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对公平与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对收入分配调节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对收入分配调节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内容摘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是调节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对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考察了财政社保支出水平与结构对贫富差距的影响、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对城乡收入差距和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
认为我国财政社保支出水平很低,且结构不合理,无法缩小贫富差距;社保转移支付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而对农村居民收入的调节作用很弱,进而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距的扩大。
因此,财政社保支出的收入再分配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转移支付收入分配差距财政社保支出水平对贫富差距的影响(一)财政社保支出总量上稳定增长根据《中国财政年鉴》分类标准,财政社保支出包括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由于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发生调整,2007年以后年度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科目口径与以前年度不一致。
为了保持数据的可比性,对2007-2010年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进行统计时,仍沿用2007年之前的分类方法,通过《中国财政年鉴》《中国民政统计年鉴》完善数据后进行计算。
)。
对1998-2010年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及其增长情况(见表1)分析可得出以下特点:第一,财政社保支出总量不断增加。
1999年我国开始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当年我国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出现了105.12%的增长。
到2010年支出达到8145.1亿元,是1998年的13.94倍。
且除2003年和2007年以外,增速每年超过15%。
第二,财政社保支出弹性趋于稳态。
将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财政支出相比较,与1998-2003年二者增速的明显偏离不同,从2004年起,二者的增长率开始趋于一致,即支出弹性开始在1附近小幅波动。
这说明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保体系的日益完善,财政社保支出的增长开始呈现出稳定的态势。
(二)财政社保支出结构失衡及财政社保支出水平偏低第一,从支出结构看,如表2所示,除1998年和2008年外,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占比相对较小。
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的影响研究
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的影响研究作者:张晓燕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5年第10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支出对维护社会公平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情况并不理想,出现较多的问题。
文章介绍了社会保障支出的现状,研究了社会保障支出对社会的影响,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障社会公平支出一、概述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现状经过大量的调查数据发现,自1999年来,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在不断地上升,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支出中占据较大比例,社会保障支出呈现递增的趋势。
社会保障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制度较过相比相对完善,财政支出中大大增加社会保障的支出金额,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社会保障基金出现了增长的趋势,但是增长速度远小于财政支出增长的速度。
二、社会保障支出对社会公平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逐渐激烈,市场中的竞争导致了资产初次分配的不均衡,社会成员之间分配不平等,贫富差距增大,导致了社会矛盾激化。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收入再分配的手段,资金来自于社会成员,只要用于社会收入较低的成员,通过财富分配,使得财富转向低收入人群。
社会保障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社会收入分配不均衡的现象,减小社会成员之间之间的矛盾,对社会公平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保持社会的稳定。
三、社会保障支出对社会发展影响的研究(一)数据调查证明通过对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研究证明,我国的社会保障金额的来源主要包括财政支出和社会保险金两部分。
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中包括了社会保障补助项目、社会福利项目以及社会救济项目中的资金。
自2007年来,我国政府开始使用新的资金收支项目分类方法,在统计年鉴中显示,包括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两项。
社会的保险主要由生育、养老、医疗、失业和工伤保险组成。
文章主要选取国家统计局网站上公布的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得出。
(二)分析过程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的影响包括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促进社会公平。
社会保障对经济公平与效率的影响分析
社会保障对经济公平与效率的影响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的追求日益增强。
在这个背景下,社会保障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社会保障涵盖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诸多方面,它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效率。
本文将从经济公平和经济效率的角度,探讨社会保障对经济的影响。
一、经济公平的实现社会保障对经济公平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社会保障可以缩小收入差距。
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可以对收入进行再分配,减少贫富差距,增加社会的均衡和公平性。
例如,在社会保险中,高收入人群需要缴纳更高的比例的保险费用,而低收入人群则相对较低。
这样一来,可以从富人手中取出一部分财富,用于资助低收入群体,实现财富的再分配。
其次,社会保障可以提高社会的福利水平。
社会保障提供了各种形式的救助和保障,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
这些保障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减轻负担,增加幸福感。
尤其对于弱势群体来说,社会保障的作用更为明显。
它们能够获得应有的保障和帮助,使得全社会的福利水平得以提高。
二、经济效率的提升社会保障对经济效率的提升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社会保障可以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产生,增强社会的稳定性。
社会保障可以为个人提供保障和救助,使得每个人都能够在遇到困难时得到支持,并能够稳定地参与到经济活动中。
这样一来,社会的稳定性得到提升,经济活动也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
其次,社会保障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社会保障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减轻了个人对于安全风险的担忧,从而鼓励和促进人们的创业激情和创新能力。
例如,社会保险的存在可以减轻个体创业者对于医疗风险的担忧,使得更多的人愿意投身创业活动中。
这样一来,社会的创业氛围得以形成,人力资源得以更加合理和高效地配置。
然而,社会保障也可能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社会保障的成本往往需要通过税收来弥补,从而可能给企业和个人带来额外的负担。
如果社会保障成本过高,可能会导致企业的经营不利,甚至出现裁员和减薪的情况。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
2023-10-29•引言•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现状及区域差异目录•影响因素分析•实证分析•政策建议•结论与展望01引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区域差异问题一直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因此,研究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区域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保障支出是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配置和优化对于提高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背景与意义本文旨在分析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区域差异,并探讨影响这些差异的因素。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等。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评价,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合理配置和优化。
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内容与框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区域差异现状及历史演变;•影响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区域差异的因素分析;•实证分析:利用相关数据和模型,对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区域差异进行实证研究;•政策建议: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合理配置和优化。
•本文的框架如下•引言:介绍研究背景、意义、目的和方法;•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区域差异现状及历史演变;•影响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区域差异的因素分析;•实证分析:利用相关数据和模型,对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区域差异进行实证研究;•政策建议: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结论:总结研究成果,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02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现状及区域差异社会保障支出概述社会保障支出的定义社会保障支出是指政府为了提供社会保障服务而支付的费用,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
社会保障支出的目的社会保障支出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现状社会保障支出规模我国社会保障支出规模不断扩大,但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仍然较低。
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影响研究
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影响研究引言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社会公共政策的体现,旨在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提供福利服务,以维护社会稳定和减轻经济不平等。
然而,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不仅会对经济效率产生影响,还会对社会公平造成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中的关联。
一、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对经济效率具有双重影响。
首先,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人们的基本生活保障,提高了公民的福利水平,进而激发了个体的生产和消费积极性。
例如,医疗保险的普及降低了个体因健康问题而导致的工作中断风险,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
此外,社会保障制度的存在还可以减轻个体的风险厌恶,使得他们更加愿意参与创新活动,促进经济的发展。
然而,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也可能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对经济效率产生制约。
在某些情况下,过度的社会保障制度可能会导致人们过分依赖社会福利,减少个体的劳动积极性,降低生产效率。
此外,高额的社会保障费用也可能给企业带来负担,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因此,合理平衡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二、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公平的影响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公平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提供基本福利和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减轻社会经济差距,提高社会公平性。
例如,社会保险、失业救济和住房保障等政策都能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缓解贫困压力。
此外,社会保障制度还可以提供公共教育、健康保健等服务,为弱势群体提供平等的机会。
这种公共服务的普及不仅可以帮助个体提升自身素质,增加就业机会,还可以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
因此,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公平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社会保障制度也可能对社会公平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首先,一些福利政策可能存在不公平的分配问题,导致负担较重的纳税人感到不公平。
此外,由于社会保障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一些特定群体可能会面临福利缺乏或滥用的问题,导致社会公平性受到挑战。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摘要】本文围绕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展开研究。
在我们概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首先介绍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情况,然后深入分析了其公平和效率问题,并提出了公平与效率的平衡之道。
最后探讨了制度改革的方向。
在我们总结了公平与效率的调和之处,提出了制度完善的建议,并展望了未来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提供参考,促进社会保障制度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实现更加公平和高效的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效率、研究、基本情况、分析、平衡、改进方向、调和、完善建议、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政策工具,而在实践中,我们也经常会发现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公平与效率不平衡的问题,这不仅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也会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深入研究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找出其中的矛盾与解决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的转型,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深以及就业形式的多元化等因素都给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与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与效率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分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探讨其平衡的可能性,并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了解其在公平和效率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 探讨公平问题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具体表现,分析不同群体之间的公平性差异;3. 分析社会保障制度在提供保障服务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效率问题,探讨其原因和影响;4. 探讨如何在保障公平的基础上提高制度的效率性,寻求公平与效率的平衡点;5. 提出改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方向和思路,为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和建议。
社会保障对经济效率与公平性的影响分析
社会保障对经济效率与公平性的影响分析近年来,社会保障已成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保障是国家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本文将对社会保障对经济效率与公平性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社会保障对经济效率的影响是积极的。
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国家能够提供基本的社会福利,降低贫困人口的生活压力,从而促进居民消费和内需的增长。
相应的,消费的提升将刺激生产的增加,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此外,社会保障还能为劳动者提供一种有保障的环境,减轻他们对于个人风险的担忧,从而增加他们对于创造性工作的投入,提升劳动生产率和创新能力。
换言之,社会保障能够为经济注入稳定的发展动力,促进整体经济效果的提升。
然而,社会保障对经济效率的提升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过度依赖社会保障体系可能会让一部分人产生“安于现状”的心态,影响个体的工作积极性和创业精神。
另一方面,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需要财政资金的支持,如果资金来源不稳定或管理不善,可能会对经济产生负担。
因此,明确社会保障的多元化补充形式,鼓励个人积极参与社会保障机制的建设,是提升经济效率的关键。
其次,社会保障对公平性的影响也十分重要。
社会保障的建立能够帮助缩小贫富差距,为弱势群体提供平等的机会。
通过社会保障机制,国家可以提供对于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减少贫困群体在生活和教育等领域的不公平待遇,从而推动社会的公正与和谐。
此外,社会保障还能够降低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门槛,使每个人都能够获得相应的服务,实现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
然而,社会保障对公平性的提升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社会保障机制应当确保公平性的基础上,积极促进个体的积极性和自我拓展的机会,避免过度依赖保障,导致一部分人的“精神懒惰”。
另一方面,在社会保障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各种资源的公平分配,防止政府资源的滥用和腐败行为的发生,以保证社会保障的公正性和可持续性。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性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性分析及对策研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为了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和权益而建立的一套政策和制度体系。
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公平,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进行分析及对策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现状。
在我国,不同地区和不同种群的公民在享受社会保障待遇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一方面,城乡差距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由于城市的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城市居民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待遇要明显高于农村居民。
这种城乡差距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
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社会保障待遇也存在差异。
企业员工和农民工、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在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也使得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导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公平的原因。
首先,是财政投入不足。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财政投入主要依赖于国家财政以及社会团体的公益捐赠,由于我国财政收入大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制度所能获得的财政支持是有限的。
其次,是管理体系问题。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体系尚不够完善,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和腐败现象,导致社会保障资金的分配出现了不公平的情况。
政策不完善也是导致社会保障制度不公平的原因之一,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政策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覆盖面不广、保障待遇不合理等问题,这都严重影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研究也需要依托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力量,通过开展调研、搜集数据等方法,深入了解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实际运行情况,找出其中的不公平因素,为进一步改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提供有力的支持。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为了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和谐的社会,我们必须深入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并且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建设一个更加幸福美好的社会。
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影响
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影响近年来,社会保障制度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关联和冲突。
首先,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效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养老保险以及失业救济等制度,社会保障保障保证了社会经济的稳定运行。
在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系统下,个体能够对风险进行合理化分担,从而减轻了企业和个体的负担。
此外,社会保障也提供了一种弹性就业机制。
个人在享受保障的同时,也能够更加自由地追求个人的发展和创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创新和进步。
然而,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效率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冲突。
高税负是社会保障制度所需的重要经济支撑。
为了维持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发展,政府不得不加大税收的征收力度,这将对企业和个体的经济效益产生一定的压制。
过高的税负可能会减少企业的投资和创新活动,从而影响经济的增长潜力。
然而,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公平的维护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能够减少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为弱势群体提供平等的机会。
通过社会保障,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社会资源,从而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也能够缓解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从而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然而,社会保障制度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公平问题。
资源的分配并非始终公正,社会保障的福利分配可能存在不合理和不公平的现象。
一些人可能会滥用社会保障制度,从而导致系统的滞胀和陷入困境。
此外,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需要国家财政的支撑,而财政来源主要依靠税收。
然而,税收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对中低收入群体可能造成一定负担。
综上所述,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具有双重影响。
在经济效率方面,社会保障制度能够通过合理分担风险、提供弹性就业机制等积极作用推动经济的发展。
然而,过高的税收可能对经济活动造成一定冲击。
社会保障对经济效率与公平性的影响分析
社会保障对经济效率与公平性的影响分析社会保障作为一种政府提供的服务,旨在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并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网。
然而,社会保障对经济效率和公平性的影响一直备受争议。
本文将分析社会保障在这两个方面的作用,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首先,社会保障对经济效率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
一方面,社会保障可以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存在,提供一定的收入保障,从而让个人更有动力参与经济活动。
例如,医疗保险可以降低人们寻求医疗服务的成本,提高劳动力的生产力。
失业保险则可以减少失业者的经济压力,有助于他们重新就业,并加强整体劳动力市场的弹性。
另一方面,社会保障也可能对经济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高福利制度可能导致人们过度依赖政府的支持,减少个人责任感和努力程度。
此外,社会保障的经费来源可能会对经济造成负担,增加财政压力,限制其他领域的投资和发展。
其次,社会保障对公平性的影响也需要深入探讨。
社会保障的目的之一是提供基本的社会资源公平分配。
通过减少贫困与财富的不平等,社会保障可以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整体的公平度。
例如,社会保障体系可以提供教育补贴、住房保障和退休金等福利,使较弱势群体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社会资源。
然而,社会保障的实施也可能对一部分人造成不公平的影响。
高税收和福利水平可能使部分人群的纳税负担加重,而享受到福利的人群则可能丧失一部分独立财务管理的能力和自主意识。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保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的需求越来越高。
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为人们提供基本的人权保障,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在经济效率方面,政府应该平衡社会保障的提供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通过适度的福利制度,政府可以提供有力的支持,激励个体参与经济活动,并实现整体社会的繁荣。
在公平性方面,政府应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性,确保资源的公正分配。
同时,政府还应该注重引导个体的责任感,加强教育和就业机会的公平性,防止社会保障成为一种依赖。
试论中国社会保障支出绩效财务指标的实证研究
试论中国社会保障支出绩效财务指标的实证研究摘要:社会保障支出绩效评价主要用于反映和衡量政府社会保障支出效益、效率和有效性。
本文试图构建完整、合理的社会保障支出绩效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进行指标实际值与标准值的比较,对指标的现实表现予以赋值和打分,从而通过较为客观的实证分析来揭示当前社会保障支出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社会保障;财务分析;绩效评价中国论文联盟.COM在现代公共管理中,基于结果的支出绩效管理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提高公共部门运行效率、增强公共部门责任意识的需要,又体现了提高信息透明度、加强公众监督和推进民主建设的时代要求。
20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国际组织和决策研究机构就致力于在公共管理中推行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制度。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政府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也有不少相关研究,但具体反映中国政府社会保障绩效财务评价的研究则定性分析较多,定量分析较少,有关绩效评估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研究相对薄弱。
鉴于此,本文试图构建一个基于财务分析指标的社会保障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便对当前中国社会保障支出的绩效进行实证性分析。
一、社会保障支出绩效财务指标设计的必要性设计评价社会保障支出绩效的财务指标体系,其主旨在于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指标来客观地反映政府社会保障决策效果、执法力度、管理和服务的质量。
第一,长期以来,我国各项财政支出是以规模而不是以效益为基本目标取向的。
政府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盲目制订发展计划的倾向,资金使用中不注重成本效益比较,浪费比较严重。
建立社会保障支出绩效财务评价体系,实质上是建立一套完整的政府行为约束机制(包括行政约束和舆论约束),使社会保障部门以可操作、可量化的形式注重成本—效益分析,是财政管理精细化的重要一环,有助于增强公共资金管理的科学性与公开性,提高政府理财的民主性与社会参与性。
第二,借助参照指标加以对比考察,分析社会保障工作的发展水平和速度,评价其是否起到了保障和安定社会的作用。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实证研究.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实证研究.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实证研究[关键词]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支出结构;统计测度与分析社会保障水平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关键要素,它是体现社会保障程度的指标。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社会保障水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保障水平以及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测量上,这包括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关系以及与社会的承受能力如何等。
而对于社会保障支出总额中的各个部分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研究,目前还找不到:系统的文献资料。
本文将利用1998-2006年的数据测算出社保支出中各个部分的支出水平,并据此做进一步的相关和回归分析,以考察各个部分的支出水平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如何。
这对于我国今后政策的制定以及未来社会保障支出应该重点投向哪一部分从而更有利于我国社会保障水平提高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文献综述目前关于社会保障水平测量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理论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少,这是因为我国长期以来社会保障统计口径不一致,统计标准不完善,缺乏准确全面的资料,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测量社会保障水平的指标。
杨翠迎、何文炯(2004)从弹性的角度考虑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率与我国GDP增长率之间的比值即得到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系数(CSS),从社会保障水平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变动关系角度,进一步考察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的一般规律及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性关系。
穆怀中(1997)在量上采用的具体衡量方法是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目前大多数研究者都认同这种测算方法,本文也沿用此种方法。
穆怀中还进一步把中国现有社会保障水平分为三个统计口径:一是不含住宅投资和价格补贴的保障水平,称“小口径统计分析”保障水平;二是含住宅投资的保障水平,称“中口径统计分析”保障水平;三是含住宅投资和价格补贴的保障水平,称“大口径统计分析”保障水平。
但是董拥军、邱长溶(2007)认为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福利分房制度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因此“大口径、中口径”的统计口径也不再适用。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公平与效率均衡性探讨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公平与效率均衡性探讨摘要:维护社会公平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建制理念,促进效率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天然属性。
本文从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观与效率观辨析出发,探究在社会保障制度中保证公平与效率均衡性的重要性,从而得出在中国当前社会保障体系中,如何处理两者关系,保障领域在效率与公平之间的调和与权衡从而促进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效率;均衡;公平一、简述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公平与效率(1)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公平观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观是: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以促进社会公平为根本目标和评级标准,给同类的人以同样的权利和待遇,将不同类的人的待遇差别控制在社会公认的合理范围之内并尽可能缩小这种差距。
社会保障其自身的只能中最重要的就是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以维护一个稳定健康的政治和经济环境,所以在"社会保障"这个命题中,与生俱来的就包含着公平的含义。
(2)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效率观社会保障制度的效率观是:以提高制度结构的合理性和制度运行的规范性为前提,以提高社会保障需求的满足程度和社会保障资源的利用程度为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效率"在主要意义在于面对有限的资源应尽最大可能地提高其使用的效率,发挥资源的更大价值,价值发挥得越大,这种使用和配置的方式才是最有用的。
将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种资源最高效地配置,使其创造的价值最大化,便是最有效率。
在"社会保障"这个领域,虽然其与生俱来的职能是促进公平,但是运作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些机制来激励,非常容易产生搭便车效应,因此,在促进公平的前提下也要注重效率。
二、在社会保障制度中注重公平与效率平衡的重要性从理论上说,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既考虑经济效率,不降低劳动者的积极性,也要保证分配的公平,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从社会保障实践看,不同的社会保障模式是不同国家根据其经济发展水平、国情或文化传统,对公平与效率之间的不同组合进行选择的结果。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效率与公平新解_1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效率与公平新解内容摘要: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效率与公平一直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就效率与公平而言,二者是一种结构性关系,可划分为三级层次结构,即经济效率与经济公平、社会效率与社会公平、人类效率与人类公平。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既要体现公平,又要体现效率,其中的公平与效率包括两个方面,即社会保障制度本身要体现的效率与公平,以及制度对社会发展中效率与公平的影响。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经济效率,经济公平,社会公平中国民政词典认为,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就其内容而言,社会保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社会保障包括老年保险。
生育保险。
工伤保险。
失业保险。
家庭津贴,主要限于社会保险和救济范围;而广义的社会保障不仅包括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还包括更多的社会福利内容,是更全面的社会保障。
”这里的社会保障是从广义上讲的。
社会保障是属于政府的社会职能,社会保障政策作为政府公共政策的一部分是指“为解决社会问题。
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
增进社会的整体福利为主要目的,以国家的立法和行政干预为主要途径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行为准则。
法令和条例的总称。
”而要实现这一目的,搞清楚其中所隐藏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一、效率与公平是一种结构性关系对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以往的观念要么认为效率与公平非此即彼,二者只能择其一行之;要么认为效率与公平不存在矛盾,公平的本质就在于促进效率的提高。
不过,我们听的最多的还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两相兼顾论”。
但是,无论是哪一种观点,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它们或者是只单纯地在同一层面谈论问题,或者是在不同层次谈论着不同的问题。
之所以如此,关键就在对效率与公平的结构性关系认识不足。
对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分析比较深入的是史瑞杰教授的观点。
他认为,效率与公平是一种结构性存在,二者可划分为三级层次结构,即经济效率与经济公平,社会效率与社会公平,人类效率与人类公平。
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公平的影响分析
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公平的影响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公平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
而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分析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公平的影响。
首先,社会保障制度可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收入的均衡分配。
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富裕与贫困的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提供基本的社会救助,如失业救济、医疗保险、养老金等,确保了每个人都能够获得一定的生活保障。
这样一来,即便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人也能够获得基本的福利,避免了因经济困难而导致的社会不公。
其次,社会保障制度能够促进人的发展,提升社会整体的素质水平。
一个健康、稳定和安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激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如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国家,人们更愿意投资于自己的教育和培训,因为他们知道即使失业或退休,仍然能够享受到有利的福利待遇。
这种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个人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提升了整个社会的素质水平。
再次,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消除社会阶层的固化,提升社会的流动性。
在没有社会保障制度的情况下,贫困家庭的子女往往难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培训,从而难以摆脱贫困。
而有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些家庭的子女有了更多的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培训,从而提升了他们的社会地位。
同时,社会保障制度还提供了良好的福利待遇,使得职业的选择更加多样化,人们更有机会从事自己真正喜欢并有能力的工作。
这种社会流动性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然而,社会保障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这对于国家财政来说是一项巨大的压力。
如何在财政有限的情况下平衡各种社会需求,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其次,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也存在一定的管理和监督难题。
如何保障资金的安全、公平地分配福利待遇、有效地防止懒散等问题都需要解决。
此外,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可能导致一些失业和退休人员无法获得合适的保障,这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社会保障制度的效率与公平性
社会保障制度的效率与公平性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而建立的一套政策和机制。
其核心目标是提供全民保障,使每个人都能享有基本的社会福利。
然而,社会保障制度的效率与公平性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首先,社会保障制度的效率问题是指其在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效益。
简单来说,社会保障制度应当能够以最小的成本,提供最大的保障和满足人们的需求。
然而,由于实施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大量的财政资源,导致了效率问题。
因为负担过重的社会保障制度可能会导致财政赤字或债务累积,进而影响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因此,社会保障制度的效率问题需要在提供充足保障的同时,合理分配资源,确保财政可持续性。
其次,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问题是指其在分配资源方面是否公平合理。
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理念是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社会福利,形成平等的生活环境。
然而,实际上,由于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经济差异和社会地位差异,社会保障制度在分配资源上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
比如,在一些地区,由于财政能力不足,社会保障制度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福利待遇,造成了区域间的福利差异。
同时,在一些特定的人群中,比如失业者或低收入者,由于其较弱的社会地位,可能无法得到与其需求相匹配的保障。
因此,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为了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效率与公平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加强财政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在保障制度中,财政资源的管理至关重要。
政府部门应该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合理分配社会保障经费,避免浪费和滥用。
此外,应该提高财政收入水平,通过税收政策和经济发展手段增加财政资源,以支持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其次,建立科学的补偿机制,提高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制度应该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和情况,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
对于那些最需要保护的人群,如老年人、残疾人和低收入者,应该提供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
同时,还应该建立起以就业为基础的保障体系,鼓励人们参与劳动,减少社会保障负担。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中国正在国家治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各个方面推进的战略性重大变革,也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重点任务之一。
近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公平和效率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公平问题地域差异在中国,社会保障的地域差异在不同地区是普遍存在的。
例如,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障待遇通常优于农民工以及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待遇。
这些待遇差异在不同地区之间尤为显著。
职业差异职业差异也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在不同职业中,社会保障待遇相差较大,例如,国有企业员工的福利待遇相对较高,而普通私营企业员工的社会保障待遇又相对较低。
这些差异导致了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公正感和不信任感。
跨年龄差异在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中,不同年龄段的人也存在社会保障待遇差异问题。
例如,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待遇普遍较低,而未来得及缴纳社保的年轻人会面临更长的缴费周期和更高的缴纳费率。
效率问题基金收支平衡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和支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保障基金缴费人数逐渐减少,养老保障基金压力越来越大。
操作流程繁琐社会保障制度在操作流程上存在极大的繁琐和耗时,例如《社会保险法》的实施细则,就十分复杂,不易掌握。
此外,不同地区的行政机构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标准也不同,给个人和企业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
防范风险能力不足社会保障基金的财政管理、风险防范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如多发病大病的治疗费用高企问题,以及基金安全保障等问题亟待解决。
公平与效率的融合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公平和效率的融合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制定公平、公正的社会保障政策,倡导多方投入、多元化销售并鼓励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减少制度运作的繁琐操作,同时需要在提高社保基金的透明度和监管上下功夫。
企业需要加强社会责任,为员工提供公平的社会保障待遇。
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影响研究
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影响研究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的日益突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为了保护公民的基本生活权益和提高社会公平而建立的一种组织机制和政策体系。
本文将从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两个方面,深入探讨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的影响。
首先,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效率的影响不可忽视。
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提高劳动力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
例如,通过提供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福利,可以减轻劳动者的经济压力,使其能够更加专注于工作,提高劳动生产力。
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增长。
当人们有了一定的经济保障,他们更倾向于消费,从而刺激市场需求,增加就业机会,进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因此,社会保障制度对于提升经济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然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也面临经济效率的挑战。
一方面,过度的社会保障政策可能导致负担加重,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过高的养老金水平、宽松的失业救济政策等可能刺激人们过早退出劳动力市场,增加财政负担,降低经济效率。
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如果政府无法有效管理和控制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因此,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必须平衡经济效益与财政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
除了经济效率的问题,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公平的影响也备受关注。
社会保障制度可以缩小贫富差距,提高社会公平。
通过提供社会保险和福利,社会上弱势群体能够得到一定的物质支持和保障,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出现。
尤其对于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制度是确保其基本权益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消除社会间的不公平和不平等。
然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也会面临社会公平问题。
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可能存在利益分配不公的问题。
在社会保障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资源的分配如何公平合理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往往受到政府管理和运作的影响,如果政府的执行不力或存在腐败现象,可能导致社会保障资金被滥用或流失,进而增加社会不公平的风险。
社会保障制度对收入分配公平的影响研究
社会保障制度对收入分配公平的影响研究近年来,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政策工具,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探讨社会保障制度对收入分配公平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挑战和改进方向。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社会保障制度旨在提供一种公平的机制,确保所有成员都能够享受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福利。
它通过向弱势群体提供医疗保险、养老金、失业救济等福利,减轻他们面临的风险和不平等。
这种制度的存在意味着国家对公民的责任和关怀,有助于提高社会的稳定性和和谐发展。
二、社会保障制度对收入分配公平的影响1. 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社会保障制度为低收入人群提供了基本的福利保障,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通过提供医疗保险、社会救济等服务,社会保障制度能够减轻低收入人群的经济压力,缩小收入差距,提高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2. 促进社会流动性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一种保护机制,使得人们在经济上更具安全感,从而更加愿意尝试新的机会和追求个人梦想。
这鼓励了社会流动性,帮助人们跳出贫困陷阱,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3. 平衡城乡发展不均衡社会保障制度还可以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
在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足,人们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
社会保障制度可以通过提供农业保险、农村养老制度等政策来平衡城乡发展的不均衡,缩小城乡差距。
三、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挑战尽管社会保障制度对收入分配公平具有积极影响,但它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例如:1. 金字塔式社会保障结构当前许多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呈现出以养老金为主的金字塔式结构,导致高收入者享受更多的福利。
这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并对制度的公平性构成威胁。
2. 资金不足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提供福利服务,但许多国家的财政状况不佳,资金投入有限。
这导致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和福利水平无法满足需求,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
四、改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方向为了提高收入分配的公平性,改进社会保障制度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I(d, b), α为协整向量。如果两个变量都是单整变量, 只有当
它们的单整阶数相同时才可能协整; 两个以上变量如果具有
不同的单整阶数, 有可能经过线性组合构成低阶单整变量。
协整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一种长期稳定
的均衡关系。满足协整的经济变量之间不能相互分离太远,
一次冲击只能使它们短时内偏离均衡位置, 在长期中会自动
86 统计与决策 2008 年第 1 期( 总第 253 期)
统计观察
稳性。
2.2 协整检验
变量序列之间的协整关系 是 由 Engle 和 Granger 首 先 提
出的。其基本思想在于, 尽管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序列为
非平稳序列, 但它们的某种线性组合却可能呈现稳定性, 则
这 两 个 变 量 之 间 便 存 在 长 期 稳 定 关 系 即 协 整 关 系 。这 一 检 验
统计观察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对公平与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董拥军, 邱长溶
( 西安交通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 西安 710049)
摘 要: 本文以 1989- 2003 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 运用计量 经 济 学 中 的 协 整 分 析 方 法 , 对 我 国 社 会
保 障 支 出 与 经 济 增 长 、基 尼 系 数 之 间 的 动 态 均 衡 关 系 进 行 了 相 关 研 究 。协 整 分 析 表 明 中 国 社 会 保 障 支 出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6487( 2008) 01- 0086- 03
本 文 将 对 社 会 保 障 支 出 与 经 济 增 长 、城 镇 居 民 收 入 基 尼 系数之间的关系作具体的实证研究, 揭示我国社会保障支出 对效率与公平的影响。
1 数据来源
从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来看,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 SS) 主 要 由 社 会 保 险 ( 养 老 、医 疗 、失 业 、工 伤 与 生 育 保 险 等 ) 、社 会 福 利 、社 会 保 障 补 助 支 出 、社 会 优 抚 与 社 会 救 济 等 项 目 组 成 , 其中, 后三项是财政支出中的社会保障支出, 它与社会保险 基 金 的 总 和 构 成 了 社 会 保 障 支 出 总 额 。本 文 社 会 保 险 基 金 分 项 数 据 来 源 于 历 年 《劳 动 与 社 会 保 障 统 计 年 鉴 》和 《中 国 统 计 年鉴》, 财政支出中的社会保障支出来源于各年《中国统计年 鉴》。值得一提的是, 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 渡, 社会保障制度也随之改变, 因此在对社会保障支出的统 计中存在三种口径: 一是不含住宅投资和价格补贴的保障水 平 , 称 “小 口 径 统 计 分 析 ”保 障 水 平 ; 二 是 含 住 宅 投 资 的 保 障 水 平 , 称 “中 口 径 统 计 分 析 ”保 障 水 平 ; 三 是 含 住 宅 投 资 和 价 格补贴的保障水平, 称“大口径统计分析”保障水平。由于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 福利分房制度已经退出历史舞 台, 因此“大口径、中口径”的统计口径也不再适用, 为了保持 统计口径的一致性, 本文均按“小口径”计算了我国社会保障 支 出 ( SS) 1989 年 到 2003 年 的 统 计 数 据 , 并 根 据 消 费 者 物 价 指数调整到以 1989 年为基期的可比价格。
经济实证的分析时, 首先必须进行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对于
非 0 阶单整的序列, 则可用协整检验进行分析, 因为对于不
同时间序列变量, 只有在协整的情况下, 才可能存在一个长
期稳定的比例关系。
在经济学上确定一个变量的变化是否是另一个变量变
化的原因, 一般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而进行格兰杰因果
检验首先必须证明随机变量是平稳序列, 因此, 一个完整的
若原假设成立则:
F= (ESS0- ESS1) /m ~F( m, n- k- m- 1)
( 4)
ESS1 /(n- k- m- 1)
即 F 的统计量服从 第 一 自 由 度 为 m, 第 二 自 由 度 为 n-
(k+m+1)的 F 分布。若 F 检验值大于标准 F 分布的临界值, 则
拒绝原假设, 说明 X 的变化是 Y 变化的原因。本文将通过此
的基本内容是 : 如果序列 x1t, x2t, …, x1t 都是 d 阶单整 , 存在一
T
T
个 向 量 α=(α1,α2,…,αk), 使 得 Zt=αXt ~I(d- b), 其 中>0, Xt =(x1t,
x2t, … , x1t)' , 则 认 为 序 列 x1t, x2t, … , x1t 是(d, b)阶 协 整 , 记 为 Xt~
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主要覆盖城镇人口, 因此本文将以 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 ( CINI) 作为研究对象, 以 1989~ 2003 年中国 统 计 年 鉴 上 公 布 的 城 镇 居 民 收 人 分 配 抽 样 调 查 数据, 利用相应公式来估算基尼系数。
国 内 生 产 总 值(GDP)取 值 为 以 1989 年 为 基 期 的 扣 除 价 格因素影响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受 H1, 说明OXtP是 I(0), 即它是平稳序列。否则存在单位根, 即
它是非平稳序列, 需要进一步检验, 直至确认它是 d 阶单整,
即 I(d) 序列。加入 k 个滞后项是为了使残差项 μi 为白噪音。 基于以上原理及 社 会 保 障 支 出 ( SS) 首 先 进 行 单 位 根 检 验 , 考 察 其 平
不能保证方程中的残差项是白噪音, 所以 Dickey 和 Fuller 对
DF 检验法进行了扩充, 形成 ADF ( Augented Dickey- Fuller
Test) 检验, 这是目前普遍应用的单整检验方法。该检验法的
基本原理是通过 n 次差分的办法将非平稳序列转化为平稳
序列, 具体方法是估计回归方程式:
回 归(VAR)系 统 回 归 构 造 两 个 残 差 的 积 矩 阵 , 计 算 矩 阵 的 有
序本征值, 根据本征值得出一系列的统计量判断协整关系是
否存在以及协整关系的个数。它可用于检验多个变量, 同时
求出它们之间的若干种协整关系, 本文将采用这种方法对我
国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进行协整关系分析。
恢复到均衡位置。
Engle- Granger 两 步 法 通 常 用 于 检 验 两 变 量 之 间 的 协 整
关系, 而对于多变量之间的协 整 关 系 的 检 验 则 不 方 便 。Jo-
hansen 和 Juselius 提 出 了 一 种 用 极 大 似 然 法 进 行 检 验 的 方
法, 通常称为 Johansen 检验。其基本思路是在多变量向量自
SS
1.230307
( c,t,2) - 3.791172 - 3.342253
SS 一阶差分 - 2.910623 ( c,t,2) - 3.828975 - 3.362984
SS 二阶差分 - 4.717327 ( c,t,3) - 3.175352 - 2.728985
结论 非平稳 非平稳
平稳 非平稳 非平稳
表2
GDP 、S S ADF 检验结果
变量
ADF 检验值 检验类( c,t,k) 5%临界值 10%临界值
GDP
- 1.263604 ( c,t,2) - 3.875302 - - 3.388330
GDP 一阶差分 - 3.295155 ( c,t,3) - 3.875302 - 3.388330
GDP 二阶差分 - 2.697616 ( c,t,3) - 1.977738 - 1.602074
的。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基本原理是: 在做 Y 对其他变量
(包括自身的 过 去 值)的 回 归 时 , 如 果 把 X 的 滞 后 值 包 括 进 来
能显著地改进对 Y 的预测, 我们就说 X 是 Y 的( 格兰杰) 原
因; 类似地定义 Y 是 X 的( 格兰杰) 原因。为此需要构造:
m
m
! ! 无条件限制模型: Yt=α+ αiΔYt-i+ βjΔXt-i+μt ( 2)
k
! ΔXt=α0+α1t+α2Xt- 1+ βt- iΔXt- i+μt
( 1)
i=1
其中 α0 为常数项, t 为时间趋势项, k 为滞后阶数 ( 最优
滞后项) , μt 为残差项。该检验的零假设: H1: α2=0; 备择假设:
H1: α2≠0。如果 α2 的 ADF 值大于临界值则拒绝原假设 H0 接
种检验方法验证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
3 实证分析过程
3.1 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首 先 分 别 对 变 量 社 会 保 障 支 出 SS 及 基 尼 系 数 CINI 的
对数值 LNSS、LNGINI 系数进行 单 位 根 检 验 , 然 后 再 对 变 量
GDP、SS 进 行 单 位 根 检 验 , 使 用 ADF 检 验 法 , 得 出 表 1 的 结
LNSS 一阶差分 - 4.508863 ( c,t,3) - 3.875302 - 3.388330 平稳
LNGINI
- 2.421223 ( c,t,2) - 3.791172 - 3.342253 非平稳
LNGINI 一阶差分 - 4.925431 ( c,t,2) - 3.828975 - 3.362984 平稳
2.3 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结果告诉我们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
关系, 但是这种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这就需要在此基础上, 利用因果分析继续进行研究。Granger
指出: 如果变量之间是协整的, 那么至少存在一个方向上的
Granger 原因; 在非协整情况下, 任何原因 的 推 断 将 是 无 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