点和错误,以便改正和避免再犯。
对一切的事、人和工作活动都要控制”。
孔茨也说:“控制工作就意味着确定标准、执行标准、衡量执行情况,并采取措施努力纠正偏差的一系列工作”。
因此可以认为,控制就是根据事先规定的标准,监督检查各项活动,并根据偏差或调整行动或调整计划,使两者相吻合的过程。
简单而言,控制就是管理者确保实际活动与规划活动相一致的过程。
控制作为管理工作重要的职能之一,是管理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管理中的计划、组织和领导等其他职能,必须伴随有效的控制职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组织的整个管理过程只有依靠控制职能才能得以有效运转,循环往复。
同其他管理职能一样,控制职能是组织中各个层次的管理者必须承担的主要职责。
2.组织为什么需要控制?答:任何一个组织,无论计划制定得多么完善,组织机构设置得多么合理,领导方式与激励手段采取得多么有效,都不可能保证所有的活动都按照计划执行。
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组织内外因素的影响,使得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与计划所应达到的目标之间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组织要保证有效地执行计划就需要控制。
控制作为管理工作最重要的职能之一,是管理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管理中的计划、组织和领导等其他职能,必须伴随有效的控制职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组织的整个管理过程只有依靠控制职能才能得以有效运转,循环往复。
控制职能是组织中各个层次的管理者必须承担的主要职责。
3.简述控制与计划的关系。
答:控制与计划的关系相当密切。
如果说计划工作是谋求有连续性的、一致性的及彼此衔接的计划方案,那么控制工作则是务必使一切管理活动都按照计划进行。
控制与计划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计划为控制提供衡量的标准。
没有计划,控制就成了无本之木;而控制是计划得以实现的必要保证,离开了适当、必要的控制,计划将流于形式。
乔忠《管理学》(第3版)课后习题-比较管理(圣才出品)
第九章比较管理复习题1.简述比较管理学中不同的理论及其异同。
答:比较管理中的各种理论主要包括:(1)发展经济论①基本前提在实现高速工业和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管理投入的资金起着重要作用;侧重从宏观上对管理发展趋势进行考察;强调在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内在的、必然的逻辑;一个社会由农业—封建社会过渡到工业—民主社会的道路分为四个阶段。
②结论对于经济发展四个阶段的每一阶段都对应着某一特定的管理哲学,而且所有管理制度最终将趋向于参与制或民主制(Y理论)的管理哲学。
(2)环境论①基本假设管理效率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决定的,如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水平等。
②局限性由于此理论过分强调外在因素的作用,而完全忽视了内在组织变量的作用,因而该理论的影响十分有限。
(3)行为论①内容该理论认为文化因素在管理实践和提高管理效率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文化因素来说明个人和组织的行为方式。
②特点该理论是微观观点。
主要侧重于民族特性,管理者对管理哲学概念、活动态度和洞察力的掌握,特定的社会条件中普遍的信仰、价值观和需求层次。
③缺点大多数研究忽视了对组织效率的估计,忽略了导致团体和个人行为方式不同的还有可能是其他外部原因或环境变量。
(4)开放系统论①基本内容主要应用开放系统模型来研究组织及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a.认为环境可分为组织环境、业务环境和社会环境;b.主要研究接触面(组织与业务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以利润、市场份额等衡量的组织效率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前者对后者的影响。
②优点将组织作为整体来处理。
③缺点变量界定不清而导致预测结果的失真和可信度下降。
(5)文化管理论主要研究文化在比较管理中的作用。
虽然没有形成完善体系,但在社会中的影响日益扩大。
比较管理学中这些不同的理论是从不同角度或方面进行的,总的来讲,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方面: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如经济发展论和环境论主要属于生产力层面;行为论和开放系统论主要属于生产关系层面;文化管理理论主要属于上层建筑层面。
乔忠《管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控制(圣才出品)
第八章控制一、概念题1.控制(华科2013研;武大2011研;中山大学2010研;首都经贸大学2008研;北理2007研)、管理控制(深圳大学2013研)答:控制是指为了保证组织的计划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各级管理人员依据事先拟定的或随组织及环境发展变化而重新修改的标准,对下级的工作进行衡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时进行纠正的过程。
(1)控制标准、偏差信息和矫正措施是控制工作的三项基本要素,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控制标准是预定的工作标准和计划标准,它是检查和衡量实际工作的依据。
偏差信息是实际工作情况或结果与控制标准或计划要求之间产生偏离的信息。
如果没有或无法得到这方面的信息,那么控制活动便无法继续开展。
采取矫正措施是指根据偏差信息,作出调整决策,并付诸实施。
(2)管理控制的分类。
最常见的一种是根据控制信息获取的方式和时点的不同来分类的。
可分为三类:①反馈控制。
它的控制作用发生在行动作用之后,其特点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行动的结果上,并以此作为改进下次行动的依据;②同期控制。
其控制作用发生在行动之中,即与工作过程同时进行;③前馈控制。
其控制作用发生在行动作用之前,其特点是将注意力放在行动的输入端上,使得一开始就能将问题的隐患排除,“防患于未然”,前馈控制的效果正是管理者追求的目标。
2.预算控制(华科2006研;四川大学2006研)预算控制是指根据预算规定的收入与支出标准来检查和监督各个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对费用支出进行严格有效的约束,以保证各种活动或各个部门在充分达成既定目标、实现利润的过程中,对经营资源能够充分地利用的过程。
预算控制必须借助基本的技术要素,才能发挥控制作用,产生控制效应。
有效的预算控制应当是一个全流程,全方位的多维控制系统,是一个点面结合,主辅结合,自始至终的动态控制系统。
二、简答题1.简述计划与控制的联系。
(北交2007研;北师2007研)答:控制是监视组织各方面的活动、保证组织实际运行状况与组织计划要求保持动态适应的一项管理职能。
乔忠《管理学》(第3版)课后习题-组织(圣才出品)
第四章组织复习题1.什么是组织?答:组织是指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经由分工合作、具有不同层次的权利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的集合。
例如,企业、行政机关、学校、医院、军队等实体都是组织。
关于组织的含义可作如下理解:(1)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前提,没有目标的人的集合不能称其为组织。
组织所作的各种努力,都是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最终达到组织目标。
(2)分工与合作是组织运营并发挥效率的基本手段。
为了使组织有效运行,根据组织目标的需要,按照某种原则设计出组织的层次结构,即将组织划分成不同层次的职能部门,这些部门都将承担组织的部分特定工作。
这就是职能分工,这种分工可以使不同性质的任务同步进行,因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组织必须具有不同层次的权利和责任制度。
与组织的不同层次结构相适应,组织需赋予不同层次权利和责任,为达成组织目标提供必要的保证。
2.简述组织职能的主要内容。
答:管理的组织职能是通过建立、维护并不断改进组织结构以实现有效的分工、合作的过程。
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部门划分,将实现目标所必需的各种活动加以分类,并进行组合以形成方便管理的部门;(2)职位设计,根据不同任务的分类和组合,设置关键职位;(3)权责配置,规定各个部门和职位所必需的权力和应尽的责任;(4)人员配备,为组织中的职位配备适当的人员;(5)结构维护,不断改进组织结构与职位权责,使组织形成一个高效的有机整体。
3.组织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答:(1)外部环境包括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其中一般环境包括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和技术环境;任务环境的要素主要有供应商、战略伙伴、政府、竞争对手和顾客等。
(2)内部环境内部环境要素主要包括所有者、员工、资金、物质资源等。
4.组织与其环境的关系如何?答:组织是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与发展的。
组织与它的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组织依靠环境来获得资源和发展机会。
环境对组织的活动有许多限制并决定是否接受组织的产出。
乔忠《管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管理思想发展史(圣才出品)
第二章管理思想发展史一、概念题1.法约尔桥(北航2005研)答:等级链是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中的重要观点之一,是14项管理原则中的核心原则之一。
等级链是从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直至低层管理人员的领导系列,它是组织内部命令传递和信息反馈的正常渠道。
依据这条路线来传送信息对于保证统一指挥是非常重要的,但它并不是最迅速的途径。
如果企业规模较大、层次较多,这种方法有时反而会影响行动的速度,进而影响组织的效率。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法约尔设计了一种“联系板”的方法,以便使组织中不同等级线路中相同层次的人员能在有关上级同意的情况下直接联系。
这个“联系板”,又称为“法约尔桥”。
跳板对提高组织运行的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2.“经济人”假定(武汉理工2006研)答:“经济人”假定又称X理论,这种观点认为人是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
人的行为是由经济因素推动和激发的,个人在组织中处于被动的、受控制的地位。
这是对人性的一种早期的、传统的认识。
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管理者激励下属的主要手段就是“胡萝卜加大棒”,即运用奖励和惩罚“两手”,来激发和诱导人们以组织或管理者所期望的方式行事,做出组织或管理者所要求的行为。
3.霍桑试验(山西财大2013研;暨南大学2011研;东财2011研;华东理工2007研;深圳大学2007研)答:霍桑试验是指由梅奥教授所参与并于1927~1932年间在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系列试验。
(1)试验过程。
这个试验包括这样几个阶段:①照明试验;②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试验;③大规模访问交谈;④对接线板接线工作室的研究。
这一项由国家研究委员会赞助的研究,最初目的是要研究企业中物质条件与工人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但试验结果却是出乎意料地促使人际关系学说的诞生。
(2)霍桑试验的主要结果。
梅奥对其领导的霍桑试验进行了总结,得出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观点——人际关系学说,该学说的主要内容有: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②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③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乔忠《管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比较管理(圣才出品)
2.简述美国企业的典型特征。 答:多元文化的特点深刻地影响着美国的企业,使美国企业行为具有以下典型特征: (1)以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终极价值目标。美国企业是独立自主的经济组织,一切活 动都是一种经济活动或是经济活动的变形,强调最大利润、组织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因此, 利润最大化就成了组织活动的终极价值目标。 (2)奉行个人主义和能力主义。这里的“个人主义”与一般意义上的自私不同,其核心 内容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前途的主人。在经济管理中,美国人的行为明显带有个人主 义色彩,强调把个人的自我实现、领导才能和财富作为生活的目的,而且在这三者之中美国 人将“取得成就”,即将自我实现看做是人生最大的需求,自我实现优先于领导才能和财富。 (3)重视法律和契约。比较东西方文化的特点可以发现,西方文化在追求卓越、追求自 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由独立人格构成的西方社会。这种社会是一种契约型社会,
3.开放系统论 答:开放系统论主要应用开放系统模型来研究组织及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它认为环 境可分为:组织环境,涉及诸如规模、技术、企业人力、物力等能够在管理人员控制下的变 量;业务环境,包括政府、社区消费者、股东、雇员等,这些研究主要是在接触面(组织与
1 / 17ຫໍສະໝຸດ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 / 1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即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将这种契约关系用某种法定形式规定下来,所以西方社会是一种 法制较健全的社会。这一特点在管理上的表现就是规范管理、制度管理和条例管理,即在管 理中特别注重建立规章制度和条例,严格按规则办事,追求制度效益,从而实现管理的有序 化和有效化。
乔忠《管理学》(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模拟试题乔忠《管理学》(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管理二重性2.学习型组织3.冲突4.全面质量管理5.企业文化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管理者的技能。
2.激励的含义是什么?激励形成中应把握什么要点?3.简述影响管理沟通的障碍。
4.有效控制的原则有哪些?5.情、理、法三者在中、美、日管理模式中地位和作用有何差异?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什么是非正式组织,并分析其优、缺点。
2.试述企业文化与管理的关系。
四、案例分析题(25分)某进出口公司的李先生是一家服装生产公司的创立人和总经理,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在五年的时间里,使之由一家一个人经营的小企业,发展到一家拥有50名员工,年生产额为2400万元的公司。
尽管企业规模和盈利水平都发生了变化,李先生没有懈怠,仍然一如既往地埋头于企业的日常事务之中。
但实在忙不过来,想请别人帮忙的时候,他又总是犹豫不决,担心下属能否完成某些重要任务。
当他去国外进行采购而不在公司的时候,公司就会停步不前,他坚持认为自己是最了解本公司的人,自己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制定有企业利益的所有决策。
因此,李先生制定企业的所有计划,组织各种活动,招募员工,指挥员工的活动,解决员工遇到的问题,解决与人事有关的问题。
他知道他的全部雇员的名字,他的办公室是随时向员工开放的。
企业成长期间,李先生已不能抽出时间去制定新的策略以应付新的变化。
员工们发现,当他们碰到非常重要的难题时,很难找到李先生,公司的员工士气达到了最低点。
随着问题的增多,压力增大,李先生正在考虑卖掉他的公司。
他觉得公司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公司使他丧失的心灵的平静,也损害了他的健康。
回答下列问题:1.李先生是一个好的管理者吗?请指出他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5分)2.在李先生解散他的公司以前,你会给他提什么建议?(10分)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管理二重性答: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生产力属性)和社会属性。
乔忠《管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管理的基本概念(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第一章管理的基本概念一、概念题1.管理(同济大学2013研;吉林大学2012研;中山大学2011研;武大2007研;上海财大2007研;武汉理工2006研)答: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下,通过对组织的资源有效地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这一概念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1)管理存在于组织之中,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服务的;(2)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
这些活动称为管理的职能;(3)管理活动既强调目的又注重过程。
强调目的就是要选择去“做正确的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果问题;注重过程则重视“正确地做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率问题。
2.管理职能(武汉理工2009研)答:管理的职能是指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或发挥的各种作用。
管理活动是由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四大职能所构成的一个过程。
(1)计划计划活动就是要设定或明确组织的目标,制定实现组织目标的途径或方案。
(2)组织为了实现计划活动所规定的目标,实施计划活动所制定的行动方案,管理者就必须分析需要进行哪些必要的活动,对这些活动应该如何分类组合,谁向谁汇报工作,各种决策权限如何在组织的不同层次上分配,如何为各种不同的职位配备适当的人员等。
(3)领导每一个组织都是由人和其他各种资源有机结合而成的,人是组织活动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这种能动性的作用,管理者就必须运用各种适当的方法,对组织的成员施加影响,努力营造出一种使组织中的成员能够全心全意、士气高昂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氛围。
(4)控制为了确保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管理者必须自始至终地对组织各项活动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预见、发现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偏差,保证组织活动按计划进行,这便是管理的控制职能。
3.管理的二重性(四川大学2011研;北理2005研;北工商2005研)答:(1)管理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周三多《管理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1-18章)(圣才出品)
其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也是别的单位的信息传递渠道。 ①管理者必须扮演的一种信息角色是监督者角色。监督的目的是获取信息。管理者可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一些
有用的信息,如通过密切关注组织自身状况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接触下属,利用个人关系网等方式来获取 信息。
②作为传播者,管理者把监督获取的大量信息分配出去,传递给有关员工。管理者有时也因特殊的目的而隐 藏特定的信息。
图 1-3 各种层次的管理所需要的管理技能比例
5.简述中外早期管理思想,并对之进行简要评价。 答:(1)中国早期管理思想 中国早期管理思想主要指中国古代在管理国家方面的思想。这些管理思想比较零星分散,可以归纳为组织、 经营、用人、理财和管物 5 个方面。 ①组织。中国关于组织的理论和实践,起源较早。《周礼》一书,相传是周公为周朝制定的一套官僚组织和 制度。自周朝以后,历代朝廷封官定职,都编有详细的职官表,层次分明,职责清楚。春秋时代孙武所著《孙子 兵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兵书,距今已 2500 年,是战略战术的杰作。这本书提到的军队编制,层次关系明晰,
3.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扮演哪些角色? 答: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扮演三大类角色,即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如图 1-2 所示。
图 1-2 管理者的角色 (1)人际角色 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是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①作为所在单位的领导,管理者必须行使一些具有礼仪性质的职责。例如管理者有时必须参加社会活动,如 出席社区的集会或宴请重要客户等,这时,管理者扮演着代表人的角色。 ②由于管理者直接对所在单位的成败负责,他们必须在单位内扮演领导者角色。这时,管理者和员工一起工 作并通过员工的努力来确保目标的实现。 ③管理者还必须扮演联络者的角色。没有联络,管理者就无法与别人一起工作,也无法与外界建立联系。 (2)信息角色 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能够得到足够的信息。管理职责的性质决定了管理者既是
乔忠《管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一章~第三章【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课后习题第一章管理的基本概念复习题1.管理的含义是什么?试列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定义。
答:(1)管理是指由组织的管理者在一定环境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环节来协调组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关于管理概念的含义逐渐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①管理是由组织的管理者在一定环境下实施的;②管理是一个过程;③管理由若干个职能构成,即计划、组织、领导、激励、协调和控制等职能;④管理的工作内容是优化调配组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⑤管理的目的是使组织高效地达成组织目标。
(2)管理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定义①“管理就是确切地了解你希望工人干些什么,然后设法使他们用最好、最节约的方法完成它。
”这是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奠基人泰勒1911年对管理的定义。
②“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这是古典管理学家法约尔1916年在他的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对管理的定义,第一次提出了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管理的五项职能。
③“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这个定义需要展开为:作为管理人员,需完成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管理适合于任何一个组织机构;管理适用于各级组织的管理人员。
”这是管理学家孔茨1955年在与奥唐纳合著的《管理学》中对管理的定义。
④“管理就是决策。
”这是著名管理学家西蒙1960年在他的著作《管理决策的新科学》中对管理的定义。
⑤“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这是我国学者徐国华等人在其所著的《管理学》一书中对管理的定义。
2.管理有哪些主要职能?简述其含义。
答:管理是指由组织的管理者在一定环境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环节来协调组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主要有:(1)计划职能。
乔忠《管理学》(第3版)课后习题-管理思想发展史(圣才出品)
第二章管理思想发展史复习题1.管理思想的发展可分成几个阶段?为什么这样划分?答:(1)管理思想发展的全部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①古代的管理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以前。
②近代管理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到1945年之间。
这一阶段的管理思想主要以泰勒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职能管理、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及巴纳德的组织理论等思想为代表。
③现代管理思想,产生于1945年以后。
这一时期管理思想蓬勃发展,百家争鸣,出现了众多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学派,每一学派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
(2)划分的原因:对管理思想发展阶段的划分方法很多,在此按时间的顺序划分为三个阶段,是因为这样划分既简单又便于研究讨论。
这三个阶段只是产生的时间有先后,而不能将这三个阶段的理论截然分开。
事实上,后一阶段的理论产生和盛行后,前一阶段的理论并未过时和消失,有的仍然在不断发展。
因此,各个阶段管理思想之间的关系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向纵深发展的关系。
2.简述古代的管理思想。
答:古代管理思想是指泰勒的科学管理产生之前的管理思想。
(1)国外古代管理思想①金字塔的建造。
金字塔巨大的工程离不开组织管理工作,如组织人力进行规划与设计,在没有良好运输工具的条件下,组织搬运,进行人力的合理分工等。
②瑟诺芬的劳动分工理论。
古希腊的管理思想。
如公元前370年,该国学者瑟诺芬曾对劳动分工有过详细的论述:“在制鞋工厂中,一个人只以缝鞋底为生,另一个人进行剪裁,还有一个人制造鞋帮,再有一个人专门把各种部件组装起来。
这里所遵循的原则是:一个从事高度专业化工作的人一定能工作的最好。
”这一管理思想与2000年后产业革命时期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及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勒的思想非常接近。
③马基雅维利的四项领导原理。
在15世纪,意大利的著名思想家和历史学家马基雅维利对管理思想的阐述很多,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四项领导原理:a.领导者必须得到群众的拥护;b.领导者必须维持组织的内聚力;c.领导者必须具备坚强的精神意志;d.领导者必须具有崇高的品德和非凡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协调
复习题
1.协调职能包含的核心内容有哪些?
答:协调是指组织的管理者运用组织内外资源和条件,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平衡组织成员间的权利和责任,避免潜在冲突的发生并化解现有的冲突和矛盾,以达成组织目标的全过程。
协调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充满管理艺术的一个环节,更是管理工作的难点。
广义的协调包括组织内部协调和跨组织协调。
组织内部协调的核心活动是有效沟通、冲突管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跨组织协调的核心是建立有效的社会网络关系。
跨组织协调不仅涉及管理者自身的管理技巧和管理能力,还与整个组织的内外资源禀赋、组织规模、组织环境和组织声誉等诸多因素有关。
2.什么是沟通?
答:沟通是指一方将信息传递给另一方,期待其作出反应的过程。
即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之间、被管理者之间,或组织成员与外部公众之间发生的,旨在完成组织目标而进行的信息发送、接受与反馈过程。
3.沟通具有哪些特点?
答:沟通依赖于组织结构,它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明确的目的。
沟通是围绕特定的管理活动而进行的,上情下达,下情上传,
横向交流,目的性十分明确。
(2)渠道健全。
任何组织内部都设有正式的信息沟通渠道,沟通网络纵横交错。
(3)具有计划性。
沟通需要周密的计划和精心准备,需要实现制度化。
4.沟通有什么作用?
答:沟通是组织内部联系的主要手段,有效的沟通有助于员工获得满意感,激励大家完成任务;有助于员工更好地理解本职工作,感受局部工作与整体任务的相关性;促进组织成员之间的彼此了解、协作和团结。
沟通的作用有:
(1)收集信息,使决策更加合理和有效。
沟通的过程是信息双向交流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管理者可以迅速地收集信息,在对信息处理、加工的基础上作出更加合理的决策。
(2)改善人际关系、稳定员工的思想情绪,统一组织行动。
沟通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解除员工内心的紧张,愉悦身心,改善气氛;沟通可以增进了解,消除意见分歧,化解冲突,达到改善人际关系的目的。
(3)组织目标和成员目标一般并不一致,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使组织成员的行为与组织要求趋于一致。
特别是在组织变革时期,通过沟通可以消除组织成员的抵触情绪,采取合作态度。
(4)沟通对组织成员的行为具有控制作用。
通过沟通使员工了解组织规程、制度和政策,可以对组织成员的行为产生控制作用。
(5)沟通是组织与外部环境联系的桥梁。
组织通过沟通成为一个与其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据此可以争取政府和公众的理解、合作与支持,获得持久的发展机会和更多的外部资源。
5.沟通过程涉及哪些要素?
答:与沟通过程有关的要素包括:(1)信息发送主体;(2)信息接收主体;(3)沟通环境;(4)发出的管理信息;(5)信息编码;(6)沟通渠道;(7)管理信息译码;(8)接收的管理信息;(9)沟通的干扰;(10)管理信息反馈。
6.描述沟通的过程。
答:沟通的过程如图7-1所示。
图7-1沟通的过程
从图7-1中可以看到,管理信息发送主体为了进行沟通,必须进行编码,即把要发送的管理信息转化为能成功传递到接收者的形式,然后再经过适当的信息沟通渠道,传递给信息接收主体。
信息接收主体收到发来的管理信息代码后,必须进行译码,即将接收到的信息还原为管理信息原貌。
为了确认接收主体成功理解了信息的含义,以及接收主体的反应和态度,还需要有信息反馈。
因此,沟通过程是一个双向的、互动的过程。
在沟通过程中,还可能存在沟通干扰,沟通双方如果缺乏互相理解和交流背景,沟通就难以实现;沟通干扰的多少、强弱也会影响沟通的成功与否。
7.什么是人际沟通?
答:人际沟通是为了达到管理目的,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信息传递、交流的过程。
它是组织沟通的基础。
通过人际沟通,员工可以互相了解各自的心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人际沟通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沟通。
8.什么是组织沟通?
答:组织沟通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以组织内的人际沟通为基础,进行的部门之间的纵向沟通、横向沟通、团队沟通、冲突处理、跨文化沟通等。
(1)纵向沟通是沿着组织的直线结构进行的上下级沟通;
(2)横向沟通是在组织的同一管理层次上的跨部门沟通;
(3)团队沟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作小组的沟通;
(4)跨文化沟通是指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或部门之间的沟通。
9.什么是言语沟通?
答:言语沟通是指通过语言、文字来实现的沟通。
它是人们最熟悉的沟通方式,大量的人际沟通都是通过言语沟通来实现的。
言语沟通可以分为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两种。
(1)口头沟通
口头沟通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它可能是两个人面对面的交谈,或者是一个人面对广大听众演讲,也可能是非正式的讨论或小道消息的传播等。
(2)书面沟通
书面沟通是指用文字作为信息传播媒介来传递信息的沟通方式。
常见的书面沟通有以下几种:备忘录、报告书、通知、内部刊物和公司手册、信函等。
10.什么是非言语沟通?
答:非言语沟通是相对于言语沟通而言的一种沟通方式。
它通过身体动作、面部表情、说话的语调和重音以及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身体距离来传递信息。
通过非言语沟通传递的信息要多于通过言语沟通传递的信息。
在“表里如一”的问题上,非言语沟通更多地反映了人的“里”,而言语沟通更多地反映了人的“表”。
非言语沟通中的一种比较典型的沟通方式是语调。
语调是指个体对词汇或短语的强调。
同样一个词、一句话,使用不同的语调,可以反映出不同的含义。
11.什么是电子沟通?
答:电子沟通是指应用各种电子媒介传递信息,如电话、电子邮件、闭路电视、计算机、传真机、复印机等,使沟通行为更加有效。
电子媒介沟通方式的优缺点类似于书面沟通,但是,它有更为突出的优点,比如沟通的效率更高、信息获取更为方便、快捷;可以对信息加以存储、随时阅读。
12.简述沟通的内容。
答:沟通的内容根据其性质、重要性,以及沟通发生在组织中的范围和层次,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情感沟通。
人有感觉、情绪、兴趣、爱好和习惯,在组织中成员之间常常需要在这些方面进行沟通,以达到相互了解、倾诉、调节的作用。
(2)业务信息沟通。
它可划分为工作指令、工作意见和工作建议三大类。
工作指令由组织的管理者下达,执行者接受,其中包含了重要的业务信息。
员工在执行工作指令时会形成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会遇到问题,这也属于业务信息。
员工形成的和业务有关的新设想、
新方案和合理化建议也是重要的沟通内容。
(3)责任、权利、利益信息的沟通。
(4)制度沟通。
组织的规章制度是组织良性运转的保证。
组织部门之间常常需要对各自的规章制度进行沟通。
(5)组织的外部沟通。
组织作为一个社会系统的子系统生存于一定的环境之中,需要与外部环境的其他组织进行沟通。
如企业需要与政府沟通,与其他企业、非营利组织沟通,与消费者和公众沟通等,而且不同企业为了建立外部合作网络常常需要进行企业文化沟通等。
13.沟通的主观障碍包括哪些内容?
答:沟通障碍是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失真或中断。
沟通的主观障碍大致有下述几种情况:
(1)个人的性格、气质、态度、情绪、价值观等的差别,使信息在沟通过程中受个人的主观心理因素的制约。
沟通中,如果双方在经验水平和知识结构上差距过大,也会产生沟通障碍。
(2)信息沟通往往是依据组织系统分层逐级传递,受到个人记忆力、思维能力的影响,往往会降低信息沟通的效率。
(3)对信息的态度不同,使组织成员忽视对自己不重要的信息,不关心组织目标、管理决策等信息,而只重视和关心与自身物质利益有关的信息,使沟通发生障碍。
(4)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关系或地位不对等,形成沟通障碍。
例如:沟通个体相互不信任、下级对上级的畏惧感等,都会影响沟通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