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设计要注意层次性
语文课堂提问的层次性
语文课堂提问的层次性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一门教学艺术。
提问若要真正做到启而有发,通过“问”来顺利达到教学目的,就要注意层次性。
具体说来,提问的层次性可从三方面来考虑:一、课文内容的层次性一篇课文在表达观点、说明事物、表现中心思想时往往是一步一步,由表及里,由浅人深进行的。
有时,课文的重点、难点一下子不易被学生理解、吃透,这时就需教师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组问题层层推进,一步步启发学生,使学生逐步理解。
例如,学习《捕蛇者说》这课,为了让学生透彻理解中心思想,教师设计了三个问题:第一,既然永州的蛇很多,为什么人们还要争相捕蛇?第二,蒋氏一家因捕蛇而三代遭难,为什么还要捕蛇?第三,从永州人的生活可以看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这三个问题紧紧依据课文内容,层层推进,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了当时“苛政猛于虎”的残酷现实。
有时,教师为了完成一个教学目标,可以依据课文内容,选取一个角度,从这个角度,设计一组有层次的问题进行提问。
比如,在《清贫》这课里,教师欲让学生感受方志敏作为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就选取两个士兵作角度,设计三个问题:第一,两个士兵为什么坚信自己会发意外之财?第二,两个士兵为什么以为当大官的就必然有钱?第三,他们在方志敏身上发了财吗?这说明了什么?这三个问题围绕士兵的心理,一步步剖析,将方志敏与国民党大官作了一个对比,更反衬出方志敏的清廉。
学生通过三个问题的思考,加深了理解。
二、学生思维的层次性学生的思维是遵循着由浅人深,由已知向未知迁移的规律。
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切合学生的思维流程,设计出有层次的问题,使学生一步步受到启发,最后水到渠成,完成教学目标。
例如,《项琏》这课,路瓦栽夫人在当时有她的现实意义,如何来使学生理解呢?教师通过搭梯子的方式,提了三个问题:第一,路瓦栽夫人是怎样一个人?第二,当时的社会现实是怎样的?第三,路瓦栽夫人在当时有何现实意义?最后一个问题本来很大,很难回答,可是有前两个问题的铺垫,最后使问题轻易解决。
课堂提问应遵守的一些原则和注意的问题
课堂提问应遵守的一些原则和注意的问题1. 提问要有目的性教学提问要有围绕教学目标,目的性要强。
设计问题时要考虑提出问题是为什么,是否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或掌握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否为教学目的服务。
要做到目的性强,一个好的办法是: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精心设计几个关键性的提问。
这样,在有限的时间里,抓住重点,突出要害,才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2. 提问要有启发性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强调教师要引导、鼓励、启发学生,启发性提问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
3. 提问要有趣味性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打开思维空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因素。
从心理学上讲,当学生有了兴趣,说明他有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产生自觉性的行为。
为此,教师要巧于设问,引起学生的好奇,促使学生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解决新知识的能力,在体味思考和寻求解答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智慧的潜在力量,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4. 提问要有层次性、系统性系统是指问题不是各个孤立的,彼此之间应显示一定的难易深浅的梯度和内在联系的,具有连贯性。
系统性要求设计的问题的难易层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训练学生思维的系统性,全面的理解学习内容。
就向前面所说的既不能都是低级提问、也不能都是高级提问,要从低级提问到高级提问层层递进。
5. 提问要难易适度教学问题必须难易适度。
“适度”的标准是学生要经过认真思考才能正确回答。
范围最好控制在学生的现有水平和经过思考可以达到的水平,也就是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如果设置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毋需进行思维活动就能回答,这样的问题就成了形式,没有任何意义。
反之,也不能设置的问题过难,超越了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学生就会放弃问题的回答并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
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不能完全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设计课堂提问的五个原则
设计课堂提问的五个原则作者:郭会学尚吉兰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2年第01期在新课标理念下,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时间、空间、学习过程都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不能再“涛声依旧”,教师应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课堂教学提问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是督促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了解学生知识起点的有效方式。
那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构建优质高效课堂?可见提问不仅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教学艺术。
因此在教学中问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时,不仅能为学生指出思维的方向和寻找答案的蹊径,而且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合我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课堂问题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一.难易适中原则课堂提问不宜过难,也不该过于简单。
问题过于浅显不能反映思维的深度,而问题过于深奥会使学生不知所云,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所提问题要有适宜的难度,既要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又要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桃子”。
课堂提问更要避免“一问齐答”式的旨在追求热闹场面的表面性提问,避免每讲一两句便问“对不对”“是不是”式的随意性的习惯性提问,也要避免整治走神的学生而突然袭击式的惩罚性提问。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是能真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问题。
关键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难易适中的问题,这样才能达到有效性。
如八年级上的《苏州园林》一文,在学生找出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之后,我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下面的内容。
我的问题是:“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研读某个小节,分析苏州园林的特征。
”可结果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找出了概括苏州园林的特征的语句,而没有一个学生能够较好地从修辞、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方面去赏析,明显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于是第二次教学时我改变了问题的设计方式:我给学生提供了赏析说明文的几个具体角度,比如可以抓住关键语句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比如采用了什么方法说明的;比如说明的顺序又是如何安排的等等,这样一来学生有了方向,思维的火花一下便被点燃。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课堂教学提问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课堂教学提问
在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课堂教学提问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问题的针对性:提问应紧扣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设计问题,确保问题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问题的启发性:有效的提问应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问题的层次性:设计问题时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课文,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4. 问题的开放性: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其发散思维和创造性。
5. 问题的适度性:提问的数量要适当,避免过多的提问导致学生应接不暇,也要避免过少的提问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6. 问题的灵活性:根据学生的反应和课堂氛围,适时调整提问的方式和难度,使提问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7. 评价的激励性:对学生的回答应以鼓励和肯定为主,同时给予建设性的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考虑,语文课堂教学提问将更具效果,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课堂提问的方法与技巧
课堂提问的方法与技巧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巧妙的提问,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介绍课堂提问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一、提问要有针对性针对性的提问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
问题应该明确、具体,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提问要有启发性启发性的提问是指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提问要有层次性层次性的提问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提问要有趣味性趣味性的提问是指教师设计出有趣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
五、提问要有开放性开放性的提问是指教师设计出答案不唯一的问题,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六、提问要有适度性适度的提问是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难度和数量,让学生能够通过思考解决问题,同时避免过多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压力和厌烦情绪。
七、提问要有系统性系统的提问是指教师将问题设计成有逻辑关系的问题链,让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知识。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八、提问要有评价性评价性的提问是指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不足之处,从而调整学习策略。
同时,评价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针对性的问题设计、启发性的引导、层次性的安排、趣味性的表达、开放性的拓展、适度的难度和系统的联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论小学数学高段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
论小学数学高段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一、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课堂提问的前提是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包括他们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
只有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调查问卷、课堂观察和个别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情。
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灵活调整提问的难度和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
二、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小学数学高段学习阶段,学生开始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启发性,激发学生思考,而不是简单地问答。
启发性提问可以采用情境故事、问题情境化等方式。
如果要学生研究一个几何问题,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来引入,让学生从故事中找到问题,并加以解决。
三、提问要体现层次性小学数学高段课堂提问应该体现层次性,即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由表层思考向深层思考逐步过渡。
提问的层次性可以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等多个方面来体现。
层次性提问可以通过逐步引导学生探讨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思考中逐步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四、提问要重视学生参与在小学数学高段课堂中,教师提问旨在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提问时应该充分重视学生参与。
教师可以通过点名提问、小组合作、手势回答等方式,引导全班学生参与提问。
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有求知欲,主动探究问题。
五、提问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鼓励性在小学数学高段课堂中,教师提问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鼓励性。
准确的语言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鼓励性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提问时,应该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不宜使用晦涩难懂的词语。
教师提问时要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到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提问要及时反馈在小学数学高段课堂中,教师提问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促进学生主动纠正错误,不断提高。
及时反馈可以通过点评学生的回答、让其他同学发表意见、纠正错误等方式来实现。
如何设计提问
如何设计提问如何设计提问,是我从教多年冥思苦想的问题。
因为问题能引发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探索,以求得正确的答案,实现心理的平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尽力去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平静,激起学习思维活动,以诱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处于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敏捷的积极状态,让学生快速、全面、深刻地掌握新知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提问能否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关键是看这些问题是否揭示矛盾,造成学生心理不平衡的作用。
一般来说,好的问题设计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一,提问的目标必须明确,具体。
课堂上所提问题,是有教学目标决定的,必须紧扣教材和教学目的及重点、难点,如教《我家的猫》一文,教师可设计如下提问:猫的淘气、顽皮在文章中是如何写的?这个问题抓住了教材的重点,学生根据课文完全可以回答。
如果提问的范围过度或过窄,将会造成教学目标的偏离。
有位教师上《海底世界》为了提示课题,他提出如下问题:世界上加起来比陆地还要大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由于范围太宽,学生很容易回答是“海洋”,它不等于“海底”这样盲目的提问,是由于目标不明造成的。
因此,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要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题裁特点、单元训练、重点针对学生实际设计提问。
二,提问应注意问题的整体性。
整体性问题,就是根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能覆盖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揭示课文中的几个主要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内涵丰富,学生要作出全面的回答,必须运用大脑中的知识,并要作出必要的分析。
判断和推理才行。
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思考,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而且也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讲解某篇课文时,应在抓住矛盾线索之后,从整体出发,直接抓住矛盾点,提出带有综合性的,有一定深度,难度的问题,扣住重点训练项目,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讨论,做的广阔而不分散,集中而不孤立,只有这样,在课上尽可能少的提问,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每一次脑力劳动都得到尽可能大的收获。
设计数学问题需做到“五要”
设计数学问题需做到”五要”美国著名科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数学问题呢?笔者认为做到”五要”。
一要有创造性在数学教学中,问题应不同于简单模仿例题的习题,它不是对数学教材内容的简单模仿,不能靠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来解决,它是数学知识的升华,要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如在教学”求平均数”时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有一个游泳池平均水深1.3米,一个身高1.5米,一点也不懂游泳的小孩,如果掉在这个游泳池中。
会不会有危险?这个问题就不是例题的简单模仿,不能光凭学生对平均数的求法的熟练程度来解决这个问题,而要对平均数的概念要有深刻的理解。
在解决该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在一个具有现实背景的问题情境中去准确把握”平均数”的意义,即”平均水深1.3米”意味着什么。
这个问题是单纯的计算无法解决的,只有真正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不同的学生由于经验背景、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往往导致他们对同一数学现象作出不同的认识、理解和分析,从而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化色彩。
教师提的问题可以”大气”些,这样才能给不同的学生留有充分思考、想象的余地和自由发挥的空间。
二要重视情境运用数学知识的形成源于生活的实际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大量知识均来源于生活实际。
这就为我们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提出问题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
因此设计问题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使数学问题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中自然生成,使数学和生活变得更为密切,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示例。
如在教学归一应用题时,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先发给每个同学一张32开的白纸,让同学们用直尺量出这张纸的长和宽。
(学生很快量出,并能正确回答)然后问:请大家量出这张纸的厚度。
(学生量来量去量不出来,由此展开探究。
)这个问题设计就重视了学生情境的运用,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情境活动),出现一个问题,并与数学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有人说:“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一个优秀学生往往也在于他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一个会提问的人。
”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求异创新的火花并使之成燎原之势,进而养成创新的习惯更是当代教育工作肩负的历史重任。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地使用,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教学效果良好。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一、新颖设疑激趣――即问题的提出要有趣味性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给学生设置“趣味性”问题,使学生急于去解决,形成思维训练。
如《死海不死》一课,开篇就可提问学生: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以寻找答案。
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
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关键在于教者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又如,在《狼》一文的教学中,老师可提问“大家认为本文中的屠夫与狼谁更聪明呢?”诸如此类的问题的提出,必然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引起争议,从而促使学生去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二、抓住关键词提问――即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正如射箭打靶要瞄准,设置问题的目标也要对准中心点。
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
重点解决了,教学的任务也基本落实了。
难点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地方。
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
抓难点,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犹如写文章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提问设计要注意层次性
提问内容的设计要有梯度。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但是在常规的教学视导中,我常常发现,教师的问题设计存在着弊病.诸如,问题设计无序,没有层次感;问题设计得或浅显或深奥,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层次;甚至有的教师未经思考,课上随意提问,等等问题不能过于直接、浅显太简单的问题就如一碗水无滋无味没有任何思考的空间和余地学生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好”或“不好”就行,这样会极大地抑制学生的思维。
问题过难,学生无所适从,无处下手,长此下去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要环环相扣,逐层递进要遵循从易到难、自简至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一步一个台阶把问题引向深入。
教师设计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在设计问题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应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使每一个问题既能为活跃学生的思维服务,又能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组成部分。
问题的设计可以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分析能力、比较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等方面入手,使提问具有较好的启发性、清晰=的层次性和丰富的挑战性。
课堂提问既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还能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提问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堂提问要筛选不同的内容,做到分层次提问。
对C层学生,在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回答较为基本或较浅的问题,不论回答的对或错,都应鼓励他们思维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对A层学生,让他们回答较难、较深的问题,有时对他们故意施加压力,训练其能力。
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即把一个问题分解成识记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分析三个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角色意识,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达到个体的发展,整体的优化。
提问设计要注意层次性,化难为易。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提问有哪些技巧
课堂提问有哪些技巧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以下是一些课堂提问的技巧:
1. 提问要明确:教师在提问时要确保问题清晰明确,让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含义和所需的回答。
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的问题。
2.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来设计问题,确保问题能够针对学生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提问要有趣味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元素,比如结合实际生活、引入游戏化的方式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4. 提问要有层次性: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层次性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5. 提问要具有启发性:教师在提问时应该注重问题的启发性,即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避免使用简单的是非题或选择题,而应该使用开放性问题。
6. 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教师在提问后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他们有时间组织语言、整理思路,可提高学生的回答质量。
7.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同时,教师也要认真回答学生的问题,给予积极的反馈。
8. 注意提问的方式和语气: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自己的方式和语气,尽量使用温和、鼓励的语气来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避免使用过于严厉或命令式的语气,以免给学生带来压力。
有效提问的“八性”
有效提问的“八性”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有效的提问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信息进行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提问,笔者认为应做到“八性”:1.提问要有“针对性”教师要用简要、明晰的语言陈述问题,让学生的回答有的放矢,一射即中。
反之,教师措辞不当、提问含糊唆,学生只能雾里看花,胡乱猜摸教师心理,思考是囫囵吞枣,答案是模棱两可。
提问要围绕中心,有的放矢,要根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提出问题。
首先,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明确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以此作为设计问题的依据,提出的问题既要突出教学重点,又要能突破教学难点。
其次,课堂提问还必须针对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使学生能找得到问题的切入点,即不能太易或太难。
问题太易提不起学生的兴趣,问题太难则会使学生失去信心,无法保持经久不息的探索心理,从而失去提问的价值。
同时,教师应在“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知识的“增长点”上设问,这样有助于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同化,使认知结构得到补充完善,并最终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
再次,课堂提问意思要清楚、目的要明确,使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回答。
提问要能明确地暗示思考方向,使学生通过分析思考之后,做出正确的回答。
2.提问要有“启发性”启发性是指所提问题能触动学生的思维神经,给学生点拨正确的思维方法及方向。
提问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影响学生智力发展的决定因素。
教学中,教师要以这个中心问题做统领,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思”如泉涌、滔滔不绝,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样,学生对课堂学习就有整体的把握和理解。
而启发性是指所提问题能触动学生的思维神经,为学生指明正确的思维方法及方向。
要想让提问变得有效,必须具有启发功能,要求学生“探求”或思考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并组织答案。
这意味着教师要避免问一些只有唯一答案的问题。
应避免不分巨细、处处皆问的做法。
设计课堂提问的五个原则
出 了概括苏州园林 的特征 的语 句,而没有 一个学生能够 较好地从修辞 、说 明方法 、说明顺序等方 面去赏 析,明显没有达到预期 的效果 。于是第 二次 教学时我改变 了问题 的设计方式 :我 给学 生提供 了赏析说 明文的几个 具体
角度 ,比如可以抓住关键语句概括说 明对 象的特点 ;比如采 用 了什 么方法
领下 ,让我们 的学生一步步理解文本 的内涵 ,从而更好地对文本进行深入
种控制学生不 良行为的手段……诸
上 眼 睛默默 地想 象 “ 亲 的体形 怎 父 样 ?衣 着如何 ?爬 上月 台有 哪些 动 作? ”当这些 画面一一在学生脑海 中 闪过后 ,我发现学生 的神态有了细微
的变化 ,然后再提 问:父亲的衣着和
神的学生而突然袭击式 的惩罚性提 问。有效 的课堂提 问应该 是能真正 引导 学生主动参与学 习的问题 。关键要从 学生 的实际情况 出发 ,提 出难 易适中 的问题 ,这样才能达到有效性。 如八年级上 的 《 苏州园林》 一文 ,在学生找 出了苏州 园林 的总体特征之 后 ,我要求学生 自主学 习下 面的内容。我的问题是 : “ 下面请 同学 们分组 讨论研读 某个小 节,分析苏州园林的特征。 ”可结果只有不到一半 的学生找
说明的 ;比如说明的顺序 又是如何 安排 的等 等 ,这样 一来学生有 了方 向, 思维 的火花一下便被点燃 。 可见 ,不是学生不会研读文章 ,而是教师所提 的问题太深奥了,过 “ ” 大 了。因为 “ 研读”包含了很多方面 , 学生没有具体可行的方法的指导 , 难怪他 们不知如何 “ 研读”了。所以我们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问题的难 易度,这样学生才能在我们的引导下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一
.
四年级上册阅读提问策略
四年级上册阅读提问策略一、引言四年级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关键阶段,而阅读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四年级上册的阅读教学中引入了提问策略。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如何在四年级上册阅读教学中应用提问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提问策略的应用1.明确提问目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根据不同的目的,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如事实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应用性问题等。
2.提问要有层次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按照一定的层次提出问题,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一般可以从文章的主题、段落大意、细节等方面提出问题。
3.鼓励学生提问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出问题,还要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说明他们已经深入思考过课文,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提问策略的教学实践以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为例,教师在课堂上应用提问策略,具体步骤如下: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让他们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相关问题,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3.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层次性的问题,如先问文章主题,再问细节等。
4.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
如果学生无法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四、提问策略的效果与反思通过在四年级上册阅读教学中应用提问策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同时,提问策略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反思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提问策略。
例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表现,调整问题的难度和数量;同时,教师也需要鼓励学生提出更多有深度的问题,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结语提问策略是四年级上册阅读教学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设计研究
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设计研究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设计研究引言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优秀品德和法治意识的重要环节。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见方式之一,科学合理的提问设计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引发讨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本文旨在研究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设计的有效性,探讨如何合理设计提问,以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法治意识。
一、提问的重要性提问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互动的重要途径,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积极性。
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法律问题,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法治观念。
合理的提问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二、提问的设计原则(一)启发性原则道德与法治教育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提问中,我们应该尽量选取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通过启发性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小明发现老师遗失了一台手机,他拿着手机打电话告诉了老师,你认为小明的行为是正确的吗?为什么?(二)开放性原则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我们应尽量设计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观点和逻辑进行思考和回答。
开放性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例如:你认为平等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吗?为什么?(三)层次性原则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不同,因此,提问应该具有层次性,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引导学生思考。
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提出更深入的问题。
例如:小明在家看到父母私自松动了电表,让他们少交一些电费。
你认为小明的行为正确吗?为什么?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三、提问设计的实践案例为了更好地了解有效的提问设计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作用,我们进行了一次实践。
在一堂道德与法治课中,我们以“诚信”为主题,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一)简单提问1. 你认为诚信是什么?2. 你身边有哪些诚信的例子?(二)引导性提问1. 为什么说诚信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2. 你认为诚信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三)深入提问1. 在你生活中,你发现过哪些不诚信的行为?你认为这些行为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我们发现学生的思考和回答更加全面,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与他人进行讨论,形成了自己的观点。
教案的问答环节设计与展示
教案的问答环节设计与展示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学活动的指南和规划,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和过程。
在教案中,问答环节是一种常见的教学形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教案中问答环节的设计和展示。
一、问答环节的设计1. 确定问题类型:在设计问答环节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确定问题类型。
常见的问题类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开放性问题等。
选择题适合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填空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判断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开放性问题则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2. 问题难易程度的设置:在设计问答环节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
问题过于简单会导致学生失去兴趣,问题过于复杂则可能让学生望而却步。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内容,在问题难度上做出合理的调整。
3. 问题的层次性:在设计问答环节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层次性设置问题,以帮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可以从基础概念开始,逐渐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问答环节的展示1. 教师的提问技巧:在问答环节的展示中,教师的提问技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在提问时,教师应该注意问题的语言简洁明了,避免使用复杂的句子结构和专业术语,以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问题的意思。
2. 学生的回答方式:在问答环节的展示中,学生的回答方式也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可以通过口头回答、书面回答、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回答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回答方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回答的评价和反馈:在问答环节的展示中,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反馈。
评价和反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不足之处,并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表扬、鼓励、纠正错误等方式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教师提问原则
教师提问原则
1、目的性原则:教师提问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问题设计应紧密
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展开,不应随意和无目的地进行提问。
2、层次性原则:教师提问应具有层次性,问题难度应适中,符合
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
问题难度过小或过大都会影响学生的回答效果。
3、多样性原则:教师提问应具有多样性,问题类型和表达方式应
多样化,不应过于单一和重复。
这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多样性和灵活性。
4、开放性原则:教师提问应具有开放性,问题应具有多种答案和
思考角度,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5、引导性原则:教师提问应具有引导性,不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
或进行自我回答。
教师应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帮助学生找到答案和解决问题。
6、适量性原则:教师提问应适量,不应过多或过少。
问题过多会
让学生感到压力和疲劳,问题过少则会影响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效果。
7、尊重性原则:教师提问应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观点,不论学生的
回答是否正确,都应给予适当的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思考和表达。
在教学中如何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请您结合数学教学实际举例分析新目标
数学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数学中的提问是惊奇与怀疑的开始,是教与学的纽带,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手段之一,如果运用得当,那么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素质都有重要的作用。
因而数学教学中的提问设计对高效课堂有着重要意义。
二十年来的教学以及近段的学习,我认为数学教学中的提问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数学教学中设计提问要注意有层次性:数学课堂上,一名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
这几十个学生有性别的差异,有性格的差异,知识水平有差异,思维也有差异,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也有差异。
同时,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手段也不同。
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的提问要注意层次性,所提问题要由点及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有基础也要有跨越,既照顾到优生又不忘潜能生,使全体学生都能“自由活动”而不致使潜能生“纹丝不动”,使全体学生能“畅所欲言”而不出现“教师一堂言”或由几个优生唱一堂课,从而使全体学生在解“问”的过程中参与知识的构建,掌握新知,共同进步,一起成长。
二、数学教学设计提问要注意有效性:要使数学教学高效,设计的提问也应高效。
提问的有效性,是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互动教学”的必要措施。
要使提问在教学中有效,要求预设的问题要有“障碍”,防止“滑过现象”产生,即问题要有坡度,给学生留下跨越“障碍”的空间,能激发学生的潜能。
同时,预设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理论,即预设的问题坡度不要太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
并且预设问题要避免低级庸俗,应具有启发引导性。
要使提问在教学中有效,提问方式也非常重要。
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若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则学生听来索然寡味。
如果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激趣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创造愉悦的情境,则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维。
浅谈问题设计的层次性与有效性
浅谈问题设计的层次性与有效性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
”但是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教师的问题设计存在着弊病。
比如,问题设计无序,没有层次感;问题设计得浅显或深奥,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层次;甚至有的教师未经思考,课上随意提问;等等。
上述现象决不是课堂教学的个例,这些教学问题的设计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问题设计的目的是把课文中的知识点串在一起,形成一个“知识链”,通过教师的引领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形成一个知识网络。
这样的问题设计,对训练学生的积极思维,加深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与认识,对培养学生的悟性与灵气,是大有裨益的。
今天,就围绕“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层次性与有效性”这一话题,谈谈自己的思考与认识。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设计问题,应该能够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启发学生的思考。
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理解与准确的把握,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因此,问题设计得有序与有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首先,问题的设计要准确,富有启发性。
其次,问题的设计应根据教学需要从不同角度切入。
下面就教读沈从文先生的《云南歌会》为例,谈谈问题的设计。
1.文章开头写道:“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迤西歌舞早闻名全国。
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
”在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歌舞形式,请你用简洁的话语进行概括。
2.这篇文章介绍了多种歌舞形式,条理却十分清晰,令人愈加感受到云南歌会浓郁温馨的气息。
请你认真阅读文章,说一说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
在帮助学生整体理解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为了帮助学生体会不同歌唱形式的动人之处,又设计了第三个问题:3.三种不同的歌唱形式,为什么在看来有着不同而又一致的美。
请仔细阅读文章,根据每种形式描写的侧重点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刻的领会。
这个问题的设计,使得学生对文本的研读更加深入了。
不仅要识别、概括出对不同形式歌舞的侧重点,还要深入领会具体词句中所包含的的审美和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问内容的设计要有梯度。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但是在常规的教学视导中,我常常发现,教师的问题设计存在着弊病.诸如,问题设计无序,没有层次感;问题设计得或浅显或深奥,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层次;甚至有的教师未经思考,课上随意提问,等等
问题不能过于直接、浅显太简单的问题就如一碗水无滋无味没有任何思考的空间和余地学生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好”或“不好”就行,这样会极大地抑制学生的思维。
问题过难,学生无所适从,无处下手,长此下去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要环环相扣,逐层递进要遵循从易到难、自简至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一步一个台阶把问题引向深入。
教师设计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在设计问题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应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使每一个问题既能为活跃学生的思维服务,又能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组成部分。
问题的设计可以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分析能力、比较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等方面入手,使提问具有较好的启发性、清晰=的层次性和丰富的挑战性。
课堂提问既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还能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提问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堂提问要筛选不同的内容,做到分层次提问。
对C层学生,在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回答较为基本或较浅的问题,不论回答的对或错,都应鼓励他们思维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对A层学生,让他们回答较难、较深的问题,有时对他们故意施加压力,训练其能力。
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即把一个问题分解成识记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分析三个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角色意识,有效
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达到个体的发展,整体的优化。
提问设计要注意层次性,化难为易。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课堂提问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
这样,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教学《师恩难忘》一课时,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教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教师就将该问题作了如下的化解:1、文章主要讲了田老师的什么事情?2、我喜欢听他的课吗?你怎么知道?3、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出来“我终生难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如此再将这三个问题整合起来,该问题的答案便呼之欲出了。
.上述现象决不是课堂教学中的个例,这些教学问题的设计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
提问的误区。
如:
1
.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
有些老师喜欢问
"
是不是
"
、
"
好不好
"
、
"
对不对
"
等,这样的提问毫无价值,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
2
.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让学生丈
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如一开篇就问学生
"
课文写的是什么?
"
、
"
写作特色是什么?
,对学生只能启而
不发,因为他们对课文内容还没有感性的全面的认识,怎么会回答上呢?3
.提问过于急于求成。
有些
教师发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
4
.提
问没有新意,
篇篇文章都是雷同的提问,
"
文章分几段?
"
、
"
各段大意是什么?
"
、
"
文章中心是什么?
,长此以往,让学生生厌。
5
.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秀生,忽略后进生,很容易挫伤后进生的
积极性。
以上种种提问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它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
极性,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