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经典复习书的笔记整理

合集下载

《传播学教程》笔记(全)

《传播学教程》笔记(全)

传播学教程《传播学教程》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一、传播(已考名解)1、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特点:1)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一定的共通空间;5)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类型:1)非人类传播2)人类传播:非社会传播社会传播——人的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二、传播与信息1、信息的定义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信息:一切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

2、信息的功能:反映事物内部属性、状态、结构、相互联系以及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减少事物的不确定性。

3、信息的分类:两分法:非人类信息和人类信息;三分法: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4、、信息的本质:信息是物质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5、社会信息:(1)定义: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过程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

即除了人的生物和生理信息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

社会信息的传播称为社会传播。

(2)特点:1)社会信息及其传递并不是单纯地表现为物理或生物条件的作用与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类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2)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本身,是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

因此,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与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符号与意义的统一。

三、传播学1、定义: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2、社会信息系统(1)特点:1)一个开放性的系统;2)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3)可以自我创造、自我完善;4)具有双重偶然性。

【双重偶然性】德国社会传播学家——鲁曼:1.指传播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传播所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传播学通论背诵笔记

传播学通论背诵笔记

传播学通论背诵笔记一、总论1.历史上关于传播的定义大体上有共享说、劝服说、反应说三种:(1)共享说:认为传播就是信息共享的过程。

不足:人类传播是借助符号传播信息,人们共享的不是符号,而是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许多传播是无法达到共享的。

(2)劝服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传播是有目的的行为,突出了传播的功利性。

不足:在传播过程中影响是相互的,传播的角色关系会发生变化,传播者和受传者有时是相互转换的,传播者在影响他人的同时,也在受他人影响。

(3)反映说: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应。

不足:刺激反应不仅是人类的传播行为,动植物都有刺激反应问题。

2.通论的传播定义:传播是信息在时间和空间的移动和变化。

3.对通论传播定义的认识:(1)传播具有信息性质(2)传播具有可流动性和可测度:(3)信息具有可转换性4.传播学产生的诱因和基础:(1)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2)政治与战争的需要3) 新闻学的发展5.传播学的研究内容:传播学的发展基础是20 世纪崛起的行为科学和三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三论是传播学的方法论。

6.传播学四大奠基人和集大成者(1)拉斯维尔(政治学家):①他首先用政治学的观点对传播进行系统的研究。

②他提出了着名的5W专播模式和传播的三功能说。

③他用定量语义学的方法,比较了有意义的政治符号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在主要新闻机构的分布。

(2)保罗-拉扎斯菲尔德(社会学家):①他把社会学实地调查的方法和研究社会实际问题的范围扩大到传播学领域。

②他是首先从受众角度研究大众传播效果的社会学家之一。

③在从受众角度研究传播效果的过程中,提出了两级传播论、有限效果论和使用与满足论等着名观点。

主要着作:《人民的选择》1944(3)库尔特-卢因(社会心理学家):①他把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引入社会学研究的同时,实际上也给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②他对人们行为和群体的研究中,在研究大众传播媒介对个人的影响时,要充分注意社会环境和个人所属群体的作用。

(完整版)传播学笔记整理

(完整版)传播学笔记整理

《大众传播学通论》第一章导论第一节传播与传播学一、什么是传播1、传播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们所属的群体、组织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与反馈的行为总称。

2、三种定义类型(1)共享说:强调“传者”与“受传者”对信息的分享。

指人们在传播时,总是努力想同谁确立“共同的东西”。

代表人物是美国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但是,共享说无法概括拒斥、不通、误解、独处等传播现象。

(“心有灵犀一点通”可谓是对信息共享过程中最佳状态的描述。

)(2)交流说:强调传播是“用语言交流思想、观念、情感,已建立和巩固人际关系的过程”。

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 E.T·霍尔。

交流说忽视了除语言之外的其他符号系统的重要性。

(3)信息说:即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信息是人们对接触到的讯息,“排除不确定因素”后,从中选择出自己所需要的那部分内容,而语言就是这些内容的载体。

忽略传播过程的“环生态”现实而留下的遗憾。

代表人物是C.E·申农和W·韦弗。

3、传播层次:(1)自我传播:指不起交际作用的内部信息交流过程,是个人处于感知和理解时的言语活动。

表征是“不出声”。

(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自我互动”的理论、“内省式”思考——郭书P78)特点:“传播者”与“受传者”角色重叠,往往表现为矛盾的统一体;所传信息不与人分享;由大脑储存信息量的多少决定自我传播的活跃程度,同时,自我传播的自觉程度也决定着大脑对有效信息的储存状态。

(2)人际传播: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直接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

作用:A教化作用;B联系作用;C协调作用特点:信息交流渠道多、形式多样,可以面对面直接交流,也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通讯媒体“准间接交流”;交流符号可以用语言,也可以用言语或非言语符号交流,甚至是多种符号复合式使用;人际传播构成一种双向的动态系统,传者与受传者的角色可以在相互作用中随机互换,反馈非常及时。

自己整理的传播学教程笔记背诵版

自己整理的传播学教程笔记背诵版

自己整理的传播学教程笔记背诵版传播学教程笔记背诵版一、引言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播过程和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传播行为、传播媒介以及传播效果等方面内容。

本教程笔记旨在帮助读者快速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提供背诵版的内容,以便于记忆和复习。

以下将对传播学的重要内容进行介绍。

二、传播学的基本概念1.传播:指信息、观念、思想等在传播过程中通过媒介传递给受众的行为。

2.媒介:传播过程中用于传递信息的工具、渠道或机构,包括口头语言、书籍、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形式。

3.受众:指接收和理解传播信息的人群。

4.效果:指传播行为对受众产生的影响和结果。

三、传播学的理论模型1. 传播模型:传播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指传播活动中信息从传播源通过媒介传递给受众的过程。

常见的传播模型有线性模型、环状模型和网络模型。

2. 媒介效果理论:研究媒介对受众的影响和效果。

包括传统的媒体效果理论、认知解释理论等。

3. 社会影响理论:研究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和观念的影响。

比较有名的社会影响理论包括社会认同理论、社会规范理论等。

四、传播学的研究方法1. 实证方法:通过实验、调查等手段收集和分析数据,验证研究假设,了解传播现象和规律。

2. 文献研究方法: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的综述和分析,总结和评价先前的研究成果。

3. 文化研究方法:注重对传播过程中涉及的文化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文化对传播的影响和作用。

4. 数量研究方法:运用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揭示传播现象和规律。

五、传播学的应用领域1. 国际传播:研究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行为和媒介效果,了解跨文化间的传播现象。

2. 组织传播:研究组织内部的传播方式和效果,以及组织和外界的传播交流。

3. 健康传播:研究健康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效果,促进健康知识的传播和健康行为的形成。

4. 新媒体传播:研究互联网和新兴媒体对传播行为和传播效果的影响,如社交媒体、微博、微信等。

六、传播学的发展趋势1. 数字化转型:传统媒体向数字媒体的转变,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融合。

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

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传播学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传播学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信息:消除不确定性。

·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传播非人类传播人类传播非社会:人内传播社会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人内传播:人内传播是个人接收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处理活动·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递)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的相互连结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

·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这些个体系统的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

一个重要功能,帮助个人实现社会化。

·组织传播:组织是一个结构秩序更为严密的社会集合体。

特点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其结构和分工都是为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而设置的,因此组织本身就是一个执行特定功能的系统。

·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伴随着近现代印刷、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信息系统。

·传播学四大先驱:拉斯维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拉斯维尔:5W模式、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社会中结构》、内容分析法拉扎斯菲尔德:二级传播理论(意见领袖)、选择性接触假说、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伊里调查卢因:把关人概念霍夫兰:态度的劝服(一面提示两面提示、警钟效应)、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鼻祖和创建者(集大成者):施拉姆·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1.是一个开放性系统2.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3.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4.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传播学在美国产生的原因:1.军事二战2.政治大选3.经济广告4.媒介技术发展·传播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入中国的口语文字印刷电子(不是各种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过程)¤口语传播时代:·语言的产生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传播的开端·语言是唯一可以独立使用的传播工具·口语是人类最基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传播手段·口语局限性:口语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传递和交流;口语使用的音声符号是一种转瞬即逝的事物,记录性较差,口语信息的保存和积累只能依赖于人脑的记忆力¤文字传播时代:·文字克服了声音的转瞬即逝性,它能够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使人类的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和储存不再单纯地依赖人脑有限记忆力;文字能够把信息传递到遥远地方,打破了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空间;文字的出现使人类的传承不再依赖容易变形的神话或传说,而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印刷传播时代:·大众传播时代的开始·代表:廉价报刊的出现·德国古登堡印刷术:古登堡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已经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电子传播时代:·意义:它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影音信息系统(将媒介功能进行整合,开启多媒体平台时代);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的诞生,电脑开始执行人脑的部分功能;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开创了人类传播媒介大融合的时代·信息碎片化·符号的定义:符号是传播过程中为传递讯息而用以指代某种意义的中介,是信息载体·能指和所指:所谓能指也叫意符,通常表现为声音或图像,能够引发人们对特定事物的概念联想;所指也称为意指,即意符所指代或表述的对象事物的概念(意义)·符号是在一定的指代和表述关系中产生的;符号可以在形式上独立存在;人们以符号位介质从事信息传播,其目的是达到意义的交流和互动·符号是信息意义的外在形式或物化载体,是事物表述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传播学引论读书笔记

传播学引论读书笔记

传播学引论读书笔记
《传播学引论》是一本经典的传播学教材,在学习传播学的时候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以下是我的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章:传播学的基础概念
1.传播:信息在不同空间和时间内的流动过程。

2. 传媒:指以各种形式为载体,向公众传达信息的机构或组织。

3. 传播效果:指信息传播后在接受者身上产生的影响。

4. 传播目的:指信息传播的最终目标。

第二章:传播学的理论框架
1. 均衡论(传统模式):认为媒介是客观、中立的,只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没有选择的能力。

2. 动态模型:信息传播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信息源、媒介、受众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反馈。

3. 压迫理论:媒介对受众的思想和行为有着强大的控制作用,这种控制是无意识的。

4. 参与性传播:强调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受众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对象,而是主动参与信息交流和传播。

第三章:传播媒介
1. 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介。

2. 网络媒介:互联网、社交媒体等。

3. 移动媒介:手机、平板电脑等。

4. 物质文化媒介:书籍、影碟、唱片等。

第四章:传播意义与价值
1. 传播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2. 传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性。

3. 媒介的社会责任。

总结:
《传播学引论》详细地介绍了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传播媒介以及传播意义与价值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阅读这本教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信息传播的过程和影响,并且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到传媒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

传播学详细重点笔记

传播学详细重点笔记

传播学详细重点笔记1、意见领袖意见领袖是拉扎斯菲尔德等⼈在⼆级传播中提出⼀个重要概念,它是指⼈群中那些在⾸先或较多接触⼤众传播信息,并将经过⾃⼰再加⼯后的信息传播给其他⼈的⼈。

意见领袖介⼊传播的过程,加快了信息传播进程,并扩⼤的信息传播的影响。

2、扼要述评“报刊的四种理论”⾸先,论书报刊四中理论的主要观点,分别介绍集权主义传播理论,⾃由主义传播林伦,社会哲⼈传播理论和苏维埃传播理论的主要内容。

注意适当介绍其理论的来源和历史背景;其次,结合⾃⼰的认识和观点,联系⼈类传播的历史现实,和对“报刊的四中理论”加以评析,可以考虑从正反两个⽅⾯加以论述:A、正⾯评价这⼀理论在传播控制研究领域的开创性和⼴泛影响B、交代其⽚⾯和不⾜之处,⾸先这⼀理论是依据资本主义制度和价值观提出来的,是为资本主义传播制度做辩护的,对其传播制度,尤其是社会主义传播制度的认识有极⼤的⽚⾯性。

带有“冷战”⾊彩;其次,传播制度是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之中,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各国的传播制度发⽣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形式下,传统中带有冷战思维⾊彩的“报刊四种理论”已经不在适应传播制度发展的现实,需要得到修正和发展。

3、试论述西⽅传播学效果研究发展历史A、早期的“⼦弹伦”或“⽪下注射论”这⼀理论⼤致出现在20世纪初⾄30年代,这是传播学研究的初级阶段。

这⼀时期的核⼼观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量,他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上就像⼦弹击中躯体,药剂注⼊⽪肤⼀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他们能够左右⼈们的态度和意见,甚⾄直接⽀配他们的⾏动。

B、⼤众传播的“有限效果论”(20世纪—60年代)1)、⼤众传播通常不是效果产⽣的必要和充分的原因,它只不过是众多的中介因素之⼀,⽽且只有在各种中间环节的连锁关系中并且通过这种关系才能发挥作⽤。

2)、⼤众传播最明显的倾向不是引起受众态度的改变,⽽是对他们既有态度的强化,即便是在这种强化过程中,⼤众传播也并不作为唯⼀的因素单独起作⽤。

传播学考研笔记

传播学考研笔记

传播学考研笔记一、传播学基础概念1. 传播:传播是信息交流和分享的行为或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基础。

2. 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科学,涉及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传播方式、传播过程、传播效果等方面。

3. 媒介:媒介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包括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等。

4. 受众:受众是信息的接受者,可以是个人或群体。

5. 内容:内容是指传播的信息,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

6. 渠道:渠道是指信息传播的途径,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

二、传播学理论1. 拉斯韦尔的5W模式: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2. 香农-韦弗模式:信息源产生信息,通过发射器发出信号,经过信道传输,到达接收器,最后由受众接收并处理信息。

3. 奥斯古德-施拉姆循环模式:编码、释码、译码、反馈四个环节的循环往复,强调了受众的反馈和传播者的主导作用。

4.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信息源产生信息,大众媒介通过接收器接收信息,再通过发射器将信息传递给受众。

5.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媒介即讯息,强调媒介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6. 伊尼斯的媒介偏向论:强调媒介对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分为口头媒介和书面媒介两种偏向。

7. 莱文森的媒介进化论:强调媒介的自然选择和进化过程,认为媒介的发展是人性化、自然化的过程。

8. 霍夫兰的说服理论:研究说服效果的心理学理论,包括说服者、说服信息和说服对象三个要素。

9. 休眠效果理论:强调重复暴露在信息中可以提高说服效果的理论。

10. 框架理论:指人们在报道和解释新闻事件时所采用的认知框架,包括新闻报道的角度、立场和表达方式等。

11. 刻板印象: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固定看法或评价,可能存在偏见或歧视。

12. 议程设置理论:媒体通过选择报道和强调某些议题来影响公众对议题重要性的认知。

(整理)传播学笔记《大众传播学》

(整理)传播学笔记《大众传播学》

(整理)传播学笔记《大众传播学》传播学笔记整理名词解释:1、传播的定义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双重偶然性双重偶然性是德国传播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双重偶然性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这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

3、信息社会所谓的信息社会,指的是“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4、人内传播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5、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6、大众传播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填空题1、社会信息看做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传播的5种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4、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之巨大飞跃的根本标志。

5、语言产生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人类最基本的创造性活动----劳动6、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的特征。

7、我们可以把迄今为止的人类传播活动区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8、文字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套题外化符号系统,它的产生也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9、古登堡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

10、哈特把有史以来的传播媒介分为三类:示现的媒介系统、再现的媒介系统、机器媒介系统11、信息社会具有的几个特点:(1)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2)劳动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3)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主要依靠信用。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笔记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笔记

一、选择题:1、符号的基本功能。

表述和理解功能;传达功能;思考功能。

2、二战以后美国把传播学最发达。

3、把关人是库尔特·卢因(美)提出的。

4、哈特把有史以来的媒介划为三类。

(1)示现的媒介系统;(2)再现的媒介系统;(3)机器媒介系统。

5、赖特的第四种功能。

提供娱乐。

6、20世纪30年代研究传播的效果的核心。

“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

7、首次从科学的角度整理总结以往传播学的学者。

施拉姆8、控制论模式有几种代表性。

(???)明确补充了反馈的要素、环节和渠道9、拉斯韦尔的5W模式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

10、麦克卢汉电视是冷媒介,报纸是热媒介。

11、“知沟”理论导致人类知识沟不断扩大的原因。

人们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

12、主我客我提出者。

G.H.米德(美)13、镜中人提出者。

C.H.库利(美)14、拉斯韦尔提出被赖特把什么改成社会化。

文化传递功能15、传播的螺旋的核心观点。

效果观。

(???)16、麦克罗汉理论的中心点。

媒介即讯息。

17、反馈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哪一模式。

控制论模式。

18、新闻框架的四种功能。

(1)提供问题定义;(2)阐释事件原因;(3)提供道德评价;(4)示意解决方案。

19、通过传播过程考察传播现象可将传播过程分为哪三种主要模式?(1)线性传播模式;(2)控制论传播模式;(3)系统论传播模式。

二、名词解释:1、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议程设置功能:关于当前大事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和判断,通常来自于大众传媒,大众传媒不仅是重要的信息源,而且是重要的影响源。

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将前人的经验、智慧、知识加以记录、积累、保存并传给后代,后人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和创造。

传播是保证社会遗产代代相传的重要机制。

4、群体规范:群体规范指的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

5、社会责任理论:社会责任理论是强调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该承担一定责任和义务的理论,它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

传播学引论背诵笔记摘抄(3篇)

传播学引论背诵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传播学的定义1. 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传播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关注传播活动的过程、结构、功能以及影响因素。

2. 传播学的定义要素:- 传播者:指发起传播活动的人或组织。

- 受传者:指接受传播信息的人或组织。

- 传播内容:指传播者所传递的信息、观点、情感等。

- 传播媒介:指传播信息所依赖的渠道、平台或工具。

- 传播效果:指传播活动对受传者产生的影响。

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1. 传播过程:研究传播活动从发起到完成的整个过程,包括传播者、受传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和传播效果等要素。

2. 传播结构:研究传播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如传播网络、传播渠道、传播媒介等。

3. 传播功能:研究传播活动在人类社会中的功能,如信息传递、社会整合、文化传承、政治宣传等。

4. 传播制度:研究传播活动的规范、政策、法规等,以及传播制度对传播活动的影响。

5. 传播效果:研究传播活动对受传者产生的影响,如认知、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变化。

三、传播学的研究方法1. 定性研究:通过对传播现象的观察、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对传播现象进行描述和分析。

2. 定量研究:通过对传播现象的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等方法,对传播现象进行量化分析。

3. 案例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传播案例,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传播现象的规律。

4. 实验研究:通过人为控制变量,观察和测量传播活动对受传者产生的影响。

5. 计算机模拟: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传播现象,以揭示传播规律的内在机制。

四、传播学的基本理论1. 传播者理论:研究传播者的角色、特点、行为以及传播者的传播效果。

2. 受传者理论:研究受传者的角色、特点、行为以及受传者的传播效果。

3. 传播内容理论:研究传播内容的类型、特点、传播效果以及传播内容的制约因素。

4. 传播媒介理论:研究传播媒介的构成、功能、传播效果以及媒介环境对传播活动的影响。

5. 传播效果理论:研究传播活动对受传者产生的影响,如认知、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变化。

传播学复习笔记整理.

传播学复习笔记整理.

传播学复习笔记绪论第一节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传播学:传播学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本质的规律的科学,也是传播研究者在最近几十年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结合而发展成的知识体系。

传播学也是传播研究、传播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二、研究对象:既有特殊性和确定性,又有普遍性和广泛性。

根据科学提炼,认为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类传播现象,既包括传播活动现象,也包括传播意识现象、传播关系现象和传播规范现象;人类传播既包括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又包括内向传播、人际传播。

三、学科特点:1、整体性:分析问题会更加客观更加具体。

(全面性)2、互动性:既有传者活动又有受者的共同参与。

(共动性)——辩证的方法3、开放性:具有学科的包容性,融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如心理学,社会学等。

(即是对象和知识及方法的开放性)4、综合性5、发展性PS·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一般认为新闻学是报刊新闻时代的产物,偏重于业务研究或“术”的研究;传播学是电子新闻时代的产物,侧重于理论研究或“学”的研究。

●新闻学以新兴学科的知识为基础,侧重于微观研究、局部研究和单项研究;传播学以新兴学科的知识为基础,侧重于宏观研究、整体研究和双向研究。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是新闻信息的现象;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传播活动的对象。

●新闻学是具体科学的研究,对传播学研究提供材料、充实内容的作用;传播学是一般科学的研究,对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有规范、指导作用。

●新闻学是一种专业研究;传播学是一种社会研究。

第二节传播学的研究体系一、知识体系(层次)1、理论传播学2、历史传播学3、实用传播学4、边缘传播学二、理论框架(重心)1、传播科学论2、传播过程论3、传播主体论4、传播客体论5、传播载体论6、传播对象论7、传播方法论8、传播环境论9、传播效果论PS·a、传者分析;b、媒介分析;c、内容分析;d、受者分析;e、效果分析第三节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一、哲学方法:用全面辩证发展的分析方法二、专向方法:是从社会方面进行研究1、社会学方法(分析社会责任、社会角色)2、心理学方法3、语言学方法(信息传播、语言、符号)三、横向方法(自然科学方法)1、控制论:(1)具有一定目的性。

传播学笔记整理

传播学笔记整理

电视传播概论与传播学笔记整理李宇清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

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行为的发起人——传播者通常处于主动地位,但传播对象也不是单纯的被动角色,他可以通过信息反馈来影响传播者。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信息的传播要经过符号的中介,这意味着传播也是一个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

共通的意义空间,意味着传受双方必须对符号意义拥有共通的理解,否则传播过程本身就不能成立,或传而不通,或导致误解。

在广义上,共通的意义空间还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研究对象: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1.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任何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的,传播的系统性是普遍存在的。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1)开放性(2)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3)双重偶然性——传播双方都存在不确定性,通过传播所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4)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历史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传播并不是人类的特有现象,而是自然界和社会的共有现象一、动物传播1. 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动物社会传递信息的常见信号:气味(昆虫、草食和肉食动物)、发光(如:萤火虫)、超声波(如:蝙蝠)、动作(如:灰雁、蜜蜂)、声音(鸟叫)等;★每种动物、动物中的每个群体和个体都有独自的信息传递、接收和反馈系统。

传播学笔记整理

传播学笔记整理

一、名词解释1、传播:传播是人们通过符号媒介交流信息,以其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符号: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者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或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3、意义:意义就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涵义,是人类依符号形式传递交流的精神内容。

4、象征性为:指用某种具体的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

6、人内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7、群体: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8、集合行为: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的社会集合现象。

9、大众传播: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生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10、舆论传播:指社会公众对他们所关切问题的意见态度、信念,在社会群体和大众媒介中的公开表达,形成具有一致性和强烈的性的共同社会意识以及发挥社会作用的社会过程。

11、媒介:信息在空间上的移动,在时间上能够保存的载体。

12、模式:用图形或程式来阐明对象的方法13、大众传播者:是指在大众传播过程中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传播活动的职业传播者。

他们是分布在通讯社、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电台、电视台、电影片场中专门从事传播活动的人员。

如记者、编辑、播音员、节目主持人。

14、子弹论、皮下注射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的力量,他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针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他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16、传播流: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中间各种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

17、休眠效果:低可信度的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度的负影响,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马上发挥,处于一种睡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可信度的负影响减弱或消失以后,其效果才能充分显现出来,这种现象霍夫兰等人称为休眠效果。

传播学经典复习书的笔记整理

传播学经典复习书的笔记整理

传播学经典复习书的笔记整理绪论拉斯韦尔公式“五W”模式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了什么效果控制研究内容研究媒介研究受众研究效果研究1.传播和新闻传播学新闻传播学研究人类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事业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2.学习理论新闻传播学的意义以学事术,指导人们驾驭新闻传播规律,能动地从事新闻传播活动提高新闻实践经验总结与新闻传播研究的理论水平新闻传播学是一门以基础性理论为特色的骨干课程,是应用课程和历史课程的先修课3.学习理论新闻传播学的方法1.一般方法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著作,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点,观察与分析错综复杂的传播现象与传播社会关系实事求是地评估资产阶级新闻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资产阶级报刊活动家的业务经验,为我所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作风和方法,在新闻传播活动和学术讨论中掌握新闻传播规律2.特殊方法科学抽象和理论思维定性和定量方法规范新闻传播质量新闻—经济-政治-文化的综合考察第1章新闻传播行为“延伸的人体”第1节行为和新闻传播一.动机和行为需要——动机——行为——目的动机性行为特点动因目标形成动机内在条件(需要、欲望)感到缺乏期待满足客观条件(诱因、刺激)勒温-人类行为行为公式B=f(P*E)行为=函数(人*环境)二.生存需要和新闻传播行为的发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心理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新闻传播行为起源于人类社会化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活动的需求,这种活动直接产生于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需要第2节理论新闻传播学对新闻起源的认识新闻传播起源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它以满足社会的共同需求和共同兴趣为目的一.关于“新闻欲”任白涛-新闻及其承载物的产生,是由于人的社会需求二.关于“群居说”和“好奇说”非本质原因第3节新闻传播的特点一.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传播的基本特征1.陈述事实最重要特征五要素:新闻写作学五W——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新闻六要素——如何H2.具有新意新近发生新鲜事实常报常新历史是昨天的新闻,新闻是明天的历史3.报道及时第一时间内报道普通事实——质变——新闻事实——量变——普通事实反对“唯速主义”的前提下,抢新闻4.公开传播循公开渠道向全社会作无定向的传递二.新闻的定义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第2章新闻传播者新闻信息的推动力、传播活动的守门人第1节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定位一.社会角色角色|戏剧用词——20世纪2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米德——引入社会心理学个体社会角色社会化:个体通过社会实践学习知识和技能,并在某种程度上被引导着去适应他所在社会或群体的规范,从而使自己从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的过程。

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

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

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一、名词解释1、什么是传播:传播即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刻板成见:人们持有的固定、简单化的观念印象,通常伴随着价值评价和好恶感情。

3、拟态环境:指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象征性时间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选择的结果。

4、传播情境概念:指的是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或因素的总称,它包括具体的传播活动(如二人对话)进行的场景,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无他人在场等;在广义上,传播情境也包括传播行为的参与人所处的群体、组织、制度、规范、语言、文化等较大的环境.5、群体规范: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指的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在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

6、集合行为: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

7、媒介接近权:媒介接近权即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同时,这项权利也赋予了传播应该向受众开放的义务和责任。

媒介接近权的核心内容是要求传媒必须向受众开放。

8、子弹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9、传播流:所谓“传播流"指的是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传播流(研究三部曲有“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人们的选择》、卡兹等人的《个人影响》、罗杰斯的《创新与普及》、)以及克拉帕的《大众传播效果》。

10、休眠效果: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度的负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得到立即发挥,而是处于一种睡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这种负影响减弱或消失后,其效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

11、意见领袖: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意见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12、信息社会:所谓信息社会,指的是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的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传播学笔记怎么整理

传播学笔记怎么整理

传播学笔记怎么整理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传媒、社交网络、公共关系、广告等。

在学习传播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因此,对传播学笔记的整理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并且有助于日后的复习和总结。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传播学笔记整理方法,希望对正在学习传播学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1. 主题分类法主题分类法是一种常见的笔记整理方法,它适用于大纲式的教学内容。

在学习传播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教材的章节和内容,将笔记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分类整理。

比如,可以根据传播理论、传播方法、传播媒体等不同主题来整理笔记,以便更好地理清知识结构和关系。

2. 时间顺序法时间顺序法是按照时间线索来整理笔记的方法,适用于历史发展或案例分析的教学内容。

在学习传播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传播行业的发展历程或者具体案例的发展过程,将笔记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整理。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起一个清晰的时间线,理解和记忆相关事件和发展过程。

3. 比较对照法比较对照法是将两种或多种事物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适用于对传播学理论或观点进行深入分析的内容。

在学习传播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用比较对照的方法来整理笔记,比如对比不同的传播理论、不同的传播媒体、不同的传播现象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之处。

4. 图表法图表法是以图表的形式来整理笔记的方法,适用于对数量较多的数据或者复杂关系的整理。

在学习传播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图表,比如流程图、思维导图、表格、图表等,来整理自己的笔记。

这样不仅可以使得笔记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和内在逻辑。

5. 关键词法关键词法是将重点和难点内容用关键词或者短语来整理笔记的方法,适用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在学习传播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用关键词法来整理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将重要的概念、观点和内涵用关键词或者短语列举出来,以便更好地掌握和记忆。

自己整理的传播学教程笔记(背诵版)

自己整理的传播学教程笔记(背诵版)

传播学教程第一章1、信息的定义①广义:不是物质或能量,是物质的普遍属性,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在此意义上,一切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②社会信息: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

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主体和客体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①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②特点: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3、传播学的定义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是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

4、社会传播的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开放性;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双重偶然性;自我创造、自我完善。

6、双重偶然性(德)鲁曼: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是人类信息系统特有的属性,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

其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若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7、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①传播障碍:包括结构和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化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

②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间、成员与组织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时代之间、文化之间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面的隔阂。

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之分。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引发系列社会问题。

但其存在是必然的。

8、精神交往与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①(马恩,精神交往指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一定的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唯物史观的重要前提):精神起源于物质,并反映着物质的关系,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拉斯韦尔公式“五W”模式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了什么效果控制研究内容研究媒介研究受众研究效果研究1.传播和新闻传播学新闻传播学研究人类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事业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2.学习理论新闻传播学的意义以学事术,指导人们驾驭新闻传播规律,能动地从事新闻传播活动提高新闻实践经验总结与新闻传播研究的理论水平新闻传播学是一门以基础性理论为特色的骨干课程,是应用课程和历史课程的先修课3.学习理论新闻传播学的方法1.一般方法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著作,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点,观察与分析错综复杂的传播现象与传播社会关系实事求是地评估资产阶级新闻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资产阶级报刊活动家的业务经验,为我所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作风和方法,在新闻传播活动和学术讨论中掌握新闻传播规律2.特殊方法科学抽象和理论思维定性和定量方法规范新闻传播质量新闻—经济-政治-文化的综合考察第1章新闻传播行为“延伸的人体”第1节行为和新闻传播一.动机和行为需要——动机——行为——目的动机性行为特点动因目标形成动机内在条件(需要、欲望)感到缺乏期待满足客观条件(诱因、刺激)勒温-人类行为行为公式B=f(P*E)行为=函数(人*环境)二.生存需要和新闻传播行为的发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心理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新闻传播行为起源于人类社会化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活动的需求,这种活动直接产生于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需要第2节理论新闻传播学对新闻起源的认识新闻传播起源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它以满足社会的共同需求和共同兴趣为目的一.关于“新闻欲”任白涛-新闻及其承载物的产生,是由于人的社会需求二.关于“群居说”和“好奇说”非本质原因第3节新闻传播的特点一.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传播的基本特征1.陈述事实最重要特征五要素:新闻写作学五W——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新闻六要素——如何H2.具有新意新近发生新鲜事实常报常新历史是昨天的新闻,新闻是明天的历史3.报道及时第一时间内报道普通事实——质变——新闻事实——量变——普通事实反对“唯速主义”的前提下,抢新闻4.公开传播循公开渠道向全社会作无定向的传递二.新闻的定义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第2章新闻传播者新闻信息的推动力、传播活动的守门人第1节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定位一.社会角色角色|戏剧用词——20世纪2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米德——引入社会心理学个体社会角色社会化:个体通过社会实践学习知识和技能,并在某种程度上被引导着去适应他所在社会或群体的规范,从而使自己从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的过程。

角色的学习具有综合性,必须在人与人互相作用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学习角色的义务与权利学习角色的态度与情感角色学习(角色社会化过程)的特征社会强制性受社会既定文化影响,形成国民性、民族性个体能动性个性形成的前提,包括个体间作用以及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主体选择性学习终身性社会化贯穿一生,分政治、法律、道德、性别角色、职业角色社会化等角色期待群体中的成员期望站在某个地位上的人有某种应有的行为方式实现角色(角色扮演)的有效手段角色冲突扮演一个或几个不用的社会角色时,内心发生冲突与矛盾表现社会上人们对同一个人的期待不一致旧角色—新角色身兼几个角色角色人格同扮演者真实人格不一致二.新闻传播者的社会角色定位16世纪,意.威尼斯,商业报纸(近代报纸雏形),摆脱了宫廷报纸的官报性质,为资服务胡乔木-记者产生的根本基础:社会问题根本上是生产问题,生产斗争产生了有宣传必要的经验,记者被指定介绍这些经验,使利益相同的人根据经验办事定位信息流通的动力信息流动的推动力,信息流动量和流向的控制者意见交流的桥梁上下——喉舌,下上——耳目监督权利的镜鉴社会的了望者,公共利益的守门人社会民众的教师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职业特征信息的报道者,社会的活动家。

同实际、政治、群众有着最密切的联系长处接触面广,以全社会为工作和服务对象;思想敏捷;独特新闻手段;教育者;等。

短处片面性和表面性从新闻传播者同物质世界的关系来看物质制约事物多样性事件复杂性时间紧迫性受众多层次性传播者能力与指责矛盾性能动作用传播者能力:业务能力、知识结构、工作责任感从社会政治生活来看具有鲜明的阶级倾向性社会特点有领导、有组织、有纪律,阶级性、政治性极强首先对事实负责,遵循新闻传播的规律。

同时对党对人民负责,遵守党纪国法和各项规定及制度新闻传播者从事的是创造性的工作“活鱼”新闻传播活动是一种十分艰苦的脑力劳动新闻传播者的报道和言行,时刻受到社会的检验和群众的监督,要做思想战线上的尖兵第二节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规定1.角色行为、角色规定、角色规范角色行为:属于某特定角色人的实际行为。

受多种因素影响被期待的角色行为即指定角色,与真正的角色行为是有区分的角色规定:对扮演某种角色的资格、条件及行为规范并为该角色群体认同的共识角色规定的明确程度与可操作性,对与角色期待的实现有重要意义角色规范:角色群约定俗成和明文规定的扮演该角色的标准是角色规定的一部分,即角色群内人的自我规定、自我约束与自我执行对行为规范的一致理解,自觉执行与对违反规范行为的严厉制裁,是实现被期待的角色行为的有利保障2.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规定两方面构成:新闻传播者的素质修养和行为规范(一)素质新闻传播者在从事新闻实践的过程中,为了完成或实现自身的目标和任务所应该掌握和具有的某些特点、专长和能力。

1.政治素质——基本素质指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具体表现1)是坚持和宣传四项基本原则的积极实践者,自觉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态度鲜明2)对人民有极大热忱,敢于为人民利益赴汤蹈火,不为个人利益动摇政治信念3)有坚持真理为真理献身的精神,无论什么情况,敢于讲真话、讲真理,不惟上、不惟权、只惟实4)深入群众,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齐爱憎,不做生活旁观者2.业务素质——重要素质1)强社会活动能力2)调查研究的基本功——观察、分析、判断、写作3)较强新闻敏感4)出色文字表达能力5)驾驭现代采编工具的能力(二)修养新闻工作者为了工作需要,经过长期的锻炼和培养,在思想理论、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所达到的一定水平1.理论修养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理论的功底2.知识修养专业知识实践中运用的方法和技能基础知识与工作有关的各个学科的知识3.道德规范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逐渐形成的,调整新闻传播者之间以及新闻传播者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的总称新闻传播者与事实的关系、与群众的关系、新闻传播者之间的关系表现社会责任注重社会效益真实全面客观公正以社会需要和新闻价值为标准取舍新闻遵纪守法坚持真理廉洁奉公增进友好团结合作第三节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责任1.责任和社会责任责任分内应做的事社会责任扮演某一角色的个人或角色群体,对构成角色关系的其他角色或角色群体所承担的法律、道德责任及社会义务。

制裁强制性法律制裁——刑事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非强制性道德责任——道义责任,是角色接受社会的道德评价、实行道德上的自我批判及社会舆论的道德批判2.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责任体现在新闻传播的全过程(一)新闻采编中收取与角色期待协调的信息1.尽可能多且好地满足受传者的多种需求,既正确引导社会需求,又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2.忠实执行新闻调控机关的法令和指示,务使给定信息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3.培养良好的职业技能,以出色的新闻敏感和宣传敏感及时发现与捕捉新闻信息(二)信息制作中正确把关良好政治素质,做到有法可依/三满意很强的业务能力(三)信息反馈中全面了解全部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后继传播行为正反馈:系统偏离旧稳态向新稳态过渡的过程负反馈:系统趋向稳定的过程,对有效传播有重要意义3.新闻传播者的法律责任第4节新闻传播者的角色权利1.权利、职权和新闻传播者的角色权利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具有一定的权利能力,才能行使自己的权利,权利能力是行为能力的前提职业权利——职权:职业范围以内的权力,即某一角色行使角色责任时所应享有的权利新闻传播者的权利一般权利于普通公民同样依法享有的权利角色权利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职业权利(7条)1.知察权新闻传播者的职业行为不受阻碍,一切有关方面人事部拒绝提供公民依法应知晓的信息2.编辑权新闻传播者有对新闻信息独立进行选择和处理的权利3.传播权将采集加工后的新闻信息的承载物——新闻传播媒介自由传达至受传者的自由取消任何形式的新闻检查——追惩制与预防制,是传播权的前提4.监督批评权独立、负责地开展舆论监督与新闻批评5.秘匿权新闻传播者不6.向外界透露消息提供者身份和姓名7.的权利8.著作权9.人身安全权2.责任和权利的统一,3.他律和自律的统一新闻他律:对新闻传播者的职业行为进行的强制性管理新闻自律:新闻传播者的职业道德自律,在道德上进行的自我约束以新闻伦理为核心的自我约束,以新闻法制为核心,以新闻伦理为基础目的在于防止滥用新闻权利,对社会民众负责在新闻活动中,这是新闻传播者的一种自我行为控制统一新闻他律:保障新闻传播者充分履行社会责任,充分享受但又不滥用自己的角色权利新闻自律:充分运用职业权利,排除不良因素干扰,尽心完成职业使命外界强制性法律监控不可少,自我约束与自我调控也重要只有强化了新闻自律,新闻传播者才能更自觉彻底地履行自己的使命和社会责任第5节新闻传播者的培养与教育一.新闻传播者的培养正规的职业教育以师带徒短期培训现代新闻传播教育起源美国1869-华盛顿-李大学-印刷工兼编辑训练班1873-堪萨斯大学-印刷知识课宾夕法尼亚大学-专门的新闻学课程美国正规新闻传播教育起源1903-俄克拉何马州中央州立大学-新闻系1904-伊利诺伊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四年制新闻教育1908-密苏里大学-第一所专门的新闻学院1912-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历史报学阶段20世纪初-30年代新闻学阶段大众传播学阶段 40年代中国正规新闻教育起源1918-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1924-燕京大学-新闻系1929-复旦大学-新闻系4.新闻终身教育和新闻社会教育新闻终身教育:新闻继续教育,指新闻传播者结束在校学习后各个阶段不断接受社会教育和职业培训方法:业务培训,脱产进修,定期轮训,岗位学习,个人安排,新闻媒介机构组织自学80年代后,电大或者自考90年代后,不脱产参加高一级学位课程学习新闻社会教育:对非新闻传播者实施的新闻知识普及教育目的在于,使广大公民了解新闻传播基本知识,更好利用现代新闻传播媒介,并主动参加新闻传播活动是另一意义上的新闻终身教育,在人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有计划有重点对其进行各种形式的新闻学知识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教育观念,使新闻教育过程不局限于在校学习阶段,以成人教育为重要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