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角度谈大学生失业问题

合集下载

大学生失业问题

大学生失业问题

关于大学生失业问题一、问题的提出又一年毕业季,爆满的人才市场上,人们再次将目光聚集在大学毕业生们焦虑的脸上。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曾经的天之骄子迎来了就业的“寒冬”。

最新数据表明,2010 年中国有超过630 万大学毕业生,比2009年增加20 多万,而以企业为主体的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明显下降。

受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的影响,2010 年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更出现了所谓的毕业即失业的社会现象。

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自1999 年推行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以来,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以下是一些相关数据:2003 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生毕业的第一年,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为188 万人,比2002 年增加了54 万人,增幅为40.3%;2005 至2007 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分别为338 万、413 万和495万,分别较前一年增幅为20.71%、22.2%和19.85%。

据近几年的统计结果显示,大中专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基本呈下降趋势,如今硕士研究生的初次就业率、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也开始下降。

1999 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就业率为85%,2000 年为76.1%,2003 年高校扩招后第一批本科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为50%,2004 年普通高等学校280 万毕业生截止6 月底的一次就业率仅为47%,近两年的就业情况更是不容乐观。

据统计,截至2000 年6 月,各类高校毕业生中待业人数有30 万左右,2001 年达到34.5 万,2003 年超过63.7万,2004 年为70 万,2005 年大学毕业生未能就业者超过百万。

这一系列数字都表明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不能不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三、大学生失业类型依据经济学理论分析,失业主要分为三种类型:总量性失业或周期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在三种类型中,我国大学生失业更符合结构性失业的特点。

结构性失业解决的难度更大,形成的原因更具有综合性。

以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以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以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涉及到的因素众多,其中之一就是劳动力市场的分割。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是由不同的分割结构组成的,不同的群体在市场上面临不同的就业机会和待遇。

通过分割理论的分析,我们可以理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并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劳动力市场分割表现为结构性失业。

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力群体,他们普遍具备较高的知识和技能。

在劳动力市场上,他们往往没有得到与其知识和技能相匹配的就业机会。

这是因为劳动力市场存在职业分割,即对于大学生来说,一些领域的就业机会非常有限,例如传统产业和基层岗位。

而高科技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就业机会则相对稀缺,且竞争激烈。

这种结构性失业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劳动力市场分割还表现为薪资分割。

根据分割理论,薪资分割是指不同群体之间存在薪资差距和待遇差异。

对于大学生来说,由于其就业机会有限,往往只能进入低薪职位或者临时性工作。

相比之下,一些职业群体和高级管理层的薪资水平则高于平均水平。

这种薪资分割导致大学生在经济收入方面面临明显的不平等,增加了他们就业的压力和困难。

劳动力市场分割还体现在职业发展和晋升机会的分割上。

大学生往往因为就业难以及职业初期的困境,无法获得较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他们面临的工作环境和岗位待遇不够理想,职业晋升的空间有限。

相反,一些有背景和经验的人群更容易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晋升机会。

这种职业发展和晋升机会的分割,使得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面临更大的竞争和就业难度。

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我们可以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角度提出一些解决思路。

政府可以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的支持力度,推出一些针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政策。

通过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资金和技术支持,可以缓解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压力。

鼓励大学生提高自身技能和适应市场需求。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应该关注市场需求,培养一些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技能,从而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以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以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以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是一种用来解释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的不平等和分割现象的理论。

根据该理论,劳动力市场可以被分割为两个或多个互相独立的部分,每个部分有不同的就业条件和机会。

在分割理论的框架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供求失衡二、教育与就业之间的脱节大学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脱节现象,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困难。

一方面,大学教育的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之间存在差异,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中需要的实践能力之间存在断层。

高校对于就业市场的需求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培养出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三、社会网络和人力资本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强调社会网络和人力资本对就业机会的影响。

大学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和社会关系,使得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着来自其他有工作经验或社会关系较好的竞争者的竞争。

由于缺乏人力资本的积累,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更容易受到市场歧视。

四、就业歧视与结构性失业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认为,在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根据个人特征(如性别、年龄、种族等)进行歧视的情况。

大学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和社会关系,往往更容易受到就业歧视。

“学历歧视”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一大原因。

大学生由于就业机会有限,往往会出现结构性失业的情况。

一、完善教育体系应该加强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更加匹配。

通过扩大实践培训和实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

二、加强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和求职技巧。

加强就业服务和信息共享,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求职资源。

大学生应该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的建立,增加社会网络的广度和深度。

通过不断培养和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本,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

应该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监管,减少对大学生的学历歧视和个人特征歧视。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就业政策,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结构性失业的现象。

从二元劳动力市场看当前大学毕业生的“知识失业”问题

从二元劳动力市场看当前大学毕业生的“知识失业”问题

与 大 学毕 业生 找 工 作 难 相应 , 部 分 毕 业 牛把 目标 锁 定 大
在东部 、大城市。有关 部门对北京地区 2 0 年的大学生就 03
业状 况 调 查 显 示 , 京 生 源 的毕 业 生 仅 有 l的 人 把 西 部 作为 北 % 理 想 的就 业 选 择 , t t 生 源 的毕 业 也 仅 有 2 选 择 内 地 省 而 N 京 % 会 城 市 和边 远 地 区 。 此 外 , 年 来 一 直 存在 着 人 学 毕 业 牛 青 多 睐 大 城 市 、 机 关 、大企 业的 现 象 , 多的 积 累 使 “ 大”中 大 过 三 的毕 业 生相 对 剩 , 导 致 了后 续 大 学毕 业 生就 业 难 的假 象 。 进而
- 。
; {
论 坛
孽毕鎏生勰 ‘ ‘ 知识失业,阍题 曼
■耿 永 志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 , 传统 的大学毕
业 生 分配 制 度 已经 被 “ 向选 择 , 双 自主择 业” 的市 场 型 分 配 制 度 完 全 代替 。在 当 前严 峻 的就 业 形 势 下 , 学毕 业 生寻 找 大 工 作 的难 度逐 步增 大 ,知 识 失 业 ” 问题 已 成 为 当前 的一 个 “ 热 点 问题 。最 近 几 年 , 国理 论 界对 “ 识失 业” 问 题 进 行 我 知

燃 黧
分 ≯ _ . 照 I ¨ 譬
‘ 毒 委 0
‰ 餐薯 是 襄 辩婚孵
魏 — 善 雾
从 二 元 劳 动 力 市 场 看 当 前
・ 0

维普资讯
7 万 ,0 2 0 2 0 年全 国高校共有 1 5 4 万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 , 而

以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以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以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是一种用来解释劳动力市场不平衡现象的理论框架,它指出劳动力市场的岗位和人才供需存在着严重的不匹配,导致一部分劳动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机会,而另一部分则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这种不平衡现象在当前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我们来分析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方面,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导致大学生的供给过剩。

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招聘要求却越来越高,很多企业打破了原有的文凭,从业经验与学历相对应的匹配模式,而是更加注重应聘者的实际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由于大学生在实践方面的经验相对匮乏,往往难以胜任这些要求较高的职位,造成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就业需求缺口。

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结构性失业问题。

根据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即供给过剩与需求缺口之间的矛盾。

这种结构性失业问题不是短期可以解决的,需要从根本上调整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改善大学生就业环境。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提醒我们应该关注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问题。

根据理论指出,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不仅仅体现在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招聘要求上,也体现在企业对职业经验、技能水平、学历等方面的差异待遇上。

大学生应该加强自身能力的提升,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关注自身职业发展规划,不仅仅局限于一两个热门行业或职位,更要积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自身在劳动力市场中的适应能力。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也提醒我们要重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调整。

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是个人能力提升的问题,也是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失衡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可以加强高等教育的改革,增加实践实习的机会,提高学生实用能力和创新力;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积极引导企业进行结构性调整,鼓励企业提供更多的岗位和培训机会,以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

次要劳动力市场上大学生自愿性失业分析

次要劳动力市场上大学生自愿性失业分析

次要劳动力市场上大学生自愿性失业分析摘要:以工资水平为标准,按照"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把劳动力市场分割为主要劳动力市场与次要劳动力市场。

次要劳动力市场上失业的大学生多数可以称为"自愿性失业"。

他们的失业并非由于没有工作,而是对现有工作不满意而自愿放弃,继续在劳动力市场上进行搜寻。

在某种程度上,大学生自愿性失业是劳动力市场上摩擦性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降低了劳动力市场运行的效率,阻碍了劳动力与企业之间的合理配置。

对这一现象的深入分析,不仅有利于指导大学生就业,同时对我们不断深化和拓展教育改革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自愿性失业;次要劳动力市场自从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我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与日俱增,1996—2006年这十年间,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加了将近4倍。

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是660万,“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均将达到700万。

伴随着持续涌入劳动力市场的大学毕业生,随之而来的是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笔者认为,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与其他失业人群不同,他们的失业并非因为无业可就,其中很大部分是对现有工作不满意而“自愿”失业的。

一、劳动力市场分割下的大学生自愿性失业1971年,多林格尔(P.Doringer)和皮奥雷(M.Piore)提出了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1]。

该理论把整个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两个部分:主要劳动力市场(primary market)和次要劳动力市场(secondary market)。

在主要劳动力市场上,企业一般具有较大的规模、工资水平较高、工作环境优越、企业培训良好、晋升机会多等;在次要劳动力市场上,企业规模一般不大、工资水平较低、没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企业培训、缺乏内部晋升机制等。

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划分,目前学术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划分标准。

赖德胜(2001)指出:我国劳动力市场可以按照户籍制度划分为城市劳动力市场和农村劳动力市场;也可以由我国经济发展的二元特征为标准划分为大中城市劳动力市场与中小城镇劳动力市场[2]。

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与知识失业

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与知识失业

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与知识失业[摘要]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以及相关制度等原因,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存在着明显的二元分割特征,笔者认为,这种劳动力市场分割可以解释当前中国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即所谓的知识失业。

本文中,笔者对一个已有模型进行了合理修正,解释了劳动力市场分割对于知识失业的影响,得出结论:大学生在一级劳动力市场获得工作的概率越高,两级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差距越大,知识失业越发严重。

并基于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工作搜寻;知识失业1 文献综述根据谭崇台(2008)的定义,知识失业是指由于受教育者的供过于求而现代部门又跳级雇用各受教育层次的毕业生,以致在求职竞争中,中小学毕业生往往被雇用单位拒之门外,大学毕业生也不免遭受同样的命运。

尽管在发展中国家受教育者在人口中所占的比率较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所占比率更低,而知识、技能和专长又是相对稀缺的,受教育者还是不免沦为失业者,形成知识失业的状况。

而根据徐林清(2008)的研究,劳动力市场分割指的是受外在因素和经济内生因素的制约,使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两个或多个具有不同特征和运行规则的领域,不同的领域在工资决定机制、工作稳定性、劳动者获得提升机会等方面有明显的区别,且劳动者很难在不同的市场之间流动。

虽然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可能是多元的,但为简化处理,通常以二元结构对劳动市场的分割加以概括,从而形成了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劳动力市场存在主要和次要两个劳动力市场:主要劳动力市场收入高、福利条件好,工作稳定、工作条件好、培训机会多、具有良好的晋升机制;次要劳动力市场则与之相反,即收入低、福利条件差,工作不稳定、工作条件差、培训机会少、缺乏晋升机制。

对于中国,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已经为多数学者所承认。

关于知识失业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关系,在众多已有文献研究中,劳动力市场分割被认为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比如赖德胜和田永坡(2005)以扩展的工作搜寻模型为框架,分析了当前我国知识失业的成因,发现知识失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造成的;靳卫东和高波(2007)认为,在发展中国家的二元劳动力市场结构中,公务员的真实收入要高于第一市场的出清工资水平,这使得第一市场的平均工资较高,形成了知识失业现象;杨世杰(2009)认为大学毕业生自愿失业的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大学毕业生短期内会“理性”选择自愿失业。

失业理论分析

失业理论分析

第三章我国大学生失业的理论分析国外的经济学家对大学生失业的理论主要建立在成熟完善的劳动力市场的基础上,而我国的社会经济环境不同于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经济,目前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制度变迁时期,尚未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同时,高等教育正在逐渐走向市场化。

因此,我国现阶段的大学生失业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本文认为单一的失业理论已无法反映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失业的复杂性。

因此,本文将结合劳动经济学及教育经济学有关理论,针对第一章划分的大学生失业类型,对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失业现象进行理论分析。

一、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与我国大学生失业所谓劳动力市场分割是指由于政治、经济等外在制度因素或者经济内生因素的制约,使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两个或多个具有不同特征和不同运行规则的领域。

不同的领域在工资决定机制、工作稳定性、劳动者获得提升的机会等方面有明显的区别,使得劳动力市场出现分块的现象,而且劳动者很难在不同块的市场之间流动。

在不同块的劳动力市场中,供求双方,尤其是劳动力供给方的选择自由度并不相同,也就是说可能他能自由的进出某块劳动力市场并享受与这个市场其他大部分人相似的待遇,但是却可能会在进入别块劳动力市场中受到很多的限制或者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一)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概述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是由米歇尔·皮奥里和皮特·多林格在1971 年提出。

他们认为,由于现实中各种因素(如市场因素和制度性因素)导致劳动力市场不符合新古典经济学意义上的完全竞争的市场,整个社会的劳动力市场远非竞争和统一的,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两类。

主要劳动力市场的工资较高、工作环境好、就业稳定、可以享受社会保障,并有较多的培训和晋升机会,职业前景较好;次要市场的工资较低、工作环境差、工作具有不稳定性和暂时性,培训和晋升机会少于主要劳动力市场。

一般说来,主要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不愿意光顾次要劳动力市场,而次要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根本无法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

以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以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以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在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时可以提供有益的启示。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存在着两个互不相通的分割部分,即"核心"部分和"边缘"部分。

核心部分包括稳定的、高薪的就业机会,而边缘部分则是不稳定的、低薪的就业机会。

这种分割现象导致了就业机会的不均衡,一部分劳动者能够轻松找到满意的工作,而另一部分则面临着就业困难。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可以通过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来进行分析。

首先,大学生通常处于劳动力市场的边缘部分。

他们缺乏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无法与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劳动者竞争。

此外,大学生数量庞大,导致他们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使得他们更容易被边缘化。

其次,劳动力市场的结构也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影响。

当前,许多企业更偏好招聘具有实践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或者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社会人才。

这就导致了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下降,难以获得稳定、高薪的工作机会。

此外,劳动力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造成了影响。

劳动力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招聘方无法准确评估大学生的能力和潜力,可能会将潜力较大的大学生错过。

同时,大学生由于对劳动力市场了解不足,也无法准确获得招聘信息和就业机会。

这种信息不对称增加了大学生的求职困难。

综上所述,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解释大学生就业难的视角。

大学生通常处于劳动力市场的边缘部分,他们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缺乏工作经验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大学生的职业教育和实践机会,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并且建立更加公平、透明的就业市场,提供更多稳定、高薪的就业机会。

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结构下的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研究

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结构下的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研究
发 现 , 业 必 须 同 时 具 备 三 个 条 件 : 、 备 劳 动 能 力 ; 、 就 失 1具 2有 业 意 愿 ; 、 去 工 作 。根 据 主 观 愿 意 就 业 与 否 , 失 业 分 为 3失 将
区域 中的特定类 型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 于其供 给。
造 成 特 定 市 场 中 劳 动 力 的 需 求 相 对 低 的原 因 : 是技 术 一
二 元 劳 动 力 市 场分 割 结构 下 的 大 学 毕 业 生 失 业 问题 研 究
马 东 利
( 阳理工学院 , 南 洛阳 洛 河 412 ) 7 0 3

要: 当前我 国经济发展 取得举世 瞩 目的成绩 同时 , 随 着 区域 发展 不平衡 , 乡收入 差距 扩 大 , 伴 城 使我 国劳动 力

经 济学视 角 下大 学毕 业 生 失业 的类 型
失 业 (n mpo me t是 指 有 劳 动 能 力 、 意 接 受 收 现 行 u e ly n) 愿
性 失 业 是 由经 济变 化导 致 的 , 些 经 济 变化 引 起 特 定 市 场 和 这
工资水平但仍然找 不到 工作 的现象 。根据 概念 的界 定可 以
中图分类号 :20 F 4 文献标 志码 : A
大学毕业生 是社 会人 力 资源 市场 的宝 贵 资源 ,9 9年 19
以来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进 入 跨 越 式 发 展 以 来 , 校 毕 业 生 从 高 2 0 的 17万 迅 速 上 升 到 2 1 0 0年 0 0 0年 的 6 0多 万 人 , 随 着 3 伴
的 。它通常起源于 劳动 的供 给一方 , 因此被 看作 是一种求 职 性失业 , 即一方 面存 在职 位空缺 , 一方 面存 在 着与 此数 量 另 对应 的寻找工作 的失业 者 , 这是 因为劳 动力 市场信息 的不完 备 , 商找到所 需雇 员和失业者找到合适工作都 需要花 费一 厂 定的时 间。摩擦性 失业 在任 何时期都存在 , 并将 随着经济 结 构变化而有增 大的趋 势 , 但从经 济和社 会发 展 的角度 来看 ,

以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以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以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教育的普及率也在不断提高。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也日益突出。

在这个问题上,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我们先了解一下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是什么。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是劳动力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认为劳动力市场不仅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进行交易的地方,还是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劳动力市场中,不同的群体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出现分割现象,导致一些群体就业机会有限,甚至就业难。

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上,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如下几个方面:教育与技能水平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指出,劳动力市场上的分割现象与不同群体的教育和技能水平有关。

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巨大的差异。

一方面,一些专业的毕业生受到社会各界的瞩目和追捧,很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一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困难,甚至面临着失业的风险。

这种分割现象与他们所学的专业的需求有直接关系。

高科技、金融、医疗等行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旺盛,而文学、历史、地理等专业的就业岗位相对较少。

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上,应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引导学生选择就业市场需求旺盛的专业,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使其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

地域与户籍因素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也指出,劳动力市场上的分割现象与地域和户籍等因素有关。

在中国,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大学生就业还存在着一些隐性的门槛。

一些大城市对外来务工人员的限制导致了就业机会有限,而一些三四线城市则因为人口流出导致了就业机会的匮乏。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大学生往往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应该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和推动城市化进程,逐步消除地域和户籍带来的就业难题。

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还强调了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对就业的影响。

在今天的中国,一些顶尖企业和机构青睐于名校、985、211大学的毕业生,而一些普通高校的学生则面临着就业机会匮乏的困境。

以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以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以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不仅给大学生们带来了压力,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角度来分析,找出其中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解释劳动者分化现象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并非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而是一个存在分割的市场。

通过不同的工作和就业条件,劳动者被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和层次。

这种分割是由劳动者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市场机制的调节规律、企业的雇佣理念和劳动者的组织程度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对劳动力市场的分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我国,大学生毕业后踏入社会,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就业前景。

一些毕业生因为专业技能不足、工作经验不足或者就业观念不够现实而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

与此相对应的是,一些具有较强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大学生相对容易找到比较好的就业机会。

这种差异化的就业现象正是劳动力市场分割的一种表现。

市场机制的调节规律对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市场机制是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基础,它通过供求关系、价格机制等方式影响和决定劳动力的分割情况。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转型和就业政策的变化,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一系列变化。

一方面是需求方对劳动力的高质量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这种供求不平衡导致了市场机制的失调,也让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愈发严重。

企业的雇佣理念和劳动者的组织程度等因素也对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些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更愿意选择那些具有实际操作经验和技能的劳动者,而把毕业生放在次要位置。

一些大学生因为自身素质不够、就业观念不够成熟而导致了自身就业困难。

这种供给和需求的不匹配,也使得劳动力市场的分割问题更加严重。

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办法。

以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以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以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1. 引言1.1 介绍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是劳动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分支,它指出劳动力市场并非一个统一的整体,而是由不同的部分组成,这些部分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情况和规律。

根据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劳动力市场可以被分割成不同层次或者不同类型的市场,每个市场中的劳动者所处的情况和境遇也各不相同。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来进行,比如根据工资水平、工作性质、职业地位等。

在这种分割下,不同层次或类型的劳动力市场会存在着不同的劳动力供求关系、薪酬待遇、就业稳定性等方面的差异。

在现代社会,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现象日益显著。

一些劳动者面临着低收入、缺乏保障、工作条件恶劣等问题,而另一些劳动者则享有高薪酬、较好的福利和稳定的就业机会。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对于理解现代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和运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劳动力市场中不同群体之间的不平等现象和问题。

1.2 介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是当今社会中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也是广受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愈发突出。

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力的分析工具。

大学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在劳动力市场中往往处于比较劣势的位置。

他们与已经有一定工作经验、技能和人脉关系的职场人士相比,往往难以获得相同的就业机会。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也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部分行业和岗位对于大学生的招聘需求较少,使得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更加有限。

大学生就业困难不仅仅影响个人的发展和生活水平,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大量的大学生长期失业或就业不稳定,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

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以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以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以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在当前的社会中,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现象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视角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现象是由于职业资格、文化背景、性别等因素造成的。

在这种分割现象中,一般存在着一个稳定的高收入、高地位和高稳定性的主流职业市场和一个低收入、低地位和低稳定性的次要职业市场。

这种分割现象对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水平和较高的文化素质,这使得他们更倾向于进入主流职业市场,但主流职业市场的门槛较高,需要经验和熟练度等方面的条件,而大学生缺乏这些条件,这就使得他们在主流职业市场中竞争力较弱。

其次,大学生中女性的比例相对较高,而女性在就业市场中也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这使得女性大学生的就业难度更大。

同时,由于一些企业和单位的偏见和歧视,在招聘的过程中往往会选择男性,这进一步加大了女性大学生的就业难度。

最后,当前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国内就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也进一步削弱了就业市场的需求,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就业难度也越来越大。

因此,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由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上述的分析表明,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因素,大学生需要认识到这一点,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并不断寻找与自己学历水平相当的就业机会,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当前的就业市场。

同时,我们也需要重视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的存在,加大相关研究的力度,通过推出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减缓和改善这种分割现象,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

以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以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以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很多大学生依然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难?我们可以借鉴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来分析这一问题。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是指在一个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可以分为两种或多种形式,这种分割并不会因为市场压力而自动调整。

这一理论帮助人们理解了在一个劳动力市场中,为什么会出现不同形式的劳动力就业状况。

大学生就业难可以从劳动力市场的内部分割来解释。

在中国,大学生的数量居高不下,而企业招聘需求有限,导致劳动力市场内部出现了分割。

具有社会关系和背景资源的学生往往能够顺利就业,而普通毕业生却难以找到工作。

这种内部分割使得大学生就业存在明显的不公平现象,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劳动力市场的外部分割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

一些企业更倾向于招聘有经验的人才,而大学生往往因为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找到就业机会。

这种外部分割导致了大学生毕业后难以融入劳动力市场,也使得他们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

劳动力市场的分割还体现在收入和福利待遇上。

相对于有经验的从业者,大学生往往会在薪资和福利待遇上存在不公平。

一些用人单位会利用大学生的缺乏经验和竞争力,压低他们的薪资待遇,甚至存在拖欠工资和违法用工现象。

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我们应该加强劳动力市场的治理和监管,打击非法用工现象,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也应该加大对用人单位的监督和管理力度,遏制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可以通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培训,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实际工作经验和职业技能,增强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从而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也可以通过加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推动校企合作,促进大学生的就业机会。

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现象原因的探析

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现象原因的探析

一、问题的提出大学毕业生失业现象已经成为我国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毕业之后能否顺利地就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根本利益和整个社会的稳定,所以,大学毕业生失业是一个涉及到国计民生的社会大问题。

从国家的角度看,在付出一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所培养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不能就业,不能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自己的家庭和社会创造财富,这无疑是一种浪费。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劳动力严重过剩。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五十多年里,一直就没有彻底地解决过劳动力就业问题。

大学毕业生是受过十多年教育的高质量劳动力,是受过专门训练的高级专业人才,所以,大学毕业生的失业,比一般劳动力的失业所造成的损失更大,导致的人力资源浪费现象更为严重。

从民生的角度看,在我国许多大学毕业生的身上,都寄托着整个家庭的美好的期望,希望大学毕业生能够为家庭的富裕和兴旺发挥重要作用。

自从实行大学生收费制度之后,每个大学生在付出一笔数目不小的费用完成学业后却找不到工作,那些美好的期望就会化为泡影,教育投资的回报似乎也变得遥遥无期。

因此,大学毕业生的失业,对于大学毕业生本人,对于他们的家庭,都是一种难以接受的现实;对于国家和社会,也是一种人才的浪费。

诚然,大学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社会问题,在世界各国都存在着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现象,但是在我国广大民众心理上还是难以接受。

因为在我国曾经实行过三十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都是由国家根据计划来统一安排的,根本不存在大学毕业生失业现象。

而且,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四十多年里,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是精英教育,在人们心目中,大学生也一直是“天之骄子”,所以直到上世纪90年代,我国基本上不存在大学毕业生失业的现象。

从上个世纪末高校扩招后,我国才开始出现大学毕业生失业现象。

所以,我国广大民众对大学毕业生失业现象的心理承受能力远远不如其他国家的民众。

要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要探索解决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的对策,首先必须认真地分析和探索大学毕业生失业的原因,只有在准确地找到大学毕业生失业原因的基础上,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的措施。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失业现象分析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失业现象分析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失业现象分析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失业现象分析作者:未知文章来源:网络点击数:90 更新时间:2009-12-29广告载入中...广告载入中...【摘要】近几年大学生失业问题日益严重,这对人力资源总体短缺的我国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文从失业理论以及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对大学生失业现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失业失业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一、引言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2002年7月,全国共有9398万毕业生落实了工作单位,待就业51.2万人,一次性就业率约为65%。

2003年,一次就业率为50%,共有106万人未就业。

大学生失业现象愈演愈烈。

对于社会来讲,大学生失业是一种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这种浪费会使我国的实际增长率远远低于潜在的经济增长率。

另外,大学生失业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研究和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迫在眉睫。

二、大学生失业现象概念的界定大学生失业是一般失业中特殊的一种,它的特殊性表现为:年龄大多在20~23岁之间,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接受新生事物快,创造力强,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本,是社会的精英。

按照国际劳工局的定义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作的一种社会现象。

而大学生失业可界定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劳动力处于不得其用的一种状态。

大学生“新失业群体”是指受过高等教育,有一技之长并获得社会公认的学历文凭,但在就业过程中因主观或客观原因没有获得满意的工作岗位或者害怕进人激烈的就业市场退出就业或处于游动就业状态的特殊群体。

相对于其他失业人群,大学生“新失业群体”具有独特的特点:与城镇下岗职工相比,他们往往缺乏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工作经验;与中学毕业的待业青年相比,他们不愿从事纯体力劳动;就业失败使他们颇具叛逆性,加上生活空间漂泊不定,极易产生报复社会的行为。

大学生失业并不是说大学生连保证基本生存的工作都找不到,而是说他们的初次就业时间拖延,初次就业率降低,预期收入与现实收入之间的差距扩大。

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经济学分析

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经济学分析

① 收稿日期 :2003212216 基金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资助项目 (BFA010072) 作者简介 :吴克明 (1974 —) ,男 ,湖北麻城人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杭州师范学院教育系讲师 ,从事教育经济 学研究 ;赖德胜 (1966 —) ,男 ,江西安远人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从事教育经济学研究 。
·38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经济学分析
这一部分人不称为失业者 , 不计入劳动力人口范 围 。①
摘 要 :自愿性失业是一种不满足于已有的工作机会而继续寻找工作的失业现象 。从二 元劳动力市场理论 、职业搜寻理论和保留工资理论的角度分析 ,大学生自愿性失业其实是一种 理性选择 。解决自愿性失业问题 ,应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分割 ,从 而使大学生自觉主动地调整就业期望值 。
Key words : graduates ; voluntary unemployment ; labor market ; job search ; reserved wages
一 、自愿性失业的界定
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 到工作的现象 ,其实质是劳动者不能与生产资料相 结合进行社会财富的创造 。根据这一定义 ,失业者 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 (1) 有劳动能力 ; (2) 愿意就业 ; (3) 没有工作 。从失业者的第二个条件来看 ,似乎不 存在自愿性失业 ,其实不然 。因为在失业者中存在
根据这一理论 ,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重要原因 在于我国存在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不能 完全自由流动 。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角度谈大学生失业问题
作者:张玲
来源:《中国经贸》2014年第20期
【摘要】在当前的经济危机引发的经济疲软还未完全恢复过来之时,伴随着我国长期的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化结构也就会越来越明显,在本文就此展开讨论,并且从经济学的视角来具体分析大学生失业的各种类型,进而来使用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理论来解释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并且也都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二元劳动力市场;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
大学毕业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宝贵的人力资源,自从我国在世纪初开始大规模扩招之后,我国的大学生人数每年都达到历史新高,就去年的媒体数字就有700万人,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可见一斑,而且目前我国也正是出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不少的岗位还被淘汰了,传统意义上的工作岗位不断减少,使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目前而言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仍旧处于不断地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出诸多的改变。

一、从经济的角度观察大学生失业的主要类型
失业根据情况的不同主要分为两类:自愿性失业与非自愿性失业。

自愿性实业是指的劳动者不能够接受目前现行的工作标准以及收入水平从而不被企业雇佣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的原因主要是个人的原因造成的,即使通过经济手段以及政府的政策影响也不能够很好地解决;非自愿性失业则主要是说客观地市场原因而造成人力资本找不到工作的情况,由于是客观原因的影响所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可以通过外在的经济手段与政府使用不同的政策而进行有效地解决的。

本文所主要讨论的就是非自愿失业的各种问题,这方面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的几种情况:
1.短期失业
这种在个人的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由于职业的变更而引起的短期的局部的失业情况,这种失业也往往是过渡性的。

这种失业的主要特点就是劳动的人力资源这一方面,最大的特点就是求职性失业,这种情况是市场上存在着职位的空缺而且也有合适的人在市场上找工作,他们之间的不匹配则主要是市场信息的不完备而造成的,两者之间的寻找都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成本。

2.结构性的失业
结构性的失业则主要是由于市场上职位的供给与需求之间不匹配而造成的,造成这种局面存在的主要原因有以下的几点:第一是技术变化导致的,原有的劳动者的技能并不能够很好地适应新的工作需求,或者是新技术的使用取代了原有的工作岗位,比如富士康大规模的使用机器人工人;第二则是消费者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这样一来就使得一些企业的产品没有市场或者市场份额在萎缩。

3.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主要是指在经济周期中由于处于经济周期的衰退期,使得社会总需求下降而形成的失业,衰退期时,社会总需求下降,厂商的生产规模萎缩,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也在下降,这种背景下就会出现普遍的失业现象。

二、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与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
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是由著名经济学家米歇尔·皮奥里和皮特·多林格提出,该理论认为,在现实中,劳动力市场并不是古典经济学意义上的完全竞争的市场,会受到诸多的非市场因素的影响,整个劳动力市场可以划分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主要劳动力市场待遇好,工作条件优越,次要市场与之相对,待遇相对差,晋升机会少,这样一来,主要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主观上是不会进入次要劳动力市场,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主观上愿意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所以说如果出现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时,主要劳动力市场的失业率要低于次要劳动力市场。

可是客观上出现了劳动力市场的分割,这样一来,主次要劳动市场的流动就更加困难了,一般来说就是受过高等教育者占据着高的工作阶层,低教育者则处于工作阶层的最低端,特定时期内,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机会摆在受教育者面前也不会被选择的,他们更倾向等待一份比较好的工作,即使要花费一段时间来寻找工作。

三、在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背景下的大学毕业生失业分析
笔者曾经过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对本次调查发放100份问卷,在有效时间内回收98份问卷,经分析,有效问卷达到92份,问卷回收有效率92%,数据结果如下:
1.收入差距过大阻碍大学毕业生流向次要劳动力市场
我国的收入差异正在逐年扩大,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

报告指出,中国的财产不平等程度在迅速升高:1995年我国财产的基尼系数为
0.45,2002年为0.55,2012年我国家庭净财产的基尼系数达到0.73,说明我国平复差距过大,主次要的劳动力市场收入差异已经成为阻碍大学毕业生流向次要劳动力市场的主要因素,同时,主要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升职空间大,平台广阔,社会地位相对较高,同时还可以享受户籍迁移的便利,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大学生到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的可能大大减少,除此之外,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家庭投入大大增加,较高的成本投入使得大学生以及背后家庭
会形成较高的回报期望,这也使得很多大学生宁可待业也不愿意回到次要劳动力市场,在问卷结果中,对于薪金影响因素的关注度主要集中在重要和非常重要两个选项,说明薪金是毕业生是非常重视的就业因素。

2.户籍档案制度严重阻碍大学生毕业生在主次劳动力市场之间的自由流动
毫无疑问,新时期户籍制度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人才流动的桎梏,城乡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分割,随着高校的扩招,主要劳动力市场更加请来本地生源的学生,为此,还存在着一些地域性的保护政策,随着我国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就业机制的建立,使得就业制度不断地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抵制地域性就业保护政策的作用。

除此之外,“档案随人走”的人事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劳动力的流动,在我国,档案跟随公民的一生,里面记录着劳动者的工作经历,个人信息,并且是工资调整以及评职称的重要依据,但是当劳动者不再在公有制企业供职的时候,档案问题就显性化了,在实际中,很多基层单位都将档案的扣留作为留住大学生的重要手段,一旦档案问题没有处理好,对于劳动者的求职是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所以在就业中对于就业地域的选择,大学毕业生也是持警慎的态度,认为工作地域非常重要的人数达到了百分之六十四。

四、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结构下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建议
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二元劳动力市场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在短期内是没有消失迹象的,所以说,为了解决当前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矛盾,我们需要不断地消除人才流动的制度缺陷,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尽可能的拓宽就业渠道,建立起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就业机制,增加就业机会。

1.逐步消除户籍制度,加快档案人事制度改革
虽然我国户籍制度坚冰在慢慢融化,但仍然是横在大学生与城市之间的一道鸿沟,外来人口与当地居民在城市政治与经济生活中的不平等地位,在就业机会和社会福利方面的差距,在社会资本、社会交往方面的差异,增加了城市机体不和谐的因素,影响了城市机体的健康发展,改革户籍制度,可以借鉴重庆模式,让一部分符合一定条件的大学毕业生先享受市民待遇,大学毕业生转户进城分“两步走”:第一步,重点推进有条件的大学毕业生及新生代转为城镇居民。

第二步,通过系统的制度设计,建立完善就业、教育、卫生支撑保障机制,进一步放宽城镇入户条件,解决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大学毕业生医疗、养老保险等问题,让“蚁族”活得有尊严。

2.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运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理念来改造传统服务业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对于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还是很有限的,我国的服务业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于此,我们应该有重点的进行服务业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具体来说就是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通信信息的基础服务业,其次,金融、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等市场服务业,最后,医疗、餐饮、旅游等个人服务业。

3.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相统一
在问卷结果中,认为工作地域和工作条件重要及以上程度的占比分别达到百分之六十四以及百分之六十八,这个比重是非常大的,如何引导大学毕业生分散就业,不要过于集中在北上广等大城市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目前很多大学都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以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大学生入伍服兵役工作等活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大学生需要对就业有着正确的认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如何实现统一是我们大学生在就业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在社会主义的建设浪潮下,当代大学生更应该肩负社会责任感好历史使命感,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基层有着广阔的天地,强化自身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意识,除此之外,国家的教育部门也应该强化大学生创业精神,鼓励大学生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以及创新精神进行创业,同时为创业的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条件,这样也有利于形成就业倍增效应。

4.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毕业生与就业机会相匹配
人才的培养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从市场出发,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部门以及高校要深入市场,做周密详实的市场调研,分析透市场的人才需求,相应的调整专业设置,同时还可以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数,减少学业型硕士的招生指标,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性的人才,有针对性地完善学生素质培养,使毕业生素质能与市场就业机会相匹配,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缩短就业周期,降低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林展.我国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原因与对策——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探讨[J].教书育人,2014(5)
[2]张岳伦.大学生选择性失业的归因分析——从二元制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视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3)
[3]温海燕.浅谈劳动力市场分割条件下大学毕业生自愿性失业[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