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比较分解
对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分析与建议

相适应时,它对经济起着踊跃的保障与增进的作用, 当其与该国的经济进展水平不相适应时, 它也能起到反的”乘数作用”。
一、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分析在宏观层面上,通常采纳的衡量社会保障水平方式为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其反映出一国或一个地域社会保障进展的深度.即从社会保障资金的供给角度分析一国或一个地域的社保水平.本文选取1997-2004年为样今年份,依照这一段时期社会保障分项支出统计资料来看,我国的社会保障项目要紧包括社会保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与生育保险)、社会福利与救助和社会抚恤支出,并计算出社会保障总水平(见表1)。
中国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表1)单位:(100 million yuan)年份GDP 大体养老保险支出失业保险支出医疗保险支出工伤生育支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总额抚恤事业费支出社会福利及社会救济费要紧民政事业费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总额社会保障水平(%)1997 361998 34199920002001 160 2908200220032004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民政事业进展统计报告》,《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统计年鉴》表中对老年人概念为60岁以上的人。
联合国把60岁作为界限,规定老年人是指60岁和60岁以上的人,参见UN1995/16/(1995),这一标准被国内外学者普遍采纳,《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采纳那个年龄划分标准。
穆怀中教授利用相关回归统计分析法,考察了社会保障与经济进展的相关变量间的关系,依据人口结构理论和”Cobb-Douglas 生产函数”构建了适度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模型:引入中间变量工资收入总额(W)则:=;其中: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 G代表国内生产总值; Q: 社会保障负担比重系数;H:劳动生产要素分派比例系数。
依照国际体会和”Cobb-Douglas生产函数”将H的值界定为75%比较适归并具有现实性。
则测定模型可写为:其中:代表老年人中占总人口的比重。
社会保障支出

2 、社会保障支出随着经济发展而增长从理论上讲,社会保 障制度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经 济发展速度一般呈“此增彼减”的关系 。 (由于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人 数不断增加,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则呈现出随经济发展不断 增长的趋势。)
3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政府的临时性政 策措施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对物价管制的 逐渐放松,物价水平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
5、社会保障费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企业单位对应该计算缴纳社会保障费的人员范围 能减少则减少;
其次,企业计算提取社会保障费的依据基准不实; 最后,无视国家政策,故意拖欠挪用。
(三)、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政 策措施
1、合理确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
一方面,社会保障水平必须与本国经济发展条件相适应。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社会保障愈来愈与财政不可分割, 且社会保障支出成为各国公共支出份额中重要的一部分, 支出性质也在一定程度上与公共品紧密关联。
(二)公共品与公共支出
公共品一词最早是由瑞典经济学家林达尔于1919年正式 使用的。公共品的严格定义是萨缪尔森在1954年的论文 《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中提出的,按照他的定义,纯粹 的公共品是指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物 品消费的减少。 广义定义是指公共支出反映着政府的政策抉择,是政府 部门的规模,同时也代表着政府的预算成本以及政府执 行政策时公众为之付出的成本。公共支出的狭义定义就 是单指政府用于公共事务的支出即财政支出。
(二)国外社会保障危机
国际上各国保障危机的主要体现:
第一、社会保障赤字危机和财政危机;(福利国家模 式中许多重要的社会保障项目资金大部分靠政府支 撑。)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国际比较分析与借鉴

关键词: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支出; 国际比较
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的推进器、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社会公平的平衡器。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政府不断加大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对保障国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 起到了重要作用。
进行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的价值之一,即社会保障的国际比较的价值基点,就是通过这样 的比较分析,可以使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更好地与世界其他国家 的社会保障制度接轨。进行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的价值之二,是国外一些国家已经形成比较系 统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比较分析,可以从从中发现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制度和政策,直接 借鉴过来,为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服务。进行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的价值之三, 是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多有差别,具有分类比较的价值。有比较才有借鉴,正因为各国 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尽相同,他们在制度理念、保障项目、缴费水平、资金给付、管理体制等 方面各有千秋,这才为我们的国际比较提供了比较可靠的具体内容,进行不同体制的比较, 发现其共同规律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 。
论文题目: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国际比较分
析与借鉴
学校 所属院系
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北京工商大学 经济学院财政系 财政学 10011310529 龙华建 姜竹
2012 年 10 月 13 日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国际比较分析与借鉴
摘要 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体制顺利运行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问 题,一国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应同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这样才能保证经济的稳定运行和 社会的和谐发展。 从理论上讲,社会保障支出可以直接增加个人收入,从而增加消费量; 也可以作为一种收入再分配的手段,通过增加全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而增加消费,从而推动 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本文主要从国际上主要的社会保障社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及其各 自在社会保障上的分项支出上对其支出的深入比较研究,然后通过与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比 较,从中寻求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社会保障水平的拆分计算公式

社会保障水平的拆分计算公式1.社会保险费率的计算公式:社会保险费率是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一个指标。
一般来说,社会保险费率包括养老保险费率、医疗保险费率、失业保险费率、工伤保险费率和生育保险费率。
养老保险费率=养老保险费基数×养老保险费率比例医疗保险费率=医疗保险费基数×医疗保险费率比例失业保险费率=失业保险费基数×失业保险费率比例工伤保险费率=工伤保险费基数×工伤保险费率比例生育保险费率=生育保险费基数×生育保险费率比例其中,费率比例由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费基数是根据个人工资收入或其他相关因素计算而来。
2.社会保险待遇计算公式:社会保险待遇是指参保人员根据个人缴费情况,获得的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险的金钱补贴或服务。
失业保险待遇=个人失业金基本金额×个人缴费年限养老保险待遇=养老金基本金额×个人缴费年限×个人缴费比例医疗保险待遇=个人医疗费用×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失业金基本金额、养老金基本金额、医疗保险报销比例等参数,由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3.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计算公式: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障的重要支柱,用于支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
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计算公式如下:收入总额=个人缴费收入+单位缴费收入+政府补贴收入+投资收益支出总额=退休人员养老金支出+失业保险金支出+医疗保险金支出+...(其他待遇支出)基金结余=收入总额-支出总额其中,个人缴费收入和单位缴费收入是参保人员和参保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政府补贴收入是政府提供的财政补贴,投资收益是基金通过投资运作所获得的收益。
通过上述的拆分计算公式,可以量化社会保障水平,并对社会保障进行合理的调整和管理。
政府可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制定相应的费率和待遇计算公式,以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社会稳定。
国际比较社会保障水平国际比较;社会保障基金

(1)养老、残障、死亡;
长期风险 保障
(2)疾病、生育、医疗护理;
(3)失业; (4)家庭津贴;
短期风险 保障
(5)工伤及其他社会救助。
通过社会保障支出范围的国际比较发现:
大多数国家都设有养老、残障、遗属保险,医疗、 生育和工伤保险;有些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 印度、韩国等不设立失业保险、家庭津贴等保障 项目。
第五章 社会保障水平国际比较
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比较
一、社会保障水平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内涵:
社会保障水平是用来反映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经 济待遇程度高低的概念,它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关 键要素,直接反映着社会保障资金的供求关系,并 间接反映着社会保障体系的运行状况。
社会保障水平的三个层次
根据不同的参照系和比重系数,可将社会保障水平系数 分为多个层次。 社会保障工资比重系数=社会保障支出额/工资总额 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比重系数=社会保障支出/财政总支出 社会保障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系数=社会保障支出总额/ 国内生产总值。 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指标通常为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 产总值的比重。
四、社会保障水平适度与超度的效果比较
(一)社会保障水平适度的功能分析
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 质量,保持社会稳定与和谐。
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能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 的环境。使国家和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障负担趋于 合理;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促进就业有显著的积 极作用。
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对于社会保障制度本身具有 十分明显的作用。
从表中可以看出:
1、“小口径”的社会保障水平,未达到适度下限;
2、“中口径”的社会保障水平,几乎分布在适度上 限和下限的区间内;
3、“大口径”的保障水平,个别年份超出了适度上 限。不过从总趋势上看,大、中两种口径统计分 析的社会保障水平,都围绕着适度区域起伏,并 向适度区域回落。
政治经济学之社会保障支出(精品PPT课件共45页)

面对如此高额的税收,人们抱怨不休,偷税漏税 现象日益严重。地下经济约占GDP的10-20%。
瑞典社会福利制度十分复杂,漏洞很多。有的人 得不到全额补助,有些人则利用规定的漏洞,骗 取补助。
府调节经济、平抑经济周期波动 。 另外,由政府组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也是由中国
的具体实际决定的。建国几十年来,我国一直实行 低工资制,国有企业的已退休和即将退休人员,并 没有为自己储蓄足够的钱用以养老和应付老年医疗 开支。政府有责任顾及这部分人的社会保障问题。
R
6.6.2 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
(1)德国的社会保障(俾斯麦模式) 最早实行较全面的国家社会保障的是19世纪80年
“瑞典模式”的特殊性
瑞典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地广人稀,资 源丰富。与英国和欧洲大陆的远近恰到好 处,既能够分享它们的技术进步;又远离 战事保持中立。
瑞典国内民族与宗教具有高度的单一性。 瑞典有很深的民主传统,文化素质较高。
“瑞典模式”的弊端
社会福利开支已占GDP的1/3 ,税收总额占GDP 的55%,成为国家的沉重负担
医疗保险官办民助; 失业保障系统由各州自行建立和管理。
伊斯平—安德森:社会保障的三种模式
保守模式(德国、法国、意大利):强调巩固家庭 生活和社会团结,使之不被市场经济的分离压力所 摧毁 。处在劳动力市场以外的人,常常没有个人的 福利权利。
自由模式(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以接近福 利的安全网为基础,仅对那些真正贫困的人提供补 助。
我国各地区社会保障支出相关指标比较分析

我国各地区社会保障支出相关指标比较分析本文应用散点图法和相关系数法研究了我国社会保障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具体的是从我国各地区社会保障水平与国内生产总值、社会保障支出绝对值与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支出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以及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与财政支出之间的相关系数以及散点图,揭示了我国社会保障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性的特点。
关键词:社会保障支出相关系数散点图不平衡性研究背景由于我国各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人口年龄结构也不同,社会负担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社会保障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各地区社会保障水平的不公平性比较突出。
林治芬(2002)就全国各地区社会保障支出占GDP 的比重、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养老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比例及缺口、替代率、抚养比率等指标,分析了中国社会保障的地区差异,但该研究的统计指标都比较简单,而且没有分解区域差异;彭海艳(2007)首先运用GE 指数分解法,分析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区域差异及贡献率;然后运用GINI 系数分解法,分析社会保障各项支出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
结果表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差异变动趋势不一致,且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差别较大;社会保障各项支出的贡献率差异较大,其中社会保障补助支出成为总体差异的主体因素。
冉维(2007)的研究表明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问题有所凸显,国家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数量较少、增长缓慢、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越来越严峻,这是政府责任和社会公正的缺失,必将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我们必须站在战略高度来解决好这些问题。
刘畅(2009)运用1998 - 2007年的相关数据分析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应对方案。
本文试图分析我国各地区之间社会保障发展水平以及财政支出中的社会保障支出发展水平的平衡性问题,即要考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省份,其社会保障水平是否也越高,两者是否为同向发展,如果是同向发展就是良性的,否则,经济实力越低,经济发展越慢的省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却越高,而过高的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反倒是经济发展实力强的省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却低,社会保障的负担水平越低,对经济的阻碍作用越弱。
《公共财政概论》第六章:社会保障支出

《公共财政概论》第六章: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险是政府参照保险市场原则为社会成员提供的生活保证,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
社会救助是政府通过财政拨款,为贫困的社会成员提供的生活保证。
第六章: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概述社会保险支出社会救助支出一、社会保障的含义和内容二、政府介入社会保障的理由三、中国的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障支出一、社会保险的特征二、社会保险基金三、中国的社会保险项目和社会保险支出一、社会救助制度的演变二、社会救助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四、中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和完善(一)社会保障的概念及概念要素(二)社会保障的内容概念概念要素社会保障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础相适应,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社会成员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社会(2)社会保障的实施以法律法规为支点(3)社会保障的最终目的是稳定社会(4)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1. 社会保险2. 社会救助3. 社会福利4. 社会优抚5. 社会互助社会保险主要包括:(1)养老保险(2)医疗保险(3)失业保险(4)工伤保险(5)伤残保险(6)疾病、生育保险(7)丧葬补助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的异同:同:同属于社会保障,两者都具有强制性,且都是为了保障社会成员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的目的服务的异:(1)社会救助具有无偿性,社保则受保人先得缴纳一定的费用才能获得相应的生活保证(2)社会救助的对象是贫困者,因而是一种事后补救,而社会保险的对象是所有的劳动者,因而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性措施。
广义的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是同义语狭义的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组成部分公共福利专项福利区域性福利社会优抚是指国家和社会为确保军人等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员及其家属的一定生活水平,给予的优待、抚恤和妥善安置措施的总和。
社会互助是指在政府引导和支持下,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自愿组织和参与的扶危济困活动。
(一)保护公民基本生活权利(二)提供个体评价低于社会评价的优值品(三)消除保险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四)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五)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平抑经济周期波动(一)覆盖广泛性(二)参与强制性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犹如一张安全网,社会保险的受益范围广,形式多样,能确保社会成员享受从“摇篮”到“坟墓”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制度保障。
社会保障支出分析

社会保障支出分析社会保障支出是国家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和社会稳定而进行的资金投入,它对于社会的公平与和谐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社会保障支出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以及社会救助等。
这些支出项目的设立旨在为不同群体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和风险抵御能力。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支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保险的支出压力不断增大。
在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主要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构成。
基本养老保险是由国家强制实施,为退休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
然而,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养老金的收支平衡面临挑战。
一方面,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增多;另一方面,劳动力人口比例相对下降,缴纳养老保险的人数增长放缓。
这就需要不断优化养老保险制度,如适当延迟退休年龄、提高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等,以确保养老金的可持续发放。
医疗保险的支出同样不容忽视。
医疗保险旨在帮助人们应对疾病带来的经济风险,减轻医疗费用负担。
我国的医疗保险体系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费用的上涨,医疗保险支出也在逐年增加。
为了合理控制医疗保险支出,需要加强医疗费用的监管,推进医疗体制改革,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鼓励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形成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失业保险在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促进再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经济形势不稳定,失业率上升时,失业保险的支出会相应增加。
为了更好地发挥失业保险的作用,需要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帮助失业人员尽快重新就业,减少失业保险的长期依赖。
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也是社会保障支出的重要内容。
工伤保险为因工作受伤或患职业病的职工提供医疗救治、经济补偿和职业康复等保障;生育保险则为女职工在生育期间提供生育津贴和医疗服务。
这两项保险对于保障职工权益、促进劳动力再生产具有积极意义。
对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分析与建议

相适应时,它对经济起着积极的保障与促进的作用, 当其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时, 它也能起到反的”乘数作用”。
一、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分析在宏观层面上,通常采用的衡量社会保障水平方法为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其反映出一国或一个地区社会保障发展的深度.即从社会保障资金的供给角度分析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社保水平.本文选取1997-2004年为样本年份,根据这一段时期社会保障分项支出统计资料来看,我国的社会保障项目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与生育保险)、社会福利与救助以及社会抚恤支出,并计算出社会保障总水平(见表1)。
中国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表1)单位:(100 million yuan)年份GDP 基本养老保险支出失业保险支出医疗保险支出工伤生育支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总额抚恤事业费支出社会福利及社会救济费主要民政事业费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总额社会保障水平(%)1997 361998 34199920002001 160 2908200220032004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统计年鉴》表中对老年人定义为60岁以上的人。
联合国把60岁作为界限,规定老年人是指60岁以及60岁以上的人,参见UN 1995/16/(1995),这一标准被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纳,《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采用这个年龄划分标准。
穆怀中教授利用相关回归统计分析法,考察了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变量间的关系,依据人口结构理论和”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了适度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模型:引入中间变量工资收入总额(W)则:=;其中: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 G代表国内生产总值; Q: 社会保障负担比重系数;H: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比例系数。
根据国际经验和”Cobb-Douglas生产函数”将H的值界定为75%比较适合并具有现实性。
则测定模型可写为:其中:代表老年人中占总人口的比重。
社会保障概论-第五版-第6章-社会保障水平

提高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力度
01
增加财政对社会保 障的投入
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 出的比重,确保社会保障事业的 可持续发展。
02
建立社会保障预算 制度
将社会保障收支纳入政府预算, 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 使用效益。
03
拓宽社会保障资金 筹集渠道
通过发行社会保障债券、利用国 有资产收益等方式,多渠道筹集 社会保障资金。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判断
适度性总体评价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在逐步提高, 但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相 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存在的问题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覆盖面、保 障水平、可持续性等方面仍存在 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 进。
改进建议
为提高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 性,应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设计、提高社 会保障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等方 面的工作。
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01
完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和完善社会保障领域的法律法规,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法制保
障。
02
加强社会保障执法力度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社会保障
制度的权威性。
03
推进社会保障法制宣传教育
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标准
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社会保障水平应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既要保障公民的基 本生活需求,又不能给国家财政带来过大负担。
社会公平与效率兼顾
社会保障制度应追求社会公平与效率的平衡,既要确保社会成员享 有平等的保障权利,又要促进社会保障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率。
可持续性发展
第六章社会保障支出(新)案例

建国初期的社会保障制度
1951年2月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 动保险条例》,标志着我国除失业保险外的 职工社会保险制度已初步建立。该法规适用 于国营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 与此同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险制 度也以颁布单行法规的形式逐步建立起来。 此后的三十多年,国家也颁布了许多相关法 律法规,建立起了适用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社 会保障制度。
优点在于:一是讲究效率,个人享受的保障待遇来源于 个人帐户的储蓄金额;二是增强了人们的自我保障意识; 三是强制自我积累机制,不仅未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 而且通过积累起来的巨额公积金,为国家增加了大量建 设资金,形成了高储蓄 ——高积累 ——高增长 ——高就 业 ——高积累的良性循环,避免了因人口老龄化而出现 的支付危机。 但是,中央公积金制度最大的弊端在于,它并不完全符 合社会保障的社会意义,其互济功能较弱。
部分基金制:是指根据分阶段收支平衡的原则 确定收费率,在满足一定时期支出需要的前提 下,留有一定的储备基金,据以确定收费率。
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对于医疗、生育、失 业等方面的保险,由于这些项目具有短期性和 不确定性,难以预测,一般都实行现收现付的 筹资模式。但对于养老保险基金采取何种筹资 模式,则各国有所不同。我国目前应当实行部 分基金制。
私营机构的运营 ——养老基金管理公司属民营性股 份公司,专门负责养老金的收入、支出、投资等相 关工作,其他公司不得经营此业务。 养老金的缴费和给付——按本人纳税工资的10%缴 费,具体由养老基金管理公司与银行依据合同办理, 由银行组织收费,企业为雇员代扣代缴。依据法律, 男满65岁、女满60岁,缴费期为20年,可自由选 择三种给付方式领取养老金:计划提款 (可继承 )、 终生年金(不可继承)、临时支出加终生年金。 养老金的投资 —— 政府进行严格监管,包括法定投 资范围、规定风险控制标准、对投资市场的限制、 保证最低收益、政府保底。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各阶段比较

法国 上限 16.4 16.8 17.4 17.9 18.2 17.4 18.2 19.1 19.8
下限 14.6 14.9 15.5 16.0 16.3 15.5 16.4 17.3 17.9
实际 10.3 11.2 14.7 18.6 17.8 19.2 21.0 23.7 23.7
美国 上限 14.6 14.9 15.1 15.6 16.2 16.7 17.1 17.3 17.0
+—
科威特
+
—
——
菲律宾
+
+
+—
埃及
+ +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各阶段比较
+
+
家庭 津贴
+ + —
+ — — — — — — —
⑴绝大多数国家都设立了长期风险保障项目 ⑵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没有短期风险保障项目 (3)与文化价值有关系,如美国、科威特。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各阶段比较
2.社会保障的总支出水平比较
太急,先解决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等重要项目。 “快转弯”:采取措施快速地由 “国家化、政府
化”向社会保障“社会化”转变。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各阶段比较
2、“切线式渐进发展” 在原有社会保障水平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时
机和切点,以切线的方式延长或扩大社会保障范 围,改变保障方式,强化保障功能。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各阶段比较
从质上讲,保障水平有“适度”、“不适度” 之分。
社会保障水平并非越高越好,是否适度取决于 国民收入、经济增长、社会保障需求程度。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各阶段比较
一、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标准 ①既保证社会稳定,又促进经济发展; ②既保障公民生活,又激励公民积极劳动; ③提高公民素质,促进社会进步。 绝对满足这些标准的国家是没有的,只是相对
社会保障支出分析

人口老龄化趋势给社会保障制度带来的巨大 压力。人口老龄化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伴而生的 全球性趋势。目前农村人口的就业与医疗保障、 收入保障和未来的养老保障,均会面临着非常严 峻的挑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临近,以 及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改制,必将会引起领取 养老金和失业保险金的人员逐步增加,基金的缺 口必将越来越大。社会保险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 必然会引起许多经济乃至社会问题。
社会保障的特点
► 广泛性覆盖
► 强制性参与
► 立法性保障 ► 约束性收益
社会保障支出的构成
► 社会保险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 社会救济 ► 社会福利 ► 优抚安臵
年 份
基本建 设支 出
增拨企 业流动 资金
挖潜改 造资金 和科技 三项费 用 63.24 80.45
地质勘 探费
支农支 出
文教、科 学、卫生 支出
(三)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提高社会保障的 管理水平 (四)拓宽社会保障的筹资渠道,完善筹资机制 1、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加大公共财政对农 村的投入力度 2、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和慈善事业在社会保障体 系建设中的作用 (五)加强社会保障的监管体系建设,确保各项 社保政策的规范运行 1、改革当前的监督管理体制,加强社保基金监 督队伍建设 2、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快捷、准确、高效 的基金监督信息系统
14000 12000 10000 8000 9 8472 9422 7 .7 1 0 4 99 .6 3 11759 1 0 .4
12 10 8 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 比 上 年 增 长 ( %)
6000 4000 2000 0 2003 2004 2005 2006 4 2 0
资料来源:《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学习问答》 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7-3-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中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国际比较
美国
德国
日本
英国
中国
社会保障支出占GDP比重(%)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1990年与西方国1家0.630年代初期20的.5 保障水平9.接0 近,但到1进3.9入新世纪后13.仍6 旧与其60年代 水平接近,甚至下降了。
13.53
人均GDP
2783
1345
458
1363
370
5.77
10.4
11.4
14.2
18.8
15.3
21.4
27.1
30.5
30.1
25.6
26.0
25.6
29.7
29.3
13.0
13.6
12.7
12.81
2003 27.4 34.3 27.1 30.1 26.2 21.0 31.4 30.2 13.53
1、社会保障水平随着经济发展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2、1995年是一个拐点,很多西方国家支出水平在GDP的30%左右,尤其北欧及欧陆国家 3、两种社保模式支出水平越来越接近,说明存在共同的合理适度区间。
?
2、为什么德国一直超越上限?? 3、为什么日本一直低于下限??
第三节 中国社会保障适度水平分析 把我国老龄比重、失业率等代入测定公式,得出1978——2003年的适度上下限及超度情况。
实际水平
年份 小口径 中口径
大口径
适度
上限 下限
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情况
1978
1980
1985
1990
1992
1995
二、发展中国家 ➢ 弹性最小国家:
——赤贫国家:非洲中部、中亚、中美洲、朝鲜 由于经济条件所决定
➢ 弹性次小国家: ——资源国家:中东、北非、富裕港口国及资源丰富岛国 石油等资源收入支撑,但难以为继
➢ 弹性稍大国家: ——发展中自由体制国家:印度等南亚国家、巴西等拉美国家、南非、东南亚国家等…… 民主许诺、经济条件
1090
年份
1960
1990
2003
中国三种统计口径发展比较:
口径 小口径:不含住宅福利、价格补贴 中口径:含住房福利 大口径:含住宅福利、价格补贴
住房福利逐步上升,各种价格补贴逐步削减!
???
发展情况 小波动上升 大波动上升 微小波动持平
第二节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比较
从量上讲,保障水平有高低之分,衡量方法主要是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GDP的百分比。 从质上讲,保障水平有“适度”、“不适度”之分。 社会保障水平并非越高越好,是否适度取决于国民收入、经济增长、社会保障需求程度。
10.6
11.1
12.1
1、“小口径” 未达到适度下限; 2、“中口径”大部分在适度区间内,只有九十年代初超出上限; 3、“大口径”2000前大部分超出了适度上限。
2000年后,大、中两种口径都向适度区回归。 为什么??? 八九十年代,我国福利制度正在转型,旧有体制在延续,为了稳定,还适度增加了一些福利。 九十年代中后期,逐步取消粮油补贴、福利分房,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步规范化。
2000
2003
2.53
3.36
3.92
5.23
5.01
4.17
4.10
5.13
8.23
9.46
10.8
11.6
11.5
—
11.8
13.1
10.5
13.1
13.7
13.6
12.7
14.8
12.8
13.5
9.99
10.1
10.6
11.1
11.3
12.4
13.0
14.0
8.13
8.25
8.75
9.25
9.45
老年人口 比重
(+)
(—)
GDP中国内 储蓄比重
社会保障水平
(—)
GDP中国内 投资比重
(+) 失业率
(+) 人均GDP
(—)
GDP中私人 消费比重
失业率 上升
利益 驱动弱
社会保障 支出水平
上升
福利国家模式
财政支出中 社会保障支出
比重加大
私人消费 比例减少
国内储蓄 比重减少
国内投资 比例减少
GDP 增长速度
➢ 北京当前城镇职工社保缴费比例:
单位
个人
养老保险
20%
8%
基本医疗保险 9%
2%
大额医疗保险 1%
3元
工伤保险
0.5%-2%
无
失业保险
1.5%
0.5%
生育保险
0.8%
无
住房公积金 8%-12%
8%-12%
中国适度保障水平发展策略
1、“小步走,快转弯” “小步走”:保障项目和保障程度不能走得太快、太急,先解决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等重要项目。
+
+
++源自++
+
+
+
+
+
+
+
+
+
+
+
+
+
+
+
+
+
+
+
+
+
国家
澳大利亚 比利时 中国 智利 新加坡
马来西亚 印度 韩国 科威特 菲律宾 埃及
养老、残障、死亡
疾病、生育、医疗护理 工伤
失业
家庭津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保持适度水平= “需求”与“供给” 适度平衡
二、社会保障水平测度模型 依据人口结构理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S:社会保障水平 W:工资收入总额
Sa:社会保障支出总额 G:GDP
Q(社会保障负担系数)=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 H(劳动生产要素分配系数)=工资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 弹性次小国家: ——福利国家:瑞典、丹麦、芬兰、挪威 由高就业、资源丰富消解压力 ——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以前主要由国家税收支付福利所决定。
➢ 弹性稍大国家: ——南欧国家: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马耳他。 由于一直实行保守主义的低福利所决定。
➢ 弹性最大国家: ——东欧国家: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乌克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 尼亚、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南斯拉夫、马其顿、阿尔巴尼亚…… 转型国家,制度还在探索
25.5
27.6
31.3
28.1
丹麦
上限
15.7
16.3
17.0
17.8
18.5
19.1
19.4
19.2
18.8
下限
13.8
14.4
15.1
15.9
16.7
17.2
17.6
17.3
17.0
实际
20.5
19.0
25.6
27.2
26.0
26.5
25.6
29.7
29.3
德国
上限
16.4
17.1
18.0
18.8
放慢
通胀率 上升
全球社会保障水平弹性分析
一、发达国家 由于社会福利“左”和“右”的否定之否定,总体而言,各国保障水平弹性空间越来越小,但不同 国家还是存在一些差别。
➢ 弹性最小国家: ——欧洲大陆国家: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瑞士、奥地利、卢森堡。+日本 由于社保税征收方式、个人缴费、经济状况所决定。 ——美国 由于文化传统所决定
一、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标准
①既保证社会稳定,又促进经济发展; ②既保障公民生活,又激励公民积极劳动; ③提高公民素质,促进社会进步。
绝对满足这些标准的国家是没有的,只是相对而言。
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因素: 1、社会保障需求条件: 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人口总量; 社会保障项目的多少; 社会保障程度的高低。 2、社会保障供给条件: GDP、居民收入和储蓄、财政收入、国有固定资产、社会保障资金增值、社团和民间捐献等。
19.6
19.6
下限
14.6
14.9
15.5
16.4
17.0
17.3
17.6
17.7
17.7
实际
12.7
13.1
13.4
16.2
19.2
23.8
25.6
32.2
25.6
芬兰
上限
13.2
13.7
14.6
15.7
16.7
17.1
17.8
18.4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