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2反比例函数(3)
海南省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同步练习答案
《新课程课堂同步练习册•数学(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答案第17章 分式§17.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一)一、选择题. 1.C 2.B二、填空题. 1. 31, 2.1,1 3. v320小时 三、解答题. 1. 整式:32-a ,51+x ,)(41y x -,x ; 分式:222y x x -,a 1,n m +-3,ab 6; 有理式:32-a ,51+x ,222y x x -,a 1,n m +-3,)(41y x -,abb ,x 2. (1) 0≠x 时, (2)23-≠x 时, (3)x 取任意实数时,(4)3±≠x 时 §17.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二)一、选择题. 1.C 2.D二、填空题. 1. 3312y x , 2. 22b a - 3. 1≠a 三、解答题. 1.(1) ac 41,(2) x y -1,(3) 22-+a a ,(4) b1 2.(1) z y x xyz 222121 , z y x z 222114,zy x x 222115;(2)))((y x y x x x -+ ,))(()(2y x y x x y x -+- 3.cm abc π §17.2分式的运算(一)一、选择题. 1.D 2.A二、填空题. 1. a 2, 2. 21x3. 338a b - 三、解答题.1.(1)xy 31,(2)1-,(3)c -,(4)22--x ; 2. 4--x , 6- §17.2分式的运算(二)一、选择题. 1.D 2.B二、填空题. 1. mnn m 22-, 2. 1, 3. 1- 三、解答题. 1.(1) 21+a ,(2)222b a ,(3)x ,(4)a4-2. 1+x ,当2=x 时 ,31=+x17.3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一)一、选择题. 1.C 2.B二、填空题. 1. 162-x ,64=+x 2. 5=x , 3. 2=x三、解答题. 1.(1)21=x ,(2)2=x ,(3)10-=x ,(4)2=x ,原方程无解; 2. 32=x 17.3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二)一、选择题. 1.C 2.D二、填空题. 1. 3+x ,3-x ,360380-=+x x 2. 1.018040=+x , 3.%25160=-xx 三、解答题. 1.第一次捐款的人数是400人,第二次捐款的人数是800人2. 甲的速度为60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80千米/小时17.4 零指数与负整数指数(一)一、选择题. 1.B 2.D二、填空题. 1.0.001,0.0028 , 2.3-, 3. 1≠a三、解答题. 1.(1)1,(2)1251,(3)2010,(4) 9, (5) 41, (6) 4- 2.(1)0.0001,(2)0.016,(3)0.000025,(4)00000702.0-17.4 零指数与负整数指数(二)一、选择题. 1.B 2.C二、填空题. 1.610,610- 2.0.000075, 31007.8-⨯ 3.m 4103.6-⨯三、解答题. 1.(1)8107.5⨯,(2)21001.1-⨯,(3)5103.4-⨯-,(4)510003.2-⨯ 2. (1)21a ,(2)331b a ,(3)4x ,(4)a 1, (5) y x 2, (6) 1036x; 3. 15.9 第18章 函数及其图象§18.1变量与函数(一)一、选择题. 1.A 2.B二、填空题. 1. 2.5,x 、y 2.x 210- 3. x y 8.0=三、解答题. 1. x y 6.31000+= 2. )(108.112-+=x y§18.1变量与函数(二)一、选择题. 1.A 2.D二、填空题. 1. 1≠x 2. 5 3. x y 436-=,90≤≤x三、解答题. 1. x y 5.015-=,300≤≤x 的整数 2. (1))(2010500-+=x y , (2)810元§18.2函数的图象(一)一、选择题. 1.B 2.A二、填空题. 1. x ,三,四 2. (-1,-2) 3. -7,4三、解答题. 1. 作图(略),点A 在y 轴上,点B 在第一象限,点C 在第四象限,点D 在第三象限; 2. (1)A (-3,2),B (0,-1),C (2,1) (2)6§18.2函数的图象(二)一、选择题. 1.A 2.B二、填空题. 1. 5.99 2. 20 3. (1)100 (2)甲 (3)秒米/10,秒米/8三、解答题. 1. (1)40 (2)8,5 (3)x y 540-=,80≤≤x2. (1)时间与距离 (2)10千米,30千米 (3)10点半到11点或12点到13点§18.2函数的图象(三)一、选择题. 1.C 2.D二、填空题. 1. 3 2. 12分钟 3. 2)220(21t y -=三、解答题1. (1)体温与时间(2):2.(1)x y -=4,40<<x (2)作图略§18.3一次函数(一)一、选择题. 1.B 2. B二、填空题. 1. (1)、(4), (1) 2. 3≠m ,2=m 3. x y 6.2=三、解答题. 1. (1)x y 5240+=,(2)390元; 2. 3-或1-§18.3一次函数(二)一、选择题. 1.A 2. C二、填空题. 1. 35+-=x y 2. 31- 3. 0, 3 三、解答题. 1.作图略 ;两条直线平行 2. 13--=x y时间t (h ) 6 12 18 24 体温(℃) 39 36 38 36§18.3一次函数(三)一、选择题. 1.C 2. D二、填空题. 1. -2,1 2. (-2,0) ,(0,-6) 3. -2三、解答题. 1. (1)(1,0) ,(0,-3),作图略 (2)23 2. (1) x y 318-=,60<≤x (2)作图略,y 的值为6§18.3一次函数(四)一、选择题. 1.B 2.B二、填空题. 1. 第四 2. > 3. 1>m三、解答题. 1. (1)1>m (2) -2 2. (1) 2<x ,(2)b a >(图略)§18.3一次函数(五)一、选择题. 1.D 2.C二、填空题. 1. 57-=x y 2. 答案不唯一,如:2+=x y 3. -2, 2三、解答题. 1. 5+-=x y 2. (1)(4,0) (2)623-=x y §18.4反比例函数(一)一、选择题. 1.D 2.B 二、填空题. 1. x y 6=2. 13. xy 20=,反比例 三、解答题. 1. (1)xy 3= (2)点B 在图象上,点C 不在图象上,理由(略) 2. (1)x y 3-= (2)§18.4反比例函数(二)一、选择题. 1.D 2.D二、填空题. 1. 第一、三;减小 2. 二,第四 3. 2三、解答题.1. (1)-2 (2)21y y < 2. (1)x y 2-= , 21 §18.5实践与探索(一)一、选择题. 1.A 2.B二、填空题. 1. 4- 2. (1,-1) 3. (4,3)三、解答题. 1. 2+=x y 2.(1)①.甲,甲,2 ②.3小时和5.5小时(2)甲在4到7小时内,10 个§18.5实践与探索(二)一、选择题. 1.A 2.B二、填空题. 1. 2-<y 2. 2-≤x 3. 0≤m三、解答题. 1.(1)27=x (2)27<x (作图略)2. (1)1000 (2)5000300-=x y (3)40§18.5实践与探索(三)一、选择题. 1.B 2.C二、填空题. 1. 7 ,815 2. )115(87x x y -+= 3. 125.0+=x y 三、解答题. 1. (1)102-=x y (2) 27cm第19章 全等三角形§19.1命题与定理(一)一、选择题. 1.C 2.A二、填空题. 1.题设,结论 2.如果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真 3. 如: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三、解答题. 1.(1)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内错角相等 (2)如果一条中线是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那么它等于斜边的一半; 2.(1)真命题;(2)假命题,如:22=-,但22≠-; 3.正确,已知: c a b a ⊥⊥,,求证:b ∥c ,证明(略)§19.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一、选择题. 1. A 2.A二、填空题. 1.(1)AB 和DE ;AC 和DC ;BC 和EC (2)∠A 和∠D ;∠B 和∠E ;∠ACB 和∠DCE ; 2.2 3. 0110三、解答题. 1. (1)△ABP ≌△ACQ, AP 和AQ, AB 和AC, BP 和QC ,∠ABP 和∠ACQ, ∠BAP 和∠CAQ,∠APB 和∠AQC , (2)90°§19.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一、选择题. 1.D 2.B二、填空题. 1. △ABD ≌△ACD ,△ABE ≌△ACE 或△BDE ≌△CDE 2. ABD , CDB, S.A.S3. ACB ECF三、解答题.1.证明:∵AB ∥ED ∴∠B =∠E 又∵AB =CE ,BC =ED ∴△ABC ≌△CED∴AC =CD2.证明:(1)∵△ABC 是等边三角形 ∴AC =BC ,∠B =60° 又∵DC 绕C 点顺时针旋转60°到CE 位置 ∴EC =DC ,∠DCE =60° ∴∠BCA =∠DCE ∴∠DC E –∠DCA =∠ACB –∠DCA, 即∠ACE =∠BCD ,∴△ACE ≌△BCD(2)∵△ACE ≌△BCD ∴∠EAC =∠B =60° ∴∠EAC =∠BCA ∴AE ∥BC§19.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一、选择题. 1.D 2.C二、填空题. 1.(1) S.A.S; (2)A.S.A; (3)A.A.S 2. AD =EF (答案不唯一)三、解答题. 1.证明:∵AB ∥DE ∴∠B =∠DEF 又∵AC ∥DF ∴∠F =∠ACB∵BE =CF ∴BE +EC =CF +EC ∴BC =EF ∴△ABC ≌△DEF ∴AB =DE2.证明:在中,AD =BC ,AD ∥BC ∴∠DAC =∠BCA 又∵BE ∥DF∴∠AFD =∠BEC ∵BC =AD ∴△BCE ≌△DAF ∴AF =CE§19.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四)一、选择题. 1.B 2.D二、填空题. 1. ACD ,直角 2. AE =AC (答案不唯一) 3. 3; △ABC ≌△ABD , △ACE ≌△ADE , △BCE ≌△BDE三、解答题. 1.证明:∵BE =CF ∴BE+EC =CF+EC ∴BC =EF 又∵AB =D E ,AC =DF ∴△ABC ≌△DEF ∴∠B =∠DEF ∴AB ∥DE2.证明:∵AB =DC ,AC =DB ,BC =BC ∴△ABC ≌△DCB ∴∠DBC =∠ACB∴BM =CM ∴AC –MC =BD –MB ∴AM =DM§19.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五)一、选择题. 1.D 2.B二、填空题. 1.3 ; △ABC ≌△ADC ,△ABE ≌△ADE ,△BCE ≌△DCE 2. AC =BD (答案不唯一)三、解答题. 1.证明:∵BF =CD ∴BF+CF =CD+CF 即BC =DF 又∵∠B =∠D=90°,AC =EF ∴△ABC ≌△EDF ∴AB =DE2.证明:∵CD ⊥BD ∴∠B +∠BCD=90° 又∵∠ACB=90°∴∠FCE =∠B 又∵FE ⊥AC , ∴∠FEC =∠ACB=90° ∵CE =BC ∴△FEC ≌△ACB ∴AB =FC§19.3尺规作图(一)一、选择题. 1.C 2.A二、填空题. 1.圆规, 没有刻度的直尺 2.第一步:画射线AB ;第二步:以A 为圆心,MN长为半径作弧,交AB 于点C三、解答题. 1.(略) 2.(略) 3.提示:先画//B C BC =,再以B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作弧,再以C ′为圆心,AC 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A ′,则△A ′B ′C ′为所求作的三角形.§19.3尺规作图(二)一、选择题. 1. D二、解答题. 1.(略) 2(略)§19.3尺规作图(三)一、填空题. 1. C △CED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就是顶角的平分线二、解答题. 1.(略) 2.方法不唯一,如可以作点C 关于线段BD 的对称点C ′.§19.3尺规作图(四)一、填空题. 1.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二、解答题. 1.(略) 2.(略) 3. 提示:作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l 相交于点P ,则P 就是车站的位置.§19.4逆命题与逆定理(一)一、选择题. 1. C 2. D二、填空题.1.已知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补角,这两个角相等;若两个角相等,则这两个角的补角也相等.;2.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3. 如果∠1和∠2是互为邻补角,那么∠1+∠2 =180 ° 真命题三、解答题. 1.(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是真命题;(2)如果22,b a b a ==那么,是真命题;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是真命题. 2. 假命题,添加条件(答案不唯一)如:AC =DF 证明(略)§19.4逆命题与逆定理(二)一、选择题. 1. C 2. D二、填空题. 1. ①、②、③ 2.80 3.答案不唯一,如△BMD三、解答题. 1. OE 垂直平分AB 证明:∵AC =BD ,∠BAC =∠ABD ,BA =BA∴△ABC ≌△BAD ∴∠OAB =∠OBA ∴△AOB 是等腰三角形 又∵E 是AB 的中点 ∴OE 垂直平分AB 2. 已知:①③(或①④,或②③,或②④) 证明(略)§19.4逆命题与逆定理(三)一、选择题. 1. C 2.D二、填空题. 1.15 2.50三、解答题1. 证明:如图,连结AP ,∵PE ⊥AB ,PF ⊥AC ,∴∠AEP =∠AFP =ο90 又∵AE =AF ,AP =AP ,∴Rt △AEP ≌Rt △AFP ,∴∠EAP =∠F AP ,∴AP 是∠BAC 的角平分线,故点P 在∠BAC 的角平分线上2.提示:作EF ⊥CD ,垂足为F ,∵DE 平分∠ADC ,∠A =ο90,EF ⊥CD ∴AE =FE ∵AE =BE ∴BE =FE 又∵∠B =ο90,EF ⊥CD ∴点E 在∠DCB 的平分线上∴CE 平分∠DCB§19.4逆命题与逆定理(四)一、选择题. 1.C 2. B二、填空题. 1.60° 2.11 3.20°或70°三、解答题. 1.提示:作角平分线和作线段垂直平分线,两条线的交点P 为所求作. 第20章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0.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一、选择题. 1.D 2.D二、填空题. 1. AD =BC (答案不唯一) 2. AF =EC (答案不唯一) 3. 3三、解答题. 1.证明:∵DE ∥BC , EF ∥AB ∴四边形DEFB 是平行四边形 ∴DE =BF 又 ∵F 是BC 的中点 ∴BF =CF . ∴DE =CF2.证明:(1)∵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 =CD , AB ∥CD ∴∠ABD =∠BDC又 ∵AE ⊥BD ,CF ⊥BD ∴⊿ABE ≌⊿CDF .(2) ∵⊿A BE ≌⊿CDF . ∴AE =CF 又 ∵AE ⊥BD ,CF ⊥BD ∴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20.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二)一、选择题. 1.C 2.C二、填空题. 1. 平行四边形 2. AE =CF (答案不唯一) 3. AE =CF (答案不唯一)三、解答题. 1.证明:∵∠BCA =180°-∠B -∠BAC ∠DAC =180°-∠D -∠DCA 且∠B =∠D ∠BAC =∠ACD ∴∠BCA =∠DAC ∴∠BAD =∠BCD∴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2.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O =CO ,BO =DO 又 ∵E 、F 、G 、H 分别为AO 、BO 、CO 、DO 的中点 ∴OE =OG ,OF =OH ∴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20.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三)一、选择题. 1.A 2.C二、填空题. 1. 平行四边形 2. 3三、解答题. 1.证明:在□ABCD 中,AB =CD ,AB ∥CD ∵AE =CF ∴AB -AE =CD -CF即BE =DF ∴四边形EBFD 是平行四边形∴BD 、EF 互相平分2.证明:在□ABCD 中,AD =BC ,AD ∥BC ,AO =CO ∴∠DAC =∠BCA 又∵∠AOE = ∠COF ∴⊿AOE ≌⊿COF .∴AE =CF ∴DE =BF ∴四边形BEDF 是平行四边形§20.2 矩形的判定一、选择题. 1.B 2.D二、填空题. 1. AC =BD (答案不唯一) 2. ③,④三、解答题. 1.证明:(1)在□ABCD 中,AB =CD ∵BE =CF ∴BE+EF =CF +EF即BF =CE 又∵AF =DE ∴⊿ABF ≌⊿DCE .(2)∵⊿ABF ≌⊿DCE .∴∠B =∠C 在□ABCD 中,∠B +∠C =180°∴∠B =∠C =90° ∴□ABCD 是矩形2.证明:∵AE ∥BD , BE ∥AC ∴四边形OAEB 是平行四边形 又∵AB =AD ,O 是BD 的中点∴∠AOB =90° ∴四边形OAEB 是矩形3.证明:(1)∵AF ∥BC ∴∠AFB =∠FBD 又∵E 是AD 的中点, ∠AEF =∠BED ∴⊿AEF ≌⊿DEB ∴AF =BD 又∵AF =DC ∴BD =DC ∴D 是BC 的中点(2)四边形ADCF 是矩形,理由是:∵AF =DC ,AF ∥DC ∴四边形ADCF 是平行四边形又∵AB =AC ,D 是BC 的中点 ∴∠ADC =90° ∴四边形ADCF 是矩形§20.3 菱形的判定一、选择题. 1.A 2.A二、填空题. 1. AB =AD (答案不唯一) 2. 332 3. 菱形 三、解答题. 1.证明:(1)∵AB ∥CD ,CE ∥AD ∴四边形AECD 是平行四边形又∵AC 平分∠BAD ∴∠BAC =∠DAC ∵CE ∥AD ∴∠ECA =∠CAD∴∠EAC =∠ECA ∴AE =EC ∴四边形AECD 是菱形(2)⊿ABC 是直角三角形,理由是:∵AE =EC ,E 是AB 的中点 ∴AE =BE =EC∴∠ACB =90°∴⊿ABC 是直角三角形2.证明:∵DF ⊥BC ,∠B =90°,∴AB ∥DF ,∵∠B =90°,∠A =60°, ∴∠C =30°, ∵∠EDF =∠A =60°,DF ⊥BC ,∴∠EDB =30°,∴AF ∥DE ,∴四边形AEDF 是平行四边形,由折叠可得AE =ED ,∴四边形AEDF 是菱形.3.证明:(1)在矩形ABCD 中,BO =DO ,AB ∥CD ∴AE ∥CF ∴∠E =∠F又∵∠BOE =∠DOF ,∴⊿BOE ≌⊿DOF .(2)当EF ⊥AC 时,以A 、E 、C 、F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 ∵⊿BOE ≌⊿DOF .∴EO =FO 在矩形ABCD 中, AO =CO ∴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 又∵EF ⊥AC , ∴四边形AECF 是菱形§20.4 正方形的判定一、选择题. 1.D 2.C二、填空题. 1. AB =BC (答案不唯一) 2. AC =BD (答案不唯一)三、解答题. 1.证明:(1)∵AB =AC ∴∠B =∠C 又∵DE ⊥AB ,DF ⊥AC ,D 是BC 的中点 ∴⊿BED ≌⊿CFD .(2)∵∠A =90°,DE ⊥AB ,DF ⊥AC ∴四边形AEDF 是矩形 又∵⊿BED ≌⊿CFD∴DE =DF ∴四边形DF AE 是正方形.2.证明:(1)在ABCD 中,AO =CO 又∵⊿ACE 是等边三角形 ∴EO ⊥AC .∴四边形ABCD 是菱形.(2)∵⊿ACE 是等边三角形 ∴∠AED =21∠AEC =30°,∠EAC =60° 又∵∠AED =2∠EAD ∴∠EAD =15°∴∠DAC =45°∴∠ADO =45°∴AO =DO∴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20.5 等腰梯形的判定一、选择题. 1.B 2.D二、填空题. 1.等腰梯形 2. 4 3. ③,④三、解答题. 1.证明:(1)∵AB =AC ∴∠ABC =∠ACB 又∵BD ⊥AC ,CE ⊥AB , BC =BC ∴⊿BCE ≌⊿CBD ∴EB =CD ∴AE =AD ∴∠AED =∠ADB∵∠A+∠AED +∠ADE =∠A+∠ABC +∠ACB ∴∠AED =∠ABC ∴DE ∥BC∴四边形BCDE 是等腰梯形.2.证明:(1)在菱形ABCD 中,∠CAB =21∠DAB =30°,AD =BC , ∵CE ⊥AC , ∴∠E =60°, 又∵DA ∥BC , ∴∠CBE =∠DAB =60°∴CB =CE ,∴AD =CE , ∴四边形AECD 是等腰梯形.3.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 ∴∠B =∠BCD , ∵GE ∥DC ,∴∠GEB =∠BCD , ∴∠B =∠GEB , ∴BG =EG , 又∵GE ∥DC , ∴∠EGF =∠H , ∵EF =FC , ∠EFG =∠CFH , ∴⊿GEF ≌⊿HCF , ∴EG =CH , ∴BG =CH.第21章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21.1 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一)一、选择题. 1.C 2.B二、填空题. 1. 169 2. 20 3. 73三、解答题. 1. 82 2. 3.01§21.1 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二)一、选择题. 1.D 2.C二、填空题. 1. 14 2. 1529.625三、解答题. 1.(1) 84 (2) 83.2§21.1 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三)一、选择题. 1.D 2.C二、填空题. 1. 4.4 2. 87 3. 16三、解答题. 1. (1)41 (2)49200 2. (1)A (2)C§21.1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四)一、选择题. 1.D 2.B二、填空题. 1. 1 2. 30% 3. 25180三、解答题. 1. (略) 2. (1)15 15 20 (2)甲 (3)丙§21.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用(一)一、选择题. 1.B 2.D二、填空题. 1. 1.5 2. 9, 9, 3. 2, 4三、解答题. 1.(1)8 (2)37.5 2.(1)260 240 (2)不合理,因为大部分工人的月加工零件数小于260个§21.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用(二)一、选择题. 1.C 2.B二、填空题. 1.众数 2. 中位数 3. 1.70米三、解答题. 1.(1)众数:0.03,中位数:0.03 (2)不符合,因为平均数为0.03>0.0252. (1)3,5,2,2 (2)26,25,24 (3)不能,因为众数为26,只有9个人达到目标,没有到一半.§21.3 极差、方差与标准差(一)一、选择题. 1.D 2.B二、填空题. 1. 70 2. 4 3.甲三、解答题. 1.甲:6 乙:4 2. (1) 甲:4 乙:4 (2) 甲的销售更稳定一些,因为甲的方差约为0.57,乙的方差约为1.14,甲的方差较小,故甲的销售更稳定一些。
八年级下册数学配套练习册答案人教版(2019)
八年级下册数学配套练习册答案人教版(2019)第18章函数及其图象§18.1变量与函数(一)一、选择题. 1.A 2.B0.8x2x 3. y二、填空题. 1. 2.5,x、y 2.101.(123.6x2. y100010)三、解答题. 1. y8x§18.1变量与函数(二)一、选择题. 1.A 2.D9x4x,0361 2. 5 3. y二、填空题. 1. x10,50030的整数 2. (1)yx0.5x,01520)三、解答题. 1. y(x(2)810元§18.2函数的图象(一)一、选择题. 1.B 2.A二、填空题. 1. x ,三,四 2. (-1,-2) 3. -7,4三、解答题. 1. 作图(略),点A在y轴上,点B在第一象限,点C 在第四象限,点D在第三象限; 2. (1)A(-3,2),B(0,-1),C(2,1)(2)6§18.2函数的图象(二)一、选择题. 1.A 2.B二、填空题. 1. 5.99 2. 20 3. (1)100 (2)甲(3)10米/秒,8米/秒8x5x,040三、解答题. 1. (1)40 (2)8,5 (3)y2. (1)时间与距离(2)10千米,30千米(3)10点半到11点或12点到13点§18.2函数的图象(三)一、选择题. 1.C 2.D二、填空题. 1. 3 2. 12分钟 3. y三、解答题1. (1)体温与时间(2):4 (2)作图略xx,042.(1)y§18.3一次函数(一)一、选择题. 1.B 2. B2.6x23. y3,m二、填空题. 1. (1)、(4), (1) 2. m13或5x,(2)390元; 2. 240三、解答题. 1. (1)y§18.3一次函数(二)2t)2 212 18 24 时间t(h) 6一、选择题. 1.A 2. C 体温(℃)39 36 38 36 1(201 3. 0, 3 33 2. 5x二、填空题. 1. y13x三、解答题. 1. ;两条直线平行 2. y§18.3一次函数(三)一、选择题. 1.C 2. D二、填空题. 1. -2,1 2. (-2,0),(0,-6) 3. -23x,218三、解答题. 1. (1)(1,0),(0,-3),作图略(2)3 2. (1) y6 (2)作图略,y的值为6x0§18.3一次函数(四)一、选择题. 1.B 2.B二、填空题. 1. 第四 2. > 13. mb(图略)2,(2)a1 (2) -2 2. (1) x三、解答题. 1. (1)m §18.3一次函数(五)一、选择题. 1.D 2.C2 3. -2, 2x5 2. 答案不,如:y7x二、填空题. 1. y5 2. (1)(4,0)(2)yx三、解答题. 1. y§18.4反比例函数(一)6 2一、选择题. 1.D 2.B 3x,反比例 xx620 2. 1 3. y(2)点B在图象上,点C不在图象上,理由(略) x3三、解答题.1. (1)yx二、填空题. 1. y32. (1)y(2)§18.4反比例函数(二)一、选择题. 1.D 2.D二、填空题. 1. 第一、三;减小 2. 二,第四 3. 221 , x2y2 2. (1)y三、解答题.1. (1)-2 (2)y1§18.5实践与探索(一)。
八年级上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 ④ a 把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第一节 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16.1 二次根式1. 二次根式的概念: 式子 a (a ≥ 0) 叫做二次根式.注意被开方数只能是正数或 0。
2. 二次根式的性质① a 2 = a =⎨a(a ≥ 0) ⎩ - a(a ≤ 0);② ( a ) 2 = a(a ≥ 0)③ ab = a ⋅ b (a ≥ 0, b ≥ 0) ;a = (a ≥ 0,b > 0)bb 16.2 最简二次根式与同类二次根式1. (1)被开方数中因式的指数都为 1;(2)被开方数不含有分母。
被开方数同时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作最简二次根式。
2.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16.3 二次根式的运算1.二次根式的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二次根式分别合并.2.二次根式的乘法:两个二次根式相乘,被开方数相乘,根指数不变。
即a ⋅b = ab (a ≥ 0, b ≥ 0).3.二次根式的除法:两个二次根式相除,被开方数相除,根指数不变。
4.二次根式相除,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分子、分母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 分 母的根号化去(或分子、分母约分).把分母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a c +bc =(a+b)c (c ≥ 0)a ⋅b = ab (a ≥ 0, b ≥ 0).aa =b b (a ≥ 0,b>0)( a )n = a n ( a ≥ 0)5.混合运算: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非零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有二次根式,我们 就说这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非零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
2a 2a 2a第十七章 一元二次方程 17.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 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般形式 y=ax ²+b x +c (a ≠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ax 2叫做二次项,a 是二次项 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17.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开平方法,分解因式法2.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求根公式法-b ± b 2 - 4ac -b + b 2 - 4ac -b - b 2 - 4ac 3.求根公式 x = : x = , x = ; 1 2△= b 2 - 4ac ≥017.3 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1.一元二次方程 ax 2 + bx + c = 0(a ≠ 0) :△>0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0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0 时,方程没有实数根2.反过来说也是成立的17.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1 . 一 般 来 说 , 如 果 二 次 三 项 式 ax2 + bx + c ( a ≠ 0 ) 通 过 因 式 分 解 得ax 2 + bx + c = a( x - x )( x - x ) ; x 、 x 是一元二次方程 ax 2 + bx + c = 0(a ≠ 0) 的根 1 2 1 2 2.把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时;如果 b 2 - 4ac ≥0,那么先用公式法求出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再写出分解式如果 b 2 - 4ac <0,那么方程没有实数根,那此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分解因式3. 实际问题:设,列,解,答第十八章 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18.1.函数的概念1.在问题研究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保持数值不变的量叫做常量2.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设为 x 和 y ,如果在变量 x 的允许取之范围内,变量 y 随变量 x 的变化而变化,他们之间存在确定的依赖关系,那么变量 y 叫做变量 x 的函数,x 叫做自变量3.表达两个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数学式子称为函数解析式 y = f ( x )4.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如果变量 y 是自变量 x 的函数, 那么对于 x 在定义域内取定的一个值 a ,变量 y 的对应值叫做当 x=a 时的函数值。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按年级分目录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按年级分目录七年级上走进数学世界;有理数;整式的加减;图形的初步认识;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七年级下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多边形;轴对称;体验不确定现象;八年级上数的开方;整式的乘除;勾股定理;平移与旋转;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八年级下分式;函数及其图像;全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数据整理与初步处理九年级上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图形的相似;解直角三角形;随机事件的概率;九年级下二次函数;圆;几何的回顾;样本与总体;华东师大版按章节分目录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详细目录: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1.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1. 数学伴我们成长;2. 人类离不开数学;3. 人人都能学会数学;阅读材料华罗庚的故事;视数学为生命的陈景润;少年高斯的速算;§1.2 让我们来做数学;1. 跟我学;2. 试试看;阅读材料幻方.第2章有理数§2.1 正数和负数:1. 相反意义的量;2. 正数与负数;3. 有理数;§2.2 数轴;1. 数轴;2. 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2.3 相反数;§2.4 绝对值;§2.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 数轴;2. 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2.6 有理数的加法;1.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2.7 有理数的减法;§2.8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 加减法统一成加法;2. 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应用;阅读材料中国人最早使用负数;§2.9 有理数的乘法;1.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2.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2.10 有理数的除法;§2.11 有理数的乘方;阅读材料与;§2.12 科学记数法;阅读材料光年和纳米;§2.13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14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2.15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运算;阅读材料从结绳记数到计算器;小结;复习题第3章整式的加减§3.1 列代数式:1. 用字母表示数;2. 代数式;3. 列代数式;§3.2 代数式的值;阅读材料有趣的“3x+1”问题;§3.3 整式;1. 单项式;2. 多项式;3. 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3.4 整式的加减;1. 同类项;2. 合并同类项;3. 去括号与添括号;4. 整式的加减;阅读材料用分离系数法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供应站的最佳位置在哪里;复习题;课题学习身份证号码与学籍号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4.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阅读材料欧拉公式;§4.2 画立体图形;1. 由立体图形到视图;2. 由视图到立体图形;§4.3 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4.4 平面图形;阅读材料七巧板;§4.5 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1. 点和线;2. 线段的长短比较;§4.6 角;1. 角;2. 角的比较和运算;3. 角的特殊关系;§4.7 相交线;1. 垂线;2. 相交线中的角;§4.8 平行线;1. 平行线;2. 平行线的识别;3. 平行线的特征;小结;复习题;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5.1 数据的收集;1. 数据有用吗;2. 数据的收集;阅读材料赢在哪里;谁是《红楼梦》的作者;§5.2 数据的表示;1. 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2. 从统计图表获取信息;阅读材料计算机帮我们画统计图小结;复习题;课题学习图标的收集与探讨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详细目录: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6.2 解一元一次方程;1. 方程的简单变形;2. 解一元一次方程;阅读材料丢番图的墓志铭与方程;§6.3 实践与探索;阅读材料 2=3吗;小结;复习题第7章二元一次方程组;§7.1二元次方程组和它的解;§7.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7.3实践与探索;阅读材料鸡兔同笼;小结;复习题;第8章一元一次不等式;§8.1认识不等式;§8.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1. 不等式的解集;2. 不等式的简单变形;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8.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小结;复习题;第9章多边形§9.1三角形;1. 认识三角形;2. 三角形的外角和;3.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9.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9.3用正多边形拼地板;1. 用相同的正多边形拼地板;2. 用多种正多边形拼地板;阅读材料多姿多彩的图案;小结;复习题;课题学习图形的镶嵌第10章轴对称§10.1生活中的轴对称;阅读材料剪正五角星;§10.2轴对称的认识;1.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2. 画图形的对称轴;3. 设计轴对称图案;阅读材料对称拼图游戏;§10.3等腰三角形;1. 等腰三角形;2. 等腰三角形的识别;阅读材料 Times and dates;小结;复习题;第11章体验不确定现象§11.1可能还是确定;1. 不可能发生、可能发生和必然发生;2. 不太可能是不可能吗;§11.2机会的均等与不等;1. 成功与失败;2. 游戏的公平与不公平;阅读材料搅匀对保证公平很重要;§11.3在反复实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阅读材料计算机帮我们处理数据;小结;复习题;课题学习红灯与绿灯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详细目录:第12章数的开方§12.1 平方根与立方根;1. 平方根;2. 立方根;§12.2 实数与数轴;阅读材料为什么根号5不是有理数根号5的算法;第13章整式的乘除§13.1 幂的运算;1. 同底数幂的乘法;2. 幂的乘方;3. 积的乘方;4. 同底数幂的除法;§13.2 整式的乘法;1.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2.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3.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13.3 乘法公式;1. 两数和乘以这两数差;2. 两数和的平方;阅读材料贾宪三角;§13.4 整式的除法;1.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13.5 因式分解;阅读材料你会读吗;课题学习面积与代数恒等式第14章勾股定理§14.1 勾股定理;1.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2.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阅读材料勾股定理史话;美丽的勾股树;§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课题学习勾股定理的无字证明第15章平移与旋转§15.1 平移;1. 图形的平移;2. 平移的特征;§15.2 旋转;1. 图形的旋转;2. 旋转的特征;3. 旋转对称图形;§15.3 中心对称;§15.4 图形的全等;阅读材料古建筑中的旋转对称;-从敦煌洞窟到欧洲教堂课题学习图案设计;第16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16.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6.2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的性质;1. 矩形;2. 菱形;3. 正方形;阅读材料黄金矩形;§16.3 梯形的性质;阅读材料四边形的变身术第17章分式17.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17.2 分式的运算;阅读材料历史上的分数运算法则;17.3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17.4 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小结;复习题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详细目录:第18章函数及其图象18.1 变量与函数;18.2 函数的图象;阅读材料笛卡儿的故事;18.3 一次函数;阅读材料小明算得正确吗?;18.4 反比例函数;18.5 实践与探索;阅读材料 The Graph of Function小结;复习题第19章全等三角形19.1 命题与定理;19.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阅读材料图形中的"裂缝";19.3 尺规作图阅读材料由尺规作图产生的三大难题;19.4 逆命题与逆定理;小结;复习题第20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0.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0.2 矩形的判定;20.3 菱形的判定;20.3 正方形的判定;阅读材料完全正方形;20.4 等腰梯形的判定;小结;复习题;课题学习中点四边形第21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21.1 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阅读材料均贫富;21.2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用阅读材料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说长;道短;21.3 极差、方差和标准差;阅读材料借助计算机求方差与标准差;早穿皮袄午穿纱;标准分;小结;复习题;课题学习心率与年龄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详细目录:第22章二次根式22.1 二次根式的概念;阅读材料蚂蚁和大象一样重吗?;22.2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22.3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小结;复习题;第23章一元二次方程23.1 一元二次方程;23.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阅读材料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23.3实践与探索;小结;复习题第24章图形的相似24.1 相似的图形;24.2 相似图形的特征;阅读材料黄金分割;24.3 相似三角形阅读材料线段的等分;24.4 画相似图形;阅读材料数学与艺术的美妙结合-分形24.5 图形与坐标;小结;复习题第25章解直角三角形25.1 测量;25.2 三角函数;25.3 解直角三角形;阅读材料葭生池中;小结;复习题课题学习高度的测量;第26章随机事件的概率26.1 概率的含义;阅读材料电脑键盘上的字母为何不按;顺序排列;26.2 概率的预测26.3 模拟实验;小结;复习题;课题学习通讯录的设计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下详细目录:第27章二次函数27.1 二次函数;27.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阅读材料生活中的抛物线;27.3 实践与探索小结;复习题第28章圆28.1 圆的认识;28.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阅读材料你能画吗;28.3 圆中的计算问题阅读材料古希腊人对大地的测量;圆周率;小结;复习题第29章几何的回顾29.1 几何问题的处理方法;29.2 反证法;阅读材料几何原本;小结;复习题;课题学习图形中的趣题第30章样本与总体30.1 统计的意义;30.2 简单的随机抽样;阅读材料空气污染指数;30.3 用样本估计总体30.4 数据分析与决策;阅读材料漫谈收视率;小结;复习题;课题学习改进我们的课桌椅.华师大版初中数学按知识模块分目录代数部分: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发现数的规律,数的排列规律,叠加规律.第2章有理数§2.1 正数和负数:1. 相反意义的量;2. 正数与负数;3. 有理数;§2.2 数轴;1. 数轴;2. 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2.3 相反数;§2.4 绝对值;§2.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 数轴;2. 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2.6 有理数的加法;1.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2.7 有理数的减法;§2.8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 加减法统一成加法;2. 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应用;§2.9 有理数的乘法;1.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2.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2.10 有理数的除法;§2.11 有理数的乘方;§2.12 科学记数法;§2.13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14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2.15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运算;第3章整式的加减§3.1 列代数式:1. 用字母表示数;2. 代数式;3. 列代数式;§3.2 代数式的值;§3.3 整式;1. 单项式;2. 多项式;3. 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3.4 整式的加减;1. 同类项;2. 合并同类项;3. 去括号与添括号;4. 整式的加减;用分离系数法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6.2 解一元一次方程;1. 方程的简单变形;2. 解一元一次方程;§6.3 实践与探索;第7章二元一次方程组;§7.1二元次方程组和它的解;§7.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7.3实践与探索;第8章一元一次不等式;§8.1认识不等式;§8.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1. 不等式的解集;2. 不等式的简单变形;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8.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12章数的开方§12.1 平方根与立方根;1. 平方根;2. 立方根;§12.2 实数与数轴;第13章整式的乘除§13.1 幂的运算;1. 同底数幂的乘法;2. 幂的乘方;3. 积的乘方;4. 同底数幂的除法;§13.2 整式的乘法;1.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2.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3.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13.3 乘法公式;1. 两数和乘以这两数差;2. 两数和的平方;§13.4 整式的除法;1.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13.5 因式分解;第17章分式17.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17.2 分式的运算;阅读材料历史上的分数运算法则;17.3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17.4 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第18章函数及其图象18.1 变量与函数;18.2 函数的图象;18.3 一次函数;18.4 反比例函数;18.5 实践与探索;第22章二次根式22.1 二次根式的概念;22.2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22.3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第23章一元二次方程23.1 一元二次方程;23.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23.3实践与探索;第27章二次函数27.1 二次函数;27.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7.3 实践与探索统计概率部分: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5.1 数据的收集;1. 数据有用吗;2. 数据的收集;§5.2 数据的表示;1. 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2. 从统计图表获取信息;第11章体验不确定现象§11.1可能还是确定;1. 不可能发生、可能发生和必然发生;2. 不太可能是不可能吗;§11.2机会的均等与不等;1. 成功与失败;2. 游戏的公平与不公平;§11.3在反复实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第21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21.1 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21.2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用21.3 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第26章随机事件的概率26.1 概率的含义;26.2 概率的预测26.3 模拟实验;第30章样本与总体30.1 统计的意义;30.2 简单的随机抽样;30.3 用样本估计总体30.4 数据分析与决策;几何部分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4.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4.2 画立体图形;1. 由立体图形到视图;2. 由视图到立体图形;§4.3 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4.4 平面图形;§4.5 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1. 点和线;2. 线段的长短比较;§4.6 角;1. 角;2. 角的比较和运算;3. 角的特殊关系;§4.7 相交线;1. 垂线;2. 相交线中的角;§4.8 平行线;1. 平行线;2. 平行线的识别;3. 平行线的特征;第9章多边形§9.1三角形;1. 认识三角形;2. 三角形的外角和;3.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9.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9.3用正多边形拼地板;1. 用相同的正多边形拼地板;2. 用多种正多边形拼地板;图形的镶嵌第10章轴对称§10.1生活中的轴对称;§10.2轴对称的认识;1.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2. 画图形的对称轴;3. 设计轴对称图案;§10.3等腰三角形;1. 等腰三角形;2. 等腰三角形的识别;第14章勾股定理§14.1 勾股定理;1.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2.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第15章平移与旋转§15.1 平移;1. 图形的平移;2. 平移的特征;§15.2 旋转;1. 图形的旋转;2. 旋转的特征;3. 旋转对称图形;§15.3 中心对称;§15.4 图形的全等;图案设计;第16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16.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6.2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的性质;1. 矩形;2. 菱形;3. 正方形;黄金矩形;§16.3 梯形的性质;第19章全等三角形19.1 命题与定理;19.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9.3 尺规作图19.4 逆命题与逆定理;第20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0.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0.2 矩形的判定;20.3 菱形的判定;20.3 正方形的判定;20.4 等腰梯形的判定;中点四边形第24章图形的相似24.1 相似的图形;24.2 相似图形的特征;黄金分割;24.3 相似三角形线段的等分;24.4 画相似图形;24.5 图形与坐标;第25章解直角三角形25.1 测量;25.2 三角函数;25.3 解直角三角形;高度的测量;第28章圆28.1 圆的认识;28.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28.3 圆中的计算问题第29章几何的回顾29.1 几何问题的处理方法;29.2 反证法;图形中的趣题。
沪教版数学目录
沪版数学目录一年级上学期:一、10以内的数说一说分一分数一数几个与第几个比一比数射线二、10以内数的加减法分与合加法讲讲算算(一)减法讲讲算算(二)加与减看数射线做加、减法10的游戏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三、20以内的数及其加减法11—20的数十几就是十和几20以内数的排列加减法(一)加减法(二)讲讲算算(三)加进来,减出去数字的墙四、识别图形物体的形状五、整体与提高分彩色图形片推算比较加倍与一半大家来做加法大家来做减法组算式数学游乐场一年级下学期:一、复习与提高游数城玩数图比一比二、位置左与右在街上上、中、下,左、中、右路(前后,左右)三、100以内的数及其加减法十个十个地数百数图数的表示数射线上的数百数表数龙——百的数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一)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笔算加法(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笔算减法(退位)郊外活动连加、连减、混合加减四、应用长度比较度量线段长度计算人民币统计时间五、整理与提高两位数加法两位数减法交换滑雪天气统计各人眼中的20数学广场--掷数点块数学广场——七巧板我们的郊游二年级上学期:一、复习与提高游海岛-—谁先上岸估算加与减“吃掉"的是几二、乘法、除法(一)乘法引入看图编乘法题游乐场统计图倍10的乘法5的乘法2的乘法4的乘法8的乘法2、4、8的乘法之间的关系分一分与除法用乘法口诀求商几倍盒子是空的——被除数为0三、乘法、除法(二)7的乘、除法3的乘、除法6的乘、除法9的乘、除法3、6、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快乐的节日分拆为乘与加乘一乘,填一填“九九”—-乘法口诀表有余数的除法做有余数的除法掷骰子,做除法几张长椅四、几何小实践角与直角正方体、长方体长方形、正方形五、整理与提高数学广场——点图与数乘法表乘法大游戏5个3加3个3等于8个35个3减3个3等于2个3乘与除数学广场-—幻方数学广场—-视图数学广场-—折纸二年级下学期:一、复习与提高登险峰植树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正方体的展开图连乘、连除相差多少二、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小探究数射线(千)位值图上的游戏三、三位数的加减法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三位数加减一位数三位数加法三位数减法估算与精确计算应用题四、应用轻与重直接比较间接比较称和它的使用方法克、千克与计算时间(时、分、秒)五、几何小实践东西南北轴对称角三角形与四边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三、整理与提高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大数的读与写游国家森林公园巧算数学广场——给小兔涂色数学广场——加或减三年级上学期:一、复习与提高登月减法塔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多连块二、乘与除乘整十数、整百数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大卖场中的乘法用一位数乘用一位数除三、应用元、角、分—-用小数表示千克、克—-用小数表示千米、米—-用小数表示米、厘米—-用小数表示长度单位年、月、日四、几何小实践三角形面积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平方米五、整理与提高乘乘除除灯市我们来认识图形它们有多大?数学广场——数苹果数学广场-—放苹果数学广场——分段问题解决——喜迎新年三年级下学期:一、复习与提高乘除法计算括号先算树叶的面积面积单位面积计算二、乘与除谁跑得快用两位数乘用两位数除运动会上的小统计三、分数的初步认识整体与部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四、计算器从算筹到计算器算盘计算器使用计算器计算五、几何小实践周长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六、整理与提高乘与除分数应用周长与面积数学广场—-谁围出的面积最大数学广场—-搭配四年级上学期:一、复习与提高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用计算器计算节约用水分数二、数与量大数的认识四舍五入法平方千米从平方厘米到平方千米从克到吨从毫升到升三、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比一比分数的加减计算小探究——“分数墙"四、整数的四则运算工作效率树状算图与算法流程三步计算式题正推逆推文字计算题运算定律应用五、几何小实践圆的初步认识线段、射线、直线角角的度量角的计算六、整理与提高大数与凑整分数几何小练习数学广场--相等的角数学广场-—通过网格来计算四年级下学期:一、复习与提高四则运算整数的运算性质看谁算的巧愉快的寒假二、小数的认识与加减法生活中的小数小数的意义你知道吗?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性质小练习综合练习小数点移动小数加减法三、统计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四、几何小实践垂直平行小练习你知道吗?五、整理与提高问题的解决小数加减法的应用小数与测量凑整垂直与平行数学广场-—用多功能三角尺画垂线与平行线数学广场——五舍六入数学广场——计算比赛场次数学广场--位置的表示方法五年级上学期:一、复习与提高符号表示数小数二、小数乘除法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连乘、乘加、乘减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循环小数用计算器计算积、商的凑整三、统计平均数平均数的计算平均数的应用四、简易方程用字母表示数化简与求值方程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五、几何小实践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梯形的面积六、整理与提高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水、电、天然气的费用-—小数应用问题解决图形的面积数学广场-—时间的计算数学广场-—编码五年级下学期:一、复习与提高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方程面积的估测自然数二、正数和负数的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数轴三、简易方程(二)列方程解应用题小总结四、几何小实践体积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组合体的体积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小练习体积与容积五、问题解决行程表面积的变化体积与重量可能性可能情况的个数可能性的大小六、总复习数与运算练习一方程与代数练习二图形与几何练习三统计初步练习四六年级第一册第一章数的整除第1节整数和整除1。
(完整word版)上海市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梳理
上海市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梳理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第一节 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16.1 二次根式1. 二次根式的概念: 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注意被开方数只能是正数或0。
2. 二次根式的性质 ①⎩⎨⎧≤-≥==)0()0(2a a a a a a ; ②)0()(2≥=a a a ③)0,0(≥≥⋅=b a b a ab ; ④)0,0(>≥=b a b a b a 16.2 最简二次根式与同类二次根式1. 被开方数所含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2.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16.3 二次根式的运算1.二次根式的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三次根式分别合并.2.二次根式的乘法:等于各个因式的被开方数的积的算术平方根,即 ).0,0(≥≥=⋅b a ab b a3.二次根式的和相乘,可参照多项式的乘法进行.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那么这两个三次根式互为有理化因式.4.二次根式相除,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分子、分母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把分母的根号化去(或分子、分母约分).把分母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0) ).0,0(≥≥=⋅b a ab b a=a ≥0,b>0) n ≥0)第十七章 一元二次方程17.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一般形式y=ax ²+bx+c (a ≠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ax 叫做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17.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开平方法,分解因式法2.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求根公式法3.求根公式2b x a -±=:1222b b x x a a---= , = ;△=24b ac -≥0 17.3 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1.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2.反过来说也是成立的17.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1.一般来说,如果二次三项式2ax bx c ++(0a ≠)通过因式分解得2ax bx c ++=12()()a x x x x --;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根2.把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时;如果24b ac -≥0,那么先用公式法求出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再写出分解式如果24b ac -<0,那么方程没有实数根,那此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分解因式3. 实际问题:设,列,解,答第十八章 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18.1.函数的概念1.在问题研究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保持数值不变的量叫做常量2.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设为x 和y ,如果在变量x 的允许取之范围内,变量y 随变量x 的变化而变化,他们之间存在确定的依赖关系,那么变量y 叫做变量x 的函数,x 叫做自变量3.表达两个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数学是自称为函数解析式()y f x =4.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之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如果变量y 是自变量x 的函数,那么对于x 在定义域内去顶的一个值a ,变量y 的对应值叫做当x=a 时的函数值18.2 正比例函数1. 如果两个变量每一组对应值的比是一个不等于零的常数,那么就说这两个变量成正比例2.正比例函数:解析式形如y=kx (k 是不等于零的常数)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气质常数k 叫做比例系数;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域是一切实数3.对于一个函数()y f x =,如果一个图形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满足关系式()y f x =,同时以这个函数解析式所确定的x 与y 的任意一组对应值为坐标的点都在图形上,那么这个图形叫做函数()y f x =的图像4.一般地,正比例函数y kx =(0)k k ≠是常数且的图像时经过原点O (0,0)和点(1,k )的一条直线,我们把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像叫做直线y kx =5. 正比例函数y kx =(0)k k ≠是常数且有如下性质:(1)当k <0时,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一、三象限,自变量x 的值逐渐增大时,y 的值也随着逐渐增大(2)当k <0时 ,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二、四象限,自变量x 的值逐渐增大时,y 的值则随着逐渐减小18.3 反比例函数1.如果两个变量的每一组对应值的乘积是一个不等于零的常数,那么就说这两个变量成反比例2.解析式形如(0)k y k k x=≠是常数,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k 也叫做反比例系数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域是不等于零的一切实数 3.反比例函数(0)k y k k x =≠是常数,有如下性质: (1)当k >0时,函数图像的两支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当自变量x 的值逐渐增大时,y 的值则随着逐渐减小(2)当k <0时 ,函数图像的两支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
《易错题》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经典习题(专题培优)
一、选择题1.下图中一共有()个锐角。
A. 3个B. 4个C. 5个2.下图中有()个角。
A. 6B. 7C. 83.左图中有()个直角。
A. 1B. 2C. 34.钟面上9时30分,时针与分针所夹较小的角是()。
A. 锐角B. 直角C. 钝角D. 平角5.下面的图形,图()的角的数量最多。
A. B. C.6.钟面上9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A. 锐角B. 钝角C. 直角7.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有()个。
① 两个锐角合起来,可能是钝角。
② 最大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一位数。
③ 用7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一个长方体,从前面、上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④ 钟面上,秒针旋转一周,那么分针旋转30°。
⑤ 任何梯形中肯定找不到互相垂直的边。
A. 2B. 3C. 48.数学书的封面有()个直角。
A. 3B. 4C. 6D. 8 9.把平角分成两个角,其中一个是锐角,另一个角是()。
A. 锐角B. 直角C. 钝角10.钟面上10:00时,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
A. 直角B. 锐角C. 钝角11.图中有()个直角。
A. 4B. 6C. 812.把一个平角分成两个角,其中一个锐角,另一个角一定是()A. 平角B. 钝角C. 直角D. 锐角13.9时整,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形成的角是()。
A. 直角B. 钝角C. 平角14.3时30分,时针和分针构成一个()。
A. 锐角B. 直角C. 钝角15.三角板上有()个直角。
A. 1B. 2C. 3二、填空题16.在下面横线上填上“直角”“锐角”或“钝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下图中________是锐角,________是直角,________是钝角。
18.________个锐角________个直角________个钝角19.图中有________个角,其中有________个是直角。
20.钟面上,当分针走了1分钟的时候,秒针转动的度数是________。
上海初中数学教材目录
上海初中数学教材目录预初六年级(一)第一章数的整除1、整数和整除1.1整数和整除的意义1.2因数和倍数1.3能被2,5整除的数2、分解素因数1.4 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1.5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1.6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第二章分数1、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1 分数与除法2.2 分数的基本性质2.3 分数的大小比较2、分数的运算2.4 分数的加减法2.5 分数的乘法2.6 分数的除法2.7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8 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2.9 分数运算的应用第三章比和比例1、比和比例3.1 比的意义3.2 比的基本性质3.3 比例2、百分比3.4 百分比的意义3.5 百分比的应用3.6 等可能事件第四章圆和扇形1、圆的周长和弧长4.1圆的周长4.2弧长2、圆和扇形的面积4.3圆的面积4.4扇形的面积六年级(二)第五章有理数1、有理数11.5 翻折与轴对称图形11.6 轴对称七年级(二)第十二章实数1、实数的概念12.1 实数的概念2、数的开方12.2 平方根和开方根12.3 立方根和开立方12.4 几次方根3、实数的运算12.5 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实数12.6 实数的运算4、分数指数幂12.7 分数指数幂第十三章相交线,平行线1、相交线13.1 邻补角、对顶角13.2 垂线13.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2、平行线13.4 平行线的判定13.5 平行线的性质第十四章三角形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性质14.1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14.2 三角形的内角和2、全等三角形14.3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14.4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3、等腰三角形14.5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4.6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4.7 等边三角形第十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平面直角坐标系15.1 平面直角坐标系2、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点的运动15.2 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点的运动八年级(一)第十六章二次根式1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性质16.1 二次根式16.2 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2 二次根式的运算16.3 二次根式的运算第十七章一元二次方程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17.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7.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7.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3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17.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第十八章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1 正比例函数18.1 函数的概念18.2 正比例函数2 反比例函数18.3 反比例函数3 函数的表示法18.4 函数的表示第十九章几何证明1 几何证明19.1 命题和证明19.2 证明举例2 线段的垂直与角的平分线19.3 逆命题和逆定理19.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9.5角的平分线19.6 轨迹3 直角三角形19.7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9.8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9.9 勾股定理19.10 两点的距离公式八年级(二)第二十章一次函数1 一次函数的概念20.1 一次函数的概念2 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0.2 一次函数的图像20.3 一次函数的性质3 一次函数的应用20.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二十一章代数方程1 整式方程21.1 一次整式方程21.2 特殊的高次方程的解法2 分式方程21.3 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3 无理方程21.4 无理方程4 二元二次方程组21.5 二元二次方程和方程组21.6 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5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21.7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第二十二章四边形1 多边形22.1 多边形2 平行四边形22.2 平行四边形22.3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3 梯形22.4 梯形22.5 等腰梯形22.6 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4 平面向量及其加减运算22.7平面向量22.8 平面向量的加法22.9平面向量的减法第二十三章概率初步1 事件及其发生的可能性23.1 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23.2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 事件的概率23.3 事件的概率23.4 概率计算举例九年级(一)第24章相似三角形1 相似形24.1 放缩与相似形2 比例线段24.2 比例线段24.3 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3 相似三角形24.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4.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4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4.6 实数与向量相乘24.7 向量的线性运算第25章锐角三角形1 锐角的三角比25.1 锐角的三角比的意义25.2 求锐角的三角比的值2 解直角三角形25.3 解直角三角形25.4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第26章二次函数1 二次函数的概念26.1 二次函数的概念2 二次函数的图像26.2 特别二次函数的图像26.3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九年级(二)第27章圆与正多边形1 圆的基本性质27.1 圆的确定27.2 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27.3 垂径定理2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7.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7.5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3 正多边形与圆27.6 正多边形与圆第28章统计初步1 统计的意义28.1 数据整理与表示28.2 统计的意义2 基本的统计量28.3 表示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量28.4 表示一组数据波动程度的量28.5 表示一组数据发布的量28.6 统计实习。
沪教版数学八年级上 第十八章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18.4 函数表示法练习一和参考答案
数学八年级上 第十八章 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18.4 函数表示法(1)一、选择题1. 函数y x=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 A.3x -≥ B.3x -≥且0x ≠ C.0x ≠且3x ≠- D.3x >- 2. 下列各图中,y 不是x 的函数的是 ( )A B C D3. 已知菱形的面积为8,两条对角线分别为22x y 、,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 ( ) A.4y x =B.8y x = C.1y x =D.2y x =4. 如图,点A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且在第二象限内,自点A 向y 轴 作垂线,垂足为T 。
若4=△AOT S ,则此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 A 、x y 4-= B 、xy 8= C 、x y 16-= D 、x y 8-= 5. 下列四个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相同的是 ( )①1y x =+ ②2y = ③2(1)1x y x +=+ ④y =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④D.①和④6. 小王常去散步,从家走了20分钟,到一离家900米的报亭,看了10分钟报纸后,用了20分钟返回家中,图中哪一个表示了小王离家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 )A B C D7. 一根蜡烛长20cm ,点燃后每小时燃烧5cm ,燃烧时剩下的高度h (cm)与燃烧时间t (h)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为 ( )A B C D8. 一定质量的二氧化碳,当它的体积V=56 cm 3时,它的密度ρ=1.98kg/m 3,则ρ关于V 的函数图像大致是 ( )A B C D 9. 一根弹簧原长为15cm ,能挂的重物不超过20kg ,并且每挂1kg 弹簧伸长21cm ,则挂重物后的弹簧长度y(cm)与挂重x (kg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 ( )A 、)200(1521≤≤+=x x y B 、)150(2021≤≤+=x x y C 、)200(1521<≤+=x x y D 、)150(2021<≤+=x x y 10. 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26cm ,两条邻边中较大的一条边长为y cm ,较小的一条边长为x cm ,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 A 、)60(26<<-=x x y B 、)5.60(26<<-=x x y C 、)60(13<<-=x x y D 、)5.60(13<<-=x x y二、填空题11. 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 、 、 三种。
最新沪教版数学教材目录-沪教版初中数学(初一、初二、初三)教材版本目录大纲
沪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版本目录大纲七年级(上)第九章整式第1节整式的概念9.1 字母表示数9.2 代数式9.3 代数式的值9.4 整式第2节整式的加减9.5 合并同类项9.6 整式的加减第3节整式的乘法9.7 同底数幂的乘法9.9 积的乘方9.8 幂的乘方9.10 整式的乘法第4节乘法公式9.11 平方差公式9.12 完全平方公式第5节因式分解9.13 提取公因式法9.14 公式法9.15 十字相乘法9.16 分组分解法第6节整式的除法9.18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9.17 同底数幂的除法9.19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本章小结第十章分式第1节分式10.1 分式的意义10.2 分式的基本性质第2节分式的运算10.3 分式的乘除10.4 分式的加减10.5 可以化成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10.6 整数指数幂及其运算本章小结第十一章图形的运动第1节图形的平移11.1 平移第2节图形的旋转11.2 旋转11.3 旋转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11.4 中心对称第3节图形的翻折11.5 翻折与轴对称图形11.6 轴对称本章小结七年级(下)第十二章实数第1节实数的概念12.1 实数的概念第2节数的开方12.2 平方根和开平方12.3 立方根和开立方12.4 n次方根第3节实数的运算12.5 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实数12.6 实数的运算第4节分数指数幂12.7 分数指数幂第十三章相交线平行线第1节相交线13.1 邻补角、对顶角13.2 垂线13.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第2节平行线13.4 平行线的判定13.5 平行线的性质第十四章三角形第1节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与性质14.1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14.2 三角形的内角和第2节全等三角形14.3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14.4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3节等腰三角形14.5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4.6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4.7 等边三角形第十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1节平面直角坐标系15.1 平面直角坐标系第2节直角坐标平面内点运动15.2 直角坐标平面内点运动八年级(上)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第一节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16.1 二次根式16.2 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第二节二次根式的运算16.3 二次根式的运算本章小结阅读材料二次不尽根与简单连分数第十七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节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17.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第二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7.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7.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第三节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17.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本章小结阅读材料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探究活动数字世界一个“平方和”等式宝塔的构建第十八章正比例和反比例函数第一节正比例函数18.1 函数的概念18.2 正比例函数第二节反比例函数18.3 反比例函数第三节函数的表示法18.4 函数的表示法本章小结探究活动生活中的函数第十九章几何证明第一节几何证明19.1 命题和证明19.2 证明举例第二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19.3 逆命题和逆定理19.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9.5 角的平分线19.6 轨迹第三节直角三角形19.7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9.8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9.9 勾股定理19.10 两点的距离公式本章小结阅读材料一《几何原本》古今谈阅读材料二勾股定理万花筒八年级(下)第二十章一次函数第一节一次函数的概念第二节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0.2 一次函数的图像20.3 一次函数的性质第三节一次函数的应用第二十一章代数方程第一节整式方程21.1 一元整式方程21.2 二项方程第二节分式方程21.3 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第三节无理方程第四节二元二次方程组21.5 二元二次方程和方程组21.6 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第五节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第二十二章四边形第一节多边形第二节平行四边形22.2 平行四边形22.3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第三节梯形22.4 梯形22.5 等腰梯形22.6 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第四节平面向量及其加减运算22.7 平面向量22.8 平面向量的加法22.9 平面向量的减法第二十三章概率初步第一节事件及其发生的可能性23.1 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23.2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第二节事件的概率23.3 事件的概率23.4 概率计算举例九年级(上)第二十四章相似三角形第一节相似形24.1 放缩与相似形第二节比例线段24.2 比例线段24.3 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第三节相似三角形24.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4.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第四节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4.6 实数与向量相乘24.7 向量的线性运算第二十五章锐角的三角比第一节锐角的三角比25.1 锐角的三角比的意义25.2 求锐角的三角比的值第二节解直角三角形25.3 解直角三角形25.4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第一节二次函数的概念26.1 二次函数的概念第二节二次函数的图像26.2 特殊二次函数的图像26.3 二次函数y = ax2+bx+c的图像九年级(下)第二十七章圆与正多边形第一节圆的基本性质27.1 圆的确定27.2 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27.3 垂径定理第二节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7.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7.5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第三节正多边形与圆27.6 正多边形与圆第二十八章统计初步第一节统计的意义28.1 数据整理与表示28.2 统计的意义第二节基本的统计量28.3 表示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量28.4 表示一组数据波动程度的量28.5 表示一组数据分布的量28.6 统计实习。
反比例函数及图象和性质
18.4.1《反比例函数及图象和性质》学案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2.能正确画出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能根据图象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自学题目一、旧知回顾1、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 ,成立条件是 。
正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是 ,成立的条件是2、一次函数的图象是 线,特别地,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经过 的 线。
二、新知探究1.自学本节内容,理解反比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如果两个变量x,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 的形式,那么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也称,y 与x 成 关系。
特别注意: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的指数为2.你掌握了吗?根据概念判断(1)3x y = (2)x y 2-= (3)xy =21 (4)25+=x y (5)x y 23-=(6)31+=xy (7)y =x -4 (8)y=3x -1 以上等式中,是反比例函数的有当m 取什么值时,函数 是反比例函数?3.用描点法画出函数y=6x 和y=﹣6x的图象. 解:列表连线:连线时要用平滑的曲线按照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连接,切忌画成折线。
由于x ≠0,k ≠0,所以y ≠0,函数图象永远不会与x 轴、y 轴相交,只是无限靠近两坐标轴23)2(m x m y --=4.讨论与交流——分析表中数据和图像(1)比较反比例函数y= 6x 和y =﹣6x的图象特征①函数的图象都是关于_______对称的______对称图形。
②_____________的图像在Ⅰ、Ⅲ象限,_______________的图像在Ⅱ、Ⅳ象限。
③___________的图像在各象限内从左向右呈上升趋势,____________的图像在各象限内从左向右呈下降趋势。
(2)比较反比例函数y= 6x 和y =﹣6x的性质 ①自变量x 的值互为相反数时,函数y 的值______(是,不是)互为相反数。
(图形的中心对称性:一对点的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互为相反数,图形上表现为关于原点中心对称。
18.4-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课件 华东师大版
你可以画个 草图哦,它能帮 你大忙~
先由数(式)到形再由形 到数(式)的数学思想
k 如图 双曲线 y 例4。换一个角度: x
上任一点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段, 与x轴y轴围成矩形面积为12,求函 数解析式。
∵︳K︱ =12 ∴k=±12
X>0
练:甲乙两地相距100km,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 把汽车到达乙地所用的时间y(h)表示为汽车的平均速度 x(km/h)的函数,则这个函数的图象大致是( C )
总结 6 y= x
y
函数图 2、当k <0 时, 象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 二、四象限内。
x
1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 左向右上升,也就是说在 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 而增大。
思考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有两条对称轴:直线y=x和 y=-x。对称中心是:原点
在实际问题中图象 就可能只有一支。
知识小结:
1、反比例函数 xy=k(k≠0)
k y= (k≠0) x
2、对y= k>0
k x
(k≠0) 图象位于第一和第三象限,在每个
象限内y 随x的增大而减小。
k<0 图象位于第二和第四象限,在每个 象限内y 随x的增大而增大。
D(2,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
例 3
m5 如图是反比例函数 y 的图象一支,根据 x
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 (1)图象的另一支在哪个象限?常数m的取值 范围是什么? (2)在这个函数图象的某一支上任取点 A(a,b)和B(a′,b′),如果a>a′,那 么b 和b′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数学:18.4反比例函数(3个课时)教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
18.4反比例函数(1)知识技能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能列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2.利用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求解简单的函数式.过程性目标1.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2.探求反比例函数的求法,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两个相关联的量,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如果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个数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二、探究归纳问题1 小华的爸爸早晨骑自行车带小华到15千米的镇外去赶集,回来时让小华乘公共汽车,用的时间少了.假设两人经过的路程一样,而且自行车和汽车的速度在行驶过程中都不变,爸爸要小华找出从家里到镇上的时间和乘坐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之间的关系.分析 和其他实际问题一样,要探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就应先选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变量,再根据题意列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设小华乘坐交通工具的速度是v 千米/时,从家里到镇上的时间是t 小时.因为在匀速运动中,时间=路程÷速度,所以vt 15=从这个关系式中发现: 1.路程一定时,时间t 就是速度v 的反比例函数.即速度增大了,时间变小;速度减小了,时间增大.2.自变量v 的取值是v >0.问题2:学校课外生物小组的同学准备自己动手,用旧围栏建一个面积为24平方米的矩形饲养场.设它的一边长为x (米),求另一边的长y (米)与x 的函数关系式.分析 根据矩形面积可知xy =24,即 xy 24= 从这个关系中发现:1.当矩形的面积一定时,矩形的一边是另一边的反比例函数.即矩形的一边长增大了,则另一边减小;若一边减小了,则另一边增大;2.自变量的取值是x >0. 上述两个函数都具有x k y =的形式,一般地,形如xk y =(k 是常数,k ≠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proportional function ). 说明 1.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定义相比较,本质上,正比例y =kx ,即k x y =,k 是常数,且k ≠0;反比例函数xk y =,则xy =k ,k 是常数,且k ≠0.可利用定义判断两个量x 和y 满足哪一种比例关系. 2.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又可以写成:1-==kx xk y ( k 是常数,k ≠0). 3.要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只要求出k 即可.三、实践应用例1 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 2,它的一边是a cm ,这边上的高是h cm ,则a 与h 的函数关系;(2)压强p 一定时,压力F 与受力面积s 的关系;(3)功是常数W 时,力F 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的函数关系.(4)某乡粮食总产量为m 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 (吨)与该乡人口数x 的函数关系式. 分析 确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就是看它们的解析式经过整理后是否符合x k y =(k 是常数,k ≠0).所以此题必须先写出函数解析式,后解答.解 (1)ha 12=,是反比例函数; (2)F =ps ,是正比例函数; (3)sW F =,是反比例函数; (4)x m y =,是反比例函数.例2 当m 为何值时,函数224-=m x y 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分析 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易求出m 的值.解 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2m -2=1,23=m .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xy 4=.例3 将下列各题中y 与x 的函数关系与出来. (1)zy 1=,z 与x 成正比例; (2)y 与z 成反比例,z 与3x 成反比例;(3)y 与2z 成反比例,z 与x 21成正比例; 解 (1)根据题意,得z =kx (k ≠0).把z =kx 代入z y 1=,得kx y 1=,即xk y 1=.因此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2)根据题意,得xk z z k y 3,21==(k 1,k 2均不为0). 把x k z 32=代入z k y 1=,得x k k xk k y 212133==,即x k k y 213=. 因此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3)根据题意,得x k z z k y 2121,2==.把zk y x k z 22112==代入,得 x k k y 21212⨯=,即y =xk k 21.因此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例4 已知y 与x 2成反比例,并且当x =3时,y =2.求x =1.5时y 的值. 分析 因为y 与 x 2成反比例,所以设2xk y =,再用待定系数法就可以求出k ,进而再求出y 的值. 解 设2x k y =.因为当x =3时,y =2,所以92k =,k =18. 当x =1.5时,8)5.1(181822===x y . 例5 已知y =y 1+y 2, y 1与x 成正比例,y 2与x 2成反比例,且x =2与x =3时,y 的值都等于19.求y 与x 间的函数关系式.分析 y 1与x 成正比例,则y 1=k 1x ,y 2与x 2成反比例,则222x k y =,又由y =y 1+y 2,可知,221x k x k y +=,只要求出k 1和k 2即可求出y 与x 间的函数关系式.解 因为y 1与x 成正比例,所以 y 1=k 1x ;因为y 2与x 2成反比例,所以 222x k y =, 而y =y 1+y 2,所以 221xk x k y +=, 当x =2与x =3时,y 的值都等于19. 所以,.931942192121⎪⎪⎩⎪⎪⎨⎧+=+=k k k k 解得⎩⎨⎧==36521k k 所以2365x x y +=.四、交流反思 本堂课,我们讨论了具有什么样的函数是反比例函数,一般地,形如xk y =(k 是常数,k ≠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proportional function ).要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可通过待定系数法求出k 值,即可确定.五、检测反馈 1.分别写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式,指出哪些是正比例函数,哪些是反比例函数,哪些既不是正比例函数也不是反比例函数?(1)小红一分钟可以制作2朵花,x 分钟可以制作y 朵花;(2)体积为100cm 3的长方体,高为h cm 时,底面积为S cm 2;(3)用一根长50cm 的铁丝弯成一个矩形,一边长为x cm 时,面积为y cm 2;(4)小李接到对长为100米的管道进行检修的任务,设每天能完成10米,x 天后剩下的未检修的管道长为y 米.2.已知y 与x -2成反比例,当x =4时,y =3,求当x =5时,y 的值.3.已知y =y 1+y 2, y 1与x 成正比例,y 2与x 2成反比例.当x =1时,y =-12;当x =4时,y =7.(1)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和x 的取范围;(2)当x =41时,求y 的值. 4.已知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它的长是y cm ,宽是5cm ,高是x cm .(1)写出用高表示长的函数式;(2)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当x =3cm 时,求y 的值.5.试用描点作图法画出问题1中函数的图象.反比例函数(2)知识技能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利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说出它的性质;2.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有关问题.过程性目标1.经历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观察、分析、讨论、概括过程,会说出它的性质;2.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体会用数形结合思想解数学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上节的练习中,我们画出了问题1中函数vs t =的图象,发现它并不是直线.那么它是怎么样的曲线呢?本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般的反比例函数x k y =(k 是常数,k ≠0)的图象,探究它有什么性质. 二、探究归纳1.画出函数xy 6=的图象. 分析 画出函数图象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在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 ≠0.解 1.列表:这个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零的一切实数,列出x 与y 的对应值:2.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在京各点点(-6,-1)、(-3,-2)、(-2,-3)等.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述图象,通常称为双曲线(hyperbola ).提问 这两条曲线会与x 轴、y 轴相交吗?为什么?学生试一试:画出反比例函数xy 6-=的图象(学生动手画反比函数图象,进一步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步骤).学生讨论、交流以下问题,并将讨论、交流的结果回答问题.1.这个函数的图象在哪两个象限?和函数x y 6=的图象有什么不同? 2.反比例函数xk y =(k ≠0)的图象在哪两个象限内?由什么确定? 3.联系一次函数的性质,你能否总结出反比例函数中随着自变量x 的增加,函数y 将怎样变化?有什么规律? 反比例函数xk y =有下列性质: (1)当k >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加而减少;(2)当k <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加而增加.注 1.双曲线的两个分支与x 轴和y 轴没有交点;2.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以上两点性质在上堂课的问题1和问题2中反映了怎样的实际意义?在问题1中反映了汽车比自行车的速度快,小华乘汽车比骑自行车到镇上的时间少.在问题2中反映了在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饲养场的一边越长,另一边越小.三、实践应用例1 若反比例函数22)1(m x m y -+=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求m 的值.分析 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122-=-m ,又由于图象在二、四象限,所以m +1<0,由这两个条件可解出m 的值. 解 由题意,得⎩⎨⎧<+-=-01,122m m 解得3-=m .例2 已知反比例函数x k y =(k ≠0),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求一次函数y =kx -k 的图象经过的象限.分析 由于反比例函数xk y =(k ≠0),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因此k <0,而一次函数y =kx -k 中,k <0,可知,图象过二、四象限,又-k >0,所以直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的上方.解 因为反比例函数xk y =(k ≠0),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所以k <0,所以一次函数y =kx -k 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例3 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2)若点A (-5,m )在图象上,则点A 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还在图象上?分析 (1)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 =1时,y =-2.由待定系数法可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再根据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可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由点A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易求出m 的值,再验证点A 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在图象上.解 (1)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xk y =(k ≠0). 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 =1时,y =-2. 所以12k =-,k =-2. 即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x y 2-=.(2)点A (-5,m )在反比例函数x y 2-=图象上,所以5252=--=m , 点A 的坐标为)52,5(-.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52,5(--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52,5(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52,5(-在这个图象上;例4 已知函数23)2(m xm y --=为反比例函数. (1)求m 的值;(2)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如何变化?(3)当-3≤x ≤21-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 (1)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02,132m m 解得,m =-2. (2)因为-2<0,所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3)因为在第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当x =21-时,y 最大值=8214=--; 当x =-3时,y 最小值=3434=--. 所以当-3≤x ≤21-时,此函数的最大值为8,最小值为34.例5 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它的长是y 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x 厘米.(1)写出用高表示长的函数关系式;(2)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画出函数的图象.解 (1)因为100=5xy ,所以x y 20=. (2)x >0.(3)图象如下:说明 由于自变量x >0,所以画出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只是位于第一象限内的一个分支.四、交流反思本节课学习了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探讨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hyperbola ).2.反比例函数有如下性质:(1)当k >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加而减少;(2)当k <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加而增加.五、检测反馈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xy 1=; (2)x y 3-=. 2.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且当x =3时,y =8,求:(1)y 和x 的函数关系式;(2)当322=x 时,y 的值; (3)当x 取何值时,23=y ?3.若反比例函数132)93(--=nxn y 的图象在所在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求n 的值.4.已知反比例函数xm y 3+=经过点A (2,-m )和B (n ,2n ),求: (1)m 和n 的值;(2)若图象上有两点P 1(x 1,y 1)和P 2(x 2,y 2),且x 1<0< x 2,试比较y 1和 y 2的大小.反比例函数(3)知识技能目标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2.借助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性目标1.进一步探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感受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2.通过培养学生看图(象)、识图(象)、读图(象)能力、体会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函数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已知正比例函数y =ax 和反比例函数xby =的图象相交于点(1,2),求两函数解析式.分析 根据题意可作出图象.点(1,2)在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点(1,2)代入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中,求出a 和b .解 因为点(1,2)在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图象上, 把x =1,y =2分别代入y =ax 和xby =中,得 2=a ,12b=,b =2. 所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2x .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xy 2=. 二、探究归纳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题,一般先根据题意画出图象,借助图象和题目中提供的信息解题.三、实践应用例1 已知直线y =x +b 经过点A (3,0),并与双曲线xky =的交点为B (-2,m )和C ,求k 、b 的值.解 点A (3,0)在直线y =x +b 上,所以0=3+b ,b =-3.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3.又因为点B (-2,m )也在直线y =x -3上,所以m =-2-3=-5,即B (-2,-5). 而点B (-2,-5)又在反比例函数xky =上,所以k =-2×(-5)=10. 例2 已知反比例函数xk y 1=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k 2x -1的图象交于A (2,1). (1)分别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试判断A 点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与两个函数图象的关系.分析 (1)因为点A 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把A 点的坐标代入这两个解析式即可求出k 1、k 2的值.(2)把点A 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A ′坐标代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可知A ′是否在这两个函数图象上.解 (1)因为点A (2,1)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所以k 1=2×1=2. 1=2 k 2-1,k 2=1.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xy 2=;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x -1. (2)点A (2,1)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是A ′(-2,-1). 把A 点的横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112-=-=y ,所以点A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 把A 点的横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y =-2-1=-3,所以点A 不在一次函数图象上.例3 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点A (0,1)和点B (a ,-3a ),a <0,且点B 在反比例函数的xy 3-=的图象上. (1)求a 的值.(2)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它的图象.(3)利用画出的图象,求当这个一次函数y 的值在-1≤y ≤3范围内时,相应的x 的取值范围. (4)如果P (m ,y 1)、Q (m +1,y 2)是这个一次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 1与y 2的大小.分析 (1)由于点A 、点B 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B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这些点的坐标代入相应的函数解析式中,可求出k 、b 和a 的值.(2)由(1)求出的k 、b 、a 的值,求出函数的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 (3)和(4)都是利用函数的图象进行解题.解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B(a ,-3a ),aa 33-=-,a =±1,因为a <0, 所以a =-1. a <0. B(-1,3).又因为一次函数图象过点A (0,1)和点B (-1,3). 所以⎩⎨⎧+-==.3,1b k b 解得,⎩⎨⎧=-=12b k .即: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2x +1. (2)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3)从图象上可知,当一次函数y 的值在-1范围内时,相应的x 的值为: -1≤x ≤1.(4)从图象可知,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又m +1>m ,所以y 1>y 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3、连线时一定要养成按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 序,依次用平滑的曲线连接;
自变量 描 点 连 线
8 y x
8 y x
看 一 看 , 想 一 想
1、两个图象有什么共同点? 2、每个函数图象分别位于哪几个象限? 3、在每个象限内,y随的x变化有怎样的变化?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哪些性质?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 2. y k
2. 解题的经验
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体会数形结合、转化、类比 等数学思想.
教材52页习题18.4第4、5题
人 教 版 数 学 九 年 级 ( 下 )
学习目标:
1.学会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能结合函数图象进行探索、理解并掌 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学习重点:
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反比例 函数的定义中需要注意什么?
2、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 是列表 、 描点 、 连线 。
K>0
K<0
图
象 性 质
当k>0时,函数图象 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 一、三象限,在每个 象限内,y随x的增大 而减小.
当k<0时,函数图象 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 二、四象限,在每个 象限内,y随x的增大 而增大.
1、课本P43页练习第1、2题; 2、课本P46页习题17.1第3题;
函数y=kx-k 与 y k k 0 在同一条直角坐标系中的 图象可能是
…………
你就是那渐近线 如果我是反比例函数
你就是那坐标轴 虽然我们有缘能够生在 同一平面 然而我们又无缘
慢慢长路无交点
为何看不见
(三 )感悟与收获
1. 牢固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1)它的图象是 双曲线 ; ; ;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正)
18.4.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学习目标1.利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2.通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3.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有关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难点: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及性质运用。
学习过程一、复习引入新课: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发现:1.活动:试画出反比例函数66,y y x x==-的图象(动手画反比函数图象,进一步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步骤).所画反比列函数的图象与x 轴、y 轴相交吗?为什么?2.讨论、交流(1)函数的图象分别在哪两个象限?它们有什么不同?(2)反比例函数xky =(k ≠0)的图象在哪两个象限内?由什么确定?y x =-(3)联系一次函数的性质,你能否总结出反比例函数中随着自变量x 的增加,函数y 将怎样变化?有什么规律?3.归纳总结反比例函数xky =(k ≠0)有下列性质: (1)当k >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 )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 ),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加而( );(2)当k <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 )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 ),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加而( ). 注 1.双曲线的两个分支与x 轴和y 轴( )交点; 2.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关于原点成( )对称.三、实践应用例1 若反比例函数23(1)m y m x-=+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求m 的值.例2 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它的长是y 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x 厘米.(1)写出用高表示长的函数关系式; (2)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此函数的图象大致是( ); (4)若x 2>x 1>0,则y 1( )y 2 四.、当堂检测 :1.函数x y 5-= 的图象在第_____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 x 的增大而__________2.若函数xm y 2-=的图象的两个分支在第一、三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3.已知反比例函数xky =(k ≠0),当x>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求一次函数y =kx -k 的图象经过__________象限. 4.已知函数23)2(m xm y --=为反比例函数.(1)求m 的值;(2)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如何变化?(3)当-3≤x ≤21-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五.小结反思本节课学习了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且探讨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你有什么收获?.。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布置作业:课本第 页习题 页习题3、 题 布置作业:课本第52页习题 、5题
练习1 练习
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大致是( 反比例函数 - 5 的图象大致是( D x y y
A:
o x
)
B:
o
x
y y
C:
x o
D:
o x
练习2 练习
5 1.函数 y = x 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 的图象在第_____象限 函数 四象限, 个象限内, 的增大而_____ 个象限内,y 随 x 的增大而 增大 . y 1 1 2. 双曲线 y = 3x 经过点(-3,___) 经过点( , 9 ) o m-2 的图象在二、四象限,则m的 x 3.函数 y = x 的图象在二、四象限, 函数 的 ____ . 取值范围是 m < 2 1 4.对于函数 y = 2x ,当 x<0时,y 随x的 增大 对于函数 时 的 减小 三 象限. 而____,这部分图象在第 ________象限 , 象限 5.反比例函数 y =(2m+1)x 反比例函数 , 在每一象限内 -1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则m= ____. 的增大而增大,
K>0
增 减 性 象 限
y随x的增大而增大 随 的增大而增大
二四象限 y随x的增大而减小 随 的增大而减小
K<0
增 减 性
例4.如图 如图双曲线 如图 x轴、y轴的垂线段,与x轴y轴围成矩 形面积为12,求函数解析式。
解:由题意得,与x轴y轴围 由题意得, 轴 轴围 成矩形面积为xy=12.而双曲 成矩形面积为 而双曲 k y = 可变形为xy=k,即 线 可变形为 即 x k=12,从而求出函数解析式 , 为y= 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比例函数(3)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感受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2.能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较综合的问题,培养学生看图(象)、识图(象)能力、体会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函数题.
能力目标: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 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综合问题 难点 学会从图象上分析、解决问题,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函数y =-ax +a 与
x
a y -=
(a ≠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
2.已知正比例函数y =ax 和反比例函数
x
b y =
的图象相交于点(1,2),求两函数解析式.
分析 根据题意可作出图象.点(1,2)在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点(1,2)代入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中,求出a 和b .
解 因为点(1,2)在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图象上, 把x =1,y =2分别代入y =ax 和x
b y =
中,得
2=a ,1
2
b
=
,b =2. 所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2x .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
x
y 2=
.
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题,一般先根据题意画出图象,借助图象和题目中提供的信息解题. 二、实践应用
例1 已知直线y =x +b 经过点A (3,0),并与双曲线
x
k y =
的交点为B (-2,m )和C ,求k 、b 的值.
解 点A (3,0)在直线y =x +b 上,所以0=3+b ,b =-3.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3.
又因为点B (-2,m )也在直线y =x -3上,所以m =-2-3=-5,即B (-2,-5). 而点B (-2,-5)又在反比例函数
x
k y =
上,所以k =-2×(-5)=10.
例2 已知反比例函数
x
k y 1
=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k 2
x -1的图象交于A (2,1). (1)分别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2)试判断A 点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与两个函数图象的关系.
分析 (1)因为点A 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把A 点的坐标代入这两个解析式即可求出k 1、k 2的值.
(2)把点A 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A ′坐标代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可知A ′是否在这两个函数图象上.
解 (1)因为点A (2,1)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所以k 1=2×1=2.
1=2 k 2-1,k 2=1. 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x
y 2=
;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x -1.
(2)点A (2,1)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是A ′(-2,-1). 把A 点的横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
11
2
-=-=
y ,所以点A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 把A 点的横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y =-2-1=-3,所以点A 不在一次函数图象上.
例3 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点A (0,1)和点B (a ,-3a ),a <0,且点B 在反比例函数的x
y 3
-
=的图象上. (1)求a 的值.
(2)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它的图象.
(3)利用画出的图象,求当这个一次函数y 的值在-1≤y ≤3范围内时,相应的x 的取值范围. (4)如果P (m ,y 1)、Q (m +1,y 2)是这个一次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 1与y 2的大小.
分析 (1)由于点A 、点B 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B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这些点的坐标代入相应的函数解析式中,可求出k 、b 和a 的值.
(2)由(1)求出的k 、b 、a 的值,求出函数的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 (3)和(4)都是利用函数的图象进行解题. 解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B(a ,-3a ),a
a
33-
=-,a =±1,因为a <0, 所以a =-1. a <0. B(-
1,3).
又因为一次函数图象过点A (0,1)和点B (-1,3). 所以⎩⎨
⎧+-==.3,1b k b 解得,⎩⎨⎧=-=1
2
b k .
即: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2x +1.
(2)
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
(3)从图象上可知,当一次函数y 的值在-1范围内时,相应的x 的值为:
-1≤x ≤1.
(4)从图象可知,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又m +1>m ,所以y 1>y 2。
或解:当x 1=m 时,y 1=-2m +1;当x 2=m +1时,y 2=-2×(m +1)+1=-2m -1 所以y 1-y 2=(-2m +1)-(-2m -1)=2>0,即y 1> y 2。
例4 如图,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
x
m
y =
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 (1)利用图象中的条件,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的x 的取值范围.
分析 (1)把A 、B 两点坐标代入两解析式,即可求得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
(2)因为图象上每一点的纵坐标与函数值是相对应的,一次函数值大
于反比例函数值,反映在图象上,自变量取相同的值时,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大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
解 (1)观察图象可知,反比例函数
x m
y =
的图象过点A (-2,1),m =-2×1=-2. 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x y 2-=.又点B (1,a )也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21
2
-=-=
a .即B (1,-2).
因为一次函数图象过点A 、B .所以⎩⎨
⎧+=-+-=.2,21b k b k 解得,⎩⎨⎧-=-=.
1,
1b k
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x -1.
(2)观察图象可知,当x <-2或0<x <1时,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 四、交流反思
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求解两种函数解析式,往往仍用待定系数法. 2.观察图象,把图象中提供、展现的信息转化为与两函数有关的知识来解题. 五、课外作业
1.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过点A (0,1)和点B (a ,-3a )(a >0),且点B 在反比例函数x
y 3
-
=的图象上,求a 及一次函数式.
2.已知关于x 的一次函数y =mx +3n 和反比例函数x
n m y 52+=
图象都经过点(1,-2),求这个一次函数
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如图,点P 是直线
221+=
x y 与双曲线x
k
y =在第一象限内的一个交点,直线
22
1
+=
x y 与x 轴、y 轴的交点分别为A 、C ,过P 作PB 垂直于x 轴于B ,若AB +PB =9.
(1)求k 的值;(2)求△PBC 的面积. 4.已知一次函数
b kx y +=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x
y 8-
=的图像交于A 、B 两点,且点A 的横坐标
和点B 的纵坐标都是-2 , 求(1)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AOB 的面积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