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君权加强
初中历史教案:明朝时期君权的加强与制度变化
【导言】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王朝,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内,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变化。
其中,君权的加强和制度变化是最为明显的方面之一。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教授这个话题呢?以下,笔者将介绍一份初中历史教案,希望能对老师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1.了解明朝时期君权的加强和制度变化。
2.掌握刘皇后、王振、海瑞、严嵩等重要人物及其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3.理解当时新兴势力的崛起,明朝政治制度的多元化趋势。
4.了解明朝经济的发展状况,明朝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学习与现代经济进行比较。
【教学重点】1.明朝时期君权的加强和制度变化。
2.重要人物及其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3.当时新兴势力的崛起,明朝政治制度的多元化趋势。
【教学难点】1.明朝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历史中出现的一些特殊术语及其含义。
【教学内容】一、明朝时期君权的加强和制度变化1.从嘉靖帝到万历帝,明朝的君权逐渐加强,皇帝的权利越来越大,而士人阶层的地位下降。
2.政治制度方面,明朝实行三辅九州卫所制,把全国分成三大区域、九个大省和一些卫所。
这种管理制度后来发展为地方官制的根本。
3.军事方面,朝廷实行“五军都督府”,继续扩充兵役制度,强化中央对地方军事力量的控制。
二、重要人物及其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1.刘皇后:壬辰倭乱时期,她临危受命,掌握了军政大权,并在勤政、慈善等方面树立了权威形象。
2.王振:是明朝中的一个典型的新兴官僚,他推进工程,并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后曾经升任皇太后的侍读。
3.海瑞:是一位标志性的士人,他形象鲜明的表现出了降武、尚文的精神,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与俞大猷、张居正等一起被称为明朝“三才子”。
4.严嵩:作为明朝中的一个重要官员,他在辅佐嘉靖帝时有很大的成就,并在晚年得到了万历帝的信任,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当时新兴势力的崛起,明朝政治制度的多元化趋势1.明朝中期,城镇经济迅速发展,各类市镇、工坊、行会的兴起,进一步分化出了商人阶层、工匠阶层等职业性的阶层,从而推动明朝政治制度的多元化趋势。
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
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朝君权加强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使学生掌握明朝君权加强的主要措施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对明朝君权加强的评价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明朝君权加强的历史背景和原因1.1 明朝建立和元朝残余势力的威胁1.2 明朝内部政治和经济问题2. 明朝君权加强的主要措施2.1 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2.2 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殊机构2.3 推行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税收制度3. 明朝君权加强的特点3.1 皇权至上,皇帝集权3.2 重文轻武,文人治国3.3 重视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明朝君权加强的主要措施和特点。
2. 教学难点:明朝君权加强的原因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明朝君权加强的历史背景、原因、措施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明朝君权加强的典型事例,如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等。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明朝君权加强的评价进行讨论和思考。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3. 教案、讲稿等教学资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明朝君权加强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教学内容与活动:2.1 讲述明朝君权加强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政治和经济问题对君权加强的影响。
2.2 讲解明朝君权加强的主要措施,如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等,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措施的具体实施和影响。
2.3 分析明朝君权加强的特点,如皇权至上、重文轻武等,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3.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明朝君权加强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研究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
七、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让学生阅读与明朝君权加强相关的文章或书籍,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 讨论题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明朝君权加强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新人教版
• 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
• 1继续执行 削藩政策; • 2增设特务机构:明成祖在锦衣卫之外,增设特务机构 东厂
。由皇帝亲信的宦官 统领。 • 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标志 :厂卫特务机构 的设置。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 吏 、 户 、礼 、兵 六部刑分理工朝政,直接对 负责。 皇帝 • 后果:全国的军政大权 ,都集中到了 皇帝手里 。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家境贫困,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 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 到一座寺庙当和尚。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寺庙被战火 烧毁,他就投奔起义军,由于朱元璋足智多谋,作战勇 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 战,建立了明朝。
• 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除丞相 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 八股取士;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 增设东厂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明朝 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 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 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 现。
• 学习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 学习难点:八股取士。
1、 “靖难之役”: 明太祖死后,建文帝听取大 臣的建议,实行削藩政策。
燕王朱棣先发制人,打着“靖难”的 旗号,在1399年起兵下争夺皇位。历 史上称这次战争为“靖难之役”。
明朝君权的加强
处__心__积__虑__的 朱棣
1、迁都北京 2、继续削藩 3、增设东厂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标志明朝君主专制 高度强化。
。 皇帝的忠实奴仆
2 、 锦衣卫特务机构(明朝的特产 )
职能: 对臣民监视、侦查。
第16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分封藩王
建文削藩
燕王称帝
的规矩的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 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社会。”
消极影响
……
›
积极影响
一、应天受命强君权
3、善于监管
场景一:宋濂与几个朋友饮酒叙旧。第二天, 根据视频和教材分析:明太祖设立特务 朱元璋便问宋濂昨天饮酒没饮酒,客人是谁, 机构——锦衣卫的职责是什么?锦衣卫的 上得些什么好菜?宋濂均据实回答。朱元璋笑 特点是什么?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 着说:“诚实啊,卿不欺骗朕。”
靖难之役
二、顺天承运续辉煌
二、顺天承运续辉煌
1、迁都 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于 1421年迁都北京。
2、削藩
强化君权
3、设厂 宦官统领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 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故 宫
三、挑战自我
1.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间是( A.1356 B.1368 ) D.1646 ) C.1644
A.秦朝 明朝B.西汉 唐朝 C.秦朝 北宋 D.战国 明朝 5.明太祖废丞相、撤行中书省的目的:( A.健全地方职能 C.监视官吏百姓 )
)
B.厉行思想控制 D.强化君主专制 ( )
6.明朝八股取士造成的危害有
①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 的进步 ③考中做官的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④增大 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 A .① ② ③ B.② ③ ④ C.① ② ④D. ① ② ③ ④
《明朝君权的加强》知识梳理型教案
《明朝君权的加强》知识梳理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朝君权加强的背景和原因。
2. 使学生掌握明朝君权加强的主要措施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明朝君权加强的背景和原因元朝统治的衰落农民起义和民族矛盾的激化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发展2. 明朝君权加强的主要措施改革行政体制:废行省、设三司、建立内阁强化皇权:废除丞相制度、设立锦衣卫、廷杖制度推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控制士人土地政策:推行一条鞭法、严惩贪官污吏3. 明朝君权加强的特点皇权的绝对性: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的加强:地方权力削弱,中央集权得以巩固政治制度的创新:结合儒家思想与现实需求,不断完善政治制度严格的法治:立法、司法、执法高度统一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明朝君权加强的主要措施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分析明朝君权加强的原因和背景。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明朝君权加强的背景、原因、措施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史料,让学生深入了解明朝君权加强的具体情况。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明朝君权加强的看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明朝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明朝君权加强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明朝君权加强的背景、原因、措施和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史料,让学生深入了解明朝君权加强的具体情况。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明朝君权加强的看法。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明朝君权加强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史料分析的能力和观点阐述的准确性。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以及独立思考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研究其他朝代君权加强的措施,分析其异同。
2. 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了解明朝君权加强的历史实物证据。
初一历史明朝君权的加强试题
初一历史明朝君权的加强试题1.不属于明朝统治者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措施是()A.分封子孙到各地做藩王B.废行中书省,设三司C.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D.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朝统治者加强君权的措施史实的识记。
结合教材所学内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有: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
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2、还授权侍卫亲军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3、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靖难之役之后,明成祖进一步强化君权,措施有:1、继续执行削藩政策。
2、在锦衣卫之外,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又皇帝亲信的宦官统领,以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
据此可知,BCD选项都是明朝统治者加强君权的措施。
A选项分封子孙到各地做藩王又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但不利于加强君权,故选A。
【考点】明朝统治者加强君权的措施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朝统治者加强君权的措施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其影响。
2.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突出表现是( )A.废行省,设三司B.设厂卫等特务机构C.废丞相,设六部D.设立殿阁大学士【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史实的识记。
依据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第二子目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的内容中:“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据此可知,故选B。
ACD选项都是明朝统治者加强君权的措施。
【考点】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靖难之役的时间、影响。
3.明朝的建立时间在()A.1368年B.1399年C.1421年D.1402年【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史实的识记。
明朝君权加强
加强君权的措施
⑴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权
①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②在中央,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⑵ 司法方面:设立特务机构 ⑶ 思想方面:八股取士
故宫
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旧皇城南端的正门,那时叫作承 天门。以后经清代改建 后,改名为天安门。
1、明成祖迁都北 京的目的是什么? 除了课文中提到的 原因之外,你认为 还有哪些原因?
⑴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权
①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②在中央,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⑵ 司法方面:设立特务机构
锦衣卫——特务机构
洪武年间,一次,大臣宋濂
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明太祖
问他:“昨天喝酒了吗?请
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菜?”
宋濂一一如实回答。太祖笑
道:“说得对,没骗我。”
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 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
锦衣卫印 太祖是怎知道
宋家的宴请情
况的?
加强君权的措施
⑴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权
①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②在中央,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⑵ 司法方面:设立特务机构 ⑶ 思想方面:八股取士
“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 皇的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 秦始皇在咸阳外郊坑儒还要厉害。”
--顾炎武
2、明成祖是如 何继续和发展强化 君权的?
明成祖强化君权的措施:
1、政治上:迁都北京 2、军事上:实行削藩 3、司法上:增设东厂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加强君权的措施
⑴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权
①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②在中央,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行政机构改革 殿 阁 大 学 士
皇帝 中央 (六部)
15 明朝君权的加强
请你猜一猜: 这两张画像都是朱元璋一人的画像吗? 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反差?
《明史· 太祖本纪》中这样记载:“资貌奇伟,奇骨冠 顶”
目的 内容 影响
(2)文化上:八股取士
命题特点: 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四书:《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五经:《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束股】
有是夫,惟我与尔也夫, ……
如何来评价八股取士?
消极影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积极影响:使考试更加规范化。
二、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靖难之役
(1)起因 (2)过程 (3)结果
你知道什么是 【靖难之役】吗?
2、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① 迁都北京
② 继续削藩
③ 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1.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 见朱元璋皇帝,应去( A )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2.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D) A.诗赋 B.三通四史 C.前四 史 D.四书五经
6.明成祖为加强君权而实行的措施有(
C)
①实行削藩政策 ②设立锦衣卫 ③废丞相 ④设东厂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7.在我国古代帝王迁都中,其目的是为了加 强军事防御力量的是( D ) A.商王盘庚迁殷 B.周平王迁都洛邑 C.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D.明成祖迁都北京
阅读下列材料: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 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 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请回答: (1)这是明 朝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 指 明太祖 。 (2)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部?六部的最高长 官对谁负责? 吏、户、礼、兵、刑、工; 皇帝
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6.明朝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措施 中,最具有特色的是( ) A.废行省,设三司 B.废丞相,分权于六部 C.设殿阁大学士 D.设厂卫特务机构
D
7.明成祖迁都北京的主要目的是 ( ) A.加强中央集权 B.加强对北方的控制 C.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D.解决藩王问题
B
8.科举考试开始采取“八股文” 的形式开始于( )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思想文化方面:“八股取士”
目的: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范围: 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 内命题 要求: 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 己 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 称为“八股文”。 危害: 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 专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 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吏、户、礼、兵、刑、工
(3)材料中所说的机构变化有什么作用?
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中
1.在全国结束元朝统治并在应天 (今南京)称帝的历史人物是 ( ) A.努尔哈赤 B.朱元璋 C.皇太极 D.李世民
B
2.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是在 ( ) A.1365年 B.1367年 C.1368年 D.1369年
C
9.我国的宰相制度开始和结束的 时间是( ) A.秦——明 B.秦——清 C.汉——明 D.汉——清
A
B.北京 D.洛阳
2.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
围是( D ) A.诗赋 C.前四史 B.三通四史 D.四书五经
3. 明太祖设立的特务D.内阁
4.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北京 古城是在下列哪位皇帝时 修建的( )
B
A.朱元璋 B.朱棣 C.建文帝 D.崇祯帝
1、靖难之役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明朝君权的加强》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明朝君权的加强》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明朝君权加强的主要措施和表现。
理解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及其对君权的影响。
认识明朝社会经济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君权加强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文献和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提升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认识到政治制度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尊重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及其对君权的影响。
明朝君权加强的主要措施。
教学难点如何深入理解明朝政治制度变迁背后的原因和逻辑。
如何将历史事件与现实政治生活相联系,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明朝时期的图片或短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简要介绍明朝的历史背景,为新课内容铺垫。
讲解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详细解释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的原因和过程。
分析内阁与皇权之间的关系,以及内阁在明朝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探讨明朝皇帝如何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君权,如设立特务机构、加强皇权对军队的控制等。
分析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详细介绍明朝的文字狱、厂卫制度、八股文等具体措施。
分析这些措施对明朝社会的影响,包括对思想文化、士人心态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明朝君权加强措施的实际效果。
讨论明朝社会经济文化的特点分析明朝经济发展的特点,如工商业的繁荣、农业的进步等。
探讨明朝文化的发展及其与君权加强的关系,如宋明理学的影响、小说的繁荣等。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经济文化对明朝君权加强的推动作用。
总结与拓展总结明朝君权加强的主要原因和措施,强调政治制度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明朝君权加强的历史意义和对后世的启示。
布置相关作业,如让学生撰写关于明朝君权加强的小论文或进行主题讨论等。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第十五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思想上例子:片段3.“看 榜文”——不求实际、禁 锢思想的“八股取士” 一年一度的科举考试 成绩单出炉,落榜的人垂 头丧气,痛哭流涕;榜上 有名者手舞足蹈,欢天喜 地。更有甚者,无论落榜 还是上榜,都已疯疯癫癫, 让人叹息。
命题范围: 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 答题观点: 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 文体:八股文(必须分为八个部分) 甚焚 曾明 于书 抨代 咸, 八 击著 阳而 股 过名 之败 文 八学 郊坏 之 股者 人 害 文顾 材 等 :炎 有于 武
请结合书中90页动 脑筋,谈一谈“八 股取士”有何利弊 呢?
1、利 : 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试
的办法,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大了考试
八股取士说明了科 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 举制到明朝时已趋 鉴意义。 于僵化
2、弊:各种规定过于僵硬死板,以文体束缚
了内容的发挥,加之命题内容的狭窄,束缚
A 、① ② ③ C、 ① ② ④ B、 ② ③ ④ D、 ① ② ③ ④
3、我国古代帝王迁都的原因有多种,下 列各次迁都,目的在于加强军事防御力量 的是: D A商王盘庚迁殷 B周平王迁都洛邑 C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D明成祖迁都北京
4、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中,与后来 B 宦官专权有直接关系的是 A、废除丞相 B、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C、八股取士 D、地方设“三司”
第15课
元朝的灭亡和明朝的建立
1368年, 朱元璋以应 天为南京, 建立明朝年 号洪武。
讨论:我国 历史上像朱 元璋这样参 加过农民起 义的开国皇 帝还有谁? 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
一、明朝的建立 时间: 1368年 地点: 应天,改称南京 人物: 朱元璋(明太祖)
我该怎样 做才能加强 君权呢?
演示文稿明朝君权的加强
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1、改革行政机构: 改革行政机构:
2、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 设立特务机构 锦衣卫东厂 3、实行八股取士 实行八股取士 4、迁都北京 5、实行削藩
1、改革行政机构。 改革行政机构。
①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地方:废行省,
承宣布政使司(民政) 承宣布政使司(民政) 中央 提刑按察司(刑狱) 提刑按察司(刑狱) 都指挥使司(军政) 都指挥使司(军政)
• • • • • • • • • • • • • • •
再 见
曹庄中学:王伟
1、改革行政机构。 改革行政机构。
②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设六部 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 皇帝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2、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东厂 设立特务机构 锦衣卫
目的: 目的:监视官吏和镇压人民 特点: 特点:由皇帝直接指挥
厂卫设有监狱、法庭, 厂卫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采用 剥皮、抽筋、刺心等酷刑, 剥皮、抽筋、刺心等酷刑,制造了 大量冤错案。 大量冤错案。用这种专设的特务机 构,用极端残忍的酷刑来强化中央 集权,在我国封建史上还属少见。 集权,在我国封建史上还属少见。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 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 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
走 历 史
进 课 堂
1
2
秦始皇
唐太宗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
宋太祖
明太祖
自学诊断
• • • • • • • • • • • • • • 1、 1368 年,明朝建立。 朱元璋 就是明太祖。 2、明太祖即位后,改革行政机构。在地方,废除 行中书省 ,设立三司, 在中央,废除 丞相 撤销 中书省 ,由六部分理朝政。 3、明成祖 1421 年迁都北京,要加强对北方的控制。 4、下列哪一项不利于明太祖、明成祖君权的加强。( C ) A、废除丞相 B.设立东厂 C.分封藩王 D.迁都北京 5、阅读材料,回答: 一次,大臣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明太祖问他:“昨天喝酒了吗?请 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回答。太祖笑道;“说的对,没有 骗我。”说着拿出一张 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坐次位置。宋惊出一身冷汗。明朝越往后,特务活 动越猖獗。 (1)材料中的那张图是什么人画的? 特务 (2)这种人隶属哪个机构? 锦衣卫 (3)这一机构的设立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朝君权加强
2019中考历史专项知识讲与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2019中考历史专项知识讲与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考点梳理【单元结构综述】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经济和文化取得了一定成就。
同时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对外闭关锁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到1840年前夕,中国的国力已由强盛转向衰弱。
【基础知识识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清〔鸦片战争前〕1、明朝君权的加强:1368年,明太租朱元璋建立明朝。
明朝统治者采取措施加强了君权。
政治上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设六部;建立锦衣卫、东西厂等特务机构;思想上通过“八股取士”,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2、郑和下西洋: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时派遣郑和七下西洋,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郑和是伟大的航海家。
3、戚继光抗倭:元末明初,民族英雄戚继光奉命组织“戚家军”抗击倭寇,九战九捷,取得重大胜利,维护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
4、清朝的建立:1616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皇太极自称皇帝,国号清。
清朝开始。
1644年清朝迁都北京,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
5、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大兴“文字狱”,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6、郑成功收复台湾:1661-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打败盘踞我国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宝岛台湾。
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
8、抗击沙俄侵略:17世纪中期,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
为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命令清军发动两次雅克萨之战,大败沙俄军队。
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了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9、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清朝前期,通过设置驻藏大臣、伊犁将军,妥善安置重返祖国的土尔扈特部等,加强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使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形成了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国。
明朝君权加强的政策与措施教案
明朝君权加强的政策与措施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明朝君权加强的背景和原因;2.掌握明朝君权加强的政策和措施;3.理解明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和缺陷。
二、教学内容1.明朝君权加强的背景和原因(1)政治制度不完善(2)大土地贵族的势力占据统治地位,与皇权的矛盾(3)边界形势严峻,需要强化国家的统一和中央的权威2.明朝君权加强的政策和措施(1)加强官员考核制度(2)加强官员的监督和惩罚制度,增强对地方的控制力(3)加强兵器制造和军备建设,强化国家军事力量(4)加强户籍管理,限制流动和移民3.明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和缺陷(1)明代政治制度建立在儒家思想基础上,注重礼教和德治(2)明代政治制度在社会结构方面呈现封建残余,大臣军阀等权贵集团的力量较大(3)明代政治制度在治理方式上繁琐复杂,劳民伤财,甚至招致了社会的不满和动荡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明朝君权加强的政策和措施2.明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和缺陷四、教学方法1.课前复习和预习2.课堂讲授和讨论3.视频和资料的介绍和分析4.互动游戏和小组讨论五、教学步骤1.课堂导入通过有趣的教育视频和历史资料,向学生们介绍背景和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明朝君权加强的政策和措施详细讲解明朝强权政策的背景和意义,探究明朝君权加强的政策和措施,如何加强兵器制造和军备建设、加强官员监督、加强户籍管理等各个方面。
3.分析明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和缺陷介绍明代所儒家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基础和优劣,分析明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和缺陷,深入挖掘各种制度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4.互动游戏和小组讨论在互动游戏和小组讨论中,指导学生综合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明朝强权政策的几个核心方面,对明代政治制度的优缺点进行自己的思考和总结。
5.课程总结对本节课的理解过程和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对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表现和思考过程进行评价和嘉奖,鼓励学生继续加强巩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编号:018 时间:年月日星期:班级:小组:姓名:设计人:刘晔华课型:综合备课组长:教研组长:马秀梅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一、学习目标1. 记住明朝建立的基本史实,描述出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史实。
2.归纳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分析八股取士的危害;学会综合分析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3.认识明朝加强君主权力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表现。
【学习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学习难点】:八股取士。
二、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教材P88---P91,结合导学案在教材上用双色笔分点归纳勾画标记。
黑体字重点标记。
导学案问题内容多的简单书写。
时间:15分钟三、基础知识:(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明朝建立:明朝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要求熟忆)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政治方面:①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废除,设立直属中央的,分管、和。
在中央:废除,撤销,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负责。
全国的大权,都集中到_________手里。
②建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明太祖为了对臣民的、建立的特务机构,这个机构由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思想文化:“八股取士”选拔官吏:①八股取士的目的是什么?②明朝科举考试的出题范围?③考生答卷用什么文体?④这种文体的实行导致怎么样的后果(对后世有什么影响)?(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1.什么是“靖难之役”?“靖难之役”的结果如何?2.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①明成祖于1421年迁都,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②为进一步强化君权,继续执行政策。
③又在锦衣卫之外增设特务机构。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界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请回答:①上述材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种制度的反映?这一制度正式形成于什么朝代?唐朝时完善这一制度的三个关键人物是谁?②材料二中的科举制度发生什么变化?有什么影响?2.明朝前期从哪些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3.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有哪些是前代未曾出现过的?说明了什么?五、整理导学案六、达标测评1.位于北京西北的明十三陵中,没有明太祖的陵墓,你认为他的陵墓应该在哪个城市郊外?()A.南京B.西安C.洛阳D.开封2.明成祖迁都北京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自己原有的地盘B. 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C.沿用六朝的旧部D.北京是他起家的地方,便于控制3. 丞相是皇帝重要辅臣,废除这一官职的朝代是()A.隋朝 B .唐朝 C.明朝 D. 清朝4.张弓是生活在明朝时期的一位书生,他的梦想是将来考中状元,那么他在平时必须努力学习()A.唐诗宋词B.汉赋元曲C. 四书五经D .琴棋书画5. 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重要表现是()A.设置殿阁大学士B.设六部分理朝政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D.八股取士七、归纳总结:八、我的收获:学完本课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试着写下来。
明朝君权的 加强
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
›
三.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下列哪一项不利于明太祖、明成祖君 权的加强 A废除丞相 B设立东厂 C分封藩王 D迁都北京 2、明成祖是明朝的第几个皇帝? 3、明成祖从建文帝手中夺取政权的战役叫 什么战役?
4、明成祖为了加强君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迁都北京、削藩政策、增设东厂
第15课
明 朝 加 强 君 权 的 措 施
明代锦衣卫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 有甚于咸阳之郊……..
-----顾炎武
“八股取士”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 应如何评价“八股取士”?
积极影响: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 试的办法,使考试更加规范化,增大了考试标 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 义。 消极影响:对人们的思想有束缚作用,扼杀了 许多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助长了为了当官而读 死书不讲求实际学问的坏学风。对中国的思想 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
明朝君权的加强
明 朝 的 建 立
1、改革行政机构。 ①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②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 政治 设六部 2、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3、迁都北京
4、削藩政策 思想 八股取士
再 见
走
进
历
史
课
堂
1
2
秦始皇
唐太宗
3
4
宋太祖
明太祖-朱元璋
深圳公明中英文学校:汤毅
一.明朝的建立
时间: 1368年 建立者: 朱元璋 明太祖 都城: 应天(南京)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改革行政机构。 1 、 ①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②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设六部 设立锦衣卫 2 、 八股取士 3 、
1.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探究一
说一说明朝政治制度与秦朝有什么不同。明朝这种制
度是谁创立的? [提示]明朝废除了丞相,权分六部,六部长官直接听命于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故事知效果】 材料二 明朝洪武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宴请宾客。
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请了些什么人?做了些什么菜? 喝了什么酒?宋濂如实回答。明太祖听后说:“你说的全对,
2.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421 年迁都北京,以加强中央 (1)改北平为北京,于________ 对北方的控制。 削藩 政策。 (2)进一步强化君权,继续执行________ 东厂 ,由皇帝亲信的________ 宦官 统领, (3)增设特务机构________
厂卫特务 以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___________ 机构的设置, 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永乐大典》,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百科全书。
明成祖修纂《永乐大典》 明成祖的历史功绩之一,是倡导修纂了《永乐大典》。即位之初的永乐元年,他便 下令编纂一部有史以来数量最多、种类最全、质量最好的大型图书。 参加修纂的有全国的各种一流人才。由学术大师姚广孝为总裁,包括名儒、名士、 名医、名僧等,共计2169人,参与修纂。在修纂过程中,明成祖经常检查、督促。 经过4年奋战,到1407年,编修工程终于竣工。全书共22877卷,计11095册。收 录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图书8000余种,种类包罗万象,计有经、史、子、 集、百家、天文、地志、阴阳、医、卜、戏剧、小说、技艺等项。明成祖命名其为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废除________, 行中书省 三司 设立直属中央的________,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 丞相 央,废除________,撤销中书省,由 吏、户、礼、兵、刑、工 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天早朝,明太祖朱元璋问官员宋讷,昨天晚
上为什么发怒,宋讷先是一惊。只见朱元璋拿出
一幅画,正是宋讷昨夜生气表情的画像。一时间
宋讷骨悚然,解释道:因有下属打坏了茶具。明太
祖这才放心。 请回答:
1、朱元璋为什么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2、明朝类似的机构还有什么?
2
1.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
C.国家监督机构的完善
B.专制制度的强化
D.思想文化的繁荣 )
2. “八股文”最早出现在( c A.隋文帝时 C.明太祖时 B.唐太宗时 D.明成祖时
1 .明朝的建立时间在( A )
4
A.1368年
B.1399年
C.1421年
D.1402年
2 . 下列内容不属于明朝“八股取士”规定的
是( D )
A.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1)材料一中的“八股之害”与材料二中的“制义取士”共同反映了 明朝的哪一制度?
“八股取士”
(2)这一制度与秦朝的焚书有何相同点?
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3)明朝使用这种制度选拔官员有何突出的弊端?
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 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称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背景 经过 结果
建文帝削藩。
燕王朱棣起兵反对建文帝。 燕王获胜,称帝,是为明成祖。
三、明成祖强化君权的措施
1.迁都北京
2.继续推行削藩政策
3.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宦官统领
厂卫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 剥 皮、抽筋、刺心等酷刑,制造了大量 冤错案。用这种专设的特务机构,用 极端残忍的酷刑来强化中央集权,在 我国封建史上还属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散探究:
长期以来人们对科举制度有不同看 法,大致是:
①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 ②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
请按自己的见解,说明你同意哪种 看法,并阐述理由。
发散探究:
①积极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考试办法选择官员 的国家,对西欧文官制有示范作用。它使中小地主凭借自己 的才学,通过科举考试进入统治阶层,扩大了统治基础,稳 定了社会局势。它是封建社会完善的选官制度,推动了教育 文化事业的发展。
侵犯了人民的人身自由权、平等权、政治权、名誉权、 等等。
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 查,加强了君权.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 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终日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凡事按 部就班,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使法律受到严重破 坏。司法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加强君权的措施
②请几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你收集到的故事。
2、加强君权的措施
⑴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权
①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②在中央,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⑵司法方面:设立特务机构
历史与现实:
联系现实,根据你们所 了解的法律知识,你们认为 特务机构锦衣卫侵犯了公民 的哪些权利?对社会造成了 哪些影响?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靖难之役
2、迁都北京 3、明成祖强化君权 军事上:实行削藩
小结: 明朝君权的加强
布政局
八股取士
知识分子 地方
废行中书省
按察司
皇 帝
群臣 皇族 人民 中 央
都司
厂卫特机构
削 藩
废丞相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再 见!
思维拓展:
讨论: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明朝强 化君权的措施对当时的社会有什么作用? 这些措施的实施还预示了什么?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靖难之役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靖难之役 2、迁都北京
开放课堂:
1、明成祖迁都北 京的目的是什么? 除了课文中提到的 原因之外,你认为 还有哪些原因?
2、明成祖是如 何继续和发展强化 君权的?
⑴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权
①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②在中央,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⑵ 司法方面:设立特务机构 ⑶ 思想方面:八股取士
小品表演:
结合课本的插图,给你下列三种人物 形象,几个关键词,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 编一出短剧。 三种人物形象是:皇帝、官 吏、知识分子。 几个关键词:秀才、举人、 殿试、状元、名落孙山。
⑵ 明朝建立 建立者:朱元璋
都 城: 北 京
换位思考:
分组讨论:
假如你是当朝皇帝朱元璋,你想 采取哪些措施让所有的臣民伏首贴耳 的听从皇帝的指令呢? 讨论的结果请各组同学派皇帝代表 上讲台发言,阐述你们的意见。
2、朱元璋加强君权的措施
⑴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权 ①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 八股取士增加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是考试向标准化、 规范化的重要发展,对以后的考试制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②消极作用:科举制度维护了封建社会,是造成中国封 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因素之一。它禁锢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 使其致力于钻研四书五经,脱离实际,尤其是压抑了科学技 术的发展,使中国传统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学技术。最严 重的是到了近代继续阻碍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于西方文化 格格不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明朝君权的加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商丘市第六中学
黄萌
请你辩一辩:
这两个皇帝是一个人吗?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反差?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元末农民起义和朱元璋建立明朝
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元末农民起义和朱元璋建立明朝
⑴ 红巾军起义 时 间:1368年
②在中央,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活动与探究: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 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如 实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说的全对,没有骗 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 置。宋濂见了吓的出了一身冷汗。
问:① 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 知天下事”?