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总供给

合集下载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笔记(第13章 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笔记(第13章  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

第13章 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13.1 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总供给模型(1)长期总供给模型在长期,价格具有弹性,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总需求的移动影响物价水平,经济的产出始终保持在其自然率水平上,如图13-1所示。

图13-1 长期的总供给曲线(2)三种短期总供给模型三种短期总供给模型都认为市场的某种不完善性使经济的产出背离其自然率水平,结果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而不是垂直的,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引起产出水平暂时背离其自然率。

得出了相同的短期总供给方程式:(),0e Y Y P P αα=+->其中,Y 为产出,Y 为自然产出,P 为物价水平,e P 为预期的物价水平,参数α表示产出对未预期到的物价水平变动的反应程度,1/α是总供给曲线的斜率。

这个方程式说明,当物价水平背离预期的物价水平时,产出背离其自然率水平。

①黏性工资模型在黏性工资模型中,在短期内假设劳动市场失灵,名义工资具有黏性,不能随劳动的供求状况立即调整。

未预期到的物价水平上涨不会立即影响名义工资,则实际工资(/W P )下降,更低的实际工资使企业雇佣更多劳动力,从而导致产出增加。

如图13-2所示,图(a )表示劳动需求曲线。

由于名义工资W 是黏住不变的,当物价水平从1P 上升到2P 时,实际工资从(1W P /)下降到(2/W P ),较低的实际工资使劳动需求量从1L 上升到2L 。

图(b )表示生产函数,当劳动量从1L 上升到2L 时,产出从1Y 增加到2Y 。

图(c )中的总供给曲线概括了物价水平与产出之间的这种关系,物价水平从1P 上升到2P ,产出则从1Y 增加到2Y 。

08上财试题分析

08上财试题分析

一、08年经济学考试大纲(一)微观部分:1、消费者选择理论:偏好、效用、优化选择与需求、斯勒茨基方程、跨期选择、不确定性、消费者剩余;2、生产者理论:技术、成本最小化、成本曲线、利润最大化与厂商供给;3、市场结构理论:完全竞争市场:市场需求与行业供给、均衡与效率;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要素市场理论;4、对策论(博弈论):战略式博弈、扩展式博弈、纳什均衡、重复博弈;5、一般均衡理论:交换经济、生产经济中的一般均衡;交换经济中的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6、公共品、外部性和信息(二)宏观部分:1、宏观经济指标2、经济增长理论:索罗增长模型、内生增长模型;3、失业、货币与通货膨胀理论;4、总需求理论: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IS-LM模型与总需求、财政、货币政策与总需求;5、总供给理论:粘性工资模型、工人错觉模型、不完全信息模型、粘性价格模型、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给;6、开放经济:国际收支、汇率、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浮动和固定汇率下小国开放经济、国际利差;7、宏观经济政策争论、政府债务与赤字;8、基于微观基础的宏观经济分析:消费、投资、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9、经济波动理论的新近发展二、08年经济学考试试题分析经济学考试试题150分,其中宏观和微观严格的各占75分,试题题型有判断,选择,计算论述,题型设计合理,布局清晰。

从总体上讲,08年的试题难度大于07年,各类题型的难度较往年都有所上升,选择题和主观大题尤为明显,这也符合上财经济学的题目设计方向。

仔细分析08年试题会发现08年试题紧紧围绕08年的经济学大纲,没有超出经济学的考试大纲范围,但是又不是完全雷同于书本,试题会在书本原有知识点上有所拔高和有些原创的新题,如计算论述题第6题,注重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点的能力。

08年考题基本上直接或间接全部覆盖所列出的大纲考点,虽然在某些重点章节有所偏重,但是总体上是基本全面覆盖,大纲所没有列出的章节在考试中不会出现如风险资产等。

第13章 总供给总需求动态模型

第13章 总供给总需求动态模型

动态联系:
本期通胀率影响下期总供给曲线位置。

t期冲击-t通胀率-t+1通胀预期-DSD位置-t+1期产出、通胀-t+2期预期…
A-B:产出增加=自然产出水平的增加,通胀不变。

总供给冲击
除预期通胀和产出波动之外任何影
t期:总供给上移,移动量等于冲击的量(百分点)。

总需求不变。

A-B。

通胀上升,产出下降。

这些效应部分通过货币政策的反应而产生。

冲击-通胀-提高名义与实际利率-降低需求-降低产量-通胀压力
滞涨使央行提高利率,挤出通胀,代价是衰退。

数值校准和模拟
t期:总需求右移,t-1至t+4。

总供给不变。

通胀、产出上升。

央行提高名义和实际利率,部分抵消需求冲击的效果。

由于适应性预期,通胀上升-总供给
总需求一次性冲击,右移再左移,通胀不断上升。

如果央行不充分提高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下降,增加需求,高产出进一步提高通胀,降低实际利率,通。

第十三章 总供给与菲利普斯曲线

第十三章 总供给与菲利普斯曲线
第十三章 总供给与菲利普斯曲线
本章内容
• 在本章,我们把注意力转向总供给,并展 在本章,我们把注意力转向总供给, 开解释总供给曲线的位置和斜率的理论。 开解释总供给曲线的位置和斜率的理论。 在长期,价格有伸缩性, 在长期,价格有伸缩性,总供给曲线是垂 直的。当总供给曲线垂直时, 直的。当总供给曲线垂直时,总需求曲线 的移动影响物价水平, 的移动影响物价水平,但经济的产出仍然 保持在其自然率上。与此相反,在短期, 保持在其自然率上。与此相反,在短期, 价格或工资是粘性的, 价格或工资是粘性的,总供给不是垂直的 而是水平的, 而是水平的,此时总产出的波动是由总需 求曲线的移动导致的。 求曲线的移动导致的。
• • • • • • •

4.总结与含义 4.总结与含义 第一个模型假设价格是粘性的; 第一个模型假设价格是粘性的; 第二个模型假设名义工资是粘性的; 第二个模型假设名义工资是粘性的; 第三个模型假设有关价格的信息是不完全 的。 所有模型都可以概括为: 所有模型都可以概括为: 这个式子说明产出与自然率的背离是和物 价水平与预期物价水平的背离相关的。 价水平与预期物价水平的背离相关的。 要注意的是, 要注意的是,短期总供给曲线是根据一个 给定的预期P 画出的, 给定的预期Pe画出的,Pe的变动将使该曲线 移动。 移动。 总需求的移动将会导致短期波动。 总需求的移动将会导致短期波动。
• 经济开始时处于长期均衡,点A。当总需求 经济开始时处于长期均衡, 出现未预期到的增加时,物价水平从P 出现未预期到的增加时,物价水平从P1上升 由于物价水平P 到P2。由于物价水平P2高于预期的物价水平 随着经济沿着短期总供给曲线从点A P2e,随着经济沿着短期总供给曲线从点A变 动到点B 产出暂时增加到高于自然率。 动到点B,产出暂时增加到高于自然率。在 长期,预期的物价水平上升到P 长期,预期的物价水平上升到P3e,导致短 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 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经济回到新的长 期均衡, 这时产出回到其自然率。 期均衡,点C,这时产出回到其自然率。 • 结论:从点A到点B的变动在这里代表了短 结论:从点A到点B 期的货币非中性,而从点A到点C 期的货币非中性,而从点A到点C代表了长 期货币中性。 期货币中性。因为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只是 提高了物价水平。 提高了物价水平。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5
1 总供给与总产出(2)
• 总产出或总收入从产出和收入角度反应了 特定时期经济系统所生产( 供给) 特定时期经济系统所生产 ( 供给 ) 的总量 表示了经济的供给方面。 , 表示了经济的供给方面 。 可以把总产出 定义为: 定义为: • Y ≡ Yd • 其中: Y为总产出 ; Yd 为收入( 实际上是 其中 : 为总产出; 为收入 ( 为总产出 可支配收入, 在两部门经济中, 可支配收入 , 在两部门经济中 , 由于没有 税收,要素收入就是可支配收入) 税收,要素收入就是可支配收入); • 收入要么消费要么储蓄,则:Yd=C+S 收入要么消费要么储蓄, • 所以总产出 总供给 Yd=C+S 所以总产出=总供给 总供给=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 • 也就是45度线模型 这是高度简化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以最简 单的方式说明宏观经济总量的决定
1
一、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假设 二、总供给、总需求与总产出、总支出 总供给、总需求与总产出、 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四、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五、三部门经济与财政政策效应 六、四部门经济与外贸乘数
25
终身收入假说
• • 基本结论: 基本结论: C=aWR+cYL 其中, 其中,WR为实际财富 为实际财富 ;a为财富的边际消费 为财富的边际消费 倾向; 为工作收入 倾向;YL为工作收入 ;c为工作收入的边际 为工作收入的边际 消费倾向。 消费倾向。 年轻人和老年人边际 消费倾向较高,中年 消费倾向较高, 人边际消费倾向较低 。
24
终身收入假说
• 又叫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莫迪利安尼( F.Modigliani)认为支出取决于预期的终身收 入,则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相等。 • 预期的终身收入取决于预期的工作年限和年劳 动收入以及家庭财产。 • 假设条件:

宏观经济学第13章

宏观经济学第13章

Phillips 曲线
四、反通货膨胀与牺牲率
• 为了降低通货膨胀, 政策制定者可以紧缩总需求, 使失业率高于自 然率水平. • 牺牲率:是每减少一个百分点的通货膨胀必须放弃的一年实际 GDP 增长百分点.
• 尽管估算的差别很大,但一般是5左右,即减少1%的通货膨胀, 牺牲5%的GDP增长.
• 假设政策制定者希望把通货膨胀从 6%降到 2%. • 如果牺牲率是5, 那么降低 4 个点的通货膨胀将导致 45 = 20 个点的 GDP 牺牲. • 根据奥肯定律,失业率变动1%会引起GDP反向变动 2%。 • 由此得到:通货膨胀降低1%,则失业率上升2.5%。 (π和u反向变动)
Y = Y +α( P–Pe )
,α>0
以上三种模型意味着:
• 三种总供给模型:
• 粘性工资模型 • 不完全信息模型 • 粘性价格模型
• 一、粘性工资模型(sticky-wage model)
• 1、 工资粘性的原因: • (1)名义工资由长期合同确定,假设企业与工人在 并不知道将来价格实际情况的条件下通过谈判确定了 名义工资 • (2)工人与企业之间隐含的协定限制了工资的变动 • (3)演变缓慢的社会规范余与公正观念也影响了工 资的变动
AS2
e
长期物价 水平上升 短期物价 水平上升
P3=P3e P2
e P1=P=P1e 2e P1 1 =P

C
AS1
•A
•B
AD1
短期产 出波动
AD2
收入、产出 Y
Y1= Y2 Y Y1=Y3
未预期到的货币扩张
总 供 给
第二节 通货膨胀、失业和菲利普斯曲线
• 菲利普斯曲线就是描述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的 模型。重要的是,描述失业与通货膨胀取舍关 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其实是表示短期总供给关系 的另一种方法 一、从总供给曲线推导出菲利普斯曲线 (Phillips curve)

第13章 总需求理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第13章  总需求理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三、均衡国民收入与支出的变动
1、自主性支出(自发总需求)的变动 三部门经济中,自主性支出变量包括a、I 和G,其中任一因素的变动都将引起自主 性支出的变动,从而使计划支出线平行移 动。如图13-10(P397),假定政府购买增 加,E0将平行移动至E1。 而且,由于乘数效应的作用(扩张效应), △Y增加的幅度比△G更大(成倍数增加)。
第十三章
总需求理论: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第一节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该模型假定:
①总供给可以适应总需求的增加而增加,即不考虑 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 ②价格水平既定。 ③利息率水平既定。即不考虑利息率变动对国民收 入水平的影响。 ④投资水平既定。



一、计划支出线

假定经济体为三部门经济,并把三部门愿意购买的 货(物)品和服务的总量定义为计划总支出,用E 表示,所以,E=C+I+G。
(二)三部门各种乘数
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概念(P399)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 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 的比率。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公式: kg=Δy/Δg=1÷(1-β)

2.税收乘数的概念(P400)

1.税收乘数的概念

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 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同时,应该注意,乘数是一把“双刃剑”, 即自主变量增加时,Y将成倍地增加,而当自主变 量减少时,Y也将成倍地减少。
二、乘数的种类(P399-404)
(一)乘数的概念 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 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P395) 乘数的公式: k=Δy/Δi 或: k=1÷(1-β)=1÷MPS 可见,乘数大小和边际消费倾向有关,边 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小,则 乘数就越大。

第13章总供给

第13章总供给
Y Y (P P e )
s 其中 (1 s )a
slide 21
粘性价格模型
不同于粘性工资模型,粘性价格模型意味 着实际工资是亲周期的 : 假定总需求减少. 则 企业看到对自己的产品需求减少. 具有粘性价格的企业减少生产,因此 减少劳动需求.
劳动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导致实际工资 下降.
第13章
总供给
本章学习内容
三种总供给模型:它们对短期和长期
总供给曲线的不同所提出的解释不一 样,但都得出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 方倾斜的结论
称为菲利普斯曲线的在通货膨胀与失
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slide 1
三种总供给模型
1. 粘性工资模型 2. 不完全信息模型 3. 粘性价格模型
所有这些模型都意味着:
动相关。因此在研究失业与通货膨胀时,应用菲利普 斯曲线比较方便。
slide 24
案例研究:总供给曲线的国际比较
根据粘性价格模型,可以得出平均通货膨胀率
的高低会影响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
平均通货膨胀率较高的国家中,短期总供给曲 线较为陡峭。因为平均通胀率高时,长时期保
持价格稳定的代价高昂,故企业频繁调整价格, 这引起价格水平更快地对总需求作出反应。总 需求波动对产出的影响小。或者,在平均通胀 率高时,很少有企业事先对价格做出承诺,即s 小,从而总供给曲线更为陡峭( 小)
slide 28
当政策制定者扩大总需求时,产出上升(好的事
总结与含义
假定未预期到的货 币扩张引起 AD 曲 线向右移动,导致 产出高于自然率水 平,价格 P 高于 人们所预期的.
SRAS 方程: Y Y (P P e )
P
LRAS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章节题库(第13章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关系——第14章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章节题库(第13章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关系——第14章

第13章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关系一、名词解释1.社会总供给答: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是1年)内向社会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量。

社会总供给是由国内供给和国外供给两部分构成的。

国内供给,即国内生产总值减去不可分配的部分。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从生产角度来说,它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增加值之和;从分配角度来说,它是这些部门的劳动者个人收入、税金、利润、利息和固定资产折旧等项目之和;从使用角度来说,它是最终使用于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库存及净出口的产品和劳务。

不可分配的部分,是指包括在国内生产总值内的林业和畜牧业自然增长部分。

国外供给,是指海关统计的进口总值。

由于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是以本币为计量单位的,所以对进口值的计量,也应以本币为单位。

社会总供给可以用公式表述为:社会总供给=国内供给+国外供给=国内生产总值(扣除不可分配部分)+进口总值。

2.社会总需求答:社会总需求是指在一定支付能力下社会对生产出来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和。

社会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国外需求三部分构成。

①消费需求作为一个总量范畴是指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如1年)内对消费品的需求。

由于这种需求一般是通过货币资金的支出表现的,因此又称消费支出。

从构成上看,社会消费需求包括公共消费需求和个人消费需求两部分。

②投资需求作为一个总量范畴,是指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如1年)内对投资品的需求。

由于对各种投资品的需求,一般通过货币资金的支出表现出来,因此又称投资支出。

从构成上来说,社会总投资需求,既包括对固定资产的投资需求,又包括对流动资产的投资需求。

③国外需求,是指海关统计的出口总值。

社会总需求的构成可用公式表示:社会总需求=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国外需求=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流动资产投资需求+社会消费需求+个人消费需求+出口总值。

3.投资需求答:投资需求是指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如1年)内对投资品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宏观经济学第13章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13章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第十三章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P407-408 )1.C2.A3.D4.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总产出等于计划总支出,所以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等于零,计划存货投资不一定等于零,主要看企业是否有计划存货投资。

5.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比率。

由于增加的消费只能来自增加的收入,所以边际消费倾向的取值范围为[0,1],通常为(0,1),对单个个人而言,边际消费倾向可以为0或1,但对总体而言,不可能出现等于0或等于1的情况。

平均消费倾向一定是大于零的,但不总是小于1,当收入较低或为零时,消费支出大于收入,此时平均消费倾向大于1,当居民将所有的收入都用于消费时,平均消费倾向等于1,只有当收入较高,居民除消费之外还有剩余时,平均消费倾向才小于1。

6.凯恩斯定律是指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社会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即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是1929年到1933年的大萧条,工人大批失业,资源大量闲置。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增加时,只会使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生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的价格上升,从而产品成本和价格大体上能保持不变。

凯恩斯定律只适用于短期,因为在短期中,价格不易变动,当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就只引起产量的变动。

(参看课本P381)7. 参见第十二章课后练习的第6题。

简单地说,就是转移支付已经包括在C和I里了。

8. 因为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小于穷人的,当把一部分收入从富人那里转移给穷人时,富人减少的消费小于穷人增加的消费,所以整个社会的总消费或总支出是增加的,根据凯恩斯理论,整个社会的总收入就会得到提高。

9. 因为政府购买支出增加后首先直接引起总支出和总收入等额增加相当于政府购买支出的量,然后收入的增加又引起消费的增加,消费和收入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使收入的增加是政府购买支出增加的数倍,形成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

率。
• 结论:从点A到点B的变动在这里代表了短期的非中性,
而从点A到点C代表了长期货币中性。因为货币供给量的
增加只是提高了物价水平。
§13.2 通货膨胀、失业和菲利普斯曲线
• 菲利普斯曲线是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反映:当决策者使经济
沿着短期总供给曲线运动时,失业与通货膨胀反方向变动。
• 一、从总供给曲线推导出菲利普斯曲线
• 物价总水平P
• 总收入水平Y
• 企业的合意价格写为: • p=P+(Y-Y0) • 见335页
• 一些企业价格有伸缩性:它们总是根据上式来确定其价格。
• 另一些企业的价格是黏性的:它们根据自己预期的经济状
况事先宣布自己的价格。价格是黏性的企业根据下式确定 价格: • p=Pe+(Ye-Y0e) 假设Ye=Y0e则: • p =Pe
• 见下图。
物价水平,P 长期总供给 P > Pe
Y= Y0+(P-Pe)
短期总供给
P = Pe
P < Pe
Y0
收入,产出,Y
物价水平,P 长期物价 水平上升 P3= P3e C
AS2 AS1
P2
P1= P1e=P2e 短期物价 水平上升 A
B
AD2 AD1
短期产出 波动
Y2
Y1=Y3=Y0
收入,产出,Y
• 式中,Y为产出;Y0为自然产出率;P为物价水平;而 Pe为预期的物价水平。
• 或 P=1/ (Y-Y0)+Pe
• 参数表示,产出对未预期到的物价水平变动的反应有多
大,1/ 是总供给曲线的斜率。
• 一、黏性工资模型
• 在许多行业,名义工资由长期合约确定,因此当经济状况

第十三章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第十三章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乘数
500
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
变化的比率。
k y
i
乘数的含义与表达式
乘数含义:某一自变量变动一个单位时引起因变量变 动过程的度量,即变量的百分比。这里指国民收入的 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 率。
乘数的代数表达式
乘数
1
1 边际消费倾向
或 :k 1 1 MPC
y ci
几点说明
小写字母代表剔除了价格变动影响的实际 值。
c和i是意愿消费和投资的数量,而不是实 际发生的。
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产出等于计划支出 (或称计划需求)加非计划存货投资。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均衡产出指与计划 需求相一致的产出。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支出和计划产出 正好相等,从而非计划存货投资为零。
三部门经济宏观均衡的条件
三部门经济中,从总支出即总需求的角度 看,国民收入由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 出构成,从总收入即总供给的角度看,国 民收入由消费、储蓄、税收组成。因此, 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均衡条件是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支出之和等于消费、储蓄、 税收之和,即:
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i=y-c=s 储蓄函数为:s=-α+(1-β)y 联立方程,求得均衡收入
y ai 1
图13-8 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决定收入
若实际产量小于均衡收入水平,表明投资大于储蓄,社会 生产供不应求,企业存货意外地减少,企业就会扩大生产, 使收入水平向右移动,直到均衡收入为止。 若实际产量大于均衡收入水平,表明投资小于储蓄,社会 生产供过于求,企业存货意外地增加,企业就会减少生产, 使收入水平向左移动,直到均衡收入为止。
造投资品所需的生产要素。从而使要素所有者收入增加100 亿元,这100亿元是投资对国民收入的第一轮增加。 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0.8,消费者用这100亿元收入的80亿 元用于购买消费品。这80亿元又流入生产这些消费品的生产 要素所有者手中,从而使该社会居民收入又增加80亿元,这 是国民收入的第二轮增加。 其他部门消费者又拿出80亿元中的64亿元用于消费……

西方经济学第13章IS-LM模型

西方经济学第13章IS-LM模型

02
IS曲线的推导
产品市场的均衡
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是投资等于储蓄,即 I = S。
在这个条件下,利率和收入之间存在一种关系, 这种关系可以用一条曲线来表示,即IS曲线。
IS曲线的斜率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 倾向,斜率为负。
货币市场的均衡
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是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即 M = L。
政策效果的时滞性
政策制定到实施的时间差
IS-LM模型无法准确预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从制定到实施所需的时间,因此无法准确评估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变量的调整速度
模型未能充分考虑经济变量调整的速度,导致对政策效果的预测存在偏差。
政策效果的不可预测性
经济环境的动态变化
IS-LM模型无法完全预测经济环境的 动态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政策效果 的影响。
政策效果评估
通过IS-LM模型分析政策实施后的效果,评 估政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据此调整政策 。
05
IS-LM模型的局限性
假设条件的局限性
假设条件过于简化
IS-LM模型假设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所有市场参与者都是理 性的,这在实际经济中很难完全满足。
假设条件的不变性
IS-LM模型假设货币供应量是外生变量,不受货币政策的影响,这与实际情况存 在出入。
反之则下降。
IS-LM模型的意义
01
IS-LM模型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模型之一,用于分析货币市场的 均衡状态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02
通过IS-LM模型,可以分析不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以及经
济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
IS-LM模型还可以用于预测经济周期和通货膨胀,为政策制定者
03

宏观经济学 第13章 技术进步:中期、短期与长期

宏观经济学 第13章 技术进步:中期、短期与长期
1973=1.0
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 初等教育水平工人的相 对工资在稳步下降,高 等教育水平工人的相对 工资稳步上升上升。
不同教育水平下工人的相对工资变化(1973=1.0)1973 to 2007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3章 23
二、工资不平等加剧的原因
熟练工人相对工资增长的主要原因:社会对熟练工人需求的稳定 增长。 国际贸易:雇佣低技术工人的公司通常会出国寻找劳动力来源。 贸易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类似,从整体来说都对经济有益,但 都带来了结构变化,使一些工人的状况恶化 偏重技能的技术进步(Skill-biased technological progress):新 的机器和生产方法需要受过良好教育的高技能工人(熟练工人) 工资不平等加剧是否应该受到指责?不一定 至少有三个理由可以认为,未来可能与最近工资不平等的过去有 所不同: 相对需求变化的趋势会减慢。 技术进步不是外生的。公司在开发新产品时倾向于使用工资较低的
和第六章一样,工人关心的是实际工资,而不是 名义工资,工资依赖于预期价格水平 Pe、失业率u 和制度因素z 工资也依赖于预期的生产率水平 Ae。
学以致用 经天纬地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3章 14
二、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是由价格制定关系和工资制定关系决定的。 条件是:预期是正确的,即: Pe=P, Ae =A 价格制定关系决定了公司支付的实际工资。 W A P 1 m
生产率增长中期影响
W A P 1 m
W A e F ( u, z ) P
当生产率增长预期的调整比较慢时,生差率增长下 降对失业率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3章 18
生产率增长中期影响
W A P 1 m

宏观经济学第13章 课后练习 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13章 课后练习 参考答案

第十三章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P407-408 )1.C2.A3.D4.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总产出等于计划总支出,所以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等于零,计划存货投资不一定等于零,主要看企业是否有计划存货投资。

5.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比率。

由于增加的消费只能来自增加的收入,所以边际消费倾向的取值范围为[0,1],通常为(0,1),对单个个人而言,边际消费倾向可以为0或1,但对总体而言,不可能出现等于0或等于1的情况。

平均消费倾向一定是大于零的,但不总是小于1,当收入较低或为零时,消费支出大于收入,此时平均消费倾向大于1,当居民将所有的收入都用于消费时,平均消费倾向等于1,只有当收入较高,居民除消费之外还有剩余时,平均消费倾向才小于1。

6.凯恩斯定律是指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社会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即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是1929年到1933年的大萧条,工人大批失业,资源大量闲置。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增加时,只会使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生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的价格上升,从而产品成本和价格大体上能保持不变。

凯恩斯定律只适用于短期,因为在短期中,价格不易变动,当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就只引起产量的变动。

(参看课本P381)7. 参见第十二章课后练习的第6题。

简单地说,就是转移支付已经包括在C和I里了。

8. 因为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小于穷人的,当把一部分收入从富人那里转移给穷人时,富人减少的消费小于穷人增加的消费,所以整个社会的总消费或总支出是增加的,根据凯恩斯理论,整个社会的总收入就会得到提高。

9. 因为政府购买支出增加后首先直接引起总支出和总收入等额增加相当于政府购买支出的量,然后收入的增加又引起消费的增加,消费和收入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使收入的增加是政府购买支出增加的数倍,形成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总供给曲线及其推导

总供给曲线及其推导

MACROECON
改变形式后得到:
Y Y (P P )
e

s a (1 s )
MACROECON
总供给曲线的含义
Y Y (P P )
e
总供给曲线表明:当实际价格水平高于预期价 格水平时,实际产出高于自然率产出;当实 际价格水平低于预期价格水平时,实际产出 低于自然率水平的产出。
整理后得到:
PP
e
a (1 s ) s
(Y Y )
MACROECON
解释
较高的Pe ⇒ 较高的 P 企业预期价格上升,会将定价提高 其它企业也随之提高价格 较高的 Y ⇒ 较高的 P 高收入意味着商品市场需求旺盛 价格可变的企业就会提高自己的价格 价格可变企业的比例越高,s越低,收入增 加(ΔY)对价格P的影响越大.
粘性工资模型
名义工资的确定:W
P
e
名义工资 目标实际工资 物价预期 1 实际工资的确定:W / P ( P / P )
e
含义:实际工资率W/P与目标工资率ω的 背离取决于实际物价与预期物价的背离
MACROECON
粘性工资模型(续)
2
3
就业量由劳动需求量决定
产出水平由就业水平决定
Y Y (P P ) ,
e
0
其中:
Y 为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 P 为预期价格水平
e
MACROECON
以粘性工资模型为例
如果工资不能迅速调整(粘性),价格上升 导致实际工资率下降 实际工资下降导致劳动需求增多 劳动需求增多导致产出增加 结论:价格上升对应产出增加
MACROECON
被预期 到的通 货膨胀 不能降 低失业 率

总供给专业知识讲座

总供给专业知识讲座

CHAPTER 13 Aggregate Supply
slide 19
黏性价格模型
▪ 黏性价格旳原因:
– 企业与顾客之间旳长久合约 – 菜单成本 – 企业防止用频繁旳价格变动来打搅自己旳
长久顾客
▪ 假设:
– 企业决定它们自己旳价格 (例如在垄断竞争旳情况下)
CHAPTER 13 Aggregate Supply
▪ Implies that the real wage should be counter-
cyclical , it should move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as output over the course of business cycles:
– In booms, when P typically rises, the real
▪ Supplier doesn’t know price level at the time
she makes her production decision, so uses the
expected price level, P e.
▪ Suppose P rises but P e does not.
5... a . nd isn lide c 9
实际工资, W/P
W/P 1
(a) 劳动需求
W/P 2
2. . . . 使一种 既 L1
L2
定名义工资时
旳实际工资
下降,
..
收入, 产出
(b) 生产函数 Y
Y2
L = Ld(W/P )
Y1
劳动 L
4. . .. 和产出.,.
3. . ..这增长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lide 13
黏性价格模型
• 黏性价格的原因:
– 企业与顾客之间的长期合约 – 菜单成本
– 企业避免用频繁的价格变动来打扰自己的长期 顾客
• 假设:
– 企业决定它们自己的价格 (例如在垄断竞争的情况下)
slide 14
黏性价格模型
• 企业的合意价格为 p P a (Y Y )
其中 a > 0. 假设有两种企业: • 一些企业价格有伸缩性,它们总是根据上式来 确定其价格 • 另一些企业的价格是黏性的,必须在知道实际 的P 和 Y 之前制定价格:
slide 16
黏性价格模型 P s P e (1 s )[P a(Y Y )]
价格黏性企业制定 的价格 有伸缩性价格企业 制定的价格
• 从两边减去 (1s)P : e sP s P (1 s )[a(Y Y )]
两边除以s :
P P
slide 17
e
(1 s ) a (Y Y ) s
slide 7
黏性工资模型
若结果是
P Pe P P
e
W Pe ω P P
那么
失业和产出处于自然率水平 实际工资低于其目标,所以企业雇用更多的工 人,产出超过自然率水平
P P
slide 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e
实际工资高于其目标,所以企业雇用更少的工 人,产出低于自然率水平
(a) 劳动需求 实际工资, W/P 收入, 产出
e
总产出 产出的自然率
slide 6
预期的物价 水平 正参数 实际物价 水平
黏性工资模型
• 假定工人和企业在了解其协议实施时的 物价水平之前就名义工资进行谈判并达 成了协议 • 他们确定的名义工资, W, 是目标实 际工资 和预期的物价水平的乘积:
W ω P
e
W Pe ω P P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 ①政府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而形成财政 赤字,并主要依靠财政透支来弥补;
• ②国内投资总需求超过国内总储蓄和国外 资本流入之和,形成所谓“投资膨胀”; • ③国内消费总需求超过消费品供给和进口 消费品之和,形成所谓的“消费膨胀”。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 10年期为样本,以超额工资率(名义工资增长率和 GDP 增长率之间的缺口)反映由劳动力成本上升导 致的成本因素,以CRB 现货指数的同比增长率(经 过汇率调整)反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的成 本因素,以货币供应量M2 的同比增长率反映需求 因素。研究发现,CPI 对货币供给冲击有明显的正 响应,货币供应量增长对CPI 的作用时滞在4~5个季 度。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短期也存在正响应但 幅度较小,对超额工资在1年以内无正响应,长期 可能存在微弱的正响应。其它研究证明,货币供应 量对CPI 的影响要远高于超额工资和国际大宗商品 价格。这样的结论说明至少从近10年的统计数据来 看,我国的通货膨胀主要由需求因素导致。
e (u u n )
菲利普斯曲线和短期总供给
SRAS:
Phillips curve:
Y Y (P P e )
e (u u n )
• 短期总供给 曲线: 产出与未预期到的物价水平变动相关 • 菲利普斯曲线: 失业与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率的变动相 关
• 这种形式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通货膨胀 有惯性:
– 在没有供给冲击或周期性失业的情况 下,通货膨胀将无限期地以当前速率 持续下去
– 过去的通货膨胀影响当前通货膨胀的 预期,这些预期反过来影响人们确定 的工资与价格.
slide 27
通货膨胀上升与下降的两个原因
1 (u u n ) •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供给冲击导致的 通货膨胀 不利的供给冲击一般会提高生产成本, 从而引起企业提高价格,“推动”通 货膨胀上升 •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需求冲击导致的 通货膨胀 对总需求正面的冲击造成失业下降到 自然率以下,“拉动”通货膨胀上升
P2 P1 1. 物价水平
6. 总供给曲线
总结了这些 变动
Y 1 Y2
收入, 产出,
上升 .
slide 9
Y
5. ... 以及收入
黏性工资模型
• 表明:实际工资应该是逆周期的,在经 济周期中它的波动应当与产出的方向相 反: – 在繁荣期,当P 上升时,实际工资应 当下降 – 在衰退期,当P 下降时,实际工资应 当上升 • 这个预测与现实世界的情况不符:
5
6
7
8
实际GDP变动百分比
slide 11
不完全信息模型
假设:
所有工资和物价是完全有伸缩性的, 所有市场出清 每个供给者生产一种单一产品,并消 费许多产品 每个供给者知道她生产的产品的名义 价格,但不知道物价总水平
slide 12
不完全信息模型
• 每个产品的供给取决于它的相对价格: 该产品的名义价格除以物价总水平 • 当农民做出生产决策时,他并不知道小 麦的相对价格,所以利用对物价总水平 e 的预期,P . e • 假设 P 上升,但 P 没有。 那么供给者认为她的相对价格上升,所 以她生产更多。 如果许多生产者都这样认为, e 当 P 超过P ,Y 将会增加
菲利普斯曲线 说明 取决于
预期的通货膨胀,e
周期性失业: 失业与自然率的背离
供给冲击,
(u u )
其中 > 0 是外生固定的
slide 23
e
n
从短期总供给曲线推导菲利普斯曲线
(1) (2) (3)
Y Y (P P )
e
P P e (1 )(Y Y )
P P e (1 )(Y Y )
(P P1 ) ( P e P1 ) (1 ) (Y Y )
(4)
(5)
(6)
(7)
slide 24
e (1 )(Y Y )
(1 )(Y Y ) (u u n )
认为,总需求的波动对产出和失业只 有短期影响 滞后性 提出,总需求可能对产出和就业有永 久的影响

slide 5
三种总供给模型
1. 黏性工资模型(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2. 不完全信息模型(理性预期学派) 3. 黏性价格模型(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所有三个模型表明:
Y Y (P P )
(b) 生产函数 Y ( Y = F L) Y2 L = Ld( W/P ) Y1 4. ... 和产出,. .
W/P1
W/P2
2. .. . 使一个 既 L1
L2
劳动 L
3. ...这增加了 .. 就业,
L1
L2
劳动, L
定名义工资时 的实际工资 .. 下降,
(c) 总供给
物价水平, P
Y= Y1+ a (P - P e )
第十三章
总供给
本章预览
1. 短期中三种总供给模型:
黏性工资模型 不完全信息模型 黏性价格模型
根据所有这三种模型得出:当物价水平 高于预期的物价水平时,产出上升到自 然率之上
slide 2
本章预览
2. 菲利普斯曲线
由短期总供给曲线推导而来 表明通货膨胀取决于 预期通货膨胀 周期性失业 供给冲击
e

e (u u n )

1
短期菲利普斯 曲线
u
n
u
slide 34
移动菲利普斯曲线
由于人们可以 随时间调整自 己的通货膨胀 预期,通货膨 胀与失业之间 的取舍关系只 在短期中成立

e (u u n )
e 2 e 1
黏性价格模型
P P
e
e
• 高P 高P 如果企业预期高物价水平,那么事前将价格 固定的企业确定的价格也高。 引起其他企业也确定高价格。
(1 s ) a (Y Y ) s
• 高Y 高P 当收入高时,对产品的需求也高。那些价格 有伸缩性的企业所确定的价格也高。 有伸缩性价格企业的比例越高, s 越小,并且 Y 对 P 也越大
p P e a (Y e Y e )
slide 15
黏性价格模型
p P e a (Y e Y e )
• 假设价格是黏性的企业预期产出处于其自 然率水平。那么, p Pe
为了推导总供给曲线,我们首先找出物价总水
平的表达式
令 s 表示价格为黏性的企业所占的比例。那
么,我们可把物价总水平写为
slide 25
适应性预期
• 适应性预期: 假设人们根据最近观察到 的通货膨胀来形成他们的通货膨胀预期 • 一个简单的例子: 预期通货膨胀= 去年的实际通货膨胀
e 1
那么,菲利普斯曲线变成
1 (u u n )
slide 26
通货膨胀惯性
1 (u u n )
• 将分析样本缩小至2006年至2011年。国际 大宗商品价格及超额工资对CPI的正冲击有 所增强,并主要在远期体现出来,作用时 滞在7~8个季度左右,这说明我国通胀有向 成本推动型通胀转移的迹象,但即便如此, 以货币供应量为代表的需求因素仍是通胀 最主要的引致原因。
画出菲利普斯曲线
在短期中,政 策制定者面临 着 和 u 之间 的取舍.
例如, e 的增 加使短期菲利普 斯曲线向上移动
slide 35
u
n
u
牺牲率
• 为降低通货膨胀,政策制定者可以紧缩总 需求,造成失业上升到自然率之上
向政策制定者展示了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 的短期取舍
slide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